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瓷名瓷名窑正义-------------柴汝官哥定建之考证

铜着色剂烧出绿色并不难,如绿叶、草之色,古人用铁铅釉就可取得这样的效果。而要达到玉一般翠绿温润手感硬度并与胎结合一体不分层不脱落产生剥离现象,却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据我的观察,铜绿仿玉釉作品烧造之难的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釉本身的配方独特,二是烧制时的温度控制时长控制。配方不独到达不到仿玉的效果,要么暗绿亚光,釉软易起磨损。要么玻光刺眼,绿外罩了一层玻璃,和玉石本身为绿大不相同。我们现代所能看到的1900年左右近代日本仿、现代景德镇仿,收藏于欧美各大博物馆里的高温铜绿釉作品,都是这样的状态,没有成功的作品,和历史上古中国武平中山浮梁瓷局所创烧的高温铜绿釉艺术品不可同日而语,品质上相差太多。古中国人所制之高温铜绿产品,其胎体还相当之薄,因而所能承受的温度控制偏差是相当有限的,温低则釉不化融难入胎体,温高则胎体易脆而釉玻化严重刺眼。这两者间的拿捏要恰到好处,还只能凭肉眼等感官体会观察而来的经验,没有测温仪和控氧阀、既时开关,让现代人来烧也难得成功。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3 12:21:40 +0800 CST  
近代日本生产的仿古郎窑绿产品混入民国时期故宫的数量极少,是和当时晚清民国时代社会尚红尚蓝的时尚有关,当时景德镇也以烧制这两种彩釉为大宗的产品,绿釉产品则极少生产。而当时的美国则非常喜欢绿色釉的瓷器,其向日本采购的瓷器商品中,以绿釉产品为大宗,这也造成近代以来所谓的古中国郎窑绿产品的后世保有量,以美国为最多之区。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3 13:40:36 +0800 CST  
混入故宫的极个别日本1900年之后造铜绿釉。和武平中山郎窑相距甚远。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3 13:45:03 +0800 CST  

https:

https:

https:
美国成堆日本造,年代写成1900年左右,产地却说是中国景德镇,然而景德镇一件也找不到,大陆中国也找不到。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3 13:51:23 +0800 CST  
近些年1900年左右美国日本存量的绿釉仿郎窑绿作品,有部分以古中国艺术品回流的名义和方式进 入 中国现代的文物市埸,数量越来越多,官方陶瓷鉴定家均以景德镇新仿产品视之,而混入故宫的就是真郎窑,让那些日美收购者气不打一处来,全都质疑官方专家的鉴定水平。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3 13:59:33 +0800 CST  
其实这些日本近代造的绿釉瓷,其制造的水平也是后世当中的高水平了,但其产品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胎体的开裂造成内白釉的片纹凌乱,严重影响了器物的整体美观。我认 为这是近代日本匠人在仿制复古的过程中,一定是曾经有过真郎窑的样本,按照样本的实际面貌来全面复烧的。但据我的观察,古郎窑绿白瓷部分的开片在产品出产时是没有的,样本上的开片是因古郎窑产品胎体过薄历时稍久自然产生的裂纹,而不是产品固有的特别之处,而日本匠人将其刻意一股脑复制下来并有意追求的效果。其胎不是薄胎而相对较厚,因而不是自然的开裂。
这些日本绿釉产品的特征,在现代景德镇的复古产品中,却是不存在的。水平比日本的更差一个档次。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3 14:12:54 +0800 CST  
这是我收藏的武平中山古浮梁瓷局的真正郎窑绿作品,完好无损,精美绝伦,其色深沉温润如玉,呈色整体划一,釉面不裂,胎釉紧合,器内器底白釉局部有极浅裂纹,藏有污垢。此器的修足造型接底上釉的方式,均非常独特,显示出那个时代瓷匠艺人的独特风貌。当代中国仅见品。和日本美国故宫的产品相比,高低立现。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3 14:21:55 +0800 CST  
两者的发色完全不同,可见也是因为釉的配方不同,生产的流程工艺,装烧方式也完全不同。武平中山的没有玻璃光,绿色深沉不飘,而日本近代造则绿中有黄嫩之色,有玻光,积釉厚釉处发暗黑之色,说明铅的成份过多。

我收藏的这件郎窑绿,任由现代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大师们复古仿造,我相信在现代景德镇,是没有任何人能够烧制出来成功的产品的。

