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很好看(长篇连载)

【邺城之战】
曹操听说袁尚率大军离开邺城攻打袁谭了,觉得机会来了。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正月,曹操刚度完了春节,就率兵渡过黄河,截断淇水,引水灌入白沟,开辟水上运粮通道。二月,曹操就率军进入洹水,直接把大军开到邺城西南五十里的洹水驻扎下来。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曹操是要干什么了。
这一次,曹操下定了决心,也抓住了机会,趁袁尚大军在外,率领大军直捣袁尚的老巢邺城。
曹操刚率军进入洹水,守将苏由就在心中打起了小算盘,认为在争斗不休的冀州集团里打工,不如跟着财大气粗的曹操混更有前途。打工仔嘛,选择哪一个人来当老板对自己有利,就选择谁,吕旷和吕翔他们不也是这么干了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由于之前有了吕旷和吕翔的光辉榜样,苏由决定向他们学习——叛袁归曹。
于是苏由暗中与曹操联络,打算作内应,内外夹攻,拿下邺城,当做入职的见面礼。苏由的这个计策似乎是不错的,可行性很强,实际操作并不难,但他低估了另一位守城者的能力。
自从袁尚把城池交给审配和苏由来看守时,审配就注意到了苏由的反常行动。审配这位仁兄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他在冀州集团里当高级顾问的同时,还干了一个兼职工作——捕头。诸位应该还记得,在官渡之战时,审配留守冀州大本营,许攸家人违法乱纪,就是这位仁兄带人去抓捕的。
我们看过电视连续剧都知道,一个出色的捕头,他对危险的嗅觉是多么敏锐的!所以,苏由通敌的行为逃不出审配的眼睛,他很快就识破了苏由要干吃里扒外的勾当。
苏由发现自己的如意算盘被审配识破了,在机密泄露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率兵攻打审配,想把这个讨厌的家伙的头颅送给曹操当礼物。
审配当然也不是吃素的,领兵与苏由在城中展开激战。苏由不敌,战败后带着几个人投奔到曹操那里。
曹操一到邺城,就部署攻城工作,他派出工兵堆起土山,掩人耳目,偷偷挖掘地道,企图偷袭破城。这一套攻城把戏已经在历史上上演了无数回,审配对此颇有研究心得。还没等到曹军发动攻击,审配已经做好了应对工作,等待着曹军的到来。
当曹军挖掘好地道准备偷袭时,他们惊奇的发现,面前已经有无数条深壕挡住了他们的攻路,这些深壕就是审配所做出的应对工作——派人秘密连夜挖深壕,送给曹军的惊喜。曹军不是跨栏运动员,当然无法跨越过这些深壕,只能望壑兴叹。
曹操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派出间谍搞策反活动。这个计策的确厉害,我们中国无论哪朝哪代,见风使舵、卖主求荣的人都是存在的,这或许也就是人性的弱点吧。曹操的这招收到了效果,审配部将冯礼被收买了。一天夜里,冯礼打开城门放曹军入城,眼看破城就在眼前了,曹操乐得合不拢嘴。
谁知道意外发生了!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1-20 19:59:18 +0800 CST  
曹军刚冲入三百余人,审配就发觉了这群来路不明的人。三更半夜来的是什么人,用脚趾头都想得出来。于是审配命令将士们从城墙上推下大石块砸向突破的中栅门,把入城的曹军与未入城的曹军隔开。这就等于关闭了城门,外面大股的曹军也就进不来了。这真可怜了这三百多士兵,他们成为了真正的孤军,这些老兄由于失去接应,全部战死在城内,一个都跑不掉。
审配把这一小股曹军一网打尽,得意的望着曹操,眼神里尽是嘲弄的意思:你有种就放马过来!
曹军偷袭被识破,强攻又不成,不过不用担心,我们知道曹操同志总会有办法来解决问题的。
其实曹操在督师开始攻城之时,已经想出了对付审配的办法——让邺城变成一座孤城,看你能顶得了多久!所以曹操在当年四月份,留下曹洪继续攻打邺城,自己亲自带兵攻打武安县令尹楷。
按理来说,这个尹楷并不是袁军的什么重要人物,何劳曹操亲自出马?尹楷虽然不重要,但他负责管理的工作却是重要的。当时袁尚派遣尹楷驻军毛城,只要求他干好一件事儿——保护通往上党的粮道畅通。袁尚的这个布局其实是很好的,保护好粮道,倘若与曹军开战,就与曹操打持久战,曹军粮草不济自然会撤走的。袁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人事安排就糟糕得多了。尹楷这种没有本领的小角色,他有能力保护得了粮道吗?如果袁尚能派出类似张郃这样的猛男去看守粮道的话,估计曹操是不敢去打的——因为占不了什么便宜。
曹操统军进攻尹楷,双方一接触,尹楷就溃不成军,袁军的粮道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被曹操切断了。与此同时,曹军又打败了镇守邯郸的袁尚部将沮鹄,攻陷邯郸。
易阳县县令韩范与涉县县长梁岐看见曹军势不可挡,知道执意去抵挡曹军,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便举起了白旗,献城投降。
曹军大将徐晃对曹操说:“袁氏兄弟还未被我们消灭,他们辖下未归降的诸城都在侧耳倾听我们的动向。我们今日灭掉归降之人,明天诸城守将都会死守到底,何时才能平定得了河北?反之,如果我们表彰奖赏这两个归降县的长官,给那些坚守之城作个榜样,不怕他们不望风而降。”
曹操采纳了徐晃的建议,开了一个大型的表彰大会。韩范与梁岐这两个识时务的人,得到了丰厚的赏赐——曹操赐给他们关内侯的封爵。
曹操这个优待政策一出来,果然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黄巾余孽黑山军大当家张燕派使者来拜见曹操,向曹老板传达了自己的诚意,愿意归降,鞍前马后跟曹操打天下。
曹操听了非常高兴,他最高兴的并不是受降张燕这个人,而是张燕麾下所率领的十余万人。于是张燕率领其部众十余万人过来给曹操打工。曹操并没有亏待张燕,照样开了一个大型的表彰大会,委任张燕为平北将军,封安国亭侯,食邑五百户。够意思了吧?
当然够意思了。张燕受重赏很感激,请求曹操允许他派军协助曹军攻打袁氏兄弟。
更加讽刺的是,袁氏兄弟还想把张燕当做他们的大牌外援来攻打曹操呢。当然,张燕在归降曹操之前,确实与袁氏兄弟有着暧昧的关系。但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盟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张燕换老板了,得到丰厚的赏赐;黑山军另换新主了,山贼军变成了政府军,皆大欢喜啊,这怪不得黑山军有那么多人一听到要去攻打袁氏兄弟,都兴奋不已呢。
曹操的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绩,只差对邺城的致命一击了。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1-21 21:10:02 +0800 CST  
五月份,曹操决定给审配下一剂猛药,看他能如何坚守邺城。于是曹操派出工兵,开展大型的露天作业。曹军环绕着邺城挖掘了一条长达四十里的壕沟,不过这个大型工程很有特色,挖得很浅,看上去一脚就可以轻易越过。审配看见曹军在搞工程,每天都站在城头巡视,恐怕曹操搞什么诡计,但在监工审配看来,曹军搞的工程是名副其实的豆腐渣工程,壕沟挖得这么浅,老猪都可以跳过,还想围城,这不是笑话吗?于是审配每天都在城楼上看曹军的“笑话”,忍不住发笑,望着曹军不停地挖土,却不派兵出城袭扰曹军作业。
在审配看来,曹军纯粹是没事找事干,挖这玩意儿有什么用呢?
曹军并不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出来了进行体力劳动消化食物的。曹操之所以只叫士兵们挖浅沟,是因为曹操很了解审配这个人的。挖浅沟就是曹操专门为审配定制的一剂猛药。这种药物的效果很快就会起效的。
在一天深夜里,曹军全军出动,把这些浅沟挖成深、宽各两丈的深壕。干完这项大工程后,曹操派人决开漳河大堤,引漳河水淹灌邺城,一时之间,邺城水浪滔天。这一招,是曹操改进了下邳之战时,引沂水、泗水淹灌下邳的方案。此时的审配,完全体会到了几年前吕布的痛苦,连办公室都浸泡在大水里。至此,审配终于明白了曹操为什么开始挖浅沟的意图了,但这个时候说什么都迟了。
就这样,曹操切断了邺城对外界的联系,完成了对邺城的包围了。此时的邺城,变成了一座水城,孤零零的暴露在曹操的利剑之下。但曹操就像一个高明的剑客,他已经把敌人困住了,却不急于去杀死对方。因为曹操知道,困兽犹斗,何况人乎?
邺城变水城,这可苦了审配这位仁兄了。不久,邺城就断粮了,大批军民纷纷死了。看来唯一脱困的希望就只有袁尚的救援了。
此时的袁尚,终于意识到邺城的危险性了。
邺城是我的大本营,丢了我还能去哪里?
袁尚决定暂时放过袁谭,挥师救援邺城。
当年七月,袁尚率领一万余人的部队回救邺城。袁尚在部队未到达邺城之前,担心审配信心崩溃,便派出秘书李孚提前潜入邺城,把他率军回救的消息告诉给审配。
可是当时邺城已经被曹军团团围住了,别说活人能进城,就是一只鸟想飞进邺城都很有可能被曹军射下来的。
这可怎么办呢?
李孚接到袁尚的这个任务,陷入了沉思之中。但是领导交代下来的任务一定得完成,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浑不怕去完成。
经过缜密的思考后,李孚决定和曹军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在历史上是大名鼎鼎的,叫做——狐假虎威!
各位读者,现在我们进入游戏环节,看看李孚同志是怎么样和曹军玩这个名叫狐假虎威的游戏的。
为了能让游戏进行,我们就尽快请出李孚同志吧。不过李孚现在正在忙着准备游戏道具,为了不打扰他的准备工作,大家先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吧。
好了,时间已到,李孚同志完成了他的准备工作。此时的李孚,已经不是一个文人的样子了,他乔装打扮成了一个武将的样子,戴上了武官用的头巾,骑着马威风凛凛的走了出来,并且系几根刑杖在马旁,看样子很有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假装武官的派头。
李孚率领三名骑兵,快马奔驰,黄昏时就到达邺城。李孚从北边进入围城的曹军大营,自称是曹操派来检查纪律的新都督。李孚顺着标志,向东巡查曹营,看哪个士兵不遵守军队的纪律,就用刑杖打谁的屁股,一路上不断叱责偷懒的士兵,并且根据违反军中法纪的轻重,根据处罚条款,分别给予恰当的处罚。
李孚同志一路吆喝着巡逻曹军大营,一直巡视到城南。李孚这盘游戏还没有打完,我们再接着看看他的精彩演绎吧。他来到邺城正南的章门,竟然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举动,这位仁兄不仅大声责骂守围将士,而且不给理由就把他们捆绑起来,像丢粽子一样丢在地下。李孚同志这几套行头摆出来,足以让曹军胆战心寒。这些守围曹军,看见李孚同志过来,大气不敢喘一口,以为他就是曹操新派来秘密严抓纪律的都督,谁被他处罚也只能自认倒霉了,谁还敢上去盘问他呢?
就这样,李孚一路畅通无阻,来到了邺城下。他乘机打开营门,急驰到城下,向城上呼喊审配开门。审配在城上看见自己人过来了,急忙叫守军放下绳子把李孚吊上城。
李孚同志玩这个游戏,之所以能成功通关,就在于他借鉴了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他假扮成检查纪律的都督,利用曹军害怕的心理,一路上用这个假头衔来欺压恐吓曹军,让他们屁都不敢放一个,顺利的进到邺城。
不过,玩这个狐假虎威的游戏,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弄不好会被人识破庐山真面目的。看来李孚同志不去当演员真是屈才了,他不仅演技一流,而且心理素质真是过硬,面对着手拿着明晃晃大砍刀的曹军,他还能脸不红心不跳斥责他们,真不得不佩服他!
