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很好看(长篇连载)

【张辽】
吕布死了,他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可不少,其中最珍贵的当然是人才了。吕布部将侯成、宋宪、魏续等人,他们都主动归降曹操,不过他们都是一些打酱油的小角色,在这里就先不说他们的事儿了。其余的吕布的盟友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等人,在吕布灭亡被擒后,都投降了曹操,曹操对他们也盛情款待,让他们去当地方父母官。在所有的跟随吕布的将领中,有一个大将是最为耀眼的。他的名字叫做张辽。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这个名叫张辽的人,将在三国群雄争霸中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张辽是三国时期最能打的武将之一,是一名运筹帷幄的统帅,他战争指挥能力是一流的,堪称军事指挥艺术家。
张辽在吕布彻底覆灭后归降曹操,但在此之前,有史料明确记载过张辽的前任老板就有四个,他们分别是丁原、何进、董卓以及吕布,由此看来,张辽的仕途可谓历尽坎坷。
张辽,169年生人,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他年轻时在家乡雁门当过基层公务员,后因武力过人被并州刺史丁原召其为从事,随后丁原命令张辽带兵赶赴京城,去接受大将军何进的领导。不久,何进就被宦官们杀掉,董卓独揽朝政后收编了何进的部队。在外面募兵回来的张辽由于何进已死,他作为何进的直属部下之一,就带着召来的新兵归附于董卓。董卓败亡后,张辽统兵投靠吕布,升任骑都尉,成为吕布手下的一员猛将。曹操干掉吕布后,张辽率众投降曹操,选定曹老板,找到了他的归宿。曹操很看重张辽,任命他为中郎将,赐予他关内侯的爵位。这个时候的张辽,刚好三十岁,正是而立之年。
从此,张辽开始了他后半生中的全新历程,他用自己杰出的天才军事指挥能力,跟随曹操南征北伐,成为曹操最为信赖的大将之一。张辽是曹营中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他屡建战功,长期帮助曹操镇守军事重镇。
张辽几十年的戎马生涯,立下了赫赫战功,帮助曹操完成霸王之业!他做为曹营中数一数二的大将,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当之不愧的名将。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0-10 17:35:34 +0800 CST  
第二十八章 袁绍的崛起

曹操灭掉了吕布,但并不代表着曹操就可以放松警惕了,他的四周有很多不友好的邻居。曹操虽然手握着天底下最大的金字招牌(皇帝),但还是有很多人对他不服气,尤其是他的四周邻居们,他的这些邻居大多数人是实力派。
此时的曹操坐拥兖州、豫州和一部分徐州以及部分司隶地区,地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至少表面上的实力并不差。我们先来看一下曹操的四周有哪些邻居。
曹操南边的邻居是他的老相识张绣和刘表,他们联手已经给了曹操很大的麻烦了,前面已经花了大量笔墨写过他们多次交手的经历了,在这里就不须赘述了。东南的邻居就是创业明星孙策,他是资本市场上的后起之秀,这是一个初生牛犊,他甚至连老虎都不怕,不能小看他。西北边的邻居是造反专家马腾等人,他们在西凉地区把造反事业搞得热火朝天,为社会创造出多个就业岗位(征兵),他们是一颗不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爆炸时会不会炸到自己的地盘都是一个未知数,曹操对这个邻居不得不提防,但这些邻居都不是最可怕的。
曹操最可怕的邻居就是他北边的邻居,即是住在冀州的袁绍,他出身好(四世三公之后),根正苗红,家大业大,社会号召力非常强大,拥趸无数,就是出门上街转一圈都被狂热的粉丝围的水泄不通,要签名的要签名,要握手的要握手,反正他的社会影响力远超曹操。无论从哪方面看,当时大多数社会名流还是比较认可袁绍的,曹操实力虽然不小,但与袁绍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袁绍实力比曹操还是强大的多,这是一个事实。
曹操在这些邻居的眼里,他是一个不受欢迎的邻居。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曹操掌控着皇帝!各位读者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姓曹的邻居因为有皇帝在手,他可以名正言顺的对他们颐指气使,整日里给他们下命令,给他们下指标,谁受得了这口气!换做你的话,你家旁边有这样的一个可以动不动就给你下任务的邻居,你会喜欢他吗?
所以曹操的这些邻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曹操不太友好。
这些邻居不喜欢曹操,那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另一个事实就是,尽管这些邻居不想搭理曹操,当曹操把盖着皇帝印章的红头文件发给他们时,他们也不得不吞声忍气跪下来接受这些文件。久而久之,他们肯定对曹操有意见的。其中对曹操意见最大的人也是实力最为强大的袁绍!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0-11 20:56:21 +0800 CST  
【公孙瓒的失败】
我在前面已经写过了,袁绍对曹操的不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自从曹操把汉献帝从洛阳搬家到许都后,袁绍的不满就开始爆发了。想必大家应该记得,几年前曹操以皇帝的名义给袁绍封一个太尉的官被袁绍怼了回去,当时弱小的曹操不想和强大的袁绍起冲突,便把自己的大将军头衔让给了袁绍,自己当了一个位居大将军之下的司空,这下子才暂时平息袁绍的怒火。
经过几年的发展,袁绍越来越强大了,他不断吞并周边的势力,迅速扩充了自己的实力。其实袁绍这个人也是有志向干大事业的,早在关东联军讨董时,他曾经对曹操说过:“如果讨董大事不顺利,我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地区,兼有乌丸、鲜卑之众,然后南向争夺天下,这样就有可能成就我的霸王之业。”
当时袁绍与曹操交好,他推心置腹的向好朋友曹操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实际上是可行的。此时的袁绍已经非常清楚的看清天下大势,改朝换代的时刻即将来临。占据中原的黄金地盘,然后以黄河以北为本,南向平天下,占尽天时地利,进而徐图天下,袁绍这个战略与沮授等人提出的战略是大同小异的,此后袁绍耍诡计忽悠韩馥拱手相让冀州后,平定河北,坐拥了天底下最肥沃的土地。
不过一个冀州是远远满足不了袁绍的欲望,此时他的目标是全部占据北方四州。袁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必须要踢开一个绊脚石。这个绊脚石的名字叫做公孙瓒!
自从前几年中央的调解员给袁绍和公孙瓒调解矛盾,双方同意罢兵,公孙瓒回去干掉老领导刘虞占据整个幽州后,就日益骄矜,不恤百姓,记过善忘,睚眦必报,这为他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公孙瓒杀掉刘虞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刘虞的部将鲜于辅、齐周、鲜于银等人率领幽州兵马为老领导报仇,他们联合鲜卑、乌丸等地区的兵马,组成了汉、胡数万复仇者联盟,击败公孙瓒。这笔仇远远还不完,不久之后刘虞之子刘和为父报仇,密谋联手袁绍大将麴义,双方合兵10万攻打公孙瓒,再一次在鲍丘打败公孙瓒,斩首二万余级。他们掀起了复仇的浪潮,幽州很多郡县公开反叛公孙瓒,纷纷杀害公孙瓒所置的长官,高举反公孙大旗。
屡战屡败的公孙瓒,只好卷起铺盖逃回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坚守。在易京,公孙瓒开置屯田,企图恢复元气,又大规模的修建军事措施,他派人临易河挖十余道战壕,在战壕内堆筑许多高达五六丈的高台,在高台上面筑营垒和高楼。公孙瓒居住在堑壕中央的高达十余丈的高楼上,以铁作门,斥去左右,命令七岁以上的男人都不得进入他的住处,他的身边只有侍奉他的妻妾,来往书信文书都要用绳索吊上吊下来传递,渐渐疏远了谋臣猛将,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从此以后,公孙瓒很少过问军事,他囤积大量粮谷,与妻妾们在高楼上享受生活,享受着生命的最后时光。从这一刻起,公孙瓒就注定了失败。
虽然中央的调解员和稀泥暂时平息了战争,暂时缓和了袁绍与公孙瓒的矛盾,但袁绍并不打算放过他。
此后几年,袁绍继续加大力度讨伐公孙瓒。袁绍派军围攻了公孙瓒的易京数年后,公孙瓒有点顶不住袁军的攻打,易京危如累卵,不得不派儿子公孙续去向黑山贼首张燕求救。
公孙瓒的计划是这样的:写密信告诉儿子,叫他带来黑山援军就在北面设下埋伏,约定以点火为信号,到时点火举事,自己就带领易京的骑兵突围出来,父子两面攻击冀州,切断袁绍的后援,群殴袁绍这个乌龟王八蛋。这真是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啊。
公孙瓒的这个作战计划没有什么问题,但问题出现在一个不称职快递员的身上。这个快递员刚揽件出城,就被袁军的巡逻兵抓住了。袁军从这个快递员的身上搜出了公孙瓒的密信,交给了袁绍。
袁绍打开密信一看,全部知道了公孙瓒的作战计划,将计就计,自己去扮演一回公孙续的角色,亲自带着精兵在北面设下埋伏,在晚上就点起烽火来。在易京的公孙瓒,早盼晚望,终于看见北面的烽火点起来了,以为公孙续已经带回黑山援军在那里设下埋伏了,大喜之下,也不管自己的快递员回不回来,有没有给自己带回儿子的回信,就以为儿子设下埋伏圈等待袁军了。公孙续的戏份早已被袁绍抢了,公孙瓒还蒙在鼓里,屁颠屁颠带着部队出城想夹击袁绍。结果可想而知,公孙瓒把部队带到阴沟里去了,掉进了袁绍的埋伏圈,大败而归。
这下子,公孙瓒老实了,他再不敢和袁绍玩什么阴谋诡计,老实的呆在易京里当缩头乌龟了。由于易京城池坚固,公孙瓒又防守严密,袁绍一时倒也啃不下这块硬骨头。
不过袁绍很快就找到了公孙瓒的软肋了。是的,打蛇要打七寸,打公孙瓒要打他的要害之处。
袁绍派出工程兵部,加紧挖地道,一直挖到城楼下,先用木柱顶着楼基,然后火烧支柱,楼台也就在大火的焚烧之下轰然倒塌了。
我真的有点怀疑袁绍上大学是读土木工程专业的,他懂得楼房的结构,他首先把公孙瓒城楼的砖木结构变成木质结构,以木材支撑着楼基,采用木材来承重,兼之木结构自重较轻,施工简单快捷,所以好处多多,其中还有一个容易被读者忽略的优点:木材取材容易因而造价低,打仗也是讲究成本的啊。袁绍在不久之后的官渡之战中把土木工程的知识运用的淋漓尽致,这让人不得不感叹,平时多学点东西等到需要时总是会有用的。
袁绍毁坏了公孙瓒的城楼,破坏了他的壕沟和住处,渐渐到达了公孙瓒的家里了。这时的公孙瓒已经陷入了绝境之中了。
公孙瓒无路可走,自料必败无疑,他不愿自己当俘虏,也不愿自己的家属当俘虏,于是缢杀了自己的姐妹妻子们,然后引火自焚,葬身火海之中。
袁绍终于解决了这个多年的老对手,得意的割下了公孙瓒的首级,派人送到许都彰功,当做见面礼送给了曹操。
公孙瓒的失败是必然的。他没有足够的政治手腕,不爱惜老百姓以及将士们,一味以武力去解决问题,多年来穷兵黩武,连战连败,内部早已矛盾重重了,统治根基已经松动了,只差一个强大的对手来摧毁他。而袁绍这个强大的对手不失时候就灭掉了他。
袁绍在易京之战中彻底消灭了公孙瓒,成功统一河北,实力大增,成为天底下第一号大牛人。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0-13 10:36:04 +0800 CST  
【新任霸主】
袁绍灭掉了公孙瓒,兼并了他的部队,笑纳了公孙瓒在易京囤积的三百万斛军粮,占据了幽州,统一河北。在干掉了公孙瓒不久后,袁绍就占据冀、青、幽、并北方四州,拥军几十万,掌控北方大部分地盘,再无后顾之忧,实力得到空前的膨胀,事业达到了最高峰,成为当时的新一代霸主。
当然,此时的袁绍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他去做,比如连年的征战导致百姓疲弊,需要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军队元气等等,但此时袁绍似乎对这些事情并不感兴趣,不把这些要事放在心里,他的所思所想几乎放在如何扩大地盘这方面上。
袁绍知道,他的事业还有做大做强的空间。他身边的一个叫曹操的邻居,曾经给他带来羞耻,至少袁绍是这样认为的,是不是应该挟持着胜利之师去教训一下这个邻居呢?
不管此时袁绍是怎么样想的,他一定已经把曹操列为他的头号劲敌,认为曹操是他的一生之敌,只要把这个敌人消灭了,他的事业就会一路畅通,从此走向康庄大道。
我一定要继续扩大我的事业版图的,我要让我的每一个儿子都能拥有一个大州的!
