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泉州楼盘网 2016-09-07 20:18:46
恩,看来曹丕智谋不如刘晔,虽然刘晔计划得当,只是没有碰到【人和】,因为当时曹丕继位不久,还是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来稳定内部,而且在他看来,东吴已经称臣了,至少政治上赢得了大局,曹丕完成了称帝,东吴给与承认了,不再称呼曹魏为贼了,从政治上也超过了曹操的成绩了。
至于东吴嘛,曹丕想,等我坐稳位置了,以后再出兵一样也有胜算,所以啊,曹丕想来想去,还是等你们打得两败俱伤,我再考虑形势看下。
-----------------------------
问题是,等吴蜀分了胜负,黄花菜都凉了,孙权可以抽调兵力回东线对付他了。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9-08 14:40:35 +0800 CST  

-------------------------续正文--------------------------

第二十二章 喋血江峡

【将防反进行到底!】

刘备为人向来理性,之前主动防御,耐心观察,足足等了半年功夫,结果却发现曹丕并无插手的意思,失望之余,他旋即决定亲赴前线,同时调整部署,改变策略,使夷陵战场的相持局面亦随之被打破,蜀军又恢复了咄咄逼人的攻势,且动作频频。

章武二年二月,陈式指挥水军从三峡推进到了夷陵附近,以便控制水道,策应主力在地面上的行动,与此同时,张南则率军包围了夷道城。

此时的刘备,思路依然很清晰,动作也非常具有针对性,因为水陆并举才能保证大军推进时的安全,而且围攻夷道的行动也属于一招妙棋。

夷道这个地方,位于大江的南岸,其地理位置大致与猇亭相同,也就是说只需扼守此处,便能和猇亭互为犄角,形成对长江的封锁之势,所以早在开战前,孙权便派出了一支上万人的部队守备于此,足以说明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夷道城的守将也非比寻常,此人姓孙名桓,系孙氏族人,其父孙河当年为孙氏得以立基江东出死入生,多有功绩,后死于孙翊事件,故而孙权对这个才二十五岁的侄子格外宠爱,授其为安东中郎将,还给了他比别的将领多得多的部曲。

开战后,东吴采取的坚守不出策略,曾一度使刘备焦虑不已,但不管对手出于什么意图,他的制胜之道始终很明确,就是要迫使对手出城迎战,然后双方在野战中一决雌雄。

否则继续对峙下去于己是很不利的,毕竟蜀军并不占有兵力上的优势,又身处客场,补给线过长,难以承受打消耗战的代价。

刘备派张南围攻夷道,就是希望把吴军调动起来,进而达到诱敌出击的目的。

“拿下夷道,便折断了与猇亭隔江呼应的犄角,何况守将还是孙氏重要的宗亲将领孙桓,陆逊小儿,你还能坐得住吗?”

想到东吴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统帅将按照自己的谋划步步入套,刘备不禁面露笑容,显得得意洋洋,这一年他六十二岁,自以为已经是一位充分汲取了人生智慧的老人。

然而事实上,名不见经传的陆逊偏偏就没有上当。

不过,夷道被围的消息以及孙桓的求救书到达夷陵后,还是引起了一阵波澜。

“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

以韩当为首的东吴诸将再一次面见陆逊,纷纷要求带兵驰援孙桓,以解夷道之围。

陆逊呢?却根本就不想在这个时候亮出底牌,被刘备牵着鼻子走。在他看来,打仗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胜利,可是在整个过程中还必须要全胜,即做到以最小的代价最大程度地消灭敌人,这才是一种高超的境界,那些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法,绝不是他所欣赏的。

因而他对众将解释道:“安东中郎将治军有方,深得人心,加之夷道城牢粮足,没什么可担心的,待我击败蜀军主力,围城之兵自会撤退。”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9-08 18:51:48 +0800 CST  
@泉州楼盘网 2016-09-08 20:37:49
刘备也是,为什么要靠自己,不是一直都说兼听则明吗,在蜀国多找找人才,选拔下智谋之士,看下哪些将领可以培养为出征的智囊,哪怕诸葛亮不带上也要多带几个【军中谋划之人】多听听建议嘛,
所以说啊,刘备终究是不会打战啊。
-----------------------------
当时,能劝得动刘备的,只有法正,法正的谋略能力诸葛亮都佩服,诸葛亮也心知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分量,然而,做出出征前,法正病逝了。。。。。。。。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9-08 21:10:39 +0800 CST  
@远山中的小草 2016-09-09 09:08:14

