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北伐



刀牌兵操练招式3滚牌势、跃步势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1-25 09:52:36 +0800 CST  


刀牌兵操练招式4低平势、金鸡畔头势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1-25 09:53:09 +0800 CST  


刀牌兵操练招式5埋伏势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1-25 09:53:37 +0800 CST  
飞翔明2018曰:
上面“刀牌兵操练招式”图取自明代茅元仪《武备志》之《阵练制》。茅元仪录取戚继光的《纪效新书》,说明此兵种的优劣。其实,明初已经有刀牌兵了,一般不能单兵种作战,必须与其他兵种(如弓箭兵和长枪兵)联合作战,才能取胜。刀牌兵除了有刀、和盾牌(开始用皮革制作,较重;后来用藤竹制作,较轻)之外,身上还有不少标枪(也就是飞镖)。刀牌兵对敌时,先瞄准敌人,投出飞镖,继而前冲,用藤牌遮隔敌人的刀枪,再用手中砍刀斩敌兵的下盘和战马(与长枪兵配合,可以对付骑兵的冲击,岳飞的刀牌兵就搞掂了金兀术的“拐子马”),把自身投入到敌人的枪支所及范围之内,也就是近身肉搏,这令敌人的长兵器无法施展。邓愈、胡大海和李文忠在江浙对付苗人时,从苗军身上学习并使用了他们的藤盾技术,令刀牌兵的战斗力更强。可是,刀牌兵的弱点也是明显的,他们手中的竹藤盾牌不能遮挡火铳的射击!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1-25 10:07:37 +0800 CST  
76.

木英作揖道:“末将来时,圣上告谕,关中遭兵民困,难以生计,定有无数困难之处。若有不便,某可便宜行事。如今西安、凤翔二府民饥,可速报圣上,听候指示。”
徐达笑道:“一来一回,即便能够解决民困,也要两个多月啊!”
木英说:“军粮有余否?”
徐达说:“若康将军那里能够及时转运过来,尚有盈余。文英,你自京师来,可如此如此,即刻解决民饥。”
木英:“这也是圣上所说的便宜从事,随机应变啊!”
于是,徐达、木英作出决定:暂调拨一部分军粮赈济凤翔、西安百姓。

恰好,当地一批老者,以其中一位名叫宋升为首,联名上奏京师的皇帝——这是朱元璋最重视的民声,他曾规定:各地各级官员不得阻拦地方百姓进京反映情况,这些情况包括地方官员的腐化问题,当然也包括各地的社情民意和天灾人祸了。
朱元璋获悉后,马上命户部派人前去赈灾,户部回奏说:“关中那里的饥荒比较严重,饥饿的民众太多了,必须专程运送东部的粮食才能救济他们。”朱元璋听了,内心埋藏的多年前父母兄长的厄运一下子翻涌上来,不由得一阵恻然,他说:“百姓日夜盼望我们朝廷能够救济他们,就像干塘里的鱼儿,渴望得到点滴水源来活命,如果等待东部粮食长途辗转运输去救济他们,那该饿死多少人啊!况且,东方各地刚刚结束战乱,百废待兴,若然把他们的粮食收缴来救济关中,一来轮到他们缺乏粮食,二来他们还得负责运输粮食去关中。如此,就会令民间更加困乏了。”
他顿了一下,接着说:“传旨:着户部主事李亨,用驿传快马赶赴关中,沿途谕令河南、陕西各军区粮仓,紧急拨付救灾粮食,以每户灾民一石米为标准,发放给百姓!”
户部主事李亨领旨即刻响应,以当时明朝驿传速度,即每昼夜行四百里,向河南、陕西等军区、粮仓发布命令:救济关中饥民。

——明朝的驿传,一昼夜可达四百里的速度,不同的驿站之间,皆配有驿卒及快马。四百里是每天必须完成的死命令,上一个驿站的驿卒把朝廷命令传到下一个驿站,下一个驿站的驿卒马上起程,奔跑到再下一个驿站……如是者,日夜不停奔驰,从京师应天府到关中西安府的两千,一般五六日时间即可完成。
当京师的命令抵达西安时,徐达委命的专门负责赈灾的官员——耿炳文,随即开仓发放粮食给关中灾民:合计发放三万六千八百八十九石粮食,即救济了三万六千八百八十九个家庭,以每户五人计算,此次救济灾民十八万人以上!
这可是用军粮来救济百姓!
试问,历史上哪个朝代,哪个皇帝如此做了?

要知道,早在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朱元璋已经下旨,免除北平、燕南、河东、山西、北京(今开封)、河南、潼关、唐州、邓州、秦陇地区的税粮,里面提及“所克秦陇等处,新附地面,虽尝设官署理,念其民久被兵,残困于征敛,洪武二年夏税、秋粮,一体蠲免,以遂朕恤民之意!”(《明太祖御制文集之免北平燕南等处税粮诏》)
这道免粮诏书发布之日,徐达、常遇春的军队刚刚在山西结束太原之战,大明军队还没有进入关中!
可见,朱元璋的北伐战争,颇得民心——军队还没有进入关中,就告诉那里的人民,你们今年不要再缴交任何税粮了,试问,那些依然拖欠或者无法缴交元朝税粮的关中人民,哪个不爱大明王朝!他们可是日盼夜盼,巴不得明军即刻清理蒙古政府,把他们都赶走!
朱元璋下诏征调河南、关中各军区的粮仓赈灾后,他觉得还不够,在三月初一日,再发诏令:
“免除应天、太平、镇江、宁国、广德、滁州、和州、徽州、严州、金华、衢州、处州、广信、池州、饶州、庐州及河南、北平、山东三省等处税粮”。这可是新旧地区一体免粮了!
如此一来,关中、关外人民,哪里不举手相庆!
——遍阅西汉、东汉、大唐、北宋、大元创业立国之种种军政举措,绝无此举!

