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国 道美国----一个现代帝国的传奇崛起[连载]

康克林和他的党徒们、格兰特的老部下,被称为“保守派”,都为格兰特奔走,掀起了声势浩大竞选活动。

但是,党内反对势力也较大。他们担心,只要进入两党对决,民主党就会重新唤起格兰特的腐败印象,共和党那就完了。

反对势力拱出四年前险些出线的布莱恩,来争取提名。他们被称为“混合派”。布莱恩在四年中努力塑造自身形象,民望越来越高。

俄亥俄州共和党人看到老乡总统海斯不连任,感到可惜,于是团结起来,支持威廉.谢尔曼将军的弟弟、现任财长约翰.谢尔曼争取提名,力求俄亥俄州再出总统。他们被称为“俄亥俄帮”。

三强鼎立,你争我夺,看鹿死谁手。

康克林仔细研究提名形势,发现投票如果按老办法计票,即一人一票统计票数,格兰特得票肯定领先,但无法过半,要出线不易。于是提出改变计票规则,即按州计票,候选人如果在这个州得票领先,这个州所有的票都算这个候选人的,赢者通吃。这样,格兰特的小幅领先,就会变成全面领先,轻而易举过半。

他的提议上报到共和党高层研究,共和党众议院领袖、党的章程委员会主席加菲尔德一口拒绝。

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尔德 (James Abram Garfield)十分痛恨格兰特政府的腐败无能,坚决反对格兰特。加上他是俄亥俄人,当然支持谢尔曼 。

加菲尔德此举,得到“混合派”和“俄亥俄帮”的激赏。

提名大会第一次投票,格兰特得票304票,布莱恩294票,谢尔曼92票,呈现两强相争的局面。格兰特虽领先,但与过半所需的370票还有一定距离。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06 17:25:55 +0800 CST  
继续投,结果仍然差不多。
继续投,还是旧样。

印第安纳州共和党领袖、哈里森总统的孙子本杰明.哈里森,看到局面难分难解,就对加菲尔德说,要是局面总是无法破解,我们印第安纳州代表就选你。加菲尔德赶紧说,别别别,我支持谢尔曼,你们选谢尔曼吧。

继续投,还是一样。
格兰特在家里抽雪茄。老婆看到选举这么胶着,就要格兰特亲临现场,发表演讲,为自己拉票。只要格兰特去,投票一定一边倒。

格兰特拉不下这张脸,加上他有演讲恐惧症,所以回答:“我宁愿砍断右手,也不愿意乞求。”

另外两个竞争者,也没有到现场,在华盛顿焦急等待结果。

接着投,还是差不多。只是忽然有人投加菲尔德,一两票的样子。加菲尔德表态:大家别投我,我支持谢尔曼。

代表们一直投到第26轮,精疲力尽,局面还是原样。这时候本杰明.哈里森出面,动员印第安纳州选加菲尔德。接着一轮,加菲尔德得票一下子上升到16票。代表们看到打破僵局的希望。

加菲尔德长期担任共和党领袖之一,是个可以信任的人。特别是关键时候,顶住康克林修改计票方法的图谋,让反格兰特的两派势力,把加菲尔德视为可以托付大事的人。

接下来,加菲尔德得票越来越多。布莱恩、谢尔曼看到出线无望,先后表态支持加菲尔德。两派票数逐步集中到加菲尔德名下,到第36轮,加菲尔德得票399票,战胜格兰特的306票,艰苦的投票终于结束,加菲尔德出线。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06 17:26:47 +0800 CST  
加菲尔德获得提名后,为了全党团结,提出从“保守派”的纽约阵营中,推举一位副总统候选人。他选中一位众议员,这位同志谢绝。加菲尔德提名阿瑟,康克林反对,并要阿瑟拒绝。有可能,康克林希望提名自己。过去一贯听话的阿瑟,这次犟起来了,对气急败坏的康克林说:副总统职位是一种超过我梦想的荣誉。康克林气急败坏,却阻止不了。阿瑟答应了加菲尔德,大会一轮投票就通过了。

