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情:革命年代其实很精彩

得知桂永清临阵脱逃的消息,薛岳大为紧张。第五战区撤出来的部队已经到达他的防区,正在沿陇海路加速西撤,如果土肥原继续卡住兰封,铁路线就不能通车,几十万大军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偏偏在关键时刻,嫡系杂牌“名将”纷纷掉链子,让土肥原取得了补给;此时再抱怨已经来不及了,必须在第一时间里采取行动,把敌人消灭在黄河边。

薛岳不愧是老军头,在弄清楚敌情之后,他立刻下令,一战区原有部队同五战区部队会合,大军沿着西边一路猛打,象贪吃蛇一样越滚越大,务必要把土肥原一口吞掉。

正当十几万大军整队前进的时候,突然一个要命的消息传过来:兰封城失守了。

土肥原虽然冲垮了桂永清,却只是夺路而逃,为的是在黄河边上搞点汽油炮弹,并没有精力去攻城。他的师团主力已经脱险,只有一个联队在兰封城东面牵制薛岳,此时正面临十几万人排山倒海般的进攻。

一个联队不过几千人,十几万人趟一遍,踩也踩成了肉泥。鬼子在城外眼看要糟糕,万般无奈之下,决定强攻兰封城,找个地方躲风头。

守卫兰封的,是嫡系德械八十八师,师长龙慕韩。

鬼子先前进攻二十七军,桂军长带头逃跑,现在又来进攻八十八师,龙师长自然也不想坏江湖规矩,没怎么抵抗就带手下逃出了兰封。顺利进城的鬼子兵几乎不相信自已的眼睛,本来是马上被踩死的架势,顿时变成了据险守城;更重要的是城北就是正在加油的师团主力,马上四个联队可以重新聚在一起,战斗力明显翻番。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12-04 23:22:10 +0800 CST  
得知兰封守军又不战而逃的消息,薛岳终于忍不住了。除了用广东话大声问候桂永清等人的女性亲属外,他还向战区狠狠告状,要求严惩这种主力部队带头逃跑的恶行。

十几万大军顶不住一个师团,甚至连一个联队都抓不住,而且问题都出在自已最器重的嫡系身上,蒋介石也是气得两眼发直,痛骂桂永清、龙慕韩等败家子无能,给他和党国丢脸。很快,桂永清收到了免职通知,而龙慕韩则更进一步,直接在一个月后领到了军事法庭的死刑判决书。

为了保存八十八师的实力,他搭上了自已并不光彩的一条性命。

对浪大水深的桂永清来说,逃跑虽然可耻,却并不致命,因为何应钦和陈诚都跟他关系铁,关键时刻可以出来说情;对怯弱无能的龙慕韩来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也没什么需要考虑的了,反正他死期已定,做什么都不会有用。最痛苦的是薛岳,顶着兵团司令的头衔,被一帮颠三倒四的部下玩得团团转,现在他只剩下唯一的选择:强攻土肥原,打通陇海路。

薛岳实在没有别的选择。陇海路是必须打通的,因为在铁路的东边,西尾寿造的第二军正马不停蹄地追击李宗仁,兰封正好卡在大军西撤的必经之路上。如果不能及时打退土肥原、恢复铁路交通,五战区几十万大军就会被包饺子,而他则要上军事法庭,同龙慕韩手牵手地去刑场挨枪子。

所以到这一刻,蒋介石和薛岳都把土肥原当成了头号目标,而且他们也相信,土肥原此时的反应,一定是背靠黄河死守兰封,同他们争夺铁路控制权。一个师团四个联队,加上重炮坦克装甲车,如果缩在一起相互火力交叉,是比较不容易拿下的。

谁也没有想到,土肥原在包围圈快要形成时的反应,既不是撤退,也不是死守,却变成了向西继续突击,目标直指河南省首府、一战区司令部所在地开封。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12-07 23:42:39 +0800 CST  
开封是香月清司给土肥原的既定目标。在先后击溃商震、桂永清等人后,土肥原十分有把握地坚信,配合第二军堵住李宗仁这种小事,已经不能体现出他的将才了,只有拿下历史名城开封,才对得住自已那张肥脸、对得住香月军长的一番栽培。因此明明身陷重围,土肥原仍然分出宝贵的兵力,让他们进攻开封,争取把一战区也围进他的包围圈里。

收到新一轮战报,薛岳再也受不了了。他的十几个师被土肥原耍得团团转,一会向东一会向西,就是抓不到关键目标,实在是件丢人的事情。在土肥原最初的突击被胡宗南拦下之后,薛岳因地制宜,根据手下的实际特点下达了新的作战命令:从兰封到开封前线,沿路划为几大块,分段由各路长官包干,每人负责一片,谁也不落空,哪个都别想偷懒耍滑,责任田已经划得清清楚楚,有没有打仗一目了然!