这是当时袁绍最真实的想法。他为了实现这个想法,在不久的将来,他将主动发起了三国时代的“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0-14 18:09:53 +0800 CST  
第二十九章 袁术的覆灭

袁绍的事业蒸蒸日上,而他的兄弟袁术的事业却日薄西山了。
此时袁术,犹如一个临死之人只剩下了一口气,苟延残喘着,他的衰败已经无法逆转。连续吃败仗的袁术,国库已经消耗得空荡荡了,袁术也从富可敌国的皇帝变成一贫如洗的穷汉了。
没办法之下,袁术在建安四年的夏天,恋恋不舍的烧掉宫室,带着他的残兵败将和成群妻妾去投奔曾经叛变的部下雷薄和陈兰。
雷薄和陈兰在此之前已经看出了袁术不成气候,在掠夺了袁术的粮草后便奔赴灊山落草,不想再继续跟着袁术混了。对于他们的叛变,袁术一直耿耿于怀,认为他们吃里扒外,要不是当时要处理的紧急之事太多,早就去清理门户了。但袁术万万想不到,今非昔比,世事难料,如今的他竟然要去跟他们混饭吃了。
在投奔的路程中,袁术还是满怀希望,自以为是之前他没有追究雷薄和陈兰的责任,他们一定会热烈欢迎老领导的到来的。
可是现实给袁术打了狠狠一巴掌,雷薄和陈兰毫无犹豫就拒绝了老领导蹭饭吃的要求,并且还没有给出任何理由!
袁术气得差点吐血,你们是我多年的部属,我之前每个月给你们发工资,况且抢了我的粮草我也没有责罚过你们,我养了你们这么多年,如今你们恩将仇报,良心何在?
但不管袁术如何怨恨,总之他是不能从雷薄和陈兰他们那里讨到一碗饭来吃了。
走投无路的袁术,非常穷困窘迫,士兵们不断溃散逃走,谁也不愿意继续跟着这个破产老板混日子了。其实,我们非常容易理解这群逃兵的心情。
估计袁术士兵们是这样想的:你当皇帝妻妾成群,顿顿吃山珍海味,我们却连个老婆暖被窝都没有,吃不饱饭还为你去战场上拼命,你当我们是傻子啊?如今你连基本工资都发不起了,我们难道跟着你一起睁眼等死?
袁军将士们看着高高在上的袁术就愤愤不平,你不拿我们当人来看,我们为什么要给你卖命?此时不走,还待何时?
袁术终于尝到众叛亲离的滋味。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0-16 11:03:03 +0800 CST  
【四面楚歌】
此时的袁术,他忧心如焚,四面八方都是自己的敌人,不知道该往何处去混饭吃,就连自己培养出来的部属都不要自己了,谁人还能接纳自己呢?
袁术扳着手指头数了无次数,最后觉得还是他的同父异母哥哥袁绍很有可能接受自己。他很了解这个哥哥的性格,只要自己把皇帝称号和传国玉玺送给他,不愁他不同意接纳自己。毕竟还有血缘关系,这层关系是怎么样都割不断的,尽管之前他们打得你死我活,恨不得杀掉对方。
想到这里,袁术提笔给袁绍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刘汉王室已经衰落很久了,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了!谁有能力就能吞并其他诸侯,统治天下。我们袁氏禀受天命,符命祥瑞粲然昭著。现在哥哥拥有四个州,户口达百万,放眼天下,没人比你更强大,即使曹操也不是你的对手!现在我恭敬地将天命送给哥哥,希望你能使它振兴。
袁术这封信的言外之意也很明显:好哥哥,我们都是兄弟,你大人不计小人过,现在我把代表天命的皇帝称号和传国玉玺送给你,你给我一个饭碗吃饭就可以了。
袁绍接到袁术的来信,虽然他不喜欢这个同父异母弟弟,但他还是很喜欢这个代表天命的传国玉玺,在心里暗暗同意袁术的看法,便同意了袁术来他地盘混饭吃的请求。
袁术得知袁绍同意接纳他了,打算往北投奔袁绍的长子袁谭。袁谭当时担任青州刺史,手握着重兵,有能力保护得了他这个落难的叔叔。
曹操得知袁术要去青州投靠袁谭,便派来刘备率军截住袁术的去路,坚决把这个穷途末路的袁术困死在他的地盘里。
袁术率着家属家丁们来到通往青州的路口,却惊喜的发现,老冤家刘备早就率领着关羽和张飞在那里等着他。袁术大吃一惊,回头看看自己身边面黄肌瘦的士兵们,知道不是刘备的对手,连闯关冲卡的念头都没有了,只得乖乖的退往他的故都寿春。
当年六月,袁术退军到江亭,随军之粮只有三十斛麦屑,连一点好粮都没有了,真正体验到了什么叫做贫困潦倒了。六月天气,盛暑难忍,疲惫不堪的袁术欲得一碗蜂蜜水解渴,却想不到的是,厨子对他这样说道:要血水就有,要蜂蜜水就没有了。
袁术听了这话,更加忧愁愤懑了,叹息良久,坐在竹床上叹气道:“我袁术怎么会败落到这种地步了!”
此时的袁术已经真正陷入了孤立窘迫的境地,我想他已经体验到了几百年前的前辈项羽的心情,感觉到四面楚歌是什么样子的情景了。
袁术非常不解,自己为什么会走到这个地步?
我出生在天下第一家族,是四世三公之后,没人比我更有资源更有人脉,并且我的个人能力并不差。我曾经拥有天底下最为富庶的地盘和最为强大的战争武器,我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敢做天下人不敢做的事,敢于不讲信用并不畏人言,敢于把人命当做草芥来看待并无愧于心。我为了实现我的野心已经变得足够的冷酷无情了,把仁义道德抛弃在脑后并且无所畏惧,但我又厌恶部下对我的一切的背叛与不忠,我具备了野心家一切的素质,在我的人生字典里,只要能成功达到目的就可以了,甭管是使用了什么手段!我严格遵循生物界里的弱肉强食的原则,乱世之中求发展不是应该不择手段吗?人生追求成功,我做错了什么吗?
袁术是永远不会找到他覆灭答案的。他所厌恶的恰恰是他自己所擅长的。当别人用自己最擅长的招式来对付自己,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侮辱,就难以接受,自己的优势只能自己使用。
只要袁术换位思考,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在陈兰、雷薄他们那里,袁术已经是一个毫无价值的老板了,并且已经成为众矢之的,继续跟着他只能是死路一条!为了自己的活命,为了自己的前途,只能跟他彻底划清界线!
没过几日,袁术因愤慨发病,最后呕血而死,竟落个如此凄惨的下场,三国称帝第一人就此挂掉!
平心而论,袁术并不像小说演义里描述的那么无能,也并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坏人。如果袁术只是一个花花公子,不学无术,他早年怎么会得到大将军何进的拉拢?在三国时代众多军阀中,袁术算是被文艺作品丑化相当严重的人物之一,这或许就是失败者的悲哀。
袁术早年以侠气闻名,加上显赫的家世,吸引了众多士人前来归附,他会玩弄权势,擅长忽悠功夫,短时间内就快速发展扩大自己的势力,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大军阀之一,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水平。
当然袁术也有很多的缺点,他是一个固执的人,一个心急的人,一个卑鄙的人,跟电影中一个人物很像,那就是灭霸,在自身实力强硬的情况下对抗全世界,选择了与天下人作对,向全世界宣战,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超级反派。袁术的性格缺点决定了他永远无法像曹操一样成就霸王之业的,但不管如何,真实的袁术与小说中的形象相差甚远,我们评论历史人物都要多方位去评价,还原真实的人物的真实的历史形象,不要被文艺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所误导我们。
但作为一个政治家,袁术是不及格的。他胆大妄为、无视社会规则,犹如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江湖侠客,率性而为,为人又高傲无比,缺乏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错判形势,过早称帝,导致诸多盟友纷纷离他而去,让苦心经营的事业毁之一旦,陷入四面楚歌、众叛亲离的绝境,最终只能走向覆灭。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0-16 20:29:50 +0800 CST  
第三十章 官渡之战

袁术死了,他的势力也随之灰飞烟灭了,不过他的同父异母哥哥袁绍的事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达到了最巅峰。此时的袁绍,击败了公孙瓒后,统一河北,占据北方冀、青、幽、并四州,拥军几十万,势力达到顶点,袁绍的事业心也达到顶点。
袁绍彻底解决了公孙瓒后,如今他的最主要的对手已经不言而喻了,就是家旁边的邻居曹操。在之前的几年时间里,袁绍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公孙瓒身上,无暇顾及曹操,但他明白,自己只解决一个公孙瓒,对他的事业版图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对手就是那个手握皇帝的曹操!
当然,曹操在袁绍灭掉公孙瓒后,也已经有越来越强烈的预判,袁绍必定会调转枪头来和自己决战。袁绍就像是曹操背后那巨大阴影,随时都可能覆盖下来,将曹操罩住。
袁绍与曹操之间的战争,势在必行,只差一点火星就可以点燃了。而直接引起袁曹两人之间的战争的这点火星的名字叫做眭固。
眭固,初为黑山贼,被曹操所败后投靠河内太守张杨。曹操在下邳围攻吕布时,张杨打算援救吕布而被部下杨丑杀死。杨丑杀掉顶头上司张杨后想带领张杨部队投奔曹操,但想不到的是,杨丑又被眭固所杀。眭固杀掉杨丑后,便带领张杨部队屯军射犬(河南省武陟县西北),打算投奔一个财大气粗的大老板——袁绍。曹操看见眭固带领张杨部队投奔袁绍,知道他一旦事成与袁绍联手,形势就会对自己非常不利,便派遣曹仁、史涣北渡黄河,带部队拦截眭固。面对曹仁们的急攻,山贼出身的眭固当然不是曹操麾下大将的对手,眭固在犬城兵败被斩。
看了这一段文字,大家是不是有点头晕啊?短短两三百字,这么多角色被人杀来杀去。不过为了让读者更加一目了然,知道究竟是谁杀谁,可以再简单概括一下,杨丑杀死张杨,眭固杀死杨丑,曹操杀死眭固,这简直可以编成顺口溜了。
打败眭固后,曹操再围眭固大本营射犬。众人看见老大已经挂掉后,便二话不说就举起白旗投降了。因此,曹操吞并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扩张到袁绍的家门口。
袁绍看见曹操把势力扩张到自己的家门口,感到地位被威胁,自然是怒气冲天,他们之间的决战已经到了不可避免的时候了。可以说,眭固被曹操所杀这件事,成为袁绍与曹操之间发动战争的导火线。
我不能再容忍曹操了,他已经欺负到了我的家门口了!
袁绍真的愤怒了,这个姓曹的,难道他依仗着皇帝,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吗?
我不能再等待下去了,我要痛揍曹操,把他赶回老家去!
袁绍对曹操已经没有了耐心,恨不得一下子就去许都把曹操拉出来痛打一顿。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0-17 20:50:44 +0800 CST  
【谋士们的分析】
在袁绍正式出兵前的这段时间里,袁绍和曹操的谋士们并没有闲着,他们各自对自己的老板出谋划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的老板谋求最大的利益,当然也是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
此时,不管是在冀州的袁绍,还是在许都的曹操,他们都在聆听着谋士们的话。这两个老板都知道,双方的决战已经不可避免,很快就会打起来的。
这时双方的谋士们就相当于各自老板的会计师,分析着这场大战的前景和成败,这与我们现代公司去市场投资开发新的项目是一样的,要精打细算着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毕竟没有哪一个老板想做亏本生意。
不管是袁绍,还是曹操,他们有今天的成就和事业,都付出了很大的血汗,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压力和痛苦。不管是巧取豪夺,还是浴血打拼,或者是两者皆兼之,他们能在群雄并立的资本市场之中走到这个地步,各自拥有了极为强大的军事集团,确实非常不容易。自董卓乱政以来,短短的十年时间里,有多少的英雄豪杰已经身败名裂,有多少的创业者在资本市场中展开激烈的角逐而折戟沉沙,有多少的不可一世的风云人物已经烟消云散,所以袁绍和曹操能走到今天,的确都有他们的过人之处,否则就不可能在这场极为激烈的角逐中存活到今天了。
袁绍和曹操在摩拳擦掌,谋士们也在紧锣密鼓。是的,袁绍和曹操是两个集团的老板,他们的麾下有很多顾问,这跟现代的公司差不多,老板为了扩大市场的股份而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旗下的顾问们负责为老板出谋划策,以求做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
建安四年(公元199 年),冀州政府议事厅。
河北之主袁绍正在冀州政府议事厅里主持一场军事会议,冀州集团的各级管理者和顾问们济济一堂,几乎汇集了冀州集团不同部门所有的头头脑脑。
会议主题:现在是否合适大举征伐曹操?
