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原创大赛]叫板大清的那段日子----郑成功同志的独白(连载)

那片从东方袭来的那股飓风,却好像突然的中止了,他们再往前轻轻挪一小步,只需要一小步,而且也再没有哪只欧洲的螳螂,可以挡住蒙古人轰隆隆驶过的战车,就要到达浩瀚的大西洋了,人类已知的陆地的所有阻隔,意味着都将被蒙古人打通了!
但是,蒙古人巨浪一般的军事进攻,却在这一片秋风扫落叶般大好的胜利氛围下戛然而止,匆匆收兵,撤回了亚洲,悬在西欧头顶的一把利剑,终于解除,蒙古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蒙古人撤走了,原因特别突然,因为他们的大汗、继成吉思汗之后的又一位杰出领导者蒙哥在四川钓鱼城遭遇了南宋军民的强烈反抗,竟然意外的死在了前线。为了蒙古政权的平稳交接,蒙古大军只得停止了西征,赶回草原,召开他们的领导人选举大会。蒙古人的这一回去,就使得他们曾经雄心勃勃的西征计划永远的搁置了,蒙古大军,也再没有机会可以抵达大西洋沿岸了。
但是蒙古大军对历史的影响却无法被磨灭,为了保证西征大军的各项军事需要,蒙古军队在屠城时,特意命令将工匠和手工业者一律免死,征用他们进行各项后勤补给和生产建设。这其中,就有大量的阿拉伯人,他们随军征战,在蒙古大军撤回东亚时,一部分阿拉伯人也随军来到了东亚,和当地一些民族融和一起,加入了中华大家庭,诞生了中华大地上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他们在蒙古军队远征云南时,随军出征,并最终定居在了云南。这些回族人民中,自然也包括了郑和的祖先。
楼主 缥缈儿ZYB  发布于 2012-02-13 09:20:22 +0800 CST  
1371年,风景如画的云南昆明,一汪绿水的滇池之滨,一个回族家庭迎来了新生命的诞生。随着婴儿长长的啼哭声传来,一个日后闻名于太平洋、印度洋的航海家诞生了。这个早已中国化的穆斯林家庭,把他们祖先的姓氏穆罕默德,根据汉语谐音改为了更为中国化的马姓,这个婴儿,被喜悦的家族长辈正式取名为马三保。
呱呱坠地的马三保无忧无虑的享受着生活的安宁和幸福,他的祖辈都是世代接受元朝委任的云南高官,衣食无忧,生活对于像马三保这样的富二代和官二代来说,充满了瑰丽的色彩。
马三保小朋友的前途貌似无比的锦绣!
除过衣食无忧之外,马三保的生活氛围也像是一个充满故事和传奇的乐园。作为虔诚的穆斯林家庭,马三保的父亲和爷爷,都将《古兰经》视为恪尽遵守的人生信条,并都曾亲自扬帆远航,穿过阿拉伯海域,前往圣城麦加朝圣。烟波浩淼的海洋,神奇的航海旅途,远方神圣的麦加,还有祖先居住的阿拉伯半岛,在父亲和祖父的娓娓讲述中,深深地吸引着年幼的马三保。可是他还没有长大,只好每次来到家门口的滇池旁,叠起一只只小纸船,在滇池清幽的水波中放逐着自己远航的梦想。
马三保朋友沉浸在长大后也像父亲和祖父一样前往麦加的幻想之中,然而,幸福的生活总是不长久的!在滇池边玩耍的马三保根本没有想到,他的人生轨迹会在10岁时竟然发生了惊天的逆转。
楼主 缥缈儿ZYB  发布于 2012-02-14 10:14:23 +0800 CST  
1382年,随着反元斗争的高歌猛进,已经取得中原地区统治权的明太祖朱元璋同志,调遣30万重兵,派久经战阵的猛将傅友德、沐英、蓝玉指挥,对南方元朝势力聚集的最后一块土地——云南,发动了摧枯拉朽式的猛攻。
在大明军队的长驱直入下,效忠元朝的势力纷纷被扫荡一空,作为世代接受元朝高官的马三保家,自然迎来了灭顶之灾。这个忠诚的伊斯兰家族很快就家破人亡,年仅10岁的天真烂漫的富二代马三保小朋友作为阶级敌人,很快就被带到了军营,接受了惩罚性的外科手术——阉割。在接受了痛楚的一刀(而且估计当时也没有任何进行麻醉的条件),被剥夺了生育能力后,从天堂跌到地狱的马三保小朋友,从此以一个残疾人的身份,远离了自己的家乡云南,被送进明朝皇室,当起了一名小太监。
几年后,镇守北方,排行老四的燕王对这个富二代出身的小太监颇有好感,就把他带到了自己在北京的封地。一路往北的行程中,马三保感到了深深的悲伤,那美景如画的滇池、父亲和爷爷口中神奇的大洋和阿拉伯海,还有自己的祖先世代居住的遥远的阿拉伯半岛,都从此愈来愈远的离开了自己,而只将孤独的他,抛向了陌生的北方。不过还好,他的新主人朱老四,对他还算比较够意思,就这样,马三保的人生命运,就紧紧的与这位明朝皇室的老四栓在了一起。
楼主 缥缈儿ZYB  发布于 2012-02-14 18:37:04 +0800 CST  
