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消失的文物古迹,大家一起来保护即将消失的古之遗存(转载)

1386.浙江省余杭区乔司街道乔司老街城隍殿

一老街老店
乔司,初名仁和镇,宋时称汤村镇。时,已是仁和县四大镇之一,“车舟幅辏,商市繁荣”。历史上曾有一条十里长街,东起现今南苑街道天万村天开河,西至五星村泥桥头,街多油车、典当,时有“九车十三当”之说,在现今的地名中仍有唤作“吴家车”“葛家车”的。长街初毁于太平天国时期,经过战乱,长街仅剩乔庵庙至保庆桥一段,也是当时长街最繁华的地段。民国17年(1928)在城隍弄马家墙门南建乔司火力发电厂,居民开始用上电灯。1938年2月,日寇制造“戊寅”惨案,在乔司实行“三光”政策,时遇难同胞1360余人,烧毁房屋7000余间,老街毁坏殆尽,发电厂也难以幸免。
现今的乔司老街是1938年后在废墟上建造起来的,不过七十年历史。老街东起乔庵庙,西至耶稣堂,全长约500米。由于惧怕再起战乱,业主建造的房屋多结构简陋,用材质量低劣,为清一式的木结构平房。只有城隍殿建造讲究些,石洞门、粗木柱子、石墩子、青石板铺就的天井,“文化大革命”后期被拆建,现址开有药店。老街街面宽4-5米,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城隍殿至沈家浜桥头约200米为繁华地段,布店、南货店、香烛店、药店、豆腐店、茶店,店店相挨。较有名气的有久大南货店、施记药店、雪坤茶店、永兴隆布庄、徐记土产行,较多的则是茶店、南货店、土产行和药店。乔司周围农村盛产白芷、玄参、麦冬、地黄等中药材,甘蔗、萝卜干等土产,络麻、麻布等特产,需要寻找销路。六、七家土产行将收购的土特产销往上海、杭州等地。老街上的药店有五六家之多,时称国药店,因当时社会医疗保健条件尚差,百姓生病多服中药,药店凭医生处方配制方剂。药店倌亦略通医术,偶也开个柜台方,方便病人。
老街茶店最多,有近10家,一至三间店面不等。茶店是乔司百姓就事论理、买卖交易、休闲聚谈、会客品茗的地方。乔司的茶店一般都开早茶,天蒙蒙亮就有附近农民赶来喝茶,临近中午打烊。下午或晚上,有二三家茶店里开讲大书或评弹,请来杭州评话温古社和苏州评弹团演员,开讲的评话名目较多,有《封神榜》、《三国演义》、《隋唐》、《水浒传》、《包公案》、《七侠五义》、《明清八义》、《彭公案》、《金台传》、《英烈传》等等;评弹节目相对较少,有《十美图》《唐伯虎点秋香》等。说书者每到紧要关头总要卖个关子,以“且听下回分解”刹车,时听客要求再讲,店主会拿着碗钵,逐桌逐个兜钱,然后再说上一小段。茶店是老街最聚人气的地方。
1956年,合作化高潮中,土产行、药店划给了供销社,成立土产收购站和国药门市部。茶店与饭店及旅馆一起,组成了乔司饮食服务商店。1990年以后,乔司开始建新街,十年后又建南街,商业重心南移,老街老店渐从百姓的记忆中淡出。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0-12-25 23:15:15 +0800 CST  
1387.浙江省余杭区乔司街道前清石塘

二铁牛镇塘
钱塘江为浙江最长河流,又称之江。涨潮时江面浪高流急。江岸河床土质疏松,历史上屡遭潮涌,冲毁坍塌乃是常事。
乔司地处钱塘江北岸,当地百姓深受江潮侵害之苦。据记载,1905年至1955年的五十年中,县境内大坍江5次。1953年,乔司南边的盐区发生大坍塌,北沙2万余亩盐田全部坍入江中。据此,筑堤防洪为历朝历代官员所重视。据《水经注》载“东汉初载土石筑钱塘”,唐大中年间(847~859),钱塘县令杜子烈因大涛坏人居,乃筑长堤。至吴越五代,以“石囤木桩法”筑捍江堤。元代,沿江海塘方成通途大道。清初,清政府在钱塘江北岸构筑石塘,以抵御江潮。民国初,塘路筑成杭海公路,自杭州清泰门始,经乔司、海宁盐官、平湖乍浦至上海金丝娘桥。时公路高出两边农田丈余,南侧芦苇深深,车行在公路上,钱塘江时隐时现。
清筑石塘从杭州清泰门外乌龙庙、三堡、五堡、七堡、九堡、在十一堡(三角村)进乔司境,由十五堡(南苑街道钱塘村姚家)入海宁翁家埠,直通观潮胜地盐官。石塘用长约6尺,宽尺余,厚半尺的条石叠成,条石间以生铁浇铸的阀码榫(型)联结。时石塘以堡设防,三里为一堡,每堡有镇塘铁牛一只,用生铁浇铸,形似真牛一样大小,重达数吨。20世纪50年代,乔司劳改农场场部内(为十三堡堡房所在地)尚有镇塘铁牛一只,坐卧在石塘北侧,牛头向南仰视钱塘江,以其数吨之身威镇江潮。
堡房在乔司境内有三:十一堡、十二堡、十三堡。石塘在境内起至长度约4公里。清初至今300多年,钱塘江主道渐渐南移,沙土涨成农田,石塘的防洪作用已失,塘路也不被重视而屡遭损坏,现三角村至吴家村段仅剩石塘1400余米,且塘面的阀码榫铁扣大都损失,亟待加以保护。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0-12-25 23:21:07 +0800 CST  
1388.浙江省余杭区乔司街道乔庵庙

三游乔庵
旧时,乔司的庵堂庙宇较多,在十里长街上就有双庙、祠堂庙、三观堂、城隍殿、草棚庵、耶稣堂、太阳殿,街前街后方圆几里之内有五仙殿、屠曹庙、大悲庵、永仁庙、良墅庙、洪福庙、目野庙、胜堂庙等,而最有名的则是乔庵庙,乔庵庙因游乔庵而出名。
乔庵庙位于老街乔司港西侧,坐北朝南,出庙门东侧有乔庵桥。旧时,农历六月二十九乔司有庙会。时,周边农村,甚至海宁许村、许巷等地乡民也会赶来,携儿带女,邻里相约,成群结队,纷纷拥至乔司老街,游人多时达上万人。说是游乔庵,实是逛老街。老街上居民,则要准备酒菜,招待前来游乔庵的客人。有钱人家里则搭起戏台,请来戏班,演演花鼓小戏等助兴。是日,乔司老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什么耍猴的、变小戏法的、卖梨膏糖的、打拳卖膏药的、竖大笃旗的,样样都有。还有飞车走壁团赶来助兴,在现乔司供销社百货部位置上(原为空地)搭起木桶大木棚,外面拉上布幔和绳网,表演的是自行车走木桶,惊险刺激,让乔司百姓开了眼界。时值炎夏,荷兰水、木莲豆腐等清凉饮料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煞是闹猛。临街商家则备足货源,意在庙会期间赚上一把。
乔庵庙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办仁和县乔司小学堂,建国前后为乔司区中心小学校址,20世纪60至70年代成为乔司人民公社管委会驻地,庙里供奉的菩萨早已不复存在,但游乔庵的习俗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此后,游乔庵演变成夏季物资交流大会,县内外厂家、商店参与物资交流,其规模与内容远不如游乔庵时境况。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0-12-25 23:25:35 +0800 CST  
1389.湖南省长沙市古民居沈家大屋、桃树湾大屋、六栋堂

长沙古民居多成"空心房" 评:对古民居的最大破坏


现在,长沙境内已无成规模的古村落,但仍能从散落在乡野的古民居中寻找到古村落的踪迹。长沙现存的古民居一般都是一家一栋屋,中为厅,前有廊。有的一侧有厢房,呈曲尺形;有的两侧均有厢房,戏称“一把锁”。

A 老了的沈家大屋
“不是前墙垮了就是后墙垮了”
今年10月的一天深夜,位于浏阳市龙伏镇新开村的沈家大屋左侧一间后厢房里突然传出“轰”的一声巨响。
当时就把覃菊香吓了一大跳!赶忙起床去查看,原来是垮了一面墙!12月11日,80岁的覃菊香和记者说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这几年,我几乎日日提心吊胆,这栋大屋老了,不是前墙垮了就是后墙垮了。”
走进沈家大屋,只见屋屋相叠、巷道回环、庭院错落,令人难辨东西。从大屋气势恢弘的结构布局和清新隽永的园林雕饰来看,遥想当年的主人应是一位知书达礼的乡绅。
据沈家族谱记载,沈家大屋主体部分为先主沈抟九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所建。沈抟九出身贫寒,曾在浏阳城做火头(厨师)。虽为普通劳动者,但沈抟九却对读书情有独钟,并对后人勤加劝勉。清朝光绪年间,他的六个儿子先后续建了三寿堂、师竹堂、德润堂、筠竹堂和崇基堂等。现存建筑占地面积7153平方米,17间厅,30多条巷道和长短回廊将20多栋屋、200余间房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体。
61年前,19岁的覃菊香嫁到沈家大屋。“那个时候,这栋大屋里住了五六十户人家,全部姓沈。”覃菊香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初,渐渐有人搬出沈家大屋。到了今年,只剩下她和另外一户人家住在大屋里。“另外那户人家正在村里的公路边盖新屋,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搬出这栋垮得差不多的大屋了!”
的确,沈家大屋垮塌得相当厉害,左侧的前后厢房已经垮得所剩无几。即使那些没有垮塌的地方,其房梁也是摇摇欲坠。记者在大屋里走动寻访,覃菊香跟在身后一股劲的叮嘱“轻点声咯”,仿佛说话声音大一点,悬在半空的瓦就会掉下来一样。

