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摩说史-魏晋南北朝史

庾亮离开首都外放之后,东晋的大权有回到了王导手里,王导这位政坛老狐狸第二次出山。王导上台之后,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继续执行他的一边倒政策,一味偏袒门阀士族。门阀士族干什么坏事,他都不管,放任直流,稳定压倒一切,什么都不干,就是维持现状,对地方的豪强恶霸拥兵自立,分裂国家,欺压老百姓,也是装聋作哑,老百姓的死活也不过问。后来地方的军阀郭默,擅自杀死朝廷命官江州刺史,占领了湓口,割据一方,公然践踏国家的法律,不把中央政府放在眼里,但是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王导明明知道,继续装看不见,不但不管,还加封郭默为江州刺史,等于默许了他杀害朝廷命官取而代之的事实。全国舆论一片哗然,寒门出身的大将陶侃实在是看不过去了,说王导你不管我管,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联合国舅庾亮起兵讨伐郭默,并且提议要把王导赶下台。东晋内部乱作一团,开始大乱斗。

可以说东晋从建立到晋成帝时期,一直在不断的内讧,王敦之乱、苏峻之乱、陶侃起兵,一直就没停过,老百姓就没过几天好日子,东晋混乱的政局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历史的转折点到来了,门阀士族再也无法控制国家了,门阀士族的子弟,大多数是从小衣食无忧,生活安逸,缺乏在社会底层锻炼的机会,不了解民间疾苦,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能力,靠着拼爹当上大官,没有真本事,把国家管的是乱七八糟,无论是刘琨、王导还是庾亮,都没能把国家管理好,要么就是有理想有抱负但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像刘琨庾亮一样;要么就是因循守旧,得过且过,缺乏实干的精神和进取的锐气,像王导一样。随着平民子弟出身的陶侃开始掌握兵权,寒门士族开始崛起,平民和贵族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斗争。直到唐朝牛李党争,随着李德裕的被贬,李党的失败,贵族阶层就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而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贵族和平民反复拉锯,激烈斗争的一个时代。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5-03 21:33:59 +0800 CST  
第三章“衣冠南渡”完,稍后继续更新第四章“南征北战”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5-03 21:36:22 +0800 CST  
第四章:南征北战

第一节 英雄登场

东晋初年,就在南方的士族和寒门打的正热闹的时候,中国的北方崛起了一位雄主,他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地区,终结了四分五裂的十六国时代,这个人就是著名的前秦皇帝符坚。如果以笔者个人的好恶来说,符坚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我最为欣赏的一位历史人物,虽然他并不是在位时间最长、统治疆域最大的皇帝,而且他甚至都没有得到善终,最终被人杀死,暴尸荒野。但我还是认为,读历史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而且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比如一统天下、威震四海,权力大,挣钱多,对我而言,其实也算不得真正的成功。



符坚
从世俗意义上来说,符坚是一位失败者,他只当了25年的皇帝,而且仅仅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北方地区,在淝水之战被东晋打的大败,最后被手下杀死在荒郊野外的破庙里。和唐宗宋祖、秦皇汉武没法比,但是他身上有一种让我欣赏的特质,就是人的特质,就是有人味,他更像一个人。不是说其他皇帝就不是人,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大多数皇帝,都比较冷酷无情,有本事有手腕。但是你看不出他作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看不出他的个性,没有人味儿,就像是一个机器,一辈子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权力。除了追逐权力之外,对其他的都不感兴趣,史书上记载的大部分皇帝说的话都是冠冕堂皇,千篇一律的套话,让人腻味。那些皇帝对人的态度,永远是居高临下,不怒自威,令人害怕。一辈子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深深的包裹和隐藏起来,你也不知道他到底心里是怎么想的,你也不知道他到底喜欢谁,不喜欢谁,也就是所谓天威难测。

无论是对手下的大臣,还是对战场上的敌人,甚至是对自己的妻子、儿女,都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今天对你好的蜜里调油,好的穿一条秋裤,拉着你的手嘘寒问暖,称兄道弟。一旦感觉到你威胁到他的权力了,马上就翻脸不认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多年的结发夫妻,亲生的骨肉,说杀就杀了,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而符坚却是个异类,他是个性情中人,重感情、讲义气,心肠很软,仿佛总是下不了狠心,他处理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听从自己的内心,跟着自己的感情走,而不是出于利益精打细算。而符坚对儒家思想,有一种近乎迂腐的笃信,终其一生,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儒家的仁义思想。他过分的爱惜自己的羽毛,在乎自己的名声甚至超过了生命。符坚对待喜欢的人,像个宠溺孩子的家长,捧在手里怕化了,百依百顺。对待敌人,他也是仁至义尽,从不斩尽杀绝,不痛打落水狗,总是网开一面,手下留情。他不畏强暴,但是同情弱者,感情丰富,但是缺乏狠劲。他身上散发出的这些人性光辉,如流星划过天空一般,璀璨耀眼而又稍纵即逝,为魏晋南北朝的沉沉黑夜增添了一抹难得的亮色。使他和那些冷酷无情、杀伐果断、扮猪吃老虎、闷声发大财,两面三刀,喜怒不形于色的帝王们相比,显得是那么卓尔不群、格格不入。

但也正是由于这些人格上、魅力,使得符坚失去了皇帝的宝座,他的心地柔软和有些迂腐的理想主义,被阴谋家利用,并最终让他走向了死亡。他对敌人的姑息宽容,使他成了用身体温暖了毒蛇之后被咬死的农夫,成了救了狼一命却最终被狼吃掉的东郭先生。符坚的死,让我想起了北岛的一首诗《回答》中的两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也让我回忆起我之前做秘书的时候,我的一位领导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做一个领袖,既不能有妇人之仁,也不能逞虎狼之威,应当是慈母手握钟馗剑。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5-07 21:41:05 +0800 CST  
符坚出生于公元338年,大约相当于欧洲的东罗马帝国时代,在符坚出生的8年前,罗马帝国正是迁都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暨拜占庭帝国诞生。符坚生长在一个部落酋长家庭,算是典型的贵族子弟,官三代。他的爷爷是皇帝、大爷是皇帝,父亲是亲王,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符坚不是汉族人,他是氐族人,氐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原来居住在青藏高原,和羌族、藏族有着血缘关系,后来逐渐迁到了中原地区。和羌族、匈奴、羯族、鲜卑族、汉族一起混居,晋朝八王之乱开始之后,氐族人也趁乱起兵,是五胡乱华其中的一胡。在魏晋南北朝前期,氐族被羯族人石勒家族统治,石氏家族被冉闵推翻之后,北方陷入混乱,分裂成无数小国,氐族人也趁乱独立了,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叫前秦,定都长安。氐族今天已经没有了,大部分都被汉族同化了。但是今天居住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黑水芦花、“四土”、大小金川和平武地区的嘉绒藏族、白马藏族据说还保留着一些氐族的血统。这两个族群,虽然被划为藏族,但是他们和西藏的藏族,青海的安多藏族、川西的康巴藏族不一样。他们不是游牧民族而是以农耕为生的,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嘉绒藏族有自己独特的碉楼建筑,白马藏族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装,帽子上斜插着一根白色的羽毛,这些都和其他藏族人不一样,有一位获过茅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叫阿来,他就是嘉绒藏族,他的代表作《尘埃落定》讲的就是以嘉绒藏族地区的历史为背景的。



嘉绒藏族



白马藏族

符坚他爷爷苻洪就是前秦的建立者,第一代前秦皇帝,他爷爷死了之后,符坚的二大爷符健继位为前秦第二代皇帝,符坚的父亲苻雄担任丞相辅佐他二大爷。
符坚从小就显示出了不凡之处,氐族是游牧民族,都比较剽悍尚武,大多数氐族的小孩小时候都喜欢骑马射箭,舞刀弄枪。符坚就不一样,从小就特别文静,喜欢看书,8岁开始就开始学习儒家的经典。什么叫论语、哪个叫孟子,天天抱着书看,在众多孩子里非常扎眼,与众不同。他爷爷苻洪非常喜欢这个爱学习的孙子,经常抱着小符坚,说“我们氐族人,都是爱喝酒,没想到这个孩子这么爱读书”(洪曰:“汝戎狄异类,世知饮酒,今乃求学邪!”欣而许之《晋书.载记》)。

家里人看符坚这么爱学习,就给他请了家庭教师,专门教他一个人,学习儒家经典。所以符坚虽然是氐族,但是他从小就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思想的教育,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这些思想深深的印在了符坚脑子里,因此,符坚精神上和汉族没有任何区别了,甚至比汉族还更信奉儒家思想,可以说是一位坚定的儒家思想的践行者。对儒家思想发自内心的信仰,也深深的影响了符坚的性格,而他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5-09 19:24:56 +0800 CST  
第四章的第一节,有修改,今天将重新更新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5-11 11:13:07 +0800 CST  
言值”读书会-魏晋南北朝史
徐惟隆