木英完成了这个安抚人民的事情后,就向征虏大将军徐达请求赴前线作战。徐达同意,临行前,对他说:“你把它们带上前线,此乃破敌神器!”边说,边指着帐外的用幔布覆盖着的器具。
木英问:“什么东西?”
“武刚战车。”
“武刚战车?”
“是。这是当年前汉大将军卫青在漠北大战匈奴时使用的战车,今已经稍加改良,载以火器、箭弩及长刃,乃胡虏骑兵的克星。前线的邓愈将军用之必克王保保!”
木英大喜,道:“可否演示一番?”
徐达一挥手,部将王敬祖领一队战车兵将幔布掀开,武刚战车露出它的庐山真面目!二丈长,一丈四尺阔,全车蒙上生牛皮和犀牛甲(这是防止敌方的弓弩的),远远看去,就像一辆中世纪的“坦克”!改良后的武刚战车既可用战马牵拉奔驰,也可以用力士在车后推行。它的车头内侧竖立坚固的重木构造的盾牌,每面盾牌开了八个小孔,是为火铳口,小孔上方还有两个弩箭射击洞孔,这是正面对敌冲锋时发射用的。车两侧的车轮上皆绑着两层锋利的长矛,与敌军交错相会时,这些长矛以锋利的刀刃切割对方军士双腿和战马的四蹄。战车上的长矛手则在车上捅刺对方战马上的骑兵——比春秋战国时战车的威力更为强大。
战车兵一声吆喝,四匹战马奋蹄前驱,武刚战车车辘辚辚,开出一箭之外,就在徐达和木英面前,横行冲撞,疾驰狂飚,车上火铳鸣放,弓弩并射,车侧长矛突出,利刃闪出寒光,一时间沙尘滚滚,气势汹汹,果然厉害!
——书中代言,武刚战车的明初还没有大量投入使用,到了永乐年间,朱棣出击蒙古,一次征战,就有数万辆武刚战车出战,那才教人魂飞魄散!

“且住!”木英喝令战车停下,他走上前,来来回回,仔细观察车头、车后和车的两侧,说:“大将军,实不相瞒,末将有个疑问。”
“说来听听。”徐达问。
“这武刚战车,怕火吗?”
“怕!”
“若敌军用火攻,此战车就没有用处了?”
“文英,所有的战车皆不能专用克敌,必须以步骑军步步推进,甚至,必要时,还要用水师辅助,方可克敌。”
徐达指着武刚战车说:“而且,若遇到王保保大军来攻,这些武刚战车就无需战马牵拉,只用力士推行抱团,一排排,一列列,组成一个方阵,防止胡虏骑兵的冲击切割,万不可分开作战。”
“哦!知道了!”
“当年,在浙东战场,元将石抹宜孙以狮子战车攻我圣上于婺州,圣上诱敌深入,引狮子战车走松溪地区的崎岖山路,结果,狮子战车深陷山谷,无法走动,悉数为我军焚毁。故此,我军一定要引以为戒。如今之武刚战车,亦不得于山涧、深谷行走。”
木英听罢,说:“就在旷野平阳处,与骑兵周旋可也!”

徐达点头,继而说:“王保保麾下尽为蒙古精锐,可惜已经穷途末路了!定西之战实为其困兽之斗,你到前线,可协助邓愈将军,同时要联络临洮的韦正、巩昌的郭兴和兰州张温,让王保保无法退回甘肃。我梅思祖军已经发军取宁夏,冯宗异军也翻越六盘山潜军袭其老巢永昌路,只要邓愈和你能在定西咬住王保保,让他不得逃窜塞外,等我大军抵达后,关中诸军和浙江的数万战士也克期抵达战场,届时,我六军齐发,四面围剿,必破保保!”
说到这里,徐达长舒一口气,把最后一句说完:“定西净胡尘,华夏还正统!王保保从此消失在关中境内!”
好大的口气?
非也!这次定西之战,上至皇帝朱元璋,下至前线总指挥徐达,皆抱定必胜之信心,皆做足最充分的准备,以大明半国之兵力,对付王保保盘踞于定西车道岘的区区十万蒙古兵,何有不胜?
数一数参战的大明战将,都知道此战一定胜利:
徐达、冯宗异、邓愈、汤和、吴祯、李思齐、康茂才、胡德济、顾时、傅友德、薛显、梅思祖、俞通源、朱亮祖、王弼、郭兴、郭英、金兴旺、耿炳文、张龙、韦正、张温、戴德、陈德。
这些都是大明身经百战的野战军指战员,都是在战火中百战而后存的英雄汉,而且,一批刚刚成长的年轻一代也在此战中崭露头角!
木英,是其一。
另一位,虽然军衔较低,可是却无比的神勇善战,他就是蓝玉——即使扩廓帖木儿有幸活到洪武二十一年,也难以应付蓝玉此人!
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且说木英领命而出,数十辆武刚战车就要重出江湖!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1-25 14:46:40 +0800 CST  


定西之战图(1)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1-25 20:14:41 +0800 CST  
飞翔明2018曰:
有朋友问,为什么没有《大明北伐》之前的内容?仅仅写朱元璋的北伐战争么?之前的内容,为什么不写呢?
回答:有的。《大明北伐》只是《大明帝国史》的一个部分,我计划把之前的内容也写写。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1-26 10:19:30 +0800 CST  
77.

吴复看了看木英身后的武刚战车,问:“这些家伙,行么?”
木英笑道:“若不行时,吴指挥使带你的勇士再出击,如何?”
吴复只好吩咐手下,严加防守,那些防御武器又再发射砲石、弩箭,各种杀人矢石纷纷划破长空,掷向黑夜中的蒙古骑兵。
木英拉着吴复登上望楼,察看战况后,说:“敌军连环马战术颇具威力,他们的洞子车就要把战壕填平了,让我们的武刚战车出击吧!”
于是,他传令:七十辆武刚战车分作两排,每排三十五辆,由力士推行至敌军攻击最为猛烈的北面排栅,五尺六寸高的武刚战车车头轼木刚好与排栅高度持平,车头重木盾牌壁立,八个黑洞洞的火铳口瞄准蒙古铁甲骑士和他们的战马的头部就是一轮射击,七八个强弩手也把弩箭射出。由于武刚战车有这么一个高度优势,对付骑兵的冲击,明显比步兵站立于地上攻击对方更有杀伤力。特别是在漆黑的夜晚,蒙古兵猝不及防明军营垒排栅后的战车竟然如此了得,一时间,蒙古军铁甲骑兵的进攻受到了遏制,战马嘶叫着,停下了它们的脚步!

