埠河姚明春 杂说唐诗与其他

039 不肯低头在草莽——读李颀《送陈章甫》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译文
四月南风吹大麦金黄,枣花未落梧桐叶子已抽长。
少小辞别故乡的青山老来还想能够相见,想念故乡骑马出门起行。
陈侯的立身处世多么坦荡,虬须虎眉还有前额宽广。
胸藏诗书万卷,不肯低头埋没在草莽江湖。
曾经多次在城东门买酒我们畅饮,心宽看万事都如鸿毛一样。
喝醉酒酣卧不知天已黄昏,有时将天上孤云默默眺望。
今日黄河波浪汹涌连天黑,渡口停驻行船不敢渡过江。
我们都是郑国游子洛阳行人,不能返家空自叹息。
听说嵩山故林里旧相识很多,不知道他们昨天罢官归隐今天生活的怎么样?

陈章甫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原籍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长期隐居在河南嵩山。作者李颀,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二人经常在洛阳活动,因此都可以称为“郑国游人”“洛阳行子”。总之,同是宦游人,同是天涯沦落人。此诗流露出失意的惆怅,也显出一种泰然处之的豁达态度。笔调轻松,不为失意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在送别诗中确属别具一格。
楼主 埠河姚明春  发布于 2017-11-13 17:52:18 +0800 CST  
040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读细君公主《悲愁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知道有细君公主这个人。据说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远嫁异国的和亲公主。
刘细君,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侄子江都王刘建之女,因此刘细君最初称"江都公主"。刘建是个荒淫无道的诸侯王,企图谋反未成后自杀 ,刘细君的母亲们都被弃市。刘细君因年幼而幸免于难,成为罪臣之女。
汉武帝为抗击匈奴孤立匈奴,派使者出使联络西域乌孙国,乌孙国王“昆莫(昆弥)”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为猎骄靡的右夫人,因此刘细君又称“乌孙公主”;地位在猎骄靡左夫人匈奴公主之下。
刘细君到乌孙后,随从工匠为她建造宫室独立居住,在一年中仅几次与猎骄靡聚会,喝酒吃饭。猎骄靡年老,语言不通,刘细君很是悲伤,生活难以习惯,思念故乡,于是作《悲愁歌》(亦称《细君公主歌》、《黄鹄歌》),以表达在塞外生活的艰难与悲愁。汉武帝“闻而怜之”,每隔一年就派使者送去帷帐、锦绣等物。
当时乌孙国分裂为三部分,但大致上都归乌孙国王猎骄靡节制。两年后,猎骄靡去世,其孙子(已故太子之子)岑陬(乌孙官名)军须靡代立为王。按照当地习俗,新王要继承旧王的所有妻妾。细君公主无法接受,上书给汉武帝说明此事并请求归国,汉武帝回信说:随从乌孙国风俗,汉朝想要与乌孙联合消灭匈奴。细君只得再嫁军须靡。刘细君与军须靡生有一女,名叫少夫。因为产后失调,加上心绪难平,太初四年(前101年),只在乌孙生活五年的刘细君去世。
刘细君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其不卑不亢的性格赢得乌孙国上下的敬重。刘细君作为和亲公主嫁到乌孙国,初步实现了联合乌孙遏制匈奴的战略目标。她的付出换来汉朝边疆数十年的稳定和安宁,同时也给当地的游牧民族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


《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王延。(乌王延,一作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旃,同毡)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土思,思念故土)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黄鹄,天鹅)

反复吟诵,一个年轻的柔弱的寂寞的哀怨的天生丽质形象浮现在眼前,“千古绝唱”。



附,细君公主的续任者解忧公主则是“女汉子”,从十八九岁和亲出嫁到乌孙,先后嫁给三个乌孙王,生有四子两女,在乌孙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她以卓越的政治才能西域翻云覆雨,帮助西汉政府统一西域。直到七十余岁才回到京都长安,居住在上林苑中的蒲陶宫,朝见礼仪与皇亲公主待遇相等。
楼主 埠河姚明春  发布于 2017-11-14 12:41:21 +0800 CST  
更正
最后“她以卓越的政治才能西域翻云覆雨,帮助西汉政府统一西域”改为“她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在乌孙在西域翻云覆雨,最终帮助西汉政府吞并西域”。
楼主 埠河姚明春  发布于 2017-11-14 14:56:48 +0800 CST  
041 主人有酒欢今夕——读李颀《琴歌》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万树 一作:万木)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译文
主人摆酒今晚大家欢聚畅饮,压轴将请琴师拨动琴弦助兴。
(大家纷纷起身上个厕所)明月照向城头乌鸦纷飞,寒霜降临树木寒风吹透衣衫。
(重新回来)炉火熏香,华烛比先前更亮。艺人先弹《渌水》后奏《楚妃》。
琴声一响万物寂静,四座无言屏气凝神倾听,窗外的星星似乎稀疏。
我奉命去千余里外的淮水之滨上任,敬告主人我要即刻启程(不负厚望)。

注释
⑴琴歌:听琴有感而歌。歌是诗体名。
⑵主人:东道主。
⑶广陵客: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古琴曲有《广陵散》,魏嵇康临刑奏之。“广陵客”指代擅长弹琴的乐师。
⑷乌:乌鸦。半飞:分飞。
⑸霜凄万树:夜霜使树林带有凄意。
⑹铜炉:铜制熏香炉。华烛:饰有文采的蜡烛。
⑺渌水、楚妃:都是古琴曲。渌,清澈。
⑻星欲稀:后夜近明时分。
⑼清淮:淮水。时李颀即将赴任新乡尉,新乡临近淮水,故称清淮。奉使:奉使命。
⑽敢告:敬告。云山:指高耸入云之山,此处暗指主人品德高尚。

唐诗中表现音乐魅力的诗篇不少,如李白《听蜀僧濬弹琴》,韩愈《听颖师弹琴》,刘长卿《听弹琴》,白居易《琵琶行》等,这首诗没有正面描摹琴声,而从听者的反应角度侧面烘托出琴声的优美动听。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气氛,刻画心理,表现对友人饯别宴席的感激和听琴声后的上任热忱。

《渌水》《楚妃》有典故。《云仙杂记》:“李龟年至岐王宅,闻琴声曰:‘此秦声。’良久又曰:‘此楚声。’主人入问之,则前弹者,陇西沈妍也;后弹者,扬州薛满。”原来,李龟年在岐王府作客时,适逢府中大开筵席,帷幕后面音乐声起,金石丝竹,绕梁回荡。作为大音乐家的李龟年,对音乐演奏听得如醉如痴。他是一个审音辨律的专家,当他听完一支琴曲,说:“这是秦音慢板。”再听完一支琴曲,说:“这是楚音流水。”于是岐王到帷幕后面去问,果然先弹琴的是陇西姑娘沈妍,后弹琴的是扬州姑娘薛满,两人的琴风完全不同。薛满弹奏的琴曲和风格具有浓郁的楚地风味,与来自陇西的沈妍所具有的秦地风味恰成对照,说明当时扬州的琴艺已经形成地方风格。薛满和沈妍这两位女琴家,应该是当时艺妓中的佼佼者,唯有如此才能供奉于东京洛阳的岐王府中。同时,也正因为岐王的赏识,薛满和沈妍的名字才被记载下来,流传至今。
楼主 埠河姚明春  发布于 2017-11-16 19:09:12 +0800 CST  
041 说说“南山大王”