-----------------------------
远山兄好啊~~~~~~~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9-09 12:31:01 +0800 CST  

---------------------------续正文--------------------------

说白了,陆逊就是要将防守反击进行到底。当然,所有的防反战术在真正一击得手前,都是一种将身形蜷缩来的造型,让人看起来颇为难看和不雅,所以被敌人鄙视,也被自己人鄙视就很正常了,结果韩当等将一致认为,这个书生肯定是胆怯了——

“诸将不解,以为陆逊畏敌,各怀愤恨。”

一招不灵,刘备再出一招。

转眼间进入到了夏季,长江流域的气温变得越来越高,可谓酷热难耐。

夷陵城外,开始出现不少蜀军士兵三五成群地前往江边阴凉处避暑,之后逐渐发展到上千人的规模,他们并没有穿着厚重的盔甲,也未携带兵器,更有甚者直接就光着膀子跳进江里嬉戏、洗澡。

驻足夷陵城头的韩当、朱然等将望着如此奇异的情景,又一次按捺不住了,纷纷向陆逊请战,但仍然被陆逊所喝止。

长期的龟缩防守,使军中的不满情绪似乎有了井喷的迹象,于是陆逊不得不把话说重,同时用军纪来加以约束。

“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剪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在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犯矣!”

陆逊这段话,先是把鲜有胜绩的刘备捧高,以劝诫那些自以为久经沙场的将领们不要轻敌,同时也在强调并警告:

别总是把我视为一介书生,这个大都督可是吴王封的,任命时除了印绶,更有佩剑,谁如果不服军令,就别怪我陆某人行使职权了!

果然,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当发现吴军始终不为所动后,刘备只好无奈地将用于诱敌的士兵进行收拢,同时在夷陵城附近的一处山谷内,一支八千人的强兵劲卒也撤去了伪装,从埋伏地鱼贯而出。

这些都被东吴诸将们看在眼里,不满情绪随之消散一空。

反正为了引诱对手出战,刘备使出了浑身解数,摆出各种销魂的造型勾引陆逊,陆逊则一如既往,如同那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就是不上钩,对峙一直持续到了章武二年的六月。

此时的夷陵战场,蜀军开始师老兵疲,士气低落,懈于再战,而吴军则一直以逸待劳,养精蓄锐,枕戈待发,一种新的战争对比形势正悄然发生变化。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9-09 17:32:01 +0800 CST  

-------------------------续正文-------------------------

【反攻!从水面展开】

破绽,首先出现在蜀汉一方。

进入到盛夏后,不知是由于兵力不足,还是为了让江面上整日遭受暴晒的水军暂避酷热,刘备做了一个决定——舍船就步,即放弃对长江航道的控制,将水兵全部拉上岸充当步兵。

当陆逊发现这个变动后,一直心如止水的他开始变得有些激动起来。

自身临夷陵前线以来,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蜀军的动向,刘备此前的军事部署应该说还是比较稳妥的,如进军时选择水陆并举,步兵主攻,水军策应,使人难寻破绽,可如今不知为何,竟然舍船就步,将宽阔的江面完全让了出来,把原本肢体健全的蜀军一下子整成了瘸子,这无异于棋手下了一记昏着,后果不啻于自掘坟墓。

于是,一个全新而大胆的作战计划在陆逊的脑海中逐渐成型。

真乃天佑我江东啊!

憋屈了一整年,终于等到扬眉吐气的时候啦!

当下,正为破蜀良机!

欣喜过后,陆逊第一时间给孙权递交了一份作战计划书:

“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

计划书写得自信而坚定,汇聚了这位儒将的战略精华所在,其中首先点明夷陵无与伦比的战略地位,强调扼守此地的必要性,因为作为东吴的西大门,它一旦被刘备夺去,那损失将远不止是一郡之地,到时候荆州基本不设防,顺带着还会影响到江东的本土防御体系;

其次又传递给了孙权一份必胜的信念,不久前陆逊还在诸将面前吹捧刘备,现在则改成了鄙视,认为那位蜀汉皇帝一生置身军旅,战绩却输多赢少,可谓有名无实,现在不好好在家待着,非要出来丢人现眼,行军中既违天时地利之宜,又乏御将统兵之能,纯粹就是在自取灭亡。

最后才道出取胜的原因,解释自己之前按兵不动,是出于顾忌刘备的水陆并进,没有下手的地方,而现在不一样了,刘备“舍船就步”,处处结营,所能运用的战术必然变得单一,拿下他已经没有问题了。

所以,陆逊请孙权尽管放心,只需等着报捷的消息既可。

“吴军出战啦!”

