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南明

除了判词外,李纨的名字,也似乎能说明她影射的是朝鲜和台湾。朝鲜的国王姓李,纨凑巧又与湾同一个音。至于她的字宫裁,则不知道如何解释。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6-03-03 21:45:21 +0800 CST  
第一回英莲出场,道士说她“有命无运,累及爹娘”,脂评称这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好汉,接着就是“武侯之三分,武穆之遗恨,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我不知道传统红学对这个评语怎么解释。曹寅家中是不是有这么一个累及爹娘的人,我也不知道。但在南明,倒真的有两个累及爹娘的人,那就是耿精忠和尚之信,这两人都是三藩中人。他们跟随吴三桂造清朝的反,最后对家人的影响当然是免不了的。致使当时三藩成功了,将清人赶到关外,由他们三分天下又能如何?大不了吴三桂称帝,其他两人仍是个王,然后继续打天下。武穆是岳飞,就算他迎来两帝又能如何?宋高宗能容得下父亲与哥哥?还不是个乱?所以说及今不尽,就算三藩能成事,将清人赶出去,整个江山如何收拾?孔明和岳飞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吴、耿、尚之流能成什么事?
所以将英莲影射耿精忠那个政权是说得通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显然将一个政权与这个政权的主子是分开的,主子再坏,但只要政权是汉人的,仍是好的,至少不用变服易发。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6-03-04 22:25:36 +0800 CST  
如香菱影射耿家,那么红楼梦的评书人很可能少不了耿家人。原因是书评中对香菱的评介高得离奇,跟正文基本上不是一回事。
耿仲明先为毛文龙辖下参将,毛文龙为袁崇焕所杀受后降于努尔哈赤,编入汉军正黄旗。顺治初从多尔衮入关,顺治1649年(顺治六年)封靖南王。耿仲明因收容逃人,惧罪于军中上吊自尽,子耿继茂袭爵。1671年,耿继茂卒,子耿精忠袭靖南王爵。
1650年,耿继茂与平南王尚可喜联手攻破广州后,展开“广州大屠杀”。顺治八年(1651年)耿继茂正式承袭其父的靖南王位。他帮助清朝消灭各个南明政权有功,被移封往福建。死后由其子耿精忠继承王位。
耿精忠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与肃亲王豪格女成婚,封和硕额附。继位后,左右由于谶纬有“天子分身火耳“之谣,耿精忠便劝令部署将士以待变。
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诏撤“三藩”,耿精忠反,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蓄发易冠服,与吴三桂合兵入江西,被清军镇压,遂降,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乱彻底平息,康熙即诏将耿精忠凌迟处死。就是“好防佳节元宵后”这一句,书评称前后一样,不言前而言后,是讳知者。为什么前后一样呢?因为凌迟是要三天才可发断气的,估计精忠元月十四被凌迟,十六日断气,所以说前后一样。
耿昭忠(1640-1686),崇祯13年生,康熙二十五年卒。字在良,号信公。耿昭忠也娶清人皇室女子为妻,封多罗额驸,死后谥勤僖。耿昭忠擅文章,工艺事,善鉴别。旁及书法、绘事、琴、弈、箫、筑、医、筮之类,往往精诣。今世流传之宋、元名迹,其上每有耿氏藏印。其中一印,外一个方框,内一个信字。
耿聚忠(1650—1687),清顺治十年与兄昭忠留待京师。康熙二年,耿聚忠娶安郡王岳乐之女为妻。十三年耿精忠反清,耿昭忠、耿聚忠率子侄请死,十四年命招降耿精忠。十九年叛乱平定,奉旨至福州,处理善后。耿聚忠因忠于清王朝, 未从“三藩之乱”,被加太子太保衔得善终。康熙二十六年(1687)二月卒。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6-03-05 23:23:05 +0800 CST  
可以想像,精忠造反,昭忠与聚忠的日子就极不好过了,虽然都娶了个清皇室女子为妻,保其活命,但所谓的政治生命是没有了。官场中过日子的人,一旦失势,那种滋味是黄莲落进苦胆中,生死都难的一种境地。
红楼梦对舅舅这个名称似乎非常讨厌,贾芸的舅舅叫做什么卜世人(不是人),贾向他借债不得,杀了一些话,书评称:“余二人不曾有是叹。”
如果这条批语是耿氏兄弟的杰作,那么他们的舅氏是谁呢?娶了皇室女子,他们的舅氏自然是清皇室了。
香菱进大观园(48回)有一条很长(可能是所有评语中最长的)的评语写道:细想香菱为人,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李纨与宝钗可能是反面角色吗?且以端雅视之,谓其知书达礼,自然不会做出叛国这类大罪),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红楼梦中女子的好处,香菱一网打尽,除了命运不好外,是个无可挑剔的女子。第十六回,凤姐为香菱是个侧室的命感到可惜,评书称:“何曾不是主子姑娘,盖卿不知来历也。作者必用阿凤一赞,方知莲卿尊贵不虚。”
这些评价有多高?
