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帝国1

这是中国首部书法史话,它荟萃了从远古燧人氏到近代文明,跨越了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几百位书法大师的传奇故事。从结绳记事开始,叙述了各种书体产生的渊源,然后从先秦的李斯、蔡邕、张芝、崔瑗到三国魏晋的钟繇、索靖、卫瓘和书圣王羲之家族的书法秘密,此外还有书法四大家欧、颜、柳、赵直到近代的赵朴初、王国维、李叔同、马一浮等人,全书将他们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一一罗列,把他们绚丽夺目的苦乐人生真实地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总之这是一部您不应该错过的中华书法史诗。
第一回 清残简百典归流 起铜炉焚香认祖
诗云:
千年鹤梦尽荒凉,
手把青春换酒香。
看似人间无路处,
磨支秃笔写兴亡。
一首诗不过是老生常谈,感叹人生苦短,想要有些作为。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想功德圆满谈何容易,也就尽人事以听天命而已。
话说在蓬莱梦境有座鸣凤山,它东西起伏,奇峰相连,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山上全是高大古老的松树。这些松树,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可谓是:“夜静林涛传天语;月明山春动画心。”
在鸣凤山的北麓,山峰奇拨峻峭,壁立千仞,如刀切剑削。只见最险要之处,立着一座青云宫,门头一副对联是:“举步维艰要把脚跟站稳;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门前竖着一座体量宏大的影壁,上面用篆书刻着道家的九字真言,分别为:“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字下还刻着九个相应的手印。进了山门,一根碗口粗的幡杆高高耸立,再向前走,里面有钟鼓楼、灵宫殿、玉皇殿、四御殿、三清殿,还有各自的祖师殿。宫内殿宇回廊,高低错落;桥廊山石,大小不等;曲径通幽,泉水洄流;山花烂漫,古树栉比,身临其境,正是神仙境界。
青云宫里还有一道木质的棂星门,四柱三门,三滴水歇山顶,古老而斑驳的右侧门额写着“洞天”,左侧写着“福地”。中间上门额题着“棂星门”,均为蓝底金字。下额红底金字写着一个大大的“福”字。两旁的楹联为隶字。上联是:“天台高百尺,东林竹舞,一半青山一半云。”下联是:“帝道满三千,上谷龙飞,无双玉宇无双地。”最稀奇的是,这棂星门中居然空悬着一方黑不溜秋的石砚。
说起这方石砚可是大有来历,传说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大鸡蛋里睡着一个叫盘古的巨人,他酣睡了18000年后醒来,发现周围一团黑暗,盘古就张开巨大的手掌向黑暗劈去,只听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千万年的混沌黑暗被搅动了,其中又轻又清的东西慢慢上升并渐渐散开,变成蓝色的天空;而那些厚重混浊的东西慢慢地下降,变成了脚下的土地。盘古站在这天地之间非常高兴。盘古很怕天地再合拢起来还变成以前的样子,他就用手撑着青天,双脚踏着大地,让自己的身体每天长高一丈,随着他的身体增长,天每天增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越来越高,地越来越厚,盘古的身体长得有90000里那么长了。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3-26 11:15:00 +0800 CST  
@我心飞翔兮518 2015-03-26 11:19:25

-----------------------------
谢谢朋友的支持,祝好!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3-26 12:14:12 +0800 CST  
@secretzz 2015-03-26 15:49:44
书法帝国,应有很多传奇的故事,等下文。
-----------------------------
谢谢老师捧场,祝好!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3-26 21:14:15 +0800 CST  
