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聊斋》里的方术逐个来揭秘

当然还是问转头山的西边曾经有没有个罗店村,大伯记忆中好像确实是曾有个村落,但也不是叫罗店。这时又有位村民推着自行车路过,看我们交谈,也过来掺和凑热闹。我就解释说明来意,自称是来寻访附近有没有关于婴宁的传说的。
意想不到的是,那个过路的村民一下子就想起了听闻的的某个说法, 祖上说在转头山西边哪里,曾经有个婴宁小姐,至于什么事迹,就不清楚了。紧接着,卖豆腐的老伯也想起来,小时候确实听老人讲过有婴宁小姐的传说……
这一下子就找到了两个证人,幸福真是突如其来啊……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6-09-26 18:46:00 +0800 CST  
当然还是要严谨一些,我惴惴不安地问老伯,你们所听到的婴宁小姐的说法,是从电视上看的,还是从书上看的,还是从老辈那里流传下来的呢?老伯明确表示,是自己十多岁的时候,从老辈那里听闻来的,但因时间过去太久,具体的内容就记不清了。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6-09-26 18:49:00 +0800 CST  
虽说已经找到两位证人,但证据似乎仍然不充分:
一,前岔河村村民记忆中转头山西边是东花店,而不是罗店。
二:两位证人也只是听闻山西有婴宁的说法,但具体内容都忘得差不多了。
于是老伯推荐我去找村子里一90多岁的老人杜国(音)做进一步的询问。
然后老伯就眉飞色舞地讲述起传言发生在转头山附近的一些奇闻异事……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6-09-30 16:44:00 +0800 CST  
老伯说起转头山的传说就停不下来了,据说山下曾有两条蛟龙在洞里修行,有时也外出到山下的黄花河里转转。还说当年这里曾有地里干活的人看到一条蛟龙(蛇)钻出来,有电线杆般粗长。老伯并未亲见,但当时也正在附近干活,听到了那边的惊叫声……还有山上神仙炕之类的传说……
可惜的是,这些遗迹早已不见。山东这地方,一旦什么天造地设的好东西(尤其是风水)破坏了,人们也往往归咎于南蛮子(以前山东人对南方人的地域歧视性的称呼),不过山东人自己也免不了被贬低,古以中原为中心,称四周为东夷西羌南蛮北戎……山东地区就是所谓的东夷了。
但转头山下的山洞和神仙炕遗迹的消失,好像不关南方人的是,都是本地人自己给折腾没的……
老伯讲起来就停不下了,我看天色将完,还得尽快赶路,就告辞而去,一边想着以后找时间拜访老伯推荐的杜国老人,老人是一本书,很多记忆其他地方无处可寻,只能到老人那里读取了……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6-10-24 12:18:00 +0800 CST  
过完年,大约是2015年的正月十一,我们又来到转头山西的岔河村,准备探访老伯给我推荐的,已经90多岁的杜国老人,看从他那里能否找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而在这次拜访的前段时间,我也曾咨询请教过别人,他们并不看好转头山西就是王子服和婴宁所居罗店的说法,最重要的否决点就是:《婴宁》篇里记载,婴宁所居的西南山中距罗店村大约30里远,而现实中的罗店与其西南浮来山的距离,只有大约10里远,从距离来看根本就对不上号嘛!
这个问题倒是问到我了,让我很是灰心失望,但好不容易找到罗店的线索,又怎能轻易放弃?可能真是冥冥中有谁在提醒,电光火石间,对于书里记录的三十里和现实中十里的不吻合,脑子里冒出了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6-10-26 19:15:00 +0800 CST  
前面说到,转头山西罗店西南的浮来山脉,距转头山大约是十里,而《婴宁》原文里则记录,婴宁住在罗店西南三十里的山中,这可不就对不上号了。
相比之下,前面提到的莒县洛河镇罗米庄,其西南三十里远正是浮来山脉,这么一来,似乎罗米庄更应该是婴宁的婆家所在。
但是别忙,看下面的这些线索,可能你会有些其他的想法。
转头山在莒县与沂水县的交界处,莒县方面是二十里乡,沂水方面是三十里乡,再往西还有四十里乡,这些地名是以此地与莒县县城的距离而得名,可知沂水的三十里乡与四十里乡,历史上也曾属莒县。二十里乡在东,三十里乡在西,转头山正在两乡交界处,看到这里,对于《婴宁》篇里记载的“去此可三十里远”,各位有什么想法吗?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6-10-26 19:33:00 +0800 CST  
对于书里记载的“三十里”与现实中的“十里”的差别,我们的解释是蒲松龄先生弄错了。
什么?三百年前的与王子服同时代的蒲松龄先生写错了,反而三百年后的我们才还原了真相,这可能吗?
还真的可能。事实上,基本可以推断罗店距离西南山中并不是三十里,而应以十里为准,下面给出两条理由:
第一,“三十余里”极有可能是对“三十里乡”的误解。
转头山在莒沂交界之处,莒县方面是二十里乡,沂水方面则是三十里乡,浮来山脉与三十里乡紧邻,北边的部分山头在三十里乡。莒县人一般称呼“三十里乡”为“三十里”,则莒县人当年在给蒲松龄讲婴宁故事的时候,如果说成“婴宁住在西南方向三十里的山中”,本义当为“三十里乡”,而蒲松龄误解为“三十里远”并记录下来,这种可能性是极大的。
第二,从现实情况来看,王子服是走不了三十里远的。
“婴宁”篇里说,王子服离家出走到达婴宁居所,做了很久之后,有个老太出来问王子服:“何处郎君,闻自辰刻来,以至于今……”“辰刻”是早7点至9点钟,王子服离家出走的时候当为天初亮(大约6点钟或更晚,他肯定不敢黑着天出行)。这样他大约走了2-3个小时,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要走自己完全不熟悉的30里路,对王子服来讲,基本是不可能的。首先他是寻常不出门的公子,其次30里可不是个短距离(各位看官可以自己试试走一下三十里),再次他不熟悉路途。要说王子服能在2-3小时内走完这段路,简直是异想天开了。
但是转头山西南10里远的浮来山,按王子服的情况正好可以在2—3小时内走完,所以30里远的说法其实并不符合现实,其来源于蒲松龄听取莒县人讲婴宁故事时对“三十里乡”的误解。
楼主 淄川仙客  发布于 2016-10-29 13:07:00 +0800 CST  

楼主:淄川仙客

字数:156940

发表时间:2010-03-04 06:28:2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05 08:21:46 +0800 CST

评论数:184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