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演义(原创、首发、每日更新)

面对同门师兄弟的逼拶,道闲禅师也没有过多的争辩,而是平静的回答道,拙布置。意思就是说我只是简单准备一下而已。
这种思维和语气,就好像你正在吃饭,有人过来说道你吃得好嘛。不管此人是表扬你还是暗讽你,你都可以回答道,我只是随便吃点而已。
这种回答,既不卑不亢,也无棱角,同时还可让对方难以摸清虚实。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20-03-31 15:14:50 +0800 CST  
不过,慧棱禅师却并不想放过道闲禅师,所以他继续逼拶道,既然你都把龛子提前预备好了,你还肯进去吗?这个龛子,能把你“装”住吗?你圆寂后,就在龛子中吗?
参禅悟道之士,有个问题是自己必须要弄明白的,那就是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所以,慧棱禅师此话,也在问道闲禅师死往何去。
看来,慧棱禅师想用死的龛子来把活的道闲“装”住啊。
面对慧棱禅师的逼拶,道闲禅师马上张口道,吽,吽。
吽,吽。牛叫之声也。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20-03-31 15:15:10 +0800 CST  
龛子本来就是用来装人的啊,岂有肯不肯入能不能入之理。而且,对于一个悟道之禅师来讲,要入便入,何须等“死后”,我现在就可以进去,而且,不但可以当机即入,并且还可以变幻而去做牛做马。吽吽之声,你没听见吗。
对于禅师圆寂后要去做牛做马,在道闲禅师之前就有。普愿禅师和灵祐禅师都曾说过,圆寂后自己到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去。
所以,道闲禅师也直截了当的用吽吽之声表达了自己要去作一头水牯牛之意。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20-03-31 15:15:41 +0800 CST  
这一天,道闲禅师派人到福建泉州去化缘。当道闲禅师把这个化缘僧送到路口的时候,道闲禅师问他道:“太傅忽问,大师十二时中将何示徒?你作么生祗对?”
这个化缘僧一听,不知如何应对。
道闲禅师于是替他回答道:“但道骑虎头取虎尾,第一句下明宗旨。”
接着道闲禅师又问道:“渠忽进语云,此犹是菩萨有言教。菩萨无言教,又作么生?”
这个化缘僧依旧不能下语应对。
道闲禅师只得又替他下语回答道:“觌露机锋,如同电拂。”
在那个禅宗风靡天下的年代,不论是官员也好文人也好乃至于普通百姓也好,很多人都是学习过禅宗课程的,而且还有一些人的禅宗功夫那是相当高的,并不比专业人士差多少。所以在很多时候,人们不管是在那个场合碰上禅僧,通常都会上前交锋一番的。
道闲禅师也是久闯江湖之人,自然深知此理。所以,自己寺中的僧人外出化缘,一旦遇到有人前来踢场子,如果不能取胜,不但会给自己的寺院丢脸,更会完不成外出化缘的任务。
所以道闲禅师对化缘僧道,你到了泉州,如果泉州的太傅问你,大师十二时中将何示徒。你作么生祗对。
这个化缘僧只知道外出化缘,那里会想到地方官员会出言勘辩呢,所以一听之下,竟然不知如何应对。看来,他在罗山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啊。
看到此僧不能下语应对,道闲禅师只得开示他道,你可以对太傅道,骑虎头取虎尾,第一句下明宗旨。
骑虎头取虎尾者,有偏有正,有主有宾,有进有退,有虚有实,有放有收也。卷舒在我,权衡在我,把定在我放行在我也。
第一句下明宗旨者,是说禅宗是非常强调要在第一句下明宗旨的。
禅宗所谓第一句者,并不是有什么一句名为第一句。第一句者,实乃无句之句也。但是在这里学人须知,纵使如此,这个无句之句犹是一句,实乃是第二句了。
所以,明眼宗师刚闻此语,一定会踢起便行,自然就不会落二落三了。
道闲禅师骑虎头取虎尾第一句下明宗旨之语传开后,那是备受江湖中人喜爱的,所以后世很多的禅师都在引用这句禅语来开示学人。
不过,纵使骑虎头取虎尾第一句下明宗旨之语绝妙异常,终究是你在自言自语而已。对于明眼人来讲,他终究还是会有话语来应对的。这就如同两人在擂台上交手一样,纵使你的招数再绝妙,对方也一定会见招拆招的。
所以道闲禅师马上又对这个化缘僧道,即便你说了骑虎头取虎尾第一句下明宗旨一语,但是如果太傅忽然反问道,此犹是菩萨有言教。菩萨无言教又作么生?你又如何下语回应呢。
这个化缘僧听到这里,更是无言以对了。
没办法,道闲禅师只得再次替他应对道,你可以对太傅道觌露机锋,如同电拂。
禅,那是贵在当机立悟的。如果你不能当机立悟,却想思而知虑而得辩而明,自然会是鬼家活计。
这就如先前有僧人问道闲禅师道,急急相投,请师一接。道闲禅师道,会么?此僧道,不会。道闲禅师道,箭过也。
所以,机锋,那是稍露即逝的,那是如闪电一般一闪而过的,是不容你仔细观摩细细品味的。要会,当下就会,不然,箭过也。
大珠慧海禅师道:“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而道闲禅师就是这种能纵横自在之人啊。