章武二年六月的一天,夷陵城外的蜀军营地忽然鼓声大作,喊杀声连连,惊得刘备一下子霍然而立。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9-12 23:56:17 +0800 CST  

------------------------续正文--------------------------

自东征以来,他还是头一次遭到对手的主动攻击。

难道这是陆逊要改变策略,变守为攻的一个信号吗?

刘备一时间既疑惑又兴奋。

为什么相持了那么久才决定出击?

不过这样也好,恰恰可以用来检验一下自己的连营御敌之策是否有效。

蜀军的百里连营战术,特点之一就是营与营之间可以快速地呼应,任意一处有难则前后皆可救之,呈现出一种联防的态势。

厮杀声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吴军在攻击时并无任何出奇之处,完全是按部就班地正面突入,于是前军营盘在左右两翼的掩护下,很轻松便击退了来犯之敌。而受挫了的吴军也不恋战,匆匆丢下数百具尸体后便退却了。

首战失利,东吴众将难免议论纷纷,都说这么贸贸然地出击等于是让士兵去送死,根本徒劳无功,倒是陆逊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悦,反而高兴地宣称,已找到了克敌制胜的办法(吾已晓破之之术)。

原来,此次出击的目的只为试探蜀军的布防虚实,尽管付出了一定的伤亡,但陆逊从中却发现了一些端倪。

蜀军营盘,看似坚不可摧,但也并非无计可施。因为根据夷陵地区的地理特征,蜀兵大量砍伐山林,横堆原木构筑堡垒,这样的防御工事固然可以有效地抵挡刀箭,可缺点也同样明显,譬如只须点上一把火......

另外,所谓的百里连营,无非就是个一字长蛇阵,刘备把兵力都集中到了蛇的头部,而中段及尾部的兵力自然就薄弱了许多。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摧毁百里连营的关键就在于避开蜀军位于夷陵、猇亭一线的主力,从长蛇阵的中段入手,将其拦腰截断,然后集中兵力夹击阵脚大乱后的蜀军前部,若能将位于其中的刘备一举擒获,必将立下不世之功。

方针既已制定,剩下的就是选将了。

为此,陆逊秘密约见了昭武将军朱然。

已故大都督吕蒙曾评价朱然“胆守有余”,足以托付重任,而他在听过陆逊的计划后,亦大为振奋,不过同时也指出,要想成功切断刘备的后路,就必须迂回包抄,用一支奇兵绕到蜀军的侧后方发动进攻,这一点讲究的是一个快字,但夷陵、猇亭周边多为山区,不仅道路崎岖,且林木茂密,如何才能快速通过呢?

朱然的疑问,其实陆逊早已有所思虑。

走陆路固然是费时费力,可附近不是还有一条大江吗?

江河湖海,向来是我方主场,何况刘备还悉数撤去了水军。

试问大江之上,还不任由我江东健儿纵横驰骋?

反攻,就从水面上展开吧!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9-13 23:44:00 +0800 CST  
@远山中的小草 2016-09-14 06:33:31
支持佳作!
-----------------------------
多谢远山兄,祝中秋快乐!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9-15 18:43:52 +0800 CST  
@缙云山中的游客 2016-09-14 20:33:21
祝楼主中秋节快乐!
-----------------------------
感谢缙云山兄弟~~~~~~~~同乐~~~~~~~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9-15 18:50:23 +0800 CST  
@游戏风尘2018 2016-09-14 15:04:52

-----------------------------
同乐同乐~~~~中秋节快乐~~~~~~~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9-15 18:53:49 +0800 CST  
@嘉陵江上的渔夫L 2016-09-14 17:23:17
支持佳作!
-----------------------------
渔夫兄中秋快乐~~~~~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9-15 18:54:12 +0800 CST  
@乡村之路带我回家 2016-09-15 16:49:35
顶起佳作!
-----------------------------
多谢~~~~~~中秋快乐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9-15 18:54:58 +0800 CST  

---------------------------续正文----------------------------

【史上最早的两栖登陆战】

决战当夜与往常一样,夷陵城内一片寂静。

大都督的行辕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抵近后才发现,原来是昭武将军朱然只身到访,但他进门后只逗留了一会,便又悄然离开了。

朱然的来去匆匆,并没有打破黑夜的沉寂,直至到了子时,以韩当为首的数十名将领突然一下子涌入了行辕,负责警戒的军士才隐约意识到,今夜必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时刻。

此时的陆逊,已换上了一身戎装,凛然立于正厅。

“韩老将军,可还记得赤壁吗?”

