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国将帅之刘伯承林彪

@怎么其名 标准必须要有普遍性,才能成为标准,不能评论这个战役用一个标准,评论那个战役又用另一个标准,同意不?请正面回答,你只要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对巨野战役胜负的辩论就很简单了。呵呵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2-02 16:33:18 +0800 CST  
@怎么其名
对比巨野战役,七里坪哪一条有可比性,请一一对应反驳:
1、作战目的:根据军委试打敌主力的指示而展开,其实也就是摸摸5大主力的底,积累和敌军主力作战的经验,没有其他的更大的战略意图,因为,此时共军的战略是不及一城一地的得失,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所以,此时的作战,只要不吃亏就是胜仗。(鲁西南不过是二级军区冀鲁豫军区的分区,根本不是我军必保之敌,所以,在鲁西南作战的目的,就是歼灭敌军有生力量。只要你损失比敌军少,打掉敌军建制多,就是胜利)
2、作战结果:我军以伤亡4300余人歼灭国军5000余人,其中建制战绩包括整11师的第一主力32团,是大决战前我军对整11师唯一的建制战绩。
3、战后态势,敌军未攻下龙崮集,未守住张凤集,5/11均向后撤退靠拢(5军撤退时还被我军缴获一大卡车军用物资),我军失去战机也退出战场,撤到郓巨公里两侧待机(接着发动了全胜的鄄城战役)。
4、作战双方的战后评论或总结,均认为共军胜。
(1)刘帅: “获小胜,打怕了敌人”“在战术上,我们遏制敌人前进已有充分的信心和经验”“在敌人炮火不能直接支援的地方,消灭其一点是有把握的,而我且能立于不败之地”“准备大踏步机动,哪里有机会就到哪里打,但重点仍是造成机会歼击五军、十一师,对其他方面的机动亦为造成其弱点与过失。”

(2)胡琏:“战术上墨守陈规,不适应解放军擅长的新战法。”“一秉旧章地对付解放军,就不能不大触霉头,被动挨揍。”

(3)杨伯涛:“这次战役,是第一次与刘伯承二野交手,第五军攻龙蝈集攻不下。整第十一师守张凤集守不住,有人称为“龙凤战役”,以相讽刺。”“经过这次检讨,我们的战术思想有所转变。在以后和刘伯承二野,陈毅三野的交锋中,谨慎以赴,减少失误,才较为活跃。”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2-13 15:16:04 +0800 CST  
@怎么其名:

本人标准很清楚啊,从来没换过:
一、作战胜负及平手标准

1、胜利:有战略目的的以实现战略目的为胜负判断标准。无战略目的以歼灭对手有生力量为目的,以损失小于对手为标准;双方损失相当,耗得起的一方胜。
2、败仗:有战略意图且战略意图不能实现。无战略意图以歼灭对手有生力量为目的,损失大于对手的;双方损失相当,耗不起的一方败。
3、平手仗:双方损失相当且都不伤筋动骨,均未实现战役意图的。


二、享有胜利战例的标准
1、决策了
2、亲自指挥执行了
3、批准部下的作战计划了


三、对败仗负责的标准
1、决策的
2、亲自指挥执行且没提出反对或保留意见的
3、擅自改变上级命令的


四、资料使用次序标准
1、原始电文或可靠客观原始资料
2、日记、回忆中对自己不利的表述
3、史料(战史、军史)
4、回忆录、日记的正面表述,带有主观性的原始资料
5、权威人事(能接触到原始资料的人)的纪实作品
6、一般纪实作品

七里坪并不是只有局部的战役战术目标,更有打破敌军之一路,扭转反围剿被动局面的战略目的。而巨野战役只有局部的战役战术目的,没有关乎全局的战略目的。所以,二者没有可比性。

其次是作战结果也没有可比性!七里坪只知道自己损失很大,损失多少都不敢说,而且是攻不上去,被敌军击退,之后又被迫转移。巨野是该守的守住了,该攻的攻下了,总体损失小于敌军,并迫使敌军后撤后,我才转移出战场。

战后结果,七里坪后,红四更加被动,根据地空间进一步被敌军压缩,我军被敌军追打,而刘邓巨野后是主动寻求新战机,围歼刘广信时连五大主力的5/11仅仅面对刘邓弱旅的7纵都不敢大胆增援。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2-14 11:56:07 +0800 CST  
@怎么其名 七里坪和巨野逐条对比,你行不行?不行就像个爷们真说不行,别像个娘们王顾左右而言他!!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2-15 19:26:59 +0800 CST  
@ 怎么其名:你就解释下,红四四反前主力4.5万,地方部队20万,在四反后都到哪里去了?红四四反不过毙伤国军万把人,红四怎么个胜利法?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2-15 19:34:55 +0800 CST  
@怎么其名 以德惠、农安、四平攻坚战的军事五行而论,你认为除了林彪,换刘、粟、徐、彭来,谁会失手?如果你认为有,请用他们一贯的表现和战例的印证之!谢谢!!否则,在这几位中,林彪军事指挥水平垫底就无可辩驳了。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4-06 12:01:40 +0800 CST  
为了方便大家看林彪的败仗和失误,本人在此楼一次性贴出,请大家看看林彪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刘伯承甩几条街:


