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摩说史-魏晋南北朝史

@老猪哥时代 2018-08-03 10:40:55
期待楼主更新
-----------------------------
谢谢您的支持,
是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的转型时期,从贵族时代,到科举时代,门阀士族退场,平民崛起,历史的十字路口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8-05 20:38:38 +0800 CST  
@王平客 2018-08-03 09:23:06

-----------------------------
谢谢您的支持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8-05 20:39:04 +0800 CST  
本人原创的另一部世界史的作品,《透过世界杯看历史 》也在天涯连载,欢迎大家收看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72739-1.shtml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8-05 20:41:25 +0800 CST  
第九节:国有疑难可问谁,王猛之死

中国有句古话,叫月满则亏,一点也不假,当符坚的事业到达顶峰的时候,危机也就出现了。符坚从继承皇帝位,到统一北方,没用多长时间,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势如破竹。过于顺利的创业经历,使得符坚开始飘飘然了,开始滋生了骄傲的情绪。这是难免的,历史上很多人都如此,这就是人性,当一个人取得了很大成功,特别是年纪轻轻,没费什么劲就取得了成功,就非常容易骄傲,觉得自己了不起,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符坚在统一北方之后就是这样,先是不顾大臣的反对,把几个至亲的兄弟和姻亲,封到远离首都长安的地方去镇守,效仿周朝分封诸侯,把兄弟苻丕封到河北邺城,苻晖封到河南洛阳,把苻叡封到山西蒲阪,反而把归降的鲜卑人安置在首都长安附近。这是符坚的一个非常失败的决策,把关系疏远的、以前的敌人安排在自己身边,把至亲骨肉反而派到远方。这样安排风险很大,一旦鲜卑人造反,很快就能控制首都,把符坚给抓住,而可靠的亲信在千里之外,出了事,即使想救援,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来不及支援。相当于符坚在自己身边埋了一个雷,随时都可能爆炸,而把排雷的工兵,给派出去了。

除了埋雷,符坚还变得越来越好大喜功,开始热衷于奇珍异宝,贪图享受,任用将作功曹熊邈为他制造金银的工艺品。就在符坚的心态发生变化的时候,祸不单行,符坚的亲密战友,也是他的创业阶段的黄金搭档—王猛一病不起。可以说符坚能统一北方,建立霸业,与王猛的辅佐是分不开的,王猛既是符坚的智囊,给他出谋划策,也像是符坚的校正器,符坚有什么失误,王猛也能及时的提醒,纠正,把偏离轨道的航船拉回来。另外符坚和王猛的性格也互补,一个是出身贵族,具有有人格魅力,一个出身草根,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一个是理想主义,一个现实主义,一个偏理性,一个偏感性。

王猛得了重病,符坚特别着急,可以说是心急如焚,什么办法都想到了,找最好的医生给他看病,吃最好的药。为了让王猛好起来,符坚甚至宣布大赦天下,为王猛“冲喜”,还亲自举行法事,焚香祷告,祈祷上天。但是所有办法都用了,王猛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眼看就要不行了,在垂危之际,符坚来到王猛的床边做最后的告别,王猛拉着符坚的手对符坚说“陛下,古人说,善作者不一定善成,善始者不一定善终,咱们今天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江山得来的不容易啊。您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像古代明君一样,战战兢兢,如临深渊,事事都要谨慎小心,您要能做到这一点,天下的老百姓就有福气了。我死之后,希望您不要南下攻打东晋,东晋在不济,也是中华正统,实力还很强大,有凝聚力,也比较得人心,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打败的,您要和晋国和睦相处,不要与它为敌。我们真正的敌人是鲜卑和羌人,他们虽然暂时归降了我们,但是他们早晚会造反的,您一定要小心,早做准备。”猛曰:“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晋书.载记》”话没说完,一代名臣,前秦国家和军队的缔造者之一,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王猛就与世长辞了,终年五十一岁。

王猛死了,苻坚失声痛哭,哭的真是伤心啊!,我觉得这不是装的,是发自内心的伤心,王猛和他一起创业,一起治国,一起打天下,王猛的死,使符坚失去了事业上好搭档,也失去了良师益友,王猛对符坚来讲太重要了,文武兼备,上马管军下面管民,内政外交军事政治都是一把好手,再要找这么一个好帮手,可太难了,再也没有人给他出谋划策了,在没有人为他独当一面了,符坚当时的心情,我觉得和毛泽东听说罗荣桓去世的时候,心情应该是相似的,那就是“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罗荣桓和毛泽东从创业初期—秋收起义时期起就在一起工作,经历井冈山时期、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无论是事关生死存亡的红军长征,还是堪称千钧一发的辽沈战役,都是罗荣桓独当一面,为毛泽东分忧解难。好不容易革命胜利了,解放了,不打仗了,可没过几天好日子,罗荣桓就撒手而去 ,这和王猛与符坚的关系很像。



