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集萃】唐诗宋词皆风流【持续连载。修改版】

@语嫣罗钗 @沈略 大师来支持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6 14:52:39 +0800 CST  
4.
当然,所谓“婉约”派别之说,并非是词人的自我归类,只是流于传统和囿于情感抒发自然而然的艺术手法而已“婉约派”只是出于后人之口的赏读总结。“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意是为缠束,引申为精炼、隐约、微妙。故“婉约”与“烦滥”相对立。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迷》标举的作词四个标准:“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可以说是对婉约艺术手法的一个总结。
自五代起的至十国期间,朝代不断更替,全民社会价值观荼蘼,缺乏了价值目标追求取向的社会日渐萎靡,香软之词风占据中国词坛,十国后期至宋初因剧烈的社会变革稍有改变。
宋初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稳定的社会形态又创造了文化求取温软且渐趋男女情恋的价值取向的温床。
张先出名后稍,又一位软词情圣横空出世,只几句叙情名句,就不得不让你迥然间睁大眼睛情不自禁地发出“啧啧”的赞叹之声:
“杨柳岸晓风残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6 16:08:25 +0800 CST  
【修正这一段】

4.
当然,所谓“婉约”派别之说,并非是词人的自我归类,只是流于传统和囿于情感抒发自然而然的艺术手法而已,“婉约派”只是出于后人之口的赏读总结。
“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意是为缠束,引申为精炼、隐约、微妙。故“婉约”与“烦滥”相对立。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迷》标举的作词四个标准:“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可以说是对婉约艺术手法的一个总结。
自五代起的至十国期间,朝代不断更替,全民社会价值观荼蘼,缺乏了价值目标追求取向的社会日渐萎靡,香软之词风占据中国词坛,十国后期至宋初因剧烈的社会变革稍有改变。
宋初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稳定的社会形态又创造了文化求取温软且渐趋男女情恋的价值取向的温床。
张先出名后稍,又一位软词情圣横空出世,只几句叙情名句,就不得不让你迥然间睁大眼睛情不自禁地发出“啧啧”的赞叹之声:
“杨柳岸晓风残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呜呼!这正是我想说却苦思冥想而没说出来的呀!呜呼,这不正是我的赶脚吗?!
他——就是柳永。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6 16:10:08 +0800 CST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6 16:12:29 +0800 CST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6 16:13:22 +0800 CST  
@大唐宰相2014 2018-08-16 14:41:04
但是,笔者认为,张先词作中还有一首《千秋岁》比他的代表作更有高度:
数声鶗鴂。
又报芳菲歇。
惜春更把残红折。
雨轻风色暴,
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
无人尽日飞花雪。
莫把幺弦拨,
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
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
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
东窗未白凝残月。
鶗鴂,即杜鹃。几声鸟叫告知人们,春天的美景已经过去。我惋惜逝去的春光,在......
-----------------------------
@古典浪漫主义2016 2018-08-16 17:19:41
琼瑶阿姨的大作《心有千千结》的题目,就是从这首词中化出来的。
-----------------------------
说得好,我一定把这句话写进原文里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6 18:28:19 +0800 CST  
@对玖单歌 2018-08-16 18:05:39
昨日青丝,冢间红骨;月色晚来枯,吊唱相和无;悲喜总无泪也,是人间白发,剑胆成灰;琴木萧萧也,弦尽时秋风悲回,莫问从头;英雄总无路,天下千年酒,不解此一愁。
-----------------------------
好悲凉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6 18:59:12 +0800 CST  
@鼎湖听泉 2018-08-16 18:09:42
[d:赞]
-----------------------------
谢大咖的赞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6 18:59:46 +0800 CST  
@ziyunbc6 2018-08-16 14:46:14
领取红包后点赞,谢谢抢红包
-----------------------------
多多益善也!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6 19:00:54 +0800 CST  
【修正重发 3.】

