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括德意志与西班牙的庞大帝国——哈布斯堡史话



楼主 大军冯毅  发布于 2016-06-25 18:53:16 +0800 CST  


楼主 大军冯毅  发布于 2016-06-25 18:56:09 +0800 CST  


楼主 大军冯毅  发布于 2016-06-25 18:57:10 +0800 CST  
法荷战争结束后,路易十四的声望到达顶峰,他开始着手收复那些在条约中规定割让给法国的城池,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法军还夺取了一些并未割让给法国的城池。

这引起了西班牙的反抗,西班牙尽管已经衰落,但破船还有一堆钉,真打起来,还是有一把子老力气的,于是,1683-1684年,路易十四打了他在位期间五次战争中的第三战——所谓“故土重新加盟战争”。

西班牙的战事,先暂时放一放,再说说帝国。

当法荷战争结束后,帝国也撤回了军队。但很快,帝国又面临着另一个大敌的威胁,这个大敌,其危险性完全不次于法国,它就是奥斯曼帝国。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疆域辽阔,从北非海岸,一直延伸到波斯边境,其境内有一些自治公国和自治汗国,实力也都较强。自进入十七世纪之后,奥斯曼帝国在东线,与波斯人作战,在西线,与波兰人、威尼斯人作战。如同法国拉拢土耳其人对付哈布斯堡一样,哈布斯堡也拉拢波斯人对付土耳其人。

而在哈布斯堡内部,也有一些麻烦,哈布斯堡家族的匈牙利王国,在1678年到1682年,爆发了起义,起义由匈牙利人特克利伯爵领导,反抗哈布斯堡的统治。

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出兵,轻而易举地平息了暴乱,于是,起义者向土耳其人求援。

1683年3月,奥斯曼速丹穆罕默德四世,亲率庞大军队,前往边境重镇贝尔格莱德。奥斯曼军队越过边境,一路向维也纳杀来。6月,十几万奥斯曼军队逼近维也纳,其势铺天盖地,势不可挡。皇帝利奥波德一世被迫撤离首都,维也纳的大部分市民,共六万人,也跟随皇帝撤离,皇帝的妹夫、洛林公爵查理五世也率其军队撤到了城外,留下来守城的是维也纳市长鲁迪格•冯•施泰亨贝格伯爵及其指挥的奥地利部队和一部分维也纳市民、学生,共一万六千人,7月14日,土耳其人抵达维也纳,随即发起进攻。

攻城战一直打了两个月,兵临维也纳城下的奥斯曼军队,由于轻敌,没有携带足够的攻城大炮,而守城军民又极顽强,武器也很精良,因此,城池迟迟未能攻克。奥斯曼军队顿兵坚城之下,久不能克,此时,查理五世的军队,在外围不断骚扰,而欧洲各地的勤王军队,也纷纷赶来,其中,最为强大的,就是扬三世·索别斯基统率的波兰军队。
楼主 大军冯毅  发布于 2016-07-02 08:10:08 +0800 CST  
@zlt4新号 2016-07-02 20:39:03
@大军冯毅 :本土豪赏(2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多谢老友!
楼主 大军冯毅  发布于 2016-07-03 08:02:28 +0800 CST  
这两周业务实在太忙,更新不得不延后,读友们见谅。
楼主 大军冯毅  发布于 2016-07-11 16:16:07 +0800 CST  
士气高涨的土耳其人,在志在必得的宰相卡拉•穆斯塔法•巴沙的指挥下,于9月初在维也纳城墙上打开了几个突破口,从而为进攻维也纳打开了部分道路,维也纳守军紧急建立起临时堡垒,挡住了土耳其人的攻势,但守军人员损失不小,弹药补给也消耗殆尽。

在此紧要关头,欧洲各地前往首都维也纳勤王的各路部队,赶到维也纳城下。卡拉·穆斯塔法率领土耳其人摆开阵势迎战,为了震慑敌人,他下令处死了随军携带的三万基督教俘虏。

欧洲联军于1683年9月12日的早晨,向土耳其人发动了总攻。波兰军队由波兰国王扬三世·索别斯基率领,部署于右翼,奥地利部队和其它德意志部队由帝国军队统帅、洛林公爵查理五世率领,部署于左翼,与此同时,维也纳守军在市长鲁迪格•冯•施泰亨贝格伯爵的率领下也从城里发动了反攻。

双方总兵力对比,欧洲联军方面,其中,维也纳的奥地利守军,包括一万一千部队和五千市民、学生,拥有312门大炮,奥地利、萨克森、巴伐利亚、巴登等地的援军,四万七千人,112门大炮,波兰援军,二万七千人,28门大炮,联军总计,共九万人,450门大炮;土耳其人方面,参与进攻维也纳的部队,共十四万人,150门大炮。