B 曾居住三四百人的桃树湾大屋
现在仅住一户人家
长沙现存的古民居,一般都是一家一栋屋,中为厅,前有廊。有的一侧有厢房,呈曲尺形;有的两侧均有厢房,戏称“一把锁”。厅也叫堂屋,堂屋两侧的房子叫正房。厅两侧各有一间正房的叫“三大间”,也有“五大间”、“七大间”甚至“九大间”的。
不过,在长沙古民居中,还有更大的。据传,毁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浏阳市蕉溪乡的彭家大屋,曾住300多户人家。同时,毁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宁乡县枫木桥乡牛角湾村刘氏牛角湾庄园不但是乡政府的办公场所,还是一所小学校。
远远望去,位于浏阳市金刚镇丹桂村的桃树湾大屋檐瓦相连,外墙绵长,占地阔大。走进屋场,看到四进院,多厢房,中厅六柱,极其开阔。大屋的小院长廊,隔而不断,每走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却总能“柳暗花明又一村”。据记载,桃树湾民居由刘运庄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起首,清咸丰三年(1853年)建成,占地面积21000多平方米,大小房屋近400间。
金刚镇干部邱先许介绍,桃树湾大屋曾经居住过120多户人家近400人。从大门至上厅神龛,深数十米甚至百余米。正厅两侧有对称式横厅,厅外连厅,回廊与巷道将数十栋房屋连成一个整体,外人进屋,如入迷宫,知进不知出。遗憾的是,现在的桃树湾大屋仅住了一户人家,虽然昔日的气势仍在,但大屋内却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为避兵匪,桃树湾大屋的院墙上修有射击用的枪眼,同时也建有通往后山的逃生暗道。家中则建夹墙,即在两房之间加砌一道墙,两墙之间留约一米宽的空间作暗室,放些不常用的较贵重的物品。必要时,人从楼上下去匿藏,外人很难发现。
位于金刚镇星星村李氏家族的六栋堂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原为“九进十八堂”。在古代,九是皇家专用,李氏的“壮举”无疑是对朝廷的大不敬。“后应有人告到朝廷,我们先祖才将九进改为六进”。现任星星村村主任的李性华是六栋堂先主李锦第八代后人,眼下,正是由他主持维修由族人出资的六栋堂。“所谓的进就是进深,其实,六栋堂也可以叫‘六进堂’。”李性华解释说。

C 缺乏人气的“空心房”
是对古民居的最大破坏
长沙现存古民居大都处于丘陵地区,几乎都是土木结构。“这种聚族而住的大屋虽然气派宏大,但室内采光不好,中心区域一年四季阴暗潮湿,春季甚至会长出厚厚的绿苔。因此,大屋一方面不太适合人住居,同时也因为土木风化容易垮塌。”李性华说。
“六栋堂现只存有主体建筑。“过去,两边的厢房加起来有400多间,但现在这些厢房几乎都垮了。”顺着李性华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断壁残垣之间,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地。
经省市文物专家考证,沈家大屋是一部镌刻着中国百年兴衰历史的生动画卷、弥足珍贵的晚清江南民居标本。但即使就是这样的“标本”,其毁坏程度却相当严重。如今,老屋已是满目疮痍,精美的木雕褪了色,墙壁上的大洞十分醒目,往日的居民也早已搬走。
沈氏第七代后人、63岁的沈灵声是在1984年搬出沈家大屋的。据他介绍,沈家大屋曾经两次遭到大破坏,一次是“大跃进”,一次是“文革”。沈灵声指着天井照壁上每幅画都能说出它的名字,“这画的是‘定军山’的故事……”墙上的五彩泥塑人物都在“文革”时被敲了下来。记者看到,“社员意见栏”和“工分公布栏”等大红色标语倒是历历在目。
然而,沈灵声可能还不明白,沈家大屋的落败并非完全是他所说的那两次破坏,而是近几年由于无人住居所造成的。“人”是古民居的一个重要元素,没有人住居的“空心房” 形神不在,是对古民居的最大破坏,曾经作为晚清江南民居标本的沈家大屋就因为缺乏人气而沦落成“空心房”的标本了。
像沈家大屋这样,因居民迁居新房、旧房无人理会而被自然毁坏的情况不在少数。位于浏阳市澄潭江镇大圣村的清光绪年间建造的樟树湾大屋和位于浏阳市太平桥镇锦美社区的清乾隆年间建造的邱家大屋以及位于浏阳市小河乡皇碑村的清代建筑陈家大屋等,都成为了没有原住居民的“空心房”。同样,六栋堂和桃树湾大屋两翼厢房的大面积垮塌亦是因为无人住居的结果。

沈家大屋传奇
沈家后人
敬焦婶婶胜过敬“焦疯子”
在浏阳龙伏镇达峰村,辛亥革命烈士焦达峰故居仿佛仍在静候主人的归来。其实,这栋民国时期的老屋已无人居住,蛛网密布,灰尘弥漫,早已失去了南方民居的光鲜和活力。谁能说得清楚焦达峰在这栋老屋里的踪迹?
但与焦达峰故居相隔不远的沈家大屋后人却都能够准确说出“姑爷”在沈家大屋的闹出事,他们甚至毫不客气地沿袭着老一辈人对焦达峰的称呼:焦疯子。
“你是问焦疯子吗?”沈灵声领着记者来到位于沈家大屋左侧的师竹堂前,指着低矮的阁楼说:“当年,焦疯子蓄着西式小分头,手提留声机站在这个阁楼上向人们哇哇大叫着要推翻清王朝!”也许,焦达峰的举动在守旧的沈家大屋人看来“很是出格”,沈家后人似乎对这位“姑爷”并不敬重。
相反,在沈家后人眼里,嫁到沈家大屋的焦达峰的妹妹却很是受人尊重。“我们都叫她焦婶婶,她不但为人和善,而且还教我们这些细伢子背唐诗……”沈灵声说,“焦婶婶”一直住在师竹堂左边的那间屋里,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才离世。

百度出错
此“沈家大屋”非彼“沈家大屋”
百度“浏阳沈家大屋”,其“历史意义”一栏里写到:沈家大屋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据记载:“八七”会议后,毛泽东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回到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1927年8月18日,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改组后的湖南省委第一次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的计划,成立秋收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
1927年8月18日,毛泽东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中共湖南省委会议,讨论了秋收暴动的问题没有歧义,《毛泽东年谱》(上卷)也有记载。但与长沙相隔近百里的浏阳沈家大屋,是否就是毛泽东召开会议的“长沙市郊沈家大屋”?
沈灵声说,在他小时候,浏阳沈家大屋叫发八寺大屋或者法源寺大屋,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至今仍将这片屋场称为发八寺大屋。据记者查证,发八寺大屋被称为沈家大屋是在2002年后,当时,很多媒体前去发八寺大屋报道,为了方便介绍,便将发八寺大屋称为“沈家大屋”。
显然,此“沈家大屋”非彼“沈家大屋”,百度“浏阳沈家大屋”是在张冠李戴,浏阳沈家大屋并非具有那样耀眼的“历史意义”!
那么,毛泽东召开会议的“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在哪里?综合长沙部分史志记载,1927年8月18日,毛泽东回长沙,在开福区潘家坪福寿桥旁的沈家大屋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制定了秋收起义计划。
今年上半年,人们还可以在长沙华夏路和潘家坪路的交会处看到一块“沈家大屋故址碑”。非常遗憾的是,毛泽东召开会议的“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在1958年兴建长沙储运公司时被拆毁。如今,由于旧城区的改造,那块“沈家大屋故址碑”亦不见了。

