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集萃】唐诗宋词皆风流【持续连载。修改版】

@可瑞斯吴 2018-08-18 23:11:00
希望持续分享
-----------------------------
改了还是不满意,反复地修改,既想严谨又想活泼,犹豫之间,就满了,马上就来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8 23:52:45 +0800 CST  
@再见再见1991 2018-08-18 22:37:12
谢谢楼主的精彩分享,辛苦了。
-----------------------------
很高兴能让更多的人分享我的审美体验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8 23:53:23 +0800 CST  
@大唐宰相2014 2018-08-18 17:25:56
晏殊生活的公元1000年前后时期,宋朝正当真宗、仁宗的盛世,天下太平,经济繁荣,宴游享乐之风盛行。正如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所述:“收灯毕(正月十九日收灯),都人争先出城探春……次第春荣满野,暖律暄晴,万花争出,粉墙细柳,斜笼绮陌,香轮暖辗,芳草如茵,骏骑骄嘶,杏花如绣,莺啼芳树,燕舞晴空,红妆按乐于宝谢楼层,白面行歌近画桥流水,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跔疏狂,寻芳选胜,花絮时坠,金樽折翠簪红......
-----------------------------
宋词——
你不是一朵春花,
你是一棵夏树,
沉郁中开满树彩色的婉约;
你不是一条小溪,
你是春天的山坡,
浪漫拥抱流淌的清澈;
你不是一只云雀,
你是云湖之间的氤氲,
平静时轻吟着白云的悠歌;
你不是那片洁白的雪,
你是冬天绽放了一片梅,
梅花香倾雪花落;
你不是急雨萧杀桃花落,
你是杨柳岸春风凉月,
绿丝千条蓊郁,
垂目闲舟斜;
你不是一片秋天的红叶,
你是秋天荷塘下玄月,
清香暗溢了不眠夜;
你不是一双欢睁着的眸子,
你是一副稍茫然的幽潭,
矜持了深色的思索。

你是你让我恰好看到的
那抹一闪而过的红晕,
你是你那双静谧不笑的酒窝,
你是你独步曲径飘动的衣袂,
你是你独坐石凳上落叶的冷傲,
你是回眸一笑就转过的背影,
你是你西窗灯光里的轮廓,
你是你清晨弹出的锦瑟,
你是你伞下袅娜细雨的执着,
你是你从我身边的多次路过,
你是深醉之时写出的一首诗词,
你是一首和了箫声的歌。
你从一座青山后面飘来,
越过草地,掠过烂漫,
踽踽独行花雨纷纷的飘落,
你落寞伴行纷飞的蜂蝶。
你用你长歌般飘逸的长发,
逍遥我跄跄浪浪的江河。

你是我低垂眼眉的追逐,
你的青丝撩拨我的魂魄。
我的波涛不溅你的容颜,
我的浪花不嗅你的体香,
我只是扑捉你绵延千里的长发。
我欲抚摸你的黑发,
抚摸那枚别致的簪卡。
但,这是忧伤的追逐。
我宁把我无序的爱慕,
独流千万里,不惧百折,且,一亿年也不枯竭。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9 00:29:46 +0800 CST  
【继续】

10.
到了北宋中叶,各种社会矛盾开始显露。在纷繁的政治斗争中,政治家们开始逐渐理智成熟。社会文化也开始由歌舞升平渐趋关注社会民情。宋词也由热情奔放变得文静从容还似乎稍显了点沉重。
正如了此时期的司马光[1019-1086年]的《西江月》:
“宝髻松松挽就,
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
多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
深院月明人静。”
这首词,写佳人宝髻松挽、铅华淡妆,不用盛妆艳抹的风韵天成的美。感叹了情人相慕而不得见的感受,意深诣远。当然,司马光的这首词,在争奇斗艳,繁花似锦的宋词百花园里,数不上经典,但是此作开始显露的“月明人静、多情不如无情、相见不如不见”的冷静和清醒值得称道,也算是宋词由一片的“婉约”开始萌发“豪放”的里程碑,留在了宋词史里。
要是说享受莺歌燕舞的生活,沉溺儿女之小情,犹如柳永的“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婉约”诗词成长的基础;那么,忧戚国危民苦的前景,热爱社稷之大情犹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是“豪放”诗词诞生的土壤。北宋中期政治家王安石的诗词,就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9 10:12:59 +0800 CST  
【继续】