3.
英雄也会泪沾襟!就是同一个人,因心境的不同和体验客体的不同,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再说范仲淹的另一首词:《苏幕遮》:
苏幕遮[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刚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碧云天、黄叶地”全词以绚烂的秋色和斜阳、芳草景衬托思乡之柔情,句句催泪,多被后人效仿,也被后人罗列为婉约词。错略看来,范仲淹偶尔露出的儿女情感,就成为了宋词婉约派的“小荷初露尖尖角”。
细雨窗外斜,烟露花零落。孤鹭穿阴云,晚霞照残缺。漫步走来,我们发觉,宋词开始渐渐变得妖娆袅娜,呈现出了阴柔的一面。宋词“婉约”的孩提时代结束了,她到了“金钗之年”,其娇艳之美的形态渐渐显露。
婉约宋词就像一位初长成的少女,开始讲究淡妆素抹,开始以扇遮面偷瞄铜镜,开始喜欢装扮艳丽的服装了。“她”开始怀春了。
让婉约宋词着上艳丽服装,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当属因写“花影”、“月影”、“人影”著名,被世称“张三影”的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湖州(今属浙江)人。天圣八年进士。曾任吴江知县,晏殊为开封府尹时召为通判。官职都官郎中。晚岁悠游乡里。为人疏放不羁,与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交游。存词160多首,多写男女恋情和花月景色。词与柳永齐名,但造诣稍逊。
其名句“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是其《一丛花》中的句子。
一丛花[北宋.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
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
更东陌、
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
征尘不断,
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
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格黄昏后,
又还是,
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
不如桃杏,
犹解嫁东风。
登高楼,望征人,触目伤情,离愁别恨中禁不住回忆前情——宋词中的第一位窈窕熟女(不仅是淑女)开始走出来了。
张先的这首词是以一位佳人的口气写的。这里有一个楚楚动人的爱情故事。据宋皇都风月主人《绿窗新话》上引的《古今词话》里说:张先曾与一位女尼相约每到夜深人静时,让女尼潜下小楼于亭阁内相见,日久生情。但庵内老尼严厉拆断了两人私情。张先思情难抑,遂模拟少女口气写了这首抒情之词。
这首词是张先的代表作,在当时就享有盛名,得到欧阳修的赏识。欧阳修爱此词恨不识写词人,张先则自南方来都城拜谒欧阳修。欧阳修倒穿着鞋子到门口迎接张先,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一时传为佳话。
但是,笔者认为,张先词作中还有一首《千秋岁》比他的代表作更有高度:
数声鶗鴂。
又报芳菲歇。
惜春更把残红折。
雨轻风色暴,
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
无人尽日飞花雪。

莫把幺弦拨,
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
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
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
东窗未白凝残月。
鶗鴂,即杜鹃。几声鸟叫告知人们,春天的美景已经过去。我惋惜逝去的春光,在花丛中流连,选好的一枝来折。一片细雨,一阵暴风,正是梅子刚熟的时候。如永丰坊中的那棵柳树,尽管无人观看,也终日飘飞着柳絮,就象下着一场大雪。(幺弦,小弦。)不要拨弦弹琴,那种幽怨的曲调更令人愁肠百结。天因无情天不老,人缘有情情难绝。我的心似双丝结成的网,其中有无数的结,天色渐亮时才把那盏如豆的孤灯吹灭,又是一个孤独难熬的长夜。
“天不老,情难绝”吸收了唐.李贺的诗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之意。“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双丝”,双关语,隐喻“双思”之意,成为千古名句,就连千年以后的女言小说家琼瑶也把“心有千千结”作了她小说的名字。
张先的这两首词明显的格调不同。《一丛花》是从一位女子角度抒发女性的思绪,格局具微。《千秋岁》则是男性的视角,抒发男子的情绪,格调宏阔。但是,都是写情的,思情、怀情,情意绵绵,失情、失意、失望,怨冤不决。而且,都写的柔美、婉曲、缠束、隐约、微妙。张先把怀才不遇之恨妆了景物,融于男女离情,伤时情、离思情,情情交融,逐步显现了宋词婉约派的雏形,算得上宋词“婉约派”的节点之作和典型代表。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6 22:07:17 +0800 CST  
【修正重发 4. 】

