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魂——图说秦人霸道阳刚的奋斗史(长期连载中)

@潇湘烟雨梁克中 105楼 2013-07-24 11:28:16
回复第82楼(作者: @秦时月2013 于 2013-07-20 23:24)
@潇湘烟雨梁克中 72楼 2013-07-19 12:22:32
回复第59楼(作者: ……
==========
个人理解不同,这一两句话说不清,怎么写都行的,自己认可就行

-----------------------------
我们历史学科不是科学,但也要力争严谨,既然史书没有对该问题作明确详细的记载,所以我们更应该作合理的符合正常逻辑的解读,虽然这种解读也是猜测,但这也算是对得起广大的读者和观众了
楼主 秦时月2013  发布于 2013-07-24 12:10:47 +0800 CST  
顶一下
楼主 秦时月2013  发布于 2013-07-25 16:20:17 +0800 CST  
关于秦穆公时代的史事,本人将另起一章详解。请看第三章——穆公镇秦。
楼主 秦时月2013  发布于 2013-07-27 18:42:17 +0800 CST  
@XOXO菲克力 116楼 2013-07-30 15:08:26
楼主快更啊!

-----------------------------
正在酝酿中
楼主 秦时月2013  发布于 2013-07-30 17:11:13 +0800 CST  
回复第11楼, @wamtwwamtw
大一统,恰恰是害了中国两千年.春秋的时候,是中国各种思想自由萌发的时期,百家争鸣,相当于古希腊,如果秦国不搞大一统,日后中原各地很可能产生自由民主萌芽,其实以杨朱为代表的这一派已经提出了"无君"思想,是人权和共和的萌芽.可惜,大一统以后,从此中国人一直生活在黑暗中,直到今天.
国家是为人服务的工具,如果它做不到,而是反过来害人,那就让它分解好了,人民不介意生活在自由的小国家里,比如欧洲各国.自由民主思想和制度能首先发生在欧洲,不是偶然的,就是得益于欧洲各国始终不统一,有一个良性竞争,思想家和政治家如果在这国被迫害了就可以逃到另一国,这样才能保留下自由的种子,同时各国之间谁采纳了先进思想和制度和技术,谁就逞强,所以一旦有好事物则各国纷纷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进步作用.大一统死气沉沉,社会难以进步.
--------------------------
@herodia 118楼 2013-07-30 17:14:15
说的太对了,大一统就是个灾难

-----------------------------
哥们对大一统的认识过于绝对。
1, 不管是大一统中央集权也好,还是分权地方自治也好,其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别,关键是看能否符合所处的时代和地域。
2, 中国从秦始皇开始确立大一统中央集权的体制,自有中国特定的自然地理文化所决定,以黄河为中心的广袤平原导致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很容易统一。自古以来的小农自然经济,需要大一统政治的庇护。欧洲其分裂也自有其特定的地理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所决定。
3, 中国的大一统政治在中古时代在世界范围内是先进的。试想一下,中世纪的欧洲人他们应该报如何的目光看待中国,恐怕只有羡慕嫉妒恨吧,就像今天的国人看待美国一样。
但步入近代以后,随着商业文明的发展,大一统政治便不合时宜,但这不是祖先的错,而是今人不知变通。
大一统政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固然可以保证国泰民安,但压抑了社会的活力,造成了政府的强势和人民的弱势。但其在今天的中国确有着深厚的社会土壤,不是说废就可以废的。因此大家不要高喊什么民主、自由等空洞的口号,而要思考民主、自由赖以存在的社会土壤,用以指导改造中国基本的社会组织和意识,只有这样才是稳健的和平崛起之路。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乃是大时代,中国历史上仅有春秋战国才能与当今相比肩,本人正是要借助秦史寻找一二借鉴。作为知识界应抱有理性、冷静、谨慎的态度,而不应高谈民主,生搬硬套人家的东西。
因此,今天的中国当务之急是:
1、 逐步弱化政府的权力,尤其是行政部门。中国今天的很多问题都在于此。政府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促成民间的自由与活力。
2、 扶植发展民间的私营经济。真正的强国其强大都源于民间经济的勃发,古今中外的任何国有企业其经营都谈不上高效。近代日本正是吃透了西方崛起的奥秘,因此才狠下心来将苦心经营的国企转让给私人经营,才有了今天的三井和三菱,中国人是否有此种魄力?