五月二十五号,当华南华北两路日军在徐州城会师祝捷的时候,薛岳已经根据新的承包责任制,下达了对土肥原的攻击令。在震天的喊杀声中,一战区的兵力优势迅速体现出来,大家纷纷清剿划定的防区,兵力分散的土肥原顾此失彼,不得不从兰封和开封前沿狼狈逃窜,由于追兵过于生猛,连师团长的军刀都没来得及拿走,成了粤军的战利品。

顺利收复兰封,薛岳精神大振。他心里很清楚,陇海线是暂时恢复通车了,但土肥原还靠在黄河边,随时可以重新出击卡断铁路,最好的办法是趁热打铁,把土肥原打到西天去,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于是在打通陇海路后,薛岳的十几万大军没有停歇,把土肥原团团围起来穷追猛打。先占领河岸的渡口、断开他补给的道路,然后不惜代价地昼夜强攻,以宁可拚光也不让土肥原回家的精神大打出手。

自渡河以来,土肥原一直骄横无比,先是打兰封,后又打开封,把一战区十几万人当成空气,横冲直撞无人能挡。现在四面受敌,香月清司又没有其他人马接应,眼看手头的兵越打越少,他终于放下身段,向第一军军部发出了求援电报。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12-09 18:14:40 +0800 CST  
收到土肥原的告急,香月清司赶紧找华北方面军司令部,要求派兵接应。

这些天工夫里,都是第一军的土肥原冲冲杀杀,第二军在旁边一面看热闹,一面赶到徐州喝清酒吃生鱼片,无比逍遥。看到香月清司气急败坏的样子,华北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心里有数,故意在开会时摆出一付公事公办的样子,提了一个坑爹的问题:

“按计划土肥原不是要去商丘的吗,怎么在兰封被包围了?”

这是一句相当不怀好意的话。从理论上讲,土肥原去兰封堵陇海线,可以把一战区和五战区都包抄进去,战术上属于积极主动,应该表扬才对;但他打开封完全是替香月清司争功,第二军用十几个师团才拿下徐州城,如果第一军用一个师团就能攻克历史史城开封,显然西尾寿造和寺内寿一脸上都会大大无光,所以他们既不支援,也不策应,只管坐在屋里看笑话。

香月清司当然不能承认自已抗命,对寺内寿一更是气愤到极点,这些天要不是第二军按兵不动,十个开封城说不定都攻了下来。面对司令官的幸灾乐祸,香月清司想到了一年来的种种委屈,又想到当初力克平津、横扫山西的功劳,更想到华北驻屯军升级为华北方面军后,自已反而从堂堂司令变成军长,受尽寺内的鸟气,天天都要穿小鞋的悲惨经历。

忆往昔,香月此起彼伏,他终于决定不用顾忌什么上下级,男子汉大丈夫,有什么话直接说出来好了!

在这场决定他下半辈子命运的会议里,香月军长怒火填膺,斥责寺内头脑愚蠢、指挥无方,开战前本来他和韩复榘、石友三等人都有互不侵犯协议,结果被搅得一团乱麻,所有人都跟“皇军”反目成仇;土肥原在兰封打得那么辛苦,全是一片公心,想着多包围一点敌军主力,寺内却傻乎乎地守着徐州空城不放,十几万大军天天吃干饭,要说贻误战机,这就是最大的贻误战机!

听完香月的咆哮,寺内寿一的脸色很轻松。他只回了一句话:“如果土肥原按计划卡住商丘,李宗仁主力早就被歼灭了,是谁命令他跑进蒋介石包围圈的?!”

香月清司咆哮了大半天,寺内寿一却用一句话就堵住了所有的指控。五月三十号,香月清司被调到参谋本部任闲职,两个月后摢去全部军职,编入预备役,成为一名并不光彩的退伍老兵。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12-12 08:01:48 +0800 CST  
香月清司自毁前程,但寺内寿一也不能看着土肥原完蛋,毕竟是自已手下的师团,被歼灭了政治影响不好。于是十几万日军再次集结起来,顺着陇海路发动突围进攻。

此时陇海路刚刚打通,李宗仁的大军还在全速撤退,薛岳把主力全都调去进攻土肥原,抵挡寺内的只有黄杰。大家都觉得,徐州城的鬼子消停了这么多天,肯定不会出动,没想到寺内做事做绝,竟然把主力部队拉出来打决战。

黄杰先前在淞沪会战已经亮过相,属于水平低下但能紧跟领导的角色,派他去商丘顶寺内,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土肥原虽然不过几千人马,火力却旺得不行,必须精锐部队才有资格同他过硬招,薛岳和程潜给黄杰的命令都是:务必顶住鬼子几天,我马上就能解决土肥原!

