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崩溃——哈布斯堡的徘徊与没落

@卡德加2001 2012-05-29 14:03:19
写的很好啊,坐等下文
-----------------------------
不好意思,这两天忙,明日更新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29 19:37:55 +0800 CST  
@临时性看帖 2012-05-29 20:08:35
强帖,必须要顶!一直理不顺欧洲中世纪的历史,看了lz的帖子感觉茅塞顿开!
-----------------------------
谢谢,我写的中世纪史还是简单,主要还是就德意志这一块,没有顾及英法西波拜等其他国家,所以在以后的行文中,不免还要对相关国家回顾插叙一番。呵呵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30 09:33:46 +0800 CST  
4、七选侯
亨利七世的一个弟弟巴尔杜因是七选侯中的特里尔大主教,而他们又都是性格强悍之辈,很快便使卢森堡家族实力大大提升,速度一点不亚于哈布斯堡家族。但亨利在位时间太短,1313年8月,仅作了五年国王和一年皇帝的他便与世长辞。
哈布斯堡家族试图夺回王位,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也加入进来,造成帝国在选举问题上发生争端。1314年9月19日,也就是亨利七世死后一年多,德意志国王的选举开始有了结果,奥地利公爵“公正的腓特烈”被推选为国王,哈布斯堡家族看来要继续在德意志他们的家族政策了。但次日,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路易也被推选为国王。
按照惯例,两者又要战斗一番,但双方都极不情愿在沙场对垒,所以他们的军队一直未曾交锋。决斗拖到1322年,米勒多夫一战,路易取得了胜利。看来路易更有理由作国王,于是三年之后的慕尼黑条约,双方达成协议,一起作为联合国王共同执政。其实腓特烈仅仅是个名义上的国王,实权掌握在路易手中。腓特烈1330年死去,他的两个弟弟阿尔布雷希特二世和奥托都很愿意哈布斯堡的帝国抱负去换取更多的局部利益,所以在承认路易的唯一国王地位后,哈布斯堡家族开始转入家族领地的经营,因为帝国问题的争端牵扯了他们太多的精力,以至于家族的发源地瑞士“后院起火”。
哈布斯堡家族是德意志士瓦本地区的封建家族,他们在瑞士一直想尽可能地行使其封建权利,而瑞士社会并不遵从封建法则,瑞士人以警惕和愤怒的目光注视着哈布斯堡家族的举动。1291年,在瑞士,哈布斯堡的野心终于使得家族的反对派形成了“永久联盟”,而这个联盟就是未来瑞士联邦的核心。1313年,就在腓特烈把精力用在参选德意志国王的时候,强悍的瑞士军队洗劫了埃辛登修道院。两年之后,他们又在默加滕大败腓特烈弟弟列奥波德的军队。这次战役是哈布斯堡和瑞士历史的一个转折点,继之,瑞士联邦重组,逐渐由哈布斯堡势力的抗衡着变为接替者。尽管哈布斯堡家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做了反扑,百年之后,瑞士人还是把这个家族赶出了哈布斯堡城堡。
此时腓特烈及其继承者们集中经营以奥地利为中心的权力基地,使他们渐渐丧失了家族在士瓦本以及帝国的利益。阿尔布雷希特二世和奥托在和路易进行秘密政治交易后,他们悍然夺取卡林提亚和卡尼奥拉,从而扩大奥地利领地。1339年,阿尔布雷希特二世成为哈布斯堡家族单独继承人后,更是全力巩固对奥地利南方新获领地的控制,而家族在士瓦本的地位进一步弱化,这期间,卢采恩和苏黎世双双加入瑞士,相比于奥地利,家族在士瓦本、瑞士的领地反而成了“飞地”。
长子鲁道夫四世继续他父亲的政策,也尽力修复哈布斯堡在士瓦本的地位,但更多的精力还是用在奥地利。1365年,他在维也纳创办了大学。(在这很久以前,意大利和法国已经早就有了大学。)鲁道夫四世创办大学是对卢森堡家族的查理的一种回应。这位查理是波西米亚国王,他于1348年创办布拉格大学,并于同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变成查理四世。起先鲁道夫十分憎恶他,但1353年娶了查理四世的女儿后,对抗关系变成了岳婿关系,为以后重新夺回帝位埋下了伏笔。
