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琴:就从《心经》弹开去


二十三、中国人的圣母

正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世音是中国人的圣母。严父慈母不仅是家庭的最合理搭配,也是宗教上的最合理搭配。严父使人心有所畏,慈母让人心有所依。中国人乃至中国的宗教从不缺乏严父的形象,但缺少慈母。女娲虽是第一合适的人选,但不知为何女娲的崇拜并未太深入人心。倒是有人认为女娲是被作为生殖崇拜的对象的。王母娘娘的形象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长,离慈母相去甚远。除此以外中国本土的女仙要么级别太低,要么资格不够,再难有作为圣母的候选人。

相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无意中成了作为圣母的不二人选。可是观世音菩萨是男身诶,不要紧,菩萨不是能化身么?化成女身就好嘛。什么白度母、绿度母不都是观音的化身么?什么千手千眼不也是化身么?所以唐朝以后女身的观音像越来越多,到现在反倒找不到男身的观音像了。而观音是女身的观念也越来越根深蒂固。不信,你找个信佛的老太太告诉他观音是男的,她不跟你急才怪。还有你去买玉拿不准买观音好还是佛像好,老板多半会告诉你男戴观音女戴佛。

你如果问就算发现一尊古代的男身观音菩萨塑像,你怎么证明他就是现在化身为女身的观音的本尊呢?总不可能从相貌上去分辨?当然不可能从相貌上去分辨。因为同西方艺术迥然有别的是中国的艺术特别是绘画,重视的是意境而非写实。你看山水画,那些危崖峭壁,很多已经超越了物理的经验,根本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的。然而我们的艺术家们乐此不疲,对他们来说写实不是重要的,用意境表达他们心中所想才是关键。

人物画也是如此,宋代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寥寥数笔,初具五官,是作者画的自己心目中的李白。不妨再到网上搜搜,李白像或胖的或瘦的或者三绺长须或者一把短髯不计其数,面貌各不相同,但都是李白,都是作者心中的李白。所以中国的塑像艺术也是如此,你无法从面貌去辨别身份。况且工匠技艺有高低,各个庙宇的塑像也不可能一样,但有一点我们往往能准确的分辨所塑之像是谁。因为我们可以从塑像的衣饰、头饰、手印、所持物等特征判别。比如头上点缀青螺髻的是佛,头上有发,身配璎珞的是菩萨,怒目的是金刚,秃头的多半是罗汉。而菩萨里面一手持书一手持剑的是文殊菩萨,持净瓶插柳枝的是观音,千手千眼的是千手观音等等等等。

反观西方的油画和雕塑,则对于人物形态和面部的细节处理非常的仔细。这是不同的文化使然,以至于西方人才接触中国画时对国画是很不屑的,现在情形当然不一样了。

未完待续……
楼主 老王lxjz  发布于 2015-11-26 19:20:27 +0800 CST  

二十四、真理往往很简单

正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我要说的是读完正文这四句,本经所要说的所有道理都已经阐释清楚了。观自在菩萨是本经的主角,他一出场法相庄严境界高远,行无为之事,处不言之教,他在你前面一站,你要能感受到他的气度,理解到他的那种境界,你就已经足以悟道了。至于后面还会出现一个人物舍利子,那只是配角,后面那两百多字,都是累赘。

观自在菩萨,修行到了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时。照见了一个事实——五蕴皆空,因此一切的苦厄都解脱了。就是这么简单,这一段树立了一个榜样:观自在菩萨;告诉了你修行的方法: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告诉了你这个世界的真相:五蕴皆空;告诉了你解脱之后的境界;度一切苦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也有人理解为有一种般若波罗蜜多叫深般若波罗蜜多,观自在菩萨修的就是这种深般若波罗蜜多,不过也不影响对经文的理解。

所有的真理都是极简单的,太复杂的往往都只是表象。然而极简单的往往也是极难的,就像佛给世人说的解脱法,最简单有效,也最难办到。一句“放下”万事可了,但真要放下又何其难也。

