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世族政治与魏晋风流 (连载)

由于缺乏自信,边写边回头看,看看又就发现许多不满之处。

比如,写到李固、杜乔这批官员,表现出与外戚专权对立的态度。我们就犹豫不决,不知将他们归类于何处。其实,他们与随后清流派士大夫阶层反对宦官专制所表现的立场与风格有诸多相似之处。
我们为何不能把李固、杜乔所代表的官员与文人一并列入东汉清流的行列?尽管李固、杜乔没有自我标榜为“清流”。

这样的话,我们整个开头部分标题改成:
一、汉祚衰与东汉清流
更合适。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2-25 09:31:29 +0800 CST  

⑦汉桓帝“尙无为”

新皇帝刘志登基了,他能成为例外吗?他来自京外比较艰苦的县城,十五年来没有陷入宫廷内的腐朽。像他比较接近下层 “苦出身” 的皇室成员,会不会扭转东汉的颓势,成为中兴的皇帝呢?人们原本寄托了一丝希望。

问题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不是桓帝刘志想勤政就行了。那时,他身后坐着一位临朝听政的皇太后梁妠。只要太后不提出还政,你桓帝刘志就永远是个儿皇帝!既然知道自己是儿皇帝,那就只有“尙无为”的份,皇太后以及掌握朝廷大权的梁冀才有操心国是的资格!话说回来,倘若不是梁冀大发淫威,硬把在位的小皇帝弄死,再把根正苗红的清河王刘蒜逼走,这把龙椅真的与他刘志连半毛钱关系也没有!刘志这辈子除了在河间乡下当一辈子土财主,与一群牛鼻道士及信徒鬼混外,别无选择。所以,刘志得到皇位纯属捡皮夹子,是梁家替他抢来的江山。他住金銮殿享福,是梁家的施舍恩惠。眼下他还得依靠梁家的保护才能坐稳龙椅。知足吧,好好地闷声享福,别得陇望蜀、不要贪心不足、更不能忘恩负义!或许一开头,刘志就是这样被教育了。

刘志从河间来,带着乡间的信仰与习惯。他的信仰是黄老之说,是道教。他的习惯就是不想勤政。不勤政与“尚无为”相通,是自身的优点,也是与太后梁妠及国舅梁冀和平相处的最好方式。登基后的前十三年里,刘志也一直是崇尚无为。尚无为就贵在不折腾:国家大事小事他一概不问,任由梁家一手遮天,文武百官分着去忙!自己无为,让别人为; 自己不管,自有人会管 !刘志这皇帝当得逍遥!而逍遥也正是黄老之学的最高境界。
(待续)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2-25 14:54:31 +0800 CST  

⑦汉桓帝“尙无为”(续1)

但,刘志从小在乡间鬼混时,也学到一些其它小手段,比如爱偷东西。他把这习惯带到帝都,带进皇宫。这就使他有了一个特殊的称呼:“小偷皇帝”!这是被偷官员背后给的桂冠!不过这称呼不太公平。刘皇帝不过是顺手牵羊从官员家里拿了一些东西而已,那只是一种习惯或癖好,而不是贪小便宜想霸占别人的东西。刘志把从臣子家里顺手牵拿来的东西,一一编号记账,或许他想过在适当的时候,要搞物归原主的活动。所以时间长了,臣下习惯了,也不愁了。这对国舅梁冀也是如此。有时,梁冀发现自家少了一些东西会很紧张,特别是发现文武百官与自己的文书信件不见了,更是如此。但随后慢慢习惯了:这位妹婿皇上原来不过是在乡下混的时候形成爱偷的癖好,而没有“政治目的”!有时还会还过来,好像根本不拿信件当回事。这偷偷还还的,还真有点特殊趣味。还说不定,那样做反而加深了皇上与臣子的一层感情。

时间一长,梁冀稍微放心了。这位妹夫皇上没有心眼!有时,刘志自己也这麽想。不过,等到某一天,梁冀突然发现与自己拉帮结派的官员名单都被这小偷皇帝一手掌握时,他后悔莫及了。

这皇上不是没有心眼,而是有点警惕和疑心!梁太后有时也注意到妹婿的行止,她相当心细,一次,她惊讶地发现了刘志与小太监张让之间的一桩糗事!于是,她令人抓住这个小太监细细拷问。然后用手掌刀向张让的脖子砍一下以示警告,让他不动声色继续与妹夫鬼混,不过,要及时如实汇报自家妹婿每天做了些什麽!


(待续)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2-26 14:27:39 +0800 CST  
⑦汉桓帝“尙无为”(续2)

不过,这内幕交易最终是被刘志知道了。他终于知道大姨也在监视自己!他一下跌进黑暗中,周边没有人可以相信,包括张让在内的所有太监,更包括枕头边的皇后。因为皇后与梁太后、梁冀都是手足同胞。因害怕,刘志更加小心谨慎,表面对老婆梁女莹更加体贴了,文武百官的人事变动与升迁大事更是装着不看不问,任由梁冀一手操纵。

除了小偷小摸及搞GAY之外,刘志还有卖官鬻爵的小毛病。不过,在拔除梁冀那座大山之前,他是比较谨慎的:往往把大生意归梁家,自己只玩点交易,额度自然不太大。仿佛除在内宫多养美人外,他就是从户部那边多捞点银两,痛痛快快地吃喝玩乐,卖官鬻爵弄来的小钱,也是用来额外地赏赐有些女人或太监的。其余大小事一概不管!这就是他的无为之道!

皇上竟然也卖官鬻爵,这事的确令人惊奇。不过,东汉末的桓、灵两帝的确都热衷于此道。原本,汉代实行的是以“九品中正制”为基础的官僚举荐制度。首先是任命各地在朝廷中德高望重的人为中正。朝廷从各地选拔官员时,先由中正来举荐所在地的候选人。候选人除符合谋略才能、道德操行、清白廉洁、忠诚担当诸多方面的要求外,更必须是豪门大族的背景。然后把候选人再通过考核,按上、中、下细分成九个不同层次,这就是九品!不同品级的人才对应不同等级的官员。但,一旦卖官鬻爵的劣行畅行无阻,那就彻底败坏了汉代还勉强能维持的举荐制官僚的制度。在汉桓帝时代,卖官鬻爵成风,吏治彻底腐败了。以下一首流行于汉桓帝时期的童谣,就深刻地予以讽刺: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待续)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2-26 21:31:32 +0800 CST  


⑧孙寿献美

四年过去了,梁太后终于决定还政于汉桓帝刘志。这年(公元150)年号为和平元年。可没过多久,太后梁妠就病死了。少了临朝听政的妹妹,梁冀感到不安,就与夫人孙寿商量对策。

一物降一物。说起来难以令人置信,这位蛮横天下的梁冀居然折服于一个文弱女人的膝下,这女人就是他老婆孙寿。自梁冀取代父亲梁商当大将军之后,利用职权捞取的权益,给孙寿娘家的人的好处比自己梁家的还多。你看,梁冀一有钱就在京师闹区造豪华大楼,可是街对面老婆孙寿大楼则丝毫不输。就连孙寿养小白脸硬给老梁戴绿帽子,他故装不知,反过来利用权力把小白脸提拔为外任的太守、刺史,年薪两千石!