谢谢上面这位朋友的发言,康熙和雍正的问题,我会在后面予以专门评论,对他们的评价,应该站在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上去分析,你就会对他们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看法.如果说是就一个封建帝王的标准来衡量,他们肯定是十分优秀的,如果以一个历史发展的参与者来评价,他们完全是阻碍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重大阻碍,扮演的是十分恶劣的角色,具体情况,我会在后面专门评价.
楼主 缥缈儿ZYB  发布于 2012-02-15 09:58:39 +0800 CST  
胡子拉茬的老四并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更离一个好人的标准相差极远,他的心黑的出奇,但同时,他的大脑也出奇地好使,属于那种极狠、最毒、贼精的那种人!他的使命本来在于阻挡北方的蒙古人进入中原,可是仗着兵强马壮,他不甘心当一个手握重兵的皇室亲贵,他的野心几乎比天还要大。由于瞧不起接替自己的老子朱元璋后当上皇帝的侄子朱允文,在互相产生了一点小小的不和谐之后,朱老四胆大包天,抱着宁肯遗臭万年,也要拼死当一回皇帝的心态,一不做二不休,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扯旗造反,开始了向皇帝宝座冲锋的殊死斗争。
朱老四的造反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并且完全符合了历史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发展必然性这一科学理论。具体分析是这样的。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坐稳了皇帝位子以后,由于大肆屠杀了大批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将领和开国功臣,所以为了巩固明朝的江山,就分封他的几个儿子掌握兵权,各守一方,其中他的老四,也就是被公认为最狠的儿子朱棣,被他派遣去带兵镇守现在的北京,以便对付元朝的残余势力。这位老四确实有那么几下子,还真保证了北方边境的安全,被封为燕王。后来朱元璋死后,把皇位交给他的孙子,也就是还没等到坐皇帝的那一天就死了的太子的儿子朱允呅,也就是建文皇帝。建文皇帝年龄小,一看叔叔们都手握重兵,不太好使唤,尤其是自己的四叔朱棣,兵多将广,说话比自己还大声,就打算削掉他们的兵权,可是没成想这些叔叔们根本就不买他这个皇帝侄子的帐,其中兵力最强的老四燕王挑头造反,掀起了明朝历史上的第一场大规模内战,号称“靖难之役”。
楼主 缥缈儿ZYB  发布于 2012-02-16 08:20:23 +0800 CST  
作为朱老四的随从,马三保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一次又一次的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推动他的领导朱老四向皇位靠的越来越近。
经过朱老四集团历时四年的拼命,这场大剧在1402年终于落幕。浴血拼杀之后,朱老四以他的实践证明,他赢得了上天的青睐,终于打倒了长江边,虎视眈眈的盯着熟悉的南京城,然后又一鼓作气,跨过了长江,进入了南京城。
建文皇帝一看不好,这马蜂窝捅坏了,只好一把火烧了宫殿,从此就没再见着人。有的说是烧死了,有的说是跑出去当和尚了,有的说是逃到海外小国留洋去了,各自都说得有鼻子有眼,人证物证俱在,越吵越有劲。前几年南京说挖出来了一条跟明故宫有关的地道,马上就被一大堆人联想到了建文皇帝就是从里面逃出去的。而且全国各地都有大量的学术报道,例如某个地方在深山高崖上发现了几个深奥难懂的文字,谁也看不懂,好像和建文皇帝有关;然后别的地方也有陆续的报道,无非说找到了一个古墓,墓主人隐晦的各种标记,显示这里埋的是建文皇帝,还有再有一个地方,说发现了建文皇帝的题诗,有的又说发现了建文皇帝曾经穿过的鞋,等等,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把研究建文皇帝的学者累的够呛,不是爬山越岭,就是走乡串户,最后又都不了了之。其实说实话,他的最终下落我也不知道,因为就目前来看,这件事情也只能由不太走运的建文皇帝才能说清楚了。
楼主 缥缈儿ZYB  发布于 2012-02-17 10:27:26 +0800 CST  
南京皇宫的大门吱吱嘎嘎地终于向朱老四敞开了。当朱老四稳稳当当的坐上大明皇帝的宝座,也是他爹朱元璋曾经坐过的位子后,他忠心耿耿的随从马三保,由于贡献特别的巨大,自然也得到了相应的奖赏。1404年,朱老四的皇帝屁股还没坐热呢,就给马三保正式取了一个新名字——郑和,一个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的名词,就此诞生了。
