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帝国1

齐白石造“烤”字: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20世纪30年代应北京一家“清真烤肉苑”之请题字,造了“烤”字。白石老人题写时不知写哪个“烤”为好,查了几部辞书,未有确切的字。后来白石老人想烤肉要用火,那就是火字旁,加上“考”字,取其音义,可确切达意。于是他挥毫题写“清真烤肉苑”五个字,并在这五个字和署名之间夹注了一行小字云:“诸书无烤字,应人所请,自我作古(是我创造的意思)。”
夏衍造“垮”和“搞”两字:1939年夏衍在桂林主编《救亡日报》,根据实际需要,他自造了这两个字,并开始在版面上试用。不久,就被大家接受了。上面说的这些字比较单纯,下面要说的这些字就比较复杂了,这就是我们汉字中的另外一朵奇葩——合体字,合
体字最早流行于汉代的道教,这种手法被道士们借用到所谓符篆上,称为复文,如传世两汉道教经典《太平经》中收录的一些早期的符“兴善除害”、“令尊者无忧”等。因为合体字长期被应用在道教符籙上,而符籙向被认为带有召鬼神、镇精魅的奇特力量,民间亦深受其染,造成以吉语合成文字(也就是吉利的意思)的兴起。大概是从宋代起,合体字渐渐脱开“符”的范畴,演化为老百姓表达避凶求吉愿望的一种手段。我们在清代的厌胜钱(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用)上,可以见到连笔减划的“黄金万两”、“招财进宝”之类的四字合体。常见的这种合体字有:招财进宝、黄金万两、日日有见财、福禄寿全、好学孔孟、唯吾知足等等。“唯吾知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的古钱币上,利用了方孔钱中间的那个方孔作“口”字偏旁,上、下、左、右共用一个“口”字,所以后人又称它为“借口钱”。“唯吾知足”遗俗流传就成了现在的纪念币,通常用作玩赏、装饰、节庆、馈赠、纪念、压邪、祈福之用。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11 13:48:50 +0800 CST  
@甬道 2015-04-10 07:34:51
顶起!!
-----------------------------
谢谢老师鼓励!祝好!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11 13:50:56 +0800 CST  
@老根山庄007 2015-04-10 07:55:11

-----------------------------
谢谢老师光临!祝好!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11 13:52:13 +0800 CST  
合体字的介绍到此打住不再赘述。那么中国字里笔画最少和最多的字又是什么?您要是知道,说明您是行家,您要是不知道,那也没关系,且听我细细道来。我先谈谈笔画最少的汉字,现代中国字笔画最少的字有三个, “一” 、“乙” 和“〇”, “〇”(ling)是汉字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字了。看完了笔画最少的,我们看一下笔画最多的汉字,笔画最多首先是“biang”字,它的传说前面已经交代过了。










中国汉字中,四个龙的繁体字叠在一起也是一个汉字,4×16=64画。最新出版的修订本《汉语大词典》收录了4个繁体龙字合并的字,共有64画,是我国汉字中笔画最多的。《汉语大字典》解释此字说:二龙龖、三龙龘均音dá,龙行貌。四龙音zhé,义为“唠唠叨叨,话多”,并认为四龙是“詟”的异体字。《说文?言部》:“詟,是说个不停的意思。”




这是中国汉字中的汉字之最,在日本汉字中还有一个84画的汉字存在,这个字上部是品字形的繁体三个云,下部是品字形的繁体三个龙,意思为出现了龙在飞翔。







文字的故事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中国文字会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但文字的故事现在还在延续,如现在的网络流行文字网络流行字,囧jiǒng(窘),恶搞之意。单独使用时同“晕”“雷”“汗”“I 服了 U”等表达类似。槑字两个“呆”凑到一起便成了“槑”,表示不仅呆,而且很呆。雷字原本是指自然现象,在网络语言中,“雷”可以说成是受到惊吓。煋字读音xīng,原义指火光四射。后来它被网民用其替代“火星”一词,意思指跟不上节奏,与时代脱节。烎字读音yín,起源于游戏家族,即为“开火”。兲字(tiān)古同“天”在网络上的人,把它拆开做“王八”的解释。靐(bìng)雨部,网络流行字,三个雷叠在一起,指太雷了。嫑:fiào biáo 方言,不要。如:嫑着急。 円yuán古同“圆”, 从2011年初开始在网络微博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看起来像个鼠标,延伸字义比喻网购。五千年了,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停下创造的脚步,文字本来就应该是大家一起来玩的,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众乐乐不如与民乐乐,与民乐乐不如民自乐乐,民自乐乐的背后才是我们真正的创造力。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12 13:00:48 +0800 CST  
@虚锤子道长 2015-04-12 14:11:23