这时,木英和吴复都注意到武刚战车的指挥官了,只见他吩咐一部分战车兵往车上搬运一种特殊武器,他俩在以往的战斗中也见过。这种武器,有个专有名词,叫“小炮”!喷射而出的还是火药包裹的石弹,可是,这次的“小炮”发射出来的石弹,不是一枚,而是散弹,有好几十枚!很快,七十辆武刚战车都安装了“小炮”,就听一轮轰鸣之声,飞弹纵横,蒙古兵瞬间皮开肉绽,痛苦连天!
吴复问:“那武将是谁?”
“杨信,虎贲左卫亲军指挥使司事(什么叫“司事”?就是负责人,主管这个部门的负责人。也就是说,杨信此时还不是虎贲左卫亲军指挥使,只是个代理的角色)。大将军让他带来铳手军,到前线作战。”
“莫非就是铳手军的主事?”
“正是!”

——有关朱元璋建立铳手军的记载,遍阅明代史料,仅存一则!这是明初开国文臣第一的太子师、翰林学士宋濂撰写的一份史料,是他为宣武将军佥留守卫亲军指挥使司事杨信写的墓志铭,通过这份铳手军指挥官的履历,我们可以知道元末盘踞江左的朱元璋集团在夺取南京之后,就拥有了一支相当强悍的炮兵队伍。宋濂写道:
“公讳信,杨氏,世开封鄢陵人。在元时以胆略闻,选充湖广炮手营百户,戍镇江。元末,四海大乱,天兵定建康,江南州郡莫不震动。岁丙申,公帅师旅来归,命仍领铳手军,从征常、宣二州,有功,权授亲随帐前万户。”
文中所说的丙申年,就是1356年,该年的三月,朱元璋占领集庆,改名为应天府(今南京)。同月,取镇江,杨信就是这个时候归附朱元璋的。朱元璋十分器重这位出身湖广炮手营的专业人士,让他继续指挥铳手军。这个铳手军,就是使用火铳的军队。在接连参与常州、宣州之战后,杨信升任为帐前万户长,比在元朝时的百户长高了两个级别(百户、千户、万户),可见朱元璋对人才也是高度重视的,哪怕只是来自敌方阵营的一个百户长,只要有战功,绝无埋没之理。

另有一则罕见的史料,是署名为“焦玉”的明初火器发明家所作,这是一部火器专著:《火龙神器阵法》。此书大量罗列、记述了各种神奇的火器——火药武器,并有数十幅插图,十分具体而细致。然而,此书从未刊印发行,只有手抄本存世。于是,不少学者无视之,甚至,有专家斥之为“伪书”。可是,此书却珍藏于南京的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若然是“伪书”,何以珍藏于此?《火龙神器阵法》的序言最末文段,以青田刘伯温先生的口吻自言作者“焦玉”受教于止止道人云云,用意明显,就是为了增强此书的权威性、真实性和“科学性”。再细读此书,书中所载火器大多限于明初水平,宋代的《武经总要》没有记载这些火器,明中后期大型兵书如《武编》、《武备志》等却予以收录。可见本书必成于明代中叶之前,就算是“伪书”也只能说不一定是自称平苗大将军、东宁伯焦玉所作,不一定是写作于序言中所说的永乐十年,里面的记载的却是颠扑不破的明初火器!
《火龙神器阵法》的作者“焦玉”在序言中也叙述了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
“十五年乙未(1355年),太祖高皇帝起兵和州,渡江取采石、太平。是时,韩林儿、韩山童据亳州、汴梁,陈友谅据湖广,张士诚据浙江,刘益据辽阳,毛贵据山东,方国珍据浙东,明玉珍据四川,陈友定据福建,李思齐据河南,何真据广东,僭伪瓜分,盗贼蜂起。予按师制铸火龙神器四十根上献,太祖高皇帝命大将军徐达视之,势若飞龙,洞透层革。太祖说,阅而喜,曰:“朕以此枪取天下如反掌,成功之日,当拜汝为无敌大将军。”由是一征而取荆楚,再征而取浙江,三征而闽海率从,四征而席卷全齐,五征而定周及梁;逐秦晋,举燕赵,元帝北走,定鼎金陵。六合一统,四海来王,以开无疆之业。僭伪既平,天下已定,于皇城设火药局以制法药,立内库以藏神器,立乘机营以操阵法。太祖重其事如此。”

由此可知,焦玉提供的四十根火龙神枪经徐达亲自验证,证明威力无穷,所谓“势若飞龙,洞透层革”也。朱元璋不禁喜悦而道“朕以此枪取天下如反掌”!

联系到铳手军指挥官杨信的墓志铭,我们有理由相信,朱元璋的的火铳军在杨信等人(火铳军绝不可能只有杨信一个指挥官)的带领下,使用焦玉提供的“火龙神器(枪)”,南征北战,“逐秦晋,举燕赵,元帝北走,定鼎金陵。六合一统,四海来王,以开无疆之业”。朱元璋并“设火药局以制法药,立内库以藏神器”,设置神机营操练火铳军士之阵法。
同时,在《明太祖实录》里,我们发现,最迟在1367年(吴元年),朱元璋设立军需库大使一职位,品级为从八品。既有军需库的长官,也就是说有这个一个机构了。
到了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增设一个叫“江西布政司军需库”的机构,可以看作各省(布政司)已经有自己的军需库了。
到了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朱元璋撤销军需库,另设军器局(相当于军工厂和武器管理处),专门制造和管理军队的武器。他还为军队的各个兵种定下法定比例:凡军兵一百人,由火铳军士十名、刀牌兵二十名、弓箭兵三十名、长枪兵四十名组成。这就是一个百户长带领的战士了。

虎贲左卫,是朱元璋的亲军中最为得力的卫队之一,杨信作为虎贲左卫亲军指挥使司事,手下至少有五名千户长,千户长之下,又各有十名百户长,带的火铳战士有五百六十名。这次从征陇右,徐达让他领铳手军参战,杨信就把五百六十名火铳战士都带来了。木英领武刚战车上前线,又把杨信的铳手军也带上。

吴复看到那些“小炮”安放在武刚战车的弩箭射击口上,炮手们一轮紧张操作后,火舌乱窜,青烟弥漫,炮声轰鸣,地动山摇!一辆辆战车在发炮后座力的震动下,撩起一阵阵尘土!
蒙古骑兵不敢前冲了。
察罕不花在阵后干瞪眼,一味地挥剑吼叫,进退为难!