当朱老四决定派遣浩大的船队前往西洋时,有着异域血统,伊斯兰教徒,忠心耿耿、精明过人的郑和无疑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就此,郑和作为这个浩大项目的具体执行者,率领当时的中国人,开始了规模空前的迈向海洋的脚步。
1405年,带着朱老四的嘱托,喝过老四递给他的送行酒,郑和意气风发,率领着浩浩荡荡的船队,从南京附近的太仓刘家港出海,开始了自己从幼年时就憧憬已久的远洋航行,搭乘万里长风,向着传说中的大陆驶去。
郑和到底是去干嘛去了?老四在任命他时,和送他远行时,究竟到底都说了些什么?
没有人至今可以很明确的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它就是一个谜,一个深藏在历史深处,恐怕永远都无法再揭开的谜!600多年后的人们,也只有发表无穷无尽的猜测,看哪一个更加接近于历史的真实。
楼主 缥缈儿ZYB  发布于 2012-02-17 18:23:55 +0800 CST  
有的说,朱老四是为了炫耀国力,让海外各蛮夷小国畏服,所以才开始这一政绩工程的,说白了也就是开着船到处去显摆;也有的说原因并不这么简单,老四是为了寻找被他打跑的侄子建文皇帝朱允呅,怕他隐藏在某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像中国过去权谋理论中常常引用的那个“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典型案例一样,在某一天突然东山再起,再来一次皇帝轮流做的大戏,所以,必须找到建文皇帝,而且这个极为关键的任务,只能交给自己最为信任、最为得力的郑和来操办。
各说各有理,我也断不清这场是非,具体原因如何,依我看,除非找老四——朱棣同志来核实了。
但是,很多人都始终相信下面这么一种解释。因为只有这种解释,才能把很多彼此孤立的事件有机的串联起来,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内在逻辑。
在朱老四带着他坚不可摧的军队进了南京城,坐在他爹以前的办公椅上,以他爹曾经拥有的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的威严发布命令时,他却感到了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深深的恐惧。
楼主 缥缈儿ZYB  发布于 2012-02-18 10:17:20 +0800 CST  
有的说,朱老四是为了炫耀国力,让海外各蛮夷小国畏服,所以才开始这一政绩工程的,说白了也就是开着船到处去显摆;也有的说原因并不这么简单,老四是为了寻找被他打跑的侄子建文皇帝朱允呅,怕他隐藏在某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像中国过去权谋理论中常常引用的那个“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典型案例一样,在某一天突然东山再起,再来一次皇帝轮流做的大戏,所以,必须找到建文皇帝,而且这个极为关键的任务,只能交给自己最为信任、最为得力的郑和来操办。
各说各有理,我也断不清这场是非,具体原因如何,依我看,除非找老四——朱棣同志来核实了。
但是,很多人都始终相信下面这么一种解释。因为只有这种解释,才能把很多彼此孤立的事件有机的串联起来,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内在逻辑。
在朱老四带着他坚不可摧的军队进了南京城,坐在他爹以前的办公椅上,以他爹曾经拥有的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的威严发布命令时,他却感到了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深深的恐惧。
楼主 缥缈儿ZYB  发布于 2012-02-18 10:26:30 +0800 CST  
是的,他赢得了战争,赢得了天下,没有人比他更有力量,也没有人能够将阻挡他以皇帝的头衔来行使权力。
但是,他却输了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将会永生地折磨他,而且在他死后,会彻底的对他予以清算,将他牢牢地钉在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这个他输掉的东西,就是他彻底颠覆了自古以来就被人类社会作为基本常识的规范:不应该以非法的方式,去向他人夺取本部属于自己的东西!
