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南明

崇祯失国自尽之后,南明开始就是一个混乱的局面,想当皇帝的除了满清外,还有李自成、张献忠,当然还有不少的明朝宗室成员,后来还有如孙可望、吴三桂之流的军阀。这么多人想当皇帝,唯一能称为正统的是明朝那些宗室成员。所以,影射南明玉玺的宝玉,从胎中就带出一块玉来,这跟宝钗那块金挂件是不一样的。虽然宝钗的金挂件也刻着与宝玉那件与生俱来的玉大体相同的字,但那是后天的,所以她只能是影射各路想当上皇帝的外姓,比如满清,比如外姓藩王如郑经、吴三桂之流。
这就是为什么宝玉最后娶的是宝钗而不是黛玉,因为影射明朝政权的黛玉最终还是死了,明朝彻底完蛋了。最后称帝的是满清、吴三桂。作为南明玉玺的宝玉不要这些政权,最后只能是空对着,不承认,直至出家,也不愿凑合。所以说,宝钗还是影射吴三桂、郑经这些曾经是明朝臣下的藩王政权,但不包括满清,因为满清到底还是坐上皇位,有了自己的玉玺。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1-17 22:27:16 +0800 CST  
@嘉陵江上的渔夫L 2015-11-18 02:56:25
学习
-----------------------------
岂敢。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1-18 20:04:30 +0800 CST  
宁府既在南京,南京又是明朝留都,可以说宁府影射的是北明。贾珍影射的不单是弘光帝而已,而是整个北明。所以,其儿媳秦可卿的影射就有几种可能了:
一,凤阳的祖陵;
二,洪承畴;
这两种可能是因为书中交代,11月30日冬至而得到的,据他人考证,11 月30日冬至,在那段历史,只有1631年和1642年两个年份,此外不论推前还是推后,都跟红楼梦成书时期相差太远。
三,孙传庭,孙传庭之死,史书认为他死后明也亡了;
四,明人服饰;
五,鲁监国政权;
六,山东;
七,嘉定三屠中的嘉定。
一个人物就有这么多种可能,解读是书何其难也!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1-18 20:17:34 +0800 CST  
作为红楼梦一书中出场不久即香销玉殒的秦可卿,肯定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她的字兼美,脂评解释,就是兼有黛玉与宝钗之美。如果黛玉影射北明,宝钗影射南明,进入南明之后,黛玉影射朱明政权,而宝钗影射维持汉人政权的各路藩王的话,可卿会影射什么呢?她在元春省亲前死去,也就是在南明政权成立之前死去,所以她只能影射兼有北明与南明之美这么一个角色。而联系北明与南明的,最有可能的就是皇陵。古人认为能坐天下的,风水那可是关键。不幸的是,1633年,张献忠部将凤阳朱家皇陵弄得不成样,陵木就砍掉十几万株。正德年间有个守陵太监叫李兴的砍了一棵陵木,花了大几十万银子还没有摆平,砍陵木是要被砍头的。张献忠毁陵,崇祯头一件事就是跑到太庙去痛哭,再就是令天下百官素服上班,也就带孝上班。——这跟红楼中那么多官员来参加一个宁府小媳妇的丧礼是不是很像?连四王都来参加了。其规模显然不是一般的大。崇祯还将那些凤阳官员杀掉泄恨,连早已离任的凤阳总督也难逃一死。贾珍为什么如丧考妣呢?去问问崇祯皇帝为什么如丧考妣吧。
再来说说红楼书中有“11月30日冬至”这个日期吧,据人考评,1631年冬至就是11月31日。可卿再过两年,也就是1633年皇陵被毁才死是完全有可能的。
可卿判词的那幅画,是美女悬梁,隐含木旁一个鬼,就是个槐字,槐被认为是守墓的树。
可卿之弟秦钟,字鲸卿,鲸拆开为鱼的京城,鱼的京城在哪,当然在龙宫。古人称陵墓的地宫为龙宫,也暗指可卿指是凤阳皇陵。
可卿出身很苦,是个被抱养的孤儿,出身十分低贱。而凤阳里埋的那伙人,那个人不都是贱得不能再贱的?朱五四、朱百六、朱初一、朱重九……他们的名字就是一大堆数字,连正儿八经命个名都懒得动心思。这些人就是朱元璋的先人。朱元璋称帝后,他们又尊贵无比了,大都有个帝号。这跟可卿从一个孤儿嫁入贾家,成为少奶奶,不也是一个理?
