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吕范赶到江都后,原本是能够顺利接走吴太夫人的,不料中间却发生了一些波折。原来,陶谦虽说没有对孙策“挖墙角”的行为有过直接的报复,但心情多少有些不舒畅,因而便在这件事上下了黑手,也就是拿吕范来撒气,以此人系袁术的密探为由,下令把吕范抓起来严刑拷问,吕范入狱后少不了得挨上几顿胖揍,所幸很快被其亲信暗中营救了出来,好歹算是完成了这项任务。

安顿好家属,孙策马上带着吕范、俞河等亲随前往丹杨,他此行的目的,自然是冲着当地闻名天下的“土特产”去的。

募丹杨之精兵,

助我开创霸业!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4-10 12:03:37 +0800 CST  


【泾县中伏】

通过舅舅的帮助,孙策很快在丹杨征募到了数百人,可惜这些兵马数量还是太少,难以形成一股独立的势力,光靠他们就想自立门户,显然是不够的,况且他目前无名无份,没有任何官职或爵位,影响力相当有限,远不能引起广泛关注,因此孙策决定,先返回寿春,继续留在袁术身边等待机会,至少要在获得亡父那数千旧部后,才考虑找机会脱离袁术,走独立发展的道路。

可是,当孙策刚刚离开郡治所宛陵后不久,在路经一处名叫泾县(今安徽泾县)的地方时,却意外地遭到了当地豪强祖郎所率的数千土著武装的截击。

这本是一场不起眼的战斗,毕竟规模不大,然而当我们都期待着孙策会像楚霸王一般一声呐喊,单枪匹马杀入敌群,左突右冲逐散贼兵,力挽狂澜的时候,奇迹,却并没有出现。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4-10 12:57:59 +0800 CST  

由于敌众我寡,双方兵力悬殊过大,加之新招募来的那些新兵还没有受过正规训练,更没有经历过战斗,因而遭到包围后,孙策很快陷入了苦战,甚至惊险得连坐骑上的马鞍也不慎被拦截的敌兵砍断,处境可谓命悬一线。在那千钧一发之际,幸得程普驱马持矛,大声喊叫着(吸引敌兵的注意力)从后赶来,将孙策紧紧护住,又甩动长矛前后横扫,忘我地击退了大群纠缠的敌兵,才使孙策得以脱围而出,而那数百新兵则几乎损失殆尽。

此战可以说是孙策出道后的处子秀,结果却是被一伙土匪撵得仓皇而逃,这难道就是那个日后被冠以“小霸王”之名,堪称勇比项羽的孙策吗?!(这外号总让我记起儿时被父亲一气之下砸掉的那部红白机,残念中……)

不像!

一点也不像!

哪有半份英雄的气概呀?!

