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瓷名瓷名窑正义-------------柴汝官哥定建之考证

现代河北定州有个说法叫曲阳的地名,这曲阳之曲 是既可讲山,也可讲水的。讲山便是曲山,弯曲之山,弯刀之山、错刀之山,金刀之山、弯眉之山、蛾眉之山、、、、、的南边便是曲阳了,所以就是中山镇。说水也可说是曲水曲河绳水衣水伊水偎水渭水绕水顺水宜水襄水白水、、、、、之北便是曲阳了,也中现人的中山镇。
现代中国国家地理中的台湾省的地名,就是来源于这个曲山,也叫湾台。其在古代中国时期的地名,只有泛泛之称的南洋一片旮旯。武平县的皇家南下打永定大浦的孔圣南迁之国,南国国破灭亡之际,其人员分东----日本、南----台湾、西----两广云贵川,三路大逃亡时,有相当一部分就逃入了现代的台湾省。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7 09:53:04 +0800 CST  
古中国陶瓷史中青瓷类的品种就是在武平中山创烧白瓷之后品质不满意为皇家所弃后才创生的新瓷品种,这完全不能按官学二十四史的前后来排位。现代官学陶瓷史中的所谓汉代青瓷、晋青瓷、越青瓷的年代历史排名定位全是臆想出来的结果,屌丝们大可不必当真。
古史料上记载的的汉青晋青越青的历史时期,也就是夏商周唐宋元明清时期。古中国历史中的汉字记载史,其实并没有多少时间上的纵深,幅度最多也就一百年之内,而距今天的中国历史时间的距离,我估摸肯定在五百年之内。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7 16:21:12 +0800 CST  
武平中山定窑白瓷转产青瓷第一代的产品就是一种浅淡绿的青瓷产品,古人对其最为精准的描述叫缥瓷,淡绿的象缥白水洗后的一种浅绿色的布。
缥瓷:缥瓷是晋代人对青瓷的一种称谓。语出潘岳《笙赋》“披黄苞以授 甘,倾缥瓷以酌醽”句。可见它属于一种青色,缥瓷在当时即指青釉瓷。
缥瓷
缥瓷(20张)
关于缥瓷的产地尚有不同看法,近代有人据陆羽《茶经》引晋《荈赋》“器择陶拣,出自东瓯”句,认为东瓯系指今温州,而温州青瓷以青白色为特征,因而缥瓷系指瓯窑瓷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早于《茶经》的隋《北堂书钞》引进《荈赋》文字为“器择陶简,出自东隅。” 因而这里既没有提到东瓯,更没有把缥瓷与东瓯联系起来,而迄今为止,温州也没有发现值得时人称道的晋代的瓷窑,而这时发达的瓷业是越窑,东隅则谓东方之意,这时东方的青瓷堪称一绝的是越窑,因而认为缥瓷指越窑青瓷。 再一种认为“缥”字本身即是文学词藻,本意谓青白色,实系泛指青瓷。晋代南方青瓷业发达,但尚不能以某一种颜色绝对概括之,因而缥色不能狭义理解为某种特殊颜色,而是泛指青色,这与当时的社会时尚一致。而“东隅”则指大概的方位,当时东南地区浙江青瓷业发达,“器择陶简,出自东隅”本身即是泛指浙江的青瓷,因而缥瓷应理解为指晋代的青瓷而没有特指瓯窑或越窑。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7 16:26:31 +0800 CST  
东瓯、东隅、越、鄂、粤、、、、、名字都是来源于武平南的圆圈缺口山,盘子、四周封闭的凹山、张开的嘴模样、、、、称这东这个方位,是写这些文字的人所处的方位决定的,位于这山的西部,便称东,并不是古中国地图里的中国东方,官学就是按现代中国地理的东方来认定,所以就在浙江省找。古人记载里有柴窑出北地河南郑州,同样也是写这记载的人当时地处武平之南,多半是现代广东福建沿海一带有人的记载,而官学也是按现代中国地理中的河南郑州找,陕西耀州找了。古中国历史中有西周东周、西汉东汉、西晋东晋等东西朝的划分,一般都是指的武平之西和上杭之东。西周便是这圆圈缺口山朝阳之周,而东周则是指的上杭城内的八卦盘旋河水之周了,河水流进流出打个八字样的旋流。西罗马东罗马,也是这个道理,罗便是螺,都是周旋,马是摩的异化,天赐之意。巴比伦也是旋转,法轮王也是旋转。高卢就是大头的意思,西班牙是留车牙床山。俄罗斯也是旋转。日本就更是日钵了。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7 16:44:56 +0800 CST  
缥瓷不仅仅是淡青色的瓷,而一定要有缥的特点,单是淡青绿色不能有缥的特点。缥色达成,还是和其具有独特釉胎的配方及烧制工艺有关,并不是简单釉中别点铁元素草木灰釉石就能成的。同样据我寻查,当代著名的世界各大博物馆,两岸故宫,日本,都没有发现收藏有一件能达缥瓷水平的淡青瓷器,还好,我收藏有一件标准的定窑武平中山缥瓷茶瓯,让当代的中国屌丝们有机会机缘福份看到这古人记载中著名的缥瓷越瓯。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7 17:13:05 +0800 CST  
游客在长城发现“汉武帝遗诏”,专家鉴定后被震撼,直言:有血性

