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版中国史(长期连载)

@贺8889 1003楼 2015-03-10 21:47
@tqzrd
感谢哦,你不是铁粉,你是不锈钢粉。:)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0 21:59:30 +0800 CST  

唯物史观本身就是绝望、精分、苦毒而内毁的。
唯物论否定了人有良心和天理道德的存在,一切都是经济基础决定,........
------------------------------
感谢您的意见,不过,我不觉得我需要按照您的意见写,当然,您也有权选择不让您的孩子受我的毒害。:)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0 22:52:45 +0800 CST  
@花卉的知己 1008楼
楼主,好好写你的,别被干扰,也别停帖子哦!
------------------------------
多谢亲,放心,不会停的,写帖子肯定做好被吐口水和砸砖的准备了。
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被砸砖也是愉快的经历,你您不必过分认真,真心感谢。
我会努力更贴。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0 23:16:46 +0800 CST  
我能给大家提个小建议吗?争论的时候不要连续引用前面的文字,不然回复占的篇幅太多了,每页我才写两段就又翻页了。多谢大家支持哦!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0 23:46:05 +0800 CST  
@扶绥梁明海 2015-03-11 07:56:24
@tqzrd 期待小学生爱看的 历史 。
-----------------------------
多谢,不过,坚持写完这个再说了。我自己都不知道需要写多久,也许真的写到头发白了。
:)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1 09:14:34 +0800 CST  
@注册一个容易吗 2015-03-11 01:31:54
喜欢!
-----------------------------
谢谢!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1 09:16:57 +0800 CST  
3、分封与宗法
武王灭商后,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分大饼的时刻终于到了。
首先分封的是先代贵族。所谓先代贵族,多数是由早期氏族部落发展壮大的诸侯。文王在搞发展的时期也对他们极力拉拢。武王急忙先伸出橄榄枝,可以理解为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感受到了新秩序的优越性,就没人再企图恢复旧的秩序!从此后,大家该拍手拍手,该举手举手,一起走进新时代。结果:神农氏的后人封于焦,黄帝的后人封于祝(江苏赣榆),尧的后人封于蓟(天津蓟县),舜的后人封于陈(河南淮阳),夏朝的后人封于杞(河南杞县)。最有趣的是,将纣王的儿子武庚分封在商朝的首都殷(河南安阳)。不服气的都已经杀了,愿意俯首称臣的,该给的政策还是要给!
其次分封的是同姓王族。也就是把自己的叔伯兄弟子侄分封出去做诸侯,武王的设计应该是:一方面把血亲王族分封出去,大家可以合力保卫王室,另一方面,如果王族全部留在都城,而王位只有一个,也是引起王朝动荡的因素之一。结果:叔鲜封于管(河南郑州),叔度封于蔡(河南上蔡),霍叔封于霍(山西霍州)。如果孩子们心里有一幅中国地图,估计已经能够看出来,这三个王室的分封地正好包围了武庚受封的殷。所以,叔鲜、叔度、霍叔又称三监,意思是包围监督武庚。
第三分封的是开国功臣。功臣们拼了性命跟着周王干革命为了啥?是“以天下苍生为念”吗?我不知道!我不能否认有高尚情操的人存在,但也不能否认有革命为分一块饼的人存在,总之,革命结果是:姜尚封于齐(山东营丘),公旦封于鲁(山东曲阜),召公奭封于燕(河北省北部)。周公旦和召公奭其实是双重身份,既是功臣也是王族。把姜尚和周公旦封在山东,一是因为此二人功勋著作,得给两人分块肥沃的土地。二是因为两人革命经验丰富,能力强,可以镇得住东夷各部。
各位诸侯被分封出去,不是完整独立的政权组织:各诸侯在封国内可以拥兵,但必须随时听从天子调遣;可以世代承袭封国和爵位,自己也可以分封卿、大夫;但天子对诸侯的土地和爵位有赏罚予夺之权,对封国中分封卿、大夫也有权过问。而且诸侯必须定期向天子纳贡、朝贺。
据记载,周初总计分封了71个诸侯国,同姓之国40余个。
分封完毕,皆大欢喜。诸侯们高兴的去上任了。但武王睡不着了,商朝的灭亡历历在目,如何才能保证自己兴建的王朝千秋万代呢?
武王把被纣王囚禁的商朝贵族箕子接来镐京,虚心请教安邦治国之道。箕子认为:商朝动荡和灭亡的的主要原因是王族内部为了夺取最高权力矛盾重重。于是,武王同姜太公、周公旦等商议,决定将夏商已有但还未完全形成的宗法制度进一步完善和确定下来。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1 16:22:14 +0800 CST  
上联:薄暮冥冥下,醉眼看青山,青山远更远。
下联:晨光熹熹中,醒目观绿水,绿水长又长。
为何突然没意境啊!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1 20:40:27 +0800 CST  
@tqzrd 1093楼 2015-03-11 20:40
上联:薄暮冥冥下,醉眼看青山,青山远更远。
下联:晨光熹熹中,醒目观绿水,绿水长又长。
为何突然没意境啊!
------------------------------
汗,错了!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1 20:41:02 +0800 CST  
@2014周伯通 1099楼 2015-03-11 21:42
@tqzrd
虽然还只写到了武王,我不得不由衷的说一句:真是好贴。
加油。
------------------------------
谢谢支持!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1 22:07:20 +0800 CST  
我哭了,我才登两段,又翻页了,真担心大家不会耐心找我的帖子看。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1 22:09:03 +0800 CST  
@非咸非淡 1105楼 2015-03-11 22:39
@tqzrd 1103楼 2015-03-11 22:09:00
真心感谢,我会努力的!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1 22:53:48 +0800 CST  

