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国 道美国----一个现代帝国的传奇崛起[连载]

四说“斗”。

华人受白人和印第安人欺负,各方面生存资源受到限制。华工内部为了资源,也时不时发生争夺,激烈时有的用武力解决。华人往往以宗亲乡情为纽带,结成堂会组织,集体争夺。

1854年加州北部,三邑堂和来自新安、归善、嘉应、赤溪华侨组成的人和堂,为一些矿场、水闸,赌场发生纠纷,为了争夺这些摇钱树,两堂的人时不时吵吵闹闹对骂,动手动脚打架,一直没有解决问题。最后两边约定,在市郊决战。于是各自购买武器,在市郊摆开阵地,开展大规模武斗。

旁人看了摇头。

两年之后,双方为了淘金地盘,又纠集2500人,在加州中部大打出手,互有死伤。

1857年,另外两个堂会干起来了。四邑会馆和阳和会馆,为了争夺旧金山赌场、烟馆,在街头发生大规模械斗,轰动全市,影响全州。

华人这么胡作非为,当地政府不管吗?

管!但是,谈何容易?

开始,警局对赌博不能容忍,派出警察打击,没收赌具,收缴赌款。对赌徒罚款,或者抓去监禁一段时间。可是,几次过后,情况变了。

警察接到举报,冲到赌场,却发现赌桌上没有钱。华人说他们不是赌博,而是娱乐。警察多数不会汉语,讲又讲不清,钱又没看见,只能满腹狐疑地回警察局。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4-29 01:54:06 +0800 CST  
警察后来明白,华人用筹码代替了钱。警察很愤怒,于是管它桌上有钱没钱,只要看见赌就抓,进行处罚。

可是几次之后,情况又变了。

警察接到举报,冲向赌场,可那里一个人也没有了。

赌场老板是聪明的,早就安排了望风的。

警察局几次扑空之后,恐怕基本放弃了。有的锲而不舍,安排内线报信,然后乘赌场不备冲过去,抓人罚款。

这是低概率事件。因为大多数警察局扑空几次之后,不会再主动派人抓赌了。

心灰意冷,放弃了。

你华人要自甘堕落,关我屁事。

你要是这么推测,对,也不对。

所谓对,就是警察可能确实有点心灰意冷。所谓不对,就是还有见不得人的情节。这些情节就是,赌场可能从第一次被查以后,老板就拿着票子打点警察了,直到关键岗位的警察们见钱眼开,乐呵呵地和老板商量,怎么演双簧。

当有人检举的时候怎么演,有很多人游行后怎么演,上级督查时怎么演......

有的警察(含局长)干脆和老板商定抽水比例,按月、按季兑现。要是钱没有按时兑现,警察可能真来突击了。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赌场就长期生存下了来了。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4-29 01:55:02 +0800 CST  
即使打通了警局,稍微有一点规模的赌馆,还会戒备森严,毕竟,时不时有人到警局报案。警局再怎么样,也还得出警。所以赌场往往用户铁丝网住大门,用大铁锁锁住,安排专人放风,馆内有暗道,一遇紧急情况,赌徒们迅速溜走。

不管怎样,谨慎一点好。等到风声小了,又重新开张。

最糊弄白人的方法,还是用筹码代替现金,只要警察没发现钱,就没有确凿证据。华人可以狡辩,这是娱乐,不是赌博。警察可能折腾半天,也无法断案。

1878年,纽约三位华人用筹码赌博,被懂行的警察抓住并判刑,三位赌徒坚决不服,直接向联邦最高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一口咬定自己只是娱乐消遣,不是赌博。联邦最高法院还真颁给他们人身保护令,警局不得不释放他们。

一场小型赌博,三个狂徒竟然敢惊动国家最高司法部门,最后还得到保护,你说警局泄气不泄气?

华人,真的很厉害!