盘古把天地开辟出来后就累死了。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四季飘动的云;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农田;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盘古的精灵魂魄变成了人类。当初孕育盘古的鸡蛋壳裂成了四块,上升的鸡蛋壳变成了天上的文曲星和武曲星,留在地上的两半自动封存到了地下。后来黄帝把它们启封了出来,变成了一块精铁和一纽墨玉, 精铁被黄帝打造成了黄帝轩辕剑,斩妖除魔,所向披靡,主掌地上的武力。墨玉被黄帝打造成了一方砚台,名叫帝鸿氏之砚,主掌着天下的文字。黄帝死后,帝鸿氏之砚就变成了一道彩虹,飞到了鸣凤山青云宫的棂星门中空悬至今,谁也不知道它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当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是在海城的一个疯人院里,那里住着一个很奇怪的病人,我观察了他很久,他都是沉默寡言,目光呆滞,已经一个月了,他从来不跟任何一个人打招呼,每天都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尝试着去打动他,经常和他握握手,他一开始都非常惊恐地四处躲避,但经过几次之后,我看到了他眼中慢慢流露出来的善意。他告诉我他叫玉案,他生病的原因是被人上了一块正心镜,从此他每天都会看到了一块砚台,上面刻着“帝鸿氏之砚”五个篆字,这块砚台不停地跟他说话,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整整过了一年声音也没有停止,所以他病了,在家人的劝说下住进了医院,进来之后他才知道这是疯人院,如果没有监护人来接,他根本就不要想出去。他很痛苦,在这里每天只能在不到50米的走廊里活动,感觉自己就要窒息了。他说认识我他很高兴,所以他要把“帝鸿氏之砚”的秘密告诉我,问我想不想听。我面对过很多这样的病人,原来以为他会告诉我一些很荒诞的故事,所以也没有太在意。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3-27 09:08:07 +0800 CST  
故事的开始还是他的病,他问我可不可以治好他的病,我很明确的告诉他只要坚持吃药,他的病是不会复发的,他听了后笑的很真诚,拍拍我的肩说了声:“谢谢!”过了几天,他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很神秘地说:“帝鸿氏之砚把它的所有故事都告诉我了,那些都是一卷一卷的竹简,当帝鸿氏之砚说完了它的故事,这些竹简就像是百典归流一样,全部贯穿到了我的心里,所以我知道我的病好了,可以开始给你讲故事了。”我心想这下坏了,一般这样说话的病人都是病情开始反复的征兆。可我又观察了他几天,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正当我开始掉以轻心的时候,一天夜里,玉案又悄悄的来到了我的面前,他拉着我到他的病房,只见在床上放着一个病人吃饭用的塑料碗,碗里装满了米饭,上面插着三支点燃了的香烟,我问他要干什么?他说在告诉我帝鸿氏之砚的秘密前,我要和他一起先祭拜祖先,这个碗其实是一个燃着佛香的铜炉,只有他才看的见,因为他有了一块正心镜可以看破生死,而我肉眼凡胎达不到他的境界。我的心里在盘算着应该给他加药了,但让我感到匪夷所思的是,玉案给我讲的故事,居然会是厚厚的一本书,在这个故事里我再也分不清谁是病人,谁是医生了。
话说在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国家叫燧明国。在燧明国里有一棵燧木,又叫火树,这棵树很大,根部盘踞着万顷的土地,树顶直伸到云雾之间。有一种像鱼鹰一样的鸟,经常会用嘴去啄燧木,每啄一下燧木都会发出火光。这个画面让一个原始人从中受到了启发,他认为木头里有火,在一次偶然中发明了“钻木取火”,后来又研究出了“燧石取火”。 燧人氏的钻木取火法是先找到一些合适的木材做钻板,比如干燥的白杨、柳树等质地较软的木头。之后再找到合适的树枝做钻头,相对较硬一些就可以,条件不像选择钻板一般苛刻。然后,把钻板边缘钻出倒“V”形的小槽。最后,在钻板下放入一个易燃的火绒或者枯树叶,然后双手用力钻动树枝,直到钻出火来为止。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3-28 10:09:48 +0800 CST  
@白云斋主 2015-03-28 12:23:40
欣赏支持!问候春安......
