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紫墨红尘》节选(代家父发)

再写论文,便觉轻车熟路,心中有一套固定的程式,按照这个程式,把散乱的材料组装到各自的位置就成了。长短相似,原理都一样: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有说服力,论证的逻辑推理和结论要严谨有理,水到渠成。只是酝酿论点时颇费心机,要考虑具有社会意义,即矛盾的普遍性。只有当论点切中社会或某一学科的“穴位”,为之解决问题,这个论点才会引起社会注重,才有价值。
八十年代末,全国文化站普及的高潮过后,低谷便开始显现。其实,按哲学的观点,这种文化兴衰的现象很正常,它不正合事物循环发展的规律吗?“存在决定意识”,那里的群众文化基础、经济条件,是否具备“普及”的条件?如果不是,那么,“普及”的意识就违反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让“意识”走在了“存在”的前面,因此,靠外力作用的兴起必然被内因不力而挫衰。一时间,群众文化工作者如困兽般左冲右突,想冲出困围却不知出路何方,有的心灰意冷,有的干脆弃阵脱逃。此时上至文化部,下至省、市、县,全国发动面向九十年代群众文化工作何去何从,献计献策的探讨。刘立山以自己的实践撰文《向社会文化发展是文化站走出低谷的希望之路》,省刊《大文化》以“改革大潮”的栏目在新年第一期首篇登载,并加“编者按”。此文引起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重视,并先后多次来老镇站调研,要求站长写出更翔实的材料上报,以期对全省文化站摆脱困境发展壮大打开思路。该文评为年度理论栏目优秀论文。
五月,省文化厅、省群众文化学会发文全省文化系统,征集论文参加“华东地区第二届群众文化理论研讨会”。首届在安徽,第二届将在福建举行。首届研讨会江西只有三人出席,都是省、市专家。立山伊始望峰息心,那是大专家的盛宴,岂有乡站下座?犹豫了几天,便又想:“世无常贵,事无常师。”他写高层的,我写底层的,高层的我写不过他,底层的他未必写得过我。如果被淘汰,当是正常,那些高人要给其面子,不拿掉我的拿掉谁?若胜出,就是反常。《大学》言:“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于是,刘立山就多年来一个争论不休的议题,作为局中人阐明自己的观点:《文化站干部的自身因素是决定文化站工作优劣的关键》。在文化站大面积陷入低谷的时候,不从内因找原因,而游目于事物的外因找理由,抱怨他人,这是一种非哲理的卸责思维。此文在全省百十件征稿中,以赫然警醒之点压在一大批专家之题首,当选入会。十月,省群艺馆党组张书记率四名论文作者为江西省代表队乘火车硬座往福建武夷山参会。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群众文学学会代表和论文作者共四十一名,省、市作者居多,刘立山为两届盛会中唯一乡站论文作者。
……
楼主 钟爱今生  发布于 2017-11-12 13:09:33 +0800 CST  
他曾在多次大小会上力主:农村文化必须因地制宜,创建多种结构形式的文化站,以适应农村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群文工作一定要务实,这是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提高文化站干部素质是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站长强,站务就出效益,就能促进乡党委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形成良性循环;文化行政部门要有担当历史责任的勇气,从长计议,给文化站长以精神,以信心,以进修、晋级的提高机会,把搪塞进来借屋躲雨不称职的人清除出去……想不到在这里得到了广泛认同。既然来开会,他不只是代表自己,所有文化站的命运都在心里装着。局外人撬不动,局内人达到了共识也会给文化站一个灿烂的明天——座下很多就是文化政策的决策人。都好说文化站生了多少,却不愿说死了多少。归根结底,生死与我无关。
秀丽的武夷山,为无数古今中外的名流雅士所青睐,丹山碧水,九曲通幽,“奇秀甲东南”。郭沫若锦心绣腹走到哪写到哪,在“云窝”落下“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确然,这里有黄山云雾之美,有漓江水景之秀,被列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导游说:“武夷山是座迷宫。上次有个旅游团,入夜点卯,少一人,忙派十人去找,回来八个——又迷两个。”这里有茶叶“大红袍”——因为和尚用它治好了皇妃大肚子病,受皇赐大红袍而得名。这里有相思豆——“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想必大诗人曾采撷送情人。最犯疑的是一代理学鼻祖朱熹,竟敢在武夷君眼皮下,与一狐妖美女私通,把住柔荑手,挽香袖,尔研墨,我书文,相爱无限。后狐被猎,朱夫子依昨梦所托,金购完尸厚葬,此穴因名“狐狸洞”。今仍闻暗香袭人,应是焚香所致,不当为狐仙绕人?想必那狐妖非妖,乃一绝代村姑因慕朱公子高情逸兴而陪侍左右也。立山夜作游记《武夷山之谜》,以志。
又下鼓浪屿。远眺湛蓝无垠的大海,水铺天际,一种蜇居丘陵豁然心阔之情顿然而生!不出来怎能看到外面的世界?若常逐浪蹈海,当可宽广胸怀。海风拂动改革开放的斑烂:洋客比肩,商贸林林,沙滩上的“三点式”饱满地晒在游人面前……一方弹丸之地,却是闻名中外的“钢琴王国”——并非本土生产,全靠人文把它经营为地方特色。日光岩首,郑成功的巨像石雕威然屹立,似南天一柱,好一派“闽海雄风”!那圆瞪的双目,铠甲披身,利剑在握,使人想起三百五十年前为收复国土台湾,大帅统军二万五千血战十个月打败殖民者的英雄壮举。而今中华疆域大统一,唯一岛孤悬,成为心怀叵测者之棋子、之人质,对得起炎黄共祖?对得起华夏后裔?中国历史印证:合则盛,分则衰,兵戎相向,生灵涂炭,更别说挟洋人以自恃。真不知何为政治家的智慧?郑氏不独卫国门,也大开国门容四海。明郑和七下西洋,邦交天下,一次领使者三万,谁国可及?一座不朽的花岗岩,一方东南小屿,铸进千古民族之魂,让人心潮澎湃,是夜立山结字《鼓浪屿之魂》,一抒胸怀。
登鼓山,访泉州,在神话与佛道中穿行。没见过哪座城市如这般满城皆佛寺,且规制恢弘。岂知,此乃盛名东南亚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善男信女,街井如流。除本地香客,全国及海外法师来此拜谒、做法事者也络绎不绝。南亚的信徒,不辞跨海之遥前来还愿膜拜。街巷处处祭祀品,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制作都非常精致,似乎有神圣净洁之气从中飘泆漫开。进到大殿,见敲木鱼者,“嗒嗒嗒嗒”闭目念经;打坐者,如雕塑,诵经时只见嘴唇微动,而不闻声,精与神随着他的禅心化为灵气升入西天极乐世界,或萦绕在修成正果大慈大悲的菩萨脚下。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境界,俗世红尘当不在他们心中。有法师率众参禅,手捻佛珠,轻唱佛乐,“阿弥陀佛……”舒缓悠妙的旋律似哀非哀,似乐非乐,如境外之音在殿宇中弥漫,微拂心田……外面的世界纷纷攘攘,一切与我无干。立山竟被这佛乐吸住,觉得很美很有意境,能给人去除浮躁和奢欲,心想:这般音乐,若我能参身其中,不出三日便可同音。同行人见他有些痴迷,拽曰:“佛门净地,不要因它种根,善哉善哉。”
楼主 钟爱今生  发布于 2017-11-13 22:20:11 +0800 CST  
谢谢关注:这两天工作稍微有些忙,请谅解
楼主 钟爱今生  发布于 2017-11-15 20:51:06 +0800 CST  
法门之外,便是名缰利锁的现实。参观厦门海渡夜总会、石狮镇游乐中心、音乐茶座、歌厅……都是群众文化活动场所,都是社会力量办文化。内设电子游乐场、酒吧、舞厅、赛马、摩天轮、镭射电视、激光射击等迎合不同层次的人们玩乐,每家投资几十万至几百万不等。所有活动都是有偿服务,门票二十至三十元。点歌、陪舞、献花、送毛巾、饮料等另附小费,包厢每时八十元,过时补收或换客。活动者川流不息,秩序井然。据介绍,北京、上海和全国一些当红艺星都来此演出。立山边看边想:内地与沿海真是相去天渊啊!有没有办法来缩短这种落差?或者将这种模式引到内地?改革开放首先是给沿海刮来了金叶子,有了资金便全盘激活。这不是眼馋得了的,该想的是如何使内地与沿海对接——南方之行,如一只美丽的孔雀在刘立山的天幕上屏开屏合……
九十年代第一年,“江西文化事业发展战略理论研讨会”在庐山召开。省文化厅厅长郑光同主持会议,中央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康世昭一行、江西省人大、省委宣传部、紫云市委市政府等领导莅会,省文化厅、群艺馆、图书馆、戏剧、电影、师范大学等单位,地(市)文化局、群艺馆、县(三个)、乡(一个)各界论文作者代表和领导共六十八人出席。郑厅长在开幕式上首讲:“发展文化事业,不能闭门造车,要做调查研究,要靠大家论证。这次共收到论文一百四十篇,选出四十五篇为战略优秀论文,宣读三十二篇,提交大会交流二十篇。这次出席会议的论文作者是我省文化精华,他们的研究成果将对我省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意义。”会期五天:初,宣读论文;中,文化部领导介绍全国研讨情况,分组研讨;后期总结、参观。论文的涉及面很广,触及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刘立山有幸躬逢其盛,他的论文《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结构:乡镇文化站模式选择》,排在第十五位宣读。