记者手记
谁来守望这些老房子?
范亚湘
尽管是站在桃树湾大屋的厅堂里,我却被冷得瑟瑟发抖。
这栋大屋的确是太大了,北风呼呼地吹进来,似无遮挡。偌大的屋里,只有几位陪同前来寻访古民居的同伴。缺乏人气的场所其实要比人潮涌动的大街上冷得多!
这些散落在长沙乡野的古民居不仅是见证历史的“年轮”,更蕴含了塑造长沙地区文化特色的丰富“基因”。一座精巧的古建筑,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就是一部活生生地记载长沙周边乡村人们悲伤、欢乐的文化史和生活史。
一位上了年纪的浏阳人告诉我,以前,浏阳到处可以看到气势恢宏的大屋,“几乎隔几里地就有一栋”。如今,长沙境内现存的古民居数量并不算很庞大。然而,即使不多的这些老房子,却大多数无人居住,年久失修,日渐衰败,其命运令人堪忧。
人是建筑的魂,没有了人居住的老房子也失去了生气,很容易败落。长沙古民居大多是木结构的房子,墙体是用木板或竹帘糊上草泥做的。平时若有人住,烟熏火燎反而墙体比较干燥不容易毁坏,木梁架也不容易长虫子,若人去楼空,长期漏水则很容易因潮腐败,虫蛀也会多起来。而原住民改善生活的诉求,对于现存数量不多的长沙古民居,更是一大威胁。
长沙古民居是长沙的历史文化遗存,一砖一瓦都在形象地展示着往昔的岁月风尘,加强保护具有一定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民居,将有利于提高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参与,有效地展现长沙历史文化魅力……关于长沙古民居的重要性,说多了仿佛有些多余。可是,不说却更没人重视。
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古民居无一例外地一天天老去,这好像成了历史的必然。面对目前日渐稀少的古民居,如何在激烈的矛盾中去平衡社会发展与古民居保护的关系?这应该是确保古民居不再一批批垮塌的关键。
在空空荡荡的古民居里穿梭,我脑子里反复思索的就是:谁来守望这些老房子?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0-12-27 20:40:49 +0800 CST  
1390.广东省韶关市南华寺六祖殿六祖慧能肉身坐佛


世界上的宗教信仰很多,比较出名的也只有三种,大概对我们中国大部分地区影响最深刻的就是佛教了吧。中国佛教禅宗里出现的无数祖师,他们为传播佛法,讲传经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古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六祖惠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揭秘六祖慧能的肉身在哪里?
一、六祖惠能的传说
六祖慧能法师,是中国佛教出名度最高的法师之一,在西方社会中,把孔子、老子与六祖慧能法师合并称为东方三圣,六组慧能法师,一生传播禅宗思想,极力地推崇佛教理论,在《六组法宝坛经》中,我们能够领悟到它超出凡人的思想。
在公元713年,六组慧能法师完成了人生中的功德,终于圆寂了。但是他的灵魂虽然远离了他的躯体,但是他的肉身依旧的保存了近1300年,无论是受到了,侵华日军的迫害,还是在文革时期无情地剖身,但是六组慧能法师,却能够坚韧不摧,依旧能够完整地,保存他的肉身,让古今中外各类考古人员惊叹,因此也被列为十五大灵异事件之一。
二、六祖惠能法师肉身在哪里
据最新的统计,六祖慧能法师的真身现伫立在韶关市的南华寺内的六祖殿,是中国千百年以来最神秘的事情,赢得了中外各路人士的赞叹与惊奇,六祖真身像是南华寺的珍宝,千百年来六祖慧能法师供奉在六祖殿内,受人们瞻仰。坐像高为80厘米,远远地望去,好像1300年前六祖慧能大师仍然在给众僧们讲道诵经。
在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肉身千年不腐之谜中就曾提到,由于历史与文化的原因,六祖慧能法师的肉身已经没有那么完整,但是人们为了记忆与称颂他,集资重新以六祖慧能法师的肉身为基础夹纻法塑造了,现在的新的六祖慧能法师全身,以供人们供奉与敬仰,来赞叹这位1300年来不腐烂的肉身大师。
三、六祖慧能法师的影响
六祖慧能法师是我国影响力较大的祖师之一,他的禅宗宗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他讲究人人皆可以为佛,重点强调了人心的清与静,这时,人类在修身养性方面得到了巨大的悟性,让佛教在思想与人文方面更近人心,是中国佛教不朽的传说。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1-03 22:57:27 +0800 CST  
1391.山东省青岛市龙江路7号山大老校长故居

历史建筑被变脸 山大老校长故居遭野蛮装修
从昨天开始,《青岛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正式开始实施,能反映岛城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七类非文物建筑开始受到保护。当日,有市民向记者反映,被列入青岛市第二批历史优秀建筑名单的龙江路7号正在被违规装修。记者探访发现,老屋窗户已基本被打掉,施工人员称要对房子拆除重建,记者已将情况反映给房管部门。

记者目击
历史建筑遭“变脸”装修
“市政府公布青岛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不过一周时间,龙江路7号国立山大校长赵太侔旧居即遭毁灭性装修。 ”昨日,市民王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称,位于龙江路7号的历史优秀建筑遭遇野蛮装修。记者立即赶到现场。
龙江路7号是一栋两层小楼,南面有一个高高的塔楼,四周的围墙将其围得非常严实,只有通过一扇设在西南面的大门,才能看见地面的情形。站在龙江路上看,老屋的窗户多数已被打掉。未被打掉的窗户,也在风中摇摆着。老屋西南面的围墙边上,已竖起了高高的围挡,几名工人正在搭设脚手架。一棵靠近围墙的大树,或许是妨碍了设置围挡,一棵树枝明显被人为折断了。
记者在现场没有发现任何装修公示标志。按照刚刚实施的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对受保护历史建筑进行装修,应报相关部门批准并公示。

新闻现场
施工人员称要拆了重建
打开大门进入院内,记者看见院前的空地上满是砖头和破旧门窗等。透过一扇已被打掉的窗户,记者看见房屋一楼西侧一个房间,原有的大门被拆掉了,墙壁上留下了一道长长的裂纹。角落里残留着房屋原有的地板被拆后残留的痕迹,但地板已经被拆光。工人将地面往下挖了大约30厘米。
“我们今天刚来,只是负责干活的,其他的不知道。 ”面对记者询问,现场架设脚手架的工人一个劲地摇头称不清楚具体情况,并表示房屋窗户在他们来之前已经被打掉了。
昨天下午记者再次赶到现场,准备进入院内察看情况时,一名正在清理现场垃圾的工人将记者挡在了门外。而当记者准备离开时,一名年龄在四五十岁左右的男子从屋内走了出来。 “哪是装修,是准备拆了重建。 ”这名自称现场施工人员的男子称,这栋老楼已经被一名中年男子买下,他们只是负责现场施工。当问及何时会拆除重建时,该男子称大约两三天后即会实施。

居民声音
法规出台应加强保护
“既然都已经出台保护性的法律了,就应该加强执法,对老建筑进行保护。 ”一位市民说,我市拥有许多珍贵的历史优秀建筑,作为百年青岛的见证人,它们是这座城市的财富。有关部门出台保护法规,初衷就是为了能让老建筑延续青春,防止人为破坏。 “新规刚实施,即使报批也没这么快能批下来。现在这种装修,将老建筑的窗户全部打掉,且现场没有任何公示,相关执法部门应加强执法。 ”

保护规定
历史建筑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内部装修
从4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青岛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人不得擅自改变历史建筑的使用性质或用途。确需改变历史建筑使用性质或用途的,应当符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详细规划的要求,并依法征得利害关系人的同意后,按程序报经市、各县级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及同级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对历史建筑进行内部装修。经批准对历史建筑进行内部装修的,不得对建筑结构、墙体及构件造成损坏,保持建筑内外风格一致。历史建筑的内部装修设计方案,应当经市、各县级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优秀历史建筑和需特殊保护的一般历史建筑的内部装修设计方案应当征求同级文物行政部门意见,涉及房屋结构安全的,应当报房产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涉及工程招投标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另外,根据《办法》,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应当按照市房产主管部门年度综合整修保护计划的要求,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保养。历史建筑所有权人无力承担维护和修缮责任时,经双方协商同意,市、区级人民政府可以委托专门机构按照市场评估价格,置换或者收购历史建筑,并依法实施保护。历史建筑发生损毁危险的,该建筑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人应当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并向市、区市房产主管部门报告。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委托具有甲级建筑设计资质以及相应专业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历史建筑修缮方案,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历史建筑产权转让、出租的,出让人、出租人应当在合同中将有关保护要求告知受让人、承租人,并在合同中约定保护义务。凡属私人所有的历史建筑,其所有人在买卖、转让、出租时,应当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其中经政府拨款修缮、维修、改善的历史建筑转让时,政府有优先购买权。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08 22:35:59 +0800 CST  
1392.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秋水山庄

杭州西湖边的秋水山庄“变脸” 触动了哪根敏感的弦?|浪潮深一度
中国网杭州3月31日讯 没见过一个小庭院门头因为用什么颜色的问题会成为“网红”!3月底的最后两天,杭州西湖边的“秋水山庄”因为门头颜色变化,占据了当地报纸、电视、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各种媒体重要位置,估计留下这处庭院的中国第一位报业大亨史量才怎么也没有料到,如今的新闻是这么具有戏剧性。小小庭院的“变脸”为什么引发这么大的讨论,究竟触动了哪些敏感神经?

触动视觉神经:哪张“脸”才是你要的脸?