我曾经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好到我们居然没见过面,但已足以托付终生的那种。只有在她面前才能放下所有的防备,放开怀抱,没心没肺。她说她的梦想是在西风古道开一家客栈,而我则前所未有的期望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也许会住进她的客栈,但未必能认出她来。直到有一天,她写了一篇文章《遇见,飘摇》,不久又送了我两首她自己唱的歌,一首《晴雯歌》: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一首《勇气》:终于做了这个决定,别人怎么说我不理,只要你也一样的肯定……。

我虽然很快就看懂了她的暗语,但是却不能如她那样肯定。因为不管理想中有多么的决绝,但现实里总有很多割舍不掉,难以放下的东西,即使那时我还单身。所以这一段往事就只能让它如烟火一般了,所以我也作了一首七言律诗,同样取名为《遇见,飘摇》:行过飘摇第几村,每因旧迹认前痕。翩翩尽是萧寥影,落落无非寂寞魂。只说娉婷遥可拾,争知婀娜遽难温。一场花火繁华后,前度刘郎独倚门。

多年过去了,她西风古道的客栈已经快成为现实,可我早就失去了说走就走的勇气。可是我并没有后悔,如果重新选择我还是会放弃,以前那些放不下的我还是放不下,现在又新添了更多放不下的东西,那就更加放不下。所以就算事隔多年我一样会做胆小鬼,因此我又写了一篇七言律诗,取名《两支歌》:事隔多年记得么?佳人遗我两支歌。初明勇气情何限,次比晴雯泪几多。总似有缘还幻翳,以为逢阮又如何?明年春讯好时节,花到荼蘼收一箩。

不光是我世人总有放不下的,妙玉已经遁入空门,不也照样“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吗?有一天我在网上偶然收到一个漂流瓶,那是一个放不下的女孩子写的心情瓶,她说:“有好多事真的是难以忘记的,只是深藏在内心罢了,这些天见的面多了,波澜不惊的湖面也是多少有点起伏吧。我是否还喜欢他?应该没有了吧,只是毕竟曾经我们那么亲密,虽如今已各奔东西,却期待他对我依旧与他人多少有点不一样。”我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她,只是把它保存了下来,然后贴到这里,不管她知不知道,至少有一个人听到了她的心声。形形色色的人都因为有所执着而放不下,无论富贵与贫穷,高尚或者卑劣,就连和尚也有放不下的,不还想着解脱么?所以解脱容易,放下真难,真能放下也就是佛的境界了。

《论语》孔子说《诗》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思无邪,或者也是他编撰《诗经》的本意,就是这么简单,未必有什么微言大义。思无邪是说他们的那些诗歌可能未必能入道学家的法眼,但都是发自作者肺腑的声音,是真性情的表现。王国维评词不也看中的是真性情么?后人越解释越歪,《关雎》、《蒹葭》都能说成是后妃之德。2015年初武则天播出不久就变成了武大头,网友引用鲁迅的话“见到白胳膊就想到大腿,就想到……”来评价广电总局,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才是真正的思无邪,《关雎》如此,《蒹葭》也如此。
楼主 老王lxjz  发布于 2015-11-28 16:19:05 +0800 CST  


欧拉公式以极简洁的形式就将数学中重要的五个常量联系起来了。


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也非常简洁的揭示了质量和能量的奥秘。

数学通常从极简单的几个公理或者定义就能建成整个理论大厦。

世界上的所有真理都是于极简单中蕴藏着不凡。

楼主 老王lxjz  发布于 2015-11-28 19:11:12 +0800 CST  


《天龙八部》的主角配角大多结局不太妙,因为整部《天龙》放不下的人太多太多。放不下温存,放不下权位,放不下武功,放不下贪嗔痴,放不下怨憎会……。


新新人类又多了一件放不下——放不下手机^-^
楼主 老王lxjz  发布于 2015-11-28 19:33:06 +0800 CST  




楼主 老王lxjz  发布于 2015-11-28 20:44:27 +0800 CST  

二十五、世界的真相?

