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凰 -- 武则天的绚丽一生

◇◆◇◆◇◆◇◆

要说明一下,本节关于明堂的描述主要是参考了王贵祥的《古都洛阳》一书。

另,说明堂是“最高的木结构单体建筑”,这是从百度百科上看来的,不一定准确。豹儿提到了洛阳的永宁寺塔,建于北魏时期,也是木结构的,据推算高达147米,显然要高得多。但是我也不知道这两者能不能如此比较。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19 23:43:49 +0800 CST  
贴几张图。其实有图也不见得就是真相,这些都是当代学者们的考古研究成果。



杨鸿勋先生复原的明堂图样。后面还有一座正在施工的天堂。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20 00:51:55 +0800 CST  


洛阳的永宁寺塔,可能这才是古代最高的单体建筑。图是我从百度百科上抓来的,复原者应该也是杨鸿勋。

=============================


北魏时期建在平城(山西大同)的明堂,这是今天的复原建筑。这座明堂也与太后有关。根据百度,这个工程是文明太后与孝文帝一起议定的,但是完工时文明太后已经去世。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20 01:00:02 +0800 CST  
~~明堂这一章还有一个小尾巴,贴完~~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55)天子坐明堂:武则天的万象神宫--04

武则天利用各种外在形式来重申她的政治宣言。明堂被她命名为万象神宫,其中中层的圆盖周围有九条龙做为装饰,而最顶上却站着一只鸾鷟--传说中凤凰之一种。有学者认为,这只凤凰并不是在宣示她就是要搞女主执政,而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周”打个广告。儒家经典《国语》中说:“周之兴也,鸑鷟鸣於岐山。”我个人认同这个解读。

总之,明堂顶上的这只凤凰被涂上黄金,展翅欲飞,到时候被太阳一照,肯定老远就能看见。这就是通过最最直观的形象告诉神都洛阳的各级干部群众:大家准备迎接新时代吧!

明堂建好后,垂拱四年底,宗室叛乱已经完全平定,武则天把明堂所在的河南县改为合宫县。“合宫”与“总章”一样,都是明堂的别称。武则天又再次改元,从垂拱改为“永昌”。

明堂--也就是万象神宫--建好之后,武则天没有立刻举行什么官方仪式,而是再次别出心裁,宫门大开,首先让老百姓进来参观。《旧唐书·礼仪志》说:“自明堂成后,纵东都妇人及诸州父老入观,兼赐酒食,久之乃止。吐蕃及诸夷以明堂成,亦各遣使来贺。”

看起来,洛阳的百姓占了地利之便,参观起来更方便,所以洛阳的女同胞们也能一饱眼福,而外地就只有方便旅行的男子前来参观了。朝廷下了血本,不但让百姓免费参观,还“兼赐酒食”,管吃管喝。这显然具有多重政治意义。首先是缓解民怨。这么大的一项工程,洛阳附近的百姓必然得出工出力,可能还得出钱,总之要吃不少苦,现在太后着意安抚,百姓大概就不那么怨了。通过开放参观,还可以增加明堂(以及她本人)在群众中的凝聚力。这项福利政策不知道持续了多久,史书上说“久之乃止”,估计大多数洛阳百姓都去看过。其次,这也是一种外交手段。武则天通过明堂建筑充分发挥其国际影响力,所以"吐蕃及诸夷以明堂成,亦各遣使来贺。”

《资治通鉴》上说,侍御史王求礼,就是上次提出要阉掉薛怀义的那位,又上书批评了,说:“本来古代的明堂是一个茅草棚,用的木料都是原木,可是太后你今天修的这个明堂搞得这么漂亮,简直就是殷的琼台,夏的瑶室,好像有亡国之象哦(古之明堂,茅茨不剪,采椽不斫。今者饰以珠玉,图以丹青,铁鷟入云,金龙隐雾,昔殷辛琼台,夏癸瑶室,无以加也。)”--王求礼同志你说点儿好听的成不?武则天这次又没理他。


