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版中国史(长期连载)

@tqzrd 1441楼 2015-03-15 21:39:00
@暮云海天2015-03-1521 :38:14
外儒内法的观点,很早就提出来了,至少不晚于50年代。先父就读于北京大学时就接触过这个观点。
-----------------------------
@数豆数豆数仨豆 1450楼 2015-03-15 23:50
我也认可此观点。:)
—————————————————
国家论文期刊数据库一搜便知,我这个人比较天真又相当固执,所以真的搜了。
儒释道三家对中国人精神层面的影响用个很有意思的总结: 老子告诉我们人生很艰难,所以我们要曲折迂回小心翼翼地应对它,笑到最后方证道!佛祖告诉我们人生很艰难,所以我们要以苦为不苦,只要你有般若般的大智慧,所有的苦都是你成佛路上的甜!孔子实事求是地告诉我们:人........
------------------------------
@tqzrd 2015-03-15 23:59:48
不太同意这种比喻,儒道的区别在于,老子认为,宇宙有一个主宰的力量叫做道,因为道是只可认识而不可改变的,我们应该顺应规律,少折腾。孔子认为,人是社会人,既然是社会人,就要有一个维系社会的纽带,他觉得仁可以,所以提出了人。两个思想家研究的是 哲学 的不同命题,未必可以拿来这样比较。
-----------------------------
@数豆数豆数仨豆 2015-03-16 09:53:32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的这个道和老子的道并无差别,不要忘了孔子向当面老子请教过。孔子对他的学生称赞老子说,鸟,我知道它怎么飞,鱼我看到它怎么游。但是龙,我不知道它是怎么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呢就是龙一样的。孔子把老子比为龙,形容老子的学说非常地深奥,听起来是对的,但又让人不知道为什么是对的。安着老子的说法好像什么也不做,但做起来也好像也有结果。真是像龙一样,不知道是怎么样的。孔子去见老......
-----------------------------
孔子敬佩老子,孔子向老子学习,但不见得他们的观点就是一样的。你应该也遇到不少教过您的老师,是你敬佩喜欢的人物,但不见得您的哲学观和历史观就和他一样。儒家和道家,肯定都从远三代和夏商的各种文化吸取了养分,但并不代表他们的观点就是一致的。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6 09:57:15 +0800 CST  
@tqzrd 6楼 2015-01-23 15:48

-----------------------------
@Alaylanlan 1452楼 2015-03-16 01:20

------------------------------
@贺8889 2015-03-16 08:28:27
你这种人,在 历史 帖子里也能脏话连篇,真该切腹死了。不然,我们都不好意思说爱好 历史 。
-----------------------------
不用较真,我的眼睛和耳朵,对脏话,不好的话都有自动屏蔽功能。
呵呵,多谢您力挺护帖。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6 10:20:09 +0800 CST  
@tqzrd 1441楼 2015-03-15 21:39:00
@暮云海天2015-03-1521 :38:14
外儒内法的观点,很早就提出来了,至少不晚于50年代。先父就读于北京大学时就接触过这个观点。
-----------------------------
@数豆数豆数仨豆 1450楼 2015-03-15 23:50
我也认可此观点。:)
—————————————————
国家论文期刊数据库一搜便知,我这个人比较天真又相当固执,所以真的搜了。
儒释道三家对中国人精神层面的影响用个很有意思的总结: 老子告诉我们人生很艰难,所以我们要曲折迂回小心翼翼地应对它,笑到最后方证道!佛祖告诉我们人生很艰难,所以我们要以苦为不苦,只要你有般若般的大智慧,所有的苦都是你成佛路上的甜!孔子实事求是地告诉我们:人........