对于华人妇女卖淫,美国也严厉打击。

1870年代,美国先后立法,严禁中国妇女到美国来“失足”。普通妇女直接来美从事卖淫比较困难。但是,再难也难不住人贩子。有的大胆组织偷渡。有的改变贩运路线,钻政策空子。他们把妇女运到英属哥伦比亚的维多利亚港。经过稍微变装,华人妇女立马变成了印第安人妇女,堂而皇之进入美国。

美国发现这些情况后,制定更严格的法律禁运。法律严禁之下,妇女能够偷渡的变少,因而越发紧俏,价格水涨船高。1870年,从广东花50美元买一个年轻女孩,到旧金山可卖1000美元,暴利惊人。后来价格还在上涨。

暴利驱使人们铤而走险。华人堂号依靠集体力量,做大“黄色”产业。协义堂1873年成员达350多名,从1852年到1873年,该帮会贩运妇女6000多名,罪恶滔天。他们装备精良,设施完备,对人员多加训练,武装成军,并进行洗脑。他们把帮会成员称为“勇士”,号召“勇士”为帮会而战,哪怕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4-29 22:00:38 +0800 CST  
“勇士”们像战士一样,为帮会打架、斗殴、作战,出生入死。他们在见习期间,如果敢于敲诈、敢于说谎、敢于作伪证、敢于杀人,就会得到嘉奖,获得很高的荣誉。如果战斗负伤或死亡,会得到抚恤和保护。

只要发现有华人妇女乘船入境,各堂号必定争夺,不管是谁带来的,不管是不是良家妇女,公然抢夺、打架、械斗,在所不惜,以抢到人为目标。

有的则采用非常厉害的手段,来拦截登陆妇女。

比如一天,旧金山法官忽然得到消息:有一批华人妇女将在码头登陆,有些帮会会到码头抢夺,如果不派人到码头维持秩序,怕是要出大问题。

当局核实后,确有华人妇女将登岸,于是命令一个叫阿福的人,派出队伍到码头维持秩序。阿福为稳重起见,规定只有持有阿福签名的华人,才能进入轮船迎接妇女。这样,各个帮会原本想到码头抢人的人,无法进入轮船接人。

于是,396名妇女们被阿福的人,用四轮马车安全运走。
这些妇女们值得庆幸。

不过,庆幸得有点早。妇女们不久就发现,自己被分运到各个地点,变成“失足妇女”。

这一切,不过是阿福的一出计,法官获得的消息,是他散布的。他巧妙利用当局的命令,独占一船妇女,获取巨额暴利。

其他帮会非常愤怒,一起开会决定,用1000美元买阿福的人头,用500美元买阿福手下代理商的人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人瞅准机会,成功将阿福暗杀。不过不久发现,杀错了。

帮会们不气馁,进一步提高悬赏标准:不管谁杀死阿福,都会每月支付杀手100美元。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4-29 22:01:15 +0800 CST  
@小鱼鱼的幸福生活 2017-04-29 16:49:29
楼主:节日快乐^_^
好久没来了,孩子小升初,忙着跟牛娃学习,忙着上培训班,忙着焦虑~~~
-----------------------------
祝五一节快乐!祝孩子幸福成长!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4-29 22:30:07 +0800 CST  
由此可见,当时争夺妇女有多激烈。

对于华人吸食鸦片,美国人也大加声讨,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进行限制。1878年,旧金山颁布第一步鸦片法,加州也准备立法。

总之,华人社会“黄赌毒斗”盛行。以1877年美国某地为例,此处“有华人一千四百人,妓馆二十八处,妓女一百四十三人;赌馆三十八处,一睹为业的约四百人;烟馆之数则未详......。”可见华人 “黄赌毒”从业人员比例之高,令人惊叹。

由于华人抢了白人的工作,华人群体存在诸多问题,美国社会对华人意见越来越多,评价也越来越低。

1850年代加州最高法院在判词中,公然宣称:华人在这个州,是一群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除非在需要时,他们不承认任何州法律。他们带来偏见和族群仇杀;不顾法律的约束,公然械斗;众所周知,他们有说谎癖。历史已经证明:他们是低等民族!......在他们和我们之间,已经造就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1853年,加州州长在演讲中,公开侮辱华工,要求议会禁止华人来美。

