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英雄——“卧冰求鲤”王祥

作者:千忍上人 时间:2013-04-07 13:00:28
难为楼主不计较我言词中的不当,谢过先。三国后期,天下格局基本已定,魏国独大一家之势已成,所以你说的在魏吴前线坐镇的基本上只要不是太过智障,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换谁上都差不多,楼主文中所说的夏候儒也只是曹魏勋贵后代中的一个,根本没经过打天下之艰难的官二代而已,王祥取代他亦只是说是比他强些,参照起点低或不明确就无法断定王祥就是大才。况且,说到太尉一职,汉代特别是东汉的太尉只相当于一个空头衔的国防部长,跟当时炙手可热的大司马一职天差地别,不明究竟的以为跟宋朝的高太尉一样权高位重,东汉末年的马日di、那位被“鸡肋”一事冤死的杨修老爹杨彪也做过太尉,你能说他们很牛逼吗?那位从蜀汉叛逃到曹魏的孟达也曾做过曹丕的散骑常侍,还跟身为皇帝的曹丕同辇共行,他也很牛逼吗?
最后,我想请教下楼主-“英雄”一词如何解释,位高权重、杀伐四方就是了?而且还是群雄并聚的三国时代,居然还是第一英雄?你要觉得王祥配得上这个三国第一英雄的称号而且坚持,那我就不说了,楼是你开的,不是我。
————————————————————————————————————————
作者:千忍上人 时间:2013-04-07 13:00:28
难为楼主不计较我言词中的不当,谢过先。三国后期,天下格局基本已定,魏国独大一家之势已成,所以你说的在魏吴前线坐镇的基本上只要不是太过智障,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换谁上都差不多,楼主文中所说的夏候儒也只是曹魏勋贵后代中的一个,根本没经过打天下之艰难的官二代而已,王祥取代他亦只是说是比他强些,参照起点低或不明确就无法断定王祥就是大才。况且,说到太尉一职,汉代特别是东汉的太尉只相当于一个空头衔的国防部长,跟当时炙手可热的大司马一职天差地别,不明究竟的以为跟宋朝的高太尉一样权高位重,东汉末年的马日di、那位被“鸡肋”一事冤死的杨修老爹杨彪也做过太尉,你能说他们很牛逼吗?那位从蜀汉叛逃到曹魏的孟达也曾做过曹丕的散骑常侍,还跟身为皇帝的曹丕同辇共行,他也很牛逼吗?
最后,我想请教下楼主-“英雄”一词如何解释,位高权重、杀伐四方就是了?而且还是群雄并聚的三国时代,居然还是第一英雄?你要觉得王祥配得上这个三国第一英雄的称号而且坚持,那我就不说了,楼是你开的,不是我。
————————————————————————————————
呵呵,曹魏时期,司马懿从大将军升任太尉。我认为司马懿太尉很牛逼。黄初年间,三公很少上朝,自然不牛逼。凉州孟达牛不牛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魏略》记载的曹丕和孟达相见时的情形:
文帝时初即王位,既宿知有达,闻其来,甚悦,令贵臣有识察者往观之,还曰“将帅之才也”,或曰“卿相之器也”,王益钦达。逆与达书曰:“近日有命,未足达旨,何者?昔伊挚背商而归周,百里去虞而入秦,乐毅感鸱夷以蝉蜕,王遵识逆顺以去就,皆审兴废之符效,知成败之必然,故丹青画其形容,良史载其功勋。闻卿姿度纯茂,器量优绝,当骋能明时,收名传记。今者翻然濯鳞清流,甚相嘉乐,虚心西望,依依若旧,下笔属辞,欢心从之。昔虞卿入赵,再见取相,陈平就汉,一觐参乘,孤今于卿,情过于往,故致所御马物以昭忠爱。”又曰:“今者海内清定,万里一统,三垂无边尘之警,中夏无狗吠之虞,以是弛罔阔禁,与世无疑,保官空虚,初无(资)[质]任。卿来相就,当明孤意,慎勿令家人缤纷道路,以亲骇簄也。若卿欲来相见,且当先安部曲,有所保固,然后徐徐轻骑来东。”达既至谯,进见闲雅,才辩过人,众莫不属目。又王近出,乘小辇,执达手,抚其背戏之曰:“卿得无为刘备刺客邪?”遂与同载。又加拜散骑常侍,领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
夏候儒先后转战幽州(骁骑司马)、雍凉(征蜀护军),也算多年在军中历练。王祥能在魏国形势危急时取代夏侯儒担任荆州豫州都督,自然是大才。
最后解释一下“英雄”。其实也就是第一页开头的内容,魏国光禄勋刘劭《人物志》的说法。可能这位朋友不屑读。
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 ……是故,聪明秀出 ,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以,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
……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
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