4.
当然,所谓“婉约”派别之说,并非是词人的自我归类,只是流于传统和囿于情感抒发自然而然的艺术手法而已,“婉约派”只是出于后人之口的赏读总结。
“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意是为缠束,引申为精炼、隐约、微妙。故“婉约”与“烦滥”相对立。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迷》标举的作词四个标准:“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可以说是对婉约艺术手法的一个总结。
自五代起的至十国期间,朝代不断更替,全民社会价值观荼蘼,缺乏了价值目标追求取向的社会日渐萎靡,香软之词风占据中国词坛,十国后期至宋初因剧烈的社会变革稍有改变。
宋初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稳定的社会形态又创造了文化求取温软且渐趋男女情恋的价值取向的温床。然而,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桎梏却依然禁锢着男女之间追求爱情的自由。爱情依然像压在块块巨石下的稚嫩小草,艰难而倔强地挣扎着去仰望一片蓝天。
读张先的《一丛花》,我们就禁不住双眉紧蹙但却又有点忍俊,宋词的第一位初长起的粉红佳人,竟是这样出现的,而且是在这种压抑且尴尬的情景中以这样的身份出现的。这或许就预示和暗示了中国三千年封建社会里,自由恋爱,纯粹爱情的艰涩、无奈和尴尬的处境。
张先的《千秋岁》恰恰与他的《一丛花》遥相呼应。《千秋岁》恰是对答了《一丛花》中的女性呼唤,然,这种回答却不是喜悦的昭示“我已经冲破了藩篱来迎接”,却也是无奈的表白“我也无法摆脱桎梏,我们只能隔岸相望到白发苍苍”。
这样看来,张先的伤春情绪是由爱恋、相思而发,又把景与情融会贯通,以孤寂不寐的思人形象,抒发了作者自己的伤时苦闷情绪。恰如唐.杜甫的《春望》中所说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文人情感的眼光看到了情感的景物,听出了情感的声音,以主观情绪物化了客观的景观,情感化了的景观又反作用于主观感受,强化了主观的感情体验,浓烈了作者的自我情绪也同时浓烈了读者的品读感觉——句艳丽,意蕴藉,情意婉约。
从这里我们可以想见,那种比翼双飞、郎才女貌、相知相爱、共读西窗的理想爱情是多么的让人渴慕、让人向往却又是多么的可望不可及。——这成了才子佳人们才子佳人永恒的梦想。
就像《诗经▪蒹葭》所描述的: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我想逆流而上,
道路却如此漫长。
我想渡水而游,
她却在水中央。
追求而不得,就愈发显得思念,思念久不得,就愈发诱使忧伤。这思念的才子佳人恰又是温文尔雅的,就只能把这思念、这忧伤酿造的既情深意切又矜持优雅。
思念,是一片翠绿持久的叶子,静水流深满腔赤诚含蓄矜持;
思念,是一朵娇艳欲滴的花朵,情真意切浓若碧血无法让人割舍。
况再如一夜疾风骤雨,绿叶残杀,花瓣一地,那情、那景更是让词人们的心都碎了。
——状述这种情怀和情绪,成了词人们永恒的话题。
因此,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园地里,放眼一望满眼都是“雨落黄昏后,骚人离别情。”的园景。
文学是现实生活的映照。理所当然,生于社会生活基础土壤的宋词,“花诚艳丽萼苦涩,声虽悠扬尽悲彻”,自然而然地就把“婉约派”的一枝生长得颀长而繁茂了。
张先算得上让婉约宋词长成为及笄少女的主要推手。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6 22:08:20 +0800 CST  
【修正重发 5. 】