舆论也公开污蔑、谴责、歧视华人。受此误导,普通白人群众越来越看不起华人。

五六十年代,加州政府规定,华人子弟不得就读公立学校,华人不得拥有房产,不准向华人颁发营业执照。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4-30 23:05:11 +0800 CST  
严格控制华人的生产、生活。

1870年加州居然出台一个奇怪的条例,规定华人不得挑担在人行道上通行。1875年旧金山通过“反蓄辫法”,规定华人必须剪掉辫子。

反正就是看不起你,你干什么都是错的,包括留辫子。

接着,加州和美国西部地区出台《反种族通婚法案》,宣布华人与白人结婚为非法。
将种族歧视进行到底。

特别是在就业方面,白人竞争不赢就诉诸暴力,针对华人的打砸抢烧杀事件越来越多,排华舆论不断扩散。

排华活动从旧金山开始,逐步扩展到全州,进而扩散到纽约、芝加哥等东中部地区,驱逐、劫掠、杀害华人事件不断发生,1855年和1862年两年内,就发生了洛杉矶惨案、旧金山骚乱、丹佛惨案、石泉大屠杀、西雅图事件等残杀华人的事件。暴力排华由零星的、无组织的活动,转变为有组织、广泛性的运动。

以白人劳工为主的劳动骑士团,在其中起了组织和领导作用。

在美国人中,至少有一类人喜欢华人,那就是老板们,他们喜欢工价低的人。华人工资要求不高,老板们乐于聘请。

但是,一场危机改变了这一切。1873年全美经济危机,美国失业人数大增,工人和老板矛盾激化,老板们无力应付,只好把矛盾引向华人,说是华人抢了白人的工作机会,并公开谴责华人的种种不是。

各阶层白人都歧视华人,反华、排华成为各大报刊的主题。
加州白人叫嚣:“中国佬必须滚开!”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4-30 23:05:53 +0800 CST  
华人不愿束手就擒,积极展开合法斗争,把加州议会通过的各种歧视华人的法令,告上法院。法院宣告,华工要缴交的登陆税、人头税、警察捐、采矿执照税、捕鱼执照税,全部无效;另外禁止任何公家单位或公司团体直接雇用华人的法令,也被废除。因为这些歧视性规定,违反美国宪法。

加州议会多次失败后,又想了一招。他们发现唐人街房舍狭窄,于是通过“立方空间条例”,规定人均居住空间不得少于500立方英尺,低于这个标准要重罚。警察因此两个月内逮捕华人250人,造成旧金山监狱人满为患。华人反过来检举监狱生活空间不足,市政府也违反了“立方空间条例”,突显这部法律的荒谬。

房子做文章失败,旧金山议会又盯上了华人的辫子,通过了“发辫条例”,强迫男性囚犯将头发剪短至一英寸长。对大清华人来说,剪辫如同割头,没有发辫无法返回清国。第一个被剪去辫子的华人何亚球,为了反抗恶法,请律师控告旧金山政府,最后获得赔偿,也让“发辫条例”因违反宪法失效。

排华最厉害的是爱尔兰移民。他们作为新移民,在美国就业中也处于底层,与华工直接竞争。他们在竞争中不占优势,但他们已经入籍美国,手中有选票。美国立国就倡导自由、平等法制精神,政府是坚守这些精神的最后堡垒。但是,政府领导人的上下是由选票决定的,爱尔兰移民就用选票,来迫使政客站在他们这一边。爱尔兰移民把他们与华工的就业竞争问题,偷换概念变成所有白人与有色人种(特别是华人)的种族斗争问题,再配上华人的“黄赌毒斗”劣迹的宣传,把华人渲染得一团漆黑。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01 23:05:03 +0800 CST  
1855年《旧金山年鉴》记载:华人的风俗习惯令加州美国人十分反感。华人的语言、血液、宗教信仰和性格与美国人完全不同,华人素质低下,一些人认为只比黑人优越一点,有的认为比黑人更低等。