你不能同时踏入两条历史之河。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3 14:33:34 +0800 CST  
古中国时代武平中山镇浮梁瓷局的制瓷技术人员,在古中国国破朝亡之后,最主要的一支逃亡队伍便是朝西一路来到现代的四川乐山眉山青神一带安定下来生活,遗存到现代多以余姓为主体,其制瓷技术也得以以这些地区为中心四处扩散到成都彭州、自贡、夹江一带。我所收藏的古武平中山瓷局的文物,也是从这些地区的乡下花了二十多年收到的。现代四川出土的大量精美瓷器,好多官方鉴定为宋代青瓷的,其实都是四川出产的产品,生产的核心地区就是乐山和彭州。产品有白瓷、青瓷、乳浊釉瓷、黑釉瓷,近代民国之后,与景德镇产品大体一致,但其粉彩瓷、硬彩瓷、铜红铜绿瓷,独具特色,粉彩的人物画以绵竹年画为蓝本入瓷,红珠沙绿珠沙高温铜釉产品,比景德镇产品的质量还要胜上一筹。特别是绿珠沙铜绿釉产品,其釉的配方尽得古武平中山镇郎窑绿的精华,其产品也最接近武平中山产品的特征,和近代日本造拉开了距离。可惜的是,现代四川没有人研究这些古代近代的陶瓷史,更不清楚和江西武平中山镇之间的历史血肉联系,官学孙子全部精力就是考古造假,大禹的寨子、李冰的石牛、弄诸葛亮的字条、造金沙的太阳鸟、江口张献忠的大西沉宝、各路蜀王墓世子印。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3 15:17:39 +0800 CST  
眼下的日本国随着资本主义商品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其国中人口也呈现出日益高度的集中化,形成了所谓的东京经济圈,人口经济占比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城市,原有的二级三级城市空心化。在这一过程中,二三级城市的新生代居民不断迁往大城市,加之新生代日本人对自身历史的教育空心使其迁居时抛弃大量其祖辈积累的一些近代收藏的与古中国历史文化相关的复古文物艺术品,因而在二手市埸、旧货市埸上可以购买到相当数量的这类艺术品,价格不高,数量较多。这也确是现代中国人的 一个机会--------低价采购这些艺术品当中的一些精品加以收藏。好多人都有机会收藏到与混入北京故宫、台湾故宫的所谓古中国皇家收藏艺术品,玉器、书画、青铜器、陶瓷、其他手工艺品,生产年代和品质完全不相上下。从生产的年代及其本身的艺术水平,都是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的,远比当代中国所谓的艺术家作品要高明许多,人为炒作,自吹自擂,切断历史,内心空洞。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5 15:28:56 +0800 CST  
象无奈枣子之类,花不了多少钱,最多也就几十万,就足可收购一馆和徐展堂马未都一样规模水平的古代艺术品,然而也就可以装模作样移身幻化 为现代中国的伟大收藏家加古中国文明文化的保护者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死前将收藏一捐,子子孙孙也是吃喝不愁名门之后了。是相当划算的一笔生意,只赚不赔,还名利双收。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5 15:36:41 +0800 CST  














应 有尽有,宋钧、郎窑绿、绿哥、汝窑、官窑、连马哥有的乾隆大瓷母也有,一说起来每件都是几千万,最后要是捐了,是个什么概念,爱国的份量重不重。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5 15:45:26 +0800 CST  



明洪武,朱元璋的




韩国李朝的


大明成化的


郎窑豇豆红


宋哥窑


直到道光同治的都有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5 15:53:24 +0800 CST  
古中国名窑当中还有一个定窑的,现代官学孙子考证为现代河北省定州,还地下考古找到生产白瓷的宋定窑遗址。这也是现代中国人自我脑补充空的史学上推的结果。下面就是不同流传版本地区先后汉字以字记音转古口耳相传故事艺文唱本演义、、、、在1850年之后叠加而成的二十四史体系。

公元前26-22世纪,定州归九州之一的冀州管辖。
齐桓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49年),齐国国相管仲在今定州境内筑一城,即今天的定州城。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鲜虞国改称中山国,定都中人城(今唐县西南一带),定州属中山国

