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国 道美国----一个现代帝国的传奇崛起[连载]

1877年3月,海斯成立行政事务改革委员会,起草一系列改革措施,规定考试录用政府工作人员。总统清楚,改革不单限制了总统任命官吏的权力,也剥夺了国会议员和地方实力派“分赃”的机会,他们一定会从中阻扰改革。

总统一个人,要对抗参众两院和地方实力派,力量非常悬殊,但海斯信守竞选承诺,不怕困难,坚决推行改革。

海斯写道:“现在对于行政改革而言,开始了一场战役!”

他动手了。

4月23日,批准成立“纽约文官改革协会”,以联邦首任最高法院大法官约翰.杰伊的同名孙子约翰.杰伊为首,组织一帮人,到纽约海关进行检查。

被查的对象,首当其冲的,就是纽约海关总监彻斯特.艾伦.阿瑟(Chester Alan Arthur )。

阿瑟是纽约地方实力派大员之一。当时控制纽约政治机器的是共和党党魁、参议员罗斯克.康克林(Roscoe Conkling),阿瑟追随康克林,成为纽约地方政治实力派的二号人物。他俩紧密团结,牢牢把控纽约政治。格兰特1868年竞选时,他俩很卖力。在康克林的极力推荐下,格兰特投桃报李,任命阿瑟为纽约海关总监。

从级别看,纽约海关总监算不了大官,但拥有巨大的实权。纽约海关总监掌握海关1000多名工作人员的任免权,所负责收的关税,占整个美国关税的三分之二。

这个岗位,炙手可热,牛气冲天。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1-05 23:05:08 +0800 CST  
阿瑟上任后,把数以千计的共和党人安插到纽约海关。这些人平时不见人影,他们大都从事党务活动去了。海关成了康克林党机器的燃料站,源源不断地供应资金和人员,维持共和党的运转。

阿瑟同志偏偏还要立贞节牌坊,装模作样地搞政绩考核,以工作绩效决定人员去留。实际虚晃一枪,为党的利益和个人利益殚精竭虑。据说,他第一年的就获得4万美元的巨额收入。

1872年继续支持格兰特,阿瑟保住了位子。1876年阿瑟支持党魁康克林争取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无奈票数不高,转而支持海斯,助海斯脱颖而出。

康克林和阿瑟自认为是海斯胜选的有功之臣,不求升迁,保住原位是没有问题的。谁承想,海斯不念旧恩,拿纽约海关开刀了。

约翰.杰伊为首的委员会,对纽约海关查得很起劲,很快揭露了纽约海关的重大腐败现象,并斥责阿瑟,把纽约海关机关变成了党派活动中心,建议撤销阿瑟的职务。

总统接受了杰伊的建议。

这下,轮到康克林和阿瑟慌了。阿瑟人微言轻,只能靠康克林同志来奋力挽救了。

康克林是共和党党魁、参议员,有足够的力量对抗总统。

海斯不为所动,公开表示,政党领袖不应对政府官吏任免施加影响,也反对政府雇员介入政党选举,反对政府雇员评价政党的政治目标。

也就是说,要实行党政分离,不要搅合在一起。

剥夺政党领袖的人事“分赃”权,等于要了他的政治生命。康克林一万个不愿意。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1-05 23:05:50 +0800 CST  
康克林很气愤。没有他,海斯不可能能当上总统。当时就是康克林,看到蒂尔登选举人票差一票即可当选,马上下令南方共和党,控制投票形势,最后经过艰苦操纵,才让海斯反败为胜。现在你海斯当上总统,就不厌旧恩,对大恩之人倒打一耙,你还算人吗?
敢情帮了一头白眼狼!

海斯不是没想到这一点,但他觉得,对选民的承诺高于私情。故而,明知康克林极力反对,海斯还是下令:任何官员不得参与政治组织,不得参与党派候选人会议、党派大会和选举操作;官员有投票权和对公共事务发表观点的权利,但这种权利不得影响和干预官员履行职责......

