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草木(连载)

0138、孔雀草(附:万寿菊)
孔雀草,菊科(Compositae)万寿菊属(Tagetes),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Tagetes patula Linn.

万寿菊,菊科(Compositae)万寿菊属(Tagetes),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Tagetes erecta Linn.

孔雀草和万寿菊非常接近,都是外来的种植观赏花卉,《中国植物志》说原产墨西哥。
我最早是2005年9月12日,在金华一中大门口的花坛内拍到一种开黄花叶子细碎的植物,9月18日在踏花行论坛请教后知道是孔雀草。以后在婺州公园等一些地方的花坛里常常见到,花期非常长,从5月到12月,都能看到它们的花。
大约是2006年初,又见到万寿菊的图片,和孔雀草非常相像,想当然地以为是同物异名。
直到2010年1月24日,自己整理植物照片时,查《浙江植物志》,才发现万寿菊属(Tagetes),万寿菊(Tagetes erecta)和孔雀草(Tagetes patula)是不同的种,但也没有继续查资料深究。
2013年3月4日,写“青眼草木?孔雀草”时,想起来这两种要区分,细看《浙江植物志》孔雀草的描述中有:
“与前种万寿菊的区别在于叶的裂片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梗顶端稍增粗;舌状花金黄色或橙色,带红色斑。”
查万寿菊对应的内容:
“裂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头状花序梗顶端棍棒状膨大;舌状花黄或暗橙色。”
根据上述,自己列了个对比的表格,似乎比较容易区分了。
再查《中国植物》,发现有万寿菊属分种检索表:
1、头状花序梗顶端稍增粗;总苞长1.5厘米,宽0.7厘米;舌状花金黄色或橙黄色,带红色斑。舌片多少圆形,管部常短于冠毛;叶的裂片线状披针形……………………………1、孔雀草 T. patula L.
1、头状花序梗顶端棍棒状膨大;总苞长1.8-2厘米,宽1-1.5厘米;舌状花黄色或暗橙红色,无红色斑,舌片倒卵形,管部几与冠毛等长;叶的裂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2、万寿菊T. erecta L.

翻检自己拍的照片,两种都有,但大多数因为不知道,没有拍花梗、总苞片这些特征部位。但是有些照片能看到的特征又有似乎介于两者之间的,实在分不清是什么。可能还是因为园林栽培中培育杂交的结果吧。
回想自己认识分辨它们的过程,因为万寿菊属外形特征明显,与其他菊科其他属的植物分辩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同属植物的差别也许不是当时(2006年)的我能够看出来,而且也没有查资料细究,导致了大约5年时间里把两种植物混而为一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3-05 22:55:24 +0800 CST  
上面那个小图看上去感觉像是旋复花,下面大图看不出是什么。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3-12 17:47:32 +0800 CST  
0139、蒲公英
蒲公英,菊科(Compositae)蒲公英属(Taraxacum),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几年前,有次和朋友聊天,说现在店里的菜都吃厌了,都喜欢吃野菜了,情形的变化是这样的:
以前到店里说:老板,肉有吗?
后来到店里说:老板,蔬菜有吗?
现在到店里说:老板,野菜有吗?
我说我们就说:老板,草有吗?
后来讨论得出最佳的请客方案是:直接把人拉到植物丰富的野外,喜欢啃什么就啃什么,绳子就免了。

我很早就知道蒲公英,小时候家里养兔,经常跟着比我大一些的孩子去割兔草,就算是认识它了吧。那时经常扯断它的叶子,看着白汁流出来,这也算是一种鉴定区别的方法。不过现在想起来有些疑问,那时候恐怕不见得能把蒲公英从众多相似的菊科植物中准确地区分出来吧?
不知什么时候,蒲公英成为野菜了(我知道大约是2009年左右),以前——当我割兔草时——是猪吃的,很多野菜都这样。而且有些不属于野菜的,如蕃薯藤、南瓜藤、菱角藤、紫云英苗等,也是从猪食变成人的盘中美味。或许,这也算是轮回。