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414年),中山国迁都于顾(即今定州城,这是定州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都)
魏文侯三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魏国攻灭中山国,顾(今定州城)归魏国管辖。
周安王二十二年(公元前380年),中山国国君桓公打败魏国,成功复国,顾又重新回到中山国手中,不久,中山国将国都由顾迁到灵寿城(今石家庄灵寿县)。
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中山国国君称王,全国统领26个城邑,其中包括顾。
赵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赵国攻灭中山国,定州归赵国管辖。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国攻灭赵国,定州归秦国管辖。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中国,先置36郡,定州归巨鹿郡管辖;后设47郡,定州归恒山郡管辖。定州城,当时名叫卢奴县,为汉高祖刘邦所设置。
汉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定州仍称卢奴,为中山国国都。定州全境及其所辖范围,被称为中山国。汉景帝(刘邦孙子)封第九子刘胜为中山国王,国都卢奴(今定州城),管辖14县:卢奴、北平县(今保定满城县)、北新城(今保定徐水县)、唐县、深泽、苦陉(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安国、曲逆、望都、新市、新处(今定州大辛庄镇)、毋极(今石家庄无极县)、陆成(今保定蠡县)、安险(今定州固城村)。
魏黄初二年(221年),定州及其辖地仍名中山国。
魏太和六年(232年),仍称卢奴,曹衮被封为中山恭王,驻地卢奴(今定州城),管辖9县。
晋泰始元年(265年),仍称卢奴,为中山国治所。晋武帝封司马睦为中山王,驻地卢奴,卢奴(今定州城)管辖8县。
后燕建兴元年(386年),定州及其所辖地,仍称中山。鲜卑人慕容垂建后燕国,定都中山(这是定州在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建都),把卢奴(今定州城)改名为弗违,管辖8县。
北魏皇始二年(397年),定州及其所辖地,仍称中山。中山归北魏,设置安州,治所在中山,将弗违(由卢奴改称,今定州城)复名卢奴(今定州城)。当时的定州城是三级行政机构的所在地,一是安州的州府所驻地,二是中山郡的郡府所驻地,三是卢奴县的县府所驻地。
北魏天兴三年(400年),拓跋珪改安州为定州(这是定州的名称在历史上第一次以定州二字出现),治所在中山,定州管辖5郡:中山,常山、博陵、北平、巨鹿。中山郡治卢奴(今定州城),辖7县。即定州的州治在中山郡,中山郡的郡治在卢奴县(今定州市)。这是定州这个称谓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但当时定州并不局限指今天的定州城,而是指定州所管辖的整个地区。当时的定州是古代行政划分州、郡、县中州的概念。
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定州属东魏,仍管辖5郡:中山、常山、博陵、北平、巨鹿。
隋开皇三年(583年),设置定州总管府,驻扎鲜虞县(由卢奴改称安熹又改称鲜虞,即今定州市)管辖定州、冀州、灜州三州军事。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定州为博陵郡,郡治鲜虞县(今定州市),管辖10县。 [10]
唐武德四年(621年),归唐,复置定州,管辖10县。设定州总管府,驻扎定州,管辖5州:定州、恒州、并州、灜州(州治在今沧州河间)、廉州(州治在今石家庄藁城市)。
唐武德六年(623年),设置定州大总管府,驻扎定州,管辖:定、洛、相、磁、黎、冀、深、蠡、沧、灜、魏、贝、景、博、赵、宗、观、廉、井、邢、栾、德、卫、满、幽、易、燕、平、营。
后周广顺元年(951年),设置定州义武军节度使,驻扎定州,管辖3州:定州、易州、沧州。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设置定州路,驻扎定州,管辖8州。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改定州为中山府,治所在安熹(今定州市),管辖7县。
金天会六年(1128年),定州归金国。
金天会七年(1129年),仍设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辖7县。
蒙古太祖十四年(1219年),归元朝,仍设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辖3县:安熹、无极、新乐。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中山府为定州,州治在安喜县(今定州市),从此中山府的名字不再出现。
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安喜为定州,从此安喜二字不再出现,而定州二字成为现定州城所专用,并一直延续至今。
明洪武九年(1376年),仍设定州(此定州为一个州的概念),州治定州(为一个县的概念,即今定州市),管辖4县:定州、新乐、曲阳、行唐。
清顺治六年(1649年),仍设定州,州治定州,管辖3县:定州、新乐、曲阳。
清雍正二年(1724年),仍设定州,由隶属正定府改为直属直隶省(相当于今天省直管县的概念),州治定州,管辖3县。
民国元年(1912年),称定州,州治定州,管辖3县。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6 09:09:50 +0800 CST  
冀州是北方之州,也是幽州,本义都是指的武平县南盘龙山,那山如盘起的发髻,也是一个圈起来有缺口的围山,幽闭封固的样子。冀也可由燕子山而来,武平县北的神燕之卵山凤凰台。古代中国人曾有一风俗用布緾头,近代四川湖南贵州云南都有保留,在现代的印度也保留,緾起来的样子也叫带冠帽,所以也有依这模样取地名的。
定就是安,藏安藏定朝阳之义。管子就是孔子,仲就是二。也是来源于缺口的盘山。古中山国,就是现代的中山镇,中山依钟形而名。后迁都于顾,这是东南迁的后事了,顾就是看的意思,睐、蓬崃,永定临安,现在的阳寿山一带了。
卢奴名字的来历就是和头有关了,緾头布,大头娃娃就是卢奴。博陵是讲山也象一个大铜镲,也叫瓯,也是钵、钹,所以也有古勃海国的名字了,海是大的意思,勃就 是钹。
因此古中国历史中的定州,不在现代的中国河北省定州市,而是现代中国江西武平的中山镇。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6 09:32:03 +0800 CST  
有关古中国定窑的记载和说法,也都是武平中山瓷局一另一个说法而已,提到的定窑产品也只是武平中山众多产品品种当中个别代表性产品,和现代的河北省定州地下古窑产品可能有技法上的渊源却与其历史本身无关。
定窑产品提到最多的是白定、紫定、绿定三种,后世人依河北定州地下出土瓷产品遗器指认一种乳浊口沿无釉的暗乳白印划花粗胎产品 为宋代定窑皇家订造产品,一种亮酱釉产品当成宋朝皇家订造紫定产品,而绿定产品却未能确定地找到相对的对照物,以一种差不多二十世纪的臆造铅绿釉产品当成宋绿定。这和武平中山生的产品种类品质相距甚远,后世人自我脑补的结果。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7 08:43:01 +0800 CST  
定窑之白瓷的特点是白,古人形容为如雪之白,大邑白瓷、邢窑白瓷、宣州白瓷,也都是有白如雪的形容,其实都是讲的武平中山白瓷产品一个品种。现代的地名上看是不同的地理位置,古代中国都是讲的一个地方。