第四章:南征北战

第一节 照亮长夜的那颗流星—大帝符坚

东晋初年,就在南方的士族和寒门打的正热闹的时候,中国的北方崛起了一位雄主,他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地区,终结了四分五裂的十六国时代,这个人就是前秦皇帝符坚。如果以笔者个人的好恶来说,符坚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我最为欣赏的一位历史人物,虽然他并不是在位时间最长、统治疆域最大的皇帝,而且他甚至都没有得到善终,最终被人杀死,暴尸荒野。但我还是认为,符坚的身上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读历史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而且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比如一统天下、威震四海,权力大,挣钱多,对我而言,其实也算不得真正的成功。



符坚

如果从世俗意义的标准来看,符坚可能是不算是一位成功的皇帝,他只当了25年的皇帝,而且仅仅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北方地区,统一中国未果,在淝水之战被东晋打的大败,最后被手下杀死在荒郊野外的破庙里。和唐宗宋祖、秦皇汉武没法比,但是他身上有一种让我欣赏的特质,就是人的特质,就是有人味儿,他更像一个人。不是说其他皇帝就不是人,而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大多数皇帝,都比较冷酷无情,有本事有手腕。但是你却看不出他作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看不出他的个性,没有人味儿,就像是一个机器,一辈子的所有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权力。除了追逐权力之外,对其他的都不感兴趣,史书上记载的大部分皇帝说的话都是冠冕堂皇,千篇一律的套话,让人腻味。而大部分皇帝对人的态度,也永远是居高临下,不怒自威,令人害怕。一辈子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深深的包裹和隐藏起来,你也不知道他到底心里是怎么想的,你也不知道他到底喜欢谁,不喜欢谁,也就是所谓天威难测。

无论是对手下的大臣,还是对战场上的敌人,甚至是对自己的妻子、儿女,都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今天对你好的蜜里调油,好的穿一条秋裤,拉着你的手嘘寒问暖,称兄道弟。但是一旦感觉到你威胁到他的权力了,马上就翻脸不认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患难与共的结发夫妻,血浓于水的亲生骨肉,说杀就杀了,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有人说,权力是最好的春药,使人变得有魅力,但是我认为权力也是最好的毒药,他会使人变得疯狂和残忍。

而符坚却是个异类,他是个性情中人,重感情、讲义气,心肠很软,对待政治上的对手,仿佛总是下不了狠心。他处理问题很多的时候都是听从自己的内心,跟着自己的感情走,而不是出于利益精打细算。同时。符坚对儒家思想,也有着一种近乎迂腐的笃信,虽然说中国古代大部分皇帝都声称自己是儒家的思想的信徒,都对孔子顶礼膜拜,但是很多皇帝都只是把儒家思想当做装点门面、收买人心、缓和矛盾的装饰品好减压阀,和让自己的吃相显得不那么难看的魔鬼的面具和皇帝的新衣。皇帝们并不真正相信儒家所说的,仁者爱人、民为邦本、民贵君轻、以德治国、得道多助,天时地利不如人和等等。他们的内心深处,归根结底还是法家的信徒,是商鞅、韩非子的拥趸,都是外儒内法。大部分皇帝,都觉得对老百姓,归根到底,还得是高压政策,愚民政策管用,还是严刑峻法好使,主要就是皮鞭+迷魂汤,不允许老百姓独立思考,让老百姓都像傻子一样,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敢反抗,敢质疑,就大嘴巴抽,皮鞭子打,焚书坑儒,连坐、告密、株连九族,总之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皇帝一个人说了算,汉武帝、明太祖、康熙、乾隆、秦始皇,都如是。



商鞅

但是符坚对儒家思想却是发自内心的信仰,而且终其一生,他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符坚对待喜欢的人,像个宠溺孩子的家长,捧在手里怕化了,百依百顺。对待敌人,他也是仁至义尽,从不斩尽杀绝,不痛打落水狗,总是网开一面,手下留情。他不畏强敌,但是同情弱者,感情丰富,但是缺乏狠劲。他身上散发出的这些人性光辉,如流星划过天空一般,璀璨耀眼而又稍纵即逝,为魏晋南北朝的沉沉黑夜增添了一抹难得的亮色。使他和那些冷酷无情、杀伐果断、扮猪吃老虎、闷声发大财,喜怒不形于色、杀人不眨眼的帝王们相比,显得是那么卓尔不群、格格不入,却又独具魅力。

但是性格都是双刃剑,信奉儒家思想的符坚,也沾染了儒家的的迂腐和虚荣,他过分的爱惜自己的羽毛,在乎自己的名声甚至超过了生命,经常会为了自己的面子,做一些打肿脸充胖子,打掉牙往肚子里咽,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蠢事儿。他养虎成患、放虎归山,好大喜功的行为,和他那滥好人、圣母婊、白莲花的性格,使得他失去了皇帝的宝座。他的心地柔软和过于感性,使他被阴谋家所利用,并最终让他走向了死亡。他对敌人的姑息宽容,使他成了用身体温暖了毒蛇之后被咬死的农夫,成了救了狼一命却最终被狼吃掉的东郭先生。符坚的死,让我想起了北岛的一首诗《回答》中的两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也让我回忆起我之前做秘书的时候,我的一位领导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要做大事,必须“慈母手握钟馗剑”。

符坚出生于公元338年,大约相当于欧洲的东罗马帝国时代,在符坚出生的8年前,罗马帝国正是迁都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暨拜占庭帝国诞生。符坚生长在一个部落酋长家庭,算是典型的贵族子弟,官三代。他的爷爷是皇帝、大爷是皇帝,父亲是亲王,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符坚不是汉族人,他是氐族人,氐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原来居住在青藏高原,和羌族、藏族有着血缘关系,后来逐渐迁到了中原地区。和羌族、匈奴、羯族、鲜卑族、汉族一起混居,晋朝八王之乱开始之后,氐族人也趁乱起兵,是五胡乱华其中的一胡。在魏晋南北朝前期,氐族被羯族人石勒家族统治,后来石氏家族被冉闵推翻之后,北方陷入混乱,分裂成无数小国,氐族人也趁乱独立了,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叫前秦,定都长安。

氐族今天已经没有了,大部分都被汉族同化了。但是今天居住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黑水芦花、“四土”、大小金川和平武地区的嘉绒藏族、白马藏族据说还保留着一些氐族的血统。这两个族群,虽然被划为藏族,但是他们和西藏的藏族,青海的安多藏族、川西的康巴藏族不一样。他们不是游牧民族,而是以农耕为生的,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嘉绒藏族有自己独特的碉楼建筑和苯巴信仰,白马藏族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装,帽子上斜插着一根白色的羽毛,这些都和其他藏族人不一样,有一位获过茅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叫阿来,他就是嘉绒藏族,他的代表作《尘埃落定》讲的就是以嘉绒藏族地区的历史为背景的。



嘉绒藏族



白马藏族

符坚他爷爷苻洪就是前秦的建立者,第一代前秦皇帝,他爷爷死了之后,符坚的二大爷符健继位为前秦第二代皇帝,符坚的父亲苻雄担任丞相辅佐他二大爷。

符坚从小就显示出了不凡之处,氐族是游牧民族,都比较剽悍尚武,大多数氐族的小孩小时候都喜欢骑马射箭,舞刀弄枪。符坚就不一样,从小就特别文静,喜欢看书,8岁开始就开始学习儒家的经典。什么叫论语、哪个叫孟子,天天抱着书看,在众多孩子里非常扎眼,与众不同。他爷爷苻洪非常喜欢这个爱学习的孙子,经常抱着小符坚,说“我们氐族人,都是爱喝酒,没想到这个孩子这么爱读书”(洪曰:“汝戎狄异类,世知饮酒,今乃求学邪!”欣而许之《晋书.载记》)。

家里人看符坚这么爱学习,就给他请了家庭教师,专门教他一个人,学习儒家经典。所以符坚虽然是氐族,但是他从小就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思想的教育,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这些思想深深的印在了符坚脑子里,因此,符坚精神上和汉族没有任何区别了,甚至比汉族还更信奉儒家思想,可以说是一位坚定的儒家思想的践行者。对儒家思想发自内心的信仰,也深深的影响了符坚的性格,而他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5-11 20:53:28 +0800 CST  
@徐惟隆 2018-03-23 20:39:04
有人吗
-----------------------------
@三根茶叶 2018-05-12 09:41:22
一路跟到这里。谢谢你。这段混乱的历史是清楚了。
-----------------------------
谢谢您的关注,我会一直写下去的,魏晋南北朝历史确实比较混乱,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东西晋、南北朝,我会力争写的尽量清楚和通俗哈,也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5-12 18:16:27 +0800 CST  
第二节:人渣中的战斗机—暴君符生

符坚十三岁继承他爸爸的王位,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他二大爷符健死了,把皇帝位传给他堂哥符生。苻生可是个大变态,用一句话评价,三分钱买个尿壶,贵贱不说,根本就不是个玩意儿。我个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艺术繁荣,思想活跃的时代,但是同时也是一个老百姓活得非常悲惨的时代,因为战争频繁,而且昏君暴君辈出。魏晋南北朝这短短的几百年,简直可以说是变态人格的博物馆,人性的恶的大展示、大爆发。而这个苻生可以说是在魏晋南北朝这个恶人辈出的时代,能排进前5名的大恶人。