宋朝至仁宗时的约1030年以后,宋、夏发生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多次的小规模战争,财政入不敷出。沉重的赋税加重了社会危机。社会开始动荡不安。政治界开始酝酿革新。在这股浪潮中涌现一大批改革代表人物,当然也出现了一大批反改革的人物。如范仲淹、包拯(包拯名言:直干终为栋。真钢不作钩)、王安石等。
王安石(1021-1086年),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神宗时任宰相实行变法,掀起了持续16年(1069-1085年)之久的熙丰变法运动,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新法触犯了贵族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以高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激烈反对。神宗伺候,司马光当宰相新法就被废除了。事业未竟,痛心疾首,加上忧国忧民,因此在这样的心态下,王安石的词作怎能不豪放?怎能不钢劲?怎能不会去除儿女之情?
且看他的《桂枝香》:
《桂枝香.金陵怀古》[北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
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
河鹭起,
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
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这首金陵怀古词,上阙写“登临送目”所见的晚秋景色,描写了壮丽的江山美景。下阙述怀古之幽思,历述古今盛衰之感,慷慨深沉,笔力峭劲。结语借杜牧《泊秦淮》诗意讽喻当朝统治者不吸取历史教训,指出当时虽处于所谓太平盛世,但依然存在亡国之危,表达了一位政治家对现实的忧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堪称豪放之作。
此后,王安石的一系列词作如《南乡子》等都是延续(或是自觉不自觉自然而然地就延续)了这个风格。
文章是心态的写照,王安石一生致力于改革,施政之路艰辛坎坷。经历、志趣或是事业需要,他的思想主要是反映在纵横捭阖的辩答陈述报奏政文上,以强烈的政治表达冲动,成就了清晰条理饱满且递进的辩文,坐正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位置。然而,王安石的诗词甚少,技巧也欠精妙,更无石破惊天的慷慨诗词名篇,但是,尽管如此,依然可以说,王安石是宋词豪放派的先驱。人们常说:文以载道,诗词述心。文章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心态、心智和气度。王安石胸怀天下,心有大任,所以词意雄壮开阔。
但是,他到了晚年,壮志未酬也不免流露出散淡、消沉的情绪,这在他晚年的词作《菩萨蛮》(“话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里有明显的体现。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9 10:17:37 +0800 CST  
【继续】

辩证同此道理的是,稍比王安石晚生9年的晏殊之子晏几道(后世称父子为“二晏”,晏几道人称“小晏”)(1030-1106年),一生不得志,但为人又耿直,彷徨于北宋中晚期阴霾沉浮政治环境,心中难免抑郁压抑。
但是晏几道不同于王安石,他既没有王安石的为政展略的条件,也不具备王安石的政治气度,所以他的文心和视野只能着眼于“小情”“小感”上。他不仅未受到王安石写作风格的影响,未能延续王安石的“豪放”风格,继而推动“豪放派”的发展,而且,他又继承了他父亲晏殊的情怀,寄情于“相思苦”,表达于婉转含蓄,且比他的父亲更加“抑郁”了宋词。如:
临江仙——【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
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
微雨双燕飞。

