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英雄——“卧冰求鲤”王祥

万籁俱寂。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3-21 13:22:33 +0800 CST  
书接上文:
《晋书?王戎传》: “袭父爵,辟相国掾”。裴松之注引《晋诸公赞》:“(裴)楷少与琅邪王戎俱为掾发名,锺会致之大将军司马文王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文王即辟为掾,进历显位。”王戎究竟是甘露三年(258)担任司马昭的相国掾属,还是正元二年(255)任大将军掾属呢?窃以为后者。
王戎生于青龙二年(234)。裴楷生于景初元年(237)。裴楷19岁出仕,王戎为何22岁才出仕呢?应在家守孝(恕不详细展开)。按照27月计算,即嘉平四年(252),王浑薨于凉州刺史、某号将军、护羌校尉任上。
王浑的起家官及履历分析(要去监考,晚上再续)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3-24 07:34:41 +0800 CST  
王戎、裴楷二人的父亲皆曾任刺史,且逝于任上。裴楷父裴徽无传。裴松之注引裴潜传“潜少弟徽,字文季,冀州刺史。有高才远度,善言玄妙。事见荀粲、傅嘏、王弼、管辂诸传。”结合诸传,裴徽于正始初任吏部郎,正始末年(247?)担任冀州刺史。

王雄经营幽州,长子王浑会在京城为任子。其起家官应为太尉、大将军掾属(七品)。任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前为尚书。至于其他履历,我们可以参考王雄、王戎。王雄在担任刺史前历任二郡太守、王雄曹丕的散骑常侍;王戎历任大将军掾属(22岁)、吏部郎(24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扬烈将军,领南蛮校尉(39岁)。王浑在担任凉州刺史、护羌校尉前,极可能也担任过散骑常侍、太守。王浑的履历可能为掾属、尚书郎、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太守、尚书。
王浑究竟何时担任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嘉平四年(252)前。第一,王雄父子必不会同时领兵;这意味着王雄坐镇幽州(220—236)时,王浑不会担任凉州刺史;同理,王雄担任荆豫都督坐镇荆州时,王浑亦不会担任。

疑王浑担任凉州刺史的时间稍早于裴徽,而为正始七年(246)。245年2月,王雄的对手——吴国丞相兼荆州牧都护领武昌陆逊因卷入孙权二子之争而去世。史书已删去二人对峙一事,仅留下碎片。裴子《语林》:“王太保作荆州,有二儿亡;一儿欲还葬旧茔,一儿欲留葬。太保乃垂涕曰:”念故乡,仁也;不恋本土,达也;唯仁与达,吾二子其有焉。”二子若为战死,魏吴两国当有血战。已近致仕之年的王雄(246年,67岁)结束了四十余年的南征北战、东讨西杀生涯,入朝(王昶接任荆豫都督驻荆州),其部曲转至王浑麾下。

王浑担任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的时间极可能为(246——252)。细数黄初元年时的诸方镇刺史之子,王浑为第一个权力顺利交接的方镇二代。

顺便说一句,正始六年(245)、七年(246),王浑任尚书时的同僚为何晏、邓飏、丁谧。
接下来有时间讲述:贞陵亭侯王浑;王浑的书法(晋十四贴、王戎书法、楼兰残纸);
郭修刺杀费祎的悬案揭秘。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3-26 08:28:03 +0800 CST  
书接上文:
以为前面已讲述过王雄(即王祥)坐镇荆州的史实,刚发现居然漏掉了。补前文。
正始二年(241)年,荆州、豫州都督夏侯儒作战不力,召为太仆,新任都督上任。根据裴子《语林》:“王太保作荆州,有二儿亡;一儿欲还葬旧茔,一儿欲留葬。太保乃垂涕曰:”念故乡,仁也;不恋本土,达也;唯仁与达,吾二子其有焉。”前已分析过,接任荆州豫州都督坐镇荆州的为王祥(王雄)。

究竟是不是王祥呢?除了前文分析外,我们还可以验证验证。目前版本的《三国志》有给王祥(王雄)泼脏水的习惯(崔林传、孙破虏讨逆传)。王雄此时坐镇荆州,若捏造荆州吃败仗,自可显示王雄的无能。

《吴志?朱然传》:“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闻问不暇收合,便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

