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国将帅之刘伯承林彪

林彪失误之二十一 阳江追歼

陈赓拿下广州后,并未入城,而是交给了“收容队”15兵团,自己则发起了对100多公里外的敌军的大追歼,林彪担心陈赓孤军深入吃亏,急忙叫停,陈赓关闭电台,排除干扰,实施了坚决的追歼,连续5天强行军行程750里,在阳江地区追上了敌军,并合围歼灭4万多人,取得巨大战果,林彪得知后发来嘉奖点,赞美为“伟大胜利”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8-10-05 13:08:24 +0800 CST  
林彪失误之二十二:先打北线鲁道源


广西战役,陈赓从广东大迂回到广西茂名廉江一线,堵住了白崇禧向雷州半岛的通道,然林彪调陈赓主力北上歼灭鲁道源兵团,陈赓认为,敌军的重点在南线,意图打通通往雷州半岛的通路,如主力北上,廉江的39师战力不强,难以抵挡敌军的攻势,同时,认为北线部队已经足够解决鲁道源,因此,坚持以南线为重点,兜住白崇禧,经中央裁决同意了陈赓的方案,敌军果然以主力发起南线攻势,被陈赓迎头痛击,瓦解了其攻势,并趁势围歼,粉碎了白崇禧的图谋。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8-10-09 14:02:17 +0800 CST  
林彪失误之二十三:没有切断敌军向越南的逃路

广西战役,我军粉碎敌军南线攻势之后,对白崇禧残敌发起追歼,林彪又错误地命令15军就地剿匪。陈赓和郭天民认为,剿匪不是当前的中心任务,而且应以地方部队为主,当前是抓住敌军正规部队歼灭才是主要矛盾。但鉴于已经争论了3次,同时,广西战役又大局已定,陈赓没再驳林彪的面子,留下了15军就地剿匪。但缺少15军的快速西进围堵,敌军黄杰带2万多人,逃往了越南。

如果不使用15军快速追击封堵,那么,林彪应该使用右翼集团(38,39),实施快速迂回包抄到位也可以。可惜都没有。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8-10-14 13:16:29 +0800 CST  
林彪失误之二十四:反对出兵朝鲜

在决策出兵朝鲜时,对形势判断失误。林彪认为不宜出兵朝鲜,没有胜算把握,搞不好会惹火上身。毛ZD评价林彪“谨慎有余,胆略不足”,实际上出兵朝鲜并未造成林彪所担心的局面,我军取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打出一块缓冲带,赢得 的长期安宁,对战后的世界战略格局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8-10-24 17:28:41 +0800 CST  
所谓的政治保障力,太虚无了,太祖信任谁,谁的政治力就自然强,论将领自然应该论军事指挥能力。

实际上,在东北林彪的主要精力,根本不在其所谓”政治领导“上,而是在打仗上,地方经营主要是靠东北局的其他委员。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8-10-30 16:04:32 +0800 CST  
@怎么其名

在阁下的眼里,彭林徐粟都比刘伯承强,到目前位置呢,为这些人的败仗辩护无外乎:
一、徐帅打了败仗怪上级怪下级。
二、粟裕打了败仗怪天时怪地利。
还剩下两个
彭、林打了败仗怪什么?呵呵,划出道道来。呵呵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8-11-13 15:39:31 +0800 CST  
@怎么其名 我请你不要闹笑话好不好,对手太弱,我就是辩论赢了,也没成就感!好像敌军就不会变阵了,都像阁下这样。呵呵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8-12-10 22:43:07 +0800 CST  
@怎么其名:你总是扮演顶贴的角色,我欢迎得很。

12月份敌军空前强大,我在大别山仅留了3个纵队,且刘帅不在大别山,就是老打败仗也和刘帅没直接关系。其次,从战绩来说12月歼敌正规军千余人,土顽8900人,野战军伤亡减员4000余人,虽然没有刘帅在的时候漂亮,但在敌军重兵围困下,能有此战绩也很不错了!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8-12-14 13:04:44 +0800 CST  
@怎么其名 以军事指挥水平而论,别说和百战不殆的刘伯承比,就是和其他将几个名将领比,都有不及。彭/徐/粟/陈(赓),任挑一个,我和你PK!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8-12-21 17:54:04 +0800 CST  
@怎么其名 邓小平/陈毅都比林彪指挥的军队多,而这两人和刘帅在一起的时候,只能相当于军事幕僚。呵呵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1-04 16:06:16 +0800 CST  
@怎么其名:

说到底各种仗不打败仗才是硬道理。阵地进攻战没有比突破汝河更为凶险的(其他如大杨湖,羊山,双堆集)。阵地防御战,不知道有哪个的防御能够超过龙固集,北向店?

