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书,以及感想——很个人化的读

经常去跑步的公园,绕湖跑一圈正好一小时。



楼主 深秋的旷野  发布于 2018-06-27 09:14:54 +0800 CST  
第十一篇:生活的混沌(解读)

女主人公Carla 有过两次逃离。第一次是为了过上更真实的生活。她鄙视父母的生活方式,认为他们所过的不是真正的生活。她逃离了中产家庭,放弃上大学,和Clark 在一起。第二次是从她原以为的更真实的生活中逃离。而这次逃离的意义在于她发现她离不开这种生活,尽管它充满了诸多不如意。她喜欢乡下,喜欢动物;她说受不了她丈夫,可发现还爱着他。逃离到多伦多,无非再找份这样的工作,一样的生活,没有人烦她,但也没人爱她。逃离之后,她还是选择了回归。
门罗本意不在于唤醒女性意识。她以女性的视角去观察、反映,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爱恨杂糅在一起,混沌不清,以及对此的接受。所以,即使Carla发现山羊被丈夫杀死——让她痛苦万分的事实,她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把它埋在心底,让婚姻生活继续下去。

小说中还穿插着一次逃离:白色母山羊的逃离。
白羊对女主人公来说是个类比和象征,同时还参予了情节。白羊的名字,Flora,有花团锦簇、过多等含义,体现一种生机勃勃、难以控制之感。它逃离可能是走丢,也可能是去寻找公山羊。Carla 和白羊感情极好,在白羊消失后,她做过两个与之相关的梦:第一个梦里,白羊叼来一只红苹果;第二个梦,白羊看到她便跑开,白羊腿受伤,钻过带刺的铁丝栅栏,不见了。我的解梦:第一个梦寓意抚慰,第二个梦显然是她对婚姻生活的直感,栅栏,阻碍。丈夫杀死重现的白羊,或许是为了不再让它成为一个提醒物,横亘在婚姻中间;更可能的是,他对Carla的出走难以释怀,折射出他的自私和对妻子极强的控制欲望。
而且,白羊不仅仅与这对年轻夫妇相关。小说中的另一人物,Sylvia,在给Carla的信中说,白羊“在我生命里是个天使般的存在”,能把人性连结起来。丈夫杀死白羊这一情节极具冲击力,他现出兽性的一面。

如果没有白羊这个类比物及相关情节,这篇小说会相当沉闷,甚至乏味。但是,门罗在设置这个意象上有生硬之嫌:白羊在重现之前的那段时间在哪里?为什么会那么巧,出现在丈夫上门问罪的时候。作家只是借Sylvia之口解释它的出现就像是魔术。——我可以接受作家的这个设置,生活中确有魔幻时刻,有不可解释的东西。

婚姻家庭,凡人庸事,被门罗写得暗流涌动,泥沙俱下。就这样,细流变成一条宽广的河。这是这篇小说魅力所在,也是门罗的伟大之处。
楼主 深秋的旷野  发布于 2018-06-27 12:08:00 +0800 CST  

楼主 深秋的旷野  发布于 2018-06-27 12:41:38 +0800 CST  
刚看完根据乔伊斯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The Dead, 很忠实于原著,基本上就是个复述,除了人物的某些内心活动没有表现出来。

截屏是旅馆一幕。


楼主 深秋的旷野  发布于 2018-06-28 07:46:58 +0800 CST  
看了资料,门罗的《逃离》当时在北美和英国印了几十万册,这个数字对纯文学作品来说是相当惊人的。
理解门罗作品需要阅历。我年轻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眼里不揉沙子”;年岁渐长,我知道,在生活中尤其在家庭问题上是没法做到爱憎分明的。
——这就是我喜欢门罗的原因。
还是那句话,明白的自然明白。
楼主 深秋的旷野  发布于 2018-06-28 12:37:12 +0800 CST  
某传记里提到,乔伊斯的女儿有精神疾病,他找了好友心理学家荣格给治疗。据荣格判断,乔伊斯也是有这方面疾病的。
看小说《死者》,男主人公的那种敏感、患得患失、迷茫和疑虑其实可以和这联系起来。在面对他人欢乐的时候,他自我隔离,最后想到了死亡。《死者》是篇调门异常灰暗的小说。

刚才看了个访谈录的视频,关于Bruce Springsteen, 他有抑郁症,他说唱歌对他来说意味着治疗。他是我至爱的歌手,他的好多歌我都能哼唱。这会儿想来,其歌声里打动我的地方或许恰恰是其最脆弱之处。
我喜欢的另两位歌手Leonard Cohen, Bob Dylan也都是能写能唱。Cohen是写过小说的,其小说在图书馆里和名著放在一起;他也有这方面的困扰。Dylan更是荣获了16年的诺奖文学奖,他当年这方面也是问题多多。
楼主 深秋的旷野  发布于 2018-06-30 12:36:25 +0800 CST  
想了想我解读的这些作家,吓了一跳。