3、 逐步放开舆论,思想言论自由。这样才能开启民智,培育理性高素质的国民。
30多年以来,党国的政治日新月异,大家应对政府抱有希望和信心。熟悉清史的朋友应该明白,晚清的政治也是日益进步,但当时的国人倡言革命,导致晚清的政治进化中断,天下大乱,此等国人名为爱国实则误国。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幸运。

楼主 秦时月2013  发布于 2013-07-31 09:52:21 +0800 CST  
顶一下
楼主 秦时月2013  发布于 2013-08-01 09:17:03 +0800 CST  
楼主 秦时月2013  发布于 2013-08-05 21:06:02 +0800 CST  
楼主 秦时月2013  发布于 2013-08-06 21:35:48 +0800 CST  
顶一下
楼主 秦时月2013  发布于 2013-08-30 21:04:24 +0800 CST  
顶一下
楼主 秦时月2013  发布于 2013-09-01 14:27:47 +0800 CST  
楼主 秦时月2013  发布于 2013-09-12 18:45:40 +0800 CST  
楼主 秦时月2013  发布于 2013-09-15 06:32:09 +0800 CST  
楼主 秦时月2013  发布于 2013-09-28 00:41:20 +0800 CST  
第三章、穆公镇秦
第一回、蒹葭苍苍
公元前660年,年轻的嬴任好接过父兄的事业成了秦国的国君,他就是秦穆公。
嬴任好志向远大,他明白勇武刚健而又积极进取的秦人不会自甘于闭守关中一隅而默默无闻,秦人的国势必须东出参与列国的博弈扬名立万。因此年轻的国君上台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亲率大军讨伐茅津戎。
关于茅津戎的地望,一般认为其位于山西省平陆县境内黄河北岸,是山西通往河南的重要渡口,其时当为虢国联系下阳(位于黄河以北)与上阳(位于黄河以南)的枢纽。试问虢国岂能容许秦国占领?而此时秦国的疆域位于大河以西的关中,还没有深入到黄河以东地区,劳师袭远占领该地无异于飞地,又有何用?所以笔者个人估计,茅津戎的地望应位于山陕交界的风陵渡附近——即大河由北向南折而东向的河曲。位于大河转弯处的是芮国,秦国早在宪公时期就干涉过芮国内政,德公和成公时期芮国两次来朝,可见芮国已是秦国的附庸,其地已是秦国势力所及。因此位于该地以东的茅津戎便成为秦国东越黄河的障碍。但不管茅津戎的地望究竟位于何处,秦穆公此举正是秦国国势东向的信号。
但国势东向谈何容易,此时的中原大国称霸的局面已经形成。
周平王东迁洛邑王室衰微,中原地区就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在春秋初期,郑庄公曾经小霸诸侯,但郑庄公死后,郑国陷入内乱,从此一蹶不振。周初分封位处中原繁华之地的大国如鲁、卫、宋等,他们只知道生活在祖先的荣光之中,固守周礼不思进取,国势日渐衰微沦落为二流强国。而处于边缘之地的齐、秦、楚、晋四国最初国势弱小,而且为戎狄蛮夷所包围,无时无刻不面临灭顶之灾,这样恶劣的环境反而激发其斗志积极进取,采取灵活多变的政策,终于发展为东西南北四个超级大国。