记得小蘋初见,
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浓重相思,词意凄美,“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为画龙点睛之笔。
我每读至此,眼睛抖亮,心境抖颤,李商隐(唐)的诗句就会自然地冒出心间,禁不住拍案称奇:“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对!就是这样的感觉。“不得见”,就让奇美意境中的美好的回忆都成了“枉然”成了“追忆”,“当时明月”、“曾照彩云”,多么美好的记忆所在啊,更是让人增添了“美好破碎”的无限懊恼、忧悔、留恋、怀念、沮丧、失落和痛惜五味杂陈难以言表的况味,给人享受到痛苦到心碎的审美体验。
可惜的是,他为数不多的词作中,如此作的却太少了。
晏几道承沐其父晏殊风格,工于言情,善于写景抒情,语言和婉浓丽,精雕细琢,情感深沉,词风沉郁悲凉,清代著名诗词评论家冯梦华说其为“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在宋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晏几道过于的关照了“自己”内心,就忘却社会、大众的疾苦,甚至连市井民情也忽略了;过于的因当时生活苦难而追忆过去的奢华,就失掉了“现在”,所以,王国维评价其“矜贵有余”(不是“金贵”有余啊,请大家好好咂摸),所以,他就局限了视野,狭窄了关照主题,就使其未能跻进“豪放”的行列。
而且,他既缺乏灵动的整句,也缺乏深刻的思想,从文风的活泼和生动感上,尚不及王观。晏几道只能算是宋词“婉约派”的过渡人物。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9 12:27:37 +0800 CST  
恭请@何青蓝 @江上苇 @沈略 @沈略 老师点评!!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9 12:40:44 +0800 CST  
@把酒临风醉明月 2018-08-19 14:35:48
周末轻松读贴,在“婉约”和“豪放”的词里遨游.让我记起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涩和“如今尝尽愁滋味”的无奈!谢谢楼主!
-----------------------------
欢迎莅临指导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9 15:14:40 +0800 CST  
11.
晏几道之后,当属魏夫人值得称道。
魏夫人,宰相曾布之妻。因与丈夫离多聚少,多写相思闺情。有一个小故事多处转载,但我还是要拿给读者,因为这个小故事足能说明,魏夫人虽然久居宰相之妻,但却未浸染政治人物的心素,只是一位“守家夫人”。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载:“曾子宣(即曾布)丞相元丰间,帅庆州,未至,召还,至陕府,复还庆州,往来潼关。夫人魏氏作诗戏丞相云:‘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从中我们看出,由于曾布职责所在常年奔波在外,夫妻常常天各一方,难免就让夫人产生了思情,当然也有了怨言。或许正因为此,才有了魏夫人的“婉约”词人之名。
毕竟,魏夫人是有才之人,其《菩萨蛮》中句“隔岸三两家,出墙红杏花”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灵感出处。多说一句,这也是当今我们许多年轻人关注的“出轨现象”的优雅代称吧?其词首句的“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也写的很有灵动之感。
因此,魏夫人作品不多却被誉为“宋朝李清照第二”,是“婉约派”的递进推动人物。

浏览婉约词的发展历程,我们不得不感叹,爱情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宋词中,男女之情、爱情、相思情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
浅相遇,浅到何处?一溪泉水落花雨?还是清风轻柔荡青竹?
踏溪径渐入山深处,梅花一株悄绽放,暗香沁肺腑,却在悬崖高处。空谷寺钟空音起,频频睥睨,不可驻足!
东边日出西边雨,中天紫霞飘忽,书信写就无处付,天阳却朗至当午。
浮云聊隐鹤孤独,秋草黄,紫藤长,虬树怒,林风萧索,黄鹂密林中嘀啾,不知为何倾诉?
深相知,知之何处?可曾知?相知愈深愈牵绪,春来桃花情恣意,哪堪一场急雨!
墙高壑深,红杏一枝探出,枉艳如丹,终究熟透烂于土。西窗秉烛,偷赋一曲钗头凤,洞箫长歌如诉。
高山流水,七弦彻夜弹奏,依然无人伴舞,只等琴老去,尘埃两粒随风,任凭有思,无人渡。
浅相遇,深相知,犹唱江头江尾曲,多情总被无情恼,
红颜自古命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重情重义又含蓄温婉,仅这许许多多的情感意象,便极大地激发了才子佳人的表达冲动,丰富了文人们的表达主题,更是极大的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具体地说,极大地促进了宋词“婉约派”的发展、成熟、丰满又翩翩起舞。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9 18:28:04 +0800 CST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9 18:58:15 +0800 CST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9 18:59:27 +0800 CST  
@a1151054018 2018-08-19 19:30:56
谢谢楼主分享 不仅有诗词 还有见解 赞
-----------------------------
谢谢理解!谢谢!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9 19:52:07 +0800 CST  
@天链 2018-08-19 21:34:29
能够流传一下的,不亏为国粹
-----------------------------
欢迎天链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9 21:51:55 +0800 CST  
【增补】
【加在 2.一章的最后 】