蒲公英初春开始生长,全部是基生叶,无地上茎,当然没有茎生叶,叶平铺在地面,或者稍稍向上,呈莲座状。每张叶有变化多端的分裂。我现在还不能从幼苗准确地认出它来。
3月初,就能看到花茎从莲座中间高高地长出(相对铺在地上的叶而言),有的只一根,有的有几根,多的我见过十几根。每根花茎顶端只有一朵花(头状花序)。它的全部是舌状花,鲜黄色,在春日的嫩绿中分外明艳。细看花,先端有整齐的5个锯齿。花柱分枝褐色,细长,卷曲。
3月到4月,是蒲公英的花期,花开过以后,谢了,带着白色冠毛的种子在花序托上形成一个毛绒绒的圆球。这些绒球多少有些透明的感觉,我觉得远不如泥糊菜和小蓟的种子形成的果序那样梦幻般的漂亮。
种子成熟,瘦果与花序托之间的联系变得稍有外部的微弱力量比如一阵微风就能使它们脱离。种子随风而去,散落到不确定的地方,这样的方式让我感觉很潇洒,很多菊科植物都是以这样的方式传播种子。种子离开后,剩下光秃秃的花序托,有一次,我看着那花托,突然觉得就像辛劳养儿育女的父母亲。

我曾经多次遇到有人指着其他的菊科植物问我是不是蒲公英。如上面说到的,蒲公英只有基生叶而无茎生叶,每根花梗的顶端只有一朵花(一个头状花序),这两个特征,再加上黄色的花、白色有些透明意味的绒球,应该比较容易辩认出它。

蒲公英这个名字显得有些怪异,好像有什么来头似的。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蒲公英”条下“释名”说:
“名义未详。孙思邈《千金方》作凫公英,苏颂《图经》作仆公罂,《庚辛玉册》作鹁鸪英。俗呼蒲公丁,又呼黄花地丁。淮人谓之白鼓钉,蜀人谓之耳瘢草,关中谓之狗乳草。按:《土宿本草》云:金簪草一名地丁,花如金簪头,独脚如丁,故以名之。”
我很佩服李时珍这种态度,未详就是未详,老实地说出来,不乱猜,更不编故事。
好的故事我还是喜欢看的,可网上能看到关于蒲公英的故事,我看了觉得明显是根据名字再编成的故事,而不是这个故事能说明蒲公英名称的来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3-12 22:35:49 +0800 CST  
@舒飞廉 648楼 2013-03-14 11:27:09
我也买了一些《中国植物志》……得空再慢慢细看,这个帖子太好了。
-----------------------------
飞廉好!我还没亲眼见过飞廉呢,只见过照片。
我的《中国植物志》是电子版的:)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3-15 23:27:00 +0800 CST  
0140、苍耳
苍耳,菊科(Compositae)苍耳属(Xanthium),一年生草本植物。
拉丁名: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我很早(大约是读小学之前)就认识这种植物了——或许确切地说应该是认识它的果实,那时候叫它“棉风草籽”。它最让我记住的是果实上有钩刺,小时常把它的果实摘下来玩,恶作剧地扔在女同学的头发上,更过分的时候还要再揉上几把,那就很难弄下来了。为了这个,没少挨老师的批评。后来想起来,这是比我大很多而且更调皮的哥哥教我做的“坏事”,它的名字也是哥哥告诉我的。年纪稍长,我知道了苍耳作为中草药被普遍使用,因为常常能在倒掉的药渣里看到苍耳的果实。