民主党那边,竞争提名的有十多位。代表们相信,美国人民爱英雄,提名一位战争英雄有利于大选,于是提名汉考克。汉考克在葛底斯堡战役和荒原战役中,曾大放异彩。

进入大选,两党都攻击对方。不过,1880年大选是公认的最平淡无奇的选战之一。可投票率奇高,达到78.4%。最后民选票几乎平分秋色,在887.7万票中,加菲尔德仅比汉考克多3.9万票。在选举人票中,加菲尔德以214票大胜对手的155票。加菲尔德代表的共和党席卷北方各州,汉考克代表的民主党攘括南部诸州,两党选民依旧南北分界明显。

共和党提名大会前,谁也不会料到,总统、副总统职位会落到这两个人身上,包括他们自己。有一种说法是,共和党提名大会第一轮投票结果出来后,加菲尔德发现三人都有可能无法过半,就开始为自己筹谋。他和印第安纳州党魁密谋,策划了印第安纳州代表怎样带头打破僵局,让自己脱颖而出的情节。

要真是这样,加菲尔德真是太厉害了。

至于阿瑟,才因腐败而被海斯撤换,摇身一变却成了这个国家的副总统。生活就像万花筒,叫人看不懂。相信阿瑟同志自己也如做梦一般。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08 23:09:18 +0800 CST  
胜选后,加菲尔德开始安排小朋友排排坐、分果果。首功当然是带头牺牲自己、成全加菲尔德的“混合派”首领布莱恩,他本来就和加菲尔德关系极好,获得国务卿的好位。另一个成全加菲尔德的谢尔曼,接替了加菲尔德的参议员位置,也不错。

俄亥俄帮的精神领袖是林肯,海斯组阁时,曾想提名林肯长子罗伯特.林肯为助理国务卿,罗伯特谢绝。这次加菲尔德提名他为国防部长(战争部长),罗伯特愉快地接受了提名。

罗伯特在内战中要求上前线,被安排到格兰特司令部负责接待重要人物的工作,职位是上尉,这就是他的军事履历。

康克林认为自己在总统竞选中出了大力,希望获得财政部长提名,这是个“油水”岗位。加菲尔德却提名他为内政部长,康克林大为不满。

加菲尔德在就职演说中,继续举起反腐败和文官制度改革的大旗。不过,他也知道这两个任务的难度,演说中说:“......我将在适当时机要求国会,就内阁部门中几个较小官职的任期作出决定,并制定任期内撤换任职人员的条件。”

他的改革力度,比海斯小多了。在众多官吏的任命上,基本还是采用“政党分赃制”的做法,尽量平衡各方关系。不过在其中,他也注意反腐败。

千夫所指的腐败中心,无疑是纽约海关,这是康克林的势力范围。但加菲尔德任命海关官吏时,拒绝与康克林商讨。康克林很不高兴。加菲尔德撤换了康克林的部分亲信,换上了“保守派”其他人员。从派系角度看,加菲尔德还是照顾了“保守派”。但从个人而言,这是康克林的巨大损失。

尤其是康克林知道纽约海关总监的新人选后,终于彻底愤怒了。加菲尔德提名威廉.罗伯逊为新任纽约海关总监,这个罗伯逊,是康克林的死对头。

把死对头安插在自己的心脏部位,我还怎么玩?想贪污有人盯着、管着,怎么贪?想调人要经过对头之手,怎么调?

加菲尔德,你是想把我玩死吧?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08 23:10:23 +0800 CST  


蒲安臣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10 16:37:51 +0800 CST  
康克林大怒,决定与加菲尔德斗。副总统阿瑟如果失去纽约海关这个老根据地,也根基不稳,他对加菲尔德过河拆桥的做法很愤怒,几次争执无效之后,与总统公开决裂。

康克林行动了。他要求共和党会议取消对威廉.罗伯逊的提名,接着在参议院活动,纠集力量,准备反扑。

与总统一决雌雄。

康克林作为党内大佬和幕后操纵者,向来横行无忌,呼风唤雨,也不会把总统放在眼里。他经过长期经营,“门生故吏”遍布党内,许多联邦机构内安插了“亲朋故友”,派系势力在党内举足轻重。

在以选票决胜负的游戏规则下,康克林一派在国会、纽约州议会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他相信,以他的巨大能量,足可让总统认清现实,俯首帖耳。

可是,他错了。加菲尔德更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

加菲尔德像林肯一样,出生于穷苦的小木屋家庭。他刚满一岁就没了父亲,母亲带着四个孩子和一身债务,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母亲只好卖掉小农场的大部分土地还债,在仅剩的小片土地上,挣扎着过日子。穷人的孩子从小必须接受生活的挑战。加菲尔德9个月走路,10个月爬梯子,3岁认字,很小就干活,十分早熟。

他虽然热爱学习,有空闲就读书,但直到18岁,家里才积攒到15美元,让他进入俄亥俄的一所正规学校读书。为了挣学费,他课余赶骡子,做纤夫,打零工,即使有生命危险也在所不辞。

不这么干,哪来的钱读书?