-----------------------------
谢谢老友光临,祝好!我也是如今迈步从头越啊!见笑!见笑!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3-28 15:15:43 +0800 CST  
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发明解决了人类的吃饭问题。由于当时的人类吃的都是野生植物的果实和生的蚌肉蛤蜊,它们有腥臊难闻的气味,会伤害人的肠胃,很多人都因为肠胃疾病而死。火的发明让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他们学会了烹饪食物,解决了人类的吃饭问题。此后,大家就共同推举这个原始人做了部落的首领,称他为燧人氏。火的发明不但烤熟了燧人部落里的各种食物,也照亮了燧人部落寂寞的夜生活,燧人们在前所未有的欢乐气氛里大快朵颐。所谓温饱思淫欲,思淫欲导致了部落种群的迅速繁衍。种群迅速繁衍很快带来了新的问题,这就是人口膨胀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显现,对社会资源的争夺让部落的冲突日益升级。当时的社会矛盾已经上升到了族群间大规模的战争,那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燧人氏部落在这种矛盾的氛围里,一直延续到了燧人氏头领阿Q,阿Q被部落里的争斗搞得心急如焚,常言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一年到头,阿Q每天都在忙着处理家长里短的事情,把自己的婚事也耽误了,部落里年轻漂亮的姑娘都成了别人的老婆。阿Q还是形单影只,部落里的老人看不下去了,就托人到别的部落为阿Q找老婆。出去的人打听到弇兹部落的女首领很漂亮,叫弇(yǎn)兹氏,于是就上门求亲,没有想到事情很顺利,弇兹氏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这弇兹氏可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女首领,她发明了用树皮搓绳的技术,单股的绳称作“玄”,两股合成的称作“兹”,三股合成的称作“索”(又作素)。所以后世的人都尊称她为女帝,又叫她为玄女、玄帝、王素、素女、须女、帝弇兹等,反正都和她发明的绳子有关系。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3-29 11:43:13 +0800 CST  
当时人类的经济活动,主要是通过采摘果实、狩猎或捕捞获取食物。人们群居在山洞里,有一部分群居在树上,以一些植物的果实、坚果和根茎为食物,同时集体捕猎野兽、捕捞河湖中的鱼蚌来维持生活。阿Q和弇兹氏结婚后,每天还是要处理部落里的事务,忙得脚打后脑勺,时间一长,弇兹氏开始心痛阿Q了,老想着有什么办法能为丈夫分忧。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弇兹氏通过细心的观察后,发现了矛盾的根源是对生活物资的分配。年轻力壮的人都生活的很好,而老弱病残的人只能悲惨地死去,由于没有对生活物资进行过准确的统计,所以公平分配的制度也就无从谈起。
那要用什么方法来统计物资?这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用石头来统计,既不方便储存,还很容易被打乱,心灵手巧的弇兹氏很快就从她发明的绳索中找到了答案。她用一个一个的绳结来统计生活物资,在每一条绳子上都编好与物品相应的标识,把部落里捕猎采摘的所得都分类统计,然后按照部落约定的原则对物资进行分配,这样就可以减少部落里强弱分化带来的矛盾,达到一种最原始的公平。弇兹氏的这个想法,立刻就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大家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达成了一条又一条的部落生活的约定。当时的人们都很善良朴实,大家都很自觉地遵守着部落里的约定,没有欺骗和心机,所以结绳记事营造出了最和谐的社会氛围。从此阿Q算是省心多了,他手里的绳结记录的都是部落里的共同约定,但因为没有人会去违背这些规定,所以他这个首领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结绳记事这个伟大的记录符号,催生了最原始的共产主义社会,为文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3-30 08:34:29 +0800 CST  
