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情:革命年代其实很精彩(再续)

一九四二年的蒋介石,终于到了绝望的地步。他一心指望的英美盟国全都不堪一击,日本不光抢到了石油和矿产,而且还出兵缅甸,准备割断中国的最后一根动脉。

自从日本驻军印度支那后,从越南开往云南的火车就停摆了,只剩下缅甸还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公路,勉强能送来一些物资。一九四二年一月十八号,六万日军进攻缅甸,准备把这条公路也切断掉。

大英帝国永远是精明的。看到日军来势汹汹,他们立刻提出,由中国组织远征军部队,两家共同防守缅甸。由于那条公路实在太过重要,蒋介石顾不上国内战场情况不好,急切地答应了英国的要求,在最短的时间里组建了远征军。

从上台起,蒋介石就分外推崇英美国家,态度真是比对干爹还亲,然而蒋委员长不坑爹,干爹却要坑委员长。在英国人的计划里,传统殖民地印度是要确保的,缅甸作为中日冲突的焦点,却不一定非要确保,只要象征性抵抗一下,应付好舆论就可以算合格;至于中国士兵的生命,那实在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蒙在鼓里的远征军雄纠纠地出发了。他们的指挥官,是蒋介石能找到的最强阵容,由罗卓英任司令,杜聿明当第一路军副司令,全军选派最好的人手紧急调到云南,等候开赴缅甸。没想到英国人求援很积极,办手续却拖拖拉拉,直到二月中大军还在待命,只有两个师先到当地。好不容易,英国才同意中国军队来打仗,蒋介石赶紧把第五军送进缅甸。

作为昆仑关战役的尖刀部队,第五军是中央嫡系的王牌军,可以说为了保住滇甸公路,委员长真正做到了不惜血本。而为了发挥强强联合的优势(似乎也说不上谁更强些),整支联军由财大气粗的美国负责供应,并派出一位精干的将军协调指挥:约瑟夫*史迪威。

作为美国总统十分熟悉的军事人才,史迪威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资历,并且在中国工作多年,讲得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对中国国情更是心知肚明。美军下发任命书的时候,宋子文曾经专门给蒋介石拍电报,表示老史属于优秀人才,一定能解决大问题,而蒋介石也是深信不疑,相信自已傍上了一棵无所不能的参天大树。

一九四二年三月,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史迪威,在一片欢呼声中走马上任,雄心勃勃地制定缅甸的防御和反攻计划;他的身边,是负责配合的英国和中国高级军官。

业务强干、才华横溢的史迪威的一世英名,就要毁在这片泥泞战场和猪一般的队友手中。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06-19 15:17:54 +0800 CST  
不管是中国还是老外,都讲究开门红,远征军也不例外,但血淋淋的现实告诉他们,开门有时不一定见红,还可能两眼发黑。三月七号,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的第二百师赶到同古,十天后被日军包围,后续部队无法接应,二百师坚持了十来天,被迫撤走。

出师不利,被兵力不占优的日军连连击退,实在是件丧气的事情。根据国军自己的说法(注意这一点),仗没打好主要是英国佬工作不积极,逃跑速度飞快,把友军侧翼暴露给了日军,所以不得不跟着撤。但是根据英军的记录,他们一直守在阵地上,直到同古 陷落两天后才撤;而且英军同国军之间,隔着一座大山,日军不可能短时间内翻山过来包抄。换句话说,这一仗打输了,并不是英国人的责任。

在这个说法上,我比较倾向英国人,因为从后来的记录上看,有的国军将领,信用确实比较成问题。

不管怎样,国军同英军还是联手打了一场胜仗。四月十四号,在仁安羌油田,有七千多英国军民被两个联队日军包围,想到鬼子对付战俘的残酷手段,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不得不找远征军求援。

收到亚历山大的消息,罗卓英找到最近的远征军,商量解围的事情,此时最近的中国军队,是由税警总团改编的三十八师。

这个师本来是财政部宋子文的嫡系,抗战刚开始就损失惨重,由负伤的孙立人带着五千伤愈归队的老兵重建。接着差点被戴笠的军统吃掉,象没娘的孩子一样四处受欺负,最后师长孙立人找了何应钦的关系,这才捞到出征缅甸的苦差使。

作为将军,孙立人的官场手段是很差劲的,但作为军人,他的能力却是惊人的。三十八师离仁安羌最近的只有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孙立人没有等待集结,第一时间里果断地把这个团派了出去。全团十六号到达阵地,十七号在附近英军十二辆轻型战车配合下,一路猛攻,硬是打穿了包围圈,不光救出了被围的英军,还顺带接走了日军抓的几百个俘虏。

认真考察这一仗,包围圈里的英军并没有束手待毙,他们也在努力往外冲击;刘放吾的作用,是在圈外进行接应作战,里应外合击破了日军防线。但是一个团敢死磕日军联队,无论如何是从前不敢想的事情,孙立人从此名声大起。英军司令亚历山大先前十分傲慢,甚至说中国远征军是寄生虫(后勤跟不上,经常要找英国人补充),打完仗后也换了态度,还亲笔给孙立人写了一封感谢信,表扬中国军队的英勇精神。

孙立人和远征军很能打,然而局面仍然是一塌糊涂。英军一路败退,敌情也虚实不定,战线可以说是一团混乱。四月二十四号,日军攻下了雷列姆,二十九号占领了腊戍,形势已经糟到不能再糟,缅甸显然已经守不住,缜缅公路也要被切断。此时的当务之急不再是如何打通公路,而是如何把部队安全撤回中国。

对远征军东面的第六军来说,回国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他们离国境并不远,也没有鬼子拦截,很快就撤了回去。出麻烦的是中路,也就是杜聿明指挥的那批部队。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06-22 15:44:42 +0800 CST  
不管是中国还是老外,都讲究开门红,远征军也不例外,但血淋淋的现实告诉他们,开门有时不一定见红,还可能两眼发黑。三月七号,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的第二百师赶到同古,十天后被日军包围,后续部队无法接应,二百师坚持了十来天,被迫撤走。

出师不利,被兵力不占优的日军连连击退,实在是件丧气的事情。根据国军自己的说法(注意这一点),仗没打好主要是英国佬工作不积极,逃跑速度飞快,把友军侧翼暴露给了日军,所以不得不跟着撤。但是根据英军的记录,他们一直守在阵地上,直到同古 陷落两天后才撤;而且英军同国军之间,隔着一座大山,日军不可能短时间内翻山过来包抄。换句话说,这一仗打输了,并不是英国人的责任。

在这个说法上,我比较倾向英国人,因为从后来的记录上看,有的国军将领,信用确实比较成问题。

不管怎样,国军同英军还是联手打了一场胜仗。四月十四号,在仁安羌油田,有七千多英国军民被两个联队日军包围,想到鬼子对付战俘的残酷手段,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不得不找远征军求援。

收到亚历山大的消息,罗卓英找到最近的远征军,商量解围的事情,此时最近的中国军队,是由税警总团改编的三十八师。

这个师本来是财政部宋子文的嫡系,抗战刚开始就损失惨重,由负伤的孙立人带着五千伤愈归队的老兵重建。接着差点被戴笠的军统吃掉,象没娘的孩子一样四处受欺负,最后师长孙立人找了何应钦的关系,这才捞到出征缅甸的苦差使。

作为将军,孙立人的官场手段是很差劲的,但作为军人,他的能力却是惊人的。三十八师离仁安羌最近的只有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孙立人没有等待集结,第一时间里果断地把这个团派了出去。全团十六号到达阵地,十七号在附近英军十二辆轻型战车配合下,一路猛攻,硬是打穿了包围圈,不光救出了被围的英军,还顺带接走了日军抓的几百个俘虏。