论大兵团作战谁的指挥水平能够超过50万,干净利落何为90万?陈毅是刘伯承的“拐杖”,邓小平是刘伯承的学生,都可以指挥120万部队。所以就别跟我摆什么大兵团的谱了。刘伯承的水平以50万就可以打出200万以上部队的水平了(以同属追歼战的渡江战役衡量,渡江战役100万歼敌40万)。呵呵

运动战没有超过高山铺战役的,纯外线无后方消灭敌人整编师级别的战役还有谁?从300里范围内运作10个旅进行运动(其中7个旅参与围歼),让敌军在被围前,始终错觉当面只有一个旅,纯外线运动战打到这个程度的,还有谁?

至于说游击战吗,其他人更是没得比抗日战争若干的战例,你找一个出来比一下。

防御战林彪塔山方向摆了2个纵队2个独立师超过10万人,并不必敌军兵力小,(如果加上锦州方向的1纵预备队,兵力超过敌军),居然号称来了两桌人,以林彪这种防御水平能打龙固集防御,能打北向店防御?像葫芦岛那种兵力对比,刘伯承来,直接把敌军给围了(参考刘伯承的双堆集,敌军12兵团比葫芦岛敌军强很多,而林彪部队的装备又比刘伯承强很多),呵呵。东北初期就更不用了,一溃千里!!防啥呀,还不如直接跑反,起码伤亡小很多!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1-12 23:54:20 +0800 CST  
@怎么其名:

对印反击战哪里有歼敌几个旅是“战略目的”字样?(^-^)。和你谈战略战役战术太困难,咱们简化一下,假如对印反击战一律是击溃战,没有全歼任何一个旅,但把敌军打出了藏南,然后我主动回到59年前实际控制线,请问,反击战是输是赢?(^-^),尚能正面回答否?(^-^)

军事行动是为政治服务的,如果纯粹军事行动的歼敌数都是战略目的了,请问,他要实现的意图意图又至于何地?请正面回答!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1-16 11:05:00 +0800 CST  
@怎么其名:


本人来给你解读一下,我认为是编写人员的表达得不对,前面叙述还比较清除”作战任务及战略目的“,非常显然歼敌多少个旅是”作战任务“而不是战略目的。要实现的战略目的后面表达已经非常清楚,也就是政治上的意图!!呵呵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1-16 15:52:38 +0800 CST  
@怎么其名 为了帮助你理解巨野战役是胜是否,我提一个问题,你如果能回答了,那么,你也就理解巨野战役是胜是负了。请问,以你的评论标准,孟良崮战役共军是胜是负?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1-16 16:52:59 +0800 CST  
@怎么其名:标准必须是通行的,不能是评论这个战役用一个标准,评论另一个战役又用另一个标准,那样就是两重标准了,难道你自认你用的是两重标准?呵呵

如果你自认你用的是两重标准,我也就不逼你回答孟良崮战役是胜是负的问题了。呵呵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1-16 17:06:31 +0800 CST  
@怎么其名 跟你分析了这么多都不能帮你理解的话,那就用你所需要的权威的资料来教育你好了: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1-19 11:16:38 +0800 CST  
@怎么其名 其实我根本不需要出示368楼的明确证据,就是用基本的军事知识都可以分析出对印作战什么是作战任务,什么是战略目的。就看352楼都不难分析出,352楼那一段也说得很清楚:“歼敌越多,则出现此种情况的可能性越大”,着就充分说明歼敌3-4个旅目标的达成,是为”出现此种情况“服务的,所以,”此种情况“才是真正的战略目的。352楼和368楼,都非常清晰的讲清楚了“此种情况”!!

论证完毕。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1-20 13:19:25 +0800 CST  
巨野战役

一、经过:
我军按照中央军委和敌王牌试打的指导方针,展开了针对5、11的作战。当时刘帅手上全部部队约6万人左右,但2纵4旅未参加巨野战役,也就是说参加巨野战役的部队为5万5千人左右,其中1万时新兵,炮很少,迎战敌两大主力,最终的作战结果,龙固集方向我军成功阻击5军11天,杀伤对手2000多人,在11师连续呼叫的情况下,不得不后撤柳林集向11师靠拢。打击11师方向,一开始全面出击确实受挫,陷入“笨拙”的“牛抵角”状态,但刘帅迅速调整了策略,仅以6宗牵制11师主力,而集中3、7纵的绝对优势攻击张凤集32团,最后32团在外围敌军接应下仅逃走200多人,11师也向王家沙窝收缩,向5军靠拢,这样我军已没有继续扩大战果之机会,在拿下张凤集和守住龙固集的情况下,主动撤出战场。伤亡方面,我军以伤亡4300人,歼灭敌军5000多人。总体而论,小胜!!