吴复终于笑了,他对木英说:“鞑子不敢向前了!”
“邓将军的指令是没错的。如今就要天亮了,鞑子劳累一夜,一无所得,日出时,疲累而饥饿,士气自然低落,若不退兵,我军则出营杀戮,定叫他有来无回!”
木英说。
“好!那这样——”吴复招呼一众将佐过来,吩咐聂伟领士卒分批就食,“吃饱肚子,日出时出营杀鞑子去!”
聂伟也笑了,带一队刀牌兵入后营去了。

这边厢蒙古军士不能得手,那边的严奉先又怎么了?他可是从杨家洼渡河袭击明军前锋南营的哟!
严奉先,名定住,后改为奉先。蒙古猛将,以神射手起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奉先”,追慕汉末“飞将”吕布(字奉先)也。他的偷袭,与察罕不花不一样!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1-27 11:40:11 +0800 CST  
有关《大明北伐》的史料,主要有这些:
1.《明太祖实录》明代官修
2.《皇明开国功臣录》黄金
3.《纪事录》俞本
4.《国初群雄事略》钱谦益
5.《庚申外史》权衡
6.《草木子》叶子奇
7.《至正直记》孔齐
8.《元史》宋濂
9.《新元史》柯劭忞
10.《元史纪事本末》陈邦瞻
11.《世界征服者史》费志尼
12.《蒙古秘史》
13.《辍耕录》陶宗仪
14.《青阳集》余阙
15.《陶学士集》陶安
16.《凤池吟稿》汪广洋
17.《宋濂全集》宋濂
18.《刘伯温集》刘基
19.《王袆集》王袆
20.《苏伯衡集》苏伯衡
21.《方孝孺集》方孝孺
22.《瞿佑全集》瞿佑
23.《黄溍全集》黄溍
24.《揭傒斯集》揭傒斯
25.《虞集全集》虞集
26.《高启集》高启
27.《师山文集》郑玉
28.《朱枫林集》朱升
29.《王冕集》王冕
30.《皇明书》邓元锡
31.《皇明通纪》陈建
32.《弇山堂别集》王世贞
33.《皇明异姓诸侯传》郑晓
34.《天潢玉牒》解缙
35.《解学士集》解缙
36.《皇明名臣琬琰录》
37.《国朝献征录》
38.《名山藏》何乔远
39.《国榷》谈迁
40.《罪惟录》查继佐
41.《石匮书》张岱
42.《武备志》茅元仪
43.《战守全书》
44.《练兵实纪》戚继光
45.《于谦集》于谦
46.《正气堂集》俞大猷
47.《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明
48.《明太祖御制文集》朱元璋
49.《记非录》朱元璋
50.《明大诰》朱元璋
51.《逆臣录》朱元璋
52.《大明一统志》李贤
53.《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
54.《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炎武
55.《筹海图编》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1-29 07:41:29 +0800 CST  
78.

明军前锋大营负责守御南营的是襄阳卫指挥使王遇成,说起这个王遇成,可真是邓愈的嫡系部队。早在1357年,邓愈、胡大海受命夺取皖南徽州后,朱元璋在这里设置“雄峰翼”元帅府,当时的主帅就是邓愈,他的部下有几名得力的将佐,其中一个就是王遇成,另一个是孙茂先,他们后来都成长为明朝高级指战员(从二品官阶以上)。特别是王遇成,最后的军衔为右都督,乃明朝开国名将——由于“十公”、“五十七侯”、“二伯”这些开国功臣如同明星一般,故此,王遇成等人也就退居为不为人知的角色。可是,正是王遇成这些“次名将”往往是亲临前线,在刀风血雨中浴血奋战的指战员,正是他们带领无数的无名战士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勇猛向前,成就了大明万里江山,历史绝不可忘了他们。

说到“雄峰翼元帅府”,就得说说邓愈的高原练兵的情况。
所谓“翼元帅府”,也就是分军区。徽州成为“雄峰翼”分军区,颇有意思,原因是这里有一绝岭雄风——黄山么?非也!这里的“雄峰”不是指“黄山”,而是覆船山!
覆船山,在今黄山以东之金山乡境内,位于徽州、杭州、建德之间,其最高峰为搁船尖,海拔1481米。海拔虽然没有黄山那么高,可是这里却是古代徽杭古道必经之地,附近的昱岭关正是徽杭古道上的天险。
有关覆船山的描述,我们引用郑玉(就是被邓愈逼死的元末大儒)的原文:
“歙南有山特起,介乎徽、杭、建德之交,曰覆船山者。为一方祈祷之处,神龙之所宅也。山高数千仞,其来自黄山,联属断续,起伏顿挫,奇形怪状,千百万变,以至于此,磅礴郁积,分肢析,而为浙右诸山。其南出,则为建德之金紫峰以及云源诸山,东西两百照,其支阜融结而为淳安县。其北复为白石岩、龙塘山,至杭之于潜、临安,矗起而为东、西两天目,龙飞凤舞,始尽发其灵秀,盖名山云。山颠有龙池,泉出其中,裂山而下,石门九锁,对峙如峡,至山之腰,倾为瀑布,与石相触,澎湃激射,如喷噀状。石后有潭,莫测其底,亦龙之别宫也。每天欲雨时,云出其上,如戴帽笠。居人率以此占阴晴之候,无不验者。旱则祷之,或得蜥蜴蜿蜒,雨即随至。”

覆船山之主峰,称为“搁船尖”,主山体被心形环状的尖峻岩石绝壁包围住,这个心形山体被称为“天下第一心”!心尖为一瀑布,岩石绝壁奇雄高耸,心内如今有众多徽派民居,有羊肠小道相通,山口为天然石门,十分险峻,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第一道山门之后,连续九道山门,逶迤延绵,至于深山腹地,绝对是易守难攻之天险!
1357年,邓愈夺取徽州,继而用空城计大破杨完者十万苗军后,就相中了覆船山,他把军营驻扎在覆船山下,命他的士兵在这里操练。听闻此事,朱元璋就把这里命名为“雄峰翼元帅府”。
覆船山之搁船尖顶部,又叫光明顶,为高山草甸,海拔1481米,邓愈部队在此训练士兵,属于现代意义上的高原训练,他不知道他的举动,为日后他领兵出击青藏高原做了很好准备。当时,他主要是为了对付杨完者的苗军,那是一支满山飞跑,作战能力极强的少数族兵团。邓愈,还有胡大海和朱文忠,入浙江后的主要对手就是这支苗军。当时的苗军驻扎在建德的乌龙岭,邓愈要消灭这个部队,必须严加操练自己的军队,让他的军士适应山地作战——有关乌龙岭之战的内容,会再另一卷(《大明开国战史》)详细叙述,此处从略。总之,正是由于邓愈有效的高原练兵,最终击败了杨完者的苗兵,把这支元朝江浙行省唯一可以依赖的武装力量赶回杭州,从此不能再与应天集团厮杀拼搏。

