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消失的文物古迹,大家一起来保护即将消失的古之遗存(转载)

1399.河南省辉县市高庄乡大史村迎恩宫遗址

迎恩宫遗址
位于大史村东北里许李史村之南,整个遗址占地2850平方米,约有四亩余,坐北向南。据该村七八十年代曾任支部书记的李桂生实地勘察绘图,自南而北,依次建有戏楼,前殿、后殿,后殿西侧置有道士居室,在后殿及道士居室之前又筑有东西厢房,共二十余间。其中前殿、后殿皆面阔三间,进深8米有余,占地90平方米,全为四木柱架构,多层封檐,硬山顶,花脊走兽,灰色筒瓦覆顶。前殿原祀有塑像,挂有铸铁铭纹大钟一口,高米余,口径近1米。后殿原祀道教鼻祖李耳塑像,整个建筑气势不凡,布局合理,《县志》记载是全县著名的道教圣地。新中国成立后至60年代一度作为学校。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立四新”,屋顶纹饰残缺不全。70年代以来又规划为民宅用地,除后殿改建之外,多为瓦砾一片,仅存历代断碑和残砖碎瓦以及明代花脊纹饰。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4 14:15:21 +0800 CST  
1400.北京市西城区小黑虎胡同明娘娘庙

清朝在鼓楼和钟楼击鼓撞钟报时的工作,是由皇家仪仗队的旗鼓手们负责
现在位于北京中轴线起点的钟楼和鼓楼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钟楼在明朝曾被火灾焚毁,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钟楼时为了防火改为砖石结构,所以灰色的砖石结构钟楼与红色的木结构鼓楼外观并不一致。明朝的钟楼上边最初悬挂的是一口大铁钟,后来因为音色不好被替换下来,一直弃置于鼓楼后面,1960年我小的时候曾经亲眼看到过。这口大铁钟现存于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现在钟楼上边悬挂的永乐大铜钟出自于西边的铸钟胡同,那里在明朝有皇家的铸钟厂。清初学者孙承泽所著《春明梦余录》说,他见过铸钟厂里有明朝遗留的十几口高达两丈多的大钟,横七竖八地躺倒在院子里。
相传,当年在铸造永乐大铜钟时屡次未能成功,工匠们都面临杀头危险,工匠领班的女儿情急之下投身熔炉化入铜液,才将铜钟铸成。铸钟厂为纪念这位女子,建造了“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传说虽然离奇,但娘娘庙确实存在过。我去铸钟胡同寻访铸钟厂遗迹的时候,路过了附近的小黑虎胡同,遇见了从小就住在小黑虎胡同24号院的柯先生。柯先生告诉我,娘娘庙就在他家院子里边,但是残存的大殿已于2000年前后被拆除,他看见拆下来的房梁有将近1米粗。柯先生还给我看了二十几年以前他在弃置于鼓楼后面的大铁钟前边拍摄的照片。
鼓楼上边原有一个直径1.4米的大鼓,还有24个直径较小的鼓,这些鼓均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毁坏。我在登上鼓楼观看击鼓表演的时候,看见了那个劫后仅存的破损大鼓。工作人员告诉我,现在用于表演的全套25个鼓都是在2001年仿制的。
清朝在鼓楼和钟楼上边击鼓撞钟报时的工作,是由皇家仪仗队的銮仪卫旗鼓手们负责的。每天的一更和五更,都要先击鼓108响,再撞钟108响,每一组的108响还要分为前后两节,每节54响,击鼓撞钟的节奏是“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夜里的二更至四更,则是只撞钟不击鼓。为了协调击鼓撞钟的时间,钟楼和鼓楼上边的旗鼓手们彼此之间还要使用灯光信号联络,称为“对灯”。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之后,仪仗队随之解散,钟楼和鼓楼不再使用钟鼓报时。此后,北京市政当局改为每天中午在德胜门和宣武门附近的城墙上边鸣放大炮报时,称为午炮。我有一位在什刹海岸边住了半辈子的老年网友,网名就叫“我的什刹”,他小时候看见过鸣放午炮的地方。那是在德胜门东边正对着钟楼的城墙上,有三间小房子,其中一间是火药库,另外两间就住着炮手一家。那位炮手姓李,因为常年鸣放午炮,耳朵都被震聋了,所以外号就叫“李聋子”。“李聋子”告诉“我的什刹”,有的时候德胜门和宣武门两边的午炮未能同步鸣放,市民们就会听到两声炮响。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4 22:09:52 +0800 CST  
1400.北京市西城区小黑虎胡同明娘娘庙

清朝在鼓楼和钟楼击鼓撞钟报时的工作,是由皇家仪仗队的旗鼓手们负责
现在位于北京中轴线起点的钟楼和鼓楼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钟楼在明朝曾被火灾焚毁,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钟楼时为了防火改为砖石结构,所以灰色的砖石结构钟楼与红色的木结构鼓楼外观并不一致。明朝的钟楼上边最初悬挂的是一口大铁钟,后来因为音色不好被替换下来,一直弃置于鼓楼后面,1960年我小的时候曾经亲眼看到过。这口大铁钟现存于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现在钟楼上边悬挂的永乐大铜钟出自于西边的铸钟胡同,那里在明朝有皇家的铸钟厂。清初学者孙承泽所著《春明梦余录》说,他见过铸钟厂里有明朝遗留的十几口高达两丈多的大钟,横七竖八地躺倒在院子里。
相传,当年在铸造永乐大铜钟时屡次未能成功,工匠们都面临杀头危险,工匠领班的女儿情急之下投身熔炉化入铜液,才将铜钟铸成。铸钟厂为纪念这位女子,建造了“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传说虽然离奇,但娘娘庙确实存在过。我去铸钟胡同寻访铸钟厂遗迹的时候,路过了附近的小黑虎胡同,遇见了从小就住在小黑虎胡同24号院的柯先生。柯先生告诉我,娘娘庙就在他家院子里边,但是残存的大殿已于2000年前后被拆除,他看见拆下来的房梁有将近1米粗。柯先生还给我看了二十几年以前他在弃置于鼓楼后面的大铁钟前边拍摄的照片。
鼓楼上边原有一个直径1.4米的大鼓,还有24个直径较小的鼓,这些鼓均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毁坏。我在登上鼓楼观看击鼓表演的时候,看见了那个劫后仅存的破损大鼓。工作人员告诉我,现在用于表演的全套25个鼓都是在2001年仿制的。
清朝在鼓楼和钟楼上边击鼓撞钟报时的工作,是由皇家仪仗队的銮仪卫旗鼓手们负责的。每天的一更和五更,都要先击鼓108响,再撞钟108响,每一组的108响还要分为前后两节,每节54响,击鼓撞钟的节奏是“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夜里的二更至四更,则是只撞钟不击鼓。为了协调击鼓撞钟的时间,钟楼和鼓楼上边的旗鼓手们彼此之间还要使用灯光信号联络,称为“对灯”。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之后,仪仗队随之解散,钟楼和鼓楼不再使用钟鼓报时。此后,北京市政当局改为每天中午在德胜门和宣武门附近的城墙上边鸣放大炮报时,称为午炮。我有一位在什刹海岸边住了半辈子的老年网友,网名就叫“我的什刹”,他小时候看见过鸣放午炮的地方。那是在德胜门东边正对着钟楼的城墙上,有三间小房子,其中一间是火药库,另外两间就住着炮手一家。那位炮手姓李,因为常年鸣放午炮,耳朵都被震聋了,所以外号就叫“李聋子”。“李聋子”告诉“我的什刹”,有的时候德胜门和宣武门两边的午炮未能同步鸣放,市民们就会听到两声炮响。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4 22:11:00 +0800 CST  
140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圣尼古拉大教堂