曹军看见李孚同志进入邺城,发觉上当了,急忙跑过去向曹操汇报情况。
曹操听了手下的汇报后,不以为然地说:“这个人既然进城了,他就会再出来,到时把他抓起来就行了。”
李孚同志知道曹操一定得到手下汇报此事的经过了,这次他再冒充都督出城无疑就去送死了。于是李孚决定再换另一种方式和曹军玩一盘游戏。
李孚建议审配把城中的老弱残兵全都放出城去投降,一则可以节省粮食,二则可以掩护他出城。到了晚上,邺城里几千名老弱残兵手持白旗,从三个城门一同出城去向曹军投降。当然,李孚又带领那三个跟班也打扮成投降人的样子,杂在投降人群中,乘夜突围而去向领导袁尚汇报工作情况。
李孚同志这次和曹军玩的游戏名叫做金蝉脱壳,利用假象脱身。
李孚同志成功走脱了,向袁尚汇报了邺城的具体情况。
袁尚即将回兵救援邺城,曹军众将都认为:“袁尚的部队,是回返驻地的思归士兵,人人都会奋力作战,不如避开他们的锋芒。”
曹操答道:“袁尚如果从大路上率军返回,我们就避让他们;如果他是沿着西山而来,我就会设计捉住他。”曹操之所以这么说,奥秘何在呢?
这个答案很快就会揭晓了!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1-22 20:47:55 +0800 CST  
袁尚是不是受到曹操的心灵感应,我们不知道,但他果然沿着西山前来,行至邺城以西十七里的阳平亭,靠着滏水河安营扎寨。袁尚命令士兵们燃起火炬与邺城中的审配联络,城中守军也举火相应。对上了暗号,审配传令守军从城中杀出,企图与袁尚配合,三更半夜偷袭围城的曹军。面对着两面夹击,曹操并不慌张,分兵抵抗。
有道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个时候,勇气的厉害之处就是能让你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不是先想着失败,而是勇敢的去面对。曹军众志成城,击败了突围的邺城守军。审配顶不住曹操的猛攻,狼狈不堪的退回城中,龟缩不出。而袁尚也被另一支曹军击溃,败退到曲漳。
曹军乘胜追击,跟着袁尚后面穷追猛打,又对袁尚形成包围之势。
袁尚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脱,眼看自己差不多成为了曹操的瓮中之鳖,于是派出阴夔和陈琳到曹营请降,恳请曹操同意他的请求
曹操一口拒绝了,加紧围攻,下令部队赶紧把这个家伙打死。袁尚不敢迎战,只能率部急逃到滥口。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曹军继续一路穷追猛打,像跟屁虫一样紧追着袁尚,再度包围了他。袁军疲惫不堪,惊慌不已,前无进路,后无退路,到了真正的绝境。袁尚也是没有办法了,被曹操跟在后面猛踢了一夜的屁股,到头来还是甩不掉,真要人命啊!
袁尚想不到,他的厄运才刚刚开始,就在他抓耳挠腮的时候,部将马延等人临阵投降。屋漏偏逢连夜雨,打掉牙齿往肚里咽,命苦啊!于是袁军兵败如山倒,袁尚再也顾不得收拾东西了,带着残兵败将逃奔中山国,比他老爹在官渡之战兵败渡黄河时更加的狼狈不堪。曹军缴获了袁尚的全部辎重粮草和军用物资,还得到了他的印章、绶带、符节、斧钺等贴身物品。这一次,袁尚的全部家当都输光了,就像一个赌徒一样只剩下一条内裤光脚逃走了,不过,袁尚的死期也快到了。
这是一次歼灭战,在战争学界有一个专有名词——围城打援。顾名思义,围城打援就是进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围守城之敌,诱使敌人向其他部队请求支援,然后以事先部署好的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的援军,这是军事学上的经典战术之一。
曹操对于这一战术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这就是前文曹操为什么敢说袁尚如果沿着西山率军返回,他有把握击溃袁尚,奥秘就在这里!
曹军大胜而归,把缴获的东西运到邺城前线。曹操在邺城下开了一个大型的战利品展示会,规模堪比现代广州琶洲会展。各式各样的物品都有,大到宝马,小到印章,琳琅满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战利品。但光展示似乎不够意思,曹操派出了解说员——袁军降兵,叫他们举着这些战利品给他们城中家属看看,似乎要搞一个人证物证俱在曹营的宣判会,告诉袁军家属们——我们在曹营这里上思想政治课,兄弟姐妹们,你们看着办吧。
其目的不言而喻。
曹操的这次战利品展示会开得极其成功,袁军家属们看了他们的亲人在曹营上思想政治课,邺城中人心慌乱。守城将士看到袁尚已被曹操击溃,外援无望,守军斗志顿时崩溃,大家都无心思去守城了,因为他们都知道,邺城是守不住了,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曹军攻破了。
这时候的邺城,已经陷入了绝境中了。邺城从五月份被曹军包围,此时已经过去了三四个月,到了八月份,危机已经达到了顶点了。被围困的几个月内,城内因粮食短缺,已经有一大半的人饿死。现在,邺城的守将审配所面临的局面是外无援军,内无粮食,战斗人员锐减,军无斗志。大家都不想打了,准备卷起包袱开溜了。
审配只得下死命令——坚守死战,违者立斩!
守城将士们暂时被约束,审配看见他的死命令收到了效果,对大家说道:“曹军已经疲惫不堪了,袁熙率领的幽州援军很快就要来到!我们死守到底,还怕没有人来救我们吗?”众将士听了默然不语,知道这不过是一句安慰话而已。
当时曹操看见邺城唾手可得,出营巡视围城部队,激励大家一鼓作气拿下邺城,就可以回家睡觉了。
曹操那厮,你的死期到了!
审配看见曹操托大出营巡视,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命令埋伏的狙击手趁机射击,强弩向曹操射去,差点射中曹操,吓得曹操抱头逃回营内。
这一阵弩箭雨,给曹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此时邺城,除了审配还是斗志昂扬,其他人都差不多丧失了斗志,大家都不想做那无意义的坚守了。
八月戊寅(初二),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悄悄的打开了城门。这个人就是审配的侄子审荣,他当时为邺城东门校尉。不用我说,读者们都知道审荣要干嘛了。
一时之间,大量曹军涌入邺城!
当时审配在邺城东南角楼上看见曹军入城,愤怒不已,忿恨辛评、郭图等人拥护袁谭与袁尚作战导致曹操入侵冀州,怒遣部下将关押在邺城监狱里的辛评全家杀害。
当时辛毗已经投靠了曹操,也跟随在大军中入城。他刚一入城,便骑马跑到邺城监狱,想解救哥哥辛评全家人,想不到他还是跑慢了一步,辛评全家人已被审配杀害了,气得他差点晕倒在地。
审配看见曹军入城,仍然不所畏惧,带着身边的少数士兵冲下城楼与曹军拼死作战。审配指挥守军在城中与曹军打起了巷战,一场激战过后,审配不敌被擒。
曹军把审配像粽子一样捆绑起来,推到了大帐。辛毗看见仇人过来了,怒发冲冠,迎面用马鞭猛抽审配头部,大骂道:“死奴才,你今天死定了!”
审配瞪着双眼,怒视辛毗,生气的说道:“狗东西,你好不知廉耻!正是由于你们这些卖主求荣的走狗,冀州才遭到曹军蹂躏,我恨不能亲手杀死你。况且你今天能决定我的生死吗?” 审配说得正气凛然,辛毗虽然是一个胜利者,但做为曹操的走狗,确实也不能决定审配的生死。辛毗气得头上冒火,但也不能反驳审配。
过了一会儿,曹操进来大帐,接见审配,他要看看这个能坚守孤城半年的人。
曹操开门见山问审配:“你知道是谁打开城门放我军进城的吗?”
审配摇头道:“我不知道。”
曹操得意了,大笑道:“这是你的侄子审荣的杰作。”
审配听了这话,气得几乎晕过去,骂道:“这个吃里扒外的小儿,是一个孬种,真不中用!”
曹操感觉审配被他牵引着情绪走了,又对审配说道:“那天我巡视围城部队,你怎么派人用那么多弓弩射我呢?”
审配昂着头,不畏道:“我还恨弓弩少!射不死你这个老贼!”
曹操虽然被审配骂了,但知道他是一个人才,想收为己用,听了审配的骂人话,倒也不怎么生气,大度的说道:“你效忠于袁氏父子,放箭射我,这是你的职责所在。换做我的话,也不得不那样做。”曹操给了一个台阶给审配下,但审配自从被俘的那一刻起,已经抱了必死之心,对曹操的话不理不睬。
曹操有心宽恕审配,放他一条生路。但想不到的是,审配忠烈慷慨,始终不说一句屈服求饶的话,完全不把曹操放在眼里。曹操被晾在一边,只能尴尬的看着审配,不知道这愣家伙究竟想干嘛。
辛毗看见曹操不想杀死审配,在旁号哭不止,咬牙切齿,恨不得扑上去咬死审配。
无奈之下,曹操看见审配誓死不降,只得下令杀死他。
审配对刽子手说道:“我的主人在北方,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刽子手也满足了审配的最后遗愿,让他面向北方行刑。就这样,审配引颈就刃,把自己的忠诚保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见者无不为之叹息。
毫不疑问,审配是袁绍手下最硬的骨头,他坐守孤城,硬抗曹操大军半年,他是以何等的意志力坚守下来的!他不屈不挠,临死之前还这么刚硬,实在是一条汉子!他虽然选择老板的眼光不准,但他的的忠诚足以让那些卖主献城之辈汗颜!
曹操也怜叹审配的忠义,命令部下厚葬了他。
罗贯中先生也写诗赞曰:“河间多名士,谁如审正南。命因昏主丧,心与古人参。忠直言无隐,廉能志不贪。临死犹北面,降者尽羞惭。”
这无疑是对审配一生最恰当的评价。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1-24 21:35:35 +0800 CST  
【平定四州】
袁尚主力被歼灭了,邺城被攻破了,曹操平定北方四州指日可待了。曹操在攻破邺城后,他立即去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去看一个死人。
各位读者,你们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是的,此时的曹操正在去探望一个死人的路上。这一个死人就是袁绍。
大家应该还记得,袁绍在建安七年(公元202)农历五月的时候,就忧愤而死。在上文我们已经说过了,袁绍是曹操儿时的好玩伴,现在曹操端了袁绍的老巢(邺城),赶走了袁尚,即使曹操心里觉得没有什么,但保证不了别人不在暗处说曹操欺负好朋友的孤儿寡母。所以,为了舆论需要,也为了政治需要,曹操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曹操前脚刚进入邺城,后脚就带着祭品去祭奠袁绍。
曹操在袁绍的坟墓之前,开始了他的精彩表演。只见曹操摆好祭品后,亲自给袁绍上香倒酒(尽管死人不会喝酒),拿出亲自为袁绍写的悼文,边读边哭,深情回忆起他与袁绍共事的那些美好日子,痛哭流涕,读到伤心处,悲恸不已,泪流满面。
曹操的这一举动,打动了现场的众人,他们也被曹操所感动了,纷纷流下眼泪,打心底下认为曹操是一个少有的真诚对待朋友的人。
曹操的这一番表演,由于下足了功夫,效果非常好,就连冀州集团的许多员工都感动不已了,认为曹老板是天底下少有的好老板,大伙们都愿意为他效力。
由于袁绍在河北老百姓心目当中的地位很高,对于曹操这个入侵者,刚开始人们是带着仇视的心理来对待他的。但曹操祭拜袁绍这一惊人的举动,让老百姓们几乎都有了一个共识:曹操是一个有着多么宽阔胸怀的伟人。
就这样,曹操从根本上消除了河北老百姓对他的仇视,让他们愿意归顺,愿意成为他的子民。
曹操不愧是一名玩政治的高手,充分利用这个死人(袁绍)所剩余的价值,来达到他的目的。
利用死人并非曹操首创,自古以来皆有之。不过,曹操这次玩出了境界来,收获了民心。
曹操用他精彩的表演,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对自己有利,都要抓住机会去做。即使是死人,也不要放过,要好好利用他所剩余的价值!