孙寿有什麽突出能耐令老梁如此伏贴?其实只有两个字:妖冶!妖冶就是美得过度,艳丽过了头!以至于愁眉啼哭、闪身折腰这些病态的形象都被追求者视为美的典范!被粉丝看成时尚的代表。当年帝都的美女个个关注孙寿的行为举止。于是,她的愁眉、啼妆、坠马髻、折腰步、龋齿笑等病态的表现,都被视为美,并成为仕女们追求的时尚!一颦一蹙可倾城,一嗔一笑亦销魂!扭曲的社会崇尚变态的美!最后“孙寿折腰”、“孙寿愁眉”这形容病态美的专用词汇还流传至今!

据说,孙寿除了妖冶过人外,还善于出主意。孙寿记得,舅父梁纪的女儿梁猛女是个大美人!为了巩固梁家的外戚地位,孙寿就提议:既然年轻皇帝好色,就该给他送绝色美女啊!把梁猛女进給皇上,一定也能得到皇上的宠爱。那样一来,咱梁家不仅有梁女莹皇后,还有宠妃梁猛女。那就真可谓是双栋梁、双保险了!

(待续)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2-27 18:36:50 +0800 CST  


⑧孙寿献美(续1)

孙寿对梁猛女能得到宠幸一事十分有把握:如今京师内外不是都传说当今皇上口味重吗?这梁猛女的确名如其人:既美又生猛!她的美,有阳刚之气,一股不折不扣的女汉子风味!
梁冀一听也信了,夫妻倆乐呵呵地哄着梁美女进了宫。

这对夫妻真想得出:奉献美女进宫充当自家小妹的情敌!梁猛女不是起填补梁太后去世的损失,而是坑了自家妹子梁女莹!家花不敌野花香,陈年皇后竞争不过新鲜野味,梁家老妹注定要失宠!此事最终将给梁冀孙寿夫妻造成致命伤害!他们的末日正因此而临近。出这种主意的夫妻简直是猪兄猪嫂一对!

妹子梁女莹从建和元年起就当了皇后,至今已经十多年过去了。喜新厌旧是雄性动物的本能,况且皇宫佳丽甚多,皇帝刘志早就双眼发花、心猿意马,对皇后的恩宠只是花样文章!其实,在任何皇帝面前,不管年龄多少,临幸五年以上的女人早已是黄脸婆一个,折旧打来打去,如今已经不值几文铜板了。如果梁太后还临朝听政,梁家恩威并施,那对小刘志或许还有些约束力。他对皇后梁女莹或许会保持更多的亲热。如今,皇太后早已经死去,朝廷中已无人可约束皇上了。倘若宫中缺乏超过梁女莹的绝色美人,半老徐娘梁皇后或许还有点余韵。她就是梁家的长城,即使残垣断壁了,只要还在,多少能对梁家起点挡风避雨的作用。但如今,那对猪夫猪妻自毁长城,送来了梁皇后的情敌与克星!

果然,梁猛女进宫后,好色皇帝一见就喜欢,立即宠幸了新来的小梁贵人!梁猛女也真的名副其实,有股女汉子的野味,皇帝喜欢!他对新人的新鲜感百倍地超过对黄脸婆皇后的旧情!梁皇后被冷落了! 加上她自己不争气,肚皮里怀不出儿子,眼睛还盯着宫内别人的肚皮说酸话,那更让刘志不爽,只是碍着外戚梁冀而没把脸皮撕破,表面河蟹继续维持着。
(待续)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2-27 21:28:27 +0800 CST  

⑧孙寿献美(续2)

孙寿舅舅梁纪的女儿梁猛女果真是你梁家的人麽?不是!
原来,梁猛女生父是前朝邓太后侄儿邓香。邓香在朝廷当过议郞,那是一个中层官职。后来发生的意外事故而令邓家破裂,妻子宣氏带最小的女儿改嫁梁纪,拖油瓶的猛女改姓梁。梁猛女的兄长和姐姐留邓家,兄长邓演延续邓家香火,其姐长大后嫁到偃城,姐夫名邴尊。

倘若外戚梁家继续威风,猛女可能依旧姓梁,但并不说明猛女与梁冀家族有多少密切关系。而一旦梁冀有三长两短,她更有理由姓邓不姓梁!她本不是梁家人。
梁猛女受宠被封为贵人后,不再抱怨邓氏家族对自己的冷漠与遗弃,反而更多地同情生母、胞哥、胞姐过去受的苦。刘志为安抚心爱的美人,封邓演为南顿侯、封宣氏为长安君、提拔其姐夫邴尊为议郞。

梁冀、孙寿辛苦一场为她人做嫁衣裳,害了自家妹子梁皇后不说,肥水流还进他人田!邓家封侯、升官、宣氏相当于诰命夫人,而梁冀、孙寿这边几乎颗粒无收,没啥啥,于是后悔莫及。为了弥补损失,梁冀企图通过认梁猛女为女儿的办法来巩固梁家的权势,但此事一直没有结果。其实,对于已经入宫成了贵人的梁猛女来说,还需要第三位父亲吗?梁冀认不认她为女儿,对自己还有必要吗?皇上的宠幸才是一切!

延禧二年(公元159年),这年桓帝刘志已经二十八岁了。他登基当皇帝已是十四年前的事了。这年七月,梁皇后女莹在失宠的忧郁中去世,外戚梁冀的唯一靠山崩塌!梁氏家族一门上下处于悲戚中。

这年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就是太监头子大长秋曹腾也死了。于是他的养子曹嵩继承了费亭侯的爵位,名义上也成了贵族。此时曹嵩的儿子曹操已经五岁了。老太监曹腾有了名义上孙子。曹家富有,也能世袭做官。然而太监的侯爵身份是得不到世人首肯。所以曹操后来的成长过程,社会普遍把他看成寒族而非贵族。提这事,还真的要认真补充一笔:曹腾因为有这位养孙,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有皇帝封号的太监!