西游记中,众多神佛妖魔,除名字之外,多有威风凛凛的别号。
例如孙悟空,号称“齐天大圣”。
却说那李天王与三太子领着众将,直至灵霄宝殿,启奏道:“臣等奉旨出师下界,收伏妖仙孙悟空,不期他神通广大,不能取胜,仍望万岁添兵剿除。”玉帝道:“谅一妖猴有多少本事,还要添兵?”太子又近前奏道:“望万岁赦臣死罪!那妖猴使一条铁棒,先败了巨灵神,又打伤臣臂膊。洞门外立一竿旗,上书‘齐天大圣’四字,道是封他这官职,即便休兵来投;若不是此官,还要打上灵霄宝殿也。”玉帝闻言,惊讶道:“这妖猴何敢这般狂妄!着众将即刻诛之。”正说间,班部中又闪出太白金星,奏道:“那妖猴只知出言,不知大小。欲加兵与他争斗,想一时不能收伏,反又劳师。不若万岁大舍恩慈,还降招安旨意,就教他做个齐天大圣。只是加他个空衔,有官无禄便了。”
看看,“齐天大圣”这个名号,对我们凡人来说威风不得了,但对天上的大神来说,似乎无所谓。
“牛魔王”这个名号,就比“美猴王”强太多,因为“魔王”比“猴王”厉害;开篇被孙悟空打死的“混事魔王”,本事不高,但这个名号不小,比“白骨精”这个称呼吓人;“九灵元圣”,一个坐骑,跟什么金角大王、辟寒大王、圣婴大王、百眼魔君、半截观音等名号相比,一个“元”字,凸显资历辈分之高、文化底蕴之深,被妖界拜敬为"祖翁"。
但是西游路上有个妖怪,名号之大,让孙悟空嫉恨暴怒。
八十六回:那群妖扎下营盘,将一面锦绣花旗闪一闪,老怪持铁杵,应声高呼道:“那泼和尚,你认不得我?我乃南山大王,数百年放荡于此。你唐僧已是我拿吃了,你敢如何?”行者骂道:“这个大胆的毛团!你能有多少的年纪,敢称南山二字?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佛如来是治世之尊,还坐于大鹏之下;孔圣人是儒教之尊,亦仅呼为夫子。你这个孽畜,敢称什么南山大王,数百年之放荡!不要走!吃你外公老爷一棒!”
“南山大王”何意?这个词语内涵跟“齐天大圣”相比如何?
中国人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说法,南山一词连如来、老君都是不敢自称的,而这个妖怪居然自称南山大王,意思是天地发源之祖,难怪孙悟空气恼至极。
“南山大王”本是一只艾叶花皮豹子精,修行数百年成妖,在隐雾山折岳连环洞作怪,使一根铁杵,武力和法力都很低下。南山不是指隐雾山,指的是终南山,终南山是先天灵气场所,道祖借以修行,道教真宗发源地。这只豹子精居然自称南山大王,就跟现在美国有人自称“华盛顿白宫大王”一样,孙悟空认为没有人够资格称南山大王。最终南山大王是唯一一个被猪八戒杀死的妖精。
典故出自于成语:"南山隐豹"。释义是比喻隐居山林而不仕的贤者。春秋时期,宋国陶邑大夫答子任职三年,捞了不少钱财,就回到家中躲藏,他的妻子哭劝丈夫要学南山隐豹碰到大雨和大雾天,为了保护自己的皮毛可以七天不觅食。答子根本不理睬,后来遭人告发,宋王下令处死答子。
楼主 埠河姚明春  发布于 2017-11-17 21:48:39 +0800 CST  
042 说说水帘洞的原主人

西游记第一回: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但见那——
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象个人家。
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可见,水帘洞在美猴王发现以前,确实是有人住过的。我们称为“水帘洞的原主人”。他可能间隔一段时间来此休闲(现在碰巧不在),也可能一直居住在这里,直到被发现的瞬间才离开。但是从他后来并没有收回水帘洞来看,他似乎有意赠送给孙悟空和猴子猴孙了。

他是谁呢?书中信息太少。但是我们相信他一定是个地位崇高神通广大的人。西游记开篇说: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
看看,这么个好地方,并没有神仙,龙王,或者妖怪来抢占侵扰。除了那个被学艺归来的孙悟空打死了的不知好歹的“混世魔王”以外。似乎水帘洞的原主人对石猴很有好感并且暗中保护溺爱似的。

他是谁呢?我们反向推理,从孙悟空所得到的好处来判断。豪华住房有了,绝活手艺有了(菩提祖师正面出场,不算,可能是受了水帘洞原主人的拜托),还有什么?对了,当然是金箍棒了。

正说处,后面闪过龙婆、龙女道:“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龙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与他,凭他怎么改造,送出宫门便了。”老龙王依言,尽向悟空说了。悟空道:“拿出来我看。”龙王摇手道:“扛不动,抬不动!须上仙亲去看看。”悟空道:“在何处?你引我去。”龙王果引导至海藏中间,忽见金光万道。龙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铁柱子,约有斗来粗,二丈有余长。他尽力两手挝过道:“忒粗忒长些,再短细些方可用。”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悟空又颠一颠道:“再细些更好。”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一边走,一边心思口念,手颠着道:“再短细些更妙!”拿出外面,只有丈二长短,碗口粗细。
看看,金箍棒似乎注定就是孙悟空的。能随孙悟空心意随意变化大小,而且似乎它只听孙悟空的。虽然后来孙悟空知道,“天河定海神珍铁”原是太上老君的作品,后被大禹求得,治水时用做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治水后遗放在东海。但是从“龙王只认做是块黑铁,又唤做天河镇底神珍”来看,龙王根本不知道这块铁上有字。那么一定是治水后遗放在东海的时候有人特意悄悄命名镌刻的并且隐迹了,否则龙宫的人一开口就会说“我们这有一根金箍棒”。刻者何人?无外乎是大禹。因为这时老君已经不拥有这块黑铁的所有权了,也就不能随意在上面刻字了。除大禹和老君二人外,没有人能明白神珍的锻造奥妙更不必说技术性地刻字了。

我们说水帘洞的原主人是大禹,还有以下旁证。
1,在神话体系中大禹的地位足够高。是“三官大帝(三元帝君)”之一。三官大帝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之一,属于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指天官尧帝、地官舜帝和水官禹帝。大禹完全可以跟老君,菩提,龙王,东华帝君抑或如来等人打招呼。
2,大禹的妻子是“涂山”女娇。传说,一次女娇带着食物来到工地给丈夫送饭,却看见丈夫化作一头巨大的黑熊,一爪操钎,一爪执斧,在河中浪头跳跃,专注地开凿轩辕山。原来自己的丈夫竟然是一头面目狰狞的大熊,女娇大惊失色,扔下手中的食物,慌乱又惊恐地奔逃而去。大禹见状,也赶紧追了上去,他想向妻子解释清楚。急切中,他居然又忘了要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他边追边喊,可是他越喊,女娇越不敢停留。就这样,一追一逃间,女娇跑到了嵩山之下,终于力竭而止化成了一块大石。因为自己的疏忽,女娇变成了石头,夏禹心急如焚。大禹的部属闻讯赶来,也都十分唏嘘。细心的伯益发现,女娇的石像中传来空洞的声音,原来女娇已经怀孕了。大禹见母子俱化为石,更是悲痛不已,他对石头喊道:“还我儿子。”石像的肚腹应声开启,一个男婴就此降临人世。(由于是启石而生,天赋异秉,他的名字便叫“启”)。那么,大禹对石灵是有感情的。

大禹悄悄把美猴王的声音和相关信息储存在海底金箍棒里,这样,金箍棒与孙悟空在交流上合二为一。
至于大禹在西游记中为什么没有正面出场(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以及他和孙悟空为什么不直接挑明关系(生活隐私?),这都不是本文要追究的。
楼主 埠河姚明春  发布于 2017-11-20 21:19:44 +0800 CST  
044 日夕望君抱琴至——读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蔡女,蔡琰(蔡文姬)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归客,指蔡文姬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戍,边戍哨所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摵摵,同“瑟瑟”,落叶之声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言:语助词。(王维“言入黄花川”)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且,抑或、或者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乌孙:西域国名,汉武帝时刘细君和亲乌孙。 逻娑:唐时吐蕃首府,即今西藏拉萨。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皆远嫁吐蕃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疑为中原风貌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飒飒,疾速飞舞。呦呦:鹿鸣声(曹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东掖,指门下省。凤凰池,中书省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脱略,轻慢,不在意。

译文
当年蔡琰流落胡地曾听胡笳音而翻作琴曲,弹奏此曲总共有十八节。
胡人听了泪落沾湿边草,汉使来赎回文姬对着归客肝肠欲绝。
边城苍茫烽火让人心寒,草原阴沉白雪飘落。
董大先弹商弦后奏角羽调,四周秋叶受惊瑟瑟凋零。
董先生琴技高妙通神明,深林鬼神也都出来偷听。
时而慢揉时而快拨得心应手,往复回旋仿佛声中寓情。
如山中百鸟散了又集,似万里浮云暗了又明。
象失群的雏雁夜里嘶叫,象胡儿恋母痛绝的哭声。
江河平息了波澜,百鸟停止了啼鸣。
仿佛乌孙公主远怀故乡,宛如文成公主在吐蕃沙尘中产生哀怨。
幽咽琴声忽转轻松潇洒,象中原的大风吹林如大雨落瓦。
有如迸泉飒飒射向树梢,有如野鹿呦呦鸣叫堂下。
长安城比邻给事中庭院,中书省第宅正对皇宫门。
房管才高不为名利约束,昼夜盼望董大抱琴来奏。