查理四世在史上最为有名的事件就是1356年的纽伦堡颁布了“金玺诏书”(也被称为“黄金诏书”)。此前由七选侯选举国王的惯例因此得以成为法律。七选侯中的主教选侯为美因茨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和科隆大主教,以美因茨大主教为第一,世俗选侯为波西米亚国王、帕拉丁选侯、萨克森公爵和勃兰登堡边疆伯爵,以波西米亚国王为第一,所有选侯,以美因茨大主教为最。诏书规定以在某位皇帝离世后,必须在3个月之内由美因茨大主教召集所有选侯到法兰克福参加推选大会。表决时,采取投票方式,如果两位候选人票数相等,由美因茨大主教做出最终裁决。由于这是一部“针对着不同传统习惯和语言的不同民族的法律”,所以这个类似宪法的文献绝对不带有民族国家色彩,只是德意志王国一百年来政治—法权发展的总结。由于在纽伦堡的这次大会上没有人提及教皇对推选结果的认可权,实际上从事后来看,诸侯实际上把教皇干预皇帝选举的权力也剥夺了,所以在以后的历史中我们更加熟悉的是“七大选帝侯”这个称呼。德意志从此正式成为一个选侯选举国王—皇帝的国家,和其他正在成长为民族国家的相比,诸侯实际成为“邦君”,德意志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邦国联合体,其民族国家的形成也将大大延误。
但有的人可能会问,既然选帝侯们的权力被法律确定下来,哈布斯堡家族何以后来能够长期把持神圣罗马帝国皇位呢?
这要同鲁道夫四世的对策有关系了。确定七大选帝侯,实际上削弱了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鲁道夫四世为了反击,干出了中世纪历史上最大的欺骗行为——大特权状(Privilegium maius)。这份伪造的文献有5份文件,按照鲁道夫的排演,于1359年被“重新发现”。文献中提到了红胡子腓特烈授予巴奔堡公爵的一系列特权,授予奥地利公爵以大公的头衔。尽管查理四世拒绝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大部分要求,他对这些特权的重新认定,大大提高了奥地利在帝国内部的地位。后来当这个大特权状在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腓特烈三世被认定为“事实”时,这个奥地利家族对帝国的统治带有了浓重的“神权”色彩。
鲁道夫四世对家族的另一贡献是,在查理四世的支持下,兼并了蒂罗尔。蒂罗尔先前在鲁道夫一世的功臣迈因哈德家族手中,因迈因哈德家族末代继承人“汤菜”马尔加雷特无能,鲁道夫四世彻底把卡林提亚、卡尼奥拉、蒂罗尔连成一片。这样,哈布斯堡在圣戈达尔山口以北的地位有所加强,这个家族试图控制德意志和意大利之间所有大道的古老抱负终于得到实现,士瓦本、瑞士不再成为飞地。
查理四世此时据有波西米亚和匈牙利,鲁道夫四世则抓住时机于1364年同查理签订了王朝继承条约,与此同时,他还计划同米兰公爵的维斯孔蒂家族联姻。虽然鲁道夫在前往米兰的路上死了,年仅27岁,但这个与米兰、波西米亚以及匈牙利的王朝联姻策略成为日后哈布斯堡家族的立国之基。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30 11:37:45 +0800 CST  
七大选侯领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30 11:48:01 +0800 CST  
皇帝、选侯与诸侯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30 16:04:31 +0800 CST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30 16:08:05 +0800 CST  
@酒量犹豪人渐枯 2012-05-30 09:34:26
学习
-----------------------------
互相切磋,兄台美文,高山仰止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30 20:57:41 +0800 CST  
5、瑞士独立