赤乌五年为魏正始三年(243)。而此时坐镇荆州的正是王祥。对此,裴松之极力否认:“【孙氏异同评曰:【魏志】魏书及江表传云然以景初元年、正始二年再出为寇,所破胡质、蒲忠在景初元年。魏志承魏书,依违不说质等为然所破,而直云然退耳。吴志说赤乌五年,於魏为正始三年,魏将蒲忠与朱然战,忠不利,质等皆退。按魏少帝纪及孙权传,是岁并无事,当是陈寿误以吴嘉禾六年为赤乌五年耳。”

王雄萌生退意的恐怕不止是年近古稀之年。正始六年(245)二月(王雄其年66岁),坐镇武昌的陆逊去世后不久,孙吴发生的一件事,几乎改变了三国的格局。而此事也是王雄心中的痛。

《吴志?吴主传》载“秋七月,将军马茂等图逆,夷三族。”裴松之注引《吴历》:“吴历曰:茂本淮南锺离长,而为王凌所失,叛归吴,吴以为征西将军、九江太守、外部督,封侯,领千兵。封侯,领千兵。权数出苑中,与公卿诸将射。茂与兼符节令朱贞、无难督虞钦、牙门将朱志等合计,伺权在苑中,公卿诸将在门未入,令贞持节称诏,悉收缚之;茂引兵入苑击权,分据宫中及石头坞,遣人报魏。事觉,皆族之。”
据《晋太康地记》记载,九江的得名源于“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九江郡不常设。九江太守马茂的前任有全琮。黄武元年(222),全琮因击败魏军有功而任绥南将军,封钱塘侯,九江太守。黄龙元年(229年)调任卫将军、左护军、徐州牧。

马茂欲擒孙权及公卿诸将一事,是否与魏国有关呢?若魏国有参与,马茂属于乡间或内间。

《孙子兵法?用间篇》:“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吴国的报复行动告诉了我们答案。
《吴志?吴主传》“九年春二月,车骑将军朱然征魏柤中,斩获千馀。”《朱然传》详载:“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於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续)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3-27 07:58:11 +0800 CST  
补充:
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载宗室曹冏上书曰:“今之州牧、郡守,古之方伯、诸侯,皆跨有千里之土,兼军武之任,或比国数人,或兄弟并据;而宗室子弟曾无一人间厕其间,与相维持,非所以强幹弱枝,备万一之虞也。”琅琊王氏的实力虽不可小视,可在嘉平元年(250)前尚达不到能同时担任两州刺史的地步。嘉平元年后亦然。

正元二年(255)至景元元年(260),王祥任司隶校尉期间,王浑也不会在这段时间担任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

考虑到王戎于正元二年(255)被辟为大将军掾属。王浑坐镇凉州的时间只可能为正始七年(246)至嘉平四年(252)年之间,最迟为嘉平五年(253)。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3-27 22:56:34 +0800 CST  
疑王雄在正始二年(241)至正始七年(246)坐镇荆州时,与坐镇武昌的吴上大将军兼荆州牧陆逊交过手,至少有过小摩擦。《吴主传》:“(赤乌四年241)秋八月,陆逊城邾。《读史方舆纪要?黄州府》:“府境通接淮楚,襟带江汉,临深负险,屹为雄镇。”

邾位于长江北岸。陆逊曾屯以重兵三万人,约占吴国总兵力的八分之一弱。《晋书?陶侃传》载:“陶侃在武昌,议者以江北有邾城,宜分兵戍之。侃每不答,而言者不巳。侃乃渡水猎,引将佐语之曰:‘我所以设险而御寇者,正以长江耳。邾城隔在江北,内无所倚,外接群夷。夷中利深,晋人贪利,夷不堪命,必引虏入寇。此乃致祸之由,非御寇也。且吴时戍此城,用三万兵,今纵有兵守之,亦无益于江南’。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3-28 07:20:38 +0800 CST  
@十年试剑 2181楼 2013-03-28 11:01:05
mark已阅第1页
-----------------------------
欢迎新朋友!一些朋友可能对王雄担任魏灭辽东的副统帅半信半疑。