引起网友热议的“黄色”山庄


网友吐槽
3月30日,杭州西湖边北山路上的“秋水山庄”门头刷上了黄色的油漆,网友纷纷吐槽称因为地方政府“不尊重历史文物”,让文保建筑秋水山庄的门头“变了脸”,“好端端一个秋水山庄,竟然变成了小黄人”。这样一座有着80多年历史的江南庭院建筑突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秋水山庄始建于1932年,是中国报业大亨史量才和才女沈秋水的“爱巢”。2004年,秋水山庄被列为杭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点,现在归属于杭州市政府下属的国企杭州新新饭店。
秋水山庄被网友吐槽的事件的起因源自杭州地方政府对西湖景区的一次最新的统一修缮,政府聘请的“装修工人”将秋水山庄的门头从之前的灰色刷成了突兀的黄色,然后竟然又再次刷回到灰色。新新饭店负责人说,将门头刷成黄色也是经过考证的。“我们特意做了研究,最早的门头确实就是黄色的,而且后来施工把老的涂层刮掉的过程中,发现里面残留的也是黄色的,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所以我们就刷成了黄色。”
但是,当工人们将门头刷成黄色后发现,色彩过于鲜艳,与整个建筑以及周围的景色格格不入,于是重新刷成青灰色。


重刷成青灰色的秋水山庄
浪潮新闻作者发现,自90年代开始,秋水山庄的门头颜色曾多次变动。根据已有的照片和影像资料显示,90年代时,秋水山庄的门楼是黄色的;而在2008年拍摄的照片上,秋水山庄的门头又换成了青灰色;到了2009年,门头再次被刷成了黄色……
杭州老建筑研究者仲向平在接受作者采访时称,秋水山庄门头最早的底色,到底是黄色还是青灰色,谁都不知道。我们如今能看到的最早的照片,已经是上世纪80、90年代,那时已经改成黄色。这个黄色应该是改革开放后,配合西湖整治开发时刷上去的,使用单位觉得黄色比较合适和好看。尽管后面反反复复修改过多次,但门楼、匾额、包括旧旧的感觉,从来没变过,都是原样。
仲向平认为,最初的底色,并非像新新饭店的人员所讲是黄色,青砖色、青灰色的可能性更大,底色才是黑色或者淡灰色。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09 22:20:27 +0800 CST  
触动大脑皮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文化?
浪潮新闻作者了解到,此次被列入统一修缮工程的西湖景点并非只有秋水山庄,其他还包括孤山、小瀛洲、阮公墩在内的多个景点。其中很多景点的修缮同样引起了杭州市民和网友的不满,尽管并没有像秋水山庄那样,触动着大家的神经。
“孤山摩崖石刻颇有古风的‘孤山’二字被涂了一层鲜艳的红漆,北山路上满眼的青苔被刮掉了,宝石山下整巷的藤蔓也换成了一墙白灰……”有微博网友说。


修缮过的“孤山”


宝石山下整巷墙面刷白墙

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院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人员告诉浪潮作者,市民和网友的不满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最近杭州也一直在进行城市规划的重新整顿,不少也影响了市民的生活,秋水山庄只是一个引爆点。而当他们看到秋水山庄作为一个杭州的文化坐标,门头色彩的不协调,甚至有些古怪,感觉上被糟蹋了,自然也会宣泄心中的不满。”
该研究人员通过对朋友圈刷屏情况的分析后指出,目前在网上“吐槽”的大多数是在杭州生活时间较长,对杭州这个城市以及西湖的感情较为深厚,早已把一些特征明显的建筑和自己本人看作是城市的一份子,自然对于城市的感官、历史、文化充满了感情。
这位研究员还说:“就秋水山庄修缮而言,无论是政府的动作,还是民众的‘吐槽’,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让杭州变得更美好。文物的修缮同城市发展一样,都会经历阵痛期,民众与其去简单的发泄情绪,不如主动去让城市做得更好。”
杭州文脉悠长,是国家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又是著名的山水宝地,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如今的杭州还是互联网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硅谷,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以西湖为代表的历史遗存和钱江新城以及特色小镇的崛起,正在把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基因向现代化科技之城移植,让这个美丽的城市充满了活力。今年九月即将在这里召开的G20峰会还将迎来20国领导人以及众多的国际游客,我们会给世界呈现一个怎样的“人间天堂”?

触及民众心灵:要让西湖再活多少年?


西湖
“要让西湖再活多少年”?这句话触及每一个杭州人的心灵。
1983年,杭州政府开始了对西湖长达30多年的整顿修缮,时任杭州市委书记厉德馨、杭州市市长钟伯熙等人在公开场合呼吁拆旧还绿,还湖于民,获得了民众的支持。这一年也被舆论称为是杭州西湖走向世界的“元年”。2003年4月,西湖沿湖所有绿地和景观全部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杭州西湖"还湖于民"得以实现。
1999年,杭州政府正式宣布为西湖“申遗”,但因种种原因举步维艰。时任西湖申遗规划负责人、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在此前的公开报道中称,整个申遗过程最艰难的就是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物。截至2011年,杭州拆除了西湖周边50多万平方米有碍观瞻的违章建筑,搬迁了2000多户居民,减少常住人口7000余人,恢复1800多处自然景观。
曾经参与西湖改造工程的工作人员表示,西湖的每一处变化来之不易,当时很多单位和个人都做出了牺牲,其中就包括很多世代在西湖边生活的家庭。
2011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1处“世界文化遗产”,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的王国平说:“2011年我们申遗成功,就要让西湖至少再活2000年”。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09 22:22:38 +0800 CST  
触及城市灵魂:西湖申遗成功后保护与世界同步?

今天因为秋水山庄的“变脸”引发热议,并非门头用什么颜色那么简单。据文献资料显示,报人史量才兴建的秋水山庄以《红楼梦》中的怡红院为参照,最抢眼的是四根方形青石柱子,因是方形,不似圆形那般粗壮。墙是青砖,栏杆是白色,窗棂是朱红色,雕花细致。几种颜色混搭却毫不突兀,与西湖也相得益彰,一派温婉气质。


史量才
史量才(1880-1934)是20世纪初中国最杰出的报业经营者,曾在1908年担任上海《时报》主笔,1916年起独立经营《申报》。他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他因不屈服袁世凯,被百般刁难,因不屈服蒋介石,而数度被禁止发行《申报》。1934年他在从杭州返回上海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在海宁。史量才死后,沈秋水离开了秋水山庄,独自一人,焚香颂经,了此余生。而秋水山庄一度成为妇孺医院。
共和国成立后,秋水山庄归国有,现在成为杭州新新饭店的一分部。据新新饭店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针对秋水山庄的修缮工程将在今年4月底前完工,到时候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3月30日晚,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作出了批示:这一现象(指秋水山庄修缮引发的议论)应引起高度重视。这种外立面的整治方案都应报批,市有关方面应组织专家把关审查,“秋水山庄”整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请景区和相关部门速作出正面回应。全市面上对历史建筑的修缮整治都要慎重对待,市里要落实专家参与的严格审核机制。
3月31日上午,杭州市园文局邀请文物保护、历史建筑研究、文物保护技术及色彩方面专家,一同论证秋水山庄门头与外围墙整治涂料色彩问题。并要求新新饭店按照2004年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工程中的方案设计,将秋水山庄恢复到当年的状况。同时,要求编制修缮方案,修缮前需报杭州市文物局审核,同时公示征求社会意见,并请有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确保文物安全。
谈到今日的修缮,杭州本地某公众号说:“杭州的美难以用简单的言语去形容,也很难单靠涂写翻新去改变,因为这里不单有风景,还有厚重的历史,一如西湖之美,灵隐之静,龙井之韵……都只是这座城市的细微组成部分。”
秋水山庄这座小院里,曾经有过的悲欢离愁和历史的腥风血雨,还有曾经的主人史量才坚持真理,令死不屈的精神,这些才是引人关注的灵魂所在。83年过去,北山路上的梧桐树叶仍然在这个春日冒出新芽,来自四海的游客谈笑流连于西湖边一个个文化古迹前,过去的风风雨雨早已消逝,而此刻的杭州却是更好的杭州。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09 22:23:33 +0800 CST  
石景山干尸龙袍之谜的官方解释是什么

1393.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清中宪大夫黄拙吾墓


石景山干尸龙袍之谜的官方解释是什么
官方解释:黄拙吾(干尸)历经明末清初,在清朝为官,不得已剃发易服。在清朝为官期间,因工作有所建树,被封为四品“中宪大夫”,并得到皇帝赏赐的一品麒麟补服和“四爪蟒袍”。黄拙吾死后其家人将其发辫挽成发髻,依然保持明朝发式入葬,以示慰藉。
2006年5月,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一处工地,正在繁忙施工。挖掘机在三四米深的地下刨开一些白黑相间的泥土之后,挖出了一具完整的棺材。
因为棺材封闭完好,所以工人使用了挖掘机铲臂才将其破坏性地打开。棺中赫然躺着一具男性尸体。尸体尚未腐烂,穿着清代的官服官帽。工人们不仅没有恐惧,反而哄抢了随葬财物。随后,他们又把尸体和剩余随葬品用木片重新装殓并再次埋入土中。
第二天,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有关人员在工地发现了破碎的棺盖。棺盖上写着:“皇清诰授中宪大夫忄出吾黄公之灵柩”(注:“忄出”,音同黜,下文以“黜”代此字)。
这十五个字表明文物已遭损坏。他马上联系了石景山考古研究所的贾卫平。贾卫平闻讯立即赶到现场,并将清代男尸再次挖出。
贾卫平在清理剩余随葬物品时发现:这具男尸内身穿着绣有金龙的衣物,很像是龙袍。他感到此墓非同一般,需要向上级汇报。他联系了北京博物馆的王馆长,说明了墓葬的情况。
不久,纺织品考古专家王亚蓉奉命赶到现场。王亚蓉则由此主导了尸体保护以及随葬纺织品修复的工作。尸体的衣物被剥离后,被风干为干尸,存放于石景山区宦官博物馆一间恒温恒湿的房间里。
2009年8月20日,保存完好、风干后的尸体和修复后的龙袍首次对外展出。北京、干尸、龙袍,这三个关键词引发了媒体轰动性报道,并形象地称干尸为“龙袍干尸”。这就是“龙袍干尸”称谓的由来。