云南少数民族结绳刻木记事图录



拉祜族实物记账木刻:拉祜族在刻木之上缠绕相应的鸡毛、猪毛、牛毛、包谷、谷穗等物,以被记录对象的部分实物作为记事原材料,是以记录者认为适宜的实物材料记录特定的活动及其数量。






哈尼族买卖田地付款木刻:红河六区三村办事处的哈尼族典当田地时,有买卖双方刻此木刻,各执一半为根据。正面的o代表一百元,+代表五十元,每一横刻代表十元,每一个洞代表一元。旁边的三个小洞代表三个中间人。



傈僳族养育结绳记事:其上表示的是代养侄儿时使用的粮食衣物等的供给数目。




结婚结绳记事:记录一个傈僳族人家在为儿子娶新媳妇时所需的礼金数目。打结的大小与多少,代表所需记录的不同物品的种类与数量。



买卖田地结绳记事:哈尼族买卖田地时,用麻线或棕绳打上疙瘩,每一个结代表银一两或半开一元,数目多少就打多少结子。双方用同样长的绳子打同样多的结,当同中证人各人分存。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3-31 10:54:43 +0800 CST  
第二回 集众智仓颉造字 降谷雨鬼怪悲涕
诗云:
野寺荒台晚,
寒天古木悲。
空阶有鸟迹,
犹似造书时。
唐代诗人岑参的这首《三会寺仓圣造书台》诗,引出了中国的第一位造字达人仓颉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传说中他有四只眼睛,生下来就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人有四只眼睛在现代的医学上称为双瞳孔,又称为重瞳,这种情况属于瞳孔发生了粘连畸变,从O形变成∞形,它实际上是一种“返祖现象”,即是眼睛有向低等昆虫的复眼回归的趋势。在中国的古代,这种重瞳的人都被视为是圣人的象征,历史上著名的重瞳者有虞舜、项羽、李煜。
所以侯冈颉也因此被人视为神童,他四只电眼目露金光。侯冈颉的家族也大有来头,祖先是从炎帝神农氏部落联盟分离出来的史皇氏大酋长侯冈颉,曾在汉代阳武县东南的开封夷门一带建都称帝。直到公元前4528年,侯冈颉五世帝执政时期才被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击败,只好除去帝号,率侯冈氏族诚服地归顺了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公元前4514年,姬邦卉去世,其29岁的儿子姬芒在开封接替轩辕氏大酋长之位,不久便称帝建立黄帝轩辕氏政权。所以侯冈颉长大后就做了黄帝的大臣,侯冈颉跟随黄帝南征北战,靠着自己的满腹才华,很快就当上了黄帝的左史官,和右史官沮涌一起给黄帝干活,史官的职责就是记录部落里的大事情,没笔没纸不打紧,关键的是没字。记录的方法还是以“结绳记事”为主,侯冈颉和沮涌每天忙着给绳子打结,起的比鸡早,吃的比猪差,干的比驴多。即便如此,工作的失误还是免不了。
有一次,黄帝的军队和蚩尤的军队交战,双方打得难分难解,胜负未分。黄帝准备改变战术,叫侯冈颉把作战图找出来,侯冈颉在装地图的车里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黄帝又气又急,只好下令收兵回营。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01 10:13:10 +0800 CST  
黄帝对侯冈颉说:“你是我身边最聪明的一位大臣,怎能在打仗的生死关头把作战地图丢失?这是多么大的过错啊!”侯冈颉回答说:“黄帝,我们的记录都是用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的方法来处理的,部落里的绳结实在是太多了,难免会出现错误。”黄帝问:“那该怎么办?”侯冈颉说:“要是有一种符号,让大家一看就明白了,我们就不需要这么多的绳结了。”黄帝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便说:“你的这个想法很好,既然这个主意是你想出来的,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了。”侯冈颉原本也就是这么一说,谁知道这个差事居然落到了自己的头上。他整天苦思冥想,半年过去了,眼看已到冬天,仓颉还没有想出造字的办法来,黄帝大人对他的工作效率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侯冈颉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生存还是毁灭是个很现实的问题?看着黄帝身上的轩辕剑,侯冈颉的心在颤抖,办法到底有没有?