四强之中率先崛起的是楚国,周初分封时只是子爵小国,其封地在丹阳(位于今湖北秭归附近),当时是一片荒山野岭,而且与秦国一样也是东夷部族之一支,因此在周庭并不受待见。据说在周成王时,天子会盟诸侯,楚国先祖熊绎被周人当做蛮夷之君,而且像对待下人一样使唤来使唤去,被天子派去看守庭院外的火堆,这激怒了楚人。熊绎回国后励精图治,筚路褴褛(坐着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披荆斩棘,率领族人在茫茫荆山开垦荒地,时不时还遭到周边蛮族的骚扰,楚人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开始了其创业历程。到春秋初年,楚国国力强盛,横行肆虐于江汉之间。公元前704年,楚君熊通擅自称王,就是楚武王,与周天子分庭抗礼,到他儿子楚文王时,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附近),攻打蔡国俘虏蔡君,大有北进中原之势,这个庞然大物是当时中原诸侯的最大威胁。
当时的中原诸侯群龙无首,大家混战不休,而且各国内部窝里斗,以庶代嫡的情况时有发生,面对戎狄及南方楚蛮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怎么办,需要一个有威望的老大来号令天下,整饬秩序抵抗四夷。但周天子自从东迁洛邑之后,其势力仅限于伊洛平原,其实力与一个中等诸侯差不多,已经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第一个代替周天子充当世界警察角色的是齐国的姜小白。
齐国是姜太公的封邑,位于泰山以北以营丘为中心的一片盐碱地,《盐铁论?轻重篇》记载:“昔太公封于营丘,辟草莱而居焉,地薄人少”。而且旁边还有一个邻居——莱夷虎视眈眈,太公在立国之初就与莱夷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由此可见周人宗法体质确实独啊,非姬姓诸侯大都被歧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即使像姜太公这样功勋卓著,也被封到了偏远蛮荒之地。但这些都是客观条件,不是你贫穷落后的原因,关键看你如何应对。中国人就有一个万能的借口——人多,动不动就拿人多来说事。殊不知欧洲小国瑞士不但国小,而且境内基本是山地,人口也很密集,放到我们中国简直没的活,但人家不但活下来而且还非常富裕。还有新加坡,国内连淡水资源都没有,但人家也发展为“东亚楷模”。韩国与朝鲜国土面积差不多,韩国人口4000万,朝鲜人口2000万,按中国人的逻辑,朝鲜应该比韩国更富裕。任何客观条件都要一分为二去看,有利也有弊,关键看如何趋利避害,说白了国家贫穷落后就是人不行,体制落后,立国精神虚伪而卑鄙黑暗。姜太公不愧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经济上齐国虽然土地贫瘠,但靠近大海,兴工商鱼盐之利;政治上他并没有固执地恪守周礼,而是因俗而治选贤任能,其政治与周礼相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齐国的国运自然蒸蒸日上。齐国渐渐发展成为东方大国,令周天子不得不刮目待之,在武庚三监之乱时期,天子不得不借助齐国的力量,给予齐国在东方有征伐之特权而加以笼络。但齐国与周人的蜜月期不是永恒的,周人毕竟对东方这个异姓大国不放心,时不时干涉人家的内政,周夷王时天子烹了齐哀公而立哀公的弟弟胡公,引发了齐国内部的动乱,但并没有中断齐国的大国国运。
公元前685年,姜小白上台,就是齐桓公。他抛弃前嫌任用大政治家管仲,要作老大就需要有一面旗帜来号召大家,管仲为齐国树立的旗帜就是“尊王攘夷”,就像今天的美国高举“自由人权”,中国高举“社会主义”一样。