参考文章:
《古都洛阳》(清华大学出版社),作者:王贵祥。
《唐代的明堂制度文化及其政治》,作者:陈明治(台湾佛光大学历史学系)。本文是作者的硕士论文,指导教授:卢建荣。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20 22:23:31 +0800 CST  

关于武则天的明堂,再贴几张图。


这也是一张计算机制作的效果图,我个人很喜欢。在我想象中,明堂建筑就是这样巍峨宏大,能让人在恍惚间丧失对距离的判断,以为明堂已经近在咫尺,但其实还要走很长一段路。

对于整天穿行于皇城的文武百官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震撼。如果认同她的武周政权,见到明堂会有骄傲自豪的感觉。如果不认同武周,在这座威严的地标建筑面前也会三思而行,大概不至于动不动就想着起兵造反。

武则天非常善于利用这种静默无言的形象力量。她后来搞的天枢、九鼎,也试图达到同样的目的。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20 22:49:02 +0800 CST  

然后再说几句现在洛阳市新建的明堂和天堂。


这是洛阳新建的明堂,应该已经对外开放了。很显然这座明堂并不是按照武则天明堂的样子复原的。其实武则天的明堂被后来的儒家大臣们否定,认为“有乖典制”,所以到玄宗朝以后干脆拆掉了顶层,重新修改了一下,又恢复成本来的“乾元殿”。
现在洛阳复原的这座明堂或许更符合儒家典籍上的记载,我也不知道。
。。。。。。。。。。。。。。。。。。。


然后从秋华的楼里借一张美图(感谢青梅煮酒师弟)。现在新修了两个建筑,除了明堂,还有一个天堂。根据史书,武则天当时在明堂旁边修建一座更加高大的天堂,完全是为弘扬佛教服务的,但是这座建筑始终没能完工,在大火之后干脆放弃。现在的洛阳市算是帮她完成了这个愿望,只不过这座天堂远不如计划中的那么高大,但是样式似乎是忠实本来设计的。
。。。。。。。。。。。。。。。。


另外,王贵祥先生的书里提到,武则天的明堂有佛教含义,并对当时的一些佛寺建筑产生了影响,影响远及新罗。这是今天韩国庆州佛国寺里面的多宝塔,吸取了武则天明堂的若干结构特征。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20 23:20:29 +0800 CST  
~~明堂总算说完了,接着贴下一章~~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56)称帝之前再次大兴刑狱--01

明堂建成时,武则天应该已经有非常明确的称帝想法了。这座宏大的建筑物竣工之后,称帝脚步愈发加快--她已经六十多岁了,时间是宝贵的。

垂拱四年十二月,武则天举行了盛大的拜洛水仪式。紧接着在来年正月,武则天大飨明堂,并改元“永昌”。永昌这个年号只用了十个月,到这年十一月,武则天宣布使用古老的“周历”,把十一月做为正月,再度改元“载初”。载初年号使用了不到一年,到当年九月九日,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元“天授”,正式建立了她的武周王朝。

铁了心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头顶上烈日当空,脚下却是狂风大作,杀戮的寒气从地缝里钻了出来。从永昌元年到天授元年称帝之前,伴随着李唐势力或真或伪的抵抗,酷吏们再度活跃起来。

【继续清理宗室成员】
垂拱四年,因为李贞父子起兵叛乱,一批李唐的皇亲国戚被杀的杀、流的流。紧接着到永昌元年,第二波清算就开始了。这年四月,杀了汝南王李炜和鄱阳公李諲,以及天官侍郎邓玄挺。实际上这一次也是事出有因,从武则天的角度看并非冤案。

按《资治通鉴》,邓玄挺是李諲的老丈人。和李炜的关系也不错。李諲曾谋划将庐陵王李显接出来,找邓玄挺商量,邓玄挺不置可否。李炜也找过邓玄挺,问他:“欲为急计,何如?”邓玄挺还是没有回应。然后李炜、李諲两人就被抓起来杀了,显然是被人告发。邓玄挺也因为知情不报而丢了性命。