许多年以后,我开始关注植物,对苍耳就有了些“发现”,首先是“发现”苍耳少数的叶子有时候会变黄,不是那种枯黄,而是比较鲜艳的黄,看起来还是比较悦目的。再是“发现”苍耳也有花,其实种子植物都有花,只是以前不曾注意罢了。还“发现”它的果实的刺的前端有向内的小钩刺。其实这些都是本来在那里,只是我关注了,观察之后才看到而已。
在金华,苍耳一般要到8月才开花。我觉得苍耳在菊科里算是异类,因为它的花显得很特殊。

苍耳被记载的历史已经很久,《神农本草经》的枲耳,《诗经》的卷耳,《尔雅》的苍耳,据说都是指现在所说的苍耳,可是我却真的茫然了,我觉得不管是《诗经》还是《尔雅》还是《神农本草经》,根据其中的描述,根本不能判断是什么植物,改《东方之珠》的歌词,就是“苍耳茫茫”。
随着我对植物有所了解,越来越怀疑“采采卷耳”之卷耳就是苍耳这个说法。我猜想古人采卷耳是为了吃的吧?本草书和《救荒本草》上也说苍耳的嫩叶可吃,这实在让我想不明白,因为苍耳有股明显的气味,不说臭吧,至少也不是让人愉快的那种。也许古人的胃口和我们现在不一样?在网上看到有人讨论宋朝时最普遍的蔬菜是什么,结论忘记了,反正也是现在看来不是很好吃的东西。石竹科卷耳属有种植物叫卷耳,个人倒觉得这个嫩的时候更可以吃,当然我也没试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人的习性变化不算大,但也总在变的吧,人吃的东西可能也随着时代在变?

“棉风草籽”这个名字应该是金华本地俗名,具体对应什么文字我没把握。苍耳还有个别名叫做“羊带来”,我觉得很有意思。大约是说羊从苍耳丛中走过,那带钩刺的果实就粘在羊毛上被带到很远很远了吧?或者说那个地方的苍耳是羊带过来的?《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枲耳”条下引《博物志》云:
“洛中有人驱羊入蜀,胡枲子多刺,粘缀羊毛,遂至中土,故名羊负来。”
张华的《博物志》中很多怪力乱神,这个倒是相对可信度高一些。
植物种子的流传形式多样,类似苍耳这样,我知道的还有鬼针草、窃衣、猪殃殃等。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3-15 23:32:52 +0800 CST  
小卦兄好!
今天终于能走出菊科这个大坑了,我拍到的菊科植物大约有七十种,还有十几二十种左右不能确定到种的(有些甚至不能确定到属)。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3-16 21:42:35 +0800 CST  
0141、黄鹌菜(附:红果黄鹌菜)
黄鹌菜,菊科(Compositae)黄鹌菜属(Youngi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Youngia japonica (Linn.)DC.

红果黄鹌菜,菊科(Compositae)黄鹌菜属(Youngi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Youngia erythrocarpa(Vant)Babc. Et Stebb.

最初大约是2005年在小区里见到黄鹌菜,之后就经常见到它了,公园的草坪上,小区的花坛里,公路绿化带中,都能见到。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2006年2月13日,在金华黄宾虹公园内,当时刚过了春节不久,春寒料峭,黄鹌菜居然已经开了花。
根据记录,2005年,我分别在山花论坛和踏花行论坛请教后知道了黄鹌菜。2007年6月8日,又在原生植物论坛问了一次。想来之前自己还是没有把握能认出它,也许是形态变化比较大。

黄鹌菜叶大多基生,一般有不太规则的分裂(植物志上的术语是:琴状分裂或羽状分裂),平铺在地面,有的深绿色,有光泽;有的绿色中带点褐色。从个人的观感而言,我很喜欢那些绿油油平铺地地上的叶。
花茎从叶丛中抽出,相对较高(最高的我见过接近1米的),茎上有时有细细的白毛;茎顶上有多个头状花序,有时还有分枝。花较小,全部是舌状花,一般直径不超过1厘米,鲜嫩的黄色。
关于黄鹌菜的花期,《浙江植物志》上说4-9月,而据我看到的,远远超出这个范围。仅就我记录过的,按月份而言,早的2006年1月13日,晚的2005年12月4日,我都看到过黄鹌菜的花。这么看来,实际上几乎全年都能见到它的花。
黄鹌菜的果实也带有白色冠毛,形成一个个小小的白绒球。