苻生这个人可以说几乎没有一点优点,集贪财、好色、酗酒、弑杀各种人格缺陷于一身,最突出的是残忍。已经残忍的出圈儿了,把残忍放到小车儿上—推(忒)残忍了,已经突破人类的底线了。夏桀、商纣、周幽王、秦二世这些暴君和他一比,就算杰出青年了。



符生

苻生从小脾气就特别暴躁,再加上他后来受过伤,一只眼睛看不见了,身体的残疾,加重了他的敏感自卑和猜忌,脾气变得更暴躁了。他老是觉得每个人都在背地里嘲笑他只有一只眼睛,看谁都不顺眼,动不动就杀人。而且苻生还特别爱喝酒,是个酒腻子,整天喝,一个人喝还不过瘾,还要让满朝文武大臣都陪着他一起喝。而且必须喝醉,醉的不省人事他才过瘾。

有一次,苻生让尚书辛牢负责劝酒,辛劳觉得自己一个堂堂的尚书,副国级的领导干部,在这劝酒,成了陪酒的了,有失身份。而且满朝文武大臣,在朝堂之上划拳行令推杯换盏的,也不像话,就拒绝了。结果苻生一看就怒了,让你喝你敢不喝,给脸不要脸,拿过弓箭来,抽弓搭箭,认扣填弦,对着辛牢就是一箭,结果一箭穿透了辛劳的脖子,当时就给射死了。

苻生射死了辛劳,文武大臣一看,吓得腿肚子直哆嗦,没人敢不喝,都玩了命的喝,左一杯右一杯,最后全都喝的全躺下了,吐了一地,苻生看着过瘾,哈哈大笑,这才放大臣们回家。(生引弓射牢而杀之。于是百僚大惧,无不引满昏醉,污服失冠,蓬头僵仆,生以为乐《晋书.载记第十二》)。

拿大臣当玩物,这一点苻生和斯大林有一拼,据说斯大林经常把贝利亚、赫鲁晓夫、马林科夫这些政治局委员招到他的别墅里,一起看美国牛仔电影,然后一起喝酒,喝的大醉,不喝醉,斯大林就不高兴。



斯大林

除了喝酒,符生还大兴土木,强迫老百姓给他修桥、盖房子,他手下的一位大臣金紫光禄大夫程肱劝他说,现在正是种庄稼的时候,不应该去打扰老百姓,你把老百姓都抓去盖房子了,家里的庄稼就没人收了。苻生一听大怒,把程肱给杀了。

苻生太残暴了,连他的亲舅舅光禄大夫强平都看不下去了,上金殿劝说苻生应当爱民,不要乱杀人。结果话还没说完,苻生就怒了,下命令让武士把他舅舅按在地下,用锤子砸脑袋。黄眉、苻飞、邓羌这几个大臣一看,赶快跪倒求情,对苻生说“这可是您的亲舅舅啊,是您母亲强太后的亲弟弟,即便是他说错了话,您看在亲戚的份上,也应该宽恕他!”苻生脾气一上来,就是一头发疯的野兽,大哥斯拉,只要他不高兴了,是六亲不认,别说是舅舅了,就是爷爷他也照样宰。根本听不进去,苻生不但不听劝,还命令手下的武士赶快下手,用锤子狠狠的凿。结果可怜国舅爷强平,被大铁锤打的脑浆子都出来了,流了一地,惨死在金殿上。苻生的母亲,强太后听说自己的亲弟弟被儿子用大锤子打死了,气的绝食自杀,也死了。

杀死亲舅舅、气死亲娘还不算,苻生还做过一件可以载入史册的变态的事,已经连动物都不如了。有一次苻生闲着没事在大街上闲逛,突然他看见走过来了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长的这个漂亮,男的俊美,女的清秀,跟一对金童玉女似的。苻生看着看着,突然突发奇想,让人把他们截住,苻生对他们说“你们俩人真是般配啊,天生的一对,地配的一双,你们是夫妻吗?”两个人赶快解释:“我们不是夫妻,我们是亲兄妹?”苻生不管,非得要赐二人为夫妻,而且要让两个人现场发生关系,啪啪啪,直播嘿咻,他在一边看,当观众,太畜生了。这俩人当然不干,违背人伦啊,结果苻生大怒,我想看小电影,你们俩竟敢不演。拔出宝剑,把两个人都砍死了。(生如阿房,遇兄与妹俱行者,逼令为非礼,不从,生怒杀之)《晋书.载记第十二》

苻生的残暴和淫乱,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类的范畴,所以我深深的怀疑,他是一个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还是狂躁型的精神分裂症。苻生喜怒无常,他手下的大臣们整天提心吊胆的,不知道那句话说错了就把这个大魔头给惹了,脑袋就没了。有大臣上奏折,吹捧苻生,拍他的马屁,说他是贤明的君主,尧舜转世,宇宙第一统帅,人类的太阳、永远的太阳、仁德撼天下的绝世伟人、人民的父亲,国家的胸膛,百战百胜第一勇将等等。没想到苻生看了奏折,反而不高兴了,说“马屁精,就知道吹吹拍拍,该杀”,就把拍马屁的杀了。还有的大臣,给他上奏折提意见,说他杀人太多,太残暴,苻生也不高兴,说“竟敢诽谤我,该杀”。也给杀了,怎么也不行,顺着也不行,逆着也不行,大臣们倒了霉了,怎么着也活不了。(左右或言陛下圣明宰世,天下惟歌太平。生曰:“媚于我也。”引而斩之。或言陛下刑罚微过。曰:“汝谤我也。”亦斩之)《晋书.载记第十二》。

生活在苻生的时代,当大臣是够倒霉的,其实不仅仅是当大臣,当宫女也很倒霉,苻生为了满足自己变态的欲望,竟然让宫女在大庭广众之下,赤身裸体和男人交欢,啪啪啪,简直闻所未闻。苻生还让人在皇宫里虐杀动物和死囚,天天卸胳膊卸腿,扒皮抽筋,挖眼割舍,自己看不过瘾,还组织文武大臣一起看,把皇宫变成了一座屠宰场。符坚一不高兴就杀人,王公大臣皇亲国戚,被杀了无数。总而言之,如果拍一部电影《苻生传》,现在一定上映不了,肯定是禁片,过不了审,因为全是血腥和色情变态的内容,剪完了就剩片头和片尾了。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5-15 22:12:54 +0800 CST  

第二节 在德不在险,儒家思想的践行者

大变态苻生的残暴行为,让大臣们忍无可忍,终于有一天,有人要反抗了。大臣们天天提心吊胆的,生怕哪天苻生哪根儿筋搭错了,找个茬儿就把自己给杀了,于是侍中、尚书吕婆楼,光禄大夫强汪,御史中丞梁平老、薛缵、权翼等几个大臣,凑在一起。一商量,大家都觉的与其这样,天天提心吊胆,等着苻生把咱们杀了,不如咱们先下手为强,把苻生给宰了。可是杀皇帝,这可不是个小事啊,那得推举一个领头的啊,大家谁都不敢当这个头,后来有人就想到了符坚。说符坚这个人知书达理,谦虚谨慎,平时对大家都不错,而且符坚也是皇子,是皇帝的亲弟弟,有他带头,身份高,有号召力。于是他们找到符坚,把计划一说,符坚开始还很犹豫,下不去手。后来宫里的宫女送信说,苻生准备把符坚、符法兄弟几个都杀了,符坚一看,不下手不行了,再不下手,苻生就该对自己下手了,就没命了。于是符坚一咬牙,豁出去,同意带领大家诛杀暴君。

符坚分兵两路,一路由他自己和吕婆楼率领部下三百余人敲锣打鼓的,大摇大摆的进攻皇宫的正门,这是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牵制敌人,是佯攻,虚晃一枪;另一路由他的亲弟弟符法率领苻法与梁平老、强汪率领数百名壮士偷偷的绕到皇宫后面的云龙门发动进攻,这一路才是主力,是实的,是真打。结果出乎意料的顺利,守皇宫的士兵根本不愿意抵抗,都不愿意给残暴的苻生卖命,根本就没怎么打,直接就投降了。符坚很轻松的就杀进了皇宫中,苻生这时候根本不知道发生政变了,喝的烂醉如泥,躺在床上人事不省。符坚手下的士兵,上去手起刀落,就把苻生给杀了,就这样,中国历史上著名大变态皇帝苻生,就这样糊里糊涂的死了,到死他都不知道自己是被谁杀的。