在这里要岔开来说一下李显的处境。可以看出,废太子或者废帝的生存环境确实险恶,其特殊身份总免不了被人利用。这已经是正史记录上李显第三次被人当做借口谋反了。第一次是徐敬业起兵,第二次是垂拱在三年,有个名叫杨初成的平民打着庐陵王的旗号造反,立即被抓起来杀了。这样的政治氛围,让李显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的性命而担忧,不能全怪老妈心狠手辣--在我看来,武则天对这个儿子倒是一直尽心保护的。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21 11:36:58 +0800 CST  
@感秋华而泪 2016-04-21 12:58:09
大姐啊,俺们必须严肃谈一谈武则天为何要称帝的话题啦。
武则天之所以称帝是因为摄政太后的地位一直遭受威胁!!
1徐敬业叛乱、裴炎等人弄权,这是第一轮大冲击。为稳定朝局,垂拱2年3月以后,太后推行告密和任用酷吏,此时的她应该只有长期摄政的念头,毕竟称帝太冒风险。有唐高宗的遗诏在,她的摄政地位就是合法;摄政太后可以长期摄政,到死为止才还政给皇帝,也无所谓,唐朝以前的例子可以作证。可还是遭受没完......
-----------------------------

为什么会称帝?这个问题当然是最关键,但是也最不可能有统一答案。

我是认为她并没有必要非称帝不可。她的摄政太后的位置一开始确实不稳,但是一揽子措施搞下来,调用大军平叛,用一批酷吏,加强底层对中高层的监督,同时把儿子牢牢攥在手里(不光是李旦,还有李显),这些办法都很奏效,所以几年后她的太后位置是稳当的。

她这一称帝,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石破天惊,我觉得位置反而不稳了,搞得朝中随时有一批大臣整天琢磨着怎么让她还政于李唐。而且她的称帝显然是个冒险行动,根本无法算到后面改怎样,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所以在立储问题上非常犹疑。你看她前面的一系列行动,包括在高宗时从皇后走到天后,一步步都很稳,乘风破浪无往不利,我想她心里还有底。但是称帝之后就受阻了,想传位于侄子,结果寸步难行。

所以我认为武则天的称帝就是异想天开的个人行为,没有任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但是这正是她的魅力。都按剧本来,人生何趣?这也是初唐时代的风气所至。我认为那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泛滥的时期,大家都想出人头地。她已经做到了摄政太后,大权独揽,再往前还能玩儿出啥花样?就做一回女皇帝试试呗。然后发现这个皇位难以传给武家,于是见好就收,不玩儿了。

这就是我理解的武则天。我欣赏的时代,就是这种个人主义的时代。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21 23:04:43 +0800 CST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56)称帝之前再次大兴刑狱--02

下一个遭殃的是纪王李慎。他是唐太宗的儿子,高宗李治的弟弟,其生母是太宗的贵妃韦圭。

李慎和前面起兵的越王李贞都是比较能干的王爷,两人交情也好。李贞谋划造反时曾经跟李慎通过气,所以李慎虽然没有跟着起兵,却也因为知情不举的罪名被捕。武则天没有杀他,但把他改姓虺氏,流放岭南。他被囚车送往流放地,在半路上就去世了。李慎有七个儿子,其中长子早亡,剩下六个里面,五个被杀,只留下了最年轻的一个。这里仍要说明一下,纪王李慎是被定了谋反罪,按《唐律》,十六岁以上的儿子都要处绞。武则天对宗室中的反对派处理起来很无情,从重定罪,但并未超出唐律的限度。

李慎有一个女儿李楚媛,封为东光县主,嫁给司议郎裴仲将。这位李楚媛可以说是节烈道德的早期实践者,因为当时这套针对女性的道德约束还没有盛行开来。李楚媛坚定地信仰着礼教规范,生活俭朴,对丈夫相敬如宾,对公婆勤勉侍奉,对丈夫的妾侍友好相待绝不妒嫉,一心要在宗室女儿当中做个表率。李慎死后,李楚媛哀痛号哭,吐血数升,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不再梳洗。虽然《资治通鉴》郑重其事地记载了她的事迹,大约是想树立一个妇道标兵,可是我看李楚媛的做法,按照严格的礼制来说也是不伦不类的。根据“三从四德”,女人出嫁从夫,就不宜再为自己的娘家父亲过于哀痛。