联军的左翼,在洛林公爵查理五世、萨克森选侯约翰·格奥格三世的率领下,率先向土耳其人发动进攻,大部分土耳其人都被调去迎战,战至中午,波兰军队在扬三世·索别斯基的率领下,作为联军的右翼,向土耳其人发动猛攻。骁勇的波兰骑兵,冲垮了土耳其人的阵地,至傍晚,土耳其人大败。连夜逃窜。

此战,土耳其人二万人被杀,几千人被俘,大批武器辎重被缴获,欧洲联军方面约四千人牺牲。波兰国王索别斯基在土耳其人的营帐中给王后写信炫耀战果:“数不清的财富,所有的大炮,所有的营帐,都落到我的手里,土耳其人遗尸遍野,狼狈溃逃。丢弃下的马匹、驴子、绵羊和其他牲畜正等待我们的士兵去收拾……”

帝国首都维也纳保住了,这次伟大的胜利永载史册,标志着几个世纪以来土耳其人对欧洲的持续不断的攻势最终划上了句号,此后欧洲开始转为反攻。帝国方面,索别斯基、施泰亨贝格等人成为英雄,速丹的旗帜被作为战利品在维也纳全城到处游行展示;而土耳其人方面,宰相卡拉•穆斯塔法因战败被穆罕默德四世处死。倘若土耳其人此战获胜,则欧洲将门户大开,帝国必将倾覆,欧洲联军在最后关头力挽狂澜,终结了奥斯曼帝国在欧洲不断推进的历史,并吹响了反击的号角。

在各地前来勤王的部队中,包括不少志愿前往投军报效的欧洲各国贵族青年,在来自萨伏依公国的贵族中有一个青年,年十九岁,他名叫欧根,起先曾投奔法军,但路易十四对这个其貌不扬的毛头小子不感兴趣,弃之不用。帝国首都遭到土耳其人围攻之后,欧根和萨伏依的其他一些贵族青年前往投军效力,欧根奋勇作战,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对他颇为赏识,战斗结束后,皇帝提拔他为帝国军队的乘马步兵团的团长,统率八百官兵。后来,欧根成为欧洲历史上痛击路易十四的伟大名将,著名的帝国元帅,帝国军委主席。

维也纳保卫战的胜利,保住了帝国亦即哈布斯堡在中欧地区的霸权,维也纳解围后,查理五世率领帝国军队,索别斯基率领波兰军队,乘胜追击,为帝国收复了匈牙利大部领土。

这里要纠正一个流传已久的谬误,有的说法说,在此次土耳其人围攻维也纳失败后,土耳其人携带的咖啡豆被帝国联军缴获,此后咖啡传入了欧洲,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实际情况是,咖啡是在十六世纪土耳其人围攻维也纳之后传入欧洲的,教皇克来门特八世品尝之后,大为赞赏,称之为“上帝的礼物”,咖啡从此在欧洲流行开来。

楼主 大军冯毅  发布于 2016-07-17 17:58:37 +0800 CST  
@richardeven1 2016-07-17 11:41:15
好像围攻维也纳的是科普鲁斯家族的某个首相吧。
-----------------------------
穆罕默德四世亲征,但围攻维也纳的战役是由宰相卡拉•穆斯塔法指挥进行的。卡拉·穆斯塔法是科普鲁卢家族的女婿。
楼主 大军冯毅  发布于 2016-07-17 18:06:57 +0800 CST  
@richardeven1 2016-07-17 11:41:15
好像围攻维也纳的是科普鲁斯家族的某个首相吧。
-----------------------------
@大军冯毅 2016-07-17 18:06:57
穆罕默德四世亲征,但围攻维也纳的战役是由宰相卡拉•穆斯塔法指挥进行的。卡拉·穆斯塔法是科普鲁卢家族的女婿。
-----------------------------
@richardeven1 2016-07-18 07:31:59
原来如此。那当时苏丹本人在哪里?在干什麽呢?
记得卡拉•穆斯塔法是在贝尔格莱德被杀的,不过好像处死他的穆罕默德四世很快也被废黜并却不久也死了。
-----------------------------

速丹率军亲征,至奥斯曼帝国的边境重镇贝尔格莱德,停于此地,各地部队纷纷赶来,最后集结了二十多万军队,另有七万匈牙利叛军。进攻维也纳的是其中的大部分部队十几万人,穆罕默德四世率大臣们还有后妃宫女们,一直坐镇在贝尔格莱德。