恰这时,贵人梁猛女的姐夫邴尊在偃城被不明身份的人刺杀了。邴尊不过是个议郞小官,他的死与尊贵的梁皇后驾崩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所以当时没有什麽人对此表示关注。
不过有提到,邴尊死前为小姨子梁猛女的出身与姓氏问题给皇帝上过一份奏折。意思是梁猛女应该是邓氏血脉而非梁姓后人。知道梁冀想认梁猛女为养女的人,就猜想到邴尊对梁冀表示异议,那就可能因此被老梁灭口。然而对于多数人来说,那种P大的事不值一顾,所以没人去猜测邴尊之死与梁家有何瓜葛:死了就死了,入土为安。

然而一件意料不到的事件却接着发生,这就改变了事件的进程。
洛阳城延熹里,梁猛女母亲长安君宣氏与中常侍袁赦公公比邻而居。

(待续)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2-28 09:50:29 +0800 CST  
⑧孙寿献美(续3)

洛阳城延熹里,梁猛女母亲长安君宣氏与中常侍袁赦公公比邻而居。
七月的夜里,袁赦公公因天气炎热而久久不能入睡。突然,他听到院内异常响动,抬头望去,透过门窗望天井。他看到有黑影翻上屋顶!他立即发出警报,众家丁点火喧闹!霎时间,灯光火把袁府内外照得一片通明,报警的鼓点与呐喊声响成一片!看清楚了:原来是一个扎着钢刀的夜行客已混进府内,此时正上屋顶,企图越墙闯向邻居长安君宣氏府邸!

袁府的警报吓得邻居长安君宣氏慌忙上车逃向皇宫向女儿求救。

袁府众家丁抓住夜行人。逼供之下他承认自己是梁冀派的刺客!目标就是新封的诰命夫人长安君!进一步追问,还审出另一桩命案:梁猛女的姐夫邴尊是被梁冀派刺客杀的。原来,梁冀担心邴尊胡乱上书,影响自己认领女儿的进程。为封口,梁冀派刺客弄死了邴尊!

真相大白之后,袁公公考虑再三,决定向梁猛女母亲长安君宣氏转告全部实情。
这消息把宣老太太惊呆了。她知道:在梁冀的黑影下,自己随时有性命危险!与其消极等死,还不如先发制人!于是她决定去告御状。

太监袁赦为何要淌浑水介入老梁家的事?
一般地说,任何太监也一样羡慕荣华富贵。要做到这点,他必须在宫内得到皇上、皇后与贵妃的好感。梁皇后死后,梁猛女是宫中最红的贵妃,袁公公当然必须取悦于她。而搞好邻居长安君老夫人的关系当然是最重要的。今日抓到刺客,查清来路,自然就是最好的见面礼。
另一方面,中常侍袁公公是汝南人,与汝南袁氏家族袁汤、袁盱是同乡同族。袁汤、袁盱位高权重、声名显赫,而且袁汤之子袁逢、袁隗这昆仲俩胆识过人,才思敏捷,未来必定飞黄腾达,前途不可限量。袁公公早就有意无意地把袁氏大家族视为自己的外援。
自梁皇后死后,袁公公就明显地站在袁汤、袁盱一边。恰此时,袁汤、袁盱所代表的汝南袁氏家族与梁冀结了冤家。如果此时,继续让梁冀得势,势将对袁氏不利,对自己也不利。所以,太监袁赦不是淌浑水的问题,而是事关自己前途命运的大事。

袁汤、袁盱与梁冀结下梁子的事,就发生在不久之前。汝南袁氏中有一位任郎中的官员名叫袁著,他被梁冀打死。这使汝南袁氏大族及中常侍袁赦都十分愤怒。
全部事情是这样的:
袁汤、袁盱有位族弟袁著,年十九就被举秀才入仕出任郎中。因少年气盛,看到梁冀凶残放纵、仗势欺人,心中愤怒不已!于是就通过信访局,向桓帝写举报信。书信到达刘志手中。书信内容简单但充满善意:他向皇上建议让梁冀退休,免得将来“功高震主”而招致大祸。
看得出袁著虽然年轻但不极端,出发点也是一片好意,处理方式也十分温和,替梁冀量身定做开了一套可取的方案---退休!

可哪知,梁冀一听说此事,马上就要派人去抓捕。袁著不曾料到局面居然会闹到这种地步,连忙改名换姓彻夜逃跑。同时为避免被穷追穷打,他让人发布假消息,谎称自己已经病死,还让人用蒲草编成一具假尸体下葬。
如今有句口头语: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袁著就是这么想的:我怕您了,我不但不接招,我逃了。您总归可以高抬贵手,让我走,让我躲,哪怕是让我自寻死路。
袁著是选择了躲。而且,他躲还躲得彻底:弄个假尸体埋葬,算是躲到阎王殿后门角。

可梁大将军却丝毫不肯通融。你就是躲到阎王殿,他也要直追到阎王殿,硬是要从阎王手中夺过袁著归自己折磨。袁著被捕并被活活折腾死了!
打死袁著还不算数,梁冀还要株连他人。袁著有个朋友叫郝絮,也要株连杀头。郝絮起初也选择逃亡。然而不久,他知道了既惹不起梁冀,也躲不过梁冀。他实在逃不出梁冀在全国布下的情报网,无奈之下,只好叫人抬着棺材,主动去见梁冀,并在梁冀府门前服毒自尽,以此恳求梁冀放过自己一家。


(待续)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2-28 22:15:47 +0800 CST  

⑧孙寿献美(续4)

在梁冀面前,袁著与郝絮,这两个年轻的文人就像夜间的萤火虫,刚一露出一点微弱的荧光,就被害怕亮光的黑势力扑灭了。
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不论是初出学堂的豪门大族袁著、郝絮经不起折磨,就连李固、胡广、赵戒及杜乔这种博学的文武百官首脑人物,也统统不是对手:要嘛人头落地;要嘛屈膝效忠。这些文人的结局,令天下人惶恐不安,也令汝南袁氏家族十分气愤!
汉朝天下以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为立国之本。首要的一条就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其次是独尊儒术。既然皇帝是“天人合一”,那就是代表天意,太阳,是光明无比;既然“独尊儒术”,那就要搞“仁悌忠孝礼义廉耻”,特别是要实践“仁者爱人”。朝廷纵容梁冀如此凶残,难道代表的是天意?梁冀他们如此草菅人命,任意杀人灭口,难道就是 “仁者爱人”?就是实践“忠孝仁悌礼义廉耻”?看来,一切纲常伦理到桓帝一代,就全部被颠覆了。
梁冀倒行逆施,就全仗着外戚的身份。这点就连太监袁赦也看出:自梁太后、梁皇后去世以来,梁氏已威风不再,末日即将来临!于是,他旗帜鲜明地选边站队,站到同姓的袁家一边。另外他更要主动效忠于皇宫内冉冉升起的新星梁猛女!于是他决定把夜审讯得来的有关梁冀暗杀邴尊,以及谋杀长安君未遂的证据交给长安君宣氏与梁猛女。
长安君宣氏告御状以及梁贵人的哭诉,令汉恒帝彻夜难眠。不过,令他整个晚上睡不着的事不关天下黎民百姓而只关系到他个人的恩怨情仇。

(本节续完)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3-02 09:02:58 +0800 CST  



⑨宫廷政变

延禧二年(159年)七月,梁呐皇后死了。梁冀因失去保护人而不安。此事,对当了十三年傀儡的皇帝刘志来说,同样寝食难安。因为他从此失去了受权臣梁冀保护的筹码。就是说,梁冀与刘志之间的亲戚关系已经失去了唯一的纽带。从跋扈将军梁冀一贯的手法与风格来看,刘志担心自己随时会变为另一个无辜的汉质帝!