罗荣桓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8-07 20:50:15 +0800 CST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75471-1.shtml#fabu_anchor
热点背后的世界史系列-徐惟隆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8-07 20:55:33 +0800 CST  
陕西秦腔有一出戏,叫《下河东》,里面有一段赵匡胤哭灵的唱段,我觉得那一段唱词,非常适合描写符坚对王猛去世的的悲痛:
王好比轩辕皇帝哭仓圣,又好比尧舜哭众生。
禹王也曾哭水洪,汤王爷家哭五更。
王好比纣王哭闻仲,冀州城苏护哭全忠。
梅柏哭的钦天鉴,比干相哭的老商荣。
周文王哭的伯邑考,周武王又哭姜太公。
鲍叔牙哭的是管仲,齐王也曾哭晏婴。
哭伯桃本是羊角哀,燕王哭的孙伯灵。
范蠡在深山哭文仲,伍员逃国哭父兄。
昔日里圣人哭夫圣,墨子哭的朝歌城。
杨子哭的是岔径,晋重耳列国哭申生。
吴广哭的是陈胜,霸王他又哭老范曾。
赵王哭的廉颇将,申包胥七日七夜哭秦庭。
高皇爷哭的是韩信,张良深山哭陈平。
汉武帝哭的霍去病,李陵哭的苏子卿。
刘秀哭的姚子匡,王莽哭的徐世英。
刘备哭的是关公,小阿斗哭的诸葛孔明。
曹操哭的郭奉孝,汉献帝宫院哭梓童。
周瑜哭的黄盖勇,小刘谌在庙堂哭祖宗。
张翼德哭的是庞统,王允在花园哭张年兄。
董承马腾哭吉平,张苞关兴哭黄忠。
隋文帝哭的太子勇,李晋王三哭永安宫。
唐李渊哭的元霸勇,李世民又哭小罗成。
李克用哭的打虎将,黄巢寺外哭柳空。
斩黄袍王哭郑三弟,下河东为王哭先行



秦腔《下河东》
痛哭之后,符坚还觉得不够,在王猛从去世到尸体入敛这短短的几天,苻坚又三次亲临灵堂吊唁,他难过的对太子说:“老天难道不让我统一天下,为什么这么早就夺走了我的王景略呢!”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8-09 17:25:15 +0800 CST  
@村人老李 2018-08-10 09:02:18
苻坚与王猛,和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与管仲有着惊人的相似。
-----------------------------
是的,而且王猛和管仲都成功的预言了悲剧的结局,齐桓公不听管仲之言,重新易牙之流,符坚不听王猛之言,纵容慕容兄弟,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8-11 13:04:40 +0800 CST  
@村人老李 2018-08-12 09:16:17
继续支持,文友加油!

-----------------------------
谢谢您的支持!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8-14 17:01:15 +0800 CST  
言值”读书会-魏晋南北朝史
徐惟隆