1358年底,吴国公朱元璋亲征江浙行省的婺州城,当他的部队进入徽州时,邓愈向他汇报情况。吴国公了解到邓愈的政绩,很赞赏,说要去看看他的高原练兵情况。
当时,是冷雨飘零,邓愈劝朱元璋不要冒雨上搁船尖。朱元璋只说了句:“伯颜(邓愈字伯颜),下雨,敌军也会攻打我们的。”于是,朱元璋身穿战甲绒衣,手持长弯刀,与众士卒一起,自第一道山门出发——
当他看到搁船尖的第一眼,就被这么险峻奇崛的山形地势震撼了!
一道道的山岩绝壁,如巨大的利刃尖刀,插向深邃的天空!这些山岩绝壁互相纠缠,或回环合抱,或曲折盘旋,间或留有一孔,就是唯一之山门!朱元璋近得文人多,忍不住脱口而出,说了句诗:“石门九不锁,天门夜不关!”
邓愈的高原训练部队,行走于石壁悬崖边上,纵然冷雨飘零,寒风凛冽,他们却不以为然,快步登山。吴国公跟随战士们攀上光明顶,但见:茫茫云海,雨雾迷离,高平之地,山风浩荡!五千名士卒就在光明顶来回演习操练!
邓愈将军挥手之间,部将王遇成、孙茂先即刻指挥长枪兵、刀牌兵、弓箭兵、火铳兵结阵离合。众士卒在阵型变换中,将武器按照要求进行各种搏击——单兵操练。随后,五个兵种互相配合,进止皆听号令及军旗,士卒高呼口号,齐声呐喊。光明顶上一派壮观景象——与当日常遇春在钟山演习操练十万马步水兵甚不相同!朱元璋看得眉开眼笑,说:“怪不得杨完者也被你端了老巢!”
高原训练,考验士卒的体力及身体之适应性,邓愈结合高山地形,操练出一支特殊的武装力量——这支部队,如今,就在定西战场了!

王遇成,又名王成,刚勇有膂力,善骑射。作为邓愈的老部下,王遇成不仅练就出如同主帅一般的勇猛有谋,甚至,连邓愈的作战风格——夜袭,也学到家了。
你看他在攻取元军光石脑山寨就是一个好例子:
光石脑山寨,位于今天河南泌阳北部境内,南阳东北约二百里的山区,元军在这里有强兵把守。王遇成,是怎样攻克这山寨的?
《明太祖实录》如此记载:
“襄阳卫指挥王遇成督兵进攻光石脑寨,驻营小西门,令千户张佐攻其大西门;又遣兵据卧羊岭,断其水道;吴兴卫居指挥攻茶芽山寨,据其涧。”
仅从这个战术的安排,就可以看出,王遇成绝对是指挥战斗的老手:先领大军驻扎在敌营的小西门,这是让敌军关注这里。可是,他却命张佐攻敌军的大西门,元军不得不分兵到这里防御——声东击西。敌军满以为可以应付明军时,王遇成却派人断山寨的水路——既是山寨,必有水路,水路被截断,敌人军心必乱,当年马谡失街亭就是个反面教材!与此同时,王遇成又命人截断光石脑寨的救援部队——兄弟山寨“茶芽山寨”的通道,以山涧据守,领茶芽山寨部队无法过来救援。
这些前期工作做完后,王遇成竟然又是一轮夜袭!
“夜三鼓,分兵拔其五栅”。
厉害!招招都是半夜三更来进攻!
元军哪里支持得住?寨主何政(军衔是知院,即行枢密院知院)只好节节败退,好不容易熬到天亮,以为明军守兵回去休息。岂料,天亮不久,又是另一支明军的冲锋!
结果?
“擒伪副枢张成、同佥刘敬等六十一人斩之,获军士二千九百余人、驼马牛羊三千二百余头,于是叶、舞阳、鲁山等县相继降附。”
王遇成一战而成名!
这个光石脑山寨之战,难道不能成为山地战的典范么?没有长期的山地、高原训练,如何能够如此从容不迫地胜利完成这个战斗任务?

如今,王遇成面对前来夜袭的蒙古兵,正是老江湖遇到老江湖,他如何破敌呢?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1-29 22:29:26 +0800 CST  


邓愈像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1-30 11:06:08 +0800 CST  


明代地雷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1-30 11:06:56 +0800 CST  
《武备志》记载的“无敌地雷砲”!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1-30 13:30:26 +0800 CST  
79.

当元军来袭的警报传至南营时,王遇成正在与万户长张佐(光石脑山寨战后,张佐也升官了)围炉夜话,他们的话题是京师刚刚发布的诏令——
“听闻,圣上诏令禁止蒙古、色目诸人更改姓氏,是何意呢?”万户长张佐问。
襄阳卫指挥使王遇成说:“洪武元年,圣上下旨禁用胡姓、胡语和胡俗。那时,天下胡人皆震惊,以为朝廷欲尽诛彼等,就纷纷改换汉人姓氏以避祸害,即使是已经做了我朝官员的胡人,也不例外,都怕有朝一天会出现‘杀胡令’。圣上听闻,为了稳定国家,以胡人子孙不能忘本告谕天下,禁止胡人改变姓氏。”
张佐问:“那么,已经更改为汉姓的胡人,如何处理?”
王遇成说:“圣上弘量之至,诏书有说,如果已经改变了姓氏的胡人,由他们自己的自行决定要不要继续沿用汉姓还是改回自己的原本姓氏。”
张佐说:“那,圣上为了稳定国家局势,才下此诏书么?”
王遇成说:“我等粗人,哪晓得这么多?圣上说四海之内,皆为我大明赤子,无论胡汉,应该一视同仁,胡人不必冒充汉人,汉人也不得自认胡人,人生天地间,堂堂正正,何必遮遮掩掩?”
“哪,会不会有‘杀胡令’?”张佐问。
王遇成笑道:“我等如今到定西这沈儿峪,就是奉‘杀胡令’而来的!”
二人哈哈大笑!

