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版中国史(长期连载)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1-23 13:01:00 +0800 CST  
第一章 上古传说
第一节 宇宙从哪里来
宇宙从哪里来?我们至今探索不止,争论不休。目前,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大爆炸宇宙论”。1927年由比利时数学家勒梅特提出:最初宇宙的物质集中在一个超原子的“宇宙蛋”里,在一次无与伦比的大爆炸中分裂成无数碎片,形成了今天的宇宙。有意思的是:这个理论竟然和中国先民对宇宙起源的猜想不谋而合了。据三国时期徐整著的《三五历纪》记载:若干年前,宇宙就像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唯一的生命体盘古酣睡在宇宙“蛋”里,18000年后,盘古先生一觉睡到自然醒,中国的历史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醒来的盘古,伸个懒腰,把“大鸡蛋”撑碎了。里面的气体沉浮变成两部分:一部分轻而清不断上升变成天。一部分重而浊不断下降变成地。盘古手撑青天,脚踏大地,在天地间不断长大,天不断增高,地不断增厚。就这样过了18000年。盘古终于累了,他倒了下去,在他倒下去的刹那间,他的左眼飞上天空变成了太阳,给大地带来光明和希望;他的右眼飞上天空变成了月亮,两眼中的泪水撒向天空,变成夜里的万点繁星。他的汗珠变成了地面的湖泊,他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他的毛发变成了草原和森林。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在山东),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在陕西),他的左臂化作南岳衡山(在湖南),他的右臂化作北岳恒山(在山西),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在河南)。从此人世间有了阳光雨露,大地上有了江河湖海,万物滋生。
盘古开天地的故事,版本有多个,盘古的名字也有很多争议,因为说法纷繁复杂,但故事主体变动不大,就不在此一一列举。另外,还有一些史学家认为这个故事是从印度进口的,也有历史学家捍卫这个故事的民族原创性。争议归争议,盘古创世的故事对中国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是得到史学界公认的。比如:董仲舒把人身比作宇宙,说人的颈部以上象天,颈以下象地。人有366个小关节,所以一年有366天。人有12个大关节,所以一年有12个月。五脏与五行相配,四肢与四季相配,这种认为人与自然有着共同规律性的“天人合一”思想很明显从盘古肉身化作万物中吸取了养分。
一个民族的创世纪神话,往往是破译民族文化的密码。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1-23 13:01:38 +0800 CST  
第二节 人从哪里来?
人从哪里来?教科书严肃地告诉我们:人是从猿进化而来。少年时代的我曾自豪地宣称“我的祖先是猴子”,那时,教科书对我来说是绝对真理,认同教科书的金科玉律代表我掌握了真理。但我现在真心领会到孔子夫子所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尤其是教科书),也真心希望有一本教材能告诉孩子:你们的探索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教材教给你们的,仅仅是一个时代主流的观点,而不是结论。比如进化论,它本身是一个假设,做出假设后,生物科学家达尔文收集了大量的标本用于证实这个理论,它确实在十九世纪乃至今天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现在仍有很多科学家提出各种理据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正确性,最简单地质疑是:如果进化论是真的,一个民族是如何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进化,若干人齐刷刷地一起进化完了?为何没有一个继续向下进化的?
谜团留给孩子们在未来去探索,我们还是回来看看中国先民如何解释人类的起源?
版本一:盘古的精灵魂魄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版本二:盘古死后元神分三变为清气上升而成三清,是为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太上老君。后来,大母神女娲看到山川一片秀丽,就想创造一种跟自己类似的生命体,于是她抓起了地上的黄土,仿照自己映在水中的形貌,揉团捏成一个个小人的形状。这些泥人一放到地面上,就有了生命,活蹦乱跳。因为用手捏人速度太慢,女娲就顺手拿起一截草绳,搅拌上深黄的泥浆向地面挥洒,结果泥点溅落的地方,都变处一个个活蹦乱跳的人。从此,大地上到处都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然后,女娲让男女相配,叫他们自己生育后代,一代一代绵延。
版本其实不只这两种,我只列出相对典型的说法,但不管我们认同哪个版本的说法,人类终于在华夏大地生息繁衍,文明的序幕即将拉开。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1-23 13:04:19 +0800 CST  
@yixixingmie 2015-01-23 13:03:26
先顶一个 楼主 看好你哦
-----------------------------
多谢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1-23 13:11:41 +0800 CST  
第三节 华夏文明的发端
华夏,在古文里,“华”解释为美丽,“夏”解释为大。一块美丽而博大的土地,势必产生了不起的文明。文明的发端,从三个杰出的部落首领开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皇”。
关于“三皇”的说法,又是N个版本,实在没办法,“三皇”本来就不是真正的意义的“皇”或“王”,是这些部落首领为后世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三皇”。中国这个大家庭实在太大,成千上万的嘴巴,只有这几个说法,已经算不错的了。在此列出七个版本的“三皇”供大家参考。
1、天皇、地皇、泰皇(《史记》)
2、天皇、地皇、人皇(《太平御览》)
3、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白虎通义》)
4、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5、伏羲、祝融、神农(《白虎通义》)
6、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记》)