不知何年何月,道闲禅师预知自己和这个俗世的缘分尽了,于是他便通知大家来到法堂集合。
道闲禅师来到法堂 台坐好后,良久,道闲禅师展开左手。但是主事僧却不明白其中的意旨,于是他马上命令东边站立的僧众退后。
良久,道闲禅师又展开右手,主事僧一见,立即又命令西边站立的僧众退后。
看到大家都退后了,道闲禅师望着大家道:“欲报佛恩,无过流通大教。归去也,归去也。珍重。”
说完后,道闲禅师便微笑着圆寂了。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20-04-01 09:27:34 +0800 CST  
停更通知

创作《中国禅宗演义》是件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鉴于个人原因,本人已无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此贴的创作,所以从即日起,《中国禅宗演义》停止更新。
两年来,此贴本人共创作了约138万字,这个数字,比天涯很多完稿帖子的字数都多。所以光从字数上讲,也算是对得起一部分读者朋友的期待了。
感谢天涯,能有这么一个发布和交流的平台。更感谢两年来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批评和指正。
三十年多来,本人从未停止过阅读和创作,所以,本帖的停更,并不代表本人从此后就会停止创作,在今后的日子里,本人照样会抽出时间阅读、学习和创作的。
希望有机缘能和朋友们再次相逢。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20-04-02 09:50:27 +0800 CST  
@hjm607 2020-04-20 10:05:07
“中国禅宗自菩提达摩从印度航海西来传法,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五代祖师的不懈努力”
第一句就写得这么悲催,后面也就不看了
达摩就达摩呗,还要加个什么菩提,名词菩提本身就有多种含义,即便是在在某宗教内也是有多种含义的,不要以为加这2个字有多高不可攀,读者也可以理解为木瓜达摩,木瓜至少还能食用,菩提它丫的不行
后面的什么6组2组三组什么的,统统都是定义不清主语不明确的称呼,谁的二祖??你的二祖是我的二祖吗??世界人民公认吗??如果是在某教徒群体内这样的称呼到无不可,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用这种称呼,犹如裸奔了
-----------------------------

