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清平定准噶尔之战。兼论清军人数,武器及战力情况,

金戈铁马——清平定准噶尔之战。
兼论清军人数,武器及战力情况,以及中国历代军队远征人数分析。


楼主 zy13663039932  发布于 2020-05-10 18:21:00 +0800 CST  
17世纪到18世纪之间,清朝和准噶尔为了争夺土地和霸权进行了一场长达70年的战争。最终的结果,清朝获胜,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注意这点)。
由于晚清给国人留下的惨痛印象,这些年来,清朝成了被黑的最多最惨的朝代之一。晚清的情况有机会再说。只论清朝初期,清(包括其前身后金)对外保持了近百年的扩张,这种领土征服的强度和烈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最终达到了1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而且,和以往的中国王朝比,清有两方面贡献:
一是第一次同时把内外蒙古,青海,西藏和新疆纳入版图,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基础。曾经的元朝理论上也做到了这一点,但元朝时新疆属于察合台汗国管辖,元从未实控。
二是清对下辖的广阔领土实控程度也是历史之最,远非历代中原王朝对边疆羁靡控制所比。内外蒙古,新疆,西藏都实行了派官派兵直接控制,除西藏偏远拥有一定自主权外,其它地区实控程度很高。


楼主 zy13663039932  发布于 2020-05-10 19:33:00 +0800 CST  
为什么要专门来研究清准战争?

因为中国古代史书兵力记载太随意,不够严谨,动辄出现带甲百十万的情况。史官往往并不知兵,即使自身态度严谨,由于军事专业水平欠缺,记录下的战争情况、兵力情况,不乏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现象。而且距今年代久远,史料不多,很多细节无从考证。
而明清离现在只有几百年,除了史书,各种奏折,御批,官方报告,当事人的民间记录,笔记,甚至外国传教士的回忆录汗牛充栋,大量保存了下来,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真相的丰富资源。所以,看明清战争,就会发现,离现在越近,兵力往往越少,出兵就很少有几十万的记录了。

楼主 zy13663039932  发布于 2020-05-10 19:43:00 +0800 CST  
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高层陷入权利斗争,为争夺汗位长期征战,实力大大削弱。不少贵族和部众因内乱纷纷投奔清朝,并告以准部虚实。
1755年,清朝乾隆皇帝趁准噶尔内乱之机出兵进占伊犁、击溃达瓦齐军,并于1757年平定阿睦尔撒纳的叛乱,1760年冬天,准噶尔汗国灭亡。

楼主 zy13663039932  发布于 2020-05-10 20:02:00 +0800 CST  
下面发各阶段形势图。
葛尔丹时期:控制新疆,哈萨克和喀尔喀蒙古,一路杀到北京门口。



楼主 zy13663039932  发布于 2020-05-10 20:03:00 +0800 CST  
策妄阿拉布坦时期。
这阶段准噶尔有个壮举:大策零顿多布率五千兵马,从新疆南部翻越大雪山无数,全程数千里,神兵天降,征服西藏,可以说军事史上的壮举。(大策零顿多布不仅神奇征服西藏,还北伐俄罗斯,击败俄军三千,东征清朝,和通泊大捷即是其杰作。如果此君是汉人的话,放在史书中又是神将级别)


楼主 zy13663039932  发布于 2020-05-10 20:10:00 +0800 CST  
清准战争各阶段形势图


楼主 zy13663039932  发布于 2020-05-10 20:13:00 +0800 CST  
历代准噶尔大汗的野望:
统一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做全蒙古的大汗,恢复成吉思汗的伟业。


