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聊斋》里的方术逐个来揭秘

藏风聚气
怎么能找一块风水宝地呢?一般的说法,风水宝地需要符合藏风聚气的条件。何谓藏风聚气呢?简单点说,这个地方最好能够后有靠山,左右有屏障,前面有水塘或水流。有靠山是说明炁有来源,左右有屏障能保证炁不会被风吹散,前面有水能够保证炁能储存,正是遵循了炁“乘风则散,界水而止”的特点。
曾看过《中国风水应用学》一书,书皮封面是群山环抱一座宅邸,开始也没往心里去,后来想到“藏风聚气”一说,就觉得封面里的选地应当符合风水原则,回头一看,果然,宅邸的背面是山,左右都是山,前面一条河流过,正是典型的藏风聚气的风水格局(此图可能正是清陵的地貌图)。
中国人的风水观念深厚,所以即使讲了这么多年唯物主义,搞建设的时候仍然要请风水先生指点。就连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高等学府,在建设的时候一般也要请风水先生看一下,这已经算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山主人丁水主财,我们走进一所高校,尤其是一些新建的高校,往往会发现山水皆备。山主人丁,有了山才能够保证招生数量;水主财,有了水才能够财政宽裕。实在没有山的话最好也要堆起做假山了,实在没有水的话也要挖个人工水塘。高校都如此,何况其他部门,何况民间。据说某些大学的建筑学院也开设了风水课程,这也挺好,风水文化既然禁止不了,不如堂堂正正的拿出来研究。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3-06-13 19:28:00 +0800 CST  
乱花迷人眼
但是要精通风水,成为合格的风水师,远不是一个“藏风聚气”所能概括,事实上外界看风水觉得很简单,但如果真正进入到风水的世界里,反而会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因为风水的派别,实在是太多了,孰真孰假谁又能分清?
大致来讲,风水成两个方向,一个是峦头(形势)方向(主看外形的风水);一个是理气(算法)方向(主要计算历法时空的风水)。但这也是大致来说,大方向下面的小方向又是不计其数。
如峦头方向,又分为峦头派、形象派、形法派等等。
如理气方向,又分为八宅派、命理派、三合派、翻卦派、飞星派、五行派、玄空大卦派、八卦派、九星飞泊派、奇门派、阳宅三要派、廿四山头派、星宿派、金锁玉关派等等太多了。
即使这些小方向的内部,说法也各有不同,如玄空派里又分成了诸多派别,真假对错难辨啊!
这么多的名目,单单看一下就眼花缭乱了,更遑论学下去,就算能学下去,又能保证你学的就是正确的吗?所以没有充足的准备,还是不要涉足这个领域为妙,风水哪是那么容易学的。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3-06-13 19:29:00 +0800 CST  
牛眠地
难道就没有一种简单易行的判定好风水的办法吗?厦门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著名教授詹石窗先生,有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值得品味: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与几位博士生一起爬山。我们登上万石岩,坐在山顶一块大石头上聊天。有位学生指着一块凹陷地说:“看呐,凹地上有几棵树特别茂盛。”又有一位学生补充说:“嘿!那凹地中间有块石头,像是一头牛。”
同学们的闲聊,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站在一侧俯视,凹地中间那牛形的石头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记得儿时,父亲给我讲起了一个故事:以前我们村子的几户人家养了四头母水牛,其中有一头母牛生了小牛。到了秋收过后,主人们就把水牛放出去。这些水牛很聪明,每天早上沿着河边的小道觅食。到了傍晚时分,四头母牛就领着小牛回家。可是,有一天傍晚,水牛没有回来,主人们都很着急。连忙点上汽灯,漫山遍野地寻找。一直到天蒙蒙亮的时候,主人们才在一块马蹄形的凹地中找到牛群。只见四头母牛,围成一个方块形状,牛头对准东西南北四方,小牛就睡在中间。
在我八九岁的时候,听父亲讲故事,只是觉得稀奇好玩,没有更多的思考。后来长大了,读了些关于风水的书,感觉父亲讲的故事似乎别有深意。为了证实这个判断,我曾经多次到父亲讲的那个地方去考察。一次是夏天去的,当时觉得有一股凉风从南方吹来,特别清爽;另一次是冬天去的,这回感觉到的不是凉爽,而是暖和。经过一番琢磨,我突然悟出这样的道理:水牛是能够凭着它们的直觉找到适合自己歇息的好地方的。这几头牛大概是在偶然中步入一块让它们觉得特别舒服的地方,所以“乐不思蜀”,在外过夜,好享受野外的乐趣。
按照我父亲的说法,那个地方就叫做“牛眠地”……我不认为一个人的升官发财、子孙兴旺完全是由风水环境决定的,但选择一个好的居住环境,住在其中,眼界开阔,不感到压抑,这对于培养好的心情应该是有好处的。心情好了,头脑当然就会敏捷一些,思考也就可能周密一些,对于事业来说也会有所帮助。就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向善于运用本能去寻找栖息地的动物学习。(引自詹石窗教授《“牛眠地”的风水文化》一文)
这段记录里的一个细节很耐人寻味。“我曾经多次到父亲讲的那个地方去考察。一次是夏天去的,当时觉得有一股凉风从南方吹来,特别清爽;另一次是冬天去的,这回感觉到的不是凉爽,而是暖和。”,夏天凉爽,冬天暖和,这跟《返老还童的秘密》里的夏天凉快,冬天暖和的蛮洞子岂不是完全吻合?这种吻合是巧合吗?