杀了苻生之后,苻坚以嫡长子的身份继位,去皇帝号,称大秦天王,改元永兴。符坚上台之后,坚决执行儒家的那一套,以仁义治国,对老百姓比较好。减免老百姓的赋税,兴办学校,任用汉族知识分子。基本是按照《论语》、《孟子》所说的做的。登基之后,有一天,苻坚带着文武百官去龙门春游,他站在龙门的山上,极目远眺,感慨地说:“龙门的地形真险要啊,有了这样的天险,敌人肯定打不过来,江山一定会固若金汤、坚如磐石。”

没想到符坚话音刚落,手下的给事黄门侍郎权翼就反驳符坚说:“我听说夏朝和商朝的都城都很险要,但是最终都被灭了,为什么啊,这都是因为夏朝和商朝,不以德治国,对老百姓不好的原因。吴起说过,在德不在险,说的很对,对老百姓不好,地势再险要也没有用,照样亡国。(臣闻夏、殷之都非不险也,周、秦之众非不多也,终于身窜南巢,首悬白旗,躯残于犬戎,国分于项籍昔何也?德之不修故耳。吴起有言:‘在德不在险。’深愿陛下追踪唐、虞,怀远以德,山河之固不足恃也《晋书. 载记第十三》)这是公开和符坚唱反调啊,皇帝刚说地势险要,不会亡国,你马上就说,即使地势险要,照样会亡国,领导说东,你偏说西,怼领导。这要是换苻生这样暴君,当时就把你杀了。就算在今天在职场里,公开怼领导,赶上个小心眼儿的领导,肯定记恨你,从今往后,玻璃小鞋儿就算是给你穿上了,今后提拔、涨工资这种好事就不要想了,不找个茬儿给你开除了就是好事儿。

没想到符坚一点儿也没生气,反而哈哈大笑,对权翼说“你说的太好了!”符坚可不是说说而已,嘴炮,而是发自内心的,春游结束了,回去之后,符坚马上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权翼提出的“怀远以德”的精神。减免税收,给孤寡老人发低保,出台了一系列惠民的好政策。秋天发生了旱灾,符坚为了和老百姓同甘共苦,主动降低了自己的伙食标准,八个菜改成四个菜了。而且把宫里伴宴的小乐队遣散了,把皇宫储存的绫罗绸缎,高级衣服,也都分发给士兵。开放皇家专属的山林、湖泊,允许老百姓随便进去打猎、砍柴、捕鱼,补贴生活。停止打仗,让老百姓好好过日子。(坚大悦,乃还长安。赐为父后者爵一级,鳏寡高年谷帛有差,丐所过田租之半。是秋,大旱,坚减膳撤悬,金玉绮绣皆散之戎士,后宫悉去罗纨,衣不曳地。开山泽之利,公私共之,偃甲息兵,与境内休息。《晋书. 载记第十三》)



孟子

这些举动今天看好像没什么,甚至有人认为是在作秀,可是放在一千多年以前,尤其是在昏君暴君辈出,视百姓如草芥的魏晋南北朝,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符坚之所以能够这么做,我觉得和他从小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爱民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孟子曾经说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者,未之有也”。这些话,其实就是一个意思,要想坐稳皇帝的位子,就必须要对老百姓好一些,对老百姓不好,皇帝也别想过好日子,位子就坐不稳,早晚就会被推翻。这么看,从小熟读孔孟经典的符坚,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想做一个好皇帝。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5-21 17:51:47 +0800 CST  
@adequate2014 2018-06-05 12:03:50
你就这样结束了吗?
-----------------------------
没有,会继续连载,上周有点忙,不好意思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6-08 12:34:15 +0800 CST  
“言值”读书会-魏晋南北朝史
徐惟隆

第四章:南征北战

第四节:最佳拍档,王猛与符坚

符坚能够成为一个好皇帝,除了他自己从小喜欢读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遇到了一个好的助手,那就是王猛。符坚和王猛可以说是古往今来最好的一对君臣搭档之一。两个人配合默契,一个是用人不疑,一个是鞠躬尽瘁,堪比小说《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和刘备。

王猛是山东寿光人,出身贫寒,原来是个做小买卖的,贩畚为业,就是卖簸箕的,和刘备卖草鞋差不多。王猛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自学军事。但是当时的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等级非常森严的社会,平民出身的人,再有本事,也很难得到重用,各级官员都被门阀士族的子弟所垄断,都是官二代接班,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社会阶层固化。王猛这个人从小就胸怀大志,平时最喜欢和别人谈论国家大事,怎么打仗,怎么治国。贵族子弟们就特别看不惯王猛,瞧不起他,说看王猛那个德行,一个穷鬼天天假模三道的还研究政治呢,穷的裤子都快穿不起了,还天天白话呢!天天瞎侃,王猛还想治国,你们家祖坟上长那跟儿青蒿子了吗!都拿王猛当大怪咖,当疯子。

东晋的大将军桓温北伐的时候,曾经短暂的在陕西驻扎过,王猛听说了,就去求见。一见面,桓温就是一皱眉。王猛长得似其貌不扬,长得是瘦小枯干,穿的是衣衫褴褛,衣服都破了,一条子一条子了,好几十个窟窿,脸像黑锅底,脖子赛车轴,估计得有10年没洗过澡了。王猛一进屋子,往那一坐,就开始在身上不停的挠,不一会儿,从身上抓出一只虱子来。桓温是贵族出身,东晋的门阀士族是最讲究仪容仪表的,一看王猛这个样子,打心里就腻味,表现的就比较冷淡。



王猛

桓温说了一些客气话,王猛一看也觉得桓温和自己不是一路人,端着贵族的架子,居高临下的,跟首长接见群众似的,也没看上桓温。就这样,双方互相都没看上,就一拍两散了。

后来王猛遇到了符坚,这下是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是如鱼得水,好比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就如同齐桓公遇到了管仲,秦穆公遇到了百里奚。王猛在符坚的支持下,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击氐族的贵族豪强。由于前秦的皇帝是氐族,氐族人在前秦就成了一等公民,有些氐族的贵族,经常欺压汉族老百姓。王猛就拿这些贵族开刀,符坚虽然自己是氐族,王猛是汉族,但是符坚却坚决支持王猛打击氐族豪强,为什么?我觉得一个原因是符坚是儒家思想的信徒,主张以仁义治国,从小读四书五经,接受儒家的教育,已经被汉化了,从感情上对汉族比较亲近。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符坚为了巩固他自己的统治。氐族是统治阶级,掌握着权力,这不假,但是氐族人太少,和汉族相比,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以少数人统治多数人难度非常大,如果对多数民族压迫的太厉害了,逼得没活路了,就会揭竿而起了,少数民族到头来就还是会被推翻。少数民族的统治被推翻之后,原来被压迫的多数民族往往会变本加厉的报复少数民族,到头来,对谁都没好处,两败俱伤,玉石俱焚。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阿富汗的哈扎拉人、卢旺达的图西族人、伊拉克的逊尼派穆斯林、津巴布韦的白人、十六国的羯族。这些民族都曾经是少数民族掌握国家政权,欺负多数民族,但是后来多数民族翻身了,开始报复这些过去的统治者,有的民族几乎被灭族,有的被赶走。冉闵的杀胡令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符坚生活的时代并不遥远,符坚应该对此有着很深的印象,知道民族仇杀的可怕,知道长期的民族压迫所积蓄的仇恨,一旦突破临界点,反弹,会是多么恐怖,会像火山爆发一样吞噬一切。所以很可能是符坚出于畏惧汉族人多,防止汉人造反。作为统治者的符坚,就必须要对汉族进行一定程度的让步,笼络汉族老百姓的人心。如果氐族人欺负汉族人太厉害了,太过分了,符坚就会出来管一管,防止把汉族人逼得造反。








阿富汗的哈扎拉人

符坚一开始任命王猛为中书侍郎,主管机密,大概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办公厅的秘书。后来又外放做始平县县令,估计是符坚想让王猛到基层去历练历练,然后再提拔。结果王猛还真敢干,在县令任上杀了一个横行乡里,欺压老百姓的氐族官员,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汉族官员敢杀氐族官员,这可不得了,很多氐族的豪门的官员,都联名上书,告王猛滥用职权,滥杀无辜。当时氐族的豪门还是很有势力的,其中一些是当年跟着符坚他爷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老将军、老干部,很多人论起来,符坚都得管得叫叔叔,都手眼通天。所以中央的司法部门不敢得罪这帮开国元勋,收到告状信之后,就把王猛给抓起来了,关在监狱里,差点死了,最后还是符坚亲自出面,才把王猛救出来的。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6-08 12:37:28 +0800 CST  
@天山雪莲1F 2018-06-16 12:39:18
没得看了?
-----------------------------
明天继续更新哈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6-19 23:32:59 +0800 CST  
“言值”读书会-魏晋南北朝史
徐惟隆

第四章:南征北战

第五节:扫黑除恶,王猛打“老虎”