楼主 大军冯毅  发布于 2016-07-18 09:42:42 +0800 CST  
业务继续忙,这几周暂不能维持一周一更的习惯,读友们见谅。

贴1683年奥斯曼帝国地图一张,以飨读友。



楼主 大军冯毅  发布于 2016-07-23 14:28:28 +0800 CST  
@8otaku

@经天纬地烟雨江南
=============

欢迎新朋友,如有进一步兴趣,欢迎移步大军的微信公众号:话说大地七千年,那里有大军最新发布的历史文章,欢迎订阅(即加关注)。

刚刚发布的文章:《有关土耳其军事政变》。


楼主 大军冯毅  发布于 2016-07-23 18:25:27 +0800 CST  

解维也纳之围、并大举反击为哈布斯堡收复匈牙利的,除了帝国军队总司令洛林公爵查理五世,再有就是波兰国王扬三世·索别斯基,本篇,就说说波兰那些事儿。

日尔曼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波罗地人、乌拉尔人等,形成欧亚大陆西部的各大族系,其中,斯拉夫人包括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等等,其中的西斯拉夫人,包括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兰人等等。

公元前,斯拉夫人、波罗地人、乌拉尔人的祖先居住在欧亚大陆的内陆地区,一直处于原始状态。公元四世纪到五世纪,匈奴人向西发动进攻,日尔曼人各族被迫迁徙,从而也影响到了斯拉夫人的祖先,斯拉夫人的祖先也不得不四散迁徙,因而形成各个支系,分为西支维奈德人、南支斯拉维人和东支安特人,后来称为西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和东斯拉夫人。

公元六世纪到九世纪,西斯拉夫人的原始公社开始逐步变化,一些部落组成同盟。九世纪时,同盟再进一步,皮雅斯特家族建立了早期封建国家,波兰公国。

十世纪中叶,966年,波兰公国升级为波兰王国,开始了皮雅斯特王朝的统治。欧洲的神圣罗马帝国和东方的宋帝国几乎与此同时建立。首位波兰国王、皮雅斯特家族的迈什科一世,带领所有波兰人皈依了天主教,并且归顺了神圣罗马皇帝。

1138年,波兰国王波列斯瓦夫三世·沃莫斯去世,他在遗嘱中将王国分为五个公国,分给他的五个儿子,他的大儿子为波兰最高公爵,统治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的克拉科夫公国,而另外四个公国——西里西亚、波兹南、马佐夫舍、桑多密什,则分给他另外四个儿子。波兰王国分裂。

其中,克拉科夫公国位于波兰南部,按波兰的民族习惯,又称为小波兰,即波兰新领土之意,其首府克拉科夫为当时波兰的最大城市;西里西亚公国位于波兰西南部,首府弗罗茨瓦夫;波兹南公国位于波兰西部,按波兰的民族习惯,又称为大波兰,即波兰早期领土之意,首府波兹南;马佐夫舍公国位于波兰东部,其首府华沙,当时还只是一般城市。

1235年,东方的蒙古帝国在皇子拔都和老将速不台的率领下开始第二次西征,此次西征又称为“长子西征”,一直持续到1242年,由蒙古贵族各家族的长子率队出征,总兵力十六万人马,声势浩大,所向无敌,很快征服了俄罗斯各公国。经过一番休整之后,蒙古军队兵分两路,一路由术赤长子拔都率领,进攻匈牙利王国,一路由察合台次子拜答儿率领,于1240年进攻波兰各公国。因为察合台长子莫图根在第一次西征中阵亡于中亚,因此,此时由次子拜答儿代表察合台家族进行西征。1241年4月,拜答儿等率蒙古军队在西里西亚公国的来格尼察,与基督教联军进行会战,基督教联军包括波兰军队和三大骑士团军队,三大骑士团即条顿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交战结果,联军大败,率军作战的波兰最高公爵兼西里西亚公爵、波兹南公爵亨里克二世被杀。

1242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去世,蒙古军队撤回俄罗斯,建立金帐汗国,统治俄罗斯,因此,波兰的各公国方得喘息,得以继续维持统治。

十四世纪初,波兰王国恢复统一,波兰近两百年的分裂结束。

1370年,皮雅斯特王朝的末代国王卡希米尔三世去世,他在位近四十年,成功抵御了波希米亚王国与条顿骑士团国家的侵略,改革了波兰军队,扩大了波兰的国土,并且在建设上也很有成就,被尊称为卡希米尔大王。他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在他之后,根据协议,匈牙利国王、安茹家族的路易继位为波兰国王,波兰的四百年的皮雅斯特王朝结束,安茹王朝建立。