楼主 zy13663039932  发布于 2020-05-10 20:17:00 +0800 CST  
下面上硬菜,乾隆征准噶尔兵力,中国古代出兵数,装备能找到这么详细资料的真的很难得。也多亏了乾隆好大喜功,对于军事行动高度重视,留下了异常详细记录。对于古代作战军队数量感兴趣的可以好好看看:
乾隆二十年出兵准噶尔,北路军三万,西路军二万。动员兵力及装备、马驼如下————
战兵:
禁旅满洲兵4000
黑龙江兵2000
索伦巴尔虎兵8000
绥远右卫兵2500
西安驻防满洲兵2500
凉州庄浪满洲兵1000
宁夏兵1000
察哈尔兵4000
厄鲁特兵4300
归化城土默特兵1000
阿拉善兵500
哲理木兵2000
昭乌达兵2000
喀尔喀兵3500
和托辉特兵500
宣大绿营炮兵1000
甘肃绿营兵10000
以上出征战兵合计49800名,内满洲蒙古兵38800名。另有缠头回回向导200名。
领兵将弁:
军中每万人——
总兵二员
副将五员
参将、游击十员
都司、守备二十员
千总、把总一百员
以上领兵将弁合计685员
非作战人员:
将弁跟役——
提督带四十名
总兵带二十四名
副将带十六名
参将带十名
游击带八名
都守带六名
千把带三名
以上并辎重押运、随军医生、工匠及夫役等计78000名。
骑乘驮马:
满洲蒙古兵各配乘马三匹,每两人配骆驼一头。计116400匹马,19400头骆驼。
绿营兵各配乘马二匹,每四人配骆驼一头。计22000匹马,2750头骆驼。
合计乘马138400匹;骆驼22150头。
装备:
每一百名战兵内——
鸟枪手75名,配永胜威字号鸟枪及鑚布喇枪。
炮手5名,携威远炮一门。
弓箭手20名,各佩长刀一把、弓二张、梅针箭五十支、插带战箭数十支。
计鸟枪37500支;威远炮500门;弓20000张。

楼主 zy13663039932  发布于 2020-05-10 20:22:00 +0800 CST  
和许多网文的印象大相径庭,乾隆时期清军装备火枪(鸟铳)的比率非常高,尤其是主力部队。
为了远征准噶尔,乾隆进行了一年的准备和动员,最终出兵5万,内含满蒙主力3.88万,绿营1.1万。满蒙骑兵一人三马,绿营一人两马,马13.8万匹,另有骆驼2.2万。
全军配鸟铳3.75万支,火炮500门,弓2万张。

楼主 zy13663039932  发布于 2020-05-10 20:28:00 +0800 CST  
清乾隆《阿玉锡荡寇图》。
这是乾隆命人为平定准噶尔的功臣阿玉锡画的。大家可以看到,除了长矛,弓箭,其背后背着一支火绳枪。


楼主 zy13663039932  发布于 2020-05-10 20:40:00 +0800 CST  
准噶尔军队
也是冷热兵器混用的强悍骑兵


楼主 zy13663039932  发布于 2020-05-10 20:41:00 +0800 CST  
清乾隆《平定准部图》
乾隆为纪念平准部,令外国传教士所画。
左边的准军以驼阵施放火铳,右边的清军上面火炮列阵还击,下面也是火铳射击。
两军的交战模式和很多网友的印象以及清朝影视剧完全不一样


楼主 zy13663039932  发布于 2020-05-10 20:45:00 +0800 CST  
《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第八张呼尔满大捷》
列阵的清军前排是举着鸟铳的士兵,后排以骆驼为炮架,支起了一排火炮,与印象中的冷兵器军队大相径庭。


楼主 zy13663039932  发布于 2020-05-10 20:46:00 +0800 CST  
@反叛的中二病@非洲战象@apm79@狮心王理查😻😾@火龙金魔体厉害这方面如有新的资料,欢迎指点

楼主 zy13663039932  发布于 2020-05-10 20:48:00 +0800 CST  
@安妮-韦斯利@尖沙咀段坤A@忧桑碧海蓝天@曹孟德😂@总老师麦加