林彪败仗之一:兵败竹篙山
1931年9月7日十九路军邓志才部与林彪的红四军部在高兴圩西北遭遇,在高兴河蓝田村至竹篙山一带展开激战。林彪指挥的红军面对十九路军两个旅,打得非常苦,竹篙山上鏖战两日一夜的林彪部已经支持不住。到8日午,张炎率师部及一个旅增援上来时,黄昏时,林彪部全线动摇,连红四军指挥部也直接面临敌军攻击,危急之时,红四军十一师师长曾士峨亲自率部逆袭,掩护了红四军指挥部撤退,但曾士峨本人也壮烈牺牲。9月8日晚,双方都脱离接触,两日一夜的浴血苦战终于落幕,以林彪部惨败而告终。

林彪败仗之二:
1933年乐安战斗:红一军团攻击乐安43师一个旅,战斗进行了4天4夜,屡攻不克,不得不撤围而去。

林彪败仗之三:
1933年两打宜黄战斗:6月7-10日红一军团攻击宜黄失利,后来再次攻击宜黄也未能成功。

林彪败仗之四:
一渡赤水前,林彪奉令拿下赤水县城,攻击失利,连同同时进行的土城战役失利导致红军一渡赤水。

林彪败仗之五:

鲁班场战斗:三渡赤水前,林彪攻击鲁班场周浑元纵队失利,伤亡1500人(其中亡480),中央红军被迫三渡赤水。

林彪败仗之六:
1936年东征的霍隰战役:3月林彪部围攻霍县,相持半月后,林彪见谋划落空,于是便开始分兵窜犯其他地点。关麟征由东向西,大军杀向午城镇打垮了林彪部一万多人,国军称毙伤共军两千多人(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中坦言和关部作战受到损失,并折损了一个师参谋长和一个团政委),关部进入红军中心的隰县,共军只是久久围困,而不敢发起进攻。相持近一个月之后,关麟征用声北击南之法,向南首先击溃了共军彭德怀及徐海东的主力,再声东击西,打垮了刘志丹部,一直追到清水关,到达黄河岸边的三交镇。

林彪败仗之七:上下齐台战斗

解放战争期初期进入东北,于45年11月底在上下齐台地区,集中黄师7、10旅、梁师2万多人歼击89师失败,不得不作出后退几百里,“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决定。此战失利的原因,总结为:未能断敌退路,采取了一面平推的战法;人海战术,伤亡太大。

林彪败仗之八:兴隆岭之战:

林彪集中12个团,在兴隆岭歼击新38师112团失利.此战失利原因在于低估了新一军的战斗力,对于攻坚和打援均未做充分的准备,各部协同很差,在攻击不利伤亡较大又无法拿下的情况下,敌113团增援,被迫退出战斗,转移战场。

林彪败仗之九:死守四平

违反战前和中央达成一致的策略,即以一部兵力死守四平,主力机动歼敌的策略,用所有机动兵力布置一条50公里的死防线死守四平,兵力严重透支,不得不再从本溪调兵增援,造成本溪失手,进攻本溪的新六军和52军转兵四平,一鼓作气突破了林彪防线,迫使林彪大溃败。据黄克诚5月24日报告,不算南满部队,光北满就伤亡1.5万,其3师就伤亡7000多。撤退时也毫无章法,各部竞相条命,没有任何交替的掩护,敌军长驱直入,林彪主力虽逃过松花江,但有不少部队被切断在松花江南。同时收编部队叛变,逃散现象严重。因四平失利,造成是损失有多大,有两个数字可见一斑。四平战役前东北总兵力达到40万,而到全面内战时东北总兵力仅剩32.5万。

有关死守四平的分析见此贴:http://bbs.tianya.cn/post-no05-477278-1.shtml


林彪败仗之十:

德惠之战:二下江南时,我军4个师附山野榴重炮90门围攻德惠新一军50师(欠一个团),8个师打援,结果德惠久攻不克,新一军一个师援军迂回成功,我军功亏一篑,此后,新1军和71军发起追击,将我军撵过松花江(杜由此还吹牛,向老蒋报告歼共军10万)。此战的弱点在于我军步炮协同水平很低,未能充分发挥我强大炮兵的威力,造成攻击失利。同时,摆在外围的8个师未能对敌增援部队造成威胁,致敌轻松迂回突破。此战,我军如果置重点于打援,就可以避免当面攻坚能力不足的弱项,而发挥野战能力强的强项,以己之短攻敌之长,焉能不败?

林彪败仗之十一:农安之战

47年3月13日,林彪组织第6纵队,独立一师共4个师及炮司主力围攻农安,以第一/第二纵队6个师打援,农安守敌为之前已遭我打击之87师残部和259团,战至16日,因敌新22师突破我军防御,林彪不得不全线撤退。农安之战几乎是德惠之战的翻版,而且守军更弱。敌军解围的先头部队,不过是新22师和54师两个师,我军6个师打援居然无能为力,敌军解围的后继部队也不过6个团(相当于两个师),就迫使林彪攻坚和打援两头失利,这种指挥水平,放在关内名将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以刘伯承打阜阳而论,我军放弃攻击阜阳,是因为敌军出动的援军是20个旅,兵力远大于我打援的4个纵队(其中有3个纵队是大别山部队,每个纵仅1万多人,只有华10纵充实一些,2万来人)。