诚然,孙策不是天生的英雄,再说,也没人会天生就是英雄,至少在这场战斗发生前,他还算不上是英雄。

夫英雄者,坚韧而不拔,屡挫而屡战。

要成为英雄,需要一个长期历练的过程,而且期间必须学会品尝并体验一种叫做失败的东西。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4-10 12:59:48 +0800 CST  
@全民经纪人 2015-04-10 09:40:15
恨蜀厌魏爱吴的路过...
-----------------------------
@含笑看吴钩2015 2015-04-10 11:53:08
相信不会让您失望的,我虽然不厌魏,但实在提不起对蜀的兴趣,比之敢做敢当的曹操,伪君子真小人的刘备、关羽更叫人无法接受。
比如说关二爷被偷袭荆州,能怪得了东吴吗?
不愿结亲也就罢了,你侮辱人家的使臣干什么?
“辱使”的实质,就等同于是宣战了。
不愿结亲也就罢了,你抢人家东吴的“湘关之米”干什么?
以为破了于禁,威震华夏,就可以踩在孙权、吕蒙头上拉屎屙尿了?被袭取荆州后还气愤东......
-----------------------------
@全民经纪人 2015-04-10 13:47:21
没有暴雨,于禁也未见得会输
-----------------------------
偏偏,交战时的气候,以及地理位置(地形)都有利于关羽,否则正面厮杀,即便于禁打不过,也不至于短时间内便全军覆没了。何况曹魏方面的这支增援部队皆为精锐,战斗力还是有保障的。
以至于败绩传回后,曹操也深感意外。
败也就败了,胜负乃兵家常事,可是怎么会败得那么快?那么彻底?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4-10 16:20:18 +0800 CST  
@全民经纪人 2015-04-10 09:40:15
恨蜀厌魏爱吴的路过...
-----------------------------
@含笑看吴钩2015 2015-04-10 11:53:08
相信不会让您失望的,我虽然不厌魏,但实在提不起对蜀的兴趣,比之敢做敢当的曹操,伪君子真小人的刘备、关羽更叫人无法接受。
比如说关二爷被偷袭荆州,能怪得了东吴吗?
不愿结亲也就罢了,你侮辱人家的使臣干什么?
“辱使”的实质,就等同于是宣战了。
不愿结亲也就罢了,你抢人家东吴的“湘关之米”干什么?
以为破了于禁,威震华夏,就可以踩在孙权、吕蒙头上拉屎屙尿了?被袭取荆州后还气愤东......
-----------------------------
@全民经纪人 2015-04-10 13:47:21
没有暴雨,于禁也未见得会输
-----------------------------
@含笑看吴钩2015 2015-04-10 16:20:18
偏偏,交战时的气候,以及地理位置(地形)都有利于关羽,否则正面厮杀,即便于禁打不过,也不至于短时间内便全军覆没了。何况曹魏方面的这支增援部队皆为精锐,战斗力还是有保障的。
以至于败绩传回后,曹操也深感意外。
败也就败了,胜负乃兵家常事,可是怎么会败得那么快?那么彻底?
-----------------------------
@全民经纪人 2015-04-10 16:29:40
于禁投降这个事也很值得推敲的,东吴打下荆州,是从监狱放出于禁的。若是常理,既然已经投降了,降将怎么会关在监狱里。
-----------------------------
兄台的这个疑问,我是这样想的。
如果说于禁其实并没有投降,估计关羽是不会放过他的。论表现,他还不及同行的庞德那般勇武,既然杀了宁死不降的庞德,也不在乎多杀一个宁死不降的于禁了。
所以于禁投降一事应该是确凿的,三国志里相关人物传记也有所记载,而他降了以后被监禁起来也情有可原。
因为纵然已经投降,可是又能够将他视为一般将领使用吗?
放不下心来啊!关羽肯定会有所顾忌的,毕竟于禁是敌对方的大将,倘若不关起来,让他自由活动,万一他趁机逃掉,或者策动被俘的魏军官兵起事,后果就严重啦。
那么,就只能把他和俘获的其他魏兵同等对待,统统从襄樊前线押回到荆州关押起来,将这一不稳定因素剔除,身在外线作战的关羽才能安心。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4-10 19:44:08 +0800 CST  

一帆风顺的人生,固然值得庆幸,但可惜的是大部分人往往都无法拥有,在成长的历程中,注定会遇上各种各样的磨难,这些磨难会带给人许多不快乐的回忆,其中有悔恨、有惆怅、有苦闷、有悲伤、甚至有绝望,一切的酸甜苦辣,都将纷至沓来。

所以俗语说得好:挨了打才知道痛,挨了骂才明白耻。

忍受这些突如其来的耻和痛,才能使人真正成长起来,并从中明白,要实现心中的目标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面对磨难时,我们可以选择畏惧,可以选择害怕,唯独不可以选择消极或躲避,因为它是一个普通人由弱小走向强大的开始,也是成就一个英雄的起点。

跨越它,克服它,将主动权紧紧握在自己手中,才是英雄的表现!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4-10 19:46:13 +0800 CST  

这个道理,卧薪尝胆的勾践明白;胯下蒲伏的韩信也明白,而正在经历中的孙策,也终会明白。

曾经辛苦的付出毁于一旦,结果当然难以接受,可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与磨练,年轻的孙策才会逐渐变得坚毅,变得无畏,变得强大,直至强大到足以战胜日后的任何磨难。

再说他的成长之路也并不孤单,有亡父的在天之灵在守望,有未经世事的弟弟妹妹们殷切的目光在凝视,还有那些生死相依的部属们在期待,这一份份沉甸甸的寄托,似乎都在时刻提醒和鞭策着他。

为了我们,也为了你心中的理想与抱负,请坚持下去!