扩展资料
奇特之处
干尸外套是清代一品官员的朝服,里面穿着一套上下两截的皇帝的礼服,上衣下裳,并且陪葬还另外有一件龙袍。这显然与棺头所写身份不符。按照棺头所写:中宪大夫,相当于四品文官,官服应该绣有鸳鸯补子。但干尸外面穿的补服上绣的却是麒麟的图案,这是一品武官才有的官服。
不可思议的是干尸头上没有留清代男性的辫子,而是盘起的发髻,这是明朝的发式。干尸的发式与清规“剃发令”不符,别说在朝为官了,即使当平民百姓随时都可招来杀身之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袍干尸
干尸黄黜吾真实身份是谁
目前对于龙袍干尸身份的猜测很多,也有说是被康熙皇帝废黜的太子爱新觉罗·胤礽,有说是隐姓埋名的明帝后人,有说是多尔衮。
较大可能是曾被康熙废黜的太子胤礽,由于被废之后圈禁一直到雍正年间死,在这漫长岁月里废太子当起羽士潜心修仙不问权力,似应是其他人乐于见到的效果。
除了以上猜测,更有人猜测可能是明朝崇祯的三太子,黜吾黄应为黜吾皇。发髻样式应表现他是明朝人。外罩清服应是伪装。联系到康熙年间他正法了明朝崇祯的三太子,以是此人身份应该不难展现。身上穿龙袍,陪葬,点名了其明朝太子的身份。
也有人猜测是李自成的尸体。
一则李自成的坟墓现在还没找到,二则李自成在1645年在九宫山消失,而这个干尸在北京被发现。加上在他的坟墓发现了康熙通宝,所以说在干尸旁边发现这个通宝也算合理。
当然,以上只是猜测,至今未有定论。

扩展资料:
黄黜吾的发掘细节
干尸的身份已经初步推定为清康熙时期的“中宪大夫”。
干尸外套是清代一品官员的朝服,里面还穿了一套青色龙袍,与其身份不符。此人不过是四品文官,官服应该绣有鸳鸯补子。但干尸外面穿的补服上绣的却是麒麟,这是一品武官才有的官服。四品官一生不一定见过一次皇上,但黄拙吾里面贴身穿着只有亲王以上才有资格穿的五爪龙袍。
不可思议的是干尸头上没有留清代男性的辫子,而是盘起的发髻,这是明朝的发式。干尸的发式与清规“剃发令”不符,别说在朝为官了,即使当平民百姓随时都可招来杀身之祸。
从干尸头顶推断发际线的位置,经在计算机上放大观察,干尸头顶没有留发痕迹,推断死者生前应该遵守了清朝的剃发易服制度。赵成文将干尸复原年龄确定为50岁左右,这是一个可以较好反映出死者生前精神状态的年龄段。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3 14:49:54 +0800 CST  


黄拙吾为何敢带着龙袍下葬,就不怕皇帝找他麻烦
清朝建立之后,对明朝皇室进行了彻底的清扫,那些人几乎都被杀了个干净,这也很正常,这都是历史的必然,一个新的王朝出现,以前的那些人自然是要被清除的。凡事都不会绝对的,所以杀是绝对不可能杀干净的。比如在一座清朝时期的古墓里,出土的东西,虽然说陪葬品有一部分都是清朝时期的东西,但是墓主人却留着明朝发髻。
墓地现场的照片
这座古墓是在一次施工中被发现,现在很多人都在说挖别人墓不好,其实正常的古墓是绝对不会贸然就打开的,一般都是因为被盗过,或者是因为已经遭到破坏,不得已才会展开保护性的挖掘。而且专家们打开古墓,看中的并不是那些东西值钱,而是那些东西的历史价值,要知道我们了解历史虽然是通过史书,但是那毕竟是人写的,而古墓里出土的东西就是一个物证。言归正传,这座古墓在北京被发现,棺材上刻着的是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柩。

棺材上刻的字
根据这句话不难看出,墓主人是个名为黄拙吾的中宪大夫,这些都很正常,但是打开棺材看到的东西就不正常了,这个墓主人穿着一个四爪蟒袍,旁边还要有个五爪龙袍陪葬。而且墓主人仅仅是一个四品官员,这样的陪葬品和穿着在历史上都从未出现过。要知道古代可是等级制度森严。
清兵入关之后,首先推行的一个政策就是剃发易服,虽然说反抗的人很多,但是想要在清廷为官,这些肯定都是改了的,而这个墓主人却是明朝发髻。这一切都不合乎常理,并且在清史中没有黄拙吾这个人,所以说关于他的信息只能推测。四爪蟒袍和五爪龙袍肯定都是他自己私下里找的,如果是皇帝赐的,这么大的事情史书中不可能没有记载,至于明朝发髻这个也很好解释,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他是反清复明之人,第二个就是他是明皇室的后裔,后者可能性大一点,因为四爪好说,这个五爪可是代表着皇帝的意思。
龙袍,但不是古墓中那一件
通过这些可以看得出,这个人和明朝皇室的关系还很近,弄不好就是直系,不过呢可惜的是墓里没有更多的资料了,这一切只能靠我们猜测,而且历史上这样隐姓埋名继续活着的人不在少数,这个人估计是身在清为官,但是心里想着的却是大明朝。
2006年在北京石景山地区,建筑工人施工时,意外挖到一具干尸。众所周知北京是元明清三朝古都,在地下挖到古墓不足为奇,但是这具干尸却留着明代的发髻,身穿龙袍下葬,令所有人百思不得其解。

龙袍干尸
这具干尸,长1.73米,呈肉色,左脚上有六颗脚趾,头发指甲,以及服侍保存完好。棺椁之上刻有几个大字“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柩”。随后北京文物部门专家赶来,清点出30多件文物。初步确定为康熙时期中宪大夫,名叫黄拙吾,位居四品。值得称奇的是他竟穿着龙袍。
刚出土的时候,服装虽然有些发霉,但是仍然能够看出所秀的图案是麒麟,这是只有清朝一品武官才能穿的服侍,陪葬物还有一件龙袍。更不可思议的是,在他的头上没有清代男性标志性的光头大辫子,而是明代盘起的发髻。清朝男性的大辫子,在历史上非常特殊,而且是全国实行“剃发令”,连皇帝都是大辫子,为何这个四品文官,却敢冒着杀头的危险,留着明代的发髻呢?

清朝发髻
种种迹象,让人们对于这个黄姓人士,有了更多地猜疑。有人说,他是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朱棣起兵靖难,四年后攻破都城南京,建文帝出逃,为了掩人耳目,放火烧了皇宫,自己秘密的逃出南京,改姓为“黄”,与“皇”相对应。这个黄拙吾正是朱允炆,晚年复出并和朱棣和解,被接去北京闲住,死后穿龙袍下葬,以示不忘自己曾经的皇帝身份。
也有人猜想是康熙第八子胤禩,或是废太子胤礽,更有人猜想这是顺治皇帝,当年并没有出家,而是被秘密囚禁,死后埋于此地。
其实这些都是后人的一种胡乱猜想,并没有事实根据。
朱允炆
中国刑侦学院专家经过研究,成功复原了这具“龙袍干尸”的面貌。据专家分析,这个黄拙吾为官期间,工作努力效果显著,被封为四品官员,而且康熙皇帝赏赐了一件麒麟服侍和一件“四抓蟒袍”以示鼓励。到了晚年,因病卧床不起,时间久了头发长长了,家人将他头发盘起,去世之时,家人为其穿上麒麟服饰安葬。
专家的说法,其实也站不住脚。既然是政绩突出而被皇帝赏赐的“四抓蟒袍”,为何却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呢?这么大的事,难道不需要史官记录?
专家解疑
没有证据的猜想永远站不住脚,或许这具“龙袍干尸”,永远都是一个解不开的谜题!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3 15:02:35 +0800 CST  
龙袍干尸是谁
北京唯一的干尸是2006年5月在石景山玉泉路某施工现场意外挖掘出的。干尸长1.73米、左脚长有六个脚趾。干尸刚出土时皮肤还有弹性,呈古铜色,后来干尸的水分彻底挥发,但头发、指甲尚保存完好,全身呈黑色。 干尸被放置在一个双层恒温玻璃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干尸的上半身全貌,暗红色的皮肤肌肉组织。干尸的头发经过修整被理顺在脑后,全身骨骼非常完整。 干尸的身份已经初步推定为清康熙时期的“中宪大夫” 奇特之处干尸外套是清代一品官员的朝服,里面还穿了一套青色龙袍,这显然与其身份不符。此人不过是四品文官,官服应该绣有鸳鸯补子。但干尸外面穿的补服上绣的却是麒麟的图案,这是一品武官才有的官服。四品官一生不一定见过一次皇上,但黄拙吾里面贴身穿着只有亲王以上才有资格穿的五爪龙袍。 龙袍干尸 不可思议的是干尸头上没有留清代男性的辫子,而是盘起的发髻,这是明朝的发式。干尸的发式与清规“剃发令”不符,别说在朝为官了,即使当平民百姓随时都可招来杀身之祸。 从干尸头顶推断发际线的位置,经在计算机上放大观察,干尸头顶没有留发痕迹,推断死者生前应该遵守了清朝的剃发易服制度。赵成文将干尸复原年龄确定为50岁左右,这是一个可以较好反映出死者生前精神状态的年龄段。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3 15:03:43 +0800 CST  
1394.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叶挺将军叶氏祖坟