2012年4月17日,金华北山,看到有一种像是黄鹌菜开小黄花的植物,叶子和黄鹌菜不大一样。回家查《浙江植物志》,才知道同属还有红果黄鹌菜,觉得有可能是吧,但也不能确定。
2013年3月16日,细看《浙江植物志》红果黄鹌菜条下描述与黄鹌菜的区别:
“与前种黄鹌菜的区别在于叶片顶裂片三角形,基部截形;外苞片线状披针形;瘦果暗红色。”
回头再看照片,这两种还真不容易区别。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3-16 21:43:57 +0800 CST  
@小卦I 654楼 2013-03-16 21:54:16
这么早就结束菊科了,我们看的人意犹未尽啊,希望那些没查到名字的菊类可以快点查出个眉目。
-----------------------------
能力、学识实在有限,写菊科对我来说实在是苦不堪言,好在也学习到了很多。
没有弄清楚的里面,有几种也算是常见野生植物,大多是种植的花卉。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3-18 22:03:01 +0800 CST  
@纳兰风清 656楼 2013-03-16 23:06:01
只自家蒿背山上遇到的不多种类的野花的名字都很难搞清楚,真是有点泄气。
佩服楼主!
-----------------------------
开始辩识植物时,也想着搞清楚每一种植物的名称,并且对各位老师指点到科属不以为然;现在觉得有些到属也行,再不行就到科,不再那么执着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3-18 22:05:42 +0800 CST  
0142、旋花(附:打碗花)
旋花,旋花科(Convolvulaceae)打碗花属(Calystegi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Calystegia sepium (Linn.)R.Br.
别 名:篱天剑

打碗花,旋花科(Convolvulaceae)打碗花属(Calystegi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 Ex Roxb.
别 名:小旋花

实话说我对旋花实在没什么把握,但是因为它身份特殊,是一科之长,包含了这一科的许多特征,所以不得不写写它,主要还是为了自己厘清一些概念。
按惯例,旋花(Calystegia sepium)既是科长,那么下面它所在的属自然以它命名,可这一属却又偏偏叫做打碗花属(Calystegia)。而中文通用名是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的植物又名小旋花。换句话说,旋花在植物分类上的归属是旋花科小旋花属,这绕来绕去的真让我迷糊了。我还是感性一点,不管学术问题,就单从字面来说吧,我觉得旋花雅训,打碗花通俗。
“旋花”这个名字比较有意思。开始我望文生义,认为旋花是指花呈一种旋转的姿态,就像夹竹桃科的一些花如络石、花叶蔓长春那样。可是看来看去,好像没有这个特点,于是茫然了。
2010年4月9日,看到夏纬瑛《植物名释札记》中说:
“‘旋花’的名称和‘旋麦’一样,是因为它的花开时间暂短之故。今旋花属(Convolvulus L.)植物,在一日之间,花开花谢,为时暂短。”
原来如此,这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现代汉语有“旋即”一词,其中的“旋”就是“不久”的意思。旋花属的我没有注意,但旋花科牵牛属的牵牛花是有机会长期观察,果然它们的花一般都是在上午开放,到中午时就收缩了。
可是后来看到一份资料《植物学名解释-属名》,里面有如下内容:
“Convolvulus:<阳>旋花属[(拉)convolvo旋卷]指花冠在芽中旋卷──旋花科。”
居然又回到我起初想当然理解的意义了。不过这里指的是花未开放时被苞片和萼片包裹着时的形态,我见过牵牛花的这种情形。那么这里的旋花就不一定是指中文通用名为旋花的植物了。