05-17 22:01优质创作者
汉武帝,那绝对是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等一的霸主,用“雄才大略”、“千古一帝”等词语评价他,那绝对是不为过的,是汉武帝开创了西汉最为辉煌的时刻,是他打败了令人闻风丧胆的匈奴,为此我们后人在称呼西汉的时候,更加喜欢称之为“强汉”。
相信许多的网友们肯定去过长城游玩吧,长城不仅是我们中国本土的建筑奇迹,更是世界上最为令人震撼的建筑瑰宝,它的作用就是用来抵御外敌的入侵,当年秦始皇那么大刀阔斧的要修筑长城,其实为的就是个这目的。

到了汉朝时期,长城再度被大力的修建,这对于日后和匈奴打战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抵御作用,本文中我们要介绍的这件国宝文物其实非常的寒酸,外形看着就是几根竹筷子,但是其内容却非常的专家感到热血澎湃,而且它还是汉武帝留下的遗宝。
那还得从十余年开始说起,当时有个游客来到了长城游玩,没想到这次游玩却被他发现了一个很意外的收获,在他走到中途的时候,眼睛一瞥却发现旁边的城墙角落旁似乎有几根“竹筷子”插在那,因为这些竹筷子都沾满着污泥,为此根本不知道是何物?

但是这个游客还是很聪明的,虽然不是专业的考古人士,但是他几乎认定很可能是什么文物了,为此他就立马电话联系了当地文物局,希望他们立刻派人来进行查看,一段时间过后,文物专家迅速的赶到了现场,专家用刷子轻轻刷了几下之后,发现这居然是竹简,而且还有许多的铭文,从字体上来看是篆体。
为此这个文物专家自然是很开心,而后就开始对其进行了仔细的提取,随后立马将其给带到了文物局进行修复和鉴定,当时这个事情也是引起了不少专家的注意,大家都在等修复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大家发现这真的是竹简,而且居然还是汉武帝的遗诏。
上面清楚地写着汉武帝对子孙后代的教导,教育后代子孙必须要认真对付匈奴,而且要保证汉朝边境的安宁,此外必须要称霸西域,让大汉的威风广播天下。
仅仅一段话,看的专家是彻底被震撼到了,这段汉武帝遗诏真的是太有血性的,汉武帝刘彻无愧是雄才霸主,如今的这几根“汉武帝遗诏”竹简就被存放在了甘肃博物馆中,那绝对是馆内的镇馆之宝啊!

