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世族政治与魏晋风流 (连载)


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党锢之祸严重打击了广大读书人与士大夫阶层的清流人物,他们因绝望、因痛恨而放弃功名利禄,回归自然逍遥于山林田野当“隐士”,以为从此可以远离人间的黑暗与丑恶、保持自己清正廉洁。这很清高,却只是一种消极态度,对腐朽的宦官专制毫无触动。
但同样失望的读书人中,有人走上一条与隐士们不同的道路。他们同样厌恶东汉的制度,但对皇朝权力本身却怀着极大的兴趣。既然因宦官专制剥夺了读书做官、参政的前途,那么能否通过别的道路来实现?譬如煽动造反的途径?读书人中张角就是这类人中的一个!他看到汉皇朝已面临不可逆转的腐败堕落,还因宦官横行而导致与清流士大夫集团进行长期与血腥的斗争,皇朝已经失去人心!他不选择消极退隐的途径,而是积极主动地走向不觉悟的貧困人群,制造舆论,争取人心、扩大粉丝队伍,他不但要当网红,还要当皇帝。
汉朝刘氏皇帝是通过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命运天定”的宿命论来维护世袭统治的。为此又编造一套生涩诡秘的“谶纬学”来维护天人感应这套鬼把戏。然后不断对自然灾害、社会谣言通过求谶问卜的手法以巩固政权。张角等人注意到完全可以利用这套把戏为我所用。
当时全国瘟疫流行,黎民受难,家破人亡。朝廷荒淫无道无人过问。这时,来了自称是“大贤良师” 的大救星,他声称自己 受上天的南华老仙之托, “代天宣化,普救世人”!他手握一部名曰《太平要术》的天书就是南华老仙授予的,这天书无所不知!
这大贤良师就是黄巾教主张角!张教主是巨鹿郡人氏,他率五百弟子游走民间, 散施符水,为人治病。用了太平道的符水的人,只要参加“太平道”并一心一意拥护教义者都将否极泰来!只有少数心意犹豫的人才没救回来。于是,被张教主治好康复的人,无不将全部家产贡献给“太平道”! “太平道”越来越壮大!
由于年代久远,考古也没发现东汉当年这场瘟疫残留的病毒DNA片段,所以至今也说不清究竟是何种病毒肆虐了中原大地。说不清楚,这瘟疫传染率与死亡率有多大比例。反正生病不死并喝了“太平道”符水的人非常多!谁能说,他们不是被张教主救活的?
(待续)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4-01 23:38:55 +0800 CST  

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续1)

教主张角有兄弟三人,其余两弟是张宝与张梁。张教主把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的“太平道”分成三十六方,各方均立统帅,各自封为将军。光和七年(公元183年)张教主发布宣言: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也是谶语啊!为何皇帝与司空大人不组织大臣和学者到金商门聚集开会,好好研究研究?以至于谶语成真而追悔莫及!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张教主弟子马元义,唐周等在策动宫廷宦官头目封谞为内应时,唐周向大将军何进告密,何进捕杀马元义,再抓捕封谞。
教主闻讯,决定星夜举兵进攻官府。他自称天公将军,弟张宝、张梁分别称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四方百姓头裹黄巾参战,参与造反的人数达四、五十万之多,声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逃。
大将军何进派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儁,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伐。大大小小的各级官员王允、袁绍、袁术、孙坚、曹操、刘备等率兵围剿。最后张角被卢植击败,其余张宝、张梁各路也纷纷失败,黄巾造反被镇压了,袁绍、袁术、孙坚、曹操、刘备等各路豪强割据局面逐渐形成。
这里,我们把王允列在围剿黄巾起义的人员中的前列,确是因为他功劳大且地位高,这是与三国演义是不一致之处。黄巾起义时王允是豫州刺史,相当于如今河南省长。但立了大功的王允却被太监授意抓捕,还差点被杀头,可见当时政局多么吊诡!这次,王允从缴获的黄巾军文件中搜到太监头目张让与黄巾军的秘密沟通书信!王允把书信上交给皇帝刘宏,于是皇上表示自己不徇私,就当面批评“皇阿爸”张让。张让慌忙叩头求饶。究竟就是这位皇阿爸张让当年让刘宏学会玩女人的!从而灵帝刘宏未给任何处分。缓过一口气的张让却伺机找茬报复王允!
记得吗?王允本是太监集团的宿敌。当年小帅哥王允这次受何进举荐重用,又在平定黄巾的主战场立了大功。太监们巴不得皇帝一刀砍死王允!但因为王允名声好,此次平定黄巾有大功。文武百官苦苦求情,要求赦免。甚至还要求恢复他豫州刺史的职务!
张让不死心,不到十天功夫,又另找另一罪名抓捕王允。太尉杨赐力保无效,为不让王允遭酷刑受罪,派人赶去劝说王允:“君以张让之事,故一月再征,凶慝难量,幸为深计!”王允手下也哭着进毒酒,劝他喝下免受折磨。王允把酒杯摔地,高声说:“吾为人臣,获罪于君,当伏大辟以谢天下,岂有乳药求死乎!” 他毅然跨进囚车。
王允被关进刑部大牢之后,大将军何进、太尉杨赐、司徒袁隗等等高官联名上书求情,才免一死。但交换条件是:王允不能继续当豫州刺史。既然王允被排挤,手下的袁术、刘表等则伺机割据豫襄地带,成了两大军阀。
太平道张教主的造反,虽弄死了苍天却未能立起黄天。他宣告的 “苍天已死”立即生效。他的“黄天”原本是指望黄巾军夺得汉家天下,然而事实证明,那不过是一场黄粱美梦。“黄天当立”的事从而不断向后拖延。黄天因而姗姗来迟了,一直向后拖了三十五年后,曹丕用黄初为年号,登基称帝。曹丕黄初年号,正是黄天当立的标志。
其实,三十五年在历长河中仅是一瞬间而已,张教主的预言准确率还是非常高的。历史,不该以个人成败论英雄,黄巾军天公将军张角虽败犹荣。起码,他的“苍天已死”一句话,就预告了六百年汉朝的末日。可那句话,整个东汉可有第二个人能像他一样在事前预告?张教主不愧是中朝道教的宗师,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预言家。