不管怎样,《资治通鉴》上对李楚媛的记载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武则天当时对李唐宗室的打击是对男不对女。

永昌元年十月,又杀了嗣郑王李璥等六人。嗣滕王李修琦等六人被流放岭南。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22 00:03:30 +0800 CST  
@含victoria

其实凤和龙皆出自原始部落,是一种图腾的象征。远古时代,凤的地位高于龙,掌权人以女性为主。最具代表性的是炎黄二帝,炎帝为凤(后),是行政领袖;黄帝为龙(帝),是军事领袖;阪泉之战后,黄帝统一华夏,炎帝被封为“缙云”,主政南方。此后,凤(后)的地位降于龙(帝)之下。
。。。。。。。。。。。。。。。。。。。

受教了,原来是这样啊。

不知道凤的部落算不算母系社会的反映?现在在网上常看到一种理论说历史上根本不存在母系社会,我现在也没精力研究这个问题。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22 12:29:36 +0800 CST  
~~继续贴正文~~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56)称帝之前再次大兴刑狱--03

【徐敬真逃跑案】
除了宗室,还有官员。永昌元年发生的一起大案是“徐敬真逃跑案”。徐敬真是徐敬业的弟弟,因徐敬业之故被流放到绣州(今广西)。结果徐敬真从流放地逃了出来,打算跑到突厥去。逃跑离不开朋友帮忙。徐敬真首先悄悄进了洛阳,得到两个官员的资助,一位是洛州司马弓嗣业,另一位是洛阳令张嗣明。没想到徐敬真再逃到定州时被官府抓住了,这下连那两位官员也跟着倒霉,其中弓嗣业被绞死。可是徐敬真和张嗣明这两人却为了活命而乱咬别人--也许是在酷吏的胁迫下这么干的。综合各种史料,主审此案的正是著名酷吏周兴。

徐、张二人诬告了一批朝官,“于是朝野之士为所连引坐死者甚众。”被诬告的人中有一位是当朝宰相、内史张光辅,就是先前在豫州被狄仁杰一顿痛骂的那位。张嗣明诬告他在豫州时偷偷算命,“征豫州日,私论图谶、天文,阴怀两端。”结果张光辅被杀,全家没籍,而徐敬真、张嗣明二位也并没有获得宽赦,还是一起被斩了。(资治通鉴)

徐敬真案还牵连了另外四位高官:秋官尚书张楚金、陕州刺史郭正一、凤阁侍郎元万顷、以及洛阳令魏元忠。这几位都是高宗朝后期被提拔起来的能人,都得武则天器重。四人都被判了斩决,本来已经拉到大街上准备行刑了,最后一刻武则天忽然决定刀下留人,让凤阁舍人王隐客立刻飞马前去宣布赦令。王隐客生怕来不及,一边骑马一边就扯开嗓子大叫,要求刀下留人。刑场上几个人听见动静,都欢呼不已,只有魏元忠不动声色,依然跪坐在原地,说:“虚实未知。”直到王隐客来到面前,要魏元忠起来,魏元忠说:“我在等宣敕呢。”王隐客赶紧把敕书宣读一遍,魏元忠这才拜谢而起,面色平静。

张楚金、郭正一、元万顷、魏元忠四人都改判流放。不过四人中只有魏元忠熬到了重回洛阳的那天,另三位都在流放地去世了。

周兴又趁机诬告了另一位大臣魏玄同。魏玄同是位老臣了,但是跟武则天一直不太对付。在高宗朝时,他就被上官仪的案子牵连,遭贬官,后来遇赦。魏玄同又与裴炎交情很好,被人誉为“耐久朋”。估计他对武则天一直就是勉强应付,而武则天对他也忍耐很久了,所以周兴一告就准。周兴对武则天说,魏玄同在背后说“太后老矣,不若奉嗣君(李旦)为耐久。”武则天一听就怒了,把魏玄同赐死于家。

