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演义(原创、首发、每日更新)

这一天,有一个僧人问庆诸禅师道:“万户俱闭即不问,万户俱开时如何?”
庆诸禅师马上道:“堂中事作么生?”
这个僧人当时不能应对庆诸禅师之话语。
不过,这个僧人是个好学之人,他下去后经过半年的认真修行,终于对于庆诸禅师的话语有了领悟。
于是他赶紧找到庆诸禅师道:“师父,我知道如何应对你上次的话语了。”
庆诸禅师道:“说来听听。”
这个僧人道:“无人接得渠。”
庆诸禅师道:“道即太煞道,只道得八成。”
这个僧人马上道:“师父又且如何?”
庆诸禅师道:“无人识得渠。”
志元禅师听说那个同参就半年前的问题又找师父去了,他也想知道具体答案。于是志元禅师赶紧找到庆诸禅师,并且给庆诸禅师跪拜行礼,希望庆诸禅师为他说出答语。
但是庆诸禅师却无论如何都不肯为志元禅师说出答语,志元禅师情急之下,一把就将庆诸禅师抱到了方丈室,然后对庆诸禅师说道:“师父,你要是再不给我说出答语,别怪我动手打你了。”
面对徒弟的武力威胁,庆诸禅师平静的道:“得在。”
看到师父毫不畏惧自己的威胁,志元禅师只得跪在庆诸禅师面前,不停的礼拜,不停的苦求庆诸禅师为自己说出答语。
庆诸禅师看到志元禅师为法忘躯,是个好学生,于是对他说出答语道:“无人识得渠。”
志元禅师一听,不由得当下大悟禅宗玄旨。
先前之僧人问庆诸禅师道,万户俱闭即不问,万户俱开时如何?
万户俱闭者,暗也,隐也。万户俱开者,明也,显也。
不过,庆诸禅师却反问道,堂中事作么生?
万户俱开处,岂非月明时。所以,庆诸禅师反问道,万户俱开明月当堂,你如何看待呢?
这个僧人面对庆诸禅师反身一问,无言以对。
不过,半年后,此僧终于有所领悟,再次应对道,无人接得渠。
不过,庆诸禅师对于此僧的回答却不是很满意,认为其体悟还没有到达极致。并且给出了自己的转语:无人识得渠。
明月当堂之际,那是思维不到言诠不及的。此时纵便是石人跳舞铁牛高歌,犹是功勋边事。
当此全身独露之时,岂能有人识得。若有人识得,则暗隐也。须知,到了全身独露之时,切忌居于功勋之地。洞山良价在颂功勋五位之功功时道“迢迢空劫无人识”,自然,万户俱开时,那是无人识得渠的。
不过,求法心切的志元禅师听说此僧又去找师父去了,于是也跑去找师父,希望能获知答语。
志元禅师当初见到庆诸禅师时,第一句话就问道,志元不奈何时如何?所以,他自然是非常迫切的想知道万户俱开时是如何的。
可是庆诸禅师却怎么也不给他说,这一来志元禅师不由得急眼了。他不但一把将庆诸禅师抱到了方丈室,而且威胁师父道,你要是不给我说的话,别怪我要动手打你了啊。
不过,面对徒弟的武力威胁,庆诸禅师却是平静的说道,可以,你要打的话,随便好了。
志元禅师这种行为,前面的渐源仲兴禅师也用过。不过渐源仲兴禅师那是真的动手打了师父圆智禅师,而志元禅师终究没有动手,而是不停的跪在地上礼拜庆诸禅师。
而庆诸禅师看到志元禅师求法心切态度诚恳,也就把答语告诉他道,无人识得渠。
如论明月的话,明月就在你的心中啊。如果明月在你心中的话,何来万户之开闭。如果明月在你心中的话,何须他人识与不识。
所以志元禅师一听之下,立即大悟禅宗玄旨。
这个“万户俱开”公案,在各禅宗典籍中之记载互有出入,比如有的作“万户俱开则不问,万户俱闭时如何?”有的则作“万户俱闭即不问,万户俱开时如何?”有的作僧问,有的作志元禅师问。鉴于各本记载莫衷一是,所以本文依《五灯会元》之记载讲述。
对于这个公案,南北宋交际间的宏智正觉禅师评唱道:“稳密田地忌堕功勋,贴肉衣裳会须脱却,宗中辨的量外转机,须仔细始得。同中之异,灼然尚带依希。异中之同,直是难臻妙极。还知石霜父子转侧处么?烛晓玉人初破梦,夜寒青女未登机。”
南宋最庵道印禅师作偈评唱道:“无人识得渠,棋局醉樵夫。回头斧柯烂,大海亦成枯。接得与识得,谁复较锱铢。若问堂中事,堂中事转疏。只如云盖悟去又作么?苏噜苏噜。”
明末清初的继起宏储禅师评唱道:“这两个汉无端于白昼里擘开鬼眼栽荆棘,全不顾旁观者哂。宏储则不然,设有问堂中事作么生?但向道只有憍陈如较些子。”
若是红尘洗梦在场,当这个僧人问道:“万户俱闭即不问,万户俱开时如何?”
红尘洗梦即道:“且喜入门。”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11-15 09:20:52 +0800 CST  
志元禅师在庆诸禅师那里拿到毕业证书后,便离开了石霜寺,再次进入江湖游历。
这一天,志元禅师来到了湖南常德市石门县夹山寺,参访大名鼎鼎的善会禅师。
两人见面后,善会禅师问道:“近离什么处?”
志元禅师道:“近离朗州。”
善会禅师道:“此间无路,你怎得到这里?”
志元禅师道:“既无路,因什么有人到这里?”
对于志元禅师的应对,善会禅师感到非常满意。
善会禅师看到有人前来参访,于是问道,你从哪里来的啊。
面对大名鼎鼎的善会禅师之询问,志元禅师却也没有慌张,他以实对虚老老实实的回答道,我从朗州(常德市)来的。
志元禅师的回答可谓四平八稳,外人很难一窥其深浅。所以善会禅师立即进一步勘辩道,此间无路,你怎得到这里?
此间无路者,大道无门也。所以善会禅师之语,那是一语双关,既指行走之道路,更指大道之门径。
不过,此时的志元禅师,已经是个过关之人了,所以面对善会禅师之勘辩,志元禅师也是一语双关的反问道,既无路,因什么有人到这里?
你说此间无路我怎得到这里,但现实是你已经到了这里,既然你已经真真切切的到这里了,那么就证明有“门”可入有“路”可上。所谓大道无门处处开,你能到这里,我同样可以到这里的啊。
看到志元禅师道眼通明,善会禅师自然是非常认可他之应对的。

志元禅师在江湖中游历一番后,来到了湖南长沙市云盖寺主持弘法。从此后江湖中人也就以云盖志元来尊称他了。
这一天,有僧人参问志元禅师道:“如何是佛?”
志元禅师道:“黄面的是。”
这个僧人又问道:“如何是法?”
志元禅师道:“藏里是。”
对于如何是佛如何是法之问答,在禅宗典籍中那是比比皆是,禅师们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的。
不过,相比之下,志元禅师的回答却属平实一路,这在禅宗典籍中是比较少见的。
因为我佛如来为金色身,故曰黄面。所以在禅宗典籍中,禅师们便用黄面老子、黄面瞿昙等来称呼佛。
所以当有僧人问如何是佛时,志元禅师便直截了当的道,那个黄面的就是啊。
这个僧人接着又问道,如何是法。
志元禅师也是直截了当的回答道,经藏里的都是如来说的法啊,要知道什么是法,你自己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对于一般的僧人而言,大家一说起佛说起法,很多人下意识的就会往高深玄妙处着眼,所以为了让学人回过头来,在平实处站稳脚跟,志元禅师便采取大家都一目了然的无须多想的东西来开示学人了。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11-16 09:39:08 +0800 CST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并站稳脚跟后,佛道两家在相互学习交流的同时,同样在不遗余力的给对方挖坑,两家互相较量乃至互相打击之事那是层出不穷的。
志元禅师在长沙弘法声势日渐盛大,这就自然引起了道教之不满。
于是长沙市的道正(掌管地方道教事务之道官)立即给湖南地方一把手马王(疑为南楚国王马殷)写了份奏折,要求和志元禅师当面切磋一下教义。
马王看到自己地盘上佛道两家的知名人士要公开切磋,自然是非常乐意的,因为他也想知道到底那个更厉害些。
于是马王立即派人把志元禅师请到自己的王宫里来。
一帮人在王宫里喝完茶后,志元禅师马上站起来对马王道:“请大王给我一把宝剑。”
马王立即叫身边人给了志元禅师一把剑。
志元禅师提着剑走到道正面前道:“你本教中道,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是何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是何精?道得不斩,道不得即斩。”
道正一听,不由得愣在那里茫然无措。
面对志元禅师手中明晃晃的宝剑,道正赶紧给志元禅师赔礼认错。
志元禅师随即对马王道:“还识此人否?”
自己手下的道官,岂有不识之理。所以马王道:“识。”
志元禅师接着问道:“是谁?”
马王道:“他是道正啊。”
志元禅师马上道:“不是,其道若正,合对得臣僧。此只是个无主孤魂。”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志元禅师所问,即出自于此。
志元禅师能用《道德经》之文来勘辩道教人士,由此可知志元禅师不仅熟知道家经典,更是对道家经典有入木三分之体悟,不然的话,他又怎么敢在当地道教之头面人物面前班门弄斧呢。
对于禅家而言,那是要一物无倚的,那是要达至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之境的。如此,岂能让你有象有物有精可观可想可得。你一旦有物有精,则被物(精)所缚无有出期也。
可是,面对志元禅师用自己本家最重要的经典之言论来挑战自己,这个道正竟然茫然无措无言应对。看来,他作为当地道教一把手,对于道家之功夫,实在是没有学到家啊。
这也难怪志元禅师会嘲讽他虽为道正,但是其道却并不正。虽为道正,实则是个无主孤魂罢了。
作为当地道教的头面人物都在志元禅师一招之下就败下阵来,并且当众赔礼道歉,自然,别的道士就更不敢出面来和志元禅师较量了。从此后,在志元禅师弘法期间,当地再也没有出现过道教徒来找佛教徒的麻烦之事了。
这个道正虽然在和志元禅师的交锋中败下阵来,却只能怪他自己学艺不精,和《道德经》之优劣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若是红尘洗梦在场,当志元禅师问道:“你本教中道,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是何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是何精?道得不斩,道不得即斩。”
红尘洗梦即道:“岂不闻道可道非常道。”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11-17 09:48:37 +0800 CST  
第四十六节 覆船洪荐