@640301827 2015-03-11 23:32:02
泪目握爪,终于找到组织了,作为一名高中 历史 老师,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啊。不是没看到问题,面对高考,看到问题我们也只能回避啊。孩子们高中的 历史 水平基本就一片空白,有的基础差一点的连朝代顺序都不知道,甚至我的学生有一个我问他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先后顺序他都说错了。如此基础,却要以专题史的方式学习,真的是专家太高估学生们的课外阅读量了!!!
期待楼主好帖,到时候我推荐给学生增长 历史......
-----------------------------
对啊,做历史老师也很为难,教材和教纲摆在那里,能不按照教材教么?
我有想法做这个很二的事情,首先是因为我的大女儿,高中语文成绩和英语成绩都不错,数理化一团糟,但她坚持要学理科,我问为什么,她说她害怕历史。听得我瞠目结舌。她数理化那么糟糕,但对历史的恐惧居然超过数理化,我很难想象历史对她来说有多难。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读了初中高中的教材,做了很多高考试题,越来越明白她为什么那么恐惧历史。所以,后来她的历史干脆是我自己讲,她说,老师也这么讲不行吗?我说,老师教学有老师教学的要求,她不能随便教,但哪个都不好意思来管一个妈妈如何教历史。
然后是小女儿,小女儿跟我生活的时间很长,所以,她小时候我就给她讲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那时候开始,她表现出对历史极大的兴趣。后来读了初中,她就开始投诉历史如何如何枯燥,我扔了一本《史记》给她看,说妈妈平时讲得有趣故事都在里面了,结果她看了几页就说,不喜欢,我讨厌历史。这让我很震惊,我女十岁就能自己阅读红楼梦,我给他推荐的经典,她从未表示过不喜欢。后来她说,她觉得自己记性不好,每次老师给一篇考试要点,她都背不下来,历史才考60多分,她一直对自己文字学科挺自信,这摧毁了她的自信和对历史的热爱。
从她跟我聊天那天开始,我突发奇想,筹划了这么一个很二的事情来做。其实,能不能做好,我根本没有把握,我只是觉得,发现问题了,我就必须得做点什么,即使我做的事情根本不能改变什么,但我仍应该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
真心感谢您能对我这一行为表示支持,前面已经有一位历史老师吐槽我不理解历史教学,其实我真的理解,因为我的工作也一样,即使我觉得这么做并不见得最好最有效率,但我仍得按照领导的或者既定的规则来操作。我的勇气,也只敢用在教育自己孩子身上。
:)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2 09:45:02 +0800 CST  
@640301827 2015-03-11 23:54:33
楼主好贴,但是像楼主这样详细的话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哦,特别是看到说楼主打算将春秋按国别写,如果春秋按国别写了,那魏晋南北朝怎么办呢,北朝政权林立呢,还有五代十国啊,宋辽西夏金等等。中国 历史 上同期存在的政权太多了,并且像宋辽之类的何谓正统又存在争议,如果按国别的话,这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工程哦。建议楼主考虑下,还是按阶段写吧!
当然我这也只是自己的一点建议哈,如果楼主按国别写,......
-----------------------------
嗯嗯嗯,春秋战国已经决定还是按照阶段写了,因为太爱我家小姑娘,对于她提出的要求,只要我能做的,我都希望能尽力满足,所以,他提出说要按照国别写春秋的时候,我确实纠结了好一阵,但后来我反复思考后,我告诉她,我写的是中国史,春秋只是其中一个精彩的小部分,如果春秋按照国别写,估计,春秋写完我头发就白了,后来,她表示理解了。她说,写完中国史,你单独给我写一部春秋战国,我喜欢。听她说喜欢历史,我很激动的答应了,呵呵,我都没好意思说,写完这个,故事我都老得动不了了。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2 09:51:14 +0800 CST  
首先,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
