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探源,从《山海经》的建木说起

原来,这种测风的装置是由风杆、细绳、羽毛构成。它由建木的“相风旌”演变而来。风杆高度、细绳长度、羽毛重量均以法令的形式予以规范。因为俔,不仅要测风向,还要测风力等级。如唐代,就采树木承受风力影响所表现出的损害程度,来表示风力的大小。《乙巳占》将风力分为:动叶、鸣条、摇枝、坠叶、折小枝、折大枝、折木飞砂或伐木(折木)、拔木树和根,八级。风杆上系细绳,细绳再系上一串羽毛,在信风的作用下,风力越大,羽毛飘浮的角度就越大。有了羽毛标准重量,各地的风力测评就可统一、规范。
由于政府规定,羽毛绑扎的风向标,所用的羽毛量,须限制为五两之重。故而,人们就将俔与綄这种测风装置,戏称为“五两”。从此,俔这种相风旌,便以“五两”的字眼被载入史册。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05 20:58:32 +0800 CST  
1935年,宴乐渔猎攻战纹青铜壶,于河南省汲县山彪镇一号墓出土,年代划为战国时期。抗日战争期间,此器被德国禅臣洋行天津分行、德商经理、杨宁史(Werner Jannings)买走。
抗战胜利后,当局以教育部名义,成立“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1946年1月22日,在宋子文和著名学者王世襄的感召下,杨宁史先生将其悉心收藏的127件青铜器和136件古兵器,全部捐赠中方,其中不乏春秋战国前的精品器物。宴乐渔猎攻战纹青铜壶,有幸得以回归祖国,现藏故宫博物院。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06 08:57:37 +0800 CST  
宴乐渔猎攻战纹青铜壶,器高31.6cm,口径10.9cm,腹径21.5cm,重3.54kg。侈口,斜肩,鼓腹,矮圈足,肩上有二兽首衔环耳。壶身满饰嵌错图案,并以五条三角云纹为界限,从器口至圈足分十段四区布置。又以双铺首环耳为基准,整壶上下纵向切分为两部分,形成完全对称的相同展开画面。
一区为采桑射猎图,二区为宴乐戈射图,三区为水陆攻战图,四区为垂叶纹装饰图。图案嵌错精致、工艺高超、内容丰富、形象逼真、结构严谨,再现了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些重要场景。它不仅是我国青铜器的珍品,在美术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06 09:50:17 +0800 CST  

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青铜壶(故宫博物院)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06 10:17:32 +0800 CST  