安茹王朝的路易一世,作为匈牙利国王和波兰国王,被尊称为路易大王,他也没有儿子,1382年他去世后,两个王国先后由两个女儿继承,其中,波兰王国于1384年由小女儿海德薇继承。

1386年,海德薇与立陶宛大公、雅盖沃家族的瓦迪斯瓦夫二世结婚,于是,波兰的雅盖沃王朝开始。

1410年,强大的波兰-立陶宛联军在坦能堡会战中,击败条顿骑士团。

1466年,条顿骑士团国家成为波兰的附属国。

1569年,卢布林全国议会宣布,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大公国组成波兰-立陶宛联邦共和国,这是有国王的共和国,是为波兰历史上的第一共和国,实行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决权,在制定法案的全国议会上,几百个议员,其中只要一个议员投了否决票,那么该法案就无效,如此自由否决权,在后来给波兰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使得波兰由强变弱。

1572年,雅盖沃王朝的末代国王西吉斯孟德二世去世,统治波兰近两百年的雅盖沃王朝结束。

欧洲各国,仅有法国和波兰两个王位未被哈布斯堡家族染指,法国大力拉拢波兰,反对哈布斯堡,于是,波兰-立陶宛联邦共和国期间,法国瓦卢瓦家族的亨利被波兰贵族推举为国王,法国得以从东面牵制哈布斯堡。但是,亨利个人还是对法国王位更感兴趣,他最后放弃了波兰王位,回法国继承了法国王位,他就是瓦卢瓦王朝的末代国王亨利三世,在他之后,他的妹夫、波旁家族的亨利四世创建了法国的波旁王朝。

之后,自1587年到1668年,来自瑞典的瓦萨家族,统治波兰近一个世纪,瓦萨家族的西吉斯孟德三世,就是威震欧洲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的堂兄,波兰瑞典两国之间,由于瓦萨家族内讧而大打出手。西吉斯孟德三世之子瓦迪斯瓦夫四世,为波兰、立陶宛和俄国的君主,形成了波兰-立陶宛-俄国联邦。

瓦萨家族的末代国王为扬二世·卡希米尔,他虽有一子一女,但都夭折,因此,他去世后,贵族米哈乌·维什尼奥维茨基被选举为国王,是为米哈乌一世。

米哈乌一世在位时,出身另一贵族家族的波军总司令、波兰大元帅、勇武的扬·索别斯基一直觊觎王位,1674年,米哈乌一世去世后,索别斯基率部队包围了议会,如愿以偿地被选为波兰国王,是为扬三世·索别斯基,正是他在位期间,亲率强大的波兰飞骑兵军团,大破奥斯曼军队,解了维也纳之围。

扬三世虽然强大,但也难以压制拥有自由否决权的波兰贵族们,在他于1696年去世后,波兰陷于混乱,包括他儿子在内的十几个波兰和外国候选人争夺波兰王位,于是,在列强的干预下,帝国和俄国支持的维廷家族的萨克森选侯奥古斯特二世被选为波兰国王,萨克森军队进入波兰,扬三世的两个儿子被关进监狱,两年后才获释放,而法国支持的孔第亲王也未能如愿,铩羽而归。

于是形成了波兰-立陶宛-萨克森联邦,然后参加了瑞俄两强争霸的第二次北方战争,站在俄国一方,结果遭到瑞典重创,实力严重受损。第二次北方战争的结果,彼得一世的俄国获胜,另一强国瑞典战败,从此退出了大国行列,但波兰的实力却无法再恢复了,波兰成为弱国。在战争中,在瑞典的支持下,列什钦斯基家族的波兰贵族斯坦尼斯瓦夫曾为波兰国王,是为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后退位。

1734年,维廷家族的奥古斯特三世继位为波兰国王,此时,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已经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岳父,一度复位为波兰国王,但在帝国和俄国等列强的干预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最终放弃了波兰王位,他获得洛林公国作为补偿,而洛林公爵弗朗茨,作为皇帝查理六世的女婿,则得到了无后的托斯卡纳大公国作为补偿,托斯卡纳大公国的首府为弗罗伦萨。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只有女儿,女婿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因此,在他去世后,德意志的洛林公国顺理成章地并入法国。

奥古斯特三世在位期间,波兰贵族纷争,波兰继续衰落。

1764年,奥古斯特三世去世后,波尼亚托夫斯基家族的波兰贵族斯坦尼斯瓦夫,作为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情人,在俄国支持下,继位为波兰国王,是为斯坦尼斯瓦夫二世,他是末代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他的任务基本上就是配合俄国,出卖波兰,他在位期间,衰落的波兰被俄奥普列强三次瓜分,1795年,原来面积七十多万平方公里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共和国被瓜分完毕,波兰亡国。逊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前往俄国,投靠叶卡捷琳娜二世。