覆船洪荐禅师是石霜庆诸禅师之得意门生,在当时的江湖中也算是小有名气之人,不过,他的个人履历照样遗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以至于今天的我们不知其生卒年,不知其出家前的情况,不知其在石霜庆诸处之参学情况。

洪荐禅师从庆诸禅师手中拿过毕业证书后,便来到了福建福州覆船山弘扬禅法,所以江湖中人也就以覆船洪荐来尊称他了。
这一天,有僧人前来参问道:“如何是狮子?”
洪荐禅师道:“善哮吼。”
这个僧人马上拍掌道:“好手,好手。”
洪荐禅师道:“青天白日,却被鬼迷。”
这个僧人随即作出掀翻禅床的姿势。
洪荐禅师上前抓住他就打。
这个僧人道:“驴事未去,马事到来。”
洪荐禅师道:“灼然作家。”
这个僧人一听,立即拂袖便出。
洪荐禅师道:“将瓯盛水,拟比大洋。”
在整个江湖庞大的参学大军中,既有初出茅庐之人,也有久历江湖之人,更有道眼通明之人。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开山授徒的禅师来讲,那是要面对各种挑战的。
从这个僧人和洪荐禅师之交锋来看,此僧就是一个过关之人。
这个僧人见到洪荐禅师后,便问道,如何是狮子?
狮子这种动物,不用解释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了。
但是在佛教中,狮子却被赋予了一些不同的含义。
狮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都是勇猛威武的。所以,狮子在佛教中,就有勇猛、威严、尊贵、坚强、精进、无畏之意。由此,佛家也把具有如此品质之人比作是狮子。
而且狮子因为是百兽之王,所谓狮子咆哮,百兽胆裂。所以,佛教中也把说法比喻为作狮子吼,来表达佛法具有威震外道摧邪伏魔之能。
所以,当这个僧人一见面就问洪荐禅师如何是狮子时,洪荐禅师立即回答道,善哮吼。
如果一头狮子不善于“哮吼”,那么这头狮子还是狮子吗?
况且僧人出家,就应该成为狮子,从而具有勇猛威严之势,破邪摧魔之能,昂然独立之态。
所以,洪荐禅师善哮吼之语,那是一语双关啊,既在说狮子善哮吼,也在开示僧人要善哮吼。
这个僧人看见洪荐禅师不仅说出了狮子之本质,更在不动声色的开示自己,于是立即拍掌称赞道,高手,高手啊。
不过,此僧称赞中却是有刺的。如果有人在别人的称赞中洋洋自得而不自知自警,如果有人在别人的赞许中不能脱身而去,则堕坑落堑也。
对此,洪荐禅师自然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立即呵斥道,白日青天的,居然要被小鬼迷惑。
这个僧人一听,立即上前作出掀翻禅床的姿势,以期能把洪荐禅师连人带话统统掀翻剿绝。
洪荐禅师自然是不会让他得逞的,所以此僧刚一作出掀禅床势,洪荐禅师上前抓住他就打。
在禅师们的种种招数中,打,是非常迅猛的招数,不是过关之人,那是绝难招架的。
不过此僧被打,却也没有慌乱,他对着洪荐禅师道,驴事未去,马事到来。
驴事未去马事到来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也。比喻这件麻烦事还没有消停,那件麻烦事又接踵而至。
这个僧人道驴事未去马事到来,是说自己作掀禅床势已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这种招数是要被明眼人笑话的。可是你不但不在此打住,却又跟着我施展出打之招数。表面看起来是要打掉学人的种种念头和作为,实际上却和我的手段一样,都是多此一举之事啊。
洪荐禅师看到此僧能清楚的领悟所有的招数都只不过是一根根迫不得已之指,不由得赞叹道,你实在是个行家,实在是个高手啊。
面对洪荐禅师的称赞,这个僧人同样要在赞许中翻身而去。所以他一听洪荐禅师说自己是个具眼之人,便立即拂袖而去。
面对这个僧人的洒脱之举,洪荐禅师作为过关之人,自然也是明白此僧之举同样是指而已。所以,他也得出语回互之。
所以洪荐禅师道,你端着一小盆水,也想比作大洋啊。洪荐禅师此语意思是,我也是过关之人,你难道还想在我的面前班门弄斧啊。
对于这个公案,明末雪关智訚禅师作偈评唱道:
竿木逢场戏一回,寻常等个作家来。
虽然雪曲难赓和,笑把巴歌上舞台。
清初介旭传遐禅师评唱道:“倒岳兮披以鹏翅,倾湫兮展以龙鳞。天旋地转左变而右易,风生云起出鬼而入神。吾亦不知其灵怪如此,曾游杳冥兮见羽人。”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11-18 09:33:53 +0800 CST  
天涯系统这是怎么了?
今天春光辉耀、一真2018、kkcolcol、贰拾叁划、钱越2017等好友的回复统统不能在帖子中显示。
这些朋友的回复,并没有什么违规之处啊,怎么统统要被封呢,是不是天涯系统有什么问题啊。
可是煮酒论史中一些被网友吐槽不已的人和帖子照样在那里抛头露面哗众取宠,实在让人不解。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11-18 11:15:12 +0800 CST  
这一天,有僧人参问道:“钩锥不到处请师道。”
洪荐禅师一听,立即良久。
这个僧人道:“掣电之机徒劳伫思。”
洪荐禅师马上问道:“出格一句汝试道看?”
这个僧人立即近前三步又退后站立。
洪荐禅师道:“此是出格句,即今事作么生?”
这个僧人一听,立即拂袖便出。
洪荐禅师道:“也是天津桥上汉。”
从这个僧人和洪荐禅师交锋之情况看,此僧也是一个颇有功力之人。
这个僧人见到洪荐禅师便开门见山的问道,钩锥不到处请师道。
钩锥,在禅宗典籍中有时也写作针锥。钩锥(针锥)之作用,无非是钻孔和引线。所以,钩锥就有穿凿和穿针引线之意。
禅师们在开示学人时,那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有时引经据典东说西说,有时行棒使喝挥拳竖拂,有时沉默不语拂袖便去。对于禅师们的种种作为,禅宗典籍中便用钩锥(针锥)来表示之。
可是,佛性也好本来面目也好,那是言语不及思维不到的,那是说似一物即不中的。所以,禅师们的种种作为,都是指月之指而已,都是无法当做明月给你看的。这,即是钩锥不到处。
这个僧人能体悟禅师们所有的招数都是一根根手指而已,都是不能执指为月的。看来,这个僧人还是颇有功力的。
既然所有的招数都是指非月,那么,钩锥不到处,就请师父直接道来吧。
此僧之问题是非常难以回答的,既然“那个”是说似一物即不中的,是起心即错动念即乖的,所以,你说不说都是错。
幸好洪荐禅师是过来人,所以他一听之下,立即良久。
禅师用良久或者默然来应对禅机,在禅宗典籍中,最先来自于世尊和外道之应对。《五灯会元》载:
一日有外道问世尊:“不问有言,不问无言。”
世尊良久。
外道赞叹曰:“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乃作礼而去。
所以,此处的良久或者默然,不得作有言会,不得作无言会,不得作既有言既无言会,不得作非有言非无言会。
禅师良久(默然)处,如银山铁壁,针扎不入,水泼不进。如蚊子叮铁牛,无你下口处。
既无你下口处,同样无你思维处,此时言诠不及,思量不到,铁壁横路,众流截断。
此时若学人能当机悟入,尤较些子。不然,则禅机远逝也。
不过,即便洪荐禅师良久,这个僧人同样不许,他认为禅,那是如石火电光稍纵即逝的,所以,你纵是良久也是徒劳无功的。
看到此僧不许自己,洪荐禅师马上对他道,我这样你都不认可,莫非你有特别之处。既如此,你说出一句出格之言来我看看。
这个僧人一听,立即上前三步然后退后站立。
洪荐禅师马上对他道,你这是出格句,即今事作么生?
《金刚经》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即今,同样不可得。所以,即今事同样不能执滞。
所以这个僧人一听洪荐禅师问即今事,立即拂袖便出。
看来,这个僧人面对洪荐禅师的勘辩,也是能见招拆招的呢。
不过,洪荐禅师望着拂袖而去的僧人说道,你就算如此,也只不过是天津桥上看热闹之人罢了。
天津桥不在天津,而是古时河南洛阳市洛河上的天津桥。天津桥在古时那是异常繁华之地,在禅宗典籍中,天津桥已经成为了繁华热闹的代名词,就如现在人们口中的南京路和春熙路一般。
在这里,洪荐禅师说此僧是天津桥上汉,并非贬斥之语,而是拔楔之说,是为了避免有人坐在这种见解里。
对于这个公案,宋朝禅宗第一高手圆悟克勤禅师评唱道:“这僧浑金璞玉,覆船大冶宏开,百炼千煅成一个金刚王宝剑。还委悉么?也是天津桥上汉,北斗南头着眼看。”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11-19 09:17:43 +0800 CST  
这一天,有僧人前来参问道:“如何是本来面目?”
洪荐禅师一听,立即闭上眼睛吐出舌头,然后又睁开眼睛吐出舌头。
这个僧人一看,不由得反驳道:“本来有许多面目?”
洪荐禅师马上逼拶道:“适来见甚么?”
这个僧人被洪荐禅师一问,立即不知如何应对了。
作为一个禅僧而言,其出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
可是这个本来面目,是没有任何的形状可言的,也是看不见摸不着思维不及的。
对于这种禅僧眼里不可捉摸不可思维玄之又玄的东西,洪荐禅师却是胸有成竹。
本来面目是没有形状可言的,那么我就用具体的行状来开示你吧。于是洪荐禅师立即闭上眼睛吐出舌头,然后又睁开眼睛吐出舌头。
对于洪荐禅师的表演,这个僧人在一旁看得莫名其妙的。本来面目岂有行状?本来面目岂有如此翻来覆去的行状?本来面目岂是如此行状?
面对此僧的疑惑,洪荐禅师立即逼拶道,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如果你刚才看到了本来面目,可那只是我的眼睛舌头之动作而已。如果你说你看到了我的眼睛舌头之动作,可我明明在给你开示什么是本来面目。
而且,如果你把我闭目吐舌,又开目吐舌看作是本来面目,却又是大错特错了。本来面目岂有相?
况且,我的眼睛睁开也好闭上也好,舌头在嘴里也好吐出也好。我的本来面目有改变吗?
这就好像一个人或站或坐或卧或行,但是对于这个人而言,他有改变吗?他不论行走坐卧,他还是他啊。
面对洪荐禅师的逼拶,这个僧人却不知如何应对。
若是红尘洗梦在场,当洪荐禅师闭目吐舌又开目吐舌后,立即对他道:“这野狐精。”说完便转身离去。