如果是一般的对手,黄杰再无能也能撑上几天,但是寺内调到他面前的,是整整一个师团加一个旅团,而黄杰不是张自忠,没有背水一战以身殉国的勇气。于是一天多后,黄军长带着部下逃出了商丘阵地,把陇海路再次让给了日军。

得知商丘失守的消息,薛岳吓了一大跳,他一面派人堵漏,一面加紧对土肥原的进攻。无奈土肥原实在强悍,加上鬼子的飞机不停地空投弹药,薛岳急得上火也啃不下来;更要命的是,在黄河北岸,日军已经开始集中部队,打算强渡黄河、两路救援。

五月三十一号,香月清司正在收拾包裹,准备回东京养老;薛岳黯然下了撤退命令,要求各部队停止进攻土肥原,相互掩护、交替撤退,继续向西转移。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12-14 19:14:46 +0800 CST  
如果不出意外,薛岳的撤退计划还是比较好实现的,因为东京大本营给寺内寿一的命令,是不得越过兰封、归德一线。但鬼子向来不敬领导,寺内收到命令后直接扔进了字纸篓,转身下令部队继续追击。

加上土肥原的十四师团,寺内寿一派去追击的人马不过两个多师团,而第一战区有将近三十个师,中央军比例还很高,从数字上看,薛岳、程潜是不用担心的。但薛岳计划做得花团锦蔟,手下的国军的能力却实在有限,一听要撤便争先恐后、丑态百出。六月六号,日军轻松占领了兰封;六月十号开封失守,鬼子先头部队已经追到了郑州,眼看要把一战区一网打尽。蒋介石不得不面对一个严重的问题:往哪里撤。

华南华北的日军已经碰头,要是南北两路一齐追,国军肯定会被包抄歼灭,想要拦住鬼子,必须隔断一路,而且动作必须要快,因为土肥原的坦克已经重新加满油,随时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

李宗仁、薛岳、张自忠、胡宗南全都上阵了,事实证明,他们不能解决问题。没有意外的话,一切已经绝望,几十万大军眼看就要被包抄消灭,蒋介石却有一个办法,不费一兵一卒就能隔开日军的追兵,安全撤退。

如此诱人的妙计,委员长却迟迟不拿出来,坐视中央军们哭爹喊娘、被鬼子打得抱头逃跑,绝非蒋介石反应迟钝;而是因为他的计策虽然“好”,社会成本却实在太高,高到上至委员长、下至办事员,都不敢认帐的地步。

蒋介石锦囊里的妙计,叫放黄河。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12-17 12:02:28 +0800 CST  
黄河的河道,是顺着郑州、开封流到兰封后往北拐,在地图上看来,是往上绕了一个弯再向东流到大海。由于黄河的水位比地面高,属于典型的“地上河”,如果把堤坝决开,汹涌的黄河水就能一路直下,穿过安徽直抵淮河,把一战区和五战区拦腰截断,而华北方面军自然也会被庞大的灾区隔开,无法两面进攻。

听上去一本万利的好事,大家都往上报过方案,但没有一个人肯出面实施,因为计划里黄河要淹没的地方不是无人区,而是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带,那里的老百姓虽然过得不算富足,至少有自已的家园,有妻儿老小,有生存的起码权利。

几十万丧魂落魄的国军应该明白,他们的本职任务是保护老百姓,保障他们的生存,不要受到侵略者的蹂躏。然而仗打得如此狼狈,不得不放水淹没上千万老百姓和他们的家园,好去保护那些豆腐渣一般的军队逃窜,蒋介石可以说是极其恼火,无可奈何。更堵心的是,对方要是大部队决战也就罢了,好歹有个象样的交换比,可是追击的鬼子只有两个多师团,却要搭进百万国民和千古骂名,投资回报率实在不成比例。

委员长一直希望,有人能替他下命令,为领袖背起这个光荣的黑锅。然而手下们也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因此可行性报告打了一个又一个,就是没人肯挺身而出。六月三号,对战局绝望的蒋介石终于顾不上脸面,亲自下达了扒开黄河大堤的指示,负责执行命令的部队,是守卫黄河的商震。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12-19 05:31:17 +0800 CST  
自从香司清月打算闹事开始,商震一直是以丑角形象出现的,土肥原进攻他挡不住,土肥原要撤走他也挡不住,他的阵地就象公共厕所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而商所长只会带着手下逃来逃去。现在所有人终于无路可逃、也不需要逃了,只要他把镇守的黄河扒掉,就能一了百了地解决所有问题。事实证明,在解决自家人问题上,商震还是有点本事的。

接到委座的命令,商震不敢怠慢,立刻沿着河堤选地方。由于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当年治水有方,河堤建得极其结实,军队里又缺水利专家,选了几天才选定,中牟县的赵口大堤比较薄,可以挖开大堤,放水淹掉下游。

很快商震的工兵就来到了赵口,开始秘密挖堤。眼看鬼子进展神速,沿线国军逃得比兔子还快,蒋介石心里有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他再也顾不得伟人风范,赤祼祼地告诉商震: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大堤该扒就扒,千万不能耽误!