所有佛经都有一定的模式,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求解脱。怎么样才能求得解脱?要求得解脱必须要先了解你被什么束缚住了?为什么被束缚了。因为被世界的假象迷惑了,要破除迷惑就必须得看清这个世界的真相。所以佛经写作的模式不外乎以下几种:告诉你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真相;要怎么做才能看清世界的真相;是什么导致了你的迷妄;要怎么做才能破除迷妄;什么是解脱;解脱后是怎样的境界。大凡如此,或者兼而有之。《心经》的解脱之道,虽然是要人看清世界的真相,但归根结底还是要人放下。你只有看到世界的虚幻不实,才能生起放下之心,只有不管能不能放下的统统都放下了,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而真相就是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五蕴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蕴也叫五阴,所以色受想行识也称为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五蕴按照大和尚的解释很难理解,比如什么有形质碍之法名色,领纳所缘名受,能取所领之缘相名想,迁流造作名行,了别所缘之境名识。对初学者来说简直不知所云。到底什么是五蕴呢?我是干化工的,我就以化工行业的例子来打个比方,方便理解什么是五蕴。

色蕴:化工行业为了实现生产的可控,必须清楚管道、容器内流动的物料的状态,这些状态包括:流量、温度、压力、液位等等。这些状态都是物料所具有的,而物料就相当于五蕴中的色蕴。所谓有形质碍之法名色,即是指所有有形的、无形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能听到的不能听到的、能感知到的不能感知到的所有的一切的物质与非物质。法在佛经中的意义很多,除了作方法、规则讲以外,有时就如“有形质碍之法名色”一样可能也作物质讲。简言之色蕴即包含了世间客观存在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包括时间空间。

受蕴:要检测物料的某一状态,比如说温度,必须有温度计。常用的温度计有热电偶、热电阻等。以热电阻为例,它的电阻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如果加在热电阻两端的电压是恒定的,那么在不同的温度下,热电阻会有不同的电阻值。根据欧姆定律I=U/R可知,不同温度下的电流也不同。通过检测电流的大小,就可以知道温度是多少。这个检测的过程,亦即温度计将温度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传到控制系统的过程,就是属于领受的范围,相当于受蕴。所谓领纳所缘名受,因此受蕴包含了一切我们和外界接触感知的过程。

想蕴:检测到的电流信号,只是一个普通的电流信号而已,在送到DCS(集散控制系统)进行识别处理以前没有任何意义。送到DCS(集散控制系统)以后,系统根据预先编制好的程序对信号进行处理、比较,进而才能知道现场的温度是多少,和要求的温度有多大差别,应该怎么调节才能使现场的温度和要求的温度相同。这一系列识别比较处理运算的过程就相当于想蕴。所谓能取所领之缘相名想,即能对所接受的建立起一定的概念就属于想范围。因此想蕴包含了我们对一切外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

行蕴:DCS(集散控制系统)运算出的结果必须传送到现场的调节器才能实现对温度的调控。这个信号外传调控的过程,就相当于行蕴。所谓迁流造作名行,所以行蕴包含了一切我们对外界变化的反应。例如喜怒哀乐等都属于行蕴的范围。

识蕴:除了温度以外,物料的状态还有压力、流量等,但是检测的过程都是将这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把这些不同的信号识别、分开的过程就相当于识蕴。你听到声音,不会被认为是看到声音;你嗅到味道,也不会被认为是摸到味道。所谓了别所缘之境名识,因此识蕴包含了我们对外界信息识别、区分的过程。五蕴里面识蕴最难以区分,也最难以破除。如:我识、阿赖耶识。

未完待续……
楼主 老王lxjz  发布于 2015-11-30 19:25:18 +0800 CST  
吃饭吃饭,吃完饭画一张五蕴关系图。………………
楼主 老王lxjz  发布于 2015-11-30 19:30:43 +0800 CST  
五蕴的关系图
五蕴和化工控制的对应关系图


楼主 老王lxjz  发布于 2015-11-30 21:28:00 +0800 CST  
@老王lxjz 2015-11-28 16:19:05
二十四、真理往往很简单
正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我要说的是读完正文这四句,本经所要说的所有道理都已经阐释清楚了。观自在菩萨是本经的主角,他一出场法相庄严境界高远,行无为之事,处不言之教,他在你前面一站,你要能感受到他的气度,理解到他的那种境界,你就已经足以悟道了。至于后面还会出现一个人物舍利子,那只是配角,后面那两百多字,都是累赘。
观......
-----------------------------
@秋天的小鸽子 2015-12-01 20:20:45
武大头…………,小心找你喝茶……^_^
-----------------------------
说的是呢@@
楼主 老王lxjz  发布于 2015-12-01 20:48:39 +0800 CST  
@赤秋羽 2015-12-02 00:50:44
好文,马克。
-----------------------------
欢迎新朋友,握个手。
楼主 老王lxjz  发布于 2015-12-02 16:35:52 +0800 CST  

二十六、为什么五蕴皆空?