袁绍把会议主题说出来后,就叫大家来讨论讨论这个主题。
围绕着是否征伐曹操这个问题,在冀州集团内部展开了一场颇为激烈的辩论。
冀州集团高级管理者沮授和田丰看见袁老板有意向曹操用兵,便劝谏道:“我们长年累月打仗,老百姓已经不堪重负了。现在仓库里已经没有多少钱粮了,这是我们集团所忧虑的啊,所以此时此刻我们应当休养生息。当然我们不能让曹操安宁,我们可以派兵不断骚扰他,让曹操吃不好睡不好,还不能让他安心生产,以此拖垮曹操。如此去做,不出三年,曹操就受不了,我们冀州集团扩大市场的股份的目标就会轻松达到了。”
沮授的这个建议无疑是正确的,利用优势军力和地理形势,不断去骚扰曹操,使得曹军疲敝,三年之后再以优势军力攻打曹操,谁能顶得住?
这其实就是持久战的雏形,虽然持续时间较长,但可以大概率达到目标。
郭图和审配听到沮授和田丰的劝谏,马上跳出来反对道:“兵书上说,敌我兵力比例是1:10,我们就可以将敌人包围,1:5的话,我们就可以向敌人进攻,敌我力量相当就可以交战。如今我们兵强马壮,再凭藉袁董事长的神明威武,会合河朔地区强大的军队,用来讨伐曹操那厮是绰绰有余了,打败他易如反掌!现在我们不及时去干掉姓曹的邻居,将来就难对付了。”
看到这里,读者们应该看出沮授的策略是以逸待劳,采取持久战拖垮曹操再干掉他的,而郭图等人的主张是速战速决,想发动一次大战一举干掉曹操。
沮授反驳道:“消除祸乱,诛除残暴,这叫做符合道义的部队;恃强凌弱,倚势凌人,这称为骄傲的部队。仁义的部队没有敌手,骄傲的部队虽强最终还是会灭亡。曹操拥戴天子在许都建造皇宫,他已经站在仁义的制高点了。现在我们发动全部兵力征伐曹操,就违背了仁义。再说克敌制胜,在于谋略,不在于力量的强弱。曹操并不是公孙瓒,他的法令已经施行,士兵精强干练,现在我们丢弃万全之策,悍然发动没有正当理由的战争,我感到恐惧啊。”
沮授的话,深刻揭示了打仗并不是只靠兵力的强大就可以战胜一切的道理,这个道理就像金庸小说《鸳鸯刀》里的鸳鸯宝刀隐藏的几百年的秘密——仁者无敌!
当然,金庸先生不可能穿越回东汉末年给郭图等人送一本《鸳鸯刀》,所以他们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以为只要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就可以战胜一切了。所以郭图等人对沮授的话嗤之以鼻,强行找理由说道:“周武王讨伐商纣,不算不义!况且我们派兵攻打曹操,何愁找不出理由来!再说我们兵强马壮,猛将如云,将士们都想着建功立业,如果此时不早点抓住时机抢资本市场的蛋糕,还待何时?”
袁绍听了郭图等人的话,觉得太有诱惑力了,心想只要此时挟持着胜利之师,南征曹操就可以一战而定,到时资本市场的蛋糕,还不是我想怎么切就怎么切?
在巨大利益的面前,很多人会失去辨识能力的,袁绍也不例外,所以他不再多做考虑就采纳郭图等人的意见。
郭图等人看见老大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借此机会打沮授的小报告:“沮授监管内外,威权震动三军,如果董事长不加以牵制沮授,他逐渐强盛后还用什么办法控制他呢?再说沮授的人气很高,他做为统率外面部队的人,不宜参预内政。”言外之意就是沮授的权力太大了,要削弱他的权力,否则等到他的翅膀太硬了,就不好控制他了。
臣下功高震主历来是历朝历代君王心病,袁绍做为冀州集团的老大,自然也害怕部属功高震主。郭图等人的话,引起袁绍怀疑。沮授在冀州集团中有很大的话语权,在广大官兵中有很大的权威,所以袁绍也有点害怕沮授权利太大后难以控制,于是将沮授统管的职权去掉三分之二,将之分给三个都督来分享沮授之前所拥有的权利。
袁绍对冀州集团内部进行了权力制衡改革,创造性的将沮授原来的监军职位分为三个都督职位,让沮授和郭图、淳于琼三人都当都督,每人主管一军,这样互相牵制对方,以达到权力制衡。
由于郭图等人乘机进馋,沮授的权力削弱了。有水平的人权力变小,没水平的人掺和进来,这为以后袁绍的失败埋下了一道伏笔。
这是袁绍冀州集团众顾问的交锋,沮授提出的正确策略被袁绍拒绝了,郭图等人的错误方针却被采纳了。
我们再来看看曹操阵营的顾问们是怎么样分析的。
此时袁绍准备进军攻打曹操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小道消息满大街飞了,早已传到了许都。曹营众将听了,十有八九的人认为难以抵挡袁绍的十万大军,河北是盛产武士的地方,这群如狼似虎的十万大军卷土而来,谁能抵挡得了?
当时在许都干闲职领政府工资的大名士孔融先生,就大放厥词,到处散布袁绍不可战胜的言论。孔融亲自对荀彧说:“袁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等谋臣替他出谋划策,审配、逢纪等忠臣为他干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他们个个都不是吃素的,由他们统领北方的狼虎之师,我们拿什么来与他们抗衡?恐怕没有什么机会战胜他们啊!”孔融的言论更加加剧了众人的恐惧感。
荀彧反驳道:“袁绍兵虽众而法令不整肃,田丰刚愎而好犯上,许攸贪婪而不检束,审配专权而无谋,逢纪果决而刚愎自用,由审配和逢纪这两人打理袁绍冀州集团的后方,如果许攸家人犯了法,一定不会放过的,不宽纵许攸的家人的。这样许攸必然会叛变,来投靠我们的。至于颜良、文丑,不过是有勇无谋的匹夫,不足为虑,可以一战而擒!”
荀彧的一番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袁绍冀州集团各个高层的弱点,说得曹操连连点头称赞,对众人补充道:“我知道袁绍的为人,他志向大却少谋略,外强中干,心胸狭窄,他的军事力量虽然强大,但指挥不当也是白搭!他的将领们骄横使会让政令不能统一,即使他有再多的土地,生产再多的粮食,他也不可能战胜我的!他的这些土地和粮食,这正好作为奉献给我的礼物。”
曹操的一席话,给众人传递了一种信念:袁绍并不可怕,他只不过是一只纸老虎,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一定会战胜袁绍的。
曹操与袁绍是穿空档裤一起玩耍长大的朋友,他看透袁绍的为人,知道他的种种弱点。现在曹操和荀彧把袁绍冀州集团几乎所有高层的弱点都一一清楚的指了出来,给众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时曹操又想起郭嘉之前对袁绍的分析,陷入无尽的深思之中。
按照郭嘉的说法,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曹操天时地利人和全占,焉有不胜之理?不过,想必曹操自己心里也明白,郭嘉所说的虽然有道理,但其中也包含有一些水分的。高捧己方,乱踩敌方,这一贯是中国人的特色。
没有东西能阻挡我前进的脚步,困难重重也无法阻挡我前进的脚步!
曹操昂起了自信的头颅,望着深邃的星空喊了一句豪言壮语!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0-18 17:43:03 +0800 CST  
【序幕】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袁绍决定和曹操大打一场,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
袁绍亲自吹响官渡之战的号角!
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这是三国时代的一场大战役,这是当时两个最为强大的军事集团一次大交锋,由袁绍和曹操扮演主角,双方斗勇斗智,精彩纷呈,让人欲罢不能!这场战役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决战。官渡之战,不仅决定着袁绍曹操两人的命运和前途,也决定着当时中国命运和前途。
这时的袁绍,已经不是十年前的袁绍了,他已经摆脱了贫困户的身份,加入了富人的行列了。他地广兵强,猛将如云,谋臣满座,纸面实力已经远远超越了他的邻居曹操。他的野心随着实力的增强也在逐步膨胀起来,放眼天下,谁人是我的对手?此时不消灭曹操,统一天下,还待何时?
既然已经公开撕破了脸皮,不必要再藏着腋着了,那就公开打吧。
袁绍志在必得,他望着威风凛凛的千军万马,心想只要全部冲进许都,就是踩也能把曹操踩死!
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这是两个疯狂赌徒的一次大较量,双方下的赌注都非常大,谁都想赢得这次博弈。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0-19 20:53:54 +0800 CST  
【曹操的准备】
曹操输不起这场战争,他知道,自己一旦输了这场战役,他将一无所有,倘若许都沦陷了,皇帝弄丢了,自己还能去哪里呢?
是啊,如果袁绍胜利了,即使天地再大,恐怕曹操也没有了容身之地了。
我们来看看曹操做了哪些战前的准备工作。
曹操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迅速作出如下部署:
派臧霸统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攻下齐国(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占据战略要地,巩固右翼,牵制袁绍,这样做能有效的防御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
派于禁统率二千步骑兵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为白马守将刘延提供必要的火力,阻滞袁军偷渡黄河,阻断袁军长驱南下的路径。
任命钟繇以侍中的身份领司隶校尉,持符节督察关中各路人马,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曹操将后方事务委托给钟繇,特别授予他不受等级制度拘束的权力。钟繇也不负重任,到达长安后,写信给造反专家马腾、韩遂等人,为他们分析当前的社会形势,陈述利弊祸福,总而言之,就是告诉马腾、韩遂等人,跟着曹操路线走前途就一片光明,要是不识时务跟着袁绍混就没有好果子吃。钟繇的话说服了西凉的造反专家们,马腾、韩遂为了表达和曹操合作的诚意,各送一个儿子来许都当人质,入宫侍奉天子。就这样,钟繇和平解决西北问题,稳定关右,解除了西凉地区的不稳定因素,把西北边的邻居拉到了曹操的阵营。
曹操部署完这些后,可以放心和袁绍大干一场了。曹操做了一个决定,挑选曹营中最为精锐的两三万精兵用来全力对付袁绍,他本人亲自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把主力放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派军筑垒固守,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阻挡袁绍的十万大军从正面进攻。
看完了曹操以上部署看,我们不得不承认曹操是一个军事天才。曹操一定是事前就做好了规划,对敌人可能采取的进攻方式了如指掌,才能反应如此迅速,做出如此完美的部署。他所采取的战略方针,既能牵制住敌军,又能阻挡敌军从正面进攻,己方以逸待劳,后发制人。
曹操根据实际情况,从当时敌强我弱的真实情况出发,集中兵力部署在官渡,等待袁军的到来。
曹操为什么要把主力放在官渡而不是放在其他地方呢?
其实,这主要是由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官渡地处鸿沟运河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都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都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官渡这个地方一定是袁绍攻城略地的首选之处,因为官渡靠近许都,很方便袁军的后勤补给,毕竟士兵们每天都要吃饭啊。
这就是曹操在官渡之战即将打响之前的准备工作,事实证明曹操的部署完全是正确的。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0-20 12:18:10 +0800 CST  
【张绣的决定】
曹操与袁绍双方都已经磨亮了指挥刀,将士们已经迫不及待的进入了工作状态——打仗!
是的,这场大战的硝烟味已经弥漫在空气中了,谁都能闻得出来。
曹操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工作,看看袁绍也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其实袁绍在曹操紧锣密鼓准备战争时,他主要是做了一件事——到处拉人头,通过外交手段发展更多的人员来到他的阵营里。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某项危险的行动中,拉更多的人下水,这是拉人头的艺术。
袁绍最想拉拢的人就是曹操南边的邻居刘表和张绣,他派外交使节去张绣那里,向张绣传达了自己的意愿。
张绣看见天下第一牛人袁绍都想和他合作,有点受宠若惊,打算点头答应时,但他身边的谋士贾诩阻拦了张绣这个愚蠢的决定。
贾诩在张绣面前公开对袁绍的外交使节说:“请你回去替我辞谢袁老板,他们兄弟之间都不能互相容纳,还能容纳天下贤才吗?”贾诩以不友好的口气拒绝了袁绍合作的意愿,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袁绍的外交使节只能悻悻而归,回去向袁老板复命。
张绣看见贾诩这么说,吓得面如土色,知道贾诩此举一定会得罪袁绍的,便惊惧地说:“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但张绣也知道足智多谋的贾诩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他一定有把握让自己不会因此而受到攻击才敢拒绝袁绍的,悄悄的对贾诩说:“本来我们的处境就不好,现在已经拒绝了袁绍,我们归附谁呢?”