第四章:南征北战

第九节:我有一个梦想,符坚的统一大业

王猛的死使符坚非常伤心,不过伤心归伤心,没过多久,符坚就把王猛临死之前嘱咐他的话,忘到脑后勺去了。不但继续重用慕容兄弟,把鲜卑人放在首都,而且还派兵主动进攻东晋。建元十四年(378)二月,苻坚首先挑起秦晋冲突,他派遣尚书令苻丕任都督征讨诸军事,与武卫将军苟长、尚书慕容率领步骑七万进攻襄阳,苻丕听从谋士苟苌的建议,将襄阳城团团围住,切断对外的一切联系,围而不打,等城内的晋国军队粮食吃完了,自己投降,不战自溃,这样就可以避免攻城的时候前秦士兵的伤亡,避免战士无谓的牺牲。在没有大炮的年代,用步兵攻打坚固的城池,是非常困难的,会死很多人。结果苻丕把襄阳城围困了一年多,一直不打,耗着。但是符坚等不及了,他想赶快把东晋打败,统一天下,这样他就能成为历史上的一代雄主,超过曹操、石勒、刘渊和秦皇汉武并驾齐驱,名垂青史。此时的符坚,已经被虚荣冲昏了头脑,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使他变得好大喜功,自以为是。不再像以前那样谦虚谨慎,爱惜士兵的生命了。此时在他眼里,他自己的面子和名声才是最重要的,死几个人算什么。听说襄阳城久攻不下,苻丕的军队迟迟发起不进攻,符坚非常生气,他让人拿着一把尚方宝剑骑着快马到前线,传话给苻丕说:“如果到了春天还不能打下襄阳,你就用这把宝剑自杀吧,不要活着回来见我了。”(因遣其黄门郎韦华持节切让丕等,仍赐以剑,曰:“来春不捷者,汝可自裁,不足复持面见吾也)《晋书.载记》结果苻丕没办法,只得强攻,攻了一年,废了好大的劲,死了好多人,才把襄阳给攻下来。接着,符坚又派彭越进攻淮阴,但被东晋彪悍的北府兵打的打败,符坚大怒要抓彭越来治罪,结果彭越吓得自杀了。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8-14 17:16:16 +0800 CST  
襄阳城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8-14 17:17:03 +0800 CST  
在淮阴,初次尝试进攻东晋的失败,让符坚非常不爽,吃不香,睡不着,如鲠在喉,好像嘴里塞了一只袜子。当时全国除了东晋之外已经全部被前秦统一,只剩下东晋占据着江南半壁江山,如果打下东晋,那符坚就将统一中国。在中国,由于是大河文明、农耕文化,因而有治水的需要,有大块的冲击平原,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历朝历代,无论是老百姓还是知识分子普遍都觉得统一才是好的,分裂和割据是不好的,统一是正常的、常态,分裂是不正常的,一旦陷入分裂,大家都盼着统一。所以中国的历史上,统一的时候占大多数,分裂只是很少数的,这也就是《三国演义》里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而能把分裂的中国统一起来,就被认为是非常至高无上的功勋,是名垂青史的。无论是在古代的儒家思想的典籍中,还是今天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里,秦始皇统一六国、隋文帝统一天下,评价都是很高的。

而西方,特别是欧洲,由于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与中国不同,所以并没有对统一的强烈需求。欧洲的地形比较破碎,被山脉分割成无数个彼此隔绝的小的平原,土地并不适合农耕,需要航海和游牧作为补充,所以,他们没有大一统的观念,他们认为分裂是很正常的,没什么不好的,从希腊城邦时期开始,就是分裂成无数小国,小国寡民,鸡犬相闻,中世纪也是,一个德国就分成了上百个小国,甚至直到今天,欧洲也是分成很多国家,欧洲和中国的面积差不多大,但是欧洲今天分成了44个国家,有的国家,还没有中国的一个省地方大。熟读儒家典籍的符坚,有着迫切的统一中国的愿望,他也想和秦始皇一样,一统四海,天下归心,成为被后世永远铭记的一代明君霸主。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8-14 17:17:33 +0800 CST  
欧洲地形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8-14 17:19:29 +0800 CST  
欧洲政区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8-14 17:21:05 +0800 CST  
@有棱角的中年人 2018-08-16 16:36:58
好贴,点赞,希望楼主快点更新。
-----------------------------
谢谢您的支持,我一定加快更新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8-17 09:43:56 +0800 CST  
言值”读书会-魏晋南北朝史
徐惟隆

第四章:南征北战

第十节:投鞭可断流,符坚的迷之自信

被一统天下的野心折磨的抓耳挠腮的符坚,在建元十八年(382)十月,在太极殿主持召开了前秦中央政府全体干部大会,讨论攻打东晋的相关事宜。符坚首先发言,做重要讲话,他说,“我登基已经三十年了,现在全国各地都已经并入了前秦的版图,只有东南部的一块儿地方,还被东晋占着,迟迟不肯归降,负隅顽抗。我每当想起这件事,想起祖国统一大业还没有实现,我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啊!我估算了一下,现在咱们现有的兵力一共是97万,我亲自准备带着这些人马,御驾亲征,南征东晋,一举统一中国,大家看怎么样啊?