水牛哪里能够学会繁杂的风水学,但它们却能够依靠本能,凭着那份敏锐的感觉,找到一块很舒服的地方栖息,是为风水宝地的一种——“牛眠地”。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3-06-13 19:29:00 +0800 CST  
山魈的养成
上面扯了这么多看似跟山魈无关的内容,其实是很有必要的,现在我们就可以回到《山魈》、《荞中怪》来,看看山魈是怎么养成的。
一般来讲,绝大多数的普通猿猴,在山林里生活,生老病死,自生自灭,一辈子心智不开。但是偶尔也会有那么一两只有福的,能够找到那么一块风水宝地。猿猴没有老师,没有人类聪明,又怎能懂得繁杂的风水学,但是没关系,凭它的本能,凭感觉就行了。这只猿猴,偶尔到了一个地方栖止,感觉特别好,特别舒服,于是就在此长期住了下来,成为它的洞天福地,在这里接受大地母亲“生炁”的长期滋养,精力变得充沛,身体更加健康,智力慢慢开化,过寿数而不死,乃至能够返老还童(原文记载山魈“面似老瓜皮色……齿疏疏长三寸许”,说明山魈应该已有很大年纪了),慢慢的就成了修行有成的山魈……天造地化,以至于是。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3-06-13 19:32:00 +0800 CST  
@还是老汉 1615楼 2013-07-07 20:17:00
仙客能否先把五禽戏部分发上来啊!
仙客能否先把五禽戏部分发上来啊!
仙客能否先把五禽戏部分发上来啊!
仙客能否先把五禽戏部分发上来啊!
仙客能否先把五禽戏部分发上来啊!
仙客能否先把五禽戏部分发上来啊!
仙客能否先把五禽戏部分发上来啊!
仙客能否先把五禽戏部分发上来啊!
仙客能否先把五禽戏部分发上来啊!
-----------------------------
不是说了吗,就是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的五禽戏
文中的猿戏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3-07-10 09:49:00 +0800 CST  
@张偲洋 1618楼 2013-07-08 22:18:00

-----------------------------
你回了好多啊
螺旋能够聚气,十字路口,其实取得是交叉点类似于螺旋,所以这个地方鬼常来
古人认为鬼往往表现为一股旋风,也是这个道理

不同人死后所见不同,实际也跟唯识宗有点关系,他潜意识里认为阴间怎么个样子,那就是怎么个样子,其实净土世界不也是心念所化嘛?