------------------------------
@tqzrd 2015-03-15 23:59:48
不太同意这种比喻,儒道的区别在于,老子认为,宇宙有一个主宰的力量叫做道,因为道是只可认识而不可改变的,我们应该顺应规律,少折腾。孔子认为,人是社会人,既然是社会人,就要有一个维系社会的纽带,他觉得仁可以,所以提出了人。两个思想家研究的是 哲学 的不同命题,未必可以拿来这样比较。
-----------------------------
@数豆数豆数仨豆 2015-03-16 09:53:32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的这个道和老子的道并无差别,不要忘了孔子向当面老子请教过。孔子对他的学生称赞老子说,鸟,我知道它怎么飞,鱼我看到它怎么游。但是龙,我不知道它是怎么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呢就是龙一样的。孔子把老子比为龙,形容老子的学说非常地深奥,听起来是对的,但又让人不知道为什么是对的。安着老子的说法好像什么也不做,但做起来也好像也有结果。真是像龙一样,不知道是怎么样的。孔子去见老......
-----------------------------
@tqzrd 2015-03-16 09:57:15
孔子敬佩老子,孔子向老子学习,但不见得他们的观点就是一样的。你应该也遇到不少教过您的老师,是你敬佩喜欢的人物,但不见得您的 哲学 观和 历史 观就和他一样。儒家和道家,肯定都从远三代和夏商的各种文化吸取了养分,但并不代表他们的观点就是一致的。
-----------------------------
@数豆数豆数仨豆 2015-03-16 10:56:42
哎,我没有说孔子的观点和老子的观点都是一样的,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差别太大了,但孔子那里的道和老子的道有承继关系,并无什么差别。如果有,请把老子书中的话和儒家经典孔子的话来对比,差别在哪里?
-----------------------------
那就只能说对这个问题我们观点一致,没争论点了。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6 11:21:53 +0800 CST  
@非咸非淡 2015-03-16 11:56:16
现在经济下滑,问几个大师肿么办?
老子说,简单啦,你搞那么多经济管制,当然搞不好啦。去央企化,去行政化,自由化,经济的问题让市场自己去解决。不要以政府去干涉啦,帮扶啦。
孔子说,国家要有仁政,要减税,要帮助解决企业困难。企业自己要自强不息,要提高品质,责任感啦……。
儒家重在于伦理学方面,无论旧中国什么时代,中国人的伦理都是儒家伦理。马克思进来后,就解构了儒家伦理啦。无君无父无夫,......
-----------------------------
佛教并不存在伦理观,只是国产的佛教后来吸收了中国人的伦理观。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6 13:03:46 +0800 CST  
@非咸非淡 2015-03-16 13:24:00
@tqzrd 1470楼 2015-03-16 13:03:00
@非咸非淡 2015-03-16 11:56:16
现在经济下滑,问几个大师肿么办?
老子说,简单啦,你搞那么多经济管制,当然搞不好啦。去央企化,去行政化,自由化,经济的问题让市场自己去解决。不要以政府去干涉啦,帮扶啦。
孔子说,国家要有仁政,要减税,要帮助解决企业困难。企业自己要自强不息,要提高品质,责任感啦……。
儒家重在于伦理学方面,无论旧中国什么时......
