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国将帅之刘伯承林彪

刘伯承元帅经典战例之二十三:渡江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1949年3月23日,刘伯承司令员在商丘先后起草了《渡江作战之研究》、《敌前渡河战术指导》两本渡江教材后,又下达了《关于渡江战术注意事项》的指导性文件,对实施渡江作战规定了十项重要的战术原则,对渡江部队提出了具体的、详尽的要求。 [1]
1
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江阴、镇江等城市,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台。接着,各路大军向南挺进,第二野战军改变原计划交叉运动至南京方案,而以主力指出浙赣线,完全割裂汤恩伯和白崇禧联系,一直打到福建至古田,南平一线。1949年5月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上海,上海就此解放。在此期间,第四野战军于5月14日南渡长江,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昌和汉阳。

1949年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渡江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南进,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

点评:
1、战前根据战争的发展规律,提出了大纵深的追歼战原则即“主力应放胆向指定地点透入挺进,贯穿敌人纵深,截敌退路而兜击之。”同时还在《论苏军对筑城地带的突破》的编译前言中,精辟地分析的敌军的江防配置,并指出敌军的长江防线是一条“死蛇阵”“一处被斩则全线震撼”。

2、在4月8日下达的《第二野战军渡江作战基本命令》中分析判断了敌情多种变化的可能性后,指出:“敌人主要是扼守长江。只要我军渡江成功,无论敌人如何处置,战局的发展都将发生于我有利的变化,并有可能演变成敌人全部混乱的局面。”,和战局的发展是一致的。

3、根据渡江后战局的发展,改变原计划主力与3野交叉运动去南京的方案,而“以全力直出贵溪、上饶、徽州以指向浙赣路进贤至义乌之线”,扩大渡江战役作战范围。

4、根据渡江后的形势发展,和部队未能完全掌握追歼战方法的情况,刘帅进一步重申猛打、猛冲、猛追的方针,并强调指出:“敌人已成崩溃之势,在布成新防线之前,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抵抗。追击越深入,敌人越惊惶,胜利也越有保障。这是我军作战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最根本的特点。为此,各部队应不顾一切疲劳,不为地形及天候所限制,勇往直前,大胆迂回包围,务求抓住其主力而歼灭之。”在战术上,他又具体提出了不应轻敌,加强机动,实行平行追击、跟踪追击和超越迫击相结合,求得分遣与合围能运用自如,加强情报、通信工作和充分利用缴获的运输工具等一系列的要求,使各级指挥员较快明了追击不力的原因,及时调整了部署和改变了战术,大大加快了进军速度,扩大了追击战果。 2野之前出部队一直打到福建着古田、南平一线,战果方面,渡江作战2野渡江地段为白崇禧集团和汤恩伯集团之结合部,仅刘汝明部几万人防守,二野作战范围的扩大使二野渡江战役的战果达到10万余。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6-02 19:05:41 +0800 CST  
刘伯承元帅经典战例之二十四:西南战役

1949年11月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主力在第一、四野战军各一部配合下,从湖南至湖北发起多路突击进入贵州,敌军防线权限崩溃,我军15日解放贵阳,30日解放重庆。此时,敌胡宗南部正由陕、甘南部向成都方向撤退。为了把敌人歼灭于成都地区,第二野战军分由贵阳、重庆迅速抢占乐山、邛崃、大邑等地,完全截断敌军向西南逃跑的通路。同时,第一野战军一部由陕、甘南部分路穷追逃敌,直逼成都,协同第二野战军完成对成都敌人的包围。被围在成都之敌,除一部分在突围中被歼外,其余宣布起义或投降。12月27日解放成都。

此战,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0个兵团部、49个军部、133个师共计90余万人,其中国民党军正规军、地方保安团队70万余人(俘敌196100人,毙伤8830人,起义401660人,投诚95640人),地方游杂武装20多万人,解放西南数省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集团企图盘踞西南地区、伺机卷土重来的意图。

点评:

1、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范围、最大战果的快速追歼合围作战。我军以总兵力50万人,在川黔纵深2000多公里的广大地区,2个月内完成对90万敌军的合围消灭。

2、我军在北面18兵团的掩护下,由湖北湖南宽500公里发起多路大纵深突击,整个战役的北面牵制、东面推进,南面迂回兜击快慢适当,步调一致,既避免了盲目快速的孤军深入,又避免了贻误战机的稳步推进,西南战役可以说是快、猛、稳、准的最佳结合。

3、在具体作战上,我军面对敌军的黔东防线,采取大纵深突然“拊其侧背”的战法,造成敌军防线的全面崩溃,此后,又猛冲猛打,快速推进,使敌军来不及变更部署,构筑新的防线,所有计划均落在我军之后,处处被动,这是我军在进军中未遇到有效抵抗的根本原因。

4、坚持强大的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方针,造成“兵临城下”形势下敌军的大量起义、投诚,最大限度减小了我军的伤亡,进军川黔总共伤亡不到5000人。

5、从策划来讲,战役计划极为宏大、准确,刘邓8月19日在南京发出了川黔作战的基本命令,以广大的川黔为作战目标,基本命令制定了到12月10日的战斗计划,并规定尔后变化,视具体情况而定,而实际的进军与此计划的时间表基本吻合,可以说这个战役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一仗。

6、能把向一个战略区的进军,一气呵成,打成一个战役,可谓神乎其技也,这是刘帅以步兵为基础的“大纵深”战略的实战应用,解放战争交响乐,高潮收尾。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6-03 09:29:00 +0800 CST  
第二部分 刘伯承元帅普通战例

刘伯承元帅普通战例之一:正太路破击战

1938年2月21日至22日,刘帅指挥129师主力及115师344旅,袭击阳泉至井陉段敌据点,伏击出援之敌,歼灭日军300余人,一度切断正太铁路交通。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6-04 10:50:14 +0800 CST  

刘伯承元帅普通战例之二:第二次广阳伏击战


1937年11月7日,刘徐张率129师在广阳户封村设伏,给西进之日军一个联队以打击,歼敌250余名。

楼主 舰船过客03  发布于 2019-06-05 08:49:37 +0800 CST  

楼主:舰船过客03

字数:59754

发表时间:2018-08-20 03:35:1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7-09 14:03:10 +0800 CST

评论数:253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