红楼掩面人

但是这种心情无法正面表达,只能用晦涩的书面语言,大街上观看写为“路谒”,总算死了写为“北静王”。北静王即“毕竟亡”。于是书中出现一个风流英俊的王爷水溶,他其实是从棺材里钻出来的圣上,又给了贾宝玉象征泪珠的一串鹡鸰香念珠。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9-25 07:55:05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9-25 08:01:03 +0800 CST  
鹡鸰常喻兄弟,香珠谐“相诛”,兄弟相诛暗指的是谁呢?雍正登基后,为了巩固皇位清除政敌,对亲兄弟也毫不手软,把他们一个个折磨至死或生不如死。鹡鸰相诛即弟兄相残,暗示死了的这个人无情无义,为巩固皇位六亲不认手段凶狠。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9-25 20:00:11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9-25 20:06:10 +0800 CST  
现在“北”字读音为běi三声,是因为清主入关后京城语音东北化了的缘故。大多数方言里“北”“毕”是同音切齿呼的入声字。古诗里“北”字也是入声字。白居易的《卖炭翁》“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古时“北”字与“笔”“毕”同音,跟“敕”“得”“直”是同韵入声字。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9-27 20:53:32 +0800 CST  
第十三四回三个人名其实是对死者一个人的补充解释。秦可卿谐“顷刻倾”,喻其暴亡,“死封龙禁尉”喻其死后有谥号。北静王即毕竟亡,早该死的意思。林如海是个地名。第六回写刘姥姥是千里之外的小小人家,第三十九回说刘姥姥家乡冬天雪有三四尺深。回末贾宝玉通过茗烟找到的瘟神是在“东北”。林如海暗指东北的林海雪原,死者的老家就在那里。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9-29 20:04:01 +0800 CST  
人们会提出疑问,林如海是林黛玉的父亲,跟秦氏八竿子打不着边,怎么会扯到一起呢?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10-01 20:38:29 +0800 CST  
这就是批语常说的幻笔,风月宝鉴不能正看,道理就在于此。
严格说林黛玉这个形象不是写人,她只是人格化了的眼泪。第一回批语提示得很明白,“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她是作者的眼泪。“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甘露也是眼泪。作者的眼泪堆积起来,化为一个美女,是石头记的特殊构思。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10-02 20:14:14 +0800 CST  
那为何又把林如海写为黛玉之父呢?这也是个比喻。作者的眼泪是从哪里来的呢?自从林海雪地来的人当了主子,眼泪随之而生。皇上是民之父母,全国的子民都由他来管教,现代人也常有类似比喻。林黛玉,林海来人带来眼泪。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10-03 20:46:48 +0800 CST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是古汉语使动用法,“林如海”是主语,“扬州城”是宾语,全句意为东北林海来的人让(扬州为象征的)中原儿女失去了土地财产。“捐馆”二字,本人查过《词源》,解释是“舍弃所居房舍”,就是自己的房舍土地“捐”给外人了,自家人反倒无家可归到处飘泊,林黛玉就是这样。书中写了好多这样的人,如柳湘莲,薛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等等。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10-04 20:54:26 +0800 CST  
在《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一回中,鸳鸯说了个“右边幺四真好看”,“幺四”就是第十四回,秦氏发引一回,这一回写得真好看。此回情节红火热闹排场壮观,把大家丧事描述得淋漓尽致,是书中的精彩篇章。“真好看”有幸灾乐祸之意。
第十四回看点是两个人:一个是协理宁府的王熙凤,另一位是路上遇见的北静王,批书人说“路谒北静王”是“正文”。“幺四”又谐“夭死”,毕竟亡即多行不义必自毙,总算等到你夭死了。“夭死”了一个姓秦的,火了一个姓王的,此二人是《石头记》中两个重头人物。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10-05 08:18:03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10-05 08:23:29 +0800 CST  
刘姥姥对以“一个萝蔔一头蒜”,比喻这两位重心人物。“一个萝蔔”指秦氏,古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萝蔔”音近“罗敷”。“一头蒜”即王熙凤,贾母称其“凤辣子”(第三回),是个有名的辣货。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10-06 20:07:08 +0800 CST  
北静王“正文”书中多次出现,台上现身一次,其余写在幕后。他给了贾宝玉什么呢?第十五回赐给象征泪珠的鹡鸰香念珠,第二十八回又有一块“血点似的”汗巾,送给蒋玉菡(将泪含),又传给贾宝玉。北静王还送给贾宝玉蓑衣斗笠和木屐,那是渔翁渔婆穿的劳动衣具,是注释第五回“缁衣顿改昔年妆”这句诗的。(第四十六回)书中还有暗写北静王的文字。第八回宝玉在薛家“吃了半碗碧粳粥”,甲戌本批为“美粥名”,“毕竟亡”死了也要煮粥。第二回破庙里有个老和尚煮粥。第十九回写耗子过腊八也要煮粥,煮粥谐“诅祝”,现在写为诅咒,意思一样。都是比喻作者写书。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10-07 18:31:29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10-07 18:38:53 +0800 CST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此回文字里强调了“凸”“凹”二字,凸凹者不平也,第八十回批语说:“是书全是不平”。“不平”从何而有?“凸碧堂”“凹晶馆”,“碧”“晶”谐“毕竟”,“不平”是北静王造成的。联诗比拟写书,为什么写书?悲寂寞。注意林黛玉联诗时带走一个茶杯,杯者悲也,带泪带悲写辛酸家史,抒发作者内心的悲愤。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10-08 19:03:43 +0800 CST  
所以秦可卿,林如海和北静王三个人名都是形容一个死人。秦可卿谐“顷刻倾”,说此人死得突然;林如海介绍其祖籍;北静王是对死者的感受和评价。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10-11 16:54:21 +0800 CST  
庚黄
雍正皇帝坐位不长,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暴亡,继位新皇是乾隆,九月初三正式登基。注意《石头记》写林如海就是九月初三死的,而白金钏和王熙凤两人的生日都是九月初二,薛蟠的生日是五月初三。王熙凤的生月和薛蟠的生日合起来是乾隆登基的月日。“白”为皇上,“王”为皇下,九月五月有“九五至尊”之义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10-14 07:11:53 +0800 CST  
新皇上台曾给曹家带来一丝希望,盼望着或许能官复原职重振家业。写在书里就是第二十六回薛蟠说的“庚黄”。“庚黄”即更皇,朝堂换了新皇帝。此回中出现了一个冯唐之子叫冯紫英的人。冯唐是古代文人笔下平反的代称,冯紫英讲的“大不幸之中又大幸”“二则还有所恳之处”,暗写受过雍正整治的曹家及同僚们的希冀。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10-15 09:18:50 +0800 CST  
但是更皇并未给曹家改变命运,就像看了一张春宫一样,白白兴奋了一场。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10-16 09:12:18 +0800 CST  

楼主:微尘土

字数:379

发表时间:2015-11-10 15:4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24 12:38:33 +0800 CST

评论数:65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