周天子虽然威信扫地,但毕竟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尊王不但可以匡扶以周礼为准绳的正义和秩序,而且也可以藉此号召笼络以姬姓为主体的中原诸侯。攘夷则把与中原诸侯杂居的戎狄部落包括南方的楚国当做大家共同的敌人,其宗旨在中原诸侯看来无疑是正义之举。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大哥大,老大就是有老大的气魄,其所凭籍的不但是强大的国立军力,更包括“尊王攘夷”这面光明正义的旗帜,让大家心悦诚服的受其领导。在“尊王攘夷”的指导下,齐桓公也确实做出了不少政绩——帮助燕国讨伐山戎深入到遥远的孤竹国(据说位于辽西),而且还把齐国的一块土地无偿赠给燕国;打退狄人的进攻帮助卫国和邢国复国;帮助鲁国平息内乱;率领诸侯联军讨伐质问楚国,与楚军对峙于昭陵,虽然没动手,但毕竟遏制了楚国北上中原的态势。
就在齐桓公雄霸中原时期,晋国也迅速崛起,发展为北方强国。晋国是叔虞的封地,位于今天山西省汾河流域。关于唐叔虞的身份,一说为成王之弟,一说为武王之弟成王之叔,是天子的近亲。但最初的晋国远不如鲁、卫那样被封到中原肥沃之地,其地远在大河以东,戎狄出没。《左传》记载:“晋居深山,戎狄与之邻,而远于王室,王灵不及,拜戎不暇”。
但如此恶劣的环境却造就了晋人务实的性格。因晋人所处的河东本为“夏墟”,有大量的夏代移民居住而且又混居有大量的戎狄部落,所以周初晋人的立国之法为:“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即沿用夏代的制度兼采戎狄的土地政策,该国策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与鲁、卫等姬姓诸侯相比,晋国的周礼意识相对薄弱,其对周边戎狄不但不歧视,反而加以怀柔笼络,民风中也渐渐染上了戎狄的习性。到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贵族常常与戎狄通婚,如晋献公、晋文公、赵衰等都娶了戎狄之女生了高智商的混血儿,促进了民族融合。正是这种务实机变的国策,使得晋国日渐强大。
西周末年犬戎之难,晋文侯姬仇与秦襄公、卫武公、郑武公一道帮助周平王东迁洛邑,而且在公元前760年,晋文侯袭杀了盘踞在关中与周平王对立的周携王,为洛邑的王室铲除了后顾之忧,是当时为天子所倚重的风云人物。
晋文侯死后,晋国陷入内乱。继任者晋昭侯封叔叔姬成师于曲沃,是为桓叔,但后来曲沃日渐强大,势力盖过了冀都的晋君,由此晋国曲沃与冀都之间展开了几十年的内战。曲沃历经桓叔、庄伯、武公对晋国的蚕食,到公元前678年,终于占领冀都杀了晋君,曲沃武公以庶代嫡成了晋国独一无二的国君。
考察晋国的崛起扩张之路,一是向戎狄开战,二是对同族操戈,对戎狄尚能怀柔,而对同族则尤为惨刻。曲沃与冀都的内战,期间几任晋君都死在曲沃的屠刀之下,到武公之子献公时期,鉴于桓叔、庄伯子孙势力壮大威胁国君,因此又一次对同族亮起屠刀,或离间或欺诈,将其一网打尽。在晋国姬姓公族势力相对薄弱,而异姓贵族势力得到发展,其政权与齐国一样具有开放性。正是凭藉着这些国内异姓力量,武公和献公时代,晋国相继灭掉了周边十几个小国,其中大都为姬姓,尤其是在公元前655年,晋献公以假虞灭虢之计灭掉虢国和虞国,由此晋国控制了由山西通到河南的黄河渡口,而且掌控了由关中进入中原的崤山孔道,此时的晋国已经发展为屹立于中原西北方的强国。
楼主 秦时月2013  发布于 2013-10-07 11:33:14 +0800 CST  
秦国经历文公、宪公、武公时代的开疆扩土,又经德公、宣公、成公时代的巩固基业,到穆公即位时,秦国已经俨然发展为西方的又一大国,其疆域囊括了从陇西到关中的广袤地区。从陇西一路拼杀到关中的秦人绝不是甘于寂寞的角色,参与中原的大国博弈乃是秦国的国势所向。
站在黄河岸边的秦穆公瞭望着茫茫的中原大地,心潮澎湃而又茫然,不禁吟诵起那首在后世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中的所谓伊人,不是令君子朝思暮想的俏丽佳人,粗犷厚重的秦人不会有这种儿女情长。所谓伊人指的是对东出霸业的渴求,更是对辅佐君王成就霸业的王佐之才的企盼。但秦国僻处西方,与中原少有交流,其民风又染有戎狄的习气,此等王佐之才在秦国很难求得。因此,年轻的国君只有放眼天下,从发达的中原地区寻找。由此引出了一个命运起伏波折的传奇人物——百里奚。