嫡长子也就是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这个制度规定了选择继承人的标准:第一身份更高贵,第二,年龄更长。其他诸如贤德、智商、相貌统统不列入考察项目。为何要这样规定?万一嫡长子正好脑残或者品德败坏该怎么办呢?武王及其幕僚也不是没考虑这个问题,关键是智商这东西不好量化指标分出等级,那时候可没有智商测试打分一说,贤德也不好量化谁更贤德。但是身份容易确定等次,王后的比王妃地位高,所以嫡子比庶子地位高,这种标准用于排序很清楚。年龄就更不用说了,同年的可以比月份,同月的可以比日子,同一天还可以比时辰,那时候也不能剖腹产,跑得快早些生出来肯定是天意,所以年龄也方便清晰排序。只有继承顺序被容易量化的指标确定下来,王权才可以更平稳过渡,要不然像商朝那样,王族内部人人都觉得自己有资格当王,大家你争我抢,斗得昏天黑地,最后王族势力一步步遭到削弱,王朝很容易就被其他崛起的势力取代。所以,即使嫡长子是个脑残,也得确立这样简单清晰好用的继承顺序,以保证王族内部团结,权力交接顺利运行。
此制度确立以后,历代王朝都沿用,但执行的过程中一样问题重重。比如:大家看的后宫题材剧《美人心计》、《卫子夫》等,虽然里面的故事情节多半鬼扯,但道理真就是那么一回事情:投胎的儿子固然没办法选择在哪位妈妈的肚子,哪个时间跑出来,但没做皇后的妈妈们为了自己的儿子的光明前途往往放手一搏,做了皇后的妈妈晚上睡觉都要竖起耳朵,防备阶级敌人亡我之心不死。即使是皇后的地位非常超然,完全没有竞争对手能PK,那也不见得就皆大欢喜,比如,两个儿子都是皇后生的,大儿子能力弱,小儿子能力强,大儿子和小儿子肯定又要有一番斗智斗勇的较量。我们的优秀君主李世民同志就是干掉了大哥才登上皇位的。所以啊,宫廷总是诞生许多风起云涌,惊心动魄,巾帼不让须眉故事的地方。
为何不想其他既防止王室内部斗争,又能兼顾继承人才德的好办法来选择?如果哪一位孩子想到了这种好办法,不妨说出来大家讨论一下。后来清朝皇帝康熙想到了一个“秘密建储”的制度:皇帝生前不立太子,但选定继位者,等皇帝去世后,朝臣将有关遗诏昭告朝野。虽然这个制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恶性斗争,但也不意味着斗争就此结束。而且,康熙死了一百多年后,君主制度就被废除了,也就不存在嫡长子继承王位的说法了。
其次,确立大宗与小宗。
这个说起来有点绕口,规定大约是这样:天子由嫡长子继承,被叫“大宗”,其他兄弟封为诸侯,相对于天子,这些诸侯被称作“小宗”。诸侯由嫡长子继承,成为“大宗”,其他兄弟被封为卿大夫,相对诸侯卿大夫就是“小宗”。卿大夫也是嫡长子继承,成为“大宗”,其他兄弟封为“士”,相对卿大夫又是“小宗”。比如:武王是天子,相对于诸侯周公就是大宗。周公被封到鲁国后,他是鲁国的始祖,周公的儿子伯禽及其嫡系后裔,对周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鲁国内,他是继承其始祖周公的,伯禽又是大宗,同理类推。
西周一朝,分封和宗法两种制度互为表里,维护周王室的统治。
这两种制度不仅在周朝起了巨大作用,对以后的中国社会也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宗法制度。比如中国的“父权统制,男尊女卑”的观念就起源于宗法制。中国的家国同构的观念也起源于宗法制,中国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建立祠堂、家谱、族权仍起源于宗法。最有趣的是,中国的人姓氏传统也跟分封和宗法有密切联系:国家分封出很多诸侯国,诸侯国分封出很多卿大夫的采邑。采邑又被分成无数大小的禄田。后来,这些诸侯国、采邑(邑、关)、禄田(乡、亭)的地名直接转变成了“氏”。所以中国人的姓氏的其中一个来源就是:以国为氏、以邑为氏、以关为氏、以乡为氏、以亭为氏。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2 17:10:11 +0800 CST  
@lixiaoshun88 1142楼 2015-03-12 18:53
建议楼主的发的帖子加个标题,类似于书的目录,较为详细,准确的概括一下。或者写一个朝代之前,加个详细策划。
------------------------------
好啊,好建议,写春秋前就先写策划,多谢!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2 19:37:58 +0800 CST  
@非咸非淡 1134楼 2015-03-12 15:19
@tqzrd 1126楼 2015-03-12 09:51:00
@640301827 2015-03-11 23:54:33