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青铜壶拓片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06 11:13:40 +0800 CST  
第一区位于壶颈部,画面上下两层,左右各分为两组。上层主要表现采桑、射礼活动:采桑组,树上、下共有采桑、接桑和运桑女子六人,似表现后妃所行的蚕桑之礼;习射组,三人在一凉亭下依次较射,前设侯,似有鹄状,一侍者在低身捡拾箭镞。侯即箭靶,《小广雅•释器》载:“射有张布谓之侯,侯中者谓之鹄……”。这里描绘的应是古时举行“乡射”射礼时的场景。下层主要表现“大射”射礼活动:图中右侧,身形高大的王者束装佩剑,似在选取弓材,一短服单跪者持弓待选,一只玄鸟喙衔弓矢飞来,似表吉兆,另似有伏地的虎或豹侯;图中左侧,两个束装佩剑者躬身抄手,两个束装佩剑持弓者,一个拔箭欲射,一个箭已出弦,中箭伏地者貌似“人侯”(未见典籍有人侯记载。)?!见《周礼・天官・司裘》:“王大射,则共虎侯、熊候、豹侯,设其鹄。诸候(大射,)则共熊侯、豹侯,卿大夫(大射,)则共麋侯,皆设其鹄。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06 11:31:15 +0800 CST  
第二区位于壶上腹部,画面分为左右两组。左边一组为宴享乐舞的场面:上层为宴享部分,七人在亭榭上敬酒如仪,榭栏下的房俎上有二尖底瓶盛酒器,其上各插有酒斗,一束装佩剑者正躬身持觚,向三个躬身抄手的来宾敬酒,另一束装佩剑者在躬身盛酒,右端躬身抄手、迎接宾客的束装佩剑者似为主人,其身后跟随一貌似手持拂尘的侍者。下层是乐舞部分,簨簴上悬有四钟、五磬,其两侧各饰对称鹿首鸟身翼兽一只,旁立建鼓和丁宁(钲),图中三人跽坐敲钟,两人立而击磬,一人持双桴一边击鼓、一边敲打丁宁,尚有一人跽坐抚筝、一人跽坐吹埙、一人跽坐持萧作吹奏状,场面盛大、隆重、热烈。上下图共同构建了战国上层贵族,“钟鸣鼎食”、骄奢淫逸的场面;右面一组为射猎的场景:鸟兽鱼鳖或飞、或立、或游,四人仰身用矰缴弋射,一人立于船上亦持弓欲射,显然有六只大雁已被矰缴射中。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06 14:39:24 +0800 CST  
第三区位于青铜壶的下腹部,刻画的是水陆攻战的激烈场面。左面一组为陆上攻城之战:横线上方与竖线左方为守城者,持剑、弓、直内戈、礌石等。右下方沿云梯攀登者为攻城者,持云梯、盾、剑、弓、挝、直内戈等。攻守双方头裹巾帻,手持兵器,射者支左居右,张弓搭矢。持戈者双足稳立,前握后运。攻击者,高擎云梯,大步攀岩,奋力拼杀,有的已身首异处,有的坠下云梯,但攻势依旧不减。据守者,众志成城,誓死阻绝;右面一组为舟船水战:两条对攻的双层战船,上层,艏尾树立着羽旗和建鼓,阵线分明,左船首与右船尾均有一人在击鼓助战,所谓鼓噪而进。两船兵士正在厮杀,手持长戈者或刺或钩,持短剑者近身肉搏。下层,荡桨者前屈后翘,倾力摇桨。船下鱼、蛙漫游,双方泅水者相向机动,伺机破坏敌船或登临格斗。本区描绘了徒卒战、仰攻战、投石战、舟师战,陆战、水战短兵相接,战斗之激烈,已达到白热化程度。作者以严谨的写实手段,准确地抓住每一战士厮杀瞬间的特征动作,勾勒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06 19:08:38 +0800 CST  
第四区采用了垂叶纹装饰,敦厚、端庄、凝重。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06 19:39:50 +0800 CST  
这里,旌旗是我们要谈论的重点。
两条对攻的双层战船上,共飘扬着三面具相风功能的旌旗。左船两面旌旗,船首一面称作“建鼓”(有关建鼓,详待后叙),杆头饰以缀七个圆点的超长帛条,一短装佩剑统帅持桴,奋力作擂鼓状;船尾一面称作“俔”(羽旗),杆头系两条用禽鸟羽毛一朵朵扎制成的羽葆。右船两面旌旗,船首的杆头也系两条用禽鸟羽毛一朵朵扎制成的羽葆,但这面“俔”(羽旗)要长得多,相当于左船的3到4倍;船尾的也树“建鼓”,其杆头为戈,采用左右三根雉尾装饰,一裸妆武士持桴,屈膝单跪作擂鼓状。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06 20:25:50 +0800 CST  
无独有偶,另一件战国文物,同样描绘了先秦时期,水陆攻战的激烈场景;同样有相风旌在军事领域的运用表述。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06 21:24:29 +0800 CST  
1935年,水陆攻战纹鉴,在河南省汲县山彪镇战国墓地出土。
此器共出土2件,形制、纹饰基本相同。一件器高29.6厘米,口径54.6厘米,重20千克;另一件高30.1厘米,口径54.5厘米,重18.75 千克。盘口、束颈、有肩,腹部往下收缩,平底下有圈足,四兽耳衔环。器颈和腹部上下饰3层花纹,以2条凹形宽带界之,纹饰用红铜镶嵌,内容为水陆攻战,如两军对阵、徒卒战、仰攻战、投石战、舟师战等,都有具体的表现。武士短装佩剑,或有帻巾,射者张弓搭矢,持戟者前握后运,攻者奋力攀岩,死者首级落地。全器286个人物,形态生动,一改过去单纯以动物图像为主的传统图案程式,热衷于表现人类自身的社会活动,这在艺术发展史上是一个飞跃,它为先秦时期的战争样式,提供了可靠的视觉素材。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06 21:35:45 +0800 CST  

战国.水陆攻战纹鉴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06 21:36:50 +0800 CST  

战国.水陆攻战纹鉴拓片(上层)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06 21:38:11 +0800 CST  

战国.水陆攻战纹鉴拓片(中层)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06 21:38:56 +0800 CST  

战国.水陆攻战纹鉴拓片(下层)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06 21:39:44 +0800 CST  
战国.水陆攻战纹鉴,器颈和腹部上下饰有3层图案,刻画的是水陆攻战场面。下层其中一组为舟船水战,两条对攻的双层战船旌旗猎猎,激战正酣。
左船上层,艏竖綄:杆头饰戈,旗面由用帛条制成,缀圆点5个,以示统率功勋;尾竖建鼓,杆头饰以两条相风羽葆,一束装佩剑统帅扶戈持桴,作擂鼓状。
右船上层,艏竖俔:杆头系两条用禽鸟羽毛一朵朵扎制成的羽葆,长度相当于左船建鼓羽葆的3到4倍;尾同样竖建鼓,杆头饰以两条相风羽葆,一束装统帅手持双桴,作擂鼓状。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07 11:21:32 +0800 CST  
通过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青铜壶与水陆攻战纹鉴,我们对“俔”、“綄”或“五两”有了进一步的感观认识,只是这种相风仪被用在了军事领域,除测定风向指导战役外,更赋予了情感归属、凝聚军心、振奋士气的意涵。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07 12:01:48 +0800 CST  
唐朝,则基本沿用汉制测风。
唐.李善注引《兵书》道:“凡候风法,以鸡羽重八两,建五丈旗,取羽系其巅,立军营中。”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李淳风的《乙巳占•候风法》又道:“凡候风者,必于高迥平原,立五丈长竿。以鸡羽八两为葆,属于竿上,以候风。”可见,“俔”、“綄”、“五两”或“八两”,是我国古代一直沿用的一种简单实用的相风仪,其结构是在长杆上系以帛条或羽葆而成。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07 12:17:23 +0800 CST  
当时,还有用“五色旌”和“占风铎”来测定信风的。
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三《相风旌》载:“五王宫中,各于庭中竖长竿,挂五色旌于杆头,旌之四垂缀以小金铃。有声,即使侍从者,视旌之所向,可以知四方之风候也。”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07 14:17:13 +0800 CST  

楼主:夜郎游侠2018

字数:185804

发表时间:2020-09-15 17:39:0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3 23:25:58 +0800 CST

评论数:21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