今天看到的又一当代 中国官学孙子的伟大历史考古科研成果 --------------当代中国考古迎合了谁的什么心理需求? ​​​​如果精英们还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屌丝们继续还是无奈枣子,那么这样伟大的科研成果还将不断地诞生出来。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8 10:56:41 +0800 CST  
当代中国的文史官学孙子群体绝对算得上人类世界中一个独特的存在,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自近代1850年左右的中国产生文史学科以来,他们所有的研究便以人类世界绝无仅有的方式在进行在不断生产出伟大的科学成果。地下出土的文物当中的绝大多数,一定都是有文字的形式记录来显现文物本身所存在的历史年代对应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体系中一个异常精准的具体公元年代,还绝大多数的文物主人也可基本精准对应在这个历史体系当中著名的历史人物身上。这个现象在当代人类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历史究考古研究中,极少同样出现。在现代中国,历史研究中需要什么考古的证据,差不多便可真的在考古发掘中就能找到相应的证据,要什么有什么。这在其他国家是非常罕见的现象其他国家的历史都是保留在不知渊源的拼音文字记载体系中,很难在考古中发现直接的证据。只有现代的埃及国围绕着金字塔的历史考古除外。金字塔外的历史又只在文字当中了。
我一直不明白近代中国文史官学孙子的脑回路是怎样的一个结构,这样臆淫式的科学研究到底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快感,使得他们一代一代专业地重复这样的创造。最后找到的根源,我认为根子还是出在近代中国以来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群体的素质层次上面,由他们的心理需要而引导了广在屌丝们的心理需要,成就 了现代中国的文史科学事业。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18 11:24:26 +0800 CST  
2004年,江苏省无锡市鸿山镇意外发掘出了一处墓葬群,当时引来了当地考古队的关注和勘测,结果确认这里应该是大型的墓葬群,而且很可能是吴越贵族的。而那一次最大的收获却是三片毫不起眼的竹简。“蠡与施潜通,三年始达吴,以语儿亭为质,施不得不勉”。考古学家找到西施范蠡通奸铁证。中国历史学构建的又一里程碑。这竹简旳功效非常强大,从当代无锡出土,坐实古代这里也是无锡,坐实范蠡西施也是这里人,坐实历史细节两人通奸还生有儿子。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23 07:25:09 +0800 CST  
当代中国考古官学孙子的科学成果一般都是呈现这样的技术特点------------浙江出吴越,陕西出秦汉,河南出大宋,江苏出六朝大明,四川出三国,北京出元明清。都是和现代地理相对应的,因为这样才符合二十四史的地理逻辑。地下出土的考古文物证据也确是按这样的逻辑产出对应的证据。还没有广东福建江西出土有证据说这里才是古中国古长安古开封古洛阳古苏杭的,也没有文物说西施就是杨贵妃大玉儿马皇后的。吕后的印一定是出在陕西的,海昏侯的印一定出在南昌,杨广的 一定在扬州,王建的肯定是成都 了。孙子兵法的简要么出陕西要么出山东,甲骨文一定出河南安阳,宝鸡自然要出西周青铜器,咸阳必出秦始皇。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23 15:37:33 +0800 CST  