-----------------------------
谢谢朋友!祝福春安!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13 12:29:48 +0800 CST  




厌胜钱 “黄金万两”、“招财进宝”。




这是道教祖师陈抟留下的墨宝,而且是两个多字合一的合体字。从书法艺术上看,那“福”字是白鹤踏芝田,“寿”字是青龙蟠玉柱。陈抟书写出的“福寿”大字摩崖,实为闾山刻石文字的精绝之作。有乡贤作歌道:“福寿福寿,刻石独步。陈抟老祖,笔墨倾注。长林丰草,馨香贞固。日月光华,吸吮吞吐,太和浩气,幽壑藏储。高情远致,龙翔凤翥。点作炸雷,骇目震怖。墨海浪啸,纵肆无度。腕底盘龙,喷喷云雾。结字奇诡,瑞象满布。天马行空,名山呵护。”福寿石刻是祥瑞之物,是书法奇观。(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西部义和北镇县交界处)




《增寿养生诀》由老子十四字养生诀和纯阳道祖吕洞宾书写的寿中堂组成。老子养生诀,由十四个合体字“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从右到左的读音,如“身宝”读玉,“身丹读”读炉)构成。




日日見有財



黃金萬兩



日進斗金



唯吾知足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13 12:36:47 +0800 CST  
@龙首塬上人 2015-04-13 22:11:23
有意思,继续
-----------------------------
谢谢朋友来访,多多指导才是,祝好!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14 17:16:06 +0800 CST  
第四回 文作苍毫光万世 武将友师震群狄
诗云:
春草离离墓道侵,
千年塞下此冤沉。
生前造就千枝笔,
难写孤臣一片心。
这一回我们要说的是制造毛笔的祖师爷,他就是秦代的大将军蒙恬。蒙恬的祖先是战国时期的齐国人,他的祖父蒙骜和父亲蒙武都是秦国的名将,足智多谋,功勋卓著。作为将门之后的蒙恬,自幼也是耳闻目染,苦读兵书,又练得了一身高强的武艺,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公元前221年,蒙恬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朝廷授给他内史的官职。秦始皇兼并天下之后,又派蒙恬带领三十万兵马,向北驱逐匈奴。第二年,蒙恬就收复河南地,击退匈奴700余里,屯兵上郡。蒙恬吸取战国时期据险防御的经验,从榆中沿黄河至阴山构筑城塞,连接燕、赵、秦5000余里旧长城,据阳山逶迤而北。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阳的直道,构成了北方漫长的防御线。蒙恬在北边驻守了十多年,匈奴人摄于他的声威,就连放马都不敢到他的地盘上。秦始皇也特别尊重推崇蒙恬家里的人,信任并赏识他们的才能,所以蒙恬的弟弟蒙毅也官至上卿。蒙毅经常和秦始皇同坐一辆车子外出,回到朝廷就侍奉在国君跟前。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因此也有人很嫉妒他们。
秦始皇的郑妃为他生了长子,因为郑妃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所以秦始皇就给儿子取名叫扶苏,“扶苏”一词在古代是形容树木枝叶茂盛的样子,由此可见,秦始皇对儿子寄托了无限的期望。扶苏从小就机智聪颖,读了不少书,而且对人彬彬有礼,心地很善良。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扶苏不同意父亲焚书坑儒的举措,多次上书谏议,劝阻秦始皇,他说:“大秦的天下才刚刚统一,远方的老百姓还没有归附,儒生们学习的都是孔子的学说,如果我们把他们都杀了,我怕天下会不安宁。”