在抒发完了心里无数个问号后,侯冈颉终于找到了办法,那就是把各种民间好的记录方式加以整理,汇集全天下人的智慧为己所用,在最短的时间里,汇编出一套最实用的记录方式。说干就干,原来估计很难的事情,一但决定去做了,他才发现办法永远比困难多,因为哪些紧要的关节在他往日的勤奋里早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有一次,他看到了动物的蹄印形状不一样。于是他想,把太阳印画出来就叫日,把月亮印画出来就叫月。世界上任何东西,只要把它的象形画出来不就成了字吗!从这以后,仓颉每日仰观日月星辰,俯察鸟兽山川,创造象形文字。不久,人、手、日、月、星、牛、羊、马、鸡、犬这些字都造出来了。可是象形文字越造越多,往哪里写呢?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02 08:13:13 +0800 CST  
可是象形文字越造越多,往哪里写呢?写在石头上拿不动,写在木板上太笨重,写在兽皮上也不合适,这又把侯冈颉难住了。一天,有个人在河边捉住一只大龟,前来请侯冈颉给它造字。侯冈颉把龟细看了一遍,发现龟背上有排列整齐的方格子,便照龟的象形,造了个“龟”字。然后又把字刻在龟背上的方格子里,龟由于背上刻字感到疼痛,乘人不防时,爬进河里去了。三年以后,这只背上刻字的龟,在另一个地方又被人捉住。人们告诉仓颉,刻在龟背字的字不但没有被水冲掉,而且还长大了,字迹也更明显。于是侯冈颉就把龟壳都取下来,把自己造出的所有象形字都刻在龟壳的方格子里。从此我们中华民族就有了最早的象形文字和甲骨文,大道至简的法则被侯冈颉运用到了极致,一个困扰了人们上万年的难题就此解决了。
历史选择了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来完成这样一件事是偶然的,但他呕心沥血和皓首穷经的执着却告诉了我们历史要成就他的必然。所谓:“人做事,天在看”,所以天哭了,天的眼泪化成了一阵谷雨,让天下的人都感受到了侯冈颉的恩德,这便是人间谷雨节的由来。地上的鬼怪也哭了,他们被侯冈颉平凡的壮举感动的不能不落泪。平日里高高在上的黄帝现在把侯冈颉看得比自己还要伟大,便赐他“仓”姓,称他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的帝师。但侯冈颉却谦虚地认为,自己就是一介草民,所以在“仓”上加草头为“苍”。这就是“仓颉”和“苍颉”两种写法的来由。我也哭了,为了一个普通人的坚持,为了他创造的五千年泱泱的中华文明,为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的这点底气,挥泪洒酒。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03 09:38:54 +0800 CST  
据史料载,仓颉造书两卷,隋乱时失于兵火,现存只有二十八字。 这二十八字的翻译有以下三种说法:第一种是在北宋《大观帖》翻刻时将《仓颉书》28字译为“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意思是记载了黄帝时的一段历史,由五行八卦说分析,东为甲乙木,中央戊己土,据《史记?五帝本记》载,炎帝有圣德,以火德王,黄帝有土德之瑞,土为黄色,所以称为黄帝,居于涿鹿,位于中央位置,所以“戊己”代表黄帝,“甲乙”代表炎帝。“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记述炎黄二帝同为部落首领,他们的所做所为均是天下各个小部落的楷模。“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记述了黄帝征服炎帝和平定蚩尤之乱,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黄帝又成为天下部落首领。第二种是学者刘志一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它是用古彝族文字书写的一篇祭祀经文,直译为:“一妖来始,界转鸦杈,祭神青脑,祸小马念,师五除扫,幡斋解果,过鼠还魂。”它的大意为:“一群妖魔刚来到,树上乌鸦满天飞;割青宰羊祭山神,念经消灾骑马归;五位经师施法术,做斋完毕魂幡回,消灭鼠精魂归位。”从译文看《仓颉书》实际上是对一次祭祀活动的记录。对于刘志一老师的这份译文,很多人持认可态度,认为黄帝出于西羌,彝族亦出于西羌,古彝文发祥于西北地区,故这份《仓颉书》使用古彝文,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时其内容与《淮南子?本经训》所载:“昔者仓颉作书而(曰)天雨粟、夜鬼哭”的意思基本一致。第三种是著名夏代文字研究学者马贺山先生对仓颉书所作的释文:“化己,庇,乃尼山艾友所。草米并刈,乞少子左互。 学耒,弢雨水,儿纠叔兵朱。意思是身体变化,需要庇护。于是尼山是养老送终的好地方。杂草庄稼一并割下,求少子帮助。学使农具,取水灌地。小儿缠着叔叔玩弄兵器上的红飘带,这就是《仓颉书》的第三种说法。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04 14:29:44 +0800 CST  