待续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4-02 07:52:39 +0800 CST  
⑦西园:政变与反政变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杨赐死在司空的职位上。他一生两次任司徒、两次任司空、一次太尉,那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奇遇。
杨赐死讯传来,他的弟子王朗立即弃官为恩师服丧并守制。师情等同于父母之情啊!过不久,有人称赞王朗尊师的美德,认为他乃货真价实的孝廉!于是再次举荐王朗出山。这次去向是到思贤如渴的曹操身边为官。但王朗以继续服丧为由婉辞。这也间接说明,王朗十分重视老师的情谊。
蔡邕是杨赐患难与共的知己,他为这位官场老搭档的不幸去世十分悲痛,于是下笔题写了《太尉杨赐碑》碑文,高度称赞扬赐:
公承家素,欽承奉媾,閑于伐柯,烈風雖變,不易其趣。
文以典籍,尋道入奧,操清行朗,潛晦幽閒。
这《太尉杨赐碑》成为后世的经典之作。
此后到了汉灵帝熹平四年,这年东汉诞生了两个名人。其中一位是后来改变天下格局的周瑜,他指挥了火烧赤壁的著名战争。另一位就是杨修,他是杨彪与袁术女儿的独生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的杨修受门风影响,自幼聪明伶俐,加上为人好学, 很快成长成为一代才子,广受世人瞩目。
当然,当时最有实力的人物是与袁、杨两家族同朝的外戚何进、何苗兄弟以及董卓等三人。董卓门第虽不及汝南袁氏与弘农杨氏那么显赫,势力更不能与何进比,但究竟掌握着横蛮粗野的西凉军。从而,他不失为一方豪强。不过,他此时谎称自己效忠于何进,也是与宦官势不两立的。
自黄巾造反以来,国舅何进利用镇压黄巾起义的机会,迅速壮大了力量,几乎全国军队都变成他的何家军!为此,“皇阿爸”“皇阿妈”张让、赵忠多次向灵帝刘宏发出警告!
皇上刘宏当然不能让臣子的权力太大,更不能容忍别人的威望超过自己,哪怕此人就是是国舅!于是他决定由张让、赵忠为首,组成十常侍太监集团,把控朝廷要害环节。进而,为切割并分散大将军何进的兵权,灵帝刘宏还在京都洛阳经营他的“西园”。他在西园设立归太监指挥的禁卫军总部。原本由何进统管的袁绍、曹操等八人调进西园出任八校尉,再让这八校尉接受小黄门蹇硕的统管!刘宏甚至规定,大将军何进也要受蹇硕的指挥。
初看,这“西园”是个御花园的名字,实是御林军的中枢机构。这玩意儿搞得相当玄乎!让人摸不着后脑。倘若把“西园”与明代皇帝通过太监之手开设的“东厂”、“西厂”、“警衣卫”一对照,读者就有些意思了:这西园似有园却不是园,而东厂显然不是厂了!反正,那些玩意儿都要归太监去经营管理。
汉灵帝外用外戚,内用太监十常侍!他一手为朝庭制造了互相对立的两个集团:以十常侍加西园的宦官集团与外戚何进为首的朝官集团。灵帝看似耍小聪明,实则是自己为自己挖坑,最终坑害自家的江山。
不可避免地,外戚何进与宦官集团矛盾因此加剧!何进开始主动与汝南袁氏与弘农杨氏等清流家族联络。于是,太傅袁隗、司空袁逢、子侄袁术、袁绍、卢植、杨彪及杨赐门生孔融等形成了与宦官对立的新清流团体。其中后起之秀袁绍,此时已经官升至司隶校尉还兼任“西园”的副总管。此外,官居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曹操没有投入太监门下,而是正式加入了何进清流团体。
刘宏看似手段高明,但依然是人算不如天算。中平六年(189年)四月十一日,正当汉灵帝刘宏正忙于经营新武装警察机构“西园”以剥夺大舅子何进的军事指挥权时,自己却不争气,也不知自身哪部位出故障,便在南宫嘉德殿轰然倒下,一命呜呼。
这年汉灵帝刘宏高寿三十三岁!从此而后,汉朝天下就面临没有刘宏的日子。