在生活的挑战面前,加菲尔德从来不会回避,也不能回避。

在大学期间,有次到一所乡村学校做老师,打工挣钱。他的前任老师,居然是阿瑟。谁也料不到,他俩会在白宫聚首。

在马萨诸塞州完成大学教育后,加菲尔德回到家乡一所母校教书。不到一年,居然升任学院院长,年仅26岁。

生活的打磨,让他具有超越年龄的成熟,这是战胜无数次生活的挑战后,上帝给予的馈赠。

他浑身干劲,在当院长之余,还做过传教士、律师。1856年为家乡政治人物弗里蒙特总统竞选助选,由此对政治发生兴趣,3年后小试牛刀,当选州参议员。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13 18:52:03 +0800 CST  
内战爆发后,他热血沸腾,组织一个连的学生兵参战,因才能突出,很快晋升上校,指挥一个团。1862年率领一个旅,在米德尔河战役中,精心指挥,勇猛进击,击败优势南军,有效阻止叛军向肯塔基东部进军。凭此战,加菲尔德获封准将,成为联邦军中最年轻的将军。

此后,又立下不少战功。上司评价他“具有一个伟大指挥员的天才和干劲。”

加菲尔德的表现引起林肯注意。林肯原以为加菲尔德只是一员草莽猛将,一见面交谈,才发现加菲尔德是一位见闻广博、口才过人、见识超卓的文武全才,而且人品超好,内心十分欣赏。

此时正是林肯政治上的艰难时期,相比战场,林肯更需要得力的政治人才辅佐,于是建议加菲尔德竞选联邦议员。

加菲尔德勉为其难地离开战场,1863年当选为联邦众议员,为林肯摇旗呐喊。

摇着摇着,喊着喊着,加菲尔德忽然越来越没劲。因为他痛苦地发现,心目中的偶像林肯同志,在施政上居然是一位庸才,相当一部分大政方针是错误的。

比如在对待南方反叛分子上,林肯无原则做起了老好人,主张宽容与和解。而加菲尔德则对反叛分子深恶痛绝,主张没收反叛分子财产,处决和流放南方领导人。不这么做,革命不可能彻底,反叛分子的思想和势力会死灰复燃。

再如在财政问题上,林肯政府病急乱投医,发行“绿币”以解燃眉之急。加菲尔德主张实行“健全的货币政策”,用硬币支付政府债务,而且要金币和银币都用。认为林肯发行“绿币”会扰乱经济,后患无穷。

其他还有许多地方,加菲尔德认为林肯的主张不对,于是和林肯渐行渐远。林肯准备竞选连任,加菲尔德根本不予支持,希望共和党有人代替林肯,后来干脆拒绝为林肯竞选。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13 18:53:07 +0800 CST  
坚守初心,不为权势折腰。

此后,加菲尔德连续8次当选联邦众议员,时间长达18年。能够这么长的时间稳居高位,没有两把刷子是不可能的。他的同乡总统海斯同志,也曾在议员任上落选过,加菲尔德却能连选连任,共和党的高低起伏对他似乎没影响。

加菲尔德无论是面对早年生活的艰难、战场上敌人的生死考验、内战政策大是大非的坚持,还是议员连选连任的压力,都勇于前进,毫不退缩,不曾怕过谁,而且都取得胜利。

康克林挑战这么一个见过大风大浪、对付过大敌大恶的人,真的是找错了对象。

果然,加菲尔德面对康克林的挑衅,毫不胆怯,反而公开接受挑战,发出豪言:

我倒“要弄清楚,总统到底是参议院的收发员,还是美国的行政首脑!主要进口港(指纽约海关)应该控制在政府手中,还是应该被一个搞派性活动的参议员控制!”