1807年,拿破仑帝国帮助波兰人,在普鲁士吞并的波兰地区建立了波兰大公国,面积十五万平方公里,萨克森国王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一世兼任波兰大公。1815年,大公国被俄罗斯帝国吞并。

1918年,一战结束,俄罗斯帝国瓦解,波兰恢复独立,波兰历史上的第二共和国建立。

1939年,德意志第三帝国与苏联瓜分波兰,波兰又一次亡国,这是历史上的第四次瓜分波兰。

1944年,作为苏联附属国的波兰人民共和国建立。

1989年,波兰人民共和国被推翻,波兰历史上的第三共和国建立。
楼主 大军冯毅  发布于 2016-08-06 09:42:06 +0800 CST  
@再造文明 2016-08-07 21:17:26
异国 历史 也很有意思,写的也很好
-----------------------------

欢迎新朋友。

楼主 大军冯毅  发布于 2016-08-08 08:18:16 +0800 CST  
@宣南蛰人 2016-08-12 02:59:37
拜读大作!大赞特赞!!!深爱神圣罗马帝国,尤以哈布斯堡家族为甚!不过对于文章开篇的布局有一点小小的建议:既然是以哈布斯堡为题,是否最好一直将哈布斯堡家族作为文章的中心?感觉文章开头似乎对于卢森堡家族的文策尔和西吉斯蒙德着墨过多,反倒是同时期的阿尔布雷希特三世、四世有些一笔带过的感觉。这种详略安排有些给人一种文章不是在写“哈布斯堡王朝”,而是在写“神圣罗马帝国”的感觉。既然主题是哈布斯堡王朝,......
-----------------------------
欢迎新朋友。关于谋篇布局,您所言甚是,当时因对卢森堡一朝不忍割爱,故着墨偏多了一些,冲淡了主题,非常感谢您的指正,欢迎您常来看看,多提宝贵意见,握手!

在此解释一下本长篇的写作体例,自帝国哈布斯堡朝开国之主鲁道夫一世开始写起,之后每个帝国君主,包括皇帝或罗马人的国王,无论哪个朝代的,都写,每个君主一篇。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哈布斯堡朝复辟之前,各个家族轮流做皇帝,改朝换代频繁,因此,不如按顺序都写出来,可以使读者对那段历史看得更为清楚。
楼主 大军冯毅  发布于 2016-08-12 08:16:29 +0800 CST  
本长篇近期内容写作所用的参考书:

The Habsburg Empire: A New History
作者:Pieter M. Judson
出版公司:Belknap Press
出版时间:2016年4月


A Mighty Fortress: A New History of the German People
作者:Steven Ozment
出版公司:Harper Perennial
出版时间:2005年1月


The Habsburg Monarchy, 1618-1815 (New Approaches to European History)
作者:Charles W. Ingrao
出版公司: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时间:2000年10月


The Habsburgs
作者:Andrew Wheatcroft
出版公司:Penguin Books
出版时间:1997年5月

楼主 大军冯毅  发布于 2016-08-12 08:17:07 +0800 CST  

大军的微信公众号:话说大地七千年,欢迎光临并关注。


楼主 大军冯毅  发布于 2016-08-12 08:25:07 +0800 CST  

前文说过,在维也纳保卫战中,前来勤王的各地贵族中,有一位后来威震欧洲的欧根亲王,他出身萨伏依公国,本节,就说说这个萨伏依公国。

萨伏依公国是帝国诸侯之一,位于意大利半岛西北部。当初,继承了西罗马帝国的法兰克王国,囊括了欧洲的大部分,而后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继续囊括欧洲,哈布斯堡家族夺得皇位之后,其领地遍布德意志、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甚至包括了英国,唯一没有拿下的就是法国,而就是这个法国,为了不被哈布斯堡家族吞并,全力反扑,使得哈布斯堡一统江山的理想化为泡影。

萨伏依最早是伯国,建立于1003年。至1416年,当时的卢森堡朝皇帝西吉斯孟德将萨伏依伯国升级为萨伏依公国,统治萨伏依和皮埃蒙特两个地区,公国的首府是都灵,位于皮埃蒙特地区。

1580年,萨伏依公爵卡洛•伊曼努尔一世继位,他先后有两个妻子,以及一个官方情妇,还有其他情妇。第一个妻子来自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无子女,第二个妻子来自法国瓦卢瓦家族,这第二个妻子为他生了十个子女,此外,他还有一堆私生子女。