当代中国考古成果中一最集中的铁证文物就是墓志铭,相当坚硬质地的青黑石头所刻,阴文阳文的,成规矩的行文格式专属用语,言简意赅交待墓主户籍家族渊源名望履历平生业绩荣誉后代归属事宜,因而成为官学考古体系最为重要的学术支撑依据。但我用脚丫子想了想,依现代中国人墓志行文却从来没有这样的习惯和文化,最多有个名号尊称生卒子孙之类,目的就是为了找到方位,祭时别弄迷了,没有歌功颂德的功能,故一定是在明处让人找得到的。可官学考古家提供的历史铁证全是相反的,文化逻辑也全是和现代人相反的。墓志都是埋在地下的,和棺材在一起,和陪葬品在一起,写了那么多的户籍家族渊源名望履历平生业绩荣誉后代归属事宜却不让人看,专门留给几百年上千年的我们当代的考古家们看还要研究出与历史记载相对应的科研成果,刻造的还讲究,各种字体大小格式谁写的谁刻的年月日地点全清清楚楚,对古人代名人一律不分东西南北这样弄的心思真是搞不懂,普通屌丝的墓又绝不这样弄,这当中的道理我不知别的当代的屌丝有没有人也象我一样用脚丫子想一想这当中到底是为什么?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23 16:05:31 +0800 CST  
这是当代著名的认识论理论阐述-------------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23 16:09:41 +0800 CST  
我是决不同意这样的认识论。人的正确思想分原始的和后得的两个大类,原始的只能从正确的思考当中来,后得的正确思想只能从正确的思想当中学习而来。没有第三个途径可走。也绝没有你能创一个原始的正确思想我也可以创一个正确思想,我还可以在你的正确思想的基础之上加以完善创出更加先进更加正确的思想来这样的神奇事发生。谁这么想,谁的脑子一定是有毛病的,要么妄相症,要么自恋狂。人格一定是有毛病的,还病的不轻。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23 16:18:42 +0800 CST  
正确的思想产生是一个从理论上不可能阐述清楚的复杂过程,从大的要素上来讲,思考的主体、时机、条件、动力、过程,周期等等,纷芸复杂的一种缘集因子的结合过程。对于原创性的正确思想来说一定是后天产生形成 的,对于后得的正确思想来说一定是先天就有的。人的正确思想具有边际清楚的定义方法上的唯一性,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原创出定义上完全一样的正确思想。后得的正思想因是从学习当中而来,所得的思想便已经不是原创正确思想定义上完全一致的所有方面。这是三元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的客观真理。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23 16:49:21 +0800 CST  
从人类现实的社会历史进程来看,人类的正确思想可以定义为绝大多数的正确思想的传承累积,而这个 累积的结果却一定是与原创正确思想存在差异的,视后世人对这类正确思想解析使用的程度及事关人类文明前进的权重必然造成这种偏差的离心率会有多大。权重越大的、解析越繁的、讨论越多的,偏离也就越大。哲学、文化、历史、伦理、道德、规范、制度、法、技、事、物、人、、、、、、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23 17:03:58 +0800 CST  
能够产生原创性正确思想的人是极为个别有限的,因为正确思想产生的缘集过程太过复杂,任何一个运化的因子出现偏差,那个正确的思想便不可能产生出来。所以,人类万不可存我思故我在,宇宙任我行,我站巨人肩,定比巨人高的想法。这样的事根本就不存在。然而非常遗憾的正是这个问题,当代人类世界中的认识论,普遍存在这样的认识论。什么我依最为客观的公正心,在学习吸收前辈的理论精华前提下,与时俱进,结合时代新特点新要求,弄出发展新完善新创造新前进新阶段。