邴尊被暗杀以及长安君宣氏遭恐吓,正表明刘志的顾虑不是空穴来风!刘志明白,自己必须动手除掉梁冀,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左思右想,自己困难重重,首先是身边没有可信赖的人,就连亲密小张让也曾被梁冀与梁太后揪住了辫子,以至于一度成为老梁家监视自己的工具!

这种局面,与一千五百年后清朝康熙皇帝的遭遇相类似。电视剧《鹿鼎记》说的就是大清皇帝领导太监发动宫廷政变的故事。它深受许多人的喜爱。小说的一开头是韦小宝误入皇宫,被迫谎称自己是小桂子太监。他无意中结识了自称小玄子的康熙皇帝,然后合谋擒拿专横跋扈的顾命大臣鳌拜,并将其整死。从而小桂子太监封侯晋爵,当官弄权。全套故事错纵复杂,情节精彩纷呈。但小说故事与历史真相却有一个严重不符之处:康熙除鳌拜没让太监参与出谋划策!而且真实情况是:清朝吸取明朝太监专权的历史教训,不许太监干政!更没有太监封官进爵的事。所以,《鹿鼎记》戏说这情节不是清朝本身,更像是影射了一段真实的历史:东汉桓帝刘志与太监结盟,扳倒权臣梁冀!

如果时间倒转,刘志能看到《鹿鼎记》,他一定发现:此时梁冀就像一千五百年后鳌拜一样横蛮可怕,而他自己与小玄子一样孤立无援。刘志期盼着也能遇到个小桂子。
其实,电视剧中的小桂子远在天边,现实中的小桂子却近在眼前。刘志的贴身太监唐衡、单超等等,几乎个个都是小桂子韦小宝。关键只取决于皇上怎么发现,以及怎么使用。

桓帝刘志也知道,自己能说得上话的人只有身边的几个太监。有,聊胜于无。死马可当活马骑嘛!但张让肯定是不敢用了。而且鉴于张让的经历,他明白,凡事都得小心为妙。他决定先找个安全的地方考察几个想联络的对象。左想右想,他想到了茅厕!为何要选茅厕?只因为商量的事太重要,而茅厕太臭没人会到那儿偷听!所以躲进茅厕最保险!于是,历史上一场最独特的事件就要发生了:那就是由汉桓帝与太监在茅厕策动的一场宫廷政变。

(待续)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3-02 15:07:18 +0800 CST  

⑨宫廷政变(续)

这天刘志进了茅厕,他顺便喊太监唐衡来服侍自己,还说要商量一些事。唐衡听懂刘志所交代问题的重要性后,就找来志同道合的单超、左悺、徐璜、具瑗等四个太监再次与汉桓帝聚集茅厕。他们密谋的大事就是如何除掉梁冀!议定方案后,为确保不走漏风声,皇帝刘志冷不丁地拉过单超的手臂,狠狠咬了一口!单超一挣扎就开了伤口,并滴出了鲜血。于是,六人歃血为盟:齐心协力,永不背叛!

桓帝根据太监们的分析,确定了几个可信赖的关键大臣。他们是:光禄勋袁盱
、尚书令尹勋、司隶校尉张彪。人数不能多,但都是关键人物。

八月丁丑,行动开始。桓帝坐镇前殿,尚书令尹勋奉命持节率丞郎以下守宫廷,收缴各有司控有的符、节送尚书省中;黄门令具瑗公公持节率御林军一千余人配合司隶校尉张彪包围了梁冀府邸;光禄勋袁盱则手持聖旨喝开梁冀府大门;张彪手下的众捕快张龙、赵虎、王朝、马汉们趁机夺门而进,控制所有家丁人口,把守所有进、出口。钦差大臣、光禄勋袁盱长驱直入,收缴了梁冀的大将军印绶并喝令梁府一门上下在石台阶前跪下听旨!
当圣旨念到贬梁冀为比景都乡侯,满门流放时,梁冀突然站起来,狂怒地了骂起来:我操他妈的祖宗十八代 !白眼狼……恩将仇报啊……梁冀还想跨步向前抢夺圣旨,却忘记脚前的石台阶,趔趄一下就倒在台阶上,许久没能站起来。原来他的额骨正撞上石台阶的棱角,满脸是血。过了一阵功夫,他动了一下。只见他抬起血淋淋的头颅,接着是头额骨撞击石阶的响声。梁冀此次是主动撞石求死,满屋顿时静得鸦雀无声,此后梁冀再也没动静,他死了。孙寿见状,禁不住嚎啕大哭。她也突然站了起来,七歪八斜地走了几步,向着石柱一头撞了过去!人们此时才突然发现:在生命最后的几秒钟,天下第一艳妇孙寿把一生病态美的绝技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那一顾一盼、一戚一颦、一怒一啼,加上坠马髻、折腰步,表演得淋漓尽致!但一切都马上过去了,梁、孙夫妇就这样自杀而亡。

这对男女一番自取灭亡的表演,分明是忤逆圣上,自绝于朝廷,实属大逆不道、罪不可赦!于是袁钦差当即决定加罪处置:满门抄斩、暴尸街头!

事后,其他与梁冀同党的数十的公卿大臣都遭连累,同获死罪并立即执行!另外三百多同僚故党被罢免撤职,财富一概没收归官府。满朝官位因而大半成空缺。

经营几十年的外戚梁氏家族顷刻间土崩瓦解!老梁蛮横天下,以杀人封口来对付别人的批评,但他能得逞吗?难道老梁家族就能因此永保自己脆弱残暴的权势?事实上, 过度残暴招致报应,老天也不饶恕!即使批评者手无束鸡之力,也难保没有别的势力乘机收拾你梁冀!
事情本身就是这么简单。

圣旨中原本要流放梁冀的比景,就是如今越南中部的平治天省。因为地处遥远的边陲,所以成了当年流放犯人的地点。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茅厕政变”!核心人物是汉桓帝与他身边的五太监,决策与总指挥部设在汉桓帝的皇宫茅厕内。

(本节续完)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3-03 22:13:03 +0800 CST  


⑩贵为侯爷的太监们

茅厕政变因梁猛女而起,她因此得益!
一开头,桓帝升梁猛女为皇后。为表达对梁氏的厌恶,刘志将梁猛女改姓薄,称薄皇后。但因这姓改得莫名其妙,后来改回生父的邓姓,又称邓皇后。已死的邓香被追封为车骑将军。邓氏似乎风光无限!