林彪败仗之十二:
47年四平战役。我军24师乘夏季攻势胜利之势围攻四平,四平只有3个师守军,其中88、刚刚被歼灭,重新组建,另一个87/54师也遭受过重创。我军先后投入9个师攻坚,阻援方向15-17个师。攻坚15天未克,伤亡惨重,外围又被敌军援军突破,不得不全线撤退。解放后,毛ZD接见陈明仁时说“我看林彪打仗不如你”。此战失利的原因:一是在外围耽误的时间太长,给了敌军充分的准备时间,陈明仁认为林彪在歼灭88、91师后直接攻击四平,四平是不可能守住的。二是对敌情判断失误,下决心太快(林彪语)。三是一次性投入兵力不足,多路突击,未能形成突击方向的绝对优势。四是攻击失利的情况下,分次投入预备队,打成“添油战术”,僵持不下。四是当敌援军来援时,临时改变决心打援(计划调动9个师围歼新6军),造成了攻坚停顿,临时调动的部队不能及时运动到位,打援不成功,同时,部队调动又造成防御上的空当,致使93军和195师突破了我军防线,致使我军全面被动,四平攻坚功亏一篑。

双方损失方面:林彪报告中央歼敌3万(战后改成1.7万),自损1.3万。国军数据则是毙伤共军5万,自身伤亡7000余。而我军参战将领的说法:时任1纵1师参谋长的丁甘如将军说我军伤亡4万余,时任6纵17师师长的龙书金回忆说,17师没负伤的仅2000余人(一个师就伤亡7000多),时任1纵1师1团团长唐青山说,其一团3天攻坚2600多人的团就仅剩1000来人,整个1师失去攻击能力。

林彪败仗之十三:青树坪之仗

林彪大军进军中南,在我党统一战线的运作下,策动程潜/陈明仁起义,但起义后对起义部队的管理并吧严密,导致起义部队大量叛逃,我军展开追击,追击中,136师曾经遭到敌军的敌军围攻,但我军部队迂回,迫使敌军快速后撤,并未遭到大的损失,因此并未引起我军的注意。各部继续追击敌军,尤其以49军为突出,其146师追击到青树坪附近,遭到白崇禧精心策划的包围,战斗从8月15日一直打到17日午夜,我146师在145师接应下突围,146师“元气大伤”。

作战结果:我军战史称146师伤亡877人,接应145师伤亡470人。而据敌军当时的报道,则称歼灭我共1个师,网上的一些说法认为青树坪一仗我军共损失13000余人。

在我看来,146师并没有覆灭,说损失13000余人,显然是夸大了,但若说146师只损失877人显然又是缩小了。道理很简单,146师是国军重点围歼的对象,整个战斗打了2天半,战况激烈,怎么可能比接应的145师损失一倍不到?占比也不过10%,又何来“元气大伤”一说?最大的可能性是146师阵亡877人,而不是“伤亡”877人,负伤人数大致应该在阵亡人数的3倍左右。

青树坪的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军各部协同动作出现问题,如果在部署中,是以几个军多路协同推进,相互策应,就不会出现49军前锋部队孤立无援的局面。


林彪失误之一:上井岗前开小差。

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陈毅率领余部转战湘南,最后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井岗会师,期间经历很多磨难,意志不坚定者开小差,引用陈老总的说法“后来,我们进了大庾后,林彪还是开小差跑向梅关,但在当天深夜又跑回来了,对我检讨说:“现在外面老百姓收腰包打人,有时还要杀人,我还是回队伍里来吧。”我对他说:“你现在不走就好,回来我欢迎,还是把你的七连抓好吧。”我现在说林彪曾经是个逃兵,这并不是因为林彪死无对证就乱讲他,这的确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

林彪失误之二:红旗能打多久

太祖爷写了一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导之。

林彪失误之三 擅自撤退。

朱德和毛泽东率红四军出击赣南途中,在大余遭敌人突袭,守卫军部的林彪惊慌失措,不顾军部安危,拉起部队就走,结果朱、毛及军部人员被敌人打散,朱德和伍若兰的住处被敌人包围,伍若兰为掩护朱德,奋不顾身将敌人引开,结果被敌人抓住入狱,后坚贞不屈,壮烈牺牲。

林彪失误之四 附和李德

本身研究战术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林彪的短促突击文章却有特殊的背景,是在李德推行正规防御战拒敌于国门之外背景下发表的,文章中有推崇李德的言辞,这样的背景,这样的言辞,就使得文章不是一个单纯的战术文章。看着聂荣臻的话说,这就是一个政治表态,对李德的战略战术起到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

林彪失误之五 要钱不要政治
130年,我军打开漳州,林彪违反政策,采用暴力手段筹款,严重违反红军纪律,造成恶劣影响,聂荣臻因此和林彪发生激烈冲突。聂荣臻认为“我们是红军,如果政治影响搞坏了,你搞再多的钱都没有意义”。经过争论,林彪有所收敛,部队经过教育,也杜绝了只顾弄钱,不讲政治的倾向。

林彪失误之六 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时不执行军委控制九峰山的命令

军委命令一军团控制九峰山,掩护军委纵队,但林彪打算直接到乐昌,聂荣臻意识到严重性,一旦一军团不按命令控制九峰山,中央机关就又被敌军截断的危险,作为政治委员,聂荣臻否定了林彪和军委意图相左的计划。实际侦察结果,也证实了敌军已经到乐昌,正向九峰山前进。