罗盘祭炼了之后是有灵性的,其实道教修行中有用磁的方术,指南车就是一例,风水里也有埋罗盘,磁者中空,可以立极,再深我也说不清了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3-07-10 09:58:00 +0800 CST  
@还是老汉 1631楼 2013-07-10 20:07:00
为何这个“吊单杠”才是真正的“华佗五禽戏”。
-----------------------------
1、猿与猴不同,猿稳重,所以猿戏肯定不是后世抓耳挠腮那种
2、关于华佗的古籍记录中有华佗用悬挂法治病的病例,正吻合于陶弘景所记五禽戏之猿戏
3、陶弘景五禽戏的动作,与熊经、鸟申、虎背熊腰、鹿运尾闾等古代命名完全吻合
4、陶弘景五禽戏全面锻炼了骨架,构成一个整体锻炼,其他版本则不构成整体系统

具体阐释,以后我会详细写出来,搞明白了这些,对华佗所传五禽戏的真实版本,就成竹在胸了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3-07-11 09:10:00 +0800 CST  
这几天修改到王六郎一篇,这篇是我写的最不满意的,太牵强,几乎得全篇重写
现在把重写的慢慢发出来,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3-07-11 16:46:00 +0800 CST  
第十篇:鬼神文化串讲——《王六郎》篇解

帮助打渔的水鬼
淄川北郭有个姓许生,以打渔为生。“北郭”这个地方我们中国人多很熟悉,一般的县城四周,多有东关、西关、南关、北关的地名,这里的“北郭”,指的当是淄川城的“北关”。孝妇河由南往北,从淄川城西流过,那么这个北关的许姓渔民,想来应该就是在淄川城北的孝妇河段上打渔了。那地方我也常常路过,几百年过去了,河还是那条河,水却不是当年那样的水了。
这个许姓渔民有个让人觉得神经兮兮的习惯,他夜里到河上打渔的时候,总是要带上一壶酒,边喝酒边打渔,这还不奇怪,关键是他不但自己喝酒,还把酒倒在地上,祈祷说:“河里的溺死鬼,也来喝一盅吧。”这样数年如一日,早已了。奇怪的是,别人家在同一条河里打渔,往往是两手空空,许生打渔却是每次都满载而归。
这一天姓许的又在河边喝酒,来了一个少年人在旁边转来转去,很馋虫的样子。许生很好客,就邀请少年人一块喝酒,他两个就喝了个不亦乐乎。但是这天晚上许生打了一晚上渔,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心里当然很失落了。一起喝酒的少年站起身来,说:别着急,我给你赶鱼去。”说完就飘然而去,过来一会儿果然鱼群就来了,许生一下子收获颇丰,欣喜异常。以后每天都如是,俩人一起喝酒,少年自称王六郎,每次喝完酒少年就为许生驱赶鱼群。
半年后的一天,少年人突然很悲伤地跟许生说了实话:“实不相瞒,我就是河里的溺死鬼,这么多年你打渔之前祭奠溺死鬼,请我喝酒,我现身后又跟我成了好酒友,我深感你的情意深厚,所以每天晚上为你驱赶鱼群帮助你打渔,现在我要走了,跟你说实话道个别,从此之后永别了……”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3-07-11 16:47:00 +0800 CST  

溺死鬼找替身
那为什么要突然诀别的?据王六郎说:现在我被迫呆在这里的业报已满,明天就会有人来替代我,我可终于以投生人间重获人身了。那谁替我呢?我打听到,明天午时,会有一个女子渡河而亡,那就是我的替代者了。
许生起初也惊讶了一番,因为跟王六郎已经很熟了,所以很快就适应了,当下两人挥泪告别。第二天中午,许生早早就等在河边,看是不是真有人来河里替代王六郎。果然很快就来了一个抱小孩的妇女,不小心失足掉进河里,小孩被抛上了岸,女子在河里挣扎了一番,几番沉浮,竟然没有淹死,最后又爬上岸来。看来王六郎又得多待几年了。
到了晚上王六郎又来了,跟许姓渔民解释说:“这次她本来可以替代我的,但是我看到小孩失去了母亲怕是也活不下去,实在是不忍心,就放弃了这次机会,下次不知要等到啥时候了……”许生唏嘘赞叹了很久,于是两人每夜相聚饮酒打渔如初。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3-07-11 16:48:00 +0800 CST  