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蔡文姬作琴曲的背景与效果,第二部分写董大的演奏技艺和意境,第三部分写房管的胸怀志趣。这首七言古体长诗,通过董大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来赞赏董大高妙动人的演奏技艺,也以此寄房给事(房琯),带有为他得遇知音而高兴的心情,其实是含蓄地把董大推荐给房琯。
此诗涉及人物有:作者李颀,古作曲者蔡文姬,弹奏着董大,联想到汉代乌孙公主、唐代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等和亲女子,收信者房管(房琯)。
董大是董庭兰,当时著名的琴师和文人。房给事是给事中房管。李颀作此诗,是把董庭兰推荐给房管。大约董庭兰就由于李颀的推荐,做了房管的门客。后来房管为宰相,常常招集琴客,大开筵宴,听董庭兰弹琴。这时董庭兰已成为房管门下的红人。朝廷官员,要见房管,往往走董庭兰的路子。董庭兰又倚势疑似招纳贿赂,连累房管,为御史弹劾。最后房管罢相,贬为太子少师。董庭兰亦得罪流放而死。

有人说:诗并不高明,"董夫子"以下七韵十四句都是形容琴声,每句都是孤立的。中间插入五言二句,非但没有好的效果,反而破坏了七言歌行的气韵。

我觉得这首诗最费解的是诗题。不同版本有不同的写法:
1,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
2,听董庭兰弹琴兼寄房给事
3,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4,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
5,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弄是“乐曲”的意思,并不是戏弄、调谑之意。准确的应该是“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声兼语弄"是一句,用来形容董庭兰的琴声。"寄房给事"是这首诗的作用,用这首诗来推荐董庭兰,寓意都在最后四句中。"声兼语弄"是说董庭兰弹奏《胡笳十八拍》,兼有"语"的声音,又有"弄"的声音。什么是"语"呢?白居易《琵琶行》“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语"宇,是形容琵琶声的。唐人对西域来的音乐或歌曲,都比之为胡语。"弄"是琴曲的名称,例如"梅花三弄",至今还有曲谱。"声兼语弄"是形容董庭兰弹奏《胡笳十八拍》,兼有胡笳和琴的声音。也就是说,他的琴声中充分表达了胡笳的声音。
楼主 埠河姚明春  发布于 2017-11-21 22:49:28 +0800 CST  
045 世人解听不解赏——读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李颀的《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网上解读基本都相同于唐诗三百首,所以我对此诗的疑惑没有找到答案。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觱篥(bìlì):亦作“筚篥”(初次认识这个 词,是原初中语文《大铁锤传》)。龟兹,古西域之城国名。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凉州,在今甘肃一带(其实离龟兹尚远)。胡人,这里指安万善(与安禄山有没有联系)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解,助动词,能、会。长飙,暴风。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九雏,传说凤生九子,各发雏音,有的如龙吟,有的如虎啸,有的还如百道飞泉和秋天的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多低沉悲壮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曲调轻快热闹。上林,即上林苑,比李颀稍晚杨巨源有诗“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岁夜:除夕

此诗最费解的是“长飙风中自来往”。多解释为“说人们只懂得一般地听听而不能欣赏乐声的美妙,以致于安万善所奏觱篥仍然不免寥落之感,独来独往于暴风之中。”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很明显这句是说作者自己“在筚篥暴风声中情绪自由来往”,是在说自己能听音辨调、真正领悟音乐的情境;从而与上句“世人解听不解赏”形成对比。
结尾交代时间是除夕,堂上是明烛高烧,诗人伙同几个清客在守岁,一年将尽夜,兴起“长飙风中我独醒”之感。除夕夜高堂上明烛放光芒,喝杯美酒再欣赏一曲觱篥。
楼主 埠河姚明春  发布于 2017-11-25 23:42:21 +0800 CST  
046 姊妹弟兄皆列土——读白居易《长恨歌》(一)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第一部分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相爱(“长恨”的内因),第二部分写杨贵妃之死及唐玄宗追怀忆旧悲伤相思(玄宗之恨),第三部分用浪漫手法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到杨贵妃(贵妃之恨)。诗人以“长恨”表现爱情的长存,点明主题。 全诗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中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语言雅俗共赏,贡献了诸多名言妙语,例如“杨家有女初长成”、“天生丽质”、“春宵苦短”、“梨花一枝春带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等。

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
1 马嵬驿兵变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渔阳鼙鼓动地来”。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次年攻破长安门户潼关。7月15日(七夕刚过),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翠华摇摇行复止”。随行宦官和沿途官吏逃散不少,食物筹集十分困难。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将士谣传“杨国忠与胡人谋反”处死宰相杨国忠,并肢解了他的尸体,把头颅挂在矛上插于马嵬驿西门外示众,然后杀了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与韩国夫人、秦国夫人,以及御史大夫魏方进。杨国忠的妻子裴柔与小儿子、虢国夫人都乘乱逃走,到了陈仓县,被县令薛景仙率领官吏抓获杀掉。最终禁军强迫杨玉环自尽,“宛转蛾眉马前死”。史称"马嵬驿兵变"。
玄宗说:"杨贵妃居住在戒备森严的宫中,不与外人交结,怎么能知道杨国忠谋反呢?"陈玄礼和高力士说:"杨贵妃确实是没有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而杨贵妃还在陛下的左右侍奉,他们怎么能够安心呢!希望陛下好好地考虑一下,将士安宁陛下就会安全。"

2 杨贵妃
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10岁时杨玉环因父亲去世,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15岁时,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这时唐玄宗并没有见到杨玉环。武惠妃逝世后唐玄宗将杨氏召入后宫之中。21岁时,以为玄宗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氏于集灵台出家为女道士 ,道号“太真”。26岁时,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以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虽无皇后之名,但得皇后之实。38岁时在马嵬驿香消玉殒。
杨贵妃其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 。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由于杨贵妃得到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
楼主 埠河姚明春  发布于 2017-11-26 17:03:16 +0800 CST  
一次,杨氏家族夜游,与广平公主的车队在西市门争道,杨氏家奴挥鞭打到了公主的衣服,公主堕马,驸马程昌裔扶住公主。公主哭诉给皇上听,皇上命令杀掉杨氏家奴,但驸马却以行为不检被罢官。
楼主 埠河姚明春  发布于 2017-11-26 17:11:47 +0800 CST  
3 虢国夫人
虢国夫人,杨氏,唐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县)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她是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有才貌,父杨玄琰,曾任蜀州司户,她随之居住在蜀中,长成后嫁裴氏为妻。裴氏早亡,育一子裴徽、一女。杨贵妃得宠于唐玄宗以后,因怀念姐姐,请求唐玄宗将虢国夫人和杨贵妃的另两个姐姐一起迎入京师。唐玄宗称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为姨,并赐以住宅,天宝初年分封她们三人为国夫人,分别为虢国夫人、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当时,三夫人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朝野,公主以下皆持礼相待。
安禄山叛乱后,唐玄宗准备让皇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监抚军国事。虢国夫人与诸杨兄妹相聚而哭,随之谋划一番,让杨贵妃出面,谏阻了唐玄宗的内禅。但安禄山的叛军还是凶狠地向长安杀来,唐玄宗被迫逃离长安,路经马嵬坡时,大内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李亨诛杀杨国忠父子,随即又逼迫唐玄宗下令让杨贵妃自缢而死。当时虢国夫人也逃出长安西行,当她得知杨国忠、杨贵妃相继遇难的消息后,与其子女及杨国忠妻一起骑马逃奔陈仓。县令薛景仙闻讯后,亲自率人追赶。虢国夫人仓惶中逃入竹林,在此杀死其子裴徽和杨国忠妻裴柔,然后自刎,未死,被薛景仙抓获,关入狱中。这时,虢国夫人并无惧色,从容应对。不久,刎伤出血凝结喉中窒息而死,被葬在陈仓郊外。

楼主 埠河姚明春  发布于 2017-11-26 17:26:03 +0800 CST  
姊妹弟兄皆列土——读白居易《长恨歌》(二)