扶苏的劝谏让秦始皇觉得儿子太软弱,于是他下旨让扶苏协助大将军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希望籍此培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扶苏。扶苏在塞外征战几年之后,因勇猛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也和蒙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14 17:18:36 +0800 CST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巡行天下,在经过沙丘时病逝,秦始皇临终前曾以玺为遗诏,要扶苏把兵权交给蒙恬,然后回咸阳主持自己的葬礼。可这份遗诏却落在了赵高的手里,赵高是赵国王族中被疏远的亲属,他们兄弟几人都是宦官,他的母亲也以犯法而被处以刑罚,所以世世代代地位卑贱。当初,秦始皇听说赵高的书法很好,而且办事能力很强,精通刑狱法令,就提拔他担任了中车府令,让他教导胡亥书法和决断讼案,胡亥也很宠幸赵高。后来赵高犯下了重罪,秦王让蒙毅依照法令惩处他,蒙毅执法严明,依法定了赵高的死罪,并剥夺了他的官籍。可秦始皇本来只是想教训一下赵高,并不想让他死,就赦免了他,因此赵高和蒙毅之间就有了仇恨。秦始皇死后,赵高拿到了遗诏,他知道秦始皇是要公子扶苏即位,因为扶苏和蒙恬要好,所以扶苏即位后,蒙恬家的人一定会被重用,这对自己很不利。这时丞相李斯也考虑到皇帝在外地逝世,恐怕皇子们和天下乘机发生变故,便隐藏消息,不发丧告。于是赵高就和丞相李斯暗中策划,拥立胡亥为太子。他们把秦始皇的棺木放置在鍂凉车中,让皇帝生前宠幸的宦官驾车、陪乘,每到一处,称皇上进餐照常。百官们仍然如往常一样上奏国事,宦官就在鍂凉车中批准公文,只有胡亥、赵高和所宠幸的宦官五六个人知道皇上死了。赵高又伪造赐公子扶苏和蒙恬的诏书,列举他们的罪过,命令他们自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沙丘之变”。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15 16:12:21 +0800 CST  
胡亥的使者把诏书送给了扶苏,蒙恬觉得事情可疑,曾力劝扶苏不要轻生,但扶苏说:“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说完就在军中自杀了。使者就把蒙恬交给主管官吏处理,另外派人接替他的职务。胡亥听到扶苏的死讯,当下就打算释放蒙恬。可赵高唯恐蒙氏再次当权执政,就对胡亥说:“我听说先帝很久以前就选贤用能,册立您为太子,而蒙毅劝阻说:‘不可以。’如果他知道您贤明有才能而长久拖延不让册立,那么,就是既不忠实而又蛊惑先帝了,以我愚昧的浅见,不如杀死他。”胡亥听从了赵高的话,把蒙毅囚禁起来了。在此以前,蒙恬也被囚禁在阳周,赵高日日夜夜毁谤蒙氏,一心想要杀了他们。
大臣子婴规劝胡亥说:“我听说过去赵王迁杀死他的贤明臣子李牧而起用颜聚,燕王喜暗地里采用荆轲的计谋而背弃秦国的盟约,齐王建杀死他前代的忠臣而改用后胜的计策。这三位国君,都是各自因为改变旧规丧失了他们的国家而大祸殃及他们自身。如今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而国君打算一下子就抛弃他们,我私下认为是不可以的,我听说草率考虑问题的人不可以治理国家,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的人不可以用来保全国君。诛杀忠良臣子而起用没有品行节操的人,对内会使大臣们不能相互信任,对外会使战士们涣散斗志啊!我私下认为想要除去蒙氏兄弟的想法是不对的。”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16 13:59:27 +0800 CST  