商震辛辛苦苦地扒了半天,什么效果也没有,才发现原来修河堤不容易,拆河堤也很困难。黄河大堤在历朝历代都是重点工程,造得极为坚固,加上流沙堆在一起,怎么扒也扒不开;正在一群工兵乱哄哄闹腾的时候,消息泄出去了,附近的老百姓纷纷赶来,苦苦哀求说下游都是稠密人口区,请长官们高抬贵手,不要放水淹地。

本来河堤就不好扒,又有一群人在旁边求爷爷告奶奶,商震手上虽然有枪,却没有当代城管的觉悟,不敢直接动手打人。正在拖拖拉拉的时候,鬼子赶到了。

本来在六月六号,华北方面军已经下了停止追击、集结兵力的命令,鬼子主力都在有条不紊地集合,只有不多的前锋还在死命追击。但一战区的大军们实在没有斗志,连这点人马也拦不住,纷纷往后猛逃。眼看鬼子要占领中牟县,这时有人提出一个新目标,是赵口西面、郑州附近的河堤,叫花园口。

在蒋介石的亲自过问下,新八军终于恢复了高度的工作效率。经过两天两夜奋战,加上炮兵助阵,他们成功地在六月九号扒开了一段河堤,把黄河水引到东南面。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12-21 09:08:01 +0800 CST  
鬼子的先头追兵离郑州只有三十公里的时候,突然间天昏地暗,大股黄河水毫无征兆地涌过来,这时进攻自然是谈不上了,全军一齐寻找高地,躲避水灾。黄河水很快冲开缺口,接着中牟县的赵口大堤也被冲开,顺着河南东部浩浩荡荡流到安徽、江苏,沿途一片汪洋,水道上的老百姓很快被卷进波涛里,更多周围的人侥幸逃出来,却又碰上大灾后的瘟疫,倒在逃难的道路上。

在委员长的指挥下,黄河水形成一个横跨三省、面积三万平方公里的黄泛区,截断了华南华北日军会合进攻的道路,也改变了华北的地形和战略,据说还淹死了大约一千多鬼子。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委员长把良田变成沼泽,庄园变成废墟,淹死了八十多万老百姓,并制造了一千多万流离失所的灾民,平均每淹死一个鬼子,就有至少八百个中国平民陪葬。

一道命令制造出将近三倍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蒋介石心情坏到极点。当然必要的宣传是跟得上的,中央社和有关部门马上对日本发出严正谴责,宣称由于日军飞机轰炸大堤,造成黄河决口、数十万人死亡的惨剧,相关严重后果要由日本负全责。

看到蒋介石的声明,寺内寿一当然是哭笑不得。黄河泛滥不仅冲垮了他的进攻路线,还淹死了他不少人马,逼得他紧急调船救人,顺便也搭救过少量的中国难民,反正嘴长在别人身上,鬼子找不到地方上访维护名誉权,只能在报纸电台上打嘴仗。很明显,由于日本鬼子的兽行实在过于野蛮,大部分中国人都相信,就是鬼子炸的花园口,并且把帐全算到它们身上。

在这里顺便说一句,黄河决口后,原来的河道渐渐成了农田,并在后来变成了抗日游击区。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坚持要尽快恢复原有河道,却不肯认真修复沿途的堤坝,甚至派飞机轰炸修堤的工地,最终强行堵住花园口,逼黄河重新回流,把沿途又冲得一干二净。

先前以水代兵是为了抗日,后来以水代兵是为了反共,为了除掉挡路的障碍,来来不知有多少普通平民冤死。明白这一点,才会对十几年后,蒋介石为何黯然离开大陆,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12-22 11:17:29 +0800 CST  
几十万大军狼狈逃窜,上千万平民流离失所,不管从哪个角度上看,蒋委员长都是失败的典型。在台儿庄小胜之后,他在徐州会战、兰封会战中大败亏输,几乎找不到一点出彩的地方,而在徐州会战之后,还有一件事情是需要我们牢牢记住的。