守得云开时,方可见月明。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4-10 19:47:13 +0800 CST  


第三章 委身事袁

【怀义校尉】

当初拜别袁术,离开寿春时,孙策仅带着俞河等少数随从,如今再回到寿春时,他身后的人数并没有增加,反倒大家的情绪都相当低落。

而对于孙策前往丹杨募兵失败一事,袁术丝毫没有感到意外,他原本就没把孙策放在眼里,这一次的铩羽而归,更加证实了其判断——此子不过一介庸碌之徒,成不了什么气候,想必以后也只能在自己的帐下闲混日子,讨口饭吃罢了。

不过,也并非所有人的看法都如袁术一般,至少在寿春城内,就有一些眼光独到的士人和武将,敏锐地发现了孙策的潜质,相信他终会出人头地,成为人中之龙。

当朝太傅马日磾就是其中之一。

而这位朝廷的大员此时怎么会出现在寿春呢?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4-10 21:45:57 +0800 CST  


事情还得从初平三年的七月讲起,当时,长安朝廷掌权的李傕等人派出了太傅马日磾和太仆赵岐为持节特使前往关东,目的是希望这两位德高望重的大汉老臣,能有效地调解关东群雄间日益激烈的纷争,从中为他们拉拢到一部分地方军阀,以为外援。

赵岐要去的是北方,负责调停正大打出手的袁绍和公孙瓒,而马日磾则东走九江,去做袁术的工作,因为袁术这时候也在和刘表、曹操等人死掐。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袁术实不愧为三国中品行至为低劣的那类人,之前的描述,大家应该对他心胸狭隘,自私自利,狂妄自大,眼高手低的表现已有所了解,但这些仅是他劣性的冰山一角罢了,还远不能概其全貌,而通过他对待马日磾的方式,我们将进一步看清此人是何等的无耻和卑鄙。

马日磾带着诏令来到寿春后,马上宣布了拜袁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这本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可袁术却丝毫没有感到满足,他安顿好马日磾后,提出想要借特使的符节一看,但这一借就变得有去无回了。失去符节,自然无法回京复命,马日磾急得又气又恼,只能无奈地留下来等待。谁知数日后,袁术忽然领着一群五大三粗的将领找到马日磾,开口便要马日磾以朝廷的名义将这些人逐一安排官职,否则将没收符节。马日磾听后惊呆了,他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个系出名门的贵族后代,竟会如此厚颜,向他提如此过分的要求,而且龌龊到了要拿符节相要挟的地步,于是当场气愤地反问,袁氏先祖皆为朝廷辟过士,你难道不知道这方面的规矩吗?袁术听后心里一沉,暗骂这老家伙竟敢如此冥顽不化,让自己在部下面前丢了面子,当场撕破脸面,派人强行把马日磾扣留下来,也再不提归还符节一事了。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4-10 21:52:45 +0800 CST  

其实马日磾如果了解袁术的为人,就不会对此行径感到愤慨了。毕竟这类缺德的招式,袁术过去早就用过。董卓乱政期间,侍中刘和逃出京师,途经南阳时,袁术便采用了类似于绑票的手段,命人将刘和扣押,然后写信给刘和之父刘虞,向对方索要兵马,当条件得到满足后才肯放“人资”离去。

然而,这一回袁术失算了,性情刚烈的马太傅不同于温和的刘虞,这位老人坚持认为,哪怕天下再乱,大汉的纲纪也不能乱,纵然身陷囹圄,但他始终坚持原则,不愿成全袁术的野心。

而唯独对一个人,他破例了。

那是在刚到寿春时,马日磾遇到了一个俊俏的年轻人,一老一少坐下来闲聊后,他有些惊异地发觉,这个后生虽年龄不大,但学识广博,对天文地理,诸子百家等方面的知识均有所涉猎,且叙起话来应答如流,从容淡定,举手投足间都表露出一种不同寻常的风度。

马日磾心想,这正是所谓的大家风范啊!若非出自高贵门弟,哪得如此洒脱超然?!