5.
张先出名后稍,又一位软词情圣横空出世,只几句叙情名句,就不得不让你迥然间睁大眼睛情不自禁地发出“啧啧”的赞叹之声:
“杨柳岸晓风残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呜呼!这正是我想说却苦思冥想而没说出来的呀!呜呼,这不正是我的赶脚吗?!
他——就是柳永。
当然,柳永早生张先六年,但是因命运多舛,成名不如张先早。但是,他的出现,则把这一“婉约”词风推向了高潮。
柳永(984-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工部侍郎柳宜之子。与兄柳三复、柳三接皆文采出众,人称“柳氏三绝”。性情风流倜傥,流连于歌楼妓馆之间,屡赴科举不第。
相传,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已经三十三岁的柳永到京城赶考。他自信凭自己的才华会金榜题名,而且还幻想着仕途之上有所作为。不料想,第一次没考上,但是他以其旷达的脾性未在意,轻轻一笑随口吟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三年,第二次兴致勃勃去又因名落孙山扫兴归。这一次,三十六周岁的他,任凭再洒脱也忍不住了,便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
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
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
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
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
风流事,
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很明显,这首在招聘面试会上很“潇洒”地扭头就走,转身抛下的宣言,是典型的牢骚之言,是告诉招聘方“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委实的狂放、放荡:“黄金榜上,已没了提名的希望。这时代,枉有太平盛世的名气,却遗漏了贤才!这样的事,我,还有诸位如我一样的才子们何必计较啊!嘁!我做一辈子才子词人,也能算得上白衣(布衣)卿相(也能算个不是高级干部的高级干部)!我怀才不遇并不服你那些高干!”;这牢骚还发的很萎靡、堕落:“花街柳巷美丽得像图画一样,到处都有我的情人小妹,我偎红倚翠风流快活,照样很舒畅。人生苦短,怎么能忍心因为追求那些虚名耽搁了及时行乐浅酌低唱?”。
柳三公子把屡试不第的原因归结为未遂风云偶然失误,把堕落萎靡自诵为风流事,平生畅。
更为让世人“喷饭而起哭笑不得”而非是“拍手叫绝赞其洒脱”的是最后两句:“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笔者写到这里也忍俊不禁“拍键盘而笑”,真乃一当代嬉皮士的画像。“青春就是一顿佳餐肴。宁肯把事业、浮名换成饮酒作乐留恋歌坊”。用词是精妙、平仄也规整,旋律也跌宕起伏,手法是巧!可惜,妙错了地方。
风流才子痛快地发了牢骚,却没意识到自己已是“花街柳巷”和民间嬉皮歌舞票友歌手们,以及正规文艺团体的专业词手了。他的词早就征服了大宋初年“娱乐界”的所有“专业歌手”和非专业歌手,覆盖了几乎所有官办的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直至于“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这首脍炙人口有轻松娱乐特点的不含任何正能量的牢骚歌词不胫而走传遍了京城,也因“点击率太高”,太过于流行上了当时的“排行榜”而传进了皇宫。
吴增《能改斋漫录》记载:“(宋)仁宗留意儒雅,务本向道,深斥浮艳虚华之文。”,宋仁宗一听,便把歌词和作者都记在了心里。当然,这个记住,不是赞赏,是嫉恨,是作为恶劣淫冶的典型记在了心间。
柳永在京城又寒窗苦读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科考。这一次好了,顺利通过了初试、复试,到了皇帝亲自圈点的时候,宋仁宗一看到“柳三变”三个字,眼前顿时“一亮”!大笔一挥,却并不是画了圈,而是毫不犹豫地把他的名字勾掉了,并朱笔批示曰:“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酌低唱,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可见浪漫婉约也不是好玩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董解元在《西厢记诸宫调》中评论为“秦楼楚馆鸳鸯幄,风流稍是有声价”,真算是风趣幽默。柳氏的这首在文学史上流传千古的“婉约”,影响了许多有类似经历的历代才子,关汉卿也自封为“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传为佳话,让我们忍俊不禁。但是,在当时却给当事者本人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副作用。
这次打击,彻底击败了柳永的从仕信心,从此之后,他只好下定决心,“深入基层,扎根于民间”,以赚取稿酬为生了,且每每自嘲曰:“吾本奉旨填词。”因此,柳永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专业的专职文学作家,自由撰稿人。
直至仁宗景祐元年,五十岁的柳永始中进士,但久居卑职。后仁宗召见授西京灵台令,后任太常博士,皇祐年间官至屯田员外郎。可见,封建社会的官场是多么的具有诱惑力了。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6 22:09:37 +0800 CST  
@乡间稗草 2018-08-16 19:05:10
感谢楼主,奉献如此好的帖子,只看是记不住的,要用笔抄写下来,嘻嘻。
-----------------------------
谢谢褒奖,欢迎光临,期待批评指正。新发了请再关注。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6 22:10:52 +0800 CST  
@貓不貳 2018-08-16 22:10:18
学习
-----------------------------
互相学习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6 22:11:51 +0800 CST  
@貓不貳 2018-08-16 22:10:18
学习
-----------------------------
谢谢俊才猫,,,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6 22:58:40 +0800 CST  
@夜阑一色月光 2018-08-16 23:06:58
豪情壮志少时有,奈何生不逢时,我欲提刀战沙场何处觅知音。大丈夫驰骋沙场死有何惧生有何苦!奈何天变时变人亦变,我策马扬鞭狂奔看天下谁与争雄!楼主觉得作者怎么样?
-----------------------------
我也和一首,我2011年写的

听交响乐《江河万古流》

独立寒秋
暮霭朝烟低游
瞰苍茫大地
江河无声日夜流

一万年沧桑风尘
时间并非太久
多少代苍生悲欢离合
件件历历在目
五千年英雄音容相貌
个个栩栩如生
万千悲喜犹如我触
喜怒哀乐在胸
无数分分合合的情绪
引我日日夜夜的凝眸
长叹一声,
起起落落了波涛汹涌
江河年年岁岁东流去,
悠悠千古

浊浪万里
道不尽男儿英雄气骤
挽长弓气吞如虎,浩气贯长虹
清波千顷,
掩不住英雄多情万缕
猛回首,剑眉下竟有热泪横流
边关烽烟落日红
静听衡阳雁归声,
伴江河千徊百折,悠悠

金戈铁马,
劲旅倥偬,
呼啸声起琵琶休,
硝烟氤氲野花红。
冬雪夏雨湮灭了
多少惊天动地的风流。
旌旗渐远隐秋风
浪淘尽,多少春夏秋冬

遥瞰源头如丝聚
纳百川,
尽入荒海休
过纵横大地多少往复
万里长歌奔涌
是巨浪滔天雄风?
还是月夜春江娇羞?