洪荐禅师将要圆寂的前三天,他让自己的侍者去把寺院的第一座叫到方丈室来。
第一座听到师父相招,赶紧来到了方丈室。
洪荐禅师在禅床上躺着,看到第一座来了,便长长的出气一声。
第一座看见了,赶紧对侍者道:“师父口渴了,你赶快给师父端碗汤水来。”
洪荐禅师一听,立即面壁而卧,不再搭理他了。
任何一个僧人,能在一个寺院成为首座,都是一件不容易之事。
洪荐禅师在自己要离开这个俗世之前,自然会想到自己接班人问题的。可惜,他首先想到的寺院第一座,却不能领悟师父的禅机,实在是让人遗憾啊。
三天后,洪荐禅师预知自己要离开这个红尘俗世了,于是他命令主事僧把寺院僧众都集合到大堂来。
等到僧众都到齐后,洪荐禅师面对大众展开两手,并且把舌头伸出来开示大家。
就在这时,寺院的第三座站出来道:“诸人,和尚舌根硬也。”
舌根硬,既是一种病症,也指人死去。
看到第三座如此说话,如此领悟自己的开示,洪荐禅师不由得长叹道,痛心啊,痛心啊,我确实如第三座所言,要离你们而去了。
说完后,洪荐禅师就圆寂了。
洪荐禅师圆寂后,被朝廷赐予“绍隆大师”之谥号。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11-20 09:22:14 +0800 CST  
第四十七节 龙湖普闻

在古时候,帝王之裔出家为僧者,可谓代不乏人。
本文前面讲过的盐官齐安禅师,就是大唐帝室宗亲。唐宣宗李忱当年为了逃避宫廷斗争从而逃离京师,也曾落发为僧,后又来到盐官齐安禅师处安身并拜齐安禅师为师。
而本节的主角龙湖普闻禅师,同样是帝室后裔。

普闻禅师,不知生于何年何月。
在出家为僧前,普闻禅师是唐僖宗李儇的太子。
普闻禅师从小长得眉清目秀风度翩翩,深得李儇之喜爱。
不过普闻禅师虽说生于帝王之家,可是他从小就不吃荤腥之物,长大了也没有处理政务治理国家的心思。
普闻禅师的这种态度可把钟爱他的李儇急坏了。不过,纵使李儇用尽千方百计,终究不能改变普闻禅师淡泊名闻不理政务的心思。
公元875年,唐朝爆发了王仙芝黄巢起义,天下大乱。
公元878年,王仙芝兵败被杀,黄巢成为义军首领。从此后,黄巢义军一路攻城拔地,势不可挡。
公元881年1月8日,唐僖宗李儇获知黄巢带领农民军攻到了西安东边的灞上后,便立即带领着一帮随从仓皇逃出京师,一路奔波来到了四川成都避难。
而大唐王朝的皇亲国戚,有跟随李儇出逃的,有留在京城的,也有自己跑路的。当是时,人人自顾不暇,更遑论帮助别人了。
普闻禅师本来就是个淡泊名利不问政事之人,现在看到如此情形,便立即产生了出家之心。
于是普闻禅师立即剃掉头发,然后一个人悄悄的离开了京师,从此后,朝廷里就没人知道他的下落了。
至于普闻禅师浪迹江湖,最终是在何处出家受戒的,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了。
不知何年何月,普闻禅师来到了湖南浏阳市石霜山参访庆诸禅师。
两人相谈许久后,庆诸禅师叹息着对普闻禅师道:“汝乘愿力而来乃生帝王家,脱身从我,火中芙蓉也。”
看来,庆诸禅师对普闻禅师放弃帝王之尊从而出家修行,是非常佩服和赞许的呢。

对于普闻禅师来讲,自己出家,并非在意那些虚名,而是要参禅悟道的。
所以,这天晚上,普闻禅师来到了庆诸禅师的方丈室。
见到庆诸禅师后,普闻禅师非常诚恳的对庆诸禅师道:“祖师别传事,肯以相付乎?”
《金刚经》曰:“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金刚经》又曰:“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所以,就连我佛如来都既不承认自己有所说法,也不承认自己有所得法,那么,我又能给你传个什么法呢?你又能从我这里得个什么法呢?
故此,庆诸禅师赶紧对普闻禅师道:“莫谤祖师。”
可是普闻禅师还是不能领会庆诸禅师之意,他继续问道:“天下宗旨盛大,岂妄为之邪?”
当是时,禅宗可谓一家独大,并且各家宗师一个个开山说法声势喧天,弄得天下之僧人要是不参禅悟道,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僧人。
所以,禅宗有沩仰、临济、曹洞各派,并且还有许多的宗师弘法,他们难道也是无法可得无法可说吗?难道他们都在妄说妄传吗?
对此,庆诸禅师对普闻禅师道:“是事实。”
禅宗的鼎盛和宗师们的弘法,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庆诸禅师一边开示法不可得不可说,一边又说禅宗弘法鼎盛宗师们说法如云是事实。对此,普闻禅师就有点迷糊了。所以他望着庆诸禅师道:“师意如何?”
看到普闻禅师殷勤求解,庆诸禅师对他道:“待案山点头,即向汝道。”
庆诸禅师的这个招数,前面也有禅师使用过。
庞蕴曾参问马祖道一道:“大师,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马祖道一道:“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龙牙居遁禅师也曾参问洞山良价禅师道:“如何是祖师意?”洞山良价道:“待洞水逆流即与汝说。”
所以,庆诸禅师的招数和马祖道一以及洞山良价如出一辙,都是用不可能的事情来截断学人的念头,以期学人能在不可转身处转身,在不可思议处思议,从而当机立悟。
果然,普闻禅师一听之下,不由得大悟禅宗玄旨。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11-21 09:33:34 +0800 CST  
普闻禅师在庆诸禅师手中拿过毕业证书后,便拜别了师父。
这一天,普闻禅师游方到了福建邵武市城外,看见眼前的这座山林木茂盛清秀深幽,他不由得立即喜欢上了这里。
于是普闻禅师赶紧找到当地人问道:“此山有修行人居住吗?”
当地人回答道:“上面有一个苦行僧隐居其中修行。”
普闻禅师于是立即顺着当地人指引的方向往山上而去。
可是山中既无人也无路,要在此山中找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幸好,山中远处有烟飘起。有烟处,自然会有人的。于是普闻禅师望着烟起处穿林拔草而去。
经过一番跋涉,普闻禅师终于来到了烟起处,这里果然有个苦行僧在此住山。
这个苦行僧想不到自己所居如此深林,竟然还有人循踪而至。看来,此人也是一个有心修行之人啊。
所以这个苦行僧非常高兴的对普闻禅师道:“你在这里住山的话,一定会让此山大放异彩的。”
说完后,这个苦行僧便把自己的草庐等物让给了普闻禅师,然后作揖而去,不知所踪。
就这样,普闻禅师就在这里居住了下来,渴了就饮泉水,饿了就找点野菜野果的充饥。
不知不觉间,普闻禅师就在山中居住了十多年。
这一天,普闻禅师正在草庐中端坐,忽地有个老人前来拜访。
普闻禅师感到有点奇怪,这深山老林的,怎么会有老人前来。于是普闻禅师问道:“老人家住那里啊?到此有何求呢?”
这个老人道:“我就住在此山,有事相求于师父。我非人,乃龙也。因为有次疲乏没有按照上天的要求降雨,从而使得上天降下死罪,希望依仗师父的道力使我逃过此劫。”
普闻禅师道:“你有亏职守从而得罪于天帝,我又有什么能力使你免除掉天帝所降之罪呢。不过,既然你已经找上门来了,你可变化一下再来。”
普闻禅师话音刚落,这个老人一下就不见了。
不过,这个老人虽不见了,但是普闻禅师坐榻旁却莫名多了一条小蛇。并且这条小蛇慢慢的爬进了普闻禅师的僧衣袖中盘成一团,然后就一动不动了。
普闻禅师没有理会这条蛇,继续在坐榻上端坐着。
到了晚上,天色突变,随即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至。接着闪电划破苍穹,巨雷一个接着一个的从天而降,使得整个山头都在振动。
并且,不时有狂风吹进草屋来,不时有大雨像箭一样的射到坐榻处来,不时有闪电裹挟着巨雷击在坐榻旁。
但是任凭狂风四起大雨倾盆闪电夺目巨雷轰顶,普闻禅师依旧在坐榻上纹丝不动的端坐着,就好像自己的身边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一样。
风雨雷电就这样整整折腾了一夜,到了第二天早上,天空终于云开雨散重见阳光了。
这时,一晚上都躲藏在普闻禅师衣袖中的那条小蛇也从袖中落地而去。
随即就有一个老人从外面走进来流着泪对普闻禅师道:“要不是师父有如此修为,我恐怕就会用我的血肉污秽此山了,我该如何报答师父的大恩呢?”
说完后,这个老人就在旁边岩穴处引出了一股泉水。随即老人对普闻禅师道:“师父这里假以时日,一定会有很多参学之人的,人一多,取水就是个问题了,此泉可以作为师父安众之需。”
这股泉水后来越积越多,终于形成了一个大湖。因为此湖为龙所引,所以大家都把此湖称之为龙湖。
当地的老百姓听闻此事后,都觉得自己的地盘上有如此高僧住山,实在是件幸事啊。
于是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就在普闻禅师居住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寺庙供普闻禅师弘法。
因为寺庙旁边有龙湖,所以大家就把这座寺庙称为龙湖寺。从此后,江湖中人也就以龙湖普闻来尊称普闻禅师了。
龙湖寺建造好后,附近的信众和江湖中参学之人,也就络绎不绝的来到寺里烧香拜佛参禅悟道了,龙湖寺也就逐渐在江湖中具有了一定的声名。