邬镇的土地爷
又过了一阵,王六郎喜滋滋的过来跟许生道别:“上次替代之事,因我动了恻隐之心,放弃了机会,这事被上天知道了,刚下了一纸命令,让我当招远县邬镇的土地爷,明天就要赴任了,今天跟你来诀别,你要是惦记我的话,别忘了去邬镇看我哦?不用担心人神之隔,你到了自然就能见到我。”两人又一次挥手作别……
回家以后许生马上整治行装,说是要去招远邬镇看土地爷王六郎,家人都以路远相劝阻,姓许的听不进去,一意孤行地还是出发了。终于到了招远地界,一打听还真有邬镇这个地方,并且也真有一个土地祠。当地人听许生问起邬镇土地,又惊又喜,问许生是不是淄川来的,还说:“这几天土地爷给我们这里的很多人都托了梦,说淄川的一个姓许的朋友会来看他,交待我们好好照顾你,我们都等很久了……”
许生也非常惊讶,马上到土地祠去祭拜土地爷(王六郎),并且在塑像排位前面酌酒烧纸给土地爷,祭拜的时候,就看到一股风从后座跑出来,旋转不停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散掉。应该是土地爷出来享用祭祀了吧。
到了晚上王六郎就给许生托梦:“感谢老友千里迢迢来看我,可惜的是我只是个小小的土地爷,没法出来以真身见你,真是近在咫尺如隔河山啊!我已交待了本地人给你一些馈赠,你回去的时候,我也会去送别。”
许生在邬镇住了好几天,当地人都来赠送贵重的礼物,到了临走的时候,众人都来送别,并且有一股羊角风一直跟着许生走了十多里地,许生当然知道这是王六郎前来送别,叮嘱了王六郎身为当方土地应该为民造福,终于还是离别了……
回到淄川,因为招远邬镇人看在土地爷的面子上赠送给许生不少贵重财物,许生家富裕了很多,从此不再打渔为生,其实王六郎一走,估计也再难打着鱼了。后来遇见有招远人路过,问起邬镇土地爷的情况,都说那边的土地爷非常灵验。但是也有人说,土地爷王六郎的所在,不是招远邬镇,而是章丘的石坑庄,可能是传讹之误吧。我查了好久,没查到招远有邬镇这个地,在章丘也没查到石坑庄,很是疑惑,不知有没有知情者可以告知一二。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3-07-11 16:56:00 +0800 CST  
略读与精读
读书分为两类,精读与略读,有的书略读就够了,这就是诸葛亮所说的览其大略,但是像《聊斋志异》这种经典,要是不精读的话,那才没什么意思呢。说到“王六郎”的故事情节,其实也简单,许生酌酒祭奠河鬼,河鬼帮许生打渔,双方结下了深厚友谊,后来河鬼因为一念恻隐放弃了转生机会,因此被上天授予邬镇土地爷的职位,双方由此别离。后来许生千里迢迢赶赴邬镇去拜祭王六郎,遇到了不少神迹云云……这就是略读的结果,这叫概括段落大意,很没意思是吧。文学点的是把自己融入到故事里,藉由许生与王六郎展开一段新奇的生活,感悟其中人情世态,这是审美的读法,也是文学的魅力所在。但是还有一种读法,就是研究性的读法,《王六郎》里面,可研究的地方太多了,但是我们往往视若无睹地给忽略了。要看《王六郎》的闪光点,就得精读,多问几个为什么了。古人说“百姓日用而不知”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每天追逐神奇,其实周围的一切日常琐事哪一点不是神奇?神奇就在日常百事里。有的朋友可能会纳闷从聊斋故事怎么能够发现那么多有意思的事?其实也简单,每个人,只要静下心来,认真的,细细的去捕捉,就会发现原来处处有宝贝。
我们就看一下“王六郎”里有什么值得言说与探讨的地方:
其一,许生为何要给河鬼祭酒?谁教他的?原理何在?其二,无形之鬼,如何驱使有形之鱼?其三,虚无之鬼如王六郎者,如何得以显形?其四,溺死鬼何以必须要找替身才能转生?其五,一念恻隐,做了善事,果真能上达天听吗?其六,王六郎被封为邬镇土地,这里的“封神”到底是怎么回事?其七,王六郎为鬼时能与许生相见,升级为土地爷了反而没法现身与许生相见,这又是怎么回事?其八,纸钱等祭品到底有没有用?其九,鬼神跟旋风(羊角风)什么关系?其十,土地祠真的能很灵验吗?……