可胡亥听不进子婴的规劝,却派遣御史曲宫乘坐驿车前往代郡,命令蒙毅说:“先主要册立太子而你却加以阻挠,如今丞相认为你不忠诚,罪过牵连到你们家族,我不忍心,就赐予你自杀吧,也算是很幸运了,你自己认真考虑吧!”蒙毅回答说:“要是认为我不能博得先主的心意,那么,我年轻时作官为宦,就能顺意得宠,直到先主仙逝,可以说是能顺应先主的心意了吧。要是认为我不了解太子的才能,那么唯有太子能陪侍先主,周游天下,和其他的公子比起来,相差太远了,我还有什么怀疑的。先主举用太子,是多年的深思积虑,我还有什么话敢进谏、还有什么计策敢谋划呢!不是我借口来逃避死罪,只怕牵连羞辱了先主的名誉,希望大夫为此认真考虑,让我死于应有的罪名。况且顺理成全,是道义所崇尚的;严刑杀戮,是道义所不容的。从前秦穆公杀死车氏三良为他殉葬,判处百里奚以不应得的罪名,因此,他死后给予评定为‘缪’的称号。昭襄王杀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死伍奢。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这四位国君,都犯了重大的过失,而遭到普天下人对他们的非议,认为他们的国君不贤明。因此,在各诸侯国中名声狼藉。所以说:‘用道义治理国家的人,不杀害没罪的臣民,而刑罚不施于无辜的人身上。’希望大夫认真地考虑!”使者知道胡亥的意图,听不进蒙毅的申诉,就把他杀了。胡亥又派遣使者前往阳周,命令蒙恬说:“您的罪过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牵连到您。”蒙恬沉重地叹息说:“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竟然没有过错就处死呢?”过来很久,才慢慢地又说:“我的罪过本来该当死罪啊。起自临洮接连到辽东,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史学家司马迁认为蒙恬为了迎合秦始皇的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导致很多无辜的百姓因此送命,所以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只不过是报应而已。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17 14:00:56 +0800 CST  
蒙恬对秦国有赫赫战功,也有强迫老百姓修建长城的罪过,功过相抵基本就没了。所以只能讲一下他对中国书法界的贡献了,蒙恬被公认为是中国毛笔制造的祖师爷。相传有一次,蒙恬来到湖州的善琏镇,突然看见有一位姑娘掉到了河里,他立即跳下水去将姑娘救了起来,这姑娘叫卜香莲,生得皮肤吹弹即破,容貌美艳绝伦。香莲的父母对蒙恬非常感激,就请蒙恬到家中吃饭,大家聊的很开心,一来二去卜香莲对蒙恬有了感情,于是在大家的撮合下,蒙恬就和卜香莲结成了美满的一对。
当时的人们都用竹签写字,很不方便,写一个字要蘸好几回墨。这天,蒙恬打猎时,看见一只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迹,心中不由来了灵感。他立刻剪下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上有油,不吸墨。蒙恬又试了几次,效果还是不行,于是随手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石灰坑里。过了几天,香莲无意之中发现了这支“兔毛笔”。香琏拾起后,见笔上的兔毛卷在一起,上面沾满了石灰水,就回家用水冲洗干净了,用它一写字就觉得很柔软顺手,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蒙恬,蒙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兔毛中的油质被石灰水腐蚀光后,就会变得柔顺。此后,蒙恬和卜香莲经过反复的实验,终于总结出了用动物毛制笔的技术,并把传给了当地的人,这就是中国名笔善琏湖笔的由来。至今在湖州市善琏镇还建有蒙公祠,以纪念蒙恬和卜香莲夫妇对善琏的贡献。
战国出土的毛笔