待续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4-02 22:57:10 +0800 CST  
⑦西园:政变与反政变(续)

刘宏一死,董太后想通过合法手段把次子刘协立为太子的计谋就黄了。心急火燎的她与蹇硕及十常侍决定发动一场宫廷政变,以挽回局面。她们制定的政变步奏如下:
1.蹇硕预先设伏的刀斧手;
2.宣何进入宫为刘宏守灵;
3.何进一入宫门立即斩首!
4.立次子刘协为帝!顺便做掉刘辩及何皇后。
然而,董太后与太监们疏忽了。她们内部出了奸细:原来蹇硕身边的司马潘隐不是自己人。而是何进内线。
何进因此对阴谋了如指掌。他称病不进宫,却召集袁术、袁绍、曹操、陈琳等密谋部署反政变。
何进布置定夺,就亲率西园副总管袁绍以及骑都尉丁原等调兵戒备帝都并捕杀了蹇硕。得手之后,何进拥立先帝的嫡生长子刘辩登基。何皇后被尊称为皇太后,并临朝听政。二皇子刘协被封为陈留王,尊称董氏为太皇太后。
何进反政变的部署得当,大局遂定!太傅袁隗、太尉朱儁等满朝文武同声庆贺。
董太后惊得目瞪口呆,然而无回天之力。不过,她既然在宫内被口头尊称为太皇太后,从而也就略微放心了一些。
然而不到一个月,何进与三公上书弹劾董太后贪腐无度。还指控她指使太监夏恽、封谞勾结州、郡官府,垄断各地的珍宝财货,全部输送进永乐宫。上书还说,按照历朝惯例,诸侯的后妃是不能留住在京城的。董氏只是解渎侯的夫人,连王妃的资格也不备,所以她必须遣回河间的乡下!
五月初六日,提升为执金吾的丁原奉旨来到骠骑将军府,宣布撤除董重的骠骑将军!难忍羞辱的董重自杀身亡。刘宏生母董氏闻讯惶恐忧虑,在六月初七日,突然发病而死。她棺柩被送回河间配葬原解渎亭侯刘苌。
一生精明、工数钱的董后,登上 高位,捞了全天下的财富,成了历史上超级“女老虎”。但那又有什麽用?贪得再多,最终还是要被没收充公,自己反而身败名裂!
于是,在袁术、袁绍、曹操、陈琳等人的推动下,何进做好与宦官集团决战的最后准备。
历史总是类似地循环着:中平六年刘宏死后的局面与建宁元年刘志死时几乎相同:何太后除开有儿子外其余各方面的表现与前朝窦妙皇太后几乎没有什么两样。而在这时,掌握军政权力的外戚何进大将军与太傅袁隗代表的清流势力联手要铲除宦官集团的决心,也与当年窦武大将军与太傅陈蕃清流的联合体几乎一样!
令人惊奇的是,过程中,何太后犯了与当年窦太后同样的错误:她偏心护着太监!以致延误战机。这年八月,太监们并不领情何太后的情,反过来在宫内挟持了何太后与初立的少帝。大将军何进同样犯低级错误,重蹈窦武的覆辙。他被太监杀死!貌似当年“九月辛亥政变”几乎又将重演!
但是,这次太监们的最后一搏没有奏效。看到太监们扔出宫墙的何进人头,袁术、袁绍、吴匡、曹操、卢植等人暴怒了,他们率众挥刀杀进皇宫,将太监斩尽杀绝!
此后几十年内,皇宫不再有太监了。天朝的宦官专制到此暂告一段落。没有了太监,也就终结了宦官专制,其对立面也不用“清流”来标榜自己了。清流这称呼也就销声匿迹了。汉末清流的年代到此结束。
随着时代风尚的变化,汉末清流所标榜的气节、风格,将被另一种称为‘风骨’、‘风流’的新时尚所取代。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4-02 23:33:37 +0800 CST  