“那是自然。”韩当沉声应道。

“纵火之物是否筹备妥当?”

“火把、火箭均已齐备,木柴、茅草亦捆扎成堆。”偏将李异和谢旌连忙同声禀道。

“好!”陆逊满意地点了点头,继而朗声宣布:

“朱然将军所部已由水路先发,诸葛瑾、骆统率部也由公安兼程而来,击破蜀军,擒获刘备,正为今夜!”

陆逊的战前动员,一时间令在场的东吴诸将心情无限激昂,叹服不已。

大都督平日里不显山露水,使不少自命不凡的宿将贵戚们都以为他是胆怯畏战的蠢材,谁知人家早已是胸有成竹,将一切都安排得井然有条。

继而,这些平日里吵吵嚷嚷的武夫们终于愧疚地明白过来:

原来蠢的不是陆逊,而是自己!

不过现在可不是抒怀感慨的时候,拜受了将令的东吴诸将纷纷赶回驻地,同时还带回了陆逊交待的行动方案:

“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首先发难的,是朱然所率的五千军士。这支精锐的突击队先于大部队乘船夜航,仅用一两个时辰便抵达了敌人的侧后方,整个过程隐蔽而神速。

成功登陆后,朱然身先士卒,带队潜行,直至偷偷摸近了蜀军营地后,才出其不意发动夜袭。

后世关于夷陵之战的书籍,无论是权威的《中国历代军事战略》,还是历史学家们编著的各种《三国史》,乃至详细论述历次战争的《中国战争史》,均把东吴在夷陵的胜利归功于陆逊的火攻、还有刘备的部署失误和轻敌大意,却没有留意过朱然的“乘流断围”之功。

火攻固然是一大取胜的关键,但朱然的行动才堪称是整个战役的点睛之作,而且它还可谓是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两栖登陆作战的开山之作。

利用夜幕的掩护,朱然的突袭非常成功,熟睡的蜀兵顿时变得惊慌失措起来,加之发觉后路被断,不少人很快便丧失了抵抗意志,而这样的情形,正是朱然希望看到的。

乱吧,越乱越好!

即便你有百万之众,一旦混乱起来,也将束手无策。

解放战争期间,为了尽快歼灭廖耀湘兵团,东野一纵司令员李天佑就曾鼓励部下,不要担心打乱编制,坚决直插敌后,打一场乱仗,结果造成了廖兵团的极度混乱,指挥中枢瘫痪,最终全军崩溃,十万精兵一夜之间损失殆尽。

陷敌于乱,朱然无疑是做到了,但这还不够,还不够狠,要加速刘备大军的覆灭,必须使之彻底崩溃,从而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想做到这一点,就得靠陆逊主导的火攻啦!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9-18 18:44:33 +0800 CST  

-------------------------续正文---------------------------

【夜无眠】

吴蜀间的战争,一直受到魏帝曹丕的高度关注。

盛夏六月,当他正兴致勃勃地巡幸许昌时,臣下交上了一则最新的夷陵战报。

曹丕读过后笑道:

“刘备真是不懂兵法啊!岂有七百里连营可以拒敌的呢?正所谓‘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乃兵家大忌,看来孙权报捷的消息也快到了。”

说刘备不懂兵法,其实曹丕何尝不是半桶水,但这一回他却猜对了一点,那就是刘备真的要败了!

那一夜,或许由于闷热,刘备躺在睡榻上,总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起火啦!快来人啊!”

忽然,帐外传来了阵阵叫嚷声,使他更为烦躁难忍。

“怎么回事,又是哪一处营盘失火了?”

刘备不得不翻身离榻,准备走出大帐,他的第一反应自然以为是军中不慎失火,所以打算出去看看,谁知还没走出大帐,几个侍从已慌慌张张地跑进来禀报。

“陛下!陛下!四处皆有营盘着火!”

“不好啦!是夜袭,东吴的夜袭!”

深夜的突发状况,将蜀军营地搅得乱成了一团,蜀军士兵们发现,黑暗里突然杀出来一队队凶神恶煞、面目狰狞的士兵,他们伴着烈火与浓烟而来,这种出场方式恐怖之极,简直和传说中的妖魔鬼怪一模一样。

突入大营后,吴兵见人便杀,见物便烧,蜀兵万分恐惧,把这些人真的当成了地狱的使者,精神随之崩溃,完全失去了抵抗的勇气,只想着如何逃跑保命。

人人四下奔逃的场面,显然也影响到了刘备的情绪,他有些恼怒地大声呵斥起来。

“慌什么!不许跑,就地组织反击!”