敦煌出土的硬笔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18 12:22:29 +0800 CST  
第五回 上承蔡侯千年纸 下书中华万世情
诗云:
汉川修竹本如蓬,
造纸神奇创蔡公。
利济文坛何等事,
哪知出自内臣中。
这首诗是清代大学者童颜舒赞美蔡伦的,蔡伦是中国造纸术的改进者。他字敬仲,出生于湖南耒阳市的一个农家,从小就目达耳通,敏而好学。东汉汉章帝刘炟即位后,常到地方上挑选聪明伶俐的幼童入宫。公元75年,年仅15岁的蔡伦被选入洛阳宫内为做了太监,因为他识文断字,成绩优异,很快就被提拔做了小黄门,此后又被提作黄门侍郎,照顾汉章帝的饮食起居,汉章帝是一位很出名的书法家,他的草书非常有名,据说后世流行的“章草”,就是由于汉章帝的爱好而形成的一种书体,不过章帝的书法现在也见不到了。
在皇帝身边的蔡伦很快就成了窦皇后的人,窦皇后是大司空窦融的曾孙。公元77年,窦氏被选进了宫,汉章帝先前听说窦氏有才色,就召见了她,看见窦氏举止优雅,容貌秀美,就把窦氏立为了皇后。可是窦氏没有子嗣,当时的宋贵人生了皇太子刘庆,梁贵人生了刘肇。这两人母凭子贵,受到章帝的宠幸,被冷落的窦氏对她们起了杀心。公元82年,窦氏让蔡伦诬告宋贵人挟邪媚道,也就是用妖术引诱皇帝,宋贵人因此自杀,皇太子刘庆也被贬为了清河王。公元83年,窦氏将梁贵人的儿子刘肇收为己子,和家人一起谋立刘肇为太子,想要控制朝政。梁贵人是愍侯梁竦的女儿,窦氏让人写匿名信陷害梁竦,把梁竦定了个死罪,梁贵人也因忧伤而去逝。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和窦氏争宠,章帝对她的宠爱日隆。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19 12:56:47 +0800 CST  
公元89年,10岁的刘肇登基,是为东汉的和帝,他尊养母窦氏为皇太后,由窦太后执政,蔡伦因替窦太后效力而被提拔为中常侍,随侍幼帝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与九卿等同。蔡伦有才能学问,尽心尽力,诚实谨慎,多次触犯皇帝,陈述得失的道理。每当到了休假的时间,蔡伦都闭门不接待客人,喜欢在田野中劳动。由于他经常深入民间,所以对很多民间手工艺技术都很了解。后来他当了尚方令,负责制造帝王所用刀剑和金属器物。蔡伦心灵手巧,他制作的东西既精巧又牢固,皇室的人都很喜欢,从此蔡伦制作皇家器物的方法也流传到了民间。
当时的书籍大多是用竹简和绸缎写的,因为绸缎太贵而竹简太重,所以对使用者人来说它们都很不方便。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蔡伦发现了一些被水泡过的树皮腐烂后,会自然形成一种絮状物体。这给了蔡伦很大的启示,蔡伦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他认为扩大造纸原料的来源,改进造纸技术,提高纸张质量,就可以使纸张为大家接受。蔡伦首先使用树皮造纸,树皮是比麻类丰富得多的原料,这可以使纸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树皮中所含的木素、果胶、蛋白质远比麻类高,因此树皮的脱胶、制浆要比麻类难度大。这就促使蔡伦改进造纸的技术。西汉时利用石灰水制浆,蔡伦就改用草木灰水制浆,草木灰水有较大的碱性,可以提高纸浆的质量。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后,蔡伦终于生产出了一种成本低,而且洁白,轻便的纸张。蔡伦立刻将自己制造出的纸进献给了和帝,和帝提笔慢书,看着自己的书写材料竟然是树皮造出来的,和帝觉得非常新奇,于是在蔡伦的带领下参观了洛河边上的造纸坊,在和帝的推动下,蔡伦的造纸术很快就在全国推广开来。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20 12:44:26 +0800 CST  
蔡伦虽然在手工艺技术上是个一流的人才,但在政治上却不是很走运,他一开始仰仗的是窦太后,窦太后执政后就把哥哥窦宪和弟弟窦笃、窦景、窦同都安排到了朝廷的重要岗位,从根本上控制了政权。窦宪性情暴烈,瑕疵必报,杀了很多的人。有一次,齐殇王刘石的儿子都乡侯刘畅到京城来祭吊章帝,窦太后频繁地召见了他。窦宪怕刘畅分去自己在内宫的权势,竟然派刺客在皇宫禁卫军中将刘畅暗杀,然后栽桩嫁祸给了刘畅的弟弟利侯刘刚。由于刘畅是皇室宗亲,所以朝廷下令严查,一查之下,窦宪东窗事发,被绳之以法了。在牢里的窦宪害怕被杀,就自己请求去打北匈奴,以赎死罪,窦太后同意了。