认真考察这一仗,包围圈里的英军并没有束手待毙,他们也在努力往外冲击;刘放吾的作用,是在圈外进行接应作战,里应外合击破了日军防线。但是一个团敢死磕日军联队,无论如何是从前不敢想的事情,孙立人从此名声大起。英军司令亚历山大先前十分傲慢,甚至说中国远征军是寄生虫(后勤跟不上,经常要找英国人补充),打完仗后也换了态度,还亲笔给孙立人写了一封感谢信,表扬中国军队的英勇精神。

孙立人和远征军很能打,然而局面仍然是一塌糊涂。英军一路败退,敌情也虚实不定,战线可以说是一团混乱。四月二十四号,日军攻下了雷列姆,二十九号占领了腊戍,形势已经糟到不能再糟,缅甸显然已经守不住,缜缅公路也要被切断。此时的当务之急不再是如何打通公路,而是如何把部队安全撤回中国。

对远征军东面的第六军来说,回国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他们离国境并不远,也没有鬼子拦截,很快就撤了回去。出麻烦的是中路,也就是杜聿明指挥的那批部队。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06-22 15:44:55 +0800 CST  
当杜聿明接到命令的时候,他手上一共有第五军直属部队和第二百师、九十六师、新二十二师,加上六十六军的新三十八师。鬼子还是一如既往地搞迂回包抄战术,派小股部队切断后路,然后主力跟进攻击;英国人一路夺命狂奔,杜聿明也只能跟着一路后撤,终于在五月一号,撤到了一个叫斯维堡的地方。

按照计划,大军应该由密曼铁路向八莫撤退。但在斯维堡,发生了一件很有争议的事情,就是史迪威坐的火车从站里开出去后,同另一列车发生了碰撞。

兵荒马乱,发生撞车也不算稀奇,又没有人受伤,当天晚上就抢修好了,所以谁也没把它当回事。然而在杜聿明的记录里,这件事实在很大,因为按他的说法,抢修后的火车开到坎巴拉车站后,就再没有其他火车可用了,他指挥的二零零师、三十八师、九十六师失掉交通工具,只能靠两条腿行军,由此耽误了宝贵的时间,并终于造成了后面的惨败。

根据杜司令后来的回忆,远征军撤退途中失掉交通工具、行动迟缓,所以才陷入日军包抄,最终损失惨重,相关过程纯属技术原因。但是在他当时给蒋介石的报告里,并没有提这个要命的问题,而同史迪威一块碰车的罗卓英,却在给蒋介石的报告里说:当时并不缺火车,而且他还估计到司机可能会逃跑,专门让铁道总司令沈昌带队押车,并且顺利接收了南段的车务。

这是一个看上去微不足道的问题。杜司令说没有车,罗卓英却说有车,仿佛不值得太过深究。但事实上,这个细节正是后来数万将士阵亡的关键所在:如果有火车,远征军自然可以及时从密支那赶回国;如果没有火车,大军延迟回国遭到包抄,责任就在英国人身上。

这件事责任实在重大,因为后来的杜聿明说没有车,当时的罗卓英却明明白白写了报告说,车辆充足,而且他还带了铁道司令押车。

早在五月一号的时候,蒋介石就发了电报,要求杜聿明向密支那、片马转移,尽快回到国内。蒋介石的电报转到史迪威、罗卓英那里,是五月四号;罗卓英当天就把电报转给了杜聿明,第二天他觉得不妥,同史迪威商量后,让杜聿明改道向西去印度;五月六号,杜聿明回复罗卓英,他要执行蒋委员长的命令,继续去密支那。五月七号,蒋介石也给杜聿明发了电报,要他按自己的指挥,从密支那回国。

从五月一号到五月七号,杜聿明的大军仿佛象乌龟一般,慢吞吞地挤在去密支那的路上,身后是如狼似虎的日军不停追赶。杜司令认为,行军速度太慢是因为没有火车;但是罗卓英却说,他准备好了火车,只是大军总也不到,等后面再要火车的时候,英国人管理的司机都先逃了,想走也走不快了。

杜聿明为什么行动如此迟缓,或许从孙立人的回忆里,可以看出一些原因。

国军是跟在英国人后面撤退的。英国人逃的时候,个个都是保命为先,什么物资也不顾;加上当地老百姓怕受牵连,也都奉行舍财不舍命的原则,丢下财物跟着英军逃命。国军赶到之后,面对满街店铺目眩神迷,纷纷找来十字镐、铁铲等工具,翻箱倒柜找值钱的东西。结果车站明明有火车,公路上还有几百辆汽车,几个师的官兵都红了眼跟疯子一样,在空旷的城市里四处发财,行动自然慢如蜗牛。

负责殿后的孙立人,没有加入这场用生命赌注的游戏里面,因为他很清楚,命比钱重要。在友军纷纷大包小包地捞东西时,他下了一道命令,所有人包括他在内,只许携带粮弹,不许带财物,违者一律枪毙。面对部下质疑的目光,他只说了一句通俗的话:现在贪财,将来说不定连裤子也带不走了!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06-28 17:19:08 +0800 CST  
事实证明,孙立人是很有眼光的。在后来关键的几天时间里,他的部队始终轻装迅捷,而其他友军却是步行如龟;终于在五月八号,日军提前占领了密支那,第二天,杜聿明来到一个叫印道的地方。

印道,还在通往密支那的路上。

正是在五月九号,杜聿明得到情报,前方的密支那已经被鬼子占领。此时的他有三个选择,要么攻下密支那继续前进,要么转向去印度,要么绕道走野人山回国。

如此重大的决择,杜聿明实在不敢自行决定,只好在五月十号召开印道会议,研究下一步的行动问题。考虑到日军兵力不详,强攻密支那未必有胜算;转向去印度,又会违反蒋介石的命令;最后得出的意见,是大军转向,走野人山、孟关回国。

这是一个关键的会议,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死亡决定。虽然军队自古就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但远征军没有充足的物资保障,医药准备极度贫乏,更重要的是,国军的后勤机制和能力极为原始,穿过野人山几乎就等于自杀。然而一切也是明摆的,由于前几天的耽搁,他们已经误了大事,如果再把部队带去印度,将来难免受到追究。于是官僚军人们明知危险,还是下了命令,叫几万部下撤进原始森林。

为了推卸责任,杜聿明在后来的记录里,故意把会议日期改成了五月八日。

匆匆看过历史记载,不会明白这里面的奥秘,但是仔细探究就会发现,杜司令打的算盘实在精明。八号大军还没有得到密支那失陷的消息,因此撤回国境属于遵守命令,后来过野人山,无非是根据情况变化临时变动线路,主要责任都是蒋介石瞎指挥造成的。如果承认十号才开会,那么大军强行进入野人山的责任,就要杜司令和他的一帮幕僚背了。

在国民党的军官里,杜聿明大概是属于精明的那一类型,因为随后几十年时间里,他都在史料中若有若无地抹去不同的色彩,把自己修饰成一个严格遵守命令的悲剧军人。但是罗卓英、孙立人等当事人的记录是抹不掉的,大军行动路线和具体日期,也是黑纸白字写在那里,所以看过不同的记录,我隐约明白了真实的远征军。