周兴诬告魏玄同,完全是公报私仇。原来当年唐高宗听说过周兴的才气,曾经亲自召见,有心提拔。但周兴毕竟出身太低,是所谓的“流外官”,现在要进入“流内官”的队伍,就遭到了反对。高宗最终打消了提拔周兴的念头,可是周兴还在京城傻等着。当时魏玄同了解内情,就好心地通知周兴:“周明府可去矣。”结果没想到好心被当成了恶意,周兴认为自己不能升官都是魏玄同从中作梗,就恨上了他,到这时终于逮着机会,狠狠报复。

魏玄同接到被赐死的命令后倒也平静。前来监刑的御史房济都看不下去了,给他支招说:“您何不声称要告密?如果太后能够召见,自然就把事情说明白了。”魏玄同说:“人杀鬼杀,有什么不同。岂能作那告密之人!”说完从容赴死。

被徐敬贞案牵连的还有夏官侍郎崔詧(cha2)、彭州长史刘易从。刘易从是刘审礼的儿子,是一个好官。行刑时万民为他送行。大家纷纷把衣服脱下来扔在地上,说:“为长史求冥福。”崔詧当初曾经反对过裴炎,所以被武则天升官。但他的事迹相当蹊跷。根据《资治通鉴》,崔詧一度拜相,但两唐书上都没有他的传记。通鉴还说:“又杀夏官侍郎崔詧于隐处。”这是说他是被暗杀,并非酷吏所害?如果真是暗杀,那与武则天有关吗?

周兴又诬告两员大将谋反,一位是右武卫大将军黑齿常之,另一位是右鹰扬卫将军赵怀节。黑齿常之在狱中自缢。武则天因此损失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自毁长城。她后来意识到自己杀错了人,十年后给黑齿常之平反,追赠为左玉钤卫大将军,恢复了勋爵。

徐敬真的这个大案总算过去了。从正史上有限的记载中推测,这起大案牵连的官员大部分是酷吏诬陷,而酷吏这么做是为自己积累向上爬的资本。做为最高统治者的武则天,这时候需要酷吏帮她压制反对派,所以对其所作所为几乎是放任的。做为帝王术之一种,她既然启用了酷吏,就得维护他们的权威,不去干涉他们的工作,搞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这实际上是拿无辜官员及其家属的身家性命来喂饱这些酷吏,因此武则天还是要负最大责任。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22 12:45:47 +0800 CST  
@含victoria 2016-04-23 13:11:07
我倒是觉得常言所说的时势造英雄,那是相当在理啊!武则天到底何时想称帝,这个时间段真心难算或者说太难精确了。但是我倒是觉得有几件事可作为武则天称帝的催化剂。

-----------------------------

小含对武则天这段历史研究得很深啊,一定要来多多指导。

先说说我的几点看法。第一这个袁天罡的传说,还有李淳风的传说,我向来不认可。这么神的故事咋可能是真的呢?但是我很同意你看头的那句话,就是时势造英雄。我觉得整个南北朝一直到唐朝,中华大地上就充斥着无数想要建功立业出人头地的人,以男性为主,但是女性如果有机会也是当仁不让的。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24 01:21:19 +0800 CST  
@含victoria

陈硕贞称帝也是一件大事,肯定让很多女性大开眼界。武则天应该知道她。不过她受裸刑这件事,我不知道是不是真有其事。我刚才还去查了查,似乎只是个传说。而且我森森地怀疑可能是明清时的传说。说到这里要发发牢骚,明清两朝在人道方面简直就是大倒退,动不动搞个凌迟。唐朝虽然也有残忍事例,但是这种事情一出现,朝野都要批判,所以武则天因为酷吏问题一直得背个污点。

说回陈硕贞,我觉得当时唐朝官方不太可能对她使用这种酷刑,特别当时是唐高宗时代,高宗本人是不主张用酷刑的,连打板子都要考虑考虑。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24 01:38:41 +0800 CST  
@含victoria 2016-04-23 13:11:07