徐州城陷落的时候,日军抓到了一批中国女兵,一共二十三个人。鬼子的道德水平是不用指望的,连畜生都比它们强几个档次。军部立刻把她们关进了随军妓院,由华北方面军第二军独立混成第三旅团的第六联队长小男一雄负责,对女兵百般殴打、强暴,逼她们充当性奴隶,最后全部杀人灭口,毁尸灭迹。

在发现女兵失散可能被俘后,中国军队曾经提出交换俘虏的要求。鬼子却信誓旦旦地表示,所有战俘都在中国军队的炮击中被炸死了,没有找到活口。

强奸、逼良为娼毕竟不是什么光彩事,所以鬼子最终决定杀人灭口,隐瞒真相。但在他们的军事文件副本里,仍然留下了详细的记录。

在漫长的战争中,鬼子一直强征占领区妇女,充当随军性奴隶,顺便利用她们赚士兵的钱。在整个战争里,中国有约二十万妇女成为日军兽性的牺牲品,这就是残暴贪虐的“慰安妇”制度。

所谓慰安妇,原本是日本征召进随军妓院的妓女,而到了中国,却变成了强掠妇女充当性奴。不管日本首相们如何睁着眼睛说瞎话,身为中国人必须明白真相,对那场战争的历史和痛苦回忆,我们或许可以原谅,但绝对不能忘记!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12-24 02:18:12 +0800 CST  
大家!我开了一个公众号,在上面放经过整理的《革命年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把酒论天下”,或扫下面的二维码: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12-24 17:00:14 +0800 CST  
自卢沟桥之战以来,日本制定过无数事态局部化、战争不扩大的政策方针,又一次又一次地把命令扔进字纸篓里。他们占领了中国的首都南京,占领了古都北平,占领了上海徐州,杀了几十万中国人,把开战初的中国军队一扫而空,获得了广袤无垠的土地和富饶的矿藏,得到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辉煌胜利。

然而做任何事都是有代价的。日本是一直打胜仗,但占领的土地必须产生足够的效益,才能弥补战争的高昂成本。南京屠杀也罢,黄河泛滥也罢,只要蒋介石一天不投降,裕仁就必须花一天的军费跟他死磕,直到停战为止。

预计几个月的仗打了将近一年。虽然一直打赢,可对日本人来说,用的兵力太多,军费开销太大,已经出现危险的苗头:五月五号日本发布了《国家总动员法》,正式进入战时经济,同时增加三十二亿五千万日元军费,以举国之力投入战争。

必须说明的是,三八年的日元同现在的日元不一样,普通工人一年才几百块钱,一吨煤只卖三百多日元,三十二亿日元按市价,能买四百万吨牛肉,或者在东京吃两百一十三亿份面条,那是相当值钱。紧急拨这么多钱给陆海军,只能说明一件事,日本决定要耗尽国力,同中国打一场相互绞杀到死的大战了。

还没有跟苏联决战,就先出现破产的苗头,十分不吉利。从裕仁的本意来讲,日本其实是想消停一段时间的,他需要时间消化占领区,弄点钱弥补战争开销;但蒋介石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国民政府的口风一点不肯放松,死死坚持必须恢复七七事变前的态势、鬼子必须全面退出华北华南的条件,否则你死我活打到底,没有其他商量。在开会研究之后,东京的大小头目一致认为,应该发动几次大进攻,消灭蒋介石的实力,让他再也没有资格跟皇军对抗,然后从容消化土地资源,巩固胜利果实。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12-25 21:16:05 +0800 CST  
自卢沟桥之战以来,日本制定过无数事态局部化、战争不扩大的政策方针,又一次又一次地把命令扔进字纸篓里。他们占领了中国的首都南京,占领了古都北平,占领了上海徐州,杀了几十万中国人,把开战初的中国军队一扫而空,获得了广袤无垠的土地和富饶的矿藏,得到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辉煌胜利。

然而做任何事都是有代价的。日本是一直打胜仗,但占领的土地必须产生足够的效益,才能弥补战争的高昂成本。南京屠杀也罢,黄河泛滥也罢,只要蒋介石一天不投降,裕仁就必须花一天的军费跟他死磕,直到停战为止。

预计几个月的仗打了将近一年。虽然一直打赢,可对日本人来说,用的兵力太多,军费开销太大,已经出现危险的苗头:五月五号日本发布了《国家总动员法》,正式进入战时经济,同时增加三十二亿五千万日元军费,以举国之力投入战争。

必须说明的是,三八年的日元同现在的日元不一样,普通工人一年才几百块钱,一吨煤只卖三百多日元,三十二亿日元按市价,能买四百万吨牛肉,或者在东京吃两百一十三亿份面条,那是相当值钱。紧急拨这么多钱给陆海军,只能说明一件事,日本决定要耗尽国力,同中国打一场相互绞杀到死的大战了。