围绕上述十个乃至更多问题中的每一个,都可以作一番方术考证,至于是否有能力做出考证则另当别论。而这十个问题,又与鬼神文化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借《王六郎》,做一次鬼神文化的串讲,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面的描述未必是真实可靠的,但是作为作为一种鬼神文化,却是真实存在着的。读者大可以把《王六郎》的故事当成“假语村言”,但这么着就有可能会错过一个精彩的方术世界。抛开《王六郎》故事的真实性不谈,里面的许多细节都是有方术文化背景的。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3-07-11 16:57:00 +0800 CST  
施食祈福法
许姓渔民每天晚上打渔,总忘不了以酒酹地,让河里的溺死鬼享用。这个粗看没什么出奇之处,但是鸡蛋里挑骨头,总能挑出点奇怪的地方。其一是许生为什么非要选在晚上打渔?白天打渔看得见,晚上打渔一抹黑,看不着鱼也就罢了,一个不小心还容易掉水里。当然对打渔我是外行,不知各位朋友能不能给出夜间打渔的解释来。其二,许生干嘛打渔的时候要以酒酹地来祭祀?这个习惯来自何方,是许生自己的心性使然,还是有高人传授,还是祖上所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个祭祀,实际上是祈福方术的一种,在宗教里被称为“施食”,能长期坚持“施食”,必然是有来头的。所以结论就是,许生这个人,跟别人不一样,很不简单。
何谓“施食”呢?顾名思义就是施舍食物给孤魂野鬼尤其是饿鬼来吃,施食又名“焰口”或者“瑜伽”,施食的对象主要是饿鬼亡魂。按照佛教道教的共同说法,天地之间实际上有着许多的孤魂野鬼在四处飘荡,当然这些孤魂野鬼也未必就是人死后所化,动物植物死后想来也能变成孤魂野鬼,所以其书目众多,甚至以亿万记。这些孤魂野鬼四处游荡,倒是挺逍遥自在,但是很难受的地方在于太饿,没东吃,所以常处于煎熬之中。“施食”就是向这些“孤魂野鬼”施舍食物,解除他们的饥饿。施食还有具体的仪轨,咱们以后有机会再详细展开,这里只谈许生的“施食”。
许生这里的“施食”是“施酒”,而孝妇河里恰好就有那么一个嗜酒的溺死鬼,酒瘾大得很,所以双方正好对了眼。许生作为一个打渔的普通人,其“施食(酒)”却相当的专业,一是知晓“施食”并长期坚持,二是施食选在晚上不是白天,三是施食对象明确表述为河中溺死鬼,四是施食之后就去打渔。就冲这四点,要说没有高人指点过许生,我是不相信的。下面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施食”是佛教道教常用的方法,在家的普通人难于知晓;其次,白天太阳毒,孤魂野鬼不敢出来,许生选在晚上施食,当然是深知其中内情了;再次,许生的施食有针对性,不是针对来往的四处飘荡的阴间众生,而是专门针对河里的溺死鬼,这样的效果专一弘大,简直跟宗教里的“修护法”有点类似了;最后,施食完了就打渔,这不明摆着让被施食者帮自己打渔吗?看来许生这个人表面上傻乎乎,实际上心机很深那。
许生“施食”的原因之一是慈悲心,不忍看到众生挨饿嘴馋,施食以行善;但是还有一个目的不可否认,那就是“施食求福”。要说施食怎么能求福,那就得先从“鬼使神差”这个词说起。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3-07-11 16:59:00 +0800 CST  
“鬼使神差”和“使鬼差神”
什么是“鬼使神差”呢?现代词典解释为:“好象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古人的解释跟现代人基本相同,但是要拿掉其中的“好像”二字,换言之,古人认为,就是鬼神推动着我们去做某件莫名其妙的事。
比如说吧,某天早上,你因故出门往某方走,见了一百块钱。如果早上睡懒觉,如果没事情不用出门,如果出门坐车,如果在自己之前就有人路过看到钱,如果失主根本没掉钱,如果其他……只要有一丁点变化,那就捡不到这一百块钱。是什么让这么多的机缘巧合指向你捡到钱这个结果?这就是鬼使神差吧。每个人都有无数次这种“鬼使神差”的经历,我们也将其当成巧合,但是仔细想下谁促成了这些巧合?巧合的背后,是不是鬼神推动着我们去做这些事?