二、战后总结:
刘帅: “获小胜,打怕了敌人”“在战术上,我们遏制敌人前进已有充分的信心和经验”“在敌人炮火不能直接支援的地方,消灭其一点是有把握的,而我且能立于不败之地”“准备大踏步机动,哪里有机会就到哪里打,但重点仍是造成机会歼击五军、十一师,对其他方面的机动亦为造成其弱点与过失。”
胡琏:“战术上墨守陈规,不适应解放军擅长的新战法。”“一秉旧章地对付解放军,就不能不大触霉头,被动挨揍。”
杨伯涛:“这次战役,是第一次与刘伯承二野交手,第五军攻龙蝈集攻不下。整第十一师守张凤集守不住,有人称为“龙凤战役”,以相讽刺。”“经过这次检讨,我们的战术思想有所转变。在以后和刘伯承二野,陈毅三野的交锋中,谨慎以赴,减少失误,才较为活跃。”

三、巨野战役后,双方行动印证:我军接下来进行鄄城战役,干净利落消灭了119旅及55师一个团和68师炮兵营。这一仗即印证了刘伯承的说法,也印证了杨伯涛的说法,5和11果然“谨慎以赴”,相隔不过15公里,两天中仅前进了1公里,还好是在前进,不是后退。

四、此战经典之处:
在解放战争初期.双方差距巨大的情况下,以和五大主力相当兵力能小胜五大主力的,并歼灭其一个建制团的,仅此一战。此战作战条件对比:
1、兵员素质差距很大。我军虽然和五大主力兵力相当,但有1万人是刚刚补入的新兵,总体看兵员素质和敌军差距很大
2、装备弹药差距巨大。敌军参战部队有榴弹炮20门,山炮60门,战防炮82门,迫击炮近600门。刘邓部队20余门山炮没有山炮弹(相当于没有),迫击炮不足100门,敌军装备与火力压倒优势。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1-20 14:10:40 +0800 CST  
@后隆中对居士 林彪在什么说后说四平保卫战必败?请给出出处!!谢谢!!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1-25 17:02:56 +0800 CST  
@后隆中对居士 就算刘伯承手下一个兵都没有,作为总前委首席军事指挥官,就可以指挥淮海战役,好比彭总去指挥攻克太原,中央把指挥权交给谁,谁就是指挥官!道理就这么简单。我们再看看过程以及刘帅的作用:


48年9月24日,粟裕提出小淮海战役建议,这个建议其实标题是后加的,准确来说根本不能叫淮海战役建议,因为,共提出了下一步行动的4个方案,所以,在我看来标题还不如改为“济南战役后下一步行动建议”更为恰当。


9月25日午时刘陈邓电告军委和粟裕,建议采取粟裕建议第一案,即攻占两淮吸打援敌的淮海战役方案,同日19时,军委复电,同意进行淮海战役,兵明确提出第一个目标是歼灭黄兵团。从这里可以看出确定进行淮海战役是刘陈邓的明确主张,军委采纳,并改变了首战目标。

为配合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目标,刘帅率领两个纵队分别吸引3兵团和12兵团到伏牛山和豫西,使其远离淮海核心战场,这是淮海战役第二个重要步骤。

陈邓方向的使用则一直没有定论,10月22、23日给陈邓两电,要求攻取宿县、蚌埠,孤立徐州。但25日就改变了决定,要求攻取蚌埠,并渡淮南进。同日,陈邓复电反对“挺进淮南,非到万分必要以不采取为好”,这是第三个重要的决策步骤,这为之后两大野战军直接的战役配合,形成大淮海局势打下了伏笔。

11月1日,军委命令整个战役由陈邓统一指挥。

11月2日,陈邓提出了“钳制邱孙两兵团新的作战方案”,共提出三个方案,并表示“本作战我们当负责指挥,惟因通讯工具太弱,故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有人理解为这是放弃指挥,是完全错误的,电文很清楚“当负责指挥”,只是请军委“多”直接指挥而已)