众口铄金,更何况是主流报刊杂志的渲染!那些熟悉“中国佬”的人,很快就产生一种无法控制的憎恶感。

加州政府在白人劳工的选票压力下屈服。1862年,加州州长斯坦福公开宣称,华人是低等种族和下贱人。州议会立法,向非美籍矿工征收高额“执照税”;1862年,规定没有付过矿工税的华人必须付警察税。州最高法院判定,华人无权在法庭上对涉及白人的案件作证,完全被剥夺了法律自卫权,有冤也无法申辩。

在选票和舆论的攻击下,一级一级政府被攻陷,从旧金山扩大到整个加州。

开始,其他各州对排华议题不感兴趣,因为华人主要集中在加州。1860年在美华人3.49万名,全部在加州。可随着铁路通车,华人移居到全国各地,与各州白人竞争工作岗位。经济形势好的时候问题不大,经济危机后华人成为所有美国低阶劳工的眼中钉。排华也就从加州扩大到全国,地方性的反华立法及司法决定纷纷出现。由此,华人问题“不再是一个加州问题,而是整个美国问题”。

1876年大选前夕。民主党势力自内战后逐渐恢复,与共和党势均力敌。两大党都意识到,赢得大选的关键在于工人的选票。要赢得工人选票,最好的方法排华。于是两党竞相攀比排华。民主党要求彻底禁止华人移入美国,共和党则要求国会彻查华人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后共和党险胜。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01 23:05:39 +0800 CST  
顶贴支持好贴。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02 16:08:56 +0800 CST  
本来是顶别人的贴,却看错了,顶自己的了。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02 16:18:58 +0800 CST  
@喜欢安静看帖 2017-04-30 19:37:45
五一快乐!
-----------------------------
谢谢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02 16:21:29 +0800 CST  
@小菠菜在路上 2017-05-01 09:42:18
希望多发表些文章
-----------------------------
谢谢,继续中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02 16:21:53 +0800 CST  
海斯是在巨大争议中当选的,共和党清楚,本党的民意支持度不比民主党高,必须想办法提高本党的民意基础,最简便的办法莫过于排华,不要成本便可以收获民意。

但是,联邦政府排华受到一个条约的制约。

这个条约名叫《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款》,又叫《蒲安臣条约》。

1858年6月,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大清政府,被迫和英、法、俄、美等国各自签订《天津条约》,并约定10年之后再谈判修约。

十年之期很快过去,大清政府必须派人和上述各国谈判,商议修约之事。只是大清数亿人口,居然找不到一个熟悉西方国家情况的人出使。

百般无奈之下,有人提出一个奇葩建议:让蒲安臣去。

这个建议之所以奇葩,是因为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根本就不是大清人,而是美国人,他是林肯派到大清的驻华公使,刚刚卸任。

派一个刚刚卸任美国外交大使的人,代表清政府去与美国政府谈判,这不是脑壳坏掉了吗?

大清皇帝居然同意了。

不同意还能怎么办?根本就找不到合适的人。

皇帝对蒲安臣的为人比较了解。蒲安臣任驻华大使8年,了解中西文化,熟悉清政府的对外关系。这人热心正直,为大清国做了不少好事。在国家关系上,他始终坚持清、美平等,实行对等外交,这在列强中极为少见,深得大清政府的赞誉。

当然,当时美国陷于内战,也牛逼不起来。

蒲安臣果然是个负责任的人。他率领使团一行30人,相继访问美国、英国、瑞典、丹麦、荷兰、俄国等国,任务是疏通关系,为修约谈判作准备,希望各国在修约时不要太苛刻。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02 23:59:45 +0800 CST  
使团到美国时,蒲安臣与老上级、美国国务卿西沃德谈判,过程比较顺利。1868年7月28日,在清政府没有授权的情况下,蒲安臣做主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款》,又称《蒲安臣条约》,提前完成了两国之间的修约任务。

1868年,加州排华已经甚嚣尘上。西沃德和蒲安臣高瞻远瞩,估计排华风潮会扩大,为阻止排华,他俩在条约中第五条规定:

“大清国与大美国切念人民前往各国,或愿常驻入籍,或随时来往,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为是。现在两国人民互相来往或游历或贸易或久居,得以自由,方有利益。”