这时的白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生产出相当洁白的高温瓷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也是中山镇早期创造性的瓷器产品,所有后来瓷器品种的变化,都是以这个初始的白瓷创造为基础。

这时的白瓷特点是胎、釉都白,并且釉比较薄但却与胎结合的相当紧密,只是烧成的温度还不够高,没有达到胎釉玻化的程度,因此此时的白瓷产品在白的同时也有相当明显的缺点--------白釉面很容易产生裂纹而渗入污垢,古人称为渗墨,有墨,当时皇家曾以这样的原因而取消白定产品制作皇家礼器和陈设器。在后世的以字记音汉字材料中,有写成“定窑有芒不堪用,而命汝窑造青瓷”,这个有芒,就是有墨的异化。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7 09:01:38 +0800 CST  
现代中国官学孙子对这个有芒的解释因为不知道现代汉字记载中的古历史史料中大量存在古中国字转汉字中的以字记音现象,只是按字面理解,说芒是口沿无釉的芒口瓷,因为这缺点而不用白瓷造青瓷,而口沿无釉的工艺只是近代瓷商为提高产量所采用的一个装烧方法,一窑产品产量采用这种产品倒扣装烧口沿无釉的方法可提高许多,降低产品成本而已,不是什么高难度不可攻关的技术难点,皇家所需满釉便可,不是弃用的理由。弃用只因为产品本身当时还没克服釉胎结合更好温度更高的胎釉玻化问题,这和白釉的配方成分有关,没找到更好的配方而已。用不了多久就有裂纹还渗黑垢,皇家不能容许。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7 09:11:02 +0800 CST  







我收藏的武平中山白定瓷鼎,和后世景德镇产品完全不同,也和后世河北省定州产品完全不同。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7 09:15:54 +0800 CST  
古代中国成熟的白瓷产品最为接近现代产品品质的创烧时期,是古中国中山瓷局东南迁往永定大浦之后的事了,在大浦完成的质的飞跃,然后传往福建的德化、后世的景德镇、日本的前田伊万里,而在近代的日本达到顶峰。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7 09:33:11 +0800 CST  

楼主:大大乐

字数:143441

发表时间:2018-07-01 23:44:0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7 18:05:23 +0800 CST

评论数:84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