被时间模糊的历史角落——数点哈尔滨老房子(下)
让我们继续行走在历史的时间轴上。东清铁路管理局第一任局长霍尔瓦特,此时正在自家的香坊花园里优雅的散着步,与白俄妇女谈天说地。1903年的他可能刚刚在那座“白毛将军府”里和军政要员制定完侵略东北的方案。这座霍尔瓦特的“避难所”如此豪华,俄派的新艺术运动风格配着塔斯干壁柱和欧式托檐石墙体,无比坚定的修饰着众多的卧室、办公室、会议室甚至是地道,俨然一座“哈尔滨白宫”,毫无忌讳的在别人的家里挥斥方遒。然而历史总会对侵略者加以惩戒。在丁香花盛开20次后,“白毛将军”被赶出了他的权力中心,中国护路军成了它的第一任中国主人。可没过多久,这里又被日本关东军用作了物资储存地。时至今日,在被保护开发之前,它还是废品收购者的天堂。当然无论怎样修复,昨日的风光早已潜入了历史的角落。
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徒,礼拜是万万不可迟到的。霍尔瓦特箭步如飞的奔向心中主的所在——圣母领报教堂。初升的太阳在教堂半圆形穹顶和钟楼处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刺得他紧紧的皱起了眉头。突然叮叮当当雄浑清脆的钟声如天籁般传来,霍尔瓦特知道,他已经迟到了。于是带着更深的忏悔快步走进了教堂。在他身后,大门缓慢沉重的关闭了。他会忏悔什么呢?或许只是请主保佑他在外仕途顺利,不过更可能是为自己的侵略行为找到心灵的慰藉吧!不管怎样,在他出来之前,我们可以有时间好好看看这伟大的建筑。
即使你离它很远,你也会知道它很大很大,大得有一种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风采与神韵。拜占庭艺术风格让一切都那么梦幻。强烈与上帝同在的心里,让建筑者们在院内立起了一个巨大的水泥十字架。砖制成的栅栏式院墙如同一个个艺术小品般伫立着。教堂正面的拱门有现在的四层楼高,它身上每一处的廊柱、拱门、十字架、圣母像都被这拱门烘托得无比神秘、庄重、威严,无论你是否是主的孩子,当靠近它时,都会被肃穆的气氛所震慑,如同得到了天堂的洗礼。
霍尔瓦特带着满脸的宁静出来了,好似他刚刚进行了一场颇有成效的心灵洗涤。
教堂或许是哈尔滨不能触碰的伤疤。它看似早已结痂,可只要轻轻一按,各个年代的血水便会毫无情面的喷涌而出,就如同1932年哈尔滨的那场大洪水,千里决堤。霍尔瓦特做梦也不会想到,他心中不可侵犯的神圣在历史的玩笑与荒诞中是如此的脆弱。“文革”开始后,圣母领报教堂彻底从人间消失了。和它一起消失的还有居于市中心的圣?尼古拉大教堂,俗称喇嘛台。这是几代哈尔滨人的骄傲与自豪。它座落在哈尔滨的市中心和最高点,它是没用一根钢钉的纯木建筑,它的设计方案在俄国圣?彼得堡完成,并得到沙皇的首肯。八面的外形八门开放,拱门与洋葱头遥相呼应。雨搭式的栏杆、廊柱、门面亦幻亦真。哥特式的尖顶像在聆听上帝的召唤。他是哈尔滨人心中教堂的代名词,它是整个城市中最优秀的建筑。
可是红卫兵的眼睛终于向它对准了焦距。在1966年的8月23日,红卫兵们手上拽着绳子,喊着如同纤夫般的号子向同一个方向用力拉扯。绳子的另一端系着那个好看的洋葱 顶,此时它是那么的无助与狼狈……片刻,人群中爆发出了 持久的欢呼声。 圣尼古拉,或者说哈尔滨人心中的喇嘛台 死掉了。作家阿成说,他当时看到一个身着中式衣服的俄国信徒,双手趴在栅栏上看着眼前的一切,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今天,有些人提议要重新建造一座一模一样的喇嘛台。就当 是纪念吧,无论多美,死去的永远不会再生,因为历史在这里曾经断裂过。
霍尔瓦特终于要走了。不是平日风光的公派,是灰溜溜的告别哈尔滨,永别这座给过他希望与梦想,金钱与权利,并同样结束了他所有欲望的城市。在某种意义上讲,他带给哈尔滨的不仅有侵略者的印记,更多的是一种奇妙的异国文化。在那些动荡岁月,如果田家烧锅继续兴旺下去,那么今天的哈尔滨就会是一座彻彻底底的中国风浓郁的城市。或许我们更应该感谢这多变的历史。
可能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霍尔瓦特瑟瑟的站在寒风中,等待着开往俄国的列车。冷风吹过,他抬起头看看眼前这座通体呈鹅黄色的火车站:大门被一个弧线的墙连着,一扇扇椭圆形的巨大玻璃窗反射着阳光,洒在有些冷清的站前广场上,旁边倒映着像波斯人帽子似的小型垛墙。或许是瞬间感到了一丝暖意,霍尔瓦特的思绪像开了闸的洪水,流过哈尔滨的大街小巷。
他想起自己在这个城市中最喜欢的一条叫中国大街的街道。街中每一寸土地都由俄式特征的方砖铺成,走在上边如同在海岸线漫步。他还记得自己总是会去一个叫马迭尔的宾馆用餐,和政界的朋友在酒足饭饱之后观看俄国舞女的演出,有时自己还会在全市最豪华的舞池里跳上一阵。这座由“小凡尔赛宫”之称的马迭尔宾馆是法国新艺术运动的建筑,整体造型明快,无论是窗户、阳台、女儿墙,还是穹顶都相当别致。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5 15:55:08 +0800 CST  
1402.广东省潮州市府城太平路牌坊街22座牌坊