可惜声音马上淹没在了士兵的惨叫和哀嚎声中,此时的蜀军大营,正渐渐被耀眼的火光所笼罩,炽热的高温煎熬着每一个人。

局势已然失控,顿感无力回天的刘备这才想到了突围,可是到处浓烟弥漫,根本辨别不清方向。

此时,幸得将领傅彤舍命冲杀过来,在其掩护下,刘备才惊险地躲过了重重阻截,逃出了受困的大营。

由于被切断退路,无法有效机动,此役使蜀军位于夷陵前线的主力遭到毁灭性打击。其中四十多座军营被攻破,损失超过四万人,连同将官也是非死即降,其中指挥前军兵团的冯习、张南,策应的胡王沙摩柯,殿后的傅彤,以及随军的马良、程畿等均殆于阵中,而黄权和杜路、刘宁等将则分别降了曹魏与东吴。

败逃路上,刘备紧张的情绪渐渐平复过来,并开始收拢沿途的散兵,按理说遭受如此重创,继续东征已不现实,最明智的应当是马不停蹄撤回益州,但或许是希望能止住一溃千里的颓势,尽量挽回一些损失,刘备决定停下来,将残存的万余士兵拉上了位于夷陵和秭归之间的马鞍山,凭险据守。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9-19 19:38:22 +0800 CST  

-----------------------续正文---------------------------

此举正合陆逊的心意。

总攻当夜,朱然的迂回包抄,加上大部队的夜袭火攻,都没能擒获那位蜀汉皇帝,以为他早已逃回国了,谁知竟是躲到了马鞍山上!这个选择可不高明,简直可谓是作茧自缚。

要知道,虽说那是一座易守难攻的高山,但在一无粮草,二无援军的形势下,任何的险地都不过是死地罢了。

包围马鞍山,活捉刘玄德!

随着陆逊的一声令下,东吴大军很快将马鞍山团团围住。

此时从兵力的对比上看,蜀军处于绝对的劣势,因为东吴的兵马除了最先赶到的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等部外,公安方面的诸葛瑾、骆统,以及夷道的孙桓等后续部队也紧跟着开了过来,总数多达四万余人。

有了四倍于敌的优势,战场主动权显然已被东吴掌控,何况己方士气高昂,敌人士气低沉,种种有利条件叠加起来,使陆逊下定决心要打一场歼灭战,将马鞍山上的这批蜀军彻底干净地消灭掉。

不过,有道是困兽犹斗,接下来攻山的战斗却打得异常艰难,刘备指挥部下利用有利地形拼死抵抗,这一仗前后打了半个月,蜀军的防线才宣告崩盘。

心知败局已定,刘备最后一次登上马鞍山顶驻足远眺。首先映入眼中的是江岸上被蜀军丢弃的舟船和军械,这些都是他多年积攒下来的宝贵物质,都是蜀汉的家底子,而今都已成了陆逊的战利品,稍远些的江面上,到处可见漂浮的蜀兵尸体,多得几乎可以堵塞峡口。

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此时此景,撼人心肺。

跨荆益,出秦川,向宛洛,伐中原。

霸业之梦,今朝休矣!

一通伤感后,刘备渐渐调整情绪,转而琢磨起了如何跑路的问题。

提到跑路,恐怕整个三国是没人比刘备更有发言权了。由北至南,从壮美的齐鲁,到豪迈的燕赵,再到秀丽的荆楚,华夏大地到处留下过他“来去匆匆”的足迹,所以我们必须承认一点,就是他在这个方面是有天赋的,而且掌握了熟练的技能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跑路的成功要诀之一,首先得明确路线——应该走水路还是陆路。

其实这也由不得刘备选,整个江面都被东吴水军牢牢控制,想在逆水行舟的同时冲破封锁线,简直比登天还难,所以唯有走陆路。

动身前,刘备让部下把所披的铠甲全部集中起来,堆置山口处焚烧,以此延缓吴军追击的速度,并丢掉了所有的辎重,然后全军在入夜后分散突围。

这样的做法固然便于行动,但也意味着刘备放弃了拯救部队的努力,只一心想着逃命了。

然而,想要躲开漫山遍野扑上来的追兵,谈何容易?