他的长子继承了萨伏依公爵之位,他的小儿子托马索-弗朗西斯科则被封为卡里尼亚诺亲王,如前所述,在帝国,亲王相当于侯爵。

这个托马索,娶妻为波旁家族的玛丽,她是法国的苏瓦松女伯爵,是法国波旁王族的成员。托马索虽然未能继承萨伏依公国,但娶了玛丽•波旁,因此得以继承苏瓦松伯国。成为苏瓦松伯爵。

托马索做了上门女婿,与玛丽•波旁一直生活在法国的巴黎,他们有七个子女,其中,长子继承了卡里尼亚诺亲王爵位,小儿子欧根•莫里茨继承了低一等的苏瓦松伯爵的爵位。

苏瓦松伯爵欧根•莫里茨的妻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红衣主教马萨然的侄女奥林匹娅•曼奇尼,这个著名的意大利美人原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情妇,后来经叔叔马萨然做主,嫁给了苏瓦松伯爵欧根•莫里茨。

他们有八个子女,大儿子继承了苏瓦松伯爵的爵位,五儿子欧根,就是后来威震欧洲的名将欧根亲王。欧根生于1663年,他是家里的小儿子,没有爵位,而没有爵位,也就没有封地,因而也就没有人民可以剥削,也就没有收入来养活自己,因此,和那些不是长子、没有爵位的贵族青年一样,欧根必须通过参军,一刀一枪地搏个前程,于是,生长于法国的欧根自然先去投奔法军,路易十四却看走了眼,对这个不起眼的毛头小子不屑一顾,欧根也就未能参加法军,正值帝国首都维也纳被围,十九岁的欧根于是和其他一些贵族青年前往勤王,投军报效。欧根因作战勇猛,得到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的赏识,成为帝国军队的一员小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至成为威震欧洲的帝国名将,哈布斯堡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作为帝国名将,欧根屡屡重创法军,将路易十四称霸欧洲的梦想打得粉碎。

再说那萨伏依公国,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因效忠皇帝,皇帝将撒丁岛封给了萨伏依公国,萨伏依公国升级为撒丁王国,首府都灵。

拿破仑帝国时期,整个意大利半岛都成为拿破仑家族的封地。拿破仑帝国于1806年取代了神圣罗马帝国,拿破仑皇帝取代了神圣罗马皇帝,实际上,自查理大帝以来的法兰克帝国一直在继续,一直统治着全欧洲,只不过,欧洲帝国的皇位此时从德意志人手里转到了法国人手里,从查理帝国到神圣罗马帝国到拿破仑帝国,名称不同,实质却一直保持不变,都是统治全欧洲的法兰克帝国。拿破仑按照法兰克帝国的传统,封其子为罗马人的国王,打算以后让他继承皇位。

欧亚大陆,大致来说,分为三大部分,西端的欧洲,东端的亚洲,中间的俄罗斯、蒙古、突厥等民族。在古时候。西罗马帝国统治欧洲,东罗马帝国统治欧洲以东地区,十九世纪初,情形相同,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签署以后,作为西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继承者的拿破仑帝国统治欧洲,作为东罗马帝国继承者的俄罗斯帝国统治欧洲以东地区。

拿破仑帝国被推翻后,意大利各国恢复独立,萨伏依家族重新执政,正式成立了皮埃蒙特-撒丁王国。

十九世纪中叶,趁着列强争霸,皮埃蒙特-撒丁王国开始了统一意大利的进程。当时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皆处于奥地利帝国的统治之下,因此,要想统一意大利,必须争取国际上的支持。

为了取得当时的西欧霸主——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支持,王国将萨伏依地区割让给了法国,拿破仑三世出兵援助,击败奥地利帝国,1861年,萨伏依家族统一了意大利,建立了意大利王国。

之后,王国不断扩张,囊括了北非和东非大片地区,意大利国王称埃塞俄比亚皇帝,意大利王国升级为意大利帝国,面积四百一十万平方公里,包括现在的意大利、利比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阿尔巴尼亚等地。意大利帝国是世界列强之一。

二战中,意大利战败,1946年,意大利帝国结束,意大利共和国建立,萨伏依家族的统治也随之结束了。

从萨伏依伯国到萨伏依公国,到撒丁王国,到意大利王国、意大利帝国,君主皆为萨伏依家族,连续统治了九百多年,历史可谓悠久持续,并且不断扩张。

楼主 大军冯毅  发布于 2016-08-20 08:03:08 +0800 CST  
@邺下风流在晋多 2016-08-15 20:22:34

-----------------------------
握手
楼主 大军冯毅  发布于 2016-08-20 08:05:19 +0800 CST  
@richardeven1 2016-08-24 15:35:10
意大利统一的过程极为复杂,拿破仑三世固然支持撒丁王国强大,但是并不支持意大利统一,关键时刻,拿破仑三世出兵保护教皇国,使得撒丁王国不敢出兵罗马。
意大利最后的统一是在拿破仑三世色当战败之后,严格来说是俾斯麦统一德意志的副产品。
-----------------------------