王猛是条硬汉子,虽然经历了牢狱之灾,被报复了,差点就死了,但是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初心。出狱之后,王猛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后来符坚提拔王猛做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 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北京市委书记,负责管理首都长安。当时长安城里住着很多前秦的贵族豪门,有的是开国元勋,有的是皇亲国戚,有的是官二代。这些人仗着自己的势力,横行霸道,踢寡妇门,挖绝户坟,打疯狗、骂傻子,吃霸王餐,抢大姑娘,什么坏事都干。但是由于背景太硬,上面有人,一直没人敢管,成了首都的黑恶势力。

王猛上任之后,他偏不信邪,偏要管管,他就信奉一条,谁犯法我就办谁,不管你是谁,爱谁谁,不管你后台有多硬,资历有多老,职位有多高,犯法我就抓你。
当时在首都长安,有一个叫强德的氐族贵族,非常坏,是长安一霸,经常喝醉了酒,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老百姓的东西。而且谁家的大姑娘小媳妇,只要长得漂亮,让他给看上了,他就抢回家去给糟蹋了,老百姓提他来恨的牙根直痒痒。他为什么这么霸道啊,因为强德是皇帝的大爷符健的小舅子,强太后的亲弟弟,论起来还是符坚的长辈。但是王猛不管你是大舅子还是小叔子,派人就把强德给抓起来了,而且判了死刑。结果强太后听着消息了,不干了,亲自找符坚去了,给弟弟说情。符坚虽然是皇帝,但是也是人,是人就有亲情。他一看二大娘亲自出面了,怎么着也得给这个面子啊,一家人啊。强太后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结果符坚没办法,就写了条子给王猛,让他把强德给放了。等拿着条子的太监跑到王猛的办公室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王猛已经把强德给杀了,执行死刑了。

就这样,王猛当上京兆尹之后,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诛杀了贵戚豪强二十多人。“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首都的社会风气大为好转。老百姓高兴了,但是贵族豪强可不高兴了。历史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们,既得利益者不会乖乖的把吃到嘴里的肥肉吐出来的,特权阶层也不会拱手把侵占的利益送还给人民,你要动他的奶酪,他一定跟你玩命儿,非得杀个你死我活不行。改革者是个高危行业,因为每一次改革都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利益受损的人,绝不会坐以待毙,忍气吞声,而是会疯狂的反击,所以每一次的改革,都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在工作。王猛也不例外,他打击豪强,氐族的贵族们恨透了王猛了,恨不得像容嬷嬷扎紫薇那样天天拿针儿扎他,恨不得把王猛给一刀一刀的活剐了,五马分尸、大卸八块都不解恨。



有一次王猛在上朝的路上遇到了氐族的贵族樊氏,樊氏是开国功臣,当年和符坚他爸爸,他大爷一起打天下的老干部,根本看不起王猛,觉得王猛是摘桃子的。看见王猛过来了,樊氏张嘴就骂:“我们爷们儿当年跟着先帝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却靠边儿站了,你算什么东西,有什么功劳?现在竟然爬到我们头上来了,当了大官了,凭什么啊!这不是我们辛辛苦苦种地,你吃白食吗?”(“吾辈与先帝共兴事业,而不预时权;君无汗马之劳,何敢专管大任?是为我耕稼而君食之乎!”)王猛什么性格,那么刚烈,死都不怕,还能吃这个亏,一听就炸了了,马上还击“怎么着,让你当农民给我种粮食给我吃那是给你脸了,怎么着,你还不乐意了,我还得让你给我当屠夫,杀猪宰羊给我吃呢,啦啦啦,气死你!”樊氏一听,气的气炸连肝肺,错碎口中牙,指着王猛,咬着后槽牙,恶狠狠的说“好好好,王猛,你等着我的,早晚我宰了你,把你的脑袋切下来挂在城门上!,我要是弄不死你,我就不出来混了”猛曰:“方当使君为宰夫,安直耕稼而已。”世大怒曰:“要当悬汝头于长安城门,不尔者,终不处于世也。”《晋书. 载记第十三》)

樊氏说完狠话走了,没想到王猛更狠,转脸就把这个事告诉符坚了,符坚一听,拍案而起,这还得了。敢威胁王猛,王猛是我的人,和王猛作对就是跟我作对。我一定得宰了樊氏这个老东西,杀了他,看看文武百官谁还敢扎刺!坚怒曰:“必须杀此老氐,然后百僚可整。《晋书. 载记第十三》),结果符坚一怒之下下令把樊氏给斩了。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敢惹王猛了。



经过王猛的一系列重拳出击,打黑除恶,前秦的社会风气,为之一振,横行霸道、徇私枉法的贵族豪强都纷纷落马,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老百姓不再受氐族豪强的欺负了,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了。王猛能这么敢干,一方面是他这个人很有本事,有魄力有手段。但是主要还是背后有符坚的支持,有了最高领导人的全力支持,王猛自然是可以做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可以排除所有阻碍他的势力,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在封建社会的中国,皇帝的支持,那就是最大的靠山,没有靠山,再刚直不阿,再铁面无私,也办不成事,历史上海瑞有张居正的支持,王安石有宋神宗的支持,评书、戏曲里包公有李国太的支持,刘墉有太后老干娘的支持,见官大一级级,寇准有八千岁赵德芳的支持,谁不服就拿凹面金锏捅他。



(未完待续)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6-20 21:15:31 +0800 CST  
“言值”读书会-魏晋南北朝史
徐惟隆

第四章:南征北战

第五节:僭主与寒士,盛世的标配

而符坚支持王猛,一方面是符坚和王猛的理想是一致的,都是追求儒家思想中老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的理想世界,希望做一个名垂青史的贤君名臣。另一方面,符坚恐怕也有利用王猛,借刀杀人的用意。

如果我们翻开历史会发现,符坚和王猛这种搭档并不罕见,很多开创盛世的皇帝都会选拔任用一些出身卑微的文人作为自己的参谋助手。而且还会支持这些文人去打击和整肃朝中背景深、资历老、功劳大的老臣们,比如汉武帝任用朱买臣,李隆基重用姚崇,雍正赏识李卫。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仔细分析原因可以发现,这些开创盛世的皇帝,一般都有几个共性,第一,开创盛世的一般都是第三、第四代皇帝,而不是开国皇帝。比如唐朝最鼎盛时期并不是第一代的唐高宗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而是第四个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汉朝最鼎盛时期也不是开国的汉高祖刘邦,而是第五代的汉武帝刘彻,清朝达到中央集权的顶峰也是在第四个皇帝康熙和第五个皇帝雍正时期。因为一般第一代皇帝执政的时候,一个王朝刚刚建立,刚刚经历过战争,正在恢复期,各种制度也不成熟,在不断的试错。到了第四代、第五代皇帝,也就是开国80年-100年的这个时间段,往往是制度各项磨合的差不多了,人口经过休养生息也开始增加了,税收也上来了,而且离开国不远,皇帝和大臣,很多都经历过建国时的艰苦奋斗,锐气还没有消退,所以比较强盛。第二个共性就是这些开创盛世的皇帝一开始都是逆袭上位,要么一开始自身的实力比较弱小,或者是得位不正,不足以服众,按照古希腊的说法,僭主比较多。比如汉武帝登基时年龄很小,处处受祖母窦太后的控制;唐玄宗最开始并不是太子,而是靠政变,杀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才上台的,康熙登基的时候受鳌拜的欺负等等。



唐玄宗
符坚也是这样,他本来不是太子,不是法定接班人,本来是他堂哥符健当皇帝,但是因为他哥哥太残暴,所以大家推举他做皇帝,把符健给推翻了。符坚是靠政变上台的,不是合法的继承,是个僭主,而且是靠大臣和宗族势力推举上来,才成为政变的领导人的,所以功臣和皇亲国戚都觉的自己拥立有功,没有他们,符坚就当不上皇帝,所以当得了符坚得了江山之后,这些当初拥立他的这些功臣皇亲,就开始伸手要东西了,要金钱、要特权,变得非常霸道,欺压百姓,以权谋私,理直气壮的以权谋私,理直气壮的贪赃枉法。他们觉得这是应该的啊,皇帝是我们推上去的啊,我们不能白忙活啊,我们把你推你上去,不是白推的,得有回报。所以符坚当了皇帝之后,我们这些功臣就是要享受特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政变成功了,功臣比较容易飞扬跋扈,时间长了,就成了皇帝眼中的威胁了,如果不除掉,放任这些功臣野心膨胀,势力坐大,就麻烦了,人的贪欲都是没有止境的,总有一天,这些功臣不再满足于捞钱和当官了,就要把皇帝推翻了,这是皇帝无法容忍的,这也是历史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皇帝杀功臣,除权相的原因,比如康熙除鳌拜,汉武帝杀窦婴,朱元璋杀蓝玉,雍正杀年羹尧,都是这个道理。