海斯撕破脸皮,与康克林扛上了。

康克林决定反击。他是共和党老大,共和党控制了参议院,他可以发动共和党和联邦参议院,与总统斗法。

正当海斯摆开架势,准备迎战之时,远处传来消息:火车工人举行大罢工,有几个州顶不住了。

美国由于铁路发展过度,运量不足,加上铁路股权变化大,金融泡沫多,整体效益不高。无论铁路资本家还是铁路工人,日子都不好过。1877年,几条铁路干线工资不断下调,工人工资又削减10%。久苦不爽的工人再也忍不住了,于7月14日掀起大规模罢工。他们联合矿工,举行游行示威,有的占领火车和火车站,6000多英里铁路陷入瘫痪,有的地方与民兵发生冲突,事件迅速蔓延,匹兹堡、芝加哥、圣路易斯、巴尔的摩等地,发生大规模骚乱,导致至少70人丧身。很多城市全面歇业,全国为之震惊。

高峰期罢工者达10万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罢工斗争。恩格斯曾称这次罢工是“美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1-06 21:55:13 +0800 CST  
铁路公司顶不住了,民兵顶不住了,州政府顶不住了。西弗吉尼亚、马里兰、宾夕法尼亚等地州长,纷纷哭丧着脸,向总统求援,请求联邦政府出面,解决罢工问题。

海斯答应了。
他不得不停止政治恶斗,赶紧处理罢工事件。

联邦政府发布公告:禁止一切公民支援或参加非法活动,请罢工者自动解散!

没用。
工人日子太苦,要讨个说法。罢工风潮,不是一纸禁令所能禁止的。

工人的诉求,当然是要涨工资,解决不平等待遇。

但社会舆论不这么看。华盛顿《国家共和报》刊登了一篇《论美国公社》的社论,说:“事实已经十分清楚,现在共产主义的思想在整个美国工人界都十分流行。”这次铁路罢工,“没有比参与其中的共产主义者更为恶劣的人了,他们不仅抗法不遵,煽动革命,而且也是反美国的”。圣路易斯市第一大报《共和报》也说,“煽动罢工是错误的,这是一场工人掀起的叛乱。”

总统很同情工人,但暴乱是非法活动,社会舆论呼吁必须采取措施解决。在国会的授权下,海斯下令开进军队,进行镇压。

军队和工人发生冲突,造成100多名工人死亡。海斯聊以自慰的是,军队没有射杀一个人,就平息了暴乱。

总统似乎脑子短路,没有采取和平手段解决。罢工、罢工,无非是个工资问题,涨点工资不就缓解了吗?

也许,第一次对待大规模罢工和骚乱,全美都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办。除了武力,好像没有得力的措施。

但是,这次联邦政府的立场站错了。它本应立场中立,在老板和工人之间调和,可它直接站在老板一方,动用国家强力机器,镇压工人罢工。

美国人民痛恨用武力解决社会问题。

所以,罢工平息之后,主流舆论又掉过笔头,纷纷批评海斯和联邦政府,痛骂总统是老板们的看门狗。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1-06 21:57:39 +0800 CST  
@廖正华 2017-01-10 14:34:01
[d:赞] 一个几千年皇帝几乎没断的国家,叫一个从来都没有皇帝的国家为帝国,汗!
-----------------------------
国与国之间没有建立民主体制,依然盛行丛林法则,美国在这一法则下主宰全球,称为帝国有何不妥?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1-11 18:38:09 +0800 CST  
@wgnngw 2017-01-17 07:17:08
楼主,告诉你,370航班的乘客晚上有事找你,请接待好
-----------------------------
谢谢你,麻烦你转告他们,我很忙,无法接待他们,对不起哦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1-17 10:51:21 +0800 CST  

海斯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工人罢工的根源是剥削,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醒悟到剥削是不公平、不公正的,因而他对罢工者充满同情。海斯在日记里说,“罢工是被武力平息的,但现实中的很多…邪恶…不是通过罢工就能解决的…”,“罢工者…是好样儿的”。

罢工风潮过后,海斯继续大力推进行政事务改革。共和党内和国会反对力量巨大,海斯坚定不移,毫不退缩。看了杰伊委员会调查结果后,海斯对腐败分子深恶痛绝,决定开刀。他派财长约翰.谢尔曼告诉纽约海关总监阿瑟、海军军官康奈尔、检察官夏普:你们知趣的话,辞职吧。

这三个人腐败昭著,劣迹斑斑,总统为了保全他们的面子,敦促他们自己提出辞职。
总统够给面子了。可他们一致表示:拒绝辞职!