聂荣臻及时纠正林彪的失误,控制九峰山,保证了军委纵队的侧翼安全。

林彪失误之七:暧昧张国焘

红一四汇合后,张国焘极力拉拢红一将领,根据聂荣臻回忆,张国焘曾找彭和他谈话,后来陈昌浩专门找聂荣臻谈话,似乎林彪已经不是问题。聂荣臻回到驻地后,要林彪警惕张国焘,但林彪根本听不进去,和聂荣臻发生激烈冲突,甚至到打翻盘子的程度。还好,林彪分在右路军随中央行动,如果是分在左路军随张国焘行动,恐怕共和国就会缺少林彪元帅了。

林彪失误之八:陕南打游击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林彪比较悲观,闹着要到陕南打游击,受到 的批评。很显然林彪对陕北建立大本营的战略认识不足。

林彪失误之九 本位主义

红军东征,林彪部还是有所斩获,考虑到中央红军刚到陕北时,徐海州东的解囊相助, 让林彪拨一些人枪给徐海东,林彪却拒不执行,这是非常典型的本位主义。后来 暂时解除林彪兵权,让林彪去当抗大的校长,或许和这个事件有关。

林彪失误之十:未及时封锁东北大门

48年2月7日,中央指示“如果我军能完全控制阜、义、兴、绥、榆〔10〕、昌、滦地带,对于应付蒋军撤退是否更为有利。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但林彪认为这一线无仗可打,主张回攻长春。而实际上,蒋有将沈阳部队撤到锦州山海关一线的意图,但卫立煌拒绝了蒋的旨意,如果卫立煌执行,那么东北也就丢下一个长春,其他部队将全身而退,并扼守入关大门。

由于卫的失误,使得林彪回攻长春没有失去辽沈战役战机。如果卫不失误,林彪这个失误的后果将会比较严重。

林彪失误之十一:围困长春后果严重

林彪回攻长春,先是决心很大,计划付出4万人伤亡拿下长春,但通过机场攻防战,发现敌军还有战斗力,遂改变主意,改为长围久困,围困从5月开始,直到9月11日才分批放行,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的刘统之《东北解放纪实》说,饿病而死的长春居民达12万之多。由于,此问题比较敏感,本人对事件不做评论。

林彪失误之十二 轻易丢掉辽阳和鞍山。

林彪回师打长春,不仅没有防控敌军向锦州山海关撤逃的手段,也没有防控敌军从营口撤逃的手段,把主力部队都调到四平长春一线,辽阳鞍山防守极为薄弱,被52军趁机攻取,这为之后辽沈战役52军只用一天的时间就攻取营口打下了伏笔。

林彪失误之十三:动摇攻锦决心

由于林彪回师打长春,又不能迅速攻克,几个月东北百万大军只有寥寥几千战绩,林彪不得不接受中央策略,南下攻打锦州拉开辽沈战役序幕,大军已经展开,但林彪得到葫芦岛敌军增兵的消息,动摇的打锦州的决心,向中央打报告意图再会攻长春。电报发出后,罗帅认为不妥,拉上刘亚楼去找林彪谈,促使林彪重新定下攻击锦州的决心,但此时动摇电已经发出,只好再发电决心攻打锦州。

中央第二天收到第一封电文后, 十分震怒,连发措辞严厉的两电对林彪提出严厉批评,认为攻击锦州不能动摇。直到晚上收到林彪第二封电文才转怒为喜。

林彪失误之十四:未控制营口

辽沈战役进行过程中,中央明确判定,国军将以营口为退路,多次提示林彪控制营口:

10月18日指示林彪“并须以一个纵队控制营口,构筑坚守阵地,阻绝海上与陆地的联系,使蒋、卫不敢走营口,即使他们走营口,我可先行抗击,以待主力到达聚歼”。

19日:“ 既然长春敌人愿意投降,我五纵、六纵、十二纵即可停止去长春,该三个纵队似宜以两个位于沈阳、营口之间,以一个在营口筑工守备”“你们仍应考虑部署有力兵团于营口及其西北与东北地区”“沈敌似已决心撤退,退营口的可能性很大你们目前第一要紧的部署是立即令萧萧〔3〕率长春各独立师大部(留两个至多三个独立师在长春一带即够)及十二纵,兼程从抚顺以东进至营口及其以西以北地区堵塞敌人退路。”“目前为应急计,请你们考虑令十纵自打虎山〔4〕进至营口筑工”

20日:“(二)因敌有随时退至营口可能,望令十纵准备,一经发觉敌有退营口的象征,即兼程开营口守备。 (三)高伍〔6〕建议以十二纵及三个独立师由钟伟7〕指挥,由四平以北上车赶于二十四日以前全部运抵清源,以急行军开至鞍山、海城,堵塞敌向营口退路。此计划甚为必要,请即电高伍照此速办,愈快愈好。惟十纵仍须准备从打虎山〔8〕开营口,以占先机。”“高伍〔5〕提议六个师(十二纵加三个独立师)位于营口以北。我们觉得似宜增加一个师,共七个师位于营口以北,阻敌逃路。”

但以林彪的水平,葫芦岛增兵4个师就觉得是来了两桌人,接待能力不够,哪还有抽部队控制营口的能力呢?此失招造成11月52军于11月24日攻占营口,为国军占据了海上退路。