牌坊街,关于潮州的记忆
牌坊街,关于潮州的记忆
潮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制始于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的义安郡,至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历史上一直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宋潮州通判陈尧佐(后来当上宋宰相)有诗云:“海滨邹鲁是潮阳(即潮州)”,于是“海滨邹鲁”成了潮州的美称,说来说去,意思就是潮州是座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历史文化体现在方方面面,但在建筑上主要集中在潮州“府城”,也就是潮州旧城区,而府城的中心就是太平路一带,太平路是全国牌坊最集中的街道,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史载历史上潮州府城曾有碑坊103座,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牌坊城”,而集中在潮州牌坊街的牌坊就有39座,牌坊街总长1948米,主体是太平路1742米,另有东门街206米,牌坊分布密度可谓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到1950年只存下19座碑坊,更可惜的是,因为碑坊经历年代久长,终于在1951年发生了一起亭石(潮州人称牌坊为亭)砸死人事故,也是在1951年,潮安县城关镇做出了拆卸废亭的决定,存在了好几百年的牌坊街终于被一个因噎废食的决定拆得一座不留。直到55年之后的2006年,潮州市政府又决定复建牌坊街,于是曾经存在过的22座牌坊又出现在了太平街,虽然这些牌坊已经没有了历史的韵味,但牌坊街的名称总算又名正言顺了。
牌坊街是潮州府城的中心,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找寻每一座牌坊背后的故事,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或数个坊主,刻在坊上的文字,就是一篇历史人物小传,而这些英杰,也是书写潮州文化史的主要人物,牌坊街附近还有广济桥、开元寺、已略黄公祠、许驸马府等诸多历史古迹,这些都是潮州古城的精华所在。当然,如果你只是一个纯粹的吃货,去牌坊街也不会错,这里是各式潮州小吃的集结地,从街头可以吃到街尾,从大街可以吃到小巷,根本停不下来,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一个地方别吃太多,后面也许还有更多更好吃的美食。



太平路是潮州老城区的代表,22座牌坊跨街而立,成就了全国牌坊最多的街道



这里是广东省第一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也是最具潮味的地方



最早的牌坊是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御史许宏宥建的“柱史”牌坊,这样算来,牌坊街至少有500年历史了



牌坊街原有古牌坊39座,现在修复22座,其中太平路20座,东门街2座



每一座牌坊后面都有诸多故事,每一座牌坊后面都有曾经的荣耀,状元牌坊是为明嘉靖年间21岁的状元林大钦而健



“七俊坊”原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为嘉靖甲辰科七位才智出众的进士林光祖、章熙、黄国卿、郭维藩、陈昌言、苏志仁、成子学而建,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揭阳和潮州人



“三世尚书”牌坊背面是“四朝大老”,为明万历尚书林熙春而建,林熙春活了80岁,辅万历,泰昌,天启和崇祯四朝皇帝,皇帝追念他的功绩,追赠其父,祖父为尚书封号,所以称作“三世尚书”、“四朝大老”



“戊辰八贤坊”是为崇祯戊辰进士同榜八人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李士淳、梁应龙、杨任斯、陈所献而建,潮州“海滨邹鲁”的称号可不是吹的,自古以来这里人杰地灵。每一个牌坊都有故事,有兴趣建议先上网查找牌坊历史,再一一对照
太平路是主路,两旁是很多这样的小巷,牌坊街一带,基本凝聚了潮州府城的历史



府城东门街上的水井,井圈上刻有文字,井前的墙上也有诸多题刻



除了看古迹,牌坊街更大的意义在于吃小吃,放眼望去,饮食的招牌占了90%以上
如果你觉得太平路或者牌坊街都不好听,那么潮州美食街一定是最合适的另外一个名称了
各种百年老字号、各种祖传、各种潮州三宝、各种牛肉丸、各种粿……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如果你还不知道潮州三宝,那走过一次牌坊街后就一定会知道了,黄皮豉、佛手老香黄、老药桔,三种被炮制成黑乎乎的植物果实被誉为潮州三宝
潮州三宝是很多游客的手信选择,除了三宝之外,还有各种被炮制的话梅、陈皮、柑橘、橄榄等果实
三宝中其他地方比较少见的是老香黄,原材料是药用植物佛手的果实,大则几斤,小则几两,潮汕人泡制它时,加蜂蜜,加药材,制作工序繁多,且认为老香黄制作时间越久身价愈高
除了各种被炮制的植物果实,还有各种各样的饼和糕点
正在制作潮州腐乳饼的师傅
百年老字号胡荣泉中正在做饼和糕点的师傅们
胡荣泉的春饼、炸春卷和千层酥芋泥饼等糕点可算名声在外,也是游客的主要手信之一
不过这家规模不大的百年老店中,如今最出名的倒是一碗传统小食鸭母捻
鸭母捻和鸭子没有任何关系,是一碗有馅的糯米粉制汤圆加上一堆银耳、木耳、莲子、芋头等东西,据说得名是取汤圆形似母鸭在水上游荡浮沉,联想够丰富的,7、8块一碗的价格也不算便宜
给大家一个忠告,行走牌坊街,不要一次吃饱,边逛边吃,慢慢品尝潮汕小吃
虽然同在广东,但潮汕小吃和广府小吃截然不同,更加偏向于闽南和客家一带
这个是薄荷叶和浮豆腐,最正宗的该是潮州凤凰镇的,豆腐倒也不少见,但配上几片清脆的薄荷叶就与众不同了
潮州卤水是潮州小吃的代表之一,翠绿的芫荽调色也调味
海蛎煎蛋在潮汕叫做蚝煎或蚝烙,在闽南和台湾一般叫做海蛎煎,原材料是东南沿海一带的两大特产,生蚝和地瓜粉
去潮州怎么能够不尝牛肉丸,当年周星驰在《食神》中用牛肉丸打乒乓球的场景表现的就是潮汕牛肉丸,吃过了潮汕牛肉丸,估计你再也看不上其他地方的牛肉丸了
牌坊街一带少说也有几十家店卖牛肉丸的,很多都有各种证书和荣誉,说不上谁家最正宗,基本上哪家的都可以,爽嫩鲜滑、入口弹牙,手捶则是潮汕牛肉丸的是基本前提,真的可以当做乒乓球打的
还有各种粿,所谓粿,可以归结为用米制作的小吃,在潮汕和客家地区比较流行,上图叫做鼠曲粿,原材料是田埂野生的鼠曲草和糯米等,也是最具潮汕风味的小吃之一
除了牌坊和小吃,牌坊街还存在各种老店,这是潮州老街的记忆
这样的理发店基本上已经是古董级了,不过25元的价格貌似不太便宜哦
还有这样的乐器老店,潮汕人重视风俗传统,这些老乐器还是很有市场的
最后以一只长得像猴子的狗结束博文,呆萌的表情和下面的亮点着实令人忍俊不住
如果说有一条街最能代表潮州,我想当是牌坊街,这里历来是潮州府城的中心地带,只可惜1951年拆掉了所有的古牌坊,2006年又复建了所有的牌坊,虽然现在重现了牌坊林立的旧街景,虽然道路宽敞了,路面平整了,但总是少了几分本来的古味。一座城市如果能够持续而稳定的发展,无疑是这座城市的幸事,只可惜中国的城市,都经历了很多次的断层,特别是近代,诸多城市的历史延续都被决策者拍脑袋的决定给活生生拗断,潮州牌坊街也算其中一个代表,要想这样的事情不再反复重演,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把公权力关在笼子里,不能让一个或者几个人一拍桌子就可以毁掉一座城市的历史,只是在当今中国,要真正把公权力关不起来,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9 18:52:22 +0800 CST  
1403.浙江省杭州市栖霞岭南宋岳飞墓