这是从叶大鹰(叶挺的孙子)的博客转发过来的,实在无语,让人心痛,毛 都说,喝水不忘挖井人,可现在的社会呢?
中秋和叶氏宗亲们去祭祖,看到祖坟被当地房地产商勾结政亖府官员破坏之惨状。我想祖父叶挺将军在天之灵也会落泪的。




叶氏祖坟与道路贴得很近。梁维春 摄
近日,叶挺将军之孙叶大鹰在微博和博客上发帖,称位于惠州市惠城区小金口街道的叶挺祖坟面临被破坏的境地,引起了社会上各方的关注。记者昨日走访看到,坟墓接近于横在道路中间,和叶大鹰微博中所说类似,三个墓分列在道路两边。对此,惠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墓地至今未被破坏,正在就坟墓迁移和保护问题和叶氏后裔协商。叶大鹰说,他只希望能得到妥善解决。

现场:道路拐弯避坟墓
沿着惠博大道朝博罗方向行驶,在惠州奥林匹克花园西侧一条已经修好的大马路上,一座小山状的土堆十分显眼,这就是位于惠城区小金口街道金鸡村的叶氏祖坟。
昨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条路朝北方向为北四环路,西侧为沿江二路,为避让这坟墓,这条路自此向左倾斜了大约30°后,继续照原先方向延伸,看上去十分别扭。
记者仔细观察发现,道路上的叶氏祖坟共有两座,分属于叶挺曾祖父叶世瞻及其后裔叶余福,分别位于路面两侧。道路东侧的是叶世瞻墓,高耸于路面之上,除了前面的主坟,后方还立着一块上刻光绪皇帝诏令的石碑;公路左侧的叶余福墓位于一个大约低于路面两三米的低洼内。两座坟的墓碑前,都供奉着叶氏后人中秋祭祖留下的香烛和酒水,周围地上散落着不少鲜红的爆竹残纸。记者仔细观察发现,尽管坟墓紧挨公路,但并未遭到破坏。
据了解,叶挺将军祖坟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1904年,为叶挺将军父亲叶承恩所建,长眠其中的是叶挺将军的曾祖父叶世瞻。墓后立有一块碑,碑上刻着一道赐封叶世瞻为朝议大夫的圣旨。墓园左前方有一个房统墓地。叶挺将军的堂侄叶锦辉介绍,叶氏一百多位祖先都葬在房统墓地中,叶世瞻的孙媳妇也葬在那里。

追溯:建市政道路时发现叶氏墓园
2009年1月,惠州市国土资源局发布征地预公告,拟依法征收小金口街道金鸡村岭背塘小组和陈塘小组约48亩集体土地,作为江北西区市政道路建设用地,并于同年7月发布了迁坟公告。
2009年7月,受惠州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惠城区小金口街道依法对项目用地范围内的附着物进行了清场。在清点坟墓过程中,发现了两座据称是叶挺将军曾祖父叶世瞻及其后裔的清制坟墓。在与坟主后裔达成协议前,小金口街道决定保持坟墓原状并加以保护。
2010年以来,为加快惠州江北西区市政道路建设,小金口街道和叶氏后裔多次就坟墓迁移问题进行协商,由于双方难以达成共识,此事一直搁置。
据了解,今年2月惠州市公用事业管理局、惠城区政府、小金口街道及项目方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出于保护墓园考虑,会议决定拟调整道路线形或道路断面,以避开叶氏祖坟。
据了解,今年2月惠城区曾召开现场会,要求维持叶氏祖坟现状并做好相关保护措施,对坟墓实行围蔽保护,待该路段道路线形或道路断面调整方案确定后,再开展相关征地工作。
“我们将主动协调惠阳区共同做好对叶氏祖坟的认定和对叶氏宗族后裔的解释疏导工作,并提请市委、市政府协调市文广新局,邀请省、市有关文物鉴定专家,对小金口叶氏祖坟进行调查论证,鉴定其文物价值。”惠城区有关负责人说。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3 20:40:58 +0800 CST  
叶大鹰:只希望获得平等对待
记者昨日就此致电叶大鹰。电话中叶大鹰表示,作为叶氏家族的后人,他在去年年底就已经听说过相关情况,但因为没有现场亲眼见到,并未出声。“这一次是回来惠州参加叶挺将军纪念园开园仪式,和乡亲一起去祖坟拜祭时才看到。”叶大鹰说,之前祖坟所在位置是一座小山,但因为修路的原因,祖坟现在处于低洼位置,“一下雨就全泡在泥水里。”
“作为家族的后人,看到这一幕十分难过。”叶大鹰表示,他希望能通过这些呼吁获得平等地对待和妥善地处置。“家族后人和乡亲都是老实的农民,我只希望政府能把我们当成普通的老百姓来对待,希望看到政府诚恳的态度。”
对于是否是因开发商导致祖坟被破坏,叶大鹰表示,对此他也未掌握第一手资料,“都是听乡亲们说的。”他告诉记者,当时经过祖坟位置的道路在还没有和叶氏后裔妥善商量好就已动工,“我们不是说非要怎么样,但希望能得到尊重。”
叶氏祖坟问题该如何解决?对此,叶大鹰表示,他只是叶氏后人中的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需要听从大家的意见,“我也希望政府不要一味地让我们提出解决方案,如果有诚意,政府也可以提出多个解决方案供我们选择。”叶大鹰说。

开发商:肯定是市政道路
叶大鹰在微博和博客中称,“这条道路根本不是交通主路,因为在不良开发商地盘的南面,如果祖坟拆除,房地产商的地盘就可以继续南扩。于是叶挺的祖坟就成了必须拆除的项目。”并配发惠州奥林匹克花园的图片。
对此,惠州奥林匹克花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叶氏祖坟所在的道路肯定是市政道路,“我们确实在附近有一些地,但这些地都不挨着叶氏祖坟,而且是在2006年就已经拿到。”这位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还告诉记者,通过叶氏祖坟所在位置的道路是采取BT模式修建,由企业负责修建,“要说这件事和我们有关系,顶多就是修建这条路的公司和我们有一丁点关系,其他修建楼盘的说法都不是事实。”

政府部门:已在坟墓周边修建排水设施
据惠城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叶挺祖坟未遭破坏,惠州市惠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也正在和叶挺后裔协商,争取就坟墓迁移和保护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祖坟是由三个墓组成,被道路切开。原来坟墓是在上坡上,开发商堆土改建,坟墓竟被落在坑里。一下雨坟墓就完全泡在水底。”在微博上,叶大鹰如是说。惠城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护叶挺祖坟,已在坟墓周边修建相关排水设施。
“或许是考虑到风水等原因,叶氏后裔自己拆除了墓地的围蔽。”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今年初市政道路施工时,惠城区曾对坟墓进行围蔽保护。目前,墓园仍保存现状,未遭破坏。原本经过墓园的市政道路也或将调整线路,绕道而行。
惠城区国土资源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叶挺祖坟所在的小金口街道金鸡村岭背塘小组和陈塘小组约48亩集体土地是用作江北西区市政道路建设用地(该市政道路主要连接市技师学院、江北火车站与惠博沿江路)。
记者了解到,目前坟墓是否迁移还在协商中。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3 20:41:51 +0800 CST  
1395.广西省桂林市临桂区清二品河南河北道岑春荣墓