何曾上书:“臣闻先王制法,必全于慎。故建官受任,则置副佐;陈师命将,则立监贰;宣命遣使,则设介副;临敌交刃,又参御右,盖以尽思谋之功,防安危之变也。是以在险当难,则权足济;陨缺不豫,则才足相代。其为国防,至深至远。及至汉氏,亦循旧章,韩信伐赵,张耳为贰;马援讨越,刘隆副军。前世之迹,著在篇志。今太尉奉辞诛罪,精甲锐锋,步骑数万,道路迥阻,且四千里。虽假天威,有征战,寇或潜遁,消引日月。命无常期,人非金石,远虑详备,诚宜有副。今北军诸将及太尉所督,皆为僚属,名位不殊,素无定分统御之尊,卒有变急,不相镇摄。存不忘亡,圣达所裁。臣愚以为宜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成其礼秩,遣诣北军,进同谋略,退为副佐。虽有万一不虞之变,军主有储,则无患矣。”

既然列何曾的奏折为《魏名臣奏》,应当是他的奏折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否则,何必列为《名臣奏》中呢?

须知《魏名臣奏》都是成对出现的,即大臣上奏折,皇帝下诏书。或者皇帝下诏书问,大臣上奏折答。

曹魏四十余年间皇帝准奏的上疏何止成千上万?陈寿焉会选择一个被皇帝驳回的奏折?

”臣愚以为宜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成其礼秩,遣诣北军,进同谋略,退为副佐。”

若王雄在世,谁能比他更合适?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3-28 12:11:49 +0800 CST  
谨以此长文纪念三国第一英雄王祥诞辰1833周年!!!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3-28 19:45:26 +0800 CST  
今天会收到一批书。明后天更新!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3-29 07:04:01 +0800 CST  
陵亭侯王浑

查阅三国前的地理志,未觅贞陵。魏晋习惯把谥号书于爵位中,如东武戴侯(杨荆州诔文)。疑贞陵亭侯为陵亭贞侯之讹。贞为谥号。谥法云“大虑克就曰贞,外内用情曰贞,清白守节曰贞,图国忘死曰贞,内外无怀曰贞,直道不挠曰贞。”

西汉、东汉皆有陵县。《水经注》“泗水又东迳陵栅南,《西征记》曰:旧陵县之治也。”《史记?陈涉世家》:“陈王初立时,陵人秦嘉、铚人董绁、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将兵围东海守庆于郯。”裴松之子裴骃《集解》:“地理志泗水国有陵县也。”然《汉书?地理志》云为凌县,不详。

元鼎四年(前113),汉武帝封侄子刘商为泗水王。从东海郡分三县。泗水国治所在凌县(今泗阳县西北)。王莽代汉后,国置废除。光武帝刘秀封叔父刘歙为泗水王,再建泗水国。

耐人寻味的是陵县、睢陵(王祥被封为睢陵公)的位置。睢陵位于江苏省徐州睢宁东北,与泗阳县仅有六七十公里之遥。

泗水先后流经陵县和睢陵。
水经注:“泗水又东迳角城北,而东南流注于淮。考诸地说,或言泗水于睢陵入淮。
《水经注疏》:“泗水至睢陵入淮,济水经菏水入泗水,至睢陵入淮,是亦谓泗水至睢陵入淮也。

王浑是否被封为陵亭贞侯而非贞陵亭侯,待有识者考证。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3-31 07:54:26 +0800 CST  
谥号书于爵位中的还有:魏故太仆、西阳亭成侯荀府君之碑;见《金石录》。
晋故右军将军、平莞僖侯郑府君之碑;见《隶续》。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3-31 08:20:41 +0800 CST  
刚查了下:陵、凌,二字古代相通。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3-31 08:49:03 +0800 CST  
贞陵亭侯的问题困扰我多年了,确实棘手,前人对这一问题也避而不谈。贞陵亭侯为陵亭贞侯之讹,感觉还是有道理的。希望此解释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1 08:58:44 +0800 CST  
王昶开始担任征南将军、都督荆豫诸军事的时间

《资治通鉴》:“征東將軍、都督揚.豫諸軍事王昶上言:‘地有常險,守無常勢。今屯宛去襄陽三百餘里,有急不足相赴。’遂徙屯新野。”

《通鉴》把此事记为正始四年(243)。《通鉴》此处犯了两个明显的错误。其一:王昶未曾担任征东将军。“征东将军”应改为“征南将军”。其二:王昶未曾担任过都督扬州、豫州诸军事。胡三省注:“据王昶传,扬改为荆。”