他说:一.刻板的结构模式限制了乡镇文化站的发展。二.多维结构模式是乡镇文化站新时期发展的必然。必须改变乡镇文化站千篇一律的结构模式,改变面面俱到的指导思想,充分开发区域文化资源,发挥区域文化优势,建设有特色的区域文化结构,形成千姿百态的文化站多维模式。根据文化站人员的素质,扬长避短设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利于专业水平的提高。
当安排的论文宣读结束后,八月二日下午五时半,一场特殊的接见幸临刘立山。会场所在休养院,一0一客厅,四周摆设宽敞的沙发,沙发前一台台茶几。傍晚的斜阳从门窗照进,映在褐色的窗帘上,整个客厅洒上黄橙橙的光辉,柔和、恬静,沁入庐山特有的消暑清凉。天光的恩赐,使厅堂显得尊贵、吉祥。刘立山在省文化厅办公室晏主任的引导下,怯生生地走进大门。坐在正对门沙发上的文化部康司长立即起身,拉住走过来的刘立山的手,亲切地招呼:“来,刘站长,这里坐。”要立山坐在身旁的沙发上。刘立山连忙恭敬地“谢谢,谢谢”,并一一向在座的各位致意。坐在康司长右旁的是省文化厅郑厅长,两侧还有文化部政策法规司研究处处长,省文化厅群文处处长。康司长开门见山对刘立山说:“这次听了几十篇论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你的关于文化站模式建设这篇。你主张改革僵化统一的文化站格局,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站模式,我很感兴趣,对全国都有意义。你在论文中引用了那么多论据,可没谈你自己的站。我知道这是一种美德。可是,我很想知道你们站的情况。你是按照你的构思建站的吗?”“我们是老区特困乡,工作做得不好,只有笨鸟先飞。”晏主任插话:“他是全国先进文化站长,很有名气呢。”康司长欣佩地赞道:“我知道,我知道。一个乡站能出这样高水平的论文,可见一斑,真是了不起呵,这在全国我也不曾多见。”立山有些惊宠。康司长反复说:“刘站长只谈别站为论据,不谈自己站。老晏,你是怎么搞的?”郑厅长中和:“这是刘站长的美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美德。”康司长笑容中有些郑重,对晏主任说:“这是刘站长的美德,却是你的失职。”立山见首长语重,定想听些基层的实况,逼得没办法只好补充汇报:“我们站是按照‘大文化’结构要求,从文化站发展到文化中心站,文化、广播、电影、科普、文学、体育、民间艺术一体化,很杂,覆盖式的。国编文化干部一人,要借助于集编和社会力量开展工作。老镇站的工作比较重,最突出的是丰厚的民间艺术——全乡有文艺团队九十多个,平均每村委会近十个,乡政府没拿钱。不及大雅之堂,但足够群众自娱自乐,还向邻乡辐射。什么叫群众文化?我觉得这就是最本质最朴素的解释。”“啪啪啪……”康司长站起来鼓掌:“多好的事例哟!”全场的领导都站起来拍手。省厅群文处潘处长说:“他的进京材料很感人,很典型。”“为什么想到文化站的模式要改革?”康司长继续问。立山说:“我是靠抓民间艺术起家的,一着活满盘皆活。看到很多文化站困于千篇一律的结构,站长和区域文化优势没发挥出来,想做的没去做,不想做的强制做,觉得这种建设模式阻碍了发展,于是就提出必须改革。”郑厅长借题发挥:“所以我说,这次的论文是精选出来的,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许多仁人志士为之倾注了聪明才智。”康司长边听边思考,郑重地对在座的说:“我们制订国家文化政策的人要下去,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研究对策。刘站长的论点对我们制订全国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给我们一个警醒。不然,我们还以为原有的一套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呢。这次下来收获很大,谢谢江西省文化厅让我们认识了刘站长,也谢谢刘站长独到之处补偏救弊,谢谢!”刘立山还向文化部汇报了筹办外向型补文基地的计划,请求文化部是否可援助经费用于启动。康司长愉快地答应到群文司联系争取拨款,并嘱刘站长写个书面报告。
……
会后,这批论文结集,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该书成为共和国江西文化理论界第一本较全面地论述关于开发文化资源、探索发展趋势、提出各项文化事业发展构想的综合性论文集。
刘立山将自文再修,易名《建设各具特色的乡镇文化站多维模式》,寄文化部《群众文化》杂志举办的“面向九十年代群众文化理论征文”,在全国高手林立中,该文被评为获奖论文。
楼主 钟爱今生  发布于 2017-11-20 00:13:00 +0800 CST  
韩愈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明千里马的命运取决于伯乐。换句话说,因为有伯乐,才有千里马,而无伯乐,千里马不会被发现。对于这个论点是否正确,姑且不辩,而要说的是千里马和伯乐又是怎么来的?他们都不是神,乃自然所生。千里马所以成为良马,一是有良种的遗传基因,二是生存环境的驯化,这种先天和后天的因素缺一不可。它要觅食,它要负重,它有它的“马生观”,即使是同样的生存环境,它也不欲与常马等速。而伯乐?想必曾是一匹“千里马”,也曾“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幸遇导师发现,乃重之,育成伯乐而具慧眼。凡经磨砺者深知其苦其利,伯乐当为内行。伯乐相马,就是内行领导。内行领导就可以“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马为明主而扬蹄,主为良马而放驷。从这个意义上讲,千里马是驯出来的,伯乐和千里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伯乐因驯马而名,千里马因伯乐而成。伯乐相中的好马,岂有不用之理?用,就是驯。不用,良马也只是关在厩里的常马,除非脱缰野奔。
文化系统也是一个大马厩,关着各色品种的马。古阳县文化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誉为“革命摇篮”——不仅摇出了几位乡镇书记,还摇出县委领导。乡镇文化站,也是一个个龙潜凤栖,各怀绝技,才兼一方。这时的伯乐是国策,国家的重视。在这个万马齐喑转为万马奔腾的时代,要成为头马并非易事。在文化站生长的十多年里,乡政府和县文化主管部门数易其主,相马者来去匆匆,走马观花,几多坚心驯马?略有智者善驭:马的战功就是自己的政绩。于是,予朝露,予夜草,予负重,予催鞭,文化战场上卷起一浪浪滚滚红尘……
红尘中,马嘶风吼,有的人仰马翻,有的隐忍不言,有的改弦易辙,有的堕马复前……
刘立山是摸着栏杆前行的,焚膏继晷,强猎综艺,有时把自己的死马当做活马骑。一程又一程,磨成汗血马。滴滴汗血铺黄道,凝字便成诗。他的论文不是来自空想,而是自食甘苦的心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主体论。什么是主体?内因是主体,本职是主体,在兹念兹。事业没做好,不要怪张三李四,首先在自身找原因:全精力投入没有?懂不懂行当?如果不懂又三心二意,失败是必然。立山向来认为:只有在精熟的行业才有斩获,而不懂又企望获赢那只是梦想。不懂是障碍但又是动力,精通是目标,没有目标就会昏庸无果。从始点到目标是漫长的,有时是痛苦的,但这段崎岖之路必须走,爬行的过程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
群文组长车上行,虽背后腹诽心谤,但立山不往心里去,照常听他的指挥。次年,“江西省盲艺人汇演”,车带古阳县鼓书选手朱毛再在紫云地区招待所培训,文本改不好,要么就像诗,要么没法唱,急传刘立山帮忙。立山白天在群艺馆培训,晚上去改本子,连续三夜,将文本改好。朱毛再获创作、表演一等奖。
新中国成立三十二年,“江西省群众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召开,会场设省文联礼堂。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省“文联”等领导出席大会,省文化局局长主持会议。大会共表彰六十八个先进集体,一百二十五名先进个人,涵盖文化馆站、俱乐部、电影、图书、剧团、公社党委、管委会等各方。基本上每县都有代表参加,紫云地区十县六个先进集体,十三名先进个人。古阳县老镇文化中心站刘立山作为“先进个人”出席。昌瑞县渡头文化中心站沙长英和公社党委书记向大会汇报“先进集体”的经验。刘立山认真倾听各位发言,很受启发,把一大堆典型材料当宝贝般贪婪地细读,一份不落。省委副书记、省府副省长到代表住处青山湖影剧院演员接待站看望代表,与大家和蔼交谈,合影留念。除荣誉证书外,大会奖给每人一个大皮革袋,上印金色会标。紫云地区文教局配奖每人一台袖珍收音机。
……