据说鬼神无形,恐怕难以直接作用于物质,但能够影响人的精神,精神又指导身体,身体作用于物质,于是一切都能够得以展开。
如果相信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鬼使神差”,那么“施食祈福”的原理就好理解了。“施食祈福”不是鬼使神差,而是更进了一步——“使鬼差神”。我们施食对于恶鬼有了恩惠,鬼性单纯,身怀感激之情,自然知恩必报,不像人类当中太多的忘恩负义。
主动的对鬼施以恩惠,就由被动的“鬼使神差”变成了主动的“使鬼差神”,受你恩惠的鬼神会在暗中相助,推动你不由自主地做出某些行为,从而达到某些结果。
施食是普通人“使鬼差神”的办法,而道行高深的,就不用那般费事了,禹步作法、掐诀念咒,就可以直接召役鬼神前来服务,所以我们在西游记里经常看到下面的描述:“行者闻言,捻诀念声咒语,叫那护法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驾伽蓝、当坊土地、本境山神……”孙悟空能够直接役使各方神灵来帮忙,道法通神,以至于是。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3-07-13 21:47:00 +0800 CST  
气固形显
王六郎起初暗地里给许生驱鬼,后来才现形与许生相见,这里面也隐藏着奥秘。在宗教里认为,鬼是一股无形之气,所以很难显形,而王六郎之所以能够显形,也是由很多条件才促成的,当然下面都是宗教的说法,真假不予置评,只是姑妄言之吧。
首先王六郎是在青壮年时期溺死之鬼,按照纪晓岚的说法,“人有不伏其死者,所以既死,而此气不散,为妖为怪”,壮年气盛,加上不伏其死,是以其气厚重,能够常年不散。这是其一。
再一个就是同样重要的,就是有许生经常来祭祀,并且直接就是针对溺死鬼进行祭祀,这种祭祀更加坚固其气。鬼神非常重视祭祀,倒也未必是在乎那点香火美食,更重要的是人的意识中有他们的形象,这样能够坚固其气,使其不至于快速散亡。
还有一个就是“因名赋气”。王六郎其实也是蛮精明,他跟许生第一次见面,直接就报上“王六郎”的名字来,让许生此后能够每日呼之,这在修行里叫“因名赋气”,同样也能坚固其气。说到这里,我们再看道经典籍里办事时呼六甲秘祝,出行时呼值日神名之类的记载,可有些许感悟?
如果只是为了那点酒,王六郎对许生也不至于如此感激。正是因为在王六郎坚固自身之气的过程中,许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王六郎视许生为知己,双方相互帮助,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双赢关系。
其气厚重了,王六郎方能得以显形。从这个理论来讲,能够显形之鬼,相当于阳世间的身强力壮,人高马大,可不是好惹的主。这个跟蜃景的出现实际是一个道理,如果条件允许,咱们另撰《山市》一篇再论吧。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3-07-13 21:49:00 +0800 CST  
鬼找替身
王六郎在河里沉沦久矣,但是一直没法子转生,概因溺死鬼都要找替身才能转生。民间传说,溺死鬼、缢死鬼、堕死鬼、车祸鬼等等,都是要找到替身方能脱离鬼趣,重新投生的。
关于横死之鬼为何需要替身方能投生,《阅微草堂笔记》借一个自缢鬼之口说:上帝好生,不欲人自戕其命。如忠臣尽节,烈妇完贞,是虽横夭,与正命无异,不必待替;其情迫势穷,更无求生之路者,悯其事非得已,亦付转轮。仍核计生平,依善恶受报,亦不必待替;倘有一线可生,或小忿不忍,或借以累人,逞其戾气,率尔投缳,则大拂天地生物之心,故必使待替以示罚。所以幽囚沉滞,动至百年也……问不有诱人相替者乎?鬼曰:吾不忍也。凡人就缢……思是楚毒,见缢者方阻之速返,肯相诱乎?聂曰:师存是念,自必生天。鬼曰:是不敢望。惟一意念佛,冀忏悔耳。俄天欲曙,问之不言,谛视亦无所见。后聂每上墓,必携饮食纸钱祭之,辄有旋风绕左右。
这里说,凡自杀之鬼,因其不爱惜生命而自残,上天为惩罚之,规定其必须找到替代才能重新投生。但是随之又有了一个问题:很多溺死鬼、堕死鬼、车祸鬼并非自杀,何以也要找寻替身?这里古人又有另种说法,非正常死亡的,天地不收,既没法上天,也没法入地府,只好在人间游荡,那什么时候是个头呢?找到替身为止。
但是找替身也有例外,像上文里的鬼,最终也没有找替身,而是通过念佛忏悔,最终得以脱离鬼趣,重获新生。包括《王六郎》里,王六郎的得以摆脱,最终也没有经由替代这种方式。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鬼找替身未必就是唯一的路,主要还是上层领导一句话的事。
至于为什么,不得而知。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3-07-14 11:28:00 +0800 CST  
举头三尺有神灵
下面再说第五个问题,为什么鬼的一念恻隐能够上达天听,难道真的有“举头三尺有神灵”这回事吗?