万斯同《魏国方镇年表》并未采纳《通鉴》,而是自正始二年(241),夏侯儒入为太仆后,荆豫都督空缺,直到正始六年(245)王昶担任荆豫都督。

《王昶传》:“正始中,转在徐州,封武观亭侯,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豫诸军事。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馀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乃表徙治新野,习水军于二州,广农垦殖,仓谷盈积。”
(注:武观即五观县,位于东郡)
《通鉴》认为王昶于正始元年担任徐州刺史,三年后即正始四年迁征南将军。然王昶未必就是正始元年担任,且未必就是任职三年。魏时刺史、都督皆实行久任制。个人同意万表。

徐州刺史王昶应和荆州刺史胡质同时对调,二人分别担任征南将军、都督荆、豫州和征东将军、都督青徐州。案《水经注》:“(下邳)城有三重,其大城中有大司马石苞、镇东将军胡质、司徒王浑、监军石崇四碑。”希望镇东将军胡质碑尚存,能在不久的将来被挖掘出来。

《通鉴》编篡( 1065—1084)时,欧阳修的“集录三代以来的金石遗文一千卷”的《集古录》已成书(1063)。“往时欧阳文忠公作《五代史》,王荆公曰:‘五代之事,无足采者。此何足烦公。三国可喜事甚多,悉为陈寿所坏,可更为之。’文忠公然其言,更不暇作也,惜哉!”细读《通鉴》,并未发现三国时被陈寿所坏的可喜事,可见《通鉴》竟未充分利用宋时存世的碑文和史料相互印证,惜哉!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3 08:53:02 +0800 CST  
作者:弦外听韵远 时间:2013-04-03 09:15:00
记号
作者:摩罗客窝 时间:2013-04-03 10:30:36
孝与慈是人的本性,人在特定的情况之下,作出一些“不孝不慈”的举动,并不能说就丧失了这种本性。如果刘邦在那种情况下“慈孝”,就没有历史上的刘邦了。不一定正确。谢谢!
作者:淡茶青烟对 时间:2013-04-03 10:59:1
观点很有意思,看到第二页
作者:和鬼先生讨 时间:2013-04-03 10:01:39
@十年试剑 2181楼 2013-03-28 11:01:05
mark已阅第1页
-----------------------------
@wzheguilai0416 2202楼 2013-03-28 12:11:49
欢迎新朋友!一些朋友可能对王雄担任魏灭辽东的副统帅半信半疑。
何曾上书:“臣闻先王制法,必全于慎。故建官受任,则置副佐;陈师命将,则立监贰;宣命遣使,则设介副;临敌交刃,又参御右,盖以尽思谋之功,防安危之变也。是以在险当难,则权足济;陨缺不豫,则才足相代。其为国防,至深至远。及至汉氏,亦循旧章,韩信伐赵,张耳为贰;马援讨越,刘隆副军。前世之迹,著在篇志。今太尉奉辞诛罪,精甲锐锋,步骑数......
-----------------------------
不能一个孤证,还有其他旁证吗
——————————————————————————————————
欢迎新朋友们!王雄是魏灭辽东之战的副统帅,目前版本的史书都未提及,甚至连孤证都算不上。毋丘俭家书记毋丘俭为副统帅。他初到幽州,不仅寸功未立,甚至刚刚吃过败仗。焉能称得上“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另外,第七页已分析,魏灭辽东燕国之战设副统帅,极可能是魏明帝对司马懿不信任而授意散骑常侍何晏上疏要求设副统帅,或者司马懿不自信而授意何晏而为之。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3 11:42:24 +0800 CST  
然而,全文已形成逻辑严密的证据链。
目前版本的《三国志》借幽州刺史崔林之口给王雄上政治课,而裴注引《魏名臣奏》,崔林未曾担任过幽州刺史。本文已考证,黄初元年(220)的方镇刺史,几乎都曾是魏文帝曹丕的心腹之臣——散骑常侍。裴注王雄后担任幽州刺史。
青龙四年(236),肃慎自西周以来第一次向中原纳贡。史称“旷世奇勋”。王雄先后令鲜卑臣服、肃慎纳贡,该不该立传?