针尖对麦芒。

康克林见总统这种态度,更加气急,知道非战斗无以分胜负。他发动参议院,通过了加菲尔德提出的纽约海关官吏的人选,除了威廉.罗伯逊。

他们决定延期讨论威廉.罗伯逊的任命,先挂起来,看你总统怎么办?

加菲尔德针锋相对,只同意签署威廉.罗伯逊的任命,其他一个也不签署,也挂起来,看你康克林怎么办?

两边互相指责,闹得不可开交。

愤怒之下,康克林以辞职威胁总统。

康克林是参议院大佬级人物,如果辞职,一定会引起震动,参议院无疑会极力挽留。
参议院同仁为了挽留他,一定会对他言听计从,团结一致对付总统。

他扬言辞职,除了在道义上能压总统一头,还可以迫使参议院听从他的摆布。
果然,参议院诸公不同意。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25 01:11:48 +0800 CST  
康克林看总统如何反应?

谁知加菲尔德不吃这一套:辞不辞职是你的事,管我屁事!
康克林见状,坚决辞职!

参议院很震撼。

康克林这么做,并非情绪失控,也不是头脑发热,而是他已经深思熟虑:

他先辞职,树立一个不妥协的悲情斗士形象,然后回到纽约州,让纽约州议会重新选举他为联邦参院员,以此证明民意站在他一边,总统是错的。

这样,他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得胜还朝,挟强大民意迫使总统让步。

他的计划看起来有点悬,那就是,联邦参院员是一个热门职位,竞争者众多,康克林怎么能保证自己再次当选?

他对这点还是有信心的,毕竟,他在纽约经营多年,纽约州是他的政治根据地。

不得不说,他的计划很完美。

康克林怀着愤懑,斗志昂扬地离开华盛顿,前往纽约州首府奥尔巴尼。副总统亚瑟把公务抛在一边,陪着老首长去纽约,像以前一样一起战斗。

患难见真情。
他俩看起来有点悲壮,其实充满信心。州议会选举不过是走过场,康克林再次当选没有悬念。

然而,命运给他们开了个玩笑。康克林落选了。
州议员们早就看不惯康克林横行跋扈的作风,乘机把他刷下来了。

不作不死,康克林自己挖坑自己跳。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25 01:12:46 +0800 CST  
康克林成为普通人,再也无法控制共和党。没有了康克林的联邦参议院,通过了威廉.罗伯逊的任命,加菲尔德大获获胜。

赢得这么轻松,这么出人意料,加菲尔德高兴坏了。乘此机会,他铺开了大量工作。没有大佬掣肘,加菲尔德决心大干一番。重点是反腐败、振经济、改革文官制度。

他下令邮政部长,调查“星形邮件案件”。所谓“星形邮件”,是指偏远地区雇人邮递的线路。总统接到指控,说共和党内有人在“星形邮件”中非法获利。总统决定调查。

经邮政部长初步调查,发现共和党部分领袖,伙同邮电雇员,非法提高美国西部地区的邮费,从中获取暴利。加菲尔德得知后大怒,吩咐邮政部长:“我发誓要严格执法,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涉及到谁,我命令你,都要彻查,并根除这类腐败。”

邮政部长继续深入调查。

加菲尔德工作满档,行程繁忙。他创建了美国红十字会,并筹备召开泛美会议,准备当美州的龙头大哥。

不过,最令他烦恼的是要接待大量求职者。很多人认为自己在大选中,为加菲尔德当选作了贡献,纷纷跑到首都,向总统和内阁大员讨要回报,要求安排政府职务。

求职者一般在白宫排队,向总统或者内阁成员递交申请,有的获得职位,有的没有。求职者不象想象中的那样卑膝屈身,相反他们往往气势很盛,认为给他们安排职务,是理所当然的事。加菲尔德在日记中写道:那些求官者,像拦路打劫者掏出手枪一样,掏出求职申请书递给他。

总统被逼,充满无奈。

朝野呼吁进行文官制度改革。加菲尔德认为,改归改,那是将来的事,当下还得照旧。改革究竟会怎么样,还很难说。国务卿布莱恩认为“政党分赃制”不能变,加菲尔德没有急着表态。