当然,曹操并不是单单做样子给别人看的,他还是做出他的诚意出来——安慰袁绍的遗孀刘氏,退还被曹军所没收的金银财宝,并赏赐粮米绸缎丝棉等生活物品,给袁家发放生活费用,让他们能过着幸福日子。
曹操还颁布命令:“河北老百姓遭受兵革之难,今年大伙们不用缴纳租税了。”同时又颁布土地法令,加重了处罚兼并土地的豪强。对于曹操的利民举措,河北老百姓都很高兴。
就这样,曹操在河北人民心目中树立下了高大光辉的形象。
当年九月,汉献帝任命曹操兼任冀州牧。曹操很精明,写表申朝,主动上表辞去了兖州牧之职,做一个榜样给天下人看看——我曹某人一得之功,不敢身兼两省的省长之位。
对于曹操这些善后工作,我真不得不佩服他,此人不成大事,何人能成大事!
在这里,先插一件香艳八卦故事,因为这件事情对几十年后的三国有着很大的影响。
当时,曹操为了保护袁家男女老少,规定闲杂人等不经他许可不准擅自进入袁家。但是有一个青年不经曹操许可,就大摇大摆进入了袁绍的府邸,负责看守袁家大门的曹军看见有人敢擅闯袁府,想把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赶走时,反倒想不到的是这个青年大声斥责道:“你们谁人敢赶我走?”守将气得要用利剑斩下这个嚣张家伙的脑袋,但利剑刚拔出来,他的底气就没有了,手就僵住了,因为他看清了这个不速之客的真面目了。原来这个青年就是曹操的儿子曹丕。
就这样,曹丕顺利的进入了袁府去参观,在后院他碰见了一个绝世美人,这个美女将对以后的曹魏政权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个美女就是袁绍二儿子袁熙的老婆甄氏,当时甄氏不肯跟随袁熙出镇幽州远行,便与婆婆刘氏(袁绍的老婆)共同留在老家邺城。刘氏万万想不到她的宝贝儿子袁尚这么不中用,连老家都被曹操攻破了,当了人家的俘虏。当曹丕一眼看见甄氏时,满眼大放红光,肾上激素猛增,因为甄氏姿貌绝伦,是一个倾国倾城的大美女,是曹丕一辈子中见过的最美的美女,比传说中的貂蝉更好看。
曹丕咽了一口唾沫,对她们说道:“我是曹大人的儿子,你们不用慌张,有我在,没人敢动你们一根汗毛。”
刘氏看见曹丕痴呆的样子,就知道了他的心思了,把甄氏推到曹丕的面前,说道:“没有世子,谁也不能保全妾家,我愿意愿把甄氏献给你,让她终生为世子执箕帚。”
这时,曹操祭拜袁绍回来了,问问手下人,曹丕跑到哪儿去癫了?
部下不敢隐瞒,告诉曹操,曹丕跑到袁府去参观了,大家都不敢挡住他。
于是,曹操把曹丕叫出来,责骂他,为什么不听他的命令擅闯袁府?
曹丕笑了笑,故作神秘的对老爸说,他在袁府发现了一件天下少有的宝物。
曹操听了,有点不相信,叫他拿出来看看。只见曹丕双手一拍,甄氏从里面走出来。曹操眼前一花,差点从马上摔下来,这确实是世人少有的宝物啊——一代绝世美女!
曹操虽然也很喜欢甄氏,但不好意思和儿子抢美女,便当众拍板,让甄氏给曹丕当老婆,对众人说道:“我儿的眼力真好,这个美人可以当我曹家的媳妇。”
这一年,曹丕十八岁,甄氏二十二岁。
曹丕用他的姐弟恋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男人对感情是最专一的,因为他们不管有多大岁数了,只爱年轻美貌的美女。
我们先就此打住这个风流故事,因为此时还不是曹丕的舞台,这位仁兄还要等十年后再出场吧,因为已经有许多人已经迫不及待要赶时间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1-25 23:33:48 +0800 CST  
邺城虽然被攻破了,但袁尚跑了,这意味着袁氏势力依然存在。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曹操非常明白这个道理。在曹操的人生字典里,他始终奉行着这么一条处事原则:对待死敌,绝不宽纵,要一网打尽。
邺城民心归依,曹操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他决定乘机彻底消灭袁氏势力。
袁绍的外甥高干看见袁家大势已去,独木难支,便也顾不得他死去的舅舅袁绍当时把并州交给他时的殷殷叮嘱,派人给曹操送去了归降书,表达了强烈的意愿,愿意率并州而降。曹操高兴的接受了高干的投降,并加以慰勉,仍然让他在并州当冀州集团的区域经理。
现在,曹操所要面对的死敌只有袁家的三兄弟了,袁尚已经被打残了,成为了江湖上的亡命之徒,不足为虑。此时曹操的对手还剩下有实力的袁谭与袁熙。
袁谭在曹操包围邺城的时候,就立即叛变,撕毁了与曹操定下的盟约。袁谭乘袁尚焦头烂额之际,攻占甘陵、安平、勃海、河间等广大地方,实力在短时间得到恢复。袁尚战败后,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中山国,还没有等他喘口气过来,他的亲哥哥袁谭就带兵过来问候他了。这时候的袁尚,已经和无家可归的流浪狗没有什么区别了,就是一个乡村武装民兵团过来,他都不是人家的对手了。
古往今来,痛打落水狗,已经是中国人的共识了。对于落水狗,不打白不打,打了也白打。毫无疑问,袁尚已经成为落水狗了。当袁谭一听到袁尚在中山国落脚时,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痛打落水狗的机会,马上带兵过来算账。
袁尚看见袁谭气势汹汹的过来算账,知道这个心胸狭窄的哥哥不会放过他,在无力抵抗的情况下,只能再一次跑路了。
往哪里跑呢?
这是一个摆在袁尚面前的问题。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1-26 21:03:33 +0800 CST  
高干已经投降曹操了,并州不能去了,投靠亲戚无门啊。自己的老巢已经被曹操端了,家也回不了了。
袁尚掰着手指头数了数,只能去投靠二哥袁熙了。
规划好了逃跑路线后,袁尚丢下了他的部队,仅带着几个亲信逃往固安县,投靠二哥袁熙。
袁谭吞并袁尚的部队,实力渐增,自信心也膨胀了起来。
恢复了元气的袁谭,把平原、南皮诸县的兵力集中起来,屯兵龙凑。这一举动是什么意思,自然瞒不过曹操。想当年,曹操和袁谭他爹去抢新娘的时候,袁谭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曹操是一个老江湖,袁谭最多只不过是一个刚踏入江湖的新人。
袁谭这个小子,你敢耍我?!
曹操愤怒了,立即写信给袁谭,言辞激烈的谴责他违背和约,单方面背盟败约,是不是存心和政府作对?
曹操骂完了袁谭,并与他断绝儿女婚姻关系,派人把她的女儿送回娘家去。曹操早就想收拾袁谭了,这一次袁谭作死为曹操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出兵借口。
在出兵前,曹操自然不忘用皇帝的名义下了一道圣旨,向天下宣告袁谭的罪行,然后名正言顺进军讨伐袁谭。
这一招,是曹操南征北伐屡试不爽的招式,出兵前圣旨一出,对方就是叛逆,自己就是正义之师。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十二月,曹操冒着严寒,率军进逼到袁谭军营附近。当袁谭看见曹军旌旗蔽日,心中非常害怕,那熟悉的旌旗是他曾经的耻辱,是他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噩梦。
曹军刚安营下寨,还没有开战,袁谭就吓得连夜带着兵马逃往南皮,靠近清河边设营驻扎,戒备森严,企图依险顽抗。袁谭心如悬旌,他知道曹操这次是带着怒气而来的,一定不会和他善罢甘休。
袁谭的预判并没有错,这次曹操就是来要他的小命的。
当然,袁谭也不会坐以待毙的,他充分利用他袁家的人际关系网,派人去各处请求支援。
由于袁绍在河北经营多年,根深蒂固,是北方的老大,许多少数民族武装力量都支持袁家,其中乌桓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势力。
袁谭知道自己与曹操的差距,所以他非常迫切得到乌桓势力的支持。乌桓的首领峭王对袁家颇有交情,听说袁谭即将被曹操痛殴,急忙组织了五千人的精锐骑兵,打算去救援袁谭。
这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阻止了峭王的这一决定。这个人就是牵招。
当时牵招是曹操的从事员,曹操早就料到袁谭会向乌桓峭王求援,所以提前派遣牵招与峭王交涉。牵招向峭王陈述了眼前的社会形势,举例说明各种成败之理,在场的人听了不由自主的频频点头称是,认真的聆听牵招的课程。牵教授的这一堂国际形势分析课,讲得深入浅出,发人深省,众人都被他说服了。
乌桓峭王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高学历,但他并不是傻子,听了牵招这一番有理有据的课程后,衡量利弊得失,果断停止出兵救援袁谭。
就这样,袁谭的外援之路彻底被切断了。
峭王做为北方游牧民族的首领,他的骑兵的战斗力是不容小觑的,如果他出兵救援袁谭的话,虽然不能改变最终的战局,但肯定也会给曹操很大的麻烦的。
当袁谭听说乌桓峭王停止出兵后,他差点就要晕倒了。
袁谭彻底被孤立了!
当袁谭从平原县撤军,跑到南皮县的清河边设营企图依险顽抗时,曹操也不客气,乘机收复被袁谭攻占的郡县后,马上挥师追赶,来到了袁谭的驻地的门口了,只差那最后的一击了。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正月,曹操对袁谭发起最后的进攻!
袁谭的末日就要来临了!
无论花多少代价,都要给我拿下这个无信小人,大伙们给我往死里打!
曹操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攻城部队拿下袁谭最后的据点——南皮县。
领导都发这样的指令了,小兵们还有什么话好说?
曹军发疯般上去攻城,倒下一批人,另一批人马再踩着同事们的尸体上去攻城,不攻下南皮县,绝不能下火线。
袁谭毕竟不是曹操的对手,虽然给曹军重创,最终不敌,弃城逃命。
不让袁谭跑了,一定抓住他!
接到命令的曹军虎豹骑士,开始了和袁谭一场长途赛跑。
时间就是生命啊!
袁谭虽然死命拍马逃跑,彻底成为了惊弓之鸟,头发被寒风吹散了,也顾不急形象了,披头散发狼狈不堪的逃命,但还是紧追上来的虎豹骑士赶上了。
剑光一闪,袁谭人头落地!
古龙武侠小说中的场景重现了,没有多余的动作,只有最终胜负的结果。
这一场死亡之旅,以袁谭的死亡结束了。
曹操彻底消灭了袁谭,杀死了他的高级顾问郭图等人,而袁谭的妻子儿女也不能幸免,全部都被曹军杀死了。曹操不仅斩了草,而且除了根。
就这样,冀州被曹操平定了。冀州集团总部也换上了新的旗帜,曹操成为了冀州的新任主人。
曹操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冀州被平定了,北方四州即将都要规划进自己事业的版图中,自己霸王之业即将完成了!
新人新气象,当家作主我说了算!