就在此时,旗牌官匆匆赶进来,报告:胡虏来袭!
王遇成朗声叫道:“好啊!不请自来?来来来,我等杀胡去!”
张佐即刻跃起,跑将出去,就在帐门左侧擂起御敌战鼓,一时间,南营战士执铳操刀扛枪抬炮背弩驮箭,各随千百户长,奔赴各自岗位。望楼上的哨兵打起一对红灯笼,不断移动彼此的距离,以示敌人与我方的距离。此时,站在地面的双脚似乎感受到一阵阵轻微的震动,王遇成快步冲上一座望楼,顺着“望子”战士(专业放哨兵)的指点方向望去,果然,昏暗夜色中,朦朦胧胧的黑影一簇簇晃动着,定睛细看时,一簇簇的黑影已经变成黑压压一大片的蒙古战士,他们骑着战马,正向明军扑来!
眼看相距已经不足一里,无需衔枚,无需遮掩,无需偷偷摸摸了!
蒙古指挥官严奉先利刃出鞘,喝道:“儿郎们,让我们的战马奔腾,让我们的利剑出鞘,让我们的弓箭咆哮吧!莫手软!莫迟疑!莫落后!冲——”

王遇成微微一笑,心想:冲吧!等会儿你们就知味道!
他下了望楼,对张佐、武德、张鉴等万户长说:“投掷石砲吧!”
那些七梢炮、双梢炮的砲架不知何时已经高高搭起,就听一阵铜锣响,各种大大小小的石块随着砲杆的大幅度摇摆,“呼啦”、“呼啦”投向奔腾着的蒙古战士!
王遇成亲自挥动红色大旗,一千名弓箭手将熊熊燃烧的火箭发射出去,大部分箭雨并没有落到蒙古骑兵阵中,而是扎在他们战马奔腾的大地上。
蒙古战士一阵讪笑,他们讥笑明军的箭术何其低劣,却见那一杆杆火箭居然点燃了地上的乱七八糟的枯草干柴!
原来在他们之间的大地上,铺设了一大片枯草干柴,这是明军的第一道防御工事!
蒙古战士急忙拉进马缰,避开着了火的柴草。一时间,战马嘶鸣,烈焰飞舞,蒙古骑兵的先头部队乱了起来。空中的大小石块如同陨石降临,砸中的头破血流,刮中的损手烂脚,当然,一片“咿呀”、“哎呀”声中,蒙古人尝到了苦头。

严奉先大怒,指令两队骑兵避开明军的炮轰范围,从左右翼攻击敌营。
虽然是夜间袭击,战场的火光和军营的灯光分明就是双方激战的照明灯。蒙古战马速度很快,左右分开后,眨眼就到了明军的第二道防线——拒马和鹿角工事。
所谓的拒马和鹿角,其实就是各种岩巉突兀、嶙峋怪异的树杆、树头和荆棘,它们横七竖八,却又很有章法地阻拦着蒙古人的前进。强行跨越,轻则人马受伤,重者人仰马翻。蒙古人很有经验,七八名战士高高举起挺起长枪,喝一声“起”,就把一两从鹿角挑起,甩在一边,后继者,则前冲,又挺长枪,把里面的另一簇鹿角挑起,也甩在一边……如是者,一条通道,很快就会出现了!
突然,最前面的两匹战马竟然哀鸣数声,倒下了!
为何?
难道是明军飞箭扑来?
又或者明军火铳射击?
都不是,这里离明军大营足有三百步远,矢石难以到达!
原来,是明军在地上撒满了铁钉!埋藏了无数的竹刺!当然,还有大大小小的陷马坑!
你看——
好不容易挑开了三四丛鹿角,却跌进了陷马坑!
终于摧毁了好几根拒马木,却踩在铁钉竹刺上!
明明开辟了一条通道,眼前却是一堆乱石层层叠叠,堵死了前进的方向!

这时候,明军大营中的投石机“吱吱呀呀”地转移了投射臂,投射方向随之对准左右两侧的蒙古战士,接着,当然就是一轮炮轰了!
他的左右两翼部队也稍稍停止,只是虚张声势,高空砸物不是闹着玩的。
“我要的就是你们的砲转移方向!”
严奉先高呼:“杀!”
他的中军主力,直冲刚才明军炮轰的阵地,虽然那里依然烟熏火燎,到处是火苗乱窜,可是毕竟没有高空砸物,骑士躲避起来,还是得心应手的。
可是——
“轰!”
“轰!”
“轰!”
……
那些干柴烈火之下,那些烤焦的泥土中,竟然连珠般炸裂了!
什么东西?
严奉先吃了一惊!
“炸药怎的在地下?”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无敌地雷砲?”
他问左右两名万户长。
他俩直摇头,哪里知道?

原来,又是多年前,邓愈对付杨完者,就用了“无敌地雷砲”!那可是邓愈第一次使用“地雷”破敌。
好,我们把镜头暂时转移到1358年的浙东乌龙岭战场——回忆一下。话说,当时邓愈和杨完者在乌龙岭大战连场,难分胜负。杨完者的结拜兄弟史文炳自告奋勇,领兵偷袭邓愈的后方大营。回忆录就从史文炳出兵写起——

史文炳自西山岭渡江,沿河岸急行军三十里,神不知鬼不觉,潜入西吴军后方。他派出斥候探子,四处搜索邓愈驻军地点。终于,斥候回报:罗坑,西吴军营连绵十余里,自高处眺望,甚少驻军,但营垒军帐繁多,似储存大量军用物资云云。
史文炳大喜:兼程进发,捣其老巢!
正午时分,文炳军队出现在西吴军营前。只见一道山涧壕沟横切军营之前,以为护营河道。河上六座木桥沟通军营内外。
史文炳挥剑喝令士卒冲锋。这批士兵,其实就是脱胎于高邮天佑军的张士诚部队。他们齐声呐喊,高举手中兵器,冲过木桥,直扑西吴军营。
军营里,只有一小撮守兵,见大敌当前,竟然一哄而散,逃之夭夭!
文炳冲进第一座军营,看见到处是物质仓库,第一个指令就是:焚烧!
众军士立刻行动,眨眼间,烈火熊熊燃烧,烽烟滚滚!
他们继续向里面冲杀,第二座、第三座……第六座!
奇怪!
所有军营均空无一人!
史文炳忽然醒悟:莫非陷阱一个?
多年的战争经验让他醒悟了:速速撤退!