杭州岳飞墓(庙)


在西湖栖霞岭南麓,倚山面湖,肃穆宏伟。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
,河南汤阴人。南宋抗金名将,屡立战功,连金兵也认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后来由于赵构与秦桧一意主和,迫令岳飞班师,不久诬以“谋反”下狱。绍兴十
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以“莫须有”罪名被害于临安府(今杭州)
大理寺。其子岳云与部将张宪同时被害。
岳庙原为智果寺,又称鄂王庙、忠烈庙,祀宋少保鄂国忠武王岳飞。宋《
朝野遗记》:“岳飞薨于狱,临安义士隗顺痛飞冤,潜飞尸,逾城葬于九曲丛祠。
飞素佩一玉环,顺仍置之腰下,树双桔以志。将终,谓其子曰:‘异日朝廷必求改
葬,汝可告之。”’清《忠烈庙志》:“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孝宗即位,昭雪冤案
,追复官爵,悬钱五百缗为赏,寻飞遗体。顺子始白其事,乃起枯骨于九泉之下,
以‘孤仪’敕葬于西湖栖霞之阳,即今墓也。是年,赐北山显明寺为其功德院。嘉
定四年,追封鄂王。后因显明寺与太傅仪王仲浞安槽有妨碍,十四年别令改北山智
果观音寺为祠,赐额‘褒忠衍福禅寺’。”明《万历钱塘县志》:“褒忠衍福寺有
岳飞像,及其五子附也,后作寝堂,像岳飞与夫人与其女。宋亡,庙废,岳飞六世
孙士迪重建,未几复废。”《岳庙志略》:“元至元六年杭州李全初重兴复之。”
除庙门、正殿、后堂外,增修两庑。正殿祀岳飞,右庑祀岳云,左庑祀张宪,后堂
祀岳飞父母与五子、五媳,均有塑像。《万历钱塘县志》:“至正中,加额‘保义
”’。《岳庙志略》:“明洪武四年,正祀典即寺址复建。天顺元年,杭州府同知
马伟重修祠墓,奏请朝廷赐春秋祭祀及‘忠烈庙’额。马伟取桧树折杆为二,植墓
前,名‘分尸桧’。弘治十五年,太监麦秀重修岳飞寝殿,并由赵宽书刻《满江红
》词,碑阴作跋,置于庑下。正德八年,都指挥李隆以铜浇铸秦桧、王氏、万俟卨
3像,赤身反翦,跪于墓门。十二年,镇守太监王堂复塑岳飞夫人及子女像于后寝
殿,制匾称‘一门忠孝’。嘉靖十四年,巡按御史张景在墓前照壁刻‘尽忠报国’
四字,参政洪珠书。二十七年,总督都御史胡宗宪又重修庙墓。万历二十二年,按
察副使范涞重铸跪像,以铁代铜,并增张俊像。” 《忠烈庙志》:“清顺治八年
,巡抚御史范承谟捐金重修。康熙二十一年,殿宇倾圮,两淮转运使罗文瑜重建。
三十四年,杭州知府李铎重修。雍正九年总督李卫重修,并建石坊于祠前甬道,题
曰‘碧血丹心’。乾隆二十二年,修碑廊,陈列碑刻71石。嘉庆五年,浙江巡抚阮
元建精忠柏亭,置古柏化石8枚。咸丰十一年,庙毁。同治四年布政使蒋益澧重葺
庙宇,又铸跪像。”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岳王庙甬道前有石坊,门厅右角为精
忠柏亭,正殿(又名忠烈祠)居中为岳飞像,捧笏端坐。东庑为烈文侯张宪祠,西庑
为辅文侯牛皋祠。殿前月台上置大铁鼎,庙右为启忠祠,列岳飞父母座像,侧为岳
飞夫妇像。祠东庑为五侯祠,祀岳云、岳雷、岳霖、岳震、岳霆五子及孙岳珂;西
庑为五夫人祠,祀巩氏、温氏(一说赵氏)、陈氏(一说钮氏)、刘氏(一说周氏)、萧
氏(一说李氏)五媳及女银屏。陵墓在庙的西南。民国10年(1921年),皖督倪嗣冲、
浙督杨善德、督军卢永祥共同发起,募款20余万银圆再建。20年,组成岳庙管理委
员会,张载阳任 。22年,再次修葺,由岳飞后裔掌管庙宇香火。抗日战争胜利
后,浙江省政府决定由杭州市政府派工修复日军占领期间毁坏的岳庙房屋、围墙,
以及其他失修的建筑,共用去旧币1亿元。36年,浙江省政府再次拨旧币2200万元
,杭州市政府拨款旧币3000万元,民间募款旧币2800万元修理,另由上海友声旅行
团负责捐修启忠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岳飞墓庙得到认真保护维修,供人参观瞻仰。在
“文化大革命”期间,庙墓破坏严重,墓园碑廊一度作为阶级教育展览馆。1979年
,国家拨专款重新修建,历时三载,花费人力5.6万工,人民币40万元。修建后的
岳王庙,庙两侧为赭黄色围墙,石朱柱红门。门楼重檐上挂龙凤蟠饰“岳王庙”鎏
金直式匾额。门柱上黑底金字楹联草书《满江红》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
云和月”,为张爱萍题书。入门为青石甬道,正面正殿檐间挂“心昭天日”巨匾,
为叶剑英题书。殿正中岳飞座像,高4.54米,塑像红缨帅盔,金甲紫袍,足履武
靴,右手握拳,左手按剑,眉峰似蹙,双目凝神。座像上端横匾,为岳飞手书“还
我河山”四字。殿两壁为明洪珠所书“尽忠报国”四字。殿顶天花板上为彩绘284
只白鹤的《百鹤图》。殿内新制匾额、楹联,均系国内现代书法家启功、王蘧常、
沙孟海、赵朴初、舒同诸人手笔。1981年,殿两壁添加‘勤奋学习”、“岳母刺字
”、“收复建康”、“连结河朔”、“还我河山”、“郾城大捷”、“被迫班师”
、“风波冤狱”8幅大型彩绘壁画。殿两侧,东庑列张宪像,西庑列牛皋像。殿西
面墙上嵌有冯玉祥在民国25年(1936年)题的“民族英雄”四字。西侧贴墙为精忠柏
亭。启忠祠及两庑,1984年10月辟为“岳飞史迹陈列馆”。祠前庭院西为“正气轩
”,东为“南枝巢”。岳庙陵园东照壁刻有“尽忠报国”四字。南北两碑廊陈列历
代碑刻126石。北廊有岳飞画像,岳飞手书《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满江红》
词、《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以及奏稿、书札等。南廊是历代凭吊岳飞墓庙的
诗词、祭文及重修岳庙碑记。碑廊中还陈列着1979年修建时从墓地一侧地下发掘出
的南宋石翁仲一具。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岳飞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9 22:04:06 +0800 CST  
1404.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县太庙山吴越钱镠墓