还有一点,符坚是一个儒家思想的信奉者,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民本主义。不能对老百姓压迫的太狠,在儒家的理论中,皇帝并不是至高无上的,皇权不能凌驾于天理和道统之上。皇帝也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所欲为,皇帝也要受道德的约束,皇帝一旦干了坏事,不行仁政,比如沉迷女色,任用奸臣,横征暴敛,滥杀无辜,上天就要示警。比如地震、洪水、蝗灾等等,这就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条理论—“天人感应”学说。上天示警了,皇帝就必须得改正错误,还要下“罪己诏”,就是向天下老百姓承认错误,做检查,汉武帝就曾经写过著名的罪己诏《轮台诏》。而且在儒家思想里,有一个理论对于帝王是非常重要的限制,就是只要皇帝压迫人民,人民就可以推翻他,人民推翻不义的君主,这个行为本身就是正义的,是有“道伐无道”《孟子》里就曾经有这样的内容: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意思就是说,有人问孟子,做臣子的能杀君主吗?孟子答:“破坏仁的人叫做‘贼’,破坏义的人叫做‘残’,毁仁害义的残贼,叫做“独夫”。纣王那样的,不仁不义,已经不配做君主了,他变成是独夫民贼了,杀死纣王,不是臣子杀君王,而是杀死独夫民贼。



武王伐纣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频繁发生,改朝换代经常出现的原因,天理最大,仁义最大,皇帝不讲仁义,老百姓就可以推翻他另立明主。这和欧洲、日本不一样,欧洲和日本的帝王具有神性,君权神授,神圣不可侵犯,老百姓推翻国王是大逆不道的。在西方中世纪有这样一种理论,就是坏国王,也不能推翻,因为无论是好国王还是坏国外,都是上帝派来的。都是上帝的化身,代表上帝在管理百姓,国王残暴、贪婪,说明这是上帝在考验老百姓,老百姓承受暴君的压迫,是一种赎罪和历练,老百姓只能逆来顺受。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6-25 10:49:53 +0800 CST  
@九皋寒叟 2018-06-27 14:27:12
支持兄台,我写的是隋唐史,哈哈!
-----------------------------
多谢您的支持,我也对隋唐史很感兴趣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6-28 15:05:04 +0800 CST  
本人原创的《透过世界杯看历史-1-“双头鹰事件”》在天涯开始连载,欢迎大家收看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72732-1.shtml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6-28 16:35:41 +0800 CST  
“言值”读书会-魏晋南北朝史
徐惟隆

第四章:南征北战

第六节:得民心者的天下,前秦统一北方

符坚和王猛这对黄金搭档励精图治,严格执法,打击了欺压老百姓的豪强贵族,同与此时,轻徭薄赋,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使内部的矛盾趋于缓和,前秦帝国变得越来越强大。内政干的差不多了,符坚开始对外出击,着手统一北方。他任命王猛为元帅,率领军队对北方的前燕、仇池、前凉等割据势力发起进攻。

坚不仅仅让王猛领兵打仗,还让他全权管理新占领的关东六州,允许王猛自己选拔任命六州的太守、县令,这体现了符坚对王猛的绝对信任,苻坚曾经写信给王猛说:“我同你名义上是君臣,实际比骨肉还亲。只有把六州托付给你,我才能免去后顾之忧。”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这在古代君臣关系中是很难得的。符坚敢于放权,给王猛很大的自主权。这使得王猛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自己决策,在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时,王猛也可以随机应变,自己拍板,不用每件事情都请示符坚,这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今天也是这样,比如一个集团的总经理,派一个分公司的经理,去一个地方开拓业务。那他就必须给分公司经理一定的决策权,如果什么事都要请示总公司,进什么货,用什么人,都要打电话、发传真,请示总经理,那肯定得赔钱。商场上瞬息万变,形势不等人,比如现在黄瓜价格低,应该买进,分公司经理不敢买,打电话给总公司请示,等总公司那边开会,决策完了,再把电话打回来,黄瓜的价格早上去了。再比如手里囤了一批皮大衣,现在市场上皮大衣正紧俏,价格很高,分公司不敢卖,打电话请示总公司,等请示完了,皮大衣价格也跌了。历史上有很多皇帝和统帅,就是因为对手下不放心,处处遥控指挥,前线的将领什么也不敢做主,不敢随机应变的作出决策,最终打了败仗。比如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德国顾问李德,对前线遥控指挥,甚至连每一挺机枪放在什么位置都要管,而他自己又不在前线,不了解前线的情况,这怎么能不失败呢。



李德

有了符坚的绝对信任和支持,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了,王猛就开始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公元370年,王猛率领杨安、张蚝、邓羌等十员将领和六万由步兵、骑兵混编的大军向前燕发动进攻。符坚对王猛绝对信任,王猛也自己也确实争气,别看是个文人出身,但是王猛指挥打仗一点也不外行。王猛分兵两路,一路自己亲自率领,进攻壶关,一路派大将杨安进攻晋阳,王猛这路非常顺利,势如破竹,没费什么劲就把壶关给攻下来了。但是杨安攻打晋阳却遇到激烈的抵抗,迟迟攻不下了。王猛一看,赶紧带着军队去增援杨安。

晋阳就是今天的太原,曾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之一,汉朝的时候也是北方防守匈奴的军事重镇,经过多年的不断修缮。晋阳城高池深,防守坚固,易守难攻。王猛到了晋阳前线,一看正面进攻攻不进去,就换了一个思路,让士兵从地下挖了一条地道,从前秦的军营一直挖到晋阳城内。然后派了一队精锐的士兵顺着地道秘密的潜入晋阳城,从城里偷偷的打开城门。城门一开,王猛指挥军队突然杀进城内,里应外合,把晋阳攻克了。



晋阳城

壶关、晋阳被王猛攻陷,前燕皇帝大怒,派慕容评率领军队来抵挡王猛,慕容评的军队比王猛多。但是王猛一点也不害怕,因为他听说慕容评特别贪财,对手下士兵特别不好,他手下的士兵日常的砍柴、挑水,还得向他交钱,军中怨声载道,士兵毫无斗志。王猛在战前对手下的士兵发表演讲,鼓舞士气,王猛说:“慕容评真是十足的守财奴,这种人即使手下有千百万人也不可怕,何况只有几十万人!”
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王猛不硬拼,避实击虚,他派五千轻骑兵,迂回到慕容评大军的背后,找到慕容评存放粮草的辎重营,放了一把火把慕容评的粮草全烧了。与此同时,王猛命令大将邓羌从正面发起进攻。本来慕容评手下的士兵就不愿意给他卖命,一看粮食被烧了,一哄而散,都跑了,只剩下慕容评一个人,骑着马,跑回了前燕最后的据点—邺城。

邺城的守军一看前秦军队这么厉害,不愿意继续为前燕卖命了,就偷偷的打开城门,把王猛的军队放进了进来。就这样,前秦军队不废一刀一枪,拿下了邺城,前燕的皇帝跑到了高句丽,前燕灭亡。

占领前燕之后,王猛对手下部队管理非常严格,军纪严明,他命令禁止士兵骚扰百姓,以至于前燕都灭亡了,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改朝换代了,生活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没有发生军队抢劫老百姓的事情,社会秩序非常好,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该吃吃,该喝喝,该逛街逛街。就像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了上海,但是上海市民的生活丝毫没受影响。早上起来,上海老百姓推开窗户一看,解放军都睡在大街上,不入民宅。



解放上海

王猛的部队军纪这么好,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前秦皇帝符坚本人就是一个儒家仁义思想的信仰者。所以前秦的士兵和将领也都耳濡目染的受了一些影响。另一个原因是,王猛这个人是个狠角色,不讲情面,对违反纪律的绝不客气,所以没人敢以身试法。在灭前燕的战斗中,王猛派手下的一个叫徐成的将领去侦查敌情,规定中午之前必须回来。可是徐成却晚上才回来,王猛大怒,就要把徐成推出辕门给斩了。大将邓羌是徐成的老领导,徐成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做过他的秘书,他向王猛求情。说徐成虽然违反了军令,但是目前正是用人之际,可以让他戴罪立功。王猛不同意,说我要是不杀徐成,那还有规矩吗?邓羌又说,愿意和徐成一起杀敌立功,将功折罪。但是邓羌死说活说王猛就是不松口,最后逼得邓羌实在没办法了,真急了,拔出宝剑,要和王猛拼命。王猛一看不行了,再不赦免徐成,就要内讧了,这才饶恕徐成。
王猛虽然办事不讲情面,性格刚烈,但是并不是不懂人情世故,他也有灵活性,因为徐成的事情,王猛和邓羌发生了不愉快之后,王猛主动和邓羌和好,拍着邓羌的肩膀说:“邓将军对过去的老部下徐成都这么讲义气,豁出自己的命来救他,你对国家也一定是忠心耿耿,有了你这样的好下属,我怎么能不打胜仗呢!” 两人哈哈一笑,一片云雾就散了,疙瘩解开了,翻篇儿,矛盾及时得到了化解,王猛和邓羌并没有因为这件事结仇,后来合作的还挺好。通过王猛对待徐成和邓羌这件事,说明王猛是一个有刚有柔,坚持原则又讲感情,对事不对人,事情过去就翻篇,不记仇不找后账的人,可以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领导。