当代极为普遍地存在对人类社会历史上的先贤大德先知先圣的正确思想进行系统性研究剖析解读总结评判提高的工作,大谈先人的主要成就和不足与局限,进而确立所谓不同时代先进落后的排序。指点江山后方显其自己的过人之处。这是极为荒谬的事,是近现代本能进化二元线性逻辑哲学下的产物,是后浪拍前浪的产物,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产物。事实上,在三元运化之下,没有什么一代胜过一代的事。既有产生过的正确思想,如果已达运化的顶峰,便不可能被超越。如在人类的哲学史上,创建三元哲学的释加,便已达人类全部哲学的顶峰,不可能为任何人所超越。在中国历史上,近现代实行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的巨匠毛泽东,也不是任何中国人所能越超越。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23 17:37:28 +0800 CST  
古风中经常看到的“未央”是什么意思?

05-23 15:17总顾问,文化达人

阅读时经常看到"未央"一词,如雪落花未央。请问:未央是何意?

“未央”这个词可是古风的宠词,在很多新古风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因为这是实打实的汉代文化。汉代兴建了未央宫,在后世文人的诗词歌赋中,特别是把汉朝当做偶像的唐朝,言必“汉皇”、“汉宫”、“长乐”、“未央”。其实“长乐未央”是汉代常见的吉祥语,就连汉代建筑物檐头的瓦当,都有“长乐未央”四字。“未央”二字从汉到唐,从问候语进化成文艺创作的固有意象,在盛唐飞歌中大放异彩。到今天就更不用说了,承载了民族历史的汉唐风韵,“未央”二字既显得古老又有韵味,自然是古风爱好者们最喜欢使用的词汇之一。那么“未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未”字倒是简单,就是“没有、不”的意思,和我们今天的理解是一致的,如“未来”,“未必”,这个“未”字的意思并没有变化。关键是这个“央”字,到底作何解释,和“没有,不”的“未”字连在一起又做何解?“央”字是个会意字,但是会的什么意呢?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是门里面站了个人,有中间的意思,引申出来的词汇有“中央”。另一种就说是一个人戴了个类似于木枷的刑具,就是这人犯了事了,或者说要“遭殃”了,所以实际上“央”是“殃”的古字。这个说起来是有些道理的,在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有:“毋道(遗)身央”;张家山汉墓竹简《盖庐》:“害之有央。”都是这个意思。同时由于人顶着枷,确实就是保持在正中间的位置,所以也引申出“中央”的意思。再则因为犯了罪,戴了刑具,所以要求人,引申出“央求”这个词语。而且一般这都是重刑犯,很可能就处死了,这个字又代表了生命的终结。这种说法基本上就囊括了“央”字成词的几个不同意思来源,要比门里面站个人更靠谱。那么“未央”是什么意思呢?根据这几个意思套上去就得了。
未到中点
如果“央”理解为“中央”——中点,那么“未央”就是还没达到这个分界线的意思。

《小雅·庭燎》: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夜未央”就是没到半夜,没到十二点,还早着呢,那就还看会书,批点奏章吧,谁知道一不注意就听到早朝大臣们车马的銮铃声音了。这是写大王勤奋啊,一夜没睡,通宵勤于政事。
无病无灾
如果把“央”理解为“殃”,那么“未央”自然就是“无殃”了。这个用在汉代的祝贺语“长乐未央”中是可以的,意思是,一直很快乐,无病无灾,平安健康。
不过我们今天好像一般不这么理解。
没有尽头
“央”代表了尽头,“未央”不就是没有尽头。所以“长乐未央”又可以解释称“长久的快乐永远不会停止”,这种释义很符合老百姓对皇家贵族夜夜笙歌的想象,所以也是最常见的理解。
《汉书·礼乐志》:“灵殷殷,烂扬光。延寿命,永未央。”就是这个意思,延长寿命,永远都不停止。
不久以后
而央作为中点、终止点,“未央”又可以理解为“不长久”、“没多久”,这就体现出汉字语言的神妙之处了,这完全和前面的意思相反了嘛。所以汉字难学,就难学在这里,有很多理解是必须连接上下文和当时说话情况与个人状态来决定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王冰 注:“央,久也,远也。”
因为不合道,所以没多久就灭绝了。这就不能说是“无尽地灭绝”、倒是可以理解为还没到达鼎盛时期就灭绝了。因为“央”是中点,就好像一天的午时和子时,属于阳气或阴气最旺盛的时刻,也就是“起承转合”中达到转之前的顶点。
而在这个顶点之前就灭绝了——也就是方兴未艾,突然垮掉的意思,所以这里“未央”是理解成为“没多久”。
顺便说一下,“艾”也是停止的意思,所以《小雅·庭燎》第二句就是: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意思也差不多。
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选择最合逻辑,影视作品中传得最广的“没有止境”的意思来理解。
而“雪落花未央”中的“花未央”是第一个“未到中点”,即没有到达顶点的意思,即花儿还没有开得灿烂。
雪儿落下来了,花儿盛开还没到最盛的时刻。
这句话好像逻辑有问题,要不就是窦娥的六月飞雪,要不就是倒春寒,要不就是武则天下了圣旨要牡丹开放。反正一般情况下,下雪的时候,是谈不上“花未央”的。