现在仓颉的这二十八字迹保存在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的阳虚山上,阳虚山在洛南县城西北24公里处,与元扈山隔洛河相对,传说为仓颉造字处。《雍胜略》记里说“仓颉,造书于此”。《策海?大书》中也记载有:“仓颉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仓帝受之,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河图玉版》说:“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援之”。《外记》云:“颉有圣德,生而能书。及长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之水,灵龟负图出于水中,仓帝受之,遂究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园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之灵,指掌而创文字,造为六书。书成龙藏鬼哭,以有文字恐人书之故也。天为雨粟雨金,以其浅天地之秘也”,这些都说明了阳虚山是仓颉造字的地方。
在当地还有一块《仓圣鸟迹书碑》是由清乾隆时期白水知县梁善长于乾隆十九年十月(公元1754年)摹制而立的,黑色的石头上刻着28个古怪的符号。据传就是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传说抚摸此碑,人可变的聪明。后来洛南人为了铭记仓圣造字的伟大盛举,清代道光元年(1821),洛南知县王森文遍访洛邑民间,终征得拓印真本,摹记勒石,树碑于保安阳虚山下许家庙村。其碑高1.6米,宽0.65米,正面题额为“龟凤呈瑞”,下大书为“仓颉授书处”,背面题额为“阳虚鸟迹”,下书仓颉所造二十八字。到了清光绪四年(1878)县令讷敏、光绪五年(1879)县令伊允桢先后于县城东街建仓圣祠一座,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同时将“仓颉授书处”原碑自许家庙村移至祠内,并加盖碑楼,筑砌碑座,供奉于祠左侧。它正是仓颉造字于洛南的信证实物,今此碑已移存县博物馆内,可惜的是已断为两块,且个别字迹剥蚀严重,模糊不清。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05 09:21:28 +0800 CST  




仓颉授书处




仓圣鸟迹书碑
建于汉代的陕西省白水县东北30公里处的一座仓颉庙内,即有一块由清乾隆时期白水知县梁善长于乾隆十九年十月(公元1754年)摹制而立的《仓圣鸟迹书碑》,黑色的石头上刻着28个古怪的符号。据传就是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传说抚摸此碑,人可变的聪明。



仓颉授书处原碑
清光绪四年(1878)县令讷敏、光绪五年(1879)县令伊允桢先后于县城东街建仓圣祠一座,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同时将“仓颉授书处”原碑自许家庙村移至祠内,并加盖碑楼,筑砌碑座,供奉于祠左侧。它正是仓颉造字于洛南的信证实物,今此碑已移存县博物馆内,惜已断为两块,且个别字迹剥蚀严重,模糊不清。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06 10:23:04 +0800 CST  
第三回 方块外古今新设 点墨中笔画趣谈
诀云: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
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
左一扭,右一扭。
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
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
推着车车进咸阳。