据《浙江植物志》记载,打碗花属浙江有3种1变种,其中肾叶打碗花叶肾叶且分布于海滨沙地,我还没有见到过,那么我见到的大致总是旋花和它的变种长裂旋花或打碗花。
打碗花属的植物在金华也不算少见,在公园、绿化带里常能看到它们零星地分布,从一些小灌木中探出来,有时会缠绕着其他植物攀爬到较高处。它们的叶子很有特点,一般基部会向两边突出。花的形状和牵牛花很像(术语叫漏斗状),但稍小,白色或粉红色。由于这两处特征,我确认它们到打碗花属是比较容易,但进一步确认到种就做不到,因为要苞片和萼片的细节,而这些我以前拍它们时根本就不知道。
另外还有一个疑问,我看到的打碗花属植物应该都是缠绕攀援的,但《浙江植物志》的描述中,旋花“茎缠绕”,打碗花“茎缠绕或平卧”,这又让我拿不准了,有待以后观察。

3张照片都只能确定到打碗花属。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3-18 22:07:47 +0800 CST  
0143、菟丝子(附:南方菟丝子)
菟丝子,旋花科(Convolvulaceae)菟丝子属(Cuscuta),一年生寄生草本。
拉丁名:Cuscuta chinensis Lam.

南方菟丝子,旋花科(Convolvulaceae)菟丝子属(Cuscuta),一年生寄生草本。
拉丁名:Cuscuta australis R. Br.

回想起来,我最早知道与菟丝子相关信息从琼瑶的书《菟丝花》里,时间大约在1985年或1986年。
对植物感兴趣以后,最初知道菟丝子的形象大约是看到别人的照片。看了相关的描述后,觉得这实在是一种神奇的植物,于是非常想见到它,那种迫切向往的心情大约与白云大妈想见赵忠祥差不多。
2005年8月的一天,从金华坐车到孝顺镇,在潘村附近看到路边什么树上爬满了一种黄色的细藤,脑子里电光火石般地一亮:菟丝子。之后老是惦记着它,终于在9月1日,自己开车经过那儿,停车、下车察看,果然是菟丝子(实际上是当时我的认知水平以为是),它们攀爬覆盖在其他植物上,很有气势,也多少给我一些恐怖的感觉。心里一阵狂喜,拿出相机猛拍一气。可惜当时相机很一般,拍微距老是对不准焦,自己的摄影技术也还没入门,拍出的照片只能勉强算是留下记录。
2006年8月20日,在小区里的花坛里发现了菟丝子,样子与之前见过不太一样,茎的颜色也白一些。这次照片同样也没拍好,首先还是自己的水平不够,其次是菟丝子确实也比较难拍好。12月17日,又在同一地方见过它。纳闷怎么小区里也会出现在我看来是比较稀奇的菟丝子。
2008年08月02日,去北山仙瀑洞。从公路到仙瀑洞的石阶边,看到菟丝子笼罩在其它植物的上面,它们自己的藤蔓也相互纠缠不清,那气势着实有些恐怖。
2008年11月19日,在金华白龙桥婺城新区一处路边,看到菟丝子缠绕在一株菊科植物(可能是翅果菊属)上。此时我刚买了佳能40D和100毫米的微距镜头,可是也没有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花倒是勉强拍清楚了。
2009年9月6日,在永康倪宅的山上,穿过一片密林,来到满是岩石长着许多兰香草地方,意外发现一种菟丝子。大约这时候我已经在网上看到过同是菟丝子属金灯藤的照片,知道了菟丝子属不止一种,但也没有细究其差别,还没有区分它们的能力,所以只能说是“一种菟丝子”。
那以后见到菟丝子属植物的次数很多,一般都是在山上。
直到2012年8月14日,在浙江临安清凉峰景区徽杭古道,一位慈溪的朋友告诉我金灯藤与菟丝子外观上明显的差别:金灯藤比较粗壮,菟丝子纤细。这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回想自己以前所见,确是茎的粗细差别较大,但是无人点破这是不同种的区别,自己倒以为是同一种因为环境、营养、生长周期等而产生的差异了。
自己查《浙江植物志》,菟丝子属分种检索表如下:
1、植株较粗壮;花柱1;花序近穗状………………………………………………………………金灯藤
1、植株纤细;花柱2,柱头头状;花序近球状。
2、果熟时宿存花冠全部包住蒴果;雄蕊着生于花冠裂片之间的下面………………………菟丝子
2、果熟时宿存花冠仅包住蒴果的下半部;雄蕊着生于花冠裂片之间…………………南方菟丝子