朱老四破了这个戒,这也就算了,破戒的人也不是就朱老四一个,虽然朱老四是最为恶劣的一个,不但公开抢,而且还敢亲自公开推翻自己的皇帝老爹立下的规矩。朱老四不但胆子太大,敢冒天下之大不讳,而且这个胡作非为的代价实在也是太大了,他把整个大明天下都卷了进来,让成千上万的明朝军队,乃至于包括老百姓自相残杀了四年,遍地白骨,处处断壁残垣,这些都是为了给他一个人抢来皇帝这个座位。而且他在造成生灵涂炭的同时,因为理亏,所以竟然继续左倾冒进,想要让天下的知识分子们对他的这种犯罪行为大唱赞歌,以遮掩自己的不光彩形象。当遭到方孝儒等这些死脑筋的知识分子代表们的拒绝以至痛斥后,朱老四的脖子上青筋暴露,一股杀气油然而生,老子今天干脆破罐子破摔,恶人做到底,把这些不识时务的老学究们一锅炖了算了!
楼主 缥缈儿ZYB  发布于 2012-02-19 13:07:57 +0800 CST  
在杀气腾腾的朱老四面前,没人敢去阻拦,所有敢跟朱老四唱反调的,男的要么下油锅、千刀万剐,要么图省事,一刀剁了,女的嘛,不说了,后果极其可怕,基本上是让她们带着无法洗清、彻底被玷污的侮辱死去,连地狱也无法为她们进行超度。
可是虽然朱老四又赢了,他从肉体上和精神上消灭了大小小的不同意见者,也没人能拿他怎么样,而且也沿着罪恶之路走得越来越远,可是他最大的恐惧和心病,还是无法消除:那个被他抢去了一切的受害者,始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而且将永远获得道义上的胜利的那个亲侄子——建文皇帝,到底在哪里呢?
没有建文皇帝的出现,正式地将皇帝的大印交付给朱老四,跟朱老四做个了断,朱老四就永远无法洗脱谋朝篡位的耻辱角色,注定会在死后被一层又一层的唾沫所淹没。
必须找到那个建文皇帝,让他告诉全天下所有的人,我朱老四没有抢他的皇位,是他主动要求辞职,让我来顶替的!
抱着这个坚定的决心,朱老四秘密的、公开的,官僚机构的、民间的,几乎所有的手段都用上,上穷碧落下黄泉,什么八荒之极,六合之外的忙活着开始找了,在一切都宣告无望之后,他又想到了大海之外,远离中土的那些陌生的岛国,难不成,这个家伙回去了那里!
虽然没人敢打保票,但是这个可能性可是根本无法排除的。朱老四下决心继续寻找下去,就此,郑和同志登上了大航海的舞台!