楼主好贴,但是像楼主这样详细的话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哦,特别是看到说楼主打算将春秋按国别写,如果春秋按国别写了,那魏晋南北朝怎么办呢,北朝政权林立呢,还有五代十国啊,宋辽西夏金等等。中国 历史 上同期存在的政权太多了,并且像宋辽之类的何谓正统又存在争议,如果按国别的话,这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工程哦。建议楼主考虑下,还是按阶段写吧
————————……
-----------------------------
@zsc86826 1136楼 2015-03-12 16:36
这老师也是不懂历史的货,居然连宋辽哪个为正溯都分不清,。教科书毁人也就罢了,嘿嘿,毁人不倦,毁人不倦啊。
------------------------------
这个,宋辽的正朔问题,真的争议很大哦,而且个人认为争论都各有其道理。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2 20:32:57 +0800 CST  
@非咸非淡 1134楼 2015-03-12 15:19
@tqzrd 1126楼 2015-03-12 09:51:00
@640301827 2015-03-11 23:54:33
楼主好贴,但是像楼主这样详细的话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哦,特别是看到说楼主打算将春秋按国别写,如果春秋按国别写了,那魏晋南北朝怎么办呢,北朝政权林立呢,还有五代十国啊,宋辽西夏金等等。中国 历史 上同期存在的政权太多了,并且像宋辽之类的何谓正统又存在争议,如果按国别的话,这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工程哦。建议楼主考虑下,还........
------------------------------
如果按编年史写,那就会写得很具体,工程也相当浩大,所以,还是只想写主线,写到白发没关系,但不能我写到死都写不完哈!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2 20:37:09 +0800 CST  
@640301827 2015-03-12 20:42:24
@zsc86826 1136楼 2015-03-12 16:36:00
@非咸非淡1134楼2015-03 -1215:19
@tqzrd1126楼2015-0 3-1209:51:00
@6403018272015-03 -1123:54:33
楼主好贴,但是像楼主这样详细的话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哦,特别是看到说楼主打算将春秋按国别写,如果春秋按国别写了,那魏晋南北朝怎么办呢,北朝政权林立呢,还有五代十国啊,宋辽西夏金等等。中国 历史 上同期存在的政权太多了,并且......
-----------------------------
@zsc86826 1153楼 2015-03-12 22:23
别搞笑啦,你懂叉个历史,啥是正朔?标准是什么?嘿嘿,哥遵从周以来的华夷之辨。侬们标准是什么?说出来。嘿嘿按我这标准元就是夷,灭亡古中国,清属于中国。嘿嘿。
------------------------------
标准是文化,辽、金两国都接受汉文化。辽金也一直在为其正统论寻找德运的依据。
这个问题的争论从元朝就开始了,元代曾围绕宋辽金展开激烈的正统之辨。
虽然后来明代士人普遍否认辽金正统,纷纷重修《宋史》,但争论是一直都有的。所以,@640301827说得相当有道理啊!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2 22:54:39 +0800 CST  
@640301827 1148楼 2015-03-12 20:42
@zsc86826 1136楼 2015-03-12 16:36:00
@非咸非淡1134楼2015-03-1215:19
@tqzrd1126楼2015-03-1209:51:00
@6403018272015-03-112
宋辽金问题,观点一致。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3-12 22:56:36 +0800 CST  

楼主:tqzrd

字数:702656

发表时间:2015-01-23 21:0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27 14:58:07 +0800 CST

评论数:2456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