符坚话音刚落,秘书监朱彤马上发言,秘书监就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办公厅,朱彤就相当于是符坚办公室主任,大秘书。朱彤上来就是一顿狂拍啊,疯狂打call,拼命点赞,话说的很肉麻:“陛下说的太好了,我举双手同意,陛下如果讨伐晋朝,那是上合天意,下顺民心啊,替天行道啊!陛下要是吼一吼,高山也要抖三抖,陛下要是吹口气,万里长江都变细,陛下率领百万雄师出征,根本就不用打,东晋的军队肯定是望风投降啊,东晋的皇帝,只能跑到海里去躲着,等胜利了之后,那些逃到江南的北方的人民,就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到那时候,陛下您再顺便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那您可就是千古一帝啊,历史上没人可以和您比!”(陛下应乎天道,顺乎时势,恭行天罚,叱咤则五岳摧毁,呼吸则江海绝流,如果百万大军齐发,必然有征无战,晋主不望风投降,只有逃亡江海。中州之民,得以返归桑梓。然后陛下大驾东巡,封禅泰山,这真乃千载一时之功)符坚听了,心里这叫一个美,美到心逢儿里去了,这马屁拍的,有水平,就像一个小手儿,不偏不倚,正好挠到了符坚痒痒的地方,乐的他啪啪的直拍大腿,说:“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这就是我的理想啊!”
但并不是所有大臣都是马屁精,也有忠臣,尚书左仆射权翼就强烈反对,尚书省相当于国务院,仆射是尚书省的副手,相当于副总理。权翼说:“我认为咱们不应该伐晋,现在晋朝还比较强大,正处在上升期,还不是灭它的时候,主持东晋中央政府日常工作的谢安、桓冲,这些人可不是草包,不白给呀,很有本事,东晋现任的皇帝也比较贤明,可以说是君臣团结,上下一心,要真是打起来,我们很难取胜,现在要统一天下,我觉得还为时过早,时机还不成熟。”

符坚一听不高兴了,脸上挂不住了,大脸蛋子立刻就耷拉下来了,但是他还不好意思发作,还得保持自己心胸宽阔、虚怀若谷的伟大形象,不能让自己的“一代明君”的人设崩塌。所以符坚虽然不高兴,但是嘴上还是说:“大家各抒己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哈!”但是心里是非常不愿意听到反对意见,没想到大臣们还挺实在,让各抒己见,就真有什么说什么,太子左卫率石越也跳出来反对,说“我夜观天象,发现现在镇星守于斗牛,运气在东晋一方,而且我觉得东晋王朝还是挺得民心的,毕竟是正统王朝,而且又有长江天险,所以我觉得咱们还是不宜出兵。”连着两个人跳出来反对,符坚实在是忍不住了,心里的火,压了又压最后还是没压住,非常不高兴,也顾不得形象了,马上就反驳说:“你说的不对,谁说天象不利就不能打胜仗了?当年武王伐纣的时候,天象也不吉利,是逆岁星,但是武王照样打胜仗了;谁说有长江天险就一定能胜利,当年东吴的孙皓、吴国的夫差,都拥有长江天险,最后不也被西晋和越国给灭了吗?然并卵啊,我有百万雄师,还怕他什么长江天险,我的百万军队,就是每个人往长江里扔一根马鞭子就能把长江给填平了。”结果大会开成了辩论会,一派是主张打,一派是反对打,双方唇枪舌剑,辩论了半天,也没分出个上下,最后符坚不耐烦了,大手一挥,都别说了,我自己决定好了!

轰走了文物百官之后,符坚把自己的亲弟弟符融叫到了身边,哥俩商量。但是出乎符坚意料的是,亲弟弟符融竟然也反对出兵,说前秦的军队连年征战,士兵疲劳,晋国内部也很团结,还是不要打。符坚非常失望,大骂符融:“没想到连你也这么想,连你都不支持我,我还有谁可以商量”。符融也急了,哭着对符坚说:“您千万不能出兵,您把鲜卑、羌、羯族这些敌国投降过来的人都安置在首都附近,我们自己同族的亲人却被您都派到边远的地方,首都只有太子带着一些老弱残兵,一旦您带领大军南征,鲜卑人要是趁您不在,在首都造反,把您的老窝给端了,那可就糟了,到时候您后悔都来不及啊!”可是符坚听不进去,把符融给轰走了。后来太子苻宏、释道安、妃子张夫人、儿子苻诜也都劝符坚,不要出兵,但是符坚是王八吃秤砣了,铁了心了,不为所动。