高得有点不可理喻吧?
我都有点怀疑红楼梦是为香菱而写的。她入大观园学诗,又何尝不是因为祖上早先降于异族,决定造反恢复汉人江山后,苦学汉人文化呢!
这也可以看出,红楼梦为什么会对那些造明朝反的人,如李自成张献忠之流抱同情的态度了,将影射外姓政权的宝钗写得那好,影射反贼余部的湘云写得那么的可爱,大概也跟耿氏兄弟不无关系!而其对影射郑氏政权的人又恨又爱,也可以从影射中看出来。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6-03-05 23:51:15 +0800 CST  
红楼梦前八十回,女子当中始于甄香菱,终结也是她,前八十回如果考虑到政治迫害,应可以收尾了,也算是一部完整的作品了。是不是还有八十回之外的文字,我不知道,也没有兴趣去多作探究。但从评书人的评语来看,还真的有八十回之后的文字。是那个创作集团故布疑阵,还是真的有后面的文字?评书人称后面的文字被借阅者遗失,这有多大可能?
那么秘密的一件事,如非十分可靠的人,怎会让他人借去?也可能借去阅读的人本是很可靠的人,但一场变故,让其倒了大霉,连那么重要的书稿都丢了?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
这部中国第一奇书,命运不好,竟到这个地步?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6-03-06 00:19:27 +0800 CST  
再接下去,还可以说说刘孔昭与红楼梦的关系。刘孔昭,刘伯温后裔,袭爵,其子外号郁离公子(刘伯温写过郁离子一书),但这个郁离子跟鲁王时殉国难了,而刘孔昭一家在鲁王失败后不知所终。以后再说。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6-03-06 00:24:13 +0800 CST  
最后做一个总结,结束纠结两年多的这一段公案。
《红楼梦》基本上没有历史具体事例,仅是借着书中人物所影射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来发发亡国丧家的感慨。
宁府影射包括弘光朝在内的北明;荣府的贾赦家影射南明几个小政权;贾政家的几个儿郎影射三种玉玺。
贾敬影射成祖这个谱系,以嘉靖、神宗、光宗为代表,早死的贾敷为建文帝这一支。
贾赦影射宗王。
贾政影射皇权,属于形而上的。
贾珍指天启帝、崇祯帝和弘光帝。
南明是个混乱的局面,江山不在是朱家的,手头有兵就有份。明朝的最后一次权威是太监孙承恩在金水桥边建了两个牌坊,这两个牌坊一个命名叫做永昌,一个叫顺治。没久久,李自成乖乖将自己的年号定为“永昌”,同年清朝小皇帝也将年号定为“顺治”。这个偶然的巧合,可以看作大明朝最后一次行使皇权,以后不再号令天下了,也就是说实质上完蛋了。

贾琏指隆武、鲁监国和永历帝。
贾珠指朱明的玉玺。贾宝玉指汉人的玉玺。贾环指南明灭后朱姓残余政权的玉玺。
黛玉指朱姓政权,她没有金锁、也没有玉印来与宝玉相匹配,她也许有一块,但随着母亲贾敏下葬了。朱明政权没了,只能寄希望于汉人政权。
宝钗指杂姓的汉人政权。她与宝玉结合,如果一个莫失莫忘,一个不离不弃,那么汉人政权仍可万岁——仙寿恒昌,芳龄永继。