百里奚,又称井伯,因其后来在秦国受封于百里,因以为姓。关于其身世,一说为楚国宛邑人,姜姓;一说为虞国人,姬姓。考虑到百里奚曾经在虞国做过大夫,而周代是宗法等级森严的社会,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并有参与政治的机会,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精英。包括平民和野人在内的广大社会草根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与政治也基本无缘。虞国为姬姓诸侯,非姬姓的外族人很难在其朝堂上有立足之地,所以本人估计,百里奚不但是虞国人,姬姓,而且其身份应该是一个贵族,绝不像有些书中记载的是一介平民。
百里奚年轻时应该是一个有抱负高素质的青年才俊,但虞国弱小国君昏聩,在母国很难施展其才能,因此他选择了出游列国求仕的道路。临走的那天,妻子杜氏杀了家里唯一一只下蛋的母鸡,然后劈了门闩做柴火,并煮了一锅小米饭给丈夫践行。就这样百里奚告别了老母妻儿离开家乡踏上了旅程。
百里奚首先到了宋国,没有机会,又到齐国,在齐国盘缠花光了,被迫沿街乞讨。一个人接济了他,这个人是蹇叔,两个人一交谈,情投意合,从此成了知己。
齐国不久发生了内乱,公孙无知联合管至父、连称发动叛乱杀了齐襄公,公孙无知自立为君。百里奚打算投奔公孙无知,蹇叔这个人的特点是有先见之明,他劝告百里奚不要投靠这帮乱臣贼子,他们成不了气候,注定败亡,投靠他们弄不好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百里奚听了老友的劝告。没过一年公孙无知一伙果然失败,继任者就是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百里奚又游历到周朝,为王子穨养牛,得到王子穨的赏识器重,老朋友蹇叔劝他不要追随王子穨,百里奚听从了劝告。不久周室的五个大夫叛乱,赶走了周惠王拥立王子穨,郑国和虢国联合起来帮助天子平叛,杀了王子穨。百里奚听从蹇叔的劝告又一次躲过了灾祸。
百里奚的年龄日长,头发也日渐花白,求仕之心也日益强烈,他再也沉不住气了,所以想回到虞国碰碰运气,顺便看望家中的老母妻儿。蹇叔劝他,这一次他没有听。回到家乡才发现老母已死,妻儿也不知去向。百里奚悲痛万分,在老母墓前痛哭了一场,妻儿也找不回来了,于是在虞国浑浑噩噩的当了一个大夫。
虞国的北边是晋国,晋国可是虎狼之国,不管什么同姓不同姓,晋献公打算收拾南边的两个小兄弟虞国和虢国,于是采纳了荀息的计策。晋人用丰厚的礼物(屈地的宝马和垂棘的玉璧)贿赂虞君,以求借路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告虞君:晋国乃虎狼之国,虞虢两国唇亡齿寒,虢国灭亡,虞国也无法独存。但虞君贪图晋国的礼物,而且还幻想着晋虞两国同姓,晋国不会拿自己开刀,便答应了晋国的要求。百里奚知道虞君昏聩,劝了也没用,于是选择了沉默。这一年,晋国占领了虢国半壁河山——黄河以北的下阳。三年以后,晋国又假道于虞占领了虢国另一半——黄河以南的上阳,虢国灭亡。晋军在回师途中又顺势灭掉了虞国,虞君因为爱占小便宜而吃了大亏,作了晋国的俘虏。百里奚毕竟有操守,他没有投靠晋国也没有逃亡,而是追随虞君作了晋国的阶下囚。