他们不怕总统,视总统如浮云。因为他们身后,有强大的康克林做后盾。

海斯岂会服输,提名3位新人接替阿瑟他们。言下之意就是,我让新人来接位,看你们还好意思呆在台上不?

阿瑟他们坚决呆在台上,一点走人的意思都没有。

他们之所以这么横,原因很简单,重要官员任免必须通过参议院!把持参议院的,正是康克林。他担任主席的参院商业委员会,否决了总统的免职决定。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3-26 00:47:32 +0800 CST  
海斯没法,被迫等到1878年7月国会休会后,“解雇”了阿瑟,并利用总统“休会任命权”( recess appointments),在国会休会期间,任命3位新官员。第二年国会重开时,康克林提出反对,但参议院已投票通过新官员的任命。

为了党内团结,海斯在解除阿瑟纽约海关总监职务的同时,改任阿瑟为驻巴黎领事,这样各方面子都过得去。

阿瑟拒绝去巴黎,直接回家干老本行----当律师去了。

海斯的政策直指党魁康克林的集团利益,康克林岂会低头?说实话,若没有康克林力挽狂澜,你海斯能成为总统吗?现在你向恩人发起挑战,你的节操何存?

康克林奋起反击。他亲切地称总统为“海斯老奶奶”,以示蔑视。然后以党魁身份,集中共和党的多数,围剿党内支持总统的人。9月下旬,共和党召开大会,有的人准备通过决议,支持总统改革,但康克林打败了这股小势力,让决议夭折。在总统的家乡州俄亥俄,康克林利用党内大权,全面打压总统派议员,结果该州在新一轮选举中,支持总统的力量大为削弱。

等到10月份国会召开时发现,海斯派势力显著缩水,总统几乎被自己的党抛弃。

根基不牢,地动山摇。海斯成了弱势总统,施政困难重重。他勒令腐败分子芝加哥税务官停职,芝加哥税务官根本不理睬总统,依旧在岗位上开心捞钱。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3-26 00:48:51 +0800 CST  
海斯要求国会拨款,维持军队开支,国会拖着。

法国邀请美国参加巴黎博览会,海斯任命一个代表团准备参加,国会拖着就是不批准。
海斯竞选时,加菲尔德助选立下大功,原本党内有默契,应选加菲尔德为众议院长,但众议院选举别人当议长,啪啪啪打总统的脸。

共和党核心小组建议成立一个委员会,专门为总统服务。其服务内容只有一项----专门指出总统的失误。

海斯只能呵呵。

总统和共和党、国会楚河汉界,泾渭分明。

当时发生一次货币争论。1873年美国出台“硬币法案”,停用面值一美元以上的银币,让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

可是,因为通货紧缩和经济危机,债务人还债时要支付更多的费用。这些欠债的主要是农民与工人,他们要求恢复银币,和金币一道使用,以此增加货币供应量,缓解通货紧缩,帮助大家走出经济危机。民主党两位议员顺义民意,提出“布兰德-阿利森”议案,建议政府铸造银币,增加货币供应,每月增加硬币2~4百万美元,帮助债务人。
1878年国会两院通过这项法案。

海斯发现,此法案矫枉过正,硬币增加过快,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是一个不诚实的法案”,他否决了这个法案。

国会共和党议员联手民主党议员,轻松推翻了总统的否决。

海斯变成了一个稻草人。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3-29 00:36:48 +0800 CST  
政党分赃的奶酪不好动啊,动了分分钟遭报应。

共和党大佬以斗胜总统为荣,但结果是害了全党。总统本想大干一场,却被本党捆住手脚,导致政绩平平。在选民的眼中,就是共和党成绩一般,令人失望。中期选举,共和党失败,参众两院全部被民主党控制,这是10多年来的第一次。共和党只守住了北方地区,南方全部成为民主党的天下。

执政党和总统,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民主党控制两院,政治氛围马上就变了。

民主党的主要力量在南方。他们首要的政治诉求,就是停止实行解放黑奴、维护黑人权利的宪法第十三、十四、十五条修正案。共和党、总统和北方人民当然不答应。这三条修正案,代表内战取得的最高成效,是广大老百姓的鲜血换来的,必须维护。

民主党见状,就控制两院,不通过拨款法案,让立法、行政、司法机构以及军队没钱。军队和政府机关如果想要钱,就必须在拨款法案中增加附加条件:停止实施以上3条宪法修正案!