曹操拿出了主人的派头,颁布一条法律条例:“凡是与袁氏家族一同干过坏事的人,允许改过自新,政府鼓励他们重新做人。”又附加了一则说明书:老百姓不得滋事寻报私仇,不得厚葬,禁止铺张浪费。违反法律的人,一概依法惩处,绝不饶恕!
袁谭挂掉了,高干投降了,袁尚残废了,还剩下袁熙!
曹操平定北方四州的最后决战即将到来!
干掉袁熙,解放北方!
曹操制定下作战计划,调兵遣将,准备发动对袁熙的攻击。
就在曹操准备出发时,上天送了一件礼物给了他。这件礼物就是——幽州。
原来,当袁谭阵亡的消息传了过来后,袁熙的大将焦触、张南等人,就已经明白再跟着袁家混,只有死路一条了。于是他们举起了拥曹大旗,反叛袁熙了。
袁熙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得知部将造他的反了,知道自己再不逃命的话,人头就会被属下送给曹操当礼物了,赶紧拉上弟弟袁尚一起跑路。
这一对难兄难弟,打仗虽然是菜鸟级别的,当论跑路,绝对是长跑项目的冠军级别的选手。他们耐力惊人,一刻不停,一路狂奔,经过辽西、上谷、右北平三郡,直接逃亡到辽西的乌桓地区。当然,这也是一个人的求生欲所导致的,他们跑得再慢一点,恐怕就要人头落地了!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教练在长跑选手后面放一条狼来训练的话,选手们的成绩就会比平常训练要较好一些的原因。人的潜力都是在为不得已的时候被激发出来的,这话看来是不假的。
焦触、张南等人赶跑了袁氏兄弟,献出了幽州,带着数万军队投降曹操。当然,曹老板是不亏待这些识时务者,焦触与张南受到隆重的表彰,都被封为列侯。
曹操还没有高兴多久,就传来了一条意外的消息——并州刺史高干降而复叛了。
高干为什么要在此时造曹操的反呢?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1-27 20:41:18 +0800 CST  
原来是曹操新任命的幽州刺史和涿郡太守被赵犊、霍奴等人杀死了,三郡的乌桓等少数民族的首领又起来闹事,曹操率军去镇压他们,而高干看见曹操后方空虚,觉得有机可乘,遂举起反曹大旗。
高干这个人,志向很大,自视甚高,他之前归降曹操,只不过是躲避曹操锋芒的“避难”之举,他的内心深处忘不了的事业雄心。但高干听说曹操前往讨伐乌桓,便迫不及待亮出了自己的獠牙,绑架了上党太守,派兵守住壶关口,趁机在并州叛乱。
当然,高干敢公开造曹操的反,他还是有一定的资本的。高干多年经营并州,他出门都可以碰见邻居——各少数民族。正所谓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一来二往,高干就与这些外族的首领成为朋友了。并且并州左有恒山作为天险,右有大河可以固守,又结交上这些胡人,高干的胆子也逐渐变大了。高干自以为有强大的胡人给他撑腰,自己又掌握着并州的军政大权,拥兵数万,已经有能力和曹操叫板了。殊不知,当高干举起反曹大旗这一刻起,就注定了他的命运和袁谭的一样了。
曹操听说高干叛变了,派遣部将乐进、李典二人率兵前去平叛。
高干看见曹军过来了,便退到壶关城凭固坚守,利用坚固的城池来抵御曹军。在高干的顽强固守之下,曹军久攻未下,在城外吹着西北风,一时奈何不了高干。
没办法之下,乐进和李典只好写信把前线的战况告诉了曹操,请求老大想办法帮他们搞定高干这个反贼。
曹操看见乐进和李典未能取胜,决定自己带兵征讨高干,以绝后患。
我一定要抓住高干,把这个小子绳之于法!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正月,曹操亲自出马,率兵征讨高干。
高干闻讯大惊,知道自己不是曹操的对手。于是他留下部将夏昭、邓升守城,自己跑到南匈奴部落那里,向他的老朋友匈奴单于呼厨泉求救。
呼厨泉并不是一个傻子,他看见曹操把实力强大的冀州集团都收购了,哪有胆量敢和这样财大气粗的大老板作对?所以呼厨泉是非常畏惧曹操的,名义上归附了曹操,当然不想和高干去造曹操的反,赔本的生意谁想去做啊!
呼厨泉拒绝了高干的合作请求。
高干吃了闭门羹,求援不成,只能失落的离开匈奴部落,拿着反曹合同到处去拉人入伙。高干听说卫固、张晟等人也在造曹操的反,大喜过望,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于是高干拿着反曹合去找卫固、张晟等人签字,他们一拍即合,二话不说就在合同上签字了。高干找到了道同志合的朋友,他们怀着共同的信仰——造曹操的反到底!
道同志合相为谋!
不管干什么事情,情趣相同的人总能走在一起,臭味相投的人也不例外!
放手一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找到盟友的高干,胆子又壮了一点。他与卫固、张晟等人在一起谋划,并积极与弘农反曹势力勾结在一起,准备给曹操一个意外的惊喜!
曹操早就料到了高干会满世界拉拢他的狐朋狗友来造反的,密切的注视着高干的一举一动,所以高干与卫固、张晟等人厮混在一起搞阴谋诡计怎能逃脱得了曹操的眼睛?
不管任何人,自从踏上了造反这一条路,就再也没有回头路,只能一条路走到底了。
高干这些人想趁着曹操不备,攻略河东诸县,在后面踢曹操的屁股。曹操的部将钟繇看见高干过来,二话不说,就带着本部直接把这支乌合之众打败,卫固等人伏诛,高干跑得快,才捡回了一条小命。钟繇这位仁兄文武双全,不仅书法写得好,打仗也不含糊,颇有儒将风范。
高干在逃亡的路上,传来了一个坏消息——壶关城被曹军攻破了!
对于这最坏的结局,高干并不是没有想过,当它真真切切的到来之时,高干还是倒吸了一口冷气——老家都被人端了,去哪里避难呢?
这是一个生存问题。
高干紧皱着眉头,一筹莫展。随身卫士看着愁眉不展的老大,有的人提建议去荆州投靠有“老好人”之称的荆州牧刘表。高干一拍脑袋,恍然大悟,是啊,天下之大,只有荆州可以容身了。
刘备不是在被曹操逼得走投无路之时投靠刘表吗?我高干同样也可以去荆州请求政治庇护,看曹操能奈我何!
高干拿定主意后,带着几个死党南逃,企图投靠刘表。在亡命途中,高干踪迹泄密了,被上洛县都尉王琰抓住。王琰核实了高干的身份后,不需要检察院的逮捕令,也没有经过法院的宣判,当机立断就地处决了高干,把这个失败的造反者的头颅送给了曹操。
至此,曹操平定了北方四州,基本上消灭袁氏势力。当然,流亡在外的袁熙和袁尚,也很快就迎来了他们最终的结局。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1-28 18:07:01 +0800 CST  
【亲征乌桓】
乌桓,也叫做乌丸,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东胡族的一支。东胡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兴起于战国末期,公元前3世纪末,即西汉初年为匈奴所破,东胡族各部落便四散迁徙,逃避战乱,部众离散。其中两支逃到乌桓山(又曰乌丸山)、鲜卑山,他们各以山名为族号,分别形成乌桓人和鲜卑人。
《后汉书•乌桓传》记载:“乌桓者,本东胡也。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余类保乌桓山,因以为号焉。”从此乌桓族见于史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部落。他们活动于今西拉木伦河两岸及归喇里河西南地区。
当时的乌桓比较弱小,它依附于强大的匈奴,每年都要向大哥匈奴进贡,以求得到大哥的保护。后来随着汉朝与匈奴势力的消长,乌桓就看情况去交保护费。当汉强匈弱时(西汉初年),乌桓就向汉朝称臣,反之就向匈奴交保护费,摇摆于二者之间。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大将霍去病打败匈奴,匈奴遭到重创,被赶到沙漠里去吹北风吃沙子,衰弱而无力控制乌桓。大胜后的霍将军,封狼居胥,顺便也当了一回雷锋,帮乌桓搬家了,把他们迁徙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这五郡塞外居住,接受汉朝统治。汉朝在幽州设置护乌桓校尉管理乌桓,这些胡人也转业了,当中央政府的地下工作者,为大汉王朝侦察匈奴动静。就这样,乌桓成为了汉朝的雇佣兵,经常被中央征调与匈奴作战。但后来王莽的一系列骚操作,导致了乌桓与汉朝的反目。
盟友可以变仇人,敌人也可以变成朋友,只要他们有共同的利益关系。于是乌桓便与匈奴联结,调转枪头来攻击汉朝,多次在边境搞破坏活动,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成为汉朝边境的一颗毒瘤。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匈奴内乱,乌桓趁机去和匈奴算往年的陈年老账,把匈奴赶到大漠以南。匈奴和乌桓反目了,边塞和平的曙光又重现了,于是汉光武帝刘秀抓住了机会,对乌桓采取优抚政策,尤其是在关税政策方面厚待乌桓人。
此后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乌桓基本上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汉族人成了生意上的合伙人,互通贸易,双方相安无事。
公元49年,乌桓为了适应日益繁荣的贸易活动,主动搬家了,从五郡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与汉朝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乌桓的两次南迁,接受了中原先进科技,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逐渐发展壮大了,在汉朝中央的管辖下幸福的生活着,不用像匈奴人那样躲在沙漠里吃黄沙。乌桓分成若干部落,各部都有自己的领导人,各自为政,一直没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距离国家这个形态还有很遥远。
东汉末年,烽火连天,汉朝衰弱了,乌桓看见跟着汉朝混没有什么前途了,便逐渐脱离中央的管治。乌桓王蹋顿据辽西之土,以雄百蛮,严重威胁到东汉政府的统治。
以上的内容就是乌桓族简史。据我所知,历史教科书上是很少介绍乌桓的,课本上没有提到的东西,我这里有。各位读者,相信你读了此文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蹋顿这位猛男,本节的重要人物,他即将完成他的历史使命。
从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用八年的时间,终于把不可一世的袁氏势力打得七零八落,离彻底消灭他们只差最后的一步了!
这八年的时间,是曹操迅速扩大势力的最为关键的八年。这八年,奠基下了他的霸王之业。
此时,袁熙和袁尚还没有死,就意味着北方的隐患尚未铲清。这对难兄难弟跑到乌桓,并没有消停,他们勾结乌桓王蹋顿,屡犯边界。在他们的怂恿之下,三郡乌桓趁天下大乱之际,多次入侵边塞,骚扰幽州,实行打砸抢掠活动,俘虏十多万户汉族百姓,对边境的人民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鉴于此,曹操决定征讨乌桓,彻底消灭袁氏兄弟。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1-29 21:32:37 +0800 CST  
在实施这个决定之前,曹操召开了一场高级别的军事会议。
当曹操把他的这个军事方案提出来后,想不到这场面出现了。众位将领几乎是投了反对票,众口同声表示反对,认为袁尚只不过是一个亡命之徒而已,不足为虑。乌桓人贪财忘义,连亲朋交情都不讲究,现在的袁尚就是拉到菜市场论斤卖也卖不了几个铜钱了,乌桓人怎么会被穷光蛋利用呢?如果我们大军深入其境征伐,胜负难料,刘备一定会挑拨刘表率军袭击许都。万一我们的老巢真的发生变故,就会悔恨不及了,望三思而后行。
众位将领的强烈反对出乎了曹操的意外。在曹操的设想里,应该是大多数人同意他出征的,想不到现在出现了这样尴尬的局面。
众人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他们的反对理由也很充足——刘备躲在荆州,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积聚了一定的力量,刘表又有相当的实力,到时刘备趁我军远征之际,教唆刘表在背后发难,麻烦就大了。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曹操虽然是老板,一下子面对着这么多铺天盖地而来的反对声音,一时也难以做出决定。曹操陷入了沉思之中,众将领也默无声息,默默的看着思考之中的曹老板。
一时之间,会议现场静得可怕。
这时,有一个人走出来打破了平静。他就是郭嘉。
郭嘉说:“明公虽然威震天下,但乌桓恃远不服。现在我军乘他们没有防备,突然发动袭击,就可以彻底消灭他们。况且袁绍对乌桓有恩,只要袁尚兄弟还在,乌桓人就会帮忙袁家的。现在北方四州的百姓,只因我们的威势而归附的。我们德政恩惠,一时并未施加给他们,所以还有很多人会支持袁家兄弟的。如果我们舍弃进攻乌桓的最佳时机,转而南征刘表,袁尚就会凭借乌桓的资助,四处招募兵马反扑过来的,效死袁家的臣仆也会乘机而动的。胡人一有动作,当地的汉人、乌桓人都会响应,就将助长蹋顿的野心,坚定他们非分侵吞中原的计划。到那时候,恐怕青、冀二州就不在我们手里了,所以要及早拔除这个隐患。”
郭嘉说到这里,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刘表这个家伙,他的口才很好,但能力不足,不过是个坐谈的政客罢了。他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重用刘备吧,刘表怕控制不了他;不予重任,刘备又不会为刘表卖命。我们虽然在国内兵力空虚的情况下远征,我料定刘备也无法教唆刘表给你添麻烦。您不用忧虑我们后方的安危。只要我们一举端了乌桓,就再也没有后患了,一劳永逸!”