钱鏐墓
墓在临安县太庙山南侧,上为圆形封土堆,高约900厘米,直径约5000厘米
。清《临安县志》“艺文”云:墓基左右有龙虎两条回抱。立华表一对,石羊、石
马、石虎俱在,石翁仲两对,石将军一对。墓前立墓碑,题“唐故天下兵马都元帅
尚父守尚书令兼中书令吴越国王谥武肃钱王之墓”三十字。又于东会锦门口,立一
方碑题“钱武肃王故里”。《杭州府志》载,墓陵内两顷四十亩。四至皆详载可考

钱鏐(852—932年),字具美,唐末临安石镜镇人。曾任杭州刺史、镇海军
节度使,后被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吴越备史》卷一载:“长兴
三年三月王薨于正寝,年八十一,在位四十一年。”“谥曰‘武肃’,诏工部尚书
杨凝式为碑文……夏四月庚午,奉灵楯殡于衣锦军。应顺元年壬年,敕葬王于安国
县衣锦乡(锦北乡)茅山之原(今临安县锦城镇太庙山)。”
1966年前,石人、石兽、华表犹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毁,仅存断裂
墓碑。1982年,在天目路重树“钱武肃王故里”石碑,由沙盂海题。
1956年,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钱鏐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
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9 22:05:48 +0800 CST  
1405.浙江省杭州市慈云岭吴越吴汉月墓

吴汉月墓
在慈云岭施家山南坡。吴汉月(912~952年)是五代吴越国第二代国王钱元
瓘之妃,也是吴越国最后一个国王钱弘俶的生母。《吴越备史》卷四载:“夫人钱
唐人,讳汉月,中直指挥使吴珂女也。幼而婉淑,奉文穆王。时恭穆夫人尤宠爱之
。夫人善胡琴,性慈惠而节俭,颇尚黄老学,居家披道士服,余皆布绢而已……封
吴越国顺德夫人。薨年五十九。”吴汉月死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六月,同年八
月归葬。1958年发掘,原地原状保护。
墓呈长方形,全长760厘米,宽287厘米,高310厘米,分前后两室。前室
长260厘米,后室长500厘米,设门两道。门高230厘米,宽173厘米,厚43.8厘米
,呈圭状,左右两侧分立方形石柱一根,石柱高172厘米,其上架石门楣,门楣高
72厘米。除前后两室的门框用整块青石凿成外,其余全用红砂石板砌成,交接处用
榫卯衔接。早年被盗,随葬品所存无几。
墓室内的浮雕精致,保存较好。在前室两扇门扉上,雕有对称的两个侍女
立像,高88厘米,头挽双髻,髻前与髻顶各插一朵簪花。身穿斜襟广袖长衣,腰带
舒展,垂于身旁,下着褶裙,迤地覆于足面,双手合持幡杆拢于胸前,迎风扬幡,
极富动感。脸形丰润,体态高雅。雕刻精致,把握适度。墓后室为主人的棺室,四
壁上端刻宝相花;中部分别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下部雕十二生肖像。青龙
雕于东壁,距地面高139厘米,龙长245厘米,高70厘米,作腾飞状,昂首舞爪,威
武矫健。西壁雕白虎,白虎身长250厘米,虎首龙姿,身体细长,四爪锐利。南壁
朱雀已毁。北壁玄武高40厘米,宽42厘米,龟的头部向下,尾巴上翘;蛇身绕龟体
前半部两圈半,蛇头盘曲向下。墓后室四壁之下方,距地面高22厘米处,浮雕十二
生肖像,分别立于壶门式壁龛内,每壁各3龛,其中刻于二门之门扇上的3龛和北壁
正中一龛已毁,其余8龛基本完好。这完好的8龛是:东、西两壁各3龛,北壁2龛。
龛高101厘米,宽40厘米,深4.5厘米,像高88厘米,均为道童立像。道童结髻,
头戴方冠,旁有簪孔,两侧垂带,系于颌下,身穿方领对襟广袖长衫,下着拖地长
裙,脚穿方端鞋,两手拱于胸前,手中各捧一生肖像。
在墓后室顶部刻有星象图,以阴线刻出天体星辰,二十八宿星座。“文化
大革命”期间,墓门扇上的女像及十二生肖像面部均遭石击损伤。墓室雕刻,原皆
设色上彩,今因氧化褪色。墓内残存石座一件,长宽均135厘米,座脚每边镂空雕
出壶门,其形状与阎立本绘历代帝王图卷中的座子相似。又有青瓷和白瓷的碎片,
能修复的有壶、罐、碟、盘、碗等13件。
1961年4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吴汉月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9 22:07:10 +0800 CST  
1406.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清文澜阁