可卿的养父官居营缮郎,这个官员,应是负责皇家大工程建设的。那个皇陵当然也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由他来领养可卿,不亦宜乎?
可卿死后,他的丈夫贾蓉竟得到一个龙禁尉的名头。龙禁尉,也就是皇帝身过的侍卫,到了大明皇帝没了,他们就变成为守陵的。贾蓉的这个龙禁尉,其实就是清朝封明朝宗室一个官,让他们专门为祖宗守陵。当然这个官直到雍正时才封的,但历朝历代兴起之初,都要封前朝的后裔给他们的先人守陵,作者这么写也没有错。
贾蓉后来娶一女姓胡,就是他这个接受清人封官守陵的大明后裔,其实已成为清人的子民了。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1-20 20:03:11 +0800 CST  
与秦钟的鲸卿的鲸字相应,可卿的可字也可拆成丁口,古人丁口两个字不是一般的重要,国家税赋大都从这两个字而来。也就是说可卿还影射着明人的丁口。她死了,也就是明人的头发被剃了,服饰被更换了,人口不存在了。大致如此。
虽然可卿影射的是什么有种种合理或不尽合理的解释,但我相信,她影射凤阳陵木大致是错不了的。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1-20 20:12:37 +0800 CST  
这么一分拆,贾珍影射那个神经有点毛病、志大才疏的崇祯帝似乎也不成问题了。那么,他那个去当道士的老父到底影射什么呢?崇祯在位时没有太上皇,他的父亲泰昌帝早就死了,还有什么人压得住崇祯,但不压制他,由他在皇陵被毁后不痛定思痛,而是大肆铺张搞形式主义、甚至杀人泄恨呢?
只有宗人府。明朝叫什么?记不起来。那时候是个宗法社会,宗与法并重,皇家也不例外,能制住崇祯的也就是这么一个角色。虽然皇帝是最大的宗主,可天下那么多的宗室成员难道就没有责任?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1-20 20:23:20 +0800 CST  
宁府和秦可卿确定下来,接下来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凤姐了。有人从判词图中有“雌凤”两个字,就在女性上纠缠不休,甚至认为她影射的是个不男不女的太监。
但从红楼梦整体来看,如果是影射明末历史的话,则荣府不可能影射北明。只能是影射南明。然而,整个南明,也没有一个女性可以像凤姐那样撑持着荣府的局面。凤姐这个人很意思,他跟贾琏这一对方是贾赦的家的,可贾赦家的内政他们却管不着,除了为邢氏和迎春发发月钱外,他们也不负责贾赦家的日常开支,反而撑持着乃叔贾政家的大权。不要说荣府下人,就是连贾琏以及宁府的贾蓉都对凤姐怕了几分。这么一个母老虎,南明谁当得起?