慕容兄弟听说符坚要出兵南征,乐的鼻涕泡都快出来了,心想我们哥们儿翻身的机会来了,装了这么多年的孙子,终于要熬出头了。他们盘算着,一旦符坚带领百万大军南征东晋,首都就空虚了,他们就可以趁机搞事情了。所以慕容兄弟是拼命的在符坚身边煽风点火,撺掇符坚南征。慕容兄弟知道符坚自以为是,就拼命的给符坚戴高帽儿,说“陛下神明英武,威加四海,雄兵百万,良将如云,东晋这个江南蕞尔小国,怎么能抵挡的了!您是皇帝,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您就是车头,您是我们大家的火车头托马斯,您决定了就行,不用听文武大臣们瞎说。”符坚听了特别高兴,大腿拍的啪啪的,说:“还是你们懂我啊!”符坚还把慕容兄弟当知己,殊不知这俩人是别有用心,符坚这恶当上的,属于被人卖到新疆,还给人带葡萄干儿呢!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8-17 21:47:50 +0800 CST  
@有棱角的中年人 2018-08-22 17:00:28
苻坚可惜了,这么多皇帝,没见过心胸比苻坚宽广的
-----------------------------
是的,符坚是个好人,好人不适合当皇帝,心太软。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8-24 19:23:32 +0800 CST  
言值”读书会-魏晋南北朝史
徐惟隆

第四章:南征北战

第十一节:风声鹤唳,淝水之战的开局

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一月,前秦皇帝符坚在一片反对声中,不顾王猛生前的再三警告,发动了对东晋的战争。这个时间段相当于西方的罗马帝国末期,在符坚出兵的三年前的,公元380年,最后一位统治统一的罗马帝国的君主—罗马皇帝狄奥多西皇帝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对于符坚发动对东晋的战争,司马光曾经批评符坚在打了一系列胜仗之后,骄傲了,听不进去不同意见了,司马光认为前秦的士兵和老百姓因为连年征战,非常疲惫,不想打仗了,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战争,不是等着亡国吗?(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御疲民,未有不亡者也。秦王坚似之矣)《资治通鉴》

其实不单单是符坚,历史上绝大部分的所谓明君,一般都是晚节不保,刚刚登基的时候,还很谦虚谨慎,也比较勤政,也对老百姓比较好,也能听取不同意见,到了中期,国家强盛了,就开始骄傲了,到了晚年就开始犯错误了,唐玄宗李隆基、唐太宗李世民、汉武帝、康熙、乾隆、雍正,都逃不过这一魔咒,为什么?因为皇帝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误,再理性再聪明的人,天天面对山呼万岁、阿谀奉承,也难免会骄傲,骄傲了就会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听不进去反对意见,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永远正确。而且古代皇帝都是终身制,人上了年纪难免会糊涂,难免会做错事。而且皇帝又是不受监督的,没有任何外在的刚性的力量可以制约皇帝。全靠皇帝自己自觉,皇帝如果头脑清醒,能听进去不同意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那没问题。但是如果皇帝一意孤行,就认准了自己做的都对,那大臣也一点办法也没用,因为中国古代的大臣无法制约皇帝,没有议会,不能通过投票把皇帝给选下去。除非大臣发动政变把皇帝给杀了,或者是老百姓实在忍受不了了发动农民起义,把皇帝推翻了,但是这两种方式成本太高,代价太大,代价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改朝换代,而且是造反高风险的,稍有不慎,一步走错,一旦失败了,难逃株连九族,满门抄斩,挫骨扬灰的下场。

符坚一声令下,整个前秦就像一架战争机器一样开动了起来,符坚下令,老百姓每十个人里就要抽一个人当兵,兵民比例10:1,这个已经很高了,经过抽调,最终前秦一共出动了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一共八十多万军队,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由于军队人太多,排着队走,当前秦的先头部队到达河南的时候,队尾才到陕西咸阳,首尾相距上万里。像一只长蛇,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边。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8-24 21:03:31 +0800 CST  
对于打仗来说,人多不一定是好事,曾经有人说解放军打赢国民党和抗美援朝是靠人海战术,这绝对是胡吣,因为单靠人多是打不了胜仗的,解放军没有哪一次战争的胜利靠的是人海战术,靠的都是集中力量,靠的是在局部形成优势兵力歼灭敌人,这种优势是建立在移动速度比敌人快和协同配合非常默契的基础上的,没有很强的组织性纪律性,是无法实现的。而在古代,科学不发达,没有今天先进的通讯手段,没有对讲机、无线电、微信。80多万人之间怎么互相联系,统帅如何调动、指挥士兵,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靠骑马传达命令,几十万人聚在一起,马根本走不动,靠一个一个的传话,从第一个传到最后一个,估计得好几个月,而且传着传着命令就容易走样了,很多综艺节目里都玩过这种游戏就是传话,五个人从第一个开始,一个接一个传,传到最后一个,根本就不是原来的词了。要想让80万人要步调一致、令行禁止,同时发动进攻或者是同时撤退,同时向右转,向左转,是非常难的。