郭嘉的最后一句话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有多少次,曹操在外鏖战,都是因为后院着火不得不撤军回来,对于此,曹操的印象深刻如在昨日经过的事情。郭嘉的这番分析,一针见血,指出了关键问题所在:刘表一定不会给我们添麻烦的,尽管放心去远征!
我就是留下一个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
曹操听罢郭嘉的理论分析,茅塞顿开,立刻部署军事行动,出兵远征。
众位将领极其不情愿的跟着曹操出征了,再多的人反对也没有用,因为否决权在曹操的手里。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五月,曹操率领大军抵达无终县(今天津市蓟县),兵临塞口,准备出滨海道,经过碣石,打算进攻乌桓的大本营——柳城。就在此时,天公却不做美,和曹操开了一个玩笑——大雨下个不停。因大雨而引发交通问题,“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通俗点来说,自然现象导致行军道路断绝了,这种不可抗拒的因素只能怪老天爷了。
其实,此时的乌桓也料到了曹操会从这条道路行军,所以他们做了准备工作,扼住河口,等待着曹操的到访。就算没有老天爷的阻挠,曹操从这条线路进攻,也是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顺利过关的。
行军打仗就像是玩一盘通关游戏,路上会有很多障碍物,等待着玩家一一去跨越。可是此时的悲哀是,曹操做为一个骨灰级别的玩家,他玩了二十年的军事游戏,他不惧怕任何有难度的通关游戏,怕的就是这一盘游戏没得玩!这就是曹操头疼的地方,大雨断绝了行军道路,这个名叫“征伐乌桓”的游戏似乎玩不下去了。尽管曹操对这一盘游戏很感兴趣,但一时也无可奈何,难道只有等待花落去打包回家吗?
前进不能,退军不甘!
退军,前功尽弃!退军,虎狼成势!退军,永无宁日!
曹操心中有一万个舍不得的理由在呐喊——一定不能就此退军!
二十年来,当我举起义旗的那一刻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平定暴乱至今,我什么时候退缩过?现在天下未平,群贼猖狂,我一起去平定他们!我的人生字典里没有退缩,只有前进!不管前方有多么艰难险阻,只要有一丝希望,我都要前进,即使是冒着敌人的炮火,我也要前进,前进!
曹操内心的独白,随军的众位将领没人能体会得到,他们看见眼前的景象,几乎所有高层都动了归思之心,恨不得只等退军令一下,就卷起包袱快马加鞭回家和老婆暖被窝。
就在众人眼巴巴等着退军令的时候,曹操下令——不能退军!
在众人一片哗然声中,曹操决定派人去请一个隐士过来帮忙。
老大,你开什么玩笑,现在是行军打仗啊,并不是算命测字,请隐士有什么用呢?
众位将领看见曹老板脸色不好看,只能在心理嘀咕着,也没有胆量去问一个十万个为什么?
所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这话并非没有道理。曹操进退两难之时,想起了一个能帮他解决难题的人——当地的向导田畴
田向导虽然没有考过导游证,但这个爱学习的人,他这些年来读了不少课外书籍,积累了很多地理知识和户外经验,非常熟悉塞外的道路情况。他对曹操说道:“这条道路在大雨连绵的夏季就是这种情况。原先的北平郡治在平岗县,可以从卢龙塞直通柳城,不幸的是,从汉光武帝建武年间以来,这条道路破败断绝近二百年了。”
曹操听到这里,信里咯噔了一下,难道就没有道路可走了吗?
田畴看着眉头紧皱的曹操,笑着说:“但是……还是有隐蔽的小路可以找得到的!”
这一句斩钉截铁的话 ,终于让曹操悬着的一颗心放下来了。
田畴又接着分析道:现在乌桓的大队军马正在通向无终县的路上,不能前进,正在后退。如果我们率军悄悄返回,从卢龙口越过白檀的险要,从那里可以行经无防守的地带,在乌桓松懈没有准备予以攻击,一战可以斩下蹋顿的首级。
在最想不到的地方攻击敌人,往往都是取胜之道。
这一条废弃的险要道路,被田向导从历史的长河中挖出来,它将成为乌桓的噩梦!就这样,田畴为曹操提供了行军路线。
我对田向导的这些分析很有兴趣,特意查阅了一下田先生的资料,他的职业还是让我大吃一惊——原来这位仁兄的正当职业是隐士和学者!当导游只是他的兼职工作啊,真是艺多不压身,多一门手艺在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可以用得上,就是去干兼职都比别人赚的钱多啊!
曹操听了田畴的分析,大喜过望,按着田向导的话从无终县撤军。为了麻痹敌人,曹操又玩了一个诡计——给乌桓人留下了一张留言条。
曹操命人在滨海道旁的显目位置树立一个木牌子,在上面写上——如今酷暑难当,道路不通。我们回家去休养了,等到秋冬季节再来与乌桓算账!
只要不是笨蛋,我相信没人相信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鬼话。可是偏偏有人上当了,他就是乌桓王蹋顿。
蹋顿这位猛男,他虽然孔武有力,但智商指数确实让人堪忧。他接到手下的报告后,信以为真,以为曹操撤军了,便也不怎么设防了,安心回家睡大觉了。
乌桓人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他的对手曹操是一个老狐狸精。曹操的狡猾超乎了蹋顿智商所能考虑得到的范围了,就在蹋顿安心睡大觉的时候,曹操开始了他的军事冒险行动!
千里奔袭,在此一举!
曹操在郭嘉的建议之下,丢下所有的暂时不需要的辎重物资,带着干粮水瓶和大刀铁棍,做出了他一生中最为冒险的军事行动,为他传奇的戎马生涯增添了一抹浓浓的重彩!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1-30 20:58:04 +0800 CST  
在田向导的带路下,曹操带着最为精锐的轻装部队,毅然决然的率军出卢龙塞。
曹军一路餐风露宿,饱经酷暑,攀越大山,跨过荒漠,风里来雨里去,经过无比艰难的跋涉,进入滦河上谷。在这条只有鸟才能拉屎的小路上,他们挖山填谷,日夜兼程行军五百余里,其中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曹操就是在这样艰难的地区里偷偷摸摸的进军,经过白檀县,穿越平冈县,转而东向,深入胡人鲜卑的牧地,暗中偷渡鲜卑族的领地,来到了东汉边境的山脉,向东直奔柳城而去。
在曹军距离柳城二百多里的时候,蹋顿睡醒了,得知曹操即将到访的消息。
对于曹操这个不速之客,蹋顿这位猛男也拿出了他的杀手锏——数万骑兵。
乌桓骑兵的战斗力是非常强的,他们长期做为汉朝的雇佣兵,频繁被征调参加内外战争,参加过对匈奴、对鲜卑的正面交战,实力不容小觑。就是近几年,他们还帮助过袁绍消灭公孙瓒的易京之战,打败过公孙瓒的特种部队——白马义从,总而言之,乌桓骑兵是狠角色,是一群敢在老虎嘴里拔牙的家伙。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八月,经过千辛万苦的曹军,终于来到了他们决战的地方——白狼山附近。
决战白狼山!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2-01 11:20:13 +0800 CST  
袁尚、袁熙与蹋顿听说曹操快要到来了,急忙率领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人,带着他们全部班底——数万乌桓骑兵,向西迎敌。
两军在白狼山遭遇,战争一触即发!
这是一场典型的遭遇战。一般来说,两军在这样狭窄的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往往只有一种结果:一方大获全胜,一方全军覆没!
对于双方来说,其实这也是一场决战。
曹操孤军深入,没有援军,也没有退路,如果他战败,全部曹军势必全军覆没于辽西!如果蹋顿战败,那么乌桓主力势必被曹军消灭,他们的大本营柳城势必失守,到时乌桓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场不容有失的战争!
曹军经过长途的跋涉,终于看见敌军了。
一阵阵马蹄声自远传来,沙尘卷起,带着杀气的呐喊声渐行渐近,乌桓骑兵的影子也逐渐清晰起来,这群彪悍的胡人挥舞着弯刀,向曹军冲过来!
曹操登上了白狼山,双眼放着精光,眼光犀利的看着从远而近的敌兵,平静的脸庞下,藏着一颗热血沸腾的心——我一定要消灭他们!
由于曹操把辎重物资都留在后方了,当时穿铠甲的士兵很少,左右随从一下子看见数万彪悍的敌军恶狠狠的猛砍猛杀,心里感到恐惧和发怵,有些害怕,不由自主的往后退。
当然,曹操并非不恐惧。一个真正的勇者,他是常怀畏惧之心的,但当危险来临之时,他会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面对现实,勇往直前去战胜这些恐惧的,曹操就是这样的人。
曹操在高处认真观察,发现敌军虽然个个都勇猛无比,但他们队伍混乱不整,阵形松散,就像一大群拿着铁棍上街斗殴的街霸,毫无纪律和战术可言。
我们知道,大兵团作战并不是单挑,个人即使再勇猛,也是打不过团队配合的。乌桓骑兵就是这样的,他们单兵作战能力极强,但整体配合作战极弱。
曹操看出了战机——一个全歼乌桓骑兵的战机!
战机虽然有了,但当时曹操的兵力并不多,将士们希望等待后续部队到来之后再与乌桓决战。毕竟人人只有一条命,大家都不敢去冒这么大的险——万一打败了,只能死在异地他乡了,连个收尸人都没有的。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舍之际,这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大将张辽。
张辽毛遂自荐,对曹操说道:“让我来当先锋打头阵吧!”
张辽气吞如虎,勇猛无畏的样子,一下子就点燃了曹操的雄心,事到如今,我的大将都如此视死如归,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痛殴乌桓那群毛贼!于是,曹操“自以所持麾授辽”,把临阵指挥权交给张辽。
勇冠三军的张辽临时获得了曹操的麾旗,有了指挥曹军的令旗后,下令部众务必勇往直前,临阵退缩者就地斩首!就这样,即使怕死的士兵也变成了一个钢铁战士——怕死后退被自己的长官斩首,冲锋陷阵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就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上,用自己的热血来告诉世人——我不是一个懦夫!
拼了,反正都是一死,谁怕谁!