二、建安风骨

风骨,用当代的网络语言来解读的话,可说成是某种内含硬核的精神!风指的是气、是一种氛围,推而广之,可说成时尚、精神与思想境界!骨当然是指其中的 “硬核”!对于建安年代精英们,其“骨”、其“硬核”就是“积极向上,建立英雄伟业的人生理想”。其风、其精神就表现在奋斗过程中,因胜利而把酒当歌的豪放放;因壮志难酬而对天长叹之惆怅与感慨。建安精英们从始到终所散发的那种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就是那时代的主调。
我们发现,以后所叙述的建安风骨基本就是三国时期精英们体现的精神面貌。采用汉献帝的建安年号来称呼这风骨,只是因为这年号是三国时期历时最长的一个年号,也是“三国”各诸侯政权共同承认的年号。当然,时代的精神有溢出效应,我们不把建安风骨限制在二十五年的建安年代间,而是从汉灵帝驾崩延续到曹丕称帝之后。同样,虽然叙述的内容多数集中在中原的曹魏地面,但建安风骨还应该说是含魏、吴、蜀在内,全国共通的精神面貌。
汉灵帝中平年代的瘟疫、黄巾起义以及随后开始的军阀割据与混战,中原地区堪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破产的文人毫不例外地被卷入那股不幸的时代洪流,经受残酷的淘汰与选择。
常识是这样的:替体制效劳而没有自由思想的文人只是体制的工具,而不能称为知识分子。就像我们不能把多数虔诚的僧侣与道士称为知识分子一样。因为,除了教义之外,他们不敢离经叛道,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由思想。而独立人格、自由思想、不拘泥于古板教条,提出自身独立见解的文化人才是知识分子。在建安这种特殊年代,动荡不定的体制无形中打破了某些思想桎梏,于是有人体会到自由,解脱束捕并放开了眼界,从而开始独立地思考问题。从而这些人当中就有一些突出者成为了知识分子。有了知识分子也就有了新的风格与精神面貌。
自桓、灵两帝以来,因宦官专制制造两次党锢之祸,导致斯文扫地!汉朝延续六百年的纲常伦理遭到彻底破坏,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独尊儒术的经学体系也随之土崩瓦解。文人头上的紧箍咒在无形中被解除、思想获得解放。同时,汉灵帝刘宏一死,太监失去了最大的后台老板,也失去了保护神。少壮派中清流士大夫代表袁绍、袁术、曹操、卢植进宫杀了所有宫内太监。劫持着皇帝、太后逃出城的宦官头子张让也被迫跳水自杀。太监专制的毒瘤终于被切除!于是一些精英文化人实现了自身的思想解放,从而迸发出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但是,随之而来的军阀割据,内战频繁又给包括文化人在内的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苦难。这苦难与奋斗是这时代精英文人的特征!
在他们之中,首先出现了一批建安诗人,其诗歌真实反映社会现实与民间苦难,展现壮阔的时代生活画面。他们作品诞生于苦难与奋斗,从而意境宏大而笔调明朗,呈现出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这些诗词就成为建安风骨的具体承载体。
再次声明:我们的全部叙述,将尽量跳过三国故事中许多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而只讲常人琐事。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4-03 22:19:34 +0800 CST  
①汉宫楚声(续)