很可惜,那一切均只是昙花一现难以为久。邓猛女当皇后不久,桓帝移情别恋喜欢上了新鲜货,她就是郭贵人!于是一场争风吃醋的后宫战难以避免!生性喜新厌旧的桓帝站在郭贵人一边,能立你梁猛女就能废你!难道你不知自己有几分几两?刘志将忘乎所以的邓猛女打入冷宫,废了她皇后封号!当然,郭贵人也就是那么几天的花期,别想僭越上位,玩腻了照样一边去!你们以为刘志皇上是谁啊?宫里六千个老婆,有几个能轮到一夜啊?女人们终归是红颜命薄,被玩腻了就得滚开,没有例外。所以猛女虽猛,但地位还不及前任梁女莹的牢固,没能像梁后那样也当上十三年皇后。进入冷宫中的废后,管你姓薄、姓邓、还是姓梁,忧郁而死没商量。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邓家刚出头短短年把功夫,就马上失势归零了。新皇后是谁?反正不在宫内,漂亮女人年年选,刘志不愁找不尽全国最美的。

茅厕政变后,后宫女人的事先说到这里,我们回头说说太监的事。
刘志因此对五个太监感激涕零:没的有兄弟你们几个,哪有我今天?单超、左悺、徐璜、具瑗和唐衡全部封为一级列侯,享受的采邑达到一个县!这就是史称“五侯”的太监政局。 其实,十三年前,刘志何曾不是对梁家兄妹感激涕零?没有梁氏兄妹,哪有刘志的皇位?不过,这些不难解释: 乃此一时,彼一时也!

(待续)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3-04 15:02:31 +0800 CST  

⑩贵为侯爷的太监们

此时,刘志自然对五个太监感激涕零:没的有兄弟你们几个,哪有我今天?单超、左悺、徐璜、具瑗和唐衡全部封为一级列侯,享受的采邑达到一个县!他们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太监“五侯”。
其实,十三年前刘志何曾不是对梁家兄妹感激涕零?没有梁氏兄妹,哪有刘志的皇位?乃此一时,彼一时也!

由于梁冀倒后桓帝收回空缺的侯爵位置颇多,于是开始按职论价把官职与爵位卖给捐钱捐物的人。太监侯览于是拿出五千匹绢换得一个关内侯的爵位,又因侯览与太监刘普、赵忠是茅厕之盟五太监的外围,算是“茅厕政变”的有功太监,于是他与刘普、赵忠等八太监均升为乡侯。其它没有获得爵位的太监,也积极参与打梁冀分房分地运动,从剥夺梁氏家族以及其它梁党的房产田地上面得到好处。

剥夺梁氏资产,当然是皇帝刘志得大头,那比自己前两年自己卖官鬻爵的所得不知多了多少倍!他十分满意!捞足吃饱的皇上决定与太监们“利益均沾”。他于是让太监凭账本到全国各地清算 “梁家敌产”,然后拿出来部分让太监的本家与亲戚分享,改用好听的语言来表达,那就是“与民共享”!这也就是刘志发动的打梁冀分田分地运动 !说是与民共享,实是让太监私分!不知道官产与敌产有何不同的普通P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太监一伙强取豪夺。他们没料到,梁冀那点财产是填不满太监们贪欲的无底洞。太监以及他们在全国各地亲戚及帮凶爪牙乘势掀起一股掠夺抢劫的暴风雨!无辜的平民百姓成为他们掠夺的目标!此后,太监变得越来越贪婪,欺男霸女,鱼肉百姓成为习惯。由于太监霸道横行,民间与中下层官员不得发起反抗与抵制。于是全国范围内一股反腐败反宦官专制的浪潮也随着掀起。

中常侍袁赦在宣氏即将遭遇暗杀时,帮助了这位未来皇后之母长安君,多少算是有点苦劳的公公。事后他虽没有升官晋级,但实际非法所得还是不少,再说贪婪总与犯罪相随。袁赦隐藏的时间长一些但最终也没逃脱一批不顾自身安危的清流派官员的眼光。
总之,因倒梁而爆发的太监们,在全国各地豪取强夺,结果造成民声鼎沸。汉桓帝因获得梁冀集团的天量非法资产太容易,而处置手段太卑劣。宦官从中豪取强夺激起了民愤,导致发生全国性的抗议。为压制民众的愤怒,又不得不依赖宦官实施专政。这令朝廷反而陷入更严重的政治危机。
(待续)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3-05 09:16:17 +0800 CST  

⑩贵为侯爷的太监们(本节续完)


汉桓帝因获得梁冀集团的天量非法资产太容易,而处置手段又太卑劣。宦官从中获得暴利。他们的豪取强夺激起了民愤,导致发生全国性的抗议。为压制民众的愤怒,汉桓帝又不得不依赖宦官实施专政。这令朝廷反而陷入更严重的政治危机。其实,宦官专权的潘多拉魔盒正是桓帝刘志一手打开的。
“茅厕五侯”及侯览、赵忠之流不过是一干阉人而已。他们原本就是从事低贱行当,靠奉承拍马取悦主子而营生。这次虽通过密谋暗算,替皇帝扳倒了权臣梁冀,那也只不过是充当打手的角色而已。在当年的大众眼光中,他们不讲礼义廉耻,不懂伦理道德,凭什麽插手朝政大权?充斥堂庙高位?当然,这是一种充满职业歧视的观点,有诸多不公平之处。但中国封建皇朝一旦出现太监专制,就一定走向灭亡!这又是不争的铁律。
因茅厕政变,冒出太监五侯八爵,随即鸡犬升天,七姑八姨横行天下。他们搞五子登科、贪污腐败、仗势欺人、无所不用其极!他们的掠夺,是以处置梁冀以及300家党徒的资产开始的,然而却乘势扩大到普通平民头上。他们的仆从、亲属更是仗势欺人,在掠来的地盘经营地产,大兴土木,仿宫廷造豪宅大观,备极繁华。有了高楼大院,就四处搜罗美女充作姬妾,绮罗金玉,傍比皇宫嫔妃。所有的仆从婢媪,出入都乘坐豪车,扬威耀武。
弄不懂的是,这些太监们为何不想想,自己如何受用那批艳妻美妾?那岂不是为了虚华而暴殄天物?既然用不上,又何必树大招风搞得无人不知?白痴啊!这样胡来,怎不遭至天下黎民的侧目?