还没有跟苏联决战,就先出现破产的苗头,十分不吉利。从裕仁的本意来讲,日本其实是想消停一段时间的,他需要时间消化占领区,弄点钱弥补战争开销;但蒋介石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国民政府的口风一点不肯放松,死死坚持必须恢复七七事变前的态势、鬼子必须全面退出华北华南的条件,否则你死我活打到底,没有其他商量。在开会研究之后,东京的大小头目一致认为,应该发动几次大进攻,消灭蒋介石的实力,让他再也没有资格跟皇军对抗,然后从容消化土地资源,巩固胜利果实。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12-25 21:37:04 +0800 CST  
进攻的策略既然定出来,下一步自然是做计划,日本人的目标十分明确:武汉。

自从南京失守,大部分军事物资和政府机构都撤到了武汉。虽然名义上的陪都是重庆,但交通便利的武汉形成了事实上的临时首都,从徐州回撤的军队也在向那里靠拢。

战时把人和物资全都集中到一个地方,向来是危险的事情,但之所以都跑到武汉,实在是迫不得已。自从华南华北失守后,沿海各大港口几乎都成了日军控制的天下,只有广东还能进口物资,广州通到武汉的粤汉铁路自然就成了国际生命线。对这种客观规律,蒋介石等人是知道也没办法,只能围着武汉打转。

很快,日军的部署就变得明朗起来。虽然华北方面军受黄河影响,不能南下武汉,但华中华南的鬼子已经开始补充整队,随时出发进攻。从战后的日军文件里发现,日本陆军已经把所有部队都调到了战场,准备雷霆一击攻克武汉,甚至本土仅留的一个师团也奉命随时增援。把后勤保障人员算进去的话,鬼子参战兵力已经达到三十五万,还有五百多架飞机、一百多艘舰艇配合进攻,算得上一场不折不扣的超级会战,

面对鬼子即将到来的进攻,国军上上下下都很不淡定。

从徐州撤下来后,围着武汉已经有几十个师的国军,靠着苏联的紧急援助,他们重新装备了大批苏式武器,空军也初具规模,还有苏联的援华航空队助阵。但是日军的进攻实在太凌厉,以往的经验表明,但凡死守一个地方的,结果都是守死,几乎没有活出来的可能;而几十个师要是突然被全部消灭,南北两翼战线都将土崩瓦解,上百万大军会成为鬼子的战利品,抗战是肯定打不下去了,只剩下举手投降一条路。

武汉风声渐紧的时候,中央指挥机关--军事委员会也没闲着,正在紧锣密鼓地写作战计划。果然不出大家所料,军委会又订出一个乌龟壳计划,把大军堆在城市周围重兵防守,打算同日军“主力决战”。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12-29 15:09:53 +0800 CST  
军委会的计划一出来,立刻激起成片反对。这一点相当好理解,从上海到南京再到徐州,国军的死守计划向来没赢过,现在要把武汉再填进去,大家自然不会答应。但军委会的计划是德国顾问帮忙做的,深得委员长欣赏,洋顾问还十分卖力地教大家如何挖工事,想搞一个防御战的模范例子出来。

让老大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后,终于还是有人忍不住站了出来:一个小小的参谋凭着如簧口舌,硬是说动蒋介石改变了主意,决定同鬼子打运动战。

在并不漫长的民国历史上,军长师长动辄大把抓,更不用提小小的参谋,但那位说动蒋介石的人却是例外。这位仁兄在委员长手下打工时非常拉风,跳槽后还是十分拉风,先是大家一致传颂,接着又常年被人惦记咒骂,个别缺心眼的人甚至说国民党在大陆失败,他要负一半的责任(另一半是刘斐),算得上是一位风云人物。

能说动蒋介石改变主意的那个人,叫郭汝瑰。

郭汝瑰,四川人,黄埔五期学员,川鄂边防司令郭汝栋的堂弟。二七年国共分家,他前往四川投奔郭汝栋,三零年赴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

这是一份很平淡的简历,在平淡的背后,是一重又一重无人知晓的内幕。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7-12-31 12:34:46 +0800 CST  
郭汝瑰当年去四川,是想发动堂哥一道闹革命;后来去日本学习,是因为经常宣传革命引起太多怀疑,所以去日本避祸。更隐秘的地方在于,郭汝瑰一直在川军里策动兵变,还在一九二八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二八年入党,其投资风险略大于或等于一九四九年加入国民党,属于纯赔本无收益的买卖。有资历有关系的官二代郭汝瑰放着大好前程不要,偏偏去信什么共产主义,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只为加入一个被杀得血流成河四处流窜的小党,不管从哪个角度上讲,都是相当吃亏的。