共和党议员不同意,但没有用,谁叫你人数少呢?

能对抗民主党的,只剩下总统了。

海斯坚决拒绝民主党的要求。
两方僵持。

没钱,政府机关和军队运转开始受影响,机关工作人员和军队官兵开始有怨言。双方都把责任推给对方,压迫对方让步。

军队怨言更大了,民主党意识到,军队不能乱。1879年4月25日,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决定给军队拨款,但附加一项条件:撤销“联邦军队根据民意维护南方和平”的政策。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3-29 00:37:33 +0800 CST  
也即不让联邦军队到南方去维护社会治安。

战后重建期间,联邦军队在南方维护黑人利益,支持共和党在南方建立政府,发挥了巨大作用。南方民主党人当然深恶痛绝,现在民主党掌握国会多数,于是想立法禁止军队介入南方事务。

作为总统的海斯,肯定不赞同。今后如果南方发生比较大的动乱或者叛乱,联邦政府不能派军队介入的话,怎么去平息事态呢?

海斯否决了这项措施。理由是:把这项措施上升为法律,会开创一个先例,就是破坏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平等和独立,它的本质是将参议院、总统和司法部门,都置于国会的强迫命令之下。

也就是说,众议院不能高人一等,侵害参议院、总统(内阁)和联邦最高法院的权力,破坏分权制衡的宪政精神。

否决理由虽然有点出乎意料,但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海斯的否决行为,得到了四面八方的赞赏。

国会一计不成再来一计。5月9日,他们通过一项法案,禁止对选举进行军事干预。

其目的与上一个法案几乎一样。海斯干脆否决,又一次得到普遍肯定。

国会不甘心。几星期后,要讨论通过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经费拨款法案,国会提出一个附加条款:废止执行批准任命联邦选举监督员和执行官的条款。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3-29 23:55:07 +0800 CST  
过去在南方选举中,联邦派出监督员和执行官,对南部白人破坏选举起了监督和制止作用,南部民主党人对此恨之入骨,因此想采用立法方式,禁止联邦政府派人到南方监督选举。

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搞动作,海斯愤怒了,他用尖锐的措辞否决了法案,再次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国会在与总统的斗法中该换方法了。可是没有。6月国会在一个关于执行官报酬的法案中,附加一个条款:停止给选举期间的聘用人员发报酬。

总统看到国会这么不屈不饶,笑了,然后否决。

国会咄咄逼人,都被总统完美狙击,蔫了。终于通过了一项没有附加条款的拨款法案,海斯见国会“知错就改”,痛快签署了这项法案。

总统大获全胜。

海斯的前任和前任的前任的前任,都被国会玩的焦头烂额,海斯不信邪,勇敢和国会斗争,夺回被国会切去的权力,恢复了总统的威望,保持了对国会的权力平衡。

总统大斗民主党,共和党逐步和总统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两者的关系不断好转,海斯与共和党大佬们的关系,不断解善。共和党内部有人开始称赞总统:“他(海斯)的爱国精神、清正廉明和个人美德,从来都是无可置疑的。当他的行动与选举他的党保持一致的时候,相信他会愉快地履行艰巨的职责......”

好像海斯以前缺乏爱国精神、清正廉明和个人美德似的。

真的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利益一致才发觉对方越看越顺眼,越看越美丽,呵呵。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3-29 23:56:15 +0800 CST  
第二节 排华浪潮

海斯任内,还遇到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排华,全美到处歧视华人,强烈要求限制华人移民。

华人曾经是广受好评的移民群体,为什么变成了排除对象?说起来,简直一把辛酸泪。
华人成批移民美国,始于加州淘金热时期。此前也有极少量华人进入美国,但不具规模。

自加州发现金矿后,美国东部人蜂拥西进,加入淘金大军。1848年1月,加州发现金矿,消息经秘鲁----澳大利亚----马尼拉----香港越洋商道,10月辗转传到广东,消息之快,出人意料----只比美国东部晚几天而已。