尤氏——文官集团;凤姐——武官集团;
湘云——流寇余部集团。
李纨——明亡后仍奉朱明年号的人,这些人有的退隐江湖,有的偏安一偶,反正不再与清朝正面交锋就是。
贾巧儿——明亡后的朱姓王室,这些人苦遭迫害,流落民间,在老百姓的庇护下过苟延残喘。
秦可卿——朱明的风水,包括影射几件历史事件:皇陵被毁,崇祯与朱术桂上吊。
元春——明朝政权;迎春——弘光与隆武政权;惜春——鲁监国政权;探春——永历政权。
袭人——御衣;
晴霁——大明宫灯;
香菱——三藩中的耿家;
薛蟠——三藩诸王;
金桂——吴三桂政权;
宝蟾——尚可喜政权。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6-04-22 21:21:33 +0800 CST  
贾母——贼祖宗。阿房宫,三百里,容不下金陵一个史,就是说贾家的老祖宗其实就是个贼祖宗,不过,成为王败为寇,她这个祖宗运气好,不像陈友谅、李自成之流,写历史的人可没有太史公司马迁那么有气度——当然那时候意识形态还不完善,太史公才能恣意而写,竟将陈涉、项羽也写入“纪”、“世家”,而不是流贼、响马、绿眉之类。她由寇而王,成为名正言顺的老祖宗,而不是贼祖宗。
史湘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做了几年反贼,打下诺大一个江山,可惜功亏一篑,皇位没有坐牢,写历史的人还是将她写成反贼。不过,在清人入主中原的情况下,反贼总比外夷强,何况当时流寇余部即使不与朱明联合,也是反清的,作者大历史观念和大汉正统观念发挥到尽致,湘云也就那么可爱了。
现在想来,汉人这个观念从何而来还真的是一笔糊涂帐。照说周朝开始,姬氏就是外夷,秦朝血统也不纯正,唐朝其实也是外夷血统,数千年了,谁是汉人,谁是外夷,还真的说不清楚。汉族的划分是很有必要再来一次清理,否则很多问题都拧不清。就说元朝吧,明明就是中国人在统治,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纠纷呢?总不能说人家住在偏完地区而入主中原,就说成是外族统治?这是不尊重历史的。扯远了。
红楼梦作者对流寇是很包容的,可对清人,虽然在书中没有见到多少有说服力的影射,但从宝钗与黛玉的划分来看,对宝钗这个外姓政权的宽容,其实还是对清人的偏见。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6-04-22 22:20:15 +0800 CST  
@我是麦可 2015-12-06 22:20:48
探春的在书中的地位也挺有意思。她是庶出的,她的能力除了凤姐和深藏不露的宝钗外,那些女子似乎也没有比得上她有能力能决断的,而且在凤姐病后,她还真正管理过一回大观园,虽然这一次管理大观园,对贾府的颓势无补于事,对大观园的改革也算是小打小闹,而且还要靠着平儿借凤姐之威在后面撑着,但她的能力和眼光,却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只可惜没有给她更大的舞台。脂评也称如她不远嫁海外,贾府子孙在贾府没落后也不致于无依......