前秦前期北方形势图

灭了前燕之后,王猛被加封为使持节、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冀州牧,镇守邺城。可以说已经是位极人臣了,相当于军委副 、东部战区司令、省委书记,出将入相,集封疆大吏与方面大员于一身,还可以自己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和办事机构。王猛升官之后,越战越勇,率领军队接着又灭了仇池、姑臧和前凉、代国四个割据政权。并且攻下了东晋的梁、益二州。西南的邛、莋、夜郎等少数民族政权(这几个政权都在西南地区,夜郎国在今天的贵州)一看前秦这么厉害,几个国王一商量,咱们别渗着了,别等着人家打上门来了,也都主动投降了。就这样前秦就把中国的北方统一了,自西晋灭亡之后,中国的北方第二次统一于一个政权的旗帜下。



前秦统一北方形势图

前秦能够如摧枯拉朽般的横扫前燕、仇池、姑臧、前凉、代国等政权,一统北方。表面上看是符坚用对了人,他让王猛做统帅,王猛确实有本事,指挥有方。而根本原因恐怕是符坚得民心,执行了比较正确的政策。符坚对敌国占领区的老百姓比较宽厚,每占领一座敌国的州县城池,都尽量的不骚扰当地百姓,禁止士兵烧杀抢掠,而且还出台一些的优惠的政策,减免被占领地区老百姓的税收,发放救济粮什么的。比如前秦灭了代国之后,符坚就宣布免收当地老百姓三年租税。同时符坚对俘虏的敌方的君主和将领也都比较好,执行优待俘虏的政策。不但不打不杀不辱,好吃好喝的养着,还让他们当官,比如他任命前燕的国王为尚书、新兴侯,前燕的大将慕容评为给事中,慕容冲为平阳太守,前凉国王张天锡为北部尚书、归义侯。有点类似于解放后共产党对待国民党起义将领,都给了很高的职位,比如张澜、李济深当了国家副 ,傅作义当了水利部长,陈明仁当了上将。

符坚的这些做法和十六国那些动不动就屠城灭国的暴君相比,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可以说是一股清流了。所以老百姓和文武官员都愿意跟着符坚干,甚至是他的敌国的老百姓也都非常愿意被符坚统治,盼星星盼月亮的盼着符坚,恨不得符坚早点打过来,把自己救出苦海,都不愿意抵抗。所以前秦的胜利,是人心的胜利,是民心所向,是老百姓用脚投票的结果。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7-04 16:50:36 +0800 CST  
“言值”读书会-魏晋南北朝史
徐惟隆

第四章:南征北战
第七节 聚精会神搞建设,前秦的黄金时代

统一了北方之后,符坚开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了解决北方干旱缺水的问题,他征调官僚贵族和豪富手下的三万多人,兴修水利设施,把泾河挖开了一个口子,然后又修了一条引水渠,把泾河水引到了干旱地区,灌溉庄稼。一个水利工程,发动三万人,这在古代工程量不算小了,相当于古代的“红旗渠”。这个工程让干旱地区的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引来了泾河水,夏天就不再怕干旱了,庄稼长得更好了。



红旗渠

自晋朝灭亡之后的100年间,中国基本上就没有怎么进行过大规模的水利建设,符坚这是头一回,为什么,因为不具备条件。第一是没时间,晋朝灭亡之后,一直在打仗,五胡乱华,八王之乱,就没停。各路军阀,各个割据政权整天忙着抢地盘,抢人口,抢粮食,根本顾不上搞建设。第二是没有那个能力,因为晋朝灭亡之后,北方一直处于分裂之中,分裂成十几个小国家,每个国家都不大,面积也就相当于今天的一个省,人口也就几十万人,这种小国,你让他发动几万人来修水利,太难了。而符坚统一了北方之后,燕、凉、代、仇池、姑臧这些国家都被他给灭了,仗打完了,有时间搞建设了。另外前秦也有实力了,符坚统一北方之后,前秦帝国的疆域包括了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辽宁、内蒙古、江苏、四川、湖北,十几个省,统治的人口超过千万,威名赫赫,就连外国都知道有一个强大的前秦帝国,朝鲜半岛的新罗、印度的天竺都派来使者和前秦建立外交关系。这样的大国,发动3万人修水渠,不算什么难事。

兴修水利几乎是中国每一个统一的王朝必须做的事情,而中国历史上之所以大部分朝代都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大部分时间都是统一的而不是分裂的,是强中央,弱地方的,是大政府,小社会的,也和兴修水利有密切的关系。中国是农业国家,老百姓靠种地为生,种地就得浇水,水从哪来?就得修水渠,从江河湖泊里把水引到田地里。
而且中国是大河文明,文明起源于长江、黄河周边,长江黄河经常发洪水,一发洪水,就需要建水坝,挡住洪水,保护庄稼和房子不被淹没。因此无论是修水渠还是建水坝,都需要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工程量都非常大,需要把成千上万的人组织起来,一块儿干活。这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是不行的,不是三五个人,一个村一个县能做的了的。而且很多人在一起干活必须要有权威,要有领袖指挥,大家如果干过活,抬过东西就都会知道,搬个冰箱必须要有人喊号子,有人指挥,喊一二三,大家一起使劲,同志们加吧劲儿啊,哎呦嘿啊,同志们快放下啊,才能把冰箱搬上去,不一起使劲永远搬不动。抬一个冰箱都如此,更何况修水坝这么大的工程,所以修水利必须要有领袖来组织大量人力。正因为这样,中国才长时间的处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形态中。也因此,中国历史上很长时间都是强有力的中央大一统帝国,这也是算是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世界历史上,大部分居住在大河附近的农耕民族,都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比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古代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就都是中央集权国家,马克思称这种和治水有关的中央集权模式叫做“亚细亚生产方式”。



除了修水利之外,符坚还大力开展勤俭节约,反贪污反浪费运动,带头节省皇宫宫廷的生活费用,降低百官俸禄。开展巡视工作,定期派遣使者到各地去巡视,到老百姓当中调查,接受群众来信来访,了解各地的地方官对老百姓怎么样,有没有欺压老百姓,贪赃枉法的,一旦发现有违法乱纪的,立刻纠正惩罚,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巡视组。还由国家拨款,救济抚恤孤寡老人,弱势群体。
符坚是个知识分子,自己爱读书,爱学习,所以他特别重视教育,他规定军人和后宫嫔妃都要读书,从太学生里选拔人当官,没有文化,不懂经书的官员,全部免职。虽然文化水平高的人不一定就能做好官,但是有文化总比没文化强,总的来说有文化的人里,出的坏人比例,低于比没文化的人,毕竟知书达理,知书在前。
符坚还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在从首都到各地,每二十里建一座亭,每四十里建一座驿,亭和驿就相当于今天的高速公路的休息区,出门在外的老百姓和做买卖的小商贩,走累了,可以在亭和驿里休息,喝水,吃饭,住宿,为老百姓提供了方便。还在长安城的大街两边种上槐树、柳树,美化环境,虽然有面子工程的嫌疑,但是起码能给老百姓遮阳,在夏天提供一个荫凉,也算是好事。“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

总而言之,符坚这个皇帝,确实当的还是不错的,做了一些好事,老百姓生活的也不错,在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上,算是一个小的“黄金时代”了。老百姓的歌谣,反映了符坚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百姓歇之曰:“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鸾栖。英彦云集,诲我萌黎。”

通过这个歌谣,我们至少可以相信,这是魏晋以来难得的清明政治了。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7-18 10:55:42 +0800 CST  
“言值”读书会-魏晋南北朝史
徐惟隆

第四章:南征北战
第八节 东郭先生与狼,符坚养虎成患


符坚统一了北方,灭掉了四个国家,对俘虏和主动归降的敌国的君主都非常宽厚。这本来是好事。体现了符坚的仁义,很得人心。但是凡事都有个度,不能太过,太过就容易出问题。符坚的问题就是宽厚的过度了,物极必反,善良宽厚过度了就成了迂腐了。符坚这个人,是个儒家思想的信徒,信奉仁义礼智信,是个正人君子,而且特别好面子,在乎自己的名声。儒家思想是讲究性善论的,把人都当成圣贤。讲究温良恭俭让,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做事要做到仁至义尽,只许你不仁,不能我不义。符坚就是这么做的,他自己是个正人君子,光明磊落,他就觉得天下所有人都和他一样。再加上他从小生长在帝王家,没有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过,对人性的阴暗和人心的险恶认识不足,所以就比较容易轻信别人,特别是容易被一些两面三刀、口蜜腹剑的人所欺骗。前燕的皇族慕容兄弟就是这种人,前燕被符坚给灭了,他们打败了,做了俘虏,被迫投降了符坚。表面上对符坚是卑躬屈膝,点头哈腰,特别的恭顺,但是实际心里恨死符坚了,想要暗中积蓄力量,找机会造反,复兴前燕,报一箭之仇。但是符坚根本看不出来,他觉得慕容兄弟对自己是忠心耿耿。