正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从上一章对于五蕴的论述可以看出,五蕴除了色蕴以外其余四蕴都和精神现象有关。虽然如此,但这些现象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为什么佛经却说五蕴皆空呢?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弱弱的问下,空是什么?是指空空如也的空间?还是指头脑里空空洞洞不存一念?如果你真这样想那就错到爪哇国去了。事实上很多大和尚甚至修行多年的人都是这样理解“空”的。

并非空无一物,不存一念就是空,历代大德祖师为了破除世人对空的误解,还说:空亦是空。你认为证到了一个空的境界,那就还没真正证到空,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空空如也、空无一物也是一相,谓之空相。

对于空的误解可能源自于最初翻译佛经时用“空”这个词汇。佛经翻译之初用了大量的本土词汇去翻译梵文的专有名词,“空”即是其一。但空只是和梵文要表达的意思相近,一方面空不能完全概括梵文的意思,另一方面空还有别的意思不在梵文要表达的意思之内。所以难免互相影响,而“空”作空空如也,空无一物讲又太普遍了,因此会造成理解的偏差。比如如果用英文的“gas”去翻译中文语境的“气”,一方面“gas”不能涵盖所有的“气”,另一方面“gas”在英文里还可以做动词用,当“放出气体”甚至“空谈”等意思用。

要说清楚什么是空,我想先从佛教的三法印说起。三法印是佛教思想的基本纲领,是验证真假佛法的根本标准,若与三法印相符即使不是佛亲口说的也是佛法,若不相符就算是佛亲口说的也是不了义。三法印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如果在三法印的基础上加上:有漏皆苦。即成为四法印。三法印中“诸行无常”最为根本,可以说是佛教思想体系的根基。至于“诸法无我”算是“诸行无常”的一个推论,先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留到后面再详细说。

何谓诸行无常,还是照搬百度的解释吧: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意指世间一切事物,皆在刹那间迁流变异,无一常住不变。有为诸法概皆无常,众生执以为实,认假作真,而起诸妄想,或求长生不老,或徒务粉饰色身,不识‘亘古不变’,仍不免‘刹那生变’,无常者,乃是世间之自然法则,此方是‘真常’。了悟变化无常乃是生命的特征,于一切境,随遇而安,在悲智双运中,得见生命之究竟义。想得到幸福,就要从真理下手。真理要从心下手,心要从悟下手。悟就要从观照无常下手。能观照就有大慈悲心,因为能观照无常,就没有得失的观念。一旦失去什么,就不会感到痛苦,因为你知道——这就是无常。

不知看懂没。用现代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运动,绝对的运动,万事万物均处于绝对的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变化快慢的区别。但物理上说没有绝对运动的概念,所有运动都是相对的,说某物绝对运动是无意义的,又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运动必须有参照,若无参照你无法证明动或未动,所以只能说某物相对于某物运动。经常说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是以地球为参照物说的;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是以太阳为参照物说的。然而哲学上的绝对运动,意义稍有不同,它指的是某一事物不论如何,总能够找到相对于它运动的参照物,所以运动是绝对的。

《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常也是作为恒常讲,所以诸行无常就是指的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事物或者现象。既然运动是绝对的,那么世间的所有事物和现象之所以存在都是暂时的,因为因缘际会而存在,缘尽而灭。因此便有一个重要推论:一切法皆因缘而生,无一定的自性。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空。所以瑜伽八十三卷说:“所言空者,无常,无恒,无不变易真实法故。”由于运动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不可能保持一个所谓的常态,即所谓的无常。