多少人间事,
沧桑如一夏
往事如烟去
唯你永恒千秋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6 23:10:46 +0800 CST  
@语嫣罗钗 2018-08-16 22:28:59

-----------------------------
贴一首我的冷静的旧作献给您

《无寻无遇》

我在吞吐冷雾的湖边冷视春天
避开那些桃红柳绿,去空山
静听寥落的晨钟暮鼓
扬眸白鹭反复诘云的孤独
层峦叠密,旁峰独立擎天沉思
松林浓郁,幽深同化了春风的温度
我的脚步,在无声的山水画里
纵深的介入,俯瞰如旷野一点,
沧海一粟,似有似无

万籁俱寂,空谷无视我的独步
漫行,无有目的,无寻无遇
竹笋的睡梦,掠过我的惺忪
小草的无语,扫进我的静视
不数石阶,多年坚守严肃的凹凸
不思老松,沧桑阅历斑驳的冷酷
无睹青竹,把许多思绪寂寞成朴素

我赶在春天的前头,步入深山,
直觉,春来迟的静穆
穿行于,或潜心或矜持或严肃,
或沉心静书的老石的记忆
清风拂卷,竹简淡素,佛烟翘云楚
间或有木鱼隐约的讲述
艄杆老了,并非拒绝访客回渡
空山清凉,依然还是晴日,没有细雨

春阳并不撇忘空山,只是来迟
我在孤云下,块石上,翻动清凉的简书
漠视山涧的节奏,漠听春天的脚步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6 23:17:12 +0800 CST  
@青梅煮酒话春秋 2018-08-14 23:04:52
@大唐宰相2014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1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谢谢您啊,兄台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7 12:11:26 +0800 CST  
@FRRoger 2018-08-17 10:51:51
今天送礼 只送双蕊玫瑰 999朵 接好哦
-----------------------------
已经接了,好珍贵的礼物,谢谢!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7 12:12:20 +0800 CST  
自柳永起拂袖而去做了自由撰稿人起,他的“情词”迭出不穷。在他的亲力亲为之下,“婉约派”宋词犹如一位待字闺中的含春少女娉娉婷婷地来到台前,她略施粉淡清浅妆,犹有还羞扇遮面,莺莺燕语间已初显其妖娆的容颜。她又如刚出水的白莲花,稚嫩却又皎洁惹眼,颜似草却又不平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这卓越不凡的娇嫩仙子定能绽放出不同凡响的娇艳。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是柳永早期的词作《定风波》中的句子,用词精妙,但直笔一泄。虽然手法一般,却也活泼鲜明。还有一首《蝶恋花》,就因其中一行佳句就使人千年不能忘却:
蝶恋花[北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极富深刻、婉约、浓郁感情色彩的佳句,成就了此作婉约典范的美名。
虽然人生观念风流不羁,但是却也凭了身怀奇才。宋代文史的发展证明了柳永的狂放还是有其狂放的理由的。因不得志而“呕心”,并未为人生不遂而“沥血”的柳永,把才华都用在了吟风弄月上,终究东方不亮西方亮,创作了大量的名篇佳作。他前期的作品灵动而华诡,后期,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逐渐低调而深刻。
“学而优则仕!”是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学子们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虽然不能算是绝对唯一的,但可是最通衢最便捷最让社会接受的途径。
尽管在招聘会上柳永拂袖昂头而去,但是,他从被宋仁宗刷了下来的第三次落榜的天禧二年(1018年),一直浪荡至天圣二年(1024年),还是迫于社会和家庭压力,低调地参加了第四次科举考试。不幸加很不幸的是,他,又一次落第了。
这一次,他是真的生气了(他真的生气了吗?后述),又一次愤而离开京师。他在与情人(虫娘)离别时,作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词后,由水路南下,又一次开始了填词为生的自由撰稿人生活,词名更加闻名遐迩。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布于 2018-08-17 14:26:22 +0800 CST  

楼主:大唐宰相2014

字数:265176

发表时间:2018-08-15 03:57:5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28 18:37:52 +0800 CST

评论数:11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