楼主 缥缈儿ZYB  发布于 2012-02-20 08:49:28 +0800 CST  
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郑和一波接一波的航海运动井然有序的开展着。
顺着海上季风,他已经被考古确认为先后到达了现在的爪哇岛、越南、文莱、泰国、柬埔寨、斯里兰卡、印度、马尔代夫、伊郎、也门、波斯湾、索马里、肯尼亚等地,足迹遍及亚非各地,虽然没有找到任何一个有关建文皇帝的脚印,但是郑和的航行却为古代中国人的海洋探索,描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明朝气势恢宏的舰队,无论行进到任何地方,都无法遇到真正的抵抗力量,而他船上满载的精美器物,则为所到之处的人民,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丰富的产品。没有人会惧怕郑和,因为他是和平的使者,从来都没有打算对任何一处所到的地方施加要求;没有人会舍得郑和离开,因为他所带来的,是当地人民想都不敢想象的琳琅满目的精巧的日用品。
所有他足迹所至的地方,那里的人民都永远地记住了郑和,记住了大明,记住了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一个伟大民族和国家——中华。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600年后的今天。人们为郑和这位代表中华的航海家和外贸总管修造庙宇,祝愿他安康长寿,会在某一年的某一天,再一次的开着船,带着满船的珍宝,出现在他们的身边。
郑和塑造了一座用友谊和真诚凝固起来的和平的丰碑,他为所有他到达的地方带来了真正的和平和繁荣,但是,这种繁荣与和平的根基确是脆弱的,因为,郑和之后,再没有了第二个郑和。
楼主 缥缈儿ZYB  发布于 2012-02-21 10:00:45 +0800 CST  
1430年,朱老四已经去世了,在经过好常一段时间的犹豫后,新任皇帝在郑和的一再呼吁下,同意了郑和的航海请求。以60岁高龄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进行远航西洋的郑和,在到达亚非各个国家,送来了友好和繁荣之后,这位杰出的世界航海家,伏在船栏上,眺望着无边无际的蔚蓝色的海洋。他已经62岁了,岁月的年轮,深深地在他的每一寸肌肤上,镌刻下了一道道印迹。是啊,这就是年幼时父亲和祖父口中传诵不已的神奇的海洋航行,他懵懂时期的童话世界,到此刻,他已经经历了整整七次。作为一名虔诚的穆斯林,他已经朝拜了圣城麦加,亲自踏上了阿拉伯半岛,看望了自己祖先曾经世代生活过的地方。各种肤色的人民,奇丽壮美的异域风光,都使他经历了一个极不平凡的人生,虽然经历了年幼时遭遇的那场难以磨灭的伤痕,以及无数次沙场征战、与风浪搏击的惊险,和一次次与死神相遇的恐惧,可是,自己的一生,还有什么可以悔恨的吗?
楼主 缥缈儿ZYB  发布于 2012-02-21 20:27:42 +0800 CST  
白发苍苍的郑和,望着起伏的波涛,心头涌过一阵阵的暖流,感谢真主,感谢安拉,让我实现了我终生的夙愿!尽管我没有妻子,没有家庭,也无儿无女,终生孤独,尽管我幼小之时,就失去了亲人的呵护和天伦之乐,但是,我的一生,却是如此的幸福与壮美!
郑和仰起了头,向真主安拉虔诚的祈祷,他知道,自己的生命烛火,即刻将尽,连续多年的出海活动,早已耗尽了自己的精力,他明白,自己无法再支撑着回到大明,向皇上当面汇报工作了!
大明,大明,自己事业的坚强后盾和竭力效忠的唯一目标,却让郑和在生命终了之时,从心底不由自主地生发出一阵悲哀!在自己死后,这份沉甸甸的、自己耗尽生命和明朝的国力,从1405年起,历时近30年所辛苦缔造出来的伟大的航海遗产,还会被完整的继承并发扬吗?
郑和不知道,但他有不详的预感,毕竟,他在皇帝跟前和宫廷中生活了那么多年,他无法不为他和上级领导朱老四一起携手所开创的事业而揪心。可是,他管不了自己以后的事情了,再说了,谁又能给郑和一个满意的答复呢?
楼主 缥缈儿ZYB  发布于 2012-02-22 11:50:06 +0800 CST  
是啊,只有朱老四,才对自己发动武装叛乱,从亲侄子手里抢来帝位,而始终对身上背负的篡权者这一十字架倍感恐慌。可是朱老四已经离开了人世,现在大明皇帝,是从朱老四那里接来的班,即使建文皇帝找上门来,冤有头,债有主,他也该去找朱老四了结,而与现在的大明皇帝无关了!所以,后面的皇帝,还有什么必要去继续寻找建文皇帝?
也许,大明的大航海运动,从我而起,也将会随我而终了!