-----------------------------
个人觉得中国的伦理观是比较特殊的,特别强调血缘的远近,所以刚才说佛教不存在伦理观,是想说佛教不存在我们的伦理观,只是,佛教的适应性强,来到中国被中国化了,佛教孝亲的对象是一切有情的父母。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6 16:12:56 +0800 CST  
@花卉的知己 2015-03-16 17:03:41
@18938122767 1479楼 2015-03-16 16:52:00

对哦,我也这样觉得,
但是楼主为何还没更新,我摆好poise抢沙发已经多时了。
-----------------------------
今天不一定能更新哦,因为下一节讲礼乐制度,内容有些复杂,感觉一个中午的时间完全写不出来,我要好好构思一下,尽量说得不要太枯燥。我尽量努力快一点,看晚上能不能加班写出来。多谢您的关注。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6 17:11:22 +0800 CST  
3、礼乐制度
周公摄政七年后,还政于成王,退回到臣子的行列里。
如果周公的故事就这样结束,天涯各路英雄的板砖一定会直接敲晕我。虽然写了以下文字不见得能躲开大侠们的盖世神功,但我还是先端正态度认真交待一下周公的功绩。
为何必须对周公做隆重介绍呢?这样说吧,周公有一位超级粉丝叫孔子(孩子们千万别说不知道孔子是谁?中国人不知道孔子,脸就丢到大西洋去了)——中国三千年儒家文化的开创者,孔子之所以崇拜周公,正因为周公是儒家文化的奠基者。据说,孔子对于周公的景仰犹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年轻时候因经常梦到自己和周公谈论天下大事,接受周公的教育而感到神清气爽,到了老年,梦不到周公了,相当忧虑的说:唉,我老了,已经很久梦不到周公了。
周公如何为儒家文化奠基?先给大家介绍周公的两本著作:《周官》和《仪礼》。这两本书的作者,其实有争议,有人说这两本书是后世人假周公之名写的,也有人认为这是属于集体创作,只是周公独享了版权。不管怎么说,为了介绍方便,我们先认定这两本书就是周公独立创作作品。
(1)《周官》的内容:
《周官》一共六篇,其实就是设置六个中央机构,为每个中央机构写一篇职能职责说明书。六个中央机构分别以天地春夏秋冬命名。天官主管宫廷,地官主管民政,春官主管宗族,夏官主管军事,秋官主管刑罚,冬官主管营造,每个官属下辖六十官职,共计三百六十官。
以第一篇《天官冢宰》为例,我大概说明一下《周官》的内容。因为原文是说明文形式,内容有些枯燥,我尽量简单介绍,请耐心阅读。
首先,明确天官机构的职能掌管天下的治理,辅佐王使天下人各本分,有点类似于后来的丞相府。
其次,明确天官机构的人员设置:大宰一人,由卿担任;小宰两人,由中大夫担任;宰夫四人,由下大夫担任;其他再配有官员若干。
第三,明确天官机构官员的职责、工作方法和行为准则等:比如太宰,先说明太宰的职责是掌管六种法典,再在后面详细说明这六种法典的使用范围,操作模式:治典(治理官府、民众)、教典(教育官吏)、礼典(谐调各类关系)、政典(政风端正,民众赋役)、刑典(惩罚违法者)、事典(治事的规章)。然后要求太宰用八条原则来管理官府,后也详细说明八条原则的内容。再又规定太宰治理王畿内的采邑有八种制度,后也附八种制度的详细内容。甚至规定以九类职业任用民众。比如哪种地形生产哪种谷物,如何开发利用山林川泽的材物,畜养鸟兽,财物应该何如流通等等。
估计大家都会觉得惊讶,一个官员机构说明书,居然能规定那么详尽全面,我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也吓了一跳,夸张点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周礼》说不到的细节。里面涉及的内容大至九州地理、天文历法;小至沟洫道路设计,草木鱼虫饲养捕捉。上至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下到士大夫用什么器皿,几个器皿吃饭(用鼎制度)、乐器的摆放,听什么音乐(乐悬制度)、坐几辆马车(车骑制度)、穿什么衣服(服饰制度)你都能找到相应的说明。