八月初,刘立山正在家“双抢”,乡政府派人急传:市文化局来人有急事。立山汗淋淋骑车回府。市局指示:速写先进个人材料,七日内上交市局,再送省评,若选中,上送文化部。陪同前来的县局交待:时间紧,来不及组织别人写,你就自己写,署名县文化局、乡党委、县文化馆,写好即送县局。十二年来,刘立山总是马不停蹄、风雨兼程,还从没坐下来全面审视过来路。这下好了,上级逼你放下农活,也无需打点政府事务,可以静静地坐下来总结自己,总结十余年来以身相许的文化站。从那个阴霾未尽的岁月起步,以一百元家当起本,把一个十八平米的亭子间壮大成如今全县独一的文化楼、大型影剧院、全省一流的农村广播站、全市基层文艺普及率最高密度最厚的乡镇,全省出文化成果最为显著的乡站,既无外债又无内债,实现了实质性的以文养文……一个五体健全的青年进来,落得近乎半身不遂。四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他听见了可怜的母亲长卧病榻的呻吟,他看到了爱女在父出搜集民舞时突发脑炎九死一生的凶险……为了一个清贫的文化事业,几乎把全家搭上。往事一幕幕,如云涌,如浪激,卷起十几年的逆来顺受破闸而出……他再也抑制不住,一次次停下笔,让泪水纵流……一份五千字的工作总结,满纸尘土飞扬、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澜歇处泪湿衣衫……《在贫困中拼搏,在风尘中奉献》——一篇写真的倾诉,随时翻读都令人心潮澎湃,让人感受到主人公在有限的时空创造了无限的效应。
省里没再来人核实材料的真伪,他对老镇太熟悉了。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群艺馆不知来过老镇多少回,甚至往古阳县开会还要拐到老镇站停息片刻看一看。硬件看得见,基层视察过,软件一摞摞摆出来,全国、大区、省、市的活动成果有记载。难得十几年扶摇直上长盛不衰,矗立紫云市群众文化两面旗帜——先进集体“昌瑞县渡头文化中心站”,先进个人“古阳县老镇文化中心站站长刘立山”,由省厅评选上报文化部。一九九0年金秋十月,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宣部召开全国文化系统劳动模范先进文化馆站表彰大会,紫云市双获殊荣,刘立山被授予“全国先进文化站长”称号,授奖章、证书。
这是共和国成立四十二年来对文化馆站的首次大表彰,全国共表彰先进文化馆125个,先进文化站258个;先进文化馆长125名;先进文化站长243名。即时,《中国文化报》及各省、市文化报刊予以首发。不久,《中国文化报》以大篇幅刊登刘立山的先进事迹。是年,正值《古阳县县志》截稿,县文化广播电视局急令文化馆将刘立山获奖资料拍照,撰写辞条入县志,让历史记住古阳县唯一受到“皇封”的文化站长,这是该县的一项文化奇迹。人事部下文:凡受国家部颁奖励者嘉奖一至二级工资。此时,教育局和“文广局”已分家多年,教育局说:我有一教师发明了以水代油拿了国际奖;县广播站说:我有一记者拿了全国记者协会奖。“文广局” 义正严词:国际奖、“记协”奖都是民间的,刘立山是国家颁的奖,奖资指标当然归他。刘立山按要求填好奖资表,任由拍照的拍照,写辞的写辞,认认真真配合。对他而言,入县志和奖资自然是好事,但在心里并没看得甚重,九年前的“省优”遭遇给他留下一个后遗症,故得之不喜,失之不悲,淡淡然,安之若素。当一阵喧腾之后,万籁复寂,什么都与他无缘。他已很知足了:从一个农民,十年奋斗,走进了中国最高殿堂。我是乡下人,牛的权利是吃草,是耕田。世道布满了迷宫,迷宫不乏黑洞,慥慥循道者不善其中。因有古本《县志》,今人方知古阳历史文明,方知皇嘉御赐、文坛隆趣,而成后世考古的依据。可是古阳县的一笔当代重要文明史,被文化业内狭隘的时权者自弃——国家志书记载,而古阳县志不录,那不是一人的荣誉,而是全县的历史光华……
楼主 钟爱今生  发布于 2017-11-20 00:13:28 +0800 CST  
第八章节选连载完,谢谢赏读
楼主 钟爱今生  发布于 2017-11-20 00:14:09 +0800 CST  
第九章 耕读的日子


古阳的传统观念是:“荞麦豆子完不得粮,女儿供不得爷和娘”,一男不保险,两男一女为最佳选择,女人们尤以为荣。子珍、子文、子正是在七十年代公社制里降生,好在刘立山做赤脚老师,平时可以支取一点现金使用,比纯粹的农民手头稍活。全部收入管吃穿,以保衣有洗换,却难免断齑画粥。在大队教高小时,之所以下狠心买下那台旧缝纫机,盘算着从此可以衣服自做,省料省工钱;万一失业,还可以专做裁缝,免苦力之劳。三个孩子,量好身高,袖长,在纸上穿插画好衣片图,把用料精算到一寸,三人共一色,以免浪费。若遇布头甚喜,可省五寸布钱。这时彩布也要,做拼接式的童装更漂亮。有此一招,三子穿着倒也“时髦”。孩童快长,老大短了给老二,老二短了给老三,到老三时已屡补丁。一次得罪了老三,老三发火:“总是穿侬们的旧衣,我也不穿!”从此,一新都新,一次必做三套。子正糙踏,衣鞋先破,旧衣鞋还得他消化。实在不成衣时,取未破之片改做书包,再碎片缝制鞋垫,每人不少于三双,常换常洗,清洁也带来舒爽。为娘为妻的香囡不用捏针线,全家的缝补都是立山包了。村人羡慕:“里格儿女真晓得出世,碰到里格精神个爸爸;香囡个八字好,十指不要开瓣。”
农民忠厚老实,自己勒紧裤带,公粮一斤不少。每年早稻收割后,晒得一干二净,用土车推二十多里山路,翻过佛手岭、栗树沟、排山岭,二人合伙一个扯纤一个推车,扯纤的上身快扑靠地,推车的拱背藏腰两腿暴粗筋。有时入粮仓,有时直推到老镇河边,过秤后,还要自己背上料板倒入船仓。早出晚归,中午一只糠粉袋,到茶店买两分钱开水,调糊下咽。买茶人说:“好贵,一碗水也要两分钱。”卖茶人说:“老弟呀,滚水要人烧,冷水要人挑,是啵?”遇丰年,能留三月粮,而多时是早稻挖空还不够上交。一因产量低,二要把肥料种子耕牛等各项贷款一季扣还。早稻不打药,交皇粮,给不种田的人吃。农民的口粮等晚稻。年分稻谷成人三百六十斤上下,小孩二百斤左右。不怕农药多,就怕连含农药的谷也吃不上。政府除公粮外还加派卖余粮。农民是要怎样就怎样,一边让女人孩子哭骂着,一边装谷推走。一年到头的菜馇饭,中午蒸菜。兜着两碗稀粥下畈,屙两场尿就瘪了。过年也少不了一大缽蒸菜,与往日不同的是:因为蒸了肉,菜里有些油,不分任务,全家共吃。生产队实行工分带粮,立山只有趁假日多到队里做点工,但总保不到本份。看着嗷嗷待哺的一堆人,他就尽量挤出一点工资买些黑市谷(田广之乡私家省俭卖些钱用)、薯丝、薯渣补充。队里引进一种水草,喂公家的猪,因其繁殖力极强,敬称“革命草”。立山饿不过,极想晚上扯几把和着薯渣捏粑吃,又害怕一旦破案,岂不成了“破坏革命”?粮、油、棉、猪四大指标国家控制,私家养猪一年一头,百斤上下,不准自宰,卖给国家。自己推到老镇食品站,折腾半天,还要扣食潲。熟人少扣,多数狠扣。千勺万勺,一头猪四五十元,开张收据,钱由队里结。国家计划完不成,过年别想吃猪肉。队里杀只猪,一人几两肉,过“革命化春节”,吃“忆苦思甜饭”。立山趁往老镇开会,偶尔也赶个早排队买个斤把肉,回家改善一下生活。步行二十里,再早也排得远远的。轮到立山,把头伸进丢猪肉的洞口一看:条子肉少,猪杂多。他好言央求:“请割点有精有肥的,好啵?”屠夫刀一拍:“一只赤脚臭老九,还拣精择肥!”一块猪皮包骨头,往前一扔,“要就要,不要靠边站!”这年头,最红的就是粮站、食品站,那杀猪、伙夫都趾高气扬,令教师自叹不如。干部每月四两肉票,全买到家里去。肥肉留给当官的,农民能买到猪杂骨头算不错。立山奶奶父亲在自家,另盛半碗汤和一块肉端去母亲吃。自己不沾嘴,“侬们喫,我在学里有格喫。”看着妻儿吃,比自己吃还香。人均斤把菜油吃一年,菜籽欠收时一年几两油,丰年也不过两市斤。一年四季打酱油,总比无油惹口。子珍、子文、子正吃到末尾总要分菜碗,一人得菜屑,一人得剩汤,子珍大些,让弟先挑,然后“我得碗”,以为碗边有些沾油,把剩饭倒入空菜碗,用筷子把饭搅贴碗边。又喜黑色菜,以为黑色中油水多一些,比寡淡的好。这年头,连孩子也是吃一种猜想、一种意识。天下父母心,凡是儿喜欢的,父舍不得吃;凡是儿讨厌的,父包吃。不过,幸亏立山弄了个赤脚老师加自学的“裁缝”,衣食相比纯农好。
“文革”后,立山调中学任教,屠夫的崽个高,对不起,坐后面。屠夫自料得罪了老师,多次赔礼:“小人不是,有眼不识泰山。老师,您随便么时得去斫肉,我给您留着,包您满意。不,您只要搭我只崽格信来,让伊送过去。”教师又站到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位置上。
……
楼主 钟爱今生  发布于 2017-11-23 01:51:02 +0800 CST  
在物资非常匮乏的年代,对儿女的关爱稀释了对父母的孝敬。兰茵自入刘门后,没添一衣,没换被絮,破旧四十年!六十岁时,仅长子天宝娶媳、生子,已分家,余二子不仅“和尚”,还倍受压制,睡在床上都担心孤蓬自振,被抓去批斗,抄家更是家常饭。这个年代没有做寿,贫下中农都没有“生日”,何况“漏网地主”。后来批斗少了,立山兄弟又相继结婚生育,“麻绳下水步步紧”,一子挑着一个家。过三年“文革”结束,三崽才下决心给母亲换装。立山牵头,二兄响应,斗钱买布。立山自裁自缝,给母亲做了单、夹、棉三套衣服,都是蓝士林、青纱咔,唯外套是墨绿绫子,母亲穿着,说又当外套又当“妆老”。立山买被套,通明买床单,天宝腾出自睡的新棉絮——合伙把母亲睡了四十多年的被絮疙瘩彻底换了。兰茵穿着新衣,睡着新被,笑眯眯地逢人就说:“碰崽的福,我要多活几年。”
可是,病魔是只欺穷畏富的狗眼睛,越是积贫积弱者越缠住不放。兰茵吃了太多的苦,胃里长个拳头大的包,又痛又呕。儿子检来的中药,她舍不得一包煎完,分开两次煎;一个苹果吃几天,一升爆米留半年。立山用土车推母亲去镇医院看病,来回四十里的路上,母亲说:“细宝,喫了药我会好的,噢?”又说,“侬大师傅弄的豆腐真好喫,明年侬接我来,我再来喫……崽呀,我若个舍得死,我想多享几年福呀。”然而,可怜的母亲无奈地被剥夺了生存渴望,才六十七岁就恨别人间。
秋瑟的清晨,立山在山上砍柴,听到呼喊,空手跑回家,母亲早已失言。儿把脸贴在娘的脸上,感觉不到有呼吸,娘已“死”了一个小时。立山轻声痛泣:“姆妈,我是细宝……您不要走,您没享到福哇……”娘的眼角竟渗出潸潸泪水,流出眼眶两厘米!