2.
————

——————
词,从五代十国的“婉约”惯性上发展而来,除钱惟演继承了后唐李煜的风格外,王禹偁首先举起了反对浮靡文风的旗帜,潘阆、寇准和范仲淹随其后,都在意欲摆脱其“莺莺”雌声,尝试关注现实的革新,但都浅尝辄止。
这期间,寇准同时代的林逋(967-1028年)却发力维护了词“柔软”风格的惯性。说起来,林逋是唐宋两代期间比较有个性的人物,人性的两面分化(这里不是指的人格方面的两面性)让我们称奇。
林逋,字君复,钱塘(今杭州)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不趋荣利,隐西湖的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重要的是,其终生不娶(传说,当时,曾有许多的才女暗暗地爱慕他)。
他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工诗,尤长于咏梅,以《山园小梅》最负盛名,其中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多被后人引用。
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均敬其为人,又爱其诗,时趋孤山与之唱和,并出俸银为之重建新宅。与范仲淹、梅尧臣有诗唱和。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死后,真宗赐谥“和靖先生”,可见其在当时的影响多大。
存词三首,清丽隽永,其中《长相思》最经典。
《长相思》宋.林逋
吴山青,
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
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
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头潮已平。
此作语言晓畅,节奏明快,情中含景,构思巧妙,过渡自然,感情真挚,柔情似水让人称道。这很让人奇怪!一位清心寡欲似乎一辈子不知爱慕离别相思之情的人,竟能把离别情写的如此凄切真挚却自然清新,是否违背了文学创作的规律?
我个人认为,其实不然。笔者在相关的文史资料中曾经瞥见其与才女红影交往的印迹。张岱也在《西湖梦寻》说,南宋灭亡后,有盗墓贼挖开林逋的坟墓,只找到一个端砚和一支玉簪。这隐约证实了,林逋并非绝了“七情六欲”。应该是,特殊事件的刺激,或是宗教信仰使然,他自己刻意压抑了“凡情俗心”。这,反而使其描摹的情感意境更加的美妙绝伦超常的清新雅致了。
就是这样的一位“脱离”人世情感的人,却以诗词成了开宋词“婉约派”先声的人。(这其实是牵绊了词由“软腻”向“硬朗”发展的进程。)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9 23:43:56 +0800 CST  
【继续】


欣赏宋词“婉约”、“豪放”两派,还有几位不太出名的词人,其中的两位不得不提。那就是:晏几道前后(具体年份不详)的王观、张舜民。
此两位词人的作品,缺乏鲜明的风格特征和称奇的技巧佳句,不再列举。但是,其二人却具备词史研究的现象特征,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婉约”与“豪放”的某些规律。
王观,年轻时因有才,大蒙褒赏,官曾至大理寺丞,后因枉法受财(贪污或受贿,或二者皆有)被除名仕途休止。此人虽有才但文学成就不高,然而,却“新丽轻狂皆足惊人”。
张舜民,非出自名门,靠进士官至县令,但因诗句无忌遭贬低,后反复升贬命运坎坷。为人耿直崇尚气节。词风与苏轼为近难辨,属于“豪放派”从少年到青春期的“发力”人物(还不能说是“推手”)。
二人的词作,前一人叙情为主,但不足具特征,后一人“一语惊人”,只凭三两首词就进了“豪放”类型。二人算是宋词“婉约”语境到“豪放派”且交替发展中的“桥段”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二人的后世评论印证了我们常说的道理:文品如人品,文学是对生活的映照。
由此看来,词人在写词时并非就是预先把自己刻意归类于什么“派”的。他们,只是在有了表达冲动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的主观意识表达。派别、风格的由来,其实是个人生活基础和生活经历及主观思想境界,在心理感受表达中的自然(不自觉地)流露(这种流露与技巧无关。),是后人赋予的“事后明”总结。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学艺术则是对二者的真实关照。在现实社会中,世事纷纭,社会人主观层次不同,物镜影像千差万别,个体主观体验繁杂,作为映照生活的文学自然会出现不同的语境、意境和表达的目标目的。再加上文学人关注重点不同,表达习惯和表现手法的迥异(还是与技巧无关),就出现了作品繁多而风格参差、百花齐放境况。但是,社会中,总是囿于物(社会)、我两个界面是在对立或交融的局限,文学人的关注点无非就两个方向:私人情感和社会情感。于是,在个体世界观、价值观的约束、能动下,文学的集中表达就大约不能脱逃对“两个方向”范畴。这,应该就是“婉约”和“豪放”两派产生的社会基础。
唐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充足发展又剧烈跌落的特点。特别是宋代,前期快速发展且安定,后期急速跌落动荡。部分文人享于安乐的便沉溺奢靡和跌落动荡后陷于回忆或者歌舞升平中的专注个体私情便是“婉约”的充足条件;部分文人愤嫉丑恶的便恣意鞭挞和关注大众的就对跌落恨其不争、怒其不强,或者关注社稷兴旺、黎民百姓疾苦的便感觉壮志未酬,便成了“豪放”的生长土壤。
当然,凡夫妇孺也会“位卑未敢忘忧国”,琴心剑胆的英雄也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的时候,英雄也有儿女情怀。这样,也就出现了“婉约”、“豪放”在一个个体身上同时出现,或者相互交替的情况。
“百花齐放”虽有百种颜色,但总还是有“大而孤”、“小成丛”的区别,也有“艳却娇”、“洁却傲”的不同。在宋词的百花园里,俨然就有两个情人般的人物盎然并立且又携手同奔,这就是“婉约”“豪放”的交相辉映引领下的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局面。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20 07:47:14 +0800 CST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20 08:07:30 +0800 CST  
【继续】