后经进一步的了解,马日磾才吃惊地知道对方名叫孙策,乃昔日讨董英雄孙坚之子,要说孙坚的事迹,早就广播四方,连远在长安的许多大臣私下里都常常赞叹不已,因此作为英烈的后人,孙策自然得到了马日磾的格外青睐。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4-10 23:30:51 +0800 CST  

很快,马日磾正式以中央特使的身份礼辟孙策,拜其为怀义校尉。

校尉一职最早出现在秦代,是个专门配备给武官的职务,相当于军队里中等级别的军官,地位低于中郎将。“怀义”二字只是一个杂号,本身并不像城门、屯骑、步兵、长水等设在京师内的同类官佐那样,有着具体负责的工作。这也是由于汉末三国这段时期,各地诸侯相继并起,他们出于封赏部下的需要,使各种各样名号的校尉逐渐变得多了起来,因而才会产生出不少之前并不常设的校尉官职,如武锋校尉、建忠校尉、军议校尉等等。

马日磾之所以破例给了孙策这个军职,一方面是感怀于孙坚过去曾为朝廷立下过诸多功绩,故而给予了其后人一个带有安慰性的名分,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孙策的了解,使他强烈地感受到这名年轻人身上独特的气质,认定假以时日,孙策必能闯出一番大事业,而他也愿意当一回伯乐,扶孙策上一个台阶,助其日后更好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该军职名曰“怀义”,即心怀忠义的意思,我翻遍了整部《三国志》,发现唯独孙策曾拜领过该职,可见马日磾用意之深远,他希望孙策今后能继承父志,行忠义之举,报国为民,死而后已。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4-11 10:36:50 +0800 CST  

获得怀义校尉后,虽说地位仍不算显赫,但至少让孙策摆脱了过去一介白丁的尴尬身份,有了更为广阔的社交空间,例如就是从那时候起,一些扬州本地武艺高强,却一直默默无名的在野人士,如蒋钦、周泰、陈武等人,纷纷慕名投奔到了孙策门下,他们不仅是孙策日后平定江东的先锋将领,还构成了东吴早期武将集团的重要班底。

另外,孙策也开始能够平等地和袁术手下许多武将交往,毕竟在人家的屋檐之下,各类日常的接触不可避免,且实属必要,而经过一番结交后,他不但成功地融入了这些人的圈子当中,甚至连袁术的心腹大将乔蕤、张勋等人,都渐渐放下傲慢的架子,被孙策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倾心敬焉)

这种奇特的情形颇为常见,连袁术不时也能看到。

扎堆闲聊的众将当中,孙策这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儿,居然毫不羞涩地站在中间,泰然自若,高谈阔论,惹得周围笑声不断,叹服连连,袁术有时无意地瞥一眼过去,竟感觉稚嫩的孙策形象一下子变得无比气宇轩昂,似乎颇有领袖的范儿。

或许,袁术并不清楚,其实孙策是一个有着特殊技能的人。

而所谓的特殊技能,即绝佳的人缘。(好笑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4-11 10:52:10 +0800 CST  
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总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给人的感觉亲切而温暖,与之交往仿佛一见如故,如沐春风,连糟糕的心情都会变得愉悦起来,这种气质,可以说是天赋,似乎是与生俱有的。

年仅十九岁的孙策正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相当豁达,和善的人,对谁都礼遇有加,如果用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来形容他,应该说一点也不过分。而且提到日常的交往,通常来讲拥有一个好的外在形象,往往可以更具优势,这一点在孙策身上也同样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他打小就生得一副好皮囊,长得容貌俊美,且英气逼人。

当然了,如果仅有漂亮的外表,仁厚的性格,却胸无半点真材实料,充其量也就是个“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的花瓶罢了。孙策肯定不会只有一副花架子,要说他之所以能得到张勋等一批老兵痞子的重视,除了“好笑语”外,还基于发生过这么一件事。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4-11 13:02:56 +0800 CST  

【少年张狂】

孙策手下有一名骑兵,因为犯了罪而遭到搜捕,于是便逃进了袁术的大营内。

区区一名小卒,犯事后不是有多远跑多远,却一头扎进袁术的地盘,这事怎么看都有些蹊跷,也许此人本来就是袁术安插在孙策身边的卧底,当身份败露后,才会第一时间想着回到主子那儿寻求庇护。

这种情形下,如果孙策识相就应该适可而止,停止追查,毕竟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但不知是出于张狂的性格,还是因为那个小人物确实掌握了一些要紧的东西,反正结果就是孙策带人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袁术的大营,还光明正大地肆意搜查,当他在一处不显眼的马厩中找出那个小卒后,没有丝毫的迟疑,当场便予以了处决。

过后,孙策自知干得有些出格,主动向袁术谢罪,而令他颇感意外的是,袁术竟然没有发作,反倒大大方方地说,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等于对此事作了定性,还肯定了孙策的表现,没有作任何责罚。