董卓转身对太傅袁隗曰:“汝侄无礼,吾看汝面,姑恕之。”
此前洛阳童谣曰:“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今日之事,果应其谶。由董卓一手操纵少帝刘协被废,陈留王刘协不再是王了。不过如今的我们大可不必去把童谣与谶言的鬼话当作一回事。童谣不就是人故意编造的?甚至是事后搞出来以冒充所谓的谶言。
董卓成功胁迫何太后和朝臣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他自称太师,独霸朝政。其实,军阀头子一手弄出来的小皇帝,充其量不过是一颗会吃饭的筹码。曹操见众大臣在董卓面前软弱无能,非常失望,于是秘密逃出洛阳。曹操东逃的真实过程,是否真的上演过“捉放曹”与“滥杀吕伯奢一家”的戏段?不得而知。除演义外,真的找不出可信的文字记录。倒是前文提到第二次党锢事件中出现过县令郭揖为救范滂,决定弃官要带范滂一同逃命的事。虽有点像“捉放曹”,但时间与人物完全是另有其人。至于吕伯奢一家遭曹操、陈宫斩尽杀绝的事,更像是随笔编制的电视剧。如果真在洛阳郊外的成皋那地方发生过那桩事,恐怕逃不过后来政敌袁绍、袁术、孙策父子兄弟及刘备的猛烈抨击!比如,陈琳为袁绍代笔刻毒地骂过曹操祖宗三代,就没提所谓吕伯奢一家被灭门的事; 陈琳也代替曹操恶很狠地骂过孙权等人,可孙权从来没有引用如此残忍不堪的恶行来还击曹操。可见,所谓“曹操将吕伯奢灭门”的说法不可信。闲话说到此,不想多作考究了。

待续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4-03 23:02:35 +0800 CST  
①汉宫楚声(续2)

这年十月,废少帝、唐妃与何太后一道被困于永安宫中,饮食起居日受怠慢,废帝刘辩终日以泪洗面。一日废少帝偶见双燕来庭,便触景生情,吟诗一首:
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
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
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
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不料此诗被内侍中的董卓眼线偷听了,立即传到董卓耳中。董卓大喜,他发觉:此诗就是他弑帝的把柄!于是派李儒带武士十人,持鸩酒去毒杀少帝刘辩与何太后。刘辩的王妃唐姬要为母后与丈夫替死,遭李儒斥责。
眼见末日来临,何太后大骂死去哥哥何进无谋,引贼入京,致有今日之祸。
此骂或许理由十足。她忘记了,如果不是她屡次阻挠何进除奸计划,如果不是因何进轻信她的传唤,误入她的永乐宫,那么他就不会被宫内太监杀害!那样的话,何大将军至今依然令行天下、威风十足,谁敢到太岁头上动土?哪会出现如此可悲的局面?她这位何家女,本身不愧是天字第一号的猪妹与猪妈!先害了亲兄,再害了自己与儿子!自己不懂后悔还想甩锅!此黑锅又能甩锅给谁?如果真需要什么人来背黑锅的话,还是让这位长腿美女何太后自己背,那才一点也不冤枉!
饮下鸩酒,何太后一命呜呼!李儒于是转过来催逼少帝快点去死! 刘辩坚持自己死前先要送别太后,他唱道:
天地易兮日月翻,弃万乘兮退守藩。
为臣逼兮命不久,大势去兮空泪潸!
唐姬一边和声跟唱一边起舞。夫唱妇随,两人总算是为死者送了终。

待续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4-04 07:48:15 +0800 CST  

①汉宫楚声(续3)