既然领导出于各种考虑,做出了强穿原始森林的决定,那剩下来的事情自然是执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成千上万的远征军士兵只能付诸行动,死在服从命令四个字上。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07-01 11:11:25 +0800 CST  
第一批爬野人山的,是杜聿明和新二十二师、军直属部队。

没有人烟的雨林里蚊虫肆虐,到处是瘴气毒雾,官兵大片大片地倒下,而且还迷失了方向。幸好最后关头有架美国飞机发现了他们,空投了一批粮食和药品、电台,这才把杜聿明等人救出来;但是鬼子已经封锁了中缅边境,杜司令走投无路,最后还是不得不去了印度。

另一路撤退的是第二百师,从南盘江、梅苗、南坎回国,路上遇到日军伏击,师长戴安澜重伤,五月二十六号逝世,只有不到一半人冲出包围圈;只有九十六师比较顺利,经过孟拱、孟关、高黎贡山回到中国。整个中路部队,有三万多人死在缅甸的原始森林,远远超出同鬼子作战的伤亡,全军女兵只剩下一个幸存者,其他人都倒在了路上,那个幸运的女兵是第五军新编二十二师护士,叫刘桂英。

在杜司令指挥下,中路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唯一保全的只有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倒不是孙师长有孙悟空翻筋斗云过山的本事,而是他比杜聿明机灵,看到情况不对,根本不管二百五上司的指示,直接把没有财物拖累的轻装部队拉到了印度,几乎没有任何伤亡。唯一的问题是到了印度之后,英国东方警备军的军团长艾尔文脑子不对路,竟然借口孙立人的“溃兵”可能扰乱地方秩序,想缴孙师长的枪,幸亏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和第一军团长史莱姆将军知道得早,及时劝他打消了这种危险的念头。

艾尔文实在是幸运的。他不知道孙立人天不怕地不怕,连自己的军长都敢顶撞,要是硬凭手上豆腐渣一般的英军跑去火拼,吃亏的真不知道是谁。

有着优势的兵员和物资,却被打得连连败退;明明定了撤退计划,部下却自行其事,最后还跑进了原始森林,史迪威只能哭笑不得。作为官阶最高的负责人,史老头明白自己肩上担子的份量,却怎么也不明白,手下那帮英国人和中国人,到底在想些什么东西,硬生生把仗打成了这种烂摊子?!

打败仗的后果是严重的。对史迪威来说,输了无非是名声不好而已,对委员长来说,就完全不是那么简单了。事实上在接回杜聿明之后,不少人的第一个念头,是追究责任。

同样是过野人山,日军准备齐全、伤亡极微,国军却是狼狈至极,连司令都要飞机接应才能跑出来。十万精兵只有四万多人生还,滇缅公路横遭切断,丧师失地,堕军威于异国,怎么看都是该枪毙的罪过。面对铁一般的事实,杜聿明没有多做辩解,只是一再拿出蒋介石的电文,说自己是执行命令。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07-03 11:49:26 +0800 CST  
皮球踢到高层领导身上,蒋介石很头疼。委员长也想毙了这个没用的学生,可是仔细考虑之后,他才发现,事情真不是一粒子弹这么简单。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他把杜聿明军法从事,无非是损失五六万人之后,再少一个领工资的手下而已,可是政治影响却是难以估量的。因为杜聿明反复声明的含义,是既然校长有命令要把部队撤回国,身为黄埔军人当然应该尽力执行,哪怕前面有刀山火海、哪怕把自己和弟兄们都搭进去,也在所不惜。

蒋介石很清楚,虽然他没叫杜聿明走野人山,可是部队撤回国的命令确实发出去过。现在杜聿明口口声声说,自己只忠于领袖命令、完全不保存实力,如果这样“忠心”的手下也要受重罚,以后大家在保存实力相互倾轧时,就更加理直气壮了。征询过几方意见、百般考虑之后,蒋介石只能捏着鼻子承认,政治正确大过天,不光赦免了杜聿明的所有责任,还把他树成了黄埔军人服从命令的模范典型。

在这场无声的博弈里,杜聿明和蒋介石都做出了自己的取舍,也都有自己的收获。但是对中国来说,整场事情完全是一起灾难,不仅是数万精兵埋骨野人山,更重要的是,随着缜缅公路的切断,中国跟外界的联系只剩一条脆弱的航线,就是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到昆明。这条可怕的航线曲折不定,而且气候恶劣、缺乏导航设施,由于从飞机上看下面的山脉象骆驼,美国人幽默地管它叫驼峰航线。

从四二年四月八号试飞成功时起,驼峰航线就是一条不折不扣的死亡航线。一方面是因为飞行条件恶劣,另一方面也是地面保障艰难,日本还不断派战斗机拦截,每次飞行对机组来讲,都是过一趟鬼门关。在三年半艰难岁月中,这条雪中送炭的航线有超过五百架运输机坠毁,沿途山谷到处是残骸,总共损失四百六十八个美国机组、四十六个中国机组,超过一千五百人因公殉职。

西面国际援助被切断,东南亚又是一片哀鸿遍野,委员长跟他的英美盟国一样焦头烂额。好不容易在四月十八号,报纸上传来一个稍微有点振奋的消息,让所有人都提了一点神:有十六架美国飞机轰炸了东京。

作为一场战术上并不成功的行动,美国出动中型B-25轰炸机,硬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了东京等地。轰炸造成的破坏并不大,但代价却很大,十六架飞机里有一架飞到苏联后被扣留,其他十五架全部迷航;原计划飞到中国的株州机场,最后在江苏、浙江一带迫降坠毁,七十五名飞行员里八人被俘、三人死亡,剩下六十四人被中国军民救起,送回后方。

从战术效果上讲,美国人显然是亏本的,但在日本人看来,情况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开战才几个月,东京就挨了炸弹,英明神武的天皇也要躲防空洞,性质自然严重到极点。有关部门立刻采取一系列措施,坚决杜决类似事件的发生,确保东京绝对安全,具体来讲,是找美国人的航母舰队打决战。

在没有洲际导弹的那个年代,航空母舰是唯一能威胁到东京的武器,所以日本海军需要消灭美军的航母,而陆军则决定摧毁浙江沿海的机场,以免美国再拿它们当成轰炸东京的降落基地。为了狗天皇不再钻防空洞,也为了报复中国军民敢搜救美国飞行员,日军下令进攻浙江和江西,打通浙赣铁路线,摧毁沿线所有机场。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07-05 15:56:51 +0800 CST  
从四二年四月十九号起,日本集中兵力,疯狂轰炸中国机场,象浙江衢州机场一个月竟然被炸了五十九次。伴随着空中轰炸,五月五号,东线的日本第十三军从杭州、宁波中间向西进攻,很快就推进到金华、兰溪一线。

十三军并不是鬼子的主力,平时只负责镇守江浙一带占领区,主要工作是同游击队捉迷藏。为了报东京被炸的仇,畑俊六不惜血本,从各地抽来机动部队狠狠补充,硬是把一支警备部队变成了攻击军;他们的攻击对象是第三战区,领导人叫顾祝同。

顾司令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属于国军中的老好人,任何杂七杂八的部队都能包容,要不是毛泽东逼着陈毅抢苏北地盘,连新四军都差点搞成友军。但顾长官人缘虽然好,打仗却是外行,而鬼子是不给面子的,气势汹汹地冲进来,非要大闹一场不行。

对鬼子的进攻,大家都习惯了,从李宗仁、薛岳到八路军,全都不约而同地选了同一个战术:先退后进,节节抗击。顾祝同当然也想玩这一手,而且他有玩的资本:委员长知道他的难处,专门给他抽调了大批援兵,准备出其不意,打一个防守反击。