此事看起来就这么轻描淡写地过去了,然而造成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对孙策而言可谓有利有弊。好的方面在于树立了威信,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和敬畏,尤其是在军队体系内,袁术手下大将乔蕤和张勋都开始对他另眼相看,后来袁术被曹操所败,残部在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的带领下,本想去投靠孙策,只因路上遭到庐江太守刘勋的阻挠才无法成行。为什么他们没有去投靠刘表或袁绍等早已声名显赫的大势力,而选择了一个年龄、辈分都比自己低得多的年轻人?可见孙策当初留给他们的印象是何等的深刻与不一般。至于坏的方面,则集中反映在袁术的态度上,根据此人以往的性格,我们都知道他绝不是一个有度量的人,向来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大智若愚、虚怀若谷的风范,有的只是小肚鸡肠,睚眦必报的脾性,虽然表面上没有对孙策怎么样,甚至事后还人云亦云地赞了一句——“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可明明吃了个哑巴亏,又怎能咽得下这口气?

况且别说是袁术了,换做任何一个有点头脑的老大,估计都会从孙策的这次举动中,觉察出一种潜在的危险。

那就是:胆大妄为,目无尊长。

如此放肆,也太不拿我这主公当回事了!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以后还指不定干出什么事情来呢!

这才是袁术的真实想法。

为此,他决定要报复。

而孙策,则注定要为自己的年轻付出一些代价了,但常言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候吃一些亏不代表就是坏事,也许还预示着一次赢得新生的契机!

夫英雄者,既能成虺蛰于九地之下,方可化蛟游于九天之上。

孙策,你的考验来啦!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4-11 16:05:51 +0800 CST  
@追旅思黯乡魂 2015-04-11 17:19:15
楼主叙事的脉络很清晰,像我这样文化水平不高的人读起来没有什么压力
-----------------------------
承蒙兄台谬赞啦!
还望多支持,多指正。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4-11 20:37:03 +0800 CST  
@大胖爱小胖2014 2015-04-11 20:38:33
@含笑看吴钩2015 63楼 2015-04-11 16:05:00
【少年张狂】
孙策手下有一名骑兵,因为犯了罪而遭到搜捕,于是便逃进了袁术的大营内。
区区一名小卒,犯事后不是有多远跑多远,却一头扎进袁术的地盘,这事怎么看都有些蹊跷,也许此人本来就是袁术安插在孙策身边的卧底,当身份败露后,才会第一时间想着回到主子那儿寻求庇护。
这种情形下,如果孙策识相就应该适可而止,停止追查,毕竟打狗还得看主人呢!......
-----------------------------
谢谢!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4-11 21:55:32 +0800 CST  

【第一次机遇】

先说说袁术实施报复的手段,其实很卑劣,仅此一招——忽悠。

当初孙策来投靠时,袁术高兴之余,曾许诺要任他为九江太守,不过却一直是光打雷不下雨,始终未加落实。而今孙策胆敢公然冒犯自己的权威,袁术就更后悔了,加之开始对这个年轻人有了新的认识,觉得真要重用之,岂不等于给了他一个长硬翅膀的机会?于是乎,丹杨人陈纪得以脱颖而出,主政九江。

孙策一直苦于没有地盘发展势力,眼看九江这块到了嘴边的肥肉,就这么被只配打酱油的陈纪给截了胡,心情自然非常不爽。要知道,九江郡可是孙氏的势力范围,三年前(初平二年),若非孙贲率军攻入九江,逐走了袁绍的手下周昂,这处地方绝轮不到袁术来说话,况且袁术从南阳北上陈留,在匡亭挨了曹操一顿疾风骤雨般的拳头后,灰头灰脸地一路往南狂奔,进入九江后得到孙贲的接应,才算止住了颓势。

九江本来就是孙家打下的,理应由我执掌!现在却给了陈纪,这算个什么事儿?

孙策心里是这样想的,不过表面上却不敢多说什么,毕竟还得靠人家养活呢,况且前段时间刚把人家的面子给折了。

也罢也罢,就先忍上这一回,机会总是有的!

