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崩溃——哈布斯堡的徘徊与没落

@windowhotmail 2012-05-21 17:34:58
这也只是他的一厢情愿。1189年,巴巴罗萨与狮心王理查一世和腓力二世?奥古斯都一起进行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然而,他时运不济,途径小亚细亚的萨列法河,意外溺死,没有能够到达圣地耶路撒冷。
-------------------------------------------------------------------
理查一世曾经被监禁于奥地利的杜伦斯坦,监禁他的跟他有什么仇啊?还是说只是为.....
-----------------------------
@windowhotmail 2012-05-21 18:43:45
有种说法是:巴巴罗萨在小亚细亚溺毙后,皇帝军队大部分散去,曾跟随巴巴罗萨的奥地利公爵巴奔堡家族的列奥波德五世所部继续留在十字军中。当十字军攻下阿克城时,列奥波德公爵在城上升起巴巴罗萨的神罗旗帜,这位主将英国的狮心王理查下令将德国旗帜撕碎丢在泥土中,列奥波德感到耻辱,埋恨在心。正巧狮心王理查归途路经维也纳,被人识破,列奥波德便把他囚禁在迪恩斯坦(Dürnstein即杜伦斯坦吧)。
---------.....
-----------------------------
是哈,奥地利的一个小镇

小镇一景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21 20:27:48 +0800 CST  
贴一张神圣罗马帝国的演变图,950-1360年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21 21:38:50 +0800 CST  
@给我个妹纸 2012-05-21 17:09:31
谢谢楼主。鄙人对历史也有一定的研究。希望有时间多多交流交流
-----------------------------
好的。本文要牵涉的时间跨度和国家太多,写错的地方肯定难以避免,希望多提意见,愚将不胜受恩感激!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21 21:44:23 +0800 CST  
@给我个妹纸 2012-05-21 23:15:48
鄙人最近收集了很多有关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资料。准备写一篇有关于其家族的文章。望兄台介绍介绍有那些可用的资料。
-----------------------------
中信出的尼尔?弗格森那个三或四卷本,兄台可有?好厚呢,偶没得时间看。我还能想到的就是从《货币战争》里扒梳出资料来源,寻找原始资料了。有原始资料都好办,国内搞中国史的很重视原始资料,世界史的就差一些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22 09:18:14 +0800 CST  
@给我个妹纸 2012-05-21 23:11:47
回复第66楼(作者:@南阳太守_ 于 2012-05-20 20:28)   @日月重开 2012-05-20 20:05:44   哈布斯堡家族,欧洲真正的皇族,其皇朝随着…… ==========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储裴迪南大公在1914年于萨拉热窝被杀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过后奥匈帝国被奥地利和匈牙利所取代。其出海口完全被失去。哈布斯堡的统治结束了。一战后哈布斯堡没落了。但是没有消亡…
-----------------------------
嗯,皇朝结束了,皇族没有消失。
奥匈帝国的末代皇帝卡尔一世的儿子奥托·冯·哈布斯堡是家族后人。他1918年随家人流亡海外,在西班牙长大。奥托也辗转不少国家和地区,最后于1954年开始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居住,他曾代表德国巴伐利亚的基督社会联盟于1979—1999年间任欧洲议会的议员,亦是国际泛欧联盟的总裁及马耳他骑士团的成员。去年7月4日在德国上巴伐利亚行政区泊津的官邸逝世,享年98岁。他育有2男5女,妻子是萨克森-迈宁根公国的瑞吉纳公主。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22 09:44:31 +0800 CST  
7、十字军东征
巴巴罗萨能够参加十字军东征,实际是受教皇委托。此前英法正在进行战争,大主教提尔受教皇之名前来调节,当场两国的很多贵族就拿起了十字架,停止英法两国的战争。与巴巴罗萨兵分两路进行东征。可见教皇的号召力在中世纪的欧洲到了什么地步,教权已经高过皇权。
那么十字军东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长达200年多次对东方用兵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十字军东征的首倡者是前面提到的格里高利七世。在1071年之前,耶路撒冷虽然在阿拉伯人手中,但阿拉伯人对基督徒到此城的朝拜并不阻拦。只是到赛尔柱突厥人占领耶路撒冷后,基督徒的朝觐活动才受到了阻碍。所以格里高利七世积极与东部拜占庭帝国皇帝联系,无奈格里高利七世要与德意志国王亨利四世进行斗争,东征的事情便搁置下来。