文澜阁
在西湖孤山南麓,今浙江博物馆内。
文澜阁,是清代乾隆年间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造的全国七大书阁之一
。此处原为清康熙帝南巡时,在孤山兴建的行宫,雍正五年(1727年)改为圣因寺,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改建文澜阁。五十二年夏起,陆续将誊抄完成的《四库全书
》运抵杭,交藏文澜阁。
《四库全书》是继《古今图书集成》、《永乐大典》之后编纂的一大丛书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纂修,历时十年始成。全书共36,300册,79,
337卷,共收书3503种,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内容极为广泛,集我
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天算、舆地、科技、医学等方面著作,虽
在编纂过程中,篡改、抽毁、禁毁不少不利于清朝统治的著作,但在一定程度上起
到保存和整理文献的作用。全书共缮写七部,其中四部分藏内廷四阁,即文渊阁、
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另三部分藏于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
阁、杭州圣因寺之文澜阁。文汇、文宗二阁毁于战火,而文澜阁也于咸丰十一年
(1861年)九月下旬,太平军攻人杭城时,因无人管理,图书大量散失。其时杭州乡
贤丁申、丁丙兄弟合力抢救,收集散失之图书,绕道运至上海保存。同治年间运回
杭州,继续出资收购散失之残书,同时多方筹集资金进行补抄。先后七年,雇员百
余人,耗资五万余元,方至3396种,34,769册。辛亥革命后,浙江图书馆馆长钱
恂和张宗祥又发起补抄,终于基本上恢复原貌。《四库全书》于清宣统三年(1911
年)迁至浙江图书馆收藏。
文澜阁南临西湖,背倚孤山,西接中山公园。阁座北朝南,第一进原为
垂花门。二进门厅,入内即是一座玲珑剔透的假山,其旁一泓清流沿山而过。山顶
东、西各建小亭一座,山后为平厅,西侧有回廊,直达三进文澜阁。平厅与文澜阁
之间有一方池,以假山围砌,花木点缀,池中独树一峰,名曰仙人峰,又称美女峰
。池东有御碑亭,御碑为乾隆兴建江浙三阁之诏谕。亭后,文澜阁东又一御碑亭,
亭内为光绪帝题“文澜阁”三字御碑一通。文澜阁面阔六间,重檐歇山式,共二层
,中间又有一夹层,实为三层楼房,建于高56厘米的台基上。楼正中悬挂光绪御书
“文澜阁”匾额。阁东为太乙分清室,文澜阁于1974年8月13日被烧毁,1981~
1983年重建。
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文澜阁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9 22:09:49 +0800 CST  
1407.浙江省杭州市南高峰烟霞洞造像

烟霞洞造像
位于南高峰西侧,翁家山南部山腰烟霞洞内。造像依洞壁雕凿,有十六罗
汉,面相不同,神态各异:有的盘膝禅坐,沉思冥想;有的袒胸露肚,足踩飞云;
有的手抚老虎,圆瞪双眼;有的心中现佛,慈祥可亲;有的在远眺;有的在俯瞩;
有的在怒视。作者运用熟练的技巧,简洁明快的线条,把佛经上所说的罗汉,从动
态、性格和思想等方面表现了出来。罗汉附近原有题记:“吴延爽舍三十千造此罗
汉”。吴延爽系吴越国王钱元瓘妃吴汉月之弟,吴越国王钱弘俶之舅父。故这一铺
罗汉是五代后晋时期雕造,是吴越时的代表作。
洞口的东西两壁各有一尊菩萨,相对而立。左边一尊是观音像,高200厘
米,右手举执柳枝,左手垂执宝瓶,头戴高宝冠,宝冠纹饰华丽,正中有“化佛”
,项挂连珠,胸前璎珞垂地。右边一尊大势至菩萨,高185厘米,两手交叉腹前,
手执念珠,头戴宝冠,脸形丰满,神韵端庄,体态柔媚。“文化大革命”初期,洞
内许多石刻艺术珍品惨遭破坏,原有38尊佛像,仅剩14尊。后经修补,有的已复原
状。
1961年4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烟霞洞造像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9 22:10:55 +0800 CST  
1408.浙江省杭州市三台山明于谦祠

于谦墓(祠)
位于三台山。
墓坐西朝东,呈马蹄形墓台,南北面宽23米,进深约30米,墓道长约90米,
原有坟7座, 中树大碑一通,上镌:“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
十八字。墓前有石雕供桌、烛台、香炉等祭祀用具。台基前左右有石构碑亭各一座
,各有明代砖建三间二层墓门。 门外为墓道,翁仲、石兽分列道旁,路口立石坊
一座,其旁为于谦祠。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杭州)人。历任兵部右侍郎
、左侍郎和兵部尚书,在抗击蒙古瓦剌部的入侵、保卫京师的战斗中立了大功。明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 ,瓦剌部将被俘的明英宗放回,景帝将其禁锢皇城南宫。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以 “谋逆罪”逮捕于谦,诬杀于东市,暴尸街头
,史称“夺门之变”。于谦死后,都督同知陈逵为他忠义所感动,收尸埋葬。天顺
三年(1459年),于谦灵柩由其婿迁回杭州,葬于三台山 麓。成化初年,于谦之子
于冕赦免归来,上疏申诉冤狱,得到诏复官职。弘治二年(1489年) ,奉敕建祠,
题为“旌功”,令地方官年节拜祭。
“文化大革命”期间,于谦墓被拆毁,碑亭、砖墓门与石坊、石人、石兽亦
全毁。1982年重建于谦墓,墓碑为沙孟海重书。现存于谦祠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
)重建,尚存门厅、正殿 和后殿。正殿面宽21.8米,五开间,进深14.15米。后殿
尚存明弘治年间的《旌功祠碑记 》、嘉靖二十年(1541年)《旌功祠重修碑》等碑
5方。
1961年4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于谦墓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
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9 22:13:19 +0800 CST  
1409.浙江省杭州市南屏山荔枝峰南明张苍水墓

张苍水墓
位于南屏山荔枝峰下。
张煌言,字玄箸,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明朝末年的抗清英雄。清康熙三年
(1664年)七月十七日因叛徒出卖,被执押至杭州。九月初七日被杀于杭州弼教坊。

张煌言被害后,纪五昌捐金购赎遗体,由张文嘉、万斯大等收痤于杭州南屏
山荔枝峰下。清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高宗赐谥“忠烈”。乾隆年间道士吴乾
阳重修,嘉庆年间秦臬使瀛再修,道光年间慈人张梅又修,咸丰年间慈人冯珪再修
,同治年间鄞人陈政钥又再修 。光绪元年桐城吴廷康与鄞人范樾等集资于众,创
建享堂,与城内之祠同时告成。抗日战争杭州沦陷时期,墓道古树被砍伐殆尽。
1966年底,墓被毁,碑亭拆除,墓道石牌坊亦毁坏。1983年按原样予以修复。墓为
圆形砖砌,高2.45米,直径5.20米。墓碑为旧有老碑,上书:“皇清赐谥忠烈明兵
部尚书苍水张公之墓,乾隆五十七年秋九月癸卯建,海宁陈鱣敬题 ,咸丰八年岁
次戊午冬十月慈溪冯珪重立。”张墓一侧为明参军溧阳罗子木墓,一侧为张苍水待
者杨冠玉及舟子墓,三个皆与张苍水同时被捕殉难。墓道两侧翁仲、石兽为1962年
自张墓东侧,明代昌化伯邵林墓道移来,1966年冬同遭砸损。
1961年4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张煌言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
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9 22:14:28 +0800 CST  
1410.浙江省杭州市西泠桥南堍民国秋瑾墓