毕竟身处乱世,最不缺的就是机遇,只要有魄力,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不愁混不出个名堂。

接下来的局势,倒也不出孙策所料,很快他就迎来了一个新的机会——攻打庐江。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4-11 23:27:21 +0800 CST  

原来,曾被曹操一顿海扁的袁术,在九江稍微恢复了一些元气之后,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又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

此番被袁术盯上的,是东北方向的徐州。

这时侯的徐州刚刚换了主人——由于陶谦病死,客居小沛的刘备依照其遗言,继承了徐州牧的职位。

其实对于自己有多少斤两,刘备还是比较清醒的,而且事先就有所预感——若是他公然接任州牧,毗邻的袁术会做出怎样的反映,所以他一开始并不敢出任这一州之主,而是谦虚地对糜竺、陈登等本地土著人士说:

“袁术近在寿春,他家四世出了五位公卿,可谓众望所归,诸君可以请他前来入主徐州,这样难道不好吗?”

陈登等人听后马上明白过来,刘备不是不想坐这把交椅,而是担心自身实力弱小,害怕遭到周边势力的攻打,所以才顾虑重重。于是安慰道:

“袁术是个什么人?既骄横又霸道,绝非能够治理乱世的英主,如果刘使君担心他会对徐州不利,我等愿为您集合十万马步兵,到时候进可以匡扶天子,拯救百姓,成就像五霸那样的伟业,退可以割据一方,保境安民,从此青史留名。即使您不肯听取这番意见,我等也绝不敢按你的话把徐州交给袁术。”

当时同在徐州的北海国相孔融也劝道:“袁术?他算个什么东西!哪是个忧国忧民之人?要说他家出的那五位公卿,早就成了墓中枯骨,根本不足挂齿。今天这事儿,是出自百姓的意愿,希望把徐州托付给有能力的人管理,正所谓: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呀!”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4-12 08:30:39 +0800 CST  

为了进一步消除刘备的顾虑,陈登等人又遣使求见冀州的袁绍,陈述徐州因陶谦病故,黎民无主,恐袁术乘隙来犯,因而才公推刘备为新主,使百姓可以有所依归,目的就是希望得到袁绍的认同。

对此,袁绍的答复是——“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要说黄河流域,最强大的割据军阀非袁绍莫属,获得他的明确支持后,刘备总算安下心来,同意继任徐州牧。

而刘备的上位,果然如其最初所料,激怒了邻居袁术。

对于靠制作和贩卖各种原生态生活用品起家的刘备,袁术是极其鄙视的,这一点他从来未加掩饰,譬如在给吕布的一封信中,他就曾明言:

“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

加之陶谦死后,刘备一下子接管了偌大一份产业,昔日占道摆摊的小商贩摇身一变,成了某上市公司的CEO,还得到了本家对头袁绍的支持,这就更令袁术妒火中烧,心态严重失衡了。

于是,袁术不顾一切地挑起战端,起兵奔徐州而去。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4-12 10:45:00 +0800 CST  

既然要打仗,那当然需要有粮,而由于袁术平日里的穷奢极欲,导致手下的部队普遍吃不饱肚子(只能靠下河捕鱼捞蚌充饥),为此,他不得不找到庐江太守陆康,向后者提出借三万斛粮食作军需之用的要求,可数量如此之多的粮食,陆康一时半会根本无法凑齐,再说就算有也不想借(有借无还),所以陆康态度明确地作了回答——

一粒也没有,TMD,摆啥谱啊?你以为你是谁!

我是谁?我可是系出名门,海内皆知的袁氏嫡长子!

袁术又一次怒了,他恨陆康居然敢不把他放在眼里,心中顿时起了攻打庐江的念头,但由于徐州才是主战场,自己实在分身乏术,做不到两线出击,思前想后只好叫来孙策。

袁术知道孙策对陆康也有气,初出茅庐那会儿,孙策曾满怀希望地前往庐江寻求帮助,结果吃了一顿闭门羹。从那时起,两人的梁子算是结上了。

当然,光凭这个理由还不足以让孙策甘心为己卖命,除了利用两人的矛盾作文章,袁术又一次对孙策大行忽悠之能事。

“伯符呀!当初真后悔没有让你去做九江太守,你知道吗?陈纪简直就是个废材,不过没办法,毕竟你太年轻了,提拔得过快恐怕别人会不服,再说你的军功也不够呀,这样吧,九江那一页就此翻过,如果你能搞定了陆康,庐江太守的位置就是你的了!”

当真?

孙策有些心动,但又不敢全信——刚被耍过一回。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4-12 13:51:54 +0800 CST  

楼主:含笑看吴钩2015

字数:912398

发表时间:2015-04-06 22: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22 22:37:57 +0800 CST

评论数:77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