诗歌艺术 为君王讳
《长恨歌》有一句话为君王讳,就是“养在深闺人不识”。
杨玉环的前夫,是寿王李瑁,史料不多。
寿王李瑁,母亲武惠妃几次怀孕但孩子都没养活。所以李瑁出生后就给接到伯父宁王李宪家,由其妻元氏抚养,假称为元氏子。李瑁十几岁的时候,入宫获封寿王,在玄宗诸子中最晚。开元廿三年(735)年,不到17岁的杨玉环被选纳为寿王李瑁的妃子,因为母亲武惠妃正受宠,所以小两口大约生活了5年时间。
惠妃欲以李瑁为皇太子,诬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要谋反,三人都被害,然而武惠妃不久也受惊而死。武氏死后杨玉环被唐玄宗看上,抢走。玄宗又立李亨为皇太子,自此李瑁的太子之位也落空了。
天宝四载(745)年七月下旬,他才在他的父亲作主下,重新娶了一位姓韦的王妃,仅仅10天后,他的父皇就把自曾祖爷唐太宗时代就已废置不用的"贵妃"名号,赐给了那楚楚动人的杨玉环。正史记录,寿王李瑁在王妃杨玉环离开后的第二年,就替刚刚死去的养父宁王李宪守孝三年,以后虽被父皇疏远冷淡,但他还是与另娶的韦妃相依为命,生有5个儿子,其中3人封王.李瑁本人到大历十年(775年)正月十二才溘然长眠。
历史上的寿王是个悲剧的人物,本来与杨玉环成亲,也算是奉了御旨。日子过的还算美满。武惠妃死后,寂寞的唐玄宗开始寻觅新的爱人。可宫中佳丽三千,他偏偏看中了自己的儿媳——杨玉环。于是就有了进梨园、入道观、纳为妃的故事桥段。但是,对于寿王而言,这是何其的痛苦与难言。父亲是一国之君,却抢了自己的妻子,这好比在天下人面前,扒光了寿王的衣服,当街巡游一般。寿王却不敢反抗,更无力反抗。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离自己越来越远。
我们在为白居易的长恨歌感叹时,是否忽略了“寿王”的心理。
亦师亦友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716592510 )中说:
咸宜公主和寿王都明白。自然,寿王必然会献自己的妻子以全孝道。而在政治的权术圈子中混过来的咸宜公主,却由此而想到了一套新的出路。她知道弟弟和妻子之间的恩爱远超过一般的夫妻,她提出:嘱弟弟设法,在妻子身上做工夫,她估计,杨玉环一旦归于父亲,必然会取得母亲当年的地位,可能还会超过,她认为,杨玉环他日在皇帝身边的地位,足有力量设法去掉现在的太子,再来一次废换太子,改以寿王为承继人!
这又使寿王悚动,他联想到前代的故事,自己的曾祖父曾接收高祖的才人,即后来做女皇帝的曾祖母!他想:“自己如能为太子,破镜亦有重圆之日——”

相关诗歌与故事
1 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
2 杜牧的《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
3 郑畋《马嵬坡》“玄宗回马杨妃死”。
4 张祜《集灵台》“太真含笑入帘来”。
5 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
6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初入秦可卿卧室,“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太真就是杨贵妃。安禄山木瓜伤乳,有人说是用木瓜掷的,有人说是用手抓的。多数人认为是禄山之爪,这是个典故,安禄山拜杨玉环为干娘后,时常出入宫闱,搞出诸如"洗三"得赏钱的闹剧,有一次他"母子"酒宴狎昵时,安禄山吵着要吃母乳,不慎将杨玉环的玉乳刮出一道伤痕,吓得二人魂不附体,唯恐被玄宗皇帝知道,幸得高力士帮助,说是小动物挠伤,才得以遮掩过去。因此称为"禄山之爪",后世比喻某人有野心。

但是曹雪芹所谓“禄山之瓜”也不是没有依据。《诗经·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看看,我走在路上,路边的小顽童将木瓜、木桃、木李投掷我, 我拿身上的琼琚、琼瑶、琼玖作回报反掷。 不是为了答谢你, 而是让你永远知道我不是好欺负的!
长大懂事后,“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楼主 埠河姚明春  发布于 2017-11-26 20:16:55 +0800 CST  
姊妹弟兄皆列土——读白居易《长恨歌》(二)


诗歌艺术 为君王讳
《长恨歌》有一句话为君王讳,就是“养在深闺人不识”。
杨玉环的前夫,是寿王李瑁,史料不多。
寿王李瑁,母亲武惠妃几次怀孕但孩子都没养活。所以李瑁出生后就给接到伯父宁王李宪家,由其妻元氏抚养,假称为元氏子。李瑁十几岁的时候,入宫获封寿王,在玄宗诸子中最晚。开元廿三年(735)年,不到17岁的杨玉环被选纳为寿王李瑁的妃子,因为母亲武惠妃正受宠,所以小两口大约生活了5年时间。
惠妃欲以李瑁为皇太子,诬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要谋反,三人都被害,然而武惠妃不久也受惊而死。武氏死后杨玉环被唐玄宗看上,抢走。玄宗又立李亨为皇太子,自此李瑁的太子之位也落空了。
天宝四载(745)年七月下旬,他才在他的父亲作主下,重新娶了一位姓韦的王妃,仅仅10天后,他的父皇就把自曾祖爷唐太宗时代就已废置不用的"贵妃"名号,赐给了那楚楚动人的杨玉环。正史记录,寿王李瑁在王妃杨玉环离开后的第二年,就替刚刚死去的养父宁王李宪守孝三年,以后虽被父皇疏远冷淡,但他还是与另娶的韦妃相依为命,生有5个儿子,其中3人封王.李瑁本人到大历十年(775年)正月十二才溘然长眠。
历史上的寿王是个悲剧的人物,本来与杨玉环成亲,也算是奉了御旨。日子过的还算美满。武惠妃死后,寂寞的唐玄宗开始寻觅新的爱人。可宫中佳丽三千,他偏偏看中了自己的儿媳——杨玉环。于是就有了进梨园、入道观、纳为妃的故事桥段。但是,对于寿王而言,这是何其的痛苦与难言。父亲是一国之君,却抢了自己的妻子,这好比在天下人面前,扒光了寿王的衣服,当街巡游一般。寿王却不敢反抗,更无力反抗。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离自己越来越远。
我们在为白居易的长恨歌感叹时,是否忽略了“寿王”的心理。
亦师亦友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716592510 )中说:
咸宜公主和寿王都明白。自然,寿王必然会献自己的妻子以全孝道。而在政治的权术圈子中混过来的咸宜公主,却由此而想到了一套新的出路。她知道弟弟和妻子之间的恩爱远超过一般的夫妻,她提出:嘱弟弟设法,在妻子身上做工夫,她估计,杨玉环一旦归于父亲,必然会取得母亲当年的地位,可能还会超过,她认为,杨玉环他日在皇帝身边的地位,足有力量设法去掉现在的太子,再来一次废换太子,改以寿王为承继人!
这又使寿王悚动,他联想到前代的故事,自己的曾祖父曾接收高祖的才人,即后来做女皇帝的曾祖母!他想:“自己如能为太子,破镜亦有重圆之日——”

相关诗歌与故事
1 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
2 杜牧的《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
3 郑畋《马嵬坡》“玄宗回马杨妃死”。
4 张祜《集灵台》“太真含笑入帘来”。
5 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
6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初入秦可卿卧室,“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太真就是杨贵妃。安禄山木瓜伤乳,有人说是用木瓜掷的,有人说是用手抓的。多数人认为是禄山之爪,这是个典故,安禄山拜杨玉环为干娘后,时常出入宫闱,搞出诸如"洗三"得赏钱的闹剧,有一次他"母子"酒宴狎昵时,安禄山吵着要吃母乳,不慎将杨玉环的玉乳刮出一道伤痕,吓得二人魂不附体,唯恐被玄宗皇帝知道,幸得高力士帮助,说是小动物挠伤,才得以遮掩过去。因此称为"禄山之爪",后世比喻某人有野心。

但是曹雪芹所谓“禄山之瓜”也不是没有依据。《诗经·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看看,我走在路上,路边的你将木瓜、木桃、木李投掷我, 我马上拿身上的琼琚、琼瑶、琼玖作回报反掷。 不是为了答谢你, 而是让你永远知道我不是好欺负的!
长大懂事后,“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楼主 埠河姚明春  发布于 2017-11-26 22:37:05 +0800 CST  
转帖 武侠小说里那些传奇武功 真面目竟是这样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呼延云