秋瑾墓
今在西泠桥南堍。
秋瑾(1875(一说1877)~1907年),字璿卿,别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浙江
山阴(今绍 兴市)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三十
三年六月五日,清军包围绍兴大通学堂,秋瑾与6名学生被捕,次日寅时,秋瑾被
杀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被害后 ,始葬于绍兴府城外龙山西麓张神殿(今绍兴市府山西路
10号)。同年九月迁厝绍兴常禧门外严家潭。秋瑾生前有:“如果不幸牺牲,愿埋
骨西冷”之意,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 ,由徐自华、吴芝瑛将灵柩迁杭州
西湖西泠桥畔凤林寺前安葬。同年十二月一日,灵柩移葬杭州之事被御史常徵告发
,灵柩复迁返绍兴严家潭。宣统元年(1909年)秋,再迁湖南湘潭韶山附近石坝子与
其夫王子芳合葬。民国元年(1912年)秋,徐自华复将灵柩由湖南迁回杭州,仍葬西
泠桥畔凤林寺前。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墓被毁,遗骨迁鸡笼山草葬。1981年浙
江省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在西泠桥南堍重建秋瑾墓。墓穴中烈士遗骨埋于坛内,并置
石砚一方,上刻“秋瑾墓1981年9月自鸡笼山迁至西泠桥畔”。新墓墓基高200厘米
,花岗石面,正面镶嵌 孙中山先生当年挽悼题字手迹“巾帼英雄”,上款“鉴湖
女侠千古”,下款“孙文”。基座 嵌烈士生前好友徐自华撰、吴芝瑛书《鉴湖女
侠秋君墓表》,全文722字。墓表为旧墓原物 。基座上为汉白石雕刻的秋瑾烈士像
,高270厘米,头梳髻,眼望前方,炯炯有神,上穿大襟唐服,下着百褶散裙。左
手插于腰际,右手按剑,端庄英武,潇洒飘逸,浩气熠熠。
1961年4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秋瑾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
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9 22:16:00 +0800 CST  
1411.浙江省杭州市凤篁岭南天竺民国徐锡麟墓

徐锡麟墓
今在风篁岭南天竺,原演福寺旧址。
徐锡麟(1873~1907年),字伯荪、伯圣,别号光汉子。浙江山阴(今绍兴县)
人。清光绪三 十三年(1907年)与秋瑾等革命党人商议准备皖浙两省同时起义。五
月二十六日(7月6日)安庆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徐锡麟与陈伯平、马宗汉商定,
严加戒备,召诸学生,晓之以起事之义。是日,徐伺机枪击安徽抚恩铭,率巡警学
堂学生攻占军械所。终因弹尽被捕,至按察司署,面对审讯,徐直认不讳,词气严
正,毫无惧色,即日惨遭斩首剜心。徐锡麟牺牲后,遗体安葬安庆城北马山。民国
元年(1912年)1月21日,徐锡麟、马宗汉 、陈伯平三烈士灵柩运经上海,在永锡
堂召开追悼大会,同时追悼的还有陶成章。次日烈士灵柩运至杭州,葬于孤山东南
麓。1964年,徐锡麟墓及附近葬左右的陈伯平、马宗汉墓被分藏三坛,迁鸡笼山。
墓碑同时随迁,墓表藏皇劳动路孔庙。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墓遭破坏,碑
石无存。1981年9月,遗骨由鸡笼山再迁风篁岭南天竺原演福寺旧址。三烈士遗骨
重换骨坛,坛内各置砚石一方,上刻姓名和“一九八一年九月自鸡笼山迁南天竺”
字样。新墓为三座圆形墓,徐锡麟墓居中,高100厘米,直径400厘米。左为马宗汉
墓,右为陈伯平墓,皆市80厘米,直径250厘米。均用大块青石砌成,上植草皮。

陈伯平,名渊,字墨峰,别号白萍生,绍兴会稽平水人。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入绍兴大通师范学堂肄业,勤于学问,沉默寡言笑,甚为徐锡麟所敬重。
次年,随从徐锡麟到东京谋学陆军不成,改学巡警。同年回绍兴,赴内地进行革命
活动。又经秋瑾介绍,入中国公社担任教习。再到日本,学制炸药。回国后在上海
主编《中国女报》。后与马宗汉同到安庆, 参加安庆起义时牺牲,时年26岁。
马宗汉,名纯昌,字子畦,别号宗汉子,余姚柯东人,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往镇海学习英语。再入浙江大学堂肄业。三十年在余姚创办三山蒙学堂,
亲自督率教育,并在浒山散发反清书籍。三十二年随徐锡麟赴日本,不久回国。三
十三年五月与陈伯平到达安庆,参加安庆起义时被捕,受尽酷刑,系狱50日。面对
诸般苦难坚贞不屈,七月十八日于狱中被害。
1963年3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徐锡麟墓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
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9 22:17:26 +0800 CST  
1412.浙江省杭州市风篁岭天竺民国陶成章墓

陶成章墓
今风篁岭天竺,原演福寺旧址。
陶成章(1878~1912年),字焕卿,别号匋耳山人,自称会稽先生,会稽(今绍
兴县)陶堰人 。清光楮三十年(1904年)冬,在上海与蔡元培等组织光复会,翌年春
复赴日本,与黄兴、秋瑾等人商议革命进行办法。三十二年在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
,同年4月回国。宣统三年(1911 年)秋武昌起义,陶成章加紧活动,筹集巨款接济
军需,多次汇至上海、浙江,支持革命。是年回国时,杭州已光复,陶成章积极投
入光复南京的斗争,奔走各处,联络同志,筹集军饷,竭尽全力,致此病倒。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3日,陶成章在上海广济医院被刺身亡。1月22日烈士
灵柩由上海绍兴会馆迁来杭州西泠桥畔凤林寺前安葬。陶墓两侧为杨哲商、沈由智
附葬墓。墓用青石板构筑,呈长方形墓体,前置供桌,碑文刻在墓体前石体上,简
洁端庄。1964年被迁到鸡笼山。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1981年9月,再迁至今
址。安葬时另换骨坛,中置砚石一方,上 刻:“陶成章墓一九八一年九月自鸡笼
山迁至南开竺”字样。今陶墓在徐锡麟墓西侧,墓 仍按原样修复,呈矩形,陶墓
居中,杨哲商、沈由智附葬左右。墓高1.5米,宽2米,用青石砌成。
杨哲商,原名旭东,浙江临海县人,上海求学时加入光复会,曾为秋瑾运送
军火,参加上海攻打制造局,在为浙军会攻南京制造弹药时,不慎误触炸弹,于清
宣统三年(1911年)11月身亡。
沈由智,原名光刚,字祐之,浙江绍兴人,辛亥革命光复上海时贡献颇多,
因试枪械,不幸误中腹部牺牲。两位烈士因在世时追随陶成章革命,故附葬于陶成
章左右。
1963年3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陶成章墓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9 22:18:35 +0800 CST  
1413.浙江省杭州市南屏山荔枝峰民国章太炎墓