查理四世依靠《金玺诏书》换来了儿子文策尔对王位的继承权,但文策尔即位后却把一切弄得一团糟,文策尔虑事不周,生性急躁、残暴,很快便遭到了波西米亚贵族和教会的反抗。他下令捉拿布拉格代理大主教约翰?内波穆克,严刑拷打后扔进了伏尔多瓦河,布拉格市民遂发动起义。南德意志,也有很多城市爆发了反抗贵族的暴动。
我们知道,城市曾经在希腊、罗马帝国的时代大量存在过,所以罗马的文化主要是一种城市文化。而城市是文明发达的标志,但城市在中世纪初期的欧洲却是少见。野蛮落后的日耳曼人大多住在农村里。贵族是住在城堡里,城堡里实行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依附于贵族,靠着贵族、骑士的保护过着苟延残喘的日子。德意志的城市大多兴起于修道院和城堡附近、帝王驻跸地以及逃亡农奴聚居地,后来这些城市渐渐发展成交通中心和商业中心。十字军东征让地中海贸易区再次繁盛后,北部的波罗的海贸易区也发展起来,德意志位于这两大贸易区之间,成为国际贸易的必经之地,德意志城市因此繁荣起来。
中世纪的法律规定,如果逃亡农民在城市隐匿居住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免除贵族对他的刑罚,变成了自由民。而城市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于农村,很多农民因此便踏上进入城市的不归路,成为那里的手工业者。同一行业的手工业者们结成行会,他们为市场而生产,使得商品生产越来越排挤着自然经济。这样帝国的城市便同封建世俗贵族和教会贵族对立起来,努力争取独立的地位。随着经济与财富的增长,一些城市以偿付大量金钱的方式解除对封建城堡的依附,而多数城市却不得不同封建主作激烈的斗争以争取自由和自治权。一些城市因为得不到庇佑而结成同盟,甚至拥有军队,为保护城市经济而同一切国内外的势力战斗。比较著名的有:莱茵城市同盟、士瓦本城市同盟、汉撒城市同盟。汉撒同盟的极盛维持了百年之久,直到荷兰、英国、俄国走上国家政权集中化以后,才开始衰落。
文策尔面对波西米亚反抗和南德城市起义,无能为力。1400年他被德意志诸侯们废黜,专务波西米亚。但波西米亚很快又爆发了更为激烈的胡斯运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前奏,起因于文策尔盲目处死胡斯,最终演变为时间较长而影响深远的胡斯战争。这场战争直到文策尔的弟弟西吉斯蒙德作德意志国王时才结束,与奥斯曼土耳其到达东南欧一起,构成当时的两大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
哈布斯堡家族在鲁道夫四世死后,却陷入了分治状态,长达一个世纪。
先是1379年,阿尔布雷希特三世获得上奥地利和下奥地利的中央地带,列奥波德三世获得其余土地。
然后1396年,家族再度分裂。列奥波德支的儿子们威廉、列奥波德四世、恩斯特、腓特烈四世就家产分配问题发生争执。奥地利的家业分裂成3个部分:
下奥地利——今下奥地利和上奥地利;
内奥地利——施蒂利亚、卡林提亚、卡尼奥拉和亚德里亚海沿岸领地;
上奥地利——蒂罗尔以及士瓦本和阿尔萨斯的产业。
哈布斯堡的产业在不断分化,在各个兄弟之间交换着。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哈布斯堡家族就像是在上演一幕肥皂剧。
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瑞士独立。
起初列奥波德三世在士瓦本采取领土扩张政策,他在1382年获得里雅斯特后,继续向瑞士进军。但很不幸的是,1386年他战死在森帕赫。1388年,家族军队在纳菲尔斯战役大败,哈布斯堡在瑞士的霸权宣告结束。后来在腓特烈四世获得“上奥地利”——士瓦本领地后,他因1415年帝国康茨坦茨公会议安排教皇约翰二十三世逃离会议而惹得国王西吉斯蒙德大怒,西吉斯蒙德动用皇帝的权威将腓特烈四世囚禁在康斯坦茨。在他身陷囹圄期间,瑞士联邦彻底征服了哈布斯堡在瑞士的领地,包括家族城堡。等到腓特烈四世逃出康斯坦茨时,他对瑞士已经无能为力。于是瑞士联邦成为脱离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一个政治实体,只等着找个机会被正式承认罢了。