随着电影《功守道》精华版在网络上的流传,关于“有钱真好”、“天下武功唯钱不破”等段子也不胫而走,很多没有把影视和现实混为一谈的人都会心一笑,并拿出今年早些时候雷公太极对战徐晓东自由搏击被揍得鼻青脸肿的事件,来说明中国传统武术在实战价值上的不足,号召公众用科学的眼光和务实的态度来正确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
这倒让笔者想起一件往事:笔者中学时代,看武侠小说入了迷,也想练一身飞檐走壁拳脚无敌的本领,于是放学后约了几位同学,到公园寻访“高人”。那年月各种养生神功正在流行,公园里最知名的一位是据说已经年过九旬却鹤发童颜的老人,每天带着一大群人在山坡上的松树林里打太极拳。他的一位高徒接待了我们,用一种密不可示人的低声说:这位老神仙一掌推出能打死一只老虎!这令我们十分神往,正准备拜师学艺,同学中有位爱较真的,多问了一句:“能否让老神仙给我们演示打虎神功?”那位高徒立刻板起脸来:“那你们得先去抓一只老虎过来!”
这个听起来宛如笑话的故事却是真实的,直到多年以后我才明白那位高徒是个逻辑学高手,他事先陈述了一个根本无法证明的例证,这样无论怎样质疑,质疑者都没有获得正确答案的可能,因而也就不能证明那个例证是错误的——而在中国武术的很多传说中,恰恰有太多类似的神迹,缥缈云间,绝不落地……
那么,这一期的叙诡笔记,笔者就通过一些晚清的史料和笔记,来给您讲讲那时真实的“功守道”到底是啥样子的。

一、真正的“铁布衫”这样练
排除隐居在山林的各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神,清末武林高手多集中在三个地方:官府的专业机构、民间的镖行、聚啸江湖的匪帮。
先看官府的专业机构,这里拿西山健锐营和大内侍卫举例。西山健锐营是清军的“特种部队”。乾隆十三年,乾隆帝以大学士傅恒为将,率领五千精兵讨伐蜀西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其中有两千人是从香山脚下进行军事操练的京城兵丁中选拔出来的。战争结束后,他们在香山脚下成立健锐营,营分左右两翼,各设翼领一人,并选王公大臣兼任都统。
平日里,健锐营的军事训练以飞架云梯、飞跃碉楼、抢占制高点为主。这支军队并不崇拜单打独斗,而是强调战术配合,以日常训练最多的架梯登楼为例:攻方把两丈多的云梯放在远离碉楼的地方,梯子的两侧各站有一队兵丁,约22名,云梯后面还有30名营兵,待前锋参领一声令下,梯子两侧的兵丁一齐将梯子抬起,向碉楼冲去,待云梯的顶端靠在碉楼的顶部时,后面那30名营兵呐喊着攀梯而上。此外健锐营还特别重视骑射本领,训练时,马箭手从演武厅教场马道东侧的马城门洞中疾驰而出,见得南面的箭靶,便弯弓搭箭,飞驰发射,命中靶心者会获得本旗兵丁的喝彩。
而健锐营士兵平时也不怎么练太极拳螳螂拳易筋经之类的“武林绝学”,而是注重体能训练。最常练的竟是再普通不过的单杠和石锁。那时的单杠均为木制。首先找两个磨盘,分别插上木桩子,在木桩子的上方开孔,将木棍子插入其中,单杠就做好了。而士兵们上杠之后也没有双臂大回环之类的花样,就是练习引体向上,照样练得胸部和两臂肌肉暴涨。
相比之下,大内侍卫更有当今“武林高手”的模样。不过也从来没听说他们之中有人练过化骨绵掌或水上漂。这些出身旗营的健儿们自小勤学苦练的不外乎“打沙袋、踢木桩、盘搅棒、甩条子、扔把式锁、举杠石盘子、滚柱石头”等等,还有器械格斗,把白蜡木的一头缠上皮子或棉布,粘上石灰,模仿刀矛或扎枪,对峙打斗。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布库”——满族和蒙古族的民族式摔跤,这个固然有许多技巧,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着日复一日艰苦训练培养出的良好体能为基础。那时,满族的孩子从会爬开始就要在大土炕上练习抓宽皮条子甩枕头,枕头瓤从荞麦皮到苞米粒,再到绿豆或大豆,连抱带扛之间,很多摔跤的技巧就不学自悟了。
不过要说大内侍卫们真正练过的武侠小说中的武功,大概只有“铁布衫”了,不过也不是用什么气功堵住穴道,而是用榆木、梨木、枣木制成的二尺内长短、直径同手握大小的硬木棒子,自我勒打全身各处的腱子,以达到抗击打的作用。

二、真正的“鸳鸯腿”这样用
可能有人会说,西山健锐营也好,大内侍卫也罢,都属于官方的军事机构,跟传统意义上的“江湖”不是一回事,所以他们的武功也不能用“侠客”的标准来衡量。那么就让我们看一看晚清时民间的镖行和聚啸江湖的匪帮中,又是什么样的情境。

晚清,京城的镖行分成北道和南道,由于保镖的路径不同,镖师们的“绝活儿”也不同。
先说南道镖路。当时这一路镖主要是走运河,由通州的张家湾登船,放棹南下,可直达临清、淮安、扬州、镇江以及苏杭和绍兴,属于当时镖局的“大宗业务”,防的主要是水贼和水匪。走南道的镖师除了会游泳和会驾船之外,最重要的是会“闪功”,这是因为镖师和水贼交手多在船舱或甲板,都属于逼仄窄小之地,没有多少回旋余地,长兵器耍不开,只能短兵相接,所使用的套路又多是直刺,决定生死胜负的往往就是一瞬间的事情,这种情况下,谁能不被对方一击而中,谁就多一次反击获胜的机会。所谓“闪功”,就是不管什么兵器刺来,都能让利刃在离身寸间之距闪过。
此外,南道镖师们必不可少的还要练习轻功和“梅花桩”的功夫,这是因为万一和水贼在舱顶上或两船之间交上手,下盘功夫要是不扎实,掉进水里可就大事不妙,因为镖师们虽然也会水,但是水性跟水贼比往往逊色三分,一旦落水就会吃大亏。

再说北道镖路。当时这一路保的镖多出塞外,沿途主要是荒滩、草原,乃是无路政可言之地,大车行走不便,所以跑口外买卖的商队大多使用骆驼运输货物,镖师则骑马跟随护卫。可想而知,骑射的本领就比什么都重要了。走北道的镖师大多是有百步穿杨、辕门射戟的本事的神箭手,他们弯弓搭箭的目标是马贼的马鼻子,因为鼻子是马最敏感、娇嫩的部位,目标也大,一旦射中,什么样的骑手也难以驾驭,非翻身落马不可。
随着时间发展,南道的运河中断,北道也在不断修路,所以货运和商旅都开始流行用骡子或马拉的平板木车,这时遇到抢劫的贼人,镖师们就要进行车战,他们最常用的武器是一手拿丈八蛇矛,一手握单刀,长矛的任务是不让骡马被贼人所伤,单刀的任务是不让贼人爬上车来,保护自身安全。这样就形成了“远的枪挑,近的刀砍,再近脚踹”的战术,故而当时在镖师中最流行的功夫是十八路转盘刀和三十六路绝命枪,以及鸳鸯腿——倒没听说谁用过佛山无影脚的。
如果说镖师们的行为做派中,真的有什么武侠小说中的情节,那也许就是身上穿的夜行衣了。这身衣服形同保护色,要根据夜色的浓浅不同而有所变化。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穿一身黑,云朦胧月朦胧时穿一身深灰,半月当空时穿浅灰,皓月朗照时穿一身月白,雪夜则穿一身雪白。晚上护院和护镖,镖师们的主要武器是单刀和石头子儿,移形换影大法是断断用不来的。
至于江湖匪帮,也绝没有什么高人一等的武功,反倒是武器略先进,毕竟劫镖一方是攻,保镖一方是守。从传统上讲,攻的一方在进攻性武器上都要更占优势或先机,晚清的匪帮往往都比镖行早一步配上了洋枪,比如著名的悍匪康小八和宋锡朋,身手矫健是不假,但更出名的是枪法好和心狠手黑。据说康小八就是因为潜入东交民巷的英国公使馆,偷了英国国王准备送给光绪皇帝的礼物——两支蓝钢左轮手枪才在江湖上名声大振、作威作福的。