娘感应到细崽来了,最后一个愿望盼到了,只是不能说,把无数的遗憾和痛别凝成最后一滴珠泪。
立山喂上一匙糖水,祈望母亲来生不苦。
大悲无泪,这一刻,仿佛世界突然窒息……不哭不吵,兴许娘还能在寂静中活过来……漫长的一分钟,儿子定定地看着娘,而娘的眼睛永远地合上不再看儿,脸色与这个世界断然绝情。立山抚着娘清瘦的脸,怆然一声恸叫:“姆妈!”泪水像山洪暴发涌了出来,浑身颤抖……
儿肝胆寸断,天昏地暗,长跪不起,把万般不孝付于涕泗滂沱——假如对母亲能痌瘝在抱,假如把关爱儿女的几分之一孝敬母亲,也不至今日愧疚不尽!乡邻劝道:“莫哭,侬娘只有里样长格命得,不是侬不孝。”“不,不,我娘是苦死的,姆妈呀……”从今以后,您再不要儿媳一衣一食,也不要受那冤枉气;您把一生给了儿孙,把自己的气血换成了儿子的后发,儿上天摘星都无法报答娘恩!
晚上请艺人散花,叹母亲一生苦辛,古人二十四孝,如歌如泣;请道士超度,孝子游棺,彻夜跪娘。世人都喜欢死后摆排场,一生所奉不及就木一夜。违逝者所愿,而世人明知相背却皆效之。风光的竟都是活人,鼓乐喧阗,幡旗奢舞中遮掩着多少不孝和虚伪!什么时候,还人道一个实实在在的孝行?
楼主 钟爱今生  发布于 2017-11-25 13:47:52 +0800 CST  
饥饿的日子终于结束,集中的土地分到了各户。有人说这是上答天心,下惬民望。安徽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偷分,十八颗手印画押瞒上,当年谷子涨满了仓,有了饱饭吃。中央新的决策人,领着新一套班子,举起“改革”大旗,“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将安徽一村的作法迅即推向全国,名曰“联产承包责任制”,变“队为基础”为“以户核算”,公粮按土地摊派由各户上交。“三面红旗”中的“总路线”、“大跃进”早退出了历史舞台,还剩下“人民公社”哗哗地飘。而“三级核算、队为基础”的体制一拆,“公社”的性质就从根本改变。终于,一九八四年上半年,最后一面旗帜收起,“人民公社”结束了二十七年的历程,变身为共和国初期的“乡政府”,回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预示这种政策在相当长时期不会改变。当年的“老土改”哭了:“白干了三十多年,以为下一步就是共产主义,哪知道革命革了几十年又回到原点。”他们首先是感情上转不过弯来,其次是地位上不愿接受。他们是靠“集体化”、“一大二公”改变低微的命运而走上政治舞台的,哪怕是在社办企业、大队、小队有个衔儿,只要是公社认可的,都有一种荣耀感,在群众头上有令人生畏的威严。群众得罪不起,命根捏在他们手上——给你做必须做,不给你做停你的工,扣你的粮。现在好了,田地分了,槐头板(俗谓蠢如木头者)也当家作主,不服他管。他的工资还求群众斗钱。中央理解“老土改”的心情,层层级级开会,说服开导,承诺“许多问题将会随着改革的深化得到解决”,总之,好似新一轮的“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此举农民欢呼。在他们看来,集体化搞久了犹如紧箍咒,尤其是漫长的“文革”以来,不仅又累又饿,还长期受到批斗的威胁。开荒种点蔬菜,养几只鸡下蛋买油盐,都当“资本主义尾巴”批。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建水利,一分工钱没有,还要自带柴米路菜。种田的日子才四个月,收获的粮食一半上交——也就是说,真正养家糊口的劳动一年只有两个月,其余都是给了“大公”。世界上还有第二个这样数亿人的无私群体?哪一个行业一年只拿两个月工资?如此治农,农民怎能不苦?尽管不知今后还会不会“一平二调”,但一听分田连夜睡不着:父子、兄弟、夫妻诉说着过去的辛酸,更多的是合计着种什么、怎么种,豆灯下、睡梦中闪烁着吃饱穿好的火花……一时击壤而歌,争畔而耕。
楼主 钟爱今生  发布于 2017-11-26 20:07:55 +0800 CST  
田分了,牛分了,家也分了。俗言“分了家,三年抓”,道尽了自私。兄弟分家,不仅是分屋分农具,把父母和牛并列为重要生产力一起抓阄。有“义气”者先让兄弟挑选,挑者打嘀咕:一言定乾坤,不晓得哪个好?老父坐在角落,等待儿子将自己分配。但见有被嫌忌的意像,禁不住自透价值,轻声点拨:“哎呀,得我赢哦——”言下之意,我比那条牛作用还大……
立山家分得水田四亩五分,远的四里,村边的只有一亩零七厘;山地三分,分散十一块,小的不及五尺宽,多数掩在荆棘中。责任制后,公社的假期依农事略增,除按旧规每月四天外,增加春耕秋收冬种各三天,连休七天;“双抢”收割栽禾半月。几乎所有公社干部都有责任田,每月十五日发工资,傍晚很有成就感似的脚踏风火轮往家飞。……
母亲去世,没找“地仙”,自己作主把母亲葬于朵山主脉峰腰。当时立山略知风水皮毛,多年后才发现此穴近似风水学上的范例:背靠“山”朵山主峰,中有“少祖山”朵山中崚;面朝远东第一峰王者尖,中景四围合抱形如聚宝盘的宽阔田畴作“明堂”,眼下是婉转起伏如走如动的小山坳,郁郁葱葱的香樟翠柏生机盎然,四季如春,暗动清香;左外有倾山第一大港自西北往东南缠绕而过,右外有山之二港自西南往东北曲折流淌,两港于南山脚下交汇合一,望东而去,山脚左右又有溪水潺湲,如二龙出水携双子游戏;北王者尖山脉和南莲花地山脉成左右外廓“青龙白虎”——一俱天然。照说好地会荫庇子孙,哪知下葬七日,正午骄阳时,立山一人到此山北侧捆晒柴,一弯腰,右肋间突如一针扎进,即时不得屈伸,坐地稍息愈重,遂弯腰空手而回。请人“挑阴箭”(针刺血管放血疗法),未解。是日公社有事,派人骑自行车接去老镇。后坐立不得,连在公社医院、县、市、省院检查,只言“坐骨神经痛”却查不出何因导致。土方也用了不少,治多年无效。社编人员无多报销,也没资格到高级医院去治。三十元工资,要养家就无钱治病,要治病就无钱养家,只好把病让步。立山不解:慈母最疼幼子,怎葬后便着遭罪?人说:“你把娘葬到了龙筋上,你是八字硬,不然还要送命。”他不甚为信,认为上午太累,正午没休息,气血没走匀,突然弯腰,导致气血滞塞,渐衍顽疾,正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坐骨神经痛是富贵病:不承重不疲劳,坐卧缓行轻松自度便不致甚痛。但是,立山工作起来咬牙拄棍也要坚持,放假回家没闲过半日。夫妻俩要种近五亩田地,双季稻、油菜、棉花、红薯、蔬菜,没闲过一厘土地。水田用牛的事他做不了,只好请人。尽管能以稍优条件客待酒食,但麻鞭水响之季谁家都忙,况且年复一年,每年两季,立山每每感谢不尽。旱地用牛的活他不麻烦人,反正地小,耖耖耙耙,高低不碍,耖漏处用锄挖,耙不平钯平。最怕的是挑犁耙,轭头铁链锄钯加一起,一担五六十斤,长路无轻担,要挑三四里远,手赶一条牛,不好换肩,坐骨神经痛就像腰里、臀部和脚筋里有根两头尖的筷子扎,一步一拐。实在想中途歇下来,又怕人耻笑:“挑担空傢俬还要歇,有么卵用!”且半天做完一桩事是必须,中午要回家吃饭,换工具、带它物,来回一趟七八里,路上都浪费一小时。五户共条小黄牛,耕种二十多亩田地,谁都不可超计划占用别户时间。
为了几亩责任田,家家农具置个全:犁耙水车锄钯锹,晒簟竹垫打谷机,牛栏粮仓,大到买牛,一样不能少。秉心没置农具,爷爷置的又都上了社,到立山这一代,连把柴刀、锄头都没一把好的。队里分的农具,五户共一显然不够,必须新置。为买一根竹,还是请二哥在县竹木站工作的老同学帮忙方得,搭货车岗桥下,下车后,突然刮风下雨,十米长的竹子六七十斤,被风吹得打转转,竹转人也转,不转就要扭断脖子。风大时只好停下来,光淋雨只是小事。山上的风更大,坡陡路滑,又有树阻,要在十米之内走直线,几次趴下去。淋一阵,还得站起来,赤膊扛过八里长的朵山崚……供不完的师匠,置不完的农具,稍好一点的伙食也是奉了他人,省俭的一点金钱变成了竹篾、木头。
承包制,虽然有了一碗白饭吃,却使立山再次做了十多年农民。严重的坐骨神经痛折磨着他,直立不得,弯腰不行,负重更钻心,而作田全是使腰的力。立山蹲着割禾,拐着脚踩打谷机。有病痛,不甘雌伏也得服。妻栽田,夫扯秧,大板车拉肥拉谷一人一段路。这本是男人的活,他不想让女人受累,但是没办法,自己扛不过,只好让妻分担。妻在前面拉,他拱起背来在车后推。车到家门,已入初夜。立山脏衣倒下,心咒自己:作什么鬼田,搞得几粒谷,要短我的命!