与此同时,奥地利的核心地带却因争夺阿尔布雷希特支的幼弟阿尔布雷希特五世的监护权而爆发内战。外来雇佣兵、匈牙利和摩拉维亚的武装团伙、“下奥地利”的贵族、维也纳城镇,纷纷卷入这场冲突。从1404年到1411年,七年的奥地利内战终于以“下奥地利”的等级会议劫持了心甘情愿的阿尔布雷希特五世而结束,人们共同承认他为奥地利公爵,哈布斯堡家族总算重归一统。
阿尔布雷希特五世的统治效果明显,他恢复了秩序,并做出了一个有可能对哈布斯堡家族形成重大转折的举动——娶了皇帝西吉斯蒙德的女儿伊丽莎白。虽然哈布斯堡家族此时已经沦落到卢森堡家族的小伙伴地位,但当西吉斯蒙德于1437年死去后,卢森堡家族却没有男性继承人。心甘情愿的臣服终于获得了美妙的报答,阿尔布雷希特五世继承了西吉斯蒙德的波西米亚和匈牙利王冠,并当选为德意志国王,改称帝国的阿尔布雷希特二世。一次婚姻不想却使哈布斯堡家族站在了欧洲之巅,从此以后,哈布斯堡家族几乎独霸了神圣帝国的皇帝(除了短暂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德意志国王查理七世在位的1742-1744年)达270年之久,直到拿破仑的到来。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31 10:27:20 +0800 CST  
瑞士今图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5-31 12:53:47 +0800 CST  

《金玺诏书》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6-01 11:31:39 +0800 CST  
6、AEIOU
在阿尔布雷希特五世继位之前,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西吉斯蒙德起初是勃兰登堡选侯,兄长文策尔在胡斯战争中受惊吓而死后,西吉斯蒙德继承了波希米亚国王王位,这样他便拥有了勃兰登堡选侯区和波西米亚选侯区。但根据帝国惯例,一个家族不得拥有两个选侯区——之前有过先例:维特斯巴赫家族在七选侯形成之时曾拥有帕拉丁选侯区和巴伐利亚选侯区,因为其余选侯坚决不同意一个家族占据两个席位,所以维特斯巴赫家族选择长系帕拉丁(莱茵-普法尔茨)作为选侯区,而把巴伐利亚降格为非选侯区,波西米亚王国也正因此而替补成为选侯区。
此时西格蒙德面临着选择。最后他决定把勃兰登堡选侯区授予了一位霍亨索伦家族的成员、皇帝的外交顾问、特使、纽伦堡公爵腓特烈六世。勃兰登堡其实是一片人烟稀少之地,那里的贵族离心倾向很严重。但选帝侯具有高于一般诸侯的权力,一接到命令,这位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就立刻动身去了勃兰登堡。从此以后,霍亨索伦家族用心经营勃兰登堡,使这片不毛之地发展成普鲁士王国。
西吉斯蒙德于是把家族领地事务专用于波西米亚王国(捷克),当时最大的挑战就是胡斯战争。
胡斯战争因波希米亚宗教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扬?胡斯被杀而发动。1412年,教皇派人到捷克兜售赎罪券,胡斯公开抨击,主张改革教会,否认教皇有最高权力。胡斯的言行,引起了德国教士以及罗马教廷的仇恨。于是1414年教皇借助皇帝文策尔之手把胡斯骗到康斯坦茨参加宗教会议,在会议上,天主教把他宣布为异端,并把他在康斯坦茨广场上用火烧死。胡斯的殉道激起波希米亚人民的极大愤慨,他们抗议教皇和皇帝的背信弃义,斗争逐渐升级,大规模的战争在胡斯改革的旗帜下爆发了。西吉斯蒙德以3倍兵力的优势,于1434年镇压了捷克人民的反抗,结束了胡斯战争。胡斯战争是宗教改革、德意志农民战争的滥觞,百年之后当皇帝再次召开会议审判马丁?路德的时候,结果却是大大不同。
让西格蒙德更为揪心的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此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已经开始崛起,他们围攻君士坦丁堡,进攻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抵达东南欧,逐渐与神圣罗马帝国接壤。西格蒙德对内要解决胡斯问题,对外要组织帝国大军对抗土耳其的入侵,可谓忧心忡忡。