“举头三尺有神灵”从逻辑上看貌似讲不通。神是何等人物,岂会自降身份到整天蹲在你的头上监视你的一举一动,纵使真有个神愿意接受监视你的任务,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神也做不到时时事事皆了然于心吧,他又不是监控摄像头,能够保证24小时不眨眼。
不过还有一种解释是“泛神论”,也就是身边的一切存在都是神。其原理是,任何存在都是一种能量存在,任何能量都具有某种特殊功能(就如中医所说的“无物不可入药”一样),任何功能都是一种神。所以说到中国的“神”大家就要注意了,其指的是某种“功能”,只要具有这种功能就可以称之为“神”,所以究其实神就是一种“职务”,负责某种工作,而并非指具体的某个人。
明确了“泛神论”其实指的是功能,就明白一块土地有土地神,一座山有山神,一条河有河神,一个个宅子有宅神,一口灶有灶神,一张床有床神、一口井有井神、一扇门有门神,古人把这种能量人格化了而已。现代社会了,还可以推演到沙发神、电脑神、手机神……估计“神”也是与时俱进的。
既然“泛神论”说处处都是“神”,那么“举头三尺有神灵”的说法也就可能说得通了。并非有某个神专门负责监视着你,而是有众多的神都在那里起监视的作用,当你动了这样一个念头,并非每一位神能感应到,而是与之相应的神才能感应到。假如你杀鸡吃肉了,灶神就能感应记录你的行为,因为这是他的本职工作,所以感应记录起来驾轻就熟,这就是“专业”。而门神、井神、沙发神则毫不知情,只管一边打酱油。你每有某种行动或想法,都会被负责相关事务的“神”所感应,这就是“举头三尺有神灵”的泛神论解释。
据说“神”感应到每个行为之后并不仅仅记录,他会安排与其对应的一种现象出现在你的生活中,降临到你的身上,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因果”了。“菩萨畏因不畏果”,古人的“报应”之说就是这个原理。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3-07-14 11:29:00 +0800 CST  
封神的秘密
王六郎一念恻隐,他的宅心仁厚上达天听,所以被天帝封为招远县邬镇的土地爷,是为“封神”,“封神”是极具特色并且影响力甚大的一种传统文化。
“封神”,顾名思义,就是赐予某人(鬼)神职,让其承担神的相应职责。谁能够被“封神”呢?古人说:“忠诚正直,死而为神。”只有忠诚正直的,换言之思想品质过硬的人,死后才有资格被“封神”。
“封神”的原理,乃是通感原理,换言之,被封神的人(鬼),其品质习性与其被封神的职位有所类似,其气相通,由此而“封神”。这么说还嫌太抽象,举例而言,为何“忠诚正直,死而为神”,乃是因为那些判断人间之事的神职,最首要的是公平,而这个人的习性正是公平正直,自然就会选其承担相应神职。再入,民间很多人拜毛主席为神,认为其能够驱邪,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牛鬼蛇神都怕毛主席之故。甚至还有把毛主席当成财神的,原理也简单,百元人民币上的头像不就是毛主席吗?你要是不尊重毛主席,那就是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
再如“门神”的封神,早先被封的门神乃是神荼、郁垒,因为在《山海经》里说神荼郁垒把守鬼门,专门处分作恶之鬼,根据通感原理,他们被封为门神自然当之无愧。后来钟馗被封为门神,也是同理。再后来秦琼、尉迟恭之所以成为门神,估计是由于民间话本的普及,极大地宣传了秦琼、尉迟恭二将,老百姓文化低,可能不知道神荼郁垒、不知道钟馗,但是秦琼、尉迟恭是熟悉的,小说里这二将又是保护唐太宗的,民间自然而然地就把秦琼和尉迟恭封为门神。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3-07-14 11:31:00 +0800 CST  
关公的封神史
封神文化中影响最大最典型的乃是关公的封神。关羽在三国时期的地位实际上远没有后世那么高,算是三国时期的一员猛将吧,其他的倒也乏善可陈,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啊,谁也没想到。