跑到日本的郭汝瑰并不顺利。正当他想好好学一身本领的时候,九一八发生了。虽然中国和日本没有打起来,但敌国的军校显然是读不下去的,他只好跟同学一道退学,回上海找组织(国民党)要工作。

一般来讲,对郭汝瑰这种连结业证书都拿不到的洋海归,适当照顾一下就算够意思了,给个单位安置,再分套房子,该消停就消停。但国军的海归岂是普通人,工作待遇也不能随便敷衍,大家选出代表向南京训练总监请愿,要求组织安排他们去中央陆军大学。

中央陆军大学,是满清时期由袁世凯成立、北洋政府及南京政府继承的最高军事学院,拥有最优秀的军事人才和培训机构。如果说黄埔军校只能短期培养一些连排级干部的话,陆军大学则是专用培养高级参谋及军团司令的地方,民国时期大批总长、督军都是它的毕业生,国军里不少名将也在里面镀过金,象徐永昌、郭松龄、秦德纯、郑大章、吴化文、冯治安、卫立煌、吉鸿昌、韩复榘、鹿钟麟都是它的校友。毫不夸张地说,如果陆军大学办个校友会大家吃坏了肚子的话,全中国的国防要瘫痪好几天。

无论如何,经过一番折腾,郭汝瑰和他的海归同学终于如愿以偿,进了陆军大学深造,在著名的三军总参谋长、纸上谈兵专家杨杰手下念书。杨杰虽然打仗比较犯二,但理论水平却是一流,兵法造诣更是非同小可。才高八斗的杨校长很快发现,这个郭汝瑰见解独到、成绩优秀,属于不可多得的专业人才。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1-01 04:27:31 +0800 CST  
在杨校长的栽培下,郭汝瑰学习十分用功,从陆军大学顺利毕业,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陆大研究院继续深造。由于郭同学的水平实在太高,等不到毕业,杨杰就迫不及待地把他从教室里拉出来,往手里塞了根教鞭,让他去当教官,教大小将军们怎么打仗。

中日关系一天比一天紧张,郭汝瑰自然不肯在教学楼里闲着。在纸上谈过兵后,他主动要求下部队锻炼,最后在十八军十四师当参谋长。

对郭教员来说,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命,因为十八军是土木系的基干部队,而土木系的领头人物是陈诚。从跨进师指挥部的那一刻起,郭汝瑰已经从一个小小的军校老师,变成了中央嫡系的高级军官。

中央嫡系的郭汝瑰很快迎来了残酷的抗战,第一仗就是代理四十二旅旅长一职(旅长怯战不敢上),在上海守住阵地。面对狂轰滥炸的凶猛日军,一直在教室讲课的郭汝瑰毫无杨杰的书呆气,而是身先士卒,带着大军左拼西挡,并给领导留了遗书,除掉人在阵地在之类狠话外,还有一句豪气万千的遗言:我要回不来也没关系,将来抗战胜利,你就是世界名将,坐着军舰过吴淞口的时候,如果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看你!

上海一战,四十二旅不辱使命,郭汝瑰也成为全国知名的抗战英雄,倍受陈诚器重,很快提升为五十四军参谋长;随后由于工作出色,被任命为暂五师师长,第一次拥有了自已的基干部队。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1-02 05:12:10 +0800 CST  
通常来讲,民国时期最忌讳的事情,莫过于吞并别人的军队。但郭汝瑰却惊奇地发现,暂五师原任师长戴季韬欢迎之情十分真诚,属于相见恨晚的那种,不仅对军权毫无留恋,还表现得极其谦虚,口口声声说请郭老兄多多关照、多多海涵。

郭汝瑰来接兵的时候,才三十多岁,而戴师长有四十七岁;郭小弟是去抢戴师长的饭碗,戴师长却管小弟叫大哥,并要他包涵自已。虽然国军讲礼貌,却也没有矫情到这个地步,所谓反常即妖,郭汝瑰很快反应过来,戴师长一定有迫不得已的苦衷,需要自已背黑锅。

事情很快就弄明白了。原来暂五师是由土匪、民团编成的杂牌,属于谁也不待见的那种地方部队,戴季韬再喜欢抓军权,也不愿意带着队伍上前线,可军令如山又不能不去,因此赶紧办调动、转到地方工作就成了最佳选择。而在郭汝瑰到的时候,戴师长正在发愁:因为吃空饷太厉害,他的“师”虽然领着满员的工资,实际上却只有三千多人,只等于一个加强团。

做一个简单的加减法就明白,暂五师名义上有七千来人,也就是说戴师长多领了四千人的口粮、军装等供应品。事情要是揭发出来,没有后台的戴季韬该枪毙几次不好说,至少关到大牢里吃苦头,是妥妥逃不掉的。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固然是戴师长跟他的手下吃空饷,另一方面却也是因为,暂五师先前已经打过几仗,兵员出现了亏空。如果把损失如实报上去,搞不好这个杂牌部队就被撤掉了,变成某个嫡系师的补充团,一大批人的饭碗要跟着小一圈,所以戴师长咬着牙把架子撑了起来,希望能让暂五师的牌子继续撑下去。现在换成了郭师长上台,愿不愿意帮弟兄们渡过这道坎,大家心里有些没数。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1-04 09:00:38 +0800 CST  
面对愁眉苦脸的前任,郭汝瑰体现了他高情商的一面,当场毫不犹豫地表示:不就是几千空额么,兄弟给你担起来了,只管放心!