怀着必死之心的曹军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这批打头阵的敢死队员就是曹军最为精锐骑兵——“虎豹骑”。他们在张辽的带领下,无一不以一敌十,尽情的发泄着他们的愤怒。
老子走了这么多路,吃了这么多沙子,就是为了这一刻!
张辽心中的怒火燃烧!
给我往死里打!
曹军卯足了劲,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死命的向乌桓骑兵冲击。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取胜则活,失败则死,别无选择!
就这样,曹军的先锋部队前赴后继的冲向敌阵,“虎豹骑”与乌桓骑兵在白狼山下混战在一起。
一场血战!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2-01 21:16:16 +0800 CST  
狭路相逢勇者胜!
曹营的其他大将徐晃和张郃等人,都身先士卒,披坚执锐投入战争之中。
领导都冲锋陷阵了,小兵岂能落后?
曹营士气大涨,曹军像打了兴奋剂一样,犹如鲨鱼闻到血腥味一般高兴,无所畏惧冲向敌军。
就是打死我,我也不会后退!
曹军同仇敌忾,痛揍着乌桓骑兵。
乌桓骑兵虽然个人实力强大,但他们基本没有什么配合,基本上是单兵作战,很快就被曹军打乱了阵形。
乌桓骑兵看见曹军如此勇猛,人人如此玩命,便心怯了,开始崩溃。曹军众将士奋勇争先,拿出拼命三郎的架势,对败退的乌桓骑兵穷追不舍,在后面追杀他们。
在混战中,张辽逮到了乌桓的最高领导人蹋顿。张辽早就憋着一口恶气了,一看见蹋顿,像中了五百万七星彩那么高兴,二话不说,拍马赶过去当众斩杀蹋顿。
乌桓彻底完蛋了!
最高领导人蹋顿被当众斩首,乌桓群龙无首,全面崩溃!乌桓大军四散崩溃,除了蹋顿以外,乌桓部族中诸王和许多高层都临阵被斩首。
就这样,曹操大获全胜,乌桓全军覆没。
这一战,史称白狼山之战。
曹操在白狼山之战中消灭乌桓主力后,轻松攻破了乌桓的大本营柳城,收降二十多万胡、汉两族人口。至此,乌桓的领地被摧毁,人马被曹操收编了,曹操彻底消灭乌桓势力,这个历时大约400年的古代民族,最终淡出历史舞台,就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曹操彻底打败了乌桓,曹军临战斩杀了乌桓许多将领,但袁熙袁尚竟然再一次毫发无损的逃脱了!他们无愧是冠军级别的长跑选手,倘若他们穿越来到现代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保准可以进入决赛!
这一次,这对难兄难弟将继续发扬奥运更快的精神,一路马不停蹄,从辽西狂奔到辽东,几百里的路程都不歇一口气,如果现代的奥运冠军看了他们的长跑故事,恐怕也会自叹不如!
曹军诸将看见袁家兄弟跑到辽东太守公孙康那里,便过来劝曹老板,应该乘胜征伐公孙康,这样就可活捉袁家兄弟,永除后患了。
曹操笑着说:“大家都辛苦了,不用再派兵去征伐了,过不了几天,公孙康会把二袁的脑袋当礼物送过来的!”说完就下令全军从前线柳城,返回老家去静等好消息,
众人都不相信,不知道曹老板的葫芦里卖什么药,玩什么玄虚。
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当曹军前脚跟刚从柳城撤军,公孙康立即把二袁等人的脑袋当礼物送到曹营中来了!
曹营众将惊呆了,难道曹老板是算命先生未卜先知吗?众将不解,有的人问道:“老大撤军,公孙康却砍下二袁的脑袋,这是什么缘故呢?”
曹操笑道:“公孙康平素就惧怕袁尚等人,他早就对二袁心怀不满。如果我们征伐公孙康,他就会联合二袁合力对付我们;如果我们暂缓进攻,他们就会自相残杀,这是必然的!”
曹操揭开了谜底,众人叹服不已。大家终于明白,公孙康看见曹老板撤军了,知道自己再收留二袁的话,无异是引火烧身,只能杀掉了二袁,向曹老板示好,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就这样,袁氏势力彻底被消灭得一干二净了,曹操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夷狄慑服,威振朔土,壮哉!
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经碣石,酬躇满志,壮志凌云,遂登碣石山,遥看大海。
大海波涛汹涌,曹操也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回顾我的一生,二十岁踏上仕途,血气方刚,靠着一股热血惩恶,为了国家安危,我上书进谏,得罪了权贵被赶出京城,但我不后悔,在地方担任父母官,我大力肃贪,推行廉政,但是我身轻言微,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没有得到重视。黄巾起义,董卓入京,国家倾覆将至,江山社稷即将毁于一旦,我散尽家财募兵举起义旗,我身受重创而不悔,难道世人还不明白我的心思了吗?我力排众议,迎接天子幸许都,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果没有我,国家不知道有多少人称王称帝!官渡之战,我兵微将寡,无路可退,命悬一线,但我咬牙坚持下去,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如今群雄并灭,杨奉、吕布、袁术、袁绍等人,他们哪一个不是不可一世的豪强?但我经过不懈的努力后,一一歼灭了他们,统一了北方,国家统一指日可待也!
想当年,我官轻势微,没人看重,如今我兵强马壮,猛将如云,谋臣似雨,我可上九天揽月,可下统一全国,放眼天下,舍我其谁?
我终于有了统一中国的能力了,我要实现全国大一统!
年过半百的曹操诗兴大发,壮志豪情涌上心头,大声吟唱: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2-02 17:17:07 +0800 CST  
【谜团】
郭嘉在这次北伐乌桓的军事行动中,消耗了他毕生的心血,日夜急行导致操劳过度,在曹军从柳城班师的途中,他因为气候极端恶劣,水土不服,身患重病,奄奄一息。郭嘉还没有熬到回许都,就在途中因病去世了。
曹操能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就是根据郭嘉的计策来完成的。可以说,曹操能统一北方,郭嘉居功至伟。
郭嘉死时年仅三十八岁,英年早逝,真是太可惜了!郭嘉死了,按照惯例,我应该给他一个评价:郭嘉是一个鬼才,算无遗策,喜欢剑走偏锋,不按照常理出牌,此乃非常之人也!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我认为这句民间话,就是对郭嘉一生最好的注脚。
郭嘉,死在胜利班师的途中,他享受到了大胜后的荣光,应该说是生命的一种很好的归宿。但另一个大神就比较悲剧了,他死在征途上,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这个大神就是张绣。
张绣也在这次北伐乌桓的军事行动中跟随曹操去征讨乌桓,但他还没有到达柳城,就在行军的途中死了,死得有点莫名其妙。
张绣在归降曹操八年之后,在跟随曹操去柳城北征乌桓的途中不明不白就死了,死因不明,这实在是让人费解。按理来说,张绣是一个武将,身体素质堪比运动员,长期在战场上舞抢弄斧锻炼身体,不可能突然就心梗病发作挂掉的,暴病身亡的可能性非常小。
对于张绣是怎么样死的,《魏略》有一句简短的记载,五官中郎将曹丕因长兄曹昂战死之事对张绣极其不满,在聚会上大骂张绣:“你杀了我的兄长,怎么还厚着脸面见人呢!”张绣因被曹丕当众斥责,心不自安后自杀。这种说法即是说曹丕逼死了张绣,但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张绣是死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但曹丕成为五官中郎将是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时间上存在冲突,况且张绣死的时候,曹丕当时只有二十岁,他在曹营中还没有什么话语权,张绣又不是吃素的,没有什么权力的曹丕能吓得张绣自杀?所以《魏略》的说法是不太可靠的。
我写这部三国历史,在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一种侦探工作,在多种互相矛盾的史料中分析真伪,多方面去考虑当时的情况,判断历史学家写作倾向,找出真相,破解谜案,真是心累啊。
我说出自己的推断吧,张绣有可能是被人下毒或其他手段谋杀害死的。张绣在归降八年之后,他在曹营中的作用越来越低了,自从曹操彻底消灭掉袁绍的冀州集团后,收编了不少的智勇双全的名将(比如张郃),张绣的存在感就骤然下降,他对曹操来说只不过是一员猛将而已。曹营已经有了这么多的猛将,多张绣一个不多,少张绣一个不少,他的有用价值对曹操而言,已经是越来越低了,最重要的一点是,张绣与曹操有杀子之仇,这一点是永远无法改变,即使曹操不想杀死张绣,但不保证曹家其他人不想杀死张绣,比如曹操老婆丁夫人。丁夫人在曹昂死后就对张绣埋下仇恨的种子,这棵种子经过数年的发芽,在张绣对曹操不太重要的情况之下,谁能保证丁夫人不做出复仇之举呢?
不管幕后的黑手是谁,张绣的非正常死亡,曹操是要负一定责任的。
我也不知道我的分析和推断是不是正确的,《三国志》并不给出张绣的死因,只用一个“薨”字就了结张绣的一生。陈寿这位仁兄写三国史可是花了大量精力去搜集史料的,我相信他已经知道了张绣的真实死因了,他之所以只有一个“薨”字交代张绣的最终结局,并不是他敷衍了事忽悠读者,而是张绣之死是不能说出来的秘密,里面很可能涉及到一些对曹魏子孙不好的东西。毕竟是陈寿写《三国志》时,曹操的子孙还和他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还看着他写哩。
有兴趣探讨张绣死因的朋友们,你们也可以大胆举证推断你们心中的答案,反正张绣的死命谜案已经掩埋在地底下了,我们后人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所说的百分之一百是正确的。
历史是有趣有料的,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只要我们仔细筛选史料和做出合理推断,就可以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发现事情的真相,探究隐藏在深处的秘密。
我们所看到的历史只是结果而已,真正的真实的过程可能永远不得而知。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2-04 11:55:18 +0800 CST  
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隐居者

曹操统一了北方,实力得到急剧的增长,成为天下第一号牛人,实力天下独一档。
刘备自从被曹操打败后来到荆州谋生,已经过去了六七年。
这几年来,刘备呆在荆州,他并没有闲着,暗中招兵买马,积极储蓄力量,由于忽悠功夫了得,荆州地区不少豪杰之士归附刘备。刘表为人性多疑忌,看见刘备的兵马日益增多,怀疑刘备另有企图,暗加防备,不再提供创业资金给刘备了。
刘备的事业毫无起色,创业项目全面停滞了。曹操的事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强烈的反差让刘先生郁郁寡欢。有一天,刘备又被刘表邀请到省城襄阳去喝酒叙旧,他们把酒言欢,交谈得很投机,不知不觉中就喝多了。我们知道,人们喝酒喝多了就会去撒尿,毕竟人的膀胱储存量是有限的。于是刘备去上厕所,他宽衣解带撒尿时,看见大腿上长肥肉了,黯然伤神,不禁掉下眼泪来。
刘备撒完了尿回席后,脸上还留着泪痕。刘表见状觉得很奇怪,问道:“贤弟,你这是怎么啦?”
刘备长吁短叹道:“我以前长期身子不离马鞍,一直南征北战,大腿精壮结实;如今来到这里后,已经很久没有骑马作战了,髀肉复生。一想起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转眼就老了,而功业不建,因此一时悲从心来。”
时光如水,日月蹉跎,如幻如梦,老之将至,功业未立,髀肉复生,奈何奈何!
四十多岁的刘备,看着自己髀肉复生,悲从心来,不知不觉间潸然流涕,痛心入骨。
古往今来,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李斯的“仓鼠之叹”,刘备的“髀肉之叹”,怎能不让后来者为之感叹!
我度过了大半生,还无所作为,难道我一辈子就这样一事无成,了度余生?不!不应该这样!我一定要继续努力,让我这一生无怨无悔!