章太炎墓
在南屏山荔枝峰下。
章太炎(1868~1936年),名炳麟,字枚叔,别号吠炎,幼名学乘,曾更名
绛。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参加康有为发起成立的“强学会”,先后担任《时
务报》、《纪世报》、《 实学报》、《译书公会报》、《昌言报》的撰述或总主
笔,宣传维新法变法。二十九年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又为邹容《革命
军》作序,清廷被震怒,逮捕章太炎、邹容等人,制造震动中久的“苏报案”。三
十二年出狱后,孙中山派专使将他迎至日本,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主编。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章太炎由日本回国,发起成立“中华民
国联合会”,被推为会长,主编《大共和日报》。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被孙中山
聘为枢密顾问。民国2年(1913年),被袁世凯软禁,直到5年袁世凯死后,才获释放
。次年,参加护法军政府,任秘书长。13年,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专志讲学
。25年6月14 日,章太炎因病死于苏州。灵柩厝苏州寓所后园。1956年4月1日,将
灵柩迁至杭州南山荔枝峰,4月3日公祭安葬。墓表青石砌成圆形,上堆封土,以水
泥封顶,呈券形,四周植龙柏。墓前树“章太炎之墓”小篆碑,碑文系民国4年
(1915年),章太炎被袁世凯禁锢时自撰。“ 文化大革命”期间墓被毁。1981年9月
,找回遗骨重新安葬于原处,墓形如初。
1963年3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章太炎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9 22:19:50 +0800 CST  
1414.浙江省杭州市栖霞岭紫云洞口南宋牛皋墓

牛皋墓
位于栖霞岭剑门关紫云洞口。
牛皋(1087~1147年),字伯远,汝州鲁山(今属河南)人,南宋抗金名将。初在
西京一带抗 金,后为岳飞部将,屡立战功。官至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宁国军
承宣使。岳飞被害后, 绍兴十七年(1147年),都统制田师中大宴诸将,牛皋中毒
,次日身亡。南宋景定年间追封为 辅文侯。
牛皋墓曾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墓系
1983年重建。墓坐西朝东,为圆形圈座式,平面直径3.5米,高1.8米,墓圈用条石
垒砌,其上封土,呈馒头状。墓碑上刻“宋辅文侯牛皋墓记”,墓后及二侧有半圆
形回龙墙,其右侧立清光绪元年秋八月《重修辅文侯牛公墓记》碑。墓前方又有长
13.7米、宽3米的墓道,中立一高4米的 石牌坊,坊柱上镌明徐渭撰“将军气节高
千古,震世英风伴鄂王”对联。整个墓地修竹掩映 ,古朴庄重,与岳飞墓遥遥相
望。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9 22:23:03 +0800 CST  
1415.浙江省杭州市三台山清俞曲园墓

俞曲园墓
位于三台山东麓。
俞曲园(1821~1907年),名樾,字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清道光
三十年(1850年 )进士,咸丰三年(1853年)任翰林院编修,五年,任河南学政,七
年,遭弹劾罢官,后在苏 州紫阳书院等地讲学。同治四年(1865年)总办浙江书局
,精刻子书二十二种,海内称为善本 。又曾主持杭州诂经精舍三十一年。他精通
经学,又精易学、文学,平生著述卷帙繁富,主要有《春在堂全书》、《群经评议
》、《诸子评议》、《第一楼丛书》、《经说》等,遐迩闻名,有经学大师之誉。
吴大澂、徐花农、章太炎等都曾受业于他,不少日本学者也投其门下。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俞曲园谢世于苏州,翌年葬于三台山。原墓用块
石砌成,前立牌坊。“文化大革命”中,墓碑、牌坊及墓道等被毁,仅存土冢。墓
前有曾孙俞铭衡(平伯) 于1979年12月重立的墓碑。墓地丛林掩映,与于谦墓相邻
,环境幽静。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9 22:23:58 +0800 CST  
1416,浙江省杭州市劳动路杭州府学(俗称孔庙)

杭州孔庙的修复及杭州碑林的筹建
杭州府学(俗称孔庙)始建于府城南子城通越门外,南宋绍兴初,徙建于涌金
门内凌家桥慧安寺故基(即今劳动路一带)。南宋时期,曾多次增辟规模,广其斋舍
,学生曾达数千人。其后数百年间,屡毁屡建,基规模、方位、建筑格局等均有不
同。清代期间,原在南宋太学的宋高宗御书六经刻石、宋理宗道统十三赞等珍贵刻
石移至府学保存。据阮元《修杭州孔子庙碑》记载,嘉庆年间的孔庙,有大成殿、
戟门、棂星门、尊经阁、露台、文昌阁、明伦堂、碑郎、斋舍等诸多建筑。民国以
后,旧学废弃,杭州府学日渐荒芜,抗战期间,日寇汉奸觊觎杭州孔庙用材精良,
竟将大成殿拆毁,另在泮池前又修一大成殿,将棂星门、启圣词及其它一部分房屋
全部拆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杭州府学旧址陆续为各单位居民所占用,及至
“文化大革命”期间,仅剩大成殿一座建筑,且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1979年,省、市政府决定在孔庙修建杭州碑林,保存“南宋石经”和其它一
大批反映杭州悠久历史文化的各类刻石。1982年,杭州碑林的部体规划方案编制完
成,并开始实施拆迁。1985年,大成殿维修工程正式动工,从测绘和维修情况看,
大成殿是杭州不多见的一座重檐斗拱歇山顶的木结构建筑,殿高15.6米,面积420
多平方米,部分构件尚是明代建筑面貌。本次维修,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较好地
保存了这座古建筑的本来面貌。并规划修建东碑廊、书法碑四合院、天文星象馆等
附属建筑,建成杭州碑林的第一期工程,计划于1989年开放。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9 22:30:43 +0800 CST  
1417.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都阃府遗址

都阃府遗址



出了大夫第,继续向左穿行,顺着指示牌,你会发现,眼前豁然开朗。雨后的村道,色泽更是迷人了。
走在宁静美好的村道上,感觉心也宁静下来。



走着走着,来到了烧毁的都阃府遗址。



都阃府本是作为飨堂,是家族设立先祖牌位和祭拜先祖的地方,也是家族举办重大活动和仪式之地,在农村千百年宗法社会中,具有神圣的地位。今有2006年新版《培田吴氏族谱》关于都阃府的记载——“1994年农历10月15日晚,培田几乎全村出动赴曹坊观看演出,歹徒伺此时机,点上了罪恶的一把火。待村民返村,火势已难以控制。” 都阃府之灾设定为歹徒纵火,这是培田古村之殇,也是客家民居文化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损失,火光中,都阃府成了连城的 “圆明园"。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9 22:51:37 +0800 CST  

楼主:大明永历皇帝

字数:895300

发表时间:2018-05-26 08:51:0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02 00:10:33 +0800 CST

评论数:160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