由于导致运动变化的因缘很多,我们无法一一洞悉,也就无法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以至于大多数时候我们一说到无常,总有一种浓烈到化不开的宿命感,但此时所谓的无常其语义已经比无常本身所代表的窄多了。五蕴也是世间的现象,也处于绝对的运动变化中,不可能恒常不变,所以说五蕴皆空。物质会产生,会消灭,会转化,会变异,精神世界更是转瞬变化,佛说我们一弹指之间就有三十二亿百千个的念头生灭。你觉得你已经修为到所有念头都空了,那你觉得这个念头本身就是一个生灭的念头。

未完待续……
楼主 老王lxjz  发布于 2015-12-02 18:24:55 +0800 CST  


楼主 老王lxjz  发布于 2015-12-02 20:10:28 +0800 CST  


楼主 老王lxjz  发布于 2015-12-02 20:24:24 +0800 CST  


不小心看到这张照片,原来这两货也能萌萌哒。
楼主 老王lxjz  发布于 2015-12-02 21:13:13 +0800 CST  

二十七、有不变的存在吗?

正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细的人可能已经发现一个悖论。如果没发现,那我问你一句:有不变的存在吗?

没有?难道“诸行无常”不是一个不变的结论。

有?“诸行无常”是不变的。那么“诸行无常”这四个字就靠不住了。不是说诸行无常吗?怎么还有一个是恒常不变的呢?

这有点像所谓的理发师悖论:在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我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有人问他:“你给不给自己理发?”理发师顿时无言以对。

这是一个矛盾推理: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他就属于招牌上的那一类人。有言在先,他应该给自己理发。 反之,如果这个理发师给他自己理发,根据招牌所言,他只给村中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他不能给自己理发。

那么佛教的基本理论错了吗?也没有。上面的理发师悖论属于集合悖论。之所以产生悖论是因为对集合里的元素定义不清,而导致某些元素无法被归入集合。假设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组成一个集合A,给自己理发的人组成一个集合B。根据定义“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导致理发师既无法归入集合A,也无法归入集合B,从而产生悖论。问题的症结在于对集合内的元素定义不严谨。

那么“诸行无常”存不存在以上现象呢?不存在。很明显“诸行无常”不属于“诸行”,“诸行无常”是对“诸行”行为模式的总结,是独立于“诸行”之外的。比方说某一物的运动遵循牛顿定律,但你不能说牛顿定律本身也遵循牛顿定律。所以“诸行无常”这一法印在逻辑上并无矛盾。然而逻辑上正确的东西,并不一定正确。然则诸行无常是普世的真理吗?

未完待续……
楼主 老王lxjz  发布于 2015-12-04 19:05:33 +0800 CST  

毕竟空相中,其心无所乐,若悦禅智慧,是法性无照。虚诳等无实,亦非停心处。仁者所得法,幸愿示其要。

突然想起《天龙八部》里引用鸠摩罗什的一个偈语,当时玄痛和书呆子苟读较量,书呆子突然说出这个么偈语,玄痛立即大彻大悟,放下戒刀就圆寂了。
楼主 老王lxjz  发布于 2015-12-04 19:31:20 +0800 CST  
有说法是:诸法皆空,因缘不空。
我觉得未必,因果律适用于宏观,未必适用于微观。
欢迎讨论。
楼主 老王lxjz  发布于 2015-12-04 20:19:53 +0800 CST  

二十八、诸行无常是普世的真理吗?

如果你问:“诸行无常是普世的真理吗?怎么证明呢?”我还真没法回答你,只能告诉你它虽然是真理,但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这个纷扰的宇宙是否存在一个绝对的真理,或者说这个世界的运行是否遵循一定的规律。答案是肯定的。且这一点毋庸置疑,古今中外,任何哲学派别,任何宗教,乃至科学都相信这点,只是说法不同而已。因为如果世界是一个有序的有规律的世界,那么以上的结论不用证明;如果毫无规律可循,那么毫无规律本身也就是一条规律。

再回忆下初中学几何的情形,初中几何是从很简单的几条公理开始的。比如: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就是一条公理。老师说公理是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这样说当然没有问题,但还不能说服较真的人。应该再加一句:公理无法被证明,但也无法证伪。更加准确。怎样考验公理是否严谨呢?要看承认该公理而得出的结论。如果结论错误,显然被你选作公理的也是错误的。这就是反证法的原理。比如“上帝是万能的”就是宗教上认为的公理,但它显然是错误的。证明很简单,既然上帝是万能的,那上帝能创造一块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吗?假设上帝是万能的,那么上帝能造出一块他自己都举不起来的石头,否则上帝就不是万能的;但是上帝又举不起这块石头,这与假设矛盾,因此上帝不是万能的;所以原假设不成立,即上帝不是万能的。