在龙湖旁边有祠庙,内有神灵居住,而且判人祸福极其灵验。对于这种神灵,当地的老百姓自然是非常敬畏的。于是逢时过节之际,大家便宰杀牲口来到祠庙供养此神灵。
普闻禅师获知后,便立即提着拄杖来到这个祠庙,然后对着祠庙中的神像道:“如果你能食素且持不杀戒的话,你可以与我为邻。不然的话,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那座山你不能去居住呢。”
说完后,普闻禅师就回寺里去了。
当天晚上,本地许多人都梦见这个神灵告诉大家道:“山上的普闻禅师已经给我授戒了,从此后我就不吃荤腥之物了,你们要来祭拜我的话,就按照寺庙里出家人的标准来祭拜我就行了。”
从此后,乡民再来祭拜这个神灵的时候,都是拿着一些素食来祭拜他。而普闻禅师看到他再不杀生害命,也就和他相安无事了。

转眼间,普闻禅师已经在山中居住三十年了。
这一天,普闻禅师预知自己要离开这个红尘俗世了,于是命令主事僧敲钟集众。
当大家都来了后,普闻禅师在法座上跏趺而坐,然后对众说偈道:“我逃世难来出家,宗师指示个歇处。住山聚众三十年,对人不欲轻分付。今日分明说似君,我敛目时齐听取。”
说完后,普闻禅师便敛目安坐。
过了许久,下面的僧众看到普闻禅师坐在那里这么久了,却既不说话开示,也没有任何的动作,大家都觉得很奇怪。
于是主事僧走过去轻轻的推了推普闻禅师的身体,这才发现普闻禅师已经圆寂了。
普闻禅师圆寂后,弟子们便在龙湖寺外建造墓塔安置了他。
朝廷也敕与普闻禅师“圆觉禅师”之谥号。

普闻禅师的圆寂时间,《禅林僧宝传》和《五灯会元》等相关典籍都没有记载。但是元朝宝洲觉岸禅师所著的《释氏稽古略》中,却明确的记载为贞明四年,即公元918年。
并且《释氏稽古略》还明确表示《五灯会元》所记载的普闻禅师圆寂于龙湖寺是错误的。此书记载普闻禅师敲钟集众后,告诉众人自己将要到别处去,并且把寺院交付给聪、教二禅人。当普闻禅师说完偈后,便骑着老虎来到了信州开元寺。所以龙湖寺并没有普闻禅师墓塔,只有跨虎庵基。
纵观禅宗典籍之记载,一般情况都是越后出的典籍,其增删更改处就越多。《禅林僧宝传》《五灯会元》和《释氏稽古略》三书相比,《禅林僧宝传》和《五灯会元》不仅比《释氏稽古略》早出,而且在江湖中《五灯会元》之影响最大,可信度最高。
所有本处也以《五灯会元》和《禅林僧宝传》之记载为准。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11-22 09:25:45 +0800 CST  
第四十八节 凤翔石柱

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石柱禅师,是石霜庆诸禅师的弟子,不过,他的个人资料已经完全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在的禅宗典籍中,也只是保留了他的一则公案而已。

石柱禅师从庆诸禅师那里拿到毕业证书后,便进入江湖四处游历。
这一天,石柱禅师来到了江西省宜丰县洞山游方。此时主持洞山广福禅寺者,是洞山良价禅师的得意弟子青林师虔禅师。
石柱禅师既然是来参访的,所以当师虔禅师按时来到教室给僧众们上课的时候,石柱禅师自然也和大家站在下面听讲。
师虔禅师在讲台上开示道:“有四种人,一人说过佛祖一步行不得,一人行过祖佛一句说不得,一人说得行得,一人说不得行不得。阿那个是其人?”
菩提达摩禅师在其所撰之《少室六门》中曰:“明佛心宗,等无差误。行解相应,名之曰祖。”
所以,对于禅而言,不但要明用,更要明体。不但要明行,更要明解。一个禅人,只有达至体用双彰行解相应,才是一个合格之禅客。
但是,体用双彰行解相应,这只是最终的目标而已。在学人修行过程中,其实是存在四种不同之情况的。那就是:说得行不得,行得说不得,说得行得,说不得行不得。
为此,师虔禅师勘问道,这四种人中,那个才是合格之人。
师虔禅师之问,其实是暗藏机关的。
师虔禅师的这个问题表面看来非常的简单,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说得行得之人。
但是,如果有人选择说得行得之人,那么一定会被棒喝的。因为你一旦在这四种人中进行选择,就具有分别心了。而禅,那是忌讳学人有分别心拣择心的。此所谓“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也。
不过,面对这个有点暗藏机关的话头,石柱禅师却是胸有成竹的从僧众中站出来应对道:“一人说过祖佛行不得者,只是无舌不许行。一人行过祖佛一句说不得者,只是无足不许说。一人说得行得者,即是函盖相称。一人说不得行不得,若断命而求活。此是石女披枷带锁。”
从石柱禅师的答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石柱禅师完全是个道眼通明之人,他把师虔禅师所说的四种人一一下语予以独特之评唱,从而不堕坑落堑。
但是师虔禅师却并不放过,他马上逼拶道:“阇梨自己作么生?”
你只是顺着我的话头有个应对处而已,那么你自己又如何呢?
石柱禅师回应道:“该通分上,卓卓宁彰。”
从石柱禅师所说的“该通分上”这句话看,该通是禅师之自称。所以该通要么是石柱禅师之法名,要么就是石柱禅师主持之寺院。可惜现在关于石柱禅师的资料太少,无法佐证。
该通会上卓卓宁彰,意即我这里一切都是正大光明的,一切都是无所隐藏的,一切都是要见便见的。
师虔禅师继续勘问道:“只如海上明公秀又作么生?”
石柱禅师回道:“幻人相逢,拊掌呵呵。”
纵使江湖中有这样那样的高手,纵使这些高手们有这样那样精妙绝伦的招数,不过,在石柱禅师眼里,都只不过是幻人相逢拊掌呵呵而已。
幻人相逢拊掌呵呵,虽然奇妙,虽然不可思议,但终究如梦如幻一笑了之而已。
对于这个公案,北宋丹霞子淳禅师作偈评唱道:
水底泥牛耕白月,云中木马骤清风。
胡僧懒捧西干钵,半夜乘舟过海东。
明末清初的永觉元贤禅师评唱道:“前二有正无偏,第三有偏无正,第四偏正俱无,故俱非其人也。卓卓宁彰者,偏不全偏也。海上明公秀,半明半暗,即偏不全偏之相。幻人相逢,拊掌呵呵,正明兼带语。”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11-23 09:44:33 +0800 CST  
第四十九节 南岳玄泰