7、伏羲、神农、黄帝(《帝王世纪》、《古微书》《三字经》)
说明:这七个说法中,第一、二个版本明显是对有巨大贡献的首领的统称,在此就不做分析。后面的五个版本均认为伏羲、神农是“三皇”,那这两位首领就算获得了公认吧,有争议的五个选手是燧人、女娲,祝融、共工和黄帝。燧人是发明取火工具的人,祝融干的是同样的工作,很多资料认为他们是同一个人,为了不让故事变得复杂,我暂时认同这种说法。女娲已经在我们的造人故事里作为大母神出现,在此不予采纳。剩下共工和黄帝,他们所发生的事情,应该是中国原始农耕文明已经出现后才会有的,和我们这个阶段的故事有些脱节。所以,我决定采用第三种说法叙述这个时期的故事。
第三种说法里面的燧人、伏羲、神农,正好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燧人时期,人们学会了人工取火,人们的饮食从过去的生吃进步到熟食,人的体质得到提高。在伏羲时期,人们学会了畜牧,从氏族内的婚姻进步到族外婚,解决了血缘婚带来的种族退化的问题,中国也由此逐步从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而神农时期,人们学会了种植,从过去的狩猎采集过渡到农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在此我们就姑且按照第三种说法叙述故事吧。
一、燧人氏的两项“发明”
燧人氏是何许人?除了传说他建立了“燧明国”(遗址位于古黄河下游的河南商丘一带),没有太多的资料详细介绍这位人文始祖的生平。其实他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两大发明带给了我们文明的曙光。
1、钻木取火
最早的原始人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不仅生吃植物果实,打来野兽也直接生吞活剥,茹毛饮血。有一天,山林中一阵雷电劈在树木上,树木燃烧起来,很快就变成了熊熊大火。人们被雷电和大火吓着了,四处逃散。一直到雷雨停了才重新聚到了一起。人们惊恐地看着燃烧的树木同时也发现,原来经常在周围出现的野兽的嚎叫声没有了,不远处烧死的野兽,还发出了阵阵香味。人们聚到火边,分吃烧过的野兽肉,觉得自己从没有吃过这样的美味。人们感到了火的可贵,他们拣来树枝,点燃火,保留起来。每天都有人轮流守着火种,不让它熄灭。但火种的保护很是麻烦,一旦值守的人睡着了,或者出现别的意外。人们就会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直到下一次雷阵雨的降临。
于是,一个叫伏羲的聪明人就开始有人思考。我们怎么才能自己生火?也许是通过观察:鸟儿在夜里喙啄树上的虫子闪出明亮的火花;也许是劳作中的偶然发现: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撞时产生了火花。不管怎么样,钻木取火被燧人氏发明了。从此人类可以创造温暖,人们喜爱群居,可以说,钻木取火的发明是中国家文化的妊娠期。
在此,我由衷地向在洪荒时代热爱观察生活的燧人氏致敬,很难想象他老人家粗心大意一点,没有看到摩擦后微弱的火花,我们的文明演进会推后多少年。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1-23 14:08:11 +0800 CST  
编写青少年版中国史,是我一时冲动的结果,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够坚持到最后,初步设想是一直写到新中国成立。每一个章节后面,加注与初中高中历史衔接的部分,并整理出考点。上帝请赐予我勇气和力量。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1-23 15:48:27 +0800 CST  
@暮云海天 2015-01-23 20:02:36
顶陶醉!呵呵,猜猜我是谁?
-----------------------------
呀,是新申请的号码,我猜不到,:(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1-23 20:29:39 +0800 CST  
感觉应该是史海的兄弟?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1-23 20:30:32 +0800 CST  
2、结绳记事
早期的人类没有文字,生活中有许多事全凭大脑记忆,但时间久了,有些事情往往会被遗忘。一开始先民们尝试用“堆石记事”的方法来记住事情的发生,以石块的大小、多少、堆放的方法和位置,分别代表不同的事物。但这种方法
既麻烦又不便于管理,而且很容易被破坏,于是燧人氏再次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燧人氏又利用植物的色彩,把细绳染成各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别代表一类事物,使所记之事更加清楚。由于“结绳记事”更方便,更易于保存,取代了“堆石记事”。
再后来,有人嫌结绳麻烦,便把结绳记事的“结”用符号刻在石头上,大结用“○”表示,小结用“△”表示,重结用“米”表示。避免了“结绳记事”容易被烧毁和腐烂等不利因素,可以永久性保存。于是人们逐渐改用“符号刻记”来代替“结绳记事”,并且陆续发明了数十种不同的符号来代替不同的事物,这种符号就是我国远古时代最初的文字,当然这是燧人氏以后若干年发生的事情,但可以看出,结绳记事为文字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1-23 20:38:48 +0800 CST  
二、伏羲的故事
1、伏羲出世
故事版本一:远古之时,中原有一个华阳的地方,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叫华胥氏,据说她喜欢四处游玩,后她得知有一个地方叫燧明国,用火烧东西吃,他便去了燧人氏居住的地方,认识了燧人氏,他们结婚生子便有了伏羲。华胥氏回到华阳后,教大家如何使用火煮食物,因此华阳人让华胥氏主政国事,不久又生下一个女儿叫女娲,后人称她主政的国家为华胥国。
故事版本二:华胥氏是风兖部落的女首领。她年轻有为,率族人逐水草而居,过着潇洒的游牧生活。有一天,华胥氏外出,在雷泽湖边(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一带)中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脚踩了一下,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生下伏羲,后来还生下了女娲。
在两个版本中,第一版本认为,伏羲是燧人氏的后裔,后一个版本认为伏羲是神的后代。也许这本来就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时代,谁是谁的儿子,确实是一笔糊涂的账。而两个版本还都把大母神女娲说成了伏羲的妹妹。唉,上古的神话传说还真是很难理清个中缘由。我查阅了很多书籍,看到的对这个现象的解释相对合理的是:女娲实际上是某一个部落首领的统称,也就是说每一任的首领都叫女娲,所以对他们的传说有不同。不管这个解释是否确切,我先采用它,认定至少有两个女娲,大母神女娲和部落首领女娲。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1-23 22:32:00 +0800 CST  