植株的粗细很直观,花序的形状也容易区别,但花柱的数目和雄蕊的着生点实在不容易观察到。
翻检自己拍的照片,对照检索表,结论如下:
2005年9月1日,潘村,分不清金灯藤还是菟丝子,菟丝子的可能性较大。
2006年8月20日,小区里,菟丝子或南方菟丝子。
2008年08月02日,北山仙瀑洞,金灯藤。
2008年11月19日,婺城新区,菟丝子或南方菟丝子。
2009年9月6日,永康倪宅山上,菟丝子或南方菟丝子。
至此,我辩认出金灯藤相对容易,而要区分菟丝子或南方菟丝子则困难得多,或者干脆说还不能区别。

菟丝子的名称我至今尚没有完全搞明白,主要是“菟”这个字落不到实处,“丝”总是指它的藤蔓如丝吧。
《本草纲目》“菟丝”条下释名说:“禹锡曰:菟丝初生之根,其形似兔。掘取割其血以和丹服,立能变化。则菟丝之名因此也。”
或可聊备一说?
《诗经?小雅?頍弁》有“茑与女萝,施于松柏。”毛苌注云:“女萝,菟丝也。”早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众说纷纭,现在一般认为是指松萝,这其中反映了对事物观察、认知的演化过程。至于《国风?桑中》“爰采唐矣?沬之乡矣。”的唐,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多言之凿凿说就是菟丝子。

菟丝子属都是寄生植物,无根、无叶(或退化成小鳞片状),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吸取寄主植物的养分。它们的这种特殊习性能引起一些联想或者说具备某种象征意义。我对植物了解越多,越是觉得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实在超出人的想像,其间的奥妙和美丽才是值得我去学习、欣赏和探究,而对联想、象征什么的渐渐疏远了。不过说来惭愧,至今我对菟丝子属植物了解不多,居然还没有观察到它们与寄主植物接触部位的情形。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3-20 21:54:36 +0800 CST  
0144、金灯藤
金灯藤,旋花科(Convolvulaceae)菟丝子属(Cuscuta),一年生寄生草本。
拉丁名:Cuscuta japonica Choisy

我对菟丝子属植物的认识过程已见“菟丝子”那一篇,《浙江植物志》记载这一属浙江有3种:金灯藤、菟丝子、南方菟丝子。其中,我见到金灯藤次数最多,算是比较熟悉一些。

2012年8月我能确认金灯藤之后,翻检自己拍的照片,发现它在金华一带广泛分布,我在金华南、西、北方向的山上都见到过。我的记录里,春夏时节,很少见到它们的踪迹(也许是没注意到)。夏秋之交,它们才显形露迹,逐渐露出狰狞。到了秋末九、十月,金灯藤开花,花果期较长。十一月底,普遍结果,同时植株开始枯萎。
相对菟丝子而言,金灯藤的茎显得很粗壮,呈淡红色或黄淡色,茎上常有一个个很小的瘤状突起。这些茎缠绕着其他植物,向上攀爬。我注意到,金灯藤多寄生于木本植物上,一般是覆盖在小灌木上,偶尔也爬在乔木上。2008年08月02日,在金华北山从公路到仙瀑洞的石阶边,我看到金灯藤密密麻麻地笼罩在一株野梧桐(可能是)上面,它们自己也纠缠不清,有几十根茎绕在一起的,绞扭着、旋转着,那气势着实有些恐怖。
金灯藤只有茎而没有叶,这很特别,也使得它的藤蔓的先端有时候看上去像某些蠕虫似的。
金灯藤花序穗状,这和菟丝子的球状花序明显不同。花白色,5瓣,5个雄蕊先端是深黄色的花药,正中间是与花瓣相同颜色雌蕊,看上去晶莹剔透,如精雕细琢的艺术品。看过植物志的描述后,我才注意到它的雄蕊从花瓣(术语叫花被)之间即五角星的内角处长出来。