1091年,一支突厥人准备进攻拜占廷首都君士坦丁堡,帝国危在旦夕。走投无路的皇帝阿历克塞一世向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求援。拜占廷帝国的困境,终于成为西欧封建主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的克勒芒宗教大会上号召组织十字军。会上他做了这样的动员令:
“上帝的众子们啊……你们必须去救援那些住在东方的兄弟们,因为他们正迫切地期望你们的援助,而且也时刻在祈求你们的援助。正如你们中间很多人都已经知道,突厥人已向他们发起进攻……正在上帝的国度中大肆蹂躏。如果你们容许他们这样继续下去而不加以干涉和遏止,那他们会更猖獗地伸展魔掌,加在更多的上帝的忠仆身上。
“由于这个原故,我现在恳求你们;不,不是我,乃是主在恳求;我只是作为基督的使者督促一切等级的人,骑士、步兵、富人、穷人,都必须迅速起来,及时地给与基督教徒以援救,将这个邪恶的种族从我们兄弟的土地上消灭干净!”
乌尔班二世说基督徒们之间无论有多大矛盾,都不要再争斗下去了,而要联合起来共同去和那些不信上帝的人战斗。他还承诺,只要他们为了上帝的事业而牺牲,他们的一切罪孽立即就会得到赦免。就算是强盗也算在内。
教皇的话,从直接原因上能够说的通,但等到耶路撒冷回到阿拉伯人手中、阿拉伯人也允许基督徒朝拜的时候,战斗的性质便走了样。
比如巴巴罗萨参加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伊斯兰首领便是埃及君主萨拉丁,他就是一位非常有风度的将领。不仅在战时道义上始终站在“圣战”的制高点上,而且战争胜利也不允许基督徒以后仍然可以来耶路撒冷朝圣。红胡子腓特烈、法国狐狸腓力?奥古都斯、骑士之花狮心王理查阵容不可谓不强大,但巴巴罗萨溺死于水中,法王因与英王半路内斗而班师回朝,狮心王理查孤木难支,撤军回英,没想到中途被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五世俘虏。闹出笑话。
八次十字军东征总体上是失败的。连恩格斯都这样说:“在十字军远征期间,当西方的‘重装’骑士将战场移到东方敌人的国土上时,便开始打败仗,在大多数场合都遭到覆灭。”
但十字军东征影响深远。
对穆斯林而言,他们遭到了劫掠,东征及其造成的破坏打击了伊斯兰世界,留下了对基督教不好的记忆。
对欧洲而言,十字军东征让西部欧洲的人见识了东方的文明和繁华,无论是拜占庭帝国还是伊斯兰世界都让他们大开眼界。阿拉伯人的大学、东方美食、拜占庭的奢华都让他们垂涎三尺。这直接促成了地中海沿岸城市、东征路线周边市镇的商业繁荣。意大利商人往返于欧亚大陆之间,地中海闪烁着经济和文化上的复兴之光。
得到好处最大的乃是法国国王。十字军东征之前,法国国内的形势比德意志糟糕,封建林立,教会坐大,国王根本管不了拥兵自重的诸侯和占有大量土地的教会,对他们无可奈何。
发起东征的乌尔班二世是法国人,而法国国王路易六世出于消减诸侯势力、加强中央王权的目的,双方一拍即合。他积极打起讨伐大旗,迎合教皇。历届法国国王也都保持了超过其他国家的积极性。在高峰时期,甚至半数的法国贵族都投入了十字军的战争。很多次十字军东征,几乎全部是清一色的法国人的行动。
法国国王因此站在了精神的制高点,简直超出了一个国王应尽的义务,甚至某种程度上超过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对教会的义务了。这样路易六世、路易七世等六位卡佩家族的国王们,将贵族们崇武的力量从法国释放出去,祸水东引,这就减弱了国内的暴力水平。战争使人团结,十字军东征使最伟大的封建地主也习惯于卡佩王朝的领导。贵族们的行动成就了法国国王的神圣,一个新的强国开始在欧洲崛起。这给教皇带来了新的挑战,欧洲历史的主题开始由二元对抗变成了三方演义。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22 12:52:00 +0800 CST  
翻页了,庆祝自己一下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22 13:23:05 +0800 CST  
关于十字军东征的详细故事,已经有andyty2009的《燃烧的远征---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记述》
想快速了解的,可以看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g0NjUwMDA=.html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22 14:40:27 +0800 CST  
八次十字军东征路线图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22 18:25:54 +0800 CST  
@给我个妹纸 2012-05-22 22:24:27
楼主。请允许我转载它好吗?