西汉时,《周官》改名为《周礼》。
(2)《仪礼》的内容:
《仪礼》一共十七篇。冠礼(贵族成人礼)、昏礼(贵族婚嫁的程序)、相见礼(求见和对方回拜的礼节)、乡饮酒礼(酒会仪式)、乡射礼(基层组织射箭比赛大会规则)、燕礼(酒会礼节)、大射礼(国君主持下举行的射箭比赛大会规则)、聘礼(大臣到他国进行礼节性访问)、公食大夫礼(国君举行宴会招待来访外国大臣的礼节)、觐礼(诸侯朝见天子的礼节)、丧服(人们对死去的亲属在丧服和服期上制度)、士丧礼、既夕(一般贵族从死到埋葬的一系列的详细仪节)、士虞礼(贵族埋葬其父母后的安魂礼)、特牲馈食礼(一般贵族定期在家庙中祭祀的礼节)、少牢馈食礼、有司彻(大夫一级的贵族在家庙中祭祀的礼节)。
一目了然,这本书主要记载古代贵族(包括国君、诸侯、卿、大夫、士)从成人、结婚到丧葬以及交往、竞技等各种政治和社会活动中的礼仪规范。
这样的两本书,絮絮叨叨枯燥无味,尽是讲一些规矩和繁文缛节,如何能为儒家文化奠基?那我们就要来探究一下礼乐制度背后的深意。
后世的儒家学者解释说:人类曾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生出争斗,所以周公制出礼来维持社会秩序。
首先,礼能够教人节制欲望,比如,天子可以用九个鼎吃饭,享受九道菜,诸侯只能六个鼎吃饭,享受六道菜。如果是事情发生在今天,大家坐在一起吃饭,看到天子多三道菜菜,诸侯就会一边咽口水,一边想凭啥他多吃三道菜?但是礼制严格规定以后,天子吃九道菜有了理论基础,因为天子的地位高。有趣的是,礼和法不同,法的要旨是,你不守规矩我就修理你,而礼的要旨是,种一粒种子在你的心里,让它慢慢长大,一直到你觉得天子多的三道菜菜是理所当然。
其次,礼能够教人平和,比如射礼。射击是竞技类比赛,运动员上场,那肯定是跃跃欲试,只想一板砖直接拍倒对手。但是规定了射礼以后,竞技比赛变得非常绵柔。主人准备好射击的用品后,会在场地外迎接客人到来。客人来了,相互作揖再坐下,裁判员把弓箭拿出来,邀请大家射击,大家都要客气:“唉,我射得不好,请别人先射吧。”然后裁判告诉主人,客人已经准备好,大家可以开始射了。一般把六名射手分成三组,领取弓箭后,第一轮射击不计成绩,第二轮射是正式比赛,要根据射箭的成绩分出胜负。射完了射手相互拱手行礼后回到座位,比赛结束还有献酒奏乐等等娱乐节目消除比赛紧张的氛围。其实,实际操作,比我介绍的情节还要复杂n倍,为了不让大家看得打瞌睡,我已经尽量缩减啰嗦的内容。在反复的作揖、行礼、敬酒中,竞争变得不重要了,你的礼仪表现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于是,一场竞技比赛让大家体会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真谛。
第三,礼能让人感怀恩德。比如,为了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人一定要孝顺。什么是孝顺呢?“礼”帮大家制定了标准。服从父母肯定是首要条件,其次是父母死了要穿丧服、守丧表示自己的哀痛,定时要祭祀祖先,感谢先人把你带到这个世界。
第四,礼能让人产生社会责任感,比如,士冠礼,设想一下,如果你十八岁(当年是男子20岁)的时候,家里给你搞一个庄严的仪式,先占卜求一个吉日,还要选定时辰。要邀请宾客,到了那天你得认真的洗个澡,整个发型。然后给你戴三次帽子,布帽子(布冠),表示你以后可以自食其力,皮帽子(皮冠),表示你有基本武技;貂帽子(爵冠)表示你基本具备知书达礼之能;三冠连加以鼓励你由卑而尊不断进取。然后大家祝贺你,你拜见父母,还要以成人身份正式礼见所有长幼家人和乡老族长大夫或国君。一串串细节不断提醒你对神明、对社会、对生活的尊重与热爱。你也是不是有点激动的感觉,想要独立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参与社会的各项事务呢?