-----------------------------
贾母为什么是贼祖宗呢?因为南明自弘光、隆武之后都是张献忠和李自成余部在支撑着,而荣府影射的是南明。
如果从红楼梦中出现的四个寺来看,这个说法当得到更多的支持。而作者这个大难题,也可以有个寻找的依据了。
红楼梦中有四个寺庵,铁槛寺、水月庵(馒头庵)、芦雪庵和栊翠庵。这四个寺庵跟四大家族应会有联系。
铁槛寺是贾府家庙之类,由宁、荣两国公建造,用来丧事出殡城外停灵和送丧生人居住,这跟皇陵前建殿是一个意思,这从评书人话中可看出个大根概。明朝皇陵在万寿山,跟铁槛两字类似。也就是说,铁槛寺也就是皇陵前配殿一个意思。其他几个寺,是否可也当作是四个家族家庙之类东西?水月庵属于民间,而芦雪庵和栊翠庵都有大观园,既南明。因此,水月庵很可能指崇祯帝的陵园。崇祯并没有自己的陵,而是被塞进田贵妃墓里。明皇帝凿山为陵,与一个贵妃的规模当然不可同日而语,贵妃陵比之皇帝陵,其规模也就是个馒头而已吧。并不是水月庵的馒头特别好吃。
只有芦雪庵和栊翠庵在大观园,而大观园影射南明,所以这两个寺影射的是南明,具体说就是反贼余部和郑成功政权的香火。妙玉居住栊翠庵,她影射郑成功,那么,芦雪庵只能是流寇余部,也就是李定国那些人。
芦雪庵很可能跟曹雪芹有关。芹音芩,芩是芦苇之意。但这个庵应属于史湘云,这女子在芦雪庵前大吃烤鹿肉,鹿有逐鹿中原之意,南明最后能跟清人争天下的,起最大作用的,还是那些反贼余部。前面说过,湘云影射反贼余部。她能大吃鹿肉(清人为虏),其他人也吃,而影射南明的黛玉因为胃肠不好反而不能吃。
宝钗也没有吃鹿肉,只是劝她妹妹宝琴去吃。她影射三藩政权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三藩开始时是降清的,跟栊翠庵无关。但到了三藩反清反得十分利害,差不多要将清人驱赶出去时,郑氏的郑经在台湾反而无所作为。栊翠庵是郑氏的,但跟宝钗也有很大的关系,她跟宝玉和黛玉被待为上宾。湘云和宝琴等人无份。宝钗跟这个栊翠庵即有份也无份,因为她影射的不仅是郑氏政权,还影射三藩。
这么说来,作者跟反贼余部不是关系十分密切?
如果一直要从明末出名的文人中去找作者的话,那只是死路一条!只有从李自成和张献忠余部中去寻找作者,才可能得出一个让人豁然开亮的作者!当然,现代人都认为,那伙流寇能有个什么即是世家又是文人的大作家?这种想法,是让写历史的人作弄了。反贼、流寇当中怎么可能没有世家和大作家?他们能够纵横天下,如果没有一些智力绝高的人为之出谋献策,早就完蛋了。但写历史的不是他们,所以人才都被埋没了。
所以说,红楼作者,应该就是李自成与张献忠的人,他们反清,但不一定想要复明,但为了反清,他们仍跟明朝遗老遗少来往,在地下建立一个现难以想象的反清组织——百年之后清人还在弄文字狱,难道那是弄着玩的?
作者只能是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人。宋献策是个不错的人物,可惜我找了两年多也没有个结论。他的儿子在清朝为官,他依他过日子,这是能找到的唯一信息。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6-05-01 01:51:52 +0800 CST  
@我是麦可 2015-12-12 18:40:58
探春的“附传”湘云与妙玉,妙玉判词解读前面说过,为了完整,再贴在这里:
妙玉判词前的画是一块美玉掉在泥垢中,判词称:“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心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这个判词不得要领。应从六十三回邢岫烟介绍妙玉的话解读。妙玉自称畸人,“畸于人而侔于天。”大意指一个人不符合人伦习俗的标准,却符合天道。妙玉有洁癖——《红楼梦》中,洁比喻臣子的忠心。有洁癖,就是忠得不合常理。邢岫烟说妙玉......