种棉花,从制营养缽到拉绳起行墒,打洞移栽,立山亲身躬行。栽后上班,锄草摘花交与女人。大田栽油菜,他打草皮、烧火粪,同栽棉一般分墒打洞移栽,开深沟,女人不懂做的他包了;浇水,施肥,易做的带全家出动。割禾时,子珍割三行,子文割两行,子正割一行,一为帮忙,二为培养劳动感情。七十多岁的老父在家翻晒收谷。可以说:每一粒粮、每一滴油,都饱含着全家的汗水,和叔爹堂兄亲戚的相助情义,稼穑艰难,来之不易。
……
立山在责任田里耕作了十二年,在辛苦中儿女渐大,在辛苦中疾病定型——腰椎弯曲,上身攲侧,右腿微拐。
楼主 钟爱今生  发布于 2017-11-27 21:46:49 +0800 CST  
出差归来,谢谢大家的支持
楼主 钟爱今生  发布于 2017-12-02 01:00:51 +0800 CST  
共产主义思想很美好,但要使全人类都具有并自觉践行,确实很难,不知要过千年还是万年。中国经三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尽了耐心教育和批判斗争的种种手段,私心还是根深蒂固。集体种粮时,劲头就是使不上,产量低。没有副业,吃穿用全在谷子上。而谷不接年月,生存难维,其它何以顾及?十有八九蓬户瓮牖,土砖墙,挂茅草,大小“天井”(破瓦透光)无其数,夜雨床上听漏声。家家户户黑鼓隆咚,全是烧窑的。这承包制一来,田也变了命:陡然肥起来,陡然就高产。户户自觉,两头见星,把心都放在了那几亩几分上。男女老少,全分工明确,家务、种田、放牛、养猪,排得紧紧凑凑,无一闲人,再不用开支队里那么多脱产、半脱产人员的虚工了。产量翻番,亩产干谷七八百斤的比比皆是。除了交公粮,真正有了余粮。粮站收不了,年年“卖粮难”。于是养猪,猪吃的比过去人吃的还好。猪好卖钱,食品站收不完,又忙坏了二贩子。狂者以大货车装猪远地卖,胆小者一天杀两头往返于近市。全家衣服焕然一新,把睡了几十年的破絮换上了自产的新棉被。上海柜、挂衣橱、收音机、自行车,一时间赛富似的全面普及。更大的动作是拆旧建新居,木石工匠排队挂号,烧砖烧瓦的供不应求。但可惜,许多古建老宅被毁,一屋分作两家春。
立山屋也拆了。本没想拆这么早,原屋可以栖身。兄弟分家后自建一幢侧屋,作厨房、猪圈、柴火间。建这屋挺艰难:请小队、大队批树,两头交山林管理费;趁暑假做完,白天在队里做工,星夜夫妻挖田、车水、鞭土砖;从塘里起墙基,立山用土车从水库溢洪道捡青石片推来当线砖,排基和垫瓦头——钱不够,屋要做起来,只有开发自己。这次分山,队里把成材林砍光,立山家分得一批树木,保存无处可放,借人要等多年才还——一次清山,二十年无大树。而改建旧屋只是迟早的事,于是,全家合计,就把三间老屋拆了,按祖先埋下扩建的墙基,将屋向转九十度由南向东,扩建约三分之一。
俗言“做屋打船,日夜不眠”,“与邻不睦,劝人做屋”,言尽建屋之艰辛。立山除了木料砖瓦石灰沙子,整栋一百六十平米的屋没用过车,零零碎碎用的吃的都是这辆载重自行车运来。正月初六开工,请了半月假,把大宗敲定,上班时让师傅按盘细做。脊高六米,托人买了两根杉树,余柱横梁穿枋桁料均在旧料和分树中安排。立山把山上所有直径十公分以上的树扫清,还借了叔爹、二哥家山上的一些做椽子。立山自己设计好间架结构,再与主墨师傅定图。因为树不够,立山根根量过,哪根做梁哪根做桁归类分码,老木匠笑应:“侬好懂,要是出错了一根料,那不还要我自己扛树来赔?”师傅知艰识苦,早上上工的点心是一碗爆米花,一匙自熬的米糖和水冲,要做一个多小时才吃早饭;下午煮饾折,一个荷包蛋;午餐六七个菜,中间的荤,一人只动两三下,师傅不吃徒弟不敢动筷,晚餐只把午菜热一下;不遇排磉、竖堞、上梁、上门枋等特殊日子不摆酒,快吃快做工;每人每天一包“欢腾”烟(2角2分),非常满足。村民互相帮助,遇大事通村合力,六十户人家,每户至少出三个工。工程没完,请堂兄叔伯亲朋好友另加相帮。因立山小时过继堂叔,故秉生和香囡二弟帮工最多,正如乡言“除得郎舅无好亲”。
上梁前夜,通宵忙碌:高礼仪款待师傅,酒肴至极,祭梁、暖梁、闹梁,请梁上屋,一道道仪式一道道茶点,半点不可疏忽,正所谓“三代做官,不可轻师慢匠”;做上梁米粑,准备另天酒席诸物。晨时上梁,梁中缠红布,梁头压花粑,木匠锯匠各立东西,专人放爆竹,上面喝彩下面众和:“金梁长又长呃——”“好哇!”“公子考个状元郎!”“好哇!”“我梁东呃——”“好哇!”“儿女个个在朝中!”“好哇!”……主梁定位后,遍撒圆球米粑,抢拾者欢腾一片。压梁粑由师傅自分,祭梁雄鸡归主墨木匠。
四十个木工,钉椽出水。借欠两千元,月资三十五元,需数年才能还清。先装修一间父亲住,老人不能吹寒风。秉心非常高兴:细崽二十多岁建侧屋,三十造正屋,克绍箕裘,有出息。三年后又边还边借,举债也不浪费分得的杉树指标,逐步装修各间。自划玻璃装窗户,自调涂料粉刷墙。六年后,与人合伙去外县水泥厂买来一车水泥对半分,从老镇河下买来砂子两车,把地面全部铺筑,底下隔了防水层。这是朵山村第一幢铺了水泥地面的民宅,在新房中为最高最大。后相继铺了水泥晒场,砌了瓷砖三锅大灶台,厨内打井装水泵,垒洗池;八仙桌、长香几、橱柜、书柜、大小床、大立柜……所有收入除了育儿,全部打造了这个家。家,除了经济,还凝聚着立山的才智和无尽心血。古训“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好一世穷”,立山做的是清贫的文化工作,家里两年三头猪,一头百把元,从来不卖上交以外的粮。全靠精打细算发家,一切严格计划,量入为出,物用其极,一点浪费都心疼。那不,三孩去店里买物,回来路上丢了三毛钱,立山大骂一顿,依次打屁股!打后又心疼:女儿八岁,子文六岁,从没骂过一次。子正鬼,从裤裆下钻跑了。子珍子文挨了打,还把弟弟找回来。

……
楼主 钟爱今生  发布于 2017-12-02 01:09:47 +0800 CST  
……
面对众多孩子,家庭教育是许多人最头疼的大事。“按下葫芦浮起瓢”——管了这个管不了那个,往往顾此失彼不知所措。打骂教育是这个时代也是传统以来农村家教的主要方法,因为这个省力。而立山不效,但对多子女教育如何发力同样困惑。一次偶然在中央电视台看到家教节目,一教子有方的家长说:在众多子女中如何家教,抓好排头兵非常重要。第一个好与不好,对后面的影响极大……立山如在黑暗的摸索中突然看见了一盏明灯,他把“抓好排头兵”当真经谨记在心。
《魏书》高允曰:“善言远者必先验于近。”立山对女儿说:“教师不需要参与复杂的社会关系,只有上下两级,对下是学生,是你指挥他,对上是校长,只要你教好书,就不会故意整你;教师假期多,便于照顾家庭;当教师有利于培养下一代。你比较弱小,做教师我认为是最佳选择。”子珍很乐意。立山又和女儿商量:“你读师范,让两个弟弟读大学。你毕业了,可以帮爸爸一点力,共同培养弟弟。”女儿完全赞成爸爸的安排。
子珍读初三,子文念初一。立山月薪五十一元,三子读书,六口之家,每月家庭日用,人情礼物,抽水买肥购种置业养牛工资等等等等都看中这五十一,所有开支严格计划。别家孩子吃“路菜”,立山三子老镇共读十三年不知路菜啥滋味。虽无钱常吃荤,但吃得新鲜。每天清晨三件事:上街买菜,炒好送学校,洗完三人衣,八点要上班。无分春冬,累年如一。每周末改善生活:一缽豆腐炖肉,用三脚锚放在炭火薰桶慢炖。乡政府井台边上的洗衣池,每日第一便是刘立山。严寒的清晨,井水一倒进衣池即结冰,立山的手冻得溃烂,还照常洗衣洗大被。冻天的太阳好,早洗早晒。孩子看着爸爸的手冻出浓血,很舍不得,而爸爸只当家常便饭——惯了。鞋袜虽旧,但穿得干净也增暖和。每晚备好热水,让孩子回家泡脚,睡入干净的被子,爸爸心里荡起幸福——他就在这暖融融里一点点长大……
对孩子的培养,不仅文化学业,心理素质和品德教育需同步跟进。刘立山将初中六个学期的主课课本集中,抠出重点难点归纳一套厚厚的总复纲,自谑为“秘密武器”,每周末用半天时间辅导,“你把这本东西消化了,考不上我负责。”子珍近大考最后一月,爸爸身上五块钱,拿三块六买了一瓶奶粉给女儿补营养,把它当作人参一般珍贵、有效。爸爸常嘱女儿少跟富家子弟交往,多与贫困同学结谊。贫者重情,会互相帮助。女儿依行,人缘好,甚至可以说:是平素优良的品质给了她第二次生命。老镇乡近年每届分配录取师范指标六七名,如果子珍正常发挥当可入围,但心理因素不佳也可导致败北。子珍是家庭战略的首战,必须告捷,否则将打乱全套部署。愈近考期,立山心里愈发紧张,但切不可把这种紧张传染给孩子,而是反其道用之:“不要紧张,按部就班好好吃,好好睡,午休时我守一下,准时叫醒你。”“考试放松,什么杂念都别想,平时怎么学就怎么考,正常发挥就行了。”每场考后不问答题不估分,像一朵云彩飘过,让女儿抖擞精神进入下一场;甚至还为其松绑——“今年若没上,没关系,下年再补。”他懂得女儿是个决不放弃的人。生活上不特供,考期也无需接送,不人为制造紧张,让孩子一如既往上学般平静。子珍是在活泼开朗、哼哼唱唱的欢乐中结束了实为决定人生命运的一场恶战的。
……