或许可以商榷一下:

一、拿破仑三世提出了“解放意大利”的口号,没有拿破仑三世的出兵援助,意大利是不可能统一的,因此,为了争取拿破仑三世的支持,撒丁王国把老家萨伏依都割让给了法国。拿破仑三世这样做,如此打击奥地利,扶持意大利,至少来说,客观事实如此,姑且不论拿破仑三世的主观动机如何。

二、意大利王国成立于1861年,首都都灵,意大利在那时就基本完成了统一,只剩罗马等一两个地方还未统一。1870年普法战争,意大利只是趁机统一了罗马这一个地方,仅此而已,因此,似乎不能说整个意大利的统一是俾斯麦统一德意志的副产品,从时间上也讲不通,按时间顺序,意大利统一在前,德意志统一在后。

三、意大利借助法国强援完成统一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意大利大部分地区都在奥地利帝国统治之下,十九世纪中叶,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决定借助法国力量实现意大利的统一,摆脱奥地利的统治。1858年6月,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和拿破仑三世缔结反奥军事同盟。1859年4月,奥地利帝国向撒丁王国宣战,奥军17万人攻入皮埃蒙特地区,撒丁军队5.6万人被迫后退。5月,法军11.6万人前往援助,两次击败奥军。6月,双方各16万人进行决战,以法军为主力的法国-撒丁联军,再次击败奥军,奥地利帝国败局已定,意大利的统一不可阻挡了。对奥战争大大推动了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1861年3月,意大利王国宣布成立。
楼主 大军冯毅  发布于 2016-08-25 08:55:07 +0800 CST  

维也纳解围之后,欧洲各国军队开始向土耳其人发动反攻,其中最著名的一次会战,是发生于1687年的第二次莫哈奇会战。

在此之前还有一件大事,168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废除了其祖父亨利四世的《南特敕令》,大肆迫害胡格诺教徒,大批法国胡格诺教徒逃往欧洲其它国家乃至北美。

维也纳解围之后,1684年3月31日,在奥地利的林茨签署了《林茨条约》,在教皇英诺森十一世的鼓动下,组织了反土耳其的神圣同盟,包括帝国、波兰和威尼斯等国。帝国军队在总司令、洛林公爵查理五世的率领下,一路反击,攻入属于奥斯曼帝国的那部分匈牙利,夺取了不少城市。1686年9月,经过近两个月的围攻,洛林公爵查理五世率帝国军队攻占了奥斯曼属匈牙利的首府布达,奥斯曼帝国求和,但是,神圣罗马帝国看到了夺取奥斯曼属匈牙利的机会,拒绝了奥斯曼帝国的求和。

1687年四月,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在维也纳决定,采取进一步的军事行动,彻底夺取奥斯曼属匈牙利。皇帝一声令下,部队两路出兵,一路为帝国军队,兵力四万,由洛林公爵查理五世率领,一路为巴伐利亚军队,兵力两万,由巴伐利亚选侯马克希米利安二世•伊曼努尔率领。七月,这两支军队会师多瑙河,总兵力六万。奥斯曼帝国不敢怠慢,起兵迎敌,兵力也是六万,由宰相萨里•苏来曼巴沙率领。八月初,双方军队在匈牙利南部的瑙吉豪尔沙尼相遇,这里离莫哈奇不远,历史上的第二次莫哈奇会战爆发。一个半世纪以前,在这里爆发了第一次莫哈奇会战,匈牙利被奥斯曼帝国征服,从此开启了通往欧洲的大门。

新的莫哈奇会战,此时,帝国-巴伐利亚联军的统帅是:洛林公爵查理•利奥波德•洛林,巴伐利亚选侯马克希米利安•伊曼努尔,巴登-巴登边区伯爵路德维希•威廉,此外,小将欧根作为先锋,率领先头部队进行作战。

奥斯曼帝国军队的统帅是,宰相萨里•苏来曼巴沙,穆斯塔法巴沙,阿萨德•穆斯塔法巴沙,亚法巴沙。

洛林公爵查理五世,生于1643年,此时四十多岁,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宿将,在老将蒙特库科利退役之后,他成为帝国军队又一任总司令。