楼主 zy13663039932  发布于 2020-05-10 20:49:00 +0800 CST  
都说乾隆败家子,我也不喜欢这位主儿。但他在军事上并不是毫无建树,他早期大力整顿了八旗兵,重视军队装备和补给(和很多人印象正好相反),大量征召强悍的索伦兵为八旗输入新鲜血液,使八旗兵主力的战斗力有一定回升。
为清军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征缅甸和廓尔喀斗发挥了很大作用。
清缅战争时,已经装备了西方燧发枪,在东南亚大杀四方的东南亚霸主缅甸,面对清军以几千八旗兵为主力的军队,缅军以多打少野战中也不是清军对手。缅军曾说:最怕清军的彩甲骑兵(八旗骑兵)。

楼主 zy13663039932  发布于 2020-05-10 20:58:00 +0800 CST  
清军早期火器:
或许与许多人清军火器落后的印象相反,清军并不是一支忽视火器的军队。
拿鸟铳来说,它在明朝中晚期就已出现,也就是三眼铳等火门枪的替代品——火绳枪。
鸟铳因为它的精确度能击落飞鸟而得名,和佛郎机、红夷大炮等一样,也是从欧洲传入,过程持续百年以上。

在葡萄牙人对抗东南亚当地人的反抗中,欧洲的火绳枪得到应用,并从东南亚国家传入中国,到明末已经比较流行,特别是在南方地区。

崇祯十年,徐霞客曾游历到安平、下雷一带的边境地区,交趾人善用鸟铳给他留下深刻影响。

“交人鸟铳甚利,每人挟一枚,发无不中。”

经过长期的发展,鸟铳这个名称其实成了火绳枪的一个统称,其他火绳枪比如来自奥斯曼土耳其的鲁密铳、或是比较重型的火绳枪如鹰扬铳、斑鸠铳等都可以统称为鸟铳。
到了明清交替之际,鸟铳当然也在明军的火器序列之中,不过由于经费原因,数量不算太多,明军火器最多的还是便宜皮实的三眼铳这种火门枪。

入关后,火枪逐渐与弓矢、火炮一起成为清军装备里的三大武器,鸟铳也成为了清军的常用火器。到康熙年间,清军已经在汉八旗军里建立了成建制的火枪部队,称为火器营。

在《钦定大清会典事例》里就说:

我朝武备整齐,弓矢枪炮最为军营利器,法制精良,百世不易。
在雍正年间的上谕里,规定的绿营所配的鸟铳数目是:

“腹内省份每兵千名设鸟枪三百杆;沿边沿海省份每兵千名设鸟枪四百杆”。
到了乾隆年间,这个比例变得更高。
清准战争在康熙二十七年正式打响,清军面对的是受到沙俄支持的准噶尔军队。比起传统的骑射功夫,这些蒙古战士们更加善于利用枪炮来杀伤对手,他们装备了大量赞巴拉特火绳枪,比清军的鸟铳更加先进。

甚至在战后,由于赞巴拉特火枪表现出的先进性能,乾隆还下令仿制了数千把给清军使用。

所以,在长达70余年的清准之战中,两军都是冷热兵器混用的军队,除了近战接敌,在中远距离上的火力投射都已经由火器进行主导。

清军在战斗中经常先使用火炮长时间轰击对方阵地,随后步骑在枪炮火力掩护下发动近战。

在乌兰布通之战中,清军就是以密集火炮轰击的方式摧毁了噶尔丹的“驼城”,随后一举获胜。
和通泊大战,准军在瑞典教官指挥下,以火炮射击给清军造成巨大伤亡和震惊。
在随后的清准战争中,不管是以重步兵起家的清兵还是精通骑射的蒙古军队,火枪火炮在其中的比例都大大增加,火器已逐渐成为战争中的主要武器。