排头兵一出,列队嗖嗖,子文、子正马首是瞻,蹈厉奋扬,说要超过姐。子正四岁半跟哥上学玩,吵着要读预备班,老师嫌小不收,他就闹,只好收下。别人上课,他睡了桌子,不能动他;每睡醒,必哇哇大哭一阵,把全班搅乱。每试能考八十分,怎么说也不肯留级,十岁把小学过场。子文上初一,与爸共住文化站,踏进阅览室,眼一亮:“哇,这么多书!”从此每周末在书海遨游。立山不拘,反正成绩优秀。什么《海底两万里》、《福尔摩斯探案集》、《高老头》、《红与黑》、《乡村医生》、《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战争与和平》、《悲惨的世界》……后来他说,站里几千本书他都翻了,大部分都看了。立山很注重儿子作文,每篇批改,改后再写,写好又批,至少反复两次。初一的子文能写出章回体小说式的文章,如《我的伙伴》:一、陌路相逢;二、冤家对头;三、重结金兰。小家伙不仅文从字顺,且会制造起伏,有故事性,用词也远远超出课本,这无疑得益于广泛的阅读。老镇中学三年,总以年级一二名居上,派他参加全县比赛,总能为学校争得荣誉。老师喜欢,同学拥护,墙报、广播、早操校训处处表扬,全校无不知其名,一时间刮起刘子文旋风。快毕业,立山又将为子珍准备的总复习提纲作增删给子文,复言“秘密武器”,每周末同样安排半天辅导,半天给孩子自玩。
楼主 钟爱今生  发布于 2017-12-04 00:27:04 +0800 CST  
……
子正的学习最为父亲揪心。十岁上初中,不肯留级:“我要考少年大学生!”尽管子珍、子文都拔群,但立山从来不信“神童”,只认勤奋,只认“道”。道,就是自然规律。人的年龄与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是相应的,为什么世界公认七岁入学?这是多少教育家、科学家的研究结论,过于反常就是背道,就要付出代价。立山为此而后悔:不该顺了孩子气,前面的成功不能作后面侥幸的资本。小学拿八十分的子正,到初中渐感吃力,成绩仍在中游。与其年小,当属正常,但“中考”没有龄差,没有原谅,通往人生前途的独木桥不讲情面,优者过,平者堕,残酷得你死我活。除了这道桥,农村的孩子没有第二条可以通往光辉灿烂的人生之路。立山也帮也教,但无论慈爱和严肃都绕不过必须把课本知识全部灌下去的硬理。小子正并非不努力,也好强,香囡告诉立山:“伊在家做不来作业,用头撞床。”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立山决心让他初二留级,把前两年的东西全部消化再战初三。
……这一年,子正突然“上大运”了,再不嬉戏,沉默寡言,天真活泼永远地从他身上消失了。立山看着蜕变的儿子,既心疼又无奈。一个人要是永远不长大该多好啊,可以尽情享受纯洁的童趣,可以远离残酷的争斗,可以不涉错综复杂的苦海。可是,每个人都被很不情愿地长大了,一切都在自己不知情的黑夜中进行,甚至在恶梦中边蹬脚边蜕变。立山爱不尽幼子的天真,希望它永远留在身边。子珍子文雏羽未丰就高飞远举了,只剩下嫩崽身前身后、对面笑、暖被窝,他不耍娇谁耍娇,你不宠他宠何人?但是,年纪小小却要受到大人都难于承受的压力,立山恨不得钻到儿子的肚里,用自己的力量帮他顶着。一天儿子说:“老师又在课堂当着同学的面骂我,骂得非常难听,总拿我和姐姐哥哥比……唉,真的是走进学校就害怕,好像教室里没有我的位置。”儿子受了多少气从来不回家告状,今天说一回,那是多少次的总和,他是实在憋不住了,如重压下的一声闷响。立山非常清楚事态的严重性,处置不当,大厦将倾——儿子已到了崩溃的边缘!此时,父亲是他唯一的精神支柱。于是,立山以父亲加老师的责任倾注于他,给以温暖,给以勖励:“细崽,所有的冷嘲热讽都不要捡进耳朵,就当聋子,把全部精力倾注在功课上,坚定地按我们制定的路线走,看谁笑到最后!爸爸现在就是你的老师,也是你的朋友,有什么问题跟爸爸讲,有什么委屈对我谈。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流言蜚语只当风,风拂沙尽始见金,相信你,一定能!信心就是成功!”同时,又嘱子珍加强对弟弟的辅导。子正在家里得到的鼓励和温暖,成为坚强的精神力量,春风化雪驱散了心头的风寒,又信心百倍地踏上征程……“中考”来了,剑锋自磨砺出,子正以年级第一进入古阳全县拔尖六名,录取江西省重点高中紫云一中重点班。三年后,应届考入政法学院。
假如不是立山作父,子正的前途必是农民。
一个教育者,如果只是会论证,会教导别人,而不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有所体现,那他就是一个失败的教者。
楼主 钟爱今生  发布于 2017-12-05 20:37:09 +0800 CST  
@耿家强1 2017-12-07 09:27:34
处置不当,大厦将倾——儿子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

-----------------------------
时近年关,诸事繁杂,上天涯少了,见谅
楼主 钟爱今生  发布于 2017-12-07 22:55:46 +0800 CST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十九世纪的中国农村:五十年代模仿苏联,六十年代忆苦思甜,七十年代鸡蛋换盐,八十年代一心作田,九十年代打工赚钱,下个十年,“经理”遍地兴无前。耕读的日子虽累,但看到孩子们茁壮成长,立山心里揣着希望和愉悦。一树百获,家兴看后代,乡里无不羡慕。立山无权无钱,倾家之宝就是突然闪亮的文化。山垅二十里,自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以来,东一村西一户才子辈出者有之,但一家姐弟全部“中举”者罕见。从满门尽是农民,到举家无一耕夫,全部食皇粮,务国事,乡里叹为奇迹。有说“祖坟葬得好”,有说“新屋做得好”,却不知三代功力凝成一气,苦心孤诣,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秘诀。有大堂楹联为证:“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太阳当空,妖魅匿步。定向培养,定向达标:女儿为教师,长子从经济,次子参政治。少了教育家不兴,故代代当有教师;世道金钱虽不能万能,但无金钱万事不能,故使一人首操经济;举家无一乌纱,深受欺压,便令一子从政。高自标置,令发三军,各奔远举而去……加立山事业中天,于是乎,乡人称之“第一家庭”。仿佛都是天数定,其实,一切来自勤奋,少不得人生策划。
子文三姐弟率先跳出朵山农门,其意义不囿于个人,而是开创了朵山一代新纪元,成为后人崇模的标帜。通明子、福海子、天宝幼子……一个个见贤思齐励志而进,翻写着朵山沉寂百年的新篇章。
曾经,一拨拨有串通能力的人兴致勃勃花五六千元买个“商品粮”指标时,刘立山却是集中全部铜板投注于人才培养。腹中空空抱个粮油证又有何用?怀远者争百年不争一息,有后劲才能后发制人。立山成为全国先进人物后,按政策全家可转商品粮,几份表格发来让填,但转一人要交三千元。此时,立山的年薪不吃不喝才一千五,三子全部在读高、初中。且,报纸传递一讯:广东省试行取消商品粮。这个讯号对很多人而言,不屑一顾,那是内外两重天,依然热衷于花大钱买“农转非”户口,但对刘立山却是一声春雷,他意识到春雷过后的四季将与旧历非同。一叠表格放案头,扬灰沉睡,直至发黄。“求人不如求己”,同样适用于打造儿女的前程。
文化站的小楼,青砖土瓦,夜雨听漏声,而于刘立山,分明是心中的豪宅,也许真正坐拥豪宅的人未必能感受到小楼居士的雅趣。它不仅缔造了立山的辉煌业绩,且是父子的天堂。有严父慈母集一身的父爱,有如朋友般的父子平等;劈木烧炉做菜,调琴对弈欢歌;最富有的是读不尽的书,儿女们得天独厚地拥有自己的海洋。抬头一句话:“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乃族祖刘向戒言。教儿模诗圣:“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小楼不涉政,但凡来老镇各路贤臣雅士无不青睐,以书为媒,以文会友,逸致川流。兴起把盏,不醉不休。笑谈鱼美人:春江岸边鱼打子,误吸了情人扔下的安全套,便产下鱼身人面的鱼美人。有友穿错了鞋,还很自豪:“全世界没香脚,就我只脚是香港脚。”……酒化为水,客人寻方便,立山曰:“可使飞流三千尺。”散场时,楼主结结巴巴:“我醉欲眠卿可去……天子呼来不上船……”白昼倒下,醒时已是灯火阑珊。
《贤文》曰:“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而刘立山深藏朵山之家,却也往来如织,并无白丁,不是因为物富,而是主雅客来勤。当他人以购电视为荣的日子,立山家未置此物,多半是怕孩子迷进去,分了读书的心。闲暇与孩子、宾朋深山相聚,书香人气,谈笑风生。老父不见来者何人,但心知并非粗人。每客来,秉心非常高兴,总剥一盘花生米下酒。父嗜饮,一连三盅作罢,人老了。村人过其门,见举杯唱和豪情盈屋,必驻足。立山便邀其入座,“怪酒不怪菜”,到后来霉豆腐辣椒酱伺候。不酒者侑食一旁,亦感甚乐。香囡待客随主,也自觉有份光彩。菜是后园的,最多两个荤,但朋友还是愿意几十里踏车往来。村里所有读书郎都以此屋为书院,看书作业和游戏。当然,姐弟不在家时,所有的藏书都成了全开架,到最后都不翼而飞。没有天生忌书的,关键是爸爸的爸爸是否重书。立山就亲见一些村邻,四代都无多大变发,甚至一代不如一代,遂引诸葛言以劝:“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解杨坚语“武以威物,文以怀远”……然,有人可教,有人无可矫也。阿Q精神百年不易,夫复何能?