郑和无奈的摇了摇头,带着一丝无憾,和一丝悲哀,在海浪的涛声中,缓缓的闭上了双眼,病逝在了这片叫作古里的印度港口。空前绝后的伟大航海家、和平使者郑和,就这样离开了他始终沉迷的海洋。
让我们记住这个沉痛的历史时刻吧!当时的日历表显示为:1433年4月。这个历史宿命与季节是如此的不相匹配,在桃李芬芳,万木吐翠的时候,中国大航海的希望却就此彻底熄灭了。
郑和的航海动机,上面的只是其中的一种说法,而我本人,则宁愿相信,郑和的大航海,不是仅仅出于寻找建文皇帝,而是朱老四和郑和这两位明朝伟大的战略家所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可惜这两位战略家,都已经离开了人世,同时离去的,还有大明朝内航海势力对政局的影响力。
楼主 缥缈儿ZYB  发布于 2012-02-22 17:39:18 +0800 CST  
一切不出所料,郑和的遗产确实如郑和所担心的那样,岌岌可危!
虽然在最高领袖的支持下,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南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海上贸易就被开放,而恰恰相反,依旧是被严厉禁止。由于郑和七下西洋,干的都是些赔本买卖,除了向那些所到之处的国家赠送瓷器、茶叶、丝绸等物,再牵几头什么长颈鹿、当地贡品之外,没看到有什么稀罕的东西。所以尽管那个时候据考证郑和到了中东的阿拉伯国家、红海,还有非洲,但是实际上所开展的工作类似于对口扶贫,或者进行慰问,顶多也就是互相交换礼物的那么一趟航行,与后来的欧洲航海家以寻找宝藏、探索未知世界而进行的大航海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尽管那个时候中国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水平世界第一,但是郑和却注定不能成为一个推动了历史大发展的航海家。中国唯一一个伸手就可以改变历史航向的种子选手,在这场极其关键的大赛上弃权了。
楼主 缥缈儿ZYB  发布于 2012-02-23 08:58:21 +0800 CST  
还在郑和远航的时候,北京城里他身后的那位坚强后盾——明成祖同志,这位践踏了儒家信条、颠覆了皇位继承法则、依靠流血的兵刃,杀人无数,从亲侄子手里抢过皇位的人,并不知道,随着他向人间告别,郑和的历史使命,和大明朝的基本国策,也就此发生了一场重大的转折。
当郑和接到丧报,并由衷的带着亚非,可能还有美洲人民对大明朝的向往和臣服回到京城的时候,他所面对的,不光是一个陌生的新皇帝,还有一场几乎针对他下西洋政策的彻底批判和审讯。
原因很简单,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的郑和,在那个时候却是大明朝廷的绝对孤立者。因为七下西洋除过花大钱外,没见落什么好,所以朝廷有太多所谓的正直人士反对。这些学富五车,顶着什么大学士、太子太傅之类职称,集大明高官与学界泰斗于一身的大明栋梁们,对孔老二的儒家信条顶礼膜拜不已。
孔老二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所以做生意赚钱是小人行径,不是君子所为,更何况跑那么远去海外捎带着大量东西去做买卖赚钱;孔老二又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所以应该节俭国家开支,不能组织这么奢侈的远洋航行,浪费国家财政!
以前,因为有杀人成瘾的朱老四罩着郑和,这些所谓的“国家栋梁”谁也不敢把郑和怎么样,但是现在郑和的靠山已经倒了,反攻倒算自然就开始了!