应该说,鬼子对浙江的态度是很认真的。五月十八号,十三军司令泽田茂亲自离开本部,去迎接东京参谋本部派来视察的高官,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举动在无意中救了他的性命。因为就在这一天,他的司令部坐汽船往前线移动,结果河里碰上水雷,炸死十一人,如果他在艇上,很可能也会成为死鬼之一。

大难不死,泽田茂还没有来得及庆幸,马上就得到消息,在金华、兰溪一带发现国军主力。他立刻调动大军,从三个方向发动围攻,准备打包围战。

作为多年的老军头,顾祝同虽然打仗不行,起码的嗅觉还是有的。发现情况不妙后,立刻下令主力撤往衢州,同委员长的援兵会合打埋伏,只留下八十八军在原地阻击。

五月二十五号,泽田茂指挥四个师团发起了进攻。八十八军明知处境险恶,仍然强硬守卫在金华到兰溪的阵地,并且发扬违章搭建精神,派出小分队四处埋地雷,硬是顶了整整四天四夜,还中了一个大奖:五月二十八号上午,十五师团长酒井直次踩中一颗地雷飞上天空,很快魂归天外,成为八十八军的光荣战果。

酒井完蛋的消息传到东京,顿时炸开了锅。

从日本创建现代陆军以来,现任师团长当场战死在前线的,酒井直次还是第一个,阿部规秀虽然也是中将,但论级别不过是旅团长,所以这件事的影响,可谓十分恶劣。日军对此极为重视,还专门追究了触雷事故的经过。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07-08 13:22:39 +0800 CST  
在这里给自己的作品做个宣传:
限于某些不可抗因素,本连载许多内容被迫略去,如果有人感兴趣的话,可以加我微信,购买无删节的电子书。
目前这个连载的第一、二、三、四、五、六部已经整理完毕,各计二十八万字上下,时间分别从最开始到中原大战结束、中原大战结束到红军长征四川会师、红军长征到三七年底王明赴延安、台儿庄战役到四三年胡宗南闪击延安未遂、四三年抗战相持到四六年内战全面爆发,以及内战爆发到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定价每部人民币22元,合计132元;另有讲述晋察冀一分区的专著《虎踞狼牙》三十八万字,定价38元,全部购买是170元,都提供PDF和TXT两种格式。想要的朋友请加我微信dingyuan1894,然后用微信转帐的方式付款交书;如果加不上我的微信,可以留言把微号给我,我加过去。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07-08 13:24:58 +0800 CST  
其实认真算起来,酒井属于死得不凑巧的那一类型。二十八号的时候,酒井没事非要到前线玩督战,害得负责接待工作的部门一通忙乎。本来工兵已经扫了半天雷,清出一条通道后走在最前面;接着是尖兵分队趟雷,护送酒井骑着大洋马走在中间,按理说怎么也不可能炸到他。偏偏在一个三叉路口上,前面的工兵和尖兵都走过去了,酒井骑的马却踩到了雷上,当场炸断中将大人左腿;又因为是在路上行军,没有军医跟着,于是红通通的狗血止不住地流,一直流到中将大人两眼一闭,玉碎在土沟里。

酒井不知道的是,就在他死以前的那天清晨,国军二十一军一四六师独立第八工兵营的副营长黄士伟,正带着一个排在他的后方埋雷。当时他发现通往前线有个三叉路口,路口旁边有高地,机灵的黄士伟立刻猜想,如果有鬼子指挥官经过这一带,多半喜欢登个高,瞭望一下地形,因此他把雷全埋到了岔路口通往高地的路上。

为了炸到高级人物、炸出国际影响,黄士伟埋的雷是讲究级别的,只有压上去的重量超过六十五公斤才会炸(反战车雷),所以前面的步兵走过去一点事没有。酒井要不骑马也就算了,偏偏他骑着那匹倒霉的马,重量远远超标;而黄副营长为了投资见效,竟然在那块地方下了血本,一气埋下六十多颗重型雷,酒井想跟心爱的大洋马安然趟过雷区,实在是比较艰难。

虽然死了一个师团长,鬼子还是在五月二十九号占领了金华和兰溪。这时所有人都只想说两个字:人呢?

不光想象中的第三战区主力部队没找到,连八十八军也无影无踪,很明显,他们被忽悠了。

畑俊六很生气。这时情报部门送来消息,在衢州附近发现大批中国军队主力,绝非事先估计的那些老杂牌,不少中央军嫡系也出现在名单里。很明显,蒋介石给顾祝同派了援军。

畑俊六顿时大喜过望,决心把机场拆迁活动扩大化,变成一场大规模歼灭战。他马上命令,十三军从金华往西进攻,同时调动武汉的十一军,在西线集中二十五个大队往东进攻,计划六月三号合围顾祝同。

畑俊六的计划不算差。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五月底连续几天都在下暴雨,重武器施展不开;而且四处发大水,顾祝同明知皇军重武器带得多运动艰难,还四处炸桥破坏交通。鬼子一面咒骂,一面冒着大雨趟河,终于靠近了衢州,在他们的对面,是紧张到极点的顾祝同。

委员长把大批精锐调给他,既是对他的信任,也是一种鞭策,顾司令人情世故精熟,自然明白该如何处理。但鬼子突然把十一军也派出来大举夹击,显然已经查觉了他的作战计划,再搞衢州保卫战,很可能是死路一条,因此他的反应也很迅速,决定立刻把部队撤走,全速转移到附近的山区。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07-11 03:11:31 +0800 CST  
顾祝同的安排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主力撤走后,谁留在衢州拖一下日本人。要知道鬼子不是傻瓜,发现扑空后肯定会四处寻找,必须安排人手在城里,招待一下他们,最适合担当阻击任务的,应该是八十六军,军长莫与硕。

说八十六军“应该”守衢州,是因为在开战前,这个军已经在城里驻守了半年,所有工事都是他们修的,地形也是他们最熟,要是不委以重任,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但顾祝同也发现,八十六军虽然是中央军,却没有第五军或七十四军那种精气神,工事修得拖泥带水,完全是应付性质,对付几个师团的鬼子兵,那是相当有困难。

中央军几大嫡系带兵各有特点,象陈诚讲究清正严明,王耀武喜欢文武兼抓,而顾祝同的诀窍却是无为而治,只要不反叛,干啥都行。莫军长搞工事不专心,那是小节中的小节,连多说一句话都不用,结果到临打仗的时候,顾司令才后悔没有抓好纪律。

现在,兵临城下,城防竟然是一盘豆腐渣。

已经见到棺材,掉不掉眼泪都晚了,顾祝同也没有办法,只好顺手提拨一位师长为副军长,希望能起点作用,那位“幸运”的副军长叫陈颐鼎,黄埔三期毕业生。在随后鬼子的进攻中,莫军长果然不孚众望地及时逃窜,把衢州扔下不管,而陈颐鼎则挺身而出,带着大伙坚持了好几天,最后趁夜色及时撤走,给日本人留下一座空城。

同样是军级干部,反差却如此之大,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但考察一下人事档案就会明白,顾祝同任命陈颐鼎当副军长,不是没有原因的。莫与硕是陈诚的土木系出身,却不在陈诚的防区,因此吊儿郎当没有人管,出了事陈诚反而会保;而陈颐鼎人脉不旺,又是南京保卫战的败将,当年是扒着一块门板漂过长江才拣的性命,对守城战有切肤之痛。两个人后来的命运也大相径庭,精明的莫军长五年后因为倒卖军火,被委员长抓了典型枪毙;肯吃亏的陈颐鼎却能率部接收台湾,代表民国政府风光一时,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经过几天血战,鬼子终于攻下衢州。但畑俊六一点高兴的意思也没有,因为他仍然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人呢?