刘备扬起了自信的头颅,展望着未来……
可是问题又摆刘备在面前:下一步路该如何走——怎么样去再次创业?
孔圣人云:“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年近五十的刘备,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但他依然困惑不已——为什么曹操运气那么好,有那么多的人才为他效力?
命也时邪?
刘备并不是不想积极进取,而是不知道从何去努力,因为他除了几个铁杆兄弟外,根本没有得力助手,尤其是缺少帮他出谋划策之人。
刘表是一个不图进取的老板,坐守着荆州集团过着安逸的日子,经常举办名士座谈会,整日里与一帮名士喝酒聊天,闲谈八卦,过着士大夫的小资生活,日子过得挺滋润。每当刘备看见刘表终日沉醉在小资生活中时,就知道指望不上这位老兄了。
不久之前的一件事儿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曹操北征乌桓的时候,刘备建议刘表趁机起兵偷袭许都,抄家伙去端曹操的老巢。但刘表不听,无动于衷。等到曹操大胜而归后,刘表有点后悔了,对刘备说道:“没有听贤弟的话,错失良机,真可惜啊!”
刘备安慰道:“如今天下乱成了一锅粥,天天都有战事。上次错失机会,怎么知道今后就没有了呢?机会是没有尽头的,如果今后能把握住机会,错失这次良机就不足以为恨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后悔了。”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刘备的城府有多深。不管处境如何,喜怒不形于色,不让别人看透自己的心思,这就是做大事者的基本素质,刘备就是这样的人。
刘备这位身怀大志的人,尽管多次创业失败,在资本市场中折戟沉沙,被别人赶来赶去,到处找工作换老板,他心中的创业梦想从未泯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创业之情,永不泯灭!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2-05 11:45:05 +0800 CST  
【三顾茅庐】
刘备是一个爱惜人才的创业者,自他出道开始创业后,团队一直缺少管理人才,尤其是缺少决策型的人才,这也使得他迫切需求这样的人才来帮助他的事业。
刘备的创业团队在新野办公后,就贴出了人才招聘广告,高薪聘请天下英才。名士徐庶听说刘备在招人,认为刘备是汉室皇亲并且信义著于四海,便前来应聘。徐庶是一个很有水平的人,他博学多才,文韬武略。在招聘会上,面试官刘备先生热情的接待每一位前来找工作的应聘者,三言两语下来,刘备就知道徐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满心欢喜,给徐庶开出了高薪,非常器重他。
徐庶的工作能力很出色,积极帮助刘老板出谋划策,提供创业的金点子,成绩斐然,绝对对得起刘老板所开的高工资。刘备看见徐庶这么优秀,便让徐庶推荐一些出色的人才给他,因为优秀之人所交的朋友往往也会是优秀之辈,这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徐庶本来是没有打算向刘备推荐人才的,但经不住刘老板多次在耳边不停的说,看见刘备也是一个不错的老板,便同意了。
徐庶对刘老板说道:“我的好友诸葛亮,他是一个不世奇才,江湖人称‘卧龙先生’!您想不想见见他?”语气里满是敬佩之情。
刘备点头道:“当然想啊!有劳先生把他请过来与我们一起共事吧!”
徐庶听了刘老板的话,摇了摇头,郑重的答道:“此人架子大,不可随便召他来工作。如果老板您想招聘他,只能委屈您放下自己的身份,亲自去拜访他,这样才有希望把他请出山的!”
刘备看见徐庶郑重其事的样子,回想起之前大名士司马徽在与他会面时也曾经夸奖诸葛亮是当世能了解时局的俊杰,便知道这个名叫诸葛亮的人必定是一个奇才,否则博学多才的司马徽和徐庶怎能如此敬佩他?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冬季,经过多人的推荐后,刘备决定亲自去拜访诸葛亮。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提着礼物袋冒着大风雪到南阳郡隆中去招人——聘请诸葛亮来新野创业基地担任项目经理。
刘备兴冲冲马不停蹄飞奔到隆中,满心欢喜的来到诸葛亮的住处——诸葛草庐,下马亲叩柴门,敲了半天门后出来了一位书童。
刘备看见书童出来了,急忙递上名片,并且自我介绍,把自己前来聘请诸葛先生的来意说明了。
书童听了刘备一大串头衔后,真诚的说道:“我记不得先生所说这么多的头衔。”
刘备有点尴尬的说道:“那么你就只说刘备来访就行了。”
书童笑道:这下子我能记得住了。这次先生不在,不好意思啊,您下次再来吧!
刘备离开前,再三叮嘱书童,如果卧龙先生回来,一定要记得说刘备前来拜访啊。
书童点头答应后,刘备才恋恋不舍上马离开隆中。
无论怎么样,都要把这尊大神请出山来辅佐我创业!
没过几天,刘备决定再次亲自去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创业。
事情经过就不用细说了,和上次几乎是一模一样,卧龙先生不在家,又出去游山玩水了。
无奈之下,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书信,用最诚恳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卧龙先生的敬佩之情,请他出来帮助自己,共同创业,走“实业救国”的路线。
刘备再一次失望的离开了隆中。不过,不要等多久,刘备很快就能见到了他念念不忘的卧龙先生了。
刘备回到新野创业基地,正值年关,事务繁多,忙前忙后给员工们准备过年礼物和年终奖,光阴荏苒,一转眼又到了第二年新春。刘备让算命先生占卦,选择吉期,哪一天卧龙先生是在家休息不外出闲游的日子。只见算命先生闭着眼睛占了半天卦,终于说出了具体日子——三天之后那个好日子。刘备大喜过望,重金谢过算命先生后,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准备在三天之后再往卧龙冈。
在拜访之前,徐庶已经反复叮嘱过刘备,诸葛亮不是一个随便就能见到的人,要他屈尊去拜请才有可能出山。但是现在已经拜访了两次,别说把诸葛亮请出山,就连他的人影都没有看见,刘备还能沉得住气,但关羽和张飞的意见就可大了。此时关张两人都很有意见,觉得此人架子太大,量此村夫,未必有真才实学,故意避而不见。诸葛村夫想来找工作就来,不然就拉倒。还怕这个项目经理的职位招不到人吗?
总之一句话:我们不想再费力劳心去请这个村夫了!
刘备听了这两个铁杆兄弟的抱怨,并不生气,心平气和的和他们解释,诸葛亮是天下奇才,非请他出山不可。刘备这个人很固执,经过徐庶等人的推荐,一口咬定诸葛亮就是一个绝代奇才,无论花费多少力气,非得请他出山不可。
既然大哥如此,当小弟的也无话可说了,关张两人只得第三次陪大哥刘备再往隆中。
三天,眨眼便至。
刘备更衣淋浴后,带着关羽和张飞再往隆中。这一次,诸葛亮终于在家了。不过,这位大神并不是在家专候刘备的来访,而是在家睡懒觉!
刘备看见诸葛亮在睡觉,为了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意思,只能一动不动的站在旁边,不敢惊醒他。
张飞见状怒火中烧,在心里骂道:此人岂止架子大,简直太傲慢了!
诸葛亮在刘备的眼中,就是一个天才隐士,上天遗落在人间的紫微星。
所谓天才隐士,就是指日上三竿还在睡觉的人,不怎么学习却满腹经纶,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类似洪七公这样神龙见首不见尾,别人吃饱了饭,他还在睡觉的这种人。
所以关张两人对诸葛亮很有意见,这是在情理之中的。
诸葛亮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更不可思议的是,他甚至精熟奇门遁甲、阴阳五行这些旁门左道的东西。
现在我们对奇门遁甲、阴阳五行这些东西一头雾水,所知有限。即使在古代,人们对它虽然很有兴趣,可是精熟之人并没有多少。能熟练掌握这门知识的人,这可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因为此门学问属于帝王之学,并不容易学习。只可远观不可学习也。
好不容易才见到这个经天纬地之才,刘备满心欢喜,虽然这个天才在睡觉,但没关系,他总会睡醒的……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2-06 21:30:05 +0800 CST  
【隆中对】
不知过了多久,诸葛亮终于睡醒了。
刘备屏退随从,让关张两人出去外面凉快。而年近半百的刘备像小学生请教老师一样,向诸葛亮虚心求教:“汉室朝纲倾颓,奸臣窃取国权,皇上受难饱经风尘。如今世道纷乱,鄙人自不量力,企图为天下伸张正义,苦于自己德薄才疏,因而屡遭挫折,以致今日这种无所作为的地步。但我初衷不改、志向未泯,先生教我该怎么做才有出路?”
诸葛亮神色自若的答道:“自董卓窃权以来,天下豪杰并起,割州据郡之人比比皆是,形成目前群雄争霸的局面。曹操相较袁绍,名望低微而兵势弱小,但曹操却能打败袁绍,转弱为强,这不仅是得利于时机,而且还得力于人的谋略。如今曹操已拥兵百万,挟持天子借其名义而向诸侯施号发令,气势之盛甲天下,对他决不能直接与之争强斗胜。孙权占据江东这块地盘,经营达三代之久,地势险要民心归附,贤能之士都愿为之效力,对他只能联络用作外援,不可打歪主意吞并他。荆州这个黄金地块,北有汉、沔二水用作险据,南可直收南海物产以资利用,东向相连吴郡、会稽,西进可入巴、蜀之地,这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可是当今荆州的主人却无能力守住它,这可是上天特意安排来资助将军的礼物,将军有意夺取它来当根据地吗?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乃是天府之国,从前汉高祖刘邦就是凭借这块地方而成就帝业。益州牧刘璋懦弱昏庸,北边又有张鲁的威胁,虽说民丰国富,但他不知爱护体恤老百姓,智谋才干之士都希望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将军您不仅是汉朝皇室的后裔,而且信义闻名天下,广纳天下英雄,如饥似渴地盼有贤能的人才。如果占据荆、益二州,凭险据守,西部与戎族各部和好,南面对夷越各族实行安抚政策,对外与孙权和好结盟,对内革新政治修德施仁。倘若天下一旦发生变故,即派一员上将统率荆州部队进军宛城、洛阳一带,将军您则亲自率领益州军马出兵秦川,天下老百姓岂能不箪食壶浆来迎接将军呢?如果天下局势真能这么变化,那么霸业可以成功,汉王朝复兴有希望了。”
刘备听后醍醐灌顶,佩服的说:“说得太好了!”
何颍川之多贤乎?
神机妙算诸葛亮,三寸舌头折服刘老板。
上面诸葛亮这番话就是著名的隆中对,由于这个隆中对策,对于刘备集团的发展实在是太重要了,简直就是刘备创业的指导书。这个隆中对就像一束火焰一样,照亮了在黑夜中行进的刘备前进的道路。因此,我们有必要花一些笔墨来分析,看看这个对策的奥妙在哪里?