……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
徒英而不雄,则雄材不服也;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归往也。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英能得英,不能得雄。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在刘劭看来,英者可以为相,雄者可以为将;所谓英雄,乃指兼“英”与“雄”于一身成就大业而名垂千古之人。
曹操虽以“英雄” (傅异曾目“卧龙”庞统为半个英雄)自许,但陈寿似乎并不买账,只评他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客观来讲,超世之杰的评价不低。刘邦曾言:“子房、 萧何、 韩信,三者皆人杰也。”
但超世之杰与英雄相比还有差距。
刘劭的观点则为:圣人是最高理想,英雄次之。
刘劭心目中的“英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他以为人“禀阳阴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从人之形质,可观察其才性。
“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人物志•九征》
从淮南王刘安到张衡,都在讲述一种宇宙发生论。在还没有天地以前,就有原始的气。这就是刘劭所说的“元一”。这种原始的气,分化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清轻的,上浮为天。一部分是重浊的,下沉为地。清轻的气就是阳气,重浊的气就是阴气。从阴阳二气中,又生出五种元素:水、火、木、金、土,称为五行。刘劭根据这种宇宙发生论把“人物”分为三类:有英;有雄;有英雄兼备者。
刘劭认为:“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暎不能外光。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九征》
就是说,生来就有两种不同的人物。一种人物得到阳气多一点,阳气是动的,所以这种人物懂得动的道理,遇见事情,能够迅速地行动,但是不能作详细深入思考。这就是“明白之士”。还有一种人物得到的阴气多一点,阴气是静的,所以这种人物懂得静的道理,对事情能够详细深入地思考,但是不能采取迅速果断的行动。这就是“玄虑之人”,这两种人的区别,就是阴阳之别。
怎样能成为“英”、“雄”及“英雄”?刘劭在《九征》篇中已经作了他自己的回答。
所谓“英”,就是他所说的得阴气多的“玄虑之人”;所谓“雄”,就是他所说的得阳气多的“明白之士”。这两种人各有优点和缺点,只有“圣人”才能兼有这两种人的优点而无其缺点。他一个人必须兼英和雄,英和雄的人才能为他使用。英和雄的人都归于他,所以他才能够创大事业。
王祥是不是三国第一英雄?如果王祥和王雄为同一人。魏国被删的那位单独立传之人为王祥的话,我认为他是陈寿心目中的第一英雄、《三国志》中的第一男主角、被众多绿叶衬托的红花。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7 13:36:03 +0800 CST  
@kingscw 2409楼 2013-04-07 13:20:45
划了半天鼠标,楼主还不入正题,感觉楼主应该在铺一副很大的画卷,留个记号,有空再看。
-----------------------------
呵呵,欢迎欢迎。前面只是铺垫,试试水的深浅。原来打算正文从24页开始的,没想到这两天迎来了如此之多的朋友。还真是措手不及。打算从26或27页开始。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7 13:58:45 +0800 CST  
@冷夜长风 2418楼 2013-04-07 15:47:30
楼主故事讲的不错,可惜语言罗嗦,枝蔓旁生,没能抓住主线。
乱评勿怪。
-----------------------------
楼上的朋友说得极是。待重写时一定尽量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7 16:12:04 +0800 CST  
@岳麓书社 2423楼 2013-04-07 17:22:26
早就知道天涯是卧虎藏龙之地。
可惜一直没信心和勇气发帖。
之所以没信心和勇气,是怕自己准备不足,既被高人耻笑,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发此贴,希望能抛砖引玉,仔细地审视三国这段历史。让英雄安息。让后人吸取历史的教训。
-----------------------------
欢迎这位朋友!