第五,礼能教人互敬互爱。比如士相见礼,首先,你初次去别人家拜访,不能空手去,得带点礼物。一般来说冬季提只鸡,夏季提只熏干了的鸡。主人知道你来,一定要在门口来迎接,你要拿着礼物说:很久就想来拜访了,但一直没有人帮我转达,今天经某某先生介绍,我特意来拜访。主人的说:咋个好意思让您来拜访我,您先回去吧,改天我来拜访您。如此谦逊相互退让三次,又要对礼物推让三次,主人才拜两拜你也回拜两拜才可以进家门,进去了之后仍各个时间段的各种作揖互拜动作,拜访完毕走的时候,大家还要推辞一下礼物的事情。你要亲自手捧礼物把东西拿进去,主人拜两拜接受东西。你回拜两拜送礼物。主人送把你至大门外,还得再两拜。
也许孩子们已经不太能理解这一套礼节的内涵,因为西方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简单直接,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给我送个礼物,我说个谢谢就可以收下。我真不想收,说个谢谢也可以拒绝,这种方式确实简单明快,大家都不麻烦。但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好感,总是在你来我往的相互尊重中诞生的。其实,西方人也有自己健全的礼仪规则,只是我们往往愿意学实用方便的而已。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7 14:11:00 +0800 CST  
礼乐制度部分还没写完,今天先登这么多吧,实在没忙过来。

已经预感到会有很多板砖隔空飞过来,我这次已经全身武装了盔甲。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7 14:14:21 +0800 CST  
@暮云海天 2015-03-17 15:27:10
先顶再看
-----------------------------
呵呵,准备好了被砸砖,但半天没砸过来,还更有惶恐的感觉呢。:)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7 15:32:12 +0800 CST  
@monu1972li 2015-03-17 16:24:48
@tqzrd 2015-03-17 14:11:23.0
3、礼乐制度

为何必须对周公做隆重介绍呢?这样说吧,周公有一位超级粉丝叫孔子(孩子们千万别说不知道孔子是谁?中国人不知道孔子,脸就丢到大西洋去了)—......
-----------------------------
现代人比较容易接受快餐文化,对于稍微繁琐,节奏慢的东西都有点排斥,其实繁琐也有繁琐的意义,慢有慢的好处,我听过很多人跟我说,我听不懂京剧,其实完全不是的,京剧的唱词非常通俗,在崛起的时候,其实都是没啥知识文化的底层百姓听的,只是现代人已经缺乏慢下来欣赏的耐心。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7 16:31:41 +0800 CST  
@我们是幸福的孩子 1521楼 2015-03-17 18:31
终于追上了,写的很棒,加油
------------------------------
谢谢支持!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7 18:54:50 +0800 CST  
@tqzrd 2015-03-17 14:11:23
3、礼乐制度
周公摄政七年后,还政于成王,退回到臣子的行列里。
——中国三千年儒家文化的开创者,孔子之......
--------------------------
@2014周伯通 1523楼 2015-03-17 20:34
复习一下历史,可是你好慢啊,加把劲。
------------------------------
啊,我尽量快一些吧,但真的有些忙,呵呵,好感谢您来支持。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7 21:06:42 +0800 CST  
今天写了那么长一段周公,为何没被拍砖,白白穿了一身盔甲。V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7 22:41:26 +0800 CST  
@tqzrd 1526楼 2015-03-17
@贺8889 1529楼 2015-03-17 22:46
你还真是,喜欢被拍啊,要不要我拍一个,免得你心里记挂?
------------------------------
哪里是喜欢被拍?主要是以为写出来会板砖横飞,结果没砸过来,让我疑惑是不需要砸,还是不值得砸。呵呵!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7 22:52:01 +0800 CST  
@Kidult杨 2015-03-18 08:56:51
为你点赞
-----------------------------
谢谢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8 09:54:11 +0800 CST  
@万里锋云 2015-03-17 23:42:19
楼主好博学,思路很清晰。
-----------------------------
不是博学啦,在大家的帮助下,一边学一边写而已。:)
多谢关注!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8 09:59:38 +0800 CST  
@tqzrd 1526楼 2015-03-17
@贺8889 1529楼 2015-03-17 22:46
你还真是,喜欢被拍啊,要不要我拍一个,免得你心里记挂?