中央得知后,大加指责:“你们事先完全不估计到敌人以营口为退路之一,在我们数电指出之后,又根据五十二军西进的不确实消息,忽视对营口的控制,致使五十二军部队于二十四日占领营口,是一个不小的失着。”

林彪失误之十五:平津战役前意图先包围唐山

被中央及时制止:“唐山是平津的煤源,在你们没有切断平、津以前去包围唐山,有调动北平敌人到津、唐作战或从海路陆路跑掉的危险。”

林彪失误之十六:放弃塘沽

中央给林彪电“你们第三个任务是以一个纵队隔断天津、塘沽间联系,以三个纵队攻歼塘沽、芦台线上之独95师、62军两个师及秦皇岛撤回的86军三个师共6个师之敌”

但林彪并未执行此策略,如果能攻占塘沽,那么一是切断了敌军海上退路,平津之敌完全无路可退,天津都有和平决解的可能。二是放弃塘沽,敌军塘沽一线之兵力5万余直接撤退,未受到损失。

林彪失误之十七:起初不主张和平解放北平,这个观念我认为绝对不正确。武力攻取北平暂且不说人员伤亡,就是打坏了古都这个后果就谁也承担不起。(此失误见《聂荣臻回忆录》)

林彪失误之十八:传统短距离穿插渗透战法

过江后,连续发起了汉浔渡江战役、宜沙战役、湘赣战役、赣南战役,展开了4、50万大军,战果寥寥,其中湘赣战役历时12天,才歼敌4600人。就其原因,是因为林彪未能按照追歼战大纵深、大包围原则进行作战,还是传统的短距离渗透,可以说这是新形势下作战观念的短视,其作战指挥的思想未能跟上形势的变化,用现在的话说: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刘帅在渡江战役前,就准确地预见和提出了追歼作战的大纵深理论:“主力应放胆向指定地点透入挺进,贯穿敌人纵深,截敌退路而兜击之”。过江后又提出“追击越深入,敌人越惊惶,胜利也越有保障。这是我军作战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最根本的特点。为此,各部队应不顾一切疲劳,不为地形及天候所限制,勇往直前,大胆迂回包围,务求抓住其主力而歼灭之。”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对比刘帅对新的战争形势的认识和把握(渡江战役和西南战役),可以说刘林不在一个层面上。

林彪失误之十九:衡宝全线停顿

衡宝战役前,白崇禧为争取美援,同时又安全撤退,摆出改击志势,林彪误判白要决战,命令全军停止前进,准备决战,正中白之计。(人算不如天算,135师未接到停止命令)

林彪失误之二十

衡宝战役期间,林彪因135师未接到停止命令而切断白崇禧7.48退路后,误判白崇禧必然回援决战,调正发动广东战役的陈赓入桂兜击白崇禧,陈大将认为,我军大兵团行动,长驱650公里入桂,必然被对手发现,从而促使其快速后撤,不仅不能兜住白崇禧,还会失去解决广东问题的大好战机,经中央裁决,同意了陈赓意见。(白崇禧根本没回救7/48,,而是快速后撤,按林彪的方案,整个南线的大迂回大包围就黄了)

林彪失误之二十一 阳江追歼

陈赓拿下广州后,并未入城,而是交给了“收容队”15兵团,自己则发起了对100多公里外的敌军的大追歼,林彪担心陈赓孤军深入吃亏,急忙叫停,陈赓关闭电台,排除干扰,实施了坚决的追歼,连续5天强行军行程750里,在阳江地区追上了敌军,并合围歼灭4万多人,取得巨大战果,林彪得知后发来嘉奖点,赞美为“伟大胜利”

林彪失误之二十二:先打北线鲁道源


广西战役,陈赓从广东大迂回到广西茂名廉江一线,堵住了白崇禧向雷州半岛的通道,然林彪调陈赓主力北上歼灭鲁道源兵团,陈赓认为,敌军的重点在南线,意图打通通往雷州半岛的通路,如主力北上,廉江的39师战力不强,难以抵挡敌军的攻势,同时,认为北线部队已经足够解决鲁道源,因此,坚持以南线为重点,兜住白崇禧,经中央裁决同意了陈赓的方案,敌军果然以主力发起南线攻势,被陈赓迎头痛击,瓦解了其攻势,并趁势围歼,粉碎了白崇禧的图谋。

林彪失误之二十三:没有切断敌军向越南的逃路

广西战役,我军粉碎敌军南线攻势之后,对白崇禧残敌发起追歼,林彪又错误地命令15军就地剿匪。陈赓和郭天民认为,剿匪不是当前的中心任务,而且应以地方部队为主,当前是抓住敌军正规部队歼灭才是主要矛盾。但鉴于已经争论了3次,同时,广西战役又大局已定,陈赓没再驳林彪的面子,留下了15军就地剿匪。但缺少15军的快速西进围堵,敌军黄杰带2万多人,逃往了越南。

如果不使用15军快速追击封堵,那么,林彪应该使用右翼集团(38,39),实施快速迂回包抄到位也可以。可惜都没有。

林彪失误之二十四:反对出兵朝鲜

在决策出兵朝鲜时,对形势判断失误。林彪认为不宜出兵朝鲜,没有胜算把握,搞不好会惹火上身。毛ZD评价林彪“谨慎有余,胆略不足”,实际上出兵朝鲜并未造成林彪所担心的局面,我军取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打出一块缓冲带,赢得 的长期安宁,对战后的世界战略格局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


说到底各种仗不打败仗才是硬道理。阵地进攻战没有比刘帅突破汝河更为凶险的(其他如大杨湖,羊山,双堆集)。阵地防御战,不知道有哪个的防御能够超过龙固集,北向店?