菟丝子属都是寄生植物,都是吸取寄主的营养而生长,对寄主当然有危害。但是摒弃吸榨、残酷这些人为的情绪化的观念,我想自然界也自有它的平衡法则——虽然说不上和谐,金灯藤不可能杀死所有的寄主植物,否则它将无处容身。正如我看到的,在原生的环境中,金灯藤并没有成为独霸一方的灾星。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3-21 21:56:35 +0800 CST  
谢谢小卦兄持续关注!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3-22 23:04:34 +0800 CST  
0145、马蹄金
马蹄金,旋花科(Convolvulaceae)马蹄金属(Dichondra),多年生匍匐草本。
拉丁名:Dichondra repens Forst.

在金华,马蹄金分布广泛。我见到的马蹄金一般都是野生的——或者大多数说是逸为野生更确切,因为很多是在草坪上,当然也有在山上原生环境中生长的,但相对少一些。看到资料说也有人工种植做为草坪草的。马蹄金叶子形状、色泽都很可爱,做为草坪效果肯定不错。

我于2005年11月15日知道马蹄金的名字,要说认识它肯定是在这之前了,因为马蹄金的叶形状特征鲜明,区分和记忆比较容易。说来好像有些奇怪,知道名字之后,似乎见到它的次数更频繁了。那时候我已经知道了种子植物都有花,但让我纳闷的是一直见不到马蹄金的花。2007年,又见到马蹄金,想起了关于它的花的疑惑,去查相关的资料,找了很久,才从地摊上掏来文革时期内部发行的《上海常用中草药》(上海,1970年5月),才知道它的花很小,并且开在叶柄与茎的结合处(叶腋),在叶的下面。而我之前都是从上往下看,看到的马蹄金都是叶子铺满了地面,难怪看不到它的花了。
2007年5月1日,在单位的小花坛里,第一次拍到马蹄金的花。这是我趴在地上,小心地拨开它叶子后,才在它的叶腋看到的。花很小,直径约5毫米,5瓣,半透明的淡黄色,5枚雄蕊先端带着褐色的花药,花萼上有很多白毛柔毛。带着惊喜、忍信住激动,用理光R5(很一般的相机)拍了许多照片,有几张居然效果不错。能够把马蹄金的花拍得还算清楚,自己着实得意了一阵。后来,多次拍到马蹄金的花,却再没有了第一次时的惊喜,这也是常情吧。
大多的时候,我见到的还是马蹄金的叶,像一把把撑开的小绿伞,离地面一般不超过5厘米。那圆肾形让我觉得憨头憨脑的,非常可爱,叶基还形成一个微妙的心形。

马蹄金的名字一望可知来源于它的叶形,“金”字稍费解。但是做为植物,它的来源比较可疑,我查到的资料说中国最早的记载是赵时敏《本草纲目拾遗》,之前的本草不见著录。或许是一种外来的植物?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3-22 23:05:49 +0800 CST  
@小卦I 666楼 2013-03-23 19:07:33
我从没见过马蹄金的花,见识了。
-----------------------------
我几次见到马蹄金的花都是在5月,应该很容易找到。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3-23 22:30:05 +0800 CST  
0146、土丁桂
土丁桂,旋花科(Convolvulaceae)土丁桂属(Evolvulus),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Evolvulus alsinoides Linn.