三则,是675年的唐高宗欲逊位武则天,这件事情很雷。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记载,有“逊位”和“摄政”两种说法,“帝将下诏逊位于后”《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资治通鉴上是摄政。不过宰相郝处俊谏道:“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乎!”唐高宗便作罢。这句话很有意思,如果仅仅是摄政的话,无论如何也不会危及到天下的问题,而武则天此时已为天后(天后和女皇这两个称号都是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的,个人更喜欢天后),权力自非一般皇后可比的,即便帮皇帝处理政务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没什么好非议,可是大臣却提及传天后而不传子孙的问题,着实令人匪夷所思啊!这件事情对武则天日后称帝肯定是相当有影响力的。(PS.唐高宗写过不少诗词作品,但大多数的作品写的云里雾里的,难辨真情实感,唯有一首《七夕》写的相当的好,其中“促欢今夕促,长离别后长。轻梭聊驻织,掩泪独悲伤。”是描写七夕的名句,与武则天的《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正好互为雌雄连理诗。临去世几年,还在说:天后,我之匹敌,常著七破间裙......亮点:我之匹敌,即可以平起平坐的人。有的时候,甚至觉得他们的感情可能已经不是夫妻了,而是soulmate.)
。。。。。。。。。。。。。。。。。。。。。。

这个分析得很有道理。我以前没有仔细琢磨过高宗这个逊位和摄政,现在想想还真有点儿猫腻。否则,武则天异想天开自己做皇帝,如果前面没有一点儿苗头,这也实在匪夷所思。而且高宗提出逊位时,武家侄子们都还没冒头呢,就是武则天一个人,按理说宰相们不应该忧虑到高祖太宗的李氏江山,可是他们居然能够说到这种事,看来高宗当时是真有传位的想法。如果真是这样,那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唐新语》都要唧唧歪歪地说高宗受制于武后了。高宗也是够异想天开的,这夫妻俩都是改革开放的先锋,哈哈。

后面对徐敬业起兵的分析,武则天个人的复杂性,这些分析我都同意。武则天确实干了一大堆出格的事情。我觉得与其说她是个野心家不如说她是个冒险家,从二进宫开始就在冒险,一直冒险到最后。这也是我对她这个人特别着迷的地方。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24 02:08:09 +0800 CST  
~~继续贴正文~~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56)称帝之前再次大兴刑狱--04

【韦方质、范履冰】
那时参与诬陷官员的不止是酷吏,还有武承嗣和武三思这哥儿俩(他们是堂兄弟)。在诸位武家子弟中,这两个亲侄子与武则天的关系最近,也最有权力欲望,是推动建立武姓王朝最积极的力量。武则天对他们也是倚靠、纵容,为此不惜牺牲掉手下能干的大臣。宰相韦方质就是这么一个牺牲品。

韦方质是韦云起的孙子。他的事迹在正史上记载不多,但也能看出是一个相当能干的大臣。垂拱初年,武则天推出新的吏治措施,韦方质便起草了考察地方官员所用的《风俗廉察四十八条》(这48条因为过于繁琐,在推行了若干年后渐渐废止);武则天又修订格式律令,颁布《垂拱格》二十卷,精通律法的韦方质也出了大力,其工作受到当时同僚们的称赞。

到载初元年,韦方质担任地官(户部)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可能这时候他对太后的各种做为越来越不满了。有一天他生病,武承嗣、武三思哥儿俩去府上探望,韦方质躺在床上就给了他们一个大白眼,十分无礼。别人替他捏一把汗,韦方质却说:“死生有命,大丈夫安能曲事近戚以求苟免乎!”不久他就被周兴构陷,本人流放,全家籍没。《资治通鉴》说,武则天称帝后没过多久,他在流放地被杀了。

到了载初元年四月,另一位宰相范履冰也被下狱,理由是他曾经举荐谋逆之人。他死在狱中。

范履冰之死对武则天来讲也是一场悲剧。他和刘祎之一样,都是当年的“北门学士”成员,与武则天的关系本来比一般的朝臣更为亲近。可是随着武则天离皇帝的宝座一步步靠近,这些她曾经信任和倚重的大臣终究一个一个背离了她。武则天对这些曾经的亲信处罚起来格外无情。所以北门学士中的周思茂、刘祎之、范履冰、元万顷,都是被害而死的结局。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24 12:48:50 +0800 CST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56)称帝之前再次大兴刑狱--05