要证明上帝不是万能的,还有一个办法。世界上的各种宗教几乎都在劝人行善,上帝也不例外。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推论——上帝喜欢善人。但是,为什么世界上还有恶人存在呢?上帝不能消除他们的邪恶吗?如果是这样,那上帝显然不是万能的。(《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给星期五灌输上帝万能的思想时,就被尚未开化的星期五用这个问题给问倒了,不过星期五说的是恶魔。)如果上帝能,然而世上还有这么多的恶人,说明上帝不愿意消除他们的邪恶。但是我们知道恶人坏事做尽是要下地狱受苦的,那么上帝这样做就是故意为了让他们受苦,要不然别无解释。这样做不异于就像孟子说齐宣王那样是“为阱于国中”,是故意挖陷阱坑害他的子民。那么这样看来上帝非但不仁慈还有点邪恶。

同理,如果上帝真的万能,亚当夏娃也不会有伊甸园被逐之事,他自己也不会发驱逐之怒。然而亚当夏娃之事是《圣经》承认的,说明他既不能造出完美的人,也不能阻止邪恶的蛇,更不能知晓将来会发生的事。愤怒说明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不然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何怒之有?

现在我又要推翻我上面的证明——上帝还是万能的。至少在虔诚的信徒那里是这样,因为“上帝是万能的”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先验的概念。所谓先验其实和公理很像,无需证明也不能证明,只要相信就好;和公理不同的是这种相信在意识上稍稍带点强制性。

虔诚的信徒可以说,上帝既然把世界把人造成现今的样子,就必然有他的道理,作为凡夫我们是无法理解的。所以就算上帝造了一个漏洞百出的世界,那么每一个漏洞都有他存在的必然道理,我们之所以觉得漏洞百出(包括上帝能否造出一块他自己都举不起来的石头这样看起来很明显的漏洞),只是因为我们还不足以了解他老人家创世的智慧。其实这个逻辑也很完美,难以驳倒。所以就算科学已经昌明到如斯地步,宗教在很多人那里还是必不可少的绝对,而且宗教正在利用科学去证明自己,并已经取得相当的成功。

还有个办法就是举出反例。若能举出反例,非但能推翻所谓的公理而且推翻了由它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若举不出反例,那也不能证伪公理。还是以欧氏几何为例。它的公理体系虽然不能证明,但同样不能证伪,而通过这些公理得出的定理和推论以及建立的理论体系经实践证明又是完全正确的,所以我们认为欧氏几何的公理体系(指的是经现代人修正过的公理体系)是正确的。否定欧氏几何的公理体系也不能得出否定欧氏几何的结论,众所周知否定欧氏几何的平行公理共有两种情况,但以它们为基础推导出了非欧几何,适用于弯曲的空间。一者适用于罗氏几何,一者适用于黎曼几何。但无论是罗氏几何还是于黎曼几何都有自洽的,严密的理论体系,不存在任何矛盾。

关于“诸行无常”也是如此,它不但是法印,更是整个佛学思想体系的公理。我不能证明它,你能证伪它吗?

未完待续……
楼主 老王lxjz  发布于 2015-12-05 17:41:23 +0800 CST  
@赤秋羽 2015-12-05 18:50:48
楼主加油
-----------------------------
YEAH!!


楼主 老王lxjz  发布于 2015-12-05 19:23:21 +0800 CST  
罗氏几何又称双曲几何,它适用的空间不再是欧氏几何的平直空间,而是弯曲的空间。


黎曼几何的适用性更广,他可以适用任何曲率的空间。欧氏几何和罗氏几何都只是它的特例。


楼主 老王lxjz  发布于 2015-12-05 20:35:57 +0800 CST  

楼主:老王lxjz

字数:113001

发表时间:2015-11-01 01: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3-03 18:09:29 +0800 CST

评论数:19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