这是篇当代文化研究上少见的好文章,讲清了未央一词的文化含义,不足的是缺少古中国人用未央一词的文化历史渊源,有后半段而少前半段,现由我来补充介绍一下前半段。不是我大大乐比这文的作者高明,站在了他的肩上,经过个人努力有了新发展新创造。而是我在现代中国的古中国历史文化学术方面本就属于原创性的正确思想的提供者,有完整的体系,研究的结果最为接近古中国历史的本相。这不是从那个前人那里学习而来的,而是各种复杂缘集运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24 08:42:31 +0800 CST  
未央一词的来源也是武平县南盘龙缺口山,因为有缺口,总有接不上,没有形成封闭的环,所以也叫开封。这个自然山形地理的独特现象,在古代中国当时的哲学文化中,是和天象中的日环蚀、月环蚀现象在古中国星相学中的哲学文化含义紧密相关的。要满而未满,要成而未成,已达最后功德圆满之前一刻,是大吉之象。
依据这样的文化,所以古长安的皇家宫殿取名未央宫 ,宫址一定就建在这盘龙缺口山之内环,光明宫、朝阳宫、奉华宫、奉天宫,应天宫,都是这一样的哲学文化含 义。
现代四川有个江油市,说是李白的故里,有城边有涪江,还有著名的窦团山。这些历史文化地名的来历渊源,也同样是武平县南的盘龙缺口山。江油是幽江的左语,幽是幽闭之环山而取名叫幽州。李白是蠡伯的异化,大西师大才子。涪江是釜山之江。而窦团山,逗,古中国语中的拼接,就是接不拢的环形山。也就是未央山。夜未央,是指月亮尚有缺,没正圆。夜郎国,也是月未圆之国,地理就指武平县南盘龙缺口山,实是指现代的中山镇。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24 09:01:54 +0800 CST  
同样是依这个武平县南盘龙缺口山哲学文化所创的另一个词叫涅磐,则是现代中国人完全不能和未央一词相联系了,进入了所谓的佛教体系而神秘化。涅磐一词实就是和未央一词的并列词,讲圆满没有的两个状态,圆满了,就涅磐了,没圆满,便是未央了。佛陀死时用涅磐,是讲其生命三元运化已完成三升三降的全过程,而其哲学创建早在其死亡之前便已经达到完成圆满的境界,生时便已涅磐。这都是古中国语,不是什么现代尼泊尔的古语,就是现代武平县中山镇里居民所讲的军家话,镇外人很难听得懂的中国话。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24 09:32:09 +0800 CST  
现代江西武平县中山镇的军家话,就是古代中国的钧州话、开封话、长安话、北京话、燕京话、西藏话、韩国的釜山话、日本的锅岛话、、、、、、、是古中国国家最标准的国语,后世的客家、白家、闽家、日家、韩家、朝家、彝家、藏家、苗家、瑶家、蒙家、满家、越家、缅家、泰家、印家、、、、、、都是从这个钧家话演变异化而来,连当代的英法德俄拼音类语言的古音也是从钧家话而来。
当代的中国古文字家要从造假的河南甲骨文甘肃陕西河南山东辽宁话体系里挣脱出来,而是要深入到当代的江西武平中山镇钧家话中去,沿其发散的客家、白家、闽家、日家、彝家体系中去研究古人类的语言体系历史。这才是最正确的方向。年轻的屌丝当中如果有人按我说的去学习努力,用不了三五年就会成为现代中国研究古中国语言最为前沿最为权威的大专家。不用在意官学孙子承不承认,发不发职称聘书,让不让发表论文,能不能换来名利,你的学问一定是走在前面的先行者,于国家民族是大有益处的。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25 09:21:01 +0800 CST  
未央、窦团、涅磐、周、周口、旋口、龙口、盘口、、、、、都是讲的武平盘龙缺口山。现代河南的许昌有周口,其历史考证中还有一个古康国,都是讲的寻乌武平一带。许昌是须昌的异化也有的写成须仓,就是留车镇的四柱须眉山,须弥山。四柱山也象四齿钉钯,故也有镗钯山之说,四穿山,后世异为四川,将四柱山说成是四条河了。船山,是讲象有木桅杆柱的山。象山是易学之相,也是四柱腿之象。
周口就是逗不拢的环山,而康国就是中间是空心的山。古西域里有康居国也是这里,康德帝、康熙帝之康,都是这个空心的意思。居庸,也是居中的意思。
楼主 大大乐  发布于 2020-05-25 09:43:24 +0800 CST  

楼主:大大乐

字数:143441

发表时间:2018-07-01 23:44:0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7 18:05:23 +0800 CST

评论数:84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