刘备计划的逃亡路线是经夔道返回蜀国,为了不暴露身份,他沿途走的净是些羊肠小道。可即便如此,其行踪仍被东吴将领孙桓发现了。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9-21 22:17:40 +0800 CST  

-------------------------续正文---------------------------------

说来孙桓也不容易,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压制在小小的夷道城中,又没赶上参加火烧连营的盛宴,使得年轻气盛的他早就卯足了一股劲,追击时格外卖力,竟然绕过刘备抢先一步到达了夔道。

长长的夔道上,孙桓把部队横摆在大路中央,晚到一步的刘备及其卫队被死死缠住,大有遭生擒之势。

危急关头,刘备当机立断跳下战马,脱去盔甲,在侍从的帮助下徒手攀上了路旁陡峭的山崖。

攀岩,是一项刺激的运动,同时危险性很高,本不适合于大众,可眼下为了保命,刘备别无选择,即便贵为九五之尊,也只能豁出去了!

这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皇帝啊!

数日后,刘备终于摆脱了孙桓的纠缠,回想起这一路上的狼狈相,他不禁恚愤道:

“没想到,被一个娃娃逼到了如此田地!”

惨是惨了点,但和身死异乡的五万蜀军将士比,他至少仍活着,并且侥幸地逃了出来。



蜀汉治下的鱼腹县,两汉时期一直是水果的主产区,以美味可口的柑橘闻名于世,不过自从迎进了惨败而归的刘备后,其历史地位立即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因为不久后,这里将会上演一出悲情的托孤大戏。

回到蜀地后,刘备突然一下子病倒了。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这位六十二岁的老者,由于多日来高强度的逃亡,早已是心力交瘁,身体和精神都疲惫到了极点。

重疴缠身,自然是无法回成都了,于是他索性在鱼腹县治所白帝城内设立行宫,还把江州的赵云也调了过来。

有稳重的赵云护驾,刘备才算安了心,可是每当夜幕降临后,孤独寂寥的他仍会忍不住回忆起往事,当然,也包括那场惨败。

一直以来,尽管屡战屡败,但刘备始终相信自己是一个有大气运之人。所以当年栖身于公孙瓒、袁绍、刘表等军阀门下时,他均能时来运转,游刃有余,连傲视天下的曹操也从一开始就对他另眼相看,还留下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评语。

然而,久经沙场的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会败在一个白面书生手里,五万大军连同粮草辎重皆丧失殆尽,马良、冯习等一大批文臣武将也悉数战死,导致蜀汉这个新生的国家蒙受了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

“天意呀!这就是天意。”

最终,刘备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夜已深,白帝城内隐约传出一阵绵长的歌声。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从字义上看就知道,这绝不会是一曲欢歌,其名《薤露》,创作于汉代,流传于民间,通常是百姓用来祭奠死去亲人而唱的挽歌。

歌声时远时近,此起彼伏,扰得刘备心神不宁,根本无法入眠。

试问谁能没有亲人,刘备也不例外。一直以来,关羽和张飞在其心目中早已等同于亲人,当年“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而今关张皆已作古,只剩下他这个孤家寡人了。

忽然间,一份沉积已久的孤独感开始在刘备心中弥漫扩散,继而,两行混浊的泪水悄然从眼眶中滚落,不经意地染湿了一大片枕席......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9-22 21:51:39 +0800 CST  

-------------------------续正文---------------------------

第二十三章 决策新变

【曹丕被惹毛了!】

其实,战败后的刘备完全是在苟延残喘,但之所以强撑着没有咽气,所虑的无非多是些身后之事。

回顾刘备的过去,可以说是一部从屌丝到皇帝的励志史,期间曾经失败过无数次,但始终不抛弃,不放弃,坚韧和执着便是他的性格符号。

夷陵之战,是他最后的一次失败,也是最惨重的一次,可他依旧不愿服输,不愿就此撒手人寰。

所以,他选择了留驻永安。

当然,即便坐镇于此,也不能保证就可以阻挡得了乘胜而来的东吴军队,但至少通过这个决然的姿态,刘备想要告诉孙权(或陆逊)的是:

人,可以被打死,但不能被吓死。

或者说,可以被毁灭,不可被征服。

若要征服我的国家,就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吧!