听说窦宪将要出征讨伐匈奴,三公及九卿到朝堂上书劝阻,但窦太后不听。于是窦宪、耿秉从朔方鸡鹿塞出发;南匈奴单于从满夷谷出发;度辽将军邓鸿从阳塞出发;三路大军预定在涿邪山会师。窦宪等人同北匈奴单于在稽洛山会战,大败北匈奴军,北匈奴单于逃走。汉军追击北匈奴各部落,于是到达了私渠北海,共斩杀大部落王以下一万三千人,生擒者甚多,还俘获了各种牲畜百余万头。由副王、小王率众前来投降的,先后有八十一部、二十余万人。窦宪、耿秉出塞三千余里,登上燕然山,命令中护军班固刻石建立功碑,记录汉朝的国威和恩德,然后班师。北匈奴单于听说汉王朝大军已入塞,就派他的弟弟右温禺鞮王随梁讽到洛阳,向汉朝廷进贡,并留在汉朝当人质。窦宪见北匈奴单于没有亲来洛阳,认为他缺乏诚意,便奏请朝廷遣归右温禺王。窦宪想趁着北匈奴力量微弱,把它一举消灭了。他派遣左校尉耿夔、司马任尚出居延塞,在金微山包围了北匈奴单于。汉军大败北匈奴军队,俘虏了北匈奴单于之母阏氏,斩杀大部落王以下五千余人,北匈奴单于逃走,不知去向。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21 09:57:28 +0800 CST  
@毛选收藏研究会 2015-04-21 15:32:48
不知道各位怎么看待毛主席
我的观点:
真正读了毛选,有点 历史 知识的,都会深深折服于毛主席的伟大
由其有实践经验的,当你想推动某项工作,明明有利于进步,却受到阻力,回头再看看毛选,再想想毛主席所曾经面对的问题,,真的,,毛主席太强了
如同唱衰中国的言论,最好的反击就是中国一天天兴旺发达
对于反对毛主席的言论,就应该大张旗鼓的歌颂,对于毛主席的著作《毛泽东选集》就要推动......
-----------------------------
君子所见略同,祝好!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22 12:38:50 +0800 CST  
窦宪北击匈奴,引起了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民族大迁徙。失败的北匈奴人开始了西迁,他们腾出的北方草原很快就被东胡的鲜卑族所控制,在鲜卑的打击下,南匈奴等少数民族纷纷逃到了汉朝的境内,种下了日后“五胡乱华”的祸根。而北匈奴的西迁也将欧洲各国搅得天翻地覆,他们的后代中产生了一个被欧洲人誉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他带领北匈奴人把罗马人和日耳曼人打的闻风丧胆,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让欧洲从落后的奴隶时代提前进入了封建时代。
可当时的窦宪自然是想不到自己干了一件如此生猛的事情,他消灭北匈奴后,自持功高,又开始犯权臣飞扬跋扈的错误,他和党羽邓叠、邓磊、郭举、郭璜互相勾结,横行霸道,铲除异己,玩到最后,居然想把和帝刘肇干掉,然后取而代之。这时14岁的和帝知道了窦宪的阴谋,他感到必须尽快制定对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和帝与心腹宦官郑众商量,郑众认为和帝应该先下手为强。于是和帝下诏令窦宪进京辅政,收回了窦宪的兵权。同时,密令清河王刘庆从千乘王刘伉处借取《外戚传》,想从前朝诛杀外戚的案例中学习经验。等窦宪、邓叠等人回到京师。和帝亲自在北宫坐镇指挥,命令手下封锁街道,紧闭城门,分头捉拿了郭璜、郭举父子和邓叠、邓磊兄弟,清除了外围。第二天,又派人到窦家宣读诏书,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改封为冠军侯,并限令与其弟窦固、窦景等各回封地。郭璜等人下狱处死,和帝感念窦太后的养育之恩,没有公开处死窦氏兄弟,回到封地后下令他们自杀了。四兄弟中只有窦环没有参与策划谋反,被免了死罪。汉和帝成功夺回政权,开始临朝亲政。因为哥哥谋反,所以窦太后也受了牵连,不久就郁郁而终,窦太后死后,梁贵人的姐姐梁嫕(yì)上书陈述梁贵人是被窦太后冤杀的。很多大臣都纷纷附和梁嫕,认为窦太后不遵守法度,不能和先帝葬在一起,但汉和帝念及窦太后对他的养育之恩,还是决定把窦太后和章帝合葬于敬陵。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22 12:39:18 +0800 CST  