太监更无可能。太监掌权是与皇帝联系在一起的。可是,南明几个皇帝都没有权力,太监跟着没有权力,应该也没有一个太监跟凤姐相符。
接下去再分拆,应会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1-22 11:51:33 +0800 CST  
贾琏夫妇之所以协且管理贾政家事,可能有这么两个原因,一是贾琏是荣府的长房长孙,是法定的世袭者,所以不管理荣府贾政家的内务事,二是凤姐是王夫人的侄女。这么看来,在南明,贾琏的影射对象也应该是顺位继承者,那么他只能影射弘光帝和永历帝。南明几个称帝或称监国的君主,这两个人是神宗体系最亲近的。崇祯灭后,立谁继位,曾经引起不小的风波,一个意见是立弘光帝,他是神宗皇帝的孙子,另一个意见是立潞王,此人是也嘉靖体系,跟弘光比关系疏了一点。立潞王的是东林党人,他们的祖师爷跟神宗闹得太僵,生怕弘光当上皇帝会找他们算总帐。其实潞王也不见得比弘光有人品。潞王留着长指甲,怕折断用竹筒套着,爱古董,弘光灭后他当了一天监国就降清,肯定比弘光好到哪儿。但不管是什么理由,立弘光是对的,因为能杜绝纷争,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不考虑继位顺位乱立皇帝给南明带来的后果是致命的。
红楼梦特别提到这个世袭,贾琏如果影射皇帝的话,只能影射继位顺位靠前的弘光或永历。
但书中贾赦说过,贾环这个人,荣府的世袭者,他是跑不了的,所以最后世袭的应就是贾环。所以,贾环影射永历应不会有太多疑问。
贾琏只能是弘光帝。
但是,弘光政权和隆武政权不论从兴起到败亡,其过程其原因都如出一辙,作为小说,为了节省篇幅,作者很有可能将弘光帝和永历帝都由贾琏来影射。更巧的是,贾琏的妹子迎春,影射弘光与隆武都说得通。
由此可见,贾琏应是影射弘光帝与隆武帝两个人,与迎春一个样。
如果贾琏的身份确定下来,凤姐就好办了。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1-22 23:36:08 +0800 CST  
凤姐在宁荣两府中是个让下人谈虎色变的角色,平辈对她要么敬而远之,要么巴结讨好,而姐妹之中,对她都不坏,彼此之间感情不错。贾琏是个怕老婆的角色。如果那些姐妹影射政权,那些下人影射大小臣工,贾家兄弟影射皇帝的话,在弘光朝和隆武朝有没有这么几个角色,就是对政权着迷,对皇帝不大尊敬,对同僚视若无物的几个人呢?就个性而言,她是个很会玩弄权术的人,对下人刻薄寡恩,且惯于两面三刀,也会借刀杀人。而对于钱财,历来有种说法是凤姐贪婪,不择手段敛财。但大概很少有人会想一想她敛财用于什么地方。其实权臣也好,奸臣也好,敛财都是附产品。只是很多奸臣将得来的钱财用于个人享受,而权臣得财更多是为收买人心,用于干事业。凤姐这个人敛财不择手段,不过那时候荣府的财政近乎崩溃,凤姐得来的钱,从书中描述看,应还是为公而不是为私。
弘光和隆武两朝符合这些条件的,大致有这么一些:左良玉,马士英,郑氏家族。阮大铖应不能计入在内,此人对弘光朝毫无补益不说,还坏了不少事,最后又降清。一个政治家可以很无耻,但如果降敌,就不足道了。
凤姐应就是指左良玉、马士英和郑氏之流。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1-23 20:47:55 +0800 CST  
红楼梦以史书纪传体的方式来构思,正如脂评称的野史没有这样写的,全书大致包括三大部分:
一,从开篇到秦可卿之死,可以看作是崇祯的纪,也就是以宁府来写崇祯时期的一些历史大事。
二,秦可卿死后,宁府与荣府一齐写,主要写荣府,即南明,以凤姐和贾琏为主。
三,大观园,既宝玉与几个女子的太虚幻境,揭示南明的几个政权与朱明皇权之间的关系。