很明显,顾祝同的主力又跑了,他打的还是小股阻击部队。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07-13 18:40:53 +0800 CST  
畑俊六只能继续按原计划进攻。七月一号,十一军和一十三军终于在横峰会师,顺利打通浙江到江西的道路,但想象中的国军主力依然没有找到。愤怒的畑俊六抓不到国军主力,于是恼羞成怒,决定做几件事情挽回面子,具体来说,是用野蛮弥补愚蠢。

日本兽军开始在占领区大肆屠杀。衢州城里被杀两万多人,还有五万多人失踪,玉山机场周围九个村的百姓全部被杀绝;鬼子疯狂地破坏了所有的机场,把跑道全部挖成大坑,把近千中国人埋在里面,周围民房也全部炸毁,再引水淹没。为了防止有人放水,日军专门在水闸、河堤等地方埋了地雷,最后又撬走两百多公里铁路,运到沈阳兵工厂当原材料,一直杀到八月中,为了收缩防线,这才开始往回撤。

从表面上看,顾祝同的表现还算合格,他的大军动作迅速,避过了鬼子一轮又一轮的攻击。但必须要说明的是,顾司令的指挥只能算勉强凑数,合格与否其实不大好说。因为在整场战役里,顾司令的第三战区都在躲避锋芒,除非迫不得已,否则绝不交战;日军撤退时,也没能组织任何反击。鬼子从容地占领了所有目标,然后毁掉机场及一切设备,所到之处大肆屠杀,而他却毫无反应,只在鬼子撤走后跟进“收复失地”,实在有愧委员长调去的兵力和装备。

鬼子的大屠杀一直持续到八月底,江西一线的日军终于分批撤回,东线浙江的日军则撤到金华、兰溪一线。在这场大规模进攻里,有二十多万中国平民遇害,浙江和江西的机场被全部破坏,最恶毒的是鬼子撤走时,处心积虑地大面积散布了鼠疫细菌等生物武器,企图制造大规模传染疫病,彻底破坏中国的战争潜力。

从一九三二年起,关东军石井四郎就在东北,开始研制细菌武器。经过十年灭绝人性的所谓研究(用人当试验品),此时的日本细菌弹已经实现了标准化量产,而且有多支部队从事这一见不得人的工作。在东北有关东军六五九部队,南京规模最大,叫荣字一六四四部队,长春是关东军一零零部队,北京北支甲一八五五部队,广州波字八六零四部队,还有后来在新加坡搞的冈字九四二零部队,加上东京的陆军军医学校细菌武器研究室,一共七支部队,规模极其庞大。如果仔细探究的话,后来宣传得沸沸扬扬的“恐怖魔鬼”七三一部队,不过是哈尔滨的研究中心而已。

整个抗战,日本不断地在中国播撒鼠疫、炭疽病菌,企图把中国人成片杀光,毁掉中国的抵抗能力。浙江的事情不是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07-14 15:48:10 +0800 CST  
畑俊六只能继续按原计划进攻。七月一号,十一军和一十三军终于在横峰会师,顺利打通浙江到江西的道路,但想象中的国军主力依然没有找到。愤怒的畑俊六抓不到国军主力,于是恼羞成怒,决定做几件事情挽回面子,具体来说,是用野蛮弥补愚蠢。

日本兽军开始在占领区大肆屠杀。衢州城里被杀两万多人,还有五万多人失踪,玉山机场周围九个村的百姓全部被杀绝;鬼子疯狂地破坏了所有的机场,把跑道全部挖成大坑,把近千中国人埋在里面,周围民房也全部炸毁,再引水淹没。为了防止有人放水,日军专门在水闸、河堤等地方埋了地雷,最后又撬走两百多公里铁路,运到沈阳兵工厂当原材料,一直杀到八月中,为了收缩防线,这才开始往回撤。

从表面上看,顾祝同的表现还算合格,他的大军动作迅速,避过了鬼子一轮又一轮的攻击。但必须要说明的是,顾司令的指挥只能算勉强凑数,合格与否其实不大好说。因为在整场战役里,顾司令的第三战区都在躲避锋芒,除非迫不得已,否则绝不交战;日军撤退时,也没能组织任何反击。鬼子从容地占领了所有目标,然后毁掉机场及一切设备,所到之处大肆屠杀,而他却毫无反应,只在鬼子撤走后跟进“收复失地”,实在有愧委员长调去的兵力和装备。

鬼子的大屠杀一直持续到八月底,江西一线的日军终于分批撤回,东线浙江的日军则撤到金华、兰溪一线。在这场大规模进攻里,有二十多万中国平民遇害,浙江和江西的机场被全部破坏,最恶毒的是鬼子撤走时,处心积虑地大面积散布了鼠疫细菌等生物武器,企图制造大规模传染疫病,彻底破坏中国的战争潜力。

从一九三二年起,关东军石井四郎就在东北,开始研制细菌武器。经过十年灭绝人性的所谓研究(用人当试验品),此时的日本细菌弹已经实现了标准化量产,而且有多支部队从事这一见不得人的工作。在东北有关东军六五九部队,南京规模最大,叫荣字一六四四部队,长春是关东军一零零部队,北京北支甲一八五五部队,广州波字八六零四部队,还有后来在新加坡搞的冈字九四二零部队,加上东京的陆军军医学校细菌武器研究室,一共七支部队,规模极其庞大。如果仔细探究的话,后来宣传得沸沸扬扬的“恐怖魔鬼”七三一部队,不过是哈尔滨的研究中心而已。

整个抗战,日本不断地在中国播撒鼠疫、炭疽病菌,企图把中国人成片杀光,毁掉中国的抵抗能力。浙江的事情不是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07-14 15:52:41 +0800 CST  
从浙江到缅甸、东南亚,全世界都在法西斯轴心国面前节节败退,共产党军队自然也不能幸免。事实上,他们的处境比国军还要糟。

一九四二年的第一个坏消息,比往常要早一点:东北抗日民主联军总司令赵尚志,在二月十二日被日本关东军包围,力战身死。

由于篇幅缘故,长期以来讲内战、讲抗战,没有时间研究东北的抗联,对那些白山黑水坚持抗日的英雄们来说,其实是不大公平的。抗战开始的时间是一九三七年,但在东北,抵抗日军的战斗从三一年起就没有停过,并在后来发展为赫赫有名的东北抗联,是一把插在东北大后方的尖刀。

因为基础比较薄弱,东北的共产党一直发展缓慢,三一年九一八的时候,全东北只有两千名共产党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为严重的是,这一年十一月份,关东军破获了中共满州省委机关,整个领导层几乎一网打尽,本来就脆弱的党组织遭此打击,干脆变成了瘫痪,可谓出师不利。

关内跟关外,很快成了两个世界。日本人树起界碑,把东北划为所谓满洲国,远在南方山沟的中共派不出军队远征,只能命令共产党员分批潜入,到东北搞抗日斗争,不管是上海中央还是瑞金中央,跟他们联系都十分困难。到后来通讯断绝,不得不全部按苏军进行编制,靠共产国际从莫斯科发出指令,遥控他们的抗日行动,具体来讲,是王明、康生一伙人在指挥。