金矿刺激美国东部人的神经,同样激发了一些香港、广东人的发财欲望。

一些大胆的跃跃欲试,勇敢离家别子,登上远洋轮船,奔赴美洲。

发现金矿时,有个华人就在圣弗朗西斯科(三藩市),他马上捎信一个广东三邑同乡来美发财,消息一传开,轰动乡里。广东三邑、四邑乡人胆子大的,闻风而动,启程赴美。

在发财这件事上,往往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开始两年,有几百名华人赶上淘金大潮,发财的不少。有几个发了财后,旋即衣锦还乡,手里的财富引得乡亲们眼红耳热。比如,一位同志在家乡一出手,就购买相当于4个城市街区面积的巨量土地,建造宫殿,大宴乡亲,光烤猪就100多头,鸡鸭鹅不计其数。这排场,在极其贫穷的大清乡里,可谓吊炸天,极具震撼效果,轰动四邻八乡,名动远近县市。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4-25 18:12:37 +0800 CST  
这些人的举动,极具示范效应,乡民们纷纷想办法赴美。

一些从事中美贸易的商人借此机会,做起华人赴美经纪人来。他们发传单,宣扬美国非常富裕,工资高、房屋好、食物好吃、衣服漂亮;特别是美国非常文明发达,讲信用,讲平等,很可靠,欢迎大家来!

给人的印象是:美国遍地是金子,大家快来捡啊,迟了就没得了。

知道消息的人无不口水直流,十分向往。

不过,赴美对普通人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得筹够旅费。当时农民年收入约8—10美元左右,跨洋船费每人50美元左右,相当于农民五六年的收入。开始几批赴美的,往往是乡里中上层的人,虽然谈不上多富裕,但想点办法还是能够凑齐的。穷人要赴美就难了。有的东借西凑,有的典押东西向私人贷款,有的为了发财狠下心,把老婆都押上了。他们借款时立下契约:将来赚了钱,连本带利还款;若还不起,老婆就属于债权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老婆还。

但更多的穷人采用的是另外两种办法:赊票制或契约劳工制。

所谓赊票制,就是经纪人支付华工盘缠,到目的地后,经纪人安排华工工作,并扣除一部分工薪来还款。

所谓契约劳工制,就是契约奴。即经纪人支付华工盘缠,华工到目的地后,无偿为经纪人工作一定年限,作为偿还。这种做法,与白人契约奴是一样的。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4-25 18:13:48 +0800 CST  
有的黑恶势力介入,强抢人口,运到美国,销售给经纪人赚钱,俗称“猪仔贸易”,形容人口像猪一样被贩卖。

淘金人把圣弗朗西斯科(三藩市)称之为“金山”,蜂拥而至。后来澳洲墨尔本也发现金矿,华侨把前者称为“旧金山”,把墨尔本称为“新金山”。

从1850年到1859年,中国向美国年均移民6680人,也即,到1859年,总移民人数6.68万人。

初到“旧金山”的华人,心急火燎想淘金,但很快发现有问题。河里沙金两三年就淘得差不多了,想发财只能开金矿。可根据矿区法律,华人不能购买采矿权,只能应雇给白人打工。为了争夺工作机会,不得不降低身价,低工资求活干。白人老板当然高兴,白人工人就很不高兴了----你华人工资要求这么低,不就拉低了整个行业工资水平吗?我白人工人不就吃大亏了吗?

白人工人很多也是新移民,他们看见自降身价的华工就不舒服。

你不舒服归你不舒服,华工还是一个劲降价,结果工价往往只是白人工人的一半左右。
白人工人傻眼,要是工价这么低,我还不如回东部,甚至回老家,干嘛跑到美国西部荒原来受罪。

白人老板采金矿,往往只重富矿,轻视贫矿,只看重表面矿,不太重视深层矿,他们采了容易开采的地表富矿,迅速离开,寻找新的富矿去了。这个时候,华人才能开采老矿。在浅层只能捡白人不屑于要的剩余尾矿,只有往深挖,看能不能碰巧发现富矿。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4-26 00:41:48 +0800 CST  
如果没发现,就是幸运的;如果发现了,就是不幸的。因为白人会返回,把新发现的富矿抢回去。