1、拙作入不了朋友的法眼,本人深感惭愧。
2、达摩只是菩提达摩的简称而已,如果朋友觉得菩提二字不好非要去掉,也未尚不可。
3、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它可能传递某些意义,但也可能只是几个字符而已,所以,我们不能被文字的表象所迷惑。
4、禅宗的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六祖,那是禅门公认的,在所有的佛学著作和禅宗著作中,只要提及这几位祖师,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称呼,所以,并不是如朋友所言的那样。
5、朋友只是看了一句话,而且只是一句话中关于名称的称呼问题,就认为拙作不可阅读,窃以为朋友有点以偏概全,敬请朋友多看点拙作的内容,然后就佛理禅道这种问题来指正本人,本人深表荣幸。
6、彩云影里神仙现,手把红罗扇遮面。急须着眼看仙人,莫看仙人手中扇。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20-04-20 12:57:09 +0800 CST  
@煳 2020-05-24 10:24:57
能不能请教先生一个问题——在世间的修禅之人到底需要不需要修福报?
-----------------------------
谢谢老朋友关注拙作,对于朋友的问题,我谈谈我的一点浅见以供参考。
1、四大皆空,福报从何而来?
2、就如期货大叔所言,谁在修?如果你回答是我,那么“我”是谁?
3、参禅之人,佛亦不求,何况福报。
4、佛家所言,有求皆苦。这个求,绝大对数人都有理解的误区,包括那些老师或者所谓的大师。对于求财求官求色求福等等之类的求,大家都知道是妄求,是要祛除的。但是对于求佛求法求菩提求涅槃等等之类的求,很对人会认为是正求,是可以求的。须知,这种求,同样是妄求,同样是需要祛除的。
5、如果有人认为不能求福报,或者认为福报是虚妄不实的,那么他又落入另外一个坑中了。
6、求和不求的关系如果不好理解,那么看看动静的关系吧。佛家讲究如如不动,这个如如不动,不是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非动非不动,也不是亦动亦不动,而是如如不动,求和不求同理。
7、既如此,那么如何是好呢?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就如同有人念阿弥陀佛一样,如果他念阿弥陀佛是为了求官求财求福报求往生西方,那么他一旦有此心,求也是白求。你要念阿弥陀佛,只管诚心诚意正心正意的念就是了,若能抛开所求之心一心念诵,自然会有“效果”的。不过,我如此说,早该吃三十棒了。
一家之言,敬请朋友们指正。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20-05-24 21:50:58 +0800 CST  
@煳 2020-06-19 13:38:10
般若多罗尊者
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栖栖暗渡江。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
第一句应该是指羊城,菩提达摩自广州登案。
第二句指一苇渡江。
第三句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是个什么字?
第四句二个木字应该是“林”,指少林。
-----------------------------
对于这个谶言,不同的禅宗典籍中有不同的解释。
《祖堂集》:
路行跨水复逢羊,〔路行者,来也。跨水者,过海也。复逢羊者,洛阳也。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过海而来。初到广州,次普通八年丁末岁入梁国。
独自换换暗渡江。〔独自者,无伴侣也。换换者,若换也。暗渡江者,梁武帝不悟大理,变容不言,师知机不契,则潜过江,向北魏也。〕
日下可怜双象马,〔日下者,京都也。可怜者,好。双象马者,志公傅大士也。〕
两株嫩桂久昌昌。〔两株者,二木也。二木是林字也。嫩桂老,少也,则是少林寺也。久昌昌者,几年面壁而出大行佛法也。〕

《祖庭事苑》
路行跨水忽逢羊。独自栖栖暗渡江。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
此谶达摩西来始终之事。达摩始来见梁武帝。帝名衍。衍从行。从水。故云路行跨水。帝既不契。祖师遂有洛阳之游。故云逢羊。羊。阳声相近也。祖师不欲人知其行。是夜航苇西迈。故曰暗渡江也。祖师西来。见梁、魏二帝。此言日下双象马也。九年面壁于少林。故曰二株嫩桂也。久。九声之近也。

《禅林宝训笔说》
路行跨水复逢羊。路行跨水者。谓遇梁武名衍。复逢羊者。魏武帝是羌人。独自凄凄暗渡江。谓摘芦的事。日下可怜双象马。日下即洛阳。可怜双象马。谓梁武魏武。二株嫩桂久昌昌。即临济曹洞二宗。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20-06-19 23:33:11 +0800 CST  
@qingtian0906 2020-08-08 17:58:40
洗梦兄:问句题外话---生命故去是放下辎重轻装前进呢还是本无树般虚无呢
-----------------------------
谢谢老朋友交流。我试着用我的一点浅见回答。