2、伏羲渔猎
学会了钻木取火后,先民的生活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食物不充足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人们冒着危险狩猎,经常有人就被猎物给狩了。
也许是因为某天的食物不够吃,伏羲饿着肚子自己来到一棵大树下,躺在树荫下,两眼望着天,心里想着:“怎样能多一些食物?”正在冥思苦想的时候,伏羲突然发现树枝上有一只蜘蛛在织网。织好网的蜘蛛跑到角落里躲了起来。没过多久,蜘蛛网网住了一只飞蛾。蜘蛛从角落里跑出来,津津有味地吃了一顿大餐。伏羲看到这里,心里突然开了窍。他跑到山里,扯来一些藤条,学着蜘蛛的样子,织成了一张大网。他把网放到水里,自己躲在岸上,静静地等着。过了一会儿,伏羲猛地把网往上一拉,网里面全是活蹦乱跳的鱼!
伏羲把这个好办法教给大家,渐渐地,人们都学会了结网捕鱼了。到了后来,人们又开始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打猎,别小看这样的工具,这种办法避免了人直接同野兽肉搏,收获率也大大提高。后来,不但平地上的走兽,天空上的飞鸟,都可以射杀、捕捉起来。用网捕来的鸟兽,多半是活的,如果吃不完,还可以留看、养着,留到下次吃,这样,人们才渐渐学会了饲养,有了后来的养殖业。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1-24 07:55:08 +0800 CST  
下一节写伏羲创“八卦”了,在纠结,怎么可以更通俗易懂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1-24 08:05:40 +0800 CST  
3、伏羲创“八卦”
结网渔猎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安定。但这时人对大自然一无所知:天气会变化,日月会运转,大家不安的看着自然界的一切,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灾难降临。于是,智者伏羲环顾四方,揣摩着日月经天,斗转星移,猜想着大地寒暑、花开花落的变化规律。
伏羲氏凝视着太阳从东方起来,又从西方落下,他陷入沉思:是不是有一种力量把太阳从东方拉起来,往西方拉下去?这股力量是什么?是它在主宰着万物吗?想到这里伏羲异常激动,很想把自己想法表达出来,让大家都理解,可是那个时候没有文字,他就想到用一条连续的线来代表这个无尽的力量,于是,他捡了一根树枝放在地上代表这条连续的线。伏羲绝不会意识到,他这根了不起的树枝,开创了中国原始哲学思想,因为这条线代表着无穷尽的宇宙,也代表太阳的至刚至阳,他为这条线命名为太极。
确定了太极的存在后,伏羲继续大胆设想:既然有一个力量把天上的太阳拉上来,又一个力量拉下去。那肯定在天地间有两种力量在互动,一正一反,一上一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想到这里,伏羲拿起地上的树枝,一掰成了两段,然后会心的笑了:如果一根树枝代表阳,掰断成两截就可以用来代表阴,两截树枝合拢又可以代表阳,也就是说把太阳拉上天空的力量里面隐藏着拉下去的力量,阳可以转化为阴,阴也可以转化为阳,太极生两仪的观点在他脑海诞生。
接着,伏羲继续大胆推论,光是有阴有阳,那这股无穷的力量应该是恒定的,也就是说,太阳从东边拉上来,西边拉下去,应该永恒不变,如果太阳每日悬空高挂,气候就不应该发生变化,那为何四季?伏羲沉思着,继续摆弄树枝。当两根表示连续线的树枝摆在一起,伏羲恍然大悟:既然阴里面包含着阳,阳里面包含了阴。那么“阴”或“阳”内部应该仍然存在“阴阳”的力量的作用。所以,伏羲把第一根树枝想象成第一级的“阳”,把第二根树枝想象成第一级“阳”的内部结构,于是他眼前出现了“阳中之阳”——太阳,或者“阳中之阴”——少阴。同样,他摆弄好第一级的“阴”,又用第二根树枝代表“阴”的内部结构,就产生了“阴中之阴”——太阴和“阴中之阳”——少阳。这真是振奋人心的发现,因为“阴阳”内部仍有“阴阳”力量在作用,四季现象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少阴(春)、太阳(夏)、少阳(秋)、太阴(冬),四象的概念产生了。
伏羲氏又想:如果万物老是阴阴或阳阳,或者一阴一阳、一阳一阴的组合,万物的状态应该极其规律而稳定,那为什么万物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呢?所以他就想到,“阴阳”应该还有第三级结构或者更多。但伏羲想:我就推论到第三级结构吧,毕竟,万物的规律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完整推算的,后来一定会有聪明的人继续进行更深的演算。于是,伏羲氏在四象的基础上,再加一个阳,或者再加一个阴,阴阳再互相变化作用,四象就很自然变成八个,神奇的八卦就这样诞生了。后来,伏羲根据观察了解自然界运行规律性,又把这八种符号设定为自然界八种现象的代表:(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兑?)代表泽,并开始用蓍草为人们卜筮:即通过这八种自然现象的演变规律,进而推及人事规律。从此,中国原始的哲学理念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别以为八卦曾用于蓍草卜筮,就仅仅是神神鬼鬼的东西。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至今仍吸引着国内外无数学者在探索、研究。而且,当代的许多科学也都深受其影响,并从中得到启示。据说,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就是受了八卦的启发。而且,1918年,中国有一个留学法国的学生叫刘子华,他将现代天文数据同《周易》宇宙论结合,劳心苦思,以独特易学象数思维方法,开展研究,写成博士论文《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一颗新行星的预测》,论证了太阳系确实存在第10大行星,于1940年获得法国的博士学位。八卦甚至还运用于建筑学,中医理论等等,简直是古今中外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作品。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1-24 13:54:34 +0800 CST  
有朋友建议,把伏羲创八卦,稍作修改,用纯故事的形式的表述,我正在考虑,根据这个建议,是不是要修改一下伏羲创八卦一段。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1-24 17:15:28 +0800 CST  
@龙骧士 2015-01-24 16:52:11
帖签。
支持楼主。
-----------------------------