强龙斗不过地头蛇,何况华工在淘金大军中属于少数人群,只能叹命苦。

有的华人从白人手里,购买废弃的采矿权。这样新发现的富矿,就属于华人。但是,白人照样冲过来找麻烦,夺走富矿。

要是华人告到法院,法院会主持正义,把白人赶走。令人惊叹的是,极少有华人到法院控告。

被抢就被抢了,华人默默离开,寻找新的金矿。在华人文化中,视打官司为畏途、视打官司为羞耻,没几个人愿意进法院。人治社会培养的皇朝顺民,先天缺乏依法维权的基因。

欺负华工的不只是白人,还有一群大家怎么想也想不到的人----印第安人。

别看印第安人被白人欺负得够呛,他们欺负起华人来,也不遑多让。弱肉强食,到哪里都一样。在重大利益争夺面前,只有强弱之分,没有善恶之分。

印第安人受够了白人欺负,现在忽然发现,有一个更弱小的人群可以欺负,高兴坏了,于是时常来找茬。华人斗不过势力庞大的白人,还怕你人数不多的印第安人?于是针尖对麦芒,干上了。

华人和印第安人干架很有特色。往往两边集合人员,列队摆阵,然后迎战。华人拿着刀剑,印第安人拿着长矛,相互进攻。

每当交战的消息传开,十里八乡的白人、黑人来围观,甚是热闹。大家饶有兴趣地看着,兴高采烈地鼓噪。黄种人的迷你交战,在白人眼里就是娱乐,好玩。

政府当局也不干涉,袖手旁观。

战斗虽然激烈,往往难分输赢,毕竟人数不多,实力相差不大。有时候会死几个人,谁也没太当回事。

华工很勇敢,却难以取胜。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刀剑,是木头的。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4-26 00:42:39 +0800 CST  
华人刚到旧金山时,因吃苦耐劳、性格平和,广受欢迎。随着华人在各行各业都低价与白人竞争,白人对华人的看法日渐变化,由好感变为恶感。华人身上的优点变成了缺点,身上的缺点变成了攻击的口实。不几年,白人对华人的看法出现变化,不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官方舆论中,出现大量批评言论。主要是批评华人长得丑,不讲卫生,奇装异服,没有法治观念,藐视法律,经常聚众打斗,容易说谎,不讲诚信等等。

这些缺点有不有?当然存在一些。除肤色外,上述缺点其他民族移民也多少存在。华人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感,最根本的还是华工在就业市场低价竞争,又吃苦耐劳,惹毛了白人工人。

正因为生存环境变差,华工开始抱团取暖。中国的堂会组织开到了加州。最初有广德堂(四邑)、协义堂(三邑)、丹山堂等,后来陆陆续续建立了一系列堂会,旨在团结保护自身利益。接着,又建立起同乡会性质的会馆,如三邑、阳和、人和、宁阳、岗州和合和等六个会馆。这些会馆会出面,迎接新来的同乡,接济新移民,帮老乡找工作,与白人交涉维护老乡利益,等等。

华工的居住区也由分散走向相对集中,旧金山的华人聚集在萨克拉门托街、朴茨茅斯街等,后来演变为唐人街。

随着时间的推移,淘金热下降,多数华工转而修铁路,并向各行各业发展,有的离开旧金山,向东、向北流动,少数到达纽约、芝加哥等城市。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4-26 17:55:17 +0800 CST  
如果华人仅仅是这样,也还过得去,生存境遇再难,也就是多受点气而已。但有些事情的恶性发展,让华人这个群体变成千夫所指。

具体就是“黄赌毒斗”四件事。

早期到美国的,绝大多数是身强力壮的男子汉。这些人远离故土,没有亲人,闲暇时无事可做,“孤独的灵魂无处安放”, 思念家人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兴起“黄赌毒”,以排除苦闷,打发无聊时间。

一说“毒”。

大清鸦片战争失败后,抽鸦片在中国有愈演愈烈之势,尤以珠江三角洲为甚。华工多数来自以台山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各县,几乎一登上美国大陆,就把抽鸦片的习惯带过去了。

华工多从事开矿、修路、开荒等重体力活,休工后觉得十分劳累,有的还带伤痛,可只要抽点鸦片,所有疲劳伤痛一扫而光,身心俱悦,因此华工把鸦片当作消除疲劳、包治百病的良药,经常抽一抽。

但长期抽,一则耗费金钱,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一一化作了袅袅青烟;二者残害身体,长期吸食者面目黎青,骨瘦如柴,项缩肩耸,危及生命。