楼主 zy13663039932  发布于 2020-05-10 21:16:00 +0800 CST  
武器传奇《包沁——准噶尔汗国的西洋炮兵队》
十七世纪后半叶,准噶尔人在噶尔丹率领下崛起于今天新疆伊犁,建立了囊括中亚的庞大汗国,成为清帝国的强敌。策妄阿拉布坦于十七世纪末继位,随机展现出不逊其叔父的谋略和胆识,成为康熙老皇帝最大的苦主。
此前的几场清准战争,虽然从俄国进口了不少火绳枪,但在占有优势炮兵火力的清军面前,缺乏大炮的准噶尔军仍损失惨重,即使他们屡试不爽引以为傲、面对中亚游牧人的进攻似乎坚不可摧的驼阵,在欧洲传教士为清军设计制造的西洋大炮面前也显得弱不禁风,连环马般的骆驼队列通通被炸得粉碎。
痛定思痛之下,策妄阿拉布坦决定必须要进行军事改革,而最重要的无疑是建立一支强大的炮兵部队。但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空手起家谈何容易,我们大陆的改革开放是从引进外来技术和资金开始,而受时代和地理制约,当年的准噶尔人还没有引进外国资本的觉悟和条件,但引进专业技术,尤其是引进掌握这些技术的外国专家,却是必要而且急需的。
可出人意料的是,准噶尔汗王为自己聘请的首席军事科技顾问,既不是来自亦敌亦友的沙皇俄国,也不是来自军事技术和理论已渐荒芜的中亚穆斯林地区,更不是来自彼此间闹得你死我活的清帝国,而是来自大多数人根本想不到的一个地方——遥远的北欧!更确切地说,他是一个瑞典人。
在公元十八世纪初,有一个有着神奇经历的人,他就是准噶尔汗王策妄阿拉布坦聘请的那位军事顾问。此人叫雷奈特,原本是瑞典陆军中尉(也有说只是士官)。
第五次俄瑞战争,雷奈特的祖国战败,从此退出了列强的行列,雷奈特也在1709年的波尔塔瓦战役里被老毛子擒获,被迫加入俄军,来到了西伯利亚。后来,准噶尔名将大策零在中亚的亚梅什湖大破俄军,就在这场战争中,倒霉的雷奈特再次被俘,成了大策零抓到的几百名俄国俘虏之一。
雷奈特出身于炮兵,对火炮和炮术方面的事情搞得门儿清,而在号称“北方雄狮”的古斯塔夫.阿道夫国王、后世享有“野战炮兵之父”美誉的托尔斯滕森将军以及查理十二世国王等一系列名将的改造下,当时的瑞典炮兵独步天下,无论火炮性能还是炮兵技术在欧洲都处于领先地位。
早在公元1629年,瑞典人就组建了由六个连组成的专业炮兵团,后来,他们还为每个普通步兵团配置了两门火炮,从而出现了近代团属炮兵的雏形,而这种结实牢靠的三磅炮被称为“团属炮”,它坚固轻便,采用整装式炮弹,从而简化了装弹程序,提高了发射率。军事史家认为,“在许多年里,配备有这种炮的团是唯一能够与步兵协同作战的军队”。
炮,炮兵,炮术,这几个关键词一检索,俘虏中的雷奈特便浮出了水面。策妄阿拉布坦如获至宝,立即委以重任,让他负责整个准噶尔汗国的火炮开发以及炮兵建设工作,并向他承诺,为准噶尔服务若干年之后,他就可以返回自己阔别已久的祖国。
而雷奈特果然也不负汗王的期望,他首先改进了准噶尔人的钢铁冶炼技术,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大提升。其实,准噶尔人并不缺少铁矿,他们缺乏的是炼铁的技术,以往古老的冶炼方式导致成品率很低,而现在,来自俄国、瑞典等欧洲国家具有专业技术的战俘们加入,终于使得铁制品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楼主 zy13663039932  发布于 2020-05-10 22:42:00 +0800 CST  
史料记载,在雷奈特的指导下,准噶尔人制造出了十五门四磅炮,五门小口径炮,二十门十磅炮,从而具备了一定的兵工生产能力。由于雷奈特出身于提倡野战的瑞典炮兵,因此这些火炮更可能是火力也许并非顶级但却更加机动灵活的野战炮,而非当年宁远城头那种威力虽大但移动不便的红衣大炮。