窦太后死后,蔡伦不得不重新寻找靠山,凭着他的一身本事,他很快就受得了和帝最喜爱的邓皇后的赏识。邓皇后名叫邓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她性情孝顺友爱,知书达理。后来,邓绥被选入后宫,当了贵人,由于她谦恭小心,举止合乎法度,和帝对她深为赞赏。阴皇后看到邓贵人受宠,心里很嫉妒她,想要用妖术重新赢得和帝的宠爱,后来她暗使巫蛊妖术的事传到皇帝耳中。这种巫术,在汉代十分盛行,朝廷对此严令禁止,不少人也因搞这种把戏死于非命。永元十四年(102年)夏天,和帝下令立案侦讯阴皇后与其外祖母邓朱等共行巫蛊之事。不久,阴皇后被废,迁于桐宫,最终忧惧而死。于是邓贵人被立为了皇后。
蔡伦造出“新纸”不久,二十七岁的和帝就因病去世了,邓绥和阴皇后都没有子嗣,和帝与宫女生过两个儿子,他们都在民间寄养,大的叫刘胜,可是他常年患病,当不了皇帝。小的叫刘隆,还是个年仅百日,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邓绥首先策定皇嗣,迎立刘隆,历史上称为殇帝,可是这汉殇帝即位不到一年,就夭折了。邓绥又与其兄邓骘商定,又立了和帝之兄、清河王刘庄的儿子刘祜。这样,13岁的刘祜做了东汉的皇帝,是为汉安帝。安帝元年,邓太后因为蔡伦的工作很出色,就封他为龙亭侯,封地有三百户人口,从此他发明的纸就被人称为了“蔡侯纸”。在前面我们说过,蔡伦曾经按照窦太后的旨意,诬陷过汉安帝的祖母宋贵人,导致宋贵人自杀,汉安帝的父亲刘庆也被从皇太子贬为了清河王。常言道:“冤家路窄,报应当头。”等到邓太后一死,汉安帝开始亲政,他下令让蔡伦自己到廷尉那里去认罪。蔡伦耻于受辱,于是沐浴后穿戴整齐衣服、帽子,喝毒药而死,他的封地也被收回了,一代英才就此毙命。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23 13:12:22 +0800 CST  
西汉的麻纸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23 13:12:56 +0800 CST  
第六回 瓶花落砚香归字 风竹敲窗韵入书
诗云:
风漪分得洮州绿,坚似青铜润如玉。
故人万里意殷勤,胜我荒斋九年蓄。
西北东南辟砚田,精工方欲夺前贤。
看教墨海翻澜处,喷薄风雷震大千。
这首诗是中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赞美砚台的。说起砚台,当然就要说说中国的四大名砚,它们分别是: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和山西绛县的澄泥砚。砚台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它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所以历代文人很喜欢收集和珍藏它。
先说这端砚,端砚诞生于唐代初期广东的肇庆地区,肇庆在古时候叫端州,所以这种砚台被称为“端砚”。传说当时有一个老砚工路经广东端溪时,忽然看见有两只仙鹤飞落溪水之中,进去后就和溪水融为了一体。老砚工觉得很奇怪,心想这溪水之中一定有什么宝物?于是他就下水探看,果然捡到了一块很奇异的石头,只见它石质细腻、滋润,层次丰富,用手一摸就像小孩子的肌肤,温润柔软,嫩而不滑。更加奇特的是这块石头中间有一道裂缝,里面还有鹤鸣的声音,老砚工顺着裂缝把奇石撬开,奇石竟一分为二,化作两块砚台,砚边各有一只仙鹤伫立在苍松之上,于是人间就有了端砚。
后来到了唐朝中叶,很多的文人都进京应试,不想正好遇到了严冬,笔墨都结冰了,其它省考生试卷上的字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只有广东的考生行墨流畅,考卷上的字迹很清秀。主考官很好奇,就下来打听,一问才知道他们用的是端砚,再冷的天,里面的墨也不会结冰,于是考官把端砚呈给了皇上,从此端砚被列为贡品,位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古人有“哈气研墨”之说。端砚石出产在广东省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最佳。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24 10:44:38 +0800 CST  

楼主:玉案一家人

字数:4444289

发表时间:2015-03-26 19:1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0 18:28:55 +0800 CST

评论数:305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