对民众往来或移民“听其自便,不得禁阻”,这一规定,使两国政府都不能限制华人来往美国,间接为州政府戴上紧箍咒,迫使他们不能任意制定排华法案,不然会因违反国际条约而无效。

《蒲安臣条约》还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承诺中国可以在美国派驻领事,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平等外交。跟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相比,这条约出乎意料地公平,大清皇帝很满意。1869年11月23日,中美双方在北京交换了条约批准书。

又一个十年过去,《蒲安臣条约》成为制约排华势力的最后屏障。共和党要求废除《蒲安臣条约》,海斯知道排华的实质是什么,没有同意。

排华势力并不甘心。他们发现正面进攻不凑效,就发动侧面进攻,推动国会通过《十五旅客法案》。

法案规定,任何抵达美国的船只,每次所载的中国旅客不得超过15 名。
既然不能阻止华人来美,就想办法减少华人来美数量。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03 00:00:34 +0800 CST  
@无缘归于山野 2017-05-03 03:20:57
历史回归,“添酒回灯重开宴”????

-----------------------------
不是今天才有特朗普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03 17:17:41 +0800 CST  
得到消息的清政府非常愤怒,向白宫提交严重抗议。从内心来讲,海斯并不赞成排华,现在有清政府的抗议,白宫表态,《十五旅客法案》不利于美中贸易及美中关系。最终,海斯以违反美国宪法和《蒲安臣条约》为由,否决此项法案。

大局已定。
非也。

听说总统否决法案,各地白人群势汹汹。加州召开全州会议,组织公民投票表决排华政策,结果赞成票154638票,反对票883票。如此悬殊的结果,让海斯总统和共和党大吃一惊。共和党议员警告总统,再不修改《蒲安臣条约》,下次大选,共和党一定会失去西部的支持。

白人群众可不管这么多,直接持械围攻唐人街,旧金山发生热战,各地骚乱越演越烈。当局不得不召集警察维持秩序,直至派遣海军军舰,才将骚乱镇压下去。

排华民意汹涌,党内呼声强烈,局势难以收拾,海斯只好认清现实,派出密西根大学校长安吉利,带领代表团赴华,与清政府谈判修改《蒲安臣条约》。

清政府当然不愿意,但找不出一个能力挽狂澜的人。蒲安臣早在10多年前,因代表清政府与俄国辛苦谈判,感染风寒去世。世间已无蒲安臣,大清总理衙门只好派出宝鋆和李鸿藻应战。

两人谴责美国背信弃义:“往昔贵国需要劳工时,唯恐华人之不去;今则因工资竞争之故,排斥犹恐不及。要知限制华人赴美之办法,不仅与贵国宪法相违,且与中美两国条约之规定不合。”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03 23:29:41 +0800 CST  
谴责归谴责,可美国的现状无人能够改变,如果不是遍地烽火,美国总统哪里愿意干违背宪法的事?最后清政府还得屈服。不屈服也没用,因为美国可以单方面宣布停止华人入美,大清拿美国没法。

人穷被人骑,国弱受人欺。

美方在修约草案中提出,美国可以“调整、限制、暂停或禁止华工赴美”。中国代表要求删除“禁止”字眼,希冀为华工赴美留下一线机会。美方顺水推舟,很快同意。

草案中只要保留了“限制、暂停”两个字眼,美国就可以操作成“禁止”,文本中有不有“禁止”一词,并不重要。1880年11 月17日双方签定《安吉利条约》,打破了《蒲安臣条约》的防线,让美国排华获得法源和正当性。

远在大洋另一边的美国人,还不知道签订了这个条约。11月20日,科罗拉多州丹佛市3000多名白人暴徒,包围华人居住区,防火烧毁房屋和商铺,挥舞枪械袭击华人,唐人街一片狼藉,大批华人死伤,财产洗劫一空。