作者:十万重山 时间:2013-04-07 18:48:22
@wzheguilai0416 25楼 2010-03-01 22:01:00
就好比国民党有位文人叫程寿,共产党胜利后,程寿投诚。程寿私自修史《国共志》。他不惜笔墨为国民党的将领白崇禧、李宗仁、胡宗南、阎锡山立佳传,且为国民党的某高级将领独立佳传,而共产党却无单独立佳......
-----------------------------
程寿私自修史《国共志》。按说是野史了,藏于家为野史,是不是有这样说法?楼主在哪里看到程寿的“国共志”?
————————————————————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总称为“前四史”,都是史学家个人的作品,属于“私修”性质,和唐以后的“官修”史书不同(《晋书》即是官修正史中最早的一部)。前四史为正史,非野史。我没看到过国民党的文人程寿的《国共志》,打了个比喻。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7 22:50:05 +0800 CST  
@青衫祭酒 2432楼 2013-04-07 20:01:18
回复第16楼(作者: @wzheguilai0416 +于+2010-03-01+19:00)  哈哈,终于能发了。  三国时究竟谁有资格被称为英雄呢?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所谓的历史,又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
-----------------------------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只在洁白的雪地上奔跑的小鹿。无论我们如何小心,都难以逃脱猎人们精心设计的陷阱。有些小鹿由于不幸一开始就掉进陷阱,而有些小鹿则幸运地孤独地走了很远很远。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7 22:53:26 +0800 CST  
感谢今天留言的所有朋友们。希望多提宝贵的建议。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7 22:57:15 +0800 CST  
友情提示:《三国第一英雄——“卧冰求鲤”王祥》的正文从26页开始。力求突出主线;不枝不蔓;惜墨如金。正文标上序号以便阅读。尽量回复朋友的疑问。本页费祎遇刺的真相讨论继续!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8 06:24:26 +0800 CST  
友情提示:《三国第一英雄——“卧冰求鲤”王祥》的正文从26页开始。力求突出主线;不枝不蔓;惜墨如金。正文标上序号以便阅读。尽量回复朋友的疑问。本页费祎遇刺的真相讨论继续!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8 10:36:11 +0800 CST  
@xtpw88 2426楼 2013-04-08 11:19:32
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了,但为什么陈寿和罗贯中都不提呢?是没看破还是不愿说?
-----------------------------
呵呵,应该问陈寿和裴松之为什么都不提吧。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真实性真是不敢恭维。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8 11:32:33 +0800 CST  
@小滴滴XL 2424楼 2013-04-08 10:39:50
有种说法是费祎遇刺是姜维所指使的
-----------------------------
感觉还是别往姜维身上泼脏水了。陈寿对姜维的评价本来就不高。“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於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裴松之注引姜维”不忠不孝不义不节不智不勇(孙盛语)“的评价实在是过了。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8 12:41:43 +0800 CST  
@难儿二涡 2432楼 2013-04-08 12:35:50
但楼主有没有想过,如果只是因结果而推导原因,这是会出错的
-----------------------------
愿闻其详。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8 13:28:06 +0800 CST  
@小骚只吃肉澳 2440楼 2013-04-08 16:12:15
延熙十五年的时候,姜维进攻西平,虽然西平没打下来,但抓获了时任魏中郎的郭循。后来这郭循大概表现良好,就把他吸收进了蜀汉的阵营,而且官位做到左将军!要知道,这可是马超、吴懿、向郎曾经做过的位置,足见蜀国对其殊遇之重,不亚于对待夏侯霸。
-----------------------------
抱歉。今天白天上课去了。