可是!已经迟了!
三面环山的邓愈连环军营,火炮不知从何而来,轰隆轰隆的,火箭呼啸而来!
六座军营到处起火,有些是文炳士卒之前燃点的,但大多数都是忽然间起火——就是火炮和火箭引发的!
霎时间,军营里一片火海!四下里喊杀连天,军鼓雷鸣,似有无数军马向大营杀来!
史文炳情知中计,慌忙带兵夺路离营。这一万元兵仓皇出逃,竟然自相践踏,途中不少中炮中箭的,狼狈不堪。
及至冲出营门,六座木桥竟已成断桥!
元兵只有涉水过河!
这么一条山涧河道,虽然不宽,也不深,但岸边和河床相差近丈。如要涉水过河,必须纵身跳下一丈深的河床!
史文炳为保存兵力,只好吩咐几员副将领士卒断后,自己则指挥军士涉水过河。
那几员副将真的见到有敌军冲杀来了。他们是从军营外的左右两侧扑上来的。
左边一员大将,横刀大叫:武德在此,敌军快快投降!
右边又一员大将:张鉴来也!敌军快来送死!

原来,之前武德和张鉴在梅陇坳之战中,跟随朱文忠作战,隶属于陈徳。这次,邓愈把他们安排在罗坑,以两千马军设局破敌。
元兵在军营中被烟熏火燎,中炮中箭,狼狈不堪,早无斗志,如今被武德、张鉴的马军一阵冲杀,就只有一个选择:逃命!
然而,当一个二个跳下山涧,打算涉水过河逃生时——
就听见一连串的爆炸声,在山涧陆地上传来!
这些爆炸,不是火炮发射产生的,而是在地底掀起土石,崩涌而出的!
对!
这就是地雷!
邓愈这个地雷陷阱够拽!他,第一次使用地雷破敌!

明代地雷与现代的是不一样的。主要是引爆方式不同。现代的主要是触发引爆。即踩踏时,地雷就启发了,一旦离开,地雷马上爆炸。明代的引爆方式主要是燃点引信,有如燃点鞭炮一样。不过,人工点火很难。明代地雷一般隐藏在浅土层,上面覆盖干草等易燃物,当敌军进入雷区,我军即用火箭、火铳、火炮等向雷区发射。地雷的引信由此燃烧,随即爆炸!
史文炳指挥部队涉水过河,河岸杂草丛生,西吴军队发射火炮、火箭,很容易就引爆埋藏在岸边的地雷!
一时间,闷雷轰鸣,霹雳声、泥水声、哭喊声连同四周的呐喊声,充斥着一河两岸!
文炳从慌张到恼怒,再到冷静,他头脑飞快地思考对策:若强行涉水过河,必定伤亡惨重。自己好歹也是条汉子,焉能一败涂地?
拿定主意后,他高声喝令:休再撤退!回师反击!
这是最正确的命令!
这么一支被火炮吓怕的元兵,其实还没有真正地与敌人火并!
史文炳召唤他的几员副将,先用长枪兵立住阵脚,用弓箭兵发箭,抵御对付骑兵的冲击,然后,他的火铳兵也将枪口对准西吴马军!
于是乎,在火炮轰鸣中,在硝烟翻滚中,在地雷的爆炸中,在炎炎烈日下,史文炳与武德、张鉴进行生死决战!
两千马军对一万步兵!
其惨烈程度无法形容!
但是,西吴军队一台台火炮在不远的高地上,悄悄地转向元兵最密集区域!
“轰隆!”
飞弹啸叫着,直扑文炳中央部队!

武德,字兴隆,安丰人。他早年学文,据说诗书了得,后来投笔从戎,参加了朱元璋部队,隶属于朱文忠。这次,他跟从邓愈,征战乌龙岭。
邓愈把武德和他的多年战友张鉴安排在罗坑连环军营,设局围剿前来偷袭的元军。这位武德,的确是个不怕死的角色,跟他的同袍张鉴,历来都是打仗一起上的难兄难弟。他们领二千骑兵,就敢硬碰万人兵团。
——这位张鉴,也叫张明鉴。但不是之前据有扬州,专吃人肉的青军张明鉴。也许是与吃人张同名,张鉴觉得是一种耻辱,所以改名为张鉴。
当下,武德、张鉴二人带头冲入敌阵,所向披靡!
史文炳喝令众军士包围武、张二人。
就在此时,西吴炮手燃点十几门火炮,炮口一律朝史文炳中央部队!
只听见“轰隆轰隆”之声震天动地,众多炮弹一骨碌奔向史文炳!
当然,这些火炮弹很难击中史大帅。但是,它们却击中了史大帅周围的元军将士!
——之后,徐达围攻平江府,就有炮手一炮击毙张士诚的第一大将张士信(也是张士诚的弟弟)!故此,火炮真的很厉害!
西吴军火炮手不停装载火药弹,不停燃点引信,火炮也不停轰击元军指挥部——临时的指挥部。
史文炳的军士顷刻之间死伤无数,一阵大乱!
武德张鉴抓紧时间,突出重围,与手下骑兵会合,乘势冲杀慌乱的元军。
这下,史文炳完全无法指挥他的军士了,即使他乱刀斩杀了几名逃兵。
就在武张合兵冲锋陷阵之声,元兵正式崩溃!
没有桥,元兵也不管了,纷纷跳下壕沟水涧,涉水过河逃命去!
西吴火器兵将炮口、枪口、箭头转向壕沟山涧时发射时,元军的脚下再次遭受地雷爆炸!
元军大败!
史文炳在亲兵副将的护卫下,好不容易逃出生天!