一:
问:生命故去是放下辎重轻装前进呢还是本无树般虚无呢?
答:不知。
问:为什么不知?
答:我还没有故去。

二:
问:生命故去是放下辎重轻装前进呢还是本无树般虚无呢?
答:朋友岂不闻不在两头立,亦不居中间。

三:
问:生命故去是放下辎重轻装前进呢还是本无树般虚无呢?
答:看脚下。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20-08-08 18:37:26 +0800 CST  
@我爱远远宝贝 2020-09-19 13:53:46
我师兄曾经给我讲过罗素的理发师悖论,也希望红尘师兄发表看法。
原文:
罗素,他提出一个悖论,叫做理发师悖论。所谓悖论就是怎么说都不对。
他说,假如有一个村子,村子里有一个理发师,这个理发师,他在自己的店门口立了一块牌子,说我给且仅给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也就是说,如果你自己给自己刮胡子,那我就不给你刮了。如果你要是不给自己刮胡子,那你来我这,我就给你刮胡子,不要钱我也给你刮。那么罗素就问了,假如真的有这样一个理发师的话,他应不应该给自己刮胡子呢?他如果给自己刮胡子,他就是一个给自己刮胡子的人。那么他不应该给自己刮胡子,对不对?按他的说法。他如果不给自己刮胡子,他就是一个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他就应该给自己刮胡子,他到底给不给自己刮胡子?

罗素为什么要提出这么一个奇怪的一个问题?——他实际上是要诘难当时的德国数学家康托尔。

师兄:
我想到这个问题,我就想起,心即是佛,非心非佛。想想我们学佛是不是这个道理,举一反三。义在当空。而我们学佛的人,说到心即是佛,好了有心有佛,如果进一步看,心因佛而立。心即是佛 则一,一则离两端,一则无可名,当知佛与心皆是空名,所以说是非心非佛,不是心不是佛,这就是很多人学佛认为佛经的相互矛盾的地方。是这个道理吧,所以很多人就像这个科学家一样 走进死胡同疯了,要么就是认为谬论而放弃了继续深入。理有千万种,总是让你认得自心,守本真心,则妄念自绝,识得自心 则无他物。有体则有性 有性即有用 性即是用 用即是用 如此看去,可谓是事半功倍。

谢谢朋友关注和交流。
对于朋友的交流内容,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以供参考交流。
1、哲学里有很多的悖论问题,同样,佛理中也有非常多的看似悖论问题,而且佛理是非常繁琐、复杂和深奥的。在最初佛法传承的过程中,佛法就是因为其艰深晦涩和聱牙诘屈,从而让很多人望而生畏,别说一般的群众,就是那些吃专业饭的僧人,很多人穷其一生,依然不得其所。所以,后来才产生了众多的注释文论。
2、对于佛理中看似悖论问题,其实很好理解的。我试着说个也许不恰当的比喻。比如大家熟知的舍得才能得,佛门讲的放下才能有所得。在大家的惯性思维中,得,必须要去取,怎么要放下才能得呢?所以,从放下才能得就可以推理很多的悖论问题。
学习,就如朋友所言,要举一反三,义在当空。(当体即空更好)如此,才能使自己不被书本和各种悖论(道理)所缚。
3、正是因为佛理不好理解也不易学习,所以禅宗特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扬弃了佛教那些异常繁琐的学习思维和学习套路,提出了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专属教案。
禅师们虽然一个个饱读经文,但是绝对不会被经文所缚。不论是所有的悖论问题,还是正宗的佛理问题,禅师们都是不允许学人去钻牛角尖的,不允许学人望文生义或者依经解义的,因为一旦如此,即便自己穷经皓首,也是扯不完的皮的。
所以,对于这些问题,禅师们一定会截断众流,打破学人的惯性思维的,至于截断众流的方式方法,那就太多了。拙作中有太多的例子,本人就不在此例举了。
4、学佛(禅)就如朋友所言,总是要让你识得自心,守本真心。从而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公。如此,则不被外境外物所迷所惑说乱了。
5、对于理发师的问题,如果换成我来回答,我会说,胡子长了,要剃便剃,扯那么多干嘛。这就和肚子饿了要吃饭一样。
时间和精力有限,啰里啰嗦许多,不知所云,敬请朋友交流指正。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20-09-19 21:52:50 +0800 CST  
@煳 2020-12-19 12:29:28
请教楼主:二入四行,随缘行与无所求行有什么区别?
-----------------------------
谢谢老朋友一路关注拙作。
随缘行者: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违顺风静冥顺于法也。
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道士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三界皆苦谁而得安。经曰: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也。
所以,从二入四行的原文来看,随缘行有点随遇而安,哀乐不入于心的意味。而无所求行就是要人明白有求皆苦的佛意,从而无为无求而心自安。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20-12-19 22:51:50 +0800 CST  

楼主:四川红尘洗梦

字数:1665631

发表时间:2018-03-18 19:25: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8 00:53:01 +0800 CST

评论数:282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