公元前656年,秦晋联姻,秦穆公从晋国迎娶晋献公的女儿穆姬(又作伯姬),百里奚被当作陪嫁的奴隶押往秦国。堂堂国士岂能忍受这等耻辱,于是在途中百里奚选择了逃亡,逃到楚国的宛,此事被秦国的大夫公孙枝知道。公孙枝,字子桑,出身于秦国嬴姓公族,早年游学于晋国,见过世面,是秦国少有的有见识的大夫。公孙枝知道百里奚的贤能,所以向秦穆公极力推荐,此时的秦穆公也是求贤若渴。但秦国如果用重金向楚国赎人势必引起楚人的怀疑,楚人一旦知道百里奚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估计不会放归,所以秦国用五张黑色的公羊皮——当时一个普通奴隶的价格赎取百里奚,楚人并不见疑,不妨做个顺水人情,百里奚就这样到了秦国。
此时的百里奚已经七十多岁,但秦穆公发现其确是难得的人才,便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人生真是命运多舛呀,百里奚奔波大半生都没有得志,没想到到了垂暮之年才遇到真正的伯乐,开始了真正的政治生涯。我们敬爱的邓爷爷一生经历了三起三落,也是到了七十多岁才真正复出,开始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老而弥坚、老当益壮,真是了不起。在百里奚的举荐下,他的好友蹇叔也到秦国做了官,拜为上大夫。
百里奚的妻子杜氏并没有死,也许是家乡闹饥荒或战乱,杜氏只好带着儿子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流亡乞讨。后来听说老公百里奚在秦国成了五羖大夫,杜氏便带着儿子辗转来到秦国。但一个普通的民女根本无法见到五羖大夫,所以杜氏便在百里府当了一名洗衣的女佣以待时机。一日百里奚与同僚在家里开party,席间鼓瑟吹笙,杜氏便自告奋勇为大家唱歌以助兴,但见老太婆在堂下含着泪唱到:
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初娶我时五羊皮。临当别时烹乳鸡,今适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百里奚,母已死,葬南溪。坟以瓦,覆以柴,舂黄黎。搤伏鸡。西入秦,五羖皮,今日富贵捐我为。
百里奚听到这催人泪下的歌声,仔细一端详,才发现正是自己阔别多年的结发老妻,于是下堂相认,夫妻抱头痛哭,说不尽的悲欢离合。
此时的秦国汇集了百里奚、蹇叔、公孙枝,还有后来的由余,可谓人才济济,秦穆公自然踌躇满志,却说秦国如何东出关中谋霸中原,且看下回分解。
楼主 秦时月2013  发布于 2013-10-10 14:40:34 +0800 CST  
顶一下
楼主 秦时月2013  发布于 2013-10-12 11:01:41 +0800 CST  
顶一下
楼主 秦时月2013  发布于 2013-10-13 08:21:52 +0800 CST  
顶一下
楼主 秦时月2013  发布于 2013-10-14 17:21:23 +0800 CST  
偶,陇县的朋友,我在1997年到过陇县,在东南乡呆了将近一个月,是个好地方,空气好,虽然不是马油路,是土道,但下过雨后不泞。听当地人说,好像就是非子当年养马的地方。
楼主 秦时月2013  发布于 2013-10-16 19:20:44 +0800 CST  
第十一回:秦晋之好马上就脱稿,明天我还得去参加培训,不过这几天就会整理完。
楼主 秦时月2013  发布于 2013-10-16 19:23:01 +0800 CST  

楼主:秦时月2013

字数:141845

发表时间:2013-07-05 00: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1 09:35:16 +0800 CST

评论数:196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