所以当阿尔布雷希特五世登上王位后,他的主要问题便是如何对付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因为保护天主教世界是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职责。
战争异常残酷,这些土耳其人不仅拥有火炮,而且作战纪律更加严明。
终于阿尔布雷希特五世在一场反击土耳其人的新攻势的战役中死去,他患上痢疾,此时他才当了两年德意志国王。
他唯一的继承人拉迪斯劳夫是个遗腹子,这对哈布斯堡家族阿尔布雷希特支系来说是个灾难,但对监护人、列奥波德支系的腓特烈五世却是个机会。腓特烈五世还是上奥地利的拥有者腓特烈四世之子西格蒙德的监护人,所有的牌都在他的手中,他当然要好好利用一番。
通过政治运作,这位年龄最大的哈布斯堡家族成员腓特烈五世一致被推选为德意志国王,称腓特烈三世,时年24岁。由于最可能造成威胁的两个弟弟均由他监管,所以上台后他的地位非常稳固,未曾遇到任何挑战。
这次推选影响深远,因为谁也没有想到腓特烈三世的统治将延续53年。在这53年中,选侯、教皇如过眼云烟,只有常青树腓特烈三世屹立不倒。他的江山虽屡受挑战不甚稳固,但他却借着“剩着为王”的必胜法则真正确立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帝国权威。况且他也主动寻求这种神授权威。
此时的教会内部再次陷入分裂,巴塞尔公会议推选出来的菲利克斯五世伪教皇与罗马教皇尼古拉五世,分庭抗礼。腓特烈三世积极支持罗马教皇对抗菲利克斯,最终逼得这位伪教皇自行辞职。作为回报,罗马教廷自“卡诺莎之辱”以来再次允许皇帝对帝国范围内的教堂施行控制权,并为腓特烈三世加冕称帝。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哈布斯堡家族先前尽管做了几任德意志国王,却从未有人被教皇加冕为皇帝,腓特烈三世因此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第一个皇帝。
腓特烈要好好利用一下教皇给与的宗教神威。他努力实现中世纪以来已经逐渐破碎的基督教二元世界的理论——教皇掌管精神世界、皇帝统治世俗世界,试图让家族对世俗世界的神圣统治权变成现实。这不仅仅是对他们自己领地的统治,而是作为神特选的王朝对整个文明世界的领导权。他首先承认伪造文献——“大特权状”是有效的,确认“大特权状”是帝国法律。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AEIOU”说法。
AEIOU乃是德语“Alles erdreich ist Osterreich unterthan”的缩写,正好是拉丁字母中的五个基础元音,用英语翻译过来就是“It is for Austria to rule the whole world”(奥地利皇室注定要统治全世界)。他精通魔法玄术,命人将他所有家产都神秘的刻上字母AEIOU,使家族对帝国的统治带有“君权神授”的色彩,使哈布斯堡王朝是作为神特选的王朝统治整个文明世界(基督教世界)。腓特烈三世对自己高贵的血统信心十足,在他的神秘魔法下,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神圣罗马帝国有机联系起来,波西米亚和匈牙利王位、德意志王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位在哈布斯堡家族这里成为事实上的世袭职位。正是因为这种在欧洲政治格局中的高级地位明显违背了近代早期欧洲的政治现实,哈布斯堡家族和德意志一起才迟迟没有进入到民族国家的序列之中。哈布斯堡认同的的是中世纪普世帝国的传统学说,当新的权力竞争理论逐渐占据欧洲各国的政治舞台的时候,哈布斯堡同德意志却在事实和假想之间纠缠不清,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最终让这个帝国面临着撕裂的危险。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6-01 13:18:59 +0800 CST  
@视你淡如指间沙70 2012-06-01 14:40:56
纵横上下五千年,饱览中西文明史;
以史为鉴知兴衰,以酒会友话未来。
酒已煮好,只等尔来。
此地不但有好酒,还有佳人出对,美女赋诗
群号:210900100......