【两位新的酷吏】
按《资治通鉴》,从永昌到载初期间,另两位出名的酷吏被提拔起来,一位是侯思止,一位是王弘义。

两人都是社会最底层的流民出身。侯思止是个卖饼的,后来又成了游击将军~高元礼~的家奴。他靠告发皇族成员舒王李元名而晋身,说李元名和恒州刺史裴贞一起谋反。结果李元名被废了王爵,流放和州(今安徽),他儿子豫章王李亶被杀。裴贞被族灭。

侯思止获得太后接见,见面时就主动要求当个御史。

武则天说:“卿不识字,岂堪御史!”

侯思止回答:“獬豸也不识字,但是能辨别正邪啊。”

武则天一听这话,非常顺耳,就真给了他一个侍御史的职位,又把从前一位五品官的宅第赏给他。

侯思止却表忠心说:“我最讨厌这些造反的人了,不愿住在他们的宅子里。”武则天就越发欣赏侯思止了。据说侯思止说的这些漂亮话都是他曾经的主人~高元礼~教给他的。高元礼看到侯思止成了酷吏,心里也怕,就通过这种办法来跟他套近乎。

王弘义有个绰号叫“白兔御史”。他的邻居种瓜,他曾向邻居祈求赏个瓜吃,遭拒,就到县官那里谎报说瓜田中有白兔。县太爷立刻派人去田里抓兔子,结果把瓜田都糟蹋了--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县官还是非常关心农田收成的,只不过这个县太爷有点儿糊涂。

再说王弘义,大概是把邻居的瓜田给毁了,闯了祸,就离开家乡成了游民。他在游荡到赵州、贝州时,看到有百姓在搞什么乡间迷信活动,就到衙门里诬告说这些人谋反,结果害得官府出兵杀了二百多人。王弘义倒因此被封为殿中侍御史,成了酷吏。

王弘义看来是个山寨版的来俊臣,性格十分残暴。他奉命去查胜州都督王安仁的谋反案,查不出什么结果,就直接把王安仁杀了,又把王安仁的儿子也抓来直接杀掉,把首级装在盒子里带回去。他在回洛阳的路上经过汾州,汾州司马~毛公~招待他吃饭,结果席间他把毛公给杀了,用枪挑着首级回到洛阳--老实说,这几个小故事都太离谱了,不知是真是假。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24 13:12:38 +0800 CST  
◇◆◇◆◇◆◇◆

王弘义的这几个故事,大约首先出现在唐朝八卦集锦《朝野佥载》上,是这么说的:

42 王弘,冀州恒水人。少无赖,告密罗织善人。曾游河北赵、贝,见老人每年作邑斋,遂告二百人,授游击将军。俄除侍御史。时有告胜州都督王安仁者,密差弘往推索,大枷夹颈,安仁不承伏。遂于枷上斫安仁死,便即脱之。其男从军,亦擒而斩之。至汾州,与司马毛公对食,须臾喝下,斩取首级,百姓震悚。后坐诬枉流雷州。将少姬花严,素所宠也。弘于舟中伪作敕追,花严谏曰:「事势如此,何忍更为不轨乎?」弘怒曰:「此老妪欲败吾事!」缚其手足,投之于江。船人救得之。弘又鞭二百而死,埋于江上。俄而伪敕发,御史胡元礼推之,锢身领回。至花严死处,忽云:「花严来唤对事。」左右皆不见,惟弘称:「叩头死罪!」如受枷棒之声。夜半而卒。

《朝野佥载》上说的故事,不一定都是瞎编的,但是也都可以问一句:是不是真的哦?

虽然武则天手下的酷吏很凶残,但王弘义做为御史到地方上抓人(王安仁),是否真的有权随意处死?还有到汾州衙门里和毛公吃饭,席间就把人杀了,这故事未免太离奇。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24 13:18:17 +0800 CST  
@含victoria
2016-04-24 19:47:14 评论
评论 感秋华而泪:谶语,祥瑞等历代帝王称帝的时候都很热衷,我感觉武则天这个人吧,一方面相信自己身负天命,一方面又不停的为自己造势,寻找一些祥瑞什么的,为自己称帝增加神秘感。(^-^)V
............................................