芥川自杀而死,下一篇要解读的策兰自杀而死。
Emily Bronte 的哥哥酗酒、有精神疾病,三姐妹都未嫁人,寿命不能说早夭,也差不多。
托尔斯泰年轻时候嫖妓,中年后和一男子住在一起。
乔伊斯认识他妻子之前,也是妓院常客,无论在巴黎还是在都柏林。

蒲松龄,郁郁一生。
杜甫积极奔走,又是献诗又是投靠啥的,结果呢,每况愈下。
司马迁,因为那啥,割了那啥,愤懑得不行。

然而,他们所呈出的作品,像一颗又一颗巨星,高悬在文学的夜空,千百年以后,仍然熠熠生辉,吸引着读者,指引着读者。
楼主 深秋的旷野  发布于 2018-06-30 13:14:18 +0800 CST  

楼主 深秋的旷野  发布于 2018-07-01 00:02:36 +0800 CST  
第十二篇:知止知足

王经出身卑微,后来官做得很大。
母亲担忧:你本是贫寒人家的子弟,官做得这么大,行了。
不听。出事被抓。被带走前跟母亲辞别,哭:后悔没听母亲的教诲,以至于弄成今天这个样子。
母亲反过来又安慰他:你做儿子孝顺,做臣子忠心。忠孝两全了,你没有辜负我啊。

正在读的书,《世说新语》。
官越大越好,钱越多越好,一味地奋斗,忘记了知止知足。与其母亲相比,王经缺乏对世事的洞察力,缺乏自省,求仁得仁,有什么可哭的呢。
王母的眼界超过常人,她对人与命运的关系看得透彻。欲望太强,过于努力,超过了祖辈的荫蔽,超出了自己智识修养的边界,就会招来祸患。
楼主 深秋的旷野  发布于 2018-07-01 02:53:08 +0800 CST  

楼主 深秋的旷野  发布于 2018-07-01 03:21:13 +0800 CST  
连续读乔伊斯和门罗,在读《世说新语》上述原文时,脑子里竟自动现出了英文。收尾句“何负吾邪”:You’ve lived up to my expectations! 很贴切哈。

有读者见到乔伊斯时,要亲吻他的手,因为这是写出巨著《尤利西斯》的手。乔伊斯拒绝:这只手除了写过《尤利西斯》,还干过其他事情哩。大笑。作罢。

某歌手模仿Springsteen,甚至连其舞台动作都模仿。这位歌手的崇拜者甚众,可我知道,艺术女神从未光顾过他。有时候我想,他大概不会得抑郁症吧。对他来说,我的这个想法不知道是恶毒还是祝福。
楼主 深秋的旷野  发布于 2018-07-01 08:10:22 +0800 CST  
图书馆新进了一批中文书,有余秀华的诗集。读了一会儿。这是个好的诗人,具体说,她找到了她的语言;并且,读者能够接受。她的诗歌不亚于当代任何诗人的作品。而有些诗人在我看来名与实并不相配,他们的诗真真是作出来的。

从西方诗歌中寻找资源(创意灵感等,尤其是词语),或者从中国古诗歌里寻找,没问题;但词语用多了,即使表达得巧妙、妥帖,或者转化得好,我也不认为这是好的诗歌,原因很简单,没有原创性,不新鲜。更何况,不顾语境差异,“拿来”一些不知所云的东西塞进诗歌里。

楼主 深秋的旷野  发布于 2018-07-02 11:58:36 +0800 CST  
还是挤出点时间,读了Dubliners 中的两篇,Evaline, The Boarding House. 作家写得很凝练;这两篇里,乔伊斯都是集中(focus on)在人物上而不是在故事情节上;在人物的内心冲突(confliction)上都费了很多笔墨。
无冲突,无小说。
精彩的体现内心冲突的句子:
From Evaline:
-Come!
All the seas of the world tumbled about her heart. He was drawing her into them: he would drown her. She gripped with both hands at the ironing railing.

She set her white face to him, passive, like a helpless animal. Her eyes gave him no sign of love or farewell or recognition.
——过来!
整个世界的海水都倾泻在了她心中。他正把她往海水里拽,他会让她淹死。她紧紧地抓住铁栏杆。

她把一张惨白的脸朝向他,冷漠,像只无助的野兽。她的眼神没有向他示出任何的爱恋、或者告别、甚至相识之意。

From The Boarding House:
He longed to ascend through the roof and fly away to another country where he would never hear again of his trouble, and yet a force pushed him downstairs step by step.
他渴望穿越屋顶,飞逃到另一片土地上,那里他再也不会听到这个麻烦,但是,一股力量还是迫使他一步一步地走下楼梯。


Saul Bellow 在写Zetland时,明显受到了乔伊斯传记的影响。前者主人公Zetland和乔伊斯一样都失去了母亲,都显露出灼灼的文学才华,都有一个嫉妒的、以儿子为荣的父亲。乔伊斯父亲并不喜欢Nora,认为她配不上乔伊斯,排斥她;在Bellow的小说,Zetland的父亲痛骂其未婚妻,话语那叫一个不堪入耳。
楼主 深秋的旷野  发布于 2018-07-03 13:33:08 +0800 CST  
今天还是假期,有好多人在玩耍。