而且符坚不仅仅是对这些敌国的君主给予生活上的优待,好吃好喝的养着,还委以重任,给他们实权,甚至让他们掌兵权,进入中央政府领导班子,留在身边,参与决策。比如符坚和东晋打仗的时候,俘虏了一个东晋的将军叫朱序。符坚没有杀朱序,还让他当大官,当官也没关系,令人难以理解的是,符坚还让他当的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官,度支部尚书。度支部就是财政部,度支部尚书就相当于是财政部长,这就不太合适了。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单位财务大权都是重中之重。都得是安排领导最信任、最可靠的人来管,很多私企甚至直接就是老板的亲属当财务总监,比如老板娘或者老板的小舅子什么的管钱。而符坚倒好,放着那么多皇亲国戚,心腹亲信不用,竟然让一个俘虏过来的降将去当财政部长,有点太草率了,万一朱序哪天背叛了,把前秦国库里的钱都卷跑了,损失可就大了。另外符坚还把大量俘虏和归降的鲜卑族人安置在首都长安附近,这也是非常不合适的,这些鲜卑族人是符坚被打败了,没办法才当了俘虏,他们内心深处是不服气的,是不可能不恨符坚的,祖国都被你灭了,当了亡国奴了,怎么能不恨你呢,肯定憋着报仇呢,一旦有机会,就要报仇雪恨。符坚把这么一帮仇人放在首都,放在自己身边,就相当于在自己的屋子里埋一个定时炸弹。

不光对亡国的敌人非常好,对于自己手下造反的人,他也是宽宏大量,符坚的侄子符阳和王猛的儿子王皮一起造反,走漏了消息,失败了,被捉住了。符坚亲自审问,符坚问他们俩为什么造反。符融说我爸死的不明不白,是冤枉的,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我要报仇!符阳他爸爸符融曾经因为不服气符坚当皇帝,起兵造反,争夺皇位,失败了,被符坚手下的一个武将给杀了。符坚听完了,老泪纵横,哭的很伤心,对侄子说:“你爸的死,责任不在我啊,不是我下的命令,你这孩子怎么不理解我的心啊!”符坚又问王皮:“符阳造反是为了给他爸爸报仇,你是为什么造反啊?王皮倒也实在,他说“我造反就是为了富贵啊!我爸是丞相,开国元勋,为国家做了那么大的贡献,可是他去世之后,我混的却不怎么样,我什么光也没沾上,又没钱又没势,穷得都快吃不上饭了!”符坚说“你爸去世之前,对你的事有交代啊!给你留了十几套农具,让你靠种地生活,他没为你找我要官儿啊!”问完了原因之后,符坚并没有杀这两个人,只是把他们流放了,符阳流放到高昌,王皮流放到朔方。这在古代是很罕见的,在古代无论是中国外国,造反都是最严重的罪,一般都是必判死刑无疑,而且判了死刑还不算完,还得让造反的人不得好死,大卸八块、五马分尸、满门抄斩、株连九族、挖坟掘墓、挫骨攘灰,都不新鲜。历史上雍正、朱棣这些皇帝,对待造反的人,对待威胁到皇位的人可是非常凶残的,连杀亲兄弟、诛十族这种事都干得出来。可符坚并没有这么做,只是把他们流放了,看来符坚还是比较心软的,比较善良的,看在王猛对他忠心耿耿,为国家做了一辈子贡献和符阳是自己的亲侄子的份上,下不了狠心。可能在符坚眼中的这两个人,不是大逆不道的罪人,不是威胁他皇位的对手,眼中钉肉中刺,只是不懂事的侄子和不上进的老战友的儿子。



朱棣

这些事符坚自己觉得挺好,没什么问题,显示了他的宽宏气度和仁爱之心,对待曾经的敌人都这么好,传出去,肯定全国人民都得暗挑大拇指称赞,将来肯定名垂青史啊,他最在乎自己的名声了。所以他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符坚看不出来,有明白人能看出来,符坚有一个亲弟弟苻融,看不过去了,就给符坚写了一封奏折。提醒符坚要小心慕容兄弟,说:“慕容兄弟这些鲜卑人,他们都是喂不饱的白眼狼,他们是走投无路了,迫不得已才投降的,并不是真心归顺,早晚要造反。他们不可靠,不能让他们在朝廷里担任关键的职位,作为您的亲弟弟,我不得不提醒您啊!”“臣闻东胡在燕,历数弥久,逮于石乱,遂据华夏,跨有六州,南面称帝。陛下爰命六师,大举征讨,劳卒频年,勤而后获,非慕义怀德归化。而今父子兄弟列官满朝,执权履职,势倾劳旧,陛下亲而幸之。臣愚以为猛兽不可养,狼子野心。往年星异,灾起于燕,愿少留意,以思天戒。臣据可言之地,不容默已。《诗》曰:‘兄弟急难’,‘朋友好合’。昔刘向以肺腑之亲,尚能极言,况于臣乎!《晋书.载记》。但是符坚根本听不进去,而且还批评他弟弟,认为他弟弟太是非,个人修养不够,无事生非,说:“你还是修炼的不够,境界不高,现在天下还没有统一,很多老百姓还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咱们应该把精力放在和各个民族搞好关系,搞好团结上。不要天天搞事情,天天内斗。人家既然归顺了我们,大家就都是一家人,都是自己兄弟,你不应该整天怀疑人家,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咱们只要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棒棒哒,管好自己,就什么麻烦也不会有。汝为德未充而怀是非,立善未称而名过其实。《诗》云:‘德輶如毛,人鲜克举。’君子处高,戒惧倾败,可不务乎!今四海事旷,兆庶未宁,黎元应抚,夷狄应和,方将混六合以一家,同有形于赤子,汝其息之,勿怀耿介。夫天道助顺,修德则禳灾。苟求诸己,何惧外患焉。”《晋书.载记》



东郭先生

符坚和慕容兄弟的故事,基本就是伊索寓言《农夫与蛇》和中国民间故事《东郭先生》的翻版。慕容兄弟被打败了,投降了符坚之后,一直是扮猪吃老虎,闷声发大财,韬光养晦,卧薪尝胆。表面上对符坚特别的恭敬,毕恭毕敬,服服帖帖的,哪怕符坚说煤球是白的,慕容兄弟都说他们亲眼看见的,顺风扯旗,迎风接屁,溜沟子舔眼子,为了让符坚高兴,什么事都干。让符坚认为他们是心悦诚服,心服口服外带佩服,对自己忠心耿耿。而且装怂,让外人看着,好像什么野心也没有,什么本事也没有。慕容兄弟之中的慕容冲甚至为了讨好符坚,保护自己的家族,还非常屈辱的甘当符坚的男宠,出卖自己的肉体。

慕容冲属于那种《红与黑》里于连和勾践似的人物,自己实力不行的时候,面对强者,特别能隐忍,无下限的跪舔,各种抱大腿,叫爸爸,只要老大高兴,当狗都行。就像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虏了之后,为了向夫差表忠心,让夫差信任自己,对自己放松警惕,勾践竟然吃夫差的屎。但是这种人一旦取得对手的信任,就会悄悄发展自己的力量,等自己力量壮大了,有了资本了,就马上反戈一击,立刻翻脸不认人,新账老账一起算,吃的都给我吐出来,恩将仇报,报复起敌人来是非常的凶狠残忍,一点也不念当年对手的不杀之恩。这种人在就是利用敌人的不忍之心,在失败之后苟活下来,靠装孙子使敌人放松警惕,然后突然发动反击的典型。



当然,慕容冲能够当上符坚的男宠,除了他比较能跪舔之外,还和他长得非常漂亮有关,据史书记载慕容冲长得非常英俊,特别好看,属于无论男的,女的看他一眼都走不动道的那种,按照现在流行的话说,属于那种让人想舔屏、流鼻血的那种帅,小鲜肉。慕容冲是前燕的王子,符坚灭了前燕之后,慕容冲的全家就被俘虏了,他就被带到了长安,那年慕容冲才12岁,是一个漂亮的小男孩,美少年。符坚在视察俘虏集中营的的时候,一眼就看上慕容冲了,他发现慕容冲长得非常俊美,就非常喜欢,就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同时留下的还有慕容冲14岁的长得非常漂亮的亲姐姐,也就是说符坚是个双性恋。从此开始,符坚就把慕容冲包养了,他对慕容冲姐弟俩非常好,可以说是“姐弟专宠”,要星星不敢给月亮,赏赐给她们俩个很多金银财宝。有道是没有不透风的裤子,时间长了,当时的长安城老百姓也都知道符坚宠信慕容冲姐弟的事情了,都纷纷议论符坚的八卦,当时长安流传的民谣“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影射的就是慕容冲和她姐姐。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8-01 11:34:03 +0800 CST  
@村人老李 2018-08-02 06:54:00
顶楼主!
-----------------------------
谢谢您的支持
楼主 徐惟隆  发布于 2018-08-02 21:52:08 +0800 CST  

楼主:徐惟隆

字数:233481

发表时间:2017-01-22 17:5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26 23:09:38 +0800 CST

评论数:27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