三、真正的“大砍刀”这材料

清代笔记中,早期和中期还有不少类似于神怪的“武林高手”出现,他们有的会梯云纵,有的擅钻墙术,大约都是些纯粹的杜撰,到了晚清的笔记中,这类“高手”就越来越少了,大约是整个国家在洋人的船坚炮利面前屡战屡败,而高手竟无一作为,所以也没脸大张旗鼓地吹嘘了。这期间,成书于同治十三年的《里乘》一书中的一篇名叫“吴生”的文章,倒是道出了几分武林高手的真面目。
文章说的是唐朝时候的故事,卢龙节度使李公把女儿嫁给了一个贫困的书生吴生,之后李公觉得女儿嫁委屈了,“阴悔而厌薄之,欲杀之”。恰好这时有敌人大举入侵,“朝廷忧之,诏各路节度使举将才”,李公就推荐吴生,说自己的女婿“素习韬略,可胜将帅之任”,皇帝批准了。吴生知道岳父想借刀杀人,却又不敢推辞。临行前与妻子诀别时,妻子勉励他说:“男儿志在四方,死生有命。此行安知非福!努力为之,不立功归,无相见也!”这一番话让吴生增长了很多勇气,他思忖自己是个读书人,虽然不能力取,却可智胜,未尝不能与敌一战也。
到了前线,他积极备战,强化军纪,等到时机成熟的那一天,突然把全军将士召集到一起,先举行大阅兵,厚赏三军,然后笑着对诸位将领说:“你们带兵得法,效果颇佳,如果能够在战场上同心勠力,何愁不能打败敌人呢?大家所担忧的,无非我是一介书生,看上去肩不能挑水手不能提,事实上你们都错了。我自幼颇好驰马试剑,这里就向大家一展薄技,以博诸君一笑吧。”
众将听了,面面相觑,唯唯称喏。
没多久,几条壮汉气喘吁吁地扛着一把大刀来到校场之上,看那大刀有千钧之重。吴生“乃着戎服,跨骏马,持所舁大刀,下抑上扬,左荡右决,轻如挥扇,易若折枝。舞毕下马,毫不竭力”。军营中顿时欢声雷动,一齐贺道:“公神威,真天人也!”然后吴生命令把那把大刀放在营门附近,择日对敌发动进攻。
再说,敌军那边早就派出坐探潜入大唐军营刺探情报,本来听说来了一位书生掌兵,还在嘲笑大唐无人,等到那坐探在阅兵场上“见生舞刀,大惊,舌挢几不能下”。当天深夜,坐探偷偷跑到营门附近,想掂量一下那把大刀到底有多重,“举之,直如蚍蜉撼树,牢不能动”,才明白这位吴生乃是一位武林高手,是真正文武双全的优秀统帅。
接到坐探送来的情报,敌军惊慌失措,“君臣筹议,以为不自量力,强与交绥,是螳臂当车,徒自取死。急上表谢罪,愿岁岁朝贡,永誓不反”。
捷报传来,朝廷嘉悦,升吴生为岭南节度使。夫妻团聚后,妻子问吴生什么时候学会一身拔山撼岳的好武功?吴生笑着告诉她,这一切不过是个戏法,自己在校场上所舞动的大刀,乃是“以木片饰锡箔为之”,等到放置在营门附近后,暗中以一把一模一样的千钧铁刀置换,故意让坐探侦报……
这一套戏法大概就是很多古代“神功”的真面目,而到了列强压境的近代,终于再无用武之地。靠着先进的火炮和洋枪武装起来的侵略者,才不管你是张三丰的传人,还是少林寺的弟子,在瓜分中国的道路上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而大清的前锋营、护军营、善扑营、健锐营,也都成了老百姓口中的“玩耍布库甩皮袋,腰里别着铜烟袋、见着洋人就歇菜”的无用之兵……

经过百余年一代代志士仁人的不懈努力,今天的中国早已傲视寰球,无人敢欺,但是我们依旧应该警惕那些擅长自我愚昧的传统糟粕,坚信能让祖国富强的一定是科学技术和科学的思想方法,而不是什么故弄玄虚、查无实据的旁门左道,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原标题:古代笔记中“功守道”的真面目

http://guoxue.ifeng.com/a/20171127/53615972_0.shtml
楼主 埠河姚明春  发布于 2017-11-27 17:52:43 +0800 CST  
047 未妨惆怅是清狂——读李商隐《无题•重帷深下莫愁堂》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1、莫愁。南北朝梁武帝萧衍有一首著名的《河中之水歌》,歌咏的就是卢家的莫愁,诗云“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唐代著名近体诗派诗人沈佺期有《古意·卢家少妇郁金堂》。古诗文中莫愁多指善歌谣的少女少妇。
2、神女。宋玉《高唐赋》说,楚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白天睡着了,梦见一妇人走入梦中,愿荐枕席。后来离别时她对楚王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梦醒之后亲自去看,果如其言,就在巫山之下为她立庙,庙号就叫“朝云”。成语“巫山云雨”就是来自于这个典故,借喻的是男欢女爱、两情相悦的美好愿望。
3、小姑。乐府诗中有《青溪小姑曲》,是一首短短的四言诗,诗云:“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小姑的哥哥,叫蒋子文,是东吴的秣陵尉,也就相当于南京市的公安局局长。这人性格非常独特,喜欢喝酒,还经常声言自己骨相清奇,死后将会封神。他对工作非常敬业,忠于职守。后来他追逐强盗到这个清溪钟山脚下,因与盗匪激战而以身殉职。之后经常有人看到蒋子文在钟山脚下的大道上乘坐白马,手执白羽扇,侍从左右跟随身旁,和生前一模一样。故而吴大帝孙权封他为钟山之神,于是当地百姓都把钟山改称蒋山,所以山脚下还有蒋王庙。民间传说,蒋子文成为阴间十殿阎罗的第一殿秦广王。而“青溪小姑”就是蒋子文的三妹,年幼未嫁,兄妹情深,在蒋子文殉职之后伤心而死,所以当时人即将她配祀蒋王庙。

译文
重重帷幕深垂,美人孤居莫愁堂;
独卧不眠,长夜漫漫,细细长长。
巫山神女艳遇楚王,原是一场梦幻;
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一生无郎。
就像柔弱菱枝,偏遭无情风波摧残;
好比八月桂叶,没有月露滋润而无香。
虽然深知沉溺相思,完全无益健康;
美人却惆怅执着,落个终身痴情清狂。
楼主 埠河姚明春  发布于 2017-12-21 23:40:11 +0800 CST  
转帖 杀死人不用偿命?古代江湖规矩竟有这么多门道