看来,还是苍天有眼,爆发户受到征罚。首先是太监侯爷单超乐极生悲,在富贵中一命乌乎!其实,茅厕政变的一号大功臣太监单超之死是受侄儿单匡的连累而急出病来的。单匡依靠单超的牌头出任济阴郡太守,但没多久就遭到兖州刺史第五种(注意:“第五种”是人名)以及助手卫羽的调查。他们查出单太守在任职期间是一只赃款达五、六千万钱的大老虎!单超因此遭到刺史第五种的弹劾!这案子继续发酵:兽犹斗的单匡为销赃灭迹,就派刺客任方暗杀专案组长卫羽。不料偷鸡不成蚀把米,刺客任方反被卫羽生擒活捉,送进洛阳监狱收监。于是,洛阳尹杨秉受理此案。单匡恐慌,又策划了任方等人越狱逃跑事件,并制造假象嫁祸到杨秉头上!
在宦官互相勾结的罗网下,洛阳尹杨秉有冤难申,反而因失职罪被撤职并罚做苦役!
此事过不了多久,真相水落石出,单匡的罪行隐瞒不住。天下各地官员频频为杨秉鳴不平。单超因此声誉扫地,情急之下一命呜呼!
然而事情发展到此地步,其余太监依然没有感觉,继续作威作福。当年帝都洛阳有一短歌:
左回天,具独坐;
徐卧虎,唐两堕。
意思是说:太监左悺一手遮天盖地,权大到视登天如回家;具瑗公公耻于与三公同列而宁可独坐一方;徐璜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唐衡两心相堕居心莫测。
宦官们苦于没有下势无法传宗接代,于是就收养螟蛉义子,安插党羽亲信执掌州郡政权。他们内外结帮联伙,欺上瞒下,搜刮百姓,弄得全天下鸡犬不宁!宦官专制造成的灾难远甚于外戚梁冀!

杨秉事后得到平反,平反之后官升太常!这位杨秉出自弘农杨氏,是东汉的另一支名门大族。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3-06 12:54:51 +0800 CST  


⑾崔琦《外戚箴》与蔡邕之《述行赋》

话说回头。曾经,一位来自涿郡安平的文士崔琦引起梁冀的重视。崔琦年轻时在京师游学,以文章博通著名。后来他举孝廉,当个小小的郎官。他虽官小却品格高,为人正直,不阿权贵。梁冀闻知崔琦好名声与才华,想结交为友以抬高自己。然而,崔琦为梁冀的品行而失望,作了《外戚箴》,列举古今成败事劝戒梁冀,希望他改弦更张。

由于史书对梁冀的坏评是后人写的,是盖棺定论。而当梁冀称王称霸气焰薰天之际,除童言无忌的小皇帝刘缵外,满朝文武无不对他歌功颂德、吹牛拍马,有几个敢公开说梁大将军的坏话?所以,崔琦这篇《外戚箴》当面指责梁冀,是第一篇揭其劣行的文字,这就显得特别真实与价值。

《外戚箴》对劝告之言归纳出来意思大抵如下

不要因地位尊贵而有恃无恐,一到时期上天就会加以摧毁;
不要以为美貌可以长久仗持,岁月会让容颜衰退;
不要迷信皇上总是宠着你,一旦失宠就将崩溃;
不要错估自己的高明手段,到时候将是事与愿违;
祸患源于品德不修,福份来自行事卑微;
太阳不常在中天,月亮更有盈亏圆缺;
坚持正道者必坚,仗势欺人者必危。

满耳听够奉承拍马的梁冀怎能听进这些规劝?崔琦也因自己的话不被采纳而失意。于是他又作《白鹄赋》讽刺梁大将军。
梁冀看了,就直呼崔琦而问:“百官内外,各有司存,天下云云,岂独吾人之尤,君何激刺之过乎?”
梁冀受不了崔琦的讽刺而提出抗议。“激刺”,就是以激烈的言辞进行讥刺。
崔琦回答说:“以前管仲做齐国的宰相,愿听劝谏的话;萧何辅佐汉高祖,设立了书记过失的官吏。现在将军摄政几代,任比伊尹、周公,但是德政不显著,老百姓困苦不堪。你不能结纳贞良之士,挽救祸败,反而想不让人说话,杜蔽主上的耳朵,莫是要使玄黄改色,马鹿变形吗?”梁冀无言以对。
既然话不投机,便各自分手,崔琦回归老家。后来朝廷让崔琦为临济县长,但崔琦没做多久就挂印绶而走。梁冀认为崔琦小看自己的为人,于是恼羞成怒派刺客要从肉体上消灭他。不料,刺客暗中对崔琦观察了一阵后,发觉崔琦人品高尚。比如,他发觉崔琦陌上耕种,怀中总带着书卷。劳作累了,他就利用休息的片刻朗读文章。除了耕读,崔琦目不斜视不义之利,耳不听闻卑鄙之事。
刺客反过来非常钦佩崔琦,便道明真相:“将军令我取你的命,今见你是高尚贤者,情怀忍忍,我不忍下手。你速速自己逃命去,我也因此亡命天涯了。”

(待续)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3-07 11:21:14 +0800 CST  
⑾崔琦《外戚箴》与蔡邕之《述行赋》(续1)