以王明的军事水平和政治水准,在关东军面前只能用三个字形容,就是不入流,而他们的对手关东军却是一流。但不入流的领导好歹也是领导,共产党人只能在乱七八糟的命令下,一点点拉拢队伍,组织抗日军队。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07-17 10:44:41 +0800 CST  
刚开始的时候,鬼子还没站稳脚跟,东北民间有抗日义勇军近三十万,正是拉队伍的好时机,但党组织偏偏被破坏,都在忙着重新找铺面开张。好不容易把组织机构重建起来,上海的党中央又发来脑残指令,要求排斥其他非共产党武装,成立“纯正”的红军,于是继续一塌糊涂。等到三三年中期,上面看清形势,决定跟其他义勇军合作的时候,日本人已经站稳了脚跟,加上不懂如何建设根据地(搞农村工作,当时只有毛泽东在行),整个抗联虽然拉起了几万人,根基却是神散而形也散,永远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虽然一再错过时机,抗联的官兵并没有自怨自艾,他们知难而上,挑起了抗日的大梁。在其他义勇军纷纷失败的时候,抗联一面招兵买马,一面奋起进攻,在重重围剿中艰难地求生存求发展。而日本人发现义勇军成片改编为抗日民主联军后,也马上出台相关对策,其中最毒辣的有两条,一是把老百姓强行归并成大村集中监管,切断游击队的联系;二是高价收买抗联的叛徒。

刚刚发展起来的抗联,很快就走到了绝境。东北的冬天极度寒冷,抗联战士却无法从老百姓那里得到补给,零下几十度的晚上为了隐蔽,连火都不能生,大批人马冻死、饿死在冰天雪地里。面对日本日益精锐的关东军集团,抗联几乎是全凭一股精神支撑,在毫无希望的战场上做最后的抗争。

从三三年打到一九三六年,抗联一度获得不小的发展,先后成立了几支部队,其中第一军由抗联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兼任军长,第二军由政委魏拯民代理军长。特别要提出的是第二军六师的师长,这位师长当时名声不大,后来却是风头出尽,一度压倒过蒋介石。

六师师长本来是朝鲜人,在抗联打仗还算英勇,而且政治素质良好,后来被苏联人看中,成为中共东北特别支部副书记、北朝鲜共产党领袖,最后竟然引发了朝鲜战争,把中苏两国都拖进浑水里,并统治了北韩数十年。

这位抗联的小师长,就是后来的北棒共产党领袖, 。

当抗战还没爆发、宋哲元仍然在北平城里纠结的时候,东北抗联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几路部队都不得不作了一个决定:向西突围,撤回关内。

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放弃根据地跑回关内。然而抗联没有想到,他们精心计划的撤退行动,竟然全部失败。第一军的杨靖宇派出了最强的主力部队,又把第一路军所有战马都拨给了西征军,部队长驱到辽河,却发现十一月份的辽河没有封冻,部队只能堵在河岸上。

以东北的严寒条件,十一月不冻河可以说是百年不遇,但百年不遇也会遇上,而且偏偏发生在最要命的时候,走投无路的西征军很快被鬼子兵追上,全军损失惨重。继杨靖宇之后,另外几支部队也被迫西征,除了第三路军走小兴安岭没有遇到日军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没有成功;最惨的是三八年十二月,二路军的第四军西征不利,全军覆没。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07-19 12:58:55 +0800 CST  
刚开始的时候,鬼子还没站稳脚跟,东北民间有抗日义勇军近三十万,正是拉队伍的好时机,但党组织偏偏被破坏,都在忙着重新找铺面开张。好不容易把组织机构重建起来,上海的党中央又发来脑残指令,要求排斥其他非共产党武装,成立“纯正”的红军,于是继续一塌糊涂。等到三三年中期,上面看清形势,决定跟其他义勇军合作的时候,日本人已经站稳了脚跟,加上不懂如何建设根据地(搞农村工作,当时只有毛泽东在行),整个抗联虽然拉起了几万人,根基却是神散而形也散,永远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虽然一再错过时机,抗联的官兵并没有自怨自艾,他们知难而上,挑起了抗日的大梁。在其他义勇军纷纷失败的时候,抗联一面招兵买马,一面奋起进攻,在重重围剿中艰难地求生存求发展。而日本人发现义勇军成片改编为抗日民主联军后,也马上出台相关对策,其中最毒辣的有两条,一是把老百姓强行归并成大村集中监管,切断游击队的联系;二是高价收买抗联的叛徒。

刚刚发展起来的抗联,很快就走到了绝境。东北的冬天极度寒冷,抗联战士却无法从老百姓那里得到补给,零下几十度的晚上为了隐蔽,连火都不能生,大批人马冻死、饿死在冰天雪地里。面对日本日益精锐的关东军集团,抗联几乎是全凭一股精神支撑,在毫无希望的战场上做最后的抗争。

从三三年打到一九三六年,抗联一度获得不小的发展,先后成立了几支部队,其中第一军由抗联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兼任军长,第二军由政委魏拯民代理军长。特别要提出的是第二军六师的师长,这位师长当时名声不大,后来却是风头出尽,一度压倒过蒋介石。

六师师长本来是朝鲜人,在抗联打仗还算英勇,而且政治素质良好,后来被苏联人看中,成为中共东北特别支部副书记、北朝鲜共产党领袖,最后竟然引发了朝鲜战争,把中苏两国都拖进浑水里,并统治了北韩数十年。

这位抗联的小师长,就是后来的北棒共产党领袖, 。

当抗战还没爆发、宋哲元仍然在北平城里纠结的时候,东北抗联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几路部队都不得不作了一个决定:向西突围,撤回关内。

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放弃根据地跑回关内。然而抗联没有想到,他们精心计划的撤退行动,竟然全部失败。第一军的杨靖宇派出了最强的主力部队,又把第一路军所有战马都拨给了西征军,部队长驱到辽河,却发现十一月份的辽河没有封冻,部队只能堵在河岸上。

以东北的严寒条件,十一月不冻河可以说是百年不遇,但百年不遇也会遇上,而且偏偏发生在最要命的时候,走投无路的西征军很快被鬼子兵追上,全军损失惨重。继杨靖宇之后,另外几支部队也被迫西征,除了第三路军走小兴安岭没有遇到日军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没有成功;最惨的是三八年十二月,二路军的第四军西征不利,全军覆没。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07-19 12:59:17 +0800 CST  
刚开始的时候,鬼子还没站稳脚跟,东北民间有抗日义勇军近三十万,正是拉队伍的好时机,但党组织偏偏被破坏,都在忙着重新找铺面开张。好不容易把组织机构重建起来,上海的党中央又发来脑残指令,要求排斥其他非共产党武装,成立“纯正”的红军,于是继续一塌糊涂。等到三三年中期,上面看清形势,决定跟其他义勇军合作的时候,日本人已经站稳了脚跟,加上不懂如何建设根据地(搞农村工作,当时只有毛泽东在行),整个抗联虽然拉起了几万人,根基却是神散而形也散,永远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虽然一再错过时机,抗联的官兵并没有自怨自艾,他们知难而上,挑起了抗日的大梁。在其他义勇军纷纷失败的时候,抗联一面招兵买马,一面奋起进攻,在重重围剿中艰难地求生存求发展。而日本人发现义勇军成片改编为抗日民主联军后,也马上出台相关对策,其中最毒辣的有两条,一是把老百姓强行归并成大村集中监管,切断游击队的联系;二是高价收买抗联的叛徒。