马超、吴懿、向朗之后是句扶,再之后是郭修。其中马超不久由左将军升骠骑将军;建兴八年(230年),关中都督吴懿与魏延击败曹魏大将费耀,升为左将军。四年后,升督汉中,车骑将军,假节,领雍州刺史,进封济阳侯。向朗因受马谡牵连而前途黯淡;句扶数有战功,功名爵位亚镇北大将军王平,官至左将军,封宕渠侯。

另魏国自太和四年(230),前将军满宠改征东将军、后将军曹洪迁骠骑将军,魏国一直未有左、右、前、后将军的记载,知道正始元年(240),雍州刺史郭淮加左将军,夏侯霸任右将军,前、后将军不见记载。

正始四年(236),毋丘俭接任幽州刺史兼护乌丸校尉毋丘俭。正始九年(248)毋丘俭转至豫州,加左将军。杜预之父杜恕接任幽州刺史兼护乌丸校尉;嘉平元年(249),杜恕被废黜。接替者应为张普。此人失载。《张普墓砖》:“魏景元元年使持节、护乌丸校尉、幽州刺史、左将军、安乐乡侯清河张普先君之墓”。张普不知何故而被封乡侯。景元元年为260年。张普在幽州十年。

王雄任幽州刺史十六载,先后令鲜卑臣服、肃慎纳贡,未知他是否位左、右、前、后将军之列。是否封侯。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8 18:49:49 +0800 CST  
@小滴滴XL 2443楼 2013-04-08 17:32:24
自此之后,以姜维为首的鹰派势力掌权
然而姜维空有一腔热血
政治上,与宦官内斗——当然宦官势力绝对不能姑息,东汉即亡于此,可惜姜维在这场斗争中完全处于下风
军事上,在对魏国的北伐中没有采取弱国对强国通常采取的袭扰式进攻,而是举国之兵强攻,又屡屡损兵折将,徒耗国力
-----------------------------
《道德经》:“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孙子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淮南子.兵略训》更曰“夫兵者,所以禁暴讨乱也……故闻敌国之君有加虐于民者,则举兵而临其境,责之以不义,刺之以过行”。
“白刃合,流失接,涉血属肠,舆死扶伤,流血千里,暴骸盈场,乃以决胜,此用兵之下也。”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8 19:58:16 +0800 CST  
@zyb553307 2448楼 2013-04-08 19:22:13
初步看了一下,您比我初写时,好的不知多少倍,大胆写啊!!
-----------------------------
谢谢鼓励。


作者:谁是梅七菩 时间:2013-04-08 19:46:08
楼主表只是和几个熟人打招呼,理理我…

————————————
欢迎这位新朋友。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8 20:00:24 +0800 CST  
@kikicoco1900 2454楼 2013-04-08 21:06:20
我一直不满费文伟提拔陈祗。
-----------------------------
呵呵,欢迎这位巾帼朋友。

作者:zyb553307 时间:2013-04-08 21:33:04

楼主对史学的认真探索及独立思考能力是可赞的
——————————————————————————————
谢谢这位朋友的鼓励。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8 23:26:34 +0800 CST  
友情提示:《三国第一英雄——“卧冰求鲤”王祥》的正文从26页开始。力求突出主线;不枝不蔓;惜墨如金。正文标上序号以便阅读。本页费祎遇刺的真相讨论继续!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9 06:59:38 +0800 CST  
友情提示:《三国第一英雄——“卧冰求鲤”王祥》的正文从26页开始。旧瓶装新酒;力求突出主线;不枝不蔓;脉络清晰;惜墨如金。正文标上序号以便阅读。本页费祎遇刺的真相讨论继续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9 07:38:03 +0800 CST  
欢迎楼上的朋友们。今天有课,晚上再续。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9 12:34:24 +0800 CST  
友情提示:《三国第一英雄——“卧冰求鲤”王祥》的正文从26页开始。旧瓶装新酒;力求突出主线;不枝不蔓;脉络清晰;惜墨如金。正文标上序号以便阅读。今晚大幅更新。敬请雅正!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9 17:29:37 +0800 CST  
三国第一英雄——“卧冰求鲤”王祥