南岳玄泰禅师是石霜庆诸禅师之弟子,他在当时高手如云的禅宗江湖中算不上顶尖人物。但是,玄泰禅师不仅以文著称于江湖,并且还是中国禅宗史上非常罕见的被师父印证后,却发誓终身不开山授徒的禅师。
玄泰禅师在当时虽是颇有声名之人,不过其个人档案却遗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所以我们现在不知他是何方人氏,不知他的出生年月,不知他在何处出家受戒。
玄泰禅师不仅生性秉正志向高洁,并且沉默寡言,不论何时从不胡言乱说点什么。
而且玄泰禅师生活简朴,他自从出家以来,一直都是穿着粗布僧服,从未穿过什么丝帛衣服,所以大家都尊称他为泰布衲。
不知何时,玄泰禅师也加入到了行走江湖的大军中。他首先来到了湖南常德市之德山参访大名鼎鼎的宣鉴禅师。
不过,玄泰禅师虽然在宣鉴禅师处有所收获,但是终究没有获得宣鉴禅师颁发的毕业证书。
宣鉴禅师在德山弘法五年多的时间便圆寂了,玄泰禅师自然也就离开了德山,再次进入江湖游历。
公元869年,在江湖中飘荡了四年之久的玄泰禅师,听闻石霜庆诸禅师在湖南浏阳市石霜山说法如云声势浩大,于是便一路跋涉,来到了石霜寺参访庆诸禅师。
见到庆诸禅师后,玄泰禅师便立即被庆诸禅师所折服,所以,玄泰禅师便一直留在石霜寺学习了整整二十年,直到庆诸禅师圆寂。
而庆诸禅师也觉得玄泰禅师是个可造之材,于是便让玄泰禅师成为了自己的入室弟子之一。再加上玄泰禅师颇具文采,庆诸禅师便安排玄泰禅师掌管寺院书写之职,并且一直到自己圆寂都没有换过人。
玄泰禅师以文著称于当时的江湖,所以,玄泰禅师在石霜寺学习期间,和当时鼎鼎大名的诗僧贯休、齐己非常要好,他们常常在一起参禅论道谈论诗文。
公元888年,庆诸禅师在石霜寺圆寂。玄泰禅师和一帮师兄弟们操办完师父的后事后,便独自不余遗力的收集庆诸禅师的言行,从而编撰了一本庆诸禅师的语录流行于江湖,可惜这部语录现在已经失传了。
庆诸禅师圆寂了,玄泰禅师自然也就离开了石霜寺。
后来,玄泰禅师来到了湖南南岳衡山,并且在衡山东边山上一个名叫七宝台的修行场所居住。
玄泰禅师生性沉默寡言且品行高洁,所以对于世俗之名闻利养,那是从不放在心上的。
不过,玄泰禅师毕竟是受到大名鼎鼎的石霜庆诸印证之弟子,并且在江湖中也颇有文名,再加上南岳衡山本就有许多修行之人居住,玄泰禅师来到这里定居,自然就会有很多人找上门来切磋交流的。
而玄泰禅师在衡山七宝台定居的消息传入江湖后,江湖中那些参学之人也有许多不辞辛苦来到衡山参访于玄泰禅师。
面对四方来访之人,玄泰禅师虽然没有拒绝,但是他却当众立誓自己绝不开山授徒。
所以,对于四方来访之人,不论是谁,玄泰禅师皆以朋友之礼待之。
在中国千多年的禅宗史上,禅师要开山授徒,那是必须要被师父印可后才行的。而通常情况下,师父也好,被印可后的弟子也好,都是希望宗门昌盛,都是希望自己的禅法后继有人的。
但是,玄泰禅师却是个江湖中不可多见的异类,他被印可后,具有了开山授徒的资格,却立誓终身不收徒。这种行为,在中国禅宗史上,实在是不多见的。

当时江湖中有位行明禅师,此人也是一位高洁之士。因为唐末天下大乱,他为了躲避纷争,所以来到了南岳衡山祝融峰下居住,并且准备在此终老。
玄泰禅师来到衡山七宝台居住后,行明禅师也来到七宝台定居。因为两人都是品行高洁之士,并且志向相同,所以两人那是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为了莫逆之交。
行明禅师曾经对同在七宝台修行的道友道:“吾不愿随僧崖焚之于木楼,不欲作屈原葬之于鱼腹,终誓投躯,学萨埵太子超多劫而成圣果。可不务乎?”
舍身饲虎,虽经有明载,不过在现实中,大家还是难以看到的。所以行明禅师虽然多次表明自己要舍身饲虎,但是很多人却并不相信。
这一天,行明禅师看到林中有猛虎出现,于是立即走过去委身于虎前。老虎一看有人自己送上门来了,自然也没客气,几下就把行明禅师身上的肉吃光了。
玄泰禅师听说行明禅师舍身饲虎了,赶紧跑过来一看究竟。不过当他来到林中时,行明禅师已经只剩下一些残骸在那里了。
玄泰禅师于是把这些残骸收集起来,并且依照佛例用火烧掉,谁知烧完后,竟然获得了难得的舍利。
玄泰禅师于是把这些舍利收集起来,并建塔安置。为了表彰行明禅师舍身饲虎的精神,玄泰禅师特意作文祭告之。
因为百多年前,石头希迁禅师也曾在南岳弘法,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江湖中就开始把行明禅师舍身饲虎之事附会在了石头希迁禅师身上,说成是了石头希迁舍身饲虎,并且一直流传不止。
直到两百多年以后,江湖中依然在相传石头希迁舍身饲虎一事。公元1094年,慧洪觉范禅师来到南岳衡山南台寺游历,看到了玄泰禅师所作的祭行明禅师文,才发现江湖中人对此事已经误传多年。于是,慧洪觉范禅师在其所撰之《林间录》中,特意记载此事以明真相。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11-24 09:33:31 +0800 CST  
衡山山川秀丽,林木茂盛,动植物种类繁多。并且还有一些神话传说,从而使得衡山成为当政者以及民间的祭祀之地。所以,衡山很早以前就成为了中国五岳之一,在天下名山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俗语有云“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此南山者,就是南岳衡山。所以,南岳衡山又被称为寿岳。
衡山在唐朝时期也是极受朝廷尊崇的,唐太宗时定祀南岳衡山于衡州。唐玄宗时,又封南岳大帝为司天王。
所以,衡山每年都有国家和民间的祭祀活动,并且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可是,就是这样一座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名山,就是这样一个动植物的大家园,就是这样一座朝廷和民间年年祭祀的神山,在此时却遭到了无情的破坏。
当时居住在衡山的山民以及一些进入山区逃避赋税的人们,为了开垦田地,从而伐木烧畲,因而造成了大面积的树木被砍伐,大量草木被焚烧。这就使得很多动物要么受到伤害要么无家可归,而且烧畲产生的浓烟也是遮天蔽日,使得居住在此地的生灵深受其害。
而且这些人不止破坏生态伤害动植物,还严重威胁到了衡山上的各种修行场所和众多的修行人。
所以,看到原本山清水秀的地方变得到处岩石裸露浓烟滚滚禽兽哀嚎,玄泰禅师那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啊。
佛家讲究慈悲为怀,可是这些人砍伐林木焚烧草木,自然也会有很多的禽兽昆虫死于非命或者无家可归,这那儿是慈悲心肠啊,这完全就是杀戮之心啊。
佛家讲究众生平等,可是这些人烧杀别的生命来满足自己的生命所需,这实在是不平等的啊。
可是,作为在此修行的一个普通僧人,玄泰禅师对此行为虽痛心疾首,却又不能强力制止。
幸好,玄泰禅师文章还写得不错,所以,玄泰禅师只有把自己的心思付诸于笔墨了。
于是玄泰禅师立即提笔写了一首《畲山谣》,其词曰:畬山儿,无所知,年年斫断青山嵋。就中最好衡岳色,杉松利斧摧贞枝。灵禽野鹤无因依,白云回避青烟飞。猿猱路绝岩崖出,芝术失根茅草肥。年年斫罢仍栽锄,千秋终是难复初。又道今年种不多,来年更斫当阳坡。国家寿岳尚如此,不知此理如之何。
很多人看了玄泰禅师的《畲山谣》后,都非常认可玄泰禅师的观点,于是大家都在竞相传唱此谣。
没过多久,此谣越传越远,竟然传到皇宫里去了。
皇帝听后,也认为玄泰禅师说得有理,而且寿岳乃是朝廷祭祀之地,岂容他人如此胡作非为。
于是皇帝马上下诏,命令衡阳地方长官严令禁止。终于,人们烧畲开田之风得到了彻底的制止,而衡山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这一天,玄泰禅师预知自己要离开这个红尘俗世了,可是他所居住的地方此时并没有别的僧人在,于是玄泰禅师自己走到山口找到一僧,嘱咐其为自己准备一堆柴火。
随后玄泰禅师回到自己的房间披衣而坐,并且提笔写下两首辞世偈。
其一曰:“今年六十五,四大将离主。其道自玄玄,个中无佛祖。”
其二曰:“不用剃头,不须澡浴。一堆猛火,千足万足。”
写完后,玄泰禅师便端坐在禅床上垂一足而逝。
玄泰禅师圆寂后,同道们便按照玄泰禅师的遗愿把他火化了。
随后,同道们把玄泰禅师火化后产生的舍利收集起来,在坚固禅师塔的左边建造墓塔安置之。
从玄泰禅师的辞世偈中,我们可以得知其圆寂时享年六十五岁。并且从玄泰禅师的辞世偈中我们可以看出,玄泰禅师也是一位道眼通明之人,他直到临终,都保持了自己一贯的任运之性简朴之风。其“一堆猛火千足万足”之语,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含义隽永。