此外还有南明纪,就是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将十二钗的结局,采用《推背图》的作法简明扼要说明一下几个政权的大致情况,这个是南明纪。其中宝玉与可卿梦中乱伦,可以看作是警幻仙子受宁、荣两公之托,想通过皇位或者说大明江山的责任和诱惑来点醒宝玉,让其担起复明重任。宝玉倒是开窍了一点,至少梦醒后跟袭人真的来一回。袭人影射龙衣,即皇帝穿的衣服,也就是这一点醒,宝玉还真的当上皇帝,只是不太迷恋而已,与袭人做过一回后,也就是穿过一回龙衣后,仍然对皇位不太兴趣。
那么,可卿还有一个影射,很可能是指北京城。北京之失,与崇祯上吊为标志,所以她那个判词旁的画是个女子上吊,大概是想通过这么一幅图来让人联想到崇祯上吊吧。
可卿之死,北明就完了,照道理影射崇祯的贾珍也该死了,可书是以纪传体写的,纪的部分将崇祯的事交代清楚,一些事件,将通过传、表、志等来完成。当然小说是不可能列出表,也不能像史书一样弄一些志和传,但大体说不能将贾珍写死了,因为可卿死前的那部分仅是纪,仅是全书的一部分。
第五回作为南明的纪,大概也是这么回事,将一个政权几句话交代清楚,接下去就写一些比较具体的。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1-25 20:49:31 +0800 CST  
从书中情节推断,宝玉对做皇帝不感兴趣,虽然警幻点拔,他仍是没有权力欲,不愿担起复明大业。
南明以及北明末期对做皇帝不感兴趣的是哪一位呢?一个是熹宗朱由校,另一个是鲁监国朱以海。朱以海这人完全有理由称帝,可他不但没有这么做,反而在1651年从舟山败回、手下仍有一支较强的军队的情况下自自己取消监国这个称号。个中原因,除了他自己没有权力欲外,就是从整个复明的大业考虑,使他做出这个决定。从宁荣两公托负警幻仙子看,宝玉又是那几个兄弟中最可能出色的一个,而鲁监国朱以海被认为是南明几个君主最有作为的一个,他的个性虽然与物无忤,但在抗清时能亲临前线,是难能可贵的。可惜这么一个人,竟半途而废。
宝玉影射鲁监国当也无异议。
那个大观园,除了玉玺与各政权之间的关系,应还有一个关系,就是鲁监国与各政权之间的关系。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1-25 20:58:24 +0800 CST  
贾府不是写实的,红楼梦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又设计一个甄府,真实的事发生在甄府。元妃归省,脂评称,借归省写南巡。传统红学以为南巡是康熙南巡,南明时南巡的事也发生不少次,皇帝外出,逃命的叫出狩,体察民情的叫南巡。南明皇帝哪一个没有逃命的经历?脂评称的南巡其实就是出狩,即南明皇帝逃命,只是为尊者讳而称其为南巡而已。
甄家接驾四次,也就是说迎接四次皇帝出巡。为什么是四次呢?传统红学认为曹寅家接过康熙四次驾,可没有想到南明也是四个君主,甄家接的那四次驾,其实就是接四个出奔的南明皇帝。
甄府虽然没有直接写,但那里面是真正的南明历史。贾府是假的,也就是个虚拟的世界,借这个虚拟的世界发发感慨而已。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1-26 21:25:25 +0800 CST  
我不知道这些分析对传统红学会不会造成一些影响,比如这个南巡的解读,以及“寅如此法”不是避曹寅讳,而是避“丧钟”讳(前面曾提及),等等。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将红楼梦与明历史结合一起,是动了即得利益者的蛋糕,类似的文章只能是互联网上发一发,永远也分不到那一块蛋糕。那块蛋糕原是国家提供的资源,但只属于某一个群体的专利,不同见解者谁也别想动。在网上输入红楼梦与南明等字眼,可以看到许多真知灼见的好文,这些文章有几篇在正式刊物发出来的?