一段字诀说的是发生在陕西省咸阳市的一个故事,传说中曾经有个穷酸秀才来到咸阳,路过一家面馆时,听见里面“biang-biang”之声不绝,抬头一看,一碗碗皮带宽的面条,油光锃亮香气扑鼻,他二话没说要了一碗,甩开招风的膀子吃得猫狗伤心,鸡犬落泪,片刻间一碗面条倒入肚里。秀才结账时,才发现囊中空空忘了带钱,店小二自不答应,抬手要打。秀才急中生智看着面馆少块招牌,立马说愿意给面馆写块招牌抵消了吃面的面钱,老板故意为难说:“我这面馆就叫“biang-biang”面馆,请先生写来。”“biang-biang(碧昂)”是咸阳土音,世上哪有此字。秀才百感交集,想起自己满腹珠玑,有笔难投,到而今世态炎凉,斯文丧尽。一气之下黯然挥毫,就着一腔热血铸出了一个斗大的“ ” 字,这就是陕西“biang -biang(碧昂)”面馆的由来。这个字的写法是一个宝盖头,下面一个八字,八字下面是两个幺字中间夹着一个言字,再下面是两个長字中间夹着个馬,然后在宝盖头的左下方是个月字旁,在宝盖头的右下方是个刂旁,最后一个辶底把它们都带上了,您说这字是不是够复杂的。在中国历史上造字的故事不胜枚举,但真正的草根造字,就是“biang”字来得最有气魄,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一位。下面我要说的是历史上的一些名人造字的故事,由于篇幅有限,不到之处还望读者原谅则个。
秦始皇造“罪”字, 秦始皇以前没有“罪”字,那时的“罪”字是个“辠”字, “辠”字上面的“自”是象形字,本义是鼻子。下面的“辛”也是象形字,本义是刀。那“辠”字意为刀割鼻子,引申为“惩罚”“行刑”“罪恶”等义。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发现“始皇”之“皇”上面的“白”字与“辠恶”之“辠”字上面的“自”字字形相似,为了避讳,因而秦始皇改 “辠”字为今“罪”字。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07 14:49:33 +0800 CST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08 09:34:01 +0800 CST  
秦始皇造“秦”字,传说,秦始皇的“秦”字原来是写作“琹”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自以为力灭六国,功盖穹庐。“琹”字头上有两个王,一山难容二虎,实在看不下去。于是,他决定重立国号,大臣们拍马屁说:“开天辟地以来,大王的功劳大过《春秋》上所有的记载”, 秦始皇很高兴,就取了“春秋”二字各一半,合为一个“秦”字,以代“琹”字,从此,便立国号为秦。说实话我倒是觉得“琹”很好,另一个王代表了天下的百姓,所谓:“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秦”字里“春秋”的好事都被你给占了,剩下的夏天酷暑和冬天严寒让老百姓如何承受,所以秦朝的灭亡,从“秦”字就可见一斑。
武则天造字,传说武则天一共造了19个字,最出名的是曌,她认为自己是天上的日月,日月弯弯照九州,便将“照”字改为“曌”字。其它18个字,依次是:“臣、君、月、年、日、星、载、圣、人、初、授、证、天、地、正、国等。”比如“人”字,武则天改为“一”下面加个“生” 字,人就是“一生”;“地”字,武则天认为不够大气,便改为“埊”字。“国”字改的最复杂,先改为“口”中“武” 字,有人说“武在口中犹如‘囚武’,不好”,于是又改为“口”中“八方”。
中国历史上这样有名的一位文字爱好者,死后居然给自己立了块无字碑,其中真相波谲云诡。
隋文帝造“隋”字,隋文帝杨坚原为随国公,他嫌“随”字的“辶”有逃跑、不稳定之意,于是去掉“辶”,而造“隋”字作为国号。吴国皇帝孙休造字,孙休是孙权的第六个儿子,被封为琅琊王,孙休即位后突发奇想,给四个儿子弄些古怪的名字。太子名为(WAN一声),写法是:上面雨字头,下面一个单,太子的字为(QI四声),写法是:上面草字头,下面一个大口,里面是上八下口。二子名为(GONG一声),写法是:上面一点一横,下面左面是一个先,右面是反文,字嘛,太怪了,不知念什么,写法是上西下升。三子名为(MANG三声),写法是把鼓字的右边换成巨,昷写法是上扁日下皿。可能大家觉得他造的字怪脑袋有问题,所以就迎立他的侄子孙皓做皇帝,他的儿子们的名讳也不用避了。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08 09:36:24 +0800 CST  
南汉皇帝刘龑造字,刘龑是五代十国时南汉的开国皇帝,本名刘陟、刘岩、刘龚。刘陟登帝位后九年,梦见“白龙见南宫”,赶紧拿出《周易》算了一卦,取《周易》中“飞龙在天”之意,创造发明了一个“上龙下天”的“龑”(读‘演’)字作为自己的名字。
朱元璋改“元”字,“原来”一词古代写作“元来”,朱元璋觉得看 “元来”一词有元朝卷土重来之意,心里不痛快。后来,有位大臣建议把“元来”写作“原来”,朱元璋就顺从臣议准奏了。
乾隆造“櫺”字,孔庙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当年乾隆题字的时候,认为棂星门的棂字笔画太多,同星门二字写在一起,笔划粗细很难统一,就自作主张把大写的棂字右下方的巫字省掉了。于是“欞”就变成“櫺”了。又有人说,因为孔子不信鬼神,所以就把巫字去掉,成为了乾隆自创的一个汉字。