编者按:“江湖”!随着近代以来开始兴盛的武侠文化,这个词已经被赋予了太多的含义。但究其本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江湖一般被定义为与官场、庙堂所不同的民间社会,而跑江湖的人,也都是在社会上混饭吃的。正所谓“常在江湖飘,怎能不挨刀?”而要想不挨刀,很多江湖规矩都是要遵守的。
首先要明确的是,和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不同,江湖并不仅仅是武人的江湖,武林只是江湖中的一部分而已。而在江湖上混的人,也不仅仅是武人,这里面各门有各门的门道。比如过去江湖上的骗子,还分“风”(群体骗子)、“马”(独行骗子)、“燕”(仙人跳)、“雀”(官场相关)四大门。至于江湖,则有“金”(风水类)、“皮”(药类)、“彩”(戏法)、“挂”(武术)、“平”(说唱)“、“团”(相声)、“调”(投机)、“柳”(戏曲)八个门。武林人士大多只是其中的“挂”门。当然,其他门也可能有练家子,并且土匪小偷黑帮等等,也有各自的暗门。
在皇权不下县的旧社会,指望官府主持公道、维持各行各业的秩序,实在是一件难以实现的事,于是应运而生了江湖规矩。而旧社会的江湖规矩多,也是因为只有维持一定的秩序,大家才能更好的生活下去。毕竟在旧社会,人在江湖飘,就得想办法不挨刀。而不懂江湖规矩的,坏了规矩则会被群起而攻之。现在,这些江湖规矩依然有一些留存于各行各业之中,只是换了个名称,现在我们称之为“潜规则”。
在旧社会,比如贼,也都是有严密的分工,所谓“贼有贼伴,盗有盗伙”。抢劫的不去偷盗,偷盗的也有分工,当扒手的不能入室盗窃,当飞贼的不能当街行窃,偷商店的不能偷住户。甚至于地盘也都有划分,外来越界的,轻则挨一顿打,重则有遭到砍去手脚等处罚的。旧社会官府惩治小偷,很多都是小偷们自己送去的。小偷发现有人越界“下货”,侵入了他们的地盘,然后扭送官府。一般来说贼不往官面上送人,官府基本不会专门去抓贼。因为偷盗是很难禁绝的,这些盗窃团伙自己划分地盘偷盗,反而便于管理。
还有,盗贼有“三天不动赃物”的规矩,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如果有大人物的东西被盗了,官府通知扒手头子,还能把东西找回来。这样官府不会因为找不回来东西而担责任,小偷们也能继续在街上讨生活,不用担心偷了哪个大人物的东西,遭到满街海捕。同时,普通人若是丢了那种不很值钱但是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东西,托人找到扒手头子,也能够寻回来。这就是过去贼这一行的规矩。
另一方面,防贼的也有规矩。旧社会武师受雇高官商贾之家,就地保卫东家的人财安全,称之为护院。护院属于典型的“挂”门,也被称为挂子行。其中还分为几种:管护院的叫“支”;管保镖的叫“拉”;管教场子叫“戳”;管拉场子撂地儿卖艺的叫“点”;
护院者本身,只防飞贼夜入,不管家贼外盗,只为宅门护院,不替宅门打人。对付夜入飞贼,多以规劝,惊吓为主。只要贼人跑了,护院的绝不追,这叫不离寸地。
护院赚的一般来说要比走镖得多,那是因为东家有钱,只求平安。同时护院的与贼交手的机会也很少。所以护院是一个既清闲又安全,同时赚的还较多的行当。但想当护院必须要有名气才行。不少著名武师都当过护院,比如形意拳的创始人李飞羽,他以神拳李之威名,名震武林。在咸丰、同治年间,与八卦拳之董海川,太极拳之杨露禅,鼎足而三,为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武术之领袖,威震武林。但是再有名再能打,也得吃饭,李飞羽就曾被太谷县乡绅盂勃如聘为护院。
至于过去强盗绑票也有规矩。首先不绑女眷。一来容易坏人名声,女人进了土匪窝子出来说不清了;二来过去女性地位低下,坏了名声人不要了,也拿不到赎金。其次,不得撕票,付钱交人,不伤人性命。同时对方没有撕票,把人好生送回,官府也不会追究。反倒是人送回后,官府若是继续追索不放,坏了规矩,以后就会直接撕票了。而若是通过官府送上赎金把人赎回,官府还要拿一份抽成。
走镖的镖师也一样有各种规矩,不说在野外露宿,住店的时候一样要有人守夜值更。这些值更的伙计到了夜间,根本马虎不得,必须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凡是能出入的地方,更得格外留神。其他人也不是倒头呼呼大睡,都是和衣而卧,兵器不离手,而且能自己带吃的就不吃店里的东西。这还得是住了熟店,已经知道这店是干净店。如果是住在第一次来的生店,不知道店里干净不干净,是不是黑店,这些镖局子的伙计还得把屋内桌底下,床榻底下,假装打扫一下,这是要瞧瞧有没有地道暗门。
如果发现有地道那这店就是贼店,得赶紧得回禀镖师。院内如果有井,或是锅灶、柴火垛,都得探查清楚才行。走镖的时候,还得用江湖上的黑话向陌生人盘道。向江湖人拉交情叫点春,点春有许多常用的套话,遇到劫道的怎么应对,遇见盗贼怎么应对,遇见武林中人怎么应对,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都有相应的规矩。碰到劫道的盗匪,也得先上去跟人点春。能够跟盗匪套上关系,达成协议,不用争斗,自然是最好不过。双方搭上话,再由春点盘道、谈判,镖客送上礼物,劫匪让路,从此成为朋友,再走这趟镖就平安了。如果劫匪不肯放行,也得威胁一番,实在无法平安通过,那就只能靠镖师手底下的武艺杀出去了。
过去武林人士比武规矩也很多。首先,比武分两种,一种是签生死状,生死无悔,这种即便打死也不可报复,不然武林人士就会群起而攻之。因为坏了规矩的话,大家比武都开始报复,秩序就乱了,秩序乱了谁也做不了生意。一种是不可打死人的。如果不想分生死,在比武前就要高声喊出“点到为止”,让四周的人听见,如果不懂规矩的人在对方喊出“点到为止”后自己没有喊,那么对方就不比了。因为说了点到即止还下死手打死人,这就是坏了规矩,是可以报复的。不喊点到为止,那打死人只能怪对方学艺不精,是不能报复的。
但比武也不能简单地直接去比,需要请个有名望的人做见证人,要有师兄弟一起去掠阵,回来的时候,门派内还会派人去接应,输的人甚至没有资格请赢的人吃饭。
请个有名望的人作为见证人,是以防对方耍赖不认,如若不认就是打见证人的脸了。师兄弟掠阵,是防对方不讲规矩,叫人一拥而上。比武之后有人接应,是防对手设埋伏,把去的人全部杀了。输家没资格请赢家吃喝,自然也是防备对方输不起下毒。
当然,所谓江湖规矩,必须有个活口苦主指认,才会有人出来维护规矩。如果去的人被一锅端了,对方大可推脱不知。就算有苦主,对方如果实力太强,也不会真正有人出头。说到底,所谓江湖规矩,只是在无政府的混乱状态下,为了维持相对的“低损耗”而实行的脆弱平衡。江湖规矩越少,老百姓才能越安居乐业。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人渣啸西风,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bdb2110102xig9.html?tj=1
楼主 埠河姚明春  发布于 2018-02-03 17:53:14 +0800 CST  
转帖 小回复

前一阵我们单位组织到花果山玩,在山脚的 水塘边我正在洗手,这个时候跳过来一只 青蛙,它对我说:“AC 2:1胜国米”然后就 跳走了,当时大家都在拍照,乱哄哄的没 有注意到,我当时很奇怪,不知道青蛙为 什么会说话,刚才好像说的是足球比分, 那天晚上意甲正好是米兰的德比之战,我 和几个同事在山脚的旅馆里看完之后我傻 了,因为比分是:AC米兰2:1战胜了国际 米兰。 第二天我早上又到那里找那只青蛙,它又 对我说:“3D,135”我这时候真是深信不疑 ,于是花一百块钱买了50注,结果晚上我 对着电视看到真的中了,一下子就赢了5万 块钱。当时我就决定一定要抓住那只青蛙 ,那么以后我就发财了。 接下来我没有跟着单位回去,一直在那个 水塘边等着,终于让我等到了,它在水中 只露了个头说了几个数字,我知道这是双 色球的号码。我没敢多买,怕赢太多惹人 怀疑,于是只买了5注,结果扣税后我握着 2千万的支票都快疯了,吃水莫忘打井人, 我决定要报答那只青蛙,于是我连夜去找 。最后在我的盛意下青蛙终于答应了我的 要求,随我回到了城市。 它说它从来没有见过人类的浴池,于是我 花钱包了当地最豪华的洗浴中心,然后休 息的时候我带它来到一间按摩室,我把它 放在床上说:“多亏了你我才有今天,无论 如何我都会满足你任何要求。” “亲我。”青蛙说,我想着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轻轻在它额头上亲了一下,没想到 那只青蛙突然在我面前变成了一个非常漂 亮的20岁的小姑娘,她说曾经被施了魔法 ,多谢我救了她,以后要和我一起生活。
“各位警察大哥,我说的是真的,床上那个 女孩子就是这么来的,不要抓我啊。”

出处不详
楼主 埠河姚明春  发布于 2018-02-20 10:51:03 +0800 CST  
048 关于员外

员外,通俗的说就是编外的官员。三国时期魏末最早设置了员外散骑常侍,晋朝初年又设置员外散骑侍郎,都是皇帝的侍从官。南北朝时,新设了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等。到了隋朝,员外成为尚书省二十四司内各司的次官,地位又提升了。
员外官制成熟定型在唐代前期(从高宗初年到安史之乱以前)。唐朝建立后,形成了以职事官为主体的严密的官制体系。职事官的基本特征是“职有常守”、“位有常员”。因此,这些职事官又被称为“正员官”、“正员”或“正官”。
除了正官外,唐代还存在这样一些特殊的职事官:他们虽有职事官之名,却不在该官职的编制员额之内。这些“超编”的职事官,就是“编外职事官”或“编外官”,即员外。
员外是员外郎一职的简称,有“正额之外”增设之意。后世皆沿隋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员外已在编制定员之内,成为显赫之位。从明以后,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闲职,当时地主和商人可以通过捐银两的方式来获取员外一职。在清朝,此官职配置于朝廷或地方之辅助部门,品等为从五品闲职。“员外”逐渐失去了其本来含义,京剧和明清小说中看到“员外”是专指一些有钱人。
员外,本谓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常被富豪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
楼主 埠河姚明春  发布于 2018-05-05 19:16:49 +0800 CST  
049 闻说边城苦——读薛涛