呜呼哀哉,学术界。屠呦呦不是中科院院士,要是莫言也不是中国作协会员,岂不更妙?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1-26 21:40:45 +0800 CST  
南明纪在前五回中,也就是从黛玉被荣府收养开始。黛玉影射北明,她被荣府收养,就是说北明灭亡了,崇祯这个政权实质上是完了,可在名义上还没有完。弘光帝当上皇帝后,头一年仍用崇祯年号。这个年号还在使用,不过是南明在使用,北方已经是顺治元年了。对南明来说,北明就是那个警幻仙境。对南明本身来说,南明就是那个大观园。
前面说过,与黛玉影射北明相对应,宝钗影射南明,与黛玉影射明朝政权相对应,宝钗影射南明诸路想当皇帝的汉人政权。照道理,宝钗的年纪应比黛玉小才是,应该是宝妹妹而不是宝姐姐。
但不要忘了,明朝都城最先是建在南京,而不是北京。南明回到南京,很可能是作者难以公开说明本书写的就是南明史,所以在这两个女主角的年纪上做做文章,想让人联想到南明的历史比北明更早。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1-27 22:05:08 +0800 CST  
而北明的纪这一部分,以秦可卿为主要线索,写到秦可卿死为止,大致包括皇陵被毁、洪承畴兵败降敌,北京城破,头发被剃、服饰改变这些重大历史事件。
贾家长一辈的几个男人,贾敷、贾敬、贾赦和贾政,贾敷应指建文帝这个系,贾敬应指嘉靖至泰昌这几个皇帝,属北明末期的帝王谱系。贾赦应指除几个皇帝之外的嘉靖这个谱系,主要以福王为代表。贾敬死时,脂评称贾敬之死其实是贾赦的死期,也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如果按照可卿之死影射皇陵被毁,这一年是1633年,以此推算,贾敬之死应在1641年,正好是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所杀这一年。所以说贾敬之死其实是贾赦的死期。贾政应指嘉靖这个体系之外的亲王,以鲁王和唐王为代表。
贾敬——嘉靖、隆庆、万历、泰光、天启五帝,这五个家伙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务正业,也就是不管国家大事,以嘉靖为代表,他与泰光帝都是嗑药死的。
贾赦——福王、桂王,都是神宗之子,福王名声最坏,就藩时,神宗将天下膏腴之地大半给予他。明末大乱,他的日子仍过得有滋有味,置国家大事于不顾。城破之日,积聚金粟只用于资敌。
贾政——天下亲王,这些人稍好一点,但也是不大理会政事。国家设立藩王,原是为了盘护京师,坚固根本,但这些人在天下大乱之际,并没有贯彻老祖宗的政策,总认为保境安民是地方官的事,跟自己没有关系,即便地方粮饷吃紧,让他们出一个子儿也掏不出来。不过,这些人平时无所事事,倒是出了不少艺术家,看来跟贾政一样,还是爱读书的。到了南明时,从这些人中倒出了两个皇帝,也就书中所说的皇帝(皇天)额外赏给贾政一个主事(脂评称实有其事)。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1-29 20:28:58 +0800 CST  
书中说宝玉属兔,明末从崇祯开始算起,兔年是1627,1639,1651,1663这几年。其中1627是崇祯登基,1651年是鲁王从舟山败后回厦门,自去监国称号的一年。由此可见,宝玉应是暗喻从崇祯至南明结束的大明皇权,因为他生于崇祯皇帝登位那一年,而在现实中他则指自去监国后的鲁王朱以海。面贾珠应指天启之前的大明皇权,影射崇祯的贾珍尚存,而他去世了,影射天启前的皇权说得通。
有人得出袭人暗喻“龙衣”,这个应无疑义。袭人判词云:“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龙衣是皇帝穿的衣服。别人穿这种衣服是大逆不道。不过,戏台上穿穿还是允许的。大明朝灭国后,大明皇帝的龙衣只能出现在戏台上了,影射龙衣的袭人,也只能嫁给戏子。《红楼梦》中戏子影射反贼,他们自封的帝王将相这些头衔,从正统观念看来就是在演戏。袭人嫁戏子,说明大明龙衣最后穿在这些继续抗清的反贼身上,朱姓皇子皇孙反而无缘。
书中将晴雯判词列在第一,决非无意,因为晴雯的暗喻十分重要。她的判词前,画的不过是满纸乌云浊雾,词曰:“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挂念。”
这是一则谜语,谜底应是“灯笼”——既大明宫灯。
霁月难逢,月光通明时大可不必点灯,也就是月光好的时候很少碰到点灯笼的,所以难逢。
彩云易散:灯笼本身有花纹,点亮后形成的烟雾带有色彩,但很容易散开。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晴雯是赖大家的从市面掏来,说明她虽然是宫中之物,却寻常得很,连父母是谁都不知道,也既制做灯笼的人是普通老百姓,属于无名之辈。但在宫中,灯笼却又高高挂起,大概因此刻画她心比天高吧——总是高高在上,不免自我感觉良好,产生居高临下的自豪感。
寿夭多因毁谤生:毁谤,口舌也,灯岂不是常用嘴巴吹灭的?