-----------------------------
转到哪里呀?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23 00:40:02 +0800 CST  
8、教权衰落
神圣罗马帝国暂且不表,先来看法国和教廷。
经过十字军东征的洗礼,法国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国家的凝聚力更是得到了加强。中世纪的前半段,法国的实力远不及德意志,王家领地往往还不及大贵族领地,封建割据严重。卡佩家族(Capetian,王朝987~1328年)把大多数精力专注于法兰西内务(对外关系多是针对英格兰),长期经营后,在中世纪的后半段逐渐成为欧洲大陆最为强劲的王权国家。这个同是法兰克王国后裔的国家,王族虽然从法律意义上讲也有被选举权,但很少觊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皇冠,显得更为务实。法国人既有法兰克人的强悍,也有拉丁文化的智慧,却是个难斗的主儿。
十字军东征随着1291年穆斯林的苏丹卡利尔攻下基督徒在叙利亚这最后一个据点而彻底结束。三年之后的1294年,卜尼法斯八世成为罗马教皇。这位教皇非常骄横,他在罗马各地都竖起了自己的雕像,甚至在1300年基督教世界举行的百年大庆节上,竟然宣称“我是凯撒——我是皇帝”(此时的神圣罗马帝国在经历了大空位和混合家族时期后,日渐衰弱,下节详述)。他认为信徒们“只有不加思考地服从于罗马教廷才能得到救赎。”但他自己却是一个既缺乏对宗教的虔诚态度、没有道德准则的人,又是一个利欲熏心、爱好聚敛钱财的实用主义者。一位来自西班牙的外交官曾经这样评价他:“这位教皇只关心3件事:长命百岁、荣华富贵以及家底雄厚。”
此时法国国王“美男子”腓力四世正为与英国爱德华一世的战争筹款而发愁。最后他决定把手伸向法国教士,可是你要知道这些教士是素来享有免税特权的,能够向他们收税的只有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于是1296年,卜尼法斯八世向法王腓力下了一道敕令,申明教会的免税特权不容侵犯,没有教皇特许,国王不得向教士征税,同时教士也不得向国王交税。
腓力四世则早已料到,他动员全国力量反对教皇。后来教皇虽有妥协,但腓力四世的又一个举动再次引起了教皇的不满——把叛逆的朗格多克地区的主教交给法国世俗法庭审判。要知道以往对教士的审判权只归教会所有,哪有你法国私自裁判的?