先是关公被封为佛教的护法神。据说隋朝的时候,天台的智者大师梦到了关公,关公自荐“吾当为力建一刹供护佛法”,并于是关公受五戒,从此成为佛教的护法神。这个封神顺理成章,关公身为勇猛武将,来当护法自然是专业对口。但是关公被佛教收了,道教当然就不乐意了,于是道教也开始拉拢起关公来。
宋徽宗政和时期,关帝老家解州的盐池不出盐了,盐业作为垄断行业,可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笔大头,宋徽宗就咨询于当时的正一道天师张继先,张天师答道:“这是蚩尤神为祟,不过陛下尽管放心,我会和关羽关圣爷去剪除蚩尤滴!”果然过了不久,解州盐池恢复如初,宋徽宗大悦,在张继先天师的建议下,册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这么一来,关羽又被道教从佛教手里抢回来了。
想来关羽也是乐意的很,毕竟在佛教哪里,关羽是个护法神,说难听点就是个看家护院的保镖,地位低下得很,要是转而跳槽到道教,那可真是一步登天了。皇帝的话就是奉天承运,自从徽宗皇帝的金口玉言之后,关公的地位就开始有升无降。明朝时候,关羽荣膺了关圣帝君,武圣人(与文圣人孔子平起平坐),三界伏魔大帝等荣誉称号,成为城乡之间争相祭拜的最重要的神灵之一。明清时候,有“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之说。据统计,清朝时候全国各地的关帝庙,计有三十万座……
至于关公在民间成为武财神,也跟关公留给世人的印象有关:其一,关公在世时的功名利禄,都是靠武力拼杀得来的,所以从事武的行业的人想发财,自然要拜关公,至于文科生就不必了。其二,关公红脸,红者象征着生意红红火火,所以很多酒店也拜红脸关公为武财神。这又一次印证了中国人封神文化中的“通感”思维。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3-07-14 19:50:00 +0800 CST  
神与仙之辨
不过提到“封神”,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封神演义》,正是这本书流传才让“封神”的观念深入人心。《封神演义》一书实为修道之人所作,里面隐喻了很多道教修行的秘密,值得深究。《封神演义》里的封神也是按照各位候选者的特色,诸如善于播撒瘟疫的几位殷将,后来就被封为东方行瘟使者周信南方行瘟使者李奇西方行瘟使者朱天麟北方行瘟使者杨文辉劝善大师陈庚和瘟道士李平;姜子牙的媳妇马氏因为不识好歹,错过了姜子牙,所以被封为扫帚星,其余不述……
《封神演义》的读者往往会有这么个疑惑,后来被封神的,除了少数是周朝方面的将领死后被封神外,其他大多数被封神的乃是殷朝一方的将领死后被封神,这么一来天上的各路诸神岂不是由殷朝将领把持了,这么一来天庭大权可不是由殷朝把持,那可怎么得了,姜子牙傻啊?
其实要解答这个问题,只需要明白神与仙的区别就可以了。“神仙”二字我们常常在一块说,但其实二者是有很大区别的。简单来说,“神”是指在天上有职务的专门负责某项事务的一类,相当于天上的公务员;“仙”则多指由人修道而成的,他们并没有专门的职务,整日优哉游哉的那种。
这么一来就清楚了,神相当于天上的公务员,仙相当于天上的贵族。神得整天值班,仙却可以游手好闲,神为天庭服务,仙可以指示神为自己服务。神和仙的地位高低由此就一目了然了。
《封神演义》里,周朝方面的将领如杨戬、哪吒等等,基本都成仙了,殷朝方面的将领则是去天庭当公务员,那你说姜子牙还傻不傻呢?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3-07-14 19:52:00 +0800 CST  

楼主:淄川仙客

字数:156940

发表时间:2010-03-04 06:28:2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05 08:21:46 +0800 CST

评论数:184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