玄泰禅师所处的年代,江湖中高手众多,而且一个个说法如云。自然,不收门徒并且甘于淡泊的玄泰禅师在江湖中之声望,就算不上有多大了。但是在禅师队伍中,他的文采却是出类拔萃冠绝一时的。
玄泰禅师曾作过《象骨偈》,给师爷道吾圆智禅师写过碑文,为师父石霜庆诸禅师收集撰写过语录,给师兄岩头全奯禅师写过塔铭,给同时期江湖中数一数二的大宗师曹山本寂禅师写过塔铭。并且,玄泰禅师还和当时的一些文人、诗僧有诗偈来往。
玄泰禅师所作之歌行偈颂在当时流行一时,深受同道中人喜爱,可惜,玄泰禅师的绝大多数作品,都已经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从而无缘一见了。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11-25 09:35:50 +0800 CST  
第五十节 严阳尊者

赵州从谂禅师是中国禅宗史上最为顶尖的大师之一,并且弘法时间长达四十年,但是,他的嗣法弟子却并不多,依《景德传灯录》之记载,也就只有十三人而已,并且这十三人中只有七人有机缘语录记载。而严阳尊者,就是这七人中的一个。

严阳尊者,不知何方人氏,不知出生年月,不知何处出家受戒。
严阳尊者本来的法名叫善信,不过江湖中人都尊称其为严阳尊者,他本来的法名反而鲜有人提及了。
在当时僧人热衷于行走江湖的风气之下,严阳尊者也加入了四处参访的大军中。
这一天,严阳尊者来到了河北石家庄市赵县城外的观音院参访大名鼎鼎的从谂禅师。
见到从谂禅师后,严阳尊者问道:“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从谂禅师道:“放下着。”
严阳尊者道:“既是一物不将来,放下个甚么?”
从谂禅师道:“放不下,担取去。”
严阳尊者一听,不由得当下大悟禅宗玄旨。
严阳尊者见到从谂禅师后问道:“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从严阳尊者的问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严阳尊者出家以来的修行功夫是非常不错的。
对于每一个出家人来讲,他出家后都会认真学习刻苦修行的。他都希望通过自己的修行,把自己身上种种习气去除掉的,他都希望自己能一尘不染的。
而一个僧人能通过刻苦修行达至一尘不染一物不带之境,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所以,严阳尊者据此问从谂禅师道,一尘不染一物不带之境如何呢?
不过,一物不将来之境虽然高妙,但在明眼宗师眼里还算不上彻底。
当你说一物不将来时,其实你已经坐在一物不带之境中了,所以你一物不带,其实犹带一物。而禅,那是不允许学人执滞于任何一机一境一物的。
而且对于出家之人而言,佛病最难医,圣境最难除。这种刻苦修行而来之境,学人通常都会自以为得从而蕴在心中,外人那是很难把它拔除掉的。
所以从谂禅师法眼如炬的回答道,你把这些自以为是的境界放下吧。
严阳尊者一听,不由得奇怪的问道,我已经是一物不带一物不滞了,你还让我放下个什么呢?
看到严阳尊者始终抱着这个境界不放,从谂禅师继续开示道,你要是不把你自以为得之境放下的话,你就会落在此境中,从而被此境所缚。而你一旦被此境所缚,你又如何能称得上是一物不带一物不滞呢。
在高明禅师眼里,不管什么境界,师父都要给你夺去的。当学人的所有境界所有依侍之物都被夺去,并且夺无可夺之时,也许你才会蓦地明白禅客真正要达到的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之境原来如此。
到了此时,严阳尊者才蓦地回过神来,由此大悟禅宗玄旨。
对于这个公案,南北宋交际间的佛灯守珣禅师作偈评唱道:
一物不将来,两手提不起。
直下要承当,浑是自家底。
元朝中峰明本禅师作偈评唱道:
地没朱砂翻赤土,廪无粒米倒砻糠。
赤穷自是活不得,又被人来指贼赃。
宋末元初的横川行珙禅师作偈评唱道:
香飘桂子十分月,雨滴芙蓉一半秋。
门外任他时节换,稳将衲被自蒙头。

严阳尊者在从谂禅师那里获得毕业证书后,便再次进入江湖游历。后来,严阳尊者被人迎请到江西九江市武宁县之严阳山弘法。因为严阳尊者禅宗功夫过硬,并且颇有异迹,从而深受江湖中人尊敬,所以江湖中人就尊称其为严阳尊者。一个禅师能被人尊称为尊者,这在江湖中还是不多见的。
严阳尊者是赵州从谂之得意门生,自然,他也完全继承了从谂禅师简洁明了单刀直入之禅风。
有僧人参问严阳尊者道:“如何是新兴水?”
严阳尊者道:“前面江里。”
新兴是严阳尊者所居之地的地名,这僧问如何是新兴水,既是在问水,更是在问严阳尊者之禅风。
而严阳尊者以实就虚道,新兴水,前面江里就是啊。你要想知道新兴水之深浅,自己亲自到水中一游不就知道了啊。
又有僧人参问严阳尊者道:“如何是应物现形?”
严阳尊者道:“与我拈床子过来。”
所谓法身无相应物显形,所以床子也可显示法身。不过,若你拈过床子,再问法身,箭去久矣。

严阳尊者在严阳山弘法期间,常有一蛇一虎陪伴在他的身边,并且严阳尊者常常把食物放在自己的手中去喂食蛇和虎。所有看见之人,没有不啧啧称奇惊叹不已的。

不知何年何月,严阳尊者圆寂于严阳山,并被弟子们在寺院的西边建塔安置之。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11-26 09:40:26 +0800 CST  
第五十一节 光孝慧觉

在赵州从谂禅师的一帮弟子中,光孝慧觉禅师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并且还因为善能应对,被江湖中人尊称为觉铁嘴。

慧觉禅师,其个人资料已经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所以今天的我们对其早期履历知之甚少。
慧觉禅师从赵州从谂禅师那里获得毕业证书后,便进入江湖四处游历。
这一天,慧觉禅师来到了江西抚州市崇寿寺,参访大名鼎鼎的法眼文益禅师。
两人见面后,文益禅师问道:“近离甚处?”
慧觉禅师道:“赵州。”
文益禅师道:“承闻赵州有庭前柏树子话,是否?”
慧觉禅师道:“无?”
文益禅师道:“往来皆谓: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曰:‘庭前柏树子。’上座何得言无?”
慧觉禅师道:“先师实无此语,和尚莫谤先师好。”
文益禅师一听,不由得赞赏道:“真狮子儿。”
古代僧人来到某处参访,一般情况下,本地的禅师都会问对方是从哪里来的,师父是谁。所以文益禅师也依例抛个问端道,你从哪里来的呢?
对此,慧觉禅师老老实实的回答道,赵州。慧觉禅师如此回答,实乃千虚不如一实也。
赵州二字,既点名了地名,也给对方说明了自己的师父是谁。在古时候,人们通常都会用禅师所在的地方或者寺院名来代指这位禅师。特别是有名的大宗师,更是会独占这个地名或者寺院名。比如僧人一提赵州,大家就知道是说赵州从谂禅师,一说临济,大家就知道是说临济义玄禅师,一说云门,大家就知道是云门文偃禅师,这在江湖中已经是一件约定俗成的事情了。
赵州从谂禅师那是中国禅宗史上最为顶尖的大师之一,在他活着的时候,他的很多禅语就已经传遍天下,成为了所有禅客必须讨论的话题。
所以文益禅师听到慧觉禅师是从赵州来的,马上就用从谂禅师的公案问道,听说从谂禅师有“庭前柏树子”公案,是吗?
慧觉禅师一听,赶紧否认道,没有的事。
文益禅师马上逼问道,天下来来往往的禅客们都在传言曾经有僧人问从谂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从谂禅师回答道庭前柏树子。你怎么说你师父没有说过这个话呢?
面对文益禅师的逼拶,慧觉禅师马上回应道,从谂师父实无此语,你可不要诽谤我的师父啊。
从谂禅师的“庭前柏树子”公案自从产生后,便立即传遍天下,令江湖中人热议不已。可是,对于这样一个人人皆知的公案,慧觉禅师却斩钉截铁的对文益禅师道,我的师父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你可不能诽谤我的师父啊。
可是慧觉禅师为什么要否认从谂禅师所说的人人皆知的话呢?
从谂禅师用庭前柏树子之语来回答僧人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之问,只是一期方便而已。须知,不论是佛祖之经论,还是禅师之言教,都只是一根根指月之指而已,对于这一根根的手指,任何人都不能执滞不放的。
而从谂禅师庭前柏树子之语产生后,江湖中人那是热议不已,而且一个个都把从谂禅师的禅语当作金科玉律,当作口头禅挂在嘴边不放。这不但是执指为月,也不符合禅之精神。因为禅,那是绝对不能执滞于一机一境的。若有所执,则被所执之物所缚也。而禅,也就失去了活力和生机,从而变成死物了。
故此,慧觉禅师为了拔掉禅人心中所执所蕴之物,不得不坚决否认自己的师父说过那样的话。因为禅,是要解黏去缚的。所以,哪怕是自己师父所说的万分高明的话,也得拔除掉才是。
所以道眼通明的文益禅师听了慧觉禅师的话后,立即赞赏道,你实在是个宗门狮子,善能哮吼啊。
经过大名鼎鼎的文益禅师如此赞赏后,江湖中人从此后也就以觉铁嘴来尊称慧觉禅师了。
对于这个公案,南北宋交际间的大慧宗杲禅师评唱道:“若道有此语,错过觉铁嘴。若道无此语,又错过法眼。若两边俱不涉,又错过赵州。直饶总不恁么,别有透脱一路,入地狱如箭射。”
南北宋交际间的龙翔士珪禅师评唱道:“觉铁嘴名不虚得,只是不曾梦见赵州。”
南北宋交际间的大洪守遂禅师作偈评唱道:
赵州无语几人知,江北江南见者稀。
山寺桃花复何在,相逢空爱白公诗。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11-27 09:44:52 +0800 CST  
慧觉禅师在江湖中游历一番后,便来到了江苏扬州城东边的光孝院弘法。
这一天,有僧人参问道:“一棒打破虚空时如何?”
慧寂禅师道:“困即歇去。”
从古至今,绝大多数僧人一提起禅,都会不由自主的往奇妙处高远处深奥处不可思议处着眼。所以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以及和别人之问答中,都会在玄妙处出格处下手的。
这个僧人也不例外,所以他见到慧觉禅师便问道,一棒打破虚空时如何?
《楞严经》曰:“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
一棒打破虚空,虚空自然粉碎,虚空粉碎,则真常显露。
一棒打破虚空,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的招数。
而有人能一棒打破虚空,此人之功夫也是高深玄妙的。
不过,对于这个僧人的问题,慧觉禅师却根本不在常人的思路上考量,也不顺着他的语路而入,而是平静的对他道,你要是困了的话,就歇息去吧。
慧觉禅师“困即歇去”之语,那是一语双关啊。既是在关心此僧的身体,更是在批评此僧青天白日一见面就说出如此话语,是不是犯困了在这里说什么梦话啊,你如果犯困了,就下去歇息清醒清醒吧。
你往高深玄妙处着眼,我就往平实易懂处下手。所以慧觉禅师此语,实在有捏转鼻头之功。只是不知这僧能否在慧觉禅师言下有所领悟。