-----------------------------
咋又来了呢?呵呵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6-01 18:21:21 +0800 CST  
勃兰登堡-普鲁士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6-02 09:22:10 +0800 CST  
7、1453年
公元1453年是大明帝国的景泰四年,是特别平常的一年。但在欧洲历史上,这一年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三件大事。
一件是持续了116年的英法百年战争终于结束。这场战争从1337年开始,到1453年以波尔多英军投降为结束。断断续续的战争期间,尽管法国国王逐渐取得对罗马教皇的优势,但因与英国进行战争,尚无暇顾及欧洲中心事务,对神圣罗马帝国也很少造成挑战。战争让两国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新武器,更重要的是英国对法国的侵略,使法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少女贞德被英军捉住处死这件事情,让法国的民族义愤达到了顶点。此时,战争的性质已经由亨利六世和查理七世争夺王位的战争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法兰西人民的民族意识在欧洲大陆第一个觉醒,这使得法国具有相交于其他国家最先进入民族国家阶段的优势。所以战争胜利之后,法国的瓦卢瓦王朝在夯实统治基础后,开始把视线转向东面,成为哈布斯堡家族最为强劲的对手。
更为重要的事件则是奥斯曼土耳其于1453年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拜占庭的陷落影响深远:
一、 神圣罗马帝国再也没有拜占庭帝国这样的东方屏障作为缓冲地带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因其领地的位置将不得不单独面对伊斯兰教徒的进攻,苏莱曼大帝和后来的继任者们成为哈布斯堡王朝又一外患;
二、 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女儿索菲亚长大后嫁给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索菲亚佩带着拜占庭帝国威严的双头鹰徽记来到俄罗斯。这样早先信奉东正教的东斯拉夫人,便宣称继承东正教的衣钵。索菲亚协助夫君联合、扩张俄罗斯领土,伊凡三世一举从大公变成东正教皇帝,以后的继承人更是自称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并立,独立于欧洲政治系统。
三、 拜占庭的教士们逃到罗马,他们携带的希腊文圣经和希腊罗马时代的典籍让罗马人惊讶不已。虽然他们早先已经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但原文典籍的“发掘”更加促进人们对自由时代的向往,他们开始把先前的古代称为“黑暗的中世纪”,以一种全新的“人文主义”思想推进欧洲人的精神再造。
第三件事情就是古登堡发明了铅字印刷术。虽然遥远的东方早已开始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但欧洲人对书的复制仍然停留在手抄阶段,况且只有教士才有资格抄写圣经。普通人只能在教堂里聆听教士的指导,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圣经,教会在精神世界里掌控着人们的思想。古登堡发明了铅字印刷术后,使得圣经的快速复印成为可能。虽然此时欧洲人能看懂圣经的人还是少数,但他的发明也间接促进了文艺复兴,使众多作品得到最为广布的传播。