元康末年,王戎为司徒(总理);王衍为尚书令(常务副总理),王戎的女婿为尚书仆射(国务委员兼组织部长)王衍的女婿分别为太子、国史编篡委员会主任。他们强烈要求咸熙元年断代。而《三国志》明显有咸熙断代的痕迹。王雄若是青龙四年去世,王戎等人为何冒着得罪司马皇族的危险而在咸熙元年断代。

根据陆云、陆机兄弟的书信可知,《三国志》存在删节,且绝非秘不示人,而是许多大臣都读过。

根据调整过的《三国志》目录,魏国明显会有一位该单独立传之人,只不过已被人为删除。

结合景初元年,魏灭辽东存在一位神秘的副统帅,前文分析,正始二年(241)至正始七年(246)左右,王祥坐镇荆州,担任荆豫都督。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3 12:12:20 +0800 CST  
目前版本的《三国志》还故意往魏国最后一任太尉王祥的伯父荆州刺史王睿泼脏水。前文已分析,王睿即王敏(避魏明帝曹睿之讳)。而此人被封为幽州安次侯。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3 12:23:25 +0800 CST  
作者:大蛇叔叔咏 时间:2013-04-03 11:56:26
作者:曹我毕 时间:2013-04-03 12:53:54
作者:爱勐依旧誓 时间:2013-04-03 13:51:39
作者:纤蕙讨 时间:2013-04-03 14:21:50
作者:雨滴嗒滴佣 时间:2013-04-03 14:48:49
作者:山谷钟妇 时间:2013-04-03 15:43:58
作者:非异人员 时间:2013-04-03 15:55:40
作者:文学沙漏 时间:2013-04-03 16:23:55
作者:桃岭三星钨 时间:2013-04-03 16:36:51
作者:琼岛中医内 时间:2013-04-03 17:30:5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楼上的新朋友们!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3 17:56:59 +0800 CST  
@wzheguilai0416 2218楼 2013-04-03 12:23:25
目前版本的《三国志》还故意往魏国最后一任太尉王祥的伯父荆州刺史王睿泼脏水。前文已分析,王睿即王敏(避魏明帝曹睿之讳)。而此人被封为幽州安次侯。
-----------------------------
@非异人员 2226楼 2013-04-03 15:55:40
分析得不错
-----------------------------
谢谢!


作者:爱勐依旧誓 时间:2013-04-03 13:51:39
没有看完,楼主认为他是第一英雄的依据是?
————————————————————————————
第一英雄其实是陈寿的观点。他以帝纪为主线,以荆州刺史王睿、魏国最后一任太尉王祥、王祥诸子(曹魏凉州刺史、护羌校尉王浑,平北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王乂)、王祥孙、灭吴统帅之一的王戎为次线。王祥是不折不扣的《三国志》第一主角。只不过他的事迹已被人为地删除。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3 18:03:34 +0800 CST  
@wzheguilai0416 2205楼 2013-03-31 07:54:26
陵亭侯王浑
查阅三国前的地理志,未觅贞陵。魏晋习惯把谥号书于爵位中,如东武戴侯(杨荆州诔文)。疑贞陵亭侯为陵亭贞侯之讹。贞为谥号。谥法云“大虑克就曰贞,外内用情曰贞,清白守节曰贞,图国忘死曰贞,内外无怀曰贞,直道不挠曰贞。”
西汉、东汉皆有陵县。《水经注》“泗水又东迳陵栅南,《西征记》曰:旧陵县之治也。”《史记?陈涉世家》:“陈王初立时,陵人秦嘉、铚人董绁、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人......
-----------------------------
@琼岛中医内 2229楼 2013-04-03 17:30:55
贞会不会是一个形容词?
-----------------------------
不会。贞陵亭侯为陵亭贞侯的可能性极大。 @wzheguilai0416 2205楼 2013-03-31 07:54:26
陵亭侯王浑
查阅三国前的地理志,未觅贞陵。魏晋习惯把谥号书于爵位中,如东武戴侯(杨荆州诔文)。疑贞陵亭侯为陵亭贞侯之讹。贞为谥号。谥法云“大虑克就曰贞,外内用情曰贞,清白守节曰贞,图国忘死曰贞,内外无怀曰贞,直道不挠曰贞。”
西汉、东汉皆有陵县。《水经注》“泗水又东迳陵栅南,《西征记》曰:旧陵县之治也。”《史记?陈涉世家》:“陈王初立时,陵人秦嘉、铚人董绁、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人......
-----------------------------
贞会不会是一个形容词?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3 18:21:26 +0800 CST  

楼主:wzheguilai0416

字数:668244

发表时间:2010-03-02 00: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9 17:25:23 +0800 CST

评论数:455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