巴伐利亚选侯马克希米利安二世•伊曼努尔,生于1662年,此时二十五岁,在这时候,是效忠于皇帝的诸侯。他先后有两个妻子、一个情妇,她们共为他生了十六个子女,其中存活下来孩子中的长子约瑟夫•斐迪南,后来差点继承了庞大的西班牙联合王国。巴伐利亚选侯家族与哈布斯堡皇室,连续多代结亲,因此,马克希米利安二世•伊曼努尔是神圣罗马皇帝斐迪南二世的曾外孙,他的儿子约瑟夫•斐迪南自然是斐迪南二世的重外孙了,这孩子因为与哈布斯堡家族的这一层亲属关系,被各方接受,确定在不能生育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之后,继承西班牙联合王国,只是,这孩子虽然存活下来,没有刚生下来就夭折,但仍是短命,也只是活到七岁而已,无福消受那个庞大国家,因此,在卡洛斯二世去世后,引发了一场争夺西班牙王位的全欧大战——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帝国军队另一将领路德维希•威廉,是巴登-巴登边区伯国的边区伯爵。巴登边区伯国建立于1112年,首府卡尔斯鲁厄,位于德意志西南部,与阿尔萨斯相邻,一直由泽林根家族统治。帝国早期有四大公国,位于西南的是施瓦本公国,巴登边区伯国是施瓦本公国的一部分。随着泽林根家族人口渐多,巴登边区伯国也演变为众多的巴登国家,包括巴登-巴登边区伯国、巴登-杜拉赫边区伯国等等,此时的巴登-巴登边区伯爵路德维希•威尔海穆,在英语中为路易•威廉,他生于1655年,此时三十二岁,是帝国军队的将领之一,在其一生的军事生涯中,屡次击败土耳其人,被称为“土耳其路德维希”,土耳其人则称他为“红王”,因为在战斗中,他身穿红色军装,非常显眼。路德维希•威廉最早在帝国军队总司令蒙特库科利手下,与法国的杜伦尼作战,后来又成为帝国军队新一任总司令洛林公爵查理五世的副手,在维也纳保卫战中,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后来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路德维希·威廉是与欧根亲王及英国名将马尔博罗并肩作战的三大将帅之一,给予法军沉重打击。

这里顺便解释一下,帝国的边区伯爵,权力很大,相当于侯爵,高于伯爵。

1687年8月12日,第二次莫哈奇会战爆发,奥斯曼军队首先向联军阵地发起进攻,联军使用火枪,火力强劲,力阻敌军攻势,土耳其骑兵尽管一次次发起冲锋,但在联军步兵的猛烈火力下人仰马翻,屡屡被击退。

苏来曼巴沙被联军的骁勇所震惊,只得停止骑兵冲锋,改用大炮猛轰联军阵地。但是,土耳其骑兵、步兵停止进攻,却给了联军反攻的大好时机,巴伐利亚选侯马克希米利安二世和巴登-巴登边区伯爵路德维希·威廉,力劝主帅洛林公爵查理五世,立即进行反攻。

查理五世下令反攻,联军出击,土耳其人的大炮来不及调整位置,也就来不及调整射程,联军冲上来,土耳其人的大炮已经无法发挥作用了。小将欧根的部队冲在最前面,奋勇冲杀,至下午,土耳其人彻底崩溃。

联军大获全胜,只有五百人牺牲,而奥斯曼军队有一万多人被杀,并且有近七十门大炮被缴获,据说巴伐利亚选侯马克希米利安二世缴获的财宝超过两百万金币。此战过后,奥斯曼帝国渐渐逐步衰落,真是成也莫哈奇,败也莫哈奇。

第二次莫哈奇会战表明,欧洲军队普遍采用了新式战术和新式武器,而奥斯曼军队则没有变化,面对欧洲的新式军队,奥斯曼军队已经打不过了。

奥斯曼军队在瑙吉豪尔沙尼惨败,消息传回首都,伊斯坦布尔大乱,土耳其近卫步兵发动政变,废黜了速丹穆罕默德四世,迫使其让位于其弟,是为苏来曼二世。至于战败的宰相苏来曼巴沙,他先是逃回贝尔格莱德,后又逃回伊斯坦布尔,结果被逮捕处决。

第二次莫哈奇会战之后,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乘胜追击,逐步夺取了奥斯曼属匈牙利各地,全部匈牙利自此都在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之下。
楼主 大军冯毅  发布于 2016-08-27 08:06:08 +0800 CST  

楼主:大军冯毅

字数:641677

发表时间:2013-11-10 00:5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29 15:17:21 +0800 CST

评论数:518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