然而事实上,无论孙权抑或陆逊,都没有亡蜀的打算。

尽管夷陵之役过后,李异和刘阿所部一直衔尾追击蜀军到了永安地界,还在白帝城外的南山驻扎了下来,徐盛、潘璋、宋谦等将更是踊跃请战,如果武昌的大本营同意了,攻陷白帝,生擒刘备并非没有可能,但孙权明白,对蜀这一仗继续打下去,吴军主力必然得滞留于西面,而无法应对曹魏的突然来犯,况且生擒刘备又如何,还有诸葛亮坐镇成都,蜀地绝难在短时间内被悉数攻陷,结果倒可能破坏了鼎足而立的均势。

所以,经征询陆逊、朱然及骆统等人的意见后,孙权命李异和刘阿率部撤出了永安,回守巫县。

之后,吴蜀相拒于巫,由于蜀国有赵云勒兵守境,并成功地遏住了颓势,使双方的军事态势有了显著变化,蜀军重新扎下了防御的阵脚,而吴军也有意地停止了攻势,一种新的军事平衡,又在特定条件下形成了。

至此,夷陵之战正式宣告结束,战败的蜀汉彻底丧失了对荆州的控制权,而胜利的东吴也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双方心照不宣地在永安到巫县之间划出了一道新的边境线,各自驻兵把守,这一状况一直保持四十多年,直至蜀国灭亡。

战后,孙权对所有前线将领进行论功行赏。除了晋升镇西将军陆逊为辅国将军,改封江陵侯外,建威将军吕范拜前将军、假节、改封南昌侯,绥南将军诸葛瑾拜左将军,假节、封宛陵侯,平戎将军歩骘拜右将军、左护军、改封临湘侯,昭武将军朱然拜征北将军、改封永安侯,振威将军潘璋拜平北将军、襄阳太守、封都亭侯,偏将军韩当迁威烈将军,偏将军徐盛迁建武将军,安东中郎将孙桓迁偏将军,建忠中郎将骆统迁偏将军等等。

随着吴蜀边境的局势渐渐趋于平稳,北面又开始变得热闹起来。据可靠情报显示,曹魏方面在荆州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夏侯尚(时任征南大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正日夜加紧战备,其南下的意图已非常明显,这也迫使孙权不得不迅速作出战略调整,以应对新一轮的挑战。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9-26 23:33:31 +0800 CST  

-----------------------续正文---------------------------
此举正合陆逊的心意。
总攻当夜,朱然的迂回包抄,加上大部队的夜袭火攻,都没能擒获那位蜀汉皇帝,以为他早已逃回国了,谁知竟是躲到了马鞍山上!这个选择可不高明,简直可谓是作茧自缚。
要知道,虽说那是一座易守难攻的高山,但在一无粮草,二无援军的形势下,任何的险地都不过是死地罢了。
包围马鞍山,活捉刘玄德!
随着陆逊的一声令下,东吴大军很快将马鞍山团团围住。
此时从兵力的对比上看,蜀军处于绝对的劣势,因为东吴的兵马除了最先赶到的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等部外,公安方面的诸葛瑾、骆统,以及夷道的孙桓等后续部队也紧跟着开了过来,总数多达四万余人。
有了四倍于敌的优势,战场主动权显然已被东吴掌控,何况己方士气高昂,敌人士气低沉,种种有利条件叠加起来,使陆逊下定决心要打一场歼灭战,将马鞍山上的这批蜀军彻底干净地消灭掉。
不过,有道是困兽犹斗,接下来攻山的战斗却打得异常艰难,刘备指挥部下利用有利地形拼死抵抗,这一仗前后打了半个月,蜀军的防线才宣告崩盘。
心知败局已定,刘备最后一次登上马鞍山顶驻足远眺。首先映入眼中的是江岸上被蜀军丢弃的舟船和军械,这些都是他多年积攒下来的宝贵物质,都是蜀汉的家底子,而今都已成了陆逊的战利品,稍远些的江面上,到处可见漂浮的蜀兵尸体,多得几乎可以堵塞峡口。
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此时此景,撼人心肺。
跨荆益,出秦川,向宛洛,伐中原。
霸业之梦,今朝休矣!
一通伤感后,刘备渐渐调整情绪,转而琢磨起了如何跑路的问题。
提到跑路,恐怕整个三国是没人比刘备更有发言权了。由北至南,从壮美的齐鲁,到豪迈的燕赵,再到秀丽的荆楚,华夏大地到处留下过他“来去匆匆”的足迹,所以我们必须承认一点,就是他在这个方面是有天赋的,而且掌握了熟练的技能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跑路的成功要诀之一,首先得明确路线——应该走水路还是陆路。
其实这也由不得刘备选,整个江面都被东吴水军牢牢控制,想在逆水行舟的同时冲破封锁线,简直比登天还难,所以唯有走陆路。
动身前,刘备让部下把所披的铠甲全部集中起来,堆置山口处焚烧,以此延缓吴军追击的速度,并丢掉了所有的辎重,然后全军在入夜后分散突围。
这样的做法固然便于行动,但也意味着刘备放弃了拯救部队的努力,只一心想着逃命了。
然而,想要躲开漫山遍野扑上来的追兵,谈何容易?
刘备计划的逃亡路线是经夔道返回蜀国,为了不暴露身份,他沿途走的净是些羊肠小道。可即便如此,其行踪仍被东吴将领孙桓发现了。
-------------------------未完待续----------------------------
@含笑看吴钩2015 2016-09-21 22:17:40
-----------------------------
@秋风起兮白云飞K 2016-09-27 11:43:47
卤煮,聊一聊白毦兵的故事列,正式上白毦兵好像明文记载的就出现在了这里
-----------------------------
这个故事。。。。。。应该不会讲了,望理解,毕竟不是东吴的主体故事框架之一。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9-27 16:37:42 +0800 CST  