郭汝瑰的仗义让对方大吃一惊。毕竟先前大家并没有什么交情,于是戴师长除了满口感谢之外,又送上一份带不走的见面礼,作为帮忙背黑锅的报答:几十万斤白米。

抗战打到这个时候,粮食和黄金都是硬通货,一个小小的杂牌师长能私囤几十万斤大米,实在是骇人听闻的巨款。而戴师长之所以愿意送这么多米,倒不完全是感恩,实在是因为黑生意做得太大,几十万斤大米带不走,干脆做个顺水人情,权当交朋友的经费。

一贯清廉穷困的郭汝瑰终于阔了起来。面对白花花的紧俏大米,他没有囤积居奇,也没有兑换黄金,而是让手下把米卖掉,再去买一大片农场,好解决家属和伤兵的工作问题。在随后的日子里,这位陆大优秀生一面平息帐目上的空额,一面深入基层开展工作。他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士兵,手把手地教导战术要领,并在全师实行经济公开,跟部下同吃同住,不贪污一分钱军饷。在他的带领下,暂五师很快由杂牌废物变成一支劲旅,敢同鬼子针锋相对,并在实战中零打碎敲,取得了不少战果; 郭师长也由于战功、品行双优异,参加了中美英苏四国军事会议,并受到英国代表的高度赞扬。

郭汝瑰的官做得越来越顺,蒋介石、陈诚都对他赞赏有加。正所谓千金易得一将难求,有这样一位比苍老师还德艺双馨的人才在手下效力,实在是老天爷的不二恩赐,因此抗战时郭汝瑰平步青云,抗战后还是官运亨通,成为众人欣羡的对象。

然而就在平步青云的路上,郭汝瑰并不快乐,在他的心里,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痛苦的煎熬。作为一名品学兼优的黄埔学生,郭汝瑰披军装绝非为了当什么师长军长,也不是为了美女金钱,而是有一个更为崇高的原因,叫信仰。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都曾有过多种多样的理想,有的想做工程师,有的想做飞行员,还有的想当统军千万的大元帅。随着时间流逝,我们都体验到现实的残酷和理想的距离,学会了同社会妥协,选一个要求不高但实用的人生目标,安然度过自已的一生。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因为生活有时就是生下来、再活下去;但对另一些人来说,现实或许残酷,理想却并非遥不可及,因为他们懂得坚持自已的信仰。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1-07 16:52:31 +0800 CST  
当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号召、征募来大批年轻人时,他并没有多少钱财发给大家,只能告诉所有人一个天下大同的信仰,然后把它作为全党共同财产供在桌上。随着国共分家、清党内战,无数人在错综复杂的官场中迷失了方向,放弃了当初热血坚持的原则,成为一名庸碌但富足的官僚,极少数人却一直坚持了下来,并把信仰深深放进心里,作为终极的人生目标。

所谓信仰,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心中的人生价值所在,符合的就喜欢,不符合的不喜欢。有人把钱看得比什么都大,钱就是他的信仰;也有人把行乐当成终极目标,享乐便成了他的信仰;更多的人顺应生活,过得平安浑噩,对他们来说,没有信仰就是最大的信仰,只要每天都能安生过日子,缺什么价值也无妨。

蒋介石认为,他给予郭汝瑰足够的信仰、恩宠和声名,给了他充足的捞钱机会,足以保证郭小弟忠心耿耿,为党国鞠躬尽瘁。郭汝瑰却认为,所谓钱财、声名对他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的人生价值所在是世界大同,而蒋介石和国民党的所做所为,跟他的目标南辕北辙,根本就走不到一块去。

每当郭汝瑰看到那些贪污腐败、满嘴虚伪的官僚时,他没有教导自已要和光同尘,也没有丝毫欣羡,而是忍不住在心底问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在这种地方,同这样的人在一起?!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1-09 10:26:14 +0800 CST  

楼主:红朝笑笑生

字数:1051847

发表时间:2014-05-24 19:2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06 18:29:50 +0800 CST

评论数:2902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