多情公子空挂念——能不挂念吗?大明宫灯,从永乐年间开始,在皇宫里挂了二百多年,岂止是挂念!
晴雯的嫂子名叫灯姑娘,大概也是个暗示吧。书中有个情节,晴雯撕扇,既暗喻灯不喜欢扇子,因为扇子会将之弄熄。晴雯性子刚烈,火性十足,无不暗示她所影射的是灯笼。她的夭折,是《红楼梦》对历史事件安排次秩的一个标志,作者将她的判词排在第一,目的是引起别人的重视。
《红楼梦中》中,晴雯死于中秋节期间,她的死,意味着大明朝灭亡了。因为灯带来光明,灯灭了,明朝还会在吗?北京沦陷在翌年三月。紧接着一回,贾政与清客们杜撰林四娘御敌报恒王的故事,并将这个女子命名为“鬼话将军”,意指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大明朝根本没有一个将领作过抵抗,说有人抵抗,那是鬼话。再接下一回,薛蟠娶夏金桂——影射吴三桂变节投降,放清兵入关。同一回迎春嫁给孙绍祖,暗示弘光政权成立。书中与历史相合的还有薛藩拐走香莲(1633年,耿仲明降清),秦可卿之死(1635年,皇陵被毁),贾敬之死(1641年,朱常洵被杀)。按宝玉生于1627年或1651年,结合这些故事发生时他的年纪,跟红学研究得出的结果大致是相同的。晴霁死于秋天,可能跟舟山失去的日期有关。她活了十七年,跟朱以海1644年被封为鲁王,1661年病逝,时间还是相符的。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2-02 01:51:23 +0800 CST  
明宫中的用灯,四面都是用金属片(估计是铜),中间挖一孔,光从孔中出以照明。崇祯宠妃田贵妃去掉一面金属片,换成夹纱,两百年明朝宫灯至此变一个样子。夹纱可能色彩,这也许就是晴霁判词中“彩云易散”的意思吧。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2-02 02:04:50 +0800 CST  
宝钗和黛玉判词前的画是两枯木上有一玉带,雪堆下一金钗。
玉带与金钗都是很宝贵的东西,一挂在枯木上,一埋在雪下,这个现象跟明清交替这个史实是十分相符的。明代玉带,官居极品才能用,非一品官用玉带,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皇帝特别赏赐。这样宝贵的东西挂在枯木上,暗喻不能用了。也就是明朝灭亡了,而清朝的官服是没有腰带的。金钗是束发用的,可指男人用的簪,埋在雪下,也就是暗喻没有用了,因为清朝的男人留个瓣子,不用簪了。
再来看看宝、黛的判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这一句。一个意思是影射明朝被清朝代替:以玉带与簪被废弃不用,来暗喻明人官服有腰带,清朝没有,明朝男人带簪,清朝男人不带簪。另一个意思:玉带林中挂,指崇祯皇帝上吊自杀。金钗雪里埋,指南明几个皇帝都是“血(雪)里埋”,除没有称帝的鲁王外,其他四位全都被满清杀害了。
到了南明,黛玉影射明朝政权,宝钗影射如郑经、吴三桂之流的不奉朱明年号的汉人政权,玉带没用,则说明明朝灭亡,而金钗雪里埋,则说明清人削藩,既“削”里埋。
黛玉与宝钗的判曲:“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世外仙姝寂寞林:宝玉怀念崇祯时的皇权,也暗喻崇祯皇帝自缢树下,阴魂不散。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这句话指大陆几个政权都完了,只有永历年号还在台湾被使用,有名无实,宝玉娶宝钗,说明汉人就剩下那么几个政权,只有郑经还承认明朝,还是有名无实,宝玉怀念南明甚至崇祯时皇权和国土。然而,宝钗与宝玉的感情不能以世俗眼光看,虽然有名无实的空对着,但总比没有好。原因在宝玉身上,他是玉玺,几千年来,为这小小的东西,岂止白骨成堆!