楼主 缥缈儿ZYB  发布于 2012-02-23 17:31:43 +0800 CST  
就这样,在那些言之凿凿,一身正气,为民请命的官员群体们的强烈抗争和反对、谴责下,下西洋这个国家级大工程被最终彻底废止了。过了几十年,当朝廷中有人想继续重温郑和七下西洋的荣光时,巨大的反对声依旧使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且,反对派中不乏人格与道德的楷模,尤其是当时担任明朝高官的刘大夏。这个家伙一生清廉,为官清正,自称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群众影响极好,但是,这个处处为民请命的清官,骨子里却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被孔老二思想熏陶出来的腐儒。他在朝堂之上对索要郑和航海资料、支持航海工程的大臣们大声咆哮道:“郑和几次下西洋,耗费钱粮数十万,牺牲的军民数以万计,就是带着奇珍异宝回来,又对国家有什么实质贡献呢?面对这个极其错误的政策,我们做大臣的理应坚决抵制,那些航海资料和档案,即使保存下来,也应当予以完全焚毁!”(原文: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当切谏者也。旧案虽有,亦当毁之。)
好人办坏事!面对这位一身正气、大义凛然,一副为民请命,彻底不怕死的崇高官员的铁一般的抗拒,那些有着先见之明的大臣们也无话可说,只好打消了继续航海的念头。
就这样吧,不就是不航海了嘛!但是这还不算完,郑和的这些反对派们做事极其严谨,考虑十分周到。在禁止命令下达后,为了防止死灰复燃,那些朝廷中的爱国愤青们竟然连郑和七下西洋的所有资料图典都给一把火烧了个精光。郑和半生的心血,明朝无数海洋先驱们用生命总结出来的宝贵的航海遗产,就这样被彻底化作了一缕飞灰,什么都没留下。
楼主 缥缈儿ZYB  发布于 2012-02-24 11:48:14 +0800 CST  
其实烧了这些也就算了,为了表示对郑和浪费民脂民膏,七下西洋活动的愤恨,当时明朝管事的人竟然在1500年还下了一道荒唐命令,严厉禁止营造两根以上桅杆的船只,后来再更进一步,任何敢于出海的人等同于叛逃通敌,抓住以后一律砍头,绝不商量。
这命令够狠,还有谁敢到海上去晃悠?只好在欣赏一下海边美景后,转过头来,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按照孔老二的那套信条,“耕读传家”,老老实实的修理地球,一心侍弄庄稼算了。
郑和的担心被证实了,他和大明辛苦积累起来的浩大遗产,最终还是灰飞烟灭了,就这样,大明朝对海洋,算是完全彻底陌生了。
说到这里,有时候我实在也是弄不明白,买卖点东西怎么就弄得跟扯旗造反一样,好象犯了多大的罪似的。人家唐朝的那个时候和那些越过沙漠的西域客商做了那么多年大手笔的买卖,结果不挺好的吗,留下大唐盛世至今让后人们向往不已。
再说不做生意也就算了,平时乘个船出去到海外旅旅游、走走亲戚、串个门什么的,又怎么了,又碍着哪家王法了?怎么就这么的一根筋,弄得好象一出海就是去要皇帝的老命一样?唉,算了,中国的好多事情就是说不清楚。
楼主 缥缈儿ZYB  发布于 2012-02-24 14:19:47 +0800 CST  
1500年的大明王朝,通过愚不可及的统治者的一纸诏书,彻底宣布了中国人迈向大航海时代的努力的终止,从此,世界大航海的光辉时代,中国人的身影彻底消失了!
就在大明朝无数正直爱国愤青们猛烈的批判郑和的航海举动,把屁股对准海洋,停止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梦想的寻找西方、探索世界的步伐的时候,地球大航海时代的大幕却在西方轰轰烈烈的拉开了!
西方发起的轰轰烈烈的大航海运动说起来竟然让人惊讶,因为一个普通的旅游爱好者竟然在其中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叫马可?波罗。
按照目前大体上一致的说法,古老的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有两位亲兄弟因为贩卖东西赚钱花,加上胆子比较大,为了做买卖竟然一直跑到了中亚。也不知这兄弟俩是怎么做得买卖,竟然和当地的蒙古高官打上了关系,被带领着来到了蒙古大草原,见到了蒙古大汗忽必烈。
忽必烈对这两位西欧来的金发碧眼的异族同胞热情异常,跟他们整天混在一起,除了补充一段时间欧洲的历史地理知识后,在这哥俩返程时,忽必烈利用学习来的知识,郑重的请他们带个口信给欧洲教皇,以便教皇派人来东方传教。
楼主 缥缈儿ZYB  发布于 2012-02-25 16:48:40 +0800 CST  

楼主:缥缈儿ZYB

字数:65010

发表时间:2012-01-19 22:5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26 23:07:28 +0800 CST

评论数:1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