卜尼法斯八世决心反击。他不仅指责腓力在审判上的罪行,而且宣布取消以前的财政上的让步。
但腓力四世做出了惊人的举动。他当众烧毁了教皇的通谕,庄严宣告他的子孙后代,除了上帝,永远不会服从任何外来权力。腓力还召开了法国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怂恿贵族、教士和市民分别给教皇写信,申明国王只服从上帝,教皇不得干涉法国的内政。
卜尼法斯八世终于孤注一掷,他发布了赫赫有名的《神圣一体敕谕》。他援引圣人托马斯?阿奎那的观点宣称:“任何人要得救都必须服从罗马教皇。”不服从者必将被上帝所抛弃。教皇决定搬出杀手锏——开除腓力四世的教籍,实施“绝罚”。
但腓力四世绝不是德意志的亨利四世,他一下列举了卜厄法斯八世的二十九条罪状,决定以国王的名义在法国审判教皇。为此,他的手段实在毒辣,竟然派遣了一群凶汉去“绑架”教皇。被绑架时,卜尼法斯八世吓得仰面倒在床上,胸前的十字架抖个不停。整整三天,他没有喝上一口水,没有吃进一点东西,受尽了法军的戏弄。出狱后三个星期,他抑郁地死去。而继任教皇本尼迪克特十一世因未能满足腓力要求,又被腓力派人暗杀。
1305年,腓力四世推举法国波尔多大主教继任教皇,即克莱门特五世。克莱门特长期滞留法国,腓力四世后来索性将教廷迁往法国的阿维农。从此,包括克莱门特之后的七任法国人教皇都被“囚禁”在阿维农,史称“阿维农之囚”。等教皇再次回到罗马的时候,已是1377年的事了。
但次年的1378年,法籍占多数的枢机主教团又对新任教皇格里高利十一世不满,再次回到阿维农,另选了教皇乌尔班六世。基督教世界形成了罗马与阿维农两个教皇、两个教廷相互对立、相互谩骂、相互开除教籍的局面,教会再次陷于分裂的境地。
三十年后,1409年的比萨宗教会议决定废除两个并立的教皇,另选出教皇。但由于原来的两个教皇不退位,结果又导致了三个教皇鼎立的局面,直到1414年马丁五世的出现才结束了近40年的教会大分裂。
法国对罗马教廷的打击是沉重的,教权虽然一度压过了皇权,却在与法国王权对抗中败下阵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宗教改革中法国国王并未像其他诸侯那样站在新教一边,反而极力镇压胡格诺——因为法国国王在阿维农之囚后就控制着国内的天主教势力,早已不受罗马教皇的遥控了。而北方日耳曼人却一直“傻傻” 地接受罗马的精神统治和经济盘剥,对罗马教会的仇恨最终使德意志成为一个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23 10:35:04 +0800 CST  
@放下屠刀不成佛1 2012-05-22 21:24:37
八次十字军东征总体上是失败的。连恩格斯都这样说:“在十字军远征期间,当西方的‘重装’骑士将战场移到东方敌人的国土上时,便开始打败仗,在大多数场合都遭到覆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觉得也不尽然。十字军不光只有到耶路撒冷一路,还有条顿骑士对立陶宛的扩张,西西里岛对穆斯林的驱逐、.....
-----------------------------
呵呵,兄台高见!
“近现代西方人对十字军的贬低其实是17世纪后反宗教情节、以及“多元文化、政治正确”这下框框下的自省思维。”引发了我很多的思索。
记得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有一集讲到《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东征》这本书,作者马洛夫原籍黎巴嫩,他就是从阿拉伯人的视野中追寻这一历史事件的。书没有看到,十分期待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23 15:32:29 +0800 CST  
阿维农教皇宫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23 19:07:23 +0800 CST  
@sandrayj 2012-05-23 15:58:53
MARK 静待学习
-----------------------------
欢迎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23 19:40:43 +0800 CST  
@无性大象 2012-05-22 22:10:24
他颇具仁爱之心,却毒死了他能干的亲生儿子克里斯普斯和妻子法乌斯塔
=============================================================
法乌斯塔的死因和去世时间有很多种说法,不能完全肯定死在君士坦丁之前。楼主既然读过《罗马帝国衰亡史》,应该知道吉本对法乌斯塔之死的考证。
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四个硕大无比的火红色的十字架
============...........
-----------------------------
谢谢意见,偶回去整理整理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23 19:54:55 +0800 CST  
@ktower 2012-05-22 18:41:17
不错!