第二十一回中,宝玉有一次被误解,心里想,要是宝钗、黛玉与袭人等都死去,自己可以落得个干净,脂批:“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忍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也,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
可见作者对宝钗并无恶感,问题在宝玉身上。除玉玺外,什么东西配称“情极之毒”、“今古无人可比”?情是人类各种欲望的总称,什么能比玉玺引来更大的欲望?宝玉的“情”普通人不忍得到,因为争当皇帝要杀很多人。黛玉暗喻那块“情极之毒”的皇权,所以不可爱,宝钗是疆土,所以可爱一点。金玉良缘好,还是木石前盟好?该不该争玉玺?脂评以“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忍如此弃也”,亮出自己复杂的看法。
山中高士晶莹雪:山中高士,是指嵩山,崧与嵩同一个字。南明开始于弘光帝朱由崧。这可说明宝钗一个身份是影射整个南明。郑成功小名福松,也是个松,松是岁寒三友之一,当然算得上山中高士。
弘光帝之父正月21日被农民军杀害,这一天是宝钗生日。书中说宝玉属兔,应出生于崇祯登位的1627年,这年是兔年。黛玉比宝玉小一岁,出生于崇祯元年。说明黛玉与宝钗影射南明这一身份相对应,指崇祯政权。
四十二回一条批语让人不知所云:“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代王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现在明白,两人都是明朝政权,所以说“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代王逝后”之意:明朝代王封地在大同,李自成进攻大同,代王殉国,十几天后崇祯帝自杀。评书人不好明说崇祯逝后,只好说“代王逝后”。
黛玉从扬州进贾府,指崇祯以藩王而不是以太子的身份当上皇帝。期间因林如海之病回扬州一趟,暗喻崇祯时曾有过迁都南京的念头。后来被否决了,所以凤姐对宝玉说,如今林妹妹要长住咱们家,是指不迁都了。此外,进入南明后,黛玉和宝钗所影射的对象都变了,黛玉影射的是永历帝,也许还包括弘光帝,所以她在崇祯失国后,由贾雨村接入荣府,也就是接入南明,南明开始了。贾雨村可能指的是马士英和丁魁楚,这两人分别是弘光朝与永历朝的大学士。而大学士又是帝师,跟贾雨村是黛玉的老师这一身份也暗合。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2-03 21:18:28 +0800 CST  
再看看她们她们在大观园的住处可以看出来。
黛玉住在潇湘馆。潇的意思是水清且深,暗喻清兵不断入犯。湘拆为水与相,讽刺崇祯身边的宰相只会口水杀贼。明人记载:“杨司马昌嗣条奏机宜,自一至数十,绳绳不绝,人笑其以口击贼耳。”杨昌嗣当过宰相。另一个宰相李建泰在李自成进逼北京时代崇祯出征,结果连军粮都搞不到,不要说杀贼,自己都差点饿杀。可以想象,平时李建泰在崇祯面前讨论如何平贼岂非一套一套?馆,吃饭的官,用现在的话说,做官的都是饭桶。还有黛玉的名也挺有意思,黛,拆开就是“代黑”,代替黑暗的,自然是光明,暗喻明朝。
再看宝钗的蘅芜苑。蘅芜苑——应读成“恒无苑”,恒,意为接续,常常,恒无苑就是一直无苑。苑,古代帝王圈养野兽用于射猎的园林,又称宫苑。骑射是古代帝王必修的功课,他们不允许时常外出,只能在宫殿旁修宫苑,免得荒废这个必修课。恒无苑,就是说南明几个小朝廷不是寿命短,就是到处逃命,当然没办法修造宫苑。为什么要用恒无苑来影射南明这几个政权的命运呢?因为皇帝外出,正常的叫出巡,狼狈一点就是出逃,古人将皇帝出逃称作出狩——按字意是出外打猎,其实并不是真的出去打猎,而是被逼逃命,更狼狈的叫做蒙尘——当俘虏了。这是古人的正规叫法。恒无苑,没有宫苑打猎,只好外出打猎,也就是说南明几个君主都有过“出狩”经历——既被逼逃命的经历。