刘辩告别了母后,又回头与妻子唐姬作一番交代:"卿王者妃,势不复为吏民妻,自爱。从此长辞!"话毕,夫妻泪落如雨。
看来,这位短命皇帝与他的两届前任相比,显然更懂礼节、更讲规矩、更重感情!
桓帝刘志、灵帝刘宏是汉代最不讲礼节、最不讲规矩、最缺乏人情的皇帝。同样,汉献帝后来对自己大、小老婆伏氏、董氏之死所表现之冷血,对董承之死表示的冷漠,也十分不合情理。反观这位汉少帝刘辩,我们倒觉得他更具备人之常情。
此后的年月,刘辩心爱的唐姬显示了她难得的深情厚义与坚贞不屈。她顶住军阀头子的霸凌,为死去的少帝守寡终生。
刘辩去世以后,唐姬回到长安的娘家。父亲唐瑁远在会稽任太守,闻知女儿十分凄苦悲伤,便屡次好言劝慰,鼓励她改嫁。但唐姬却牢记刘辩临终之言,发誓终生不改嫁。后来李傕、郭汜作乱。攻破长安的李傕,抢得唐姬欲妻之。唐姬誓死不从。乱军中著名的谋士贾诩听到消息,立即上报汉献帝。献帝刘协大惊,闻知嫂夫人尚在人世,还差点遭手下逆臣的凌辱,他亦不胜伤感,于是下诏将唐姬接回,重新明确其弘农王妃的身份,并安置在刘辩的墓园内。从此弘农王妃护陵终身。
废帝刘辩虽历尽不幸,却赢得真正的爱情。
我们这里引出了刘辩的两首诗。与同时期的《十九首》、《胡迦十八拍》、三曹及建安七子的诗赋比,几乎没有没有什么突出之处。但诗贵在情,刘辩在人生最艰辛时刻表达的悲愤,令人深深同情。
刘辩临死前吟的诗,近代文学大师鲁迅大为称赞,说那是“汉宫之楚声”。的确啊!其实,全部汉文化就是吳楚文化的延续,这点是毫无疑问。虽然,楚汉之争,是刘邦的汉最终战胜了项羽的楚。但事实上,刘邦自己以及他的全套班底都来自原本的吴楚之地,他的汉与项羽的楚是一家人,也都是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张楚政权的继续。刘邦作为吴楚后人,是唱着“大风起兮云飞扬”而走进汉宫。历六百年传到刘辩这最后一代皇孙,他哭嚎着“天地易兮日月翻”而悲惨死去。从大风起兮云飞扬到天地易兮日月翻,完成了一个轮回!然而,当我们把那些与《离骚》、《九歌》、《九章》相比时,却同样感到一股浓烈的楚风骚韵!六百年过去了,汉文化还是照样保留了吴楚特有的那股气质与风格!

待续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4-04 21:31:41 +0800 CST  
①汉宫楚声(续4)

曹操最终回到老家谯郡。一到家,老曹就散家财、拉队伍、合义兵,建立一支民团性质的军队。本家本族的夏侯惇、夏侯渊以及曹仁、曹纯、曹洪都聚集在曹氏大旗下成为骨干。除曹氏夏侯氏外,还有曹操的其它好友出钱出人,投资参股。这当中要数曹真的父亲秦卲最为突出,他不但积极参股,还为了救曹操一命,而牺牲了自己。
曹操有了队伍之后,就向全国广发英雄帖,号召全天下英雄好汉联合起来,讨伐国贼董卓!
国家动乱给人留下的创伤是难以磨灭的,曹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相信,讨伐董卓正是为了恢复秩序,结束动乱!于是他又开始了兵营生活。自参与平定黄巾以来,曹操多数夜晚是在兵营的帐篷中度过的。在那不眠之夜,他听惯了夜风中军旗之猎猎、更号之悲呜。他的思绪纠缠着所经历的血腥与惨痛,还有许多鲜活生命被牺牲。他愿长歌当哭,为可悲可叹的往昔唱一曲挽歌。他想起了收集在乐府的《薤露行》《蒿里行》等曲牌。《薤露行》、《蒿里行》正就是当年哀悼烈士田横的挽歌。曹操把历史灌进自己的思绪中,写成一曲新的《薤露行》。他低吟着,然后睡去: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薤露行》诗中首先指明汉代第廿二世的灵帝的朝廷中像何进这样当权者,没有一个是良臣。“沐猴而冠带”等句,就是指何进空有外表、不堪大任,充其量不过是沐猴而冠带而已,改不了卖猪肉营生的小摊贩的本性。他还批评何进见小忘大,优柔寡断。不但最终办不成大事,还误国害己。接着他写国贼董卓弑君焚都,败坏汉祚。最后倾诉自我内心感受:望着东京洛城的断垣残壁,心头涌上难以克制的苦痛,那宛如当年殷商遗臣微子在朝歌废墟前放声哭诉亡国之悲伤!这首《薤露行》是唱给那段历史的一曲挽歌,也可以说是曹操最早的咏史诗。
曹操用词造句朴实无华、不尚藻饰,然而感情深挚、气韵雄厚沉稳。全诗无刻意雕琢之弊,自然浑成的格调贯穿始终。或许,我们可以从这首曹诗初步体验到:什麽是建安风骨?。
形容何进“沐猴而冠”这词语,也因此诗成为后人惯用的成语。

本节续完
楼主 tsenway  发布于 2021-04-04 22:03:09 +0800 CST  

楼主:tsenway

字数:79504

发表时间:2021-02-16 04:28: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5 04:22:50 +0800 CST

评论数:48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