有人又喜欢摆大兵团的谱,论大兵团作战谁的指挥水平能够超过50万,干净利落何为90万?陈毅是刘伯承的“拐杖”,邓小平是刘伯承的学生,都可以指挥120万部队。所以就别跟我摆什么大兵团的谱了。刘伯承的水平以50万就可以打出200万以上部队的水平了(以同属追歼战的渡江战役衡量,渡江战役100万歼敌40万)。呵呵

运动战没有超过高山铺战役的,纯外线无后方消灭敌人整编师级别的战役还有谁?从300里范围内运作10个旅进行运动(其中7个旅参与围歼),让敌军在被围前,始终错觉当面只有一个旅,纯外线运动战打到这个程度的,还有谁?

至于说游击战吗,其他人更是没得比,刘帅抗日战争若干的战例,不服气的就找一个出来比一下。

防御战林彪塔山方向摆了2个纵队2个独立师超过10万人,并不必敌军兵力小,(如果加上锦州方向的1纵预备队,兵力超过敌军),居然号称来了两桌人,以林彪这种防御水平能打龙固集防御,能打北向店防御?像葫芦岛那种兵力对比,刘伯承来,直接把敌军给围了(参考刘伯承的双堆集,敌军12兵团比葫芦岛敌军强很多,而林彪部队的装备又比刘伯承强很多),呵呵。东北初期就更不用了,一溃千里!!防啥呀,还不如直接跑反,起码伤亡小很多!47年四平攻坚24个师对敌军13个师,攻9个师攻不下陈明仁残破的3个师,守15-17个师守不住敌军10个师的进攻。四平防御战14个师旅挡不住敌军10个师。兴隆岭12个团拿不下新一军一个团,德惠4个师拿不下缺一个团的50师,农安也是4个师拿不下一个师。上下齐台林彪3个旅(相当于师)被敌军89师击败(此师在四保临江时被南满部队歼灭)


比较将领的军事指挥水平,看看他们打过的仗才是硬道理。战略战术的好坏,是明显受流血检验的!!

@秋正 @怎么其名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4-07 14:14:32 +0800 CST  
@秋正 你现在的新任务就是向428楼开火。本人坐等你来攻。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4-08 07:48:06 +0800 CST  
在白马气疯大吧的过程:

第一次 大巴说刘传抢了突破乌江的功劳,论据他出示的资料中没有写刘的内容。而我提供的资料包括刘帅悼词则认定刘帅的功绩。我认为资料之间只要是不矛盾,可以看作相互的补充,除非你提供的资料明确说刘帅什么也没干,这才矛盾,这才需要论证谁对谁错。


第二次 刘帅之子刘蒙在一次访谈中(在座还有zy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说到洛川会议前刘帅和张浩给了中央一份报告提出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报告在洛川会议通过,后编入了毛选,刘传组成员在“刘帅八千里路云和月”一中,也提出了相应的说法(并指出报告现存中Y档案馆)。他表示明确否定。我的观点是你可以质疑,我也可以相信,但你不能完全否定,你要完全否定,你需要证据,也就是自己去查询中Y档案馆,把原文和毛文做对比才能下结论,这个论证过程才是严谨的。


第三次 他说38年八路军修改条例后,政委有最后决定权(并举例郭村时间和湖西肃反为证),我则表示反对。我说条例不会因为事件而改变,如由违背,只能说明事件中的当事人没有执行条例。况且,郭村事件是指挥员和政委发生争论,指挥员尊重了政委的意见,而不是指挥员以下下达作战指令被政委终止,湖西肃反,本身就是政治范畴,本应由政委负责,实例也不成立。争论此问题我首先找出关键点,既条例是如何规定的,我看了条例后,发现条例表述很清楚,军事行动由军事指挥员负责,政委不能无条件否决,只有在军事指挥员违反上级命令和党的路线时才能终止指挥员的指令,事后还要报告上级(红军时期是无条件的)。我就给他设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事件能否改变条例表述?(回答了这个问题,就可说明即便事件有政委无条件否决指挥员作战指令的情况,也只能说明当事人违反了条例,而不能说明是条例本身没有明确规定),第二个问题则是引用红军时期的表述,再引用38年条例的表述,问他二者是否可以划等号(Y/N),如果能正面回答,自然就完成了定性(必杀)!