------------------------------
@tqzrd 1530楼 2015-03-17 22:52
哪里是喜欢被拍?主要是以为写出来会板砖横飞,结果没砸过来,让我疑惑是不需要砸,还是不值得砸。呵呵!
------------------------------
@贺8889 2015-03-18 08:26:01
不用瞎想,即使那些拍砖的人,也不见得能静下心思来阅读周官和仪礼如此晦涩无趣的书,个人觉得昨天的写得非常棒。加油。
-----------------------------
呵呵,天涯藏龙卧虎。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8 10:06:01 +0800 CST  
@万里锋云 2015-03-17 23:42:19
楼主好博学,思路很清晰。
-----------------------------
@tqzrd 2015-03-18 09:59:38
不是博学啦,在大家的帮助下,一边学一边写而已。:)
多谢关注!
-----------------------------
@2014周伯通 1542楼 2015-03-18 13:39
今武汉下雨,我一天没咋出门。下面是我的一点意见:我觉得写给青少年看的话,他不一定理解得了周礼是咋回事,目前你也只写到这部分。我是想说,是不是应该跳过这样的细节,主攻历史的脉络,重要事件和人物,或者已经存在的争议。这样的话,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
------------------------------
谢谢好建议,我思考一下哈,是应该更简洁一些。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8 13:43:52 +0800 CST  
“礼”的好处说了那么多,但守“礼”是不是一定能达到以上效果?见面送个礼物,谦逊一下,大家就能成朋友?那也未必!所以,周公想到了用音乐陶冶大家的情操。我前面把“礼”比喻成为一颗种在人心的种子,那“乐”就是肥料和养分,呵护“礼”在人的内心茁壮成长。
“乐”如何呵护“礼”呢?
周公认为,听什么音乐反映人的心理。比如一个人,每天喜欢听《小苹果》、《洗刷刷洗刷刷》,他的内心应该是诙谐轻松的。喜欢听《命运》,他的内心应该是矛盾的,喜欢听《月光奏鸣曲》的人,内心一定是宁静的。反过来,音乐又可以影响人的心理,比如你听《兔子舞》肯定就要想要起来蹦蹦嚓的感觉,听《摇篮曲》,真就有想入睡的感觉。所以,周公对士大夫听流行歌曲持批判态度:俗乐要么轻快、活泼地表现奔放的情感,要么幽怨缠绵的表达忧伤的情感,听这样音乐的人,肯定注重生活享受和情感抒发,而缺乏对人生和国家大事的理性思考。普通百姓听一听倒也罢了,士大夫听这种曲子,那是要坏大事的。
于是,周公亲自谱写雅乐,用作感化教育士大夫。据说周公谱写的雅乐非常多,部分收录在《诗经》里。基本是一套“礼”,就有一套相应的乐(也有说多数不是周公所作)。这个等于是形式和内在的双重教育,你认真施行繁杂礼节的同时,让音乐来点燃你内心相应的情感。这样你会慢慢认识到“礼”只是你表达内心素养的一种形式,只有内心真正的谦恭,尊重,“礼”才变得有意义。
礼和乐相配合,看起来已经很完美。但问题来了,种下种子,中间认真施肥,是不是一定结出丰硕的果实?会不会种出坏果子呢?无论你问哪一位农民伯伯,他都会告诉你,再丰满的麦穗,也会有稗子(空壳),再茁壮的大树也有坏果。同理,同样受到教化的人,不都能变成谦谦君子。如果,有人敏顽不灵该如何办呢?周公说,那就要用到“法”了,冥顽不灵的就要修理!但是“法”一定要谨慎的用,还是要把教育放到第一位。这种治国理念,放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是先进的。
但是,但是,但是……看似完美的社会政治理论,却没能真正支撑起西周王朝的大厦。礼乐制度于周公去世几十年之后就已经开始走向衰落,一直到东周完全崩塌。这是又为什么?