抽鸦片一旦上瘾,绝难戒除。烟瘾发作时,就是刀架在脖子上、老虎从后面追过来,都无所谓,还是先抽一口再说。

一旦上瘾,整个人都废了。

华人抽鸦片不以为耻,在孤独的异乡更加风行,习惯成自然。有的白人不明就里,也学着抽,一下子调进坑里,一生都难以翻身。

白人看不起痴迷鸦片的华人,更惊慌于向白人世界传染,对毒品流行深恶痛绝。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4-26 17:55:59 +0800 CST  
二说“赌”。

喜欢赌博,是人类的天性,华人也是如此。许多赴美华工在家乡就喜赌,掌握了许多赌技。珠江三角洲盛行的牌九、番摊、铺票、山票、纸牌、骰宝等赌博方式,很快在加州华人中流行起来。那些无家无室的大男人们,业余时间无法打发,自然而然就聚在一起赌起来了。到1855年,萨克拉门托街北端尽头,全是华人开的赌场,赌客熙熙攘攘,不分昼夜。后来又不断扩展,华人群体迁移到哪里,赌博就兴盛到哪里。

那时候的华人,并不把赌博看成是丢脸的事,即使忠厚君子,也乐此不疲。但是小赌怡情,大赌败家,许多人沉迷于此,把大量血汗钱赌光。有的华工一年可赚1000美元以上,要是寄到家乡,将是一笔巨款。可这些人,能够用这些钱返国的,不到十分之一,多数是赌光了。一些人赌光后,流落街头。华人的赌风,连美国人都看不下去了。

三说“黄”。

开始去美国淘金的人,都是男人,女人极少极少,可以忽略不计。一帮帮大男人远离故土,除了思念亲人,就是思念女人。这些男人都是精壮汉子,长期远离女人,日子是难熬的。即使是赌博、抽鸦片,也只能填补暂时的空虚,无论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渴望有女人来滋润。但是身处异乡,语言不通,收入低下,想找当地女人是不现实的,没有几个白人女人会与“矮穷丑”华工玩耍。

那时候美国民风保守,白人“失足妇女”极少。即使有,也没几个华工消费得起。更何况,白人淘金者也是男人占绝大部分,白人妇女也是供不应求。

所以,每一个华工,都是行走的干柴,渴望华人妇女来点火。

有的人瞅准这个市场,行动了。

1850年,一个叫“亚彩”的女人,登临旧金山,开办一家“招待所”。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4-27 17:15:32 +0800 CST  
消息一出,华工轰动。这些饥渴大男人们,蜂拥而来。百里之外的矿工,听到消息后,当场扔下工具,奔向旧金山街道,即使被老板开除也在所不惜。

同志们,百里之遥啊,百里之遥啊,全凭双腿跑!矿工们不怕路远,不顾疲劳,为的就是美女啊。

这些矿工们跑到旧金山街道一看,傻眼了,男人们早已排成长龙,延伸到整条街道外面了。

这么多男人,当然做不了啥,只能看美女一眼。美女在招待所门口明码标价:看我一次,18美元。

当时广东乡下一个老百姓年收入也就8—10美元,想想看,这位美女得赚多少钱。

发了,发了,大发!

消息传到广东老家,大家惊呆了,于是许多人动歪心思了。有的胆子大的,对妇女哄蒙拐骗,运到旧金山做妓女。有的堂会也介入,协胜堂1852年就开始收买或者拐卖妇女,运往加州。

大清时代重男轻女,广东农村尤其如此,生男当宝贝,生女便遗弃。广东东关办有育婴堂,这些弃婴长大后典卖出去。这些少女无父无母,无田无土,无技无业,无依无靠,唯有嫁人一途。有的人骗她们,说帮她们寻找好夫家,实际把她们哄上船,运往菲律宾、澳大利亚、美国为妓。

有的少女听说美国能挣大钱,甘愿卖身去加州为妓。有的贫寒家庭女子,也卖身为奴。按照姿色,卖身价格75元----200元不等。一般卖身四年,立下契约。女奴若赚了钱,或能借到钱,也可在四年内赎身。

去得早的妇女,生意火爆,不几天就赎身了,然后赚到的钱归自己,很快大发特发,富裕起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女人源源不断涌向加州。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7-04-27 17:16:32 +0800 CST  

楼主:潇湘观渔

字数:1426373

发表时间:2010-05-04 00: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5 09:03:54 +0800 CST

评论数:364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