这一天,慧觉禅师带领着僧众们从大堂出来,刚一看见露柱,慧觉禅师立即合掌道:“不审世尊。”
旁边的僧人赶紧提醒道:“师父,是露柱。”
慧觉禅师不由得道:“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
对于一个寺院的当家师父而言,为了自己的学生能早日悟道,他一定会利用一切事物来开示学生的。
所以当慧觉禅师带领着僧众们走出大堂看见露柱的时候,慧觉禅师立即对着露柱合掌作礼道,世尊你好。
可惜,旁边的僧人没有领会慧觉禅师的开示,便上前提醒慧觉禅师道,师父,这是露柱,不是佛祖哦。
在此时,慧觉禅师难道是老眼昏花连露柱都认不得了吗?又甚或是慧觉禅师神经错乱把露柱当作佛祖礼拜?
所谓法身无相,应物现形。那么万事万物哪样不能显露法身呢?既如此,露柱同样可以显露法身啊。
若论佛,难道只有香案上供奉着的才是佛吗?
况且佛之法身遍满虚空,大千世界何处无佛呢?
既如此,我对着露柱礼拜问候,又有何不可呢?莫非你还能找出一个无佛之处来吗?
“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出自晚唐诗人杜荀鹤之《闻子规》。
所以,当看到身边的僧人不能领悟自己的禅意,慧觉禅师于是借用杜荀鹤的诗句感慨道,就算是我说得再多乃至于把嘴皮说破了也没用啊,算了吧,与其把嘴皮说破出血,还不如闭口不言老实过日好些。
看来,面对不开窍的弟子,再高明的师父也有无奈之时啊。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11-28 09:39:27 +0800 CST  
第五十二节 木陈从朗

木陈从朗禅师是赵州从谂禅师的弟子,不过他的个人履历我们现在知之甚少。
从朗禅师在从谂禅师那里拿到毕业证书后,便来到了浙江金华市木陈寺弘法。
这一天,有僧人参问道:“放鹤出笼和雪去时如何?”
从朗禅师道:“我道不一色。”
一色者,超越差别对待而至平等纯一之境也。
雪,是纯白色的,所以古之禅师常常以雪来表明一色边事。
鹤在人们的眼中,一般都是白色的,象征着纯洁和高雅。白鹤和雪混在一起,那可是茫茫大地一片白色,在这片白色中,那是很难把白鹤从雪中分辨出来的。
而放鹤出笼和雪,意即内在之境和外在之境打成一片,从而达至平等纯一之境。这种境界,那是很多僧人追求的境界,也是很多人难以达到的境界。
所以曾有僧问道虔禅师道:“如何是王种?”道虔禅师道:“须见无承当的人,无担荷的人,始得同一色。同一色了,所以借为诞生,是为王种。”
这个僧人问放鹤出笼和雪去时如何?自然是想问到达平等纯一之境时如何?
对于此僧之问意,从朗禅师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不过,从朗禅师却反过来说道“我道不一色”。
白鹤融入白雪中,明明是一色,可是从朗禅师为什么斩钉截铁的说不是一色呢?
禅,是不能执滞于一机一境的,当你执滞于一色时,此色即被你的这个执滞所污染了,既被污染,何得名为一色。
况且,在高明的老师眼里,纵使你达至一色之境,明得一色边事,犹未是极致。所以不久后的云门文偃禅师透顶透底的说道:“直得不见一色,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向上全提时节。”
故此,从朗禅师开示这个僧人道:“我道不一色。”

这一天,寺院里的金刚像不知怎的倒在地上了,这立即引起了大家的议论。
寺院里的金刚像倒了,这在很多人眼里是非常不好的事情。不过,作为禅寺里的僧人来讲,他们的思路自然是从禅理出发来谈论这个事情的。
所以有僧人马上就去参问从朗禅师道:“既是金刚不坏身,为甚么却倒地?”
金刚者,坚固异常,无物可破坏损毁也。所以,你既然是金刚,你就已经是不坏身了。可是你为什么倒下了呢?你要是能倒下的话,那就反证你不是金刚了啊。
从朗禅师一听此僧之问,立即敲着禅床开示道:“行住坐卧。”
金刚像倒在地上了,他就不是金刚像了吗?须知,佛(金刚)无定相,所以行住坐卧皆是佛(金刚)相。
道信大师道:“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
马祖道一道:“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
所以,如果你能在行住坐卧中如此体悟,方有少分相应啊。

这一天,从朗禅师预知自己要离去了,于是写下一偈道:
三十年来住木陈,时中无一假功成。
有人问我西来意,展似眉毛作么生。
从朗禅师道:“三十年来住木陈,时中无一假功成。”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从朗禅师是不承认自己有所得有所说的。
“有人问我西来意,展似眉毛作么生。”西来意之问,那是禅僧们一个口头禅的问题了。对于这个问题,每个禅师的回答都是不一样的。而从朗禅师却生动的形容道,有人刚一提这个问题,那么自己就会眉头一展,此时,我是不知所措还是心领神会?我是茫然无对还是有所指示?
从从朗禅师的辞世偈中我们可以看出,从朗禅师完全是一个道眼通明之人啊。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11-29 10:53:59 +0800 CST  
帖子终于通过审核发出来了,哈哈哈。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11-29 11:03:09 +0800 CST  
第五十三节 赵州法嗣

赵州从谂禅师虽然是中国禅宗史上最为顶尖的大师之一,但是他的弟子们在当时的江湖中,却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浪。在众多的禅宗典籍中,从谂禅师弟子们的机缘语录都是比较少的。不过,婺州新建禅师和杭州多福禅师的两则公案却值得一观。

一、婺州新建
婺州新建禅师是赵州从谂禅师之弟子,不过其个人履历我们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了。
新建禅师从赵州观音院佛学院毕业后,就来到了浙江金华市弘法。
从古至今,一般寺院的主持都有侍者照顾起居的。而当时天下大大小小的寺院之当家人,许多都会收养一个刚进入寺院的小沙弥来充任侍者照顾自己的。
可是新建禅师作为主持,却从不收养任何小和尚来担任侍者照顾自己,哪怕自己年老体弱了,新建禅师依旧不安排任何人担任侍者来侍奉自己。
为此,一个以讲经为业的座主就问新建禅师道:“和尚年老,何不畜一童子侍奉?”
新建禅师道:“有瞽瞆者为吾讨来。”
座主一听,立即茫然无对。
这个座主看到新建禅师岁数大了,生活多有不便,身边却没有侍者照顾,于是就好奇的问道,师父你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不收养个小和尚来照顾自己呢?
不过,作为禅师的新建禅师,其心思自然不在此等世俗之理上,所以他马上显出禅师本色说道,好啊,如果有又聋又瞎的,你马上给我找一个来。
又聋又哑之人,自顾尚且不暇,又如何能照顾他人呢?自然,这个座主一听,立即就愣在那里不知所措了。
在悟道之人眼里,一个人岂止身体有聋瞎,其心更有聋瞎啊。
如果你听不进金玉良言,听不进微妙法音,那么你和一个聋子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看不见汗牛充栋的佛法三藏,看不见别人的殷勤开示,那么你和一个瞎子有什么区别呢。
况且,禅者,从来都是要自己给自己作主的,这不但要从思想上如此体认,更要从行动上加以佐证。所以,自己有手有脚,何须他人照顾。
在这个公案中,那个座主不能应对新建禅师之禅机,不过后来却有禅师替他给出了答语。
明末清初的二隐行谧禅师替这个座主作答道:“与么则侍奉有余,何须更觅?”
明末清初的另一禅师石庵行琈评唱道:“可惜座主有头无尾,不了人事,致使新建一生受屈。行琈若作座主,待伊恁么道,但云‘有一个眼不瞎耳不聋口不哑的上座,还要么?’待伊定动,便嘘两声,看他作么合煞。”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11-30 09:58:13 +0800 CST  
二、杭州多福
杭州多福禅师是赵州从谂禅师的弟子,其个人履历同样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今天的我们甚至连他的法名都不知道。不过,其“多福一丛竹”之公案,却在江湖中传唱久远,为他赢得了一定声誉。