刚刚发展起来的抗联,很快就走到了绝境。东北的冬天极度寒冷,抗联战士却无法从老百姓那里得到补给,零下几十度的晚上为了隐蔽,连火都不能生,大批人马冻死、饿死在冰天雪地里。面对日本日益精锐的关东军集团,抗联几乎是全凭一股精神支撑,在毫无希望的战场上做最后的抗争。

从三三年打到一九三六年,抗联一度获得不小的发展,先后成立了几支部队,其中第一军由抗联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兼任军长,第二军由政委魏拯民代理军长。特别要提出的是第二军六师的师长,这位师长当时名声不大,后来却是风头出尽,一度压倒过蒋介石。

六师师长本来是朝鲜人,在抗联打仗还算英勇,而且政治素质良好,后来被苏联人看中,成为中共东北特别支部副书记、北朝鲜共产党领袖,最后竟然引发了朝鲜战争,把中苏两国都拖进浑水里,并统治了北韩数十年。

这位抗联的小师长,就是后来的北棒共产党领袖, 。

当抗战还没爆发、宋哲元仍然在北平城里纠结的时候,东北抗联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几路部队都不得不作了一个决定:向西突围,撤回关内。

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放弃根据地跑回关内。然而抗联没有想到,他们精心计划的撤退行动,竟然全部失败。第一军的杨靖宇派出了最强的主力部队,又把第一路军所有战马都拨给了西征军,部队长驱到辽河,却发现十一月份的辽河没有封冻,部队只能堵在河岸上。

以东北的严寒条件,十一月不冻河可以说是百年不遇,但百年不遇也会遇上,而且偏偏发生在最要命的时候,走投无路的西征军很快被鬼子兵追上,全军损失惨重。继杨靖宇之后,另外几支部队也被迫西征,除了第三路军走小兴安岭没有遇到日军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没有成功;最惨的是三八年十二月,二路军的第四军西征不利,全军覆没。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07-19 13:01:44 +0800 CST  
东北环境同华北完全不一样。关东军兵力密集,自然环境又恶劣,抗联不管如何倾尽全力,战事都一步步恶化到毫无指望的地步。在艰苦的战争中,抗联先后损失了三位优秀的人才,这三个人不是抗联的全部,但他们的经历却可以体现出,抗联是怎样悲壮失败的。

最先殉国的,是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赵一曼。

赵一曼,女,原名李坤泰,一九零五年生,四川人。一九二六年,年轻的赵一曼考入武汉黄埔军校,二七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三一年前往东北抗日;三五年,她任抗联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这一年冬天,她在作战时腿负伤,被日本人俘虏。

日本人本能地感觉到赵一曼不是普通人,立刻对她进行严刑拷打,残忍的刑讯持续到十二月,由于刑伤太重,不得不把她送回医院抢救,希望能逼她投降。日本人没有想到的是,赵一曼竟然在医院里,说服了护士韩勇义和看守警察董宪勋,在三六年六月份带着她逃了出去。恼羞成怒的日本人重新把她抓回来,再度反复拷打,然而赵一曼依然坚强无比,宁死不肯低头。残忍的鬼子在三六年八月二号把她游街示众后枪毙,并禁止收尸。

殉国的那一年,赵一曼只有三十一岁。

赵一曼在抗联的职务不是最高的,但她的精神和骨气,却是最强悍的。她的死是东北抗联的重大损失。帮她逃走的董宪勋也被日本人拷打至死,只有护士韩勇义刑讯后侥幸释放,然而肺部已经积伤转成慢性病,终于在四九年病发逝世。

把赵一曼排在第一位,有两个原因。一是她牺牲最早,二是几十年后,居然有人杜撰她受刑的变态色情网文,而且被中国青年们广为转载。

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则是无可救药的。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07-23 11:59:11 +0800 CST  
抗联第二个损失的人才,叫杨靖宇。

杨靖宇,一九零五年生,与赵一曼同龄。

通常来讲,英雄人物出身都比较清贫,从小缺吃少穿,还经常受恶霸地主欺负,象小人书上就宣传过,贫农子弟杨靖宇勇斗地主老财的故事。不过实事求是地讲,杨靖宇的童年还是比较幸福的,够不上革命出身的标准,跟后来的宣传完全扯不上关系。

因为家里有钱,杨靖宇才能上学读书。事实证明,血统出身之类理论完全是鬼话,杨靖宇读过书之后,立刻跑去投身革命事业,并在最险恶的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二九年的时候,身份暴露的杨靖宇生活困难,于是找亲戚国仲颖(当时是冯玉祥手下的河南政府官员)借了一些钱,去东北开展工作。三一年日本人攻进东北,他立刻组军抗日,三三年拉起了第一支队伍: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到三六年的时候,这个师已经发展成了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

杨靖宇很顽强,但却斗不过形势。随着日本人分批把东北老百姓强制隔离,补给逐渐变得异常困难,抗联不得不四处建立秘密基地,在深山老林里修造“密营”,支持游击队行动。随着日本人的步步进逼,第一路军处境终于出现极度危机,一直追随杨靖宇的第一师师长程斌突然叛变,并主动承担追剿任务,摧毁了抗联赖以生存的七十多个密营,穷凶极恶地攻打杨靖宇。

朋友变成叛徒,往往比敌人还危险。程斌叛变后,杨靖宇的兵力和范围迅速被压缩到极限,一九三八年在日军反复围剿下,杨靖宇不得不分散行动,率领一路军的一部分进入长白山树林打游击;到了一九三九年,曾经威名远扬的一路军只剩下四百多人,装备兵力都下降到最低点。

在程斌的反复追剿下,游击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分兵,每次杨靖宇都选择了危险最大的方向,把安全留给其他战友。三九年冬天,为了解决部队的给养问题,杨靖宇再度分兵命令主力北上,他带着一支小部队往东走,结果在四零年二月一号,终于迎来了最大的危机:警卫排长张秀峰突然叛变,并带着日本人包围了他。

顽强的杨靖宇没有投降。在一番苦战后,他冲出了重围,身边只剩下七个战士,其中四个还是伤员。转移完伤员后,杨靖宇身边只有两个人,这两个人去村子里找食物,被鬼子发现打死了。

戎马征战十年,杨靖宇终于走到了绝境,只剩下孤身一人。鬼子早就开出了大价钱,只要他肯投降,立刻就有高官厚禄,保证后半辈子都过上舒服的生活。然而他却用手中的枪,做出了自已的回答。

一九四零年二月二十二日,杨靖宇在雪地的一间小破房里,渡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

这时正是东北的严冬。破屋里不能生火,也没有食物,杨靖宇的棉鞋湿透了,全身冻得瑟瑟发抖。他已经断粮很久,却始终吃不到东西,只能靠最后一点信念坚持,同追击的程斌赛跑。在雪地里的那个破屋里,杨靖宇默默地忍耐所有的痛苦与绝望,迎来了凶险的白天。

二月二十三号,杨靖宇继续前进,意外地遇到了四个中国人,他们的名字是:赵廷喜,孙长春,辛顺礼,迟德顺。赵廷喜是个小小的村官,饥饿难忍的杨靖宇给了他一些钱,希望能帮忙买些食物和棉鞋。

看到威震一时的杨司令如此落魄,赵廷喜很难过,他虽然胆小怕事,却也不是纯粹的坏人。他于是劝杨靖宇:“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对投降的人不杀头的。”

杨靖宇摇了摇头。他对赵廷喜平静地说了一句话:“我是中国人,不能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咱们中国就完了,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收下杨靖宇的钱,赵廷喜答应给他弄点粮食,然后下了山,此时他碰到了另一个叫李正新的汉奸。因为碰到杨靖宇的时候,有另外三个人,一旦被鬼子查出来就要全家被杀,赵廷喜主动向李正新坦白了杨靖宇的事情,李正新马上向鬼子报告了这个大消息。