光风霁月,秉心享受着老母和兰妻未能享受的晚年。三户子孙,人多事众,不是这家来客,便是那家待匠,生日礼节,隔三差五。不管在哪家轮供,煮点心多煮一碗,请老爸陪客;正餐,请老爸坐下。乡俗“上客下陪”,老爸在,儿子自觉坐边凳。这虽是随意一坐,却表现了一门教化。老爸的大柜里,烟酒吃不完,冰糖化水变酸,儿孙不馋。一年四季不脱火,熏桶炖肉,自斟自饮,香飘窗外……“文革”刚过时,六十多岁的秉心为老母主办了九十寿辰。寿宴四席,但一个盲目老儿的孝敬之心光昌门庭!后年,秉心古稀,子虽贫,但给父从头到脚置了个新:绒帽、长大衣、厚袜暖鞋解放鞋,怕老爸踩水湿了脚,爸说比吃什么都好。又十年,秉心耄耋,三子均重负,但孝、礼当更。通明立山静悄悄买来大鱼洗好凉干,老爸过来摸摸:“崽呀,买里格大鱼,是有么事啵?”“爸爸,给侬做生日。”其实,老人哪会忘呢?就怕儿女把自己的生日丢到九宵云外。天宝总是拖后腿,结果什么都没少出。弟弟垫了钱,大哥出了物。宴铺十多席,拜寿、敬酒,老爸说:“我还要吃到孙男孙女上大学的酒……”
承包制颠覆了土地经营模式,也刷新了朵山的精神面貌。在“大锅饭”的穷日子里,半夜常闻嘤嘤啼哭,不几日便有某某上吊、投水、喝农药的噩耗相传。那时少有出走,也许是因为思想保守、治安严厉、一穷都穷之故吧。现在天翻地覆,苦瓜脸大多变成了人面桃花,夜鲜闻人哭多以窃笑。裁缝渐渐没了,以买衣为主,赶时髦。一小两口吵架,男的骂:“肏侬前世只娘!”女的扯住他往外拖:“我等依肏一世,侬还要肏我前世只娘,走啦!”妻一天不见踪影,男的放下工夫到处找。傍晚,妻烫了一款卷发,买了一套新衣,洋气十足地回来了:“寻么得?俺才不死呢,正好上街去花侬的钱!”女人莞尔一笑,男人才发现原来老婆这么漂亮!村姑更是可爱,听了娘的吩咐,提个竹篮打猪草,回来满头花。娘啐几句,明天又照样。红扑扑的脸,一对辫儿飞,永远没有忧愁,天天阳光明媚。采把兰花养在水杯里,香了全家,香了巷道。说要栽田,裤管一卷,水嫩的腿肚子常让别人捏得哇哇叫。麦子熟了,腋下夹一把麦杆,小指尖尖折来折去编凉扇,抽一支一头咬在牙尖,一头双指往下一捋,“哔”的一声,没完没了,哥一把,叔一把,相送邻里。过去的“蓑衣饭”(杂菜)不好意思端出屋,现在“不端碗串弄喫不下”——女人脚野,总喜欢互换吃食,“俺屋里半锅,去盛碗喫啥!”热情大方,半点虚伪都没有。消了年猪,给没消猪的送肉送猪杂;做了米粑,给没做粑的端去,往往收的粑比自家做时还要多。“文革”十多年里,不仅禁止“卖糖剥削”,也无粮熬糖自食,人们只能靠鸡蛋换盐来忆苦思甜。现在虽然仓满罐满,但农民不怕粮多,多了可以卖。于是,又家家户户重操祖业,女的熬糖男的卖。男的没空女人顶上去,三五成群,踏车而行。过去脚量日行不过二三十里,今天车滚百里遥。“朵山米糖,江西名牌!”先前是换谷,后来是换米,现在不要米,只卖钱。卖糖卖胆大了,哪儿都敢去。一路车队去看戏,“叮铃铃铃”,路人惊得忙让开,生怕这帮女子不会骑撞了自己。回神处,一溜花色一路香……
耕读的日子,有两件事让立山最为困惑:一是下乡收粮,另是家中缺粮,一公一私。
承包制前,农民送粮入国库;承包制后,全体干部上户收。原大队干部担心的问题果真发生了——农民说:私人作田,你们管了什么?皇粮国税应当交,你们吃冤枉的钱就不给!乡政府无法,农民只有粮,不在粮中加派购,村委会干部工资哪里来?每年收粮都当老虎打,乡、村、组三级干部齐上阵,到家家户户去称谷。农民有抵触,什么手法都玩:湿谷瘪壳都往袋里装,反正只要斤两。瘪壳轻,怕过不了眼,袋中藏石头。麻袋是粮站的,当场不换包。收到暗灯瞎火,所有作崇都没人发现。粗者骂人,有滑头笑摸干部的肚皮:“哇!里只内面全是乌龟王八蛋呐。”被摸者怒笑不得。干部边收边骂自己:“前世造得孽,要这样讨饭,当官当天得光!”立山看到干群关系如此对立,非常无奈,也非常担忧,这样下去总不是长久之计,但又年复一年地随军东征西讨……
……
楼主 钟爱今生  发布于 2017-12-07 23:02:48 +0800 CST  
第九章节选连载完,谢谢赏读
楼主 钟爱今生  发布于 2017-12-07 23:04:11 +0800 CST  
第九章 耕读的日子


古阳的传统观念是:“荞麦豆子完不得粮,女儿供不得爷和娘”,一男不保险,两男一女为最佳选择,女人们尤以为荣。子珍、子文、子正是在七十年代公社制里降生,好在刘立山做赤脚老师,平时可以支取一点现金使用,比纯粹的农民手头稍活。全部收入管吃穿,以保衣有洗换,却难免断齑画粥。在大队教高小时,之所以下狠心买下那台旧缝纫机,盘算着从此可以衣服自做,省料省工钱;万一失业,还可以专做裁缝,免苦力之劳。三个孩子,量好身高,袖长,在纸上穿插画好衣片图,把用料精算到一寸,三人共一色,以免浪费。若遇布头甚喜,可省五寸布钱。这时彩布也要,做拼接式的童装更漂亮。有此一招,三子穿着倒也“时髦”。孩童快长,老大短了给老二,老二短了给老三,到老三时已屡补丁。一次得罪了老三,老三发火:“总是穿侬们的旧衣,我也不穿!”从此,一新都新,一次必做三套。子正糙踏,衣鞋先破,旧衣鞋还得他消化。实在不成衣时,取未破之片改做书包,再碎片缝制鞋垫,每人不少于三双,常换常洗,清洁也带来舒爽。为娘为妻的香囡不用捏针线,全家的缝补都是立山包了。村人羡慕:“里格儿女真晓得出世,碰到里格精神个爸爸;香囡个八字好,十指不要开瓣。”
农民忠厚老实,自己勒紧裤带,公粮一斤不少。每年早稻收割后,晒得一干二净,用土车推二十多里山路,翻过佛手岭、栗树沟、排山岭,二人合伙一个扯纤一个推车,扯纤的上身快扑靠地,推车的拱背藏腰两腿暴粗筋。有时入粮仓,有时直推到老镇河边,过秤后,还要自己背上料板倒入船仓。早出晚归,中午一只糠粉袋,到茶店买两分钱开水,调糊下咽。买茶人说:“好贵,一碗水也要两分钱。”卖茶人说:“老弟呀,滚水要人烧,冷水要人挑,是啵?”遇丰年,能留三月粮,而多时是早稻挖空还不够上交。一因产量低,二要把肥料种子耕牛等各项贷款一季扣还。早稻不打药,交皇粮,给不种田的人吃。农民的口粮等晚稻。年分稻谷成人三百六十斤上下,小孩二百斤左右。不怕农药多,就怕连含农药的谷也吃不上。政府除公粮外还加派卖余粮。农民是要怎样就怎样,一边让女人孩子哭骂着,一边装谷推走。一年到头的菜馇饭,中午蒸菜。兜着两碗稀粥下畈,屙两场尿就瘪了。过年也少不了一大缽蒸菜,与往日不同的是:因为蒸了肉,菜里有些油,不分任务,全家共吃。生产队实行工分带粮,立山只有趁假日多到队里做点工,但总保不到本份。看着嗷嗷待哺的一堆人,他就尽量挤出一点工资买些黑市谷(田广之乡私家省俭卖些钱用)、薯丝、薯渣补充。队里引进一种水草,喂公家的猪,因其繁殖力极强,敬称“革命草”。立山饿不过,极想晚上扯几把和着薯渣捏粑吃,又害怕一旦破案,岂不成了“破坏革命”?粮、油、棉、猪四大指标国家控制,私家养猪一年一头,百斤上下,不准自宰,卖给国家。自己推到老镇食品站,折腾半天,还要扣食潲。熟人少扣,多数狠扣。千勺万勺,一头猪四五十元,开张收据,钱由队里结。国家计划完不成,过年别想吃猪肉。队里杀只猪,一人几两肉,过“革命化春节”,吃“忆苦思甜饭”。立山趁往老镇开会,偶尔也赶个早排队买个斤把肉,回家改善一下生活。步行二十里,再早也排得远远的。轮到立山,把头伸进丢猪肉的洞口一看:条子肉少,猪杂多。他好言央求:“请割点有精有肥的,好啵?”屠夫刀一拍:“一只赤脚臭老九,还拣精择肥!”一块猪皮包骨头,往前一扔,“要就要,不要靠边站!”这年头,最红的就是粮站、食品站,那杀猪、伙夫都趾高气扬,令教师自叹不如。干部每月四两肉票,全买到家里去。肥肉留给当官的,农民能买到猪杂骨头算不错。立山奶奶父亲在自家,另盛半碗汤和一块肉端去母亲吃。自己不沾嘴,“侬们喫,我在学里有格喫。”看着妻儿吃,比自己吃还香。人均斤把菜油吃一年,菜籽欠收时一年几两油,丰年也不过两市斤。一年四季打酱油,总比无油惹口。子珍、子文、子正吃到末尾总要分菜碗,一人得菜屑,一人得剩汤,子珍大些,让弟先挑,然后“我得碗”,以为碗边有些沾油,把剩饭倒入空菜碗,用筷子把饭搅贴碗边。又喜黑色菜,以为黑色中油水多一些,比寡淡的好。这年头,连孩子也是吃一种猜想、一种意识。天下父母心,凡是儿喜欢的,父舍不得吃;凡是儿讨厌的,父包吃。不过,幸亏立山弄了个赤脚老师加自学的“裁缝”,衣食相比纯农好。