再从她们在大观园结诗社起的号——也就是笔名来看,就更有意思了。宝钗的笔名叫蘅芜君,——恒无君,常常没有君主。南明开头三年,一连被杀掉三个皇帝,不正是恒无君——常常失去皇帝吗?作者给宝钗这个笔名,心中苦涩可想而知。
黛玉叫做潇湘妃子。清人入犯,流冠四起,将相无能,崇祯常以泪洗脸。时人载,崇祯皇帝“以边警日深,督抚不能驱剿,任其焚掠,言之出涕”。《桃花扇》有一句唱词称他“十七年忧国如病”,估计《桃花扇》作者孔尚任读过《红楼梦》,黛玉病不离身启发他写出这句唱词。其他几位起的笔名也大有深意,以后再述。
大观园其实是影射明末的政治大舞台,住在里面的七位十二钗正册女子,影射南明的七个小政权,她们是宝钗、黛玉、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和妙玉,此外元春、凤姐、湘云、秦可卿、贾巧儿五位不住在园中,另有所指。
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人拿红楼梦去影射曹寅家的那点破事?
如果有,那就没天理了。中国学术之腐败,用叹而观止可一以概之。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2-03 21:33:08 +0800 CST  
宝玉的男女关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明朝皇太子身边很早就安排个贴身宫女,一旦太子开窍了,就可以行房。贵族中有没有这个例,我不知道。从书中描述来看,贵族公子与身边丫头发生关系并不算什么事。宝玉性早熟,八岁就有那个能力,在梦中与可卿一次,现实中与袭人一次,还有洗澡时跟碧痕似乎也来过一次。这是书中确切描述的三次。但在长辈们看来,他是个雄头,丫头投错胎(贾母语),在警幻嘴里,他是天下第一淫人,但只会意淫。
宝玉的淫,其实是皇权的行使。一个女子委身于哪个男人,那个男人就是她的主人,她就属于他。书中女子代表政权,代表与皇帝或者皇权有关的物。如黛玉影射明朝政权,宝钗影射明亡后的汉人政权,还有晴霁影射大明宫灯,袭人影射御衣,等等,谁跟他发生过关系,就是属于他。可惜,宝玉只跟袭人有过,也就是说他穿过龙衣,其他的并不属于他。影射明朝政权的黛玉不属于他,连影射大明宫灯的晴霁也不属于他(晴霁病重回家养着,宝玉去看她,她的嫂子在门外偷听,确定他们没有做过),后来所有的姓朱的皇帝都死光了,汉人成立的跟清朝对抗的政权勉强算是他的,所以他娶了宝钗,还是有名无实(正如宝钗判词说的空对着)。
在袭人的判词后,脂评称袭人嫁给怜人,是骂死宝玉,也是自悔。对贵族公子来说,一个二房并不算什么,只要有钱,总可以找到中意的,何至于骂死宝玉?但如果将袭人与御衣联系起来,当然是要骂死方休的。
这也是为什么宝玉影射鲁王朱以海的原因,因为从南明几个君主看来,鲁王跟他最符合。。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5-12-05 19:50:18 +0800 CST  

楼主:我是麦可

字数:116019

发表时间:2015-07-18 06:2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4:55 +0800 CST

评论数:3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