----------------------------续正文----------------------------

曹魏针对东吴的行动,可谓事出有因。

如果要追究起根本原因,用一句话概括即为:

“权外托事魏,而诚心不款。”

也就是说,曹丕认为孙权向魏国称臣后不服号令,不听招呼,行事表里不一,说的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于是深感自己的权威被漠视,自尊心被伤害。

而孙权的表里不一,最早可以体现在送子为质一事上。

其实早在被曹丕册封为王时,孙权的确口头答应过其使节浩周,要将太子孙登送到魏国。当时浩周对孙权讲,陛下不信你会遣子入侍,我可是举了全家百余口人的性命作的担保。

孙权听后感动得泪流满面,送别之日又指天为誓,表示一定要兑现承诺,让浩周大可放心。

可是当浩周走后,孙权马上翻脸不认账,对此事采取能拖则拖的方针,还找了各种各样的理由进行推延。如先是上书称太子年幼,不懂礼数,过会又提出请求,希望在送子为质前先和夏侯氏联姻,让孙登成了曹魏的宗室女婿后再说等等。

孙权的种种托辞,一度让曹丕觉得他是有诚意的,于是便答应了联姻的请求,并准备派侍中辛毗和尚书桓阶前往江东缔结盟约,顺便接回孙登。可到了这个时候,孙权却又另找理由“辞让不受”了。

如此反反复复,曹丕终于明白孙权所谓的送子为质,实际不过是权宜之计。

除了质子事件,更让曹丕不满的是,夷陵之战过后孙权对自己表现出来的态度。

为祝贺东吴取得的大捷,曹丕曾派人赠送了鼲子裘、明光铠、騑马等物,又命人用白色帛绢抄出自己的著作《典论》及一些诗赋给孙权,还专门下诏予以表彰,鼓励其以吴汉等前朝名将为榜样,继续穷追猛打,务求将敌一网打尽。

此时的孙权决策已定,哪还会傻乎乎地任由曹丕安排,而得知进入蜀境的吴军又忽然撤走的消息后,曹丕完全明白了孙权当初不惜称臣纳贡的本意,及其战略重心的转变。

总而言之就是被骗了,这对于极好面子的曹丕来说,是一件非常伤自尊的事情。

于是,他决心对东吴用兵,发动南征给孙权点颜色看看。

这个决定马上得到了魏国大多数官员的支持,其中以太尉钟繇、司徒华歆、司空王朗为首的“三公”更是联名上奏,奏文先陈述了讨伐孙权的必要性,又详细地历数了孙权的“斑斑劣迹”,认为其“终非不侵不叛之臣”,最后请求撤去孙权的官职与爵位,移兵进讨,以明国典。

不过也有少数人表示了反对。如曹丕就特地向贾诩问计,咨询应当先攻打蜀国还是东吴。贾诩当年曾力劝曹操立曹丕为太子,又号称是算无遗计的大智囊,而他的意见却是,鉴于当朝群臣里缺乏足以匹敌刘备、孙权之人,所以眼下并不是动武的良机,应当先修文德,而后武治。

还有那位永远属于少数派的谋臣刘晔,更是直言劝谏不该征吴,认为“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带江湖,必难仓卒”,希望曹丕暂缓出兵。

可是这些建议,曹丕统统听不进去。他满脑子就想着要给孙权一顿教训,因而坚持南征。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9-28 00:10:14 +0800 CST  
@泉州楼盘网 2016-09-25 13:54:01
该贴文章透着人性的关辉,
文笔极好,
这样的作者,世上能有几人啊
-----------------------------
兄台的垂青,真叫人感动感激~~~~~~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9-28 00:11:20 +0800 CST  

楼主:含笑看吴钩2015

字数:912398

发表时间:2015-04-06 22: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22 22:37:57 +0800 CST

评论数:77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