临桂清代二品官员墓多次被盗 有村民与人勾结盗墓


通往古墓的小道陡峭狭窄,但仍然挡不住盗墓贼的频频光顾。

有村民与人勾结盗墓,更多村民保护古墓憎恨盗墓贼
李茂安1965年生于浔江村,他对岑春荣墓被盗有相对比较详细的了解,他直接或间接地跟盗墓贼打交道就不下4次。
浔江村距离五通镇比较远,交通不便,岑春荣的墓又位于老虎界的半山腰,即便是浔江村里的人也很少去看那些石人石马。
自从岑春荣的墓没有了守墓人后,岑家也没有人来上坟,浔江村里的人也不知道这是谁的墓。然而,几十年来,来这里寻“宝”的人却络绎不绝,直至现在仍然没有停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不法分子就盯上了岑春荣墓,在墓冢周围挖了几个深坑,在寻“宝”中还将华表、石马、石虎、石人掀翻,部分石像被生生弄断,一片狼藉。
李茂安记得,由于从村里通往老虎界的路很难走,前几年,就有人托人跟村干部交涉,想把这些石人石马运走,看村里有啥条件,结果被村干部一口回绝了。
“我们这里相对封闭,民风淳朴,大多数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还是很强的。”李茂安介绍说,前几年有个老板出8万元要他们帮抬出去,村民没干。又有人加价到10万元,还提出可以帮修路架桥,村民还是没答应。
即便这样,盗墓贼还是不肯罢休。有一次,盗墓贼在山上活动,被当地村民获知后,三四十个人去老虎界围山,把盗墓贼扭送到保宁派出所。
到了2011年,元旦刚过,浔江村干部报告说,墓地的部分石像被人在夜间把头部锯断运走了,当地公安机关随后进行了调查,但失踪的石像从此下落不明。
前些年,有村民掉进了岑春荣墓前的竖井里,大家将其救上来后问:“你去那里干什么?”那村民支支吾吾地说:“有人想去看那些石人石马,让我带路。”
在李茂安看来,这其实就是盗墓贼跟一些村民联手,村民做内应,盗墓贼就更加肆无忌惮了。村里对此也没有办法。李茂安还说:“盗墓贼一般都是在下雨天的夜里活动。这样,天黑加上雨声的遮掩,盗墓就更不易为人发觉。”
同样,跟浔江村毗邻的西塘村委透江村离村子超过3公里的山坡上,也有一处古墓,从墓碑上看是岑家一去世的儿媳妇墓冢,前些年也被盗。记者当天看到,目前该墓冢还有民国九年义宁县公署立的保护石碑。从被盗墓贼掀开的墓室石碑来看,石料精良,结构紧凑,绝非一般平民所有。
这些位于乡野的古墓,其频频被盗掘的命运令人叹息。当地政府部门和当地村民是不是可以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对它们予以保护呢?

■新闻链接
据考证,岑春荣为广西西林县人(现属百色市)。其父岑毓英(1829年—1889年),早年参加镇压金田起义,成功谈判回民军,亦曾参加中法战争抗法援越,先后出任过云南布政使、云南巡抚、贵州巡抚、云贵总督。岑毓英故里西林乃广西的“省尾”(当时省府在桂林),为了让子子孙孙走出大山,他来到山水甲天下的省府桂林,修建了宫保第(位于今正阳东巷)、岑公祠(位于宝积山东麓,今桂岭小学对面),还购置了部分地产等。随后,他还把元配夫人江氏、继配夫人赖氏的灵柩安葬在桂林尧山。其本人在云南昆明病逝后,也葬在桂林尧山。
岑春荣是其长子,曾官至二品河南河北道。岑春荣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去世后,因属意桂林是家乡的省府,且有府院和地产,父母都安葬在此,最终葬于浔江村老虎界。
岑春煊则为岑毓英第三子,岑春荣的三弟,曾任两广总督。岑氏一族号称“一门三总督”。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3 21:34:13 +0800 CST  
1395.广西省桂林市临桂区清二品河南河北道岑春荣墓

临桂清代二品官员墓多次被盗 有村民与人勾结盗墓


通往古墓的小道陡峭狭窄,但仍然挡不住盗墓贼的频频光顾。

有村民与人勾结盗墓,更多村民保护古墓憎恨盗墓贼
李茂安1965年生于浔江村,他对岑春荣墓被盗有相对比较详细的了解,他直接或间接地跟盗墓贼打交道就不下4次。
浔江村距离五通镇比较远,交通不便,岑春荣的墓又位于老虎界的半山腰,即便是浔江村里的人也很少去看那些石人石马。
自从岑春荣的墓没有了守墓人后,岑家也没有人来上坟,浔江村里的人也不知道这是谁的墓。然而,几十年来,来这里寻“宝”的人却络绎不绝,直至现在仍然没有停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不法分子就盯上了岑春荣墓,在墓冢周围挖了几个深坑,在寻“宝”中还将华表、石马、石虎、石人掀翻,部分石像被生生弄断,一片狼藉。
李茂安记得,由于从村里通往老虎界的路很难走,前几年,就有人托人跟村干部交涉,想把这些石人石马运走,看村里有啥条件,结果被村干部一口回绝了。
“我们这里相对封闭,民风淳朴,大多数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还是很强的。”李茂安介绍说,前几年有个老板出8万元要他们帮抬出去,村民没干。又有人加价到10万元,还提出可以帮修路架桥,村民还是没答应。
即便这样,盗墓贼还是不肯罢休。有一次,盗墓贼在山上活动,被当地村民获知后,三四十个人去老虎界围山,把盗墓贼扭送到保宁派出所。
到了2011年,元旦刚过,浔江村干部报告说,墓地的部分石像被人在夜间把头部锯断运走了,当地公安机关随后进行了调查,但失踪的石像从此下落不明。
前些年,有村民掉进了岑春荣墓前的竖井里,大家将其救上来后问:“你去那里干什么?”那村民支支吾吾地说:“有人想去看那些石人石马,让我带路。”
在李茂安看来,这其实就是盗墓贼跟一些村民联手,村民做内应,盗墓贼就更加肆无忌惮了。村里对此也没有办法。李茂安还说:“盗墓贼一般都是在下雨天的夜里活动。这样,天黑加上雨声的遮掩,盗墓就更不易为人发觉。”
同样,跟浔江村毗邻的西塘村委透江村离村子超过3公里的山坡上,也有一处古墓,从墓碑上看是岑家一去世的儿媳妇墓冢,前些年也被盗。记者当天看到,目前该墓冢还有民国九年义宁县公署立的保护石碑。从被盗墓贼掀开的墓室石碑来看,石料精良,结构紧凑,绝非一般平民所有。
这些位于乡野的古墓,其频频被盗掘的命运令人叹息。当地政府部门和当地村民是不是可以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对它们予以保护呢?

■新闻链接
据考证,岑春荣为广西西林县人(现属百色市)。其父岑毓英(1829年—1889年),早年参加镇压金田起义,成功谈判回民军,亦曾参加中法战争抗法援越,先后出任过云南布政使、云南巡抚、贵州巡抚、云贵总督。岑毓英故里西林乃广西的“省尾”(当时省府在桂林),为了让子子孙孙走出大山,他来到山水甲天下的省府桂林,修建了宫保第(位于今正阳东巷)、岑公祠(位于宝积山东麓,今桂岭小学对面),还购置了部分地产等。随后,他还把元配夫人江氏、继配夫人赖氏的灵柩安葬在桂林尧山。其本人在云南昆明病逝后,也葬在桂林尧山。
岑春荣是其长子,曾官至二品河南河北道。岑春荣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去世后,因属意桂林是家乡的省府,且有府院和地产,父母都安葬在此,最终葬于浔江村老虎界。
岑春煊则为岑毓英第三子,岑春荣的三弟,曾任两广总督。岑氏一族号称“一门三总督”。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3 21:34:32 +0800 CST  


被盗墓贼打折的墓碑
浔江村原属临桂区保宁乡(已合并到五通镇)。在保宁,人们都知道浔江村的老虎界有一处古墓,有很多“石人石马”,“石人石马”几乎是当地古墓的代名词。
这座古墓到底是谁的?当地人都认为是陈宏谋的,但陈宏谋为何会葬到这里,大家又说不清。又有流传说是“陈(岑)三公子”的,但这个“陈(岑)三公子”到底是谁?也没有人去刨根问底。
但毫无疑问,这样的墓葬在桂林并不多见。
长期在五通镇政府工作的周荣华爱好写作,擅长发掘地方文史,写了一篇关于浔江村“石人石马”的文章,发表在《桂林晚报》,引起了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黄振南教授的注意。
2009年11月10日,黄振南辗转联系到岑春荣的后人岑立恩,与原临桂县文管所的相关人员前往浔江村老虎界察看墓地,经过仔细对照碑文,发现这就是“岑春荣”的墓地,岑春荣为岑毓英之子、岑春煊之兄,曾为清末二品官员,1905年去世。
岑立恩记得,当时发现墓地长满了茅草,各种石像横七竖八倒在地上,墓葬被盗墓贼掘得面目全非,但各种石像尚且完好。
因为地理位置偏僻、保护经费有限、不便于运输等原因,岑春荣墓一直未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岑春荣墓的现状,让浔江村委主任李茂安等人大吃一惊。李茂安介绍,几十年前他们还小的时候,这些石像都是立在墓边的,好像是在守卫它们的主人。后来,这些石像都被盗墓者推倒了,估计是想运走又无能为力。因为老虎界这个地方太偏僻,平常没有人来,路又不好走,没想到盗墓贼抬不动石人石马,就把它们的头敲掉盗走了。