由于鬼子主力还在山里,没有现成的兵力,日军只能把伤兵集合起来,派到现场去抓人。在山上精疲力尽的杨靖宇看到敌人,很快就明白了一切,当日本人喊话要他投降的时候,他用枪声做出了回答,于是程斌手下的机枪手张奚若开了枪,把他打死在雪地里。

曾经凶恶一时的讨伐队开始有六百人,一路围剿抗联后,经过冻伤、战斗、掉队,只剩下五十人。但此时的杨靖宇,只有一个人。

恼怒的日本人剖开了杨靖宇的肚子,想知道零下几十度的冰天雪地里,杨靖宇是吃什么甩开追兵的。他们发现的答案是棉絮、树皮和草根。

宁可战斗到最后一刻,绝不投降,共产党人杨靖宇无愧民族英雄的光荣称号。日本人割下了他的头示众,然后泡在药水里,藏在关东军司令部的医疗室,很多年后,终于有人把它取出来,同身体合葬。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07-23 12:00:00 +0800 CST  
抗联损失的最后一个人才,是赵尚志。

(因反复发帖不成功,此处略去赵尚志传略,想要全版电子书的请短信本人)

东北抗联最后一颗明亮的将星殒落了。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他最开始建立游击队的珠河县被改名为尚志县,但他的历史档案里,除了对敌人的勇猛攻击,也充满对同志的明枪暗箭,以及内部斗争的血腥残酷。一直到一九八二年,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委终于撤消了开除他党籍的决定,这时离他的牺牲已经过了四十年;但为什么他要几次去苏联开“会”、到底内部谁在整他、他又整过谁,仍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一本糊涂帐。

他不是高大全形象的共产党员,也不是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好市民,对人毫不友善,以至于连党籍都被取消两次。但这无损他的成就与功勋,作为名将,赵尚志从义勇军起家,一路上同土匪、散兵办交道,整合队伍打日本,百折不挠,至死不屈。

他保家卫国是最坚决的,每次作战都顽强无畏、冲锋在前,令敌人闻风丧胆,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心里也只想着抗日,没有丝毫屈服。

每当我看到屏幕上那个团结友爱、豪爽正义的赵尚志时,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在我看来,刻意歪曲、修饰历史其实是徒劳的,真实的赵尚志在短暂的一生中,曾经无数次打击了敌人,捍卫我们的神圣国家,这就是真正的英雄,至于其他细节,真的不是很重要。

赵尚志死后,东北抗联终于难以支撑下去,只能分批撤到苏联,等候时机东山再起。一度好几万人的抗联大军,在反复讨伐、征战、内耗之后,只剩下一千六百人,不够一个正规团的编制。苏联把他们编成了抗联教导旅,一直到一九四五年随同苏军对日开战,才重新回到东北。

东北的共产党人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吸纳义勇军部队改编抗日正规军,内有共产国际脑残指挥、外有日本精锐关东军进剿,从一九三二年坚持到一九四五年,十余载纵横白山黑水,力抗数十万日伪进剿,冒零下数十度低温,饥寒交迫、弹尽粮绝,受常人不能受之刑讯,承军旅不能承之征伐,百折不挠,矢志不改,前仆后继,虽败犹荣。

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

一九四二年的东北抗联损失惨重,而在另一个方向上,共产党人也碰到了重大的挫折,确切地说,应该是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严重挫折。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要从三十年代说起。

三十年代初期,为了更好地在中国搞情报,日本在中国上海开了一家“东亚同文书院”,打算培养些中国的日本通和日本的中国通,为侵略中国服务。这家书院一开张,马上就有一个精通日语的中国人应聘当了教授,这个人叫王学文。

王学文,一八九五年生,一九一零年赴日本留学,一九二一年考入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部,二五年考研,二七年回中国,二八年在上海当政治经济学教授。

经过“严密”的审查,王教授通过了日本特务们的审核,并认为这种哈日海归到同文书院去讲课,实在是再合适也不过的事情。特务们没有想到的是,王学文当年在日本的老师,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而回中国后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进同文书院的时候,王老师已经是中共秘密党员,负责发展情报内线,抗战时他去了延安,那时候的工作是教育改造日本战俘。

王学文在同文书院的时间并不长,但对一个间谍来说,重要的不是时间,而是机会。利用这个瞬间即逝的机会,他成功招募了几个日本年轻学生,这几个学生又组织了一个兴趣小组,小组里比较有名的有:
中西功:满铁调查部(日本战略情报机构)上海站调查员,日本支那派遣军总顾问;
西里龙夫:南京日军华中派遣军首席记者/顾问;
尾崎庄太郎、白井兴幸:华北派遣军情报课人员。


鬼子搞同文书院,是为了弄中国的情报,但有了王学文的兴趣小组,中国就可以了解日本的动向。而要让这个小组发挥功用,光靠中国共产党是不够的,还需要更高层面上的配合,这就要说到一代红色谍王佐尔格,以及他的助手尾崎秀实。

尾崎秀实本来不算大人物,只是《朝日新闻》驻上海的特派员,一方面当记者,一方面也写些文章。不过尾崎记者思想比较激进,在上海打工的时候顺便加入了中国左联,同鲁迅、夏衍、田汉等人交情都很深,那时他已经有一个关系非同寻常的好朋友,叫中西功。可以肯定地说,尾崎秀实那时已经同中西功和他的小组搭上了线。

尾崎回日本后,苏联红军总参谋部的高级间谍佐尔格,也以德国记者身份到了日本。

佐尔格曾经在中国呆过三年,为中国红军提供过不少情报,还采访过三二年的淞沪抗战。他同尾崎在东京接上了头,并且成了尾崎的上级,直接向莫斯科汇报日本和德国的战略情报。

从职务上讲,佐尔格和尾崎秀实都不算大人物,只是普通的记者,但靠着一身扎实的社交功底,他们很快就把普通的工作搞得相当不普通。身为王牌间谍,佐尔格有一个著名的信条:不撬保险柜,要让文件自动送上门来;不拿枪闯密室,要让门自动打开!

敢奉这种信条的间谍,显然不是普通人,一定要会来事才行,而佐尔格正是来事的高手。他到东京之后,立刻大交朋友,把人脉扩得相当广,甚至三六年东京发生兵变这种外国搞不清楚的事,他也能给出详细的分析报告,很快就成了德国大使馆的重要渠道,跟他搞好关系的德国人源源不断得到上级嘉奖。就这样,德国人借佐尔格搞日本情报,佐尔格又借日本人套德国情报,最后再把日本和德国情报汇总送到莫斯科,如鱼得水,三面玲珑。

当佐尔格神通广大地搞情报时,他的助手尾崎秀实也没闲着,成功实现了职场上的另一次腾飞。靠着自已“中国通”的身份和对时局的把握,他在三七年转行跳槽,跑去给人当顾问兼秘书,雇佣他的新任老板叫近卫文麿,是日本第三十四任首相(三七年至三九年)和三十八、三十九任首相(四零年至四一年)。顺带说一下,这位近卫文麿有个外孙叫细川护熙,是日本第七十九任首相(一九九三年至九四年)。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9-07-29 15:09:48 +0800 CST  

楼主:红朝笑笑生

字数:185805

发表时间:2018-07-07 18:28:0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26 12:45:22 +0800 CST

评论数:339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