有朋友建议,把伏羲创八卦,稍作修改,用纯故事的形式的表述,我正在考虑,根据这个建议,是不是要修改一下伏羲创八卦一段。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1-24 17:16:14 +0800 CST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兑?)这后面是八卦的符号,但是登陆上来全部变成问号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哈!:(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1-24 21:04:20 +0800 CST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1-24 23:33:26 +0800 CST  
4、兄妹相婚

这又是一个关于人类繁衍的传说:据说华胥氏族的成员在一次大水灾中,遭受了灭顶之灾,只有伏羲和女娲两兄妹(这里的女娲是部落首领女娲),因为坐在葫芦里,被漂到了蓝田临潼交接的一座山上,才幸免遇难。他们相依为命,为了人类的繁衍,两人商议结为夫妻,又觉得羞耻,于是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上天,决定用占卜的方式来决定,他们各自点起了篝火,立下誓言,说:“上天如果不让人类绝迹,要让我兄妹二人结为夫妻,就让两堆火的烟合为一股吧;若不同意我们结为夫妻,就让两堆火的烟分开吧。”两股浓云迅速纠缠在一起。于是两人结为夫妻。

后来,伏羲死了,妻子女娲代替伏羲做了部落的首领,她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氏族内的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1-25 07:05:26 +0800 CST  
神农尝百草