多福禅师在从谂禅师手中拿到毕业证书后,便来到了杭州多福寺弘法。不知为何,多福禅师的法名没能在江湖中流传下来,于是人们就以他主持的多福寺来称呼他为多福禅师了。
这一天,有僧人参问道:“如何是多福一丛竹?”
多福禅师回答道:“一茎两茎斜。”
这个僧人搞不明白,只得老老实实的说道:“学人不会。”
多福禅师又道:“三茎四茎曲。”
古时的僧人就禅师所在之地立个话头来参问,这已经是一个屡见不鲜的事情了。
所以,这个僧人想必是看到了寺院里栽种的竹子,从而就此参问如何是多福一丛竹,这既是在问多福之家风,同时也是在问多福之家事。
面对此僧之问,多福禅师立即回道,你看那竹子有一根两根是斜的。
可是面对多福禅师的回答,这个僧人却不能领会。
无奈何,多福禅师只得又开示道,你看那竹子还有三根四根是弯曲的。
《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竺道生曾经讲道:“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如此,你眼前的竹子同样在殷勤的为你说法啊,同样在为你展露着或斜或曲的法身啊。
所以,不论是月影穿林,风吹竹动,都是佛法之显露,都是可以触动禅机之处啊。
不过,如此禅机,你却不能驻足沉思,你必须在看见竹子或斜或曲的第一眼就得悟入,否则,箭去久矣。
这个公案传入江湖后,立即就引起了很多禅师的热议。
南北宋交际间的禅宗大师大慧宗杲禅师评唱道:“饶汝一茎两茎斜,三茎四茎曲。还我多福一丛竹,又如何话会?”
大慧宗杲的师侄应庵昙华禅师作偈评唱道:
一茎两茎斜,其意毒如蛇。
三茎四茎曲,无疑入地狱。
言下若知非,心空及第归。
堪笑蒋山老,无端入荒草。
南宋无禅才禅师评唱道:“一茎两茎斜,疏影动龙蛇。心疑生暗鬼,眼病见空华。三茎四茎曲,还我一丛竹。时引清风来,落叶填山谷。恁么会得,多福一丛竹。若也不会,三茎四茎曲。”

多福禅师之“多福一丛竹”公案自从产生后,就在江湖中传唱久远,并且引起了很多禅师的高度关注。
北宋临济宗黄龙派第二代掌门晦堂祖心禅师在黄龙慧南禅师那里学习多时却没能明白大事,于是又来到石霜楚圆禅师那里继续深造。这一天,祖心禅师拿起一本《景德传灯录》阅读,当他看到“多福一丛竹”公案处时,不由得大悟禅宗玄旨,并且立即明白了慧南禅师和楚圆禅师平日之用处。
由此可见,多福禅师之话语,是有强大的生命力的,也是有深刻之禅意在其中的。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12-01 09:49:35 +0800 CST  
第五十四节 钦山文邃

洞山良价禅师是当时江湖中数一数二的大宗师,其门下更是高手众多,而钦山文邃禅师就是其中之一。
文邃禅师不仅参访过大慈寰中禅师这种老前辈,也参访过仰山慧寂禅师和德山宣鉴禅师这种师辈的大宗师,后来还和夹山善会禅师交流过。同时,文邃禅师还和雪峰义存禅师以及岩头全奯禅师是铁哥们,三人曾经结伴在江湖中游历十余年之久。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文邃禅师自然从这些高手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从而使得自己也成为了江湖中的知名人物。

文邃禅师,福建福州市人,不知出生年月,不知俗家姓氏。
文邃禅师在还是个少年时,就来到了浙江杭州市大慈山出家,并且在寰中禅师处落发为僧。
大慈寰中禅师乃是百丈怀海禅师之得意门生,文邃禅师在此出家,自然是会跟随寰中禅师学习正宗的禅宗课程的。
文邃禅师出家没多久,义存禅师和全奯禅师也结伴来到了大慈山参访寰中禅师。
在参学的过程中,义存禅师和全奯禅师发现文邃禅师谈吐不凡,觉得此人是个可以担荷佛法的人才,于是就和文邃禅师结交上了。
而文邃禅师更是觉得义存禅师和全奯禅师是不得了的人才,和他们交往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就这样,文邃禅师和义存禅师及全奯禅师三人就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没过多久,文邃禅师就和雪峰义存、岩头全奯结伴离开了大慈山进入江湖游历。
他们首先来到了江西宜春市之仰山栖隐寺,参访当时禅宗江湖中声望最隆的慧寂禅师。然后三人又来到江西省宜丰县吉祥禅院参访洞山良价禅师。
此时的洞山良价刚刚开始住山弘法,还没有在洞山创立名震天下的广福禅院,不过,对于前来参学的文邃禅师三人,良价禅师也是热情接待殷勤开示的。
鉴于文邃禅师在此处参访良价禅师之事迹在前面洞山良价章节处讲述过,所以就不在此复述了。

参访过良价禅师后,文邃禅师三人又结伴来到了湖南常德市之德山古德禅院参访宣鉴禅师。
在古德禅院学习期间,全奯禅师和义存禅师都是大有所得,可是文邃禅师屡屡参请,却终究不能有所领悟。
这一天,文邃禅师又来参问德山宣鉴道:“天皇也恁么道,龙潭也恁么道,未审德山作么生道?”
宣鉴禅师马上说道:“汝试举天皇龙潭道的来。”
文邃禅师刚要开口说话,宣鉴禅师早已举起拄杖打了过来,而且直接把文邃禅师打进了涅槃堂。
全奯禅师听说文邃禅师被师父打进了涅槃堂,赶紧过来看望文邃禅师。
文邃禅师被宣鉴禅师痛打自然不服,他对着全奯禅师道:“是即是,打我太煞。”
全奯禅师立即道:“汝恁么道,他后不得道见德山来。”
德山宣鉴的师父是龙潭崇信,龙潭崇信的师父是天皇道悟。自然,道悟崇信宣鉴三人是一脉相传的。
可是,文邃禅师却偏偏问宣鉴禅师道,天皇道悟是如此说的,龙潭崇信也是如此说的,不知你是如何说的呢?
宣鉴禅师马上反问道,既然你说道悟和崇信是如此说的,那么你把他们说的说几句来听听呢。
文邃禅师正要开口说话的时候,宣鉴禅师早已提着拄杖打过来了。
在宣鉴禅师眼里,禅,那是不容你在那里东说西说左思右想的。如果你不能当下即是,则箭去久矣。
在古时候,不论是世俗的学校也好,还是佛学院也好,老师上课,那是随时都携带着拄杖戒尺之类兵器的,要是那个学生不听话或者做不出课堂作业,老师一定会责打学生的。
何况宣鉴禅师本就以德山棒法威震江湖,所以,宣鉴禅师几棒下来,文邃禅师就被打进涅槃堂养伤去了。
涅槃堂,后来也叫延寿堂,是寺院专门安置老病僧人之所。
听说文邃禅师被师父打伤了,全奯禅师赶紧来到涅槃堂看望文邃禅师。
文邃禅师对全奯禅师道,宣鉴师父教法虽然是正确的,只是把我打得太狠了点啊。
看到文邃禅师不能在师父的棒下当机立悟,却还在那里在意自己身体的感受,全奯禅师立即对文邃禅师道,你这样说的话,以后出去,不得对江湖中人说你曾经参见过宣鉴师父。
对于这个公案,宋朝第一评论大师雪窦重显评唱道:“诸禅德,钦山置个问端甚是奇特,怎奈龙头蛇尾。汝试举天皇龙潭道的看,以坐具便摵,大丈夫汉捋虎须也是本分。他既不能,德山令行一半。若尽令行,雪峰岩头总是涅槃堂里汉。”
北宋真如慕喆禅师评唱道:“德山门下草偃风行,慕喆则不然。待问未审和尚作么生道,劈脊便打,且道德山是慕喆是?会么,横按镆鎁全正令,太平寰宇斩痴顽。”
明末清初的白岩净符禅师评唱道:“你试举天皇龙潭道的看。喝,这老汉见面不如闻名。拂袖便出。当时钦山下得这翻手脚,不但使德山令无所施,且得增同参十倍意气。”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12-02 09:45:50 +0800 CST  

楼主:四川红尘洗梦

字数:1665631

发表时间:2018-03-18 19:25: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8 00:53:01 +0800 CST

评论数:282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