至于这些野战炮的威力,一个可供参考的对照是,大约同时代的瑞典军舰,比如那艘后来闻名世界的“哥德堡”号,装备的最大火炮是十门六磅炮,该炮名源自其炮弹重量为六磅(2.5公斤)。这种火炮口径为9.5厘米,装药大约1.5公斤,有效射程可达250~300米。至于十磅炮,其威力显然比六磅炮更大,大约同时期的英国十磅野战炮口径为4.2英寸,有效射程达850码也就是超过了1.5华里,最大射程更是高达5000码也就是超过了9华里。

等到公元1731年,清军与准军再次开战之时,准噶尔的野战火炮无论质量还是射程,都已经优于清军,而机动性更是远远超出,但后者对此却毫不知情。不仅如此,雷奈特还为准噶尔人建立了汗国有史以来第一支专业的炮兵部队,这支被称为“包沁”的野战炮兵团,其规模为一千户,很可能以享誉欧洲的瑞典炮兵团为母本建设,并吸收了“野战炮兵之父”托尔斯滕森等人总结的大量实战经验。

于是在公元1731年那场被后世称为“和通脑儿之战”的激烈战役中,准噶尔的两位名将大小策零叔侄联手出击,而他们卧薪尝胆多年打造的秘密部队——“包沁”炮兵团也终于大显神威。史载,在敌人猛烈炮火的持续打击下,清军官兵战死四千余人,被俘五千余人,主帅靖边大将军傅尔丹仅以身免,使得此役成为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清廷最为惨重的一次失利。

但策妄阿拉布坦永远没有机会看到这些了,他与老对手——康熙皇帝的结局类似,在公元1727年神秘死去,经过一场至今让后世难以弄清的宫廷黑幕,其长子噶尔丹策零继位,而他与雍正的做法几乎一模一样,很快清洗了自己的那些有争位嫌疑的兄弟们。

公元1733年,已经为准噶尔汗国服务十七年之久的瑞典军事顾问雷奈特先生,终于获准返回自己的家乡。临别之时,为表达对这位给自己带来远程武器技术革命的瑞典“钱学森”的感谢,噶尔丹策凌汗王拿出一张准噶尔地图,赠予劳苦功高的外国友人以做纪念。

这副精美的地图绘制得相当精确,包括二百五十多个地名和注记,其中一半的地名在今天仍然可以找到。如果像雷奈特本人所说,该图为噶尔丹策凌亲手所画的话,那么这位准噶尔黄金时代的君主,其科学素养显然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而据后来英国著名学者巴德利考证,此地图竟然真的是汗王本人所绘!

研究者认为,策妄阿拉布坦和噶尔丹策凌父子周围,有数量众多的欧亚各地俘虏,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具备很好的专业技能,而两代汗王对这些战俘则人尽其用,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对此,巴德利写道:

“不管怎样,他下面会有好多富有素养和学问的人的,不仅有属于本民族、本部落的,更主要的是那些被他俘获的俄国、瑞典、满洲、汉族俘虏,其中满、汉族战俘中还很可能包括有遵照康熙谕旨,由耶稣会士派往四面八方对版图辽阔的帝国边疆进行测绘的经过训练的人员。”

今天,这份被誉为“最好的准噶尔地图”与另一份雷奈特曾拥有的中亚地图——与上一份不同,该图被认为具有明显的中国式绘图法特点——一起,保存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图书馆,成为那个风云激荡年代留下的难忘纪念品。


楼主 zy13663039932  发布于 2020-05-10 22:47:00 +0800 CST  

楼主:zy13663039932

字数:29557

发表时间:2020-05-11 02:2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11 21:36:17 +0800 CST

评论数:83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