2010年7月18日,在单位里走着,看到十几米外的草坪上有几点蓝色的东西,像是花。纳闷着这时节这地方开蓝花会是什么,蓝花只有蓝花参,但花要小得多……一边走近,定睛一看,是一种自己不认识的植物。细看植株:茎斜着生长,茎叶都有白色柔毛;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宽一些,越往上越窄;花有长长的花梗,高脚杯形,天蓝色,花冠基本不分裂但有5道折痕,5枚雄蕊带着白色的花药……看来看去,自觉也多少有些植物分类学的知识了,仍是毫无概念,也就是说也连科也判断不了。
7月20日,在网上请教,才知道是土丁桂。

本以为2010年是自己初见土丁桂,不想2012年8月翻检自己拍的植物照片时发现,2007年10月14日在金华金东区艾青路北边人行道的外侧就已经拍到过它了,可见记忆实在不怎么可靠。
除这两处之外,我没有在金华其他地方见过土丁桂,对它们的分布,我实在是不甚了了且充满疑惑。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3-23 22:44:35 +0800 CST  
0147、番薯
番薯,旋花科(Convolvulaceae)番薯属(Ipomoe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Ipomoea batata (Linn.) Lam.








番薯叶上的甘薯小龟甲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3-25 22:34:40 +0800 CST  
0148、五爪金龙
五爪金龙,旋花科(Convolvulaceae)番薯属(Ipomoea),多年生缠绕草本。
拉丁名:Ipomoea cairica (Linn.) Sweet

因为之前在网上多次见到,所以当我2009年8月12日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南湾猴岛第一次亲眼看到五爪金龙时,一眼就认出它来了。曾经有段时间,我非常想见到它,可真见到了,也没有特别的感觉,远不如自己见到有些植物时的惊喜甚至狂喜。8月12日,在三亚南山科技园的大门口看见五爪金龙攀爬在两根大柱上,大约有10米高,很有气势。
初次见到五爪金龙的照片,我觉得5裂的叶有些像葎草,可花明显像喇叭花(牵牛),这让我对它印象很深刻。在网上查资料,知道它的科属分类,还知道它在中国南方的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有些地方属于强势的入侵植物。可是偏偏在浙江却又见不到它,可见入侵植物也有它自己适宜的环境、气候条件。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3-26 22:48:28 +0800 CST  
@纳兰风清 672楼 2013-03-28 15:43:34
来看青花瓷君的新帖。想多认识几种野花,只可惜很多南方的野花,我们西北没有,呵呵:)五爪金龙,想当然的以为至少是黄色的,却是紫花,而五爪更像是五角星。要确定所见野花的名字,真是很不容易的,而青花瓷君已写了近一百五十种了,佩服。而我连山里的那十多种花的名字,都未能确定,惭愧!
春天到了,又到了看野花的时节,希望能多记住几种野花的芳名!
-----------------------------
纳兰君:两样道理,西北的植物我认识的很少。我有一位西北农林大学的网友,他发的植物照片我就大多不认识。
五爪金龙大概只是取其叶形而命名,金字只是为了叫得顺口吧。
认识植物,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反正我觉得慢慢地积累总是认识越来越多的。这个系列,我写着试试看,也不知能写多少,先定300种吧。
春天了,野花很多,最近很想拍到白及的花。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3-28 23:27:03 +0800 CST  
@象予独行者_ 673楼 2013-03-28 16:58:45
又认识了几种植物了
-----------------------------
问好!如果我这个帖能对你认识植物有所帮助,是我的荣幸。不过我的鉴定不一定正确,还望多方查证。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3-28 23:28:57 +0800 CST  

楼主:青花瓷

字数:683

发表时间:2012-07-12 07: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22 13:17:13 +0800 CST

评论数:24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