不过我们的皇帝——腓特烈三世对于上述三点并未同等的看待,对他而言,土耳其的进攻才是最让他揪心的事情。
对于土耳其人的进攻,腓特烈几乎无所作为。他虽然于1468年成立了圣乔治骑士团(Order of Saint George),但没有提供足够多的资源,所以屡屡遭到失败。
真正抵挡土耳其人的是匈牙利将军约翰?匈雅迪(John Hunyadi),这位将军曾在贝尔格莱德成功抵挡了土耳其人的围攻。他和捷克的乔治?博迪布拉德(George Podiebrad)一起,在腓特烈统治的前半期抢了他的风头。腓特烈三世权威的主要来源是他对拉迪斯劳夫的监护权,因为拉迪斯劳夫是波西米亚和匈牙利的国王兼奥地利公爵。腓特烈顽固地拒绝放弃对拉迪斯劳夫的监护,即使后者已经长到了奥地利传统承认年龄的12岁。
腓特烈的拒绝让奥地利等级会议于1451年组成了迈尔贝格同盟,匈雅迪和博迪布拉德后来也加入进来,他们围攻刚刚从罗马加冕回来的皇帝,腓特烈三世焦头烂额,在释放了拉迪斯劳夫后,丧失了很大一部分权力。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6-03 15:17:01 +0800 CST  
古登堡印刷的《圣经》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6-03 19:31:37 +0800 CST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6-04 09:19:53 +0800 CST  
8、腓特烈三世
匈牙利王国大将军和摄政约翰?匈雅迪1456年击败奥斯曼土耳其10万大军,不幸的是他在当地感染疫病而死去。但匈牙利人看到了胡尼亚迪家族的实力和决心,所以当拉迪斯劳夫也于1457年死去后,匈牙利等级会议就选举匈雅迪的儿子马提亚斯?科维努斯为国王。
波西米亚也选择博迪布拉德为国王,不愿继续被哈布斯堡统治。
而此时腓特烈三世也受到兄弟阿尔布雷希特六世的挑战,这位兄弟率领大军入侵下奥地利,而当地人却以雷鸣般的掌声夹道欢迎他的到来。
顿时波西米亚、奥地利、匈牙利全面陷入对皇帝不利的局面。皇帝采取的策略是什么呢?
出乎意料:忍耐!
阿尔布雷希特六世是1461年入侵下奥地利的,一度占据维也纳,腓特烈逃之夭夭。但1463年,他与世长辞。腓特烈班师回朝重新回到维也纳,上下奥地利重归皇帝统治。
波西米亚的博迪布拉德是温和的胡斯派成员,誓死守护对圣杯派有利的《布拉格协定》(天主教圣餐礼仪,主礼教士可以领饼和酒,教徒只能领饼,不得领酒。面饼和葡萄酒相当于耶稣的肉和血。《布拉格协定》却规定教徒与主礼教士有同样的权利),明显是与教皇作对。但腓特烈皇帝不仅承认博迪布拉德的国王之位,而且还把他当作副手去看待。博迪布拉德于1471年死去,因无合适继承人,波西米亚王国则再次表达了对皇帝的臣服。
给皇帝带来最大威胁的是科维努斯。尽管皇帝对他的匈牙利王位也表达了承认的态度,但这个科维努斯在1462年打败土耳其人获取波斯尼亚后,还是把战火烧到了奥地利和波西米亚。他先是在1466年与博迪布拉德交战,在对手死后,又于1478年夺取了摩拉维亚、西里西亚、卢萨蒂亚,简直拥有了全部波西米亚。这还不够,1482年,他竟然向腓特烈皇帝宣战,横扫奥地利,使维也纳于1485年又一次陷落。皇帝腓特烈狼狈不堪,在强大对手的阴影下,他偏安于林茨,似乎败局已定。
但皇帝腓特烈有先见之明,他擅长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因为科维努斯没有合法的子嗣,腓特烈抓住机会和他于1463年签订《普雷斯堡条约》,条约规定如果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如果出现继承问题,哈布斯堡家族将有权接管。1526年波西米亚国王和匈牙利国王路易在莫哈奇之战身亡,腓特烈三世的孙子查理五世正式把波西米亚、匈牙利和奥地利并于哈布斯堡王朝,并将一直持续到1919年。
当然科维努斯一死,王位并未回到腓特烈手中,雅盖洛家族的乌拉斯洛二世获得了匈牙利和波西米亚。
那么哈布斯堡家族如何对付雅盖洛家族呢?