楼主 深秋的旷野  发布于 2018-07-03 13:41:21 +0800 CST  
Eveline这篇,故事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间段里,和两个场景中。
小说的第一句,作家写道,She sat at the window watching the evening invade the avenue. (她坐在窗边,望着暮色渐渐笼罩了街道。)接着:Her head was leaned against the window curtains and in her nostrils was the odor of dusty cretonne. She was tired. (她把头靠在窗帘上,上面灰尘的气味溢满了她的鼻腔。她累了。)
故事用了第三人称(third person)——女主人公Eveline的视角。她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维持原状以承担起家庭重担,还是和情人私奔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国度。

下一个时间点:
The evening deepened in the avenue. The white of two letters in her lap grew indistinct. (外面街上,暮色更浓。她膝盖上两封白色的信也看不清模样了。)

再往后的时间点:
Her time was running out but she continued to sit by the window. (时间不多了,可她仍然坐在窗边…)


最后的时间点,还是当夜。场景变换了一次,从家中到港口。故事高潮来临,她大脑一片空白,故事戛然而止。
她到底有没有和情人私奔?作家没有给出答案。

在我阅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我注意到乔伊斯一如既往地用了大量的、特定的词汇渲染负面的、消极的、甚至是绝望的情绪。譬如:故事发生在夜晚(从黄昏开始,确切地讲),他们的房子是brown,她的钱包是black (leather purse), 她留下的两封信本来是白色的,但也被夜色浸染得模糊不清了,码头上有很多士兵乘客,其行李是brown,而他们要乘坐的船是black;dust, tired, weary,mournful, distress, nausea, drown, anguish, helpless这类词的密集运用都能让我感受到这种情绪。

作家的这篇小说极具感染力,但是,对于上了年纪的我来说,有点不灵了:女主人公,根据其出身、教育、职业等方面来看,真的会有这么丰富的内心独白(思辨)?还是乔伊斯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思想种种投射到一个女孩子身上,用她的身份表现了出来?这一点在我看来是这篇小说的硬伤。

楼主 深秋的旷野  发布于 2018-07-04 08:34:42 +0800 CST  
@空零00 2018-07-04 09:02:31
你都是读国外的书吗?我国外的也是读翻译过来的,你都喜欢读哪方面的书?
-----------------------------
有时间的话,喜欢读中外文学类的书。忙起来,什么书也不读。
:))
楼主 深秋的旷野  发布于 2018-07-04 09:19:28 +0800 CST  
@关粉儿 2018-07-06 15:06:38
《世说新语》里相当一部分写得很烂。
---------
嗯,有些章节会觉得矫情:)
-----------------------------
关粉儿斑竹好!感谢推荐绿脸哈。
楼主 深秋的旷野  发布于 2018-07-07 04:33:29 +0800 CST  
@四川新华22 2018-07-06 17:12:50
多读点书,做个有知识的文化人
-----------------------------
是的。很羡慕文化人...
楼主 深秋的旷野  发布于 2018-07-07 04:34:48 +0800 CST  
臭豆腐、皮蛋好吃,奶酪、鱼子酱吃点儿也不错。
初到国外,看见老华侨卖的皮蛋,英文赫然是:century egg! OMG, 一个鸭蛋竟然腌了一个世纪,太有历史感了;要知道,加拿大建国才151周年——甭问我怎么计算得那么清楚,去年是加国建国150周年,举国隆重地庆祝了一番,所以有印象。
莫言把西方的雪碧拿来,兑了点高密的老白干,所呈现出来的作品也很欢乐。图书馆里有本他的散文集,翻了翻,大部分以前读过。他强调,他写《红高粱家族》时,还没看过《百年孤独》;《透明的红萝卜》是出自于他的一个梦。《会唱歌的墙》中,有篇谈“吃”的,大意是粥盆砸了,一个少年趴在地上喝,颇为机智。这应该是模仿了狄更斯的《双城记》,开头部分,酒撒在了马路上,贫民们趴在那儿贪婪地喝。
锣鼓家什敲得卖力,热烈极了,乡村戏台上,大幕拉开。我作为观众,松开了裤腰带,准备捧腹大笑;备好了纸巾,准备接受精神上的洗礼与升华(catharsis)。还是敲啊敲,敲啊敲……,没了。
楼主 深秋的旷野  发布于 2018-07-07 06:18:39 +0800 CST  
《世说》里有篇,七月初七,别人家晒衣物,一读书人袒腹躺在太阳底下。别人好奇:弄啥嘞?答曰:我晒书。
还看过一个故事,忘了出自何处。西南联大时,敌机轰炸,师生四散。一教授问另一位同样气喘吁吁的教授:我跑是为了保存国故,你这乱跑是为了什么!
孔乙己要是吃饱了,也会这样说吧。
楼主 深秋的旷野  发布于 2018-07-07 06:20:31 +0800 CST  

楼主:深秋的旷野

字数:222331

发表时间:2018-06-07 19:00:1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24 20:34:13 +0800 CST

评论数:389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