这个事儿我是这样想的,武则天大概确实得到过某种祥瑞,让她深信自己的天命,所以她能够那么自信。但是到底她得到了什么“预言”,就不知道了,但我想不会是史书上说的袁天罡、李淳风的那两个故事。如果那是真的,唐太宗怎么可能放过武则天呢?特别是李淳风劝说唐太宗“天命不可违”那个故事,怎么看都像是后人编的。

总而言之,武则天的个人意志是极其强大,不管她的力量来自“预言”,还是自身能力。当然了,唐高宗对她的极度宠信也会让她自信心爆棚,^o^。

顺着这个思路来分析,我认为李世民也是这种人,极度自信,自认为有天命,所以他敢于不顾一切地夺帝位。后来的李隆基大概也是如此。但是李治似乎就差一点,个人意志力没有那么强烈。武则天应该是给他很多精神支持,而不仅仅是做为政治参谋。

李显和李旦大约都认为自己本来不该当皇帝,后来勉为其难地当了,所以就搞成那样。一个皇帝能否有做为,与他/她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也很重要。

一个朝代越往后,皇位继承越顺理成章,皇帝往往越没有“天命感”。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25 10:10:34 +0800 CST  
~~继续贴正文。刑狱这部分其实比较复杂。~~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56)称帝之前再次大兴刑狱--06

【史书上一字不提的程处弼】
程处弼是唐朝开国大将程知节(程咬金)的第三子。程知节在高宗朝成了元老,在显庆年间被高宗派出去征讨西突厥,随后趁机罢了他的官。但做为“将二代”的程处弼后来似乎待遇还不错,官至右金吾將軍、汴州刺史,封爵广凭郡公--这些很可能都是武则天封的,而并非唐高宗。

武则天垂拱年间,程处弼参与了什么谋反案件,被判流放,随即被赦免了。或许就是因为武则天额外开恩赦免了他,所以正史上对程处弼的这段遭遇一字不提,后人还是从陈子昂代他写的上表中得到一点儿线索。

《全唐文》的陈子昂文集中能见到《为程处弼应拜洛表》、《为程处弼辞放流表》、以及《为将军程处弼谢放流表》。从这几份上表推测,程处弼在高宗朝时担任郎将十三年,一直没有升迁,但到了武则天时却颇受优待,在两年之内从中郎将升到了右金吾将军。但他卷入了侄子的谋反案,不过“认罪”态度十分诚恳。

《为程处弼辞放流表》中说:“粪土臣某言:臣以殃衅,侄构凶逆,臣合宗族诛戮,以显国刑。不谓天慈哀矜,宥从宽典,全臣骸骨,生窜遐荒,穷魂再造,以崩以跃。中谢。”随即认罪说:“况臣蒙陛下恩遇,如子於母,今为子不孝,为臣不忠,长辞阙庭,永没荒裔,悲穷痛恨,荼毒谁依?”

大约是武则天免了他的流放之苦,所以在另一份《为将军程处弼谢放流表》中说:“天慈哀矜,放从流窜,臣为庆赖,已是非图,今月遂蒙天恩,以臣所坐流刑,行从放释,穷骸枯骨,一朝再生,踊跃章惶,再崩再殒。中谢。”

程处弼的子侄辈究竟犯了什么事,既然史书上完全不提,推测可能是一次证据确凿的谋反,而且武则天还给予了宽大处理。提到此事,是想说武则天时的案子并非都是史书上渲染的冤案,也并非都以杀头或者流放告终。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25 10:32:05 +0800 CST  
@岷州苍狼 2016-04-26 08:34:39
新的一天创作愉快
-----------------------------

谢谢!狼兄弟也加油。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26 09:32:13 +0800 CST  

楼主:枫昀

字数:588296

发表时间:2015-07-11 13: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4-08 17:03:13 +0800 CST

评论数:49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