问题一,坚持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熏陶会是怎样的结果?先拿雅乐举例吧,我曾经听一个朋友这样跟我说,小时候,父亲爱用红歌来熏陶她,长大以后突然听到张信哲的通俗歌曲,立即奉若天籁,从此厌恶听红歌。这个例子虽然有点偏激,但道理真是这样,如果让你天天只听《义勇军进行曲》,听《团结就是力量》,你偶然听到《两只蝴蝶》就会产生共鸣了,尽管这首歌俗到骨子里,但是流行歌有其广大的生存空间,正是因为他简单直白抒发人类基本情感,容易引起人内心的共鸣。我实在很难想象哪种仪式或音乐能抑制青年男女自然萌发的爱情。所以,只听雅乐的贵族,一不小心听到了俗乐,内心会不会有躁动呢?
再举一个吃东西的例子。我以前很不喜欢自己女儿吃零食,所有妈妈的常识嘛,零食不健康!这时候我有一个做教师的好朋友给我讲了一个她朋友的故事,她说那位妈妈坚持很有耐心地告诉孩子零食不可以吃,儿子很乖,真的不吃零食。结果有一次,她的儿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那位小朋友吃零食的时候掉了一块,她儿子眼疾手快的冲过去,捡起零食塞进嘴里,直接吞下去了。从此我很有感悟,告诉女儿零食不健康,却不绝对禁止吃零食。
人因为能够抑制自己的欲望,所以和动物区别开了。但如果人能够完全控制欲望,那就将加入“神”的行列,或者“神经”的行列。
问题二,制定规矩的人,是不是就能坚守自己制定的规矩?拿我自己举例,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我设立过很多规矩,也经常希望自己做表率来守住规矩。我告诉女儿,吃烧烤对身体很不好,但有时候嘴馋了,没有女儿在的时候,我自己就偷偷跑去吃点。我告诉女儿,坚持学习会受用一生,我仍会整夜偷偷追肥皂剧,在此向我的宝贝闺女表示抱歉。在此坦白自己的罪过是想说明吗,制定法规的人,不见得不犯法,尤其是,有权利制定规矩的人,因为不存在接受监督的顾虑更有机会违背规矩。
西周的礼乐制度也是一样,周公站在君主的角度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矩,而最先抛弃规矩正是周王朝的君主。有人会问,不是还有“法”吗?唉,我只能解释“我的地盘我做主”,这就是混君主们所要守的“法”。
其实关于礼乐制度,个人还有一些感悟,但絮絮叨叨说下去,此章就太长了。想要总结的是,西周礼乐制度最后坍塌,并不是因为“礼乐”不好,直至今天,用“礼乐”来教育孩子,用道德来规范的社会,仍是我们理想的和谐社会。但是,“礼”不能压制人性,就比如,后世儒家学者常讨论的一个问题,嫂嫂掉进河里,做小叔子的能不能救?因为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不救嫂嫂的小叔子,要么是脑子坏了,要么是心肠坏了。“礼”也不能高于人权,因为年龄,身份,血缘,我们需要确定“礼”的尊者,我们要真心对他们表示尊重,但并不代表尊者是这个社会的权威,有权利剥夺我们的话语权。
对于我这番见解,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观念去理解古人,这句话很对,但我想修改一下,我们只是不能用现代的人观点去要求古人。因为,如果历史对今天没有任何指导作用,那学习历史的意义何在呢?
西周的礼乐制度不可避免的走向崩溃,后来的学者孔子,一心想要恢复这套制度,所以研习周公的著作和思想,开创了儒家学派,这是后话。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8 16:37:05 +0800 CST  
真心来不及反复校对,因为时间紧,又想尽量每天更新。如有疏漏,尽请指出。一定择其善而从之。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8 16:38:32 +0800 CST  

楼主:tqzrd

字数:702656

发表时间:2015-01-23 21:0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27 14:58:07 +0800 CST

评论数:2456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