-----------------------------
呵呵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23 21:41:20 +0800 CST  
9、大空位
视线再回到神圣罗马帝国。
霍亨斯陶芬时期的帝国虽然往往被史家称为“回光返照”,但无疑这一时期的帝国的实际权力与中世纪二元帝国理论最为符合——教皇统治精神世界、皇帝统治世俗世界。帝国的权力所辖疆土可分为四类:
一、 德意志国土。包括德国、意大利的北半部、勃艮第(包括普罗旺斯、多菲内、勃艮第的自由伯国弗朗士—孔泰、西部瑞士)、洛林、阿尔萨斯、瑞士的其余部分
二、 神圣罗马帝国的非德意志地区——皇帝被承认是唯一的君主。包括波西米亚、梅克伦堡、波美拉尼亚的一些斯拉夫诸侯领地、立陶宛
三、 某些外部国家——臣属于帝国,有自己的国王。包括波兰、丹麦
四、 其他欧洲国家——其统治者往往名义上承认皇帝的至高地位,实际上是完全独立的。包括法兰西、英格兰、瑞典、西班牙。
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实有版图里,实际上只包括第一类和第二类。而第三类和第四类的国家也正是由于貌合神离的关系,这些国家往往会干预德意志事务。另外匈牙利对帝国处于一种不确定的臣属地位,到哈布斯堡家族统治时期正是被看作是帝国之外的家族领地,意大利诸小国有些属于帝国,有些则独立性较强——如威尼斯。
红胡子腓特烈巴巴罗萨死后,与西西里康斯坦茨公主结为连理的亨利六世成为帝国皇位继承人,他统一了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正当霍亨斯陶芬的阴影从北部和南部笼罩着教皇的统治区域时,亨利六世驾崩,一年后王后也撒手人寰,只留下一个年仅4岁的后来被称作腓特烈二世的幼子。
史上赫赫有名的教皇英诺森三世成为蹒跚学步的腓特烈二世的监护人,但腓特烈成长到成年时间还很漫长,帝国需要一个临时的国王。德意志一些诸侯们支持亨利六世的兄弟士瓦本的菲利普,而另一些人则推举韦尔夫家族狮子亨利之子奥托四世,最后英诺森因韦尔夫家族开出的价码更高而将霍亨斯陶芬的对手奥托四世推上王位。
1198年,奥托在亚琛加冕,这个英国狮心王理查的外甥第一次让韦尔夫家族登上了德意志王位。但他犯了一个和霍亨斯陶芬家族同样的错误——他又将军队开进意大利,企图入侵腓特烈的两西西里王国,这引起了教皇的反感。英诺森是小腓特烈的保护人,他从道义上感到自己必须承担这一责任,而小腓特烈此时也已经成年。
1212年,腓特烈二世在美因茨登基,奥托四世拒绝退位,德意志陷入内战。奥托四世获得英国的支持,腓特烈则获得了教皇和英国的对手——法王腓力二世?奥古斯都的支持。内战直至1214年的7月才有了结果,法国在布维讷战役中击败英国—韦尔夫联军,霍亨斯陶芬家族的王室传承终于得到真正的修补。但某种意义上说,是法王菲利普?奥古斯都将坠落的德意志帝国之鹰捡了起来,送给了腓特烈。英法两国虽名义上尊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地位,却也借此开启了外国不断介入德意志内部事务的大门。
不过,腓特烈二世在史上确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帝王,统治时间也很长(1212-1250)。教皇英诺森三世死后,腓特烈一生都在藐视教廷权威的生涯中度过。他宣称自己将捍卫基督教,夺取“圣地”。但当新教皇格里高利九世派他出征的时候,他迟迟不发兵,教皇便以开除教籍的方式对他进行惩罚。可次年,他却在无视教皇的命令下重新集结十字军开往圣城。在那里,他和伊斯兰的苏丹进行谈判。苏丹王同意把耶路撒冷交给腓特烈二世,腓特烈也允许穆斯林来这儿朝圣,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再次共用耶稣撒冷圣城。人们从未想过,圣地耶路撒冷居然可以不经战争,就可以从“异教徒”手里夺回来。对此,教皇无可奈何,只得承认腓特烈二世的成就,取消破门律。但他又因其他事情不断冒犯教皇的权威,致使教皇在1227-1250年间一共4次将其逐出教门。