-----------------------------
红楼梦有五个书名,《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钗》,《红楼梦》只是其中之一。如果从这部小说提示南明历史来看,这五个名字同样重要,并不能说那个名字更有代表性,因为每一个名字代表一个视角。
《石头记》这个名字,石头应是玉玺的意思,也就皇权天授的意思。《石头记》这个名字就是从皇权天授这个角度来哀叹最后皇权竟然落入清人手中。
《情僧录》应是遗老遗少们在反清无望的情况下退隐江湖,最后总结这段混乱的历史发出的感慨。
〈红楼梦〉就是朱明失国后,他们的子孙感慨失国丧家的切肤之痛。
〈风月宝鉴〉则是对那些不忠的臣子发出谴责。
〈金陵十二钗〉就是对明末清初抗击清人各个政权的敬佩与思念。
大致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石头记〉的作者石头,就是一个有皇家血统的人,且争过天下。石头自叹:“无才去补天”就是证据。
《情僧录》为空空道人所改,说明这个空空道人就是那些退隐江湖的人。
〈红楼梦〉为吴一峰所改,这个吴一峰应是始终忠于明朝的人。
〈风月宝鉴〉为孔梅溪所改,这个孔梅溪就是站在儒家正统地们谴责那些不忠不孝者的人。情节最显明的就是凤姐作弄贾瑞,贾天祥——假的文天祥。
〈金陵十二钗〉为曹雪芹所改,但他又住在逗红轩,所以这个先是忠于大明的人,后来看破了,心想凡是汉人政权都比清人政权强,所以把明末清初所有汉人政权都看得很好,弄个十二钗怀念。书中说,“不可因我不肖,一并使其泯灭。”又说:“忽念及当时所有之女子,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大意说我大明虽然灭亡了,但写历史的人绕不过大明历史,而当年争天下的人,则会被篡改忘记,所以为能因为我大明朝灭亡,使得当时那些政权也被人篡改、忘记,且 自认为明末与清人争天下的其他非朱姓政权,比朱氏政权更强大,更有见识。
至于脂砚斋又恢复〈石头记〉仍是皇权天授那一套,这个脂砚斋的脂砚,就是朱术桂临终前题诗的那一块砚,应也是忠于明朝的,他仍坚信玉玺是姓朱的。
但这个创作团体,其实也是反清的地下秘密组织的人员结构,从这些人基本上可以看出当时反清组织中各种信念。唯一相同的是,就是皇帝应由汉人来当,而不是清人,虽然清人的祖先在南北宋时期也曾在中原统治了一百二十多年,,可仍不被红楼梦作者承认。
如果从这外角度来看,只要反清组织存在,就不必在意于〈红楼梦〉成书于什么年代,明末也好,乾隆也好,都是说得通的。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6-05-02 23:58:42 +0800 CST  
红楼梦有五个书名,《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钗》,《红楼梦》只是其中之一。如果从这部小说提示南明历史来看,这五个名字同样重要,并不能说那个名字更有代表性,因为每一个名字代表一个视角。
《石头记》这个名字,石头应是玉玺的意思,也就皇权天授的意思。《石头记》这个名字就是从皇权天授这个角度来哀叹最后皇权竟然落入清人手中。
《情僧录》应是遗老遗少们在反清无望的情况下退隐江湖,最后总结这段混乱的历史发出的感慨。
〈红楼梦〉就是朱明失国后,他们的子孙感慨失国丧家的切肤之痛。
〈风月宝鉴〉则是对那些不忠的臣子发出谴责。
〈金陵十二钗〉就是对明末清初抗击清人各个政权的敬佩与思念。
大致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石头记〉的作者石头,就是一个有皇家血统的人,且争过天下。石头自叹:“无才去补天”就是证据。
《情僧录》为空空道人所改,说明这个空空道人就是那些退隐江湖的人。