笔者曾经参加过天安门国庆游行,几千个人在广场上,组织协调就已经非常困难了,如果大家同时说话,前面的人说什么,后面的人根本听不见,必须得搭一个高台,指挥的人在台子上,拿着高音喇叭,发布命令才行。在列队前进的时候,如果前面的人不小心摔倒了,或者是蹲下来系鞋带,后面的人看不见,继续往前走,就很容易发生踩踏。几个分队汇合成一个队伍,然后掉头,向回走,或者是向左转,非常费劲,往往要靠各队的队长拿着对讲机相互联络才行,一般都是10分钟才能整好队。即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上万人聚集在一起,也是非常容易发生踩踏的,比如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朝觐,近30年就曾发生了11次踩踏事件,最多的一次踩死上千人。在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没有高音喇叭,80万人挤在一起,很容易出现混乱。一旦发生混乱,人挤人,人踩人,很多人都会被挤倒、踩伤,甚至踩死,根本就打不了仗。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8-24 21:17:14 +0800 CST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8-24 21:18:26 +0800 CST  
第十一节:草木皆兵,淝水之战的开局

前秦大军南下之后,取得了开门红,没费什么劲儿,就攻下了寿阳、郧城,晋军撤退到硖石。苻坚一看旗开得胜,高兴坏了,乐的鼻涕泡儿都快出来了,觉得东晋的军队不堪一击,根本不禁打啊。觉得很快就能打败东晋了,求胜心切的符坚,扔下大部队,自己率领八千骑兵,进攻寿阳。到了寿阳城下,符坚派之前俘虏的东晋将军朱序到东晋的军营去劝降。朱序被俘之后,符坚对他非常好,不但没杀,还封他做户部尚书,相当于分管财政、农业的副总理,别看符坚对朱序这么好,但是朱序依然心系祖国,依然忠于东晋,身在曹营心在汉。朱序表面上假装归顺了前秦,实际上一直在找机会逃回东晋,等于是个卧底,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工作者。但是符坚没有看出来,他以为朱序是真心归顺了自己,就放心大胆的派他去劝降东晋,这等于是自掘坟墓。



朱序一到东晋这边,就把符坚出卖了,他主动给东晋出主意,建议东晋军队趁着前秦的军队还没能集中,符坚一部孤军深入的机会,突然发起进攻,打掉前秦的锐气。东晋方面听从了朱序的建议,派出大将刘牢之,率领最精锐的北府兵,进攻前秦军队。北府兵是由北方的流民组成的军队,北方流民是在五胡乱华时期因为躲避战乱,不愿意被少数民族统治,逃到南方来的北方人。这些游民都是经过优中选优,沙里澄金,筛选出来的强者,他们能从兵荒马乱的北方,跨越千里,跑到江南。身体肯定得是比较强壮的,要不然就跑不动,半路上就死了;而且能这些游民,不愿意当亡国奴,不愿意被异族统治,才跑出来,说明性格都是比较刚烈、强悍的,再有一个北方的流民都是以宗族为单位跑到南方的,当兵也是整个村、整个家族在一起当兵,所以北府兵都是子弟兵,也就是都是由亲戚、同乡组成的,打断骨头连着筋,非常抱团儿。打一个,100个人都跟你玩命儿,打了大哥,兄弟上来,打了舅舅,外甥上来。所以由这些北方流民组成的北府兵,战斗力非常强悍,是东晋的一张王牌。刘牢之指挥北府兵,一见前秦军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啊,这些北府兵大多数都和北方的胡族有血海深仇,结果如猛虎下山一样,就把前秦的先头部队给打败了。前秦大大将梁成、王咏战死,士兵一万五千人死亡。这一仗,把自信心爆棚的符坚打的垂头丧气,这一仗之后,符坚有了心理阴影。苻坚和前秦将领登上寿阳城头,观察敌情,遥望八公山上影影绰绰的树木、蒿草,黑压压的一大片,以为是东晋的军队,苻坚当时吓得脸都白了,这就是后来成语“草木皆兵”来历。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9-05 22:41:56 +0800 CST  

楼主:徐惟隆

字数:233481

发表时间:2017-01-22 17:5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26 23:09:38 +0800 CST

评论数:27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