穿越世事纷纭和无序,那无数辩战,还有阴谋和阳谋的翻转,领略那些沧桑,还有一展宏图的向往,就把流畅的豪情涌出笔端,轻划一笔舒畅;
把很多的绽放和很多的孕育凝望,春的氤氲、夏的烂漫,还有秋,那些苍凉,也有冬,尖刻的酷寒,都塞进玉壶,煮出浓郁的馨香,放在西窗,遥望玉门关大雁翔,低吟蝶恋花,婉约诉衷情。
把大片绿竹的苍郁,铺展为卷,舀一勺冬湖水调歌头的隽永,研一盏细雨里的声声慢,就让我的词章,妆点一个砚满的题目,用素墨涂雾那些滚烫的无言。
摆就玄月照下石板的书案,以不眠的夜眸,凝视
那片沧海横流的洪荒无边,挽起一溪山涧的幽怨,潇洒地挥笔清澈的天地间。
那些岁月的时光,你如花海里的一枝紫丁香,单纯素雅矜持了温婉,羞涩的梦想,婉约了芬芳;
你是大地上的一杆白杨,浓郁热忱鼓荡着豪放阳刚,追求的旗帜,挺直了阳光,轻装前行,漫飘的衣袂,回荡白云鸽哨的悠扬。
我不想对你说,山里开出了娇艳的山茶,只让丁香的淡定轻挽你从容的长发,让你的婉约,倾覆漫天的云霞。
你还记得春夜的星光吗?闪约的诉说萌动无眠的眸光。波寒东流江苍茫咫尺涯,远游的孤帆是否听懂了,落英缤纷的渡口,那曲修竹摇曳的琵琶;我熟悉的歆慕,你的风度
长成竹林的忧郁,修而净。气质绽放成白玉兰,微笑迎风,
闪现瞬间桃红,保持绿色郑重,才情睿智摇曳出娇美颀长的葱荣。无声微笑的婉约,隐于万紫千红中。
爱的渴望,冰冻成梅的深情,思的期盼,矜持为荷的洁贞,热烈藏于莲子,期待恒久。不瞥,翩翩双飞蝴蝶,
憧憬再浓,也只婆娑为一片片柳树上的表情。纵有满腹诗书,也只沉着写出,几朵小星星,让小紫花开在草丛。

12.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同样,中国的唐宋也是一个这样的时代。
北宋中、后期,帝王更替频繁,政治气氛风云际会,外患危机频繁发生,革新派和保守派的斗争也日趋激烈,朝野内外社会动荡不安。
所有的爱国志士或因治政方略得不到认同而焦灼,或因壮志未酬而忧愤,或因遭遇不公而抑郁。其中的文学之士们在感叹江山如此多娇之时,优加同情百关心社稷荣辱,忧虑江山安危,同情百姓疾苦。他们无法再朝廷畅所欲言时就只好借助于文学抒发胸臆,歌颂江河大地的美丽妖娆,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文略恢弘,气魄冲天,跨越时空,于是一位英俊潇洒又气吞山河的英雄男儿耀然诗笺,豪放词迥然而出。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20 09:22:55 +0800 CST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20 09:41:37 +0800 CST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20 09:45:01 +0800 CST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20 09:46:42 +0800 CST  

楼主:大唐宰相2014

字数:265176

发表时间:2018-08-15 03:57:5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28 18:37:52 +0800 CST

评论数:11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