〈红楼梦〉为吴一峰所改,这个吴一峰应是始终忠于明朝的人。
〈风月宝鉴〉为孔梅溪所改,这个孔梅溪就是站在儒家正统地们谴责那些不忠不孝者的人。情节最显明的就是凤姐作弄贾瑞,贾天祥——假的文天祥。
〈金陵十二钗〉为曹雪芹所改,但他又住在逗红轩,所以这个先是忠于大明的人,后来看破了,心想凡是汉人政权都比清人政权强,所以把明末清初所有汉人政权都看得很好,弄个十二钗怀念。书中说,“不可因我不肖,一并使其泯灭。”又说:“忽念及当时所有之女子,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大意说我大明虽然灭亡了,但写历史的人绕不过大明历史,而当年争天下的人,则会被篡改忘记,所以为能因为我大明朝灭亡,使得当时那些政权也被人篡改、忘记,且 自认为明末与清人争天下的其他非朱姓政权,比朱氏政权更强大,更有见识。
至于脂砚斋又恢复〈石头记〉仍是皇权天授那一套,这个脂砚斋的脂砚,就是朱术桂临终前题诗的那一块砚,应也是忠于明朝的,他仍坚信玉玺是姓朱的。
但这个创作团体,其实也是反清的地下秘密组织的人员结构,从这些人基本上可以看出当时反清组织中各种信念。唯一相同的是,就是皇帝应由汉人来当,而不是清人,虽然清人的祖先在南北宋时期也曾在中原统治了一百二十多年,,可仍不被红楼梦作者承认。
如果从这外角度来看,只要反清组织存在,就不必在意于〈红楼梦〉成书于什么年代,明末也好,乾隆也好,都是说得通的。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6-05-03 00:01:04 +0800 CST  
再说一说红楼梦设计原则:
男人们影射历史人物,女子则影射相应的政权。
比如薛蟠影射明末清初的藩王,他的妹妹宝钗则影射各个藩王政权,他的三个妻妾影射的是三藩——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政权。
贾家的男子影射朱明皇帝,正出的有爵位的影射皇帝,而贾家女子则影射各个政权,宁府是北明,荣府是南明。比如贾琏影射南明皇帝,他的妹妹迎春则影射弘光政权和隆武政权。他的老婆凤姐则影射支撑南明的军阀政权。
荣府中的贾政家,男男女女都是形而上的,男的指玉玺,皇权,女的分指北明与南明。贾珠是北明皇权,宝玉是南明时期的汉人(不限于姓朱的)皇权,贾环指南明灭亡后奉朱明名号进行抗清皇权,比如台湾郑氏的虚无朱家皇权。
元春指北明政权,探春指南明政权。
迎春指弘光政权与隆武政权,而惜春指的是鲁监国和永历政权。
黛玉这个人包括迎春、探春和惜春,是三者的总和。其性格柔弱、警敏。
宝钗在书中的前半部则包括妙玉和湘云,是这两个女子的总和。其性格稳重而不失豪爽。妙玉指郑成功,湘云指反贼余部,此外,书的后半部,黛玉死后,宝钗与宝玉结婚后,则包括薛蟠的三个妻妾。宝钗婚后应就是那三个女子一样的命运。
秦可卿则又是黛玉和宝钗的总和,即整个汉人的政权,不管朱姓还是外姓的,其早死,只是一种预示,也就是预示汉人政权败局已定,大势已去,南明诸多政权,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这是“秦可倾”的意思,秦就是中国的俗称。
这个整体设计是很完美的,也可以说是红楼梦的整体结构。
如果按照这个结构去读红楼梦,相信自会有许多惊喜。
楼主 我是麦可  发布于 2016-05-10 11:03:44 +0800 CST  

楼主:我是麦可

字数:116019

发表时间:2015-07-18 06:2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4:55 +0800 CST

评论数:3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