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美国,排华势力欢呼胜利。只有工业界老板不高兴,他们今后要招收工价低廉的华工,可就难喽。厉害的老板预见,今后很可能彻底禁止华工入美,想要更多华工,只能抓住最后的机会,赶紧吸纳华工。于是,华工入美遽然增加。

海斯能做的,只能是这样了。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03 23:30:27 +0800 CST  
第十九章 两位出人意料的总统

第一节 出人意料的当选

海斯总统任期很快满了,他为排华问题焦头烂额的1880年,正是大选之年。海斯1876年竞选时,曾经许下诺言,只任一届,不寻求连任。四年中,海斯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经济逐渐恢复,总统本人清廉正直,勇于和国会以及党派大佬斗争,大胆反腐败,积极推行文官制度,虽然成效离成功还很远,但敢于开头,也难能可贵,与前任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因此海斯总统声誉良好,连带共和党的声誉也有所恢复。有人劝他顺势而为,竞选连任。他没答应,而是坚决兑现诺言,早早表态,不寻求1880年大选提名。

这就给了共和党其他人以机会。

共和党大佬康克林1876年曾经不遗余力地保证海斯当选,可海斯上任后,对康克林这个大恩人丝毫不讲情面。无论是在政策主张上,还是官员任命上,一点也不回馈和照顾康克林,反而在反腐败中拿康克林手下大将开刀。在康克林看来,海斯就是一头白眼狼。康克林吸取教训,不再冒险推选新人,而是瞄准熟悉的老领导----格兰特。与海斯相反,格兰特讲感情、重义气,有恩必报,有功必赏,是个好领导。

格兰特1876年卸任后,不知道要干什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于是夫妻俩决定周游世界。

1877年5月出发,他俩也没有做什么旅游攻略,不过就是想看看世界散散心而已,随心而动,凭直觉首站去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曾经的母国----英国。

他俩一到利物浦,忽然发现,成千上万的英格兰人来迎接,欢呼他们的到来。夫妻俩十分惊讶,想不到自己竟然非常受欢迎。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05 02:11:22 +0800 CST  
以前,别的国家卸任元首到英国,无声无息。格兰特夫妇以为自己也一样,所以只想做一对安安静静的旅游者。谁知道,自己的到来,居然在英国引起轰动。

他俩大喜过望。

维多利亚女王以最高规格接待他们,请他们住进温莎城堡,连日饮宴欢歌,好不热闹。格兰特心花怒放,这可是在国内都难以享受到的尊荣。

在地中海巴勒莫,官员们佩剑相迎,钟声齐鸣。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礼炮轰响,开罗专门拨出一座宫殿给这对夫妇居住。在意大利,拜会教皇利奥十三世。在德国,与王储、王妃一起用餐。在俄国,与沙皇一起检阅军队......

一路享受高规格接待,每个国家都有惊喜,夫妇俩无比风光,乐不思蜀。

接下来,还去了西班牙、法国、印度、新加坡等地。到大清时,与李鸿章结下友谊。日本天皇从没有与人平起平坐交谈过,见到格兰特,天皇罕见起身,平生第一次与人握手。

格兰特绕地球一圈,耗时达两年半之久,这是一次罕见的长时间、长距离的旅游,即使古代的旅行家、航海家,也多数望尘莫及。

格兰特夫妇为享受了一次完美旅行而兴奋不已。他们没想到,还有更多的人,也兴奋不已,那就是美国普罗大众。

美国老百姓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国家已经是个大国。格兰特夫妇受到世界各国隆重接待的消息,不断传来,美国人民惊喜不已,第一次发现,原来美国在世界的地位这么高。格兰特每得到一个国家欢迎,都让美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

格兰特,在普罗大众的心中,已经成为美国光荣与梦想的化身,已经成为国家崛起的象征,过去的贪腐形象一点点淡漠,这位内战英雄的光辉形象,再次熠熠生辉。

康克林觉得,格兰特民望再次高企,完全可以竞选第三任,是代表共和党参加1880年大选的最佳人选。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05 02:12:08 +0800 CST  

楼主:潇湘观渔

字数:1426373

发表时间:2010-05-04 00: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5 09:03:54 +0800 CST

评论数:364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