1881年7月2日,加菲尔德和国务卿布莱恩来到到巴尔的摩—波托马克火车站,准备去母校参加“校友日”活动。加菲尔德路过女子候车室时,突然“砰砰”几声枪响,他毫无预警地遭到枪击,一枪击中右臂,一枪击中下背。加菲尔德捂住伤口,倒在血泊之中。
此事来得太突然。现场保安冲向刺客,那刺客并没有逃跑,迅速被缴械逮捕。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26 10:56:48 +0800 CST  
医生赶来,把总统运往白宫。

刺客被抓后进行审讯,他的供词让人嗟呀不已。

刺客名叫查尔斯.J.吉托。大选期间,他作为康克林派的一份子,在家乡为加菲尔德竞选。加菲尔德当选后,吉托认为自己辅选有功,应该到华盛顿谋求一个职位。他觉得凭自己的功劳,可以当驻巴黎领事。于是,他借30美元,来到白宫,排队等候新总统。

加菲尔德被求职者弄得头晕脑胀。轮到吉托时,总统不认识他,就问旁人:这个求职者到底有什么贡献?

旁人答:吉托在不同场合下发表了两次演讲,演讲稿是以前为格兰特竞选用的,吉托把格兰特的名字改为加菲尔德,就当众念了,内容全部讲的是格兰特的事迹。

世上哪有这么糊涂的演讲?难道这也算贡献?加菲尔德拒绝了吉托的求职要求。

吉托又去求内阁成员,都被拒绝。5月,吉托纠缠国务卿布莱恩,布莱恩不胜其烦,高喊:“不要再跟我说什么巴黎领事的职务了!”吉托不死心,说新总统反正要派一个新人驻巴黎,我最合适。国务卿无奈,叹了口气说:“好吧,只要总统同意!”把吉托打发了。

吉托辛辛苦苦求了一圈,又回到原点,必须找总统。可总统已经拒绝,再找哪有用?看来这次求职要无果而归。

一次又一次被拒,吉托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怨气。现在求职彻底失败,吉托必须想新的办法。穷途末路之际他忽然脑洞大开:干嘛不杀了总统?

一旦总统死了,继位的是阿瑟副总统。阿瑟是康克林的亲密战友,而我吉托也是忠诚派(守旧派、顽固派)的人,如果能够帮助阿瑟登上总统大位,立下不世之功,阿瑟一定会回报一个重要岗位给我!

吉托豁然开朗:对,杀了加菲尔德,一切都解决了。
于是,他千方百计跟踪加菲尔德,寻找下手机会。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26 10:57:46 +0800 CST  
他买枪跟踪了几周。第一次机会是在教堂,他和总统一起做礼拜。他看到教堂的人太多,担心开枪会伤及无辜,没有动手。第二次机会是看见加菲尔德和妻子一起在火车站,吉托正要动手,却发现第一夫人身体不好,担心杀了总统,夫人会受不了,罢手。

又跟踪了一段时间,好不容易发现总统和国务卿一起,在火车站候车。这次吉托不再犹豫,瞅准时机朝总统后背开枪。见总统倒下,吉托大叫:“我是忠诚派的人,现在阿瑟是总统了。”

也许是过于兴奋,他居然忘记了要逃跑,被保安擒住。从他身上搜到一封信,信是写给加菲尔德夫人的。吉托在信中说:对不起啊,加菲尔德夫人,“总统的悲剧性死亡是一种可悲的需要,它将团结共和党并拯救共和党。......我对总统没有恶意,他的死亡是政治需要。”

身在纽约的康克林和阿瑟,听到总统被杀死的消息后,大吃一惊。阿瑟赶紧回到华盛顿,准备宣誓继位,可发现总统并没有去世,还在救治和疗养。

总统遇刺,震动全国。大家纷纷猜测,凶手背后一定有黑暗势力的支持。到底是谁呢?大家自热而然把康克林和阿瑟作为头号嫌疑对象。康克林是总统最大的政治对手,阿瑟是副总统,总统死亡可以接位,因此他俩的嫌疑最大。