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


在唐代女诗人中,薛涛和李冶、鱼玄机最为著名。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 又,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

薛涛,生卒年不详,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迫于生计,遂入乐籍。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薛涛本官宦之女,养尊处优,无奈世事变化无常,短短数月她就被迫入乐籍沦落为风月场里的歌妓。虽然受尽宠爱;奈何耿直之气高傲之风得罪了韦皋,被流放边疆。开篇诗就是在流放途中发出的见闻感慨,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

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晚年终于脱离了乐籍恢复了自由身,居浣花溪上,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好作女道士装束,一生无伴到白头。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据《名媛诗归》说:“涛八九岁知音律,其父一日坐庭中,指井梧示之曰:‘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令涛续之,即应声曰‘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愀然久之”可见其才思之敏捷。涛早年丧父,母孀居,二人相依为命,生活极其窘困,及她到十六岁时,诗名已遐迩皆闻,因其有姿色,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迫于生计,遂入乐籍,成为当时著名的女诗人。

在跟韦皋说不清道不明纠缠之际,也曾邂逅了羁绊其一生的男子元稹,本以为是"才子佳人"好姻缘,怎料竟成"镜花水月"空悲切。

《送友人》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楼主 埠河姚明春  发布于 2018-07-07 23:26:06 +0800 CST  
转帖 云飞说古:大唐诗人元稹与薛涛的“姐弟恋”


今天继续给大家八卦大唐才子元稹的风流韵事。
元稹元大人这一辈子,按今时今日的三观,那绝对是爱情事业双丰收的人生大赢家啊!
他是大魏皇帝后裔,虽然隔了n代,那基因也是杠杠的,基本上就是大唐版的慕容复。
仕途上,他曾官居宰相,虽然才当了三个月就被拉了下来。
婚姻上,他先后两位正妻韦丛、裴淑,都是名门高官之后。

第一任妻子韦丛,本是长安市长家小公举,每天锦衣玉食,小日子不知道过得有多舒服。后来经朋友李绅(就是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那位)撮合,就在一起了。
她就这样跟着元稹,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公务猿,七年间,给他生了五个子女,却只有一个女儿活了下来,后韦丛或因大出血而亡,真是无怨无悔,至死方休啊。
韦丛死后,元稹又经朋友李景俭的安排,娶安仙嫔为妾。(看来一个牛逼的朋友圈对你走上人生巅峰,帮助真是太大了。)安去世后,又娶名门之后裴淑为妻,两人经常琴瑟相和,当时的人都羡慕地称他们为“嘉偶”。
你以为元稹的感情生活就这样?那你真是太naive了。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据靠谱专家考证,唐朝有名有姓的女诗人共207位。其中,有那么四位最具才华,她们分别为李冶、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四人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其中李冶最年长,去世的时候,元稹还在穿着开裆裤,露着小弟弟呢。鱼玄机最小,出生的时候,元稹已入黄泉几十年了。那剩下的两位呢?是的,都是与他同时代的人,而且都跟他有过一腿。(宅男们是不是想说:元大人请收下我的膝盖,再赐我一本《勾女秘籍》吧)。

说到这里,终于迎来今天的女主了,薛涛,薛大美人,她不仅容貌俏丽,而且通音律,有辩慧,擅书法,工诗赋。
她十四岁的时候,父亲染病身亡,两年后,因为生活困顿,她不得不加入乐籍,成了一名营妓,当然这个营生,比青楼女子要稍好,主要就是陪地方官员唱唱歌、跳跳舞、喝喝酒。
唐代的官员,都是the best of best,你没个真本事,就凭几个媚眼抛来抛去,根本hold不住那帮人精的。按唐制,读书人在考上明经、进士后,是不能立即当官,还要打通吏部(组织部)的“身言书判”四大关。
所谓“身言书判”,身就是长相,虽不一定要潘安的貌,但是长刘罗锅这样肯定不行;言就是言辞,虽然不一定要诸葛亮那样能舌战群儒,但至少能把舌头撸直吧;书就是书法,你必须楷法遒劲,你要写个字像螃蟹爬一样,早就被毙掉了;判就是判词,就是要写个判决书看看,主要考查你文章是否文理兼通。能通这四大关才可以报效朝廷的,那绝对都是人中龙凤。
拿这四种才能,对在薛涛身上,她几乎是样样不落,在这样的位置上,又有这般罕见的全才,她在官员之间周旋,想不吃香都难啊。
有一次,在大帅府的酒局中,大帅韦皋听闻这个小女子不简单,就让她即兴赋诗一首,以助雅兴,只见薛涛略加思索,提笔写了一首《谒巫山庙》,诗中写道: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瞬间就把大帅镇住了,于是,以后帅府凡是有酒局,薛涛都是不二人选,歌舞诗赋说来就来,薛涛顺理成章地成了巴蜀交际花中的战斗机,红遍巴蜀,蜚声海内。

跟他诗赋唱和的,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的,不仅有当地的军政高官、几任节度使,还有一卡车的大文豪,大才子,拉个名单,保证不吓死你: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牛僧儒、令狐楚、张籍,当然更少不了我们的男猪脚元稹元大人了。
据唐末笔记小说《云溪友议》记载,元稹“闻西蜀乐籍有薛涛者,能篇咏,饶词辩,常悄悒於怀抱也”,意思就是说元稹因相思成疾,犯抑郁症了。
最后机会终于来了,那一年他刚好给他妈妈守孝满三年,得宰相举荐,又获皇帝嘉其忠孝难得,又是大诗人,总之是“时来天地皆同力”,马上就给他升职加薪,当了监察御史(在古代,守孝满后,常常是不能马上官复原职的,更不要说升职了)出使巴蜀,查办一桩贪腐案。
809年,元大人出使四川,约了他的“梦中情人”薛涛,一对相爱不相杀的“姐弟恋” 终于拉开帷幕。

那一年,元稹30岁,薛涛41岁,一对相差11岁的“姐弟恋”不正好是大唐版的“锋菲恋”嘛!“锋菲恋”现在算是娱乐圈不灭的话题,不知道百年之后,还会不会有人记得,至少“稹涛恋”,千古之后的今日,还是不断有人开扒。
元稹此人自视极高,刚一见面时,还hold一下,见其走笔作《四友赞》,一诗之中,贯通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瞬间倾倒,爱的洪水滚滚而至。
况且对元大人来说,早年失怙,而把他从小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亲授诗书,照顾有加的母亲大人刚去世没多久,他母亲的一生,用白居易的话说:“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具美,可谓冠古今矣。”
这简直是大唐最美妈妈啊!如此说来,元大人想不落下个“恋母症”都难啊。
所以在薛涛身上,他找到了“知音”、“情人”、“母亲”,三重角色叠加,想不爱都难。
对于薛涛来说,她历经沧桑,周旋在巴蜀地方军政要员(一群老男人)之间二十多年,早已厌恶花瓶的角色,她要一个懂他的人,知音自古难觅,但其心永远向往之。
所以在元稹身上,她找到了“知音”+“小鲜肉”,这能不是真爱嘛!

有诗《池上双凫》为证,
双栖绿池上,朝去暮飞还。
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这诗看起来蛮高级的,有没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感觉!
但是剧情就在这里急转直下。
他们不管怎么甜蜜蜜,三个月后,朝廷一纸调令,元大人自然就屁颠屁颠地去洛阳报到了,去洛阳没两个月,他的结发妻子便阴阳两隔,据说死于产后大出血,如果真是这样,那掐指一算,岂不是说,元稹在搞名传千古的“稹涛恋”时,他老婆正在家里怀孕呢?
元稹和薛涛分别之后,此生再也没有相见过了,韦丛死后一年,元稹就娶了小妾安仙嫔,几年之后安仙嫔又走了,元稹又娶了裴淑,总之没有薛涛什么事……
元稹在离开薛涛,原配韦丛去世后,他写了人生中最精彩的诗章,其中《离思》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那堪称千古诗章,如今被小清新视为天下第一爱情金句了,至于说这是悼念亡妻的,还是纪念薛涛的,只有他自己清楚了,才子心大如海,俗人难测啊。

而薛涛呢,美人迟暮,只有一人孤身吟唱,最终一袭道袍了却余生:
花开不同赏,
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
花开花落时。

原贴地址 https://guoxue.ifeng.com/a/20151224/46815755_0.shtml
楼主 埠河姚明春  发布于 2018-08-30 22:17:11 +0800 CST  

楼主:埠河姚明春

字数:139954

发表时间:2016-08-12 04: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25 09:04:25 +0800 CST

评论数:28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