刘伯承当时虽然远在豫西,但却是洞若观火,一眼就看出""夹其额,揪其尾,斩其腰,置之死地”的全局形势,11月3日直接向军委建议并告陈邓,截断徐宿路,形成会攻徐州之形势(只此一案,别无他选,第一次提示会攻徐州)。11月7、8日,粟裕见敌军有总退却迹象,向军委和陈邓建议抑留敌军与徐州及其周围歼灭之。(实际上敌军并未退却,而是集中徐州与我军决战,不需要“抑留”,而且粟裕的手段是“以主力一部进入淮南”去实施,显然也打得太远)。11月9日军委决定攻占宿县与敌决战,这是第四个重要步骤。显然刘帅更加料敌机先更加准确。如果军委在刘帅提出建议后,就采纳的话,孙元良兵团都有可能被直接干掉,而成为淮海战役第一个覆灭的兵团。由于军委决策迟了,11日我军只斩了孙元良的尾巴7000余,并包围宿县。

11月14日,刘陈邓向军委建议”歼击黄维为上策“

11月16日,我军攻克宿县,军委电令成立总前委,统筹淮海一切事宜。

在粟裕围攻黄伯韬的同时,准备下一步歼击邱李,并在18日进行了部署,得到军委的认同并要刘陈邓照顾南线之敌。但刘陈邓19日复电指出,华野歼击黄伯韬刀锋已钝,继续打依托徐州的邱李,诚非易事,容易形成僵局,同时,中野单独阻击南线三个兵团,也不容易,所以,计划乘南线三个兵团还没抱团,先拿南线的黄维和李延年下手,达到各个击破的效果。

不等军委指示,粟裕于20日复电刘陈邓“完全同意刘陈邓指示”,并按刘陈邓的计划做了部署。军委接到刘陈邓报告后,也进行了战略调整,要求粟裕歼击李延年。

23日,刘陈邓见李刘缓进,而黄维突出,下了最后决心,以华野对徐州和李刘防御,先歼黄维,不等军委指示,已开始调兵遣将。确定第二阶段打黄维,对徐州和李刘防御。24日11时粟裕复电刘陈邓,完全“遵命”执行。15时军委复电,同意刘陈邓23日计划,并再次赋予刘陈邓“不用请示”的临机处置一切权限。确定第二阶段打黄维,对徐州和李刘防御,这是第5个重要步骤。

26日,军委指示粟裕在阻击李刘的同时,如有机会歼灭李延年一个军。

完成对黄维的合围后,因对速歼黄维比较乐观,27日,刘陈邓临机决断,做出了“包歼李刘”的决定,并命令和授权粟裕负责执行。李刘惧怕被歼,迅速后撤。

围歼黄维比预想困难,12月1日,由陈老总直接和粟裕通话,指示粟裕“北边把杜聿明抓住,南边把李刘看好”(必须是代表总前委常委的一致意见),这个策略即为刘伯承“吃一个,看一个,夹一个”策略。这是第6个重要步骤。

粟裕指挥华野于12月4日拂晓完成对脱离徐州的杜聿明合围。

至此,整个淮海战役被完全定格!包围黄维后总前委开会的议题已经变成了渡江战役。49年10月十日杜聿明集团被歼灭。淮海战役共歼灭国军55.5万人。

刘帅在淮海战役中的作用:
1、总前委首席军事指挥官。总前委中3人是军事主官,但华野的司令员都是刘帅的副手,代司令连常委都不是,显然刘帅才是首席军事主官。
2、在布局阶段,刘帅以中野两个纵队调动了敌军两个主力兵团去大洪山和伏牛山,为淮海战场粟裕集中兵力先歼7兵团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开战前,刘帅根据敌我态势,首先敏锐地发现小淮海转化为大淮海的态势。11月3日刘帅给中央和陈邓的电报明确提出了斩断敌军中枢,形成汇攻徐州形势的战法。刘帅对此战法形象地称为“夹其额,揪其尾,斩其腰,置之死地”,战局的发展和刘帅的预见是一致的。
4、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刘帅和陈邓一道,提出了先打南线黄维的战法。而中央和华野则是计划先打北线邱李,后又想打南线李延年,在努力落空后,也不得不接受先打黄的战法。黄维被围,宣告了敌军打通津浦路计划的破产,使我军完成了对徐州集团的战略包围,小淮海成功转化为大淮海。黄维被围,使得敌军欲罢不能,最终直接导致了杜聿明集团在撤退途中,回救黄维而又被华野合围。刘帅在战后总结中称,双堆集之战是淮海战役承上启下的一战。

对淮海战役把握最为准确的就是刘伯承,可以说整个局势的发展,完全在刘伯承的预料之中。可谓料敌机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1-25 21:48:40 +0800 CST  

楼主:舰船过客03

字数:59754

发表时间:2018-08-20 03:35:1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7-09 14:03:10 +0800 CST

评论数:253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