但在分析隆中对之前,先容我简单介绍一下诸葛亮,让大家更加明白这个大神的身世。
诸葛亮,男,181年生人,字孔明,自号“卧龙先生”,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他身高八尺(约184cm),相貌英俊,博学多才,标准男神帅哥,宅女的梦中情人。诸葛亮出生在小康家庭,父亲诸葛珪,东汉末年太山郡的副处级公务员。但好景不长,诸葛亮八岁那年,诸葛珪因病去世。由于父亲过早去世,家中的顶梁柱崩折,诸葛亮在丧父后跟随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玄当豫章郡的市委书记时,带着年幼的诸葛亮和诸葛均(诸葛亮的弟弟)前往任职。后来,中央政府人事调动后,诸葛玄分流下岗,由于他与荆州牧刘表交情深厚,便去荆州找工作。在诸葛玄去世后,17岁的诸葛亮就在城郊搭一座草庐,隐居在隆中种田为业,过着耕读的平淡日子。诸葛亮边种田边读书,平日喜欢吟诵忧伤乱世的歌谣《梁父吟》。自得其乐,经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其志向不言而喻。
白驹过隙,一晃十年过去了,17岁的少年诸葛亮成为了一个27岁奇才诸葛亮。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诸葛亮隐居在离省城襄阳城西二十里处的隆中,他生活在乱世之中,身怀大才,与世无争,不求闻达于诸侯,过着闲逸潇洒的生活,他不愧是一个神秘的隐居者。
直到有一天,这种平淡的日子被打破了——因为湖南省名誉省委书记、新野县委书记刘备先生三顾茅庐了。
好了,诸葛亮结束了他的平淡如水的日子,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我们接着分析当时最牛的创业方案——隆中对。
诸葛亮先指出天下形势——董卓之乱以后,天下已乱成了一锅粥,群雄争霸,逐鹿中原。在这些牛人当中,曹操的势力最大,不要去惹这个财大气粗的牛人!孙权势力虽然稍弱,但他的根基稳固,咱也惹不起。刘表和刘璋,他们家底丰厚,但他们的水平都很菜,肯定守不住家业,我们找准机会吃掉这两块肥肉,吃干抹净,落肚为安,壮大自己。光占有荆州和益州,还是实现不下称霸天下的宏愿,我们必须执行“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等到时局起重大变化,两地出兵,兵分两路攫取中原,夺取天下!
诸葛亮这个顶层设计一提出来,马上折服了刘备先生。
诸葛亮的隆中对提出的战略规划,为刘老板的创业规划了一条明确而又完整的创业路,相当周详地描绘出了一个三分之势的蓝图。这个蓝图,是一个创业者的战略蓝图。刘老板此后创业的战略方向,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蓝图来实施的。隆中对给处于前途渺茫的刘老板一片光明,犹如一个瞎子长期生活在黑暗中,突然重见光明,欣喜不已!
诸葛亮的战略规划,是建立在对现实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具有很大的可实行性,不简单但可操作。
诸葛亮通过向刘老板展示自己的多年研究成果。所以说,从本质上来讲,隆中对是诸葛亮向刘老板推销自己的报价书。这个口头形式的报价书,绝对史上最牛!
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占有一席之地,具有典范价值,对古代很多创业者有启发作用。
但不管如何,刘备经过三浴三衅,终于感动了这尊大神,第三次的拜请,终于把诸葛亮请出山了。
从此,三国时代又翻开了新的一章。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2-07 11:42:41 +0800 CST  


《三国那些事儿》第一卷“群雄争霸”已经连载完毕,下面接着连载第二卷“三国鼎立”,目录简介如下:
第二卷:三足鼎立
本卷内容从曹操挥师南征受降荆州开始,到建安二十五年汉献帝禅位为止,时间跨度为12年。赤壁之战曹操集团大败,孙刘联军取胜,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公元220年,曹丕承接汉室称帝标志着东汉正式灭亡,历史的轨迹正式驶进了三国时代。魏、蜀、吴这三个政权在此阶段的十几年里,战争频繁,波谲云诡,这一段非常精彩缤纷的历史到底是怎样的?本卷试图透过历史事件,拨开历史的迷雾,还原历史的真相。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2-07 11:52:59 +0800 CST  
第一章:孙权当家

刘备把诸葛亮这尊大神请出山了,三国时代又进入了新阶段——因为诸葛亮教给了刘备新时期的创业思路,刘老板的创业境界也得到了提升。
当然,这个乱世不乏有极具创业精神的人。孙权就是其中的一名佼佼者,虽然在前文已经提过孙权这个名字了,但还没有给他做过介绍,现在我们就先给他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吧。
孙权,性别男,182年生人,字仲谋,别称吴大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孙坚的第二子,孙策的二弟,江东集团的现任董事长。
大家应该还记得,在官渡之战白热化时,江东集团奠基人孙策遇刺身亡后,虚岁年仅十九岁的孙权接过老哥的班,成为江东集团的新任董事长。屈指算来,从官渡之战到目前,孙权也当了七八年的董事长,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我之所以在孙董事长上任七八年后再写他,并不是遗忘了这位仁兄,这几年实在是曹操这个牛人发展个人事业的巅峰时期,为了行文的流畅和读者的阅读体验,不能在此中间强行插队去叙述孙权的奋斗史,所以干脆留到这里再补充他的事情。我们接下来看看孙董事长在这些年里干了哪些业绩。
孙权作为江东地区的头号牛人,他的创业精神其实是不亚于他的老哥孙策的。江东集团的奠基人孙策临终之前给他老弟孙权留下了一个集团公司,当时的江东集团由于成立不久,不仅内部矛盾重重,而且外部环境更加恶劣,用“内忧外患”这个成语来形容当时的江东集团并不为过。
孙权接手的江东集团虽然说不是一个烂摊子,但棘手的事情并不少,真麻烦啊。当时的江东集团只占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这五个地级市,市场空间不仅有限,这五郡的边远险要之地尚未完全归从,当地的土豪在暗处明处都蠢蠢欲动,根本就不听孙权的指挥,但更加麻烦的是,宗室内部也出现了通敌迹象。换一句话说,当时的江东集团是一块烫手山芋,但解决这些棘手的事情之后又得到很多好处。
对于这种情况,孙权在张昭和周瑜等人的帮助之下,制定了怀柔和镇压并举的政策,一只手拿着糖衣炮弹,一只手拿着大刀铁棍,愿意归顺的土豪,就给他们糖果吃,否则大刀铁棍伺候他们。对江东的土豪们,能安抚的则安抚,不能安抚的,孙权就对他们不客气了,相继平定了豫章、会稽等地的山贼式武装集团(山越),消灭山越六千人,收编万余人,暂时稳定了局势。庐陵的市委书记孙辅(孙权的堂兄)担心孙董事长无力保守江东,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遣使与曹操暗中来往,企图夺权架空孙权。对于堂兄通敌曹操的行为,孙权雷厉风行,杀光了孙辅的近臣,削减他的马仔,判他无期徒刑,流放到东部幽禁起来。流放犯孙辅万念俱灰,郁闷不已,几年后就在悔恨中去世了。
经过数年的努力,孙权改编了大量没有正当职业流民山贼,基本上扫清了江东地区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至于当地的豪族,大多数都识时务投靠了孙权,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嘛。当然,孙董事长并没有亏待他们,这样的结局,皆大欢喜啊!孙权通过镇压抚恤山越族,讨伐那些不服从者,逐渐稳定了江南局势。
孙权通过有效的手段,急速扩大势力,较之当年接手江东集团的规模,只有增不减。我们知道,公司开大了,就必须需要更多的员工。于是,孙权开始大规模招人,招聘广告贴得到处都是,犹如现在工厂招人一样,满大街都随处可见。天下士人听说孙董事长招人了,待遇丰厚,包吃包住,并且工作地点的风景也不错,都纷纷从各地赶来江东集团应聘。一时之间,大量的士人名流涌入孙权的董事长办公室来面试。就这样,诸葛瑾、严畯、步骘、陆逊、顾雍、徐盛、顾邵等人都在孙权那里找到了工作,成为江东集团的员工。这些人,都是当时的社会精英,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将在以后集团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2-08 18:11:16 +0800 CST  
【鲁肃】
其实,就在孙权招聘人才的时候,周瑜向孙权推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才——鲁肃!
鲁肃,172年生人,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他心地善良,家庭富有,性格颇爱施舍。周瑜在担任居巢县县长的时候,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二话不说就资助了三千斛粮食给周瑜。鲁肃的慨赠让周瑜很感动,认识到鲁肃并非常人,于是他们结为好朋友。
后来周瑜东渡长江投奔孙策,鲁肃做为周瑜的好朋友,也与他同行。孙策见到鲁肃后,也很赏识他。时逢鲁肃的祖母去世,于是鲁肃就会老家奔丧。不久之后,孙策就遇刺身亡了。
当时鲁肃的好友刘子扬知道鲁肃是一个人才,写信劝说他去投靠当地豪强郑宝,谋一个出路。鲁肃便答应了。鲁肃与周瑜见面后,把自己打算投奔郑宝的事情告诉周瑜。周瑜知道鲁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劝说鲁肃不必去郑宝那种大老粗那里混口饭吃,要投靠就要投靠雄才大略的老板。
鲁肃听从了好朋友周瑜的劝说,背上行李包来江东集团找工作。
周瑜看见鲁肃同意了他的建议,便向孙权隆重的推荐鲁肃,说鲁肃是一个罕见的济时之才,老大应当广泛招聘这种人才,以成就帝王之业。
孙权在老哥孙策去世之后,就把周瑜当做自己的大哥来对待,看见周瑜这么隆重推荐鲁肃,不敢丝毫怠慢,立即接见了鲁肃。他们相谈甚欢,在各位宾客告退后,孙权却单独把鲁肃挽留下来,两人合榻对饮。
孙权向鲁肃问道:“如今东汉帝国集团即将倒闭,天下又乱成了一锅粥,我继承了父兄创立下来的江东集团,希望干出一番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王之业。既然先生辅佐我,请问有什么良策帮助我实现理想?”
鲁肃答道:“过去汉高祖刘邦先生忠心耿耿想尊崇义帝而最后无成,这是因为西楚霸王项羽加害义帝。如今曹操,就像过去的项羽一样!您怎么可能成为齐桓公、晋文公呢?以我看来,东汉帝国集团已经逃脱不了破产清盘的命运了,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被干掉。为您考虑,只有在江东地区开拓市场,打好江东集团的基础,以观天下资本市场的变化形势。如果天下局势如此,您占据江东地区的市场,自然也不会树大招风而引来嫌猜忌恨。为什么呢?因为北方的资本市场正是多事之秋。您正好趁这种变局,干掉黄祖,讨伐刘表,尽力去开拓长江以南地区的全部市场,时机成熟后就称帝,创建一个新的帝国集团,进而夺取天下,这完全可以媲美汉高祖创建的帝业啊!”
鲁肃这番话,堪称鲁肃版的“隆中对”。值得一提的是,鲁肃的这个战略规划,比诸葛亮的“隆中对”还早提七年。鲁肃无愧是一个杰出战略家,制定了江东集团的初期创业方针。
孙权与鲁肃这次秘密商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影响了孙权的创业布局。
此后,孙权对鲁肃非常器重,每遇大事,都找鲁肃商量。“托孤大臣”张昭看见孙权如此重用这个三十左右的毛头小子,心里不服,多次非议、诋毁鲁肃,说他年少粗疏,千万不可重用这种人。孙权知道鲁肃思深虑远,有过人之处,所以并不听张昭的话。
在三国时代,孙权是最具有商人的气质的,他挑人的目光也很独到——只要对公司有用的人,都可以接受,这很类似曹老板(曹操)。
孙权广招贤才,聘请了大量员工,文臣武将,济济一堂,放眼天下,这个比诸葛亮还年轻一岁的董事长,就他的所作所为来看,完全有资格去竞争一下三十岁以下创业家奖项,但可惜的是,当时并没有创业家协会给二十几岁的孙权颁发这个奖项。
稳定局势,加强统治;广招贤才,壮大集团。
这就是几年来孙权当家的成果,他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董事长位置也越坐越稳了。但是,这几年来,有一件事儿始终牵挂在他的心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魂牵梦萦那一个给了他生命的人。不错,这个人就是他的父亲孙坚同志。看了前文的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孙坚是被人杀死的,所以每当孙权万分思念他的父亲时,他就会万分痛恨另一个人——江夏市委书记黄祖。
黄祖,我一定会把你枭首!
孙权每当想起这个杀父仇人,就不禁咬牙切齿的喊道。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2-09 20:55:03 +0800 CST  

楼主:蓝水飞舟

字数:332432

发表时间:2019-08-19 21:49:0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06 16:50:56 +0800 CST

评论数:859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