阿瑟见此,离开首都,低调回到纽约家里,躲开舆论,不想给别人一个想急于接位的印象。

医生竭尽全力救治总统,可击中总统后背的子弹一直找不到。用金属探测器也探测不到,只好用手去深挖弹头,结果造成多次感染,炎症扩散,总统顽强与病魔斗争11周,还是于9月19日去世。医生后来发现,子弹不在身体深处,就在离伤口不远处,只不过斜拐了个弯,所以没找到。要是早知道的话,总统就不会死了。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27 07:19:58 +0800 CST  
仿佛冥冥之中自有预感,加菲尔德遇刺前两天,还与国防部长(林肯长子)谈起林肯遇刺事件,部长详细讲述了林肯遇刺和抢救经过。不料两天后,加菲尔德自己遭刺。
19日,阿瑟接到确切消息,总统已经死亡,于是请纽约最高法院大法官主持,在家中宣誓就任联邦总统。

当时联邦参众两院临时议长还没有选出,如果阿瑟遭遇不测,无人可以按照宪法的规定继位。为防止这一空挡出问题,阿瑟起草一份公告,提议召开参议院特别会议,研究这个问题。

9月22日,阿瑟在华盛顿,由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再次宣示就职。

生活变化得太快了。阿瑟才感叹自己莫名其妙成了副总统,不过数月,自己又鬼使神差成了总统。

命运啊,为什么总这么出人意料!

吉托同志听说加菲尔德死亡,很高兴,写信给阿瑟:“我的灵感是上帝给你的恩赐,我想你是感激这种灵感的......你从政治傀儡成为合众国总统.....绝不要以为加菲尔德的死亡是谋杀,这是上帝的行动,起因于加菲尔德负有责任的政治需要。”

他在表功,幻想阿瑟会封他官职。
他难道不知道自己将面临审讯,可能会判死刑吗?为什么还这么老神在在,若无其事呢?

因为,他有脱身大法。估计,这是他早就想好的办法,不然,怎敢冒杀身之祸,去谋取官职。

11月开始,正式审讯吉托。吉托亮出他的脱身大法,说法庭不能审他。法官问为什么,吉托回答:我有神经病,我是在精神错乱的情况下杀死总统的,依法不能定罪!

你有神经病?法官惊讶不已。
一个神经病能策划这起事件这么久?实施这么到位?信写得这么条理清晰?

如果把你吉托当成神经病,那有病的不是你吉托,而是我们法官。
法官判处吉托绞刑,1882年6月30日被执行。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27 07:20:42 +0800 CST  


加菲尔德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27 09:04:00 +0800 CST  


切斯特·艾伦·阿瑟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27 09:07:34 +0800 CST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927/22/33542116_594239866.shtml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27 18:15:43 +0800 CST  
第二节 出人意料的施政

阿瑟接位,康克林非常高兴。自己的门生和亲密战友登上总统宝座,我康克林就可以把本派人士安排到各个重要岗位,重振本派声势,一展平生所愿。

组阁时,康克林提出自己担任国务卿,并推荐他的“门生故吏”,担任一系列重要部门的关键职务。这些人,也是阿瑟的“同门师兄弟”。

阿瑟一概拒绝。
康克林错愕。这,太出人意料了。

这时候的阿瑟,已经不是过去的阿瑟了。加菲尔德之死,彻底改变了阿瑟的政治观。
阿瑟知道,加菲尔德真正的死因是“政党分赃制”。这一封建派系氛围浓厚的政治传统,催生了大量腐败,搞乱了政治秩序,让国家政治陷入无穷无尽的争斗和纷扰之中,国家和人民不得不付出沉重代价---包括加菲尔德的生命。

全国上下都看到了这个弊端。加菲尔德死后,许多地方爆发游行示威,要求改革文官制度。特别是有的舆论直指阿瑟,怀疑他是幕后黑手,说他没有资格继任总统。

血的代价让阿瑟惊醒,如不改弦易张,自己有可能是下一个加菲尔德。
国民的呼唤让阿瑟明白,再不实行改革,自己不可能获得民心。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30 00:23:48 +0800 CST  
而康克林,汹涌的民意和流淌的鲜血打破不了他的旧梦,依旧走着他的老路。