第四次 他说书记是常委的上级,我表示反对,因为党章明确规定”集体领导,分工负责,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组织原则,党内委员只是分工的不同,没有级别差别,但根据作用不同,有个核x是可能的。我提出二代时期,为何是邓是核x,而不是”上级“的书记是核X,他造谣说顾委是最上级,而邓是主任。我说党章规定”全党服从中Y“,什么时候规定过”全党服从顾委“。他又造谣说是赵真人说的,我要他拿证据,没有!再要,改口,但超过了我的时限。然后,我在论坛发表他造谣过程的文章(估计被憋得够呛,怀恨在心)


@秋正 这才是白马茶馆气急败坏封杀我的原因。马甲发言可不违规,而且,本人用“云暖索寒”发言的时候,是针对粟派的,作为林派大本营的买马茶馆还欢迎我得很。呵呵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4-08 10:40:53 +0800 CST  
@铁血丹心81 @秋正:

说四平防御时期的总兵力意义不大,要看就看本溪和四平的双方参战兵力:

一、四平

1、四平方向:
山东一师7000
山东二师7500
黄三师3.5万
7师1.3万
7纵1.3万
保一旅0.7万
359旅0.85万
炮兵旅兵力不详,估计2千人应该有(在吉林被俘的一个炮兵直属队都有500多人)
总部0.6万

约9.9万

后南满增援的第三纵队共35000人(欠一个旅)应在2.5万左右,保3旅兵力不详,但南满的建制看上去兵力比北满大(扩军有力)一个旅有1万人左右。

总计:13.4万左右(一度只对阵国军5个师)

2、国军:开始:5个师 估计在5万多,后国军在南满增援四平后,击破本溪,调到四平方向,国军兵力也不过增加到10余万(杜聿明)。

二、本溪方向:

1、我军:第四纵队约3.9万,第三纵队约3.5万,保3旅约1万,加南满军区机关直属部队接近10万。

2、敌军:5个师5万多人。

三、我军的作战物资:不算运上去的光梅河口国军一次轰炸就炸毁270节车皮的军火。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15 14:51:50 +0800 CST  
@各位看官 @怎么其名



本人已经出示证据”怎么其名“承认徐向前七里坪战役失败负有责任,现在他又出尔反尔,不承认徐向前负有责任了。

第一、出尔反尔,改变不了本人穷追猛打,逼迫其承认徐向前有责任的事实。
第二、在辩论中的出尔反尔是道德问题,说明"怎么其名”毫无信誉可言,只能靠精神胜利法维持。

如果有谁支持怎么其名的,请站出来,帮他回答,他不能正面回复我的问题:

在一定的战略指导方针下,指挥员根据实际情况建议的作战,自己制定作战计划,自己进行部署,自己进行指挥,打了败仗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15 17:09:28 +0800 CST  
@一叶而知秋a (这一帖总被删,再发一次)

过客先生,各方评价中,有个太祖的评价,如下:

“伯承身上的旧军阀习气就完全没有了吗?当着他的面我也要说,我看还是有的。他一到苏区,就和‘洋大人’搞在一块儿,军事上完全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那一套。抗战时期,好一点。解放战争初期,特别是进了大别山,也不行。办了军事学院,好为人师,搞起了老本行---教条主义,莫误人子弟哟。”
太祖评价中旧军阀习气,这一点我不认同,解放战争初期也不行?这一点,不知道过客怎么看呢?
==========================================================

答复你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批所谓“教条主义”的需要。简单点说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

抗日战争即便此时太祖要打压刘帅呀,都不得不说“好一点”,可见刘帅抗日战争表现之优秀!太祖说的其他除了宁都会议,不是事实。五次反围剿的时候,刘帅反对李德的战略战术,提出“如果我们不停止这种拼消耗的战术,采取机动灵活的方针,我们根据地会丢掉,红军会拼光”,并提出了“敌进我进”的战略建议。又看新华社资深记者离谱的《记刘帅》上讲,用刘帅的话说,那时天天和李德吵架。可以说,刘帅被撤掉总长职务,是和洋派之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解放战争上党战役首开以劣势兵力歼灭敌军3个军13个师的记录,极大地配合了重庆谈判,获得太祖的高度赞扬。邯郸战役又打掉敌军3个军,掩护我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展开。全面内战开始后,陇海战役吸引了中原方向3个整编师和华东方向的2个五大主力,定陶战役开创全歼敌军一个整编师又两个旅的记录,被毛高度赞扬为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军的典范并被誉为标志蒋军必败的三个标志战役之一(其他两个是苏中战役和中原突围)。

再来看看挺进大别山,如果没有刘伯承高超的战术手段(比较一下林彪的进军东北,在能得到苏军物资支援和雄厚工业基础,不断扩军的情况下还一溃千里,而大别山无任何工业,无任何武器弹药来源,野战军还分流3.3万到地方,再加非战斗减员,能集中使用的野战军不超过6万),毛的“神来之笔”怕也将成败笔了。看看战争年代,太祖是如何评价挺进大别山的:

“大别山巩固了,我们才说:可以叫进攻。不是自卫战争了,而是人民解放战争,人民革命战争的进攻。”“在大别山没站住脚,我们不敢开这个会(指12月会议),我也不敢讲这个话(指“打到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不敢写这篇文章,不敢讲伟大的转折点。”“现在全国形势很好,东北野曱战军在冬季攻势中歼灭大部敌人,连克数城;华北、山东、苏北完成了冬季整训,不日将展开春季作战;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逐鹿中原,纵横驰骋于江河淮汉之间,全国性的胜利已成定势,没有刘邓的千里跃进,就不会有这个局面”“没有刘邓的千里跃进,我军在东北,华北,山东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太祖的这个反教条主义运动和强加在刘帅身上的不实之词,后被党Z央彻底否定!!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15 22:25:39 +0800 CST  
林彪败仗补充:

林彪败仗之十四:大雄关战斗

1933年十一月中旬,我一、九军团奉命北上袭击敌人,但被敌军察觉,企图调动5个师的兵力合击我军,我军只能放弃原任务,退到大雄关地区,与敌三个师遭遇,展开激战。林彪以9军团14师从神岗正面吸引敌军,以一、二师从两面包抄,但敌军先我占领大雄关东南的险要制高点,我军被敌人的飞机猛烈轰炸和地面交叉火力射击,损失惨重。二师政委胡阿林,四团团长肖桃明牺牲,一、二师师长均挂彩,我军被迫退出战斗向西南转移。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15 22:43:29 +0800 CST  
林彪败仗之十五:丁毛山战斗

1933年12月下旬,我1军团向永丰南部之丁毛山地区发动进攻。林彪以红1军团1师担任主攻,第2师向永丰、江口警戒,警卫及独立团担任助攻,协同第一师首先突破大桥至永丰间敌人封锁线,切断了敌人永丰至大桥、古县间的联系,包围了敌第93师,我军向敌军发起猛烈攻击,但无法突破敌军防御,“遭受重大伤亡”(《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被迫于34年1月4日撤出战斗。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15 22:43:48 +0800 CST  
林彪败仗之十六:坪寮战斗

1934年2月1日,红1军团向坪寮之敌79师发起猛烈攻击,战至当日14时,红军攻入敌阵歼敌470团大部,由于援军迫近,我撤出战斗。2日拂晓,红1军团主力乘雷雨交加之际,再次向坪寮之敌发动猛攻,激战至11时,攻占了敌军多处据点。雨后,敌向红军实施反扑,“我军遭受较大伤亡”(《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被迫撤出战斗。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15 22:44:05 +0800 CST  
林彪败仗之十七:三溪圩三坑战斗

1934年3月11日佛晓,红9军团和红5军团第13师为右翼,红3军团为中路,红1军团为左翼,向敌五都寨、东华山阵地发起攻击,激战至17时红3军团击溃敌第94师,歼灭其一个团大部,占领五都寨等阵地,并协同红1、9军团攻占了东华山。接着,又向敌纵深之石鼓岭、立壁岭等阵地发起多次攻击,均未奏效。13日,敌集中10个师的兵力,向红军实施全线反扑。红军奋起抗击,多次打退敌军的进攻,但由于连日恶战,红军遭受重大伤亡,被迫于14日撤出战斗。此战红军共伤亡2267人。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15 22:44:18 +0800 CST  
预告,下面将贴出刘伯承成为G军后的相关战例(百战不殆),包括:
第一部分 刘伯承元帅经典战例
第二部分 刘伯承元帅普通战例
第三部分 刘伯承元帅平手战例
第四部分 刘伯承元帅指导的战例
第五部分 刘伯承元帅搭台的战例
第六部分 刘伯承元帅参谋的战例
第七部分 不采纳刘伯承元帅的建议或意见失败的战例

请各位看官耐心等待!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16 09:30:47 +0800 CST  
第一部分 刘伯承元帅经典战例

刘伯承元帅经典战例之一:智取遵义:

红军长征突破乌江之后,刘伯承指挥中路部队,迅速攻占深溪,并批准红6团智取遵义计划,化妆成国民党军,诈开遵义城,兵不血刃夺取遵义。

刘伯承率部智取遵义成功,其意义远远超过夺取这座城市本身。首先,智取贵州重镇遵义,是红军长征以来夺取的第一座较大的城市。这一胜利,对整个红军产生了强大的心理影响,振奋了军心,提高了士气,使广大红军战士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增强了胜利的信心。其二,智取遵义的胜利,再一次显示了红军游击战法的威力,宣告了“左”倾军事路线的破产。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即遵义城为我所得,为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其四、战术上采取的是“兵不厌诈”的奇袭手段,这是没费什么劲就轻松占领遵义的根本原因。其五、占领遵义后,立刻命令部队不顾疲劳袭占50公里之外的娄山关,更是体现了一个卓越指挥员高瞻远瞩的军事眼光。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16 09:31:45 +0800 CST  
刘伯承经典战例之二:巧渡金沙

刘帅指挥干部团巧妙化装,完全不和敌军纠缠,以神速动作,直扑绞平渡,缴获敌军未来得及销毁的6条小船,并强渡金沙江,建立对岸支撑点,为全军打开了北上通道。(一/三军团均失利)
此战是兵法上“兵贵神速”“兵不厌诈”的典型战例。作战方式采用的是现代特种部队常使用的“纵深奔袭”。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16 10:24:38 +0800 CST  
刘伯承经典战例之三:强渡大渡河

刘伯承作为全军的先遣,率先攻占安顺场,并找到一条小船,组织17勇士强渡,一举攻占对岸敌军阵地,控制渡口,此后红一师和干部团从渡口渡江。此后,与红四团夹江而行,包抄泸定桥,动摇了泸定桥守军的信心,对红四团夺取泸定桥起到了重要策应,。

此战体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无畏气概,并且,已经避免了红军的全军覆没。 曾交待刘帅,如果大部队不能过江,则由刘聂带领部队去四川开创局面。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5-16 11:05:11 +0800 CST  

楼主:舰船过客03

字数:59754

发表时间:2018-08-20 03:35:1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7-09 14:03:10 +0800 CST

评论数:253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