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和文坛领袖欧阳修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重修《三国史》。
“往时欧阳文忠公作《五代史》,王荆公曰:‘五代之事,无足采者。此何足烦公。三国可喜事甚多,悉为陈寿所坏,可更为之。’文忠公然其言,更不暇作也,惜哉!”
王安石还曾劝“尊曹派”苏轼重修《三国史》。《邵氏闻见后录》卷第二十一载:“ 东坡自黄冈移汝州,舟过金陵,见王荆公于钟山,留连燕语。荆公曰:‘子瞻当重作《三国》书。’东坡辞曰:‘某老矣,愿举刘道原自代云。’”

徐度《却扫篇》云:“刘羲仲字壮舆,道原之子也。道原以史学自名,羲仲世其家学,甞摘欧阳公《五代史》之讹误为纠谬,以示东坡。东坡曰:‘往岁欧阳公着此书,初成,王荆公谓余曰:‘欧阳公修《五代史》,而不修《三国志》,非也。子盍为之乎?’余固辞‘不敢当。’”

前面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对《三国志》的态度颇耐人寻味。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光编篡《资治通鉴》( 1065—1084)时,欧阳修的“集录三代以来的金石遗文一千卷”的《集古录》已成书(1063)。细读《通鉴》,并未发现三国时被陈寿所坏的可喜事,满眼皆是照搬《三国志》原文,不可容忍的是,一些甚至已被裴松之证伪的材料竟也出现在《通鉴》中。《通鉴》竟未充分利用宋时存世的碑文和史料相互印证,惜哉!

众所周知,陈寿以魏为正统,故魏国的皇帝称纪,而蜀、吴皆称传。

可仔细斟酌目录及内容,目前版本的《三国志》并非绝对以魏国为正统,而是以蜀汉为正统。有朋友把目前版本的《三国志》总结为官方版的《三国演义》,甚妙。

如目前版本的《三国志》自刘备一出场,便从天命的角度竭力为刘备造势。

开场白: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馀,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兒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而曹丕一出场,平淡如水,气势上立即便弱了三分。

开场白: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中平四年冬,生于谯。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裴松之毫不示弱,则引《魏书》为曹丕造势:“帝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

又如陈寿洋洋洒洒近万言,为战败国——蜀汉的大臣诸葛亮、孙吴的大臣陆逊单独立佳传,可偏偏战胜国的大臣不能享受单独立佳传的待遇。

本文认为王祥为魏国享受单独列传的大臣。王祥为陈寿心目中的第一男主角,故以三国第一英雄——“卧冰求鲤”王祥为标题。本文以王祥的伯父、幽州安次侯、荆州刺史王叡(第一代)、曹魏最后一任太尉王祥、曹魏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王浑、曹魏平北将军王乂、西晋司徒、尚书令王戎四代为主线,力求还原已被人为删除的王祥及其家族的丰功伟绩。

本文认为:“涿郡太守王雄深受魏文帝曹丕器重,先是入为心腹之臣——散骑常侍,黄初元年(220)出任第一任幽州刺史。王雄坐镇幽州近20载,先后令鲜卑臣服、肃慎纳贡,立下旷世奇勋;青龙四年(236),王雄失踪。他并未去世,而是担任景初二年(238)魏灭辽东燕国的(神秘)副统帅;正始二年(241),王祥坐镇荆州,接替夏侯儒担任荆州、豫州都督,与陆逊、朱然、诸葛瑾对峙。高平陵政变后,王祥接替被杀的桓范担任大司农,集财权、军权(预备役)于一身。正元二年(254),王祥任司隶校尉,后母去世任三老、守孝百日后重任司隶校尉、司空、太尉。

本人才疏学浅,且受材料的局限,推测的成分亦占相当大的比重,请朋友们海涵的同时更希望朋友们能多多指教。(一)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3-04-09 23:52:47 +0800 CST  

楼主:wzheguilai0416

字数:668244

发表时间:2010-03-02 00: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9 17:25:23 +0800 CST

评论数:455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