元军哪里知道,邓愈这场罗坑之战,就是用“地雷”搞掂史文炳呢?严奉先,即使是平章军职,他又哪里晓得在他与刘福通拼命的时候,南方有一个叫邓愈的红巾军将领已经等着收拾他这个蒙古神射手呢?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1-30 22:11:56 +0800 CST  
有朋友质疑,明初的火器有这么厉害么?那,鸦片战争时,清军何其落后,又如何解释?
回复:这一切,都是清朝统治者所作所为导致的。满人取江山后,不仅肉体上折磨汉人(所谓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而且在精神上也愚弄汉人,他们把明朝先进的武器统统毁灭、封存,所有的兵书焚毁禁绝。五六十年后,清军在雅克萨与俄国战斗时,武器已经严重落后于俄国。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1-30 23:09:24 +0800 CST  
而宋朝与金朝(女真)驳火的战斗详情却意外地保留了下来。《襄阳守城录》、《开禧守城录》和《德安守城录》以战地记者的笔触认真而细致地为我们描绘了宋金之间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里面提及的种种武器,让我们大跌眼镜,原来早在十二世纪初(也就是岳飞抗金时),宋人和金人的战争已经相当近代化了!世人还被《三国演义》的战斗模式误导了,以为整个中国古代打仗都是大刀对长矛。幸好,明代开国历史,留存至今的史料,还没有完全抹杀火器的使用!或者,又要感谢乾隆皇帝,当年《明史》出版时,有人提议,既然明史已经写好了,不如把《明实录》烧毁了吧。乾隆说:要保留明实录,万一日后有人要追寻我们编写的《明史》的本源时,还可以从《明实录》中找到。我们不是乱写明史的。谢谢他老人家了,否则,《明实录》一旦烧毁,从此,永无真相!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1-30 23:21:56 +0800 CST  


外国画家笔下的南宋时期的攻城战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2-01 13:32:43 +0800 CST  


元末群雄割据图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2-01 17:42:33 +0800 CST  
飞翔明2018曰:为了保证每天更新,稍作发帖调整。即每天更新一集,每集约1200字左右。这样写,比较轻松,毕竟要阅读很多古籍和现代的研究成果,还要设计细节和桥段。这些细节和桥段目的是展现明朝立国的艰苦卓绝和那时的军事文化。当然,也容易被认为是大汉族主义的鼓吹之作——这也是明代真实的民意:中华汉地,胡夷何得而居之!华夏大地,必以中国人为主人!即使明英宗朱祁镇被蒙古生擒,也先也不敢伤害他,最后还是不得不将明英宗送回中国。这是千古奇辱,国家全盛而皇帝被擒。这也是千古奇闻,即便被擒,最后居然完人奉还!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2-02 23:04:30 +0800 CST  
80.

严奉先目击自己的骑兵连人带马被“地雷”炸到支离破碎,尸骨无存,大惊道:“南家子厉害!”
——南家子,乃金代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对南方汉人的称呼,特别是对南宋境内的汉人的称呼。比如,托名元世祖忽必烈亲撰的《十善福经白史》就把南方汉人称为“南家子”。
便叫他的亲随呼图青岱:“快停止前进!”
呼图青岱纵马前冲,高呼:“且住!”
可是,战场内炮火连天,双方士卒嘶叫呐喊,种种声响混合一起,震耳欲聋,蒙古前锋骑士无法听清指令,来不及后撤,后面的大部队只得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葬身地雷阵中!
严奉先又怒又悲,喝道:“火箭上!”
就听“呼啦啦”地冲上两三排火箭骑兵,他们把手中的利箭绑上火药筒子,点燃后,拉弓如满月,等待指令!
严奉先,不得不使用他最不喜欢的战术了。

这可奇怪了,明明蒙古骑兵也有火器装备,为何严奉先不率先使用火器呢?
这就跟十八世纪末的乾隆皇帝的心态是一样的,拒绝接受先进的技术啊!严奉先自负于自己的骑射技术,认为仅仅凭借这个就足以取胜。当年在沈丘,年纪轻轻的严定住受命于察罕帖木儿,传递书信与罗山的李思齐,相约共同起兵对抗红巾军。他单骑独闯刘福通的连营,身上的四个箭囊的一百支箭几乎用光,那追赶他的数百名红巾军战士,竟然被他射杀了八十七人!凭着高超的骑射技术,他成功地摆脱红巾军战士的追杀,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察罕帖木儿很满意他的表现,当面称赞他箭术一流,犹如汉末吕奉先(即吕布)。于是,严定住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严奉先”,从此神射手“严奉先”之名响彻蒙古军中。正是熟读史书,曾经参加元朝科举考试的察罕帖木儿形象对把严定住比拟为吕布,严定住才知道吕奉先这位“飞将”之大名,否则,大字不认识一个的严定住怎会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严奉先”呢?

严奉先喝令:“发射!”
就听“嗖”、“嗖”、“嗖”,蒙古阵中数千名弓箭兵密集齐射火箭,霎时间箭雨纷飞,如同飞蝗扑向青苗,又似骤雨猛打新荷,明军营垒“噼里啪啦”插满箭簇,有士卒中箭倒地,有排栅惹祸焚烧,有鹿角拒马火燎飞蹿,有军帐烈焰腾空!
严奉先取下黑玄木大角弓,从腰间的箭囊中掏出三支狼舌菱叶箭,“嗨!”他挽弓搭箭,瞄准明军营垒望楼上的旗手,他正在挥舞一面火龙旗,这是指令火炮兵发炮的号令旗帜。严奉先最憎恨的就是这种火炮战士,“真正的英雄,不是借用火炮对付敌人的。”这是他一贯的认识,在以往,但凡遇到敌军使用火器,他一定用他手中的狼舌菱叶箭击毙敌军的炮兵。这次,他纵马前驱,把目标锁定在望楼上的明军旗手。
“着!”
厉害!果然就是神射手,果然就是奉先再世!
三支狼舌菱叶箭连续射出,火龙旗手当然中箭倒下!
跟着,他又射倒望楼上的几名明军士卒。
蒙古骑兵鼓噪了,他们狂呼高叫,战马也随之奔腾飚蹿——中翼,以及左右两翼发疯般冲击明军营垒。
楼主 飞翔明2018  发布于 2018-12-02 23:07:32 +0800 CST  

楼主:飞翔明2018

字数:1327285

发表时间:2018-07-18 05:46:4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24 10:11:21 +0800 CST

评论数:507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