“文革”后,立山调中学任教,屠夫的崽个高,对不起,坐后面。屠夫自料得罪了老师,多次赔礼:“小人不是,有眼不识泰山。老师,您随便么时得去斫肉,我给您留着,包您满意。不,您只要搭我只崽格信来,让伊送过去。”教师又站到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位置上。
……
楼主 钟爱今生  发布于 2017-12-11 21:33:57 +0800 CST  
发错了,不好意思
楼主 钟爱今生  发布于 2017-12-11 21:34:44 +0800 CST  
第十一章 雾里看花


从“阶级斗争”到“平反摘帽”,从“划圈为牢”到“思想解放”,全社会如鱼得水活蹦乱跳着。数千年各种生活方式的惯性在突然松禁之后,耐不住新气息的诱惑,很快膨胀开来。全社会都穿着滑泳鞋如新手上路,一脚出槛都不知滑向哪里。冒险者的思维总是先算胜后算败,或只算胜不算败。螃蟹的滋味成为无数人梦中的咀嚼,是苦的、甜的、涩的?是绿的、金的、粉红?总之,这是一个机遇。它把死亡的灵魂激活,它把求生的火把点燃。世界忽然成了转动的万花筒,又如舞池摇曳的灯光,尽管很难但都想找到自己的位置,幻想新时代的喜悦和逾分。
蚁虫的幻想是筑巢、觅食、繁殖后代,草芥的幻想是春天,是甦荣。没有幻想的是木头,是将朽的枯槁。
从环山合围的井底爬出来,忽然看见外面的世界这么大这么美妙,就有点相形见绌,有点相见恨晚,一如广告——“原来生活是可以更美的。”
可是,在幻想与现实之间,隔着一道天河,刘立山的命,注定就在天河的西岸,永远跨不过这道天堑,只有雾里看花的份。
想考大学,不给报考;想找个有文化的妻子,可遇不可求;想升迁,想考电影学院,都因儿女而拖连;乃至尽去俗愿,四大皆空皈佛门,也终是放不下尘世的责任。最终在儿女花样年华中看到的是他们的前程似锦,老夫在他们的光环里怡然自得,幸度晚年……为了这生命的夕阳最后一圈光晕,他把毕生的热量都倾注进去了。他注定要经生生死死的劫难,要饱受人性人情的煎熬——碰上一个波澜起伏的时代,结缘了一个背本惊变的妇人,由此派生出一折折如雾如烟如歌如泣的生命余音。

不让考大学,便想上电影学院。虽三十出头,但这个年代婚后求学的叠现星罗,被谓为“有志者事竟成”而颂之。这个年代算年龄打折,四十多岁叫青年,把“文革”耽误的十年减去,也算给“老三届”一个弥补。远的看不见,近的就有自己的朋友——一起画画的小石,果然考上了电影学院美术系;一起办《老镇文化》报的业余编辑张洪,从医多年后,考上同济大学,从事学术专业研究;在老镇中学搭班的民师,更是大学毕业分了工作。奇迹都是人创造的,自信成多半成,自觉败则必败。刘立山是个不相信神话的人,或者说“神话”就是现实的演义。他看了大量的《电影画报》、《电影文学》、《电影故事》,从中摸索套路,又爱观察生活,自信可以当演员、学导演、钻编剧。枕着电影杂志,做着斑斓的电影梦:银幕上那个主演就是自己,或背后的导演就是自己,或空旷的银幕上赫然推出“编剧 刘立山”!有什么不可能?编剧、导演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哪个不是凡人历练而成?
这年春天,紫云地区恢复文联,住南麓宾馆,刘立山作为音舞会员有幸跟一大批著名作家艺术家共度七天,感受他们的成事和做人。这个会没有冠冕堂皇的报告,大部时间是交流、讨论。主持人局长说:把大家找来,就是使你们从十年禁锢中解放出来,去除余悸,轻松愉快地投入新时期的文艺创作,以优秀作品推向全省、全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生。老诗人边开会边写诗,寸金寸光阴;“故事大王”茶余饭后绘声绘色讲新创作的故事,那么投入,从讲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由诗人转为编剧的王一平成竹在胸,稍吐“乡情三部曲”正在创作中;最惊爆的是青年剧作家毕笔成,一年三剧投拍,那么谦虚、健谈,说生活中到处都有戏,如以闹钟铃声误作电话铃,以小镜子的反光传递信号……给人很有启迪;以画梅特长的傅梅韵翰墨丹青临场挥洒,送给所有求墨者。中一南亚游客索画,画得,捏一把外币塞进梅先生口袋,梅三番五次拒收,只言“请带去裱好,能得赏析足矣”。这年头,大家都不宽裕,况一美术教师,仅此却金,便见梅骨高洁。后来,梅的国画在南亚声价百倍,在国内盛名“江南一枝梅”;毕成为全国著名电影编剧,以其高产令人仰止;王的“乡情三部曲”两部中大奖,被誉为“江南才子”……刘立山有机会认识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黄导,跟北京电影学院的齐导跑过腿,近距离感受当红演员张俞、殷婷玉、郭凯明等生活和表演,觉得演员的入道和成名很大部分是机遇。难怪有说:可以在马路上找演员,但不可能在马路上找编导。他喜欢艺术,喜欢浪漫,讨厌墨守成规的生活。他有三分天赋,六分努力,另一分是一堆急急忙忙来到膝下的儿女。但是,这一分的沉重,把那九分高高撬起,抛到头不着天脚不着地的半空。五年生三个,前世因缘,嗷嗷待哺,何能远走高飞?一个文盲农妇定然会使无辜的孩儿固守农门,持续着世代耕夫的辛酸。“子不教,父之过”,没说“娘之过”。虽然历史上曾有“三大贤母”把儿子育成国之栋梁,但世人都把育儿责任多由父担。在父系社会里,公认父之能过于母之力,故父之担当便成为一种自觉。于是乎,刘立山把渴望从影,尔后或可光彩照人的梦想无可奈何地折进转世的空灵,端起一盆盆冷水把心之欲火浇灭。
虽然后来的艺术生涯与电影远去,但南麓宾馆的文联会对刘立山的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毕笔成所说“求别人不如求自己”,傅梅韵人瘦风骨高。
楼主 钟爱今生  发布于 2017-12-11 21:35:41 +0800 CST  

楼主:钟爱今生

字数:270596

发表时间:2017-09-24 10:46:2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0-27 06:16:37 +0800 CST

评论数:113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