崔琦得以脱险。然而,他依然逃不出梁冀的魔掌,后来还是被捕杀了。崔琦一身才华横溢,最终却只留下当面揭露梁冀为非作歹的《外戚箴》,另一篇《白鹄赋》也不知流落何方。崔琦光明磊落,却被黑势力扼杀。这世道实在不公啊!
《外戚箴》全文如下:
赦赦外戚,华宠煌煌。昔在帝舜,德隆英皇。周兴三母,有莘崇汤。宣王晏起,姜后脱簪。
齐桓好乐,卫姬不音。皆辅主以礼,扶君以仁,达才进善,以义济身。
爰暨未叶,渐已穨亏。贯鱼不叙,九御差池。晋国之难,祸起于丽。惟家之索。牝鸡之晨。
专权擅爱,显已蔽人。陵长间旧,圮剥至亲。并后匹嫡,淫女毙陈。匪贤是上,番为司徒。
荷爵负乘,采食名都。诗人是刺,德用无怃。暴辛惑妇,拒谏自孤。蝠蛇其心,纵毒不辜。
诸父是杀,孕子是刳。天怒地忿,人谋鬼图。甲子昧爽,身首分离。初为天子,后为人螭。
非但耽色,母后尤然。不相率以礼,而竞奖以权。先笑后号,卒以辱残。国家泯绝,宗庙烧燔。
末嬉丧夏,褒姒毙周,妲已亡殷,赵灵沙丘。戚姬人豕,吕宗以败。陈后作巫,卒死于外。
霍欲鸩子,身乃罹废。
故曰:无谓我贵,天将尔摧;无恃常好,色有歇微;无怙常幸,爱有陵迟;无曰我能,天人尔违。患生不德,福有慎机。日不常中,月盈有亏。履道者固,杖势者危。微臣司戚,敢告在斯。
《外戚箴》展示了崔琦是全身心地维护汉代的纲常伦理,深信独尊儒术的孔孟之道。尧舜英皇、周兴三母,甚至齐桓卫姬那一切古人之道都被奉为经典。他维护的是“辅主以礼,扶君以仁”,简单一句话,就是维护汉代的立国之本。崔琦是忠心耿耿的卫道士!当然,他绝不容忍腐败与贪赃枉法。他此文正是比任何史书都更早地记述与指责梁冀外戚专权的文字,通篇文字那是君子之谔谔之言。倘若梁冀听了崔琦之言,改弦更张,他的最终结局就不会那么惨了。真所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然而梁冀永远成不了君子。甚至到死的那一刻,他也不会对自己害死崔琦而后悔。谔谔之言遭扼杀,赤胆忠心反而付出生命的代价。这说明汉祚彻底完了。靠崔琦这种书生的绵薄之力,已经无法挽救纲常伦理的彻底崩溃。
成语“牝鸡司晨”或许源于篇中的“牝鸡之晨”。暗喻孙寿当梁冀的家,以及外戚通过皇后皇太后控制朝政,是家国不幸的根源。当然,从理论上说,这提法有失偏颇的,因为含有明显的性别歧视的偏向。然而,“牝鸡司晨”一词却因《外戚箴》而沿用至今。这说明,不失为针对时弊的习惯用语。
崔琦死后不久,桓帝刘志与太监因自身利益冲突而推翻了梁冀,无意中替他报了仇。 然而,九泉之下的崔琦会因此瞑目吗?社会因桓帝主导的茅厕政变就恢复正义了吗?

待续。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3-08 11:25:32 +0800 CST  

当然,由于孔孟之道中男尊女卑的错误观念的长期影响,崔琦《外戚箴》的整个立论依据在今天看来完全是错的。他为了说明外戚干政不对,就盲目地把王朝衰败的全部祸水都泼到女人身上,就是说,崔琦把王朝衰败的黑锅甩到女人身上去了。当代的我们显然不能接受他的观点。梁冀以外戚身份专权,的确是腐败的源头。梁冀横行无道,就是梁冀的错,没有必要一定要由女人来承担罪责。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3-08 15:36:28 +0800 CST  

⑾崔琦《外戚箴》与蔡邕之《述行赋》(续1 部分纠正改写)

刺客反过来非常钦佩崔琦,便道明真相:“将军令我取你的命,今见你是高尚贤者,情怀忍忍,我不忍下手。你速速自己逃命去,我也因此亡命天涯了。”
崔琦得以脱险。然而,他依然逃不出梁冀的魔掌,最终还是被捕杀了。崔琦一身才华,却只留下当面数落梁冀为非作歹的《外戚箴》,另一篇《白鹄赋》也不知流落何方。崔琦光明磊落,却被黑势力扼杀。这世道实在不公啊!
《外戚箴》全文如下:
赦赦外戚,华宠煌煌。昔在帝舜,德隆英皇。周兴三母,有莘崇汤。宣王晏起,姜后脱簪。
齐桓好乐,卫姬不音。皆辅主以礼,扶君以仁,达才进善,以义济身。
爰暨未叶,渐已穨亏。贯鱼不叙,九御差池。晋国之难,祸起于丽。惟家之索。牝鸡之晨。
专权擅爱,显已蔽人。陵长间旧,圮剥至亲。并后匹嫡,淫女毙陈。匪贤是上,番为司徒。
荷爵负乘,采食名都。诗人是刺,德用无怃。暴辛惑妇,拒谏自孤。蝠蛇其心,纵毒不辜。
诸父是杀,孕子是刳。天怒地忿,人谋鬼图。甲子昧爽,身首分离。初为天子,后为人螭。
非但耽色,母后尤然。不相率以礼,而竞奖以权。先笑后号,卒以辱残。国家泯绝,宗庙烧燔。
末嬉丧夏,褒姒毙周,妲已亡殷,赵灵沙丘。戚姬人豕,吕宗以败。陈后作巫,卒死于外。
霍欲鸩子,身乃罹废。
故曰:无谓我贵,天将尔摧;无恃常好,色有歇微;无怙常幸,爱有陵迟;无曰我能,天人尔违。患生不德,福有慎机。日不常中,月盈有亏。履道者固,杖势者危。微臣司戚,敢告在斯。
《外戚箴》展示了崔琦是全心维护汉代的纲常伦理,深信独尊儒术的孔孟之道。为说明外戚干政的坏处,他主张男尊女卑,以为朝政是否腐败,后妃表现是关键。尧舜英皇、周兴三母,甚至齐桓卫姬那一切古人之道都被奉为经典。后妃贤良,朝政清明;反之则祸国殃民。他反对外戚借后妃的权势干预朝廷,主张的是“辅主以礼,扶君以仁”,简单一句话,就是维护汉代的立国之本。崔琦是忠心耿耿的卫道士!当然,由于汉代长期坚持独尊儒术,孔孟之道中男尊女卑的错误观念的长期影响,崔琦《外戚箴》的整个立论依据就是以此为依据。外戚干政导致朝政腐败,他却把全部祸水都泼到女人身上,那显然是搞甩锅行为。他把乱政的黑锅甩给女人了。这种观念,当代的我们显然是不能接受的。专权的外戚梁冀的确是腐败的源头。但梁冀横行无道,是梁冀的错,是不能简单地算到女人头上。当然,崔琦此文是比任何史书都更早地指责梁冀外戚专权的文字,通篇显示了君子的谔谔之言。倘若梁冀听了崔琦之言,改弦更张,他的最终结局就不会那么惨了。真所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然而梁冀永远成不了君子。甚至到死的那一刻,他也不会对自己害死崔琦而后悔。谔谔之言遭扼杀,赤胆忠心反而付出生命的代价。这说明汉祚彻底衰败了。靠崔琦这种书生的绵薄之力,已经无法挽救纲常伦理的彻底崩溃。
成语“牝鸡司晨”或许因《外戚箴》中的“牝鸡之晨”更为后人所理解。其实,那既暗喻孙寿当梁冀的家,以及外戚通过皇后皇太后控制朝政,而是家事国政不幸的根源。当然,从理论上说,这提法表现出明显的性别歧视,有失偏颇。然而, “牝鸡司晨”一词却因此一直沿用至今。
崔琦死后不久,桓帝刘志与太监为自身利益而推翻了梁冀,无意中替他报了仇。然而,九泉之下的他会因此瞑目吗?社会因桓帝主导的茅厕政变就恢复正义了吗?