腓特烈二世对德意志王国不冷不热,这个从小生活在西西里王国的帝国皇帝,在其37年的皇帝生涯中,只有9年呆在德意志,其中有6年时间还是在他25岁以前,所以他基本是一个意大利人。他的先人们追求意大利是为了确保德意志帝国,但他却利用德意志这块基地来加强他的西西里王国。为了得到德意志诸侯的支持,他不惜向诸侯贩卖无限制的政治权力。1232年,他颁布了《诸侯自由宪章》,这个文件使德意志贵族成了自己领地内法庭的唯一仲裁者,各邦诸侯也被正式称为“邦君”,关税权、开办市集权、铸币权相继归入诸侯封建主手里。全权委托治理最终破坏了德意志国王的统治根基,皇帝的直辖权渐渐只陷于狭小的皇室领地和直属城市。德意志成了诸侯们的德意志,德意志王国渐渐在“罗马帝国”的重压下陷入崩溃的境地。
腓特烈二世1250年突然死去,继承王位的儿子康拉德四世在德意志贵族排挤下,放弃德意志,专心西西里事务。仅仅四年,他又患流感死去。其子康拉丁在与法国昂儒公爵查理的争斗中,逃跑被俘,在那不勒斯的闹市区被当中处决,霍亨斯陶芬王朝走到了尽头。
似乎,“罗马帝国”也应该灭亡了,但是它没有消灭,而是延长了600多年,直至拿破仑的出现。未来的600年,民族主义观念逐渐兴起,民族国家纷纷继立,而德意志为了帝国的荣誉,失却了政治一统和成立民族君主国的魄力。日耳曼人将继续把他们君主的双重性混淆着,占有帝号似乎使他们始终高于欧洲其他各族人民,以至于一个德意志国王如果要保持王位,就必然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实际上,康拉德四世死去的那一年,帝国就陷入了混乱。1254-1273年是帝国的“大空位”,后世诗人席勒称“没有皇帝的恐怖时期”。先是荷兰的威廉得到了莱茵同盟的支持,企图对德意志行使统治。但威廉在1256年阵亡死后,莱茵同盟便宣称,在推选出一位合适国王之前,他们自行其是。
1257年的选举会议,只有少数几个诸侯参加。他们是:美因茨、特里尔、科隆三位大主教和世俗诸侯波西米亚国王、莱茵边疆伯爵、萨克森公爵、勃兰登堡边疆伯爵。科隆大主教劝告他的同僚们要选择一个富裕足以配得上皇帝称号的人,而不要选择强大而使选侯们害怕的人,并且还禁止这个被选择的君王拥有世袭继承的权力。
英国国王约翰的次子、腓特烈二世的女婿康沃尔公爵理查被美因茨推选出来,他获得了4票,前往德意志,加冕于亚琛。但是有3个选侯发现自己所接受的贿赂比其他选侯所受的贿赂少些,便忿忿地与理查决裂,选举愿意支付更多金钱的卡斯蒂利亚(即西班牙)的阿方索为帝。但卡斯蒂利亚贵族的阻挠使阿方索无法离开自己的王国去德意志接受王位,他除了不时发布一些诏谕以外,并不关心德意志事务。理查虽在德意志呆了四年,但当他的哥哥英国国王亨利三世受到蒙特福德为首的男爵们的强力挑战时,理查便一去不复返了。
德意志的混乱让教皇的赋税收入受到损害,没有公共法律,没有裁判法庭,重新选举一个国王(皇帝)——合法政府的化身似乎是唯一的办法了。于是教皇对选侯们说,如果选侯们不重新选出一个皇帝的话,他将选择一个皇帝。
1273年,55岁的鲁道夫被推选为德意志国王,而他,来自德意志的西南——哈布斯堡家族。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24 09:16:54 +0800 CST  
神圣罗马帝国国旗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24 12:06:56 +0800 CST  
国徽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24 12:34:01 +0800 CST  
明天开始进入正题哈布斯堡家族!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24 15:17:00 +0800 CST  

楼主:南阳太守_

字数:42457

发表时间:2012-05-15 17:3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3:52 +0800 CST

评论数:3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