——联姻。
不过与雅盖洛家族联姻的要到腓特烈的儿子那一代,先说说腓特烈这时的联姻事件。
尽管腓特烈三世时的哈布斯堡家族仍然贫弱,而且被内忧外患弄得狼狈不堪,但不得不承认他的联姻政策是水平一流的。勃艮第位于帝国的西方,散布在今天的德国和法国之间,从法国的南方一直到荷兰沿岸。勃艮第中间被洛林分割成两个部分:Upperlands即上部地带位于南方,是勃艮第本身;Netherlands即下部地带,就是尼德兰。勃艮第虽然在法律上没有王国地位,却是15世纪的欧洲强国,十分富有。
1465年继位的大胆查理,野心勃勃,四处挑衅。勃艮第本属法国国王管辖,但这位大胆查理却从不服从管制,经常与法国作战。同时他还进攻德意志的科隆,腓特烈不得不组织自胡斯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支帝国军队迫使大胆查理退兵。
这样一来大胆查理和腓特烈三世就产生了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人是腓特烈监护的另一个弟弟西格蒙德。西格蒙德之所以要给两个家族牵线,是因为他所统辖的蒂罗尔地区屡屡受到瑞士人的袭击,他想如果两个家族如果达成政治婚姻,就能获得近邻勃艮第的帮助,夹击瑞士人。
于是1473年,大胆查理提出把自己唯一的女儿玛丽亚嫁给腓特烈三世的儿子马克西米连,9月底这一对年轻人在特列尔订婚。但婚事的确定并不顺利。大胆查理率军进攻瑞士,却受到了挫折——他御下的那支重装甲骑士军队,根本不是使用长矛的瑞士步兵的对手。西格蒙德改变了立场,次年他在康斯坦茨以“永久解决”的方式同瑞士人签订了和约,从而结束了哈布斯堡在瑞士的权益。这次婚姻久拖不办,直到两年之后的1476年5月才达成。
大胆查理于次年1月南希之战阵亡,法国军队开进勃艮第,腓特烈立即采取了决定性的反击措施。马克西米连匆忙赶往勃艮第,以确保同玛丽亚的婚约。4个月之后,这对新人完婚,勃艮第和尼德兰至此落入哈布斯堡家族手中。又过了10个月,玛丽亚生下了一个儿子——菲利普。不幸的是1482年玛丽亚因骑马外出发生意外而去世。马克西米连独守勃艮第,为此他不得不在随后的15年里同法国以及荷兰领主们进行战争。特别富有戏剧性的是,1488年,他被荷兰人俘虏,差一点被布鲁日的市民交给根特的市民处决。腓特烈三世为了儿子不得不又召集了一次庞大的军队,迫使法国人和荷兰人屈服,释放马克西米连。1493年,三方签署《森里斯和约》,马克西米连在勃艮第的地位终于得到了阿图瓦人和弗兰德人的认可,统治得以最终确立。几个月后,78岁的父皇腓特烈三世寿终正寝。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6-04 10:07:22 +0800 CST  
勃艮第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6-04 12:11:57 +0800 CST  
去西安几日,回来继续更新,请见谅!

下节内容: 9、最后的骑士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6-06 16:02:02 +0800 CST  
哈,写完再贴
楼主 南阳太守_  发布于 2012-08-02 15:11:19 +0800 CST  

楼主:南阳太守_

字数:42457

发表时间:2012-05-15 17:3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3:52 +0800 CST

评论数:3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