神农是谁?又是一桩打了几千年的官司,没有比较权威的结果。综合起来可以算有两种说法。

版本一:神农和炎帝(与黄帝争夺中原领导权的炎帝)是同一个人,因为炎帝在自己的部落大力发展原始农耕文明,而神农氏的主要功绩也是为华夏的农耕文明奠基。

版本二:神农和炎帝不是同一个人。皇甫谧《帝王世纪》认为伏羲、神农、轩辕都是部落名称,伏羲氏有十六世、神农氏有八世、轩辕氏有七世(即黄帝王朝)。这里的“氏”是指神祇、社稷、宗庙,后来发展成为国家和王朝。

个人觉得版本二比较符合情理。所以按照版本二的思路叙述故事。

话说上古时候,人民生活物资来源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采集业,一个是渔猎业。在伏羲创造的用网渔猎的方法以后,人民的生活较为安定,但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渔猎业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得需要了。但是采集业也有一些困难,因为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如果采集回来有毒的植物,大家不知道习性,很可能中毒身亡。

这时候新一代的部落首领神农,下定决心把植物的习性掌握清楚,然后分类记载。决心已下,神农就领着一些人到山上尝百草。白天,他们尝试各种植物的味道,习性。晚上,他叫大家生起篝火就着火光把实践结论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神农就这样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大家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经》,为天下百姓治病。

神农氏“种五谷、尝百草”开创中国的农业与医学,中华先民从此走向用自己的双手劳动生产食物的崭新阶段,也标志着原始先民开始进入早期农耕文明。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但是,神农尝百草花了几十天就完成了,显然更多的是基于想象。其实,原始农业兴起后,出于寻找更好的农作物种类的需要,人们在尝食植物的同时会更加注意了解植物的特性,不仅注意有毒没毒、可吃不可吃,更会注意了解不同植物种类、不同部位、不同器官的苦辣酸甜味道,以及寒温特性等,从而结合原有的草药知识形成医药概念,开始了医学探索。也就是说,医药概念是伴随着原始探索驯化植物为农作物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无意插柳柳成荫”式的发明。这也许就是神农氏发明医药的历史真相。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1-25 09:38:13 +0800 CST  
于是,一个叫伏羲的聪明人就开始有人思考。第一章第二节这句话,伏羲改为燧人,打错字了。抱歉哈。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1-25 15:16:48 +0800 CST  

楼主:tqzrd

字数:702656

发表时间:2015-01-23 21:0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27 14:58:07 +0800 CST

评论数:2456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