嘉靖造“宬”字,据说,皇史宬原意命名为皇史藏,嘉靖皇帝亲自题写匾额时一不小心误写成了“皇史宬”。陪仕大臣善于迎合上意,且很会说话:“惟天子考文,御书即为纶,请勿更。”于是,“宬” (chéng)只好将错就错,后来却再也没被人用过。
王安石造“囍”字:相传北宋丞相王安石年轻时赴京赶考,路经一地,见有户人家门上挂了一幅招亲的对联,上书:“玉帝行兵,风枪雨箭,雷旗闪鼓,天作证。”王安石口中赞到:“好对啊好对!”,原意是说这个对联出得好,不曾想被旁边守联的听到了,以为王安石说这个上联好对,所以对王安石说:“先生稍等,我去禀告我家老爷。”王安石一看被人误会了,情急之下又想不出下联,只好脚底抹油开溜了。后来王安石在考场上一篇景秀文章深得主考官赞叹,主考官亲自面试王安石想看看他到底是真货还是水货?所以出了个上联:“龙王设宴,月烛星灯,山食海酒,地为媒。”王安石猛地想起赶考途中的联句,应对脱口而出:“玉帝行兵,风枪雨箭,雷旗闪鼓,天作证。”考官不知底细,对王安石惊若天人,不敢再扰。考试结束,王安石
在返乡路上,用主考官出的对联对上了哪户人家的上联,顺手把人家的闺女捎带跑了,后来正在拜天地之时,差人来报新郎官金榜高中,这就是“巧对联成红双喜,天媒地证结丝罗;金榜题名洞房夜,小登科遇大登科。”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09 16:40:54 +0800 CST  
汉字中数字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萬”的由来,这个由来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出自明朝初年的“郭桓贪污案”,说的是郭桓利用空白账册大做假账,通过篡改数字大肆侵吞钱粮,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怒,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几万人斩首示众,并把汉字中的数字改为了难以涂改的大写,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等,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金额数字大写的首创。第二种说法是据明末清初考据家顾炎武考证,武则天时期所立的石碑,上面多有大写数字。而且诗文中也常见大写数字,如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长庆集》中《论行营状请勒魏博等四道兵马却守本界事》有这样的记述:“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漆(柒)捌万贯。”由此得知,武则天的“自制字”——汉语大写数字,比朱元璋早了近700年。第三种说法是在1959-1975年,新疆吐鲁番出土文物使用大写数字的例证颇多,如阿斯塔那35号墓所出《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西州高昌县里正史玄政纳当年官贷小子抄》载:“崇化乡里正史玄政纳麟德元年官贷小子(“官贷小子”,是官贷小麦利息的省称)贰斗,其年十二月叁拾日。”这些带有零星大写数字的记录都在武则天之前,说明在公元4世纪前后(约东晋末年),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在券契中使用大写数字,距今已有1600多年。
鲁迅造“猹”字:鲁迅写《故乡》一文,多次用到一个“猹”字:“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这个“猹”是啥玩意呢?后来章衣萍问过鲁迅,鲁迅说大约是“獾”一类动物。
刘半农造“她”字:“她”字是刘半农所造。刘半农在1917年翻译英国戏剧《琴魂》时,试用自己新造“她”,随后,为了表示第三人称中性,又使用“它”字。1920年9月,刘半农还写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著名情诗,第一次将“她”字入诗。
楼主 玉案一家人  发布于 2015-04-10 10:53:22 +0800 CST  

楼主:玉案一家人

字数:4444289

发表时间:2015-03-26 19:1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0 18:28:55 +0800 CST

评论数:305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