贾诩毫无犹豫的说:“我们归附曹操。”
张绣担心的说:“袁强曹弱,我们又与曹操是仇家,为什么要归从他呢?”张绣的担心是有充分的理由的,他毕竟曾经降而复叛,杀死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重创曹军,甚至差一点要了曹操的老命。曹操已经与他有了血海深仇,能不能容忍得了他,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贾诩分析道:“这正是我们要归顺曹操的原因。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我们应该归从曹操。第二、袁绍兵强马壮,我们就带这么几个人去归附他,必然不会看重我们。反观曹操,他的实力相对弱小,他得到我们这支生力军必定高兴,他会看重我们的。第三、有称王称霸志向的人,他就会放弃私人恩怨,以向天下显示他的德行,曹操就是这样的人。曹操不仅会不计前嫌接纳我们的,而且还会拿我们做榜样给天下人看的,希望老大不要再犹豫了!”
张绣想了一想,觉得不归附曹操,好像也没有了更好的选择了,便听从了贾诩的建议,决定率部归附曹操。
张绣再次向曹操投降,把曹操乐得合不拢嘴。曹操十分高兴,拉着贾诩的手说:“使我的信誉扬于天下的人,就是你贾诩啊!”
说实在话,贾诩建议张绣归附曹操,更多是站在自己的利益方面去考虑的,他知道,袁绍必定不会成就霸王之业的,而曹操是可以的。并且张绣是曹操的一个做榜样当典型的最好材料,接纳张绣就等于向天下人宣告曹操不计仇恨,树立曹操宽宏大量的人设,使曹操成为全国受到尊重和信任的人,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投奔曹操的。现在贾诩在最好的时机劝服张绣归降曹操,曹操必定会重用他的。果然不出贾诩所料,曹操听说张绣率众归降了,闻讯后大喜,拜贾诩为执金吾,封为都亭侯。与此同时,曹操也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自己的儿子曹均娶张绣的女儿做老婆,真是皆大欢喜啊。
按理来说,张绣与曹操算是彻底结下梁子的死对头,双方终生应该不死不休才符合大众的猜测。然而曹操不仅对张绣委以重任,还双方结为儿女亲家,这几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要知道在两三年前,他们还是不戴共天的大仇人,如今事情发生这样的大逆转,这样的剧情实在是连抗战神剧的编剧都不敢这样编拍的啊。
曹操爽快的接纳张绣,除了上面所说的原因之外,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曹操知道张绣是一块硬骨头,多次交手没有占到什么大便宜,已经说明通过武力手段是很难彻底征服张绣的,如今他送上门来,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就尽可能使用他,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还可以随时轻松除掉他的。至于结为儿女亲家,不过是使张绣安心为曹操做事罢了,到时如有必要除掉张绣的时候,曹操不可能因为他的女儿是自己的儿媳妇就手软的。总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接纳张绣的归降,对曹操来说只有利没有弊的,况且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以后张绣是死是活,还不是牢牢的掌握在曹操的手中?这么有赚不亏的生意送上门来,换做谁都会去做啊,更不用说精明的曹操了。
但不管怎么样,此时张绣归降,不仅让曹操不花一分钱就得到一支生力军,更重要的是让曹操基本上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投入战斗之中来对付袁绍。
就这样,张绣成为了曹操麾下的一员猛将,甘心情愿给曹操打工,并在官渡之战中立下了战功,用自己出色的表现打动了老板曹操。顺其自然,贾诩也换了一任新老板,毫无疑问,贾诩选对了老板,为他的人生开启了辉煌之路。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0-20 17:24:43 +0800 CST  
【刘表的观望】
张绣归降了曹操,荆州牧刘表还在观望,他知道袁绍和曹操的战争已经势在必行,但不能判断他们最终究竟谁胜谁负,所以不能公开表态支持哪一方,否则站错了队伍麻烦就大了。
袁绍看见张绣屁颠屁颠跑去给曹操打工,虽然有点愤怒,但看见张绣就只有那么点家底,也不太放在心里,他最想拉拢的还是有很大实力的荆州牧刘表。如果刘表站在袁营这边,一旦开战,就可以让刘表派军去踹曹操的屁股。我们知道,在背后被他人踹屁股是不好受的,曹操必然也不想尝尝这种滋味的。袁绍打得一手好算盘,便又派外交使节去向刘表传达双方友好合作的意愿。
此时的刘表,内心着实纠结,他不像张绣这个外来户一样,一定要投靠别的老板才能生活下去,他是有家产的殷实人家,在荆州活得很滋润,还置有不少房地产,并且仓库里还存有不少的钱粮,说起来也算是一个有头有脸的地主了,怎么能随意去投靠一个只比自己强大一点的地主呢?
张绣是一个标准的贫困户,他一定会投靠姓曹或姓袁的地主来过日子的,他穷汉一个,即使站错了队也不过是搭上一条贱命而已,可是我不同啊,我是正牌的刘汉宗室,我不能在形势不明朗的时候站错了队伍啊!
刘表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继续奉行他的观望政策。
刘表的观望政策让荆州集团有识之士产生不安之感,他们意识到,荆州集团有必要在全国两个最牛的军事集团中选一个来站队,不管是支持袁绍也好,支持曹操也罢,总之就是要和其中的一个来合作,联手反对另一个,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利益。
当时刘表精兵强将,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军事力量,不管他加入哪个阵营,必定会对另一个阵营产生让人窒息的威胁。所以,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袁曹两家的成败的。
荆州集团的顾问蒯越劝说刘表应该结交曹操,他已经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料到曹操会在资本市场的角逐中胜出的。大名士韩嵩也认为不应支持袁绍,要跟曹操拉好关系,雄才大略的曹操以后会成为资本市场的霸主的,跟着他混是很有前途的。
这门看似生意的选择着实让刘表头疼,到底是跟袁绍合作还是跟曹操拉关系,这的确是一个关系到自身利益的问题。。
韩先生,你先去许都去打探一下吧!
刘表想来想去,决定派韩嵩去许都打探消息,让他去实地考察,探听形势回来后再做决定。
韩嵩说道:如今老大的态度不明确,最好还是不要叫我去许都打探消息。我到了许都后,如果皇帝给我封官赐爵,我是没有办法拒绝的,这样我只能给皇帝打工了。请你考虑清楚再派我去吧。
刘表以为韩嵩是找借口推辞的,毕竟这样的差事在当时来看,并不是出门去旅游的。此时袁绍与曹操已经剑拔弩张,沿途并不安全,从荆州通往许都的路程虽然不远,但以当时公务员乘坐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驿马),也要十天八天才能到达的,谁能保证途中不出交通事故呢,况且当时似乎还没有事故赔偿制度。
刘表用不可商量的语气命令韩嵩即刻出发,尽快探明情况回来禀报。没办法,韩嵩只好带着几个跟班的去许都出差了。
正如韩嵩所料的一样,汉献帝给了他一个高级别的公务员职位。他近距离观察曹操后,惊喜的发现,曹操日后必然会成为资本市场的霸主的,这印证了他的猜想,犹如伯乐发现千里马一样喜悦。韩嵩回来荆州后,大力赞颂汉献帝和曹操,希望刘表能向朝廷表达出诚意来,最好送出儿子去许都当人质。
刘表听了韩嵩的话,勃然大怒,以为韩嵩怀有二心。
这个吃里扒外的家伙,才去许都吃了曹操几顿饭,竟敢提出这样无礼的要求!
盛怒之下,刘表想杀掉韩嵩,以儆效尤,看谁还看为曹操做事!
但韩嵩是大名士,在社会上是有很大的声望的,如果以这样莫须有的罪名杀掉的话,必然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再加上韩嵩平时的人缘并不差,所以有很多社会名流为韩嵩求情,叫刘表刀下留人。
就连刘表的老婆也是韩嵩的粉丝,她这样对老公刘表说:“韩嵩是荆楚之地的大名士,他的言行并没有什么过错,这样正直的一个人如果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必会失掉人心的,望三思而后行啊!”
刘表尽管很愤怒,但他并不是一个傻子,也知道人心的重要性。愤怒归愤怒,也只能放韩嵩一马。为了出气,刘表只能把韩嵩的那几个跟班杀掉,乱世之中,杀掉几个平常人是正常不过的事儿,谁也不会太在意的。我真是为韩嵩的那几个跟班感到不平啊,出差一趟,不仅没有补贴,还丢掉了脑袋,真是一趟要命之旅啊。
就这样,刘表下定决心奉行他的观望政到底——既不帮助曹操,也不响应袁绍,当一个坚定的中立派!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0-21 17:16:06 +0800 CST  
【孙策的扩张】
在江东的孙策,他也并没有闲着。此时的孙策,通过不懈的艰苦奋斗,在资本市场中已经站稳了脚跟,他不需要像张绣那样要去依附哪个大老板才能过日子了,当然也不会像刘表那样坐在家里观世界。
我们知道,孙策是一个创业明星,他年轻有为,血气方刚,正是大展身手的时候,而此时的资本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强格局也愈来愈明显,北边的邻居曹操很强悍,不好打他的主意;西边的邻居刘表虽然很强大,但对付这样没有什么能力的富户,孙策还是有一套的,找准时机是可以干一笔买卖的;西南边的邻居士燮住的有点远,在交通还没有发达的时代,孙策鞭长莫及,暂时动他不得;其实孙策已经有他了扩张的目标了。
孙策的目标是庐江的市委书记刘勋和江夏的市委书记黄祖。
其实这个刘勋也是一只白眼狼,他本来是袁术的多年老员工,并且袁老板待他并不薄,加薪升职样样都不缺。袁术很看重刘勋,几年前孙策还在袁老板手下打工的时候,袁老板忽悠孙策攻下庐江后,不惜变卦把庐江的市委书记的职位授予给刘勋,让没有什么能力的刘勋当正厅级别的干部,寒了孙策的心。但袁术绝对想不到,仅仅过了几年,刘勋就做出了让袁术死不瞑目的事情来。当时袁术被刘备堵住去投奔袁谭去路的时候,刘勋就住在附近,看着老板袁术陷入绝境中并不伸出援手,袁术临死之前苦苦挣扎时也不见刘勋带着慰问品过来安慰一下袁老板,刘勋可谓是一个自私的人,见死不救。
是的,现在的袁术已经死了。
袁术在江亭发病呕血而死后,袁术的从弟袁胤、女婿黄猗等人害怕曹操不放过他们,不敢在寿春住了,赶紧率领袁术家属搬家到皖城躲避风头。
袁术死后,他的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人看见袁术集团已经覆灭了,便想找一个新老板来投靠,为自己的前途打算。他们选中的新老板就是孙策。
其实杨弘张勋他们选择孙策当老板是经过缜密的思考后,才做出的正确的跳槽选择。孙策之前曾经在袁术集团里打过工,杨弘张勋与孙策也是同事,虽然不在同一个部门工作,但他们亲眼见识了孙策的工作能力,都对孙策很佩服。如今孙策已经在江东地区开拓了大量市场,亟需人才来帮他打理业务,虽然他们的工作能力并不是太出色,但凭借他们之前的同事关系和自身的能力,来江东集团混一个中层管理人员的职位还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最重要的是,孙策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创业明星,江东集团正在资本市场上迅速扩张,给他打工前途不可估量。所以这就是杨弘、张勋等人舍近投远,跑去孙策那里的最主要的原因。
庐江的市委书记刘勋看见杨弘、张勋等人想率领部下投靠孙策,便派部队半路截击,设伏活捉了他们。杨弘、张勋等人当了刘勋的俘虏,带给孙策的见面礼也被刘勋笑纳了。
刘勋收缴了杨弘、张勋等人所带的珍宝后,得意洋洋的返回他的办公地点,在办公室里清点这批原本给孙策的见面礼。
就这样,刘勋通过武力手段,继承了袁术的遗产。
孙策听说杨弘、张勋等人被刘勋俘虏后,虽然心中非常愤怒,但他还是不动声色,派外交团去刘勋那里,表达自己与刘勋建交的美好意愿。刘勋打开了孙策的建交信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上缭的土著宗族,他们屡次欺负我孙策,我早就为此忿恨了有好几年了。只不过我住的地方离他们有点远,不方便长途去袭击他们。上缭城是很富有的,得到它可以使国库富足,希望您不要错过好机会。”字里行间都是谦恭的言辞,当然孙策还不忘在信里夸夸刘书记如何能干,什么双方结为盟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之类的常见话,最后并在建交信里郑重的提醒刘勋,上缭城富得冒油,一战可定,现在可以去攻打上缭城。
孙策的来信把刘勋捧上了天,假意与刘勋结为盟友。刘勋看到了孙策如此谦卑的夸他,非常得意,并且孙策的外交团又带来了大量建交的贵重礼物,觉得人家孙策诚意满满,觉得很高兴,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孙策的请求。