待续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3-08 18:35:08 +0800 CST  

⑾崔琦《外戚箴》与蔡邕之《述行赋》(续2)


崔琦死后不久,桓帝刘志与太监为自身利益而推翻了梁冀,无意中替他报了仇。然而,九泉之下的他会因此瞑目吗?社会因桓帝主导的茅厕政变就恢复正义了吗?

真相是否定的。太监专制取代外戚专权,不过是以黑暗代替腐败而已。太监们粉末登场取代梁冀,天下更是被搞得乌烟瘴气,社会更加黑暗。如果崔琦地下有知,他同样会对太监专制感到愤慨,他当然会再度高声疾呼。事实上,崔琦虽然死了,可还有人活着。这人就是东汉著名才子蔡邕。継崔琦之后,蔡邕拍案而起,他首先用文字对太监们表达了愤怒。

蔡邕是陈留人,从小博学多才,好辞章、数术、天文,还弹得一手好琴。他师从从王畅、胡广。这两人都是那时代的大儒。王畅品行高尚,他就是后来建安七子王粲的爷爷。而胡广虽中庸过分、明哲保身被后世讥讽为乡愿,但其学问与阅历还是无可置疑的。
延熹二年(159)蔡邕二十七岁。彼时,单超、徐璜、左悺等太监五侯称王称霸,而这年恰灾害频发,多地发生强地震,天灾人祸肆虐民间。但太监们不顾民间死活,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装潢豪宅,还在洛阳城策划更大的工程,为桓帝修建显阳宫苑。被拉去修宫苑、豪宅的百姓,因为劳累饥饿而死者无数。徐璜、左悺等阉人不知从何处听到天下有才子蔡邕善鼓琴,于是就怂恿天子,下令陈留太守督促发遣蔡邕到洛阳。

从陈留到洛阳路途艰难,加上一路淫雨,蔡邕辗转多日子,还是到不了京师。但途中听到的时事与传闻却已令蔡邕忧心忡忡。首先,京师洛阳出事了。洛阳令李云因太监乱政以及天灾人祸而痛心。他再也忍耐不住了,于是向桓帝上书,希望皇上不要滥用小人以危害国家社稷。书中列举种种乱象,最后尖锐地问刘志:是帝欲不谛乎?为了让更多的官员知道自己的意图,李云采取了露布上书的方式,并移副三府。
所谓“露布”就是不采取保密措施,邮寄皇上的公文信封不封口,接触公文的人都可以取出文件看看。移副三府则是把副本抄送给太傅、太尉、司空等三公。这就是说,给桓帝的上书的内容,许多人可以事先知道。
刘志接过上书一看,不禁大怒。下令有司逮捕李云。李云被押黄门北寺狱,由太监管霸审问逼供。
李云因忠贞受到迫害的事引起百官不服,其中弘农五官掾杜众更是对李云非常同情。他上书,表示愿与李云同日而死。大鸿胪陈蕃更是直接向桓帝呈送《救李云疏》,要求保释李云。《救李云疏》称赞李云是出于一片忠心、一片公心!太常杨秉与洛阳伊沐茂也为李云出具担保。然而刘志不听,反而斥责陈蕃、杨秉,并对他们实施双开,贬回乡下;其它同情者一律贬官二等。
太监管霸见状,更是变本加利,乘机加重迫害李云、杜众。最终两人惨死于狱中。
听到这种消息,进京途中的蔡邕更加心郁悒而愤思。恰逢淫雨,一路洪水泛滥汙滞成灾,他辗转多日,寻路到偃师,依然无顺畅之路可行车。蔡邕于是称疾而归。他回到陈留,心灰意冷,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这年秋天,蔡邕內心依然愤愤不平,于是作《述行赋》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


待续。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3-09 14:56:36 +0800 CST  

⑾崔琦《外戚箴》与蔡邕之《述行赋》(续3)


这年秋天,蔡邕內心依然愤愤不平,于是作《述行赋》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
《述行赋》的序言简要地交代了当年的政治形势以及自己冒雨去京师,到达偃师之后,以病为理由回头不去的过程。
赋主体部分首句是“余有行于京洛兮”。开门见山,点明他想说的是京师之行;“遘淫雨之经时”至“乘马蹯而不进兮”几句,讲明因淫雨而行路难,旅途不畅;“心郁悒而愤思”,这句告诉我们,岂止是路不畅,心里更烦着呢。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与政治环境下,诗人忧郁沉闷、悲怆愤慨; 愤而有思,于是他借一路所经历人文环境,所闻历史典故,“聊弘虑以存古兮,宣幽情而属词”,借古喻今,仰天长叹,一吐内心之感慨!
从陈留到大梁,历中牟经圃田,迄管邑降虎牢,览太室、顾大河、瞰洛汭、赴偃师,他一路走来一路叹。中原河洛地区历史悠久,重大事件、人文典故都在这里发生,在这里流传。每经一处都是风景,每忆一段历史均是教训。古人,不论是春秋战国,夏、商、周还是两汉,一个个迎面而来。他们是信陵君、赵简子、管叔与蔡叔、周公、武庚,还有夏禹、太康、后羿,甚至远及唐虞近到两汉的纪信。这些人的功过是非,决定着朝政兴衰。从陈留到偃师,作者走一路评一路。虽未点名当代人,作者总是借古讽今,抨击汉桓帝社会黑暗的现状。“贵宠煽以弥炽兮,佥守利而不戢。” 以单超、徐璜、左悺等太监五侯为首的权贵豪门贪赃枉法,争权夺利,令人发指;“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洷。消嘉榖于禽兽兮,下糠粃而无粒。”就是指责他们加深社会两极分化,贫富尖锐对立。
回想惨痛的历史教训,正视衰败的社会现实,作者既憎恨朝廷的腐败又深感仕途之险恶。他内心因激愤而震荡不平,却又因无可奈何而痛苦。他到此止步、放弃功名、回去卖红薯!
《述行赋》表现形式有点咏史诗的味道。它是蔡邕诗赋作品中古今结合、借古讽今的成功之作,也是第一篇披露太监专制黑幕的珍贵作品。

待续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3-10 14:20:53 +0800 CST  

楼主:tsenway

字数:79504

发表时间:2021-02-16 04:28: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5 04:22:50 +0800 CST

评论数:48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