石像头部已被盗墓贼敲下盗走,变得残缺。

浔江“石人石马”古墓已穿越百年历史风云
岑春荣墓前面是一片开阔的农田,浔江河像一条“玉带”一样环绕着农田。远处山峰突兀,如同文臣武将一般矗立。
前些年,周荣华曾采访过给岑春荣守墓的朱天送老人(如今已过世)。1905年,岑春荣去世后葬到老虎界,朱天送家祖辈都是给岑春荣守墓的。
岑氏家族给守墓人修建了一座瓦房,购置了13亩水田,田地叫岑家田,不必缴租。朱天送的祖辈专职看守坟墓及各种石像,每月初一、十五供奉进香。
朱天送家将守墓的任务世代相传,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才因分田到户而离开浔江村,迁回柏竹村居住。
根据周荣华和浔江村的老人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岑春荣墓的一些大致情况。
岑春荣墓占地面积约2.5亩,从里到外,逐次递进,共有四进。
第一进有一道20多米长的护墙,左右各一根石华表,高约7米,由3截石柱垒叠而成,呈尖形柱状,基座是一块正方形石板,顶端有一尊石狮,造型生动美观。石柱选择3截形式,在古代意喻三多九如,而在石柱顶端放石狮则因“狮为兽王”,能辟邪。
第二进左右各有一只石马,马身上的座垫、鞍等雕刻精细;往后几步是左右各一尊石虎,两虎形态丰满,虎头浑圆,耳短直立,嘴上须毛向左右撇开,尾巴弯曲贴在背上,造型生动逼真。先马后虎,是根据当地风俗而设立的。
第三进左右各有一个石像武翁仲,头戴武官帽,身穿齐地长战袍,双手各持一把剑,造型威武;往后约2米左右各有一个石像文翁仲,头戴官帽,脚穿皂靴,身着长袍,一手持朝笏,一手抚摸垂在胸前的长须,略带几分慈祥。文武石像的摆放,是按照朝廷早朝时,文官在前、武官在后的排列顺序安排的。
第四进是岑春荣墓冢。墓道的上方是一个小平台,平台后面竖立3块石碑,分左、中、右分别记载岑春荣3代家况、皇帝诰命文书、生平功绩。
算下来,从1905年岑春荣去世到今年,112年过去了。从晚清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这10多年来时代的变迁,也影响到这座古墓的命运。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3 21:36:02 +0800 CST  
1396.山西省右玉县右卫镇辛亥革命先驱者梁济墓碑

法制监督:曝光: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辛亥革命的先驱者梁济墓碑被盗!
本网2019-09-06 07:45讯:祭奠先人是咱中国老百姓的传统习俗,所以很多人都会在祖坟上立碑纪念,可是总是有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私利,去损害他人祖先的墓地,下面是关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卫镇辛亥革命的先驱者梁济墓碑在其后代不知的情况下出现在山西省杀虎口博物馆,是否存在墓碑被盗的嫌疑呢,下面来看看怎么回事!
我叫梁成(电话13613498902)我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卫镇人,梁济 我二爷生于光绪八年(1882年)农历五月十四日,十八岁考入恒阳书院,1904年考入山西大学理工科,深造三年“奖给举人”。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考入英国伦敦威尔司大学矿业科。
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领导的起义失败后,1896年9月30日,梁济从美国抵达英国伦敦,他又最早加入了孙中山先生在英国成立的同盟会,积极参加同盟会的各种活动,成为山西籍早期同盟会会员之一,是当之无愧的辛亥革命的先驱者。
作为辛亥革命的先驱者的后人感到骄傲。
由于他操持职场、恪守敬业、孝国数载,积劳成疾,于民国十七年春(1928年)正月十四日,英年早逝,厚葬于右玉县右卫镇东北三里许的山梁上,时年四十七岁。
近百年来,二爷梁济与先辈们以及我的父母都静静地长眠于这个人杰地灵,而又有灵气的山岗上。
可是在2011年清明节上坟祭祖时,我突然发现三统石碑丢失,我们四处打听寻找石碑的下落,整整七年,没有音信。
今年六月份,在看到王德功先生写的《右玉古城堡》一书中的第286页:“先驱者的足迹——记辛亥革命的先驱者梁济先生”一文中,才知道我二爷的石碑收藏陈列在杀虎口博物馆。
随后,我亲自到杀虎口博物馆见到此碑,通过碑文记载内容,确认此碑是我二爷梁济的原碑。
墓碑丢失后,二爷梁济墓穴被盗,墓穴被挖开了长3米,宽2米的深坑,墓室的北墙壁和拱形砖结构底部看的清清楚楚,龟形石碑底座跌落在坑里,坟茔处被挖,墓主的寿材、寿衣也散落在坟地,成为了乱坟岗。
身为梁家的后人,我去世后也会埋葬在他们的脚下。
见此情境,深表痛心。
我认为这样长久下去无颜面对祖先,也有愧于先哲的英灵。
综上所述,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能够盗碑者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并赔偿专款修缮,尽量恢复墓地原貌为盼,这样才无愧于革命先驱者的凌志,才能安抚先驱者的灵魂。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3 21:39:43 +0800 CST  
1397.安徽省歙县明倭寇头目王直墓

夜砸汉奸墓碑是对“日本友人”文化挑衅的还击
2005-02-02 10:54:24
作者:廖祖笙

2月2日的《现代金报》报道了一条笔者预料之中的消息:日本有人为明代倭寇王直在其家乡修建墓碑。就在网络和舆论仍对王直的功过是非激烈争论的时候,浙江丽水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的两名教师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1月31日晚,这两位老师带着自备的斧头和榔头来到了安徽歙县,在找到了王直的墓后,将刻有王直名字的墓碑和刻有日本人名字的“芳名塔”砸毁。


郭泉


芳名塔


王直墓
王直是个什么样的人,《倭变事略》已有记载:“王直始以射利之心,违明禁而下海,继忘中华之义,入番国以为奸。勾引倭寇,比年攻劫,海宇震动,东南绎骚。上有干乎国策,下遗毒于生灵。恶贯滔天,神人共怒。”从这段史料中我们不难看出,王直是一个勾结倭寇、侵我中华的汉奸。“日本友人”突然跑到安徽歙县给这样一个“恶贯滔天,神人共怒”的汉奸修墓立碑,还立起了“芳名塔”,这已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这样的墓碑和“芳名塔”不可能长时间在中国的土地上矗立得下去,即便这两位高校的教师不出手,迟早也还是会被人弄得面目全非,这一点我们是可以预想得到的。
虽然已有律师指出这两位高校教师“行动上不理智,程序上不合法”,但他们的做法,不难得到国人的理解,也必将有人为之喝彩。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底线,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容不得异族轻易跨越和挑衅。试想:假如汉奸王直的墓碑和刻有日本人名字的“芳名塔”,可以如此“比肩辉映”地矗立于我中华大地,那么“日本友人”往后是不是也可以得寸进尺,为侵华战争中战死在中国的日本军人到处树碑立塔?这个口子不能开!让这样的墓碑和“芳名塔”齐齐扎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是扎在中国人曾经滴血的心灵上。这仅仅是在修墓立塔吗?它实则是对中华民族某种情绪的一种试探,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公然挑衅!
刻有汉奸名字的墓碑和日本人名字的“芳名塔”被砸毁,是中国民间对“日本友人”文化挑衅所进行的一次必然反击。当然,“日本友人”可以指斥这种做法的“过激”,但不要忘记的是,日本史上也不乏里通外国者,当别国的“友人”也大摇大摆跑到日本的国土上,去给这些引狼入室者修墓,并公然在其墓碑旁立起“芳名塔”时,日本的国民就可以安之若素,“修养”极好地听任这样的墓碑和“芳名塔”“比肩辉映”了吗?容忍这样的行为,也就等于在鼓舞日本的人民去甘当外国人的走狗,携手来残害本国的人民。别小看了这样的一次修墓和立塔,因为它将对心术不正者很可能构成一种心理暗示——即便是引狼入室,成了卖国贼,死后也一样能被人“缅怀”,也一样能“流芳”。
日本人民无法容忍的事情,凭什么就要强加到中国人民的头上,要求中国的百姓去容忍?希望那些“日本友人”从这一事件中,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检讨,不要一再用参拜靖国神社、“缅怀”汉奸这样一类极不合适的行为,来伤害他国国民的感情,并对他国的社会意识进行文化上的挑衅。这对于发展中日关系,增进中日人民之间的感情,都只会是有害无益的。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3 21:46:57 +0800 CST  
1398.河南省辉县市高庄乡大史村方圆寺遗址

方圆寺遗址
位于大史村东北里许李史村之北,占地10余亩。坐北朝南,向东辟有山门。院内,自南而北依次为二门、过殿、后殿。在后殿与前殿之间的东西两厢置有斋舍。据道光《辉县志》记载:“方圆寺在县西二十里,唐天宝年间(741~756)建,明成化壬寅(1482)重修。”70年代寺院终废为田,加之陆续有人挖沙取土,一半遗址逐渐夷为洼地,尚可农耕,田里多碎瓦陶片。现遗址处尚存明代石碑一通,阳面铭文清晰,是研究方圆寺历史的宝贵资料。
楼主 大明永历皇帝  发布于 2021-02-14 14:14:04 +0800 CST  

楼主:大明永历皇帝

字数:895300

发表时间:2018-05-26 08:51:0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02 00:10:33 +0800 CST

评论数:160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