革新与守旧不可能携手,阿瑟与康克林分道扬镳。阿瑟决心与派系政治诀别。他在就职演讲中向听众保证,他将在内阁中避免政党偏见,建立一个没有派别活动政府。

开始没人信他,但他以实际行动兑现诺言。任命政府官吏时,基本不考虑派系,重点突出才能,力争选贤任能,体现出一种超越党派、超越派系的施政作风。

把班子搭好后,阿瑟开始了繁忙的工作。

首要工作无疑是全国呼声很高的文官制度改革。阿瑟比以往任何一位总统,都极力主张改革。1881年年底,他向国会提交国情咨文,要求进行这项改革。并特意强调,假如国会不同意的话,他就利用总统权力,组建文官制度委员会,单方面推进改革。

他的态度得到国民激赏。

改革会影响许多议员推荐官吏的实权,因而国会对改革比较消极。但是,也有部分议员,能够清醒看到问题,赞成改革。有个叫乔治.亨特.彭德尔顿(George Hunt Pendleton)的议员,致信国会,敦促国会对改革进行评估。

正当阿瑟担心支持力量不够强大的时候,一股他意料不到的力量,掀起了改革声势----民主党。

民主党作为反对党,一般会与共和党总统对着干。但是,这次却不一样,他们站在总统一边。自内战以后,总统绝大多数来自共和党,每次政党分赃,民主党基本没份。现在终于来了一次机会,可以限制共和党分赃,他们抓住这次机会,极力要求改革。

改革的声势终于拉起来了。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5-30 00:24:31 +0800 CST  
新总统和一帮志同道合的人,认真筹划改革事宜,准备全力推进。

人们都认为阿瑟是个腐败分子,担心他当总统后变本加厉。可事实与此相反,阿瑟接过加菲尔德的反腐大棒,大力调查“星形邮线案”。案件深入一查,居然发现,阿瑟的一位朋友牵涉其中。人们估计,阿瑟会像过去一样,袒护朋友,成为格兰特第二,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但人们又一次猜错了,阿瑟丝毫没有因私废公。最后查出,一位共和党参议员和一名邮政部副部长是案件的主角,还有一批官员参与其中,诈取国家400万美元之巨。总统力主严惩,但共和党担心此案会对该党造成重大打击,参议院的一些共和党议员反对深究,导致没有一个贪腐者被定罪。但此案的揭露,还是造成强烈反响,民众更加要求加快文官制度改革。

南方重建虽然在海斯手里基本结束,但事情并未完结。南方是民主党人的天下,共和党力量衰微。民主党敌视以前的南方重建政策,大部分人对南方重建态度保守,依旧保持过去奴隶主(种植园主)思维,极力支持富人利益,反对政府为穷人提供帮助。他们是南方政治上的保守派,被称为“波旁民主党人”。

南方各州都有偿还内战欠债的任务。“波旁民主党人”主张采取三种办法偿债:一是削减社会事业开支,比如减少学校预算;二是增加税收;三是拒绝建设工厂。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6-06 22:44:16 +0800 CST  
穷人发现,这三条政策,主要牺牲的是普罗大众的利益。战后穷人特别是黑人,经济收入很差,经不起折腾。削减社会事业预算,老百姓就要承担这些开支;增加税收老百姓负担加重;拒建工厂影响就业。三种办法,无一不对老百姓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群众反响强烈。

民主党内部也有人不赞成这么干。这些人以詹姆斯.马洪为首,被称为“民主党改良派”。他们刚好相反,主张经济改革,削减债务,废除人头税,增加教育开支。

改良派人数比波旁派少得多,他们联合黑人共和党,与波旁派斗争。

1878年,弗吉尼亚有人提出议案,要求调整和削减本州债务,但被州议会否决,激起了马洪为首的改良派和黑人共和党的强烈反对。

加菲尔德针对这种情况,主张借助马洪之力,牵制民主党。

阿瑟上台后,人们普遍认为他不会延续加菲尔德的南方政策,阿瑟在党内,是加菲尔德的政治对头。

可事实再次出人意料,阿瑟全盘继承加菲尔德的南方政策,进而提出“联马抗波”的策略,即共和党联合以马洪为首的民主党改良派,对抗波旁派。

这个策略的高明之处在于,在民主党内部拉一派,打一派,造成民主党分裂,削弱他们的势力。

怎么拉住马洪呢?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6-06 22:45:09 +0800 CST  

楼主:潇湘观渔

字数:1426373

发表时间:2010-05-04 00: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5 09:03:54 +0800 CST

评论数:364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