刘勋选择相信孙策,同意出兵攻打上缭城。刘勋的部属们看见老大同孙策这个创业明星结为盟友,也十分高兴,纷纷过来刘勋的办公室里祝贺。不过有一个人不仅不祝贺刘勋,还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刘晔。
这个刘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他一眼就看穿了孙策的阴谋诡计,劝道:“上缭城虽小,但城池坚固,易守难攻,不可能在十天八天就攻下来的,如果长时间在外作战,不仅会造成在外面的士兵疲惫,而且耗尽国库。最重要的是,我们带着大部队去攻上缭,如果孙策乘机袭击我们,我们后方空虚必然不能坚守,这样我们的大本营就会弄丢了。那时老大进攻上缭不下被敌人所拖累,后退又没家可归。所以我认为,如果你一定要出兵攻打上缭,现在灾祸就在眼前了。”
刘晔的眼光的确很毒,料事如神,难怪他后来能在曹魏历仕数朝,成为曹魏的三朝元老。
刘勋被利益所蒙蔽了双眼,执意去攻打上缭,把刘晔的话不当做一回事。
刘勋的前脚刚带着大部队去攻打上缭,孙策后脚就出发了。孙策和周瑜率领精兵轻装奔袭,秘密率军绕袭刘勋的大本营皖城。由于刘勋都是留下老弱残兵来守城,孙策不费吹灰之力就攻下了皖城,抄了刘勋的老巢,一夜之间把庐江划入江东集团的版图。孙策收编了刘勋的军队,还获得了几万人口,这笔买卖真是赚大了。
皖城被孙策攻破的消息传到刘勋的耳朵时,刘勋才发现上当了。但这个时候说什么都迟了,刘勋只能灰溜溜的投奔江夏的市委书记黄祖了。
孙策本来就没有打算放过刘勋,现在看见他去投奔黄祖就更来气了。黄祖是孙策的杀父仇人,孙坚就是死在黄祖部将的手里的。所以孙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派军追击刘勋的同时也率军去攻打黄祖,毕竟杀父之仇一定是要报的,迟早要与黄祖打上一仗的。
刘表看见孙策气势汹汹过来和黄祖算账,便急忙派他的侄儿刘虎和部将韩晞带领五千人的长矛队,赶来支援黄祖。与此同时,黄祖也派他的儿子黄射带五千人的水军去支援刘勋,他们两人联手攻打孙策。
孙策毕竟就是孙策,这个创业明星虽然年纪轻轻,但他已经在资本市场里混了很多年,攻城略地开拓市场就是他的最大的长项。
孙策看见黄射来救援刘勋,二话不说,又是带兵猛攻他们,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直接把刘勋打成了光棍司令。这一仗打下来,刘勋的家底全部被孙策打光了,只得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灰头土面带着几个人跑到曹操那里去找工作了。此战孙策收获极大,不仅获得了刘勋二千降兵,而且得到了一千条战船,这些战船为打败黄祖立下了汗马功劳。
孙策打败刘勋之后,马上挥军坐船飞渡长江,迅疾若飞,去和杀父仇人黄祖算账。
孙策是一个军事家,作战经验丰富,尤其擅长于打硬仗。
十二月八日孙策进军至黄祖屯兵之所——沙羡(今湖北嘉鱼县北),十一日,孙策亲自率领周瑜、黄盖等人同时进攻黄祖。面对着如此猛烈的进攻,黄祖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只身跑路逃生,把老婆孩子都丢了下来。黄祖的家属共有七人当了孙策的俘虏。
刘虎和韩晞以及两万余士兵被孙策歼灭被杀,还有一万余人慌忙逃生而跳水溺死,此一战,黄祖几乎全军覆没。
这一战,孙策收获更大,胜利品仅战船这一项就缴获六千余艘,其余的财物更是堆积如山,这可真累坏了统计员啊。
连续打了胜仗的孙策,并没有头脑发热乘胜去找刘表决战,因为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找刘表决战的时候,他的力量还不够撼动刘表在荆州的统治。当务之急,就是及早统一江东,巩固好自己已经取得的成果,保护好胜利的果实。所以,孙策在打败黄祖之后,清点好胜利品后即挥师回江东,因为他还有一件事情要去做。
因为江东地区的豫章市委书记华歆同志还没有归降孙策,所以孙策在取胜之后马不停蹄的回去做华歆的思想工作。有的读者可能会问,为什么孙策之前不去做华歆的思想工作,为何偏偏要等到这个时候才去做?
其实,这里面就包含了很大的学问。第一、孙策刚到江东创业的那个时候,是不能打华歆的主意的,因为华歆为官清正廉洁,很得民心,所以孙策在脚跟还没有站稳的时候是不能动华歆的。第二、当时孙策做为一个外来户强行来江东地区开拓市场,属于霸市行为,会被江东地区的土豪们当做侵略者来对待的,所以孙策为了能在江东站稳脚跟,必须要扫平他们,清除创业道路上的障碍物,所以无暇顾及华歆。第三、这时的孙策基本上扫清了江东地区的土豪们,能在江东当家作主了,并且此时挟持着胜利之师来做华歆的思想工作,武力威慑是不言而喻的了,只要华歆不是傻子,就会识相归降的,孙策深谙此道理。
孙策为了表示诚意,并不攻城,而是派士兵们坐在豫章城不远处乘凉,派遣解说员虞翻同志入城去做华歆的思想工作。虞翻同志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为华书记分析当前的形势,陈述利害关系。
华歆当然不是傻子,他知道孙策善于用兵,二话不说就穿着正装拿着印章,派人举着标语欢迎好朋友孙策入城。这就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孙策也够朋友,在华歆办理好归降手续后,待之以上宾之礼,主客皆欢喜啊。
至此,孙策完成了一统江东的大业。
这一年,孙策还不满二十六岁。此时的孙策,他兵强马壮,谋臣如云。做为一名年轻有为的创业家,孙策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一手建立起不朽的功业,亲手打造出实力雄厚的江东集团,取得了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无法取得的成就,他踌躇满志,举头仰望着天穹,双眼望到的不是浮云,而是放着万丈光芒的太阳!
我就是孙策,天下是我的!
孙策默默的在心里喊了一句。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0-22 11:04:21 +0800 CST  
【刘备的背叛】
曹操听闻孙策平定了江东地区,感叹道:“这个小子太厉害了,难以与他争锋!”当时曹操要全力对付袁绍,已无力东顾孙策,无暇顾及江东地区了,便对孙策实行安抚政策——联婚。
曹操把自己弟弟的女儿嫁给孙策的小弟孙匡,又为自己儿子曹章娶回孙策的堂兄孙贲的女儿做老婆,通过联婚的方式把两家的血脉溶合在一起。虽然利益不一定紧密捆绑在一起,但万一有一天双方因利益冲突打起来了,只要双方统帅临阵时翻出家谱,互相对证一下,就会惊喜的发现,原来阁下是我姑奶奶的长孙啊,就会说一声失敬失敬,双方握手言和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如此看来,联婚结盟这玩意儿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好像没有有效期限,即使过了几十年,说不定哪一天也会派上了用途呢!
曹操在与孙氏家族联婚的同时,也用厚礼征召孙策的弟弟孙权和孙翊,给他们授予官位,虽然这些官位都是虚的,但毕竟是通过中央任命的,拿来威风一下还是可以的。
此时的曹操,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性的操作,暂时与江东政权保持着一个和平的状态。
曹操近段时间忙前忙后,屁股还没有在沙发上坐热喘口气时,就传来了一个让人吃惊的消息——刘备叛变了!
其实,对于刘备的叛变,曹营里有很多人是有预感的。可能有的读者就会提问了,既然如此说,曹操为什么不提前杀掉刘备呢?
这一切,还得从当年刘备被吕布赶出徐州无家可归投奔曹操那时说起。
两年前,刘备先后被袁术和吕布打败,溃不成军,在困顿至极的情况下,刘备带着兄弟们前往许都找工作,在曹操手下打工。曹操当时刚把汉献帝从洛阳迎接到许都,正值用人之际,愉快的录用了刘备,并给他兵马粮草,当做外援来使用。
曹营中的顾问程昱等人看出了刘备非池中之物,不甘居于人下,不可能给曹操长期打工的,便劝曹老板趁机除掉刘备,免得他日后做大,成为心腹大患。
曹操虽然觉得程昱等人的话也有道理,但不想鲁莽的就杀掉刘备,于是曹老板就去问郭嘉的意见。
郭嘉对曹老板表示:程昱等人的建议是对的,不过您已经向天下喊出诚信招揽英雄俊杰的口号,如果您在刘备没有过错之前,就贸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他的话,这与您的方针政策相反啊。这样的话,您背负上杀害贤士的恶名,以后谁人还敢过来给您打工?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您四海的声望,孰轻孰重,望三思而后行!
当时的郭嘉已经确立了在曹操军事智囊团中的核心地位,他的建议相对程昱等人来说,更值得被曹操采纳。
曹操听了郭嘉的话,亦有感于此。曹操曾经因一点小事杀死名士边让,从而引发张邈、陈宫等兖州士大夫们极度不满,乘他外出干公务之时,他们集体造反,曹操本人差点被人赶回老家去种地。陈宫等人的造反情景还历历在目,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因此曹操决定不杀刘备。
郭嘉又对曹老板提醒道:刘备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关羽和张飞,他们是刘备的铁杆兄弟,日夜跟随在刘备的身边,不能忽视刘备的存在。刘备虽然孤言寡语,但他会收买人心,不肯为人之下,不会长期给别人打工,所以要时刻防备着他。
当然,郭嘉作为曹老板的高级顾问,他指出问题所在,自然会给曹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郭嘉的这个方案就是要软禁刘备,给他一份虚职,让刘备在许都乖乖的呆着,领一份工资过安生日子。
但曹操认为这不是他的待客方式,不想被自己的政策打脸,所以不接纳郭嘉提出的软禁刘备的计谋。当然,曹操也不是不提防刘备,为了探明刘备心中的真实想法,他给刘备单独安排了一场面试。
这一次面试很有名,经过小说演义的渲染,有一个响亮的名称——煮酒论英雄!
这个面试其实就是吃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吃饭的表现决定了刘备的命运,甚至是生命!
面试官曹操听了郭嘉的话后,若有所思,有一天派人去请刚入职不久的刘备过来吃饭,这就在我们今天看来,老板请员工吃饭,也是一个平常的请客行为,大家在吃饭中谈心,了解彼此,以后工作起来更加方便,老板也会根据你的特长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再者也有利于各个部门的合作。
怎么吃好这顿饭,不犯错误,对刘备来讲确实是一个问题。刘备在接到曹老板的吃饭通知后,就知道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请客吃饭。曹老板一个大忙人,哪里有空请入职不久的新人来吃饭?即使曹老板要请客的话,曹营里有这么多老资格的功勋老员工,估计还轮不到单独请刘备的。
刘备知道这次饭局并不是曹操心血来潮忽然请客的,猜想曹老板很可能是有什么说不出来的话,要通过饭局来试探自己。
主客在融洽的气氛中吃吃喝喝,东南西北的喝酒闲聊,扯一些不关痛痒的话,看似是平常的聊聊天,拉拉家常的交谈,其实里面暗藏玄机,可谓险象环生。刘备当然知道其中的窍门,每一句话都是小心的应答,聊了半天,觉得没有说过一句错话,每一句话都说得恰到好处,完美的隐藏了真实的自己。当然,这也只是刘备个人的看法。主客双方在快要酒足饭饱之时,曹操感叹道:“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刘备与我曹操。其他人都不配当英雄,即使是袁绍之流,也根本不值一提!”
刘备听了这话,差点吓得快要晕倒了,心想我快要蒙混过关了,是时候该散场回家睡觉了,谁想得到曹老板杀个回马枪过来,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实在是致命的感叹!跟曹老板聊了半天,刘备自以为自己的回答完美无缺,谁知道给曹老板留下这样的印象:自己是一个英雄!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老板给员工这么一个评价,应该是一个加分的印象分才对,为什么刘备这么惊慌失色?
其实,联系到上面程昱郭嘉等人所说的话,我们就知道了,不是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当英雄都是好的。这对于刘备来说,实在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考验,该怎么回答呢?不管说什么话,也很难搪塞得了曹老板了。其实刘备对曹操给自己这么一个评价也是始料不及的,正当刘备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天上忽然打了一个响雷,刘备马上意识到这是上天帮助他的机会,不失时候以自然的动作把手中的吃饭工具勺子和筷子掉落在地,一边俯下身子捡吃饭工具,一边对自己的失态表示歉意,不好意思的说:“我一个打工仔,在雷声的威震之下,竟然如此失态,实在是不好意思啊!”
虽然说老天爷刮风打雷给了刘备表演的机会,但我们不得不佩服刘备的反应和演技。刘备这种娴熟的演技,放在现代,其实是可以去争夺奥斯卡金像奖,起码在中国拿一个影帝奖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了。
可能有的读者不服刘备的演技,认为作者夸大其辞,我给大家简单解析一下刘备的演技的动作吧。第一、刘备能在稍纵即逝的空隙之间完成非常多的复杂的动作,他听到打雷,首先脸部做出了惊惶失色的表情,好像丢了一百万似的,紧接着以自然的动作把吃饭工具抛落在地,不能让曹老板起疑心,想蒙骗过阅人无数的曹老板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刘备做到了,这种条件反射做到以假伪真的难度实在是太高了。第二、刘备在做完这一系列复杂的动作后,又以完美的台词给自己的失态做出了恰当的解释,让人觉得这是他的内心自然的反应,这真是太难了,让人不得不感叹打工不容易啊。要知道,刘备所说出的这一句台词并没有提前打草稿,简直是脱口而出的,这种能临时自创完美台词的能力,也是一个演员演技的一种体现。
事实证明,刘备确实用娴熟的演技完美过关了。所以说刘备是有惊人的表演天赋的,这一点不容置疑,他日后还会用更加出色的演技来证明他是一个影帝级别的表演大师,这些故事留到后面再说了。
曹操看到刘备连上天打一个雷都怕成这样,听到刘备这句台词后,觉得他是一个不成大事的人。曹老板暂时没有经过缜密的思考,就这样被刘备掩饰了过去,不再怀疑刘备给他打工另有所图。
其实刘备内心深处是十分想当老板的,给别人打工,只是他的一种暂时的谋生手段。刘备有惊无险通过了曹操对他的考验,恐怕也吓得流出了一身冷汗。老天爷是眷顾刘备的,如果此时若无惊雷,曹操很可能洞穿了刘备的内心世界。假设刘备真的死于此时此地,三国那些轰轰烈烈的精彩故事就会戛然而止!好运气也是成就事业的一个因素,贵人自有天佑,看来这话也有道理的。
刘备回到员工宿舍后,仔细回想起今天曹老板请客吃饭的种种细节,不寒而栗,曹老板已经把话放出来,很有可能看穿自己的内心所想所思了,曹老板把这么私人问题摊上桌面和自己这么深入谈心,绝对不是一个好兆头。虽然侥幸通过考验,里面也有运气的成分,对于这点刘备比谁都清楚。刘备知道曹操难容自己,遂与车骑将军董承等人同谋,参与了一场所谓的“衣带诏”政变,这件争议性极大的谜案留到下一节再详谈。
看来不能继续呆在曹营混饭吃,给曹操打工是不可能的了,说不定曹老板哪一天心血来潮又给自己来一次考试,谁能保证自己一定会考试合格呢?
刘备想到这里,也知道自己的演技再好,长久下去肯定是会被精明的曹操看穿的。所以从这一刻起,刘备决定找机会离开曹操。
当然,我们非常容易理解刘备所做出的决定。现在的刘备,是一个靠表演为生的打工仔,他没有实力,但又非常想当老板,所以他得去别处继续他的演员生涯,暗暗储蓄资本,等到机会成熟后再当老板。
但让刘备更加吃惊的是,自从曹老板和他吃完这顿饭后,就格外重视他。在曹操歼灭吕布后,上表举荐刘备为左将军,对他倍加敬重,出则同车,坐则同席,可以说是把刘备当成左膀右臂来对待的。曹老板不仅给刘备加薪升职了,还让他享受到别人得不到的厚待,这换做别人的话,恐怕高兴的在梦里都可以笑得醒过来了。
这些优厚待遇不仅没有让刘备感到安心,反而加剧了他的疑心,怀疑曹操是不是用糖衣炮弹来麻痹自己。其实,曹操所做的这一切,不过是为了增强与刘备的感情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刘备已经铁了心要离开曹老板去别处谋生的了。不过,刘备还是缺少一个离开的机会。
不过这个机会很快就到来了!
恰逢此时,袁术要去青州投奔袁谭,曹操便派刘备与朱灵一起去拦截袁术。但袁术在途中病死后,刘备就忽悠朱灵单独回去向曹操复命,汇报工作情况。
刘备挥一挥衣袖,不带走许都一片云彩,带走了曹操一支军队。
刘备觉得该和曹老板叫板的时候了,带着曹操的军队进军下邳,设计杀死徐州刺史车胄,公开举起反曹大旗。当然,刘备知道自己背叛曹操后,曹老板一定会派人来跟他算账的,所以他也精心部署了军事安排,留关羽守下邳城,自己带兵回到小沛安营扎寨,做为犄角之势,互相照应来抵抗曹军的进攻。当然,只做这些布防还是远远不够的,刘备一边派人做东海昌豨的思想工作,拉拢他加入自己的阵营,一边派人北连袁绍共同抗击曹操。刘备有多年的演艺生涯,拉人很有一套心得,所以东海诸郡县多有附从刘备,瞬时刘备就有了数万兵马,声势一下子也就壮大了起来。
刘备能成功带走曹营的军队,是因为曹操把军队的指挥权授予给刘备的,朱灵只不过是做为一个副将随军而已。对于这一过错,完全是曹操自己一个人的责任。其实,在刘备刚带走军队不久后,外出干公务的资深顾问郭嘉与程昱回来后,得知此事大吃一惊,连忙一起去劝阻曹操:“您放走刘备,犹如放虎归山,他一定会在外面给您添麻烦,一定会生变数的!”曹操经过提醒后,幡然醒悟,但此时说什么已经迟了,刘备已经像一阵风一样带着部队跑出了许都。
曹操真的愤怒了!
刘备一去不复返没有什么,他离职不提申请自行离去也可以原谅,可恨的是他竟然带走了自己的一支军队,更可恨的是他居然联合敌人来反对自己!
是可忍,孰不可忍!
愤怒的曹操决定派人去教训刘备,于是便派长史刘岱和中郎将王忠领兵去教训刘备。
刘岱和王忠这两人的军事水平太差,根本就不和刘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刘备看见曹老板派人来算账了,亲自带着铁杆兄弟关羽和张飞出来应战。刘岱和王忠他们不是刘备的对手,被刘备轻松击退了。
看来是要我亲自出马才能搞得定刘备了。
曹操看着大败而归的刘岱和王忠,怪自己太小看了刘备的能力,心疼自己又折了些人马。
曹操决定亲自讨伐刘备,在当年的十二月,冒着严寒来到官渡,把自己的大本营设在这里,同时准备着手去跟离职的刘备算账。
但曹操没有想到,在他再次来到官渡还没有几天后,就发生了一件针对他的刺杀事件。
曹操的侍卫徐他等人阴谋反叛,想要谋杀曹操,估计是想拿着曹老板的人头去袁绍那里卖个好价钱,毕竟曹弱袁强,跟着曹操混前途未卜,徐他等人知道曹操的人头对于袁绍来说比什么都珍贵。徐他等人做为曹操的侍卫,虽然他们有很多的机会接近曹操,但他们却没有下手的机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曹操的身边总有一个人在保护着曹老板。这个人就是曹营的保镖团长许褚!
面对着这一个难题,徐他等人没有更多的办法,只能等待,等待着最好的时机的到来。
有一天,许褚休假了,虽然当时的公务员没有完善的休假制度,但政府的执政者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他们安排轮休的。当徐他等人等到许褚休假的消息后,马上意识到最好的时机已经到来了!就在许褚休假的当夜,徐他等人藏着利刃进了曹操的营帐,伺机行刺。
但是当夜许褚竟然失眠了!他晚上睡不着觉,在床上辗转难眠,似乎心有灵感,本着为曹老板的安全着想,防患于未然,他又回去曹操的大营去溜达巡逻,毕竟在这场大战的前夕,什么意外之事都可能发生啊。
果然不出许褚所料,当许褚来到曹操的大营时,看见几个人大半夜拿着刀子鬼鬼祟祟进了曹操的大营。职业嗅觉告诉许褚,这几个人很有可能就是刺客!许褚马上快步跑进了曹操的大营,徐他等人看见许褚忽然出现,大惊失色。这更加证实了许褚的判断,他果断出手,当机立断斩杀这几个嫌疑人。后来曹营的情报局调查后,事实证明徐他等人就是来刺杀曹操的。
从此以后,曹操更加信任许褚,出入同行,不离左右。
曹操有惊无险逃过了一劫,还在曹操心有余悸的时候,想不到这时许都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件足以威胁曹操本人性命的大事!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0-23 10:57:57 +0800 CST  
【衣带密诏】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正月,衣带诏事发,曹操从官渡赶回许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杀衣带诏事件密谋者,并将他们夷三族,牵连被杀者高达数百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在此之前,车骑将军董承对外宣称,他秘密接受了汉献帝的衣带诏(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诛曹,遂拉拢刘备与长水校尉种辑以及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人密谋诛杀曹操,想不到在建安五年春正月泄密,除了刘备在外免于一死,其余的密谋者事败后连带三族全部被诛。
这件事情就是所谓的“董承受汉献帝衣带诏诛曹操”一案,这个困扰史学界一千八百多年的谜案,至今并没有达成共识,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在《三国史话》中就对衣带诏的真假性表示了怀疑。
对衣带诏事件的真假,只能有两种可能性,它是真的或者是假的:
第一种可能性:衣带诏事件是真实发生的;
第二种可能性:根本没有衣带诏这件事情;
对于第一种可能性我们又有三种可能存在的情况:
A:汉献帝暗示除掉曹操,董承伪造衣带诏;
B:董承为了实现野心独揽朝政,联合了吴子兰、王子服等人谋杀曹操,在汉献帝不知情的情况下伪造衣带诏;
C:汉献帝用鲜血写出诏书亲自缝在衣带里,秘密传给董承带出宫。
说实在话,这个争议性极大的衣带诏事件,不仅现代人怀疑它的真假性,就连一千多年前的古代人也怀疑它的真假性,它做为一个历史悬疑谜案,许多历史学家都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的人持肯定态度,也有的人直接否定了衣带诏的说法。
我所写的这部三国历史,写的是正史,几乎没有戏说的成分,我采取的资料一般都是官方的正史资料或者是权威历史学家的有价值的著作。此长文是我甄别众多史料,考证其真伪后有选择性的采纳,并且经过自己的理解和消化后,结合现代人的阅读品味,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写成的。
现在我主要是结合官方史料和历史学家的观点,来简单分析一下此事吧,不求一定要破解这个谜案,但求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据一些史料记载,有一次曹操去觐见汉献帝,但想不到的是汉献帝两旁的捉刀人把老曹吓到了,因此曹操心存不满,后来就很少搞觐见那一套。曹操对汉献帝的态度也日益恶劣,而汉献帝也不满老曹的专权,两人有了矛盾,汉献帝暗示国丈董承除掉曹操,这符合A种情况。
吕思勉先生在《三国史话》中直言不讳指出:“董承本来就是牛辅的余孽,哪里是什么公忠体国的人?他叫曹操进京,也不过是想借曹操的力量,排除异己罢了,哪里会和曹操一心?所以后来,又有奉到什么衣带诏,说汉献帝叫他诛灭曹操之说。”
退一步来说,即使有衣带诏,汉献帝刘协也不会密授给匪徒出身的董承,很可能是董承为了实现野心,谋杀曹操以便能独揽朝政而伪造衣带诏,这符合B种情况。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事觉,承等皆伏诛。”后来很多人读了此两篇纪传中相关的衣带诏记载,误解为汉献帝下密诏给董承,实则不然,因为“辞”是宣称的意思,是董承自己说的。《资治通鉴》则这样记载此事:“初,车骑将军董承称受帝衣带中密诏,与刘备谋诛曹操……孝献皇帝戊建安五年春正月,董承谋泄;壬子,曹操杀承及王服、种辑,皆夷三族。”从《三国志》的“辞受”改为《资治通鉴》的“称受”,意思更明确了,说明汉献帝没有用鲜血写出诏书亲自缝在衣带里,秘密传给董承带出宫。对于这个说法,是得到大多数历史学家所认可的。由此可以排除C种情况。
这可以得到推论1:如果衣带诏事件是真的,只可能有A种情况和B种情况。
我们先把这个推论1暂时放在一边,来探讨第二种可能性。
对于第二种可能性我们也有三种可能存在的情况:
D:不存在衣带诏事件,《后汉书》记载有误;
E:不存在衣带诏事件,这只不过是小说演义的情节;
F:不存在衣带诏事件,可能是某些人出于某种目捏造的;
《后汉书》对衣带诏是持肯定态度的,它在《献帝纪》中这样记载:“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在《董卓列传》这样记载:“帝忌操专逼,乃密诏董承,使结天下义士共诛之。承遂与刘备同谋……事泄,承、服、辑、硕皆为操所诛。”按照范晔《后汉书》的这种说法,汉献帝亲授密诏给董承了,这与《三国志》、《资治通鉴》的说法相矛盾,不过此两部官方史书也并没有否定衣带诏的存在。
晋朝史学家袁宏在他撰写的《后汉纪》中,直接否定了衣带诏的说法。值得一提的是,袁宏的《后汉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该书在广泛搜集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考订和选择,内容广博,文简词约,是研究东汉的历史比较有价值的文献史料。
在中国的二十四史中,相对来说《三国志》是最真实可靠的,陈寿的著史态度是非常严谨的,并且他是生活在三国时代的负责官方史料记载的官员,但有一点也是不能忽视的,《后汉书》也是二十四史之一,并且是“前四史”之一,它的史学价值也是很高的,不能一下子就否认范晔的说法。所以可以合并他们两人的说法,这样更接近史实。
所以可以得出推论2:衣带诏事件很有可能发生,但究竟以何种形式去发展的,这有待考证。
我们知道,小说是没有说服力的,至多只能属于历史记录中的戏说这种方式,可以直接排除E这种情况的。至于F这种情况,更加没有依据,不值得一提,也可以直接排除掉。
只剩下了推论1和推论2,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是如何进一步再进行推论。三国时代的人物已经都死光化成尘埃骸骨了,我们也无法叫当年的事件经历者给我们复述一下当时的情形。对于死无对证的案件,即使交给福尔摩斯来破解也不容易,这个谜案真是难啊。
不过我们可以从其他的方面来对比辨别一下。平心而论,根据我所掌握的历史资料来看,在官渡之战前的那段日子里,曹操对汉献帝总体上来说还是不错,除了权力之外,在其他方面曹操几乎都能满足汉献帝的要求。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关键之处是,当时汉献帝只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青少年,他应该不会对权力有太大的需求。董卓等人拥兵乱政,汉献帝经历过了长期朝夕不保的生活,而现在曹操能让他衣食无忧,他难道还不满足了吗?退一万步来说,董承即使杀了曹操,汉献帝就能掌握皇权重振汉室吗?如果董承成功了,董承十有八九会成为比曹操更加专权的权臣,对于这一点,我相信这个聪慧的青少年比我们更加清楚。说到这里,我们应该有理由再排除掉A种情况的可能性。
综合上面所述,东汉末年衣带诏事件最大的可能性就是B种情况,即是董承为了实现野心独揽朝政,联合了吴子兰、王子服等人谋杀曹操,在汉献帝不知情的情况下伪造衣带诏,最后泄密被曹操夷三族!
说了这么多,我也不敢保准我所说的一定是对的。至于历史背后隐藏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它的真面目是怎么样的,现在谁也不能打包票说清的,这就是历史的迷人之处。
衣带诏的真相又是如何的呢?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0-24 20:58:58 +0800 CST  
【东征刘备】
我要告诉刘备,让他知道,跟着我对干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的!
曹操在处决了董承等人后,决定亲自东征刘备,亲手擒获这个敢于背叛自己的人。
曹营众将听说曹操即将亲自东征刘备,都过来曹老板的办公室里发表他们的看法,众将一致认为袁绍才是最大的敌人,刘备不足为患,便劝阻道:“与您争夺天下的人是袁绍,如今袁绍已经来到我们家门口叫阵了,您却弃之不顾而要东征刘备。这样的话,如果袁绍乘机从背后踢我们屁股,那该怎么办呢?”
曹操回答道:“刘备是个英雄,现在不乘他立足未稳的时候干掉他,以后一定会成为我的心腹大患。袁绍虽然有远大的志向,但他反应迟钝,不会马上出兵的。”曹操虽然如此说,但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询问高级顾问郭嘉,看他会给出什么样的建议。
郭嘉分析道:“袁绍向来优柔寡断,并且他多疑,不会迅速抓住战机作出进攻许都的反应。刘备刚到徐州立山头,人心未归,在他立足未稳的时候,只要您率兵迅速进攻,他必败无疑。然后您再回师对付袁绍,这是我们改变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郭嘉的话,给了曹操吃了一颗定心丸,决定了东征刘备的决心。
曹操和郭嘉都看出了袁绍的性格弱点,以及刘备所存在的危险性,要是等到刘备羽翼丰满了再去和他算账的话,肯定会是事倍功半的,所以现在是消灭刘备最好的时机。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于是曹操挥师东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刘备。刘备的老婆孩子当了俘虏,部将夏侯博也被曹操活捉了。驻守在下邳的关羽,在曹军的重重包围之下,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投降曹操。对于这个老朋友,曹操不因关羽是战俘而亏待他,反而更加尊敬了,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对他以礼相待,赏赐优厚,能让曹操如此刮目相看一个败军之将,看来只有关二爷了。
接着曹操乘胜进攻,击破了刘备联合军队——东海贼寇,刘备的盟友昌豨也在此时被打败了。曹操成功消灭了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避免在不久的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的不利情况。曹操大胜而归,袁绍果然反应迟钝,没有乘机出兵偷袭曹操后方的大本营许都。
其实,袁绍的高级顾问田丰在曹操前脚跟带兵去东征刘备时,就告诉了袁老大,此时只要派出一支精兵趁机偷袭许都,一战大事可定也!曹操没有了老家,他的部队必定人心惶惶,看他还能坚持得了多久?但可惜的是,袁绍却以儿子生病的理由拒绝了田丰这个极好的建议,错失了打败曹操的历史性的机会。
吃了大败仗的刘备,他的兵马全部被曹操收编了,只能带着几个人落荒而逃。当然,刘备的逃亡路线是提前策划好的了——北连袁绍反曹,很可能就是刘备提前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的策划。
袁绍的儿子青州刺史袁谭亲率兵马迎接刘备的到来,并遣信使飞报其父袁绍。由于之前刘备已经与袁绍秘密联系过了,所以当袁绍看见刘备过来给他打工,便派接待员沿途接送,热烈欢迎刘备来冀州集团入职。袁绍为了作秀,大摆排场率军出邺城二百里迎接刘备,希翼借此给天下人树立一个思贤若渴的形象。
刘备正式跳槽了,开始了他在冀州集团打工的日子。换老板换公司,对刘备来说实在是家常便饭,他将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再次重演的。
但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刘备换了无数个老板,找了无数次工作,干了无数个岗位,并没有消磨他的志气,永葆初心——我相信我以后一定能当一个大老板的,我不会一直只是一个打工仔!
寄人篱下,不忘初心,不管前面有多少的困难障碍,他都会风雨兼程走下去。这样的刘备,实在是一个可怕的家伙!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0-25 20:10:37 +0800 CST  
【檄文】
袁绍白白浪费了打败曹操的最好机会,但他不太在乎,认为他打败曹操的机会多的是,反正双方的实力在台面明摆着!
曹操,我不信我打不败你!
袁绍看着大胜而归的曹操,怀着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自我安慰,其实他的内心里还是有一点懊悔之意的。
为了解气,袁绍决定拿曹操开刀。
这时,有一个清醒的人出来阻拦袁绍。这个人就是冀州集团的高级顾问田丰。
田丰认为既然失去前面的好时机,眼下不宜贸然出兵,劝谏道:“曹操那厮善于用兵,他诡计多端,实在是一个不好对付的滑头。他的军队人数虽然比我们少,但我们也不能轻视他,切不可大意!曹操已经以雷霆之势打败了刘备,许都就不再空虚了。我们不如从长远处出发,与他对峙消耗他的力量。凭您占据险要的山河地势,拥有四个州的广大土地和大量百姓,您可以对外结交天下贤士,联合英雄豪杰做好讨曹准备,对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操练兵马,然后选出精锐部队,编组几支奇兵,乘虚而入,袭扰曹操,在曹军不备的情况下轮流出击,骚扰河南地区。曹军救援右边则袭击其左翼,救援左翼则又攻打其右边,如此连续不断,使曹军疲于奔命,曹操治下的老百姓不得安宁,田野荒废,士卒厌战!我军不需大动干戈,我们还没有疲劳之时就可以让敌军疲惫不堪了。用不了两年,曹操就会被我们拖垮的!可眼下您放着深思熟虑的长远大计不用,却要倾全力想通过一次战争去决定成败,万一这一仗不能如愿以偿,您可就后悔莫及了!”这其实就是骚扰战术,沮授之前也向袁绍提过了类似的建议。
骚扰战术的精髓是不伤己身而伤敌身,蓄势一旁等待好时机,一旦好时机一到,快速部署兵力立刻攻之。
此时打骚扰战,对袁绍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在等待中寻找最好的机会打败曹操。
袁绍摇头不听,田丰极力劝阻。袁绍大怒,田丰倒霉。
袁绍认为田丰是有意散布失败情绪,扰乱军心,于是下令将田丰扔进监狱里关了起来。于是田丰被戴上脚镣手铐,从一名高级顾问变成了囚犯。
曹操听闻田丰已经成为了囚犯,不在袁军中,大喜过望,说道:“袁绍必定失败!”
但在开刀之前,还得做好一件事情——宣传。这就像我们现代的购物节一样,商家打算促销了,就得多渠道去宣传他家的产品多么物美价廉,性价比是全国最高的。同样的道理,打仗也类似于商家促销产品,在开仓向对方倾泻大刀和铁棍之前,必须给自己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毕竟这是一场军事上的对外贸易嘛,发动越多的群众支持己方效果就越好的。
舆论造势是很有必要的,就像现代战争一样,古代打仗之前都要历数对方的罪行,让己方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站在正义的一方,让天下人以为己方讨伐对方就是替天行道。于是袁绍指使行军书记陈琳写檄文颁告天下,历数曹操的罪状。
陈琳所写的檄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曹操不仅自己是混蛋,而且他的祖宗都是混蛋出身的,他罪大恶极,天下人共伐之!
陈琳的这一篇名叫《为袁绍檄豫州文》的檄文,洋洋洒洒一千七百多字,每个字都如一把匕首,不仅历数曹操的所谓的累累罪恶,而且把曹操的祖宗都骂遍了,层层揭露,有如贯珠,文章的气势咄咄逼人,极富煽动力,表现出极强的号召力。据说曹操看了陈琳的这一篇檄文,吓得冒冷汗,不经意之间,正在闹头风病的曹操由于吓出冷汗而病愈了。陈琳撰这篇讨曹檄文后来被编入《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是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的,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能被编选入此文集可见此檄文的含金量有多高了。
如果把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翻译成现代的白话文,也有几千字了吧,赶得上一份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论文的字数了,这篇文科论文绝对可以评得上优秀等级,尽管文章里面的大多数字眼是骂人的语句。骂人不用污言秽语,尤其是写文章骂人让人看得痛快淋漓,这才是真正的高水平啊。
当然,我们中国人不缺少优秀的人才,写檄文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人还是有很多的,比如“初唐四杰”之一的著名文学家骆宾王先生,他也曾经写过一篇足以媲美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的檄文,这篇檄文叫做《为徐敬业讨武瞾檄》!
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瞾檄》的写作背景,是武则天临朝称制为进一步自己登位称帝作准备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氏,骆宾王义愤填膺,为徐敬业撰写此檄颁告天下,为恢复李唐江山而写的。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这篇檄文,揭露武则天的罪恶,从而道出讨伐武氏的必要性以及徐敬业起兵的正义性,全文综合运用对仗、用典、夸张等表现手法来烘托文章气势,事昭理辨,气盛辞断,采用骈文的形式,巧妙地利用了骈文句式节奏分明的特点而使此檄文自始至终壮气贯通,用了急促的节奏和变化的句式,让观看者无庸争辩而不得不服从。此檄文对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现出强有力的说服力和号召力。
武则天看到骆宾王的檄文,虽然每一个字都是骂她,但依然不怎么生气,大为赞赏骆宾王的才华,惋惜的说道:“这么有才华的人被淹没不为朝廷所用,实在是宰相的过失啊!”
骆宾王这篇讨武檄文后来当做散文名篇被清人选编入《古文观止》。陈骆两人的檄文都是中国古代檄文名作,为历代文人称赞,都不愧为中国散文史上的不朽名篇。
不管怎么样,陈琳的檄文正式为袁绍吹响了进攻的号令。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0-26 17:34:19 +0800 CST  
【白马之围】
袁绍做足了社会舆论宣传后,决定拔出刀子和铁棍,与曹操决一雌雄。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绍进军黎阳,派遣大将颜良率领先锋部队攻打白马,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塞,以保障袁军主力渡河。
沮授听到袁绍要派遣颜良去攻打白马的消息后,急忙跑进袁绍的办公室里,进谏道:“颜良性情急躁不沉稳,他虽然作战骁勇,却不能独率一军。”
沮授的话意思很明显,颜良不过是一个猛将而已,他不是独挡一面的统帅。
袁绍听见沮授如此贬低他看重的大将,心生不悦,对沮授的话不予理睬,派颜良带领上万精兵往白马出发。
当时驻守白马的主将是东郡太守刘延,他当然明白袁绍此举的目的,清楚的知道,一旦颜良拿下白马,袁绍就会挥军南渡黄河,袁军主力就有机会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这对曹操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刘延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坚守白马,拖时间给曹操准备最后的决战工作。
刘延当然明白他的肩上所负重任,可是现实问题是,他手里只有三千名守军,而颜良有上万士兵,颜良有绝对的兵力上的优势。
但不管处境如何不利,刘延都得硬着头皮去硬抗颜良的攻击。刘延差不多硬抗了二个月,到了四月份的时候,终于顶不住颜良的猛烈攻进,白马危在旦夕!
刘延招架不住了,知道再不请求支援,白马快要沦陷了!于是他决定向驻守在官渡大本营的曹操发出求救信——“鸡毛信”。
曹操接到刘延的“鸡毛信”后,也知道刘延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为他拖时间备战,白马如果不是到了万分危急的境地了,刘延也不会对他发来“鸡毛信”的。
曹操分析当前的军事形势后,迅速做出了解救白马之围的决定。曹操认为,解救白马可以争取到战争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初战告捷也有利于鼓励曹军众将士的士气。
解救白马!这个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当然,曹操是根据实际情况才做出的决定,他相信自己有十足的把握战胜有勇无谋的颜良。
曹操做出了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的决定后,曹营的高级顾问荀攸对曹操说:“如今我军兵少不能与敌军硬干,必须分散敌军的兵力才能取胜。老大可以先领兵到延津,做出要渡过黄河切断敌军后路的样子,迷惑袁绍。这样的话,袁绍一定会分兵向西应战。那时老大再以轻袭部队偷袭白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定能擒获颜良。”
荀攸的这个建议是声东击西之计,先引兵至延津,伪装北渡黄河攻击袁绍后方。荀攸知道,以袁绍用兵多疑的习惯,必会分兵向西。这样曹操就可以分散了袁绍的兵力,在半路突然派遣轻骑部队,迅速袭击进攻正在白马的颜良。
曹操采纳了荀攸这一建议,依计而行。袁绍见状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后方被曹操包抄,果然分兵延津应战。
袁绍上当了!
曹操带领部队北上救援刘延,大张旗鼓地向北挺进到延津附近时,突然亲率一支轻骑兵部队突袭白马。曹操带领张辽和关羽等名将,昼夜兼行,直奔白马而去。
在曹军离白马只有十多里处之时,颜良才得到曹操亲自带兵援救白马的消息。
颜良闻讯大吃一惊,大感意外,急忙率军迎战。
曹操派遣张辽和关羽做为前锋大将,急攻颜良。关羽骑着快马,远远望见颜良的帅旗车盖,风驰电掣般冲向颜良,在万军之中刺杀颜良并斩首而归。由于关羽太神勇,袁军中的将领们没人敢出阵阻挡,眼睁睁地看着关羽潇洒的离去,毕竟谁不要命敢去阻挡这个杀神呢!
颜良被曹操打个措手不及,在猝不及防之间丢了脑袋,都不知道是怎么死时就去见阎罗王爷了。就这样,没有了主帅的袁军没人指挥,兵败如山倒,溃不成军,白马解围。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0-27 20:25:32 +0800 CST  
【如何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
我们知道,颜良做为河北名将,袁绍麾下数一数二的大将,他绝对不是泛泛之辈,想在万军之中取他的首级谈何容易!关羽能在万军之中斩杀了袁绍的上将颜良,这个活儿的技术含量实在是太高了。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这个技术活,解释清楚这种临战斩帅的高难度运动,让读者们更加了解古代战争。
颜良做为袁绍的上将,独领一军的统帅,他的身边必定有重重的护卫队,别说斩杀他,就连敌军靠近他的机会都很渺茫。如果有那一个不识相的想单挑颜良,估计在离颜良百步之外就被护卫队射成刺猬了,所以说成功斩杀颜良的概率比中七星彩还小。
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关羽同志做到了。看来概率只是对我们平常人而言的,身怀绝技之人可以忽视概率这个问题的。关羽同志就是这样一个身怀绝技之人的,现在我就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关羽斩杀颜良的过程。请各位看仔细点,现在全程回放关羽斩杀颜良的过程,逐步解析他的杀人步骤,看他是如何成功完成这个高难度运动的。
第一步:找准目标。想在万军之中找某一个人是不容易的,不过颜良做为统帅,他的配备还是很高档的,与其他人有明显的区分,所以关羽能在远处就望见颜良的鲜艳帅旗车盖,确定了攻击对象的具体位置。
第二步:实施计划。关羽确定了颜良的具体站位后,接着就去实施斩杀颜良的计划。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两军对阵,一方的主将冲出去单挑,另一方的主将也会冲出来单独应战,打赢的一方的主将长枪一挥,己方众军大杀过去,另一方溃败而走。其实这种情况在实际战争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一次战争的胜负变成了由双方主将单挑来决胜负的事儿只不过是小说中的情节,所以说电视剧很多让人热血沸腾的剧情十有八九是骗人的。由此看来,关羽同志不可能单枪匹马冲进万军之中,指名道姓要对方的统帅颜良同志出来单挑的,所以关羽必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靠近颜良,一招结果他。为了实现这个致命一击,关羽必须提前准备好先进快捷的交通工具(快马)和锋利的杀人武器。
第三步:一击毙命。这个过程是最能体现关羽个人实战能力的。我们知道,颜良是河北的上将,袁绍引以为豪的武将,他的个人武力指数是很高的,即使被敌将偷袭也不太容易杀掉他的。但颜良命绝此地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叫他这么倒霉碰到有“中国武圣”之称的关羽呢。即使颜良的武艺再高,在关羽的眼里还是小学生级别的,所以关羽坐着几百时速的先进交通工具,出其不意向颜良冲过来,“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各位读者们也不必太过于惊叹,这在关羽看来是小菜一碟的事。这个步骤是临战斩帅整个过程中技术含量是最高的,对于实施者有很高的要求,比如要足够敏捷,不要有多余的动作,这有点像NBA教练经常要求球员过人不要有太多的花俏动作,能一步过掉对方最好一步过掉。
第四步:安全撤离。杀了对方的主将后,不要恋战,要快速撤离,冲出敌军重围,全身而退,这才算是大功告成。否则的话,即使杀掉对方主将,也把自己的命玩丢在战场上,这是不成功的。
尽管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办法不尽相同,但也是大同小异的,我相信各位读者看了关羽斩杀颜良的全过程解析,应该大概知道在万军之中如何取上将首级了。
秉持着能让妇孺皆能看懂的原则,我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总结一下关羽四个杀人的步骤,即是找目标、钻空子、绝命招、尽快跑。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0-28 21:23:31 +0800 CST  
【绝地反击】
袁绍听说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大将颜良被斩,火冒三丈,决定给颜良报仇。袁绍决定督师渡过黄河,寻找曹操决一死战。
在袁绍将渡黄河之前,冀州集团的高级顾问沮授提出了反对意见,说道:“战场上的胜负难料,成败变幻莫测,我们不能不做周详的准备。现在我们应该留守延津,分兵进攻官渡。如果取胜,再增兵官渡也不迟;如果不能取胜的话,我们也可以安全撤离,望董事长三思而后行!”
沮授的意见是要袁绍做好两手的打算,不能把赌注都压在一个盘子上,要给袁军留一条后路。已经被愤怒冲昏头脑的袁绍,当然不听沮授正确的意见,执意孤行。
沮授彻底失望了,只能面对着滚滚黄河叹息道:“上面的人妄自尊大,下面的人贪功轻敌,悠悠黄河水,我们能成功吗?”遂称病辞职,不想跟着袁绍去送死。
沮授把辞职报告提交上去,心想我还是回家算了,眼不见心不烦,再跟着袁绍这样走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了。
袁绍接到了沮授的辞职报告,更加憎恨沮授,想辞职不干了,没那么容易!袁绍认为沮授身为冀州集团的高级干部,大战之前却故意称病辞职,给大家开了一个坏开头。为了惩罚他,袁绍解除了沮授的兵权,将沮授所统部队全部交给郭图统领。袁绍以为这么做,就可以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其实结果刚刚相反,袁绍的这个错误的处罚,将为不久之后全军覆没埋下了伏笔。
袁老板面对高级别员工贸然离职时,并没有自我反省,只要他换一个思维角度,去探究到底是哪些原因没能满足员工的核心诉求,他就会知道他的管理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揭开员工高薪离职的内幕,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当然,这个时候的袁绍还自以为是自己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策。
袁绍不听沮授的建议,率军渡过黄河,追击曹军一直到了延津关的南面。袁绍派出文丑与刘备率兵追击撤退的曹军,想把曹操歼灭在延津。
当时曹操在白马解围之后,就预料到袁绍决不会善罢甘休,他一定会渡黄河派军反扑的,所以为了避免当地的老百姓遭到屠杀的危险,毅然决然的迁徙白马的百姓回到自己的地盘。
我们都知道,带着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行军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这不利于撤军。但曹操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宁愿自己被袁军堵截的危险,也要把白马的老百姓安全撤离。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自古以来亘古不变的道理,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能战胜国民党,就是因为共产党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得到了民心,所以才战胜了强大的国民党。
曹操为了得到民心,甘愿冒着被袁军堵截的危险缓慢撤军。就在曹操带着老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来到延津南面的时候,袁军已经在前面挡住了道路。
曹操命令军队停下前进的步伐,在白马山南坡安营扎寨,派人登高探望敌情。
哨兵报告道:“袁军大约过来了五六百骑兵了。”
过了一会,哨兵又报告:“袁军的骑兵越来越多,步兵不计其数。”
曹操挥一挥手,说道:“不要再报告了,大家都下马休息吧。”
下马休息?
我们没有听错吧?当曹操说出了这样不可思议的话,大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大敌当前,还下马休息?不会是开玩笑吧?众将士一致抬头看着曹操,都想从曹操的眼睛里看出答案来。
只见曹操眼睛沉静如水,大家根本看不出曹操内心的想法。
上命不可违,大家只得解鞍休息,静静的看着曹操的一举一动。
此时从白马缴获来的战利品堆得满道皆是,辎重物资都摊在道路上。
众将建议道:“敌人骑兵太多,我们打不过人家,不如退回保守营寨。”
随军顾问荀攸笑着说:“我们把这些辎重物资丢在道路上,正是为了引诱敌人,为何要退回去呢?”
曹操听了微微一笑。
众将士看见曹操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虽然不知道他的葫芦里卖什么药,但心中提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他们相信在曹操英明的带领下,一定会打败来犯之敌的,即使敌人再强大,也会打败敌军的,斩杀颜良就是铁证!
这时文丑与刘备带着五六千骑兵先后赶到,看样子应该还有后续部队的。
曹营众将说道:“我们可以出兵了。”
曹操却答道:“时候还未到呢。”
过了一会,敌人的骑兵又增加了一些。袁军的骑兵看见道路上的辎重物资,貌似没人要的垃圾一样乱丢在地上一样,纷纷跳下战马去抢夺。
我们也很容易理解这群骑兵们的心情,这么多的财物就在眼前,此时不捡,被别人捡去了岂不吃亏?
我就要发财了!我的生活质量即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这是袁军骑兵们的共识。他们长年累月去打仗,军饷不一定月月都按时发放,遇到灾荒岁月,连个铜钱都没有了。即使上面发放下来的军饷,层层克扣一点,发到士兵们的手里也所剩不多了。现在只要下马伸手去捡,这些好东西就是自己的了!
现在地上的东西就是金银财宝,就是我的衣食父母,就是我参军打仗的动力!
一下子看见这么多的不要白不要的财物,谁人能抵挡得住多么大的诱惑!
袁军的骑兵们极度兴奋的捡东西,纷纷往马背上抬,恨不得自己的裤子有几个口袋来装东西。
曹操看见时辰一到,大手一挥,喊道:“可以上马歼敌了。”
于是曹营不满六百的骑兵从高坡上冲下,一涌而出,人人奋勇当先冲向敌军。
狭路相逢勇者胜!
曹营的骑兵个个以一当十,挥舞着大刀和铁棍,搭弓放箭,把正在抢夺财物的袁军骑兵打得落花流水。
袁军大败,溃不成军,在混乱之中,袁绍大将文丑死于非命,也不知道是被谁所杀。如果文丑是死在曹营大将的手里还有点面子,如果是死在小兵张三的手里那就太窝囊了!颜良死在关羽的手里,虽然他的命没了,但起码不窝囊,谁人能自信打得过有“中国武圣”之称的关二爷呢?
曹操两战皆大获全胜,斩杀颜良和文丑。他们都是袁绍手下有名的大将,他们的被杀,在袁军中引起了很大的惊慌。
曹操的绝地反击,让袁绍的士兵们都非常震惊,这么勇猛的大将都被杀了,谁人会是曹操的对手呢?
楼主 蓝水飞舟  发布于 2019-10-29 11:04:57 +0800 CST  

楼主:蓝水飞